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農村精神文明整改措施

農村精神文明整改措施

保證和改善民生、全面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縮小三大差距、促進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全區黨員幹部必須站在推動農業繁榮發展、促進農村改革創新、維護農民切身利益的戰略高度,進一步增強做好新形勢下農村精製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各相關單位、街鎮應當根據本實施意見精神。持之以恆、狠抓落實,不斷開創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新局面,推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窗口、全國宜居環境的典範”

農村精神文明整改措施

現就我區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根據《中共市委辦公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通知》渝委辦發〔〕41號)和區委十屆九、十、十一次全委會精神。

一、深刻認識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要意義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區作為主城核心區,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發展水平居全市前列。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對於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做好新形勢下羣眾工作、鞏固擴大黨的執政基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促進農村和諧穩定,保證和改善民生、全面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縮小三大差距、促進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全區黨員幹部必須站在推動農業繁榮發展、促進農村改革創新、維護農民切身利益的戰略高度,進一步增強做好新形勢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區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近年來。圍繞全區“1234發展戰略,全面推進“五個”建設,認真落實“民生雙十條”大力實施“九字惠民工程”統籌城鄉改革發展取得重大突破,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在鞏固中加強、創新中深化,農村社會風氣和環境面貌明顯改善,農民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大幅提高,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有力的思想保證。隨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改革開放的深入,農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農村生產經營方式、利益格局、社會結構、組織形式、人口構成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這為進一步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既提供了有利條件,又提出了新的挑戰。但是一些區域和部門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存在一手硬、一手軟”現象,導致工作機制不健全、工作部署不到位、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流於形式等問題出現。因此,全區各有關部門必須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建立嚴格的決策目標、執行責任、考核監督體系,促進農村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將建成城鄉統籌的文化強區。

二、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總體要求

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加強新形勢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六中全會精神,緊緊抓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這個根本,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總體要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面向基層、服務農民,突出抓好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着力培育新農民、倡導新風尚、發展新文化,着力提高農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質和農村社會文明程度,為把建成國家中心城市的窗口和全國宜居環境的典範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文化環境。XX年,實現全區農村基礎設施全面升級、生產生活環境明顯改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完善健全、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農民綜合素質和文明素養大幅提升,成功創建為全國文明城區,基本建成國家中心城市的窗口和全國宜居環境的典範。

三、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基本原則

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強新形勢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更好地服務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始終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各項工作之中,形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強大精神力量;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充分尊重農民羣眾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為農民多辦實事好事,吸引農民廣泛參與,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內容形式、方法手段和體制機制,使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保持旺盛生機和活力;始終堅持統籌城鄉、聯動發展,立足實際、務求實效,不搞“一刀切、兩張皮”切忌形式主義、勞民傷財。

四、提升農民思想道德水平,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融入農村生產生活各個方面,始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引導廣大農民積極投身“窗口、典範”建設。堅持大眾化、通俗化,廣泛宣傳普及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結合農民思想實際,開展理論宣講、巡迴報告,組織編寫出版理論讀物,引導農村幹部羣眾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堅持面對面、心貼心,建立健全形勢政策宣傳教育制度、陣地和隊伍,切實加強經常性形勢政策宣傳教育,使廣大農民及時瞭解黨對國際國內形勢的科學判斷和強農惠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政策。堅持面向基層、農村,各鎮應培育“唱讀講傳”活動基地,每年培育1個以上經典誦讀節目、編寫10個以上本土故事、開展2場以上講故事活動專場,各村(社區)均建立紅歌傳唱隊,農家書屋配備《讀點經典》叢書,培育10名以上故事員,健全傳箴言平台和激勵機制,廣泛深入地開展“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為主的羣眾性活動,提振農民“精氣神”引領農村文化新時尚。堅持抓基本、強基礎,紮實推進農村公民道德建設,廣泛宣傳普及社會主義榮辱觀,利用重大活動、重要紀念日、節慶日開展集中性學習宣傳活動,大力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建設,深入開展道德模範、身邊好人評選表彰和學習活動,將道德模範、身邊好人納入節日走訪慰問對象,用民間輿論力量引導農民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堅持建陣地、強隊伍,建好用好鄉村學校少年宮、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義工崗、留守兒童之家等平台,選好配強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人員隊伍,深化“五心四好”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等主題實踐活動,切實加強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堅持突重點、破難點,狠抓村務公開工作,提高村務公開質量,徹底治理“難點村”保障廣大農民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鼓勵和引導農民充分參與民主管理。

五、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調整完善《中心鎮總體規劃》村鎮建設規劃》編制完善村鎮交通、通訊、供給、教育、醫療、衞生、文化、商業等基礎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等專項規劃,按照“設施城鎮化、管理社區化、建設特色化、發展錯位化”原則。明晰城鎮發展載體脈絡。加快農村三級路網建設,修建和改造農村便民橋、便民路,形成骨架公路、村道公路、通户便道連接貫通的農村道路網,新建一批農村公交客運站、首末站和停車港,實現村村通公交客運。大力推進農村“電力增容、燃氣進村、飲水入户”三大工程,加快清潔能源、互聯網、有線電視等管網建設,完善農村公共衞生廁所、垃圾站、污水管網、市政照明等公共配套設施。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深入開展愛國衞生運動,大力推進十大農民新村建設,積極引導各鎮集中建設“風貌統一、功能配套、環境優美、安全舒適、經濟適用”巴渝新居;通過“主體排危、風貌改造、環境整治”並舉實施農村危舊房改造,及時全面消除危舊農房安全隱患,全方位創新村容村貌,切實改善農村居住品質。建設一批農村社區公園和文化廣場,大力推行農村社區化管理。組建部門牽頭、企業參與的對口幫扶團”對發展滯後的村鎮和貧困羣眾實行幫扶,推動農村家庭普遍擁有“彩電、冰箱、空調、洗衣機、熱水器、手機、電腦”等“七大件”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中心任務,以現代都市農業發展為支撐,以花木、水果、觀賞魚、蔬菜等為載體,大力發展都市鄉村旅遊,實現城市需求與農村資源有效對接,努力打造“國家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區、現代都市農業的先行區”XX年,構築起以城市農業、景觀農業、旅遊農業為一體的現代都市農業支撐體系。

六、提供豐富精神文化產品,積極發展農村特色文化

以標誌性文化設施為龍頭,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區級公共文化設施為骨幹,以街、鎮和社區基層文化設施為基礎,加快推進三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街鎮中心區域、各經濟板塊建設一批具有特色、優勢互補、主題鮮明的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陣地,繼續實施“廣播村村響、電視户户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文化中心户、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進農村出版物發行網點建設。完善村級組織活動陣地、婦女之家以及板報櫥窗、文化牆、村務公開欄、村史陳列室、公益性上網場所等思想文化陣地建設。XX年,建成茶園文化藝術中心和各街鎮文化中心(站)建成規範電子閲覽室100個,農村100人以上的村民聚居區修建50個“家家樂”健身娛樂廣場、50個農村社區“小遊園”實現城鄉文化體育設施全覆蓋。全區實現“一刻鐘文化”使農民出户15分鐘內便能享受公共文化設施提供的服務,達到每百萬人擁有17個以上公共文化娛樂設施的標準。

建立完備的文化遺產資源檔案和數據庫,發掘農村民族民間優秀文化資源。加強對古村落、古鎮、古建築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深入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普查工作,力爭新增國家級保護項目2-4個、市級保護項目5-10個、區級保護項目10-20個,充分利用鄉土文化在傳統文化消費市場中的獨特價值。大力發展農村文化產業,大力實施鄉土文化品牌戰略,培養一批農村文化能人、文化經紀人,培育一批有品牌、有市場的農村文化企業。積極開發具有民族傳統和地域特色的剪紙、繪畫、陶瓷、雕刻、刺繡

編織等民間工藝項目和戲曲、雜技、絕技、花燈、龍舟、舞龍、擺手舞等民間藝術、民俗表演項目,大力發展“一村一品”特色文化。發掘和保護農耕文化,拓展豐富農業功能,發展生態有機農業和休閒農業,推出現代農業觀光旅遊、生態旅遊、紅色旅遊和農家樂等特色旅遊項目,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文化名鎮、名村,大力推廣迎龍鎮“四季壟耕”項目先進經驗,建設一批參與性強的農耕文化體驗園區和示範點。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羣眾文化活動,發動農民羣眾自願開展或參與節會歌會、花會燈會、文藝演出、體育健身、勞動技能比賽等活動,特別是以“節日”為主題的農村節日民俗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優秀民族民間文化,使廣大農民成為農村特色文化產業的生產者和農村特色文化事業的受益者。尊重農民的文化選擇權,着眼滿足廣大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多生產農民買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產品,多提供農民喜聞樂見的文化服務。堅持開展“唱讀講傳”活動,定期開展文化、科技、醫療“三下鄉”活動,村(居)定期放映惠民電影,豐富羣眾精神文化生活。加強文藝、傳媒、娛樂演藝與農村實際的融合,組織和引導創作人員、市場主體創作生產一批反映特色的優秀“三農”題材文藝作品、文化產品,充分發揮文藝演出經紀人和文化中介機構的作用,培育和繁榮農村文化市場。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採取政府採購、以獎代補等形式,鼓勵各種性質的圖書館、文化館、文藝院團、電影企業把優質新穎的文化產品送進農村,大力支持民間職業劇團、農村業餘演出隊和個體放映隊發展。深入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綠色”電腦進農村和送戲、送電影、送展覽、送故事、送書刊、送春聯下鄉的六送”活動。報、網、電視台要開闢專欄,持續宣傳報道全區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動態、亮點、經驗。堅持不懈開展“掃黃打非”行動,加強對城鄉接合部、農村集鎮經營性網吧的管理,依法查處封建迷信、黃賭毒、非法宗教等活動,嚴厲打擊黑惡勢力犯罪活動,進一步淨化農村社會文化環境。

七、夯實農村文明細胞建設,深入開展文明創建活動

切實提高文明村鎮、文明集市、文明户及文明小康村、平安村鎮、衞生村鎮、森林村鎮、生態文化村等各類創建活動的針對性、參與性、實效性,以“講文明、講科學、講衞生、樹新風”為主題。把創建活動辦成推動農村社會發展、助力農業生產增收、提升農民幸福指數的民生工程。認真貫徹《區文明單位、文明街道(社區)和文明鎮(村)建設與管理辦法》南委辦發[]12號)按照“領導堅強有力、村風健康向上、村民素質較高、公共服務到位、管理建設有序、生產發展利民”標準,大力推動文明村建設;按照“領導班子堅強有力、思想道德風尚良好、社會事業長足發展、文化生活健康向上、社會管理優質高效、環境面貌整潔優美、基層民主健全有效、農村經濟不斷壯大”標準,大力推動文明鎮建設。研究制定《區文明集市創建管理辦法》組織農村集市積極創建“經營誠信守法、管理秩序良好、環境整潔衞生、引領文明風尚”文明集市。深化文明細胞建設,以農村家庭文化建設為主要內容,創造性地開展“十星級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兒媳”等創建評比活動。啟動實施“建文化大院、創文明示範村”工程,積極引導鄉鎮企業、專業合作社等經濟組織參與文明創建活動。堅持文明與文化相結合、農業與旅遊相結合、創建與創收相結合,大力推進農村各類特色創建活動。XX年,全區力爭擁有2個以上全國文明鎮、5個以上市級文明鎮標兵、10個以上市級文明村、20個以上區級文明村。

探索推廣城鄉文明共創的參與式方法,堅持城鄉文化平等互動、城鄉資源共建雙贏。大力實施“單位支持農村、社區支持農業”行動。整合城市、行業、單位和農村的各類創建資源,結合“三進三同”四個一”活動實行城鄉聯動,使城市與農村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加大統籌城鄉力度,綜合整治城鄉接合部環境衞生和公共秩序,完善城鄉一體化公共服務體系,營造良好人居環境。充分發揮工業園區、大型企業對周邊村鎮的帶動作用,確定一批關聯度高、操作性強的城鄉共建項目,打造一批特色鮮明、有影響力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示範點。鼓勵農民工較多的企業與所在地街鎮、村社共同開展創建活動,利用城市文化教育設施加強農民工教育培訓,積極開展針對性、參與性和實效性較強的文化活動和文化服務。將文明村鎮創建工作納入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和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工作考核測評內容。組織城市機關、企事業單位、大專院校、社會團體和“兩新”組織與村鎮開展結對共建活動,幫助建設公共設施、治理村容村貌、改善文化條件、發展社會服務。組織全區文明單位、文明街道、文明社區與村鎮開展“爭當文明先鋒共建‘窗口、典範’主題實踐活動,充分發揮文明單位等在人才、資源方面的優勢,開展各類志願服務和結對幫扶活動,促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共發展共繁榮。

八、營造互助友愛良好氛圍,拓展農村志願服務活動

針對農村孤寡老人、殘疾人、留守婦女兒童、貧困户等重點人羣實施關愛行動,組織發動城市志願者深入農村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組織開展好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志願、空巢老人和農民工“三大志願服務行動”引導文明單位等社會力量參與建設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義工崗、鄉村學校少年宮、關愛農村留守婦女示範崗等平台,開展各類關愛幫扶活動。積極推廣“十萬家庭十萬愛,城裏鄉里一家親”志願服務活動,徵集城市志願者家庭與農村留守兒童或空巢老人家庭結對,幫助農村未成年人快樂生活、健康成長,實現空巢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倡導農民就近就便參與志願服務活動,開展科技志願服務,發揮農技專家、科普人員和農村技術能手作用,傳授實用生產技術、職業技能,幫助農民提高增收致富能力。組織法律從業人員定期開展法律援助志願服務活動,為農民義務提供法制宣傳、法律諮詢、訴訟代理等服務。從大學生和城市文化文藝人才中向鎮綜合文化站選派文化志願者,從農村骨幹中培養文化志願者,組織開展文化志願服務活動。推進家庭教育流動學校進社區、進院壩,普及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方法。引導鎮、村成立志願服務組織、發展志願者隊伍,力爭實現鎮級志願服務組織全覆蓋,組織健全、人員充實、實效突出的村鎮志願者隊伍達到20支,並通過開通村居微博等新型媒介平台,創新村居管理形式、優化基層自治,大力倡導親幫親、友幫友、鄰幫鄰、户幫户。

九、形成推進工作強大合力,建立健全工作保障機制

選好配齊工作人員,貫徹落實《中共區委辦公室區人民政府辦公室轉發區委宣傳部等六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強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通知》南委辦發[]17號)健全街鎮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機構。確保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事有人幹、責有人擔。街鎮黨委宣傳委員要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作為基本職責,文化專幹、大學生“村官”要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鼓勵農村中國小教師、志願者、返鄉創業農民和老黨員、老幹部、老模範、老教師、老退伍軍人積極參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培育農民文化帶頭人和文藝骨幹。擴大公共財政覆蓋範圍,每年財政預算保證一定數量的資金用於區、街鎮和村社精神文明建設,並向城郊鎮重點傾斜。從今年起,區級財政設立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專項經費,不斷增加財政對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投入。建立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獎補政策,資助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建立健全激勵政策,鼓勵社會力量捐助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擔負起統一規劃、組織協調、督促檢查、加強指導的重要職責。區文明辦要發揮溝通、聯絡和服務作用,進一步健全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羣齊抓共管、文明委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積極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區文明委要牽頭各成員單位。抓兩頭、帶中間,統籌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宣傳、文化廣電、新聞出版等部門要加強農村宣傳文化陣地建設,營造有利於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濃厚氛圍。發展改革、教育、科技、經濟和信息化、民政、司法、財政、人力社保、環保、城鄉建設、交通、房管、農業水利、林業、衞生、人口和計劃生育、旅遊、移民、國土、規劃、工商、扶貧等部門要結合自身職能,積極創造條件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老齡委、紅十字會、關工委等羣眾團體,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社會團體以及“兩新”組織要發揮自身優勢,支持和參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要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與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和創先爭優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加強村黨支部、村委會建設,發揮農村基層黨員幹部的骨幹作用,更好地帶領農民羣眾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要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搭建農民便於接受、樂於參與的有效載體和途徑,廣泛吸引農民積極主動參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jmqvd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