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考察報告 >

農業考察團赴外地學習考察報告

農業考察團赴外地學習考察報告

為更好地貫徹落實中共****縣第十三屆第三次全委(擴大)會議暨全縣經濟工作議會議精神,用先進地區的先進理念和發展經驗指導工作,提升農業發展水平,加快我縣農業經濟發展,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帶領縣農業農村工作領導小組領導成員、有關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農業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及部分企業的經理赴陝西楊凌高科技農業示範園就現代農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學習考察,每到一處,考察團成員都帶着問題,虛心請教,求取真經,看一路、學一路、議一路,楊凌現代農業發展活力之足、發展水平之高、發展規模之大給考察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每一位成員為之震撼。通過考察,洗腦清腦,明確了方向,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農業考察團赴外地學習考察報告

一、主要經驗

(一)農業園區謀劃起點高,建設規模大。XX年以來,以“現代農業看楊凌”為目標,建設了佔地15萬畝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發展以設施蔬菜、小麥良種、苗木花卉、經濟林果、食用菌、奶肉牛養殖和生豬養殖等為主的八類產業。園區建設堅持“科技先導,市場導向,機制創新,統籌發展,多元投入”的原則,突出“科學化、商品化、集約化、產業化”的現代農業特徵,佈局建設“一軸一心八園”。“一軸”是指沿楊扶公路建設產業軸,“一心”是指園區建設管理服務中心,“八園”分別是現代農業創新園、國際科技合作園、農業企業孵化園、種苗產業園、標準化生產示範園、科技探索園、農產品加工園、物流園。目前,共建成標準化日光温室1萬畝5460多座,塑料大棚1.2萬多畝,精品苗木和以獼猴桃為主的經濟林面積達到2.7萬餘畝,規模化、標準化奶肉牛、生豬養殖場分別達到3處和15處,全區奶肉牛存欄1.8萬頭,生豬存欄4.9萬頭。

(二)服務體系完善,配套設施健全。一是完善技術服務和培訓機制。聘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5名專家教授成立了專家團隊,選聘69名農民技術員,組成園區技術服務隊。開展設施農業和林果業生產等專題培訓47場次,受訓羣眾5000多人次。建立生豬實訓基地、設施農業實訓基地、農民創業基地等一批創業實訓基地。二是建立信息化服務體系。開通楊凌12316語音查詢服務系統,建成農村信息綜合服務站106個,實施了“三電合一”、“三網融合”等信息化建設。三是建立農產品物流儲運體系。在園區建設農產品產地市場16處,建設大型農資和蔬菜批發市場一個;舉辦“楊凌瓜果蔬菜節”,在楊凌農業信息網站設置“網上展廳”,促進了農產品供需雙方對接。四是形成了現代農業園區管理運行機制。園區水、電、路及綠化工程累計完成投資1.1億元,新修水泥主幹路 40公里,沙石生產路38公里,新打、修復機井112眼,埋設輸水暗管171公里,建成2處雨水收集示範點,架設變壓器81台,配套高壓輸變電線路20公里,新建產地市場12處。成立了園區水電維修隊,建立了水電維修網點,及時解決園區生產建設中的水電問題,確保園區生產順利開展;成立了園區環衞隊,負責園區道路、綠化苗木的管護及園區環境衞生的綜合治理,保持園區環境整潔。

(三)體制機制新、運行效果好。建設好園區農民的組織管理和土地的集中管理是前提,如果不能把單個的農户集中管理,把分散的土地連片使用,園區建設就是一句空話。為此,他們成立了287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入社農户達到XX多户,僅園區設施農業基地就有121個合作社;另外還成立了區土地流轉管理中心和大寨、五泉、揉谷三個鎮土地流轉辦公室,組建土地銀行36家,累計流轉土地4.2萬畝(其中設施農業基地2.5萬畝,入園企業1.5萬畝,核心園區2300畝),涉及大寨鄉、五泉鎮、揉谷鄉3個鄉鎮、33個行政村、8000餘農户。建立設施農業風險保障機制。積極協調銀行、保險等機構在全區開展銀保富,實施蔬菜大棚農業保險,全區大棚參保率達到62.6%以上。

(四)生產標準化程度高、要求嚴。一是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推行“市場準入產地準出”制度,建立健全了三級監管網絡體系。建立了涵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災害天氣預警、設施農業現代化監測、測報、信息處理和可視化信息採集,大棚內温度、濕度及病蟲監測等體系。二是確定天和園合作社、揉谷合作社、錦田合作社作為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配備了二維碼打印機及檢測設備。建立以大寨、五泉、揉谷檢測站為依託的檢測、溯源、專家諮詢公共服務點,為園區農户提供免費服務。三是開展標準化宣傳培訓。發放生產技術規程和生產記錄本,並培訓專職操作人員,開展了產品溯源和農殘檢驗工作,進一步推廣了“三型五化”的標準化生產模式。四是建成新技術新模式集成示範點13個;推廣多膜覆蓋、水肥一體化技術3000畝,推廣秸稈反應堆、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光控温控、沼肥綜合利用、抗ty病毒病防治等新技術近4000畝,推廣名優新特品種20多個。

(五)農業產業鏈條健全,體系完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按照“一軸、一心、八園”的現代農業全鏈條要求進行規劃佈局,經過近三年的建設已經形成從技術研發、農業生產、產品加工、物流儲運到市場對接的現代農業產業鏈條。圍繞產業示範,先後引進入園企業60家,其中:標準化示範園35家,孵化園23家,國際合作園2家,合同引資12億元,三年累計完成投資約8億元。設施蔬菜、小麥良種繁育、苗木及經濟林果、畜牧養殖等八類產業都是以企業為龍頭,以農民為主體,採用“公司(協會)+科技人員+基地+農户"的組織方式運行和發展。

二、主要啟示

楊凌現代農業的發展得益於他們堅持科學發展,把國家政策與當地實際相結合,始終堅持發展現代農業,是他們高站位謀劃、高強度推進、大膽創新實踐,敢於自我突破的結果。他們在實踐中積累和探索了很多成功的經驗和做法,值得我們借鑑學習和深思自省。

1、解放思想促創新,是農業做大做強的前提。只有觀念更新,工作才能創新。楊凌發展高科技農業示範園的經驗告訴我們,解放思想是加快發展的根本出路,只有大膽闖、大膽幹,才能在現代農業發展上大有作為。楊凌把現代農業發展始終放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範圍去定位,目標是全國現代農業看楊凌,以大氣魄來確立目標,引領農業的超常發展。他們建設了佔地15萬畝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規劃建設“一軸一心八園”,為現代農業快速發展搭建起平台。為促進土地相對集中規模化經營,打破鄉村地界,改變一家一户分散經營的現狀,組建了“土地銀行”。面對目標任務,人家想的更多的是怎麼能行,怎樣能幹成;我們想的更多的是這樣不行,這樣會出問題。當前,我們看到優勢而不妄自菲薄,看到差距而不甘落後,更不能只爭論、不行動,必須以思想大解放、觀念大轉變,推出大舉措,跨步向前,實現突圍,在不可為處譜寫新篇章。

2、抓住主要矛盾,是實現農業做大做強的根本。解決農業大而不強、有實無名的狀況,必須用抓工業的理念抓農業,打造農業特色、凸顯農業亮點。楊凌堅持將資本驅動、資源驅動、技術驅動有機結合,不搞村村點火、處處冒煙的低水平建設,而是緊緊依託自身優勢,合理佈局、科學規劃,着眼於長遠發展,高標準規劃建設棚菜、果品規模種植帶,集中建設農業示範園,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參觀學習中瞭解到,楊凌園區設施農業基地有120餘家合作社,在土地流轉、大中棚建設技術服務、市場銷售、農資供應等產中、產後服務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楊凌農業發展龍頭企業達到8家,涉及綠色果蔬培植、林業、畜牧業;農業科技推廣企業2家;農業生產資料企業13家,涉及種苗培育、農產品營銷、農資。實現了規模農業、集約農業、觀光農業、循環農業、生態農業、精準農業、效益農業的相互融合。

3、“三化”互動是實現現代化發展的關鍵。“三化”即規模化、組織化、特色化。按照 “政府組織、政策引導、科技支撐、企業帶動、農户實施”的原則,楊凌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小麥良種、精品苗木、經濟林果、花卉、食用菌、生豬及奶肉牛繁育等八類產業。截至目前,八類產業累計建成5萬餘畝。其中,建成設施農業基地2.5萬畝。建成蘋果、獼猴桃、核桃以及抗乾旱觀賞植物等種苗繁育基地XX多畝,帶動農户繁育種苗XX畝。發展以獼猴桃為主的經濟林果基地15000餘畝。發展生豬養殖基地佔地1661畝,已存欄母豬2600頭。引進了陝西秦川牛業有限公司萬頭秦川牛養殖繁育基地(佔地1019畝,計劃投資1.2億元)、陝西秦寶牧業發展有限公司肉牛產業示範園(佔地1122畝,計劃投資1.6億元)和楊凌澳源牧業有限公司良種奶牛養殖(佔地691畝,計劃投資8700萬元)等3個基地。發展小麥良種3000畝,輻射帶動區外發展7000畝。引進今日花卉公司佔地328畝,已建成並開始育苗。建成年產1000噸杏鮑菇鮮品的工廠化生產線和年產8000噸的食用菌陰陽棚20座,帶動農户發展陰陽棚60座;建成年產XX噸的杏鮑菇栽培工廠一座,帶動農户建設120座食用菌中棚。企業帶動,農户實施促進規模化、組織化、特色化,對產業發展起了關鍵作用,而在這一方面,我縣還處於以農户為主導的發展狀態,成方連片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企業投資設施農業剛剛起步,帶動能力不強。同時,標準化程度低、品牌不響也制約了農業特色水平的進一步提升。亟需大力引導資本和生產要素向農業產業聚集、滋養和滋生,以做足規模基礎、提高組織化程度,形成區域特色。

4、創新體制活機制,是農業做大做強的保障。體制機制決定了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決定了一個地區的創造力和競爭力。楊凌按照“現代農業看楊凌”的定位,規劃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園區。

在推進園區建設上,楊凌將各項任務分解細化落實到具體項目、具體工程、具體責任人員、倒排工期、倒推進度,有力地促進了園區建設。

在促進規模發展,推進土地流轉上,探索出土地流轉的新方式、新方法。楊凌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統一規劃建設佔地15萬畝。園區規劃涉及四鄉一鎮70多個村的土地,要實現土地相對集中規模化經營,就必須打破鄉村地界,改變一家一户分散經營的現狀。XX年以來,他們借鑑外地經驗,堅持“依法、自願、有償”和“不變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搞活經營權”的原則,提出了通過組建“土地銀行”,把農户分散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集中起來,推動土地經營權向種養大户、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實現現代農業園區的集約化、標準化、信息化發展。對土地銀行的定性是,在村兩委會領導下的農村土地流轉中介服務組織,從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收儲、出租、轉包等中介服務。主要職責:一是把農户分散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集中到土地銀行,即“存地”;二是將土地銀行的“存地”對外租賃,即“貸地”;三是收取和兑現地租;四是協調流轉中的相關問題,調解糾紛等。在管理服務方面,逐步健全了區有中心、鄉鎮有辦公室、村有土地銀行的農村土地流轉管理服務體系。區上成立了土地服務流轉中心和土地流轉糾紛仲裁委員會,負責全區土地銀行的業務指導、規範管理,以及土地流轉糾紛的仲裁工作。各鄉鎮設立土地流轉辦公室,具體負責轄區內土地銀行的日常管理和監督,集中保管土地銀行的檔案資料,監督管理土地銀行的土地租金,調解土地流轉矛盾和糾紛。同時,區財政給土地銀行每年補助運行經費1萬元,支持土地銀行正常運轉,開展工作。在促進土地流轉,發展設施農業方面,我縣還需要進一步鼓勵和引導。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經過實地考察,認真反思,我們認為,農業的差距,主要表現在認識上、思想上、體制機制和工作魄力上。

我縣是農業大縣,在農業發展上還有很大的空間,在發展環境上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主要表現在一是黨的xx大明確提出了“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作為首要任務”,黨的xx屆五中全會進一步確定了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戰略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河北省環首都經濟圈納入國家“xx”規劃。冀中南地區被列為國家層面的重點開發區域,我縣被列為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產業扶貧政策持續深入開展。省市明確了“一產抓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路徑。這些都為我縣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和優越條件。二是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土地流轉加快,為農業實現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創造了有利條件,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品過的不斷提高,以及擴大內需戰略的實施,為擴大農產品消費需求,拓展農業功能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三是我縣被全國蔬菜產業發展規劃(XX—2020年)確定為蔬菜生產優勢區,被河北省現代農業發展規劃(XX—2015年)確定為糧食生產核心縣,林果生產優勢區,棉花生產優勢區。“xx”期間,糧食核心區、蔬菜產業示範縣建設、新一輪扶貧攻堅、農業園區建設等一系列重大項目,將極大地提高我縣農業生產物質裝備條件和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水平,發展現代農業的基礎將更加堅實。 借鑑先進經驗,在發展中努力克服和解決農業資源供應不足、農業基礎設施水平偏低、生產成本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不強、質量安全監管體系部健全等矛盾和問題,發揮自身優勢,謀求跨越發展,下一步要着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大力推進思想解放。這次考察給我們最大的思考就是如何解放思想?怎樣使解放思想落到實處?讓解放思想的行動真正轉化為現實成果。一是走出去解放思想。各鄉鎮、各部門要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考察學習,用生動鮮活的發展事實教育廣大幹部開拓眼界、開闊思維。二是真抓實幹解放思想。分析****農業發展實際,找準農業發展的着力點,通過解放思想,把各項決策、方針、政策更加科學的執行好,落實到農業各項工作,推動農業大發展、快發展。三是實踐創新解放思想。學習先進經驗,在工作實踐中加以創新,激勵幹事創業,催生髮展新活力。

2、大力推進農業轉型。用工業化理念抓農業,實現農業由大作強,規模、品牌和市場是瓶頸制約,為此要以這三個方面為突破口,用創新的辦法破解難題,用堅韌的幹勁掃除障礙,放寬思路、放開手腳打好農業轉型攻堅戰,真正使****農業出亮點、出品位。

一是抓規模擴張,促設施農業集中連片發展。在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做大做強蔬菜、畜牧、果品三大產業,科學制定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立足縣域發展特色,吃透上情,摸透下情,掌握外情,確保發展戰略科學、清晰,前景明朗。圍繞發展戰略,進一步統一思想,細化目標,落實責任,確保一條思路抓到底,落實不斷檔。要選準縣域發展的突破口,確保發展戰略與國家政策的對接,實現借勢發展、借力發展。要做足規模優勢,我縣許多農產品比如西瓜、櫻桃西紅柿、梨等有一定的種植基礎和品質優勢,要進一步擴大規模優勢,增強吸引力,提高市場佔有率。要採取“典型示範,全面帶動”的措施,選擇種植養殖基礎好、市場潛力大的主導產業重點扶持,以規模築市場,向規模要效益,形成規模效應,做到每個主導產業、規模種養項目都有示範試驗基地,以點帶面,逐步形成區域化規模生產。

二是抓企業培育,促產業鏈延伸。農產品能否順利走向市場,關鍵在於農業產業化程度高低。要繼續採取“公司+農户”、“協會+農户”、“能人帶農户”等多種產業化經營方式,發展“訂單農業”,提高農產品的商品率和加工轉化率。 一要壯大一批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繼續引進培強龍頭企業,增加龍頭企業數量規模,帶動“一村一業”發展。要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積極向特色資源靠攏、向主導產業靠近、向規模經營推進,推動“一村一品”的發展。 二要建立一批農業產業鏈條。積極引導現有各類特色產業加工作坊進行整合兼併升級,培育和延伸特色產品加工產業鏈條。依託益彰食品等企業,逐步擴大基地輻射面,做大蔬菜等特色加工業,延伸果菜加工產業鏈,整合現有雜糧、食品加工品牌和生產企業,培育開發系列品牌和產品,擴大生產規模,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延伸雜糧、食品加工產業鏈。三要發育一批市場中介組織。進一步完善“一村一業、一屯一品”的發展機制,積極發展各種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實現小生產和大市場的有效對接。同時,要搞好新品種的引進試驗與示範。通過試種篩選適宜我縣推廣的優良品種。加強同農林研究所等科研場所的合作,提高我縣農業科技水平。

三是抓產品提品質,促品牌創建。 品牌不僅是廣大消費者選擇產品的一種標誌,更是產品質量、技術、標準和附加值的綜合體現。發展“一村一一品”,目的就是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產品,以產品的暢銷帶動產業發展。要堅持一手抓農業的外延擴張,一手抓內涵改造,全面實施創品牌工程。 一要積極實施農業品牌戰略,注重產品質量,加大品牌創建和推介力度強化宣傳指導,築牢品牌理念。要做到切實轉變觀念,不斷學習,將推進農業產業化,實施名牌戰略當作今後農村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對我縣在市場有較大知名度的品牌農產品“漫河西瓜”,要繼續通過舉辦如西瓜節等大型活動,打響牌子,不斷擴大影響面。二要積極培植載體,奠定品牌基礎。我縣農村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單靠銷售初級農產品,這種優勢就無法充分發揮。我縣農業企業在優化調整產品結構的過程中,也迫切需要把農產品加工列入其業務範疇,這就為農業產品打響品牌戰略提供了便利。因此,當務之急是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本縣特色的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特別是要在立足做強現有企業,扶持壯大益彰食品等一批農產品龍頭加工企業,加快引進創辦深加工龍頭企業,拉長產業鏈條,提升附加值。三要實施有序管理,樹立品牌形象。我縣農產品品牌建設中表現出品牌不名、有牌無品;同品異名、一卵多生;缺乏規劃、管理滯後等諸多方面的問題,歸根結底是農業品牌管理體系問題。就我縣而言,實施品牌戰略,沒有必要每個農產品都註冊商標,更不要一個產品註冊數個商標,如漫河西瓜、伊強牌西紅柿等就要分別以一個品牌出去,集中全力打造一個品牌。為此,必須強化政府的引導和推動力,做大農業品牌,挖掘品牌潛能,搞好產品整合。同時,漫河西瓜、中捷果品已有一定的市場知名度,我們可以利用這一載體,在深加工產業方面挖掘潛能,大力發展精深加工業,開發果汁等系列產品推向市場,形成品牌優勢,提升品牌效益。

規劃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區。堅持“農業發展區域化、特色農業產業化、產業經濟規模化”現代農業發展思路,用大氣魄、大視野、大力度,推動農業大發展。一是要大氣魄規劃和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區。堅持高起點規劃、高科技引領、高標準建設,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以環京津區域為先導,緊緊圍繞蔬菜、果品等特色產業,建成一個特色鮮明、功能多樣的現代農業示範區,構建一批綠色有機的現代農業基地、獨具魅力的農業休閒度假基地、優質天然的生態環保基地,引領全縣現代農業發展。發揮扶貧資金、農業技術、資源優勢,通過政策和資金扶持引導,力爭在全市率先建成現代農業示範區。二是要在項目引進上要有大視野,促進農業多元化投資。鼓勵企業投資設施農業生產,向現代農業示範區集中,及時幫助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問題與困難,及時為在家創業農民提供相應政策及資金扶持。同時,瞄準國內外市場、擁有資本、擁有名牌的名企、大商、大型超市、市場,積極對接,引進項目,逐步形成“企業+農户+基地”的發展模式。三是改善農業基礎條件。整合各類涉農資金,改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機制,推進土地大規模、集中連片、沿路成方連片流轉,加大流轉力度,確保項目順利入駐。加速培育一批現代化養殖場,加快實施畜禽良種工程,開展養殖場(小區)標準化改造和建設。

4、大力推進農業各項工作落實。先進地區好的做法,我們不是沒有想到,而是沒有做到。一是要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拼搏奉獻,創新實幹,闖出新天地,打開新局面。二是要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在農業各項工作中,勇於任事,敢於擔當。真正做到困難面前不退縮,機遇面前不遲疑。三是進一步濃厚“比學趕幫超”的氛圍。加強農業工作調度和督導,加強觀摩拉練,促進各項工作在比中幹,在幹中學,確保圓滿完成農業各項工作任務目標,為農業跨越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kaocha/93g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