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機關單位工作計劃 >

縣城鄉規劃工作“十二五”規劃

縣城鄉規劃工作“十二五”規劃

一、“十二五”規劃的背景

縣城鄉規劃工作“十二五”規劃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了“十二五”期間城鎮化發展要求,報告中指出,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按照統籌城鄉、佈局合理、節約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帶小的原則,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邵東縣城鄉規劃工作“十二五”規劃的編制期正處在一個特殊的時期,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發展戰略;湖南省委、省政府大力提出推進“一化三基”和新型城市化,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邵陽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後發趕超,實現邵陽新崛起;邵東縣委、縣政府提出奮發趕超,重返全省十強;《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的進一步貫徹實施;邵東軍用機場規劃轉為軍民兩用機場,規劃建設洛湛鐵路在邵東通過,衡邵高速公路、吉邵高速公路的規劃建設,上瑞高速公路(潭邵段)的開通,為我縣“十二五”發展帶來了大歷史性機遇。城市規劃工作特別是“十二五”規劃將促進邵東縣城鄉合理、高效、健康及可持續發展。

二、“十二五”規劃的原則、目標、任務

“十二五”規劃的原則:一是和諧發展原則,合理開發現有空間資源,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實現自然資源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的良性循環,更為地服務城市與鄉村的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二是城鄉區域統籌發展原則,強化對區域發展的協調控制,與湖南省城鎮體系規劃、湘西地區總體開發總體規劃、邵陽市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等上層次規劃充分銜接,統籌縣城與大中小城鎮、農村中心村、基層村的協調發展,強調縣城中心城市、城鎮、村區域之間的緊密聯繫,與邵東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互協調,實現區域整體可持續發展。三是以人為本原則,城鄉規劃與建設要最大限度為人民羣眾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通過改善交通條件、完善公共配套設施、優化生態環境、塑造良好城市景觀、提高公眾參與程度,以更好地服務於人民大眾。四是適度彈性原則,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預留髮展空間,構建具有適度彈性和適應性的城市空間結構,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和實用性。五是科學前瞻性與現實可行性相結合原則,規劃要適應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要求,保持規劃的控制指導性和科學前瞻性,同時也要充分考慮規劃的現實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實行近遠期結合,動態規劃,適應城市發展的階段需要。“十二五”規劃的目標:根據邵東縣發展現狀、趨勢和城鎮現代化和城鎮化建設的要求,以及周邊地區的發展影響,因地制宜、近遠結合,確定科學、合理的城市發展目標和建設目標。充分發揮地區優勢,優化區內資源配置,以重大項目的建設和產業轉移為契機,通過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和區劃調整,重新組配空間資源,繼續實施邵東縣政府提出“興商建縣、興工強縣”的發展戰略,做強工業、優化農業,提升服務業,實現三次產業相互促進,相互支撐,推進產業特色化、園區化建設,以工業化提升農業產業化、促進城鎮化。發揮邵陽市東部門户作用,充分利用上瑞、衡邵、吉邵三條高速公路和國道、鐵路的優勢,加強與湘中、湘東及珠三角的聯繫,做強、做大商貿流通業,把邵東縣建設成為功能清晰、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特色鮮明、用地集約、佈局合理的新興中等城市、湘中南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十二五”規劃的任務:統籌兼顧,綜合部署,力求取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統一;協調城鄉區域發展,走城鄉協同發展之路;優化城鎮與農村中心村佈局結構,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城市功能提升;合理和節約利用土地與水資源;保障城市安全和社會安定;充分體現我縣山水城市及新型農村建設特色。

第一篇 優化縣域村鎮空間佈局,打造產業羣促進城鎮發展

“十二五”規劃內將逐步形成縣城、中心鎮、一般鎮(含鄉)、中心村四級村鎮等級結構,構建佈局合理、協調發展的村鎮區域網絡。

村鎮等級結構

規劃縣城中心城市1個,即邵東縣城;規劃縣域次中心城鎮(重點鎮)3個,即廉橋、仙槎橋、火廠坪;規劃一般鎮22個,即團山、靈官殿、流澤、佘田橋、牛馬司、野雞坪、楊橋、砂石、九龍嶺、流光嶺、範家山、魏家橋、水東江、黑田鋪、簡家隴、周官橋、黃陂橋、石株橋、雙鳳、堡面前、斫槽、界嶺;規劃洪橋村、棠下村、偉華村、瓦塘村、毛坪村、六合亭等78個村。

城鎮產業空間佈局結構

城鎮空間佈局依託交通幹線及各種發展條件,規劃佈局結構為“一核三軸一廊四區”。

(一)一核

即縣域中心城市縣城,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信息、商貿流通中心,也是邵陽市域城鎮體系規劃中確定的“市域東部工商貿發達的門户型城市、湘中南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市域東部產業經濟圈的副中心及市域經濟副中心”,意向提升為縣級市。規劃建設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對全縣經濟和城鎮發展發揮重要的帶動和輻射作用。

(二)三軸:分為城鎮發展主軸和二條城鎮發展副軸

城鎮發展主軸:以境內上瑞高速公路、320國道、婁邵鐵路等重要交通幹線構成的發展軸線,同時也是縣域重要的產業發展帶。該軸為邵東縣西連邵陽、懷化,東連湘潭、株洲、長沙的紐帶,沿線自西向東依次分佈範家山、牛馬司、縣城、黃陂橋、廉橋、界嶺等6個城鎮,此軸也是邵陽市城鎮發展主軸的綏寧—武崗—隆回—邵陽市—邵東發展軸的一部分。

城鎮發展副軸:一條以315省道和正在興建的衡邵高速公路沿線地帶作為城鎮發展佈局的副軸線,同時也是縣域次一級的產業發展帶。該軸為串連邵東中部地區城鎮的一條重要軸線,沿該軸線自西向東依次分佈有縣城、周官橋、火廠坪、楊橋、水東江等5個城鎮;另一條副軸以八老公路未來市級交通幹線構成的城市發展軸,該線北接漣源市、南連祁東縣,由北向南分佈斫槽、廉橋、流澤、砂石、火廠坪、佘田橋、靈官殿、石株橋等8個鄉鎮,是該線重要的產業發展。

(三)一廊

以縣道x016線為廊道,自北向南依次分佈有流澤、黃陂橋、縣城、仙槎橋、九龍嶺等城鎮,該廊道既是縣域發展副軸線,也是五金產業集羣的工業長廊。

(四)四區

根據現狀城鎮體系特點和資源分佈狀況,綜合以上自然條件和因素,將縣域劃分四個城鎮經濟區:中部核心城鎮區、東部城鎮密集區、北部城鎮發展區、南部城鎮發展區。

1、中部核心城鎮區:範圍包括縣城、牛馬司鎮、範家山鎮、黃陂橋鄉、周官橋鄉總面積256.4平方公里,總人口30.49萬人,密度1189人/平方公里。該區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信息、交通中心,以二、三產業發展為動力,大力發展商貿業、物流業和機械、醫藥、食品加工業,充分發揮起全縣的輻射帶動作用。

2、東部城鎮密集區:範圍包括火廠坪、流澤、砂石、流光嶺、團山、楊橋、水東江、佘田橋等8個城鎮總面積526.07平方公里,總人口33.25萬,密度632人/平方公里,該區各城鎮有較好經濟基礎和發展條件,又鄰近區域大通道,易接受泛珠三角和周邊大中城市的產業轉移,是邵東未來的主要發展源地之一。十二五規劃火廠坪鎮、團山鎮為縣域次中心城鎮,該區主導產業以再生資源加工、機械、鋁製品、農副產品加工、旅遊業,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為主。

3、北部城鎮發展區:範圍包括廉橋鎮、黑田鋪鄉、界嶺鄉、斫槽鄉4個鄉鎮,總面積288.68平方公里,總人口18.43萬,人口密度638人/平主公里,該區區域交通便利,資源豐富,廉橋藥都和中草藥種植基礎條件好,十二五規劃廉橋鎮為縣域次中心城鎮,該區主導產業以中草藥生產、加工、農產品加工、商貿、旅遊和特色農業為主,逐步建成我國著名的藥都及藥物集散地。

4、南部城鎮發展區:包括仙槎橋、九龍嶺鎮、野雞坪鎮、靈官殿鎮、魏家橋鎮、雙鳳鄉、簡家隴鄉、石株橋鄉、堡面前鄉等9個鄉鎮,總面積694.82平方公里,總人口35.95萬,人口密度517人/平方公里,該區大多數鄉鎮處於丘陵山地,生態環境好,旅遊資源豐富,但交通條件稍差。十二五規劃仙槎橋鎮、靈官殿鎮為縣域次中心城鎮,該區主導產業在重點發展五金工業的同時,提升現有的化工、建材、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業的品質和科技創新能力,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生態農業,促進全區各鄉鎮整體發展,增強全區綜合實力,促進社會經濟全面發展。

第二篇 東拓西延,南承北聯,加強區域協調發展

(一)推進區域內產業結構的整合與分工,促進合理的產業協作體系

在壯大邵東自身優勢產業的同時,加強與相鄰地區相關產業的協作,培育產業鏈,協同技術先進區域性主導產業與支柱產業,形成佈局合理、協作密切的生產體系。聯合長株潭、衡陽、懷化和婁底等交通樞紐城市優勢,充分利用上瑞、衡邵兩條調整公路和國道、鐵路、機場的條件,加強與湘中、湘東及珠三角的聯繫,做強、做大商貿流通業,成為湘中南重要的物資集散地,發揮邵東作為邵陽市東部地區門户城市的作用。

1、加強與長株潭產業協作發展

充分利用長株潭的科研優勢、較為雄厚的產業基礎優勢和生產服務配套優勢,在鞏固、提高現有配套協作的基礎上,拓展新的配套協作,帶動邵東產業的結構升級。利用邵東的資源優勢,吸引長株潭的資金、技術參與邵東農業資源的開發,共同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規模、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高的農產品貿工農一體化龍頭企業,建設區域性的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基地以及創匯農業、生態農業和休閒農業基地。

2、加強與邵陽的產業協調與錯位發展

在醫藥、食品等產業發展上加強與邵陽等地區的協作與錯位發展,以技術打造優勢,以優勢創造特色,優化和重組產業、產品和企業結構,加速邵東工業產業的發展。

發揮各自旅遊優勢,開展全方位合作,實施區域連鎖經營。通過共同參與旅遊資源的規劃、開發、建設和保護,帶動各自旅遊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新一輪旅遊消費熱點。

(二)協調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一體化的區域基礎設施網絡

通過區域對外交通發展,整合機場、高速公路、鐵路樞紐,加強邵東與長株潭、邵陽以及新邵、漣源、雙峯、衡陽等縣的交通聯繫,加強重要城鎮、重要產業發展地區和交通樞紐的交通可達性。

整合區域機場資源,提高邵東機場的交通可達性,提高其區域影響力。加強與長沙黃花機場、衡陽來陽機場(規劃)和懷化芷江機場(在建)等幹線機場的交能聯繫;

根據省域城鎮體系規劃的“四縱五橫二聯絡線”的公路網絡局、通過中衡邵調整公路(衡邵調整衡邵路段)、一聯絡線(邵東-衡陽-茶陵)的建設打通過外通道,擴大邵東經濟發展腹地。配合邵陽市城鎮體系規劃的“六高速、二國道、三橫五縱”的公路網格局,通過“一縱”(邵東廉橋-邵東火廠坪)、“二縱”(新邵陳家坊-邵陽市-邵東九龍嶺)、“二橫”(邵東火廠坪-邵陽下花橋-武岡-城步茅坪-綏寧)的建設,加強縣域內東西、南北向的公路網絡建設,與周邊大中小各級城市對接。形成便捷、安全、快速的區域交通網絡,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三)聯手進行生態環境整治,增加區域防災減災能力

1、區域協同,構建區域生態系統

區域綠地的規劃建設對維護區域自然格局,構建合理的生態網絡,優化城鄉空間結構,塑造良好的發展形態,改善區域發展環境,具有重要意義。推進邵東和周邊地區共同劃定區域綠地並實施嚴格保護,實現區域綠地共享,共同維護區域生態平衡。

2、區域協同,加強水資源保護

縣域內蒸水為湘江的一級支流,發源於邵東縣石株橋鄉的雁鵝圳,流經邵東縣的普家衝、單戰樓、佘田橋,衡陽縣的龍口、石門坎、西渡,衡南縣的神山頭,衡陽市的進步村,于衡陽市的草橋匯入湘江。側水——為湘江支流漣水的一級支流,發源於邵東縣砂石鎮的古塘村,流經砂石、雙江橋、雙峯縣的側水橋、湄水橋、永豐橋、灣頭、街埠頭,於雙峯縣的溪口匯入漣水。邵水——為資水一級支流,邵水發源於邵東縣南衝,流經邵東縣的洪水岸、檀木塘、縣城等地區,在邵陽市沿江橋匯入資水,西洋江——自新邵縣流至邵東縣洪橋入境,在牛馬司雙江口入邵水,落水河——源於新邵縣,在黑田鋪鄉石江村入縣境。因此,在整個邵東原流域內必須嚴格保護作為區域共同的水源地,同時應實行較徹底的供水與納污河道(水體)的分流,劃定合理的納污河道,並統籌管理,逐步改善環境,積極配合其他地區進行這些流域的協同管理和水資源保護。

3、區域聯合,加強污染控制

邵東和周邊地區都正在步入工業化快速發展時期,工業的迅猛發展在提升地區經濟實力的同時,帶來大氣環境惡化。邵東及其他周邊地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酸雨,且有加劇的趨勢。邵東應積極主動與周邊地區協同溝通,聯手進行生態環境整治,並通過合理的規劃佈局、加強綠化等措施減少周邊城市的大氣污染對邵東大氣環境的不良影響。

第三篇 構建縣域主骨架交通網,形成經濟輻射圈

公路

邵東公路主要有國道、省道、縣道和鄉道等構成,形成縣域內公路交通網絡。公路優勢較為明顯,往北有國道g320和上瑞高速公路通往湖南省域大都市核心區長沙、株洲等地,往南有s315通往衡陽,它可充分依託和共享湖南省域大都市核心區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設施。但全縣整個的交通網絡分佈不均,佈置不完善。目前縣域內公路大部分分佈在縣域北部,國道g320與上瑞高速公路都分佈在縣域北部地區,在縣域內的走向基本一致,與省道s315呈“y”型交匯於宋家塘,主骨架公路之間的聯繫以及交通方面的轉換顯得不是很方便。中部偏東有縣道xoo1聯繫g320和s315,由於技術等級低,路面狀況差,明顯起不到溝通兩條主骨架公路之間交通的作用。佔縣域國土面積70%左右的東部和南部地區除s315之外,只有一些低等級的縣道,特別是佔縣域國土面積約50%的南部地區除一些低等級的縣、鄉公路之外,沒有一條上等級的公路。

十二五規劃構建縣域主骨架公路網,完善對外交通,形成邵東縣與周邊縣市的快速公路運輸網絡。隨着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十二五期間公路發展要達到鎮到建制村通水泥混凝土路面,規劃形成兩高速、“五橫三縱”縣域主幹道、“兩橫一縱一環路”縣域次幹道三級公路網絡體系。

(一)縣域高速公路規劃

邵東縣已有上瑞高速公路,規劃建成衡邵高速公路從邵東縣域內經水東江鎮、楊橋鎮、仙槎橋鎮、魏家橋鎮至邵陽市,與g207國道相接。規劃為雙向四車道,是邵東縣聯繫邵陽市、衡陽市的重要通道。

(二)縣域主幹道公路規劃

橫向幹道規劃:

“一橫”由g320在邵東縣域內路段構成,是邵東縣聯繫長沙等地的重要公路。

“二橫”由省道s315在邵東縣域路段構成,是邵東縣通往衡陽的一條主要幹線公路。

“三橫”魏團公路,規劃為二級公路,往西通往邵陽雙清區,往東通往雙峯縣,途經團山鎮、流澤鎮、黃陂橋鄉、兩市鎮和魏家橋,由縣道x012和縣道x018舊路改造而成,是邵東線中部偏北橫向的一條重要主幹道。

“四橫”由邵東北部斫槽鄉東西橫向穿過邵東縣城,

“五橫”水黃公路,規劃為二級公路,該線經水東江鎮、魏家橋、野雞坪鎮、簡家壠鄉、仙槎橋鎮至黃草坪,與省道s315交匯於水東江鎮,結合原有縣道xoo4、x005、x017、x018舊道改造,新建部分道路而成,該道路是邵東縣域南部地區重要的橫向交通主幹道。

縱向幹道規劃:

“一縱”八老公路,規劃為二級公路,往北通往漣源市,往南通往祁東縣,途經斫槽鄉、中心鎮廉橋鎮、流澤鎮、砂石鎮、中心鎮火廠坪鎮、佘田橋鎮、靈官殿鎮、石株橋鎮。是邵陽市“六高速、二國道、三橫五縱”公路網絡中的“一縱”。

“二縱”範九公路,規劃為二級公路,途經邵東縣範家山鎮、魏家橋鎮、九龍嶺鎮。該公路也是邵陽市“門高速、二國道、三橫五縱”公路網絡中的“二縱”,將邵東縣西部地區與邵陽市東部地區聯繫起來。

“三縱”黑九公路,規劃為二級公路,往北通往新邵縣,往南通往祁東縣,途經黑田鋪鄉、邵東縣城區、仙槎橋鎮、九龍嶺鎮,為避免將過鏡交通引進城區,在邵東縣城東南角另建一條新道與縣道x008銜接,其餘路段由縣道x016和縣道x008舊路改造而成,是邵東縣域連接周邊縣市的一條重要的幹道。

(三)縣域次幹道公路規劃

“一縱”簡團公路,規劃為三級公路,往東北通往雙峯縣,途經團山鎮、流光嶺鎮、火廠坪鎮、簡家壠,連接祁東縣,加強邵東縣南部地區對外的聯繫。

“一橫”仙團公路,規劃為三級公路,將縣道x014和縣道x019直接連通改造而成,是一條比較重要的次幹道。

“二橫”寶宋公路,規劃為三級公路,由縣道x020改造而成,是邵東縣城聯繫中部城鎮的一條主要次幹道。

“一環”規劃為三級公路,途經兩市鎮、黑田鋪、廉橋、界嶺、團山、水東江、堡面前、靈官殿、野雞坪、簡家壠、仙槎橋等鎮。由縣道x008、x007、xo12、xo13、x002、xoo4、x005等縣道改造,接通縣道x002與縣道xo13而成。

鐵路

洛湛鐵路縣城中心段將在原線路上改彎取直,同時在此新建火車客運站,規劃保留原老火車站作為貨運站。

機場

邵東機場現狀為軍用機場,位於魏家橋鎮鏡內,地處邵陽市區與邵東縣之間,地理位置優越,規劃改擴建為軍民兩用機場,等級為4c級,將來可同時服務邵陽與婁底地區。

第四篇 重點加快縣域中心城區的發展

十二五規劃縣城積極發展工業園、高標準打造生態新城、穩妥改造舊城區;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營造開放而有活力、宜居而又安全的和諧城市。

縣城空間佈局

根據縣城周邊地理環境、交通條件、城市功能分區、城市形態演變等,併兼顧與城市長遠發展的銜接,十二五規劃縣城形成“一心、三帶、四軸、六區”的結構形式。

(一)城市中心區

規劃“一心”指城市中心區。

規劃利用縣行政中心、興和綠地廣場及周邊的金融、商貿、體育用地,形成城市的中心區。通過改造置換周邊用地性質,以行政辦公、商業、文化體育等為主,集中佈置城市公共設施,形成城市中心區。

(二)三條生態景觀帶

規劃“三帶”指貫穿城市東西南北的三條生態廊道:一是邵水河貫穿城市東西向的生態景觀帶,連接老城、西城、裏安、興隆四區;二是城市北部的主要景觀帶,即城區北部沿鐵路形成的綠化隔離帶;三是城區東部利用保留的生態山林形成南北向的主要生態景觀帶,連接裏安、興隆片區。

(三)四條發展軸

規劃“四軸”指城市的四條主要發展軸:一是昭陽大道——城市空間向東拓展的重要發展軸,是連接上瑞高速、商貿物流區、裏安新區的商貿發展軸,也是城市的迎賓大道;二是公園路(南北向)——城市工業的發展軸,連接工業區、商貿物流區,是城市工業崛起之路;三是衡寶路——城市南北偏東方向的綜合發展軸,連接北城區、商貿物流區、老城片區和興隆片區,是城市新舊歷史發展軸;四是綠汀大道——城區東部南北拓展的主軸線,是吉邵高速公路與城區的連接線,是連接裏安新區、興隆新區的綜合發展軸。

(四)六個功能分區

十二五規劃“六區”是城市主要的六大功能區。一是老城區,主要包括昭陽大道以南、解放北路以西的現狀建成區部分,是城市主要的行政、商貿、生活民住區;二是西城片區,是城市近期發展的新區,以工業為主,配套生活居住、公共服務設施;三是商貿物流區,是城市近期發展的集商貿、物流、生產與一體的區域,是城市發展的經濟增長點;四是裏安片區,是城市中遠期發展的綜合新區,以生活居住為主,同時有建設大量的市級公共設施,有商業金融、文化、體育、醫療、教育等;五是興隆片區,是城市中遠期發展的主要工業新區,同時沿邵水河佈置一定的居住用地及配套的公共服務設施;六是北城片區,是至鐵路以北區域,是城市中遠期發展的主要綜合居住區。

縣城工業用地規劃

針對目前現狀工業用地的分佈以及已徵未建工業用地的情況,根據城市自然環境特點和現狀工業分佈情況,合理

組織工業用地。結合舊城區改造逐步搬遷影響居民生活、效益低下的工業企業,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規劃為振興城市經濟,加強工業的經濟主導地位,按照“工業進園,集約發展”的原則,在城區內規劃形成“三園”的佈局結構。

西部工業園:位於西城片區,主要在現狀西城工業用地基礎上,將現有的已徵未建工業用地進行融合形成。由於該園區處於城市的次風向,規劃以二類工業為主,一類工業為輔,限制現狀三類工業的發展。規劃建設成為以加工、製造為主的工貿園區。

北部工業園:位於北城片區,該片區以丘陵用地為主,規劃結合鐵路、國道的交通優勢,安排以一類工業為主,二類工業為輔的特色產業環保工業園區。

東南部工業園:位於城區東南部的興隆片區,是城區重點對外招商較大型企業的科技工業園區,規劃以一類工業為主,少量安排二類工業,禁止三類工業入園,確保城區綜合環境質量。

縣城各項公共設施規劃

規劃城區公共設施總用地面積458.63公頃,人均公共設施用地13.10平方米。

(一)行政辦公設施規劃

規劃保留現狀縣級行政辦公中心用地。逐步改善老城區內的各職能部門的辦公條件,規劃搬遷至昭陽大道沿線進行較集中佈置,並將原辦公用地轉為居住、市政基礎設施、綠地等用地。

在各片區的建設中,配置相應的行政管理設施。原則上每1-2萬人設一社區居委會,每500户設一居委會,或按照行政編制配設。

規劃城區行政辦公總用地45.50公頃,人均1.30平方米。

(二)商業金融業設施規劃

近期城區商業、金融業、服務業等用地擬在老城區內進一步完善為主,遠期在城市新區內形成等級分明、分佈合理的城市新的商業服務體系。

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利用便利的交通區位,於火車站以南、照陽大道以北,即商貿物流區內,規劃設施完善、商貿繁榮、體現中心城市功能的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

市級商業金融中心:規劃在昭陽大道以南、希望大道以東,採取較集中用地的形式設置新的市級商業金融業中心。

老城商業中心:結合現狀老城區內的商業布點,在現有的基礎上充實商業服務設施,強化傳統商業中心功能。在金龍路與百富路形成的丁字形街區一帶,通過用地置換擴大商業金融業用地,提升商業設施的服務水準。同時改善老城區中心的生活、購物、娛樂、休閒環境,建設老城傳統商貿中心。片區商業中心:規劃於裏安、興隆、西城、北城等片區內,結合居住用地的分佈、服務規模的大小,分別設置片區級商業服務中心。

規劃城區商業金融業用地為218.60公頃,人均用地6.19平方米。

(三)專業市場規劃

1、市場規劃原則

a、整合專業市場,優化產品結構,堅持“擴容提質”發展戰略。合併相鄰專業市場和產品性質同類的市場,擴大市場的規模。

b、利用現代工業化的管理模式和生產方式來組織市場,走集生產、加工、經營、科研等一體的建設模式,提升市場的整體實力和整體管理質量,增加市場的發展動力。

c、建好專業市場的配套服務設施,創建良好的市場經營環境。加快市場硬件設施的改造步伐,改善市場的形象,同時加快倉儲物流的建設,加快市場之間的流通。

2、市場用地規劃佈局

城區內的大型市場的設置,要充分結合交通條件的便捷進行佈置,對現狀市場用地進行整合。時機成熟時,可通過用地置換將市場用地選擇在城區的外圍,對外交通條件良好地段,以減少對城區交通和環境的影響。同時為市場配套必需的停車、人流集散場地的配套設施。市場建設應按照專業化分工原則,形成各具特色的專業市場體系。規劃城區北部商貿物流區內佈置區域綜合性批發交易市場用地。

為城區居民日常服務的小型市場,應結合居住開發統一建設。城區生活性市場服務網點按40攤位/千人指標進行建設佈置。

(四)文化娛樂設施規劃

規劃在城市中心區內主要佈置市級綜合性文化設施,如新聞中心、廣播電視、展覽館、科技館、圖書館等設施,增強中心區的吸引力。在各片區內安排為居民服務的文化娛樂設施用地,為居民提供文化活動場所。規劃要求對老城區內部分現有文化設施加以改造、擴建或搬遷新建。同時在東湖公園的周邊較集中的佈置一些休閒娛樂設施。

規劃城區文化娛樂設施用地為36.20公頃,人均用地1.03平方米。

(五)體育設施規劃

城市體育中心已建設在行政中心的西側,但隨着城市規模的擴大,其規模已難以滿足城市遠期發展需求,因而本次規劃將其確定成近中期城市體育中心,而遠期的體育中心規劃於東湖公園的北面。現狀老城區內的東校場,其用地侷促,規劃結合舊城區的改造,擴大規模建設成為城南體育中心。各片區中心規劃滿足羣眾性體育活動需要的運動場、燈光球場和門球場等用地。同時結合居住區建設,安排居住區體育設施,便於居民能夠方便就近開展體育活動。

規劃城區體育設施用地為21.50公頃,人均用地0.61平方米。

(六)醫療衞生設施規劃

根據醫院的服務規模及國家規定50萬人以下城市每1000居住人口擁有4-5個牀位的標準,規劃於居住人口分佈比較集中的老城區、裏安片區,新設2間市級醫院。在商貿物流區、西城片區、裏安片區、興隆片區內分別新建一至兩座片區級醫院。同時按國家有關標準配置各類特色專科醫院,完善全縣急救和衞生防疫系統。在各居住區內還必須佈置醫院門診部,加強社區醫療服務設施建設,為居民提供醫療保健服務。

規劃城區醫療衞生用地為27.68公頃,人均用地0.79平方米。

(七)教育科研設施規劃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推進素質教育。加快普及包括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在內的高中階段教育,大幅度提高適齡青少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

規劃保留現有的職業培訓中心、特殊學校等教育設施。同時在東湖公園北側集中佈置教育科研用地和大、中專教育用地,也可作為工業園的科技孵化區。

規劃城區教育科研用地總面積為101.63公頃,人均用地2.90平方米。

(八)社會福利、民政設施規劃

以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福利服務需求為目的,發展以老年福利服務為重點,兼顧殘孤兒童,託養康復為主要內容的社會福利服務設施。

規劃保留現有的社會福利設施,並在西城片區、裏安片區、興隆片區增設三處敬老院,建議敬老院和老人活動中心集中設置,方便利用敬老院的老人使用。在居住區中以居委會為單位建設老人活動中心等社會福利設施。

規劃建設縣級救助管理總站和流浪兒童救助保護中心。新建邵東殯儀館和邵東公墓於城市規劃區外,推廣公益性生態墓地建設模式,逐步實施公墓建設的園林化和公園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guan/oqwd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