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關於某縣衞生人才工作調研報告

關於某縣衞生人才工作調研報告

近幾年來,我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固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始終把人才工作擺上重要位置,認真實施科教興醫戰略,以培養、吸引和使用好人才為主線,最大限度地開發衞生人力資源,為衞生改革與發展提供了智力保障。為加快科教興醫步伐,實施人才強醫戰略,促進衞生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我局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就衞生人才工作進行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關於某縣衞生人才工作調研報告

一、我縣衞生人才資源基本現狀

我縣現有公辦醫療衞生機構35家,其中縣直醫療衞生機構5家,中心衞生院7家,普通衞生院17家,全縣衞生系統幹部職工總數1382人,在職人員1098名,其中衞生專業技術人員715名,佔全員總數的65%。從專業職稱級別構成上看,高級職稱27名,佔3.8%;中級職稱246名,佔34.4%;助理級職稱332名,佔46%;員級職稱194名,佔27.1%。從專業技術人員分佈上看,在縣直衞生單位工作485名,佔67.8%,在鄉鎮衞生單位工作235名,32.8%。從專業技術崗位類別上看,從事臨牀醫療工作的有305人,佔42.7%;從事婦幼保健及疾控預防控制工作的60人,佔8.3%。工勤人員245名,佔全員總數的22.3%。

二、全縣衞生人才資源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調研,綜合數據顯示,我縣衞生系統人才資源狀況是:學歷層次整體偏低,年齡偏大,中級人才隊伍嚴重斷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縣直醫療衞生機構從業人員數量較多,中級職稱分佈比例較高,行業龍頭形象與功能正在形成,而直接面向60萬廣大農民同胞的農村衞生院的技術力量相對薄弱,比例失衡。(二)全縣衞生系統中,專科以上學歷的人員所佔比例較少,尤其是本科學歷層次的人員更是鳳毛麟角,大部分醫療機構中,從事一線工作的多是中專學歷畢業人員在擔當重任,知識層次結構不理想。(三)人員年齡結構日益老化,35歲以下的年輕人員僅佔34.4%,由於編制、財政供給、人事管理及工資待遇等制約,部分醫療衞生單位近9年來未曾引進一名畢業生,加之單位效益不好,導致人才外流。(四)從業人員中,從事醫療臨牀工作的佔絕大多數,而從事婦幼保健及疾病預防控制的人員所佔比例極小。(五)衞生人力資源轉化為人才資源的工作,缺乏創新機制與動力。據調查,在我縣1098名衞生專業技術人員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員,綜合素質欠佳,業務能力不強,難以擔當骨幹重任,由於現行管理機制,這些人無壓力、無動力,工作、學習的積極性未能很好的調動起來,大大制約了衞生事業的發展。

三、產生問題的原因

1、體制因素。主要表現為衞生事業單位和人員由機構編制、人事、衞生等多個部門管理,衞生事業單位又劃分為全額、差額撥款兩類:人員身份又分為全民、集體和自收自支三類,因此人員身份難以從單位人轉為社會人,衞生部門難以統一調配衞生人力資源,市場機制的作用有限。

2、機制因素。主要表現為缺乏對人事制度的評價體系和修正機制,對人事制度改革的評估也不完善,人事制度的調整修正週期長,滯後於發展變化的形勢。

3、制度因素。在社會保障中,尚未建立事業單位職工養老、失業保險制度,造成人事制度改革難以深入。在職稱評聘、人事分配等方面,對城鄉之間、地區之間、自然條件之間的差別考慮不多,實行的是一刀切的職稱考評制度和薪酬制度。在人員使用與培養上,重使用,輕培養,培養的系統性和連續性不強,使農村衞生人員在崗位上發展空間不大,加上農村環境在個人發展方面的其它不利因素(如進修學習機會少、難以專攻某項技術、基礎條件和工作環境差等),難以調動農村衞生人員的積極性,影響農村衞生隊伍穩定。

4、經濟和自然因素。越往基層、工作條件越差,福利待遇越低。農村由於其相對落後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艱苦的工作條件和物質文化生活條件,往往造成專業性技術人員選擇流向城區。

5、資源因素。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低,農民收入低,有效衞生需求不足,難以吸引衞生資源向農村流動。因此,農村衞生市場處於發育不足狀況,農村衞生資源相對短缺,而在資源短缺的情況下難以形成有效競爭。

6、觀念因素。不少地方把農村的健康尚未真正納入政府責任之中,對農村衞生事業的認識仍停留在原來的狀態,尚未把鄉村醫生納入農村衞生隊伍之中,村級衞生室仍處於民辦、村辦狀態。

四、幾點意見和建議

(一)適當加大衞生財政投入,保障衞生單位的正常運轉和可持續發展。近幾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縣經濟運行狀況有了很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各項社會事業的投入與發展都在逐年加大、加快。但衞生事業經費同比增長緩慢,且與周邊縣市相比相差較大。由於經費 不足,中央、省制定的一些項目建設和配套資金難以到位,公共衞生服務不能很好開展,硬件設施難以得到更新和維護。儘管廣大人民反映“看病難、看病貴”,但鄉鎮衞生院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待遇仍是普遍較低,繼續教育,外出學習進修機會較少,因此,農村衞生人才流失較重。

(二)推動衞生人事制度改革,適度放寬人員編制和職稱評審名額,營造良好的人才

成長環境。由於我縣從1999年起實施人員編制凍結,使得絕大多數單位近9年來未能進人,導致人才青黃不接,嚴重斷層。後期進入的實行人事代理,這一羣體人員,在現行的體制氛圍下,總感到自己是低人一等,不能安心工作,稍有能力和門路的都外出發展,造成人才流失。再者,由於職稱評審、聘任受到名額的限制,有較多有能力的年輕人才,考取高一級的資格後,不能及時得以聘用,以致不能落實相關工資福利待遇,有的甚至要等3-5年後才聘用。由於待遇、編制等福利保障得不到保證,導致聘用人員。工作不能安心,一有機會,就外出創業。據調查,目前,我縣衞生人才嚴重匱乏,離1999年取消大中專畢業生分配時減員225人,離上級配置標準缺749人,這些使我縣在與市區醫療市場競爭中缺乏核心競爭力。而目前衞生系統主要以聘用制補充,但編制待遇不解決人才難留,建議用3-5年時間逐步解決聘用人員的編制、待遇問題,以緩解我縣衞生系統專業人才青黃不接,斷層現象嚴重的問題。

(三)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和管理機制。政府和衞生行政部門要以區域衞生規劃為指導,以事業留人、以感情留人、以適當待遇留人,不斷優化人才環境,進一步營造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用人環境;進一步營造支持幹事者、鼓勵創業者、褒獎貢獻者的輿論環境;進一步營造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幫人才之所幫的服務環境,努力使各類人才的創造能量充分釋放、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創業活動蓬勃開展,根據本地區的衞生需求,面向社會建立起公開、平等競爭的人才選拔使用機制,變暗箱操作為陽光操作,變靜態管理為動態管理,以最大限度調動積極性與創造性的人才激勵機制,向優秀人才,關鍵崗位傾斜;建立科學、準確的人才評價機制和人才的社會保障機制,遵循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以量化考核為基礎,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作為聘任專業技術職務,獲取報酬的客觀依據,探索知識、技術和管理能力等生產要素與分配的方法和途徑;建立個人申報,社會評審,單位聘用的職稱工作制度,真正建立起符合衞生工作特點的政事職責分開,政府依法管理,人事部門切實服務,主管部門科學靈活用人,人才自主擇業,配套措施完善的管理新體制。

(四)完善人事制度,提供法制保障。農村衞生人事制度,需要整個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政策和法律環境。一是要抓緊建立和完善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制度,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為解決富餘人員出口提供製度保障。二是改革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根據事業單位崗位設置工作要求,結合衞生單位特點,合理設置內設機構,努力做到因事設崗,按崗需用人;在管理權限上由多頭管理向分級負責轉變,逐步改變人事管理上多頭管理,各把一方的狀況,給予衞生行政部門充分的用人權力,使衞生行政部門對農村衞生院院長有充分的使用和管理權,做到充分授權、分級負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690wn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