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彙報體會 >工作彙報 >

學校管理經驗交流彙報材料

學校管理經驗交流彙報材料

近年來,我校堅持以改革、創新、發展為指導思想,圍繞“施一流管理,建一流師資,創一流環境,出一流質量”的工作目標,着眼於為學生終生髮展奠基,不斷優化學校管理機制,不斷強化過程管理,不斷深化課程改革,做了一系列探索性的工作。

學校管理經驗交流彙報材料

一、 突出“四個”重點,強化學校管理

1、抓領導,促工作落實。

“力度決定效度”,學校管理的效度如何,是由工作落實的力度決定的。這要求學校領導沉得下心來,坐得住板凳,走得進課堂,降低重心,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如教師聽評課、集體備課,為使這些活動真真成為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平台,我校構建了立體化的工作落實模式:一是學科組教師全員參與、中層幹部全程參與。每學期初,學校安排中層幹部蹲點各學科組,學科組教研活動必須有中層幹部參加才算有效。二是專人督查。學期初,由各學科組制定出教師聽評課、集體備課計劃表交教務處,教務處安排專人到時候檢查落實情況並作好記載。三是領導抽查。每學期,校級領導都會按照計劃表抽查教研活動的開展情況。這些措施強力推進了工作的落實。

2、抓規範,促均衡發展。

為了改變學生擇班的風氣,從XX年秋起,學校頂住社會的各方面壓力,提出:寧可轉學,不可轉班。在學生編班問題上堅持公開公平的原則,採取了電腦編排,在班級劃定上採取隨機抓鬮的辦法,切實做到均衡平等。在教師配備上採取了均衡組合,骨幹教師或有名氣的教師任教的班級,都帶有青年教師或非骨幹教師,讓青年教師或非骨幹教師在骨幹教師的帶領下,迅速發展成為教學骨幹,也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3、抓細節,促教學質量。

我校共有43個教學班,面廣、點多。為了及時、有效、全面的掌握教師教學的第一手信息資料,並將這些教學信息向有關教師進行反饋,我們進一步細化了教學過程的信息收集與管理。

首先,制定巡堂制度,規範課堂教學。

學校制定了行政人員值日巡堂制度,並作好相關的巡堂記載,巡堂記載包括“是否遲到空堂,是否坐教,是否體罰學生,教室清潔是否到位”等,值日人員分年級作好詳細記載,教導處及時進行統計整理,並針對典型問題迅速作出反饋。這樣,不僅保證了嚴謹有序的教學秩序,而且從微觀上規範了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

其次,建立課堂日誌,收集課堂信息。

學校把評價教師教育、教學的權利交給學生,建立了課堂日誌,課堂日誌突出表現了學生評價主體的客觀性:內容包括班級開課的實際情況、“最滿意的兩節課”、“作業最適量的兩節課”、“課堂紀律最好的兩節課”。學校定期召開值日學生會議,強調照實填寫,客觀評價,為學校調整教學和進行教師工作評價提供了詳實而具體的管理信息。

每學期,學校教務處由課堂日誌統計出教師的“課堂教學優秀率”,“佈置作業適量率”和“課堂紀律滿意率”,作為三個硬性的指標,直接進入教師工作評價的c級指標。

4、抓導向,促工作熱情

近年來,我校努力構建公平的利益分配機制,在績效工資補貼、會考獎金髮放、骨幹教師評選、各級榮譽表彰等方面盡力向一線教師,特別是畢業年級教師傾斜,真正體現“多勞多得,優質優酬”,使“教師聘任靠實績,工作報酬看貢獻”,成為學校人事管理的常態。

二、搭建四個平台,深化課程改革。

學校發展依靠教師的發展,教師的發展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奠學生成長之基、鋪教師發展之路、成學校精品之牌”,努力形成學校、教師和學生三者共贏、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一直是我校執著追求的目標,近年來,學校結合課程改革,努力搭建課程改革平台。

一是以構建學習型學校為契機,搭建教師終身學習的平台。

XX年元月,學校制定了未來五年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了“構建學習型學校”的目標,學校開展“書香工程”,要求一線教師每學期認真閲讀一本教育理論專著,每週上網查資料不少於2小時。學校領導帶頭學習,將好的理論專著推薦給大家,供閲讀討論。一時間,魏書生、李鎮西等現代教育名家的觀點成為了教師課餘討論的重點,老師們在閲讀的同時認真做好筆記,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發表自己的看法。近年來,學校立足校本培訓,先後開展了先進教育理論學習,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學習等活動。學校建立課件製作工作室,成立“幾何畫板”應用開發小組、“flash”動畫應用開發小組,開展軟件的應用開發和課件製作攻關,負責課件製作和教師多媒體運用技術的培訓。每學期,學校都會有意識的選擇一些中青年教師到外地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XX年9月,學校由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帶隊,組織教務處主任、教科室主任及六名教師赴江蘇省泰興市洋思中學進行為期四天的學習。回校後舉行了專題考察報告會及洋思課堂演示活動,考察組作了《洋思,離我們有多遠》的考察報告,六名教師為全校教師演示了公開課,全校近二百名老師參加了學習和討論,構建學習型學校,加快了教師的成長。

二是以創新為“靈魂”,搭建師生共同發展的平台。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近年來,我校在創新課堂模式、創新教研形式和內容等方面作了一些嘗試:

一是創新課堂模式。從XX年9月起,學校積極探索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新途徑,把傳授知識轉變為由學生互相交流,自主探索,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學校開始嘗試每週開設一節讀書課,通過課內外閲讀相結合,讀與摘抄相結合,讀與寫相結合,讀與學校活動相結合。讓學生在閲覽室自主閲讀中外名著和各類報刊雜誌。使閲讀既是課內閲讀的擴展與延伸,又成為課堂教學的補充,進一步開闊了學生視野,陶冶了學生情操,激發了學生的讀書熱情。本學期開始,學校以校園網站為依託,以班級為單位,建立起實中師生qq羣,搭建起師生共同交流的平台,將學習和交流由課堂延伸的課外,由傳統模式延伸到網絡模式,受到了師生的熱烈歡迎。

二是創新教研形式和內容。XX年,學校教科室全面倡導教師撰寫教學反思、教育敍事文章,將日常教育教學中發生的故事用文字敍述出來,供全體教師探討研究,僅二oo八年上半年,教科室共收集文章三百餘篇,這些文章從不同的角度,敍述教育現象,闡明教育原理,引起了全體教師關注。XX年下半年,學校組織教

師徵集“教育語絲”,每個教師用高度濃縮的語言,極富個性的話語説出了教師的心裏話。豐富的活動開展,教師思想得到了廣泛交流,好的教育方式得到進一步宣傳,有力地促進了教師專業化成長。

三是以開發“校本課程”為契合點,凸顯學校辦學特色

“校本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根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學校實際確立了三個選題:《荊楚文化與漢川》、《楹聯賞析與運用》、《中國古代文化知識》。《荊楚文化與漢川》、《楹聯賞析與運用》以傳承荊楚文化、中華文化為依託,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為重點,培養實踐能力和探究精神;《中國古代文化知識》針對當前電視劇中戲説成分,引經據典,詳細解説中國古代稱謂、習慣及文化現象,對學生歷史唯物觀的形成起到了較大的作用。其中《楹聯賞析與運用》課程的開設不僅受到了學生的歡迎,還引起了中國楹聯協會湖北分會的關注,將我校評為“湖北省楹聯學校”。

四是以開展課題研究為載體,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

學校結合課改實施過程中反映出的實際問題,組織教師擬定課題並申報有關部門批准立項,用課題研究的方式組織教師開展討論,在課題研究中尋找解決工作中難題的辦法。我們的做法得到了上級的認可,《快樂教育》課題獲國家級二等獎。《國中語文讀寫説綜合課題研究》獲孝感市“先進實驗學校” 榮譽,目前,《國中數學教學中現代媒體的應用策略研究》、《生物與環保》、《信息教育技術與八年級數學整合的有效性研究》、《師生共寫隨筆》等課題尚在研究、實驗之中。

浪鼓舟楫,風蓬滿帆,揚帆起航的實驗中學每一步都是那麼曲折但很穩健。在今後的日子裏,我們將懷着崇高的使命感、責任感跨過創業路上一道又一道的坎,自信從容地站在了課程改革的風口浪尖,實踐着我們對於教育真諦的追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huibao/gongzuofanwen/ple34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