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加快農村就業結構調整 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心得體會

加快農村就業結構調整 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心得體會

按照國際普遍承認的“就業結構偏離度”計算,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1000美元時,就業結構偏離度農業為-0.3,按此計算,我省還有250萬人需要從農業分離出來,加上農村剩餘勞動力600萬人的存量,需要轉移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將達到850萬人。XX年我省第一產業就業佔總數的41%,而創造的商品性財富佔20.4%,卻供養着佔總數64.42%的人口。勞動力資源豐富是我省的比較優勢,如果我們不能通過農村內部就業結構調整和勞務輸出儘快將農村剩餘勞動力從土地上轉移出去,我們不但不能將勞動力資源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還可能影響江西比較優勢的發揮,甚至為未來養老帶來很大的壓力。解決我省農村問題“希望在山、潛力在水、重點在田、後勁在畜、出路在工”,調整農村就業結構也應多從林業、漁業、畜牧業中找出路,應多從工業化或與之相聯繫的城市化中找出路。

加快農村就業結構調整 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心得體會

1.圍繞農業產業化培育小企業、以創業促進農村就業結構的優化。就業政策不僅重視發揮人的求職熱情,而且應把激發人的創業激情放在首位。因為,創業既是經濟發展的動力,更是創造未來財富和就業機會的基礎。我省特色農業、林、漁、畜牧業藴藏着巨大潛力,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業對外開放水平,加快我省農業在產業、標準、市場、信息等方面與國際市場和“長珠閩”的對接,為創業提供了機會。我省工業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也為農民進城創業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促進我省農村就業結構調整,應把創業放在突出位置。通過優化政策環境、降低准入門檻、提供一攬子服務等措施促進小企業的發展,通過構建創業培訓、項目開發、開業指導、信用擔保、市場開拓、政策諮詢相結合的工作機制,不斷激發農村勞動力的創業熱情,努力營造農村勞動力創業的文化氛圍。通過大力開展招商引資興辦農業企業、扶持引導農村勞動力在農、林、水、畜等領域創業、鼓勵農村勞動力進城創業、吸引外出務工者返鄉創業等辦法,形成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創業局面。

2.加強農村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職業轉換能力。諾貝爾獎得主庫茲涅茨認為,在新經濟環境中,由於現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一方面使生產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相對於傳統的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會越來越大。農村勞動力掌握技術、技能的程度不但對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也有着直接影響。因此,我們要樹立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把對農村職業培訓投入納入支農的範圍,大力發展農村職業培訓,不斷整合城鄉教育、培訓資源,運用培訓成果社會指標的辦法,引導和鼓勵全社會教育、培訓機構參與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努力構建有利於提高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素質的職業技能教育、培訓體系。堅持市場引導培訓、培訓促進農村勞動力結構調整的方針,在發展特色農業的同時,通過提高農民職業轉換能力,引導農村勞動力向林業、水產業、畜牧業等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領域轉移就業。

3.以工業園就業需求為導向,促進農村勞動力與工業園區技術技能崗位對接。經濟全球化促進了國際分工的深化,國際分工意味着有限的就業崗位的重新分配。近幾年來,隨着江西招商引資力度的加大,東部地區產業向江西轉移呈現出規模擴大,速度加快,質量提高的特點,工業園區不但成為江西經濟新的增長點,而且成為擴大就業的重要渠道。採取有效措施,努力滿足工業園區快速發展對技術技能人的需求,搞好工業園區技術技能崗位的對接,為企業配置優質人力資源就顯得格外重要。就業要積極跟進,主動服務和服從於工業園區的建設,加大職業培訓的力度,及時發佈就業信息,溝通工業園區就業崗位與勞動力的聯繫,引導農村勞動力經過職業培訓在工業園區就業。

4.樹立江西人力資源品牌意識,繼續加大跨省勞務輸出工作的力度。江西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擴大就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但是就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堅持省內增崗與勞務輸出並重的方針,在滿足省內工業園區對技術技能人才需求的基礎上,積極推動“泛珠三角”、“長三角”、“閩東南”的勞務合作。積極實施勞務輸出“品牌”戰略,着力培育製造、建築、家政、餐飲、經營管理等品牌,增強江西農村勞動力在國內勞動力市場的競爭力。完善省外崗位的收集和篩選機制,大力發展勞務派遣事業,加快“雙百工程”建設,即在省外建立100個勞務輸入基地,在省內建立100個勞務輸出基地,加強輸出基地與輸入基地的溝通與合作。

5.統籌城鄉就業,構建城鄉一體化勞動力市場體系。儘快建成省及大城市有中心市場、縣(區)有“一站式”服務平台、城市街道和建制鎮有服務網點的勞動力市場網絡,統一勞動力市場核心應用軟件,逐步實現全省勞動力市場信息共享,實現“一點登錄,多點共享”的功能,實現全省勞動力資源庫與就業信息庫的適時對接和互聯互通,進一步完善勞動力市場功能,加強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完善“一站式”、“個性化”服務內容,大力發展網上求職等網上服務,健全勞動力市場工資價位發佈制度,運用勞動力價格信息,引導勞動力的流動。積極推動職業指導員隊伍建設,提高職業指導的工作水平,形成協調統一、競爭有序、調控有力、服務完善的勞動力市場體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kedy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