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發言稿 >

全市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全市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減緩與消除貧困,改善人民生活條件,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全市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僅供參考。

全市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全市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篇1

同志們:

這次會議是市委、市政府決定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去年11月29日,中央召開了高規格扶貧開發工作會議,xx、温家寶、回良玉副先後發表重要講話;今年6月27日,省委、省政府召開了全省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寶順書記、李斌省長就做好今後一個時期的扶貧開發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今天我們召開這個會議,主要任務就是學習貫徹中央和全省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認真總結我市扶貧開發工作,深入分析當前扶貧開發面臨的形勢,全面部署打好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紮實掀起全市扶貧開發高潮。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準確把握中央和全省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

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是在“xx”時期順利開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入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在我國扶貧開發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開啟了我國扶貧開發事業的新徵程。全省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是對貫徹中央會議精神的全面部署,不僅將對推動全省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產生重要作用,而且對打造“三個強省”、建設美好安徽具有重大意義。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會議精神上來,緊密結合黃山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一要準確把握新定位。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深刻指出,推進新一輪扶貧開發,是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是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這些新定位,是對扶貧開發認識的又一次重大飛躍,我們要深刻理解、全面把握,把扶貧開發工作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強烈的歷史使命感,推動我市扶貧開發事業不斷取得新進步。

二要準確把握新階段。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當前我國扶貧開發事業已從以解決温飽為主要任務的階段轉入鞏固温飽成果、加快脱貧致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能力、縮小發展差距的新階段。新階段的貧困標準、範圍、分佈發生了很大變化,扶貧對象、方法、形式也作了相應調整,我們要深刻理解、全面把握,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推動扶貧開發事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創新發展。

三要準確把握新思路。中央在認真分析新時期扶貧開發形勢的基礎上,確定了2300元的扶貧新標準,提出了把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作為主戰場,把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温飽、儘快實現脱貧致富作為首要任務的總體要求,深刻闡述了新階段扶貧開發的基本原則。這些工作思路,是對以往工作經驗的繼承和創新,我們要深刻理解、全面把握,將其貫穿於新階段扶貧開發的全過程,努力走出一條體現中央和省裏精神、具有黃山特色的扶貧開發道路。

四要準確把握新目標。中央在深入分析我國基本國情和扶貧開發情況的基礎上,把消除貧困的目標由消除收入貧困的單一目標,調整為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多維目標,提出了到20xx年要實現生產條件有大改變、生活條件有大改善、社會事業有大發展、社會保障水平有大提高和生態環境有大改觀等五方面大的突破。這些新目標,具有更加豐富的內涵,是新的更高要求,我們要深刻理解、全面把握,從黃山扶貧開發實際出發,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選準主攻方向,努力實現扶貧開發新跨越。

五要準確把握新舉措。中央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出發,明確了着力推進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扶貧攻堅,着力完善扶貧開發政策保障體系等一系列新的重大舉措,在實行農村扶貧開發和低保兩項制度有效銜接、改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等方面出台了許多新的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上半年制定的《關於貫徹實施<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xx—20xx年)>的實施意見》、《安徽省“xx”農村扶貧開發規劃綱要》和《關於進一步促進扶貧開發的若干政策意見》,在財税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金融服務、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等方面也出台了不少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措施。這些重大舉措,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我們要深刻理解、全面把握,用足用好用活政策,力爭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

這裏需要強調的是,今年6月18日至21日,吳邦國委員長親臨我省視察,主要視察了大別山革命老區,並就老區扶貧開發工作發表了重要講話。他強調,加快大別山革命老區扶貧開發工作,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要抓好基礎設施配套,大力發展特色旅遊;要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增加農民就業機會;要保障和改善民生,讓貧困羣體受益;要加強技能培訓,增強農民轉移就業能力。委員長這些重要指示雖然講的是大別山區的扶貧開發,但對我市同樣具有極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我們要結合中央和全省會議精神一併學習好、貫徹好,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把扶貧開發工作不斷推向深入。

二、科學分析我市扶貧開發面臨的形勢

我市是扶貧開發任務較重的地區。歷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特別是新世紀以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20xx—20xx年農村扶貧開發綱要,不斷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不斷激發貧困地區發展內在活力,不斷凝聚社會各界參與扶貧事業的強大合力,扶貧事業取得一定成效。一是貧困人口減少,農村貧困人口由20xx年的10.58萬人減少到20xx年底的5.4萬人(原1290元標準),貧困發生率由20xx年7.2%下降到20xx年的4.7%;二是增收渠道拓寬,不僅勞務輸出成為貧困羣眾脱貧致富重要支柱,而且茶、林、竹、菊等特色產業也已成為羣眾增收重要來源;三是民計民生改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教育、醫療、文化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廣大貧困地區面貌發生顯著變化;四是綜合實力增強,全市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xx年923元增加到20xx年5564元、年均遞增19.7%,歙縣、休寧、祁門三個省級貧困縣“脱貧摘帽”。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全市上下紮實苦幹、社會各界鼎力支持的結果。在此,向奮戰在扶貧工作一線的幹部羣眾表示親切慰問,向支持扶貧事業的各級各有關方面、各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水平還不高,制約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發展的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扶貧開發面臨新的形勢和任務。一是扶貧標準更高。按照2300元的新標準測算,全市貧困人口14.36萬,比調整前增加9萬人(全國1.28億,增加1億;全省800萬,增加600萬)。二是扶貧任務更重。新階段扶貧開發除“鞏固温飽成果、加快脱貧致富”外,又增加了“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能力、縮小發展差距”的內容,任務更為艱鉅繁重。三是扶貧難度更大。通過多年扶貧開發,剩下的貧困地區多是區位較差、交通不便、資源匱乏、生態比較脆弱地區,貧困程度較深,減貧壓力更大。堅持不懈地抓好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讓貧困地區羣眾與全市人民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各級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和政治責任,也是對我們各級幹部宗旨意識和能力作風的最好檢驗。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扶貧開發不只是一個階段的工作,更不是權宜之計,而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任務,具有長遠意義;不只是為了解決貧困地區增收問題,而是關乎到全市整個經濟社會的均衡協調發展,具有全局意義;不單是為了實現扶貧對象“兩不愁、三保障”的目標,而且還是一項崇高而偉大的事業,具有戰略意義。各級各部門要站在推進黃山科學發展、加速崛起的高度,深刻認識做好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做好扶貧開發工作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把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温飽、儘快實現脱貧致富作為重大任務,堅持政府主導,堅持統籌發展,更加註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加註重增強扶貧對象自我發展能力,更加註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更加註重解決制約發展的突出問題,堅決打好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紮實掀起全市扶貧開發高潮,努力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三、全力打好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

中央和全省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的召開,對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也帶來了重大政策機遇。我們一定要把中央和全省會議精神與黃山實際緊密結合,走出一條具有黃山特色的扶貧開發道路,在更高層面、更高水平上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工作中要突出八個重點:

一要把列入省“千村整推”工程的貧困村作為主攻方向。抓住關鍵才能帶動全局。中央扶貧開發主戰場是六盤山等11個連片特困地區和藏區等3個地州,全省扶貧攻堅重點是大別山區和皖北地區30個區縣。根據我市實際,市委、市政府決定把列入省“千村整推”工程的57個貧困村作為主攻方向,加大扶持力度,全力開展攻堅。整村推進的要義是做好產業開發和基礎建設這兩篇文章,核心是提高發展能力和增加農民收入,關鍵是整合資源和機制創新。要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按照“村為單元、統一規劃、整合資源、分工實施”的原則,實行規劃到村、項目到村、扶貧資金到村、行業扶貧到村、領導聯繫到村、社會幫扶到村。規劃要向重點貧困村覆蓋,抽調熟悉山區經濟的幹部組成規劃指導組,指導貧困村編制因村因户制宜的特色產業發展規劃、一户一項增收項目計劃以及“六通、十二有”規劃(通油路、通電、通廣播電視、通網絡、通電話、通郵;有安全飲用水、有安居住房、有一項特色主導產業、有高產穩產基本農田或增收產業、有扶貧互助社、有學前教育、有衞生室、有文化室和農家書屋、有衞生廁所、有體育健身和文化活動場地、有沼氣、有農家超市和農資放心店),力求瞄準度高、操作性強、實際效果好;重心要向重點貧困村下沉,抓住發展特色產業、改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人口素質三個重點,加大投入,綜合開發,努力促進農民穩定增收,推動村級經濟社會文化全面協調發展,增強貧困村和扶貧對象自我發展能力;政策要向重點貧困村聚合,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負其責、各計其功”的原則,把涉農資金有效整合起來,集中投入整村推進項目,同時發揮好部門優勢,實現集中支持、綜合支持和連續支持;領導力量要向重點貧困村傾斜,市級領導幹部每人聯繫1-2個重點貧困村,與對應聯繫的區縣負責人、市直單位負責人、選派年輕幹部等組成工作班子,經常深入貧困村指導工作開展、幫助解決困難;社會各界要向重點貧困村聚焦,切實做好67家市百強企業定點幫扶工作,積極引導、鼓勵和支持各類組織和個人通過多種方式參與扶貧,形成強大攻堅合力,推動貧困村加快發展。

二要把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作為重點任務。改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條件始終是扶貧開發的主要着力點。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國省幹線、縣鄉公路和通行政村公路升級改造,統籌規劃、科學推進通組道路建設,為農民脱貧致富鋪設“快車道”。要搶抓中央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重大機遇,加強中小河流治理,抓好山洪災害防治,加快小型農田水利建設,不斷提高貧困地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要結合美好鄉村建設、土地綜合整治、農村危房改造等工作,統籌推進農村水、電、氣、房等基礎設施建設,着力打造一批規劃科學、環境優美、特色鮮明的美好鄉村。前不久我到歙縣金川鄉調研,看到當地生產生活條件還需要大力改善。金川鄉政府所在地海拔661米,可能是全市海拔最高的鄉政府,周圍村子裏生活着1000多人,飲水要從7公里以外海拔1400多米的擱船尖去引水源。由於人口不斷增加,原來一根引水管管道偏小、水量不足,用水供應很不正常,那天我們去的時候就在停水。鄉里正謀劃籌資30萬元再安裝一根75公分的水管,縣裏和市直有關部門正設法幫助解決,以保證村民正常飲水。由此我想到,鄉政府所在地連正常飲水這種基本條件都難以達到,其他深山區的條件就可想而知。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快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大力改善羣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三要把增強自身發展能力作為核心環節。加快貧困地區發展,外部支持固然十分重要,但最根本的是增強“造血”功能。小平同志視察黃山時曾指出“山區建設就是要讓羣眾看看搞什麼東西見效快,你就搞”。我們要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努力提升貧困地區和貧困對象的自我發展能力。要着力發展特色農業。突出“一村一品”,通過技術推廣、能人示範、企業引領,帶動羣眾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並逐步做大規模、做強實力、做響品牌,從而促進農民增收。前不久,我在金川鄉調研時就和那裏的幹部羣眾算了一筆收入帳。去年金川農民人均純收入6626元,主要來源為山核桃2100元、茶葉1217元、菊花550元、山茱萸300元、打工及其他收入2459元,其中山核桃是最大、最現實的增長點。目前全鄉山核桃有13500畝,其中盛產林4000多畝(人均0.4畝)。按標準化種植和豐產年份計算,盛產林畝均25棵,每棵產鮮蒲80斤,畝產就是20xx斤,去蒲後可得乾果400斤(5斤鮮蒲制1斤乾果)。目前農民主要賣鮮蒲,價格5元/斤,毛收入1萬元,扣除成本畝均純收入約7000元。如果炒乾果賣,價格35元/斤,毛收入可達1.4萬元,扣除成本畝均純收入約1萬元。加工乾果比出售鮮蒲畝均增收3000元,人均增收1000多元。聽説只要投資4萬元,購置脱殼機、蒸乾鍋、乾燥滾筒和搭建必備廠房即可進行乾果加工。如果再精深加工、打響品牌、加強營銷,乾果還能賣到50-100元/斤,毛收入2-4萬元,扣除成本畝均純收入1.2-3.5萬元,人均增收可達20xx-10000元。另外鮮蒲脱下來的殼還能做成生物顆粒燃料(百斤鮮蒲有70斤殼,百斤殼可制60斤顆粒,每斤顆粒0.5元,得20元/百斤鮮蒲),每畝又可增收300多元。如果村裏或協會投資乾果加工,不僅可以增加農民收入還可以壯大集體經濟。所以,要圍繞山核桃加工這個促進增收的重要切入點和着力點,多想辦法,多做文章。未來還有一個讓農民增收的重要撬動點就是鄉村旅遊。比如,祁門縣渚口村原來比較貧困,前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5251元。去年村裏利用整村推進等機遇,完善了基礎設施建設,修繕了古祠堂、古民居,發掘了傳統器樂、舞蹈,鄉村旅遊很快火了起來,去年接待遊客近3萬人次,帶動了農特產品銷售加工和農家樂的發展,原來板栗2元/斤愁着賣變成5元/斤搶着要,僅此一項農民增收100萬元(人均增收1000元)。去年底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013元,增長53%。近年來,休寧白際、歙縣昌溪等村子同樣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帶動了農民增收。我們黃山綠色、紅色、古色“三色”旅遊資源非常豐富,要在這方面下功夫、做文章,積極興辦農家樂,開發特色農產品和手工藝品,讓更多羣眾吃上旅遊飯,多渠道增加收入。要着力加強教育培訓,全面落實國家面向貧困地區的各項教育扶持政策,通過“雨露計劃”、“貧困家庭子女教育資助行動”、農業實用技術免費培訓等形式,提高貧困地區勞動力就業和脱貧致富能力。要着力開展資金互助,紮實推進資金互助試點工作,加快實現資金互助社覆蓋所有貧困村,為更多農户提供資金支持,幫助農民脱貧致富。

四要把減少貧困地區農業人口作為根本出路。我市貧困地區發展滯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深山區生產生活條件差,人口和資源環境的矛盾突出。從長遠角度看,加快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根本出路在於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強中心城區、區縣城、工業園區和集鎮建設,引導貧困地區農業人口向城鎮和非農產業轉移,通過減少農民來富裕農民。從當前實際看,深山區、庫區、老區的面積較大、貧困人口較多,一個重要戰略思想就是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動員和引導羣眾逐步向山下條件較好地區搬遷轉移,確保他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前段時間,我看到一本小冊子《深山的呼喚》,是歙縣報省發改委爭取列入全省易地扶貧搬遷試點縣的請示,思路很好,寫得不錯。歙縣國土面積85%以上是深山區、庫區,在幾百米甚至千米以上高山上,廣泛分佈着幾百甚至二三千人的村莊,由此造成了一系列無法解決的問題,如開荒種植(徽杭高速和新安江沿岸很多山坡都開荒到山頂,收成越來越差,水土流失越來越嚴重)、交通不便(村村通雖基本完成但只通到村部,分散在其他山上的羣眾不能共享;庫區後靠移民已從5萬發展到8萬,有16個村被列為不宜通公路的村,由於山下交通改善,以前繁忙的水上運輸日漸清冷,羣眾出行更加不便)、地質災害點多面廣(現有縣級以上地質災害點557處,已對21個村1萬多人實行整村搬遷)、地方病嚴重(山區每年徵兵體檢合格率只有10%,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0個百分點)等。近年來,儘管上級沒有補貼,但羣眾自發下山仍呈加速之勢,每年都有1000多户搬遷下山。現在大體有這幾種情況:第一種是家庭條件較好,已舉家搬遷下山;第二種是老人守在山上,子孫已搬遷下山;第三種是殘疾人、五保户、低保户無力搬遷;還有一種不願搬遷。羣眾自發下山遇到了不少問題,有的自行協商購買宅基地建房或山下空置的房屋,有的到城鎮購買商品房,既無序又留下了很多矛盾和後遺症。要按照“政府引導,羣眾自願,統籌規劃,分類指導,穩步推進,講求實效”的原則,促進易地搬遷從無序向有序轉變。對願意搬遷的,誰搬就給誰補助;對在農村安置的,以集中安置為主,兼顧分散安置,補助資金可以集中或全部用於徵地和基礎設施建設;對在城鎮購買商品房的,也可以享受此項補助;對無力搬遷的困難户,要考慮採取建安置房等形式讓他們搬遷;對不願搬遷的,要做好思想引導工作。易地扶貧搬遷可能是一勞永逸解決深山區羣眾貧困問題的有效途徑,但也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我們只要堅持不懈,真抓實幹,通過10-20xx年的努力,一定能夠實現高山貧困羣眾基本搬遷轉移的目標。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外出務工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比如,一個勞動力外出打工,每月工資按20xx元計算,年收入就是2.5萬元,扣除房租、伙食等費用1萬元,純收入還有1.5萬元。按一家三口計算,人均攤到5000元。如果工資再高一點,收入就更可觀。因此,要積極做好貧困地區羣眾務工技能培訓和組織引導工作。

五要把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基本要求。今日的綠水青山就是明日的金山銀山。在扶貧開發中,一定要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係,把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決不能急功近利以犧牲生態環境來換取一時的發展。剛才講的要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也有保護生態方面的考慮。實踐證明,依託生態資源合理開發照樣可以促進農民增收,不僅可以帶動羣眾致富,而且是一條健康、綠色、可持續的致富路子。比如,休寧縣新安源村就非常注重生態保護,今年6月份我去那裏調研,看到村口古林公園至今完好保存着288棵參天大樹,樹齡都在520xx年以上,其中樹齡最長的已有1220xx年,這是我到黃山工作以來所看到的數量最多、保護最完好的古樹林。近年村裏做好林、茶、油、水、旅、路、村等文章,去年人均純收入達到8100元。與之鄰近的右龍村打出“黃山生態第一村”的牌子,依託新安源茶葉公司發展有機茶園1200畝(一般茶畝產約20xx元,有機茶畝產約4000-5000元),依託絕佳生態和文化遺存發展旅遊攝影經濟,直接帶動農民增收,去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2萬元。我市不少貧困村都與新安源和右龍村類似,地處深山區,生態資源十分豐富,一定要把生態環境保護好,結合優質生態村和旅遊示範村建設,大力發展綠色農業、苗木產業、生態旅遊,努力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現實生產力。

六要把構建大扶貧工作格局作為重要保障。搞好扶貧開發工作,不僅是黨委、政府不可推卸的政治任務,也是全社會義不容辭的重要責任。必須牢固樹立全市一盤棋的思想,整合各方資源,調動積極因素,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扶貧開發工作。要着力實施專項扶貧,堅持“產業第一、能力至上”,按照“工作到村、扶貧到户”的要求,組織實施好整村推進、產業扶貧、以工代賑、“雨露計劃”、搬遷扶貧、資金互助等重點工作,切實做好貧困村、貧困户的脱貧工作。要着力實施行業扶貧,把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改善發展環境、增強造血功能作為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培植特色支柱產業,開展科技扶貧,發展社會事業,完善社會保障機制,重視生態環境建設,紮實推進貧困地區的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要着力實施社會扶貧,各級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國有控股金融單位等都要主動承擔定點扶貧任務,倡導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積極參與定點扶貧工作,支持駐黃部隊和武警部隊參與地方扶貧開發,鼓勵企業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努力形成全社會參與扶貧開發的強大合力。

七要把創新體制機制作為強大動力。好的體制機制對於保證工作有序推進、有效落實至關重要。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不斷完善扶貧開發工作新機制,用創新的思路和舉措,解決扶貧開發中的突出問題。要健全扶貧開發投入和資金監管機制。市財政投入1000萬元設立市級扶貧開發專項資金,進一步加大了扶貧開發投入力度,區縣財政也要安排專項扶貧資金並保持逐年增長。要加強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全面推行扶貧資金項目公告公示制度,嚴肅查處擠佔挪用、截留和貪污扶貧資金行為,確保扶貧資金專款專用、安全有效。要強化扶貧工作責任落實機制。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切實把扶貧開發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儘可能為貧困地區發展多做打基礎、管長遠的實事。加強扶貧開發責任制考核,把行業扶貧職責納入各級政府目標管理考核內容,切實推動扶貧開發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要建立區縣競爭機制。通過定期通報進度、適時組織觀摩等形式,引入區縣競爭機制,達到學習交流、取長補短、促進工作等多重效果。

八要把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作為堅強後盾。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是貫徹落實黨的扶貧開發工作部署的戰鬥堡壘。要把扶貧開發與基層組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抓好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把基層黨組織建成推動科學發展、帶領農民致富、密切聯繫羣眾、維護農村穩定的堅強領導核心。大力培養能夠帶頭致富和帶領羣眾致富的“雙帶型”幹部,培養政治素質強和發展能力強的“雙強型”幹部,讓優秀黨員在支部中“唱主角”,讓致富能手在班子裏“挑大樑”。

四、切實加強對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的領導

新階段扶貧開發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必須堅持政府主導,堅持統籌推進,真抓實幹,埋頭苦幹,確保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一要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把扶貧開發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認真落實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工作責任制。各級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要加強統籌協調,各相關部門要按照分工,積極履行職責,落實工作責任。要繼續堅持領導幹部聯繫扶貧制度,市、區縣和鄉鎮領導幹部都要結合大走訪活動的常態化、制度化建設,真正深入貧困地區和貧困農户,真走實訪、真幫實扶,着力破解發展難題。

二要夯實基礎,建好隊伍。隊伍是落實政策的保障。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扶貧機構,市裏決定對扶貧開發工作領導組成員進行適當調整,各區縣也要加強領導組工作。要切實加強扶貧隊伍建設,關心扶貧幹部成長,努力打造一支素質高、作風實、講奉獻的扶貧開發隊伍。要紮實做好年輕幹部到貧困村掛職鍛鍊的選派工作,在實踐中提高年輕幹部的能力與才幹。

三要爭取政策,用足用好。中央和省裏政策基本上是普惠的,要能夠多吃“小灶”、爭取最大份額,靠的是智慧和力度,體現的是能力和水平。要抓緊熟悉政策,找準中央和省裏政策與黃山實際的結合點,認真研究爭取資金的各種渠道和切入點;要加大爭取力度,在已有385個項目基礎上,力爭更多的項目拿得出、對得準、列得上;要用好用足政策,抓緊出台我市關於掀起扶貧開發高潮實施意見、新階段扶貧開發規劃、扶貧開發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把各項政策貫徹落實好,把項目資金用在刀刃上;要抓好政策配套,落實國家和省裏政策資金的對應配套措施,搞好專項扶貧資金與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移民後扶等資金的銜接,保證政策扶持有力有效。

四要加強宣傳,營造氛圍。加強宣傳可以凝心聚力,可以造勢鼓勁,可以形成強大工作合力。宣傳部門要直接參與到扶貧開發中來,制定總體方案,加大宣傳力度。要廣泛宣傳扶貧開發的政策措施,大力宣傳貧困地區的優勢資源、取得的成績和發展前景,及時宣傳各地扶貧開發進展情況,深入宣傳各地各單位在扶貧開發中湧現的好典型、好經驗、好做法,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扶貧開發的濃厚氛圍,為扶貧開發增添動力。

同志們,扶貧開發事業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做好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意義重大、任務艱鉅、使命光榮。我們一定要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扶貧開發工作的戰略部署,統一思想、堅定信心、紮實工作,全力打好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譜寫扶貧開發事業發展新篇章,為黃山科學發展、加速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全市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篇2

同志們:

扶貧開發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改革開放進程中,針對農村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實際,為緩解和消除貧困,最終實現共同富裕而實施的重大戰略決策。在總結 “八七”扶貧攻堅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按照中央十年《扶貧綱要》和全省《20xx~20xx年扶貧開發規劃》的要求,我們扶貧開發工作的重點是要儘快解決尚未解決温飽人口的温飽問題和解決基本温飽人口的鞏固提高問題。這是我們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也是我國經濟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從20xx年開始,我市中江、羅江兩縣的260個低收入村被列入全省20xx~20xx年新村扶貧工程,計劃 通過國家財政資金、以工代賑資金、信貸資金的投入和引導,幫助貧困地區儘快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努力實現貧困人口的脱貧致富。這體現了中央、省對我市丘陵貧困地區的關懷和支持,也是對我市全面抓好扶貧開發工作的要求和促進。工程實施一年多來,通過廣大幹部羣眾的共同努力,我市首批三十個扶貧新村的扶貧開發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基礎設施條件大為改善,部分農户實現越温脱貧目標,這些情況剛才兩個縣已做了彙報 ,行祝副市長做了很好的總結 和部署,省扶貧辦領導 做了重要的指示,這些我都十分贊同,這裏針對扶貧開發工作的特點我再講幾點意見:

一、提高認識,突出重點,努力完成新村扶貧工程的各項目標任務。

扶貧開發和新村扶貧工程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也是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努力實現農村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對此,我們各級黨政和有關部門要有清醒的認識,要充分認識到抓好新村扶貧對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社會事業的進步,對黨羣、幹羣關係的改善和農村社會穩定的重要性,要從講政治的高度,從代表最廣大人民羣眾根本利益的高度來重視此項工作;要充分認識到沒有貧困村農民羣眾的脱貧致富就沒有我市農村的全面小康;要充分認識到扶貧工作的長期性、複雜性和艱鉅性。對於我們各級黨政來説,有沒有扶貧工程我們都要抓好扶貧開發工作。因此,我們要抓住實施新村扶貧工程的機遇,按照中央和省扶貧開發工作的要求,把發展貧困地區生產力、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貧困人口的增收致富能力做為我們丘陵區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目標抓好抓實。要切忌搞形式主義和形象工程,按照新村扶貧發展規劃把資金項目落實到村到户,堅持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和致富增收為目的,突出重點、落實責任,努力完成好新村扶貧工程建設的各項任務。

二、加強領導 ,落實責任,為新村扶貧建設提供有力的保障。

扶貧開發和扶貧新村建設的工作做得好不好,關鍵是領導。一是市、縣、鄉都要認真落實好一把手負責制和“五長”負責制,落實好領導班子和工作隊伍,配套好軟硬設施,切實抓好新村扶貧工程的組織管理和實施工作。二是對中江、羅江兩個項目縣的黨政主要領導,要把扶貧工作納入市委、市政府對它們的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市、縣、鄉和有關部門也要層層落實責任制,明確目標,選好帶頭人,落實責任人,一級一級地把扶貧工作抓好抓實。三是要進一步加大新村扶貧建設工程的投入力度和領導、部門幫扶聯繫力度,增加配套資金,強化各級各部門對扶貧新村的支持和幫助,確保扶貧村儘快脱貧致富。

三、用好政策,多渠道、全方位打好扶貧開發總體戰。

扶貧新村建設最大的困難是資金落實,需要我們各級黨政主要領導親自過問、親自抓,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我們一方面要積極爭取中央、省的項目投資,用足用好財政扶貧資金、以工代賑扶貧資金和信貸扶貧資金,落實好各級配套資金,努力把扶貧工程建設好;另一方面要創新機制,通過優惠政策和項目引導,爭取開發業主和社會資金對扶貧新村建設的投入和支持。同時,要積極學習扶貧老區的經驗,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涉農工程項目向扶貧新村重點傾斜,按照“投資渠道不變,用途不變,集中打捆使用”的原則,集中力量辦大事。要千方百計用足用好信貸扶貧資金,選好選準生產項目、龍頭企業和農户基地,建立項目庫,通過龍頭企業和開發業主承貸,帶動貧困地區農户實施產業化經營。

四、抓出實效,努力實現貧困村致富奔小康。

生產生活條件差,沒有長期穩定的增收項目是貧困地區不能脱貧致富的重要原因。要使我們的扶貧開發工作儘快取得成效,必須下大力氣改善他們的生產生活基礎條件,幫助他們發展一批骨幹增收項目和主導產業。對此,我們在扶貧新村建設中要始終把基礎設施建設和培育支柱產業作為重點,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切實抓好水利、道路和農房改造等重點項目,落實好新形勢下的山、水、田、林、路綜合配套工程,建立好高產穩產基本農田和骨幹種、養殖業基地,努力做到一村一品、一户一業,村村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通電視,户户有致富能手、有增收項目,越温脱貧成效顯著,扶貧村整體達到小康目標。

同志們,扶貧開發工作事關羣眾疾苦和社會經濟發展,是我們農業農村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對此,我們各界領導和有關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認真落實,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團結一心、艱苦奮鬥,努力完成新村扶貧建設的各項目標任務,為我市農業農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做出應有的項獻。

全市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篇3

臨沂是全省扶貧工作的重點市,又是革命老區,能否如期實現扶貧攻堅目標,責任重大,事關全局。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領會林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把扶貧攻堅作為“十三五”期間重中之重的政治任務,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下定決心,排除萬難,合力攻堅,確保在新一輪精準扶貧中走在全省、全國前列。具體工作中,要着力抓好八個方面。

第一,要在產業扶貧上下功夫。扶貧工作的重點,就是幫助有勞動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雙手摘掉貧困帽子、創造美好生活。要本着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遊則遊的原則,實施開發式扶貧,讓貧困羣眾脱貧有門路、收入有來源。要注重發展特色農業。這方面,我市不少地方已經趟出了成功路子。費縣馬莊鎮的芍藥山村立足山區特點,大力發展核桃等耐瘠薄果品,人均年增收1萬多元;經濟開發區朝陽街道石橋頭村發展鮮切花種植項目,一個大棚純收入幾萬元,該村96%以上的家庭受益。選準一個特色產業,就能脱貧致富一方羣眾。各縣區要研究制定產業扶貧專項規劃,依託當地優勢資源,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幫助貧困村、貧困户選準增收致富路子。山區村要重點發展優質林果、食用菌和畜牧養殖業,平原村要積極發展糧油、蔬菜、苗木花卉等種植業,力爭每個貧困村都能培育1-2個特色產業,每個有條件的貧困農户至少有1項增收項目。要依靠農業產業化經營引領羣眾增加收入。河東區的脱水蔬菜、蘭陵縣的大蒜種植加工、臨沭縣的柳編、郯城縣的銀杏種植加工、莒南縣的花生種植加工,都是通過發展企業、實施訂單農業,帶動了一大批貧困户脱貧致富。要結合“三引一促”,引進和培育一批輻射面廣、帶動能力強的農產品加工、倉儲、保鮮類龍頭企業,帶動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户發展,支持引導他們採取設立加工點、訂單種養殖、利潤返還、土地入股分紅等多種形式,與貧困户建立起利益聯結機制,把更多的農村貧困户納入產業化經營鏈條,使有勞動力的貧困户進入農產品加工企業,或加入農村合作組織,穩定增加貧困人口的經濟收入。要注重發展鄉村旅遊業。沂南縣銅井鎮的竹泉村、蒙陰縣垛莊鎮的椿樹溝村、沂水縣院東頭鎮的馬家崖村過去都很窮,這幾年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鄉村旅遊,過去的窮山村變成了“中國最美鄉村”、“山東旅遊特色村”,村民在景區打工有工資,賣土特產有收入,走上了脱貧致富的快車道。有這種資源條件的村在我市還有很多,各地要幫助這些村依託山水、古村落、田園風光以及傳統鄉村文化等資源,一村一策、一户一案,促進“農家樂”、果菜採摘、農耕體驗、休閒養生等多種業態發展。要採取以獎代補、先建後補、財政補貼等方式,加快推動鄉村旅遊經營點改廚、改廁,完善遊客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提高遊客接待水平。要加快本土化人才培養,加強對旅遊扶貧村兩委幹部和從業人員的培訓,推動鄉村旅遊轉型升級,打造具有濃郁沂蒙風情的鄉村旅遊品牌。要注重發展農村電商。網上銷售農產品賣得快、銷得遠,是羣眾脱貧致富的好路子。近兩年,平邑的多個鄉鎮發展起了“淘寶村”,農民通過電商平台打通了特色農產品、傳統手工藝品銷路,實現了快速增收致富。要健全農村商品服務網點和物流配送體系,加快實施電子商務“百鄉千村”工程,免費培訓電商人員,對貧困家庭開設網店給予網絡資費補助、小額信貸支持,幫助他們藉助電商平台擺脱貧困。同時,要學習借鑑外地經驗,扶持有條件的縣區建設集中式、分户式光伏項目,幫助貧困村、貧困户發展光伏種植養殖,讓貧困農户用電不花錢、賣電有收入。

第二,要在就業扶貧上增動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有針對性地拓寬就業渠道,提高就業技能,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羣眾充分就業。要加快建設勞動力市場,每個縣區都要至少有1處“零工市場”,優先為貧困勞力進城務工提供求職、招聘等服務。鄉鎮要搭建貧困勞動力和用人單位對接服務平台,引導和支持企業在鄉鎮駐地或貧困村相對集中的區域建立勞務服務站,幫助貧困人員及時找到合適崗位。要進一步完善扶持政策,支持貧困勞動者在投入小、風險低和自己熟悉的領域創業,重點發展來料加工、手工藝品等地產品加工業。支持在外創業成功的農民企業家,把適合的產業轉移到家鄉發展;鼓勵積累一定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的農民工返鄉創業,帶動更多貧困人口就業脱貧。要對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提供“一對一”幫扶,幫助他們就業創業,帶動家庭整體脱貧。要選派農業科技特派員到貧困村開展科技服務,大力推廣應用種、養、加新技術,進一步提高貧困羣眾勞動技能,增加產出效益。要統籌各類培訓資源,提高培訓實效,繼續實施好“雨露計劃”,對建檔立卡的中高職貧困學生,按照每人每年3000元標準給予補助;對建檔立卡貧困户勞動力,依託職業院校和技工學校進行短期就業創業培訓,對具有勞動能力並願意學習技能的農村貧困人口,兩年內免費培訓一遍,確保貧困家庭勞動力至少掌握一門致富技能。

第三,要在教育扶貧上補短板。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跳出貧困陷阱、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根本上要靠教育。要努力提高農村辦學條件。現在,全市還有過半的農村國小沒有學校食堂,10%的義務教育學校未完成改廁工程,72%的義務教育學校無取暖設施,這些學校多數集中在山區、庫區,辦學基礎條件比較落後。各縣區要加大投入,改善基本辦學條件,着力推進農村中國小標準化和寄宿制學校建設,力爭20xx年前完成1663所農村學校“全面改薄”任務,方便貧困地區的孩子上學。要加快提升農村教學水平。在農村,普遍存在師資老齡化、部分偏遠學校師資不足等問題。要積極推行“縣管校聘”改革,建立教師臨時週轉編制專户,調劑解決農村中國小特別是偏遠地區教師不足和結構性失衡問題。要支持城鎮名優中國小到農村貧困人口集中區域鄉村中國小開展“聯建共建”,通過辦分校、託管薄弱學校等方式,建立城鄉師資“雙向流動”和對口支援機制,鼓勵優秀教師到農村中國小支教,農村教師到城市學校交流,為貧困地區鄉村學校定向培養一批“一專多能”教師,提高農村教師教學水平。要加大貧困學生幫扶救助力度。對建檔立卡農村家庭困難學生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實行資助全覆蓋。學前適齡兒童免收保教費,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以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為重點,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讓未升入普通高中的農村國中畢業生都能接受中等職業教育;通過助學金、助學貸款等方式做好農村貧困家庭大學生救助工作,保證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困難而失學。

第四,要在健康扶貧上求實效。從我市貧困人口致貧原因看,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佔到50%以上。要進一步完善醫療救助體系,讓困難羣眾看得起病,決不能讓羣眾“辛辛苦苦奔小康,一場大病全泡湯”。要健全衞生服務體系。儘快建立貧困人口健康檔案和健康扶貧工程信息系統,實現相關信息聯網共享、實時監測、動態管理。要加強貧困村衞生室建設,爭取明年底實現標準化衞生室服務全覆蓋。要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通過崗位培訓、定向免費培養等途徑,全面提高醫療服務水平。要深入開展醫療衞生對口幫扶,有計劃地為貧困地區基層醫療機構培養技術骨幹,不斷提高貧困地區醫療服務能力。要加大醫療救助力度。提高農村貧困人口大病保險報銷比例,從明年起,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每年50萬元。對農村貧困人口居民大病保險支付後自負費用仍有困難的,加大醫療救助、臨時救助、慈善救助等幫扶力度,將農村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重特大疾病救助範圍。對農村貧困人口參加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個人承擔部分,由各級財政給予補貼。要全面實施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新生兒疾病免費篩查、婦女“兩癌”免費篩查、孕前優生健康免費檢查等重大公共衞生項目,提升貧困羣眾健康水平。

第五,要在金融扶貧上敢創新。貧困地區金融服務成本高、風險大,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更為突出。實施金融扶貧,解決的是“貸款難”、“貸款貴”問題,提升的是自我脱貧能力。要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槓桿作用。“十三五”期間,中央和省將進一步增加扶貧轉移支付資金,市裏也決定大幅增加扶貧資金規模。明年,市財政將拿出1億元的扶貧專項資金;設立5000萬元的小額信貸風險補償金和2500萬元的貼息資金用於獎補,各縣區也要設立一定數額的小額信貸風險補償金和貼息資金。要整合涉農資金和社會幫扶資金,捆綁集中使用,精準用到扶貧上去。要進一步規範發展貧困村互助資金試點,切實用足用好這筆資金。要加強財政監督檢查和審計等工作,對擠佔挪用、層層截留、虛報冒領、揮霍浪費的,堅決從嚴處理。要為貧困羣眾“量身定做”金融產品。沂南縣抓住被列為全國小額信貸示範縣的機遇,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為貧困户量身打造評級授信系統,瞄準貧困農户推出“富民農户貸”,瞄準新興經營主體推出“富民生產貸”,實現了扶貧信貸資金與貧困户的精準對接。各縣區要抓住省市與國開行、農發行實施戰略合作的機遇,發揮政策性信貸資金用途廣、額度大、期限長、利率低的優勢,推動各類金融機構實施特惠金融政策,創新適合貧困户的金融產品,引導更多信貸資金流向貧困地區、投向貧困户,為實施精準扶貧提供有力保障。要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脱貧攻堅。各級要引導企業在實施“二次創業”中向貧困地區佈局項目,為貧困地區培植財源;要注重運用市場化辦法,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政府購買服務等模式,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在貧困地區組建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小微型金融機構,為解決貧困户發展資金不足難題提供有益補充。要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支持特色農產品保險發展,避免出現“產業扶貧若干年,遭災返貧一瞬間”的狀況。

第六,要在搬遷扶貧上趟新路。我市有一部分貧困村户生產生活條件差,通水通路通電成本高,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一勞永逸的辦法,就是動員羣眾搬遷出來。要堅持羣眾自願、積極穩妥的原則,落實好上級政策,採取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安置方式,確保搬遷對象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我市易地扶貧搬遷任務主要集中在沂水、沂南和費縣部分庫區和山區村莊,涉及2700多户、4300多人。要堅持精準到户和整村搬遷相結合,抓緊編制易地扶貧搬遷專項規劃和年度計劃,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明確搬遷任務和建設時序,合理安排搬遷地點、資金和進度。中央對易地搬遷的扶持力度很大,各級要積極向上對接爭取,承接好項目資本金注入和貸款,為符合條件的搬遷户提供建房、生產、創業貼息貸款支持。易地搬遷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不僅是把人搬出來、把房子蓋起來,還涉及產業重建、社區重構、生態修復等一系列工作。對易地搬遷的農村貧困户,要參照保障性住房有關政策,優先利用縣城、鄉鎮駐地周邊已建商品房就近安置。要想方設法為搬遷人口創造就業機會,保障他們有穩定的收入,與當地羣眾享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務,確保搬遷對象有業可就、穩定脱貧。當前,要抓住鋼材、水泥等建築材料價格較低的時機,加快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

第七,要在社保扶貧上兜好底。這一輪精準識別的70萬貧困人口中,有40多萬屬於無勞動能力的人羣。對這部分人,要實行政策性保障兜底。要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進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逐步把低保線提高到扶貧標準線。20xx年,各縣區低保線要不低於國家扶貧標準線,20xx年低保線要達到省定扶貧標準線,實現“兩線合一”,發揮低保線兜底作用。要提高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水平。建立留守兒童和婦女、老人以及殘疾人關愛體系,新建、擴建一批農村養老院、兒童福利院、殘疾人康復中心、日間照料中心等服務設施,保障特殊貧困人員基本生活。要逐步提高基礎養老金標準,確保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對符合集中供養條件的農村貧困人員,兩年內要實現集中供養;對重度殘疾農村貧困居民,由政府全額代繳最低標準的養老保險費。要保障農村貧困户基本住房安全。對符合條件、有改造意願的農村貧困户,要全部納入農村危房改造計劃,落實貸款貼息政策,適度提高資金補助比例,加快改造進度。在合村並居、農村新型社區建設中,要通過建設社區保障房、零租房等方式,切實解決貧困羣眾住房問題,確保他們住有所居、住得安全。

第八,要在社會扶貧上聚合力。充分調動機關事業、企業、社會組織等各類力量參與扶貧攻堅的積極性,集眾智、聚合力,共同做好脱貧攻堅工作。要深化“第一書記”抓黨建促脱貧、單位派駐幫扶、幹部直接聯繫服務羣眾等工作,實現黨員幹部與困難家庭“一對一”幫扶常態化,讓每一個貧困家庭都有人幫、有單位扶。要發揮好工青婦、科協、殘聯等羣團組織廣泛聯繫羣眾的優勢,通過開展“光彩事業”、“希望工程”、“春蕾計劃”等幫扶救助活動,多為貧困羣眾做 “雪中送炭”的實事好事。要落實國有企業扶貧社會責任,國有企業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利潤用於扶貧脱貧,並通過社會捐贈、吸納農村貧困人口就業、領辦社會養老等多種方式,積極參與脱貧攻堅。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自主設立扶貧公益基金,開展產業、商貿、就業、捐贈、智力等多種形式的扶貧活動。要加快構建貧困地區扶貧志願者服務網絡,引導企業以及社會團體、專業協會等各類社會組織從事扶貧開發事業,鼓勵支持青年學生、專業技術人才、退休人員和社會各界人士發揮自身優勢,開展結對幫扶、助教支醫、文化下鄉、科技推廣、創業引領等專項扶貧,為貧困人口儘快脱貧添磚加瓦。各級慈善總會要從慈善捐贈中拿出一部分用於扶貧攻堅,並設立扶貧專户,接受扶貧捐贈。要深化四德教育,大力弘揚孝親文化,引導子女贍養老人。對因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導致老年人貧困的,首先通過村居幹部的工作、鄰里鄰居的勸説和鄉規民約形成道德約束,確有必要的,也可採取司法調解、司法干預等手段,促使子女更好地履行對老人的贍養義務。

扶貧攻堅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各級要把扶貧攻堅作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的頭等大事,把責任扛在肩上、任務裝在心上、工作抓在手上。要健全完善責任落實機制,市級重點抓好組織協調、指導調度和督導考核;縣級黨委政府要承擔主體責任,建立健全與脱貧攻堅任務相適應的領導機構和工作班子,特別是脱貧任務重的鄉鎮,要配備專職工作人員,着力構建上下貫通的組織體系;市直各部門要結合各自職能,搞好政策銜接,充分運用本系統資源支持扶貧開發工作。縣鄉村要逐級簽訂責任書、立下軍令狀,細化分解任務,逐級壓實責任、傳導壓力,形成齊抓共管的扶貧開發格局。要堅持精準識別、精準施策,實行貧困人口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機制,做到脱貧“銷號”,返貧“掛號”。要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化手段,加快籌建集信息彙集、政策發佈、供需對接、調度監督、成效評估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平台,儘快推動省、市、縣聯網,實現全領域覆蓋、全過程管理、科學化運行。要認真研究財政、金融、土地、就業、社會保障、基礎設施、產業等政策,拿出具體措施,搞好對上銜接,爭取政策支持。要抓好示範帶動。費縣朱田鎮崔家溝村易地整體搬遷、蒙陰雲蒙湖庫區綜合扶貧開發、沂南縣貧困山丘區扶貧改造提升這“一點兩區”,是全市扶貧開發攻堅的第一場硬仗,必須強力推進、先行突破。要創新扶貧開發模式,以新型農村社區、高效農業示範區、生態旅遊示範區“三區同建”為抓手,在資金、項目、政策措施等方面重點傾斜、優先支持,以移民村和庫區、紅色旅遊區貧困村率先脱貧,帶動全市扶貧開發工作全面開展。要引導貧困羣眾樹立“寧願苦幹、不願苦熬”的觀念,切實解決“等靠要”的思想,堅定依靠自己辛勤勞動改變貧窮落後面貌的信心和決心。要尊重羣眾首創精神,健全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通過議事協商,組織羣眾參與扶貧開發,真正讓羣眾成為脱貧攻堅的主力軍。要及時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健全正向激勵機制,營造脱貧光榮的良好氛圍。要把扶貧攻堅列入科學發展考核的重要內容,健全完善績效考核辦法,合理設置考核內容指標,既看減貧數量、更看脱貧質量。市裏將強化跟蹤督查、專項督查、隨機抽查和定點檢查,對落實脱貧任務不力的,嚴格責任追究;對提前完成脱貧攻堅任務的,在一定時間內保持資金不減、政策不變,並給予表揚獎勵。要大力宣傳扶貧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在全社會形成人人重視、人人支持、人人蔘與扶貧攻堅的生動局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fayan/omv9o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