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勞動教育學習課程心得範文(通用3篇)

勞動教育學習課程心得範文(通用3篇)

勞動教育學習課程心得範文 篇1

愛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勞動精彩,光榮。拉喬乃尼奧裏説:勞動是產生一切力量、一切道德和一切幸福威力的源泉。

勞動教育學習課程心得範文(通用3篇)

我們黨校提升班管理八班的全體成員在校園進行了義務勞動。由於我們校園裏自行車的配置混亂,影響校園的美觀,存在安全上的危險,所以把這次義務勞動的內容定為自行車。

在勞動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做得很認真。大家支撐着被風吹倒在地上的自行車,糾正了停着不整齊的自行車。經過一段時間的繁忙,一排自行車變得井然有序。看到這樣的成果,我們都很開心。勞動的過程很辛苦,但勞動的果實很甜。我們用自己的勞動使校園更加整潔美觀,消除了一些安全隱患,讓我們看到了勞動的價值和意義。

義務勞動培養了我們吃苦耐勞的能力,提高了我們團結合作的精神。現在學生中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大部分都是在家裏嬌生慣養,過着穿衣伸手、吃飯張口的生活,來到大學,離開家,離開自己的父母,投入到集體生活中,尤其需要鍛鍊與其他同學交流、溝通和合作的能力,培養團結的精神,增強為他人服務的'意識。義務勞動可以為學生們提供這樣的機會。

在這樣寒冷的天氣裏用雙手搬自行車很辛苦,但同學們沒有懶惰,每個人都積極投入勞動,為校園環境的建設提供自己的力量。在這樣的義務勞動中培養自己的勞動力和辛苦的精神有助於我們今後走向社會。每個職場都需要勤奮、辛苦的人,沒有想僱用遊手好閒、懶惰的公司。天將大任於人,首先要苦心,勞動筋骨,餓身體,沒有身體,做任何事,動心忍耐,不能增益。我們現在參加更多的工作,讓自己把握鍛鍊的機會,為今後上班勤奮踏實地做自己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勞動教育學習課程心得範文 篇2

勞動讓我們認識到,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堅持下去,只有學會堅持下去,才能達到目標。在勞動過程中,我們不怕辛苦,一點一點地努力,最終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果。在學習、工作、生活中也是如此,前進的道路總是不順利,我們總是遇到困難和挫折,我們應該做的是勇敢面對,不畏懼,不退縮,向目標前進,我們可能成功。

勞動也培養了我們的責任感,認識到作為這個社會的一員,我們有義務為社會發展建設獻出自己的力量。在今後的職場中,我們同樣要保持高度的責任感,不僅要考慮自己的利益,還要考慮大局,盡責任,認真工作,回報社會,成為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才。

勞動創造了文明和財富,促進了人類的發展,史前進。李大釗説:人生求樂的方法,不要太尊重勞動。所有的樂境,都可以從勞動中得到,所有的苦境,都可以從勞動中解放。勞動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我們必須認識到勞動的重要性和榮譽,大力倡導熱愛勞動、尊重勞動、尊重勞動的良好社會風氣。

中國共產黨作為先進組織,是中國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代表。倡導熱愛勞動的美德、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等團體應發揮領導作用。目前,全黨開展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教育的活動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的需要,也是加強共產黨與眾多勞動者聯繫交流的需要,黨員深入大眾,發揮其表現力作用,積極實踐愛勞動、尊重勞動、尊重勞動的精神。

作為現代大學生,我們應該以獨特的熱情和活力積極投入勞動。參加更多的義務勞動,在鍛鍊自己的同時為他人服務。

勞動教育學習課程心得範文 篇3

學了《課程與教學論》一書中有關“新課程下的教學策略”一節,使我獲益匪淺。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講究教學策略是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必備條件。新課程的教學需要教師在深入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探討新教材的教學規律,並運用這些規律,提出新的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學策略。新的課程,新的教學觀念,應該在課堂教學這塊主陣地上得以實現,獲得體現。這就需要建構一個新課程下的新課堂。

在上個世紀,課程與教學從分離走向了整合,而課程與教學過程的本質也被定義為變革。在我國,目前新課程改革正在進行中,這次改革不同與以往的改革,它是在新的課程與教學觀下的改革。因此它不僅本身就説明了變革的存在,而且在其改革的各個方面和教學實踐中也處處體現着變革。在本學期的課程與教學論的學習中,我對於目前,我國正在進行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教育改革。這次課程改革的理念是:

1、關注學生作為“整體的人”的發展;

2、統整學生的生活世界與科學世界;

3、尋求學生主體對知識的建構;

4、創建富有個性的學校文化。

從改革的理念中可以看出,這次課改的理論基礎為新的課程教學觀。那麼什麼是新的課程教學觀呢?它與舊的課程教學觀又有什麼區別呢?在討論新的課程教學觀之前,先來看看什麼是舊的課程教學觀。

1、舊課程教學觀

受到“科技理性”觀念和“唯科學主義”價值觀的影響,課程與教學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是相互分離的。課程是學校教育的實體或內容,它規定學校“教什麼”,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過程或手段,它規定學校“怎麼教”;課程是教學的方向或目標,是教學過程之前和教學情境之外預先規定好的,教學的過程就是忠實而有效地傳遞課程的過程,而不應當對課程作出任何變革。這樣,課程與教學就被割裂開來。當把課程看作是有計劃的學習目標或結果,把教學看作是實現目標或達到結果的手段時,就把原本統一在人的內在的完整的活動割裂開啦。這樣導致的後果就成了;為了達到目標“不擇手段”,一種特定的手段也可以被泛化並被濫用於不同的目標。

2、新課程教學觀

美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杜威為課程與教學的整合做出了第一次的貢獻,他在其實用主義認識論的“連續性”原則的基礎上消解了傳統教育中課程與教學的僵硬對立。他認為,課程與教學的統一在本質上是由經驗的性質決定的。在教育經驗中,“個人所做的事”對應於方法或教學,“環境所做的事”相對於課程教材。方法與教材之間、教學與課程之間是在相互作用中融為一體的。20世紀末,課程與教學的整合是以“解放興趣”為核心的。這時,教師和學生就不再只是既定課程的計劃的實施者,而是課程開發者與教學的設計者。課程的概念從原來靜止的書面文件轉變為師生在教育情境中共同創生的一系列動態的事件;教學成為了一個基本的課程效應的社會情境。當課程與教學的研究重心在轉向活生生的教學情境時,課程與教學再次融合在一起。如果説,舊的課程與教學觀強調的是一種“控制”的話,即教育機構對教師的控制,教師對學生的控制。那麼,新的課程與教學觀則體現了一種“民主”和強調人的主體能動性。學生不可能以原封不動的形式學習課程內容,否則就是一種注入式教學,是單純觀念的灌輸;科學概念與法則唯有通過具體的事實與現象才能掌握。

通過這個學期的學習,使我在自己的教學工作上受到很大的啟發,在現代的教育教中要關注的問題和以往是有很大的差距,現在的課堂要緊扣課改的要求。例如在語文教學中要怎樣去靈活運用,又將用什麼樣的手段和方法來貫通於整個課堂呢?

一、語文教學需強化自主學習

在語文課堂中要淡化教師的講,教學重心要從以教師為主轉變為以學生為主,使學生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自主學習活動性理念,首先強調的是教師要對學生放手,在課堂上儘可能的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提高自主學習效率。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不是把課堂的40分鐘完全交給學生,而是教師把握時機在課堂上精講。講在學生對文本豐富的內容,深刻的含義,精妙的語言理解不透時;講在學生體驗難以獲得時;講在學生探究遇到困難時。理論證明,小班化教學為“4+4N”教學模式插上了有益的翅膀,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1、激發學生張揚個性,發展自我

新課程下的教學中有這樣一句話:“教學活動中,學生感到自己被別人承認與接納,收到別人的信任與尊重,就會對教育教學過程產生好感,這樣學生就能最大限度的參與進來,在教學活動中學到知識,張揚個性,發展自我。”

2、在教學中設定目標,促進發展

在具體目標的研製上,要從學生的心理髮展水平出發,尋找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研究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應學生髮展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促進學生最大限度的、個性化發展。目標是一個人前進的方向和動力。在教學中設定奮鬥目標,既多了幾分競爭,又使學生學習的勁頭更濃。

新課程下的教學用理論證明了我們踐行的教學模式是毫無質疑的,使我們走好這條路的信心更堅定。

在新的課程與教學觀的理念中,變革是無處不在的。因此,在目前所進行的課程改革中,教師和廣大學生都應該意識到變革的存在,意識到自身主體性的存在。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這次課程改革的`真正目的。

二、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學會感受、體會、體驗、揣摩。要重感悟,重語感訓練。

“好讀書,不求甚解”,只要學生通過上下文在一定的語境中,明白意思就行了。重讀書特別是重自瀆,重自由讀書。以前我在語文教學中齊讀太多,整齊劃一,氣氛熱烈,可以調動學生的情緒,消減課堂上的沉悶。但是我發現齊讀太多,教師不便了解學生的朗讀能力,不易發現讀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久而久之,還可能出現“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因此,對“齊讀”要適時,適度,不是不用,但不宜多用。

重讀書還要重積累,包括課內積累和課外積累。對語文教學來説,主要是語言積累,佳詞妙句、古詩,精彩片斷都力求熟讀成誦,內化成自己的語言。

三、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理解和運用語言的實踐中學法、悟法。

方法常常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中介。正所謂“得之以魚,不如得之以漁”。學生掌握了一定方法,就為自主學習創造了條件。在識字教學中注重交給識字方法。閲讀教學要求學生學會朗讀、默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在閲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作文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觀察,思考的能力,讓學生在習作實踐中學習觀察的方法,構思的方法,自我修改的方法。作文教學強調“寫真實”,我在作文教學中,要求學生在寫真實的前提下,引導他們善於表現自我,表現有別於他人的個性化作文。學生個性化作文,是學生個性心理的獨特反映,這種獨特性常常閃爍着創新的火花。

我們使用的人教版語文教材篇幅都較長,所以必須研究長文短學,強調提高教學效率,向40分鐘要質量,所以我們要讓教學語言精練,不講或少講那些“正確的廢話”,不重複、羅嗦,學生也不重複別人的話語,使各個教學環節嚴謹有序,以達到短時高效。

該課程是一門理論性與應用性均較強的課程,本課程設置的總目標是廣大中國小教師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比較系統地理解、掌握課程與教學論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提升教學理論水平,增強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自覺性;通過理論與案例的結合,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提高教師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0pznv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