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教學工作總結 >

國小語文課題小結

國小語文課題小結

因而綜合性學習的出現,適應了時代和社會發展的新要求、新變化,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國小語文課題小結

2.新課改的需要。新一輪課程改革致力於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課程體系,更多的強調體驗、參與和生成;強調走出知識傳授的目標取向;強調課程功能的轉變。《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首創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要求,在每個學段都設有綜合性學習的要求,成為語文課程目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綜合性學習以語文學科為依託,注重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語文與學生生活、語文與社會生活之間的整體聯繫,它以問題為中心,以活動為主要形式,通過綜合性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而這種發展的落腳點則是全面提高國小生的語文素養。

3.語文自身特點所決定。語文教育的任務是什麼?一是給學生真善美的薰陶和教育;二是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三是讓學生掌握恰到好處的語文能力和知識。認識到這些,有助於我們更清楚的看到語文教師應負的職責和努力的方向。

4.學生髮展的需要。要把學生從語文知識的微觀教學中解放出來,昇華為語文能力;它絕不僅僅是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這樣有形的時空觀念,而更應該是一種能在有限的時空裏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最大的精神成果的無形的時空觀念。由於語文教育自身具有的多效性、多職能、多項目,決定了語文教學應該拓展更大的空間,依託綜合性的實踐活動,從更廣的層面上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概念的界定

綜合性學習

查閲眾多資料,綜合“課程説”“學習方式説”“過程説”等幾種有代表性的觀點,我們認為,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在實施語文課程的過程中,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有意識地利用學習、生活和社會實踐活動等課程資源,運用業已形成的聽説讀寫等能力和學到的各科知識,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嘗試解決學習和社會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使學生在此過程中激發興趣,發展能力,獲得實踐經驗,逐步形成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個人綜合素質。

語文素養。課程標準這樣解析“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平的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這些年來,課程改革全面推進,一些省市先後進行了語文課程結構、課程內容等多方面的改革實驗,同時注意了綜合化的探討,為本課題的選擇和實施提供了可貴的經驗。

課題研究的設計

(一)研究目標

本課題總的研究目標是:以服務於語文課程實施為宗旨,圍繞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開展研究,構建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體系,力爭使其具有創新性、可持續性和推廣價值。最終研究成果形式:情趣課堂、實驗報告、學生成果、教師論文與案例。

具體目標是:

1.運用教育科學和語文科學的理論與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在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中的現象與問題進行研究,探索和認識國小語文教育和語文學習的內在規律及本質特點,推動國小語文教學的改革與發展,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發展,進一步提高語文教育質量。

2.通過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方式研究,探究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最佳途徑,探索並構建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情趣課堂。

3.通過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方式研究,凝聚並帶動一批科研型的教師,在教育科研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創造性的實踐活動,提高教師素質。

4.為國小語文課程的實施提供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各種模式和優秀的教學案例及可資借鑑的經驗。

(二)研究內容

根據對語文綜合性學習概念的界定及內涵的研究,結合本課題研究成員的教學專長,我們將研究內容確定為:

1.語文課堂模式研究。建構與創新語文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建立多項交流的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模式。

2.拓展教材內容研究。引導學生在學好教材的基礎上,把自己求知的觸角伸向更廣闊的空間,把學習紮根於廣博的生活空間,把思維擴展到無限的知識海洋中。

3.實踐活動探索。開闢語文教學空間,着力探索在語文學科本身、學科間的整合、學校綜合實踐活動中如何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性活動。

4.學生閲讀能力培養的途徑探討。通過師生讀書活動,班級讀書交流彙報、書香校園的打造,摸索課外閲讀課型模式,培養師生愛讀、善讀、博讀、導讀、恆讀的習慣與能力。

(三)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大量收集相關資料,廣泛閲讀有關書籍,通過分析、比較、吸收,指導實踐研究的進展。

2.行動研究法。課題組老師通過邊學習邊實踐邊沿就,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把行動的過程作為研究的過程。

3.經驗總結法。不斷總結和反思,及時收集好活動的過程性資料,並進行有效的歸納和概括,以科學地解釋教學研究中的規律,最後形成有一定推廣價值的研究報告。

三、課題研究的具體實施

(一)理論學習階段XX.4-XX.6

主要是成立課題組,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相關理論,學習課題方案,瞭解課題研究的背景、目標、研討課題研究的內容實施及措施,使成員較快進入研究者的角色。

課題組成員在學習相關理論特別是課程標準的基礎上,主要研討了本課題研究的內容,基本明確了該研究實施的幾大領域,並進行了初步的分工。

(二)進入實施階段XX.7-XX.7

1.開展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舉辦首屆江濱實小校園文化讀書節,引導學生開放讀書,通過首屆校園讀書之星、書香班級的評選,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在校園掀起讀書熱潮。其間劉愛華老師面向全體教師和學生家長開設《親愛的漢修先生》新書推介課,吸引全體家長也參與到書香校園的打造和書香家庭的建設中來。嚴娟老師開設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展示課《秦兵馬俑》,代表學校在市區各級比賽中獲一等獎。李智勇老師一堂《霧凇》以其精美的畫面欣賞,精心的教學設計、精當的綜合性活動,在區校長書記賽課中獲一等獎。

2.課題組理論學習及培訓。聽取江蘇教育科學學院王一軍等、市區教科所專家來我校作課題論證指導,進一步指導實驗研究的開展。

3.形成階段研究報告《拓寬渠道,引語文實踐活動的源頭活水》。

(三)整合研究階段XX.8-XX.12

1.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對前一階段的研究情況進行總結和反思,評選第三屆校園文化讀書節之“讀書之星”“書香班級”及首屆“書香家庭”並隆重頒獎。結合春秋遊,開展瞭解家鄉文化“走進焦山”等主題實踐活動。

2.進行課題中期彙報,舉辦閲讀課型的研討活動,成果在全校推廣。

3.推出《江花》校報,主要刊發學生綜合性學習活動的成果。

(四)總結評價階段XX.2-XX.4

1.課題進入整理完善和總結自評階段,着手編寫《江濱實小語文課外閲讀推薦書目》《語文綜合性學習實踐活動課題圖片彙編》《實驗教師論文集》以及學生成果彙編。

2.全面進行課題試驗研究總結,撰寫課題研究報告、課題研究工作報告。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摸索了一套綜合性學習的選擇策略

依據現代教學理念,在教學中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在和諧、愉快的情境中實現師生、生生的互動。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主題確定應該首先思考學生關心什麼,最感興趣的是什麼,要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經驗、條件、能力為依據。《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部分明確指出:“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遵循以上原則,經過課題組老師的研究探索,對綜合性學習的主題選擇方面我們總結出以下幾大策略:

1.挖掘教材因素,在課堂學習中發現問題

課堂是實施語文教育提高語文素養的主要途徑,是實現語文課程目標的最基本和最便利的資源,其中不僅藴藏了豐富的綜合性學習資源,而且是聽説讀寫各種語文能力的孕育地。因此緊密結合語文教材,立足課堂,設計綜合性學習的內容,訓練學生對語文知識和能力的綜合運用,是教師首要重視的陣地。

比如四年級《生命橋》一課的學習,老師們結合開展了一個關於動物的語文綜合性學習系列活動:閲讀作家沈石溪,聽作家講座,動物趣味交流會,編一編人和動物的童話故事。孩子們興趣盎然,從活動中不僅加深了對課文主題的認識,更得到了聽説讀寫等多方面綜合能力的訓練。

2.注重多向整合,在學科融通中提煉主題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在多學科的交叉中體現語文知識和能力的實際運用”,新教材提倡打破學科界限的跨領域的學習,讓學生徜徉於學科之間,汲取多方面營養,綜合性的學語文、用語文,提高語文能力。

再如一年級《春到梅花山》一課學習之前,一年級家長委員會發動組織了親子游梅山的活動,孩子們畫梅花、寫梅花、頌梅花,不僅從感性上走進課文,感知了早春梅花的爛漫氣息,理解了“梅花山成了歡樂的海洋”的空前盛況,還通過畫筆來表現梅花的繽紛色彩,淡淡清香,並且在“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吟誦中,更增添了對報春的梅花的喜愛。

3.開發課程資源,在生活實踐中採擷主題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地區都藴藏着自然、社會、人文等各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立足於學校的語文學習和生活語文的天然聯繫,教師要做有心人,要善於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走向社會,在大語文觀的指導下觀察生活,體悟人生,培養學生具有對周圍事物的敏感核對社會的責任心,能夠不斷的發現發生在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

如春節前夕,有心的老師結合這一傳統節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市式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活動內容為(1)講1-2個有關“年”的故事;(2)手機3-5副你最喜歡的春聯,並背一背;(3)有書法愛好的同學參與社區“寫春聯送春聯”活動;(4)感受年文化,寫寫春節見聞等。在這樣講故事、集對聯、抒感想的活動中,學生們感悟着社會,鍛鍊了聽説讀寫以及收集信息整理資料等能力。

還比如今年的春遊主題就來源於課題組老師的設想《詩話鎮江,走進南郊》很富詩意和家鄉情結,活動以中央電視台“科學探索”欄目近期熱播的五集紀錄片《詩話鎮江》的收看拉開帷幕,有收看電視劇,瞭解家鄉鎮江;收集資料,製作讀書卡;有春遊南郊,尋訪古蹟;有春遊後中的攝影書畫、主題徵文的評比,讚美家鄉,抒發情懷。如今各項活動正在進行中,孩子們也正翹首以盼着。

4.強化主題閲讀,突破時空侷限鮮明主題

培養閲讀興趣,提高閲讀能力是本課題着力研究的一個方面,老師們在其中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

(二)總結出綜合性學習活動實施的步驟

綜合性學習改變了以往單一的知識觀,改變了過去師授生受的被動式學習方式,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通過實踐探索,老師們總結了一套實施步驟,即“確定專題——制定方案——具體實施——總結展評”。

1.確定專題。結合新課標“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教學內容”的編排特點,教師在單元學習前首先要心中有數,做到及時引導學生選擇綜合性學習的專題,便於學生在單元學習過程中,隨時關注相關信息。

2.制定方案。為保證綜合性學習活動的有序開展,老師要和學生一起精心設計活動的具體方案。方案應該包括教師組織綜合性學習活動的方案和學生實施綜合性學習的行動計劃。具體來説,應包括專題名稱、預期成果和成果表現形式等。

3.具體實施。有了方案,組織學生按計劃、有步驟的開展活動是綜合性學習活動的主體。在老師的指引下,學生根據自己定出的活動計劃活步驟,在本次活動主題的統領下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適合自己的方式,一步一步開展活動。教師要及時做好組織交流工作,同時因地制宜的指導學生蒐集和整理資料,使學生初步掌握通過互聯網、圖書館、人際交往等獲取資料的方法和途徑。

4.成果展評。結合班級園地或專題班隊活動課,讓學生將本次綜合性學習活動的成果予以展示,讓學生説一説,議一議,展一展,通過傾聽和欣賞,分享他人的活動成果和心得感受,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嘗試對自我或本組成員在活動中的不同表現作出反思或評價。

(三)開展了綜合性學習實踐活動的類型探索

根據《新課程標準》階段目標的具體要求,課題組成員在實踐活動中不斷總結探索,與專題的選擇策略相對應,我們研究總結了綜合性學習實踐活動有以下幾種形式:

1.課本拓展類。

結合教材的內容,進行創造性的處理,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將語文知識融入實踐性活動中,如辦小報、編演課本劇等,使學生在愉悦的氣氛中綜合運用知識,提高學生的聽説讀寫的能力。

2.主題活動類

相對應於學科間的融合,指導學生開展跨學科的實踐活動,達到課程的整合。

3.問題討論類

與“語文和生活相聯繫”對應,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善於觀察、善於發現,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來研究和解決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是平時生活中一個小小的發現,也可以來自於自然或社會現象,解決問題的方式也多種多樣,可以獨立完成,如查找資料、訪談等,也可以是同學間合作完成。

4.社會實踐類

學校是個小社會,結合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教師善於發現活動中的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因素,引導學生走向社會,在社會大課堂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增長才幹。

5.專題閲讀類

之所以與課本拓展類並列,一是因為專題閲讀在本課題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師生投入了極大的熱情,二是因為國小階段的專題閲讀貫穿始終,除配套的《新語文讀本》、師生共用的《拓展閲讀》外,我們還研究編印了一套拓展專題閲讀的書目,學生在專題性閲讀中大大的拓展了閲讀面,提高了閲讀能力與素養。

(四)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得到提高

心理學研究表明:能力是活動的結果。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為學生提供了寬鬆開放的大語文教學環境,創設了自主發展的廣闊空間,使學生得以充分施展才華,使各種語文能力在活動中充分運用,整體提高。

1.收集處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課題研究以來,實驗班級的學生在綜合性學習的活動中喚醒了心中的語文學習熱情,形成了良好的語文心理,促進了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語文學習及其他學科的學習興趣、學習意願和學習效果;在查找資料、歸納整理的過程中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資源意識,還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收集處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

2.鍛鍊了人際交往能力,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和團結意識。

3.增強了社會責任感。由於綜合性學習的內容大多與社會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如學生參觀污水處理廠後意識到的環保問題,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學生進行的名人名言、詩與畫的收集,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樹立了社會責任感。

4.激發情感,激活思維,增加了學生的文化積澱。生活的領域有多寬,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領域就有多寬。繽紛的世界、多彩的生活是最生動、最鮮活的課程。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開展,就是教師引導學生深入生活、體驗生活,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文化營養,充實自己的過程。

綜合性學習的最大優勢就在於“綜合”,實驗班級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素養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五)教師形成了較成熟的教學策略

科研興校,科研強校,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學校既為課題研究的教師鋪路搭橋,也給老師們壓擔子,營造了一個進取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參與課題研究的老師熱情更高,更具自覺性。

嚴娟老師發揮自身優勢,多次為全校教師開設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研究課,帶領教師學習使用校園網站的自主學習平台,並在市區課程整合的課堂教學評比中獲得一等獎;孫國琴老師積極進行課外閲讀和活動作文的探索,將作文教學與生活實際相聯繫,摸索作文教學的新路子,首屆江花教學節所上的展示課獲得專家高度評價;王學清老師針對低年級學生特點,充分開發利用家長自願,把大社會引入小課堂,在語文學科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她的“報喜小隊”“幸福媽媽”的評選活動成為我區語文學科與德育相結合的品牌;楊卉老師帶領學生學習“五彩池”“九寨溝”,師生的九寨溝之旅給學生們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回憶;李志勇老師“包餃子”的社會實踐,孫國琴老師的“粽飄香”活動讓學生們認識了事物,積累了知識,豐富了語言文字;李智勇老師以自身的讀書行為感染學生,每個學期大量的拓展閲讀使該班成為我校底藴最為深厚的書香班級;劉愛華老師帶頭進行閲讀課型的摸索研討,和吳美玲、嚴娟、孫國琴分別開設了新書推介、閲讀分享、好書交流、片斷賞析等課型的觀摩展示;鄒金衞老師將讀書活動系列化、常規化,她的“書蟲”系列班會為學生打下了樂讀善讀的亮麗底色,目前已成為我區的特色“書香中隊”……

老師們還勤于思考,不斷總結,多篇論文、案例在全國、省、市級評比中獲獎或發表。

五、存在的問題及反思

1.評價。教師能始終指導並參與學生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而對課程標準提出的對其結果的評價“着重考察的是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但缺乏一套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亟需開發一種具有針對性的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值得老師們深入研究。

2.與綜合性學習相適應的核心內容是研究性學習,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為了體現人文性、自主性、探究性、實踐性,應如何處理好教師指導下的羣體合作和學生選擇下的自主探究性的關係,將更加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把綜合性學習推向更高的層次。

3.課題研究凝聚了大批有識有志教師的參與,且教師們以此為支點,在研究中得到創造的樂趣和研究的幸福,但由於子課題的確立不夠明確,老師們的獨立研究意識不夠強,因而科研的獨立承擔能力還沒有得到最大程度的鍛鍊。

結束語:語文綜合性學習是適應當今社會發展要求,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真正落實綜合性學習又是一個需要長期時間、深入探索的過程,雖然可能會面臨很多困難,但是本着“為每一個孩子的終身發展”的辦學理念,相信用我們辛勤的汗水和教學智慧,定能找到綜合性學習的不竭源泉,使語文學習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jiaoxue/8kno7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