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醫療調研報告4篇大綱

醫療調研報告4篇大綱

本文目錄2019年醫療調研報告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性情況調研報告醫療器械生產經營監管調研報告縣醫療工作調研報告

一、醫療衞生事業發展情況

醫療調研報告4篇大綱

目前,全縣有各類醫療機構103個,其中縣屬醫療機構2個(縣醫院和中醫院),衞生機構5個(疾控中心、衞生監督所、婦保所、愛衞辦、農衞辦),民營專科醫院1家,鄉鎮中心衞生院3所,鄉級衞生院和分院15所,個體醫療機構22家,廠礦學校醫務室4個,村衞生室51個。在職衞生技術從業人員513人其中:執業醫師184人,執業助理醫師95人,註冊護士163人,檢驗、藥劑55人。公共衞生信息報告點176個(每個行政村、社區各設一個點),共配備了14名鄉鎮公共衞生管理員和176名村級衞生信息聯絡員。

二、農村醫療衞生事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我縣衞生工作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就發展方面來看仍存在着不少問題,主要有:

一是衞生髮展資金不足。XX年末全縣醫療衞生單位固定資產5125萬元,其中縣城佔92.64%,農村只佔7.36%。鄉鎮衞生院醫療設備短缺,大部分衞生院都還停留在五六十年代的“老三件”水平,醫療用房破舊,醫療衞生服務功能不全,社區衞生服務工作開展不平衡,難以有效正常開展農民健康體檢工作和滿足農村人羣的一般醫療需求。

二是鄉鎮衞生院技術力量薄弱。隨着新農合工作的實施,鄉鎮衞生院業務量有了較大幅度提高,呈現出醫療技術力量明顯不足。據統計,鄉(鎮)衞生院,有中專以上學歷的不到30%,70%以上無專業學歷。沒有一所鄉(鎮)衞生院能開展闌尾炎手術,有的甚至不能開展最簡單的清創縫合手術。中高級衞生技術人員缺乏,高層次、高素質人員明顯不足,醫療質量難以保證,很難吸引更多的病人就診,因而絕大部分衞生院存在以藥養醫問題。自鄉鎮衞生院體制改革後,老專業技術人員提前離開崗位,如今臨牀醫生嚴重缺乏,再加上由於資金短缺,衞生院無力安排醫務人員參加進修或接受再教育,使醫務人員失去知識更新的機會,造成知識老化問題十分突出。

三是缺乏特色專科,競爭能力不足。由於衞生院設備陳舊,技術力量業務水平一般化,缺乏特色專科,為羣眾提供服務的項目手段不能明顯優於鄉村醫生和個體開業醫生,且鄉村醫生憑藉其身居村民之中的“地利”條件和靈活、方便、人員少、消耗低、積極性高等特點,使衞生院競爭能力不足,形成“小病找村醫,大病送醫院”的格局。

四是衞生院存在管理水平不高問題。據調查,全縣大部分衞生院院長都是從臨牀醫務人員中選拔出來的,未接受管理知識培訓,不熟悉管理工作,經營理念和辦法缺乏,難以調動職工積極性。管理機制滯後,很難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醫療服務運行過程中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五是“重醫輕防”問題。長期以來,鄉鎮衞生院的“重醫輕防”現象非常嚴重。目前鄉鎮衞生院防保人員不僅數量過少,而且質量低下,使得鄉鎮衞生院防保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提供公共衞生服務本應是鄉鎮衞生院工作的重心,但是由於現行體制的原因,使得原本在功能上相互協作、相互配合的縣、鄉、村三級衞生機構逐漸轉為全面競爭的關係。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公共衞生服務無法帶來明顯收益,故被逐漸弱化,導致鄉鎮衞生“重醫輕防”現象愈演愈烈。

作為“夾心層”的鄉鎮衞生院,在醫療領域,其便利性和服務價格不及村衞生室(所),在服務質量上又難以與城區醫院匹敵,在競爭中逐漸落入下風。近年來,隨着政府對農村衞生工作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一些惠及鄉鎮衞生院的政策相繼出台,改善了鄉鎮衞生院的硬件設施,“新農合”在報銷方面向鄉鎮衞生院傾斜,另外,“十二項公共衞生工作”的開展也為其帶來了發展的契機。然而,這些政策僅僅只是“救活”鄉鎮衞生院,使他們能維持正常運轉,沒有在鄉鎮衞生院迴歸其本來定位上做出實質性貢獻,大多數鄉鎮衞生院仍然行進在“重醫輕防”的老路上。

三、醫療衞生事業今後發展的思路

如何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和新體制變化,加強鄉鎮衞生院建設和村級醫療機構管理,我們的建議和設想是:

一是充分認識發展壯大衞生院力量的意義和作用,明確功能定位。建立和完善縣、鄉、村農村三級衞生服務網絡,是政府的重要責任。在這三級衞生服務網絡中,鄉鎮衞生院是“樞紐”。它以公共衞生為主,綜合提供預防、保健和基本醫療服務,並承擔轄區內公共衞生管理職能。多年以來,由於人們對鄉鎮衞生院功能定位認識偏差,甚至把它當作生產性企業來運營,以致造成對衞生院投入少、工作條件差、衞技人員流失多的難以生存的局面。我們認為,要加快鄉鎮衞生院建設,改變目前的狀況,首先要進一步明確鄉鎮衞生院的功能定位,轉變觀念,加大投入,切實把鄉鎮衞生院工作作為政府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來抓,充分發揮其在農村三級醫療衞生網絡中的樞紐作用,實現“常見病不出鄉鎮”的目標。

二是制定相應傾斜政策,支持衞生院發展。(1)政府和財政部門要在財力上增加對農村衞生事業的投入,應隨着國民經濟的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增長,妥善安排用於衞生院建設的資金用於設備購置、人才進修和基礎設施的完善等。如今年加快人民醫院和石塘衞生院的遷建,積極實施崇頭、大灣、沙鋪、雲壇衞生院擴建,改善農村衞生基礎設施。(2)針對鄉鎮衞生院留不住人的問題,應由政府每年撥一定的專項經費,解決鄉鎮衞生院衞生技術人員的保險、工資待遇等基本問題,解除其後顧之憂,使其能安心全力投入工作,穩定衞生隊伍,使其留得住、幹得好。(3)針對衞生院人才短缺現象,政府部門應制定並出台相應傾斜政策,吸引更多的優秀衞生人才,充實基層衞生院人員隊伍,提高其整體素質水平。(4)加強鄉鎮衞生院衞生技術人員培訓。充分發揮縣級醫院的龍頭作用,實行對口支援,定向培訓等方式,提供更多的學習和交流機會,切實提高農村衞技人員業務水平,提高鄉鎮衞生院的服務力上新水平。

三是改革管理體制,完善經營方式。(1)進一步深化鄉鎮衞生院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改革,積極探索和完善現行體制下符合各鄉鎮實際的衞生院運行模式,加大行政協調力度,充分運用現行政策,以當前十二項公共衞生服務工作開展為契機,積極爭取縣政府增加投入,真正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導的衞生管理體制。(2)認真做好鄉鎮衞生院長的選聘工作。實行公開招聘,競爭上崗,把那些懂管理、素質高、有事業心的優秀人才選拔到衞生院院長的崗位上。開展對鄉鎮衞生院院長的管理培訓不斷提高鄉鎮衞生院院長的管理水平。同時進一步加強鄉鎮衞生院院長的管理和民主監督,實行院長目標責任制,對不稱職的鄉鎮衞生院院長及時予以解聘。(3)深化人事與分配製度改革,引進競爭制度,建立新的用人制度。對專業技術職稱進行評、聘分開,競爭上崗,實施全員聘用制,鼓勵人員合理流動。在分配製度上實行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向一線、專業技術、高風險崗位傾斜,真正做到調動全院的積極性。(4)大力推行農村社區服務和新農合醫療制度。隨着社會經濟不斷進步,農村缺醫少藥的狀況基本改善,衞生院要加快發展就必須改變原有的經營機制和服務模式,應當改變原來的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大力推進集醫療、預防、康復、健康教育等於一體的社區衞生服務,並將其作為深化農村衞生改革、激發醫院活力,提高農民健康水平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作為促進農村衞生事業發展的一劑良方。

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性情況調研報告2019年醫療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根據年初工作安排, 9月份縣人大常委會組織相關人員對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開展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現狀

本次調查採取縣鄉人大聯動的方式進行,縣人大常委會分四個調研組重點對紅椿鎮、高橋鎮、洄水鎮、蒿坪鎮、部分醫療機構、縣合療辦進行了調研,在調研過程中,到村、組座談,到相關單位聽彙報、查資料,全面瞭解我縣新農合運行的現狀。瓦廟、繞溪、界嶺、燎原、雙安、向陽、高灘8個鄉鎮人大分別就本鄉鎮新農合運行情況進行了視察調研。從視察調研情況看,絕大部分農户認為新農合是一項惠民的好政策,有效緩解了農民就醫難的問題,農民就醫有了最基本的制度保障。但在實施過程中,由於宣傳不夠深入細緻,體制機制有待完善,人口數據不實,政策惠及面窄,幹部工作方法簡單等因素,致使這一政策在落實中打了折扣,出現了一些矛盾和問題。具體表現在:羣眾滿意度較低,參合積極性不高,幹部墊錢較多,鄉鎮合療辦機制不健全等。在政策宣傳方面,被調查的農户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有一定的瞭解,不知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幾乎沒有,但對政策大都是一知半解,不知道參合、報銷等一些運行程序和細節。在參合方面,被調查的農户中,佔一半的農户認為是自願參合的,30%的農户認為是上級政府規定要參加才參加的,還有20%農户認為是鄉村幹部硬壓才參加的。在看病就醫選擇上,一半以上農户想在鄉衞生院及村衞生室看病,一部分農户反映身體健康,一般不住院,住院也自己掏錢看,認為合療報銷手續繁瑣、醫藥費高、少數人反映報銷的錢不夠車費。還有一部分農户不看病,能拖則拖,能扛則扛。在合療政策受益面上普遍偏窄,實際受益的農户不多,受惠程度不高。如紅椿鎮XX年參合14340人,基金配套總額573600元,XX年實際報銷205人,報銷186243元,佔基金總額32.4%,全鎮總受益率為1.43%;高橋XX年參合17326人,基金配套總額693040元,XX年實際報銷302 人,報銷277835元,佔40%,全鎮受益率為1.74%。由於本次調查農户的樣本量較少,實際各鄉(鎮)參合農户的受益面更小。

二、我縣新農合在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政策宣傳不夠深入細緻。

一是宣傳的主體不明確。在調研過程中鄉(鎮)合療辦工作人員反映,鎮、村兩級主要任務是按縣上下達的收繳任務籌資,一些具體的合療政策如報銷的病種,報銷比例,報銷程序他們自己也一知半解,所以他們在農户收錢時也給羣眾説不清楚。然而實施合療的主要“窗口”——醫院,對合療政策的宣傳更少,只是按照上級有關文件執行有關政策,因此導致了看似都在宣傳,可效果並不理想,使老百姓對合療政策一知半解、含糊不清,給合療工作的開展帶來諸多不利因素。

二是宣傳口徑不統一。在合療證和參合發票上,明確寫着羣眾有參合自願的權利,但在執行上要求90%以上的參合率,這種參合自願和高參合率之間的矛盾使鄉村兩級在工作中處於兩難境地,甚至村幹部在收錢時捱罵,説是政策在下面走了樣,給基金的收繳帶來了阻力。在宣傳口徑上,收錢時説的農民交10元錢看病可以報銷,但鄉村幹部講的又根本兑現不了,比如高橋龍潭村任支書反映去年講的報銷人均6元的門診費,村衞生室墊了600多元,至今未核報,最後村衞生室不得不終止執行這一政策。

三是宣傳的形式單一,力度不夠。走訪時農户普遍反映,只是在收錢時才給他們宣講合療政策,其次就是王縣長致廣大農户的一封信,再沒有其他宣傳途徑和形式,造成老百姓對合療政策抱過高的期望值,這種高期望值與以農村大病統籌為主的合療制度之間的矛盾、加之基層幹部政策宣講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農民參合的積極性。

(二)配套政策不夠到位。鄉鎮合療辦沒有專職工作人員,全是其他工作崗位的同志兼職,無辦公場所,無辦公經費,無信息化設備,但合療涉及千家萬户,工作量大面廣,在如此情況下,很難完成縣合療辦按政策下達的各項任務。我們從合療辦瞭解到止9月底還有10個鄉鎮(城關、洄水、紅椿、蒿坪、高橋、班桃、東木、繞溪、界嶺、苗河)參合人員登記表、10個鄉鎮(煥古、雙安、金川、燎原、城關、蒿坪、洄水、班桃、界嶺、苗河)合療基金票據都沒有報上來,給合療辦在審核報銷時增添了工作難度,也不利於今後全縣合療工作開展。

(三)報銷範圍窄,農民受益面小。農民交10元錢,他們希望每一分錢都要得到回報,而目前實施的農合制度是以大病統籌為主的合療制度。調研中,羣眾反映,一是住院補償比例總體偏低,補償的範圍過窄,而由住院產生的次生費用很大,加上路費、餐宿費、誤工費等,一些人認為花了冤枉錢,就算得到了一定補償,仔細算算反而不划算。農民受惠程度不高。例如紅椿盤龍村李文波在西安唐都醫院住院,共花了2萬多元,跑了無數次實際只報了7030元;二是缺乏對合療醫院有效的監督機制,高收費、超範圍檢查、超範圍用藥的行為無法監督和控制,降低了農民的實際受惠程度的量和麪;三是貧困人員雖由民政代交了合療基金,但是由於無子女照顧,或者是因為交不起醫院起付線以下的費用和補償後的自付費用,導致難以享受到合療優惠政策;四是普遍反映農村患胃病、風濕關節炎、結核、婦科等慢性病的人多,而這些病又沒有納入合療範圍,交了錢也享受不到合療優惠政策。

(四)鄉鎮衞生院服務能力弱,不能滿足農民的就醫需求

一是基礎設施差,條件簡陋。如燎原鄉羣眾就醫不方便,而鄉衞生院只有三張病牀,住院租旅社,而且陰暗潮濕(有人説這樣的條件好人都要住成病人)。二是醫療設備落後,各鄉鎮衞生院醫療設備根本無法滿足羣眾的醫療需求,個別衞生院內、外、婦、兒科室不健全,缺乏基本的急救設施設備,病人不放心在這樣的醫院就醫。25個鄉鎮衞生院只有11個鄉鎮中心醫院有一般的急救設備,其它鄉鎮衞生院均還是以老“三大件”(血壓計、體温計、聽診器)和醫生工作經驗看病。三是人才缺乏,鄉鎮衞生院專業技術人才引不進、留不住、各科室普遍缺少專業骨幹,羣眾對基層醫院不信任,只能捨近求遠。如紅椿外科、婦產科都沒有技術人員,有b超但沒有人會操作;界嶺鄉人大在聯動視察合療工作時反映,界嶺鄉衞生院幾乎沒有開展合療工作。苗河鄉衞生院只有2個人,合療工作量大面廣,滿足不了羣眾就醫需要。而全縣212個村衞生室基本都是私人個體,更無醫療設備,難以滿足羣眾醫療需求。四是醫德醫風建設要加強。許多農户反映,同樣一個感冒,在鄉村醫生那隻花二十多元,而到定點醫院卻要花費幾百元,一些比較常見的小病,醫生卻要病人作各種檢查,小病大看現象時有發生。另外,部分定點醫院的醫生服務意識差,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瞭解太少,給患者開一些可用可不用的藥品,增加了醫藥費用,有的醫院存在空掛牀現象,有套取合療資金的嫌疑。如高橋龍潭村任支書反映他們村在公佈的報銷名單中有肖天生的名,但該村並無此人。

(五)人口統計存在誤差,基層墊資較多。

我們在調研的幾個鄉鎮都存在人口空掛現象,鄉村幹部墊資數額較大,如紅椿盤龍村,兩年墊7640元,高橋龍潭村村幹部每人墊資約800元。我們經過走訪調查,人口不實有幾個因素。一是人已在外多年,但户口在老家,有的已出嫁多年,但又未辦户口遷移;二是統計年報有誤,因為村人口基數決定着村幹部待遇的高低,部分村有虛報人口的現象,這樣逐年累計起來的有名無人,有名無户的情況較多,有的甚至是已死亡多年的人口而沒有註銷。農户參合上面要求按年報人口測算,所以下面墊資較多,這無疑給本已運轉艱難的鄉鎮財政增添負擔,嚴重影響基層政府工作積極性和幹羣關係。如洄水鎮茶稻村共8個組,XX年底公安派出所統計是1843人,但農業普查只有1383 人,合療按1843人的90%算應是1658人,人口空掛275人,最後村上虛擬了一個九組 人員名單,合療款由鎮上及村組墊付。

三、對我縣新農合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宣傳,正確引導,提高農民互助共濟意識。農村新型合作醫療是一項新政策,讓農民真正擁護和認可,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不斷完善和落實的基礎。依靠行政手段,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參加辦法、參加人的權力和義務以及報銷程序、報銷標準、管理辦法等宣傳到千家萬户,使廣大農民真正認識和體會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義和好處,樹立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濟意識,自覺自願地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順利推行的基礎和保證。為此,在工作中要深入細緻地做好農民的宣傳和引導工作,尤其鄉鎮要紮實做好宣傳工作,加大宣傳力度,創新宣傳形式,擴大宣傳途徑,正確引導農民積極參合,要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給農户宣講政策上,公開、公正、公平對待每一個參合患者,讓他們相信合療制度,從而提高他們參合的積極性。

(二)核實人口,消除疑慮,據實徵收。政府要責令公安部門對人口進行一次清理,該登記的要登記、該註銷的要註銷。要對各鄉鎮人口空掛墊資情況進行一次摸底,弄清事實,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以免使鄉鎮產生新的債務,同時為下一步合療基金徵收奠定基礎。

(三)明確職責,完善制度,提高農民參合積極性。縣政府要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完善制度措施,保證這一惠民政策落到實處。一是要明確鄉鎮合療辦人員崗位職責,落實一定的經費,並積極探索創新合療基金徵收新路子。二是擴大報銷範圍,調動農民參合積極性。農民的風險意識相對較差,更加關注眼前的利益,對大部分農民來説,僅實行住院醫療費用補償,難以調動他們參合熱情。因此可以考慮將報銷範圍擴大,提高核銷比例,並督促醫院落實好門診報銷政策,徵對農村常見病較多的實際將一些病種納入合療補償範圍,增大農户的受惠面。三是及時調整補償標準,使基金既不沉澱過多,也不出現透支。從調查情況分析,一方面報銷比例低是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不滿意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確實也出現了基金過多結餘現象。去年我縣結餘基金1300多萬元,今年大概要結餘800萬左右,因此,在已掌握一定信息資料的基礎上,根據縣情實際,及時調整補償標準,以提高農民的受益程度。四是要簡化辦事程序,讓農户少跑路,增加農户對合療政策的信任度。

(四)整合資源,加強管理,不斷改善農村醫療機構基礎條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農民是主體、政府是關鍵、醫院是平台。要準確定位,理順關係,明確責任。一是要調整優化農村衞生資源,加快改革,完善服務功能,提供優質服務。二是要增加農村衞生投入。政府要在政策、資金、和管理方面加大投入,逐步解決醫療設備簡陋、技術能力低下的問題。三是解決專業人員短缺的問題。一要加強對醫務人員的培訓,加強人才培養,提高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二要充實隊伍,適時招錄衞技人員;三要鼓勵優秀的醫學院校畢業生到衞生院工作;四要經常開展衞生下鄉活動,不斷提高鄉、村衞生機構的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讓更多村民能在鄉、村就診醫治。四是進一步加強醫德醫風建設。要嚴格執行報銷直通車,規範用藥,減少次生費用,做到熱情周到服務。

(五)創新工作,用活政策,確保合療工作健康運行。縣合療辦要大膽創新工作方法,用足用活惠民政策,積極向上級爭取更多的政策支持,擴大單病種範圍,力爭將較為普遍的慢性病納入合療補償範圍,降低起付線,落實好門診報銷政策,提高住院報銷比例,逐步使我縣的合療政策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更加符合縣情實際。

醫療器械生產經營監管調研報告2019年醫療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醫療器械作為特殊的醫療產品,與藥品一樣,在疾病或損傷的預防、診治、監護、康復等諸多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在生產、經營及使用任一環節出現問題,都會給人民羣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帶來危害。為了進一步規範醫療器械市場秩序,建立健全醫療器械市場監管體系,保障全市人民羣眾用械安全有效,我結合實際工作,對全市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進行了認真細緻的調研,對全市醫療器械生產、經營現狀有了更深地瞭解,對存在的問題有了更深地認識,並提出了相應的監管對策。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全市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基本情況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5家,醫療器械經營企業345家。

1、地域分佈情況

各縣(市、區)涉械企業分佈如下:

稽查支隊轄區138家(生產企業2家,經營企業136家)

嘉蔭縣轄區 15家(為經營企業)

一分局轄區29家(生產企業1家,經營企業28家)

二分局轄區43家(為經營企業)

三分局轄區27家(為經營企業)

鐵力市轄區98家(生產企業1家、經營企業96家)

2、生產、經營規模

我市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年產值均在10萬元以下。醫療器械經營企業銷售額1—10萬元的有119家,1萬元以下的有226家。

3、生產、經營類別及品種

從類別上看,醫療器械經營企業經營的二類產品較多,其次為一類,三類最少。

從品種上看,醫療器械經營企業經營的三類產品多是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器械;經營的二類產品品種較多,以病房護理和消毒滅菌設備及器具為主;經營的一類產品多是基礎外科手術器械和口腔科器械。

二、存在的問題

從總體上看,全市醫療器械市場平穩、有序,但由於多種主、客觀原因,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醫療器械經營企業絕大部分是兼營企業,給日常監管造成一定困難。我市醫療器械經營企業大多都與藥店一起經營,經營產品單一,數量較少,並缺少醫療器械專用庫房,多與藥品同庫存放。

2、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規模普遍偏小。雖然我市醫療器械經營企業數量不少,但規模普遍偏小,經營品種單一。醫療器械經營企業經營的醫療器械中無菌器械品種少、數量多,而其他品種如血糖儀和試紙、血壓計等型號和規格較多,監管中往往需要花費較多時間和精力逐批檢查,效率不高。

3、制度保障措施不到位。部分醫療器械經營企業未建立真實完整的產品購銷記錄、進貨檢查驗收記錄,大部分經營企業未按要求對包裝破損、超過有效期的無菌器械進行集中銷燬並建立銷燬記錄。

4、部分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硬件設施不齊全。大部分企業都沒有設置醫療器械專用庫房(儲存區域),且在上述場所中沒有防塵、防污染、防蟲鼠和防異物混入等設施。

5、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經營狀況欠佳。我市絕大部分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均已停產。原有5户生產企業,現已停產4户。

三、監管對策

從全市的醫療器械生產、經營現狀及存在問題可以看出,我們對醫療器械的監管職能未得到充分發揮,今後的監管任務還相當繁重。如何轉變全市目前的醫療器械監管局面,創新監管方式,提高監管效率,促進監管到位,值得深思。個人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

1、發揮媒體作用,強化輿論監督。當前新聞輿論對社會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輿論監督已成為行政監督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只有充分發揮媒體作用,才能在醫療器械政策法規宣傳、違法行為曝光等方面形成強大的輿論攻勢。為此,我們要積極加強與市內各類媒體的聯繫,及時把醫療器械法律法規、監管信息、規章制度等及時主動通報給相關媒體來宣傳。

2、勤抓法規培訓,強化教育引導。要強化醫療器械監管,就必須將規範與整頓並重,加強對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負責人和從業人員進行醫療器械法律法規的教育培訓,定期對他們進行採購、驗收、養護、管理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業務知識培訓,並實施持證上崗制度,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

3、強化現場監督,確保監管到位。隨着器械監管工作的逐步深入,要使器械監管真正到位,還需加強對醫療器械生產、經營現場的監督。

4、積極開展誠信示範體系建設。積極倡導並推行醫療器械生產、經營誠信示範體系建設,搭建誠信示範體系建設的信息發佈平台,為每家涉械企業建立基本信息檔案和監管信用檔案,將日常監管信息和有關不良行為信息“登記入冊”,定期發佈信息。

5、突出重點品種、重點環節監管。對於國家公佈的重點監控醫療器械產品,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監管。重點環節監管主要督查質量控制性文件執行情況。如在採購環節,檢查是否實行了統一採購和驗收,對首次提供醫療器械的企業以及首次購進的產品是否實行了質量審核並索取了相應資料;同時加強對一次性無菌醫療器械使用後銷燬的日常監管。

6、創造優良環境,切實搞好服務,幫助生產企業發展壯大。貫徹“監幫促”相結合的工作方針,以企業利益為根本出發點,牢固樹立為企業發展服務的理念,為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既要做到監督管理到位,又要幫助企業做大做強,從而促進我市醫療器械生產領域的健康發展,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應用貢獻。

縣醫療工作調研報告2019年醫療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為了探討和總結神木縣全民免費醫療這一“破冰式”的改革創新經驗,從而推動此項改革健康有序發展,10月下旬,市政協教科委組織部分委員,在姬寶順副主席的帶領下,赴神木進行專題調研。調研組通過實地考察醫院、門診,查閲資料,走訪醫患人員,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神木全民免費醫療工作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神木全民免費醫療工作的基本情況

1、立足縣情,深入調研,出台制度。神木縣的縣情有兩個基本特點,一是快速發展的能源經濟為神木縣帶來了十分可觀的財政收入。神木縣XX年財政收入72.2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7.19億元,預計XX年財政收入將突破100億元。神木縣“富財政”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二是神木縣的貧富差距和全國一樣,由於體制、機制等方面原因,目前這種差距是越來越大,“窮百姓”是神木縣情的又一特點。面對“富財政,窮百姓”這一明顯的反差,XX年神木縣委、政府站在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角度決定在全縣範圍內實施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十大惠民工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全民免費醫療工作,為了使這一全新工作平穩順利進行,從XX年開始,神木縣成立了康復工作委員會並下設辦公室(以下簡稱康復辦),負責全縣全民免費醫療工作的具體實施,並開展了為期一年零三個月的調研論證、技術評估、經費測算,之後,根據中、省、市政策規定的原則,制定了《神木縣全民免費醫療實施辦法》(試行)及《實施細則》(草案)。從XX年3月1日起,在神木縣域內正式推行全民免費醫療制度。

2、劃定範圍,明確對象,籌管資金。全民免費醫療對象為神木縣範圍內的幹部職工和城鄉居民,具體包括縣屬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幹部職工,縣屬國有企業、社會團體、民營企業、私營企業中神木籍户口的職工,神木籍户口的城鄉居民。

全民免費醫療資金來源主要由縣醫保辦收繳的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縣合療辦收繳的合作醫療基金、社會募捐的資金以及縣財政撥付的資金組成。資金由縣財政局社保科設立專户管理,專款專用。具體由醫保辦和合療辦根據全民免費醫療支出需要報康復辦審定後,財政局社保科予以及時撥付。

3、健全制度,強化管理,優化服務。為了加強對定點醫院監管、醫療費用控制、運行監督等方面的精細化管理。

神木縣還出台了《關於神木縣全民免費醫療定點醫療機構的通知》、《關於對慢性病門診治療全年限額報銷的規定》、《關於慢性病門診治療的有關規定和評審標準》、《關於做好神木縣全民免費醫療統計信息工作的通知》、《關於神木縣全民免費定額付費辦法的規定》等一系列相關制度。

一是住院管理。實行住院起付線和封頂線辦法,即鄉級定點醫院起付線為200元/人次,縣級定點醫院400元/人次,縣外定點醫院3000元/人次。起付線以下部分由患者自付,超過起付線範圍內金額給予全免,每人每年報銷封頂為30萬元。同時,對一些特殊病種報銷進行了規定,如血費、特殊檢查費報銷90%;營養藥費報銷80%。二是門診管理。對參保城鄉居民每人每年設立100元的門診醫療卡,資金可以自由使用。老紅軍、離休人員、二等6級以上傷殘軍人門診醫療費用全額報銷。三是實行門診慢性病定額報銷。規定了23種常見門診慢性病實行每年限額報銷。四是實行單病種定額報銷。規定了30種單病種定額報銷,嚴格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同時定點醫院還經常聘請外院專家來完成一些較大手術和複雜會診指導。

免費醫療手續辦理是整個工作運行的關鍵環節,從調研的情況看,縣上嚴格執行了住院費墊付、“直通車”報銷制度,基本做到簡單易行,方便快捷。參保患者入院後醫藥費自行墊付,出院時由各定點機構當天進行核算報銷。縣合療辦或醫保辦選派素質高、業務強的人員進駐各定點醫療機構,進行現場指導和監督。患者報銷時,發給一張住院報銷“明白卡”,住院費用、報銷金額等情況一目瞭然,切實做到明白住院、清楚報銷、真切受益。

4、監管嚴格,運行平穩,效果顯明。為了加強管理參保患者入院審查、住院治療、出院報銷等各個環節,神木縣對定點醫療機構實行動態管理。通過自願申請、組織考核、社會公佈的方式,初步確定49所定點醫療機構和藥店,基本上能滿足參保患者需求。各定點醫療機構人均住院費、藥品比例、檢查陽性率、日均住院費用等項目不得超過規定指標,縣上按月進行考核,嚴格獎罰,控制醫藥費不合理增長,防止浪費醫療資源。併成立全民免費醫療檢查大隊進行日常監督工作,嚴格實行“籌錢不管錢,管錢不用錢、用錢不見錢”的封閉運行模式,落實公示告知制度,每月向社會公佈各類信息。各相關機構設立意見箱,公佈舉報電話,接受社會各界監督。每季度開展一次滿意度測評,並組織專家對各定點醫療機構進行量化考核評比。對超過控制標準的定點醫療機構及時給予書面告誡並限期整改,對整改不力的不予支付報銷款項,情節嚴重者取消定點資格。全民免費醫療工作實施以來,處罰費用控制不力的定點醫院17萬元,並取消大興醫院的定點資格。

據統計,截至9月底,神木縣累計報銷住院患者19622人(其中農居民18295人,幹部1327人),累計報銷醫藥費7880萬元,月均1125.7萬元。其中縣級醫院人均住院費為4319.89元,日均住院費用365.59元;人均報銷3632.19元,報銷補償率84.08%,藥品所佔比例50.98%。鄉鎮衞生院人均住院費用為975.86元,日均住院費用117.45元;人均報銷760.7元,報銷補償率77.95%,藥品所佔比例81.38%。從七個月的數據統計分析來看,均少於XX年調研時測算情況。

總之,這項政策的實施,在廣泛關注和爭論中順利運作,在讚賞與質疑中平穩前行,未出現一些專家和部分媒體所預言的神木將出現民眾道德風險和公眾資源浪費以及因管理漏洞而帶來的腐敗問題。

二、神木縣全民免費醫療制度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措施

作為一項全新的醫療改革制度,神木縣在免費醫療制度實施前兩個月也出現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神木縣委、政府高度重視,截止目前,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1、病人數量猛增,個別醫院牀位緊張的問題。據調研,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住院病人達到了高峯,與同期相比增加了30%,這些問題的出現,一方面是因為歷史欠帳多,許多無錢看病的患者,只有等到免費醫療制度實施後才可能住院治療。還有的病人是因為擔心政策不能持久,故而突擊看病。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的就醫需求恢復正常,牀位緊張的狀況也就得到了緩解。同時,在住院病人數量達到最高峯的時期,縣上及時採取多種措施保證了急危重病人的及時入院治療。縣上要求所有定點醫院每個科室都必須預留2張急危重病人牀位。為了有效分流病患,鼓勵慢性病患者在門診就醫,並制定印發了《慢性病門診治療全年限額報銷規定》。

2、輿論普遍關注的患者過度醫療和醫院開大處方問題。針對這一問題,縣衞生局出台了《全民免費醫療實施細則》(試行),對許多可能出現的問題規定了監管辦法,其中明確要求嚴格控制醫藥費用,對縣內住院治療執行住院日費用限額制,即一般住院患者平均每日總費用在鄉鎮定點醫療機構不得超過200元,在縣級定點醫療機構不得超過400元,急、危、重患者在縣級醫院不得超過1600元(特殊檢查費、手術費除外)。

3月中旬又制定了《住院單病種定額付費管理暫行辦法》,對剖宮產、闌尾炎等30個單病種進行了住院費用定額包乾標準的規定。目前住院患者的醫療費用先由患者墊付,出院時在醫院報銷,縣醫保辦和合療辦每月審核後再與醫院結算,如果醫院收費不合理,相應費用將由醫院自己承擔。

同時,對定點醫院實行“個例查合理,綜合查指標”的監管制度,縣衞生局每月組織專家不定期對醫院進行病案抽查,對其檢查、治療、用藥是否合理進行評審。設置了3個綜合考查指標:自費藥品費用不能超過總藥品費用的10%;住院藥品費用不能超過住院總費用的50%;大型檢查設備檢查陽性率不得低於75%。

3、部分羣眾擔心政策會變的問題。“看病不花錢,想都不敢想”,許多神木人用最樸素的話語表達着內心的喜悦,但他們也坦言“擔心政策會變化”。針對羣眾反映,神木各級黨委政府及時對廣大羣眾開展了宣傳教育,消除了他們的顧慮,同時,隨着時間的推移,羣眾對政策的持久實施也逐步產生信任。

調研組認為,實施全民免費醫療制度,在全國尚屬先例,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鑑,加上政策實施的時間還不長,目前暴露出來的問題在所難免。因為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長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既然這一改革方向是正確的,羣眾又全力支持,那麼改革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必將會得到妥善解決,調研組的同志對神木的改革充滿信心。

三、良好的社會效果

一是神木縣從根本上解決了羣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提高了神木人民的幸福感。

截止目前,神木全民免費醫療運行平穩良好。從住院人羣分析,農居民佔93.2%,幹部職工佔6.8%,不難看出,廣大農民羣眾是這一惠民政策的直接受益者。目前,神木的全民免費醫療徹底解決了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小病扛、大病等,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實問題,促進了和諧社會的建設。

二是神木引起全國的廣泛關注,推動了醫療改革進程。

神木縣全民免費醫療在受到廣大幹部羣眾的廣泛讚揚和衷心擁護的同時,也引起了國內各大媒體的廣泛關注,中央電視台一、二套和新聞頻道五次報道2小時20分鐘,並兩次重播,新華社等中省市150多家報刊作了正面報道和高度評價。中央巡迴檢查組組長傅克誠、衞生部長陳竺、衞生部黨組書記張茅、副省長鄭小明等領導對免費醫療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一些專家稱免費醫療是一場深刻的民生革命和社會革命,是中國福利建設史上的一個聖典。

三是擴大了神木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成為神木對外開放的新名片。

全民免費醫療制度被人民網、中國社科院政治研究所、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等機構5月份評為“十大地方新政”第一位。在人民網監測室發佈的XX年上半年地方應對網絡輿情能力排行榜中,神木縣政府應對網絡輿情能力綜合排名居全國第二。全國人民從中認識和了解了神木,免費醫療制度已成為神木擴大影響、對外交流的一張靚麗名片。

四、深刻啟示

神木縣全民免費醫療制度的頒佈與實施,在全國的醫療改革中具有標杆意義。實施初期,儘管褒貶不一,但從目前運行的情況來看,這一“破冰式”的改革獲得初步成功,它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值得深思的重要啟示:

啟示一,神木縣推行全民免費醫療,是神木縣委、政府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重大舉措。神木縣從煤炭資源全面開採以來,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搶抓發展機遇,縣域經濟高速發展,實現了從國家級貧困縣到全國百強縣的歷史性跨越。財力有了一定基礎後,執政重點放在哪裏,財政資金投在何處?是首先考慮gdp的增長,還是首先關注民生;是“錦上添花”建設高檔次的樓堂館所,還是“雪中送炭”關注社會弱勢羣體生存狀態;是事後高成本維穩,還是事前改善民生促進和諧,面對這些問題,神木縣領導班子站在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做出重大舉措,他們認為,長期以來神木用於經濟建設的投資比較大,而在民生方面投入相對較少。因此財政富裕後,應該首先補上民生投入這一課,做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解決好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真正實現改革發展成果讓人民共享。

啟示二,神木縣推行全民免費醫療,是立足縣情,鋭意改革,徹底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一種大膽而有益的探索。在神木推行免費醫療有許多有利條件,一是縣域經濟綜合實力迅速提升,財政收入穩步增加,為實施免費醫療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二是免費醫療的基本精神與國家新醫改提出的公共服務均等化、醫療衞生公益性質、公共財政投入佔主體地位、確保公平競爭的改革方向是一致的;三是城鄉合作醫療的率先實施和成功推進,為免費醫療打下良好的羣眾基礎,積累了寶貴的管理經驗;四是醫療事業迅速發展,診療水平不斷提高,醫療設施日益完善,基本可以滿足全縣人民的就醫需求。五是神木縣有一個解放思想、鋭意改革的領導班子,這是極其有利的政治條件和思想條件。

啟示三,神木縣推行全民免費醫療,是調節收入分配,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步驟。神木經濟發展是一個在較短時間快速積累財富的過程,極易造成居民收入差距的擴大,而且這種差距一旦形成在短時期內無法改變。神木縣委、政府一方面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繼續支持企業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實力;另一方面發揮公共財政的槓桿調節作用,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讓全縣人民分享公共財政的陽光。神木縣在注重民生的施政架構下,加快構建教育、醫療、文化、就業等“十大民生體系”,建立“全方位、多渠道、高標準、廣覆蓋”的社會保障網絡,增加羣眾的轉移性收入。XX年“十大惠民工程”投入12.9億元,其中大社保資金5.8億元,人均1380元。其中免費醫療預計投入1.5億元,人均400元。

啟示四,神木縣推行全民免費醫療,是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重要舉措。神木縣從XX年開始全面推進城鄉一體化改革,積極推進城鄉規劃佈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等七個一體化,取得了顯著成效。而隨着其他改革的逐步深入,城鄉醫療保障上的差別正在成為神木最突出、最亟待破解的難題。為此,實施全民免費醫療,是神木向城鄉和諧和公共服務均等化邁出了特別重要的一步。

啟示五,神木縣推行全民免費醫療,是促進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有效措施。財富分配是民生之源,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和社會保障不完善,削弱了羣眾的消費增長動力。當前我國的內需不足,除了居民收入較低之外,一個重要原因是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完善、保障水平偏低。在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適度超前投入,可以解除城鄉居民的後顧之憂,增強對未來生活的安全預期,促進消費觀念的轉變,提高消費能力。老百姓沒有了後顧之憂,都健康、快樂地生活,搞建設、謀發展,其創造的財富遠遠大於免費醫療等民生投入。

其實“免費醫療”並非神木創舉。1949年印度通過的第一部憲法中明確規定,所有國民都享受免費醫療。印度德里大學一名社會學教授説得好:“誰都可能生病,但大部分起初只是得一些小病。如果小病能夠得到及時治療,則可有效防止發展成大病,這對於國家來説可以節省更多醫療支出,對於民眾來説可以減少對看病開支的擔憂。從長遠來看,是以最小的投入換取最大的回報,最終的結果是人民健康得以保證,國家經濟持續發展。”事實上,印度獨立以來,儘管人均收入在世界上排名仍舊靠後,但全國人口預期壽命已增長了一倍,嬰兒死亡率也下降了70個百分點。

由此可見,神木的免費醫療讓公眾省下的銀子拿去拉動內需,這的確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偉業,對全國的醫療改革都具典型示範意義。

五、幾點建議

一是建議市上加大對困難羣體的醫療補貼比例、提高報銷比例。在當前“免費醫療”尚難在全市推廣的情況下,應該鼓勵有能力的縣區在提高醫療保障標準方面先試先行。

二是建議在不斷完善制度和加強政府醫療資金監督的同時,加快醫療機構的改革,降低藥品價格和治療成本,從而減輕羣眾看病負擔和政府財政壓力。

三是建議市上組織有關部門人員和農民代表到英國、印度、巴西等實行免費醫療的國家進行考察,取長補短,制定出最完善的醫療惠民政策。

四是建議市上進一步加大對神木醫療改革的支持力度,力爭將神木縣建成中國普惠型社會福利體系第一縣。

五是建議全市大力引進人才和培養本土人才,完善後備醫療隊伍。

六是建議市上把各縣區“社會公共福利保障體系”建設等各項指標做為幹部考核提拔的比“gdp”更重要的指標。

七是建議神木縣進一步加強對定點醫療服務機構的建設和技術水平、服務質量的提高,以滿足百姓就醫的需求。

八是建議神木縣儘快完善全民免費醫療信息網絡管理中心,重點抓好各定點醫院的管理工作和稽查工作,鼓勵慢性病、小病患者門診治療,確保大病、重病患者住院治療,降低醫療費用、執行好新醫改的各項政策。

標籤: 調研 醫療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ve0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