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衞生事業保障羣眾情況調研報告

衞生事業保障羣眾情況調研報告

幹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羣眾得實惠是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目的所在。為了進一步掌握我市衞生工作基本情況、謀劃好下一步衞生事業發展,讓人民羣眾得到更多的實惠,近期我在衞生系統進行了一次實地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衞生事業保障羣眾情況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目前,全市共有各級醫療衞生機構795個(含門診部、所、室),衞生技術人員15143人,病牀12789張,其中市區(含四區)衞生機構228個,衞生技術人員4635人,病牀3581張。各級政府舉辦的二級以上醫院業務收入117103.45萬元,同比增長30.33%。醫院年內財政補助收入8847.91萬元,佔醫院業務收入的7.56%。

XX年末全市平均每千人口擁有牀位2.08張(全省為2.06張)、擁有衞生人員2.96人(全省為3.28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2.47人(全省為2.7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0.98人(全省為1.07人)、擁有註冊護士0.78人(全省為0.85人)。從以上數據看,我市的衞生資源與全省平均水平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近年來,市、縣兩級9個疾病預防控制和10個醫療救治體系建設項目陸續建成並投入使用,成功處置了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等多起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和傳染病疫情,開展了低温雨雪、汶川特大地震、“三鹿”問題奶粉事件等應急醫療救治工作。我市已完成74所鄉鎮衞生院、301所村衞生室的標準化建設任務。新農合比全國提前一年實現“全覆蓋”,全市現有參合農民458.03萬,參合率93.28%(全省平均水平90.28%),累計籌資8.27億元,共為31.65萬參合農民報銷醫藥費4.5億元。全市共落實社區衞生專項經費1000餘萬元,建成102家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其中城區社區衞生服務機構48家,社區衞生服務覆蓋人口41.9萬,覆蓋率達91%。

二、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市衞生事業發展雖然取得長足進步,但制約我市衞生事業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結構性矛盾和突出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衞生改革與發展滯後於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狀況沒有明顯改善。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衞生資源總量不足,配置不合理。我市人均擁有的衞生資源在全省處於中下水平,總量不足;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造成衞生資源配置不合理,甚至是一定程度上的浪費。據統計,我市70%的衞生資源集中在縣級以上的城市,城市中80%的衞生資源又集中在二級以上的醫療衞生機構,造成院際之間、區域之間分佈的不平衡。而農村和城市社區衞生髮展滯後,一些羣眾不能就地就近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衞生服務。社區衞生服務網絡體系不健全,農村醫療衞生機構設施條件普遍落後,貧困地區缺醫少藥問題突出,縣、鄉、村醫療衞生機構改造建設任務繁重;農村和社區衞技人員比例小,人才資源匱乏,人員工資待遇低,隊伍不穩定,人員流失現象較為嚴重。

二是公共衞生服務體系不健全,疾病預防控制任務艱鉅。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還有待完善,公共衞生突發事件的醫療救治資源條塊分割。全市疾控基礎設施雖得到一定改善,但欠賬較多,疾病防控任務艱鉅。衞生執法監督機構人力不足、監督手段落後,影響監督工作質量和效率,特別是農村食品、醫療市場缺乏有效監管,存在食品和醫療安全隱患,農村各級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不健全,影響了工作的開展。

三是公立醫院運行機制不合理。公立醫院定位不明確,公益性質淡化,存在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社會效益的問題。有些醫院因編制牀位和編制內人員不足,在面對市場需求時,自行增加病牀、聘用醫護人員,通過醫療服務收費來“養活”這部分人員,據統計,我市醫院藥品收入佔業務收入的比重為42.25%,綜合醫院為41.66%,中醫醫院為46.65%。其次是醫療服務價格體系不順,醫務人員知識和勞動價值被嚴重低估,醫院業務收入轉而依賴藥品和設備,少數醫院存在誘導需求、過度服務現象,致使患者負擔加重。

四是新農合有待加強。我市參合人數突破450萬人,但各地新農合經辦機構人員編制偏緊、工作經費緊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工作效率。市本級新農合經辦管理機構尚無專職人員,不利於對全市面上的指導和管理。新農合籌資成本過高,資金使用過於謹慎,補償比沒有得到相應提高。個別地方資金使用進度不理想,實際補償比例低。定點醫療機構服務行為有待進一步規範,個別定點機構對住院指徵把關不嚴,存在過度檢查、開大處方和亂收費等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參合農民的利益,縣級定點醫療機構與新農合高效、低廉、安全的工作要求普遍存在差距。

五是多種醫療保障制度並存,難以形成統一的整體。目前,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農合和貧困人員醫療救助,分別由勞動、衞生和民政部門負責,條塊分割,不利於發揮醫療保險的整體效應。

六是經費補償機制有待完善。

雖然近幾年我市經濟和社會事業得到快速發展,但對衞生事業的投入水平還相對較低。全市衞生事業費財政補助總額佔財政支出的比例仍呈逐年下降趨勢。加之有些地方政府對衞生事業重視不夠,認識不到位,導致地方衞生財政補助不足,國家和省裏實施的衞生項目配套經費不能完全落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衞生事業的發展。

由於投入不足,公立醫療衞生機構只能主要靠診療收入維持運營和謀求發展,其勢必逐漸喪失提供公益性服務的物質基礎。許多機構把增加投入、擴大業務、提高利潤作為經營目標,導致亂收費等現象日盛。這種狀況一方面使國家出台的調控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的惠民政策落空,同時也實際上加重了患者的醫療負擔,尤其是對低收入人羣,昂貴的醫療費用是他們深感“看病難、看病貴”的主要原因。

三、幾點意見和建議

(一)優化資源配置,增強服務能力

今後幾年,要重點推進城鄉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於XX年完成標準化鄉鎮衞生院和規範化村衞生室建設任務,使全市到XX年社區衞生服務機構達到平均每萬人口擁有一家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的目標。逐步優化城區醫療資源配置,推進市中醫醫院、市精神病醫院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市第一人民醫院、市立醫院新區建設。全面加強各級疾控、衞生監督機構網絡建設,市疾控中心檢驗大樓爭取今年投入使用;啟用緊急救援中心、市傳染病醫院,使其發揮作用。

(二)加大改革力度,着力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逐步將全體城鄉居民納入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切實減輕羣眾個人支付的醫療費用負擔。一是鞏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農民醫療保障水平。完善新農合統籌補償方案,推行門診統籌和住院即時結報制,逐步擴大和提高門診和住院費用報銷範圍和比例,新農合統籌基金當年結餘率原則上控制在15%以內,累計結餘不超過當年統籌基金的25%,讓參保農民得到更多實惠;簡化補償流程,允許參合農民在統籌區域內定點醫療機構自主選擇就醫、完善住院轉診備案制度,簡化到縣域外就醫的轉診手續。健全新農合管理經辦體系,加強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和基金監管,建議財政全額保障經辦機構經費。

二是推進社區衞生服務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改革。社區衞生的生命力源自其服務功能的充分發揮,堅持六位一體,以羣眾需求為根本強化社區衞生服務功能,使之成為融預防、保健、康復、基本醫療、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指導於一體的居民健康服務場所。完善社區首診、雙向轉診等制度,最終形成“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就醫格局。

三是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公立醫院要堅持維護公益性和社會效益原則,以病人為中心。改革公立醫院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監管機制,提高公立醫院服務水平,努力解決羣眾“看好病”問題。界定公立醫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責權,探索建立以醫院管理委員會為核心的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實施崗位設置管理,完善崗位工資與績效工資相結合的分配製度,逐步提高醫務人員待遇,進一步完善院長任職資格、選拔任用、考核評價等機制。改革公立醫院補償機制,爭取政府逐年增加對公立醫院的財政補助,逐步將公立醫院補償由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和財政補助三個渠道改為服務收費和財政補助兩個渠道,保障公立醫院緊急救治、支農、支邊、惠民服務和政府指定的公共衞生服務經費。改革公立醫院運行機制,全面推行醫院信息公開制度,接受社會監督。

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這三塊基本覆蓋城鄉,俗稱“全民醫保”。但三者籌資水平、保障水平差別很大,而且分屬社保、衞生等部門管理,不利於統籌協調。建議進一步明確醫保統一機構,逐步整合三大體系,切實提高基本醫療保險的保障能力。

(三)促進公共衞生服務均等化

重點改善精神衞生、婦幼衞生、衞生監督等專業公共衞生機構的設施條件,使全體城鄉居民都能享受基本公共衞生服務,最大限度地預防疾病。明確各級各類公共衞生機構服務規範標準和工作流程,完善公共衞生服務績效考核;認真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加強公共衞生項目管理。加強衞生應急管理機構及應急指揮系統建設,完善各類應急預案,加強衞生應急演練,強化重大疾病以及突發公共衞生事件預測預警和處置能力。開展衞生應急規範化建設示範縣試點,推進衞生應急管理進基層,促進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衞生應急規範化。

加強重點傳染病防控。完善艾滋病、結核病、血吸蟲病、乙肝、人禽流感等重大疾病防治機制,繼續實施艾滋病、結核病、血吸蟲病病人救治民生工程。落實擴大國家免疫規劃各項措施,繼續實施全國保持無脊髓灰質炎狀態和消除麻疹行動計劃,做好麻疹強化免疫。落實“一法兩綱”,以降低“兩率”為重點,加強孕產婦、兒童保健系統管理。提高婦女兒童健康水平,推行免費婚前健康檢查制度,實施貧困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政策。深入開展愛國衞生運動與全民健康教育工作。

(四)加強行業監管,不斷提高衞生執法水平

繼續推進醫院管理年活動,建立和落實醫院評價指標體系。繼續推行維護患者利益十項承諾制,嚴格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與監管,推行院務公開及惠民醫療等措施。對極少數違反職業道德、謀取不當利益的從業人員,要嚴肅查處,取信於民。

加大食品衞生、職業病防治、公共場所衞生及生活飲用水衞生監督執法力度。不斷深化衞生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深入開展打擊非法行醫專項行動,強化醫療廣告監管。在有關管理體制未變動前,切實履行好食品安全監管職能。嚴厲打擊餐飲業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違法犯罪行為,加大案件查處力度。加強公共場所、飲用水及涉水產品和消毒產品監管。開展學校衞生監督,改善學校衞生管理狀況。

(五)強化政府職責,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

一要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建議政府在財政政策上,力爭做到“三個確保、一個調整”,即確保各級人民政府對衞生的投入逐年增加,增長幅度不低於同期財政經常性支出的增長幅度;確保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衞生監督和健康教育等公共衞生經費落實到位;確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經費。同時,要根據衞生改革與發展的需要,調整衞生事業經費支出結構,重點向農村衞生、社區衞生領域傾斜,逐步提高農村和社區衞生經費在總衞生經費中的比重。要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完善公立醫院的投入機制。對確定為提供公益性服務的醫院,政府應給予政策傾斜、財政保障,建立符合公立醫院發展的運行機制。

二要調動醫療衞生人員積極性,必須認真研究探索更加科學、更加規範、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使醫務人員與羣眾利益統一起來,調動他們鑽研技術、增長技能的積極性和增加服務、改善服務的積極性,而不是創收牟利的積極性。醫療衞生人員的勞動應該得到社會的尊重,政府也應在醫學教學、重大科研、人才培養、引進人才,以及醫務人員工資待遇等方面落實長效、穩定的投入機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4dlnv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