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讀雪漠老師《真心》實修偈頌(7):真心無形用上見

讀雪漠老師《真心》實修偈頌(7):真心無形用上見

原文:

讀雪漠老師《真心》實修偈頌(7):真心無形用上見

悟心性品第二

一、悟體用

任心當自在,明空常保任。證得明空覺,圓滿證三身。心用悲周遍,顯現諸化境。

由體而起用,隨緣現染淨。慧體性空寂,空而能現用。真心本空寂,無相亦無形。

妙用合妙光,妙相種種生。為天為地獄,作佛作眾生。迷則隨染緣,現為眾生界。

悟則隨淨緣,涅槃由此生。隨緣而升沉,心體無減增。化妙用之源,覺性之明分。

明分達於外,化為心之用。心體本無相,行者難得見。須從用上尋,才能覺照之。

現前一念起,認知心實相。一念即真性,明覺觀照之。能現初動時,起用下工夫。

昭顧於當下,返照於覺知。了知見聞者,吾心非吾體。心性在作用,隨行無不是。

心若不用時,隱然難見體。故要生大用,大用有大機。心之體本淨,心之相光明,

其用大周遍,三者不離分。真心本來慧,光明而清淨。所謂開悟者,即見此實相。

昭昭而不昧,了了常相知。真心即萬法,自性本元成。心生萬法時,慧日亦顯現。

如雲開日出,如靈光獨耀。心珠獨朗然,常照諸世間。無一塵間隔,未嘗有斷續。

《真心》偈頌第二部分為“悟心性品”,第一部分“明心性品”,對於不瞭解“真心”的朋友而言,相當於“真心”基礎理論導入,那麼第二部分“悟心性品”就相當於在瞭解了基礎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地深入觀察和體悟,如何深入觀察並體悟呢?分成五個方面,現在先説第一個方面“悟體用”。體,指心的本體,用,指心的作用,悟體用,就是深入觀察和體悟心的本體及作用。

“任心當自在,明空常保任”,對於已經真實地明白了自己真心的朋友,只要在工作生活的每一個當下安住於真心狀態即可:讓自己的心處在自然無造作的本然狀態,既輕鬆自在,又朗然空寂、明明瞭了。對於還沒有明白自己真心的朋友,可以先從理論上加深認識。

“證得明空覺,圓滿證三身”,當我們在自己的心中真實無偽地驗證了“明、空、覺”一體無分圓滿地具足於我們的心中之時,就明白了原來諸佛本具的法身(空性)、報身(明性)、化身(覺性)同樣圓滿具足於我們自己的心中。

“心用悲周遍,顯現諸化境”,我們心靈的作用,周遍於我們所見聞覺知的一切對象,周遍於我們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周遍於我們身心內外全部世界所有的一切,正是因為心靈的作用,我們才能擁有鮮活的生命,正是因為心靈的作用,我們才能夠見聞覺知,我們才能夠生起愛恨情愁,我們才能夠快樂或悲傷,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心靈作用的化現,都是心靈作用所產生的不同情境。

“由體而起用,隨緣現染淨”,心靈的作用從何處來呢?從心靈的本體而來。如果心靈的本體為絕對的虛無,那麼也就根本不存在所謂心靈的作用。正是因為心靈的本體雖然無形無相,但卻並非絕對的虛無,而正是我們生命最根本的真實本質,所以我們才能擁有鮮活的生命,所有心靈的作用都來自於我們心靈的本體——真心。

“慧體性空寂,空而能現用”,智慧的心靈本體其體性是空寂的,它並非是一個實體,從形象上看它是“空”的,但這個“空”卻藴含着無限的可能性,當心靈的功能作用展現出來時,就表現為我們鮮活的生命力,表現為我們的見聞覺知、喜怒哀樂、愛恨情仇。

“真心本空寂,無相亦無形”,為什麼真心為我們每個人所本自具有,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個真心的存在呢?這是因為我們的真心是本自空寂、無形無相的。其實從根本上説,唯有真心存在,我們生命中所有的一切,都是真心的作用映現於真心之中。所謂的覺悟,就是真心覺悟真心自己,所謂的認識你自己,就是你自己的真心認識你自己的真心,真心只要認識到了,所有映現在自己之中的一切現象都是自己本身的作用顯現,而自己的本體卻一直是不生不滅、不動不搖、不來不去、不生不死、空曠寂靜、靈靈明明的,當真心自己認識到了自己的本質,就達到了“覺悟”,就實現了“認識你自己”。

“妙用合妙光,妙相種種生”,妙用,即心靈的各種作用,妙光,即心靈對心靈作用的顯現和覺知,心靈的作用顯現於心靈之中,又被心靈所覺知,覺知後又產生了種種認識,這種種作用、種種顯現、種種覺知、種種認識皆是種種妙相。

“為天為地獄,做佛作眾生”,當心靈對覺知到的一切現象起了各種分別執着之後,就會隨其分別執着而感受到不同的生命情境,心靈將一些現象情境稱為天堂,將另一些現象情境稱為地獄,將不同的現象情境稱為各種不同名稱的世界。當心靈正確地認識到了自己的真相,就會放下分別執着,歸於本然的寂靜,這時就稱為佛——覺悟的心;當心靈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的真相,生起數不清的分別執着,並在各種分別執着中或快樂或痛苦,或喜悦或煩惱,這時就稱為眾生——顛倒妄想不斷生滅的心。

“迷則隨染緣,現為眾生界”,迷,即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的真相,稱為迷。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的真相,就會以假為真,以真為假,迷惑顛倒,這樣的狀態即是芸芸眾生的心靈狀態。以假為真,就會在虛假的幻相中深深地沉迷,就像喜歡網絡遊戲的孩子深深地迷在了遊戲之中一樣。所有的幻相都是“染緣”,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心的真相,就會對幻相執着沉迷,妄生妄死,輪迴不盡,就像不斷地從一個夢境接着進入另一個夢境,無窮無盡,沒有結束。

“悟則隨淨緣,涅槃由此生”,當心靈真實地認知到了自己的真相,就會從迷惑顛倒的夢中醒來,心靈醒來了之後,各種心靈的作用,如夢如幻的情景依然會隨緣生起,但心靈不再沉迷於幻相,而是安住於自心本體的空寂靈明之中,清淨無染,寂靜安詳。

“隨緣而升沉,心體無減增”,不管是迷還是悟,是佛還是眾生,不管是天堂還是地獄,雖然生命所感受到的境界有着各種不同的顯現,但心靈的本體是沒有增減的,同樣都是不生不滅無形無相空寂靈明的。

“化妙用之源,覺性之明分”,心靈各種無窮無盡的作用顯現,其來源於何處呢?其來源於自心本有的“明性”。我們之前已經提到過,我們的真心是空而明、明而空的,空、明皆是心靈的根本性質。心靈種種作用的變化與顯現,即源於心靈“明”的本性。覺性,這裏既是指心性,也是指心性所本有的覺性,心性、覺性、空性、明性,這四個名稱,其實都是對真心的指代而各有側重,我們需要知道,不管説到其中哪一個名稱,其它三個名稱都是藴藏在其中的。

“明分達於外,化為心之用”,心靈的明性,表現於生命的外在,就體現為心靈的各種作用,比如見聞覺知等等。

“心體本無相,行者難得見”,心靈的本體無形無相,修行者想直接見到真心的本體是比較困難的。那怎麼辦呢?

“須從用上尋,才能覺照之”,我們需要從心靈的作用上去深入地觀察和體會,才能達到對心靈本體的正確認識。覺照,覺,覺知,覺察,照,深入地觀照,如鏡顯影一般照出心靈本來的真實面目。那麼從哪裏入手去觀察覺照呢?

“現前一念起,認知心實相”,從我們心裏生起的念頭入手來進行觀察、覺照。比如我們可以靜靜地坐下來,將所有的注意力收回到我們的內在,專注地觀察我們的內心,專注地觀察內心生起的念頭。當一個念頭生起的時候,要能夠清晰地認知到念頭生起了,我們就從這當下一念開始,認知自心的實相。實相,即真實的、本來的樣子。

“一念即真性,明覺觀照之”,當念頭生起時,我們要清晰地覺察到念頭的生起,一念即真性,這當下生起的一念,就是真心的作用顯現,明覺觀照之,我們要用內心明明瞭了的覺知去觀察當下生起的這個念頭,要像鏡子顯影一樣靜靜地照着這個念頭,仔細地觀察,這個念頭是如何生起的,是如何息滅的?這個念頭來自於哪裏?又去了哪裏?......

“能現初動時,起用下功夫”,“能現”指能現念頭的心體,“初動”指念頭的生起,念頭從心裏升起,猶如波紋從水面生起,水面本來無波無紋,當微風吹來,平靜的水面動了起來,波紋就顯現出來了。念頭的生起與此類似,心靈本來平靜無相,在各種因緣影響下,平靜的心靈出現了擾動,於是一個念頭生起了。這裏,我們觀察的注意力要深入到念頭的生起之處,而不是隻注意念頭本身,我們要深入地去觀察、體會念頭是如何生起的。起用下功夫,平靜的心初動之時,覺知覺察之力要及時生起,這是一種觀心的功夫,需要多加訓練,然後覺知覺察覺照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最終達到念動即知,念起即覺。

“昭顧於當下,返照於覺知”,在達成了上一步的功夫之後,就可以再深入一步。觀心的功夫穩定了之後,念頭也會越來越少,以至於會達到很少有念頭生起的狀態,這時的心,就像沒有一絲波紋的水面一樣,平靜、安靜、寧靜、寂靜.....心靜的程度會越來越深。這個時候怎麼深入呢?分兩步,第一步,昭顧於當下,有念要覺知,無念也要覺知,無念時,要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的心裏沒有念頭,心靈自然空靜,然後就保持在這種空靜之中,同時保持清明的覺知。這一步的功夫穩定了之後,就可以進入第二步,返照於覺知,我們現在要去反觀一下,我們一直保持的清明的覺知本身,這覺知來自哪裏?從哪裏來?到哪裏去?......

“了知見聞者,吾心非吾體”,當我們能夠觀照自己的念頭而不被念頭所幹擾時,就可以去觀察我們平時的“見聞覺知之心”,比如我們到了一朵花,我們覺得這朵花非常美,我們很喜歡這朵花,甚至想把它摘下來。我們深入地去觀照這個過程中內心的變化,我們會發現,當我們看到這朵花之後,內心生起了諸多的念頭,而如果我們依然能夠保持清明的觀照,那麼就會發現,在[看花]這一情境之中,我們的心在多個層面同時發生着作用,比如,能看見花的心,覺得花非常美的心,喜愛花的心,想摘下花的心,還有正在覺知着這一切的覺知心,還有本然寂靜地照着這一切的心.....吾心非吾體,這裏的“吾心”,指的是通常我們認為的心,即覺得花非常美的心,喜愛花的心,像摘下花的心,這些心其實只是因情境而生起的念頭,當我們轉移視線情境變化了之後這些心就自然地消散了。比如你想起上班快遲到了於是不再看花趕緊趕路。通過這樣的深入觀察和體會,就會發現,我們平時的各種心,並非是心性的本體,而只是心性的作用隨緣而顯現。

“心性在作用,隨行無不是”,心性的作用無處不在,周遍於我們的生命,我們生命中所有的一切,都離不開心性的作用。當我們仔細地去觀察和體會,就會發現事實的確是這樣。

“心若不用時,隱然難見體”,如果心性的作用全部隱而不顯,那麼心性的本體就難以見到。正是通過心性的作用顯現,我們才能發現心性本體的蹤影。

“故要生大用,大用有大機”,所以要讓心生起大作用,在大作用生起的當下去觀察和體悟心性的奧祕。那麼哪種大作用對於觀察體悟心性的奧祕最有利呢?正是我們一直都在説的這個大作用——觀照。通過深入的觀照,即可照破一切妄念妄想,即可照見心靈的真相。

“心之體本淨,心之相光明”,觀照,通過這個心靈的大作用,可以照見心靈的真相——心靈的本體是本自清淨的,是本自空寂的,是本無生滅的,是本無來去的,是本自具足的,是本無動搖的,是本自靈明的,是本自光明的。心之相,指的是心性的作用顯現,最本質的作用即是覺性的作用,即覺知、覺察、覺照,這覺性的作用,猶如太陽一樣普照一切,遍照十方。

“其用大周遍,三者不離分”,心性的作用遍及生命中所有的一切,而在心性發生作用的當下,“明、空、覺”三者是一體具足圓融無分的。明而空,空而明,明而覺,覺而明,空而覺,覺而空。空是心靈的本體,明是心靈的本性,覺是心靈空性本體的明性之作用。

“真心本來慧,光明而清淨”,真心本自具足超越一切的根本智慧——“明空覺”三性一體之生命智慧,既光明燦然又空寂清淨。

“所謂開悟者,即見此實相”,開悟,即是真心見到真心自己的本來面目,即是真心見到了自己真實的樣子。

“昭昭而不昧,了了常相知”,見到了自己真心的本來面目之後,就保持着真心的本來面目即可——在生命的每一個當下,安住於心靈本然的寧靜,保持清明的覺知,不被妄念妄想所帶動,不再執幻為實,清晰地了知身心內外的一切現象都是心性的作用隨緣生起隨緣息滅,而自心寧靜依然,覺照清明。

“真心即萬法,自性本元成”,此時即可以明白,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萬法皆是心性的作用顯現,萬法皆為心性作用之自生自顯自覺自知,而心性的本體為生命所本自具足,不假外求,非由他造,本自元成。

“心生萬法時,慧日亦顯現”,這裏是説在明白自己的心之後如何在生活中修行。當我們的心隨着各種不同的因緣情境生起各種不同的念頭時,我們要同時保持清明的覺知,這覺知的力量猶如太陽一樣遍照一切,沒有任何念頭可以隱藏。

“如雲開日出,如靈光獨耀”,覺知清明,遍覺一切,遍照一切,如雲開日出,雲朵再也遮不住明麗的陽光,念頭再也擋不住覺性的光明,如靈光獨耀,念頭有生有滅,即生即滅,生滅不已,而覺性的光明朗然常存,無生無滅,超然獨照;

“心珠獨朗然,常照諸世間”,真心如光芒四射的明珠一樣朗然獨照,恆常地照耀着身心內外的所有一切。這即是説,當我們能夠時時刻刻地自然安住於真心狀態時,就可以覺照着生命裏發生的一切,而自心卻如如不動。

“無一塵間隔,未嘗有斷續”,安住於真心之中,沒有一絲一毫的間隔,我們的生命已經全然真心化,真心就是自己,自己就是真心,沒有間隔,也沒有斷續。在沒有達到這種境界之前,就需要不斷地修習,在生命的每個當下都時時記得安住於自己的真心。當我們再也不需要提醒自己安住真心卻一直自然地安住於真心時,我們的心就完全轉化成了真心。

PS:對於有志於追尋自己真心的朋友,推薦您閲讀雪漠老師《真心》原著,相比雪漠老師真心智慧的大海,我在這裏的解讀,連小小的水滴也算不上~

作者:明空如月(公眾號 明空禪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q0y38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