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禮儀 >辯論賽 >

律師思考與法庭辯論技

律師思考與法庭辯論技

律師在法庭中的辯論,可以説是智慧的較量。今天本站小編整理了律師思考與法庭辯論技,很不錯的哦。

律師思考與法庭辯論技

律師思考與法庭辯論技巧

律師在法庭中的辯論,可以説是智慧的較量;一、天文知識的妙用;太陽與地球上的生命有關,月亮與大海的潮汐有關,這;林肯:你發誓説你認清了小阿姆斯特朗?;艾倫:是的;林肯:你在草堆後面,阿姆斯特朗在大樹後面相距二三;艾倫:看得很清楚;林肯:你肯定不是從衣着上認清的嗎?;艾倫:不是的,我肯定認清了他的臉,因月光正照在他;林肯:你能肯定是11點

律師思考與法庭辯論技巧

律師在法庭中的辯論,可以説是智慧的較量。誰的智商高,應變能力強,誰就能先聲奪人,取得辯論的主動權,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平時很留意律師辯論經驗的介紹和文藝作品在這方面的描述,現將三則讀書筆記作以整理,以飧讀者。

律師法庭辯論技巧一、天文知識的妙用

太陽與地球上的生命有關,月亮與大海的潮汐有關,這是常識。然而,月亮與律師辦案也有關嗎?美國總統林肯從事律師工作時,成功地為一起刑事被告人作了無罪辯護,就是利用了月亮的證據。案件的起源是這樣的,林肯在報上發現了他青年時代朋友的兒子阿姆斯特朗。威廉被指控犯有謀殺罪,林肯出於對威廉父親的友情,決定為其免費代理辯護。當他閲讀完全部卷宗後告訴威廉的母親,她的兒子是無罪的,並且天黑前就能得到釋放。本案中的關鍵人物是證人查爾斯.艾倫,他在陪審團面前發誓説:他曾親眼看見威廉和一個名叫梅茨克的人毆鬥,時間是1857年8月29日夜11時,正值皓月當空。月光下他看見威廉用流星錘擊中梅茨克,隨後把流星錘扔掉了,而他則把流星錘拾了起來。同時有證人納爾遜.沃特金斯也證實,艾倫曾攜帶一個流星錘去參加野外佈道令,因嫌它太沉就扔掉了。在法庭調查中,作為律師的林肯與艾倫有一段交叉問話,很巧妙。

林肯:你發誓説你認清了小阿姆斯特朗?

艾倫:是的。

林肯:你在草堆後面,阿姆斯特朗在大樹後面相距二三十米,能看清嗎?

艾倫:看得很清楚。因為月光很亮,完全可在二三十米內認清目標。

林肯:你肯定不是從衣着上認清的嗎?

艾倫:不是的,我肯定認清了他的臉,因月光正照在他臉上。

林肯:你能肯定是11點嗎?

艾倫:完全可以肯定。因為我回到屋裏看了鍾,那時是11點15分。

林肯:你擔保你説的完全是事實嗎?

艾倫:我可以發誓,我説的完全是事實。

問話後,林肯出示了美國的歷書。結果證明8月29日午夜前3分鐘,即是夜10點57分,月亮已經落下看不見了,這個鐵的事實已明白無疑地説明艾倫是在作偽證。林肯依此做了激動人心的辯護髮言,他指出, “退一步説,也許他時間不十分精確,假定説,時間稍有提前,的確有月光。但那時月亮應在西方,月光從西往東照射,草堆在東,大樹在西,被告臉對着草堆,臉上是不能有月光的,證人怎麼可以從二三十米外的草堆處看清被告的臉呢?”

證人艾倫在這無懈可擊的辯駁面前,灰溜溜地敗下陣來,在眾人咒罵聲中,承認是被人收買來陷害被告的,林肯為此名聲大振。

從林肯這個成功辯護的案例中,我們應該受到很多啟示:首先,林肯能夠運用月亮這個“證據”來推翻艾倫的偽證,這與他的自信是分不開的。對任何證據都不能盲目輕信和崇拜,都要問一個為什麼。為了尋求答案,要對案件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直至達到自己所要達到的目的。第二,要善於用聯繫的觀點去對已有的不利於你的當事人的證據進行思考,視野要放得宏大一些。恩格斯就曾説過,整個宇宙就是用各種各樣的聯繫所交織成的網。林肯之所以能想到月亮的妙用,就是運用了聯繫的觀點,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無論是生的還是死的,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也無論是有機界,還是無機界,此事物與彼事物都有一定的聯繫。就拿一個人來説,你站在這裏不動,你也佔據了一定的位置。你的生命也在隨時間運動,你還要與空氣取得聯繫,如果沒有地球的引力,你恐怕也站立不穩……這就是聯繫的觀點,應該引起律師同行們重視。第三,要有淵博的知識。林肯之所以能運用月光這個無言的“證據”,主要是得益於他的邏輯訓練,他考慮任何問題都是側重邏輯方面的思考

和推導。據卡爾.桑德堡的《林肯傳》介紹,他在形式邏輯方面下了一番功夫,他的備忘錄裏有這樣一段精彩的論斷:“不管甲怎樣確證他有權奴役乙,難道乙就不能抓住同一論據證明他也可以奴役甲嗎?你説因為甲是白人而乙是黑人,那麼,就是以膚色為依據嘍,難道膚色淺的人就有權去奴役膚色深的人嗎?那你可要當心,因為按照這個邏輯,你就要成為你所碰到的第一個膚色比你更白的人的奴隸。你説你的意思不完全是指膚色嗎?那麼,你指的是白人在智力上比黑人優異,你説這個利益問題,只要你能謀取你的利益,你就有權去奴役他人。那麼好吧,如果別人也能謀取他的利益,他也就有權奴役你了。”你看,林肯是用無懈可擊的推論,證明黑人與白人應該平等,白種人的種族主義的奇談怪論,都給逐一的衝破了。林肯之所以能取得事業上的成功,主要是取決於他勤奮好學的精神和充滿睿智的大腦,他對這樁無罪案的辯護是與這種邏輯訓練分不開的。第四,咬住青山不放鬆。林肯在庭審之前已經知道證人艾倫在説假話,在法庭調查時就可以直接質問,怕引起證人的警覺,轉而改變自己的證詞。林肯為了加固自己的論據,他採用類似我國古代三十六計中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即表面上順着證人使其感到很愜意,殊不知雙方都各有所圖,證人圖的是對威廉犯有殺人罪的確鑿證據,林肯則是暗度陳倉,圖的是對威廉無罪的證據。林肯就是巧妙利用了對方的心理,咬住青山不放,最後使被告無罪釋放,始乃大功告成。

律師法庭辯論技巧二、緊扣主題.入木三分

法庭辯護應該緊扣有利於維護被告人合法權益的主題。實踐中有的同志在法庭辯護中東一榔頭,西一掃帚,眉毛鬍子一把抓,表面上看來很熱鬧,有時爭論也很激烈,但他的辯護觀點能否被合議庭採納,就另當別論了。

最近看了一份當年國民黨軍事法庭審理張學良的案件介紹,很受啟迪。張學良是軍人出身,不懂得法律,但他不失為傑出的愛國者、政治家。他為自己的無罪辯護有條不紊,緊扣主題,人木三分,弄得審判人員十分尷尬。開庭後,審判長李烈鈞責問張學良: “你身為軍人,應以服從為天職,為何劫持統帥,背叛中央?”張學良不聽則已,當聽到這種責問後,便義憤填膺,圍繞“劫持統帥”他駁斥道:“我絕不是劫持,恰恰相反,是愛護蔣委員長!蔣委員長今天不是好好地在南京嗎?我張某人不是也陪着他來了嗎?我可以説,我們此次根本沒有什麼別的要求,完全是為了要求委員長和我們一起作抗日的準備,開放一切抗日言論,團結一切抗日力量。我們認為,如果中國不打倒日本,一切事都難解決……”關於“背叛中央”,他駁斥道, “我也絕不是背叛,恰恰相反,是愛護國家,民族!”

審判長李烈鈞見張學良侃侃而談,非常着急,怕把事情弄大,收不了場,便用嚴厲的口氣制止他:“現在沒讓你談這些道理,你不要講了!?九.一八?事變的時候,你不就是因為不抵抗日本人而丟掉東北的嗎?”李烈鈞的前一句話分明是自相矛盾的,是他責問張學良“劫持統帥,背叛中央”的,現在又説沒有問這些,實際這是軍閥的蠻橫作風。他的第二句話,具有諷刺意味:你張學良口口聲聲説愛國,為什麼“九。一八”事變時,你怎麼把東北丟掉了呢?這話從表面看是很機智的。但張學良卻是有備而來,還是緊扣“劫持統帥,背叛中央”的主題進行自我辯護: “審判長,你不提?九。一八?倒也罷了,既然現在提起來了,我也是骨鯁在喉,不吐不快,在?九。一八?後束手讓出東北三省,張學良一直感到內疚,感到痛心,感到不安。日本人打了進來,自己一槍不放,連還手的樣子也沒有做一做,就拔營起寨,退進了山海關,從而背上了?不抵抗?的罵名,成為歷史的罪人。為此,我要為自己辯白:自?九.一八?後,日寇侵佔東三省,全國男女老少無不罵我張學良,説我畏日不抗日。我遭受的冤枉,隱忍至今,因為我顧全中央威信,沒有對人言説。我當時要與日寇拚命,但中央拍來急電,命令我不許抵抗。”他一邊説,一邊從自己的懷裏把密藏多年的小皮包掏了出來,從裏面拿出一份“九.一八”時蔣介石命令他不要抵抗日寇侵略的密電,準備宣讀。審判長李烈鈞制止。然而張學良卻頭一昂,不顧一切地宣讀了電報全文。張學良把電報舉在手中:“請看,這不是中央的電報嗎?我是背叛中央嗎(注:從歷史事件上回答了所謂的背叛中央的指控)?後來,中央

又怕我的軍隊與日寇衝突,再一次電令我把軍隊全部撤進關內。我因為要服從中央命令,只得被迫揮淚撤兵。”張一:邊説,一邊取出電報數張“這不是中央的電報嗎?我不服從領袖嗎?我是背叛中央嗎?所有中央給我的電令,都在這裏,有案可查。所有中央給我的電報,都是今天在這裏觀審的所謂黨國元老們參與過機密的。這些元老固執先安內,後攘外的誤國成見,給日寇造成了侵略的機會,國家的事就壞在這些老朽昏庸的人身上。”張學良的辯護真可謂擲地有聲,句句在理。這不僅是為自己辯護,也是為國家和民族辯護,可以稱得上是一篇政治宣言。在這莊嚴的法庭上,他用鐵的證據,洗刷了自己的不抵抗罪名,揭露了蔣介石是出賣國家民族利益的罪魁禍首,西安事變是張學良主張抗日的實際行動,要受到國家和政府審判的應該是蔣介石,不該是張學良!蔣介石在幕後導演了審張、赦張、軟禁張的醜劇,在世人面前丟盡了臉,留下千古罵名,而張學良提供了公開為自己辯論的講壇。作為律師,我們從張的自我辯護中是能學到很多東西,不僅僅是技巧,包括怎樣做人、怎樣臨危不懼、一身正氣的大義凜然的品格。

律師法庭辯論技巧三、抓住破綻.窮追不捨

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這部喜劇裏成功地塑造了女扮男裝的鮑細婭律師的形象。故事的情節是這樣的:安東尼奧與巴薩尼奧是很要好的朋友,巴薩尼奧為了向鮑細婭求婚,需要向安東尼奧籌措3000金幣。安東尼奧的船隊遠洋未歸,手頭無錢,只好去找猶太人夏洛克借款。夏答應借給安東尼奧3000金幣,但要通過律師達成一個協議:即安東尼奧用船隊的貨物還債,如不能按期歸還,在安東尼奧身上割一鎊肉賠償。安東尼奧同意了這個苛刻的要求,借了夏洛克3000金幣給了巴薩尼奧。不巧得很,借款到期後,聽説遠洋船隊沉沒了,安東尼奧十分焦急,以為必死無疑。就寫一封信給巴薩尼奧,要求臨死之前見上一面。巴薩尼奧與鮑細婭剛舉行完婚禮,彼此還沉浸在喜慶的氣氛之中。當他得到這突如其來的消息,嚇得臉色蒼白,然後就把這事情的原委告訴了鮑細婭。鮑細婭是富豪的子女,她願用20倍的金幣還夏洛克的債。可是開庭那天,夏洛克死活不要錢,只要安東尼奧的一磅肉。為此鮑細婭小姐通過一位博學多才的律師朋友的舉薦,就女扮男裝出庭為安東尼奧辯護。

鮑細婭的辯護採取四個步驟:

第一步她採取欲進先退的方法,承認根據威尼斯的法律,夏洛克有權索取借約裏寫明的那一磅肉,然後她説起仁慈的人有多麼高貴。仁慈是雙重的幸福,對別人仁慈的人感到幸福,受到別人仁慈的人也感到幸福,仁慈是上帝本身的一種屬性,對君王來説,它比王冠還要尊貴。施用世俗權威的時候,所施仁慈越多,就越接近上帝的權威。她要夏洛克記住,我們既然都信奉上帝,懇求他對我們仁慈,那麼這個禱文也應當教我們對別人仁慈。鮑細婭想用仁慈去説服他,但越説越堅定了夏洛克要一磅肉的信念。他是一個十分歹毒的高利貸者,還錢不要,非得要肉。

這時候,鮑細婭説: “應該照借約規定的來處罰。根據借約,這個猶太人能夠合法地要求從安東尼奧的胸脯最靠近心臟的地方割下一磅肉來。”然後她對夏洛克説:“還是發發慈悲,接過錢來,讓我撕毀這張借約吧。”可是狠毒的夏洛克是不肯發慈悲的。他説:“憑着我的靈魂起誓,誰也不能用辯才改變我的決心。”

“那麼,安東尼奧,”鮑細婭説:“你得準備讓他的刀子扎進你的胸膛。”夏洛克正興奮地磨一把長刀,準備報往日不和的一箭之仇。其實,他哪裏知道,這是的細婭欲擒故縱,誘敵上鈎的策略。表面上求夏洛克慈悲(明知道他不能慈悲),實際上是激他不發善心,讓其牢固的堅持己見,為以後採取的策略打下基礎,這是的細婭十分高明的地方。

鮑細婭誘敵深入取得成功之後,又採取了第二步策略,即同意夏洛克在安東尼奧身上割下一磅肉,正待夏洛克準備割肉時,鮑細婭説,“等一等,猶太人,還有一點,這張借約可沒有許給你一滴血,條文寫的是?一磅肉?。在割這一磅肉的時候你不能讓這個基督教徒流出一滴血來。”夏洛克沒法子在割肉的時候不讓安東尼奧流一滴血,但是按契約還必須得割肉,嚇

得夏洛克面色如土。鮑細婭這聰明的發現,就是借約上只寫了肉而沒有寫血而救了安東尼奧的命,大家都佩服鮑細婭的機智,元老院裏四面八方都響起了掌聲。

這還不算完,鮑細婭步步緊逼,又採取了下一步的措施,即:“夏洛克割得不能超過一磅,也不能比一磅少;要是比一磅多一點或者少一點點,分量上就是相差一絲一毫,那就要照威尼斯的法律判你的死罪。”如果説第一步要求還有點牽強的話(因為血在肉裏,割肉必然帶血),那麼這一點要求就是無懈可擊了,這也是夏洛克根本做不到的事情。這時夏洛克嚇得魂不守舍,十分狼狽,要求給他錢算了,不再提割肉的事。

正當夏洛克伸手接安東尼奧遞給他錢的時候,鮑細婭給攔住了,接着走出第四步棋:“你還有個把柄在我手裏,根據威尼斯的法律,因為你佈置詭計,圖財害命,你的財產已經充公歸給官府了,你的死活就看公爵怎麼決定了,因此,跪下來,求他饒恕你吧。”

然後公爵對夏洛克説:“為了讓你看看我們基督教徒在精神上跟你的不同,我不等你開口請求就饒你的命。可是你的財產一半要歸給安東尼奧,另一半要歸官府。”

就這樣,狠毒的夏洛克敗在了年輕機智的鮑細婭小姐手裏。

通過這個故事,我想有以下三點啟迪:

第一,任何一個民事法律行為都有其不完善或缺欠的地方,只要我們勤於動腦筋思考,總是會從不同的角度找出破綻來的。

第二,要善於運用計謀,即能引誘對方上鈎又不使其發現破綻,牽着對方的鼻子走,讓他已經上當了,還不知怎樣上的當。

第三,要痛打落水狗,對那些蠻不講理,圖財害命,居心叵測的人,要運用法律武器給其致命的打擊,決不手軟,這樣才能保護被代理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標籤: 辯論 法庭 律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liyi/bianlun/0nok3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