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農村醫療調研報告(精選5篇)

農村醫療調研報告(精選5篇)

農村醫療調研報告 篇1

黨的xx大報告指出,“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關係千家萬户幸福”,並把“建立基本醫療衞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列為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六件大事之一。因此,切實加強我縣農村公共衞生工作,努力提高廣大農民羣眾健康水平,對於認真貫徹xx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有着十分重

要的現實意義。

一、我縣農村公共衞生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重視下,農村公共衞生管理體制和服務網絡日益完善,疾病防控工作不斷強化,婦幼保健工作水平明顯提高,愛國衞生運動深入開展,衞生監督執法力度逐步加大,基本醫療服務得到改進,整個農村公共衞生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深入實施農民健康工程,農村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初步形成。我縣堅持以農村衞生、社區衞生和公共衞生為重點,深入實施“農民健康工程”,抓規範、建網絡、鋪攤子、打基礎,農村醫療衞生服務工作得到優化。一是農村公共衞生工作初顯成效。20xx年初,根據我縣的具體情況,將現有農村醫療衞生資源進行了整合,在全縣共設置了9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38個社區衞生服務站,確定了303名駐村責任醫師。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承上啟下作用顯現,社區衞生服務工作全面展開,社區衞生服務站已基本能承擔三大類十二項中的各項任務。到目前為止,我縣責任醫生進村入户率達95.3%,共為23.57萬名農民進行了健康體檢,體檢率達72%以上;建立了農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80%以上,其中梳理出高血壓、糖尿病、腫瘤、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對象21035人,年上門隨訪人均4次以上,上門隨訪率達95.3%。二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平穩運行。我縣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制通過政策調整和各部門的共同努力,農民參合積極性大大提高,參合率從20xx年的72.9%,提高到20xx年的85.4%。今年1至10月,全縣共發放報銷款1250萬元,其中1萬元以上有150人,共有10300名住院患者、28萬人次門診患者享受到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實惠。全省城鄉社區衞生工作暨農村合作醫療會議後,今年我縣的籌資標準提高到70元/人,爭取“”末人均籌資達到100元的標準。同時,信息化建設有望在年底前完成,《xx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五年發展規劃(20xx-20xx年)》正在草擬中,《xx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暫行辦法》已由縣長辦公會議通過,將於明年1月1日開始實施。三是農民健康體檢工作有序進行。由縣新農醫管委會統一領導,各鄉鎮政府組織宣傳發動,體檢對象是持有20xx年發放“健康體檢券”的農民、全縣0--7歲兒童及中小學生。各定點單位制訂體檢計劃,抽調骨幹醫生,規範填寫體檢表,及時作出體檢結論,並反饋給農民。從20xx年10月到20xx年9月,已完成了23萬多人次的農民健康體檢任務。其中0-7歲兒童和中國小生63643人次,成人174148人次,佔參加新農合農民的82.38%,佔全縣農民總數的59.86%。

(二)堅持防治並舉,預防保健工作得到加強。近年來,圍繞農村公共衞生體系建設,我縣不斷加強傳染病防治及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控制與管理,不斷深化做好霍亂、結核病、性病、艾滋病及夏季腸道傳染病等各項防治工作。針對我省部分縣、市發生的霍亂疫情,為提高我縣對霍亂的防控能力,衞生部門制定了《20xx年xx縣霍亂防控應急演練方案》,成功開展了霍亂應急實戰演練,進一步提高了全縣各公共衞生機構和醫療機構的應急反應、協同配合和快速救治能力。全縣7個鄉鎮衞生院的接種門診達到了市級規範化門診標準,兒童計劃免疫工作規範有序,“四苗”接種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20xx年11月29日,建築面積3898.7平方米,預算總投資825萬元的縣疾控中心新大樓工程正式落成搬遷,大大改善了我縣公共衞生管理和服務條件,將為我縣提升應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能力、提高疾病預防控制水平發揮更加有益的作用,標誌着我縣公共衞生體系建設上了一個新台階。

(三)以專項整治為重點,衞生監督執法取得明顯成效。近年來,在全縣範圍內組織開展了以專項整治為重點的農村衞生監督執法工作,通過一系列的衞生執法行動,及時查處了一些有損於農民羣眾利益的衞生違法行為,有力地整頓和規範了食品衞生、公共衞生和農村醫療市場秩序,保障了農民羣眾的身體健康。在“兩會”、黃金週、省殘疾人藝術表演、大學聯考等重大活動和節日中專門制定方案,周密安排力量,認真落實各項檢查和指導措施,圓滿完成衞生安全保衞工作。到今年10月底,共出動衞生執法人員232人次,對縣城218家餐飲單位、71家食堂進行486家次的全面監督檢查,取締38家,當場處罰案件80起,立案查處13起,罰沒款1.8萬元。縣城持衞生許可證經營的餐飲單位達201家,持證率92.5%;建立原料進貨索證的餐飲單位和食堂261家,比例達90%;289家餐飲單位和食堂銷售使用的豬肉來自定點屠宰企業,比例達100%;實施食品衞生量化分級管理100%。同時,根據《xx縣城鄉衞生監督體系建設實施意見》關於“在縣衞生監督所下設衞生監督分所”的要求,以每2--4個鄉鎮或6--12萬人口設置一個派出機構的標準,擬在、舒洪、新建、直屬設置四個衞生監督分所。目前衞生監督分所已正式成立,進一步推動衞生監督向農村的延伸。

(四)以母嬰健康工程為抓手,婦幼保健工作不斷深入。積極實施“母嬰健康工程”、“婦女健康促進工程”,大力開展婦女病普查、圍產期保健、婚前醫學檢查、新生兒疾病篩查、聽力篩查和“三項監測”等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全縣婦女兒童的健康水平和新生兒素質。在新農合體檢中推開對農村婦女病的免費普查工作,達到省廳要求的80%檢查率。孕產婦系統管理率92.35%,高危孕婦縣級篩查率86%,婦女病查治率2.12%,婚前保健諮詢率85%,產前篩查率19%,新生兒疾病篩查率91%,新生兒聽力篩查率60%。

(五)以創省級文明縣城為載體,農村生活環境得到一定改善。進一步鞏固“創衞”成果,深入開展衞生鎮、村、户和衞生先進單位創建活動,推動愛國衞生向縱深發展;全面鞏固滅蟑成果,今年10月順利通過市愛衞辦“滅蟑先進城區”的複查;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開展“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繼續深入開展農村改水、改廁工作,提高農村自來水受益率、衞生廁所普及率、糞便無害化處理率,努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的整體健康水平。

二、農村公共衞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財政投入不足,制約了農村衞生事業的發展。一是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鄉鎮衞生院由於缺乏必要的投入,醫療器械短缺、設備簡陋、老化問題相當普遍,離農民健康需求還有一定的距離。二是衞生院負擔重,農村衞生人員工資待遇低。由於設備簡陋,醫療水平上不去,導致衞生院普遍效益差,職工收入低。

(二)農村衞生技術人才較為缺乏,結構不合理。就整體而言,我縣衞生技術隊伍存在總量不足、素質不高、隊伍不穩等問題。從人員結構看,鄉鎮衞生院多以中專畢業的衞生技術人員為主,缺少大專以上層次的衞生技術人員。其業務素質普遍較低,受到多種因素制約:一方面,在崗人員業務深造的機會少,醫療水平難以提高;另一方面,鄉村衞生院基礎設施薄弱,條件差,待遇低,不僅缺乏吸引人才的優惠條件,連職工的正常工資都無法保證,難以留住高素質人才,一些如外科、婦科、放射、檢驗、b超等短缺專業的人才更為缺乏。

(三)農村衞生條件普遍較差,廣大羣眾衞生防病意識不強。由於我縣經濟水平總體不高,村集體經濟薄弱,用於改善村莊環境、保障羣眾生活安全的基礎設施投入十分有限。截止20xx年底,全縣自來水普及率雖已達到81.62%,但絕大多數供水點均未實行常規消毒;衞生廁所普及率雖已達到80.2%,但大多數沒有三格式化糞池,糞便無害化處理率低。另外廣大羣眾受經濟條件、文化水平及傳統觀念的影響,衞生意識淡薄,對常見傳染病和羣體性食物中毒的預防措施知曉少,生活習慣普遍較差,喝生水、吃醃製食品、熟食生吃等現象十分普遍,“不乾不淨、吃了沒病”觀念嚴重,“小病能拖則拖、大病能捱就捱”,及時就診率低。種種問題的存在,一旦有傳染源出現,極易造成疾病暴發和流行。

三、進一步加強我縣公共衞生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根據農村衞生事業要與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原則,以及建立起符合xx大報告中關於“全民醫療總覆蓋”的要求,必須採取切實措施,進一步加強我縣農村的公共衞生建設。

(一)堅持科學發展,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大力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註重加快社會發展。就衞生事業而言,要進一步加大政府對衞生事業的投入,努力加快我縣公共衞生體系建設,儘快建成覆蓋城鄉、功能完善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衞生監督體系和醫療救治體系。要切實加強農村衞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縣政府應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逐步加大對農村衞生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為建設農村衞生保健的長效防治機制提供財力保證。對於鄉鎮衞生院,也應分階段安排一定比例投資。按照統籌規劃、分類指導、分步實施、加快進度的原則,完成好鄉(鎮)衞生院房屋設備的改造和建設任務。

(二)堅持統籌發展,努力構建疾病預防、婦幼保健和衞生監督體系建設。建立以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為主體、鄉鎮衞生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為樞紐、社區衞生服務站為基礎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進一步加強婦幼保健工作,加大重點人羣的監測力度,開展婦女病普查、圍產期保健、婚前醫學檢查、新生兒疾病篩查及“三項監測”等工作。積極爭取其他衞生監督分所建立,爭取到20xx年建成以縣衞生監督所為主體、各派出機構為補充的衞生監督體系。

(三)堅持協調發展,努力解決好農民的基本醫療問題。雖然近年來我縣積極實施了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但是大病保障型合作醫療制度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基本醫療問題,農村“有病不看、看不起病”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還比較突出。我縣一些傳染病、地方病、職業病和一些嚴重疾病仍然不同程度地危害着他們的身體健康。因此,必須進一步重視和加強農村衞生工作,完善合作醫療制度,大力開展城鎮社區衞生服務,努力解決農民和城鎮居民的基本醫療問題。

(四)堅持可持續發展,努力改善農村衞生條件。要廣泛開展全民愛國衞生運動,加強農村公共衞生設施建設,整治農村環境衞生,消滅“四害”,改變“髒、亂、差”面貌,消除危害人羣的各類環境因素,改善社會公共衞生狀況,努力降低傳染病發病率,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深入開展“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採取多種形式普及疾病預防和衞生保健知識,引導和幫助農民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破除迷信,摒棄陋習,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堅持改革創新,努力解決衞生事業發展中深層次的問題。一是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公共衞生是政府社會管理職能的重要內容,政府必須充分發揮在公共衞生領域的職能,把衞生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加大投入力度,改進醫療衞生體制,逐步完善衞生監督體系,加強公共衞生事業。作為衞生行政部門其職能要逐步轉移到管理公共衞生上來,努力在嚴格行業監管、維護良好的醫療秩序、為羣眾提供基本醫療服務上見成效。二是明確創建衞生強縣工作目標,推進我縣衞生事業快速發展。按照我省衞生強省、強縣的目標和要求,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增加專業技術力量,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各項指標均要達到省廳有關要求。三是整合全縣醫療衞生資源,研究制訂科學規劃。結合我縣實際,整合現有的醫療衞生資源,研究制訂合理規劃,積極探索有效的農村衞生服務體系建設,以便更好地為農民羣眾服務。

(六)堅持因人施教,努力提高農村衞技人員綜合素質。認真落實“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衞生工程”,加快衞生院技術人才培訓進程。一是提高鄉鎮衞生院長的管理水平。農村公共衞生服務項目的實施,對衞生院院長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調動衞生院職工的積極性,如何統籌安排各項工作等,都與院長能力的好壞直接相關。二是增強衞生院職工的整體素質。認真抓好駐村聯村責任醫生輪訓工作,積極培養一批“一專多能”的複合型農村衞技人才,為全面落實農民健康工程提供技術保障。

農村醫療調研報告 篇2

一、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總體情況

肥西縣是安徽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第一批試點縣之一,自11月1日正式實施,已運行近五年時間。經過幾年的探索,我縣初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補償政策逐步完善,補償水平逐步提高,報銷程序逐步簡化,監管能力逐步加強,資金使用合理安全,農民信任度明顯提高,農民參合積極性不斷提高。全縣新農合參合率由的81%上升至的95%。-,全縣新農合資金支出9751萬元,其中統籌資金支出9029萬元,補償186818人次。統籌資金支出包括住院補償7836萬元,住院分娩補償551萬元,慢性病補償154萬元,村衞生站觀察治療(門診統籌)補償488萬元。統籌資金使用率平均為90%,受益率平均為7%,補償比平均為30%。我縣共有690257位農民參加新農合,1-6月,新農合資金支出2605萬元,其中統籌資金支出2364萬元,補償35400人次,家庭賬户支出241萬元。新農合的實施,有效地減輕了農民的醫療費用負擔,緩解了廣大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我縣榮獲“全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先進縣”稱號。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保障新農合順利推進。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關係全縣70多萬農民羣眾健康權益和長遠利益的一件大事。縣委、縣政府對此十分重視,把新農合工作列入政府年度目標管理考核重要內容。縣分別成立了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和監督委員會,委員會主任由縣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擔任。縣成立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衞生局,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負責全縣新農合日常管理工作。各鄉鎮相應成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領導組及其辦公室,合管辦設在鄉鎮衞生院,辦公室主任由衞生院長兼任,每鄉鎮安排1名專職經辦人員和1名兼職財會人員負責新農合的審核、報批、兑現、記賬等工作。試點過程中,我縣經辦機構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經辦人員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不斷提高,能夠滿足新農合工作需要。

(二)封閉運行,確保資金安全使用。我縣對新農合資金的籌集、管理和使用各個環節嚴格把關,堅持資金封閉運行,保證了資金使用的安全、合理。強化資金籌集。我縣農民入保金的籌集由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衞生部門配合,收繳入保金時,由鄉鎮合管辦開出專用收款收據,登記發放《合作醫療證》,填寫參合農民登記表。各鄉鎮合管辦在本鄉鎮金融機構設立新農合專用賬户,收取的入保金及時存入專用賬户,在籌資結束後全部匯入縣新農合資金財政專户,與縣合管辦辦理結算手續。今年3月底,我縣順利完成二次籌資工作,新農合籌資總額提高到每人100元。嚴格資金管理。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實行以縣為單位統一管理,設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政專户,由縣財政局管理,新農合基金專户存儲,專款專用。基金支出需縣衞生局和縣財政局共同審批方可撥付,縣合管辦將每批補償人數及金額製成報表,報衞生局和財政局審批,審批後,資金由收入户轉入支出户,縣合管辦將資金從支出户撥付給各鄉鎮合管辦或定點醫療機構,做到收支分離、管用分開,保證了資金的封閉安全運行。

(三)適時調整政策,逐步完善新農合制度。我縣在新農合制度的推進過程中,針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適時對相關政策進行調整完善。,將農村部分常見慢性病、村衞生站觀察治療費用納入新農合補償範圍;,將起報線由300元降至200元、封頂線由1萬元提高至3萬元。,實行縣內定點醫療機構直接結算,全面提高報銷比例;,籌資標準由原來的50元提高到100元,我縣新農合政策作了較大調整,取消家庭賬户,提高報銷比例,擴大慢病病種,將新農合基金劃分為住院統籌基金和門診統籌基金兩部分,分別為人均80元和人均20元,推行門診統籌。參合農民年最高補償封頂線提高到5萬元。通過不斷調整,新農合政策逐步完善,資金效用得到充分發揮,參合農民受益面逐步擴大。

(四)優化辦理程序,方便參合農民就醫補償。在方便羣眾就診方面,參合農民小病可以就近在村衞生站治療,並可以獲得一定補償,做到小病不出村;在縣內就診不受級別限制,參合農民可以任意選擇一家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無須辦理轉診手續;到縣外就診只需在鄉鎮合管辦辦理登記手續即可,辦理轉診手續時,鄉鎮合管辦以一封信的形式書面告知患者注意事項。在費用報銷方面,在縣外醫療機構就診的,參合農民出院後將報銷材料交到鄉鎮合管辦,由鄉鎮合管辦直接給予補償。參合農民在本縣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住院費用,出院時與定點醫療機構直接結算補償費用,當場審核並兑現補償金,實現了零距離、零時限補償。

(五)推行門診統籌,擴大參合農民受益面。從開始,我縣充分發揮鄉村衞生服務管理一體化的作用,實行鄉村一體化與新農合工作有機結合,將村衞生站作為鄉鎮定點醫療機構的派出機構,參合農民患病在村衞生站觀察治療可以獲得20%的補償。5月起,我縣全面推行門診統籌,即按照人均20元標準從新農合基金中提取門診統籌基金,用於補償門診費用,單次門診費用補償封頂額為10元,門診統籌基金支付實行“預算包乾、超支不補、結餘滾存使用”的辦法,以控制醫療費用,保證門診統籌基金安全。

(六)實行全程監管,嚴格控制醫

療費用。在新農合運行過程中,在着力做好服務的同時,加強對各個環節的監管。一是實行身份核實,防止冒名住院。參合農民住院治療時,需攜帶《醫療證》、《身份證》,由經治醫生和合作醫療經辦人員共同查驗,防止發生冒名頂替。二是現場核查,加強日常監管。由縣合管辦每月安排一定時間抽取部分報銷材料與醫療機構原始材料進行核對,並通過電話和明查暗訪等形式,對報銷情況進行調查。三是提高管理手段,防範虛假票據。,全縣各定點醫療機構全部安裝醫院管理信息系統,所有醫療收費全部實行微機化管理,有效地堵塞了因票據而出現的弄虛作假漏洞。四是實行三級公示、加強事後監督。每批新農合補償情況都在縣鄉村三級進行公示,社會各方可以通過公示來監督補償情況。五是建章立制,明確處理辦法。制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對相關人員和單位違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行為作出了明確具體的處理規定。六是定期考核,明確獎懲。制定了定點醫療機構考核標準,每季度考核1次,將考核結果與10%管理保證金掛鈎。七是多管齊下,控制醫療費用。包括推行單病種限額收費,限定藥品目錄和診療項目,核定住院次均費用和住院人次,建立病歷和處方評審制度的,通過多種措施,嚴格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

三、取得的成效和經驗

幾年來的工作表明,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較為平穩,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表現為:一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基本建立。通過對參保農民直接補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保護了農村勞動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二是新農合政策逐步深入人心。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以及隨着越來越多的參保農民得到實惠,新農合工作得到農民的信任和支持,參合積極性明顯提高。三是各項政策得到進一步完善,基本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補償機制和運行機制。四是新農合管理體制基本確立。新農合經辦機構管理水平和辦事能力得到加強,能夠適應新農合工作需要。通過我縣幾年來的實施,我們體會到:一是黨委政府的重視和多部門配合是做好新農合工作的基礎。二是廣大農民的積極參與是做好新農合工作的關鍵。三是健全的醫療衞生服務體系是做好新農合工作的保障,新農合工作須與農村衞生體制改革共同推進。

四、存在問題

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雖取得一定成績,但也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還未建立有效、便捷、穩定的籌資機制。雖然籌資難度大大減小,但籌資工作量仍然較大,籌資成本高。二是縣級以上醫療機構難以監管。我縣新農合基金支出近一半用於補償在縣外醫療機構發生的費用,但受隸屬關係的制約,我縣對縣級以上醫療機構不能實施有效監管。三是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和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五、建議

(一)探索符合政策和農村實際的農民參合籌資機制。加強相關政策調研,在堅持農民自願的基礎上,多途徑探索符合國家政策、符合農民意願、符合農村實際、簡便易行的參合農民個人籌資機制。如試行參合農民委託農村金融機構或村民委員會代繳,也可以由政府委託村委會代辦、由參合農民自己主動繳納,或是一次籌資,多年使用等。

(二)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加強對各級定點醫療機構監管,加大醫療費用控制力度,完善單病種限額收費管理,從嚴核定各定點醫療機構的住院人次和次均住院費用,嚴格控制醫藥費用,降低農民負擔,減少新農合基金不必要支出,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另外,要完善病歷與處方評價制度,定期抽取定點醫療機構病歷和處方,由新農合專家委員會集中對其評價,進一步規範醫療服務行為。

(三)適應職業化、專業化要求,加強管辦體系建設。按照職業化、專業化的要求,繼續加強各級管辦隊伍的能力培訓,着力提高管辦人員的整體素質。加快新農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設,在現有的基礎上,開發新農合管理軟件,並與醫院管理系統對接,改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四)提高農村基層衞生機構服務能力。加強農村衞生機構建設,對於引導農民在基層就近就醫、促進新農合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繼續加強鄉鎮衞生院的配套建設和合格衞生站的建設,重點培訓好鄉、村兩級衞生人員,提升農村衞生服務的整體能力和水平。

農村醫療調研報告 篇3

改進和完善農村醫療保險,既是我國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又是廣大農民羣眾的迫切要求。為加快建立農村醫療保障制度,提高農民健康水平,更好地促進城鄉社會經濟統籌協調發展,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衞生工作的決定》精神,各級政府統一領導部署,有關部門精心組織實施,廣大農村羣眾積極參與,初步確立了“大病統籌、醫療救助和農村社區衞生服務”三位一體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系。

今年寒假期間,本人發動“保山市隆陽區蒲縹大學生聯合會”成員專門對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現狀進行調研,採取訪談、問卷、文獻等多種調查方式,對農民、政府工作人員等進行深入調查,努力探尋現行農村醫療保險模式存在的不足及可行的解決對策,希望對完善農村醫療保險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 調查時間:

20xx年1月26日——20xx年2月22日

 調查地點:

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

 調查對象:

農村居民、政府工作人員、醫療工作者

 調查方法:

問卷、文獻、訪談

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系發展宏觀現狀:

隨着我國經濟與社會的不斷髮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三農”問題是關係黨和國家全局性的根本問題。而不解決好農民的醫療保障問題,就無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也談不上現代化社會的完全建立。大量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也已表明,在農村建立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勢在必行。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採取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的方式籌集資金。農村合作醫療是由我國農民自己創造的互助共濟的醫療保障制度,在保障農民獲得基本衞生服務、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所普遍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個範本,不僅在國內受到農民羣眾的歡迎,而且在國際上得到好評。世界銀行和世界衞生組織把我國農村的合作醫療稱為“發展中國家解決衞生經費的唯一典範”。

合作醫療在將近50年的發展歷程中,先後經歷了20世紀40年代的萌芽階段、50年代的初創階段、60~70年代的發展與鼎盛階段、80年代的解體階段和90年代以來的恢復和發展階段。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從20xx年起在全國部分縣(市)試點,到20xx年逐步實現基本覆蓋全國農村居民。

二、“新農合”在保山市隆陽區的發展:

(一)區域概況:

保山市隆陽區,位於雲南省西部,橫斷山脈南段。境內山脈起伏盤錯,最高海拔3655.9米,最低海拔648米。東距省會昆明593千米,西離中緬邊境279千米,全境東西寬78千米,南北長96千米,全區總幅員面積為5011平方千米,其中山區、半山區佔總面積的92.6%。隆陽區轄2個街道、6個鎮、6個鄉、 4個民族鄉。全區總人口85.8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3.68萬人,佔總人口的85.83%;少數民族人口11.55萬人,佔總人口的13.46%。

改革開放以來,隆陽區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發展,城鎮建設、所有制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已形成了糧油、煙草、蔗糖、畜禽、林果、蔬菜、咖啡、絲麻、山葵、藥材花卉等十類優勢農業產業,全區一、二、三產業的比重由1978年的57.8:21.1:21.1調整為20xx年的32.58:27.05:40.37。20xx年,全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現價)48.9億元,同比增長15.1%,其中:第一產業15.93億元,第二產業13.23億元,第三產業19.74億元;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2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21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79元。優越的立體氣候,造就了豐富多樣的生物資源,給隆陽區帶來了立體農業之利,已被國家列為滇西農業綜合開發區和全國糧棉大縣(區)之一。隨着對外開放的擴大和經濟建設的發展,隆陽區將逐步成為我國內地向西南邊疆實行經濟技術轉移的支撐點和接力點。

(二)“新農合”發展成效:

自20xx年 隆陽區被列為首批“新農合”試點以來,隆陽區把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工作來抓。在具體工作中,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作為每年黨委、政府的“民心工程”,納入市、縣、鄉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列為年度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考核指標進行考核。各級政府都分別成立了領導小組和監督委員會,建立了縣、鄉、村三級管理網絡,切實加強了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的領導和管理。各級政府還認真落實“新農合”機構和人員編制,市、縣、鄉三級均成立了合管辦,落實經辦機構的工作經費。各級定點醫療機構均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和專職人員,落實了辦公設施,建立健全了合作醫療各項工作制度。

為了讓廣大羣眾真正瞭解“新農合”,消除農民羣眾的顧慮,逐步認識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義和好處,樹立互助共濟意識,各縣區採取多種方式開展“新農合”宣傳,通過對享受到“新農合”補償的農民的專訪,並在新聞報紙上作專題報道,強化了“新農合”宣傳的直觀性和輻射能力,讓羣眾親眼看到“新農合”帶來的好處。為進一步做好“新農合”工作,根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的有關要求,保山市各試點縣區均認真組織開展了基線調查和“新農合”運行情況分析,並在全面分析、評估、測算的基礎上,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試點實施方案。同時,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各縣區根據運行情況,及時調整試點方案。

至去年年底,隆陽區按照制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強化措施,狠抓落實,較好地完成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各項工作任務。目前,全區實際參合約850000人,參合率達98.33%,共籌措資金 1億多元,使六十多萬農民得到了補償。

隨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在全區的全面鋪開,廣大農村羣眾得到了最大的實惠:提高了孕產婦住院分娩率,全區共有2800名孕產婦得到住院補償, 20xx年全區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到80.24%;減輕了患傳染病參合農民的經濟負擔,全區共有710人次因患傳染病得到“新農合”補償,共補償資金41.89萬元;有效緩解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共減免住院病人費用91048人次,其中得到9001-10000元的8人次,10000元以上的7人次。

三、隆陽區在發展“新農合”中取得的經驗:

隆陽區自20xx年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以來,在各級各部門的關心支持下,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不斷推進我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向前發展,在方案設計、制度建設與執行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主要有以下幾點:

1.制定和完善實施方案,讓農民羣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為不斷完善實施方案,擴大羣眾受益面,隆陽區先後對實施方案進行了兩次調整,實現了人民羣眾利益最大化。截止20xx年3月份,共籌集到1.28億元“新農合”基金,有62.95萬人次受益,基金為農民羣眾支付6266.20萬元,農村醫療衞生保健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2.聯繫實際,以人為本,對孕產婦實行政策傾斜。長期以來,隆陽區農村醫療衞生保健水平滯後,特別是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難以得到有效控制。隆陽區在制定“新農合”實施方案過程中,對孕產婦順產實行打包收費制度,即對孕產婦順產到鄉級醫療機住院的給予全額減免,病人不需要付任何費用;到區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分娩(順產)的,病人只需付300元,到市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分娩(順產)的給予350元定額補助。自孕產婦打抱收費制度實施兩年來,孕婦和嬰兒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20xx年產婦死亡率比上年下降了0.3135‰,嬰兒死亡率比上年下降0.52‰;20xx年嬰兒死亡率比上年下降了1.18‰。目前,隆陽區實施的孕產婦打包收費制度已在全市得到推廣。

3.探索監督機制的多種實現形式,確保我區“新農合”穩步發展。積極探索制度監督、組織監督和民主監督的實現形式:

一是印發了《隆陽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經辦機構工作職責(試行)》隆合管[20xx]1號文件,明確了區鄉合管辦的工作職責,並明確規定了其權利和義務,要求區鄉合管辦要把對各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督放在工作的首位,切實履行好自己的管理職責,確保我區“新農合”工作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是印發了《隆陽區衞生局關於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管理的通知》隆衞字[20xx]16號文件,並與各定點醫療機構簽訂了服務協議書,明確了其權利與義務,並要求各定點醫療機構要不斷規範服務,做到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收費,堅決村絕套取“新農合”基金的行為,對於違反“新農合”相關制度的行為,將給予嚴肅處理。

三是印發了《隆陽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關於嚴格控制醫療費用增長的通知》隆合管[20xx]2號文件,對市區鄉各定點醫療機構的次均費用實行分別限價規定,限定藥品比例,嚴格控制醫療費用的過快增長,切實保障農民羣眾的利益不受侵害。

四是加大對合管辦及定點醫療機構的培訓力度。三年來我區共組織“新農合”工作人員培訓10餘次,對全區定點醫療機構負責人及區鄉合管辦工作人員進行業務知識和管理能力培訓,提高了經辦機構的管理能力和定點醫療機構的服務水平。

五是率先實行入户核查制度,探索行之有效的監管方式。通過核查,成功杜絕了部分醫療機構套取基金的行為,現在入户核查制度在全市已得以推廣。

六是嚴格審核報銷單據,對報銷單據實行“三審制”,即醫療機構自審,鄉鎮合管辦初審,區合管辦終審,對於不合格的病歷給予清退,嚴把報銷單據審核關。

4.積極探索社會救濟機制的有效實現形式,推進我區衞生事業救濟制度的向前發展。隆陽區地處保山市中心,是保山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但長期以來,隆陽區經濟基礎薄弱,農業仍是廣大農民羣眾主要經濟來源,特別是貧困人口所佔基數較大,如何對農村弱勢羣眾實行有效的醫療求助,關係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否能贏得民心的根本體現。對此,隆陽區把探索社會救濟制度的探索納入工作重點來抓,通過與民政部門、殘聯等部門的共同協作,對五保户、殘疾人、特困户等弱勢羣眾進行每年5元∕人的參合補助,20xx年將提高到每年10元∕人;對特殊羣體住院減免後,自付部分仍無力承擔的,根據由隆陽區民政局、衞生局、財政局三部門聯合發文的《隆陽區農村醫療求助實施辦法》隆民政聯[20xx]95號文件規定,按不同標準給予500元—5000元的救助。

5.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我區農村衞生事業。自實施“新農合”以來,我區積極向上級爭取“新農合”配套項目,不斷改善農村醫療環境,推進我區農村衞生事業向前發展。

20xx年已列入項目建設計劃的有:市二院新建住院大樓項目,項目總投資5000萬元,第一期工程投資1000萬已經完成;15個衞生院改擴建項目,總投資765萬元;16個衞生院設備配置項目,總投資300多萬元;96個村衞生室建設,總投資500萬元,上述項目已全部完成,我們相信,醫療條件的不斷改善,將進一步推動我區農村衞生事業的發展,為“新農合”工作再上一個新台階奠定堅實的基礎。

6.進一步加強專業技術隊伍建設。

一是鼓勵在職人員加強學習、自覺學習。

二是通過舉辦遠程視頻中專教育,解決了264個鄉村醫生長期以來無文憑的問題。

三是選送業務骨幹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三年來共進修77人。

四是鼓勵在職人員參加函授大專、本科班學習。

五是積極派人蔘加省市舉辦的各種專業技術培訓班。

六是紮實開展對口支援。武警保山醫院、市二院、區保健院對技術力量薄弱的7所山區衞生院,以“傳、幫、帶”的形式,重點支援相關衞生院婦產科和外科建設。

七是下派業務骨幹到鄉鎮衞生院任職。如隆陽區婦幼保健院原院長,外科技術骨幹,到河圖衞生院任院長2年多以來,帶領全院職工真抓實幹、勵精圖治,使河圖衞生院的整體服務功能得到不斷加強,贏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八是招聘衞生技術人員98人,充實醫療機構。

四、問卷調查結論分析:(問卷及數據見附件)

在調查的過程中,我們針對農民、村幹部進行了一系列有關“新農合”實施情況的調查,主要是採取問卷調查和訪談兩種方式,共發放問卷200 份,回收192份,有效問卷188份,有效率達94%。下面就調研情況分析如下。

(一) 農民看病選擇什麼地方:

當人們生病時,一般選擇什麼地方看病,在“新農合”的制度設計中有比較重要的意義, 這樣才能確定參加“新農合”應該是哪些醫院, 才能真正達到便民利民惠民的目的。調查結果顯示, 當農民生病時10%的人會選擇所在的村衞生所就診,主要原因是距離近、價格便宜,可見村衞生所在農民的治療小病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8%的人選擇個體醫生,這可能是個體醫生離自己家比較近,而且免去掛號的麻煩;只有42%的人會選擇鄉級以上的醫院,這些醫院的技術是主要的優勢,大病的治療醫院還主要是鄉級以上醫院,這點也不能忽視。但對農民的參保內容應以常見病為主, 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羣眾的看病問題。

(二)對“新農合”的宣傳效果:

20xx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衞生工作的決定》中明確提出“逐步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20xx年1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衞生部、財政部、農業部《關於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見》。但是基層是否有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的具體宣傳呢?通過調查可以看出,64%的人瞭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途徑是政府宣傳和電視報紙等媒體。其它宣傳途徑主要有:①廣播站和電視台的宣傳、②下發到每户村民的《致全縣農民羣眾的一封信》、③村委親自到村民家中進行宣傳、④召集各鎮合醫辦小組發佈當年相關政策。從中可以明顯的看出,政府對“新農合”的宣傳力度還是很到位的,宣傳效果很好。

(三)農民的參與度:

“新農合”實施已經有幾年了, 但調查結果並不很令人滿意, 已有96%的人蔘加了“新農合”,這其中有84%的人是自願參加的, 有16%的不是自願的,可能是受了別人的影響參加的。因為“新農合”是以“户”為單位的,所以一家人要參加就都參加,不參加就都不參加,不得以家庭部分成員參加。這裏的非自願不是有相關部門的人在其中強制農民參加。其中不參保的原因則主要有經濟負擔重、認為“新農合”沒什麼用、不瞭解“新農合”以及覺得“新農合”麻煩等這幾個方面。 總體來説,農民的參與度達到一定水平,但還沒有完全覆蓋。解決的方法還是要以宣傳為主要手段,從而使人們對“新農合”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逐步轉變一部分人對“新農合”的錯誤認識, 同時農民也有了更多的經濟能力來參保。

(四)“新農合”的報銷制度:

“新農合”的報銷制度對農民有着重要意義,但參保者對報銷制度還不是很清楚,很多人只是知道有報銷, 但根本不知道怎麼去做, 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農民對“新農合”的參與熱情。對於“新農合”的報銷程序,42%的人認為太麻煩了,做起來有點難。這其中可能是因為農民的教育水平普遍不是很高, 再加上相關組織對“新農合”的宣傳力度不夠,使得農民對“新農合”一系列的報銷規定理解起來比較難,做起來就更不易。但大家對報銷情況還是滿意的。所以,政府在制定政策的同時應結合農民的實際,簡化相關程序,以最簡潔易懂的語言向農民宣傳“新農合”。

(五)對“新農合”的滿意度:

參保者中有95%的人認為“新農合”對農民羣眾有好處, 他們認為中央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背景下針對農村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 對促進農村建設有很大的好處, 從中央到地方也在處處為農民着想, 所以“新農合”作為其中一項政策對農民是真正有好處的。66%的人認為“新農合”減輕了經濟負擔,但是幅度不大,有待加強。這就説明,“新農合”對減輕農民的負擔還是起了一定的作用,農民對“新農合”還是充滿希望和期待的,是能接受並支持“新農合”的推廣的。“新農合”在賠率以及理賠內容上應該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有所擴大,以更大程度地減輕農民的經濟負擔,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

(六)參保後,看病花費的變化:

“新農合”可以説是順應時代要求,合民意、順民心的一項政策,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新農合”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的經濟負擔, 但是醫院或其他部門有沒有變相地收取“新農合”為農民節省的這部分費用呢?在調查的過程中, 可以看到農民普遍感覺現在的醫療服務價格和原來相比有所上升,但這可能有這幾方面因素:一是這幾年物價上漲,使得醫療領域價格也在上升;二是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羣眾收入不斷增加;三是部分地區可能存在將中央的醫療政策為農民節省下來的那部分錢變為醫療服務價格提升中的差價,變相地收入囊中。所以,在“新農合”實施的過程中,從中央到地方應該加強並完善價格監督機制, 從各方面促進“新農合”政策的推進。

五、“新農合”中存在的問題:

從上面對農民的調查問卷的分析中, 可以看出隆陽區的“新農合”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可以解決農民的就醫困難問題的,對農村的建設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作為一個新事物,它不論是從制度設計上還是組織實施上都還存在不少問題。

(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

1.保障目標依然定位為保大病。在農村的現實生活中,真正影響農村居民整體健康水平的是常見病和多發病。許多農村居民的大病也是因為“小病無錢治而扛成大病”的。從醫療衞生投入的績效看,對大病的干預所獲得的健康效果遠不如對常見病和多發病的及時干預。

2.籌資困難和運行管理費用過高,現行籌資水平難以提供有效的大病醫療保障。恢復和重建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最重要的就是解決資金來源問題。隨着農村税費改革的開展,鄉鎮財政、集體收入鋭減,許多村的集體經濟已所存無幾,向農民集資成為建立合作醫療基金的主要經濟來源。但向農民集資的難易程度,主要取決於農民對農村合作醫療的認識和信任程度。從全國農村合作醫療的現狀看,參加合作醫療的比重較小,大多數地區農民對合作醫療的滿意程度比較低, 參與意願不強。

3.新農合統一的標準體制難以適應收入水平差距極大的農民人人享有衞生保健的要求。由於地區經濟發展差異, 我國農村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極不平衡,形成了東部、中部、西部的收入梯度,而區域內部因鄉村勞動力的急劇分化和大規模的非農化、職工化,農民對醫療保障的要求也不一樣,這就給建立統一的農村醫療保障體制即農村醫療保障的主體、項目、資金籌集、管理方式、待遇標準等方面的統一設置了障礙。

(二)政府政策不穩定,投入不足,缺少法律保障:

1.農村合作醫療的政策不穩定,有關政策之間相互衝突。經濟體制改革以後,國家對合作醫療採取了放任自流的態度。這就使得發展農村合作醫療失去了國家政策的“強制性”威力,再加上地方、部門之間的利益分割和對立,使得他們的主動性大大降低,沒有足夠的動力來推動合作醫療政策的實施。90年代以後,國家為減輕農民負擔,取消了“合作醫療”項目,這一政策與國家支持發展農村合作醫療的政策相沖突,因而加大了發展農村合作醫療的難度。

2.政府財力不足,公共資財籌集難。衞生醫療事業本是公共產品, 政府對其必要的投入是理所當然的事。然而近些年來,國家對合作醫療沒有明確的籌資政策,各級財政對合作醫療也沒有明確的支出項目。目前我國合作醫療已經演變成為農民個人集資為主的模式,也就是説,用農民自己的錢給自己減免小傷小病費用,難以分擔他們因大病所引起的沉重負擔。這不僅達不到應有的互助共濟、分擔風險的目標,而且增加了合作醫療的管理成本,最終削弱了農民參加合作醫療的積極性。

3.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保障農村的合作醫療制度。沒有法律制度的保障,使得合作醫療的性質不能確定下來,其在整個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作用也難以定位,缺乏穩定性和持續性,容易產生混亂。農村醫療保險立法必須符合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狀況和農民需要,如果不能切實減輕農民醫療負擔,以強制為原則,必然會引起農民反感。

(三)農民思想認識有偏差,對政府缺乏足夠的信任:

1.農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濟意識弱。互助共濟是傳統美德,但現階段對於並不富裕的羣眾都要求有這樣的思想境界是不現實的。目前大部分農民比較現實,今天用了20元參加了合作醫療,就想着能不能得到實際的利益,許多農民認為交了錢沒有生病就吃虧了,也有的覺得這個制度交了錢連資助誰都不知道等於白交。生病後能拖則拖、能扛則扛,也反映出一部分農民自我保健意識不強和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嚴重性認識不足。

2.地方政府的管理方式讓農民心存疑慮。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宣傳和推行過程中,最大的困難之一是農民普遍存在的對政府的信任問題。擔心合作醫療能不能長久,擔心各項政策能否真正落實, 擔心合作醫療經費會不會被截留、挪用、貪污和私分, 擔心在實施過程中有沒有憑關係、走後門,在報銷範圍和額度上因人而異,等等。

(四) 現有的農村醫療衞生資源配置極不合理,難以充分發揮效益:

1.按照農村的行政區劃設置衞生醫療網點,使不少網點實際上業務不足,可有可無。不少地方的農民基本可以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直接去縣或縣以上醫院。因此,一鄉(鎮)一院的佈局已明顯不能適應新的情況。這是相當多的鄉鎮衞生院業務量減少、自身生存困難的一大原因。

2.縣鄉衞生體系機構重疊、人員臃腫現象突出,造成衞生資源的浪費。縣級衞生醫療機構,除縣級醫院外,還有中醫院、衞生防疫站、婦幼保健站、計劃生育指導站,以及傳染病和地方病防治機構等,鄉鎮除了衞生院之外也都還設有計劃生育指導站。這些機構大多自成體系,自己進行小而全的建設,不僅造成醫療衞生設施的低水平重複建設和衞生技術人員的浪費。而且增加了大量的非專業人員,加大了機構運行成本。因此,必須打破部門體制的限制,促進縣鄉衞生資源的流動和重新組合。

六、對“新農合”的一點建議:

第一,要進一步加大新農合工作的宣傳力度。讓農民進一步瞭解新農合的有關政策、制度及給羣眾帶來的實惠。

第二,加強農村基層醫療衞生隊伍建設。要切實把好人才關,政府在選拔人才時要極其嚴格,從源頭杜絕類似事件的發生。

第三,明碼標價。每日都有部分藥價公佈,讓農民看到,瞭解到藥價的具體情況,真正讓他們作到心中有數。並且加大監管力度,如有可能讓農民參與監督,防於民、用於民。

第四,提高報銷比例,降低起付點,增大報銷範圍。要想最大限度地給老百姓實惠,就得讓老百姓享受到“新農合”帶來的好處。

第五,加強醫療機構建設。目前,一些定點醫療機構能夠滿足羣眾基本就醫,但個別衞生院基礎條件差,缺少起碼的診療設備,缺少專業技術人員,不能滿足農民羣眾的就醫需要。建議各級政府多方爭取資金加大投入力度,不斷改善醫療條件,以滿足農民羣眾的就醫需求。

第六,政府要明確在農村醫療保險中的職責。政府不僅要對反饋信息做出處理,而且要主動收集信息,做出正確的預測和估算,對政策作及時的調整,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使政策得到逐步完善。

第六,深化農民對合作醫療的理解,提高參“合”度及滿意度。要大力宣傳合作醫療的出發點、目的及其社會意義和具體操作運行, 使農民瞭解發生在周圍的因病致貧和合作醫療優越性的典型事例,使合作醫療制度深入人心,不斷為農民羣眾所理解和接受,自覺參加合作醫療。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在醫藥價格、醫療服務價格上漲的情況下,農民醫藥費用支出上升的幅度大大超出了農民實際收入的增長幅度,超出了農民的承受能力,很容易出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只有努力提高農民收入,增強農民承受能力,才能真正達到普及農村醫療保險的目的。

七、總結:

農民的健康狀況一直是黨中央和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和關切的問題。加快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顯得十分迫切和必要。現如今政府福利已潛入全國各個小地方,惠及的範圍也已大大增大。此次所做的關於“新農合”的調研深入地瞭解了當地的參保情況、政府宣傳、醫院福利落實情況及羣眾的滿意度等,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存在的問題並提出建議。希望我國的新農村的建設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能夠結碩果!

農村醫療調研報告 篇4

一、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涉及全市100户384人,20xx年總純收入1770600元,人均純收入4611元,95%為非低保户;5%為低保户,低保户中有80%是因疾病損傷致貧,20%是因家中勞動力少致貧。

二、農村醫療服務狀況

1、73%的人選擇距離家最近的衞生組織是村衞生室,10%的人選擇是私人診所,9%的人選擇是社區衞生服務中心,7%的人選擇是鄉鎮衞生院,1%選擇縣級以上醫院;家到最近的衞生組織的距離60%的人選擇不足1公里,39%的人選擇在1-2公里,1%的人選擇在2-5公里。

2、99%的農户參加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在被調查的100户中,只有1户沒有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保率達99%。

3、66%的人認為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應以保大病或保住院為重點,33%的人認為門診、住院都保,1%的人認為應以保門診或保小病為重點。

4、19%的人對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感到滿意,71%的人基本滿意,8%的人不滿意,2%的人選擇説不清楚。不滿意的地方主要有報銷醫藥費少,報銷手續煩,定點醫院收費高,定點醫院看病手續煩,定點醫院少,就醫不方便,定點醫院醫療水平低等。

5、47%的人認為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個人所承擔的比例基本合適,11%的人認為過高,10%的人認為過低,32%的人選擇説不清楚

6、在現有合作醫療基礎上,44%的人願意再增加醫療保障支出,56%的人不願意增加。

7、如果有家庭成員患病,經常就診的醫療單位44%是村衞生室,44%是鄉鎮衞生院或社區衞生服務中心,7%是私人診所,5%是縣級或以上醫院。選擇上述單位的主要原因56%是離家近,13%是質量好,11%是定點醫療單位,8%是有熟人,7%是價格低,5%是其他原因。

8、調查前半年,22%的農户沒有家人患病,59%的農户有家人得了小病,10%的農户有家人有慢性病,7%的農户有家人患了大病、重病,2%的農户有家人得了其它病。89%的人患病後及時就診,共花費醫藥費121743元,按照規定能報銷或減免43509.4元,實際報銷或減免20712.3元。沒有及時就診的主要原因有病輕,自己治療,經濟困難,能拖則拖,醫藥費不能報銷等。

9、43%的人認為現在看病難,51%的人認為不難,6%的人選擇説不清楚。認為看病難的主要原因有經濟困難,醫院缺少名醫,醫務人員服務態度不好,手續太煩等。

10、86%的人認為現在看病貴,5%的人認為不貴,9%的選擇説不清楚。認為貴的原因主要有藥品太貴,檢查太多,醫療機構亂收費,個人支付比例高等。

11、9%的農户因家人得病向醫生送過紅包。

三、農村居民醫療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1、報銷範圍窄、比例低,報銷的醫藥費少。調查顯示,實際報銷或減免僅佔全部醫藥費的17%,農民掙錢不易,他們希望每一分錢的投入都要得到回報。而目前我市推行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以大病統籌為主,對小病、門診補償的比例很低。而一般來説,農民患上需住院治療的大病相對較少,而頭痛、感冒等小病時有發生,但不需住院治療。因此,農民在繳納費用後,往往全年得不到任何的醫療補償,導致農民認為付出多,回報小,不划算。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民的積極性,身體健康、沒有患過大病的農民不太願意參加。調查顯示在20xx年僅17%的農户得到補償,表明絕大部分農户近期並沒有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中得到實惠。部分農户在問卷上寫上了他們的困惑:“為什麼只有非要得大病才能報銷?”。

2、部分定點醫院不規範經營,亂收費,農民利益受損。調查顯示藥品太貴、檢查太多及亂收費是目前看病貴的主要原因,而現在的醫療機構都是按市場經濟規律經營,追求利潤最大化是目標之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定點機構有在合作醫療制度中受益的期望。而定點醫院是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實施第一線的部位,它的服務好壞和收費高低至關農民切身利益。定點醫院收費普遍較高,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所能獲得的補償相比微不足道。許多農户反映,同樣一個感冒或其它小病,在私人醫生那裏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點醫院卻要花費幾百元。一些比較常見的小病,醫生卻要病人作各種檢查,什麼心電圖、B超和各種化驗,小病大看現象時有發生。為了能報銷,有病往定點醫院跑,路費、餐宿費、誤工費再加上虛高收費等,化了許多冤枉錢,就算得到了一定補償,仔細算算反而不划算。

3、定點醫院少,看病手續煩。調查顯示,農民就醫大多數選擇鄉鎮衞生所、村合作醫療站以及個體醫生。因為他們覺得這些醫療單位離家近,就醫方便,藥價便宜,收費低,服務態度好。定點醫院少,給農民看病帶來不方便。

農村醫療調研報告 篇5

為了提高我縣農村醫療衞生服務水平,滿足農民解決基本衞生保健和醫療需求,近日,縣人大會成立調查組,對全縣農村醫療衞生狀況進行了調查。調查組在聽取了縣政府關於全縣農村醫療衞生工作情況彙報後,集中時間分別深入到北大湖鎮、西陽鎮、春登鄉等衞生院和社區醫療衞生服務站,通過採取召開座談會、實地走訪農户等形式,重點針對全縣農民享受初級衞生保健水平、農民基本醫療需求狀況和農村醫療保障制度建設等方面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向縣人大主任會議作以彙報:

一、全縣農村醫療衞生基本狀況

我縣共有15個鄉鎮(區),139個行政村,總人口40.44萬,其中農業人口31.14萬,農民人均純收入2503元,人均衞生消費支出數約為165元。目前,我縣有政府成立的非營利性質的醫療衞生機構22個,其中縣級醫療衞生機構11個,鄉鎮衞生院11個。共有社會醫療機構58個,城鎮和農村社區衞生服務站244個。全縣在職在崗衞生技術人員1830人,衞生技術人員與服務人口比例為1:220,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全縣醫療衞生機構建築面積30869平方米,實際開放病牀708張,病牀與服務人口比例為1:571。幾年來,我縣致力於提高廣大農村居民健康素質並把它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之一,建立了適應衞生事業新形勢發展要求的農村衞生服務體系和預防保健服務體系,形成了強有力的縣、鄉、村三級醫療衞生保健網絡,為保障人民羣眾身體健康,促進全縣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1、完善了醫療衞生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加強醫療衞生機構房屋建設。幾年來,縣衞生行政部門投資1500餘萬元,對縣疾控中心、縣婦幼保健院、縣醫院、縣二院、縣醫院分院,北大湖鎮、萬昌鎮、雙河鎮等中心衞生院,大崗子鄉、官廳鄉、一拉溪鎮、三家子鄉等一般衞生院的業務用房進行改造或新建,總建築面積達2萬平方米。二是增設和更新了醫療設備。幾年來,縣鄉兩級醫療衞生機構共購置大型醫療設備170台件,總投資1250餘萬元。其中,縣醫院四年內投資900萬元,購置了螺旋CT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彩超、全自動血球計數儀、微波治療儀等大型醫療設備34台件。鄉鎮衞生院全部配置了100mA以上的X光機、B超、心電機及生化檢驗設備,為臨牀提供了科學的檢測診斷依據。

2、建立了功能完善的農村衞生服務體系。為滿足農村醫療衞生保健需求,進一步完善農村衞生服務體系,20xx年,縣政府下發了《永吉縣農村社區衞生服務工作實施方案》。在方案的指導下,按照“二級網一級辦”的模式,我縣改革鄉、村二級衞生機構管理體制,各鄉鎮衞生院增設了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負責管理本轄區農村社區衞生服務站日常管理工作,並將原有的村級衞生機構改革為社區醫療衞生服務站。經過四年的建設,目前,全縣農村社區衞生服務站已達244個(包括城鎮社區醫療衞生服務站8個),覆蓋率達100%,建設合格率達80%。多年來,我縣農村社區醫療衞生服務站把有償服務與義務服務結合起來,在社區內,以家庭為單位,將醫療、預防、保健、康復、衞生宣傳、健康教育、計劃免疫等融為一體,為農民提供主動、方便、快捷、優質、低價的綜合性服務。

3、加強了傳染病、慢性病的防治。為強化計劃免疫的管理,20xx年,我縣將乙肝疫苗接種納入兒童計劃免疫程序,縣財政每年投入4萬元專項經費,免費為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同時,縣衞生部門深入6個鄉調查點對肺吸蟲、肝吸蟲、旋毛蟲等人體寄生蟲病現狀進行調查,共調查了4500人份,為做好其他疫病防治提供了依據。為有效防治結核病,縣結核病防治所於20xx年7月份落實了世界銀行貸款/英國贈款結核病控制項目,對發現的我縣結核病人進行了DOTS治療,並加強了對防癆醫生和卡介苗接種人員結核病防治知識培訓,對全縣3萬名中國小生進行了結核菌素監測。目前,我縣傳染病發病率為254.23/10萬人,處於地區中等水平,“四苗”接種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為防治艾滋病,今年上半年,全地區在我縣召開了艾滋病綜合防治示範區工作會議,介紹了我縣艾滋病綜合防治示範社區建設和艾滋病防治經驗。年初,我縣完成了縣疾控中心艾滋病初篩實驗室建設工作,5月份,我縣舉辦了預防艾滋病知識師資培訓班,對鄉鎮衞生院院長、醫療科長、防保科長和部分社區衞生服務站負責人等60餘人進行了培訓。同時,我縣地方病防治工作成果得到了鞏固。以控制碘缺乏病為重點,今年上半年,我縣完成了60份孕產婦尿樣和孕產婦家庭用鹽採樣,對全縣27個食品批發部,64户居民用鹽及倒着鹽進行了採樣監測,其檢驗樣品288個,合格率100%。目前,我縣大骨節病、克山病、布病、碘缺乏病的防治達到了國家控制標準.

4、通過微機程序化管理,詳實的掌握了全縣轄區內育齡婦女總數,影響婦女健康狀況的疾病及順位。掌握了新婚對數、孕產婦數、高危妊娠數、孕產婦死亡數等情況,為更好地實施婦幼保健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在開展孕產婦系統管理工作台上,以篩查高危妊娠為重點,完善了管理措施,使孕產婦系統管理率達90%,孕產婦保健覆蓋面95%。住院分娩率達75%,達到了初保規劃確定的指標。為進一步提高婦保工作服務功能,從20xx年開始,我縣通過選派婦產科技術人員進修,增設必要的設備,加強了縣、鄉兩級醫療機構婦產科建設,進一步提高了衞生院婦產科服務水平,使一般衞生院能承擔生理產科和一般婦科手術工作,中心衞生院以上醫療單位具備了病理產科和難度較大的婦科手術水平。目前,我縣中心衞生院以上醫療單位開展了愛嬰醫院建設,各項工作指標達到了初保要求的標準,20xx年底將通過市級驗收。全縣兒童保健覆蓋率已經達到100%。新生兒破傷風發病率為零。明顯降低了新生兒窒息和新生兒顱內出血事件的發生。新生兒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較前5年降低20%,嬰幼兒的科學餵養及保健知識普及率達到65%以上,減少了兒童營養不良性疾病的發生。

5、加大了衞生行業執法力度。為適應衞生全行業管理新形勢的需要,我縣建立了衞生監督與疾病防控新體制,撤消了原永吉縣公共衞生監督所和永吉縣衞生防疫站,重新組建了永吉縣衞生局衞生監督所和永吉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衞生監督方面,全年堅持開展了社會衞生打假活動,並做到與日常衞生監督工作相結合。對食品衞生、學校衞生行業定期進行專項整頓,規範了食品衞生“三證”發放與管理工作,完善了“三證”的發放程序和管理辦法,制定了責任追究制度,對違法業户依法嚴肅處理,規範了市場經濟秩序,保護了廣大羣眾的健康。在醫療行業執法方面,衞生局醫政科常年對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美容院、藥店、早市場進行執法大檢查,兩年來打擊非法行醫36例,取締非法醫療機構28家,清理非法醫療美容2家,藥店座堂醫6家,罰沒藥械10台件,處罰人民幣3.8萬元,規範了醫療市場,保證了人民羣眾健康和生命安全。

6、強化了政府對農村衞生事業的建設和管理職能。堅持經常開展愛國衞生運動,整治環境衞生,不斷改善居民生存環境。通過設立常設機構,代表縣政府負責環境衞生的管理和監督。每年我縣都把環境衞生工作作為全縣精神文明建設目標責任之一一併考核。從去年開始,加大了管理力度,縣政府制定了愛國衞生目標責任考評方案,並與鄉鎮政府和相關部門簽訂了目標責任書,落實了獎罰措施。通過開展文明村屯活動,現有1個鄉鎮達到了市級衞生鄉鎮標準。通過農村改水改廁建設,到今年上半年,已有6個鄉鎮進行了部分村屯改水,自來水受益人口16.27萬人,累計改水受益人口26.55萬人,8個鄉鎮進行了改廁,3.5萬户居民修建了衞生廁所,普及率達到34%。

二、我縣農村醫療衞生亟待解決的問題

雖然我縣醫療衞生事業隨着全縣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取得了一些成績,按照初級保健的要求,基本能夠滿足農民羣眾的需要,但是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集中反映以下幾個方面:

1、醫療設備、設施陳舊老化。在這次調查中我們看到,農村有些鄉鎮衞生院和社區醫療衞生服務站房屋破舊、設施簡陋、醫療器械破損得不到補充和改善,難以達到正常醫療保健的目標。春登鄉衞生院和北大湖鎮三家子村社區衞生服務站的房屋簡陋、年久失修,還仍在使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舊平房,亟待需要重建。調查中我們還看到部分鄉鎮衞生院和社區衞生服務站醫療衞生基礎設施薄弱,相當一部分農村社區衞生服務站只有“老三樣”,一個聽診器,一個血壓器,一個體温計。醫療衞生改革步伐緩慢,衞生事業發展滯後,與人民羣眾對醫療衞生的需求不相適應。

2、醫療衞生人才匱乏。由於農村物質條件落後,因此,我縣的醫療專業技術人員大多集中在城鎮,導致農村醫務人員所佔的比例比較低,看病難的問題比較突出。西陽鎮搜登溝村社區衞生服務站僅有一名鄉醫,卻服務着全村近千人的預防保健。在北大湖鎮衞生院和縣疾控中心調查中瞭解到,人才的缺失導致醫護人員青黃不接,“出不去,進不來”的現象正嚴重的制約着事業的發展。對現有在編醫護人員培訓提高措施不到位,醫療衞生人才匱乏的局面沒有得到改善。

3、村級衞生醫療機構和鄉醫負擔重。在北大湖鎮三家子村和西陽鎮紅石村社區衞生服務站了解到,目前,我縣村級醫療機構負擔較重。三家子村衞生服務站一年累計要向上級上交7000多元費用,這裏有物價部門每年的年檢,每個月向鎮衞生院繳納的事業發展基金,每年向藥監、衞生等部門以及質量技術監督局交納的各種規費,還不算相關部門每年不定期舉辦的各類培訓班,頒發的各類資格證所收取的費用。村級衞生機構沒有村集體經濟的投入,房屋、藥品、設施都是鄉醫個人投資,還要支付工作人員工資,而各級政府對鄉醫從事的公共衞生和預防保健工作沒有任何補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鄉醫開展預防保健工作的積極性。

4、非法行醫現象時有發生。從調查中瞭解到,目前,非法行醫在農村一些地方屢禁不止,嚴重威脅着農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這些人打着某醫療機構或醫療院校的牌子,以義診為幌子,目的是推銷藥品,騙取錢財。非法行醫機構還與當地村委會建立了較密切的聯繫,據春登鄉一位鄉醫講,今年4月份,縣結核病防治所到該鄉一個村義務為農民檢查身體,而這個村村委會卻只召集五、六十人來。相反,某一非法行醫機構來村裏“義診”,直接駐紮到某村幹部家中,而這位村幹部卻不遺餘力的為其提供方便。

5、農民因病致貧返貧情況嚴重。經調查,在農村,有一部分農民是“抗病”,有病不治;有一部分農民是沒錢看病,望病興歎;還有一部分是借債看病,但由於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病未看好,人財兩空。在春登鄉召開的鄉醫座談會上了解到,農民到村社區衞生服務站看病相當部分是賒帳,到年底後算總帳,而每年鄉醫到年底一算賬,總有萬八千的賬兑現不了。一位農民對調查組這樣説,被大水淹了、或者房子被燒了,苦上幾年或許還能翻身,但真要得了大病,最後的結果往往是傾家蕩產。

三、發展我縣農村醫療衞生事業的建議

黨的報告指出,在我國要建立衞生服務和醫療保健體系,着力改善農村醫療衞生狀況,提高城鄉居民的醫療保健水平。結合調查,就抓好我縣農村醫療衞生工作,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切實把農村醫療衞生事業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農村醫療衞生事關廣大農民羣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沒有農民的健康,就沒有農村的小康。面對新的形勢,要把加快發展農村醫療衞生事業納入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點,擺上各級政府及部門重要的工作議程,根據新情況制定長、中、短期發展規劃,完善政策措施。各鄉鎮要落實相關部門和兼職幹部負責此項工作,要切實把健康教育、愛國衞生等工作納入政府工作日程,要堅持常抓不懈,改變鄉鎮政府對“大衞生”工作“活沒人幹,事沒人管”的局面。在全縣中國小生中繼續開展好健康教育課,在農民羣眾中做好保健知識的宣傳,進一步促進全民自我保健意識的提高。

2、要推進鄉(鎮)衞生院運行機制的改革。努力探索鄉(鎮)衞生院的多種運營方式,不搞一刀切,不強求一種經營模式。要認真總結大崗子鄉衞生院改革經驗,進一步深化運行機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積極推行人員聘用制度,注重引進人才、引進資金,以此來改善醫療條件和提高醫療水平,更好地滿足農民羣眾的醫療需求,力爭在三年內取得明顯成效。

3、建立人才流入機制,抓好從業人員培訓。要加快衞生系統內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激活用人機制,制定寬鬆的人才政策,積極創造有利於人才流入的環境,廣攬技術人才。要繼續加強對農村衞生人員的培訓,每年對鄉村醫生輪訓一次,加快鄉村醫生知識更新步伐。進一步完善醫療集團運行機制,醫療技術下沉一級,實施技術合作和指導,幫助當地提高醫療水平,進一步提高我縣農村衞生隊伍的整體素質。

4、加強醫療衞生事業的軟環境建設。監察、物價等部門要加強對相關部門針對村級社區衞生服務站所設立的收費項目的檢查力度,堅決取消不合理收費,對合理收費項目的不合理部分也要堅決取消,並重新確定標準,為村級醫療衞生機構減負。同時,要進一步加大對非法行醫現象的懲治力度,徹底淨化農村醫療衞生市場,使非法行醫現象在農村沒有生存的土壤。

5、積極創造條件,儘快建立農民醫療保險制度。在農村全面實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是大勢所趨,要抓住我省20xx年全面實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這一契機,抓緊為我縣推行此項制度做好各項準備。在暫時沒有實行該項制度的情況下,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把開展扶貧工作與解決農村困難羣眾醫療需求結合起來,把因病致貧的羣眾當做扶貧重點,要採取多種措施,有效地解決貧困羣眾就醫難的問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9m837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