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禮儀 >個人禮儀 >

如何培養國小生的文明禮儀習慣

如何培養國小生的文明禮儀習慣

自古以來,禮儀就是人類文明的基本要求,也是個體道德素質的外在體現,古人云: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培養小學生的文明禮儀習慣的措施。

如何培養國小生的文明禮儀習慣

如何培養國小生的文明禮儀習慣

文明禮儀,尚禮守法,是社會和諧的保障,也是每個人立身社會、走向社會的人格基石。文明禮儀是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一個人道德品質的外在表現,是衡量一個人教育程度的標尺,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不僅是個體道德、品質和個性形成的基礎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質、振興民族精神及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基礎教育。文明禮儀及其習慣的養成也對學生的終生髮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然而,在當今社會,學生們多數為獨生子女,嬌生慣養的居多,再加上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風心切,過分看重分數,養成教育反而被淡化。從學生身上體現出來的就是對文明禮儀知識的無知、少知、偏知和淡知,從而導致違規違紀、違背社會公德的事時有發生。這就要求我們要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文明禮儀教育,使之學會正確的認識問題,掌握判斷是非美醜、榮辱善惡的標準,為逐步形成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那麼, 如何加強文明禮儀教育,弘揚傳統美德,培養學生學會關心他人,學會與他人共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會做人呢?我做了一下嘗試:

創設一定的文明禮儀環境、營造良好的氛圍

陳鶴琴先生認為:“凡是可以給小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環境。”因此,我們要十分注重在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和社會環境中充分挖掘學生學習文明禮儀的資源,從營造豐富的環境入手,讓學生在耳聞目濡、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文明禮儀行為。而學校又是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之一,學校教育,育人為本。因此,學校必須切實加強學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引導學生從小掌握校園、家庭和公共場所的禮儀基本知識,逐步養成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引導學生學會做人,使學生成為在校是個好學生,在家是個好孩子,在社會上是個好公民。

1、抓好校園建設。

在學校的布告欄上張貼《中國小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及有關文明禮儀教育的名人名言,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立志成才;通過學習校風和校訓,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審美,教育學生應團結友愛、互幫互助;通過美化、淨化、綠化校園,讓學生置身於整潔、清新、優美又有文化氛圍的環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從而達到淨化心靈的目的。

2、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間

(1)師生共同創設良好的禮儀故事、古詩等導讀環境,使學生在與環境交互作用中潛移默化習得文明禮儀知識。我在教室裏開闢了一個“文明禮儀吧”,學生可以把自己喜歡的或已經學會的歌頌美德的經典故事、古詩、名人名言等都放在吧裏和夥伴共學共享。

(2)我和同學們一起製作了一個文明禮儀專題板塊,學生把自己對故事、古詩中尊老愛幼、關愛他人以及團結互助等方面的理解用繪畫、剪貼等形式表現出來,和同學們一起閲讀與欣賞。用視覺語言暗示、提示幼兒,提醒幼兒一言一行要符合禮儀規範。

(3)我還在教室的圖書角投放《道德經》、《成語故事》、《弟子規》等禮儀方面的圖書,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受到人物典範的感染。

3、普及文明禮儀知識

俗話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必備的文明禮儀知識是人們形成良好文明禮儀行為習慣的基礎。人的知書達禮並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過後天的教育和實踐獲得的。目前,學生對該知識的認識較薄弱,要改變這種現象,要從普及文明禮儀知識入手。如:在家庭生活中,表現為尊老愛幼、夫妻和睦、鄰里團結;在人際交往中,表現為謙恭禮讓、諒解寬容、與人為善,特別是在對外交往中,重形象、講禮儀;在社會生活中,表現為遵守規則、維護公德,同情弱者、扶貧濟困,愛護環境、善待自然。

樣示範、言傳身教

1、教師要以身作則。

在師德規範中,要求教師要為人師表,即要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着得體,語言規範,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等。其實就是隻教師要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向學生作出榜樣,成為他們學習和效仿的楷模和表率。

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強調了教師以身作則的必要性,他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陶行知先生一生恪守自己提出的“以教人者教己”箴言,始終嚴以律己。縱觀古今中外,但凡著名的教育家,無一不以他崇高的人格力量而在世上樹立起豐碑,成為“萬世師表”。 再加上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及其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具有很高的“向師性”特徵,這對於低年級的學生尤為明顯。他們在社會化的過程中一邊會對“重要他人”產生模仿心裏。除家長外,教師也是他們模仿的“重要他人”,而且還是主要的“重要他人”。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當家長與教師的觀點不一致時,孩子們往往選擇教師的觀點。我們的言行舉止在他們的心中就是不容置疑的價值標準。所以,教師的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至關重要。

因此,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我們不僅要保持“威信”,還應該表現出良好的習慣,以身作則,使學生在學習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2.樹立優秀學生榜樣。

榜樣法是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範行為、優異成就去影響學生的方法。促進榜樣發揮作用的心理機制是模仿。模仿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班杜拉認為,個體的觀察學習過程就是通過個體觀察榜樣的不同示範而進行的。而學習者通過這種榜樣觀察,有利於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國小生的可塑性強,給他們樹立什麼榜樣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給他們做榜樣,就可以激勵他們向積極的方向去努力。多給孩子樹立身邊的榜樣,挖掘每個孩子身上的優點並樹立典型,孩子們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就會不由自主地以他們為標準要求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liyi/gerenfanwen/9l4mn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