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農村基層調研報告範文

農村基層調研報告範文

基層幹部是落實黨在鄉村政策的關鍵性要素,政策落實的黑白直接關係到黨和縣政府在人民意中的形象和位置,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農村基層調研報告,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農村基層調研報告範文

農村基層調研報告範文(一)

當前,農業鄉村工作格局發生了深刻轉變。在新的情勢下,如何順應當前鄉村工作情勢,努力探究新時期做好鄉村基層工作的方法,進一步深化鄉村變革,加速鄉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堅持鄉村社會不變,是擺在我們基層幹部面前的一個亟待處理的嚴重課題。

一、當前鄉村基層工作中呈現的積極轉變

近幾年來,隨同着鄉村變革的深化推進,鄉村工作的確呈現了一系列積極、可喜的轉變。首要表現在:

1、農民擔負大幅度減輕,農民耕田積極性獲得高漲。近年來,隨着縣政府對“三農”的不時投入和注重,農民擔負逐年減輕。據查詢,2019年我鎮地盤疏棄面積曾一度到達1906畝,佔全鎮耕地總面積的12.2%,箇中一個最主要的緣由就是農民擔負較重,耕田比擬效益較低,招致農民耕田積極性不高。當前隨着農民擔負的逐漸減輕和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撂田荒釀成耕田熱。

2、惠農政策認真落實,幹羣關係獲得分明改善。隨着中心一號文件的延續出台,廣大農民獲得了史無前例的實惠。不只農業税獲得作廢,並且還發放了糧種補助和種糧等補助資金。還,作廢農業税,對衍生在其上的各類亂收費進行“釜底抽薪”,農民鼓掌稱快。從“取”到“予”,從向農民“催糧、催款”到“補助、鼓舞”農民耕田,農民從黨的惠農政策中感觸到極大暖和。目前鄉村大家都説黨的政策好,黨羣、幹羣關係分明改善。

3、工作重心發生轉移,工作本能機能呈現可喜轉變。針對鄉村變革後的新情勢,本鎮不等不靠,勇敢創新,在縣政府轉型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究。特殊是近年來,本鎮的工作重心由過去以徵收農業税為主轉移到以抓發展、搞服務為主上,自覺地把抓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全鎮的第一要務,努力建築調和鄉村。

二、當前鄉村基層工作中面對的首要問題

在看到積極轉變的還,我們也從調研中調查到新情勢下鄉村基層工作中還存在着一些不容無視的問題。

1、鄉鎮財務進出有所好轉,但保運轉保發展的壓力仍然存在。隨着上級轉移付出的力度加大,機構變革後減支效應的展現,當前鄉鎮財務在向好的方面發展。但因為大都工業税源很少,僅靠上級轉移付出來過日子長短常困難的。加之村莊兩級債權難化解,感應壓力很大,村莊兩級正常運轉面對必然的堅苦。

2、農民擔負分明減輕,但鄉村公益事業建立呈現“梗阻”。税費變革前,鄉村公益事業建立費用可以列支。税改後,鄉村公益事業建立資金除各級縣政府的支撐、扶持外,更多的是經過"一事一議"的渠道來處理。因為農民對公益事業的認知水平紛歧,加上集體認識淡漠,往往很難達到共識,形成投入嚴厲不足,很多公益設備老化陳腐卻無人無錢整修,鄉村生產生活前提難以獲得分明改善。

3、村級債權獲得較好節制,但化債依然是當前鄉村工作的最浩劫題。因為對村級財政進行了嚴厲治理,使村級債權獲得較好的節制。然則村莊兩級債權依然是制約鄉村發展的一個繁重負擔。

4、當前鄉村發展很快,但社會事務治理有弱化趨向。近幾年,因為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農民收入大幅度增進,農民物質文明生活程度逐年提高,鄉村的轉變很大。然則,隨着機構的變革,處於轉型時期的相關治理部分還沒有堅持起完善的、長效的機制,招致當前鄉村社會事務治理有分明的弱化趨向。

5、鄉村工作格局呈現積極轉變,但村莊幹部的思想觀念和工作方法辦法亟待改變。隨着鄉村各項變革的深化推進,廣大村莊幹部看到鄉村一些深條理的問題獲得逐漸處理,“三農”問題的拐點曾經呈現,他們遍及感應鄉村工作正在向好的方面發展,廣大基層幹部從深重的“催糧要款”任務中擺脱出來,他們所飾演的越俎代辦的人物最終成為歷史,對此他們由衷快樂。但另一方面,因為當前村組幹部待遇還偏低,存在心中的落差。加之鄉鎮綜合配套變革後,指導職數削減,局部中層幹部覺得選拔無望,不免發生失望思想。從查詢狀況來看,當前很多村莊幹部存在茫然掉措、畏難壓頭的思想,對本人該幹什麼、怎樣幹心中沒有底。

在查詢進程中,我們剖析當前發生上述問題的緣由,以為既有主觀方面的,也有客觀方面的:

1、幹部要素:

基層幹部是落實黨在鄉村政策的關鍵性要素,政策落實的黑白直接關係到黨和縣政府在人民意中的形象和位置。但是因為幹部政策程度、行政立場、工作方法等多方面的要素,在政策落實進程中往往會碰到如許或那樣的問題。一是鄉村幹部本質不高。鄉村幹部長期處在基層一線,首要精神和時間都集中在處置日常繁瑣事務,不足學習提高,看法程度有限,瞭解政策不深,有時執行政策走樣,工作中輕易繁殖一些矛盾。二是鄉村幹部看法觀念還沒有改變。多年來,一些幹部以為本人的本職工作就是“催糧要款,結紮放環”,招致鄉村幹部服務認識冷淡,甚至與民爭利。三是鄉村幹部精神形態欠安。一些鄉村幹部説我們工作軟了,上級交給的任務完不成,指導不稱心;假如工作硬了,説是辦法欠妥,作風粗獷,經常是上級批判羣眾罵,以為是“風箱裏的老鼠兩端受氣”。這些要素摻雜到幹部的工作中去,必定會發生一些問題。

2、羣眾要素:

一是局部農民的思想認知程度較低。幾千年來的封建傳統思想和小農經濟認識在農民心中沒有徹底消除,局部農民一方面生產積極性高漲,求富致富心切,另一方面也不成防止地存在渙散鬆散、自私狹窄的思想。一些人各類各的田,各掙各的錢,對集體的事不關懷,但是問,對村莊兩級幹部治理淡然置之。二是農民對過去與幹部發生的怨結“心有餘悸”。多年來,村莊幹部向農民討取的多、賜與的少,分攤的多、服務的少,農民發生埋怨心情。這種殘留思想使農民對當前的基層幹部落空決心,在工作上往往發生衝突心情。三是農民羣體呈現多樣化。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時發展和鄉村變革的深化推進,本來的農民羣體實踐上曾經分化成通俗農民、農民工、基層幹部、個別工商户、私營企業主等若干階級,他們對事物的看法、感情、聲望和社會、經濟位置千差萬別,價值取向各有分歧。複雜的工作對象然後發生了複雜的鄉村工作場面。四是農民的自立認識和決定計劃才能加強。廣大農民的思想文明程度遍及提高,判別思想才能加強,特殊是新一代農民的文明科技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視野愈加坦蕩,思想愈加活潑。他們不再自覺地置信幹部,農民的“不安本分”心態添加了鄉村工作的難度。

三、做好新情勢下鄉村基層工作的幾點建議

筆者以為,當前鄉村正在發生深刻的轉變,我們基層組織、基層幹部都要針對鄉村工作呈現的一系列轉變,儘快改變本能機能,改變人物,在思想觀念、工作重點、方法辦法等方面必然要加大創新力度。

1、儘快改變思想觀念。我們村莊幹部應充分看法到,我國目前總體上曾經到了工業反哺農業,以工促農的發展階段,作廢農業税是順應市場經濟規則,具體建立小康社會的必定要求,有利於添加農民收入,發展鄉村經濟;有利於改善幹羣關係,緩解社會矛盾。現階段,我們必需調整工作思緒,把工作重心改變到增強服務、促進發展上來。我們此次查詢時,羣眾要求最多的是基層幹部要搞好鄉村公益事業建立。因而我們村莊幹部必需把為羣眾服務看成本分,從當前羣眾最急迫的需求上找準工作的打破口,動足腦子,想盡方法,做好文章,在積極指導農民致富奔小康、大力發展村莊集體經濟、組織興修鄉村公益事業上有新的作為。

2、切實改變縣政府本能機能。抓住有利機遇,着力促進縣政府本能機能的轉型,由以完成經濟任務為主轉移到加速經濟發展與構建調和社會兩大主題上來。一是重點扶植本級主幹財路。從吃“農業飯”、吃“補助飯”中走出來,堅持鄉鎮自立型和自給型財務,逐漸走出財務窘境,提高工作的保證才能。要跳出純真靠農業求發展的圈子,拓寬發展思緒,明確主攻偏向,把財路建立的重點轉移到二、三財產上來,積極構建以工業經濟為主導的多元化財路系統。二是實行好基本設備建立的本能機能。要大力增強農田水利、村莊道路等基本建立,加強農業抗災才能,改善鄉村生產前提。要包裝整合小城鎮建立資本,提高小城鎮建立功用。三是實行好指導生產發展的本能機能。要勇當"掌舵人"、"導航者",指導村組幹部實時為農民供應產前、產中、產後服務,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尤其要充分應用各類載體,普遍傳達科技常識,有針對性地舉行農民培訓班,堅持一批科技示範基地和科技示範户,帶動農民學科技、用科技,提高農業綜合生產才能和農民致富才能。四是實行好治理公同事業的本能機能。鄉鎮縣政府不只要擔負一方經濟發展的重擔,並且還要擔負當地事業發展主要職責,負有對教育、文明、衞生、社會福利、情況維護等公同事業的服務治理本能機能。五是實行好維護社會不變的本能機能。增強鄉村社會治安綜合管治,做好羣眾信訪工作,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營建安全、文明、調和的社會情況。

3、努力創新工作方法辦法。一是治理方法從"直接型"向"直接型"改變。在傳統體系體例下,鄉鎮縣政府治理方法大多是屬於直接收理。隨着縣政府本能機能的轉型,要改變到經過增強微觀調控、規範市場、發明優越的外部情況上來,對那些可以由市場、企業和民間辦妥的工作,縣政府部分則果斷"退位",不再詳細代替事務性活動。二是工作方法由簡略的行政敕令向用市場方法指導、服務、示範改變。順應新情勢發展的需求,學會用市場經濟的方法開展工作,經過抓龍頭、抓中介、抓大户來指導、服務、示範,發展農業,活潑鄉村,致富農民。三是日常治理由"為民作主"向"讓民作主"改變。惠農政策的施行,使鄉村黨羣幹羣關係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要從基本上親密黨羣幹羣關係,構建調和鄉村,必需進一步理順鄉鎮與村組的關係,具體落實村民自治,變"為民作主"為"讓民作主"。不管大事小事,只需屬於村民自治範圍,鄉鎮都要"指導、支撐、協助"羣眾經過規範的方法和順序,民主決定計劃,自立處理,更多地運用司法、經濟和教育治理的手段,在尊敬村民自立權和村委會相對自力性的基本上完成對村組的有用治理。

4、切實加大對村莊的扶持力度。當前,鄉鎮正處於轉型關鍵期,在鄉鎮本身努力的還,上級部分也要進一步加大對村莊的扶持力度。一是深化財務體系體例變革。應本切實事求是的精神,在現有財務體系體例基本上逐漸進行調整,進一步加大對鄉鎮的轉移付着力度,處理當前鄉鎮的財務堅苦。二是化解村莊債權。在鎖定債權、分清債權性質的基本上,上級組織應出台詳細的相關政策,逐漸化解村莊兩級債權。三是加大傾斜力度。上級部分要在資金、項目上增強對村莊的傾斜和扶持力度,尤其是農業基本設備、農業科技推行和鄉村教育、衞生、文明等方面,多為鄉村加速發展做一些打基本、管久遠的工作。四是改變治理方法。順應當前鄉村工作的新情勢,堅持起一套科學的工作審核機制,在治理上合適鄉村的實踐,使工作的針對性和操作性更強。

5、不時提高幹部綜合本質。提高村莊幹部本質是完成鄉鎮縣政府本能機能改變的基本和前提,要把它作為當前幹部治理的首要任務來抓。一是提高思想本質。結合各級正在開展的科學發展觀學習教育活動,進一步增強對廣大村莊幹部的思想教育,使他們作風正、經濟清、做事公,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繫,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二是提高政策程度。指導村莊幹部認真學習黨在鄉村的各項政策,體會其精神本質。在宣傳落實進程中不走樣,還又能結合當地實踐,發明性地開展工作。三是加強開闢認識。當前鄉村的發展面對着史無前例的時機。要指導廣大幹部抓住時機,率領羣眾幹一番事業。假如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整天無所作為,無所事事,天然得不到羣眾的信任和反對。四是擅長做深化認真的思想工作。鄉村工作十分詳細。村莊幹部要學會做深化認真的思想工作。只要思想工作做細了,事理疏解了,政策律例宣傳到位了,羣眾與幹部之間的思想溝通了,鄉村工作才幹如虎添翼,一往無前。

農村基層調研報告範文(二)

農村基層羣眾文化活動是指鎮街以下羣眾以自身為活動主體,以娛樂為主要內容,以滿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為目的的羣眾文化活動。近年來,中央和各級黨委政府關心羣眾文化活動,將由政府為主體主導的共公文化服務體系由

城市延伸到縣(區)和鎮(街),鎮(街)成為公共文化服務終端。而鎮(街)以下的村(社區)的羣眾文化活動動,則多是羣眾自已籌資、自己組織、自我愉樂的活動。

黨的xx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入改革開放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構,統籌服務設施網絡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整合基層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體育健身設施,建設綜合性的文化服務中心”。我們可這樣理解“報告”中的這句話:一是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經濟的不斷髮展,基層也應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二是目前基層怎麼才能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要根據目前基層各不相同的狀況,對基層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體育健身設施等進行整合,建設綜合性的文化服務中心(文化室)。事實上,近些年來,由政府為主體主導的共公文化服務體系的終端也開始逐漸再向下延伸,對農村基層村一級的文化室實施補助政策。

農村基層羣眾文化活動是當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與活動體系中最基礎部分。它直接與羣眾相關,直接由羣眾參與,具有大眾性、自發性、傳統性、民俗性等特點。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必須培育和踐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有待於用羣眾文化的方式作為培育和踐行的途徑,因而農村基層羣眾文化活動實際上是農村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基層羣眾文化活動在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建設和諧基層社會、引導基層羣眾健康向上生活方式上發揮出了優勢。實踐告訴我們:基層羣眾文化建設是先進的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是實現人民羣眾根本利益的重要條件,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隨着時代的進步,農村基層羣眾文化活動被重視程度明顯上升,取得了矚目的成就,農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顯着的改善。

但是,目前農村基層羣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離“全面提高農民羣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這一要求還有較大距離。在目前新的形勢下,雖然全國上下都在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但農村基層的羣眾文化活動卻遇到了新的困難和矛盾,這些困難和問題折射到廣大農村基層幹部和農村羣眾的身上,表現為認識的六大誤區。

誤區之一:農村基層羣眾文化活動軟任務論。持這種觀點的農村基層幹部和羣眾認為:文化建設特別是村級羣眾文化建設是軟任務,一無上級績效考核,二是具體量化指標,不象徵地任務與農業產業化發展等其他任務一樣,有硬扛子、有硬指示。於是軟任務就軟打點。因無考核,抓與不抓、抓多抓少就無所謂。基層幹部多是實用主義、功利主義取向,要求投入資金後立有吹糠見米之效,在這種認識的影響下,大多都抱着無所謂,或無所作為的態度,致使農村基層羣眾文化“軟件”不“精”,“硬件”不“實”,其活動更是可有可無。

誤區之二:農村基層羣眾文化活動次要論。持這種觀點的人大有所在,不僅有基層幹部,還有更大的一批羣眾。他們認為:現階段在農村基層更應該重視物質基礎的建設,村容村貌、修房建屋、農田水利、鄉村公路建設等等。他們重使用輕投入,重經濟生產力,輕精神潛在生產力。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農村基層羣眾文化活動被村兩委會領導班子和社會選擇機制排擠到十分次要的位置。他們常説:農村人吃飯住房是主要,唱歌娛樂是次要。在抓主要的時候,次要的不可要。

誤區之三:農村基層羣眾文化活動包袱論。在當前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和邊遠地區的農村,持這種觀點的基層幹部和羣眾較多。他們認為:組織村民開展羣眾文化活動是個無底洞,只投入,僅熱鬧,不見效,沒回報。勞心費神,風風火火熱鬧了一陣子,到後來還是迴歸到冷泠清清的現狀。花錢不值得,沒有實質性的意義。不如修幢房屋,立在村頭村尾,大家五年十年都看得到。他們對農村基層羣眾文化活動存有偏見,視為負擔。

誤區之四:農村基層羣眾文化活動他人論。持這種觀點的農村基層幹部不少。他們認為:農村村級組織特別是村委會是羣眾的自治組織,不是一級政府,其職能就是村民自治,開展一些村務工作。搞羣眾文化活動,在區縣有專業文化館,搞農村基層羣眾文化活動,在鎮或街有專門的文化站,這應該由他們去做,他們是專門抓這項工作的。他們還説:我們村幹部都沒有編制、沒有拿國家工資,屬業餘,羣眾文化就更不要説了,文化不文化,與我們基層幹部關係都不大。

誤區之五:農村基層羣眾文化活動自然發展論。持這種觀點的多是基層幹部。他們認為:現在農村基層的經濟發展還剛起步,還很脆弱,因而就少搞或乾脆不開展農村羣眾文化活動。等經濟好了,羣眾收入高了,村級組織的積蓄增加了,大夥的認識到位了,基層羣眾文化工作就自然跟上去了。有了錢自然就有了一切。他們還曲解雞鳴與天亮的關係,説什麼雞打鳴,天要亮,但如果雞偷懶,不打鳴,天還是自然要亮的。他們説:這是自然規律,只是有了雞鳴,夢中人早醒而也,但如沒有雞鳴,夢中人遲早也會醒的。

誤區之六:農村基層羣眾文化活動等靠要論。持這種觀點的人很多,特別是年輕點的農村幹部和比較“老成”的幹部。他們當然認為農村開展羣眾文化活動重要,能製造聲勢和影響,提高知名度。但他們有一種等靠要的思想。等上面的其他單位支持開展活動,靠上面的一些部門對羣眾文化活動進行補助。他們向上要錢、要補貼。當要到了資金和其他物資、得到了上面的重點支持後,才有開展羣眾文化活動的熱情。他們説:用等靠要的方法開展農村基層羣眾文化活動,不僅豐富了農村的羣眾文化生活,這是正能量。而且還熱鬧了鄉村院落,增強了村委會的凝聚力,經費多有節餘,這個很實惠。

要走出農村基層羣眾文化活動的諸多認識上的誤區,筆者認為,廣大農村基層幹部和羣眾必須樹立五種觀念:

第一、要樹立農村基層羣眾文化活動效益觀念。農村基層羣眾文化活動作為一種特殊的大眾參加的社會活動,不象經濟工作那樣,投入和產出都可用十分明確的客觀標準來衡量。但是,農村基層羣眾文化活動能夠產生出巨大的社會效益,這是不爭的事實,同時對經濟活動也能產生間接的影響。社會效益能夠極大地推動經濟效益的產生和提高。樹立農村基層羣眾文化活動效益觀念,能有效地克服重農村基層幹部和羣眾重物質、輕精神的現象,解決工作中的短期行為,並使農村基層文化工作過程中的一些機制問題、體制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

第二、樹立農村基層羣眾文化活動的羣眾觀念。農村基層羣文活動,紮根農村、紮根基層,具有最為深厚的土壤,具有最為廣泛的羣眾基礎。人民羣眾既是物質文明的創造者,也是精神文明的創造者。農村基層羣眾文化活動,不能搞脱離羣眾,不能搞空中樓閣,必須依靠羣眾,立足基層,面向百姓。如果在農村基層搞高雅的鋼琴演出會或芭蕾舞等,多是曲高和寡。農村基層的羣眾文化活動必須適合農村,用羣眾喜聞樂見的傳統羣眾文化方式,把基層羣眾文化的根留住。

第三、樹立農村基層羣眾文化活動的整體觀念。目前,我們的體制是,在縣區以上有專司其職的文化館、文藝表演團體,而鎮街有文化站,這些都是國辦文化機構。鎮街一級還有與羣眾文化工作密切相關的團委、婦聯、工會、教育、衞生等部門,村一級雖有與這些相對應的組織,但人員全為兼職。上述這些部門均以某項業務工作為主開展活動,這些活動都要向村一級延伸,這就要求要我們要打破狹隘的分工意識和“劃地為營”的工作小圈子,找準自己的切入點,從策略上考慮問題,樹立羣眾文化活動的整體觀念,形成合力,真正做到農村基層羣眾文化活動齊抓共管。

第四、樹立農村基層羣眾文化活動是先導的觀念。思想道德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靈魂,它規定着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性質和方向。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最好形式就是利用好羣眾文化活動這個寓教於樂、喜聞樂見的載體。生硬的説教和死板的會議以及板着面孔的批評教育其效果都會明顯遜色於豐富多彩的羣文活動。在農村基層羣眾文化活動中,必須把培育和踐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4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放在首位,促進農民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農村經濟落後、思想落後、文化落後現象的改觀,為農村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

第五、樹立農村基層羣眾文化活動圍繞農村工作中心、服務農村工作大局的觀念。眾所周知,農村工作特別是基層農村工作相當龐雜,既有階段性,又有時季性,更有複雜性,農村基層就是一個大社會。就當前而言,農民增產增收、產業結構調整、公共設施改善、農村社會穩定、農業分配製度改革等等仍是農村基層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因而,農村基層羣眾文化活動一定要緊緊圍繞這些農村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找準結合點和切入口,進行有機結合,開展活動。這此重點、難點工作是個“釘釘”,掛上羣文活動的“瓶瓶”,這樣的活動,有根有本,有水有源,不僅便於組織開展,而且容易取得更好的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693dv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