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職場指南 >HR管理 >

企業發薪方略

企業發薪方略

企業戰略如果離開薪酬體系支持,最終會淪為空中樓閣

企業發薪方略

目前不少國內企業一談到薪酬問題,視野還比較窄,只是具體地解決“工資是不是足夠高、獎金給得夠不夠”等問題,具體地談工資、獎金的發放方式技巧問題,比較單點而不是戰略性、系統性地解決薪酬問題。

從聯想、科龍、海信等多家國內知名企業的實踐來看,企業薪酬戰略能直接關係到企業戰略的成敗,離開了薪酬體系正向支持的戰略,往往是鏡花水月,空中樓閣,最終落空。

離開薪酬,戰略落空

顧雛軍入主科龍後,經營虧損,在財務上弄虛作假被警方拘捕,路人皆知。然而,鮮為人知的是, “經營縣城”的戰略效果欠佳,是導致顧雛軍時代科龍虧損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經營縣城”的戰略與營銷人員的薪酬體系不一致,是導致該戰略效果差的關鍵因素。

在顧雛軍入主科龍前,科龍各地分公司有業務人員大約400多人,一個省就3~4個人,業務員月收入在7000~8000元左右。顧雛軍入主後,根據冰箱、空調等家電產品在一二級大城市飽和、市場增長趨緩的情況,開始推出“康拜恩”等底端品牌,重點經營縣城以下的中小城鎮和農村市場。與這個戰略相配合,顧雛軍把營銷人員安排到縣城一級,在全國範圍內的240個營銷中心的營銷隊伍迅速擴大,由原來400多人,急速擴大到5000多人。人員擴大的結果是,營銷人員收入迅速拉低到1000~2000元。這種變化導致有能力的業務員迅速流失,暫時沒換工作的業務員都在宿舍睡大覺。“待遇太低,出一次差可能還會賠錢,那業務員誰還會去做業務?”科龍一位前大區經理説。老業務員流失,有經驗的業務員又招不來,顧氏主政的科龍只好招些剛出大學校門的學生。而這些大學生連怎麼跟客户打交道都不懂,眾多的新手也得不到很好的培訓。“這種薪酬政策對科龍的營銷體系的打擊非常大,人員不斷流失的科龍幾乎成了別的公司的人才基地。” 這位前大區經理説。

科龍的薪酬戰略因不具外部市場競爭性、激勵效果差而導致“經營縣城”戰略失敗,這種離開合適的薪酬戰略去談“空中樓閣式戰略”,在中國是司空見慣的。據統計,50~70%的企業變革計劃沒有達到原來的目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變革後的流程、戰略與企業的薪酬體系缺乏一致性。

3種薪酬戰略型

翰威特公司北京分公司總經理李滌非女士認為,一個企業要確定其薪酬戰略,必須以更廣更高的視野來看薪酬問題,先確定其企業的戰略導向,戰略所覆蓋的地區,戰略需要什麼樣的核心人才,然後再依據企業戰略確定薪酬戰略。

通常而言,企業競爭戰略與薪酬戰略分為3種:

第一種是產品領先型戰略,或説是創新型戰略。這種戰略是以產品的創新以及產品生命週期的縮短為導向,其經營的重要目標在於充當市場的領袖。因此,這種企業的薪酬體系往往會給產品創新、新的生產方法和技術創新以足夠的報酬或獎勵。

第二種是成本領袖戰略,實際上就是低成本戰略,他們的目標是用較低的成本去做較多的事情。這種企業會密切關注競爭對手所支付的薪酬狀況,本企業的薪酬水平既不低於對手,最好也不高於競爭對手。目前中國以大打價格戰出名的家電企業,以及沒有核心技術的製造型企業,往往都屬於這一類型。

第三種是客户中心型戰略,或者説是客户關係親密型戰略。這種企業以提高客户服務質量、效率、服務速度等來贏得競爭優勢。採取這種戰略的企業,要求員工不僅很好地理解和滿足客户提出的需求,而且能幫助客户發現一些他們自己尚未明晰的潛在需求,能創造性地為客户量身定製個性化的產品。客户滿意度是這類企業最關心的績效指標,會根據員工向客户所提供服務的數量和質量來支付薪酬。

海信的薪酬戰略

企業實行不同的競爭戰略,其關鍵人才不同,就應考慮不同的薪酬體系。如產品領先型企業通常需要很強的研發力量,因此在人才結構上,需要較多的高層次研發人員,研發人員是企業的關鍵人才,其基本薪酬會以勞動力市場上的通行水平為基準並且高於市場水平。

在成本領袖型企業,生產控制、質量控制、採購環節、渠道管理等關係成本的關鍵崗位的人員比較吃香,為了控制成本,提高效率,薪酬結構中的浮動薪酬或獎金比重比較大。

海信董事長周厚健認為,“在海信的產品領域中,現在不是渠道的問題,主要是產品問題,當量增長到一定的程度,將對企業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海信現在是技術戰略,商品輸出後面是技術戰略,商品和技術同時輸出。”技術戰略的背後是薪酬戰略。實行產品領先型戰略的海信,2005年研發出了中國首個電視芯片。海信執行的是創新型薪酬戰略。周厚健説,“中國很多技術人員工資確實很低,最近我們購併的一個企業,技術人員的工資,每年只有10萬,再往上必須脱離技術人員行列。在海信不是這樣,海信技術人員是單獨通道,可以上升到比其他管理人員高得多的數額,最高可以達到副總裁的收入水平。”為了使海信的芯片產業化,海信新成立海信信芯科技有限公司,其負責人、海信芯片研發核心戰嘉瑾説:“公司成立之初,我們就在機制、體制上,包括薪酬水平和國內芯片設計公司接軌。因為公司要發展,要吸引新的員工進來,這些不接軌是不行的。”

以薪酬推動戰略轉型

北京某民營大型儀器集團希望進軍一個新的業務領域,老闆從市場上招聘了一位子公司總經理。當時,老闆期望該總經理與其他子公司老總一樣,拿30萬年薪,但這個職業經理人提出要100萬,老闆進軍新領域心切,一口答應了。結果新總經理就任後,沒到3個月就被炒掉了,原因是此人在集團裏工資大大高於同級別經理人,而3個月過去了,他所負責的新業務進展不大,引起其他人的心理不平衡。

據聯想相關人士透露,2005年在PC市場上對陣戴爾扳回一局的聯想,是典型的藉助合理的薪酬戰略體系打贏了戰爭。2002~2003年間,當時面對戴爾直銷的來勢洶洶,聯想要調整業務戰略,戰略轉型,大力發展面對大客户的直銷業務。然而,當時聯想的薪酬體系只適應渠道銷售業務,其人才結構上,也是以管理開拓渠道客户的人才見長,擁有大客户談判溝通經驗、開拓能力、適合做直銷的人才不足。聯想一方面從原有人才中挑選總監、經理,讓他們急速提升,另一方面,需要從外部市場吸引人才。但從外部吸引的人薪酬遠遠高於原有內部的人,吸引外部人才就打破了原來的薪酬平衡,可能引起內部衝突。

怎麼辦?聯想於是開始按行業、客户、渠道等類別,重新梳理內部崗位,評估崗位價值。招聘人才從哪來?同時到外部市場挑選15~20家可能是人才來源的目標公司進行參照。通過具體數據分析,聯想改變了原來的點狀薪酬體系,引入“帶寬式”薪酬解決方案,使同一級別的人,有一個薪酬帶寬和變化幅度,即根據相關績效、經驗、勝任能力等多種指標,把崗位分為多個級別,每個級別又有多個層次,如第7級可有7+、7、7-等。這種更具包容性的“帶寬、帶級”式薪酬設計,使外部競爭性和內部公平性保持一致。當時確定了2年左右的過渡期,2年過去了,從業績來看,聯想已經順利地推進了它發展大客户的直銷業務戰略。

1999~2001年,屈雲波在為科龍做營銷諮詢及後來進入克隆擔任營銷副總期間,也成功地利用薪酬戰略調整,使科龍由生產導向型企業,向營銷導向型企業轉變。1999年以前,科龍的營銷、營銷支持系統、研發、行政4個系統,不分職務系列,所有人員只要職位級別一樣,薪酬就一樣,以致大家都不願到一線去做營銷。屈雲波進駐後,薪酬向營銷系統傾斜,崗位價值序列中,營銷排第一,營銷支持系統排第二,研發排第三,行政排第四。薪酬政策調整後,科龍內部人員紛紛希望到營銷系統去,很快把科龍由生產導向轉變到營銷導向。

薪酬策略的週期性變化

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應該有不同的薪酬戰略。

德翰創業總經理王東暉認為,在創業階段,企業需要高素質人才,但又往往現金不足。此時,創業型企業的薪酬策略往往是選擇授予期權、股權或影子股權的方式,來降低薪酬的現金支付水平。

2005年底剛剛赴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百度公司,就是採用這種薪酬戰略的成功者。從創業吸引第一個員工起,李彥宏就靠他講故事的能力,把創業骨幹以相對的低薪吸引到百度來。百度的一位高層當初在某公司任副總裁,年薪60萬,到了百度之後,薪酬比原來還低,但獲得了期權。目前,這位高層的股票價值已達2億元,最高時則達到過4億元。創業型企業的這種薪酬戰略,不僅使百度度過了現金短缺的過渡期,得到了高素質人才,同時也使放棄一時高薪的創業夥伴獲得了很好的長期回報。

相比之下,由創業走向成熟的企業,其薪酬戰略也會隨企業生命週期變化而改變。以自主創新打敗跨國巨頭著稱的華為公司,早年靠高薪吸引英雄式的技術和營銷人才,同時讓這些骨幹把獲得的分紅拿來購買公司內部股票,此舉不僅能保留人才,構建公司的研發、營銷等體系,而且公司不必支付鉅額的現金薪酬。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華為公司已經構建了較好的研發平台,其目前在研發領域的用人策略,已經不是過去那種高薪招聘英雄式人才的模式,而是在薪酬總額相對不變的情況下,以不太高的薪酬招聘數量眾多的各種研發人員。在這眾多研發新兵中,只要有一部分能冒尖,變成研發創新骨幹,華為的薪酬策略就算達到預定目標了。

德翰創業王東暉指出,在有些行業,隨着行業由暴利時代向平均利潤時代轉變,企業薪酬策略、激勵辦法也會不斷調整。有家民營汽車設計公司,CEO能力很強,在前些年汽車業暴利時代,他決心大幹一場,高薪聘請了很多技術人員,勞動力成本很高。高利潤期過去後,後期吸引的人才,只好支付正常薪酬,就造成了薪酬體系不平衡。為了謀求平衡,於是,他採取降低短期高薪激勵的辦法,降低核心高層和技術骨幹現金工資,但允許他們購買公司內部股,薪酬策略也隨之由短期現金激勵為主,轉向長期股權激勵為主。

構建跨國企業的薪酬體系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環境下,越來越多跨國公司進入中國,也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向海外。與此相適應,企業員工也越來越多元化,僅中國本土,就有內地人、港台人、新加坡人、馬來西亞人、美國人、歐洲人,等等。

TCL集團海外事業本部總裁易春雨説,在歐美,中國派出員工,企業要按法律用工,故員工的薪酬福利一般比較有保障,但在中國企業海外經營的另一塊主戰場,如東南亞、俄羅斯、拉美、非洲等地,外派員工的薪酬福利更多是參照中國本土,水平離國際水準要差得多。而在外資企業,有一個突出問題:跨國公司總部派來的員工比本土員工高,甚至非總部派來的外籍員工,工作內容相同,薪酬也比本土員工高。這會不會是一種不公平呢?全球化時代,如何面對不同的員工羣體,制定企業的戰略性薪酬體系呢?

事實上,在各地員工薪酬差異的背後,是跨國公司的薪酬架構。擁有大型跨國企業集團薪酬戰略制訂經驗的李滌非指出,跨國公司在其全球薪酬架構下,某個具體職位整體薪酬水平一般會根據每個國家的競爭情況制定,但總體上,其實施的策略是全球薪酬的一體化。這種策略一體化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基本激勵導向一致,即在有限的成本範圍內,吸引到合適員工。二是外部競爭性和內部公平性以哪個為主要導向,全球是一致的。三是全球的薪酬組合是一樣的,工資等級也一樣,如總部15級,全球也是15級。

總部員工在派遣人員到發達、次發達、不發達國家時,工資落在哪個級別,不論該員工在哪個國家,均是一樣的。所不同的是,各國福利的差異不同。差異遵循的原則是:

首先是合規性,即遵守所在國的法律法規。其次是依據權威中介機構提供的地區生活差異指數,在福利上給予生活補貼,目的是保證其生活水平不低於原來的生活水平。如派駐員工到非洲,生活水平可能低一些,工資定在某一個級上時,工資不變,但會給他艱苦津貼。又如,從中國派遣員工到發達國,以本國比較在國外生活指數差異有多少,補差即是多少,補貼主要在日常生活的住房、交通等方面,如公司負責住房、提供車,還有海外的緊急救助等,而法定的基本福利保障跟着所在國走。(周建華)

來源:《經理人》

標籤: 發薪 方略 企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ichang/hr/ekmld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