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醫療調研報告範文4篇

醫療調研報告範文4篇

本文目錄醫療調研報告範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情況的調研報告關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調研報告新型農合醫療籌資工作調研報告

寒假期間,我在網上調看了大量關於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資料。瞭解到我國近幾年來關於農民保障制度所做的一些成就我決定利用寒假對我農村合作醫療的現狀進行簡單調查。我簡單做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羣眾調查問卷,查閲了關於新農合的知識,分析了農民對醫療保障的主要看法。總體瞭解如下:

醫療調研報告範文4篇

一、關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採取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的方式籌集資金。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由我國農民自己創造的互助共濟的醫療保障制度,在保障農民獲得基本衞生服務、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所普遍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個範本,不僅在國內受到農民羣眾的歡迎,而且在國際上得到好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從XX年起在全國部分縣(市)試點,預計到XX年逐步實現基本覆蓋全國農村居民。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及省政府關於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意見有關精神,農民大病統籌工作改稱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行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相結合的籌資機制,籌資標準不能低於30元/人,其中縣財政補助10元,鄉鎮財政補助5元,農民籌資15元。歸納起來是籌資提高,政府補助多,農民受益面大,為患大病的農民建立了保障,最高給付額達到XX0元。

二、建設新農合的意義

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農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然而,經濟的發展並沒有給農民在看病問題上帶來太多的實惠。我國人口占世界的22%,但醫療衞生資源僅佔世界的2%。就這僅有的2%的醫療資源,其80%都集中在城市。從1998年到XX年農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2.48%,但醫療衞生支出年均增長11.48%,後者的增長竟然是前者的近五倍。據有關媒體報道,至今中國農村有一半的農民因經濟原因看不起病。在廣東那樣的經濟發達地區,也有40.08%的羣眾有病未就診,23.35%的羣眾應住院而不能住院。另外,我國社會保障的覆蓋面還很窄,不足以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憂”。在廣大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基本上處於“空白地帶”。疾病,像一把利劍掛在農民兄弟的頭上,“看病難、看病貴”是目前中國農村比較普遍的現象。“xx”時期,我國經濟社會轉型過程將進一步加劇,要使這一轉型能夠平穩推進,整個社會需要構建嚴密而可靠的安全網。因此,農民的醫療衞生問題已經遠遠超出了問題本身,解決農民的看病難,不僅僅是尊重農民起碼的生存權的問題,更是建設公平、公正的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如何解決農民的看病難?回顧歷史,我們曾經解決過這一問題,而且是在非常困難的條件下。1993年世界銀行年度發展報告《投資與健康》指出:“直到最近,(中國)一直是低收入國家的一個重要的例外……到上世紀70年代末期,醫療保險幾乎覆蓋了所有城市人口和85%的農村人口,這是低收入發展中國家舉世無雙的成就。”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農村人口還佔全國人口80%,但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36歲提高到了68歲。專家們承認,這種健康業績的基礎,是在“將醫療衞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資源配置大格局中,輔之縣鄉村三級公共衞生和醫療服務網絡、遍佈每個農村社區的土生土長的“赤腳醫生”隊伍和合作醫療制度的“三大法寶”。因此,加強農村衞生工作,發展農村合作醫療,是新時期建設新農村題中應有之意,是非常必要的。

三、 歷史弊端

由於受經濟條件的制約,在農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醫院抬”的情況司空見慣,目前因因病致困返貧現象嚴重,農村需住院而未住者達到41%;西部因病致貧者達300—500萬。農村的貧困户中70%是因病導致的。自1985年以來,雖然農村居民收入也在不斷增長,但增長幅度明顯小於城鎮居民。剔除物價因素,1985—1993年農村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3.1%,而同期城鎮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4.5%,國內生產總值年增長速度為9%。1988年以後,農村居民實際收入增長基本處於停滯狀態,1989—1993年農村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僅為1.4%。但與此同時,農民醫療支出大幅上升。以安徽省為例,XX年前三季,農村人均醫療支出42.82元,與上年同期37.69元相比,上升了13.6%;其中醫療衞生保健人均支出19元,已接近上年人均全年支出20.2元。1990年人均全年壓療支出14.41元,1998年曆史最高為52.11元,1999年為51.65元,XX年間增長了2.52倍,而XX年間農民純收入增長也僅是2.52倍。而且在全國的保障制度中,農民被排擠在保障體系之外。農村社會保障始終處於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邊緣,有相當部分社會保障的內容將整個農村人口排擠在保障體系以外。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仍然非常低下,多數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承受能力弱,相對於城鎮社會保險改革進度而言,農村社會保險僅侷限於部分富裕地區試點階段,家庭保障仍是農村社會保障的主體。以醫療保險為例,我國當前進行的醫療保險改革不同於發達國家,最大的原因就在於它不是全民醫保,而只是城鎮職工的醫療保險改革,目前是解決公費醫療負擔過重問題,保障基本醫療服務。而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雖然曾在農村被廣泛實踐過,但幾經周折,最終由於各種原因而解體。

四、實施中的一些問題

1、社會滿意度低

社會保險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點就在於,它強調的不是個人成本收益的平等,而是保險金的社會滿意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作為一種社會保險,受益的農民和政府補助資金來源的納税人的滿意度對其成功與否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調查中發現一些農民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主要是基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保障水平低,農民瞭解不深,怕政策有變,認為是把自己的保險金拿去補償別人了等的考慮。而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不滿主要是因為保障水平低,參加和理賠程序繁瑣等。此外政策不公等導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社會滿意度低。

2、 保障水平低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以大病統籌兼顧小病理賠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這個定義顯示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救助農民的疾病醫療費用的而門診、跌打損傷等不在該保險範圍內,這項規定使得農民實際受益沒有預想的那麼大。

3、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宣傳不到位

現有的宣傳多集中在介紹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給農民帶來的表面好處上,沒有樹立起農民的風險意識,也沒有體現出重點,沒有對那些不參加的農民進行調查,使得宣傳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許多農民並不真正瞭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義,他們僅從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慮,由於自己身體好,生病住院的概率低,沒有必要花那個冤枉錢。還有一些農民認為它跟以前的義務教育保證金一樣,最後被政府騙走了,認為是把自己的保險金拿去補償別人了。宣傳也沒有把具體的理賠標準發給農民,使得他們在理賠時,看到那麼多藥費不能理賠一些農民有被欺騙上當的感覺。

4、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登記、理賠程序過於繁瑣

首先,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登記程序繁瑣。其次農村合作醫療的理賠程序也很繁瑣。城鎮居民的醫保都是可以拿來抵押一部分醫藥費的,可以直接在卡上交醫療費的,事後再來結算。國外的醫療保險更是讓醫院、醫生與保險公司而不是患者發生直接的利益關係。而有些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要農民先墊付,這樣如果一些農民借不到錢還是看不起病,然後持着有關手續到合作醫療報帳中心申報,最後又要去信用社領錢。有的村莊離報帳中心和信用社很遠,來回的車費都比較貴。繁瑣的登記、理賠程序增加了農民許多不畢業的麻煩,降低了農民的滿意度。

以上都是我在大量閲讀了相關資料後,結合工作中和調查中瞭解的一些實際問題。對此次全國性的醫療保障制度的一些看法。在此次的暑期實踐中工作的同時我也深深的被打動着,我國對三農的重視。近幾年來國家一步步的免除了農業税,學費,還有現在進行中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一系列惠民政策。聽衞生室的護士説現在好多種疫苗也是免費為兒童接種的。順便提議一下,我在工作中發現的一個弊端:醫生拿過來讓我錄入電腦的紙質聯單都是很複雜的多張聯單。我覺得既然已經錄入電腦保存就不需要浪費大量的紙張來開四聯單了,一張存單就可以了。對此醫生也甚感煩瑣,畢竟在惠民的同時我們也要注意環保。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情況的調研報告醫療調研報告範文(2) | 返回目錄

根據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關於開展省市縣人大代表專題調研活動的通知》,我於今年8月初對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此次調研活動,我分別走訪了金城鎮及其周邊的部分“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實地查看了“新農合”開展的情況,並採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隨機選擇的100名農民患者進行了相關問題的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一、發展態勢良好

1、我縣今年參合情況良好。過去兩年,農民參保得到了真正的實惠,信任度增加,農民“參合”積極性大大提高,XX年共有87.6萬參合農民,參合率為93.06%。上半年本級籌集資金876萬元,補償“參合”農民41.1萬人次,醫藥費2480萬元。

2、我縣“新農合”管理進一步規範。今年我縣出台的《新農合實施細則》可行性較強,實行了“日均費用、例均費用、病牀使用率”三項指標控制,並規範了醫療行為,各定點醫療機構均實現了病人相關信息聯網及網上審核報帳,不但提高了報帳效率,更體現了《新農合實施細則》中所包涵的公平、公正、高透明度的原則。

3、農民的健康意識明顯增強。過去因為地方偏遠,有病沒時間看,以及生病沒錢治而放棄治療等死的現象在農民中屢見不鮮,現在“新農合”的實施讓許多留守的農民能就近看病、看得起病了,而補償金在治療結束就可以直接在當地兑現。3年為一週期的優惠常規健康體檢,已於今年8月全面實施,這為疾病的防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新農合”的實施讓農民一方面打消了顧慮,另一方面開始重視自己的健康需求。

4、促進了“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的自身建設。隨着近幾年“新農合”的開展,各相關醫療機構為適應“新農合”的發展,無論從“硬件”還是“軟件”都不斷在努力提升和完善,這已逐步形成了醫患雙贏的良性循環。

二、存在的問題

1、“新農合”相關政策宣傳力度不夠,根據“新農合”相關問題的問卷調查結果分析:14%的農民對參保的基本條件和怎樣參保不瞭解,12%的參保人對報帳程序不瞭解,32%的參保人對報銷範圍不瞭解,29%的參保人對報銷的起付費及比例不瞭解,17%的參保人所持《新農合證》上的個人信息與《户口簿》上不相符,這些不但影響了農民的參保積極性,也給醫患雙方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和誤解。

2、部分鄉衞生院醫療條件依然落後,部分偏遠鄉衞生院因為落後的工作條件和較差的待遇,依然是老的想走,新的不願來,許多日常工作是一人承擔多項事務,醫療水平的發展更無從談起。

3、為利益驅動,個別衞生院假掛牀住院以及按病人門診經費標準亂開藥的情況依然存在。

4、由於進城務工人員較多,留守人員稀少,大部分文化層次較低,這給“新農合”工作的開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三、幾點建議

1、進一步加大“新農合”相關政策的宣傳力度,讓老百姓明白參保,安心治療,關愛健康。

2、嚴格規範工作流程,公開報銷項目、比例,簡化報帳程序,加強“新農合”資金管理的監督工作。

3、《新農合證》的辦理要嚴格查對並實行機打,防差錯,以免給參保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4、進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偏遠鄉鎮衞生院的醫療條件及醫務人員的待遇,有針對性地為偏遠衞生院培養適用人才。

關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調研報告醫療調研報告範文(3) | 返回目錄

黨的xx大報告強調:“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關係千家萬户幸福。”在廣闊的中國大地上百分之八十是農民,農民的健康狀況是很值得關注的。建立完善的農村醫療保障制度是很有必要的。為加快建立農村醫療保障制度,提高農民健康水平,更好地促進城鄉社會經濟統籌協調發展,近幾年來,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衞生工作的決定》精神,各級政府統一領導部署,有關部門精心組織實施,廣大農村羣眾積極參與,我鎮初步確立了“大病統籌、醫療救助和農村社區衞生服務”三位一體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系。為切實鞏固這一制度,進一步探索和建立健康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對我鎮新農醫的運行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通過調研,總結概括制度實施以來的基本情況、研究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提出發展對策。

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項目實施以來的基本情況

1、農村醫療衞生條件不斷改善。轄區內衞生單位共有51家,其中民營醫院2家;私立醫院1家;衞生室46家;門診部1家;優撫診所1家。全鎮衞生機構共有人員277名。衞生院的辦公、門診、病房和醫務人員的住宿等條件都得到了相應改善,環境良好,各個衞生院都新配備了一定的醫療設備。

2、人員配置趨向合理。衞生院現有職工11人;村級衞生員20人;鄉村醫生101人。

3、管理進一步規範。醫務人員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有所提高,服務態度優良。

4、廣大羣眾醫療保健意識明顯增強。“小病自費,大病統籌”的惠民政策為農民解決了實際困難,免除了後顧之憂,醫院的“門檻”低了,農民願走進醫院看病治療。其中XX年7月1至11月20日,我鎮補償參保病人763人次,兑現金額9.7萬元,其中在縣內看病補償8.9萬元,在縣外看病補償0.8萬元。

5、農民羣眾參保率高。xx鎮總面積68平方公里,20個行政村,總人口數7.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數為5萬人。在XX年度我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4.65萬人的基礎上,XX年度我鎮參保4.96萬人。參保率達99.2%左右。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實施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1、宣傳引導工作不夠深入,農民參保積極性有待提高。各村在推行新農醫制度過程中,一方面由於時間緊、任務重,政策宣傳和引導工作尚不夠深入,另一方面農民對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農醫缺乏經驗體會,與老的制度相模糊,對長期實施信心不足,導致部分農民參保積極性不高,主動自願參加的不多。

2、審核結算流程仍顯複雜,農民結報補償手續有待進一步簡化。由於制度實施時間較短,具體規定還不夠完善,成熟地覆蓋一個鄉鎮,乃至縣市的網絡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尚未啟動等原因,羣眾對審核結算的流程和服務,意見仍然較多,儘管各地適時作了調整和完善,但審核結算流程、服務尚需進一步簡化和優化。

3、政策制度尚需完善,有些地區資金沉澱過多。由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剛剛起步,對具體方案設置缺乏現成的經驗,基金測算相對保守等原因,制度中出現了一些不夠科學和合理的地方。突出地表現在部分縣(市、區)資金沉澱過多,影響了制度的吸引力和羣眾的參保積極性。

4、監管組織建設有待加強,監管職能履行需要規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管委會和基金監督管委會責權不是十分明確,各地雖已成立了相應組織,但應承擔哪些義務和權利沒有明確規定,缺乏規範化運作,大都仍由政府部門直接承擔,缺乏民主管理制度。新農醫基金收支和管理的審計監督,還沒有形成規範的程序,對委託商業保險公司運作的資金如何加強監督更缺乏依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基金監管的規範性和權威性。

三、幾點建議對策

1、繼續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在基層第一線工作的農村幹部和醫務人員要深入學習理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讓其更加準確細緻地做好羣眾的宣傳教育和解釋工作;加強對農村羣眾進行科學常識和科普知識宣傳教育,破除陳舊保守觀念,解放思想,在農村大興“學科學、懂科學、用科學”文明新風,引導農村羣眾用科學的方法治療疾病。

2、嚴把審查關,做到應保盡保。在符合參保條件的範圍之內,儘快將願意參保的農村羣眾納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項目。村、社一級的負責人在出具有關證明時要認真負責,杜絕冒名頂替現象發生。建議在醫保證上貼示本人照片,以便確認使用人。

3、合理整合衞生資源,充實和調整持有專業執業資格證的醫護人員服務農村衞生工作。一是按所缺崗位招錄醫務人員,新招錄人員全部實行聘任制,規定在三個工作年度內必須取得上崗證(執業證),否則予以解聘,以督促醫務人員鑽研業務,依法行醫;二是針對崗位開展定期培訓,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技術水平;三是制定相關措施,穩定醫療衞生隊伍,提供優惠條件,吸引優秀人才,避免優秀醫務技術人才流失。繼續加大對衞生工作的投入。完善區鄉衞生院的基礎設施建設,逐步配齊相應的醫療硬件設備。

4、健全管理監督機制,真正做到取信於民。

一是充分發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協調小組或管理委員會職責,切實履行組織、協調、管理和指導等工作,定期向同級人大彙報,主動接受監督;二是加強經辦機構建設,按規定落實人員編制、工作經費,完善工作制度,加強規範管理;三是完善基金監管機制,制定監督管理規定,形成定期審計監督制度,確保基金運作規範、透明、高效,保證制度的公平公正;四是加強醫療服務,規範定點醫療機構管理,合理分流病源,合理診治,有效控制醫療費用和非有效醫療費用比,減少不合理的醫療支出。

5、切實加強醫療救助體系建設,提高弱勢羣體醫療救助力度。

一是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出台醫療救助實施辦法,適當擴大救助對象,提高救助標準,降低救助門檻,增加救助受益面;二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醫療救助,與民政部門的醫療救助並軌,並統一實施,建議加大財政資助力度,積極爭取社會捐助,建立醫療救助專項基金;三是建立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結合機制,把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作為享受醫療救助的前置義務,對低保户、五保户、重點優撫等弱勢羣體對象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個人出資部分由醫療救助基金給予補助;四是有條件的地區,建立弱勢羣體門診費用補償機制,對患惡性腫瘤、器官移植、尿毒症等慢惡性特殊疾病的弱勢羣體,實施門診補償,着力提高醫療救助力度。

四、未來發展

“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衞生服務”,是黨的十七確定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新的要求之一,已經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治之中。在xx大過後新增財政衞生投入將繼續優先用於農村衞生事業和支持困難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有效的控制了農民“因病反貧、因病致貧”,更好的加快小康社會的建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發展空間是廣闊的,未來發展是美好的,農民將得到更好的保障。

新型農合醫療籌資工作調研報告醫療調研報告範文(4) | 返回目錄

XX年新醫改方案提出,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衞生制度,為羣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衞生服務,是當前醫藥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下簡稱新農合)作為一項由政府組織引導,農民自願參與,以大病統籌為主,兼顧門診醫療的農民互助共濟制度,對提高羣眾健康水平顯得日益重要。我縣自XX年開展試點工作以來,基本形成了以政府主導、部門運作、醫療機構參與、羣眾得實惠的良好格局。但在取得成效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加以改進和完善。其中籌資難是困擾新農合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筆者通過調研,就如何健全新農合籌資機制淺談幾點意見,僅供參考。

一、我縣新農合籌資工作的現狀

我縣於XX年在金塘鄉梨樹村開展新農合試點工作,XX年全面鋪開,四年來,縣委政府始終將新農合作為民生工程、德政工程來抓,各級各部門通力合作,新農合呈現平穩健康運行的良好態勢。XX年參合人數達47.85萬人,參合率由XX年的75.86%上升至95.52%,新農合對於提高農民健康水平,遏制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一)籌資渠道

1、國家財政補助。《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衞生工作的意見》提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資金“實行農民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相結合”的政策。XX年以來,中央和省級財政補助資金分別由原來的每年20元/人提高到40/人。XX年,中央和省級財政分別配套資金1913.90萬元。新農合與以往的合作醫療籌資方式相比,首次提出了政府資助直接將錢投給“需方”——參合農民,是政府關注民生的具體體現。

2、個人繳費。農民以家庭為單位自願參加新農合,其個人繳費標準由XX年的10元/人提高至20元/人。XX年,全縣個人繳費達956.95萬元。

3、政府救助繳費。XX年以來,縣委政府將貧困人口弱勢羣體新農合個人繳費救助作為承諾辦理的實事之一。對辦理農村獨生子女證、兩女結紮貧困户、五保户、特困户、軍屬、優扶對象、殘疾人等特殊人羣由縣政府實行救助繳費。XX年,全縣共救助繳費68746人,救助金額達137.5萬元,有效解決了弱勢羣體籌資難的問題。

(二)籌資方式

1、定點收繳。在做好宣傳動員的基礎上,由農民主動交至村委會或合管機構,逐級存入新農合資金專户。

2、上門收繳。在政府組織下,由鄉鎮、村組幹部、醫務人員組成籌資工作小組,上門收取參合農民的資金。這是目前主要的籌資方式。

3、滾動式預繳費。在全縣農村信用社儲蓄點開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繳費窗口,參合對象(以户為單位)憑户口冊,在辦理存貸業務時,將參合農户次年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家庭籌資繳費預存入新農合基金收入户,實行滾動式預繳費。

二、我縣籌資工作機制的分析

(一)有限的資金籌集總額與參合羣眾強烈的醫療需求願望並存

從我縣目前的籌資渠道來看,以國家補助和個人繳費為主,集體扶持基本屬於空白,籌集到的資金總額有限。我縣屬國家級貧困縣,受經濟條件制約,農村居民對醫療費用的承受能力不強,新農合籌資的有限性,相應決定了減免補償範圍和比例的侷限性,決定了新農合只能為參合羣眾提供有限的疾病種類服務和有限的醫療費用償付,導致了新農合較低的支付收益率,使合作醫療抵禦疾病風險的能力一定程度折扣,從而影響農民的參合率和籌資水平提高,制約了新農合的持續健康發展。

(二)導致新農合籌資難的主要原因

一是宣傳工作深度不夠。新農合是一件“新生事物”,農民對其理解認知存在一定的過程,在較短的時間內難以全面吃透相關政策規定,由於在宣傳的廣度深度不夠,導致部分羣眾對新農合期望值過高,與就醫現實存在一定的差距,制約着農民參合的積極性。

二是較多貧困人口與外出務工人羣,增大了籌資壓力。一方面困難户、特困户、五保户等弱勢羣體過多,政府雖對其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但還有相當一部分得不到解決,自己掏錢參保存在難度。二是隨着勞務輸出羣體壯大,主要表現在户口在本地的外遷户、全家外出打工户、可用資金有限的留守兒童和老人在家户過多,在年底工作組集中收繳時,一時難以聯繫上其當家做主的家庭主要成員,在規定的參合時間內,資金無法籌集到位,為新農合籌資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三是衞生基礎設施滯後,羣眾醫療需求實現率不高。受地方財政收入影響,我縣對衞生事業建設投入不足,尤其是鄉鎮衞生院房屋老化、設備短缺,病牀等醫療設施緊缺(每千人口擁有牀位0.6 張,遠遠低於全國2.4張的平均水平)、專業技術人員缺乏(每千人擁有衞生專業技術人員不足0.6人)。村級醫療機構規模小、設施簡陋,對廣大農民羣眾就近醫療服務的功能發揮不足,不能適應當前新農合制度健康發展的需要。

四是合作醫療監管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部分醫療機構對推行新農合制度的意義認識不到位,醫務人員為參合羣眾服務的意識不強,服務行為還不夠規範,違規減免、超範圍補償現象一定程度存在,不同程度影響了參合羣眾的積極性。

(三)個人籌資仍是新農合資金籌集的困難環節

在個人籌資方式上,大多數鄉鎮採取上門收取的籌資方式,這種籌資方式符合消費心理,同時以便於新農合制度的宣傳,但是籌資成本較高,並且在資金逐級上繳過程中,如果管理不到位,容易發生新農合資金被截留、挪用的違紀行為。滾動式預繳費和定點繳費雖然簡便易行、節約成本,但需要參合羣眾具有較高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另外,新農合資金籌集過份強調“自願參與”,會產生兩個“負面選擇”:容易得病的人羣積極參合,身體健康的人羣不太願意參合。從而導致兩個“負面反應”:一方面新農合不能具有較高的參合率,減弱共擔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新農合參合主體是高危人羣,將會產生醫療費用入不敷出,影響正常運轉。

三、健全新農合籌資機制的建議

新農合制度作為一種具有保險特性的醫療制度,它客觀上要求擴大覆蓋面,拓寬資金統籌範圍,提高抵禦風險的能力。因此,新農合籌資制度既要體現政府的執政能力,又要符合最廣大羣眾的根本利益。針對我縣的新農合籌資機制完善,應着力抓好以下五個方面工作:

(一)豐富宣傳方式,營造良好氛圍

立足我縣實際,採取科學有效的宣傳方式,是提升參合率的關鍵。一是對常年在家的農户通過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宣傳,如電視、標語、宣傳小手冊等;二是利用身邊的“典型事例”進行廣泛宣傳,消除農民對新農合的疑慮,正確引導農民羣眾的參合意識。三是對常年外出務工的農户進行現代通訊工具採集,通過手機短信的方式開展廣泛宣傳動員工作,進一步消除外出務工農民的疑慮,使其真正認識到建立新農合制度的意義和好處,不斷增強羣眾自願參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拓寬融資渠道,多方全力籌資

1、個人繳費。建立新農合制度,關鍵是建立持久、穩定的農民自願籌資機制。一方面要加大宣傳力度,使羣眾認識參合好處從而主動繳費;另一方面應擴大受益面,提高受益水平,調動參合羣眾積極性,提升參合率。

2、國家投入。新醫改方案提出,原由中央、省級政府配套的新農合補助資金將進一步增加,這對實現新農合資金總額增加、提高抵禦風險的能力迎來大好良機。

3、社會融資。人是生產力的重要因素,人民羣眾的身體健康對於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大力倡導“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今天,企業、商家、公司等經營實體對農民羣眾健康的投入也是踐行“反哺行動”的體現。據我縣實際,可採取以下方式進行。

(1)企業扶持。發動諸如長江絲綢有限公司、煙草公司、白鶴灘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等龍頭企業,採取相關的扶持政策,針對生產並交售一定規模數量農產品的農民,由企業獎勵繳納該户的次年個人籌資。一方面促進了產業發展,同時也推動了衞生事業進步。

(2)商家贊助。可發動超市、藥店等商家通過消費積分有禮或購買充值卡等活動。對年度達到一定消費積分或一次性購買一定金額充值卡的農民,由商家贊助繳納新農合個人繳費。

(3)公司帶動。倡導我縣境內的電信、移動、聯通等重點通信公司,採取預存話費有禮活動。對預存一定金額的通信使用户,由相應公司幫助繳納新農合個人費用。

4、政府救助繳費。實踐證明,政府對弱勢羣體實行救助繳費是踐行以人為本、關注民生問題的具體體現。我縣由於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貧困人口的參合問題依然是困擾參合率上升的重要問題。要逐步建立大病醫療救助專項基金與新農合醫療基金結合機制,將新農合制度的醫療救助同民政部門的醫療救助進行並軌統一實施。將五保户、特困户等弱勢羣體個人出資部分納入到由醫療救助基金中解決,在實施門診費用補償機制的基礎上,適當擴大醫療救助力度,從根本上解決弱勢羣體參合難問題,真正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衞生服務”的目標。

(三)創新籌資機制,積極引導參合

一是建立常年籌資機制。改集中突擊收繳方式為常年經常性定點收繳,為貧困家庭、外出務工家庭、手頭上可用資金有限的留守兒童和老人家庭創造寬裕的參合時間。

二是實施代扣代繳機制。參合羣眾在定點醫療機構看病時,由醫療機構在其補償資金中代扣代繳該户個人次年參合費用,這樣可充分利用參合羣眾受益後的喜悦心理,減少牴觸情緒,擴大宣傳面。

三是實施滾動式預繳費制度。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改變原有的直接籌資方式,為户口在本地的外出務工家庭以及可用資金有限的留守兒童和老人,提供方便、快捷的交納方式。

四是推行轉移支付繳費制度。一味尊重羣眾意願,也不利於新農合發展。農民是一個相對鬆散的羣體,如果沒有一定的約束性,難以確保籌資機制的穩定。新農合運行幾年來,在大多數農民對新農合接受程度提高的基礎上,可以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採取村民自治“一事一議”方式,討論推行新農合轉移支付繳費制度,結合中央對農村轉移支付力度的加大,將對農民進行農業生產直接補貼的部分,轉化為與農業生產相聯繫的醫療補貼,成為相應羣眾的參合資金,從而降低籌資成本。

(四)強化運作監管,確保基金安全

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運行的監管力度,切實維護參合羣眾的合法權益,營造良好的新農合工作氛圍。建立健全網絡信息化管理機制,加速新農合信息網絡建設,把數據錄入與公安户籍管理系統和定點醫療機構收費系統接口,實現資源共享,開展身份識別尤其是相片對照、姓名、性別、身份證號碼審查,提高工作效率,從源頭上加以防範,避免套取新農合補助資金的違紀事件的發生;認真實行藥品統一競價採購,嚴格控制醫藥費用虛高與不正常增長,嚴格杜絕開大處方、不合理用藥、不合理檢查、誘導治療的行為,努力為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提供優質、便捷的醫療衞生服務。

(五)健全服務網絡,提高工作水平

加大投入力度,為廣大農民提供價廉、便捷的基本醫療衞生服務場所,切實解決農民就地就醫難,使其充分享受到新農合制度帶來的優越性。一是加強鄉村衞生醫療基礎設施建設,繼續以鄉鎮衞生院建設為重點,不斷完善村級衞生室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高我縣農村衞生機構服務功能,改善農民的醫療衞生條件。二是加強鄉村衞生醫療隊伍建設,加強醫務人員培訓,全面提高醫務人員診療技術水平。三是教育引導各定點醫療機構端正思想,正確處理好單位利益和社會效益的關係,努力改善辦醫條件,拓寬服務領域,增強整體服務功能;切實加強對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搞好業務技能培訓,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進一步加強農村醫療衞生體系建設,完善縣、鄉、村三級醫療衞生服務網絡,努力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鄉,危難重病不出縣”,讓農民就近享受到較好的衞生服務,全面提高羣眾健康水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4o6ev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