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農村黨員調研報告(精選5篇)

農村黨員調研報告(精選5篇)

農村黨員調研報告 篇1

農村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農村黨員隊伍建設是農村基層組織工作的重點,黨的農村基層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直接關係到黨的農村全部工作。建立和完善農村黨員作用發揮機制,激發農村黨員發揮模範作用的內在活力,新時期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任務。

農村黨員調研報告(精選5篇)

一、我鄉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鄉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苦幹實幹、求真務實、崇尚創新、爭創一流”的“狀態”,奮力建設發展高地、休閒勝地、民族團結福地”的發展戰略不斷開拓創新,在經濟建設、社會穩定、黨的建設等方面均取得了明顯成效。我鄉緊緊圍繞中心工作,不斷改進工作方式方法,緊跟發展步伐,從夯實基礎入手,不斷強化黨的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和作風建設,黨建工作取得新進展。目前,我鄉現有基層黨支部10個,黨員1名。大致存在以下特點:

一是黨員文化程度參差不齊。在現有的10個黨支部中,機關支部1個,農村支部9個。由於黨員文化程度的差異,這就對所在支部的工作,乃至對我鄉如何開展黨建工作了新的課題。

二是黨員分佈面廣。在1名黨員中,機關黨員僅為23名,農村黨員人數多,且因為各方面的原因大部分農村黨員均為家中主要勞動力,時常外出務工,居無定所,導致管理困難。

三是藏區基層黨支部中,大多數成員也為家中勞動力,為保全家生活有所依,往往注重發展經濟,精力有所分散,抓經濟工作多,抓黨建工作少,對支部建設工作責任心有所鬆懈,有應付工作的現象,無法充當好基層組織活動“領頭雁”角色。

二、加強對基層黨組織管理的力度

黨員是基層黨組織的重要支柱,黨員意識的強弱決定着支部工作的實際效果,因此,加強對黨員的教育管理,提升黨員的綜合素質,是推進支部建設,服務發展的人文力量。我鄉結合系統實際,堅持以人為本,分類教育管理,不斷調動廣大黨員積極性,更好地服務於經濟發展。為加強和創新黨建工作,對基層黨組織工作進行綜合考核評價,更好地服務於經濟發展,我鄉黨委經深入調研和反覆論證,了不同的考核管理辦法,促進基層黨組織建設規範化、制度化、科學化發展。

一是嚴把黨員入黨“質量關”。新黨員的質量如何,是黨員管理和能不能發揮作用的關鍵。要使黨員能發揮作用,必須要堅持發展黨員的“五項制度”,做好發展對象的考察和教育,堅持不懈地抓好黨員發展工作的質量。對黨員入黨前的動機做出進一步深入瞭解,對發揮黨員作用的能力不夠的,對那些確實不能發揮黨員作用的,黨組織應及時討論,對其作出取捨;

二是要堅持黨員珉主評議制度。對無正當理由連續六個月不參加黨的組織生活,不交納黨費,不做黨組織分配的工作的,黨組織應及時按照正常程序,作為自動脱黨處理。對珉主評議中羣眾反映問題比較多、經教育幫助後思想上又不認識、行動上不改正的,應勸其退黨;對工作中根本不能發揮作用、在羣眾中影響極差,根本不像黨員的,應堅決勸其退黨。

四是結合我鄉近年來的實際情況,根據全鄉經濟發展需要,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基層黨支部工作進行綜合考核,並對支部了明確要求,實行年度考核,堅持月通報、年考核制度,做好定期檢查和隨時抽查,督促基層黨組織規範運行、健康發展。加強對支部工作和支部班子的考核力度,提高支部工作透明度,主動接受黨員羣眾評議監督,在我鄉基層黨組織中推行述職考評制度,從工作實績、服務意識及辦事效率、廉潔自律及遵章守紀、內容真實程度等四個方面現場進行評議和測評,測評結果在一定範圍內公示和反饋,並與支部工作評優評先掛鈎,對評議較差的支部班子進行誡勉談話,及時提高,推進支部工作規範化、制度化。今年,我鄉黨委根據實際情況從各個黨組織中挑選出了比較有典型性的一個基層黨組織作為重點黨建示範陣地,其他支部同步推進。

五是明確鄉機關支部管理制度,力求從行為的規範上着手,徹底改變工作作風,提高黨員的服務意識,維護機關支部和機關黨員在羣眾中的形象,從而帶動全鄉的各項工作。

三、我鄉黨員作用發揮狀況和分析

目前,我鄉農村黨員隊伍大約170名,在黨員作用發揮方面具體體現在以下幾種情況:

(一)能起到模範帶頭作用的。這部分黨員主要集中在村組幹部隊伍中。他們有着較高的個人自身綜合素質,在政治、思想、工作、能力、精神等方面上保持先進性。能夠認真完成黨的任務,工作勤懇,有爭創一流的意識,工作實績突出;能夠做到公道正派,敢於弘揚社會正氣,敢於同不良傾向作鬥爭,作風踏實,羣眾關係好,樹立了良好的黨員幹部形象。

(二)能正常發揮黨員作用的。這部分黨員大多數都能在思想上清楚的認識到自己是個黨員,他們會自覺參加黨組織的生活,在生產、工作和社會生活中遵紀守法,表現較好,黨員的先進性和模範作用有所體現,比一般羣眾強,從總體上維護和維持了黨組織的形象。

(三)不能發揮黨員作用的。這類黨員主要是老弱病殘,黨員和生活困難黨員,他們由於受到自身能力和條件的限制,事實上不能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

針對以上存在的黨員管理和黨員發揮作用的問題,我鄉黨委對機關和農村黨組織的管理和作用的發揮了不同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方法,科學有效推進基層工作健康規範發展。

四、黨員管理與作用發揮方面的建議

1、幹部管理方面

鄉、村兩級幹部是基層工作中的血液,在繁瑣的工作中,鄉黨委要注重培養幹部思想素質,提高幹部辦事能力,規範幹部管理制度,要求幹部講修養、講管理、講政策,細化工作,分工明確,責任落實;特別是在對村幹部的管理上逐漸摸索出一套獨樹一幟的管理方法。如我鄉根據九個行政村不同的村情制定了相關村規民約,使村兩委的工作有章可循。一是要求村幹在工作中凡事必須做到公平公正公開,特別是在農村低保、醫療救助等惠民工程實施過程中,按照“誰符合資格誰享受”的工作原則,“珉主投票”、“調查核實”、“大會通過”等形式切實將惠民政策落到實處,杜絕一切“講人情”、“走後門”的事情發生,充分體現了“公生嚴、嚴生威”的深刻含義。二是要求無論村乾的文化水平處於哪種層次,在實際工作中都必須要有為羣眾辦實事的工作能力和事事親力親為的工作態度,以“事必躬親,親必見效”為工作原則。經過不懈努力,村幹部觀念轉變較大,積極性提高較快,改變了以往陳舊的工作模式,從機械的執行命令到能主動帶領羣眾增收致富,成為了有新的工作理念、有新的工作思路、有新的工作方法的“三有新人”。三是搭建農村黨員發揮先鋒作用的平台是建立黨員作用發揮機制的重要途徑。

2、幹部引導方面

充分引導村幹部帶領羣眾積極投身於全鄉各項事業的發展中來,獎懲分明,公平對待。一是積極鼓勵幹部積極參與社會各項事業的建設,對錶現良好,能積極履行黨員義務的黨員給予獎勵;二是對以各種形式不履行黨員義務的黨員給予處罰;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的發揮是具體的,要通過各自的崗位和各種主題實踐活動體現出來。基層組織要構建好這個平台,紮實開展工作,提高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自覺性。

3、重視幹部方面

基層黨組織在處理個人與集體利益的關係上,往往要求黨員要為集體事業做出奉獻。只有在感情上重視、關懷、愛護廣大基層黨員幹部,才能在真正意義上體現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一是要切實幫助農村黨員解決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尤其是做好貧困黨員在發展經濟方面的事情。二是要組織黨員之間相互談心,瞭解他們思想、生活、生產等方面的情況。三是要充分利用黨員的生日、入黨紀念日、重大傳統節日等時機,開展座談、上門走訪活動,送去黨的關懷,體現組織的温暖。四是建立黨內結對幫扶制度。

農村黨員調研報告 篇2

保持農村黨員工作的先進性是首要工作,我們認為應該先從黨員的源頭抓起,我們採取下發調查表、走訪黨員羣眾、召開鄉村黨組織負責人座談會等辦法,對以來鄉鎮發展黨員情況進行了認真調查。調查表明:適應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新形勢的要求,把符合黨員條件的農村先進分子,尤其是優秀青年和致富能人吸收到黨內來,是提高黨員隊伍整體素質、保持黨員先進性、解決村級黨組織後繼乏人問題的根本措施。現將調研情況進行彙報。

一、前段成績:農村黨員發展工作逐步規範,農村黨員質量、結構有了較大改善

1、在發展數量上,堅持了縣、鄉、村“三級規劃”。每年初,縣委組織部和絕大多數鄉鎮黨委,都下發黨員發展工作規劃,明確當年發展黨員的指導數額。全縣農村發展黨員工作做到了有計劃、有安排。元月以來,全縣共發展農村黨員1892名,平均每年630名,符合全縣黨員發展工作規劃的總體要求。

2、在發展對象上,做到了“三個傾斜”。一是向青年農民傾斜。3年來發展的1892名農民黨員中,35歲以下的944名,佔49%;36歲至50歲的878人,佔46%;51歲至60歲的67人;60歲以上的僅3人。二是向經濟能人傾斜。3年來,全縣共從外出務工返鄉人員中吸收黨員455人,佔新發展總數的24%;從個體工商户中吸收黨員297人,佔新發展總數的15%;從各類科技示範户中吸收黨員258人,佔新發展總數的13%。三是向知識青年、退伍軍人及女性傾斜。3年來,全縣從回鄉大中專畢業生中吸收黨員234人,從高中畢業生中吸收黨員855人,佔發展總數的57%;從退伍軍人中吸收黨員105人,佔新發展黨員總數的5%;女性320人,佔17%。

3、在工作機制上,堅持了“三個嚴格”。一是嚴格培養。鴨田、雨山鋪等鄉鎮採取民主確定培養對象、專人跟蹤考察、定期組織評議、分配一定工作等辦法,提高入黨積極分子的思想能力素質。桃洪鎮、六都寨等鄉鎮,每年組織外出經商人員座談,宣傳黨的基本理論、基本方針和黨的宗旨,吸引致富能人向黨組織靠攏。二是嚴格程序。大多數鄉鎮建立了嚴格的入黨審批程序,實現了確定對象民主化、培養教育經常化、發展結果公開化,發展黨員工作規範有序。三是嚴格督查。縣委組織部每年對鄉鎮發展黨員工作進行專項督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3年來,金石橋鎮、羊古坳鄉等鄉鎮黨委共查出8名新黨員入黨材料不齊全,取消了2名突擊入黨的“人情黨員”的預備黨員資格,3名村支部書記受到誡勉。

4、在質量把關上,落實了“三項制度”。縣委組織部明確了發展在校學生入黨的程序和權限。年下半年,各鄉鎮全面推行了發展黨員“公示制、審查制、責任追究制”,發展黨員質量把關工作實現了規範化和制度化。每年農村青年入伍期間,縣委組織部都派人蔘加政審,並注意在轉移黨組織關係過程中嚴格把關,有效地防止了參軍入伍人員突擊入黨。灘頭鎮、西洋江鎮在新黨員發展工作中注重把好培訓關、政審關、審批關,保證了新黨員質量。羊古坳鄉、金石橋鎮禁止新兵在入伍、大學聯考升學時突擊入黨,純潔了黨員隊伍。

5、在工作效果上,實現了“三個改善”。一是改善了農村黨員隊伍結構。目前,全縣35歲以下農民黨員佔農村黨員總數的11%,較1999年上升3.7個百分點;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6098人,較1999年增加2531人。現有入黨積極分子總數1919人,其中掌握一門以上致富實用技術的1230人,各類科技示範户528人。二是改善了村級班子結構。3年來,455名致富能人被吸收為黨員,其中139人進入村級班子,29人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全縣1003名村(居、社區)黨支部書記中,45歲以下的562人,有一技之長的882人,分別佔其總數的56%和88%。三是改善了黨員隊伍形象。新吸收的黨員積極為羣眾興辦實事,引導和幫助羣眾脱貧致富,樹立了新時期黨員的良好形象。

二、正視問題:青年農民入黨積極分子減少,農民黨員整體素質仍然偏低,個別村級班子後繼乏人

1、青年農民申請入黨人數呈下降趨勢。與1995年相比,全縣35歲以下的青年農民申請入黨人數由3520人下降到3012人。重點調查的52個村中,主動寫入黨申請的僅32人。有的村多則四五人,少則一二人,個別村甚至一個也沒有。

2、少數村多年不發展黨員的問題依然存在。據調查,截止底,全縣3年以上未發展黨員的村尚有181個,佔全縣村黨支部總數的19%。灘頭鎮高嶺、莫家村已有9年沒有發展黨員。

3、農民黨員整體素質仍然偏低。一是年齡老化。

“七個黨員八顆牙”的現象在個別村仍然存在。目前,在全縣20886名農民黨員中,60歲以上的6261名,佔總數的30%;35歲以下的僅佔11%。灘頭鎮半雅田村有8名黨員,其中60歲以上的黨員6名,佔75%。金石橋鎮珀塘村31名黨員

中,35歲以下的僅2名,佔6.5%。二是思想僵化。相當一部分黨員思想觀念跟不上改革開放的新形勢,“新事物看不慣,新思想聽不進,新作法受不了”。三是能力弱化。據統計,全縣近3年來吸收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農民黨員20xx名,黨員隊伍的文化結構有了改善。但從黨員隊伍整體狀況來看,國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農民黨員仍然佔主體。全縣現有農民黨員中,國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黨員14988人,佔總數的71.8%。由於文化程度低,接受新事物、新技術不快,大部分黨員“雙帶”本能低,有科技致富專長的較少。據統計,全縣掌握一門以上致富實用技術的黨員僅8600餘人,不到總數的40%。

4、個別村級班子後繼乏人。農村黨員發展工作滯後,黨的後備力量減少,直接影響了村級班子建設,影響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據調查,全縣1003個村(居、社區)黨支部書記中,能力較強的661人,佔66.2%;能力一般的303人,佔30%;能力較差的39人,佔3.8%。灘頭鎮尚有2個村(半雅田村、沙坪村)找不到合適的黨支部書記。

三、原因分析: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的新形勢,給發展青年農民入黨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1、人們價值觀念多元化,部分青年入黨的願望不強。相當數量的農村青年把金錢放在第一位,重利益輕理想,實用主義、利己主義至上,對入黨抱“無所謂”的態度。有的認為“黨員不黨員,只要能賺錢”,“田地分到户,各走各的路”,“入黨不入黨,全靠自己闖”;有的認為“入了黨就不自由”,怕“入了黨,就會選上村幹部,出不了遠門”,“不好到外面去掙錢”。

2、農村青年大多外出務工經商,培養和發展青年農民黨員的渠道不寬。當前,文化水平較高、思想素質較好、工作能力較強、有一技之長的農村青年,大都到沿海發達地區或大城市務工、經商。據縣農經局調查,全縣外出務工的勞力186348人,佔全縣勞動力總數的33.6%。外出的勞力中,35歲以下的佔81%。橫板橋鎮麻場居委會共1182人,在家務農的只有642人,其中35歲以下的勞動力僅9人。在這樣的村,要想培養一個青年入黨積極分子,困難的確很大。

3、少數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鬥力消弱,對青年人的吸引力不大。調查中發現,凡是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發揮得好的村,青年人遞交入黨申請書的就較多。黨支部軟弱渙散的村,黨員自身素質不高、致富能力不強的村,就很少有青年人申請入黨。

4、黨員的權利與義務失衡,入黨缺乏光榮感,青年農民要求入黨的積極性不高。一些黨組織對黨員提要求的多,關心幫助的少;交任務讓其盡義務的多,給黨員創造享受民主權利的機會少。有的村幹部長期領不到工資,工作心灰意冷;有的黨員在羣眾面前講怪話,發牢騷,影響了青年人入黨的進取心。

5、部分基層黨組織對發展農村青年黨員的重要性、緊迫性認識偏低,工作主動性、積極性不強。一是個別鄉鎮黨委重視不夠。有的把發展黨員工作當成“軟任務”,沒有明確的計劃和措施;有的鄉鎮黨委負責人很少過問黨的組織建設;有的鄉鎮組織委員沒有把主要精力用在組織工作上,對發展農民黨員心中無數。二是少數村黨支部落實不力。一些村黨支部書記不主動,存在“坐門等客”的現象。個別村黨組織負責人妒賢嫉能,害怕優秀青年入黨後對自己的地位構成威脅,害怕“坐了自已的位置,奪了自已的權把子”,不願發展黨員。三是基層團組織“推優”不夠。一些村級團組織不健全或不起作用,客觀上對發展青年農民入黨帶來不利。有的團組織很少組織青年開展活動;有的長期沒有發展團員,根本上談不上建立“推優”制度。

四、相關對策(20xx最新招商引資情況調研報告):以改革的精神解決新形勢下吸收青年農民入黨難的問題

1、更新觀念,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定為新時期黨員發展工作的指導思想。要組織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深入學習貫徹xx大精神,全面領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戰略高度來認識發展黨員工作,不斷增強做好發展黨員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發展標準、發展對象、發展方式上實現“四個轉變”:由發展“老實聽話型”黨員向吸收“開拓創新型”黨員轉變;由吸收“貧民”黨員向吸收“富人”“能人”黨員轉變;由被動“等人上門”向“主動上門”轉變;由發展黨員“本土化”向“外出務工青年和在家務農人員一齊抓”轉變。針對當前黨員隊伍的狀況,把優秀青年和致富能人作為黨員發展工作的重點,不斷為黨的肌體注入新的活力。

2、制定規劃,把青年農民和致富能人做為新時期發展黨員的重點對象。各鄉鎮要根據黨員與羣眾的比例、入黨積極分子與黨員隊伍的比例情況,制定《發展黨員工作三年規劃》,明確每個村支部每年必須培養的入黨積極分子和新發展黨員的數量,並保持一定的常數。要將發展致富能人和青年農民入黨工作與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其他工作結合起來,切實做到“四個同步”,即與培養村級後備幹部同步;與後進、貧困村的整頓轉化工作同步;與加強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同步;與搞好村級組織配套建設同步。要把發展致富能人和青年農民入黨情況納入村支部年度工作目標,與支部評先和年終考評獎罰相結合,確保發展黨員工作計劃全面落實。

3、抓住源頭,把壯大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做為發展黨員工作的重點環節。一要解放思想,拓寬視野。要注意解決黨員隊伍中的認識問題,樹立看人看本質、看主流、看發展的觀點,不求全責備,扣緊時代發展的需要,側重提高入黨積極分子隊伍中經濟人才的比例,把那些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的年輕人,外出務工經商、從事經營管理的優秀人才納入重點培養對象。二要因人制宜,悉心培育。要做好正面引導和宣傳發動工作,通過電視講座、電化教育、評比青年標兵、吸收聽黨課等多種形式,宣傳黨的基本知識和主張,宣傳優秀黨員的先進事蹟,激發青年農民的入黨熱情。要加大脱產培訓力度,提高入黨積極分子的政治理論素質;要吸收入黨積極分子參與村務、黨務的民主管理,使之在實踐鍛鍊和考驗中加快成熟。要落實好培養聯繫人制度,建立培養登記卡片,跟蹤掌握培養情況。同時,要積極發揮老黨員的“傳、幫、帶”作用。三要全面“推優”,廣納賢才。要定期召開“招賢”座談會,請黨員、村組幹部和羣眾代表,從致富能人、村組幹部、回鄉優秀青年中“薦賢”。要在外出務工人員比較集中、條件成熟的地方建立黨小組或黨支部,從外出務工人員中的優秀人才中,培養一批入黨積極分子,發展一批有致富頭腦、有發展潛力的青年黨員。

4、要健全教育培訓機制,提高基層黨務幹部隊伍素質。發展黨員工作搞得好不好,關鍵在於黨務工作者素質的高低。要建立黨支部書記、組織委員調訓制度,實行黨務知識考試考核辦法,通過舉辦各類以會代訓及專題講座等培訓班,強化業務知識教育,提高基層黨務工作者的業務素質。要從發展黨員工作程序、規範做法上對黨支部加以指導,逐步提高黨務工作者的業務能力。

5、要加強管理,淨化隊伍,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向心力。一要加強黨支部自身建設。要選好支部書記,配強班子。把作風好、服務意識強、能帶頭致富的人選進村黨支部班子。對後進黨支部班子,要實行跟蹤管理。二要加強黨員隊伍教育管理。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黨員頭腦。加強黨員實用技術等致富能力的培養,提高黨員“雙帶”本能。抓好村黨支部民主生活會、黨員民主評議、爭先創優活動,增強黨員的服務意識,提高黨員的服務本領,增進黨員內部團結。對在羣眾中造成惡劣影響的黨員進行嚴肅處理。三要提高村組幹部待遇。要在政治上關心村級幹部,適當從優秀村幹部錄用國家公務員,激發優秀青年向上進取的積極性。採取多種措施,確保村組幹部的工資正常發放,提高他們的經濟待遇。關心村幹部疾苦,及時為村幹部解決生產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難。

6、要建立健全責任機制,努力形成工作合力。一要建立“三級聯動”制度。實行縣委領導包鄉鎮、鄉鎮黨委成員包村、村支委及黨員聯繫入黨積極分子的責任制度,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發展工作網絡。二要建立檢查、彙報制度。各鄉鎮黨委每半年要對支部發展黨員工作情況進行一次檢查,向縣委組織部報送一次發展黨員工作的情況,並將培養對象和新黨員名單報縣委組織部備案。縣委組織部每半年要進行一次檢查,對工作落後的鄉鎮提出整改意見。三要建立目標管理制度。要把做好發展黨員工作列入鄉鎮黨委書記的任期目標責任制中,作為政績考核的依據。要明確黨委書記、分管黨務的副書記和組織委員為發展農村黨員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確保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指導村支部做好發展黨員工作。明確支部書記為直接責任人,支部組委為具體責任人,建立“不抓發展黨員工作是失職,抓不好是不稱職”的責任機制。建立發展黨員預警和處分制度,對連續2年以上不發展黨員或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的村黨支部,要給予“黃牌”警告;對連續3年以上不發展黨員的村黨支部書記,要予以誡免或免職。四要健全責任追究制度。全面推行預審、公示制,試行談話回覆、責任追究制度,對發展黨員工作中的重大失誤及違紀違規行為,要追究有關黨組織和責任人的責任,既保證發展質量,又確保“入口”暢通,使黨的組織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

農村黨員調研報告 篇3

密切聯繫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走羣眾路線”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建立黨員聯繫和服務羣眾的長效機制,對於推進我縣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具有積極意義。然而,由於受生產條件、生活環境、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在農村黨員中存在着作用發揮難的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和探索。為進一步加強我縣黨員聯繫和服務羣眾工作,查找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措施,我們深入基層農村,對當前農村黨員隊伍作用發揮現狀進行了深入調查,對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了認真分析,並提出了建立農村黨員作用發揮長效機制的方法和途徑。

一、農村黨員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縣農村基層黨員隊伍總體規模穩步壯大。目前,全縣現有農村基層黨組織374個,有農村黨員8350名,其中婦女黨員947名,佔11.3%。具體結構為:

文化結構: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341人,佔4.1%;高中(中專、中技)以上的1555人,佔18.6%;國中以及下的6454人,佔77.3%。

年齡結構:35歲以下的1086人,佔13%;36-54歲的3190人,佔38.2%;55—59歲的1041人,佔12.5%;60歲以上3033人,佔36.3%。

入黨時間:1949年建國前入黨的94人,佔1.1%;1949年10月—1966年4月入黨的799人,佔9.6%;1966年5月—1978年12月入黨的1756人,佔21%;1979年1月—x2年10月入黨的3754人,佔45%;x2年11月及以後入黨的1947人,佔23.3%。

二、農村黨員聯繫服務羣眾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通過調查,從整體上看,農村黨員在聯繫和服務羣眾中,在職黨員比無職黨員作用發揮好,致富能力強的黨員比貧困黨員作用發揮好,年輕黨員比老黨員作用發揮好。

綜合調查情況,當前農村黨員作用發揮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從主觀意識上看,一些農村黨員聯繫服務羣眾“不主動”。調查中,農村黨員聯繫服務羣眾主要靠基層黨組織組織開展活動的佔到70%以上,靠羣眾要求的佔20%左右,自覺主動聯繫服務羣眾的不到10%。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村黨員價值取向趨於多元化,少數黨員政治熱情下降,理想信念淡薄,服務意識不強,還有的黨員把自己等同於一般羣眾,不願亮出黨員身份,不願踐行黨的宗旨。

主要原因:一是黨員的思想教育效果不明顯。部分農村黨組織學習制度堅持不夠好,思想教育形式較為單一,內容較為空洞枯燥,對新形勢下黨員的思想動態把握不準,教育針對性不強,黨員參與積極性不高。二是少數農村黨員入黨動機不純。座談中有村黨組織負責人反映,有的黨員在入黨初期表現很好,過一段時間由於撈不到什麼便宜,積極性便迅速減退。調查中,36%的黨員入黨是為了個人進步。還有部分農村黨員講實惠、講回報多,講黨性、講奉獻少,有的村召開黨員會要管吃管喝,有的還要付工資,一次不給,下次開會人就少了。二是黨員的主體地位保障不到位。部分農村幹部處理事情方法簡單,不尊重黨員羣眾的民主權利,不注重聽取黨員羣眾意見。有的農村黨組織只強調黨員義務,不注重黨員應有的權利,挫傷了黨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沒有得到保障。也有部分黨員對自己的權利義務認識模糊,對村裏事務不熱心、不關注,參與程度很低,個別黨員因為個人利益未得到滿足,不僅對黨組織決策決議不支持,還發牢騷,起負面作用。

(二)從結構素質上看,一些農村黨員聯繫服務羣眾“無能力”。調查中,農村黨員特別是農村無職、無崗黨員存在年齡偏大、學歷偏低、能力偏弱的“三偏”現象,全縣60歲以上農村黨員佔36.3%,國中以下文化層次的佔77.3%。一部分農村黨員事實上已經成為新形勢下的“落伍者”,無力爭先,也無法帶頭致富。

主要原因:一是農村黨員隊伍結構不合理。部分農村黨組織在發展黨員中存在視野不寬、把關不嚴等現象,有的村幹部思想狹隘,怕丟“位子”,不想也不願意培養優秀年輕人,有的存在家族勢力影響,發展黨員“近親繁殖”。而且我們調查的村80%以上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沒有年輕人,發展年輕黨員便成為無源之水。有的在村裏的年輕人看到村幹部幹活多、報酬低,產生“入黨吃虧”、“入黨無用”思想,造成農村黨員隊伍整體結構不優。二是農村黨員教育培訓不到位。針對農村黨員的培訓資源相對分散,沒有形成聚集效應,有的村黨員甚至幾年都得不到一次系統的學習培訓。培訓內容多以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為主,科技知識、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相對較少,培訓方式相對單一,缺乏吸引力。調查中,有53%的黨員從來沒有參加過技術培訓,部分黨員沒有種、養、加工等方面的專業技術,發家致富的本領不強。黨員掌握信息、獲取知識機會不多、渠道不暢。三是黨員自身能力不強。調查中,農村黨員近80%是國中及以下學歷,特別是60歲以上的老黨員絕大多數只有國小文化,有的甚至目不識丁,在填寫調查問卷時都顯的十分費力。除少數年輕黨員外,多數農村黨員不會使用電腦、不會駕駛車輛,面對發展變化的新形勢、新要求,顯得茫然無措,對發展特色產業無信心、無舉措,自身得不到發展,更談不上聯繫服務羣眾。

(三)從活動載體上看,一些農村黨員聯繫服務羣眾“無平台”。調查中,認為農村黨員開展活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缺乏有效活動載體的佔58%。部分農村黨員有發揮作用的意願,但缺乏有效的組織和有效的活動載體,不知道幹什麼、怎麼幹。

主要原因:一是活動組織較困難。在較大的村,多數年輕黨員長年外出務工,在村上的多數是年齡大的黨員和無一技之長的黨員,黨組織也是在“七一”和年底等時機,才能組織黨員集中開會學習,平時集中開展活動也不經常。在東部小村,除外出務工的外,在家的都老黨員且居住分散,人員難集中,時間難統一,組織黨員開展活動較困難。二是活動缺乏吸引力。目前農村黨組織組織開展的活動單一,內容不豐富,缺乏針對性,黨員參與積極性不高。一些村黨組織沒有開展設崗定責等有效的活動形式,一般黨員缺乏發揮作用的平台。三是活動場所得不到有效利用。從座談情況看,有部分黨員反映村活動陣地建得確實好,但平時很少搞活動,有的陣地外觀漂亮,室內卻是佈滿一層灰塵,垃圾遍地,更不用説是經常開會、上黨課了。從農村黨員服務點建設摸底情況來看,還有部分村級活動陣地破舊,黨員缺乏活動場所,開會輪流在村幹部家,黨組織的戰鬥力和凝聚力減弱。

(四)從機制建設上看,一些農村黨員聯繫服務羣眾“無保障”。調查中,當前農村黨員聯繫服務羣眾的制度辦法還沒有健全完善起來,而且多數農村缺乏必要的活動經費保障,對黨員管理不夠到位。

主要原因:一是村級組織自身造血功能較弱。我縣是山區農業縣,貧困面較大,多數農村是純農業村,村集體無經濟收入,開展活動經費不足,一些基層黨組織只能靠“化緣”搞活動。二是對黨員作用發揮重視不夠。在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下,多數農村黨組織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抓項目爭取、搞基礎設施和其他農村社會事務上,把黨建工作作為了“副業”,黨組織負責人抓黨建工作的力度不大,措施不多,成效不明。三是管理監督制度不健全。雖然每個村都建有黨員管理制度,也探索了設崗定責、黨員承諾等發揮黨員作用的好辦法,但還存在“掛在牆上,説在嘴上、寫在紙上”的情況,真正落到實處並不多。

三、農村黨員聯繫服務羣眾的對策及建議

針對當前農村黨員隊伍作用發揮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必須以改革和創新的精神,積極探索新思路,思考新辦法,妥善加以解決。

(一)強化“一主體”,調動農村黨員聯繫服務羣眾的內生動力。要加強教育,強化黨員主體意識。堅持分類辦班和按需施教的原則,分層次、多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黨員經常性的思想教育。可在農村開展支部書記講一次黨課、領導幹部作一次形勢報告、黨員觀看一次優秀紅色影視劇、組織一次“入黨為什麼,黨員做什麼”的大討論、黨員撰寫一份黨性分析材料等“五個一”集中黨性教育活動,進一步強化黨員的主體意識。

(二)實施“兩工程”,提升農村黨員聯繫服務羣眾的能力素質。一是實施隊伍結構優化工程。在發展黨員觀念上,變“等上門”為“領進門”,把培養教育工作做在遞交入黨申請書之前,強化結對聯繫和跟蹤培養,鼓勵和引導年青同志及早向黨組織遞交申請。要突出“三個傾斜”:即:向非黨村委幹部特別是村委主任傾斜;向農村婦女和大學生村官傾斜;向致富能手、復退軍人、回鄉大中專畢業生和有一定技能的優秀農村青年傾斜。注重發展有文化、有一技之長、能帶頭致富並帶領羣眾共同致富的農村優秀分子入黨,提高發展黨員質量,優化黨員隊伍結構。二是實施能力素質培訓工程。要充分整合資源,依託縣鄉黨校、楊村鄉村幹部學校以及“一堂二校三網四基地”黨員幹部教育培訓網絡和陵川黨建網、《行巔先鋒》電視專欄、黨建手機週報“三位一體”黨員學習交流平台,通過請進來講、走出去訓、送下去教、網絡上學等途徑,拓寬黨員能力素質提升渠道。同時,依託特色產業開展技能培訓;依託農技員、土專家開設農家課堂;鼓勵支持黨員在農業龍頭企業接受培訓;利用村級陣地適時開展種、養、加工等技術培訓;利用農村遠程教育設施開展自主選學;組織農村黨員幹部外出學習考察,引導農村黨員學習實用技術,提升致富能力。

(三)開展“三創新”,建立農村黨員聯繫服務羣眾的有效載體。一是創新開展“聯户幫帶”活動。積極構建縣、鄉、村三級服務

網絡,在縣裏成立黨員服務中心,在鄉鎮設立黨員服務站,在農村設立黨員服務點。按照政治素質、居住位置、協調能力、硬件條件等適宜標準,擇優確定黨員中心户,形成了黨支部委員聯繫黨員中心户、黨員中心户聯繫黨員、黨員聯繫羣眾的三聯局面,每名黨員就近方便聯繫若干户羣眾,在引導羣眾科技致富、遵紀守法、執行政策、環保創衞、倡導新風等方面發揮帶頭作用。二是創新開展“設崗定職”活動。按照“無職有責、無位有為”原則,組織黨員開展“定崗位、亮職責、作承諾”活動,在農村組織無職黨員根據自身特長認領志願服務、治安維穩、環境保潔、護林防火、糾紛調解等相應的工作崗位或責任區。村幹部帶頭公開自身職責、帶動全體黨員亮明自身職責,並依責承諾,認真履行承諾內容,深入開展“我參與、我服務,我志願、我奉獻”活動,充分調動黨員的積極性。三是創新開展黨員志願服務活動。按照“一個服務片區、一個志願團隊”的原則,結合黨員自身特長,選拔黨性強、覺悟高、有專業特長、年富力強的黨員,分類組建有特色、專業化的黨員志願者隊伍,並積極鼓勵入黨積極分子、團員、優秀青年等先進分子加入志願服務隊伍,隨時隨地為黨員羣眾提供服務,為“綠色崛起、多元發展”貢獻力量。

(四)健全“四制度”,構建農村黨員聯繫服務羣眾的長效機制。一是健全黨員聯繫服務羣眾管理機制。把黨員聯繫和服務羣眾工作納入黨建工作責任制,作為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和黨務公開的重要內容,以信息徵集、公開承諾、動態積分、考核激勵為主要內容,健全完善服務需求徵集制度、志願服務申報制度、黨員服務聯繫制度、黨員服務積分制度、量化積分考評制度等長效機制,規範服務行為,提高服務效率,確保黨員服務羣眾規範化、常態化。二是健全黨員聯繫服務羣眾考評機制。對黨員志願服務進行動態積分管理,根據黨員個人意願和服務特長,建立黨員志願者服務檔案,實行志願服務項目申報制,認領至少一個奉獻崗位,聯繫至少一户困難黨員或羣眾,每年開展一次公開承諾,每季進行一次打分評議,年終結合黨員羣眾評議,黨組織作出客觀評價,考核結果作為黨員星級化管理的重要依據。三是健全黨員聯繫服務羣眾保障機制。積極創新基層黨組織設置,採取村村聯建、村企聯建、村社(合作社)聯建、城鄉聯建等模式,因地制宜、優勢互補、聯創聯建,把黨組織服務延伸到全縣每一個角落。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加強村級活動陣地建設,為黨員開展各項服務活動提供良好條件。四是健全農村黨員關懷激勵機制。從思想上關懷,在走訪、接訪中開展經常性談心談話,瞭解農村黨員的所思所想所盼,及時傳遞市場信息、傳授致富技術、傾聽意見建議、解決實際困難。從行動上幫扶,建立困難黨員幫扶機制,廣泛開展黨員互幫互助活動,引導機關幹部與農村貧困黨員結成聯户幫扶“親戚”,為困難黨員提供致富信息、產業政策、技術支持等幫助,提高黨員脱貧致富的信心和能力,真正讓更多的農村貧困黨員感受到組織的温暖。

農村黨員調研報告 篇4

作為農村出生的孩子,我對現在農村發生的變化感到非常高興,當然農村的發展仍然存在嚴重的不足。

我從我寒假在家裏的調研以及從小在農村長大的所看所見全面的分析一下我所瞭解的農村。

自從家庭聯產責任承包制實施以來,農民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農業並沒有擺脱為別的行業服務的地位,農業創造的財富無情的轉移到別的行業,這和別的國家爭相補貼農業形成了鮮明對比。二十年來農村的變化遠遠跟不上社會的發展,我就農村的經濟,教育,衞生保健,治安,信息化的調研大概談一下我的看法。

農村變化最大的應該是房子,從小的時候的土坯房到平房,到現在二層的樓房,但是人們的收入並沒有實質上的增加,我大概調研了一下,在我們那裏,現在一般的家裏都是三口人,每家有四五畝的地,每年種地的收入只有兩三千元錢,這裏面有農民買種子(大約要一兩百元)和買化肥(也要一兩百元)的錢,還有自己親自勞作,節省了耕地和豐收的花費,所以如果一普通農家只種地的話,除去日常的生活花費將所剩無幾,所以我們那裏的農民一般都要去幹零時工。在2019年後,突然流行了外出打工,這是中國的大勢所趨,沿海的發展給大量的農民工提供了打工的機會。現在我們村子只要有一定勞動力的人都在外打工了,雖然收入也增加了,但是和中國經濟總體水平相比,我覺得還是遠遠不夠的,現在有的家裏只有丈夫在外打工,每年能夠帶回五六千的收入,多點的七八千元的收入,家裏的收入也就是自給自足,也就是現在每個家庭平均每年有兩三千元的收入,但是每個家庭都有孩子,每個父母都要賺錢為孩子蓋房子,現在農村一般都蓋的是兩層的樓房,如果不蓋的話,自己的孩子將很難找到老婆,而且會被人恥笑,而蓋一個二層的樓房一般都在兩三萬,所以丈夫辛辛苦苦儲存的錢也就是為給孩子上學的費用,以及將來孩子長大了,給孩子蓋房子。這樣一個普通的家庭也就陷入了這樣一個循環,父母儲存的錢給孩子蓋了房子,孩子又要養活自己的父母,又要儲存錢為了自己的孩子,這裏面不能發生任何的以外,包括家人得了什麼重病。再看一下我們那裏的村的集體經濟,沒有一個村辦的企業,大量的剩餘勞動力只能到沿海打工,農民沒錢,村的辦公機關沒有收入,舉債運行,到達破產的邊緣,農村的問題是非常嚴峻的問題,農村問題不解決中國不可能富裕,中國不可能實現現代化,不過中國在發展,農民問題也慢慢的解決。

農村的教育問題也非常的嚴峻,因為孩子是祖國的未來,農村的人口占我國人口的決大部分,可能農村的孩子不能決定祖國的未來,但是也將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們鄉原來每個村都有自己的國小,而現在好幾個鄉才有一個國小,而我們市的高中也只有兩所高中,而只有一所每年有兩三百個考上大學,另外一所只有幾十個,這樣的狀況怎麼可能讓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很多家長還有孩子不是不想上學,一是考不上,二是考上了也可能沒有錢上。現在社會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培訓機構,但是我問過很多人,普遍的反映卻是用處不大。政府要加強對學校的投入以及扶持一些社會急需的行業培訓結構。還有就是現在經濟的發展使很多的孩子輟學去打工,我們村現在一個村只有兩三個上高中的,其餘十五六歲的孩子都去打工了,如何讓這些孩子重返學校,也是社會要關注的問題。

農村的衞生保健就更差了。農民以前沒有醫療保險,而現在突出的問題都是看病貴,所以農民只能是小病抗着,大病等死。還有就是農村沒有自來水,隨着環境的污染,自己井裏的水到了不能食用的地步,就那我們村和附近幾個村為例,普遍存在井水過鹹的狀況,而且雜質過多,越喝越渴,沒有人去關注,農民選擇了沉默。

農民看病貴,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構成的:

一是農民收入水平不高,抵禦疾病能力太弱。由於經濟條件差,很多農民大病往往錯過了治療時機,一旦發現已經成了絕症,而且治療費用高,造成許多家庭因病致窮、因病返貧,債台高築。

二是農村“三級衞生網”功能萎縮,農民健康無制度保障。隨着農村實行家庭聯產責任承包制,集體經濟實力下降,依賴集體經濟運轉的農村合作醫療名存實亡,農村“三級衞生網”功能逐步萎縮,農民的基本醫療需求得不到滿足。

三是國家衞生投入不足,衞生資源配置不合理。多年來,國家對衞生的投入不足,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且衞生資源的配置明顯存在着傾向城市而忽略農村的趨勢。

四是醫療市場競爭無序,醫院運轉成本增高。由於財政投入少,醫院的正常運轉主要靠提供醫療服務收取的費用,添置大型先進設備主要靠自籌資金。這種機制實際上把醫院完全推向了市場,其後果是形成醫療市場的無序競爭。

五是醫院過分追求經濟利益,醫德醫風與日俱下。由於醫療制度的弊端,我市大多醫院過分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公益性質和羣眾利益,醫療行風出現滑波,醫療服務質量下降。

六是醫藥進貨渠道不暢,中間環節多費用高。有的醫院的藥品進貨渠道不正規,偽劣藥品魚目混珠,藥品入庫價與出廠價的差價懸殊。

七是地方疾病防治不力,血防工作形勢嚴峻。我市地方疾病中要數血吸蟲病對羣眾健康危害最大。一旦患上血吸蟲病,將伴藥終身,若延誤治療到晚血後期將會丟掉生家性命。

解決羣眾看病貴問題非小事,直接關係到人民健康水平和社會進步,關係到構建和諧社會。委員們建議:

第一、堅持辦醫的公益性和服務宗旨,加快醫療體制改革發展。要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我市衞生工作,圍繞如何完善醫院的運行機制,維護醫院的公益性質,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斷加快醫療制度改革。

第二、加強衞生宏觀調控管理,合理節約優化醫療資源。市、縣(市、區)兩級衞生主管部門要加強宏觀調控綜合監管工作,合理調配優化醫療資源,認真實施衞生區域規劃,引導醫療市場健康發展。

第三、加大衞生事業投入,重點傾斜農村衞生。政府對衞生投入應逐年增加,增長幅度應不低於同期財政經常性支出的增長幅度,且應傾斜農村和城市社區衞生,真正落實“把衞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衞生方針。

第四、辦好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牢固構築農民健康屏障。切實抓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試行工作,關鍵是政府的補貼要及時到位,提高農民的參合率,擴大覆蓋面,防止出現“三起三落”。

第五、切實辦好惠民醫院,真正服務好弱勢羣體。要使惠民醫院真正“惠民”,拿出醫療惠民的硬措施,以解決低收入羣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第六、大力加強醫德行風建設,切實維護羣眾的切身利益。衞生主管部門和醫療機構要重點抓好醫療機構醫德行風建設,使醫院為社會服務,醫生為病人着想,醫療為病人滿意,不斷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和質量,徹底扭轉過去偏重經濟創收的傾向,重塑健康衞士的良好形象。

隨着時代的發展與改革,農村的治安也成為要關注的問題。特別是近年來,我們村的治安越來越差,前年村裏的牛差不多都被人盜了,今年家家養狗,但是卻被不法之徒給毒死了,村裏的青壯年少了,也助長了不法之徒的氣焰,甚至達到了明搶明奪的地步。現在這個問題一直沒有人去重視,而這個問題卻和農民的生活有着極其密切的關係。造成農村治療安惡化的因素有:

一是貧困與擺脱貧困的矛盾比較突出。大多數農民仍然處於貧困之中。為了擺脱貧困只好外出打工,很難靠當地條件致富,部分人就把牟取不義之財作為致富之道。因而,在農村的犯罪中,盜竊、搶劫、詐騙等侵財案件佔相當大的比例。

二是有的基層政權組織弱化,客觀上助長了農村不安定因素。一些農村基層政權組織職能處於半癱瘓狀態,對一些民間糾紛置若罔聞,制止不力,估計不足,任其發展,釀成事態;一些農民的矛盾糾紛無法排解,致使農村治安管理的第一道防線失去作用,預防和控制違法犯罪的能力降低,上訪、聚眾鬧事、阻塞交通等羣體事時有發生。

三是執法力量嚴重不足。農村警力嚴重不足,與日趨繁重的社會治安形勢任務不相適應,基層執法人員顧此失彼,疲於奔命,無法投入繁重的治安工作中去,加之裝備落後,人為造成處理不及時,打擊不力,不能有效震懾犯罪。

四是黑惡勢力和邪教組織屢禁不絕,成為影響農村穩定的因素。

現在是信息化的時代,但是如果和我的父親説農村的信息化時,他可能認為我在開玩笑,至今為止,我們村還沒有建立有限的電視網絡,我在家裏只能看一兩個自己市裏的兩個台。而安裝一個電話不僅要給安裝費,還有每個月交月租費,這極大的阻止了農村的信息化,在信息化的今天,農村被屏蔽。

新時期,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對三農(農業、農民、農村)問題高度重視,在黨的xx大中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要求更加關注農村、農民和支持農業,把解決好三農問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村莊也發生了一些可喜的變化,比如已經不再交農業税,農民都加入了醫療合作,看病能夠報銷60%,而且農民的思想也開放了,很多都為自己買了保險,儘量減少天災人禍造成的不幸。

但是這些只是農村的部分問題,完全解決農村仍需要黨中央更加關注三農問題,大力扶持農業的發展,如果佔全國70%以上的農村人口富裕了,中國才真正富裕了。

農村黨員調研報告 篇5

一 調研數據

概況:

xx村共有230户約800口人,住房佔地約200畝,耕地1550畝。本村固定資產120萬,去年總產值為12210000元,人均毛收入為3800元。

(一) 經濟收入狀況

經濟收入以經濟作物為主,輔以副業如養雞,養老鼠。經濟作物收入佔經濟總收入80%。經濟作物包括蘋果、蔬菜、黃煙、花生、柿子和制種。自199年以來有果園200畝、蔬菜100畝、黃煙500畝,現在黃煙已發展到800畝。1990年進行村莊規劃後,1992年在房前屋後種上了5000棵柿子樹,現在每棵樹能收入兩百元以上,近年又種上了1000棵柿子樹,估計明年能大量掛果。制種業是新興產業,包括西瓜、西葫蘆、西紅柿、辣椒四個品種,種植面積在200畝左右每畝毛收入一萬元左右。

(二) 受教育狀況

村民中有30%受過初等教育、3%受到過高等教育。現在村裏只有三個高中生。如今兒童的上學年齡限制到8歲,但有50%的孩子九歲才開始上學。

(三) 生活狀況

據調研村民的糧食、蔬菜都自給,只買一些油鹽、肉製品,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費在200元以下。

二 下鄉感悟

(一)我看農村教育

人們在形容農村的教育狀況時總是用"適齡兒童入學率低"、"失學率高"、"教育狀況落後"等短語一言概之。這就模糊了教育落後的根本原因,甚至誤導讀者進入"邊遠地區人們不重視教育"這一誤區。

經過這一段時間與鄉親們的接觸,我深深地感到:農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比起城市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越是貧窮地區的人們對教育的渴望越強烈。教育滯後的根源不在於觀念的落後而在於經濟的落後。

讓我們來看一組調研結果,在我們調研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於孩子的教育,絕大部分的家長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學。我依然清楚地記得鄉親們樸實的話語,搞調研時,當問及孩子們的學習情況時,他們總説:我的孩子能像你們一樣就好了。其實我們這麼辛苦,啥也不圖,就希望他們多學點東西,找一條好的出路。還記得有個老漢對我們説: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鍋賣鐵也得上。

由此,我們轉過頭來想一想,一個地區是否重視教育能單憑入學率或人口文化水平來衡量嗎?答案是否定的。對於農村來説,判斷人們重視教育程度的標準應是他們用於教育的開支所佔家庭收入的比重。雖然農村地區經濟落後,但也正因為落後,他們比城裏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個個都能考上大學"!當你看到xx村的鄉親省吃儉用供孩子們上學的時候;當你聽到老漢説"砸鍋賣鐵也得上"的時候,你還會説他們不重視教育、還在扳着指頭數有幾個失學兒童嗎?!那麼,盲目地給老少邊窮地區扣上"不重視教育"、"教育意識薄"之類的帽子是不是過於武斷、是否含有某些歧視成份呢?

教育,是個沉重的話題。但只有正視教育,而非遮蓋問題,才能抓住教育發展的癥結所在。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雖然飛速發展,但離發達地區還有很大一段距離,而且經濟發展阻礙了教育發展速度,而教育又反作用於經濟,但最終還得抓住"教育是基礎,經濟是關鍵"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為此我們又該做些什麼呢?

(二)我為鄉親獻計策

從準備下鄉到下鄉結束,我的心情經歷過一次次的萬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與鄉親們從接觸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鄉親們對我們關懷備至,待我們如親生兒女,我們體會到鄉親們淳樸的情懷,也感受到了農村對知識的渴求,對富裕的渴望。面對這份深重的情誼,我們都想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為xx村的父老鄉親們做出貢獻。然而現今我們只能在宣傳xx村成功的經驗的同時,提一些不夠成熟的建議。

在村莊規劃上,做到了公路通到家家户户大門口,極大地方便了村民;路旁栽種柿子樹,既美化了村莊環境,又為村民增加了經濟效益,可謂一舉兩得。這可能是我國農村規劃之創舉,大有為之大力宣傳的必要。

經濟發展方面,農業往立體結構方向發展。注意了抓好經濟作物和加大力度發展高效田的同時保持糧食產量。此舉既保證了村民糧食自給,又增加了經濟收入。

精神文明建設,結合村民樸素民風,村裏還制定了強有力的規章制度,保證了 村裏良好風氣的形成,為其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當然,這取得的一切成績離不開村領導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廣大村民的辛勤勞動。然而在取得成功的同時,他們卻沒有止步不前,而向着更高的目標前進。為此,我們同父老鄉親們一同探索前進的路。

鄉親們都想到建立自己村的工廠,把自己生產的蘋果加工成成品再銷售出去,以獲得更高的利潤。然而另一方面領導們卻考慮着要承當巨大投資風險,基於此,他們的夢想遲遲沒有實現。現今,農村收入不高,集體基金有限,承當風險能力極小,在如此現狀下,村領導們當然是不敢貿然行事的————成功了是英雄,失敗了卻無顏面對鄉親父老。的確,暫不説基地太小而帶來的原材料供應不足和技術問題,就連產品銷售渠道也夠戧。不過,在現有條件下,建立低投入,高回收,運轉週期短的小型企業(如生產洗滌用品的企業)倒是比較可行的。

現在,村民們的收入主要是靠經濟作物和種高效田。高效田是給外國公司制種,公司提供種子和技術指導,並負責回收種子,村民只需出土地和勞力。通過這條路致富,村民是辛苦些,但比較之下,這是迄今為止最有保障的致富之道。為此,加大宣傳,極大限度地吸引外商投資,發展高效田,是xx村近幾年致富的首選之路。

通過幾天的實踐,我們發現該地農民的經商意識非常薄弱,或許是受傳統觀念影響太深,其時,逐步使他們轉變觀念對經濟發展是有重要意義的。

就那短短的五天,我和xx村結下了不解的情節,或許就像大家所説的,她成為了我的第二故鄉,在以後的生活中,她會永遠讓我牽掛。有時候我想,一個人也許就為某種情感而活,為某些人而活。生我者、我生者;養我者、我養者;愛我者、我愛者,這也許就是一個人活着的理由。xx村的鄉親啊!我將在城市的一角永遠地為你們而活、而努力。

(三)三下鄉的意義

大學生參與"三下鄉"活動,是當年五四青年開創的 "走向社會 ,深入民眾"光榮傳統的延續,是我們知識分子同工農羣眾相結合、教育同生產實踐相結合的一貫方針在新時期的集中體現,是貫徹落實在北大百年校慶講話中提出的"四個統一"的具體行動,是青年學生健康成長、將自身價值與祖國命運緊密相連的必由之路。

我們通過大學學習後,要想盡快的成為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人才,適應社會的需要,就要在學習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的社會位置,明確自己的歷史使命,激發自己的學習熱情,調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戰勝各種困難和挫折,鍛鍊意志和毅力,為適應以後的工作做一定準備。這是我參加"三下鄉"活動的目的之一。

抓住有利時機參與各種形式的暑期"三下鄉"活動,對於引導我們按照得出的"四個統一"的要求,把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於社會實踐統一起來,自覺走與實踐相結合、與人民羣眾相結合的道路,努力縮短成長與社會需要之間的距離,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最需要的地方去見世面,長才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大學生"三下鄉",有利於瞭解國情。我們出生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成長在鄧小平理論不斷髮展的年代,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認識,對改革開放的認識,單從課堂上是難以得到的。因此我們必須走向社會,深入農村,瞭解佔全國人口80%的農民的現狀,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實踐中深化對鄧小平理論的理解,深化對改革開放的理解。

大學生"三下鄉",有利於體察民情。淳厚民情和樸素民風中的情感滋養,難以盡得於書本;貧困母親臉上的愁容和失學兒童眼中的渴望所激發的力量,難以取之於校園。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堅實的土地,貼近農民的心,才會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艱辛,收穫的喜悦,才會真正把成長的根深深植入祖國的沃土。

大學生"三下鄉",有利於增長才幹。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歷來是青年鍛鍊成長的有效途徑。社會實踐是知識創新的源泉,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磨練意志,砥礪品格,把學得的知識用於實踐,在實踐中繼續學習提高,才能真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實踐以充分證明,社會實踐促進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從與人民羣眾的廣泛接觸、瞭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體驗,從無數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啟發和教育,使思想得到昇華,社會責任感增強。在實踐中 ,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強化,提高了認識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0dr06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