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考察報告 >

區委辦赴四川考察報告範文

區委辦赴四川考察報告範文

11月21日至27日,區委辦公室一行赴四川成都考察,一路所見所聞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得到了許多收穫與啟示。

區委辦赴四川考察報告範文

一、資源的寶庫

1、豐富的旅遊資源。四川省是全國旅遊資源最豐富的省(區)之一。名勝古蹟馳名中外,擁有9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區文化歷史名城7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處以及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37個。自然風光綺麗多姿,擁有2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峯羣,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植物羣落種類繁多,是科學考察和專項生態旅遊的理想去處。少數民族風情濃郁,每年都會舉辦10餘個少數民族民俗活動,成為中外遊人嚮往之地。

2、豐富的水資源。四川省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2548.56億立方米, 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553.5億立方米。 水能資源十分豐富, 全省水能理論藴藏量14268.85萬千瓦, 技術可開發量10345.96萬千瓦, 經濟可開發量7611.20萬千瓦。

3、豐富的礦產資源。四川省是我國西部礦產資源大省之一,礦種較齊全, 探明儲量較豐富, 礦產資源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截止1995年底, 四川省已探明儲量的礦種有82種, 是我國探明礦種儲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已探明儲量的礦產地為1327處, 佔全國的6%。 已探明礦產資源儲量居全國首位的礦種有8種,居全國第2位的有11種;居全國第3位的有4種。截止1995年底, 四川省開發利用的礦種達64種, 擁有各類礦山企業達13516個, 1995年採選業總產值為115.13億元, 礦石產量15779萬噸。

4、豐富的政策資源。政策是最大的資源,中央的西部大開發戰略對於川西地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對外開放、扶持民族地區以及加快生態建設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在優厚的政策扶持下,川西地區依託自身優勢,必將成為西部大開發的一大亮點。

二、開發的熱潮

1、旅遊開發亮點頻現

四川省的旅遊構架和旅遊品牌可概括為一箇中心(以成都為中心)、兩大線路(以自然生態為主的北線、以歷史人文為主的南線)、三大品牌(九寨溝、大熊貓、三星堆)、四大遺產(九寨溝、黃龍世界自然遺產、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遺產、峨眉山—樂山大佛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五大旅遊區。目前,四川省正集中力量重點規劃建設五大精品旅遊區、四大優先開發旅遊區和四條精品旅遊線路,實施以旅遊精品帶動區域旅遊發展戰略。在打造旅遊精品過程中,四川省特別強調景區內涵的豐富和文化的挖掘展示以及景區品位的提升;強調景區內外交通的建設完善,景區內道路網絡的通暢,交通服務設施的完善,對外交通的快速便捷;強調產品結構的優化與配套協調發展;高度重視精品旅遊區的開發管理和經營管理;突出旅遊精品的宣傳促銷。集中力量從各個方面包裝旅遊精品,推銷旅遊精品,從而使旅遊精品很快走向市場,深入人心,取得顯著的經濟社會綜合效益。

2、城市建設日新月異

隨着的經濟的快速發展,川西地區的面貌正在發生着巨大變化,以成都為例,城市的功能和格局進一步完善,通關、航空、物流、能源基礎設施不斷改善,近幾年來,舊城改造、南部新城和東部新城的開發已逐步完成,正積極地調整着中心城區功能,分散中心城區密度,形成更加合理的功能分區,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府南河改造工程是一項集防洪、環保、綠化、交通、管線、民居、文化工程於一體的綜合整治工程,河道兩旁種植喬灌木1.9萬株,草坪15萬平方米;建成了融歷史文化、雕塑藝術為一體的主題公園4個,以綠色環保教育為內容的活水公園一個。這項工程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共獲得聯合國人居獎、優秀水岸最高獎、環境地域設計獎、地方首創獎、聯合國最佳範例獎等5項國際大獎。今年,市政府與建設、文化、文物等部門聯手斥資5.8億元,介入成都三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之一、有着200多年曆史的寬窄巷子保護性改造工程。寬窄巷子是老成都古城留下的珍貴歷史遺產,他的改造與旅遊有機地進行了結合,使之成為歷史文化名城的一張“名片”,並以此促進了旅遊業的大發展。

3、地方小水電開發蓬蓬勃勃

四川省一直把發展小水電、建設農村電氣化作為實施“治水興蜀”戰略的重要內容來抓。結合中小河流治理,積極開發小水電,使之為農業、農民和地方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服務,為建立長江上游綠色屏障服務。“七五”至“xx”期間共建成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縣104個,超額41%完成了國務院下達的74個縣的建設任務,還建成了雅安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市。新增小水電裝機291萬千瓦,解決了1500萬無電人口的用電問題,徹底“消滅”了無電縣。已建成的104個初級電氣化縣,80%以上屬“八七”扶貧攻堅縣、省級重點扶貧縣、少數民族聚居縣、革命老區縣。農村電氣化實現了“小水電代燃料”,告別濃濃炊煙,留住綠水青山,在生態環保方面發揮了強大優勢。甘孜、阿壩、涼山三個自治州和川東北、川東南及雅安市近100縣(市、區)150萬人實行了“小水電代燃料”,目前每年至少節約木材300萬立方米,相當於保護自然林地15萬畝。實施“小水電代燃料”,這將從根本上解決長江流域主要因羣眾砍伐自然林木而造成的生態環境惡化問題,有利於鞏固退耕還林和天然林保護工程成果。“十五”期間,四川省將力爭建成60至80個水電農村電氣化縣;鄉通電率達到100%,基本消滅無電村;新增地方電力裝機125萬千瓦,累計達到560萬千瓦;

三、深刻的啟示

1、從“大旅遊”發展理念看旅遊品牌的包裝與整合

在發展旅遊業過程中,四川省高度重視旅遊資源和產品的整合,着力做大做強旅遊品牌和區域旅遊產業。目前正在重點集中整合開發以九寨溝為重點的大九寨國際旅遊區和以成都市為中心的大成都旅遊區。大九寨國際旅遊區以九寨溝、黃龍風景區為龍頭,以整合阿壩州豐富的自然生態和歷史文化資源為重點,計劃通過2—3年的努力,最終形成集會議、觀光、休閒、度假、運動探險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國際旅遊精品,成為四川省入境旅遊的標誌性產品。大成都旅遊區通過經營城市、構築旅遊交通網絡、整合成都周邊旅遊資源和產品、挖掘展示古蜀歷史文化,將成都市建設成為集觀光、商務、會展、度假、都市旅遊為一體的重要旅遊目的地,成為中國西部地區旅遊中心城市與四川旅遊的集散中心和四川旅遊便捷的中轉口岸。同時,四川強調區域旅遊資源的整合與合作開發,按照區域聯動、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原則,加強與周邊省市區的合作與互動,整合區域旅遊資源,加快與xz、雲南聯合開發“中國香格里拉生態旅遊區”的進程,打造“康巴文化生態旅遊區”;聯手與貴州、重慶共同開發川、黔、渝旅遊“金三角”,聯合推進重慶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加大與陝西聯合開發“川陝旅遊合作區”的力度,形成新的區域旅遊亮點。這一高點定位的“大旅遊”思路,值得我們在發展旅遊業時借鑑和學習。

2、從九寨溝的生態發展思路看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四川省著名的風景名勝區——九寨溝,除了美麗的風光之外,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當地對生態環境的關注與保護。當地政府為保持九寨溝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嚴格實行“溝內遊,溝外住”,將所有住宿、娛樂、購物場所全部遷出溝外,在溝口設立唯一一家旅遊服務中心,同時實行嚴格的“綠色管理”,垃圾、污水全部運出溝外處理。在九寨溝,溝內旅遊觀光車、流動公廁都是環保型,環保標誌隨處可見,時時處處提醒人們維護天然的生態平衡,人與自然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共生共存。這種對環保的高度關注,讓九寨的美景保持着原汁原味,也讓我們對可持續發展的內涵有了更深的感悟。

3、從巴蜀飲食和民俗文化看文化對旅遊的帶動作用

早有“蜀戲冠天下”之譽的成都是我國戲劇之鄉。形成於清代的川劇是我國重要的地方劇種之一,劇目繁多,文字優美,幽默風趣,表現手法豐富,程式化動作含蓄雋永,器樂幫腔獨具特色,尤其是“變臉”、“吐火”等絕技獨樹一幟,令人歎為觀止。“吃在中國,味在四川”,這句四方流傳的名言點出了成都“尚滋味”、“好辛香”的傳統飲食特點。巴蜀飲茶習俗也是古老巴蜀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成都特有的矮桌竹椅和茶碗、茶蓋、茶船子的“三年頭”茶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茶船文化,也叫蓋碗茶文化。茶館、茶肆在蜀中更是歷史悠久,遍佈巴蜀城鄉和街巷,極富特色,或隱於鬧市,或立於郊野,置身於其中,不但可以品茗養性,還可以聽評書、看圍鼓,充分體味巴蜀的風土人情。四川十分注重將古老的巴蜀文化與發展旅遊有機結合,看變臉、吐火,品蓋碗茶,吃四川火鍋,親身體味藏羌風情已經成為四川旅遊的“必修課”,傳統文化與現代旅遊相映成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kaocha/pz00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