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企業經營者成長與發展環境調查報告

企業經營者成長與發展環境調查報告

吉林省企業經營者成長與發展環境調查報告 隨着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和發展,企業經營者隊伍的成長與發展受到了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加入wto後更廣泛、更激烈的市場競爭對企業的發展和企業家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瞭解和分析企業經營者成長狀況和發展環境,促進企業經營者隊伍的健康成長,近期省企業調查隊開展一次專項調查。這次調查以企業法人代表為調查對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260份,回收有效問卷235份,回收率90%。 調查結果表明:我省企業經營者隊伍發生了可喜的變化,經營者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高,結構進一步優化,大多數企業經營者認為有利於企業家隊伍成長和發展的環境已初步形成。 一、 企業經營者素質狀況 1 、經營者年齡進一步年輕化。 調查顯示,我省企業經營者隊伍主要集中在36-55歲年齡段,年齡逐漸趨於年輕化。其中46-55歲年齡段的人數最多,比重為52.6%;其次是36-45歲,比重為34.6%,兩個年齡段比重之和為87.2%;56歲以上和35歲以下各佔10.7%和2.1%。與XX年調查結果相比,36-55歲的企業經營者所佔比重增加了8個百分點,而56歲以上的卻減少了4.5個百分點。按企業規模劃分,大型企業經營者年齡在45歲以下的佔40%,中小企業企業這一比重分別為35.6%和37.5%。在各類型企業中,47%的私營企業經營者年齡在45歲以下,其次是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分別為46.2%和40.4%,國有企業為32.1%,集體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所佔比重最低。 2 、學歷水平明顯提高。 調查表明,在企業經營者隊伍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佔91.1%,其中大學學歷佔44%,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佔21.3%,大專以下佔8.9%。高學歷的比重與XX年相比有明顯提高,其中大學本科提高9.2點,研究生提高11.5 點,表明我省企業經營者隊伍已進入較高學歷結構。從不同年齡段看,在人數較多的36-45歲和46-55的年齡段,大學學歷的比重分別佔28%和58.5%,研究生的比重分別為62%和32%。表明在36-45歲年齡段,研究生的比重高,而在46-55的年齡段,大學本科比重高。在56歲以上的企業經營者中,大學本科以上的佔72%,35歲以下的研究生比重較大,為40%。 3 、知識結構趨於專業化。 在企業經營者隊伍中學管理的人數最多,佔42.2%;其次是財經專業,佔14.5%,理工農醫佔13.5%,工商管理(mba)佔10.4%。與XX年調查結果相比,我省企業經營者隊伍的知識結構向專業化方向。從不同年齡段看,經營者在36-45歲和46-55歲年齡段學管理專業比重最大,分別為30%和58、8%,財經和理工農醫專業的次之。35歲以下和56歲以上年齡段學文史和理工農醫專業的比重較大,管理次之。另外46歲以上年齡段企業經營者學習管理專業、財經專業和mba的比重比46以下的所佔比重要高。 表1: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對照表(%)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年齡 35以下 36-45 46-55 56以上 5.6 31.9 47.3 15.2 2.1 34.6 52.6 10.7 文化程度 大專以下 大專 大學 研究生及以上 15.3 40.1 34.8 9.8 8.9 25.8 44 21.3 現任職務 董事長 總經理 廠長 黨委書記 其他 39.4 58.2 24.6 33.5 28 45.5 7.9 18.6 所學 專業 文史哲法律 財經 工商管理(mba) 管理 理工 其他 6.8 7.7 7.9 37.4 31.4 8.8 3.09 14.5 10.4 42.2 13.5 16.4 二、經營者自我評價 提高企業家經營者的綜合素質是造就企業家隊伍的一個重要內容,本次調查瞭解了企業經營者對職業化技能的看法和對自己各方面技能的評價。 1 、管理能力增強,開拓能力較弱。 調查顯示,企業經營者認為自己最強的能力依此是:決策能力(88.1%)、組織協調能力(46%)、創新能力(35.7%)、知人善任能力(31.5%)、市場營銷能力(25.1%)、學習能力(17.9%)、公關能力(10.6%)、表達能力(8.1%)。與XX年的調查數據對比,可以發現近幾年有一些可喜的變化趨勢:創新能力和市場營銷能力的比重有所提高,創新能力由第五位提高到第三位,學習能力由第八位提高到第六位。 認為自己最弱的能力依此是:公關能力(63%)、表達能力(46%)、市場營銷能力(45.5%)、創新能力(36.6%)、知人善任能力(30.2%)、學習能力(21.7%)、組織協調能力(13.6%)、創新能力(4.7%)。值得注意的是,被企業經營者排在較弱能力前面的公關能力、表達能力和市場營銷能力與企業的對外開拓和市場推廣關係密切,而排在強項能力前面的決策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與企業的內部管理關係更密切,這反映了我省企業經營者能力結構的一些特徵:內部管理能力強,對外開拓能力弱。因此在目前國際國內市場競爭加劇的環境下,企業經營者的對外開拓能力有待加強。 2 、個人事業比較成功。 大部分經營者認為自己經營企業是比較成功的,比重佔82.3%,其中認為非常成功和不太成功的比重分別是5.2%和9.8%,只有極個別經營者認為自己經營企業是不成功的。而對於成功的原因,經營者認為“企業員工的支持”和“個人素質較高”、“領導班子的配合”是最主要的因素,三者所佔比重分別是25.7%、25.4%和25.1%;而認為“國家政策好”和“趕上好的機遇”則分別佔16.7%和7.2%。 3 、有長遠奮鬥目標。 調查顯示,經營者所在企業已制定發展規劃的佔95%,其中有長期規劃的佔50.9%、中期規劃的佔據36.4%,短期規劃的佔11.7%,只有5%的企業沒有制定發展規劃。調查還顯示,企業經營者在任期內有資產保值增值目標的佔92.3%,沒有的佔7.7%。其中大型企業經營者有資產保值增值目標的比重達93.3%,中型企業為90.7%,小型企業94.4%。 4 、追求創新精神。 本次還對詢問了經營者對企業家精神的理解和他們在經營活動中投入精力最多的工作是什麼,調查結果顯示:認為“勇於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最高體現,所佔比重為59.4%、認為“追求利潤最大化”佔26.9%,而認為“勇於承擔風險”和“樂於奉獻”分別佔9.1%和4

企業經營者成長與發展環境調查報告

.7%。調查結果還顯示:我省企業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精力投入最多的工作是“強化企業內部管理”(26.7%)、“尋找新的發展機會”(25.5%)和“市場營銷”(22.6%),三項工作佔其全部工作的四分之三,而“協調與有關部門的聯繫”和“新建項目或技術改造項目”分別佔12.9%和12.3%。 4、 經營業績良好。 從產品地位看,有67.7%的被調查企業認為本企業產品質量在同行業中屬於上等水平,認為中等水平的為28.1%,認為下等水平的佔1.7%。從產品在市場中的地位看,企業經營者認為本企業的產品在市場上屬於暢銷的佔48.1%,屬於平銷的佔46.4%,屬於滯銷的佔1.3%。從被調查企業的效益狀況看,盈利企業佔66.8%,虧損企業佔32.3%,持平的佔0.9%。 三、對經營者隊伍成長環境及相關制度的評價 ( 一 ) 對成長環境的評價 1 、對成長環境總體給予肯定,法制環境亟待加強。 調查顯示,企業經營者對企業家成長環境所涉及的經濟環境、法律環境、政策環境、社會環境等六個方面給予了肯定評價。調查表明,要促進企業家隊伍的快速健康,各種環境因素還需要有較大改善,尤其是法制環境和市場環境建設亟待加強。 表2: 對企業經營者隊伍成長環境的評價(%) 很有利 比較有利 一般 不太有利 很不有利 均值 百分制 市場環境 15.7 41.7 30.3 10.4 1.7 3.59 71.8 經濟體制 8.1 38.3 40.9 9.1 2.9 3.38 67.6 政策環境 11.9 37.9 40.4 6.8 2.6 3.49 69.8 文化環境 8.5 35.7 49.8 4.7 0.85 3.45 69 社會環境 7.7 38.3 44.7 6.8 1.7 3.41 68.2 法律環境 8.9 35.3 47.2 5.5 2.6 3.41 68.2 2 、對自己政治地位、社會地位滿意度高於經濟地位。 本次調查瞭解企業經營者對自己的經濟地位、社會地位和政治地位的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企業經營者對自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相對比較滿意,滿意率分別佔79.1%和73.6%,而對自身經濟地位滿意率佔61.3%。 3 、企業家隊伍需要擴大,素質需要進一步提高。近 年來,我省企業家隊伍在不斷髮展壯大,湧現了一些優秀的企業家,同時企業經營者也認識到,我省企業家隊伍整體水平與社會發展的實際要求之間還存在差距,多數企業經營者目前的企業家隊伍需要擴大,素質需要進一步提高。調查顯示,目前企業家隊伍數量充足和素質高的僅佔10.6%和11.5%,而認為數量缺乏的佔40.4%,認為素質一般的佔80.4%,認為素質低的佔8.1%。 ( 二 ) 對選拔任用制度的評價 1 、企業經營者任命方式發生變化。 企業經營者選拔任用的市場化程度在增強,但與企業經營者的期望仍有較大差距。本次調查表明,上級主管部門任命獲取現任職務的最多,佔41.3%,其次為董事會任命,佔38.3%,其他依此為組織選拔和市場選擇相結合,佔9.4%,職代會選舉佔8.5%。與XX年調查結果相比,上級主管部門任命比重有所減少,由55%下降到41.3%;董事會任命的比重由10.9%增加到38.3%。由此可見,儘管目前企業經營者的任命方式仍然以上級任命為主,但近年來由董事會任命和組織選拔和市場選擇相結合的比重在不斷上升。經營者任命方式的變化顯示通過董事會任命經營者正逐步形成為主流形式,顯示我省在經營者任命方式上向積極的方向發展。 但是調查結果還顯示,現有的任命方式與企業經營者的期望仍有較大差距。企業經營者期望的任命方式依此是:“董事會”任命佔33.6%,居第一位;“組織選拔和市場選擇相結合”佔28.1%,居第二位;“市場雙向選擇”佔20%,居第三位;而職代會選舉和上主管部門任命僅佔11.1%和7.2%。可見,企業經營者普遍期望通過市場雙向選擇途徑獲得企業的經營權,而上級主管部門任命是企業經營者最不期望的。從不同分組來看,企業經營者獲取職位的方式也有較大差別,通過組織任命方式獲取職位者,大型企業(55.5%)明顯多於中小企業(37.9%),國有企業(79%)大於非國有企業(21.4%)。同時,被調查者對“企業經營者選拔任用制度改革”的滿意程度比較高,表示“很滿意”和“比較滿意”的分別佔3%和54.3%,認為一般的31.3佔%,認為不滿意的佔11.79%。 2 、企業經營者選拔任命條件。 有關企業經營着選拔和任命條件,調查顯示,認為“經營能力”、“工作業績”和“品德威望”是成為企業經營者最重要條件的比重較大,其中 “經營能力”被認為是企業經營者選拔的首要條件,佔47.4%,比XX年的調查結果相比提高20.6個百分點,並由第二位條件上升為首要條件;接下來是“工作業績”和“品德威望”,分別為31.6%和17.1%;而“專業知識”和“學歷水平”所佔比重不大。從不同類型企業看,各類企業都普遍認同“經營能力”是其任職的最重要的條件,認同程度排列依此是: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集體企業、國有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和私營企業,其中私營企業更為看重“經營業績”。除私營企業外的各類型企業的經營者將“經營業績”視為第二位的選擇。另外,各類企業的經營者都將“品德威望”排在第三位;而“專業知識”、“學歷水平”、“人際關係”和資歷等項條件被企業經營者選中的比重很低。由此可見,與企業經營活動密切相關的“經營能力”、“工作業績”,是企業經營者普遍認同的任職的主要條件,專業知識的多少並不構成任職的障礙。 (三)對經營者激勵機制的評價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不論是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方面,還是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經營者的有效激勵是一個突出的重要問題,這是由經營者在現代企業中所處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決定的。經營者激勵不僅包括物質激勵,還包括精神激勵,如事業成就激勵、聲譽地位激勵、權力激勵等, 現階段我省企業報酬激勵呈現以下特點: 1 、年收入有較大提高。 調查數據顯示,企業經營者個人年收入在2萬元以下的佔35.8%,在2-4萬元的佔27.7%,在4-6萬元的佔12.8%,在6-10萬元的佔12.8%,10萬元以上的佔11.1%。各類型企業中,企業年收入在6萬元以上的比重排序分別為,外商及港澳台投

資、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國有企業、私營企業、集體企業。 表 3 : XX 年與 1998 年經營者收入對比情況( % ) 1998年 XX年 2萬元以下 48.1 35.8 2-4萬元 25 27.7 4-6萬元 10.7 12.8 6-10萬元 8.5 12.8 10萬元以上 7.7 11.1 2 、收入形式呈多樣化格局。 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省企業經營者收入形式採用“月薪”比重最大,佔53.1%,第二為“月薪加獎金”,佔39.6%,其他幾種收入形式的比重依此是“年薪制”(22.6%)、“風險抵押承包”(10.8),而我省企業採取“股息加紅利”、“期權股份”的收入形式所佔比重較低,分別為9.8%和4.7%。儘管對經營者的物質激勵強度大幅度增加,但近半數企業認為自己的收入水平偏低,並且企業經營者不滿足於目前“月薪”和“月薪加獎金”的收入方式,期望採用現代企業的一些薪酬制度。“年薪制”是最受推崇的收入方式,選擇比重佔58.7%;其次是“月薪加獎金”(23.8%);希望採用“股息加紅利”、“期權股份” 等收入形式所佔比重仍然很低,分別為3.5%和3.9%;而目前普遍採取的“月薪”收入形式所佔比重僅為3.8%,這表明企業經營者的實際的收入形式與他們期望的收入形式之間差距較大。 3 、與業績掛鈎的高收入是最有效的激勵因素。 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有利於充分調動企業經營者的積極性,發揮經營者在企業生存和發展中的特殊作用。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企業經營者認為最有效的激勵因素是“與業績掛鈎的高收入”,選擇比重為92.3%,其他激勵因素依次是“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66%)、“較高的社會地位”(43.4%)、持有股票期權(31.9%)、表彰和獎勵(29.4%)。 (四) 對經營者 監督機制的評價 對企業經營者進行有效的激勵的同時,必須建立相應的監督約束機制,有效的監督約束制度是保證企業家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同時是使激勵機制發揮作用的基礎。從監督約束機制的構成看,主要是監督和業績考核等內容。 1 、“法律法規”和“自身修養”是最有效的約束因素。 企業經營者監督包括企業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內部監督主要是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職工民主監督等對經營者的監督和制約。本次調查瞭解了企業經營者對監督制度的評價和看法,提出了“對經營者最有效的約束因素是什麼”,調查結果顯示,選擇“法律法規”和“自身修養”的比重最高,分別為85.5%和52.8%;選擇“董事會及監事會”的佔51.9%,排在第三;“職工民主監督”佔51.5%;而“上級主管部門”、“消費者”、企業內部黨組織、和社會~等約束作用不大。 2. 最必要的監督制度是對企業經營者業績考核。 本次調查還了解了企業經營者對最必要的監督制度的看法。調查結果顯示,選擇“企業經營者業績考核制度”的最多,佔89.3%,其他依次為:“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制度”(80.9%)、“決策失誤個人責任追究制度”(57.9%)、“企業經營着信用記錄制度”(31.9%)和企業經營者任職資格制度”(26.4%)。 3. 利潤額是最重要的經營業績考核指標。 關於業績考核指標,在各類企業中,有80.4%的經營者把該指標作為業績考核最重要指標。有86%以上國有企業和有限責任公司考核利潤額;股份有限公司和集體企業有75%以上,私營企業和外傷投資企業中也有52%以上考核該項指標。另一項重要的考核指標是資產保值增值率,國有企業、股份制企業所佔比重最高,77.4%和76.6%,其他依次為外商投資企業、私營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和集體企業。 私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比較重視市場佔有率指標,所佔比重最大,分別52.9%和61.9%,而國有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對這一指標,選擇比重不大。營業收入也是各類企業普遍重視的一項指標,有限責任公司和私營企業比重為41%,其他各類企業在34-38%之間。在各類企業中,將吸收就業人員作為考核指標的比重較低。由此可見,利潤額、資產保值增值率是目前普遍受到重視的考核指標,對市場佔有率指標的考核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認同率由XX年的27.3%提高到46.4%。 四、企業經營者成長與發展的環境中的主要問題 1 、法制環境有待改善。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企業經營者的活動都離不開法律。從經營者權益看,必須有法律的保護,但目前的要做到這一點,還缺乏相應的法律依據。調查顯示,55.6%的企業經營者認為目前的法制環境對經營者的成長“不太有利”或“一般”,表明目前的法制環境仍不盡人意。 2 、當前對企業經營者激勵力度不足,機制尚不健全。 近幾年,儘管我省企業經營者的收入水平有較大提高,但與他們承擔的責任和風險相比,目前企業經營者的收入仍不夠高,對企業經營者的激勵強度不夠,缺乏一套有效的激勵機制,這將直接關係到經營者的積極性的發揮。表現為:①在物質激勵方面:多數企業經營者的分配方式基本上還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工資制度的延續,經營者收入與其承擔的責任和風險不對應,與經營的資產規模和經濟效益不掛鈎。調查顯示:目前我省大多數企業經營者收入形式仍採用“月薪制”,佔53.1%,仍有三分之一的企業經營者年收入在2萬元以下,其中國有企業佔40%。有半數以上經營者認為他們目前的收入水平與付出的風險相比依然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經營者作用的發揮。②在精神激勵方面,經營者的工作在許多情況下沒有得到應有的社會認可,其合法權利和人格地位得不到充分有效的保障,經營者對宏觀經濟調控和組織經濟運行的意見,不能及時反映到有關部門。 ③在管理上,缺乏有利於一批職業化企業家脱穎而出的政策和環境,這是各類企業經營者都極為關注的問題。他們普遍希望建立有利於經營者成長的社會環境和良好的市場環境,消除不正當競爭等引起市場秩序混亂的根源,有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 3 、監督乏力,沒有形成有效的監督約束機制。 目前對企業經營者切實有效的監督機構機制尚未建立,沒有形成一套既能使經營者充分行使權利,又能對其進行有效制約的機制,而經營者的權利基本上都是建立在自覺接受監督的基礎上。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一是黨內監督不到位;二是規範企業管理者行為的法律法規不健全;三是監督體制不規範,有時決策者、執

企業經營者成長與發展環境調查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enpk6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