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現狀調查報告(精選3篇)

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現狀調查報告(精選3篇)

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現狀調查報告 篇1

一、調查目的

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現狀調查報告(精選3篇)

語文教學是國小教學的主要課程,如何上好語文課是國小語文教學中一個值得思考的課題。從20xx年8月開始,至今國小課程實驗已開展了九年。為了解我鎮國小語文新課程課堂教學現狀,根據學院的有關社會實踐要求,我利用工作之餘,深入到我鎮各國小對國小語文教學方法進行較全面、深入的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分析整理如下:

二、調查方法、內容及對象

1、調查方法:訪談法,聽課,隨機抽樣調查。

2、調查內容:⑴教師方面: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調控、教師素質、教學特色;⑵學生方面:參與狀態、交流狀態、思維狀態和生成狀態。

3、調查對象:全鎮10所國小的30名語文教師及其學生。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結果概述

我歷時近兩個月,分別到我鎮10所國小聽了30名國小語文教師的常態課,並與教師進行了訪談,對30節課進行了量化評估。結果達到a等(90分以上)的課12節,佔抽樣總數的40%;b等(80―89分)的16節,佔抽樣總數的53.4%;c等(79分以下)的2節課,佔抽樣總數的6.6%。

總的看來,我鎮國小語文課堂教學凸現出以下亮點:師生關係趨於平等、民主和和諧,教學方式悄然改變,教學評價趨向多元,教師探究、合作成為共識,校本教研嶄露頭角。

(二)教師方面

1、教學目標:90%以上被抽查的教師(以下教師均指被抽查的教師)能正確地定位和把握教學目標,約40%的教師非常關注生成性目標。

2、教學內容:85%以上的教師能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約30%的教師能創造性處理和使用教材,約20%的教師能合理、有效開發和補充語文課程資源。

3、教學過程:80%以上的教師教學流程清晰,師生活動時間分配較合理,語文學科特點較突出。

4、教學方法:70%左右的教師能靈活運用教法,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需求和求知動力。25%左右的教師注重學法指導,能設計出質量較高的探索類問題和發散類問題。極少數教師教法陳舊。

5、教學調控:80%的教師基本上是按預設方案(教案)組織教學,只有20%左右的教師能根據學生具體情況組織教學,50%左右的.教師能採用多元化評價方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6、教師素質:90%的教師有親和力,教學基本功較強。從學歷程度看,合格率(中師)100%。其中,中師6人,佔總數的20%;大專21人,佔總數的70%;本科3人,佔總數的10%。被抽查的30名教師,第一學歷均是中師,第二學歷(專科、本科)均是電大、自考或函授學習取得的學歷,具專科以上的教師只有7人為漢語言文學專業,只佔總數的23%,因此,教師的專業文化知識不是很強。

7、教學特色:約40%的教師教學有亮點,有創意,約20%的教師有教明顯的教學風格。

(三)學生方面

1、參與狀態:從參與的廣度上看,被抽查的30節課中,50%的課中的90%以上的學生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40%的課中的50%左右的學生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10%的課中的多數學生很少參與或幾乎沒有參與學習過程。從參與的深度看,50%的課中的90%以上的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40%的課中的50%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10%的課中的多數學生是處於被動應付狀態。

2、交往狀態:被抽查的30節課中,約50%的課中的多數學生迫切地想與大家交流自己的學習體驗,敢於評價自己、學生和教師,課堂成為學生放飛心靈的天空。10%左右的課中的學生幾乎沒有交往。

3、思維狀態:被抽查的30節課中,約50%的課中的一部分學生敢於提出一些有挑戰性與獨創性的問題,並能與他人合作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思維活躍,發散性思維得到教師的重視與培養。

4、生成狀態:被抽查的30節課中,60%左右的課中的學生,大多數學習興趣濃厚,知識、能力目標的達成度較高。“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效果較好,學生能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悦。

四、調查結論

1、教師教育理論,特別是現代教育理論薄弱,有的還存在模糊認識。對課程標準解讀不夠,課程標準未起到應有的作用。評價方式欠完善且不盡科學。

2、教師的情感、價值判斷與現代教育思想有一定差距,專業知識欠深厚,對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理解不夠。

3、教師對教學策略的選擇存在着矯枉過正的現象,對語文教育的特點和創造性使用教材把握不夠,嚴重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4、教師的教研科研能力普遍較差,綜合知識與知識結構尚不理想,只知埋頭教書,不懂科學研究的現象還很嚴重。

5、教師對現代教育中自身的角色地位把握不準,學生主體地位未能得到有效體現。現代化教學媒體和手段在現代教育中的應有作用未能充分發揮。

6、學生對語文學習相對缺乏自主性,語文學習過程中還處於比較被動的狀態。

7、學生在課堂中個性能得到一定的張揚,但教師對學生學習習慣上的一些問題視若無睹,置若罔聞。

國小語文教學時一項艱辛的工作,需要大膽探索,勇於實踐。但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它的重要性、複雜性和艱鉅性。作為教學研究人員和一線的廣大語文教師,只有不斷學習,刻苦鑽研,勇於探索,勤於總結,與時俱進,才能有力地推進語文課堂教學走上一個新台階。

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現狀調查報告 篇2

一、調查目的

語文教學是國小教學的主要課程,如何上好語文課是國小語文教學中一個值得思考的課題。從xx年8月開始,至今國小課程實驗已開展了九年。為了解我鎮國小語文新課程課堂教學現狀,根據學院的有關社會實踐要求,我利用工作之餘,深入到我鎮各國小對國小語文教學方法進行較全面、深入的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分析整理如下:

二、調查方法、內容及對象

1、調查方法:訪談法,聽課,隨機抽樣調查。

2、調查內容:

⑴教師方面: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調控、教師素質、教學特色;

⑵學生方面:參與狀態、交流狀態、思維狀態和生成狀態。

3、調查對象:全鎮10所國小的30名語文教師及其學生。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結果概述

我歷時近兩個月,分別到我鎮10所國小聽了30名國小語文教師的常態課,並與教師進行了訪談,對30節課進行了量化評估。結果達到a等(90分以上)的課12節,佔抽樣總數的40%;b等(80―89分)的16節,佔抽樣總數的53.4%;c等(79分以下)的2節課,佔抽樣總數的6.6%。

總的看來,我鎮國小語文課堂教學凸現出以下亮點:師生關係趨於平等、民主和和諧,教學方式悄然改變,教學評價趨向多元,教師探究、合作成為共識,校本教研嶄露頭角。

(二)教師方面

1、教學目標。90%以上被抽查的教師(以下教師均指被抽查的教師)能正確地定位和把握教學目標,約40%的教師非常關注生成性目標。

2、教學內容:85%以上的教師能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約30%的教師能創造性處理和使用教材,約20%的教師能合理、有效開發和補充語文課程資源。

3、教學過程:80%以上的教師教學流程清晰,師生活動時間分配較合理,語文學科特點較突出。

4、教學方法:70%左右的教師能靈活運用教法,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需求和求知動力。25%左右的教師注重學法指導,能設計出質量較高的探索類問題和發散類問題。極少數教師教法陳舊。

5、教學調控:80%的教師基本上是按預設方案(教案)組織教學,只有20%左右的教師能根據學生具體情況組織教學,50%左右的教師能採用多元化評價方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6、教師素質:90%的教師有親和力,教學基本功較強。從學歷程度看,合格率(中師)100%。其中,中師6人,佔總數的20%;大專21人,佔總數的70%;本科3人,佔總數的10%。被抽查的30名教師,第一學歷均是中師,第二學歷(專科、本科)均是電大、自考或函授學習取得的學歷,具專科以上的教師只有7人為漢語言文學專業,只佔總數的23%,因此,教師的專業文化知識不是很強。

7、教學特色。約40%的教師教學有亮點,有創意,約20%的教師有教明顯的教學風格。

(三)學生方面

1、參與狀態。從參與的廣度上看,被抽查的30節課中,50%的課中的90%以上的學生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40%的課中的50%左右的學生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10%的課中的多數學生很少參與或幾乎沒有參與學習過程。從參與的深度看,50%的課中的90%以上的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40%的課中的50%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10%的課中的多數學生是處於被動應付狀態。

2、交往狀態。被抽查的30節課中,約50%的課中的多數學生迫切地想與大家交流自己的學習體驗,敢於評價自己、學生和教師,課堂成為學生放飛心靈的天空。 0%左右的課中的學生幾乎沒有交往。

3、思維狀態。被抽查的30節課中,約50%的課中的一部分學生敢於提出一些有挑戰性與獨創性的問題,並能與他人合作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思維活躍,發散性思維得到教師的重視與培養。

4、生成狀態。被抽查的30節課中,60%左右的課中的學生,大多數學習興趣濃厚,知識、能力目標的達成度較高。“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效果較好,學生能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悦。

四、調查結論

1、教師教育理論,特別是現代教育理論薄弱,有的還存在模糊認識。對課程標準解讀不夠,課程標準未起到應有的作用。評價方式欠完善且不盡科學。

2、教師的情感、價值判斷與現代教育思想有一定差距,專業知識欠深厚,對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理解不夠。

3、教師對教學策略的選擇存在着矯枉過正的現象,對語文教育的特點和創造性使用教材把握不夠,嚴重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4、教師的教研科研能力普遍較差,綜合知識與知識結構尚不理想,只知埋頭教書,不懂科學研究的現象還很嚴重。

5、教師對現代教育中自身的角色地位把握不準,學生主體地位未能得到有效體現。現代化教學媒體和手段在現代教育中的應有作用未能充分發揮。

6、學生對語文學習相對缺乏自主性,語文學習過程中還處於比較被動的狀態。

7、學生在課堂中個性能得到一定的張揚,但教師對學生學習習慣上的一些問題視若無睹,置若罔聞。

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現狀調查報告 篇3

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曾説過:教學的本質意義是交往與對話。通過對話,師生的心靈距離才能拉近;通過對話,教師才能實現對學生真正有效的引導;通過對話,學生的個性才會有彰顯的平台…因此,有效教學只有通過有效對話才能得以實現。可實際教學中,教師對堂有效對話認識還很模糊,很多“對話”仍屬於低效或無效行為。如何組織有效的對話教學成了困擾教師的一個難題,因此對堂教學對話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

一.目前對話教學存在的主要誤區

誤區一:學生並非學習的主體

標強調學生的發展是程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程資的選擇、目標的制定、堂對話活動的實施都應該以是否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原則。堂中,發現教師更多地只是將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按照預先設計的教案強加給學生,基本忽略對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等資的有效運用。教師只有從學生的角度設計合理的對話活動,以語言材料為載體,創設真實的情境,以“學生的主體意識”去審視自己每一個教學行為的合理性,審視對話教學是否能促使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進行交流和情感上的溝通,從而達到豐富學生原有的知識生活經驗和情感的目的,才能切實提高對話教學的有效性。

誤區二:有問有答即有效對話

隨着新改的實施,傳統的“滿堂灌”現象變成了“滿堂問”,可實踐觀察中發現部分教師雖然從形式上給予學生對話的權利,但是這個對話過程以及話語權都牢牢掌握在教師預設的框框中。教師不是“主導”而是“主宰”。雖然堂有問有答,但其實質卻是教師牽着學生的鼻子一步一步接近預先設計好的答案,對話教學不過成了“對話圈套”,對話教學就這樣在堂上被虛化了。

誤區三:對話操作的泛化

堂對話的真正價值,在於對學生成長需要的滿足和提升。通過堂教學,通過生生之間的差異交流,通過教師的點撥乃至於師生間的對話使學生獲得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機會。在實施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堂的生成實際,不斷調整,展開對話教學。

二.改進措施

1營造寬鬆民主的對話平台

營造寬鬆民主平等的、充滿愛心的堂氛圍。對話教學的前提是師生平等和教學民主,離開了個體的平等,離開民主的教學氛圍,就不能實現真正的對話教學。教師首先要做個忠實的聽眾,認真地傾聽學生髮表獨特的見解,營造一個自由、輕鬆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們如痴如醉地探究、體驗、交流,或發表自己的見解,或補充同學的發言,或互相啟發,或相互辯駁……教師要以欣賞的眼光看、聽,適當地作些點撥。其次要創設愉悦的對話環境,要及時給予有效的良性的評價,教師的這種即時性的激勵性評價無疑是對學生最好的鼓勵和讚賞。教師的評價應該發自內心且充滿新意。在自然而然、充滿真情實感的賞識過程中,學生就會有一種愉悦的情感體驗,就能積極參與師生對話。

2設計有效的對話話題

話題確立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積極性能否被調動起,進而影響話題能否廣泛而深入地開展下去。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發展,所以教師設計的話題必須讓每個同學有話説而不是部分同學動起,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和“最近發展區”,這樣既能讓學生保持一種緊張而有序的心理狀態,又能夠促進教和學之間的互動。為使對話充滿靈性,教師要力求話題具有探索性和開發性,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想像力和創新能力得到發展。

提供足夠的對話時間

為使對話真正有效,就必須給學生充足的準備時間和對話時間,使他們成為堂學習的主人,要充分尊重學生在堂中的主體地位。有時教師為了完成自己的教學預案,往往慌忙開始而後就匆匆打斷,從而使對話流於形式,根本沒有意義。堂有效對話不僅僅是讓學生説,還要引導學生深入地説,更要鼓勵學生髮表獨特見解。

4尊重個性感受。

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內在感受。對同一事情,就會有各自不同的感受和體會,形成各自不同的見解,進而產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個性化理解。教師就要充分尊重學生與眾不同的想法、疑問和觀念,切不可將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納入自己既定的軌道,把結論強加於學生是與有效對話背道而馳的。只要學生不偏離本,言之成理、能自圓其説,就應得到教師的尊重和鼓勵。這樣,堂對話才能達到一定的深度和廣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rzlwl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