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實施方案 >

數學校本課程實施方案(通用18篇)

數學校本課程實施方案(通用18篇)

數學校本課程實施方案(通用18篇)

數學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篇1

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為基礎開發出來的課程,實施校本課程是實現學校的辦學宗旨,體現辦學特色的有效途徑。為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有效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課程開發水平,制定我校校本課程開發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理念,結合我校實際,開發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課程,以彌補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不足,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個性,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二、實施目標

1、通過學科素養類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感受中華經典的博大精深、數學思維的靈活創新、英語情境的生動有趣,陶冶情操、發展個性,保持最佳學習狀態,提高人文素養。

2、通過生活技能類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勞動技術和禮儀規範,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熱愛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3、通過藝體技能類課程的學習,使學生髮展特長,樹立自信,豐富精神生活,實現全面和諧發展。

三、基本結構

以校本課及活動小組為載體,確立以下三類內容,每學期視環境、師資等具體情況添減部分內容。

1、學科素養類——經典誦讀、英語口語、習作、數學思維

2、生活技能類——摺紙、生活勞技、生活禮儀、法伴我成長

3、藝體技能類——舞蹈、聲樂、器樂、兒童畫、裝飾畫、國畫、剪紙、書法、十字繡、橡皮泥、陶藝、圍棋、武術、乒乓球、田徑等

四、實施原則

1、現實性原則:充分考慮我校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及學生髮展狀況,兼顧學校其它方面因素確立校本課程開發目標時。

2、基礎性原則:以全面發展學生能力,促進學科知識的運用與綜合為目的,為學生打好基礎服務。

3、發展性原則:着眼於學生的未來發展,着眼於開發學生的潛力,以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為目標。

五、保障機制

(一)成立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領導小組

組長:戰元川,全面負責校本課程開發工作,負責教研管理和教材編寫指導。

副組長:樑娟、王成芹,確定校本課程開發內容,具體校本課程的設計與實施。

成員:呂壯君、劉洋、丁春鋒、畢聖傑、邵娜、曲春賢、於宏偉

(二)組織編寫校本課程綱要或教材

編委:王成芹、呂壯君、於愛芳、苗文靜、谷靜、高娃、高濤、欒魯華、曹正、鄭曉峯、紀水英、韓傑、曲春賢。

六、實施過程

(一)樹立正確的課程觀。

(1)採取自學和輔導、分散和集中、討論和測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辦法,組織教師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識培訓》《課程實施標準》等課程改革的基本理論,形成正確的教育觀,並用大教育觀指導教育教學實踐。

(2)多方合力,共同協作。教導處負責制定整體方案,審議課程綱要、教材、學科評價體系,負責過程管理、分期工作計劃、檢查實施、培訓指導等工作;總務處負責課程開展所需的物質保障,協調資料的徵集和保養、場地的建設,場地活動的設施供應等;發揮家長委員會的紐帶作用,取得家長的幫助與支持,挖掘家長資源、社區資源,使校本課程融於生活、融於社會,促進孩子的全面和諧發展。

(二)認真落實課程目標

1、校本教師針對學校已有的校本課程資源,依據學生年齡特點、接受能力等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交流反思,不斷完善內容,豐富課程體系。

2、任課教師精心備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按時上好校本課,並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

3、每學期以年級組為單位,至少開展校本課程專題研討一次,活動要有目的、有準備、有記錄、有實效;每學期末組織面向全校師生的校本課程成果展示評比一次,全面參與,形式靈活。

4、學生需要外出調查、參觀時,由分管領導、班主任和任課教師一起組織,確保師生安全。

(三)完成課程實施水平評價

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張揚學生個性,形成學校特色,課程評價由任課教師擬定學科評價方案,教導處具體負責方案的指導審核及校本課程教師實施情況的總體評價,評價注重多元化和個體化

1、對教師的評價注重過程性

從教學準備、教學方式、教學態度等方面對教師的課程方案(附件1)、課堂教學(附件2)進行評價。學校採用調查問卷(10%)、聽課記錄(20%)、檢查教師教學方案計劃及教案(20%)、博客(每月)總結(20%)、教學效果(30%)等方法督促落實。

2、對學生學習情況評價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

(1)學生上課出勤率評價,佔學業總成績20%。

(2)課業完成情況評價,佔學業總成績的40%。包括平時上課聽講、學習態度、作業的完成情況。

(3)課程結業成績,佔學業總成績的40%。

學生校本課程學業總成績按A、B、C、D分四個等級

為促進學生特長的發展,關注學生對校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態度,採取觀察、考查、現場彙報和作品展示等方法促進課程有效實施。強調以下兩點:

一是組織階段性作品展覽。開展多種形式的年級、校內學生作品展覽,如,學習筆記、手抄報、手工作品、照片、徵文等,加強宣傳和對學生進行及時鼓勵。

二是要有學習結果的評價,採用等級制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學期結束,教師根據校本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實地參與的情況,採用開卷考查的方式檢測學生的學習成績,給與學生充分發揮才能的機會和合理的等級成績。(見附件4、5)

以上課程既面向全體,又兼顧個體,同時呈現合理的層次性和梯度性。全校必修校本課程《經典誦讀》《走進威海》《名曲名畫欣賞》等重視人文薰陶和實踐探究能力的培養,田國小子因此洋溢着書香高雅氣質、自強創新品質和模範小主人風采;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及年齡特點分年級選修的橡皮泥、陶藝、摺紙、剪紙等課程,遵循了由易到難,漸入內涵的規律,旨在發現和培養一批有興趣、有悟性的小藝術家;而在此基礎上,補充開設了二十多個興趣小組,引領孩子發展特長,在屬於自己的舞台上盡情飛翔。

數學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篇2

一、問題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一)問題的提出

校本課程是基於學校的課程資源,為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與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以學校的教師為課程開發的主體開發的課程。新課程內容加強了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和學生生活的聯繫,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多樣性,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他們的自信自立和科學探究精神。校本課程是對現有課程資源的補充和延伸,讓師生的生活和經驗進入教學過程,讓教學“活起來”,營造一個可以讓教師和學生共同合作、探究的學習空間,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個性化教育、課程資源的開發和人的培養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學校教育的一個新的支點。我們覺得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對實施素質教育、推進課程改革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生物學科的是一門最貼近人們生活的自然科學,學生通過對生物學的學習,能夠深入瞭解大自然生命的奧祕,激發學生探索興趣。從新課程改革以來的四次大學聯考分析可知,生物學的各項能力和科學素養的考查內容的分值佔生物學科總分值的比例由20xx年的44%提高到20xx年的66.7%。由此看來,只侷限於現行教材的課堂教學已經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因此,進行高中生物校本課程開發和建設也是勢在必行了,本課題也就成為當今新課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學的着眼點。我校生物實驗室條件的完備,校園網絡的改善,新農村生態基地和星海湖生態旅遊基地的建立以及當下石嘴山市正在大力打造新型園林化的工業城市等等,這一切都為本課題的順利進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國內外關於本課題的發展趨勢及研究現狀

《生物學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教師應積極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改變僅僅依靠教科書開展生物學教學的傳統做法,這些都給校本課程的開發留下了較大的空間。雖然在一些地區(如山東、江蘇、廣東等)的一些學校已有一些成型的經驗和做法。但是由於各種因素制約,校本課程建設仍處於初始探索階段。尤其對高中學校來説,如何在大學聯考升學壓力下,根據學生全面成長的具體需要,建設好富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始終是急需解決的實際課題。就我區、我校來看,現在沒有一套適合於我校的生物學校本課程教材。

二、預設的研究目標和任務

本課題的研究目標和任務是開發並撰寫適合我校學生需要、體現辦學特色、符合我校及本地區實際,適應新課程改革的發展方向的校本課程教材,並研究高中生物校本課程的評價方式。校本課程教材的撰寫擬以現行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為依據,努力與生物學科大學聯考相聯繫,以學生感興趣的生物學問題和生物學知識為編寫內容,更好地體現“趣味性、探究性、實效性、同步性、開放性、選擇性”的研究目標。擬包括三大模塊即:高中生物怎麼學、高中生物的趣聞趣事、趣味生物探究實驗。

(一)高中生物怎麼學

1.通過本專題的探討,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學習生物學的技巧和方法。

2.使學生提高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於學生迅速提高生物學成績,進一步達到多學科的交叉,從而提高綜合能力。

3.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以致用,靈活的將生物學知識與日常生活實踐相結合,促使身心健康發展。

(二)高中生物的趣聞趣事

通過對高中生物中趣聞趣事的瞭解,讓學生對高中生物中的一些難點、比較抽象的知識有一個感性的認知;通過本課程也使高中生對自己日常行為不好的方面有所瞭解,並使其積極糾正;也讓學生切切實實地感受生物知識就在我們身邊,生物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生物是一門豐富多彩的學科,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生物的有用性及其社會價值。

(三)趣味生物探究實驗

1.生物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本課程通過對課本知識與現實情境的有機整合,開發出學生既有興趣又能學以致用的生物實驗,實現對學科課程資源的充分挖掘,讓學生在做中學,強化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本課程擬以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進行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斷和動手操作,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造力,提高生物科學素養,使知識和技能真正成為可以隨身攜帶的財富。養成與他人合作,共同探討的精神。

3.通過本模塊的學習對現行教材中的一些科學研究方法有更深刻的認識,初步學會探究實驗的一般程序和實驗設計方法。

三、基本的研究思路

(一)研究的步驟

本課題的研究用時約兩年半時間(20xx年2月—20xx年10月)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2月—20xx年5月)

1.組建課題小組,做好研究分工,制定實施方案。

2.確定實驗對象:高二年級11個理科班。

3.進行學生的問卷調查,瞭解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解決哪些問題屬於校本課程的問題)再進行彙總、分析、討論制定本課題的研究思路、框架內容、操作程序。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年6月—20xx年2月)

1.調研、收集、整理有關文獻資料,課題前期背景情況調查

2.對子課題部分內容進行嘗試性的編寫--研討--修訂--試用--反饋--修訂--評價--交流—總結

3.陸續完成子課題的編寫--研討--修訂--試用--反饋--修訂--評價—總結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年3月—20xx年10月)

1.彙集完成本課題的編寫、評價,進行校內成果研討鑑定,根據鑑定意見進行修改、補充、整理出書,課題組完成專門性總結

2.整理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各種資料,撰寫課題結題報告

3.召開結題會議,進行課題工作總結,聘請專家評審,修改課題報告

4.結題材料及研究成果裝訂成冊或書上報

(二)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1.課題組成員

負責人:陳維強

成員:耿佔榮、楊玉芳、陳維強、馬桂蘭、吉義東、王永峯、劉春輝、於洋、孟進、寧春曉

2.課題組成員分工

陳維強負責課題申報,管理課題研究的整個過程的全面工作,負責活動內容的記錄、活動過程的拍照、攝像、外出參觀考察的行程和食宿安排等事宜。撰寫中期研究報告和後期研究報告。

陳維強、耿佔榮、楊玉芳負責課題實施方案的策劃、制定,課題實施的組織、管理、協調及研究成果的彙總、上報及課題研究經費的籌措等工作,參與校本課程的《高中生物怎麼學》模塊的編寫、試驗、總結等相關工作。

王永峯、孟進負責學生問卷的設計、調查、統計分析及資料的收集、整理,並參與校本課程的《高中生物的趣聞趣事》模塊的編寫、試驗、總結等相關工作。

於洋、劉春輝、寧春曉負責學生參加校本課程的心得體會、研究性學習報告、調查及小論文、製作的各種模型的計劃、實施、收集整理等工作,並參與校本課程中《高中生物的趣聞趣事》模塊的編寫、試驗、總結等相關工作。

吉義東、馬桂蘭負責有關生物實驗和實習考察等實踐的設計、準備、實施及分析,並參與部分校本課程中《趣味生物探究實驗》模塊的編寫、試驗、總結等相關工作。

(三)課題的管理

本課題由學校領導負責監督指導,課題負責人組織實施,學校負責管理。課題成員分工協作,請專家和有關教研人員指導,定期召開課題研討會,交流經驗、分析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修正。

四、研究方法

本課題的研究方法包括行動研究法、問卷調查法、數據分析法、文獻法、試驗法和走訪參觀。

1.行動研究法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行動研究法就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創造地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其特點是在自然條件下進行實踐,並對實踐進行不斷的反思,通過計劃,實踐,觀察,反思四個步驟進行。本課題組通過對學生的進行興趣和需求調查,進行分析,設想課題研究的具體內容、研究思路、操作計劃,進行論證,修定完善,然後按照計劃進行收集有關資料、專家諮詢、調研等準備工作,之後再試編寫--研討—反思--修訂--試用--反饋--修訂--評價—總結,最後形成成果。

2.問卷調查法調查對象主要是學生,瞭解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瞭解校本課程實施結果,通過調查的數據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生物校本課程實施後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發展情況,為教師進一步修訂和完善校本課程提供了依據。

3.數據分析法當前,通過對各階段學生紙筆測驗或調查結果的分析仍然是研究和評價校本課程建設情況的一種有效手段,在數據分析過程中要注意客觀性和科學性。

4.文獻法因為我計劃編寫的內容大多數沒有現成的教材可參考,需要通過大量查閲文獻,

5.試驗法生物校本課程的內容在編寫前後需要反覆的進行試驗,根據試驗反饋的信息,再進行反覆修改,逐步完善。

6.走訪參觀通過走訪參觀校外生態基地、種植或養殖專業户,科研院所等,可以獲取第一手資料和經驗。

五、預設的研究結果

預期本課題研究成果:

1.彙編成冊的《石嘴山市第三中學高中生物校本課程(試用)》教材。

2.石嘴山市第三中學高中生物校本課程的評價方式。

3.學生在進行校本活動中的成果:學生參加校本課程的心得體會、研究性學習報告、調查及小論文、製作的各種模型等。

4.教師參與開發與實施校本課程的心得和經驗、教學設計、案例論文等冊子及優秀教學課件。

5.石嘴山市第三中學高中生物校本課程的中期研究報告和後期研究報告

數學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篇3

自自治區書法教育學校在我校掛牌後,我校進行了不懈地努力,並深入開展了系列活動;本學期,經學校研究將書法教育作為校本課程的內容進行進一步地深入和落實,實施方案具體概括為:三落實一展示。

一、學校書法課程的落實。

學校將各班的閲讀課改為書法教育課。一二年級為每週兩節,三至六年級為每週一節,以及每天下午到校後的10分鐘。

二、教師教授的落實。

1、教師要根據所帶班級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怎麼教,教什麼,做到胸中有數。

2、每位書法教師要通過不斷地學習、培訓來提升自身的書寫水平,老師們雖然也是剛剛起步,但在學習後去指導學生是沒什麼問題的。

3、書法教師可以通過網絡等渠道,去獲取書法的書寫方法,做好上好每節課的準備。

4、老師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體,進行課件書法演示或教師書寫方法的示範,以此來引導學生。

5、課堂上要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練習充分結合起來,不可以只練不教,盲目練習。

三、學生學習的落實。

1、要本着循序漸進的原則,從具體筆畫的練習到字的練習逐步推進。

2、學生要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練習,做到持之以恆。

3、動員和鼓勵學生在課後進行鞏固練習,不斷提高書寫水平。

四、展示

每學期,要組織一次學生書法展示活動,全校師生共同參與,同時也將此作為對教師考核的一項內容。我想只要我們共同去努力,書法教育將成為我校校本課程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五、開展時間:從本學期3月8日開始進行。

數學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篇4

一、評價的背景

沭陽如東中學校本課程的一個特點是對現有學科知識的整合,重視對科學知識的應用。學科知識的整合一方面強調同一學科內不同知識在學習階段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的不同;另一方面也強調不同學科知識學習的相互配合,以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最終實現不同學習階段、不同學科課程的相互配合,達到學科交融的、教學優化、提高效率的目的。

學校校本課程體系的基本機制是: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條件和基礎選擇不同的校本課程,在這種拓展性、發展性的學習中,學生要更多關注某些問題,並就該問題主動學習和思考,不斷產生進一步研究和探討的衝動。

二、評價的原則

發展性原則。沭陽如東中學校本課程開設的根本目的是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潛能,更好促進學生潛能的發展是校本課程評價的根本性原則,所有的校本課程必須明確促進學生髮展的課程目標。

拓展性原則。學校校本課程是對國家課程的拓展和延伸,要與基礎型學科的教學密切相關但又超越通常的學科課程教學,決不能成為學科課堂基礎知識教學的變相增加。學生能否實現學科知識的拓展是評價校本課程實施成效的重要內容。

科學性原則。學校校本課程的提出和教學內容設計必須符合科學性的原則,要體現某一學科或領域的特點與規律。理科類的校本課程要儘量體現科技發展的時代特徵與趨勢,文科類的校本課程要體現文化性、社會性。校本課程的設計要儘量幫助學生認識一個科學規律、自然或社會現象。

適用性原則。校本課程的開發必須與學生身心特點相適應,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相一致,在難度上不能超越學生髮展的基礎,要儘量選擇一些學生關心的當代科技與社會發展中的熱點問題。學生的選擇是校本課程是否開設的重要基準。

廣泛性原則。教師可以選擇認為合適的任何內容用來設計校本課程,只要通過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的評審就可以列入校本課程目錄。

動態性原則。學校的校本課程是動態滾動發展的,根據各方面的反映,每年都進行校本課程目錄的重新修訂,新的、成熟的校本課程不斷加入,一些不受學生歡迎或準備不足、教學效果不好的校本課程將談出,校本課程的總數量將維持在30門左右。

三、沭陽如東中學校本課程評價內容

沭陽如東中學校本課程評價體系由四部分組成:課程目標與計劃的評價;課程開設準備與投入評價;課程實施過程評價;課程實施效果評價。四個評價部分分別在課程質量的四個控制點進行,通過控制對課程實施全程質量管理和質量保障。

1、課程目標與課程計劃的評價。課程目標與課程計劃的評價主要包括:課程設計的意義,開設課程的必要性、現實性和可能性,通過該課程希望達到什麼樣的目標,這些課程目標與沭陽如東中學培養目標的一致程度,課程目標實現的基礎,課程大綱的科學性、適用性、時代性等。

2、課程準備與投入評價。課程準備與投入評價主要判斷教師開設課程的準備程度,包括教師個人的知識準備、教學資料的準備、教學組織與教學安排、實驗參觀調查等。以課程計劃、教學設計、講義等為主要標誌性信息。

3、課程實施過程評價。課程實施過程評價主要是對課堂教學過程的評價,包括對教師的評價和對學生的評價,教師評價側重瞭解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教學水平,對學生的評價側重瞭解學生的興趣、學生的感受等。主要收集信息的手段是學校組織同行專家聽課,對學生進行隨堂問卷調查等。

4、課程實施效果的評價。課程實施效果的評價主要是瞭解課程實施以後是否達到了原來設計的教育目標,還存在哪些偏差,為此下一輪應當如何改革等。收集信息的重要途徑是考試完以後對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徵詢專家、同行教師、教學管理部門的意見等。

四、沭陽如東中學校本課程評價指標體系

1、課程目標與課程計劃的評價。

課程目標與課程計劃的評價主要用於校本課程的立項,只有通過該項評價的校本課程才能獲得正式的立項,只有通過立項評審的校本課程才能列入學校校本課程計劃。

2、課程準備與投入評價

課程準備與課程投入評價是為校本課程開設服務的,這是開課的必備條件,立項的校本課程只有通過此項評價才能被正式排入學生選課表中供學生選擇。

3、課程實施過程評價

課程實施過程評價主要是對校本課程教學的評價,這樣的實施過程包括了各種教學形式和教學環節(比如參觀、實驗等均包括在內),評價集中在教師“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在校本課程投入和準備一定的情況下,影響教師“教”的主要是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教學管理等方面,影響學生校本課程“學”的主要是學習情趣、課程教學與學生經驗、體驗的聯繫、教師的教學管理激勵等。課程實施過程的評價結果可以用於對教師校本課程教學工作的考核。

4、課程實施效果的評價

課程實施效果的評價主要是瞭解校本課程目標的達成度,沭陽如東中學校本課程的實施效果評價需要與校本課程設計的目標聯繫在一起,根據學校課程的總體設計,學校校本課程的開設主要是發展學生的潛能,要對國家課程進行拓展,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發揮,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校本課程的課程實施效果評價主要是評價本門校本課程的目標達成度、學生的發展情況、學生的滿意度、其他方面對校本課程實施效果的評價等。

數學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篇5

一、校本課程研究背景及意義:

校園安全一直是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十分重視和關注的問題。5.12汶川大地震又將校園安全教育推上了一個高度。那所堅持進行安全演練的學校在關鍵時刻拯救了孩子們如花的生命。反觀我們的校園安全教育,5.12大地震為我們的校園安全教育敲響了警鐘:我們的學生可以不必畫手抄報,可以不必答安全教育知識問卷,但是他必須知道,當自己遇到危險的時候他應該怎麼做。因此,安全教育不僅是活動教育,知識教育,更是習慣教育。安全教育不僅是校長後勤主任份內之事,更是每一個教職員工及相關部門的份內之事。基於此種認識,結合現在的校園安全教育誤區,我認為,我們應該樹立大的安全教育觀,逐步提高全社會(學校、家長、社會各部門)對校園安全的認識和重視程度,要把握校園安全教育的“三實性”——實踐性、實用性、實效性,以“體驗教育”為主要教育方式,採取多種教育方式結合,建立並落實安全教育的長效機制,使廣大中國小生牢固樹立“珍愛生命,安全第一,遵紀守法,和諧共處”的意識,具備自救自護的素養和能力,進而養成良好的習慣。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中至為關鍵的一個時期,審視當代的中學生,我們不難發現,在他們身上有許多人格的閃光點,主要表現為: 求知慾增強,交往需要增加,有虛榮心,喜歡刺激,富於幻想,易接受暗示,模仿力強,有好勝心,但是,我們也不無遺憾看到他們的缺陷:易於衝動,愛感情用事,有較強的獨立意向,希望根據自己的想法、興趣去行事,認識問題直觀、片面,缺乏成年人具備的分析判斷、辨別能力 ,不能在人為侵害時從容應對,抵抗外部世界的侵害能力顯得相當脆弱,面對來自自然和人為的侵害,往往會不知所措。 家庭教育的缺失,一旦遇到一些突發事件,就亂了方寸,很難應付。為了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法律意識以及自我保護能力,保護學生的生命及身體健康,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給每個家庭減少痛苦,對家長和學生負責,提出了本課程的研究。

二、課程名稱:

中學生安全教育手冊(選修課)

三、課程目標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珍愛生命,創建和諧校園”,為學生提供防護知識,樹立安全意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三、課程研究的主要內容課時安排

七年級課程(王秀華 王秀蘭)

1、 掌握道路交通安全常識(2課時)

2、 地震逃生方法之我見(2課時)

3、 培養青春期自我防衞能力(3課時)

4、 注意飲食衞生安全(2課時)

八年級課程(張智慧)

1、怎樣正確使用網絡(2課時)

2、日常安全用電知識(2課時)

3、巧妙應對青少年敲詐現象(2課時)

4、學會防火災侵害(2課時)

四、研究思路和步驟

(20xx年11月20日——20xx年3月15日)

(一)建立組織,研究制定實施方案:

1、課程研究初期,我們組織課程組成員閲讀相關書目,圍繞承擔的課程做好記錄和修改,定期召開學習研討會、實驗研究會並做好記錄,以先進的教育理念來指導我們的實驗工作。建立課程研究領導小組,實驗研究小組,並確定相關制度。

2、研究制定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在課程研究階段,組織例會,及時填寫“課程研究進展情況表”,及時掌握、分析、研究、實驗的情況。組織專題研討,課程組成員定期召開例會,通報每個階段課程研究進展情況。通過不同形式和途徑,客觀準確地判斷不利於的因素, 做好課程調研,通過參與活動、現狀調查、問卷調查、座談討論、查閲資料等形式檢查課程研究的實施情況。

(二)蒐集資料、彙總研究、制定《中學生安全教育手冊》目錄草案

1、查閲網絡資料:王秀華 張智慧 王秀蘭 任立新

2、查閲文本資料:周曉芹 劉虎 王淑紅 王春英

3、資料彙總、制定目錄

(三)編寫教材《中學生安全教育手冊》

1、《中學生安全教育手冊》編寫研討,確定教材編寫分工。

2、編寫教材。

3、審稿。

4、定稿。

四、討論制定校本課程評價標準(20xx年3月15日-------4月15日)

五、校本課程研究資料整理、裝訂(20xx年4月15日——20xx年6月15日)

五、課程的研究優勢和基礎:

1、我校教師積累了許多課程研究的方法和經驗,這必將對本課程的研究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2、課程組的負責人和主要成員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曾主持、參與完成過多項十五和課程的研究,有多篇教育教學論文發表或獲獎。

3、我校積累大量解決學生安全問題的方法,這些都保證了課程研究方向的正確性和研究起點的合理性。

完成本課程的條件:

(1)人力保障:學校領導對本課程的研究高度重視,課程組成員具體開展的研究網絡,做到分層管理,步步落實,確保課程研究順利正常地運行。

(2)資源保障:學校已於20xx年建起了遠程教育網,計算機室、多媒體教室、衞星接收室、光盤播放室、電子備課室等,這些硬件設施為課程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經費保障:學校支持本課程的研究工作,保障本課程研究所需經費(含購書、活動、培訓學習等費用),確保這項課程研究工作順利開展。

(4)制度保證:學校將保證有充足的時間進行研究,做到月月有小結,努力搞好中期論證和總結。

數學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篇6

一、指導思想

以《雙峯鄉素質教育五年規劃》為指針,以剪紙文化為載體,以學生學習剪紙基礎知識、剪紙基本技能,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為目標為培養創新人才奠定基礎。

二、培養目標

1、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人文精神。

2、培養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

3、培養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

4、培養團結合作精神和社會交往能力。

5、拓展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6、學習剪紙基礎知識,掌握基本的剪紙技術。

7、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確立其發展目標;發揮教師專長和才藝,體現其創新精神;提高教師的目標認同感,增強責任心和團隊精神。

三、教學原則

校本課程與其他課程一樣,都是由學生全員參與的學校教育活動,在遵循一般教學原則

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在組織教學和活動時,還應注意以下原則:

1、自主性原則:以活動為主的課程,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即使是學習有關剪紙知識,也要少講少傳授知識,讓學生帶着已有經驗參與學習。教師要加大有效指導,多給學生以儘可能多的時間思考、想象、創造,自主地活動、實踐。

2、靈活性原則: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都要有很周密的計劃,教學內容、方法和活動形式都要預設,否則就失去了開發和實施的保障。因此,要計劃先行。但是,以活動為主的校本課程,更多的是要根據當時的學生和當時的環境的具體情況而定,要靈活處理,及時調整,並給生成的課程資源留有充分的活動時間。

3、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化、內容的寬泛性、即時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可變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

四、教學活動形式

1、班級授課制:《剪紙》自編課程內容,各年級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安排教學活動、內容,在教學時間內班級組織教學活動。

2、集體活動式:

1)、學校統一組織開展的集體活動和主題活動。

2)、小組式

3)、個體式

五、課時安排

1、一年級課表內每週安排一課時,其它年級每週半課時。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該課時為彈性課時,具體教學活動時間安排具有靈活性,但不得擠佔挪用。

2、一學期兩次的主題活動:

春學期四月份:剪紙文學周;六月份:剪紙藝術周

秋學期十月份:剪紙展示周;十二月:剪紙交流周

六、課程內容

1、課程開發方式及實施途徑

1)、課程創新---開發新的課程項目《剪紙》,並自編教材。

2)、設計體現校本課程目標的校園環境和開發綜合實踐活動主題。

3)、學科和剪紙文化的整合。如美術與剪紙,品德與社會和剪紙等的整合。

4)、以校級、年級)、班級的主題活動作為《剪紙》的載體,承載或體現校本課程的實施。

5)、用好宣傳櫥窗,發揮媒體作用。

2、課程開發和實施的範圍

1)、讓學生學習基礎的剪紙知識和掌握基本的剪紙技能。

2)、在音樂、美術、寫字、科學、思品與生活、思品和社會、勞技等學科中開發和剪紙文化有關的素材,如聲樂、舞美、戲劇、畫畫、書法、美術欣賞、攝影、刻紙、手工製作和信息技術等。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的綜合性學習和編故事、學曲藝、排練課本劇、兒歌創作、編緝小報等活動結合起來。

3)、成立學生興趣小組

七、教學評價

1、學生評價

①、活動考勤

②在活動中的態度

③實踐操作技能

④專長、特長及動態發展情況、特殊表現等

⑤物化的成果,如作品展示或獲獎、競賽獲獎、彙報演出等成績

⑥人文精神表現

學生評價通過學生本人、小組夥伴、教師(輔導老師)、家長四方面的意見綜合定性評價。各項評價呈現不同,有的是等第,有的是分值,有的是描述性語言。最後的總評價為定性評語。

2、教師評價

學校對實施校本課程教師進行考核評價,主要考核評價以下幾方面內容:

①、有無教學及教學活動計劃、進度,備課及必要的教學準備工作情況。

②、課時使用和組織活動、輔導活動情況。

③、按學校課程開發和實施方案要求,在規定課時內教學任務完成情況。

④、開發課程和處理生成課程資源情況,在實施過程中有無創新的工作表現。

⑤、輔導學生活動和取得成績情況。

⑥、學生對於該課程的態度和情感。

學校對實施校本課程教師進行考核評價,主要有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領導小組及教導處負責教師考責、考勤和考績。通過聽課、查閲有關開發和實施校本課程的支撐材料、問卷座談等形式,對教師進行定性評價,並參考教師的自評,評出相應等第,作為教師工作表現和業績的一部分。學校對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有突出成績和貢獻的教師給以重獎。

八、教師培訓

1、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學習有關新課程的理論,學習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的理論,提高教師理論水平和實施操作水平,並形成共識。

2、聘請教研部門專業人員指導校本課程開發論證和輔導實施操作。

3、加強校本教研,開設講座,能者為師;培養骨幹併發揮其帶頭作用。

4、每個教師確定本人在一定時間內掌握至少一門校本課程教學、輔導的本領或專長。學校儘可能提供學習機會,提高有關書籍、資料和器材。

5、充分發揮社會上有專長人員和退休教師的指導作用。

九、配套措施

1、學校大力宣傳實施校本課程的意義,使這項新課程能得到社會和家長的理解和支持。

2、學校在完善實施規劃的前提下,認真切實的制定學年、學期實施計劃,提供給教師。教導處、年級組、教研組加強有效的教研活動,並幫助每個教師制定教學和活動計劃。

3、加強學校校本課程的建設。每一學年修訂、調整,並做深入一步的開發;對教師個體開發的校本課程,也進行修訂、調整,並繼續研究開發。加強實施過程中的研討,不斷的進行研究、總結。學校制定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的工作責任制度、考核制度、獎勵制度,規範管理。校本課程與學科課程一視同仁,計算課時,計入教師工作量,工作實績載入業務檔案。

數學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篇7

一、指導思想

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加深對傳統優秀文化的理解,增進學識修養,提高寫字技能為目標,培養學生正確、規範、美觀地書寫祖國文字,並形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教學目標

1、進一步形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1)首先,要想寫好字就一定要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

坐着寫字的時候,身子要正而直,兩肩齊平,胸部挺起,頭部要端正,稍微向前,不要歪斜;兩臀要自然撐開,右手執筆,雙腳要自然放平,踏穩,不要交叉或踮腳尖。

(2)正確的書寫姿勢,不但跟寫字有密切關係,而且對身體健康也很有好處,所以一定要格外重視,並注意養成良好的習慣。

2、掌握漢字基本筆畫和一些常見的偏旁部首。

3、瞭解古代書法家的故事,激發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

4、對學生的書寫提出嚴格的要求:“規範端正、整潔美觀”

5、學習簡單的章法佈局,嘗試完整作品的書寫。

三、教學內容及時間安排

1、七年級教學內容安排

四、書法校本課程中書寫訓練的要求

任課教師以校本教材為教學內容,除了落實備課、講課的環節外,還要重視書寫中的訓練事項,教學每週一課時,每週完成作業兩頁紙,平時作業可以參照語文同步訓練酌情佈置,要落實好每天一練。

五、教學措施

為了體現學生一個事情的書法學習程度和訓練結果,在校內外可開展一些形式多樣的書法比賽,書法服務活動,如現場書法比賽、書法作品展覽,開闢班級寫字園地、校園書法宣傳欄等等。再就是讓他們抄寫專欄、辦手抄報等,這樣可以給學生提供鍛鍊的機會,是一些書法素質好、水平高的學生一展才華,以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和優良品質。

六、書法課題研究與教研活動安排

20xx年9月:

1、安排課程表,確定分擔班級,明確教學要求

2、制定教學總體計劃(學年)和各班的具體計劃(學期)

3、公開講授研究課(王景、汪建斌)

4、組織天河中學第五屆硬筆書法比賽

5、制定毛筆書法興趣小組教學活動方案

6、迎接市級課題的開題評估

20xx年10月:

開展書法課題研究中“教育觀察方法”專題研討活動

20xx年11月:

開展天河中學第二輪書法教育專題教學活動

書法專業課:王景、餘國鴻、汪建斌、段詩文

書法文化課:胡俊玲、佔才勇、彭正軍

書法活動課:張勇、葉大俊、王新春

20xx年12月:

1、組織書法作品參觀活動

2、組織古代書法作品印刷品欣賞教學活動

3、公開講授研究課(段詩文、王景、餘國鴻)

20xx年1月:

1、開展書法課題研究中“成果表達”專題研討活動

2、七、八年級書法教學總結研討

3、課題研究第二階段工作總結

數學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篇8

一、跳繩簡介

跳繩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一項體育活動。據記載,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有跳繩活動,那時稱跳繩為“透索”或“跳白索”。可見,跳繩作為我國的一項民間傳統體育活動,已有悠久的歷史。

隨着跳繩活動的廣泛開展,跳繩技術也得到了提高。如有人一分鐘能跳二百七十多次(個),有人能做五搖跳(起跳一次,搖繩五迴環)。目前世界上有許多國家開展跳繩活動,日本也把跳繩列為國小體育課教材。日本有個跳繩能手叫鈴木勝己,七歲開始練習跳繩,堅持跳繩四十多年,能跳一百六十多種花樣,能一氣跳六小時十五分鐘,還能完成五搖跳,經常到國外去表演。

跳繩運動在各項民俗體育運動中是最普遍的項目,一人一繩、多人一繩、多人多繩均可開展,其動作可簡可難,變化多樣,趣味無窮。更不受年齡、性別、場地的限制,人人可行,校校可做,家家可玩。這項運動特別適合於人多場地小的中國小校開展,其普及性、可行性、健身性都很強。

二、跳繩的功能

跳繩是基本運動的教學內容之一,它是以四肢肌肉活動為主的全身運動項目,具有很好的鍛鍊價值。跳繩動作矯健、優美,富有節奏和韻律。易於學習教材簡便,不受場地、季節限制,也不受年齡限制。跳繩種類很多,有跳短繩、跳長繩;有單人跳、雙人跳、多人跳、花樣跳、有單搖跳、多搖跳;有一般性跳繩鍛鍊,也有跳繩比賽,等等。由於跳繩的鍛鍊效果好,也是廣大兒童喜愛的活動,所以跳繩已列為國小體育課教學內容。

經常參加跳繩活動能夠增強上下肢肌肉、關節、韌帶的力量,促進兒童骨骼的生長;增強內臟器官的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神經系統得到很好的訓練,提高身體的靈敏、協調性和快速反應能力;培養意志力和節奏感等。有句順口溜比較簡練地概括了跳繩活動的功能:“搖繩練腿勁;快搖練速度,多跳練耐力;反應慢的長繩上不去,不靈活的根絆腿。”就是説,通過跳繩可以發展身體的靈敏性、協調性、彈跳力,以及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質,使身體得到全面鍛鍊。

三、跳繩的要求及注意事項

跳繩運動是一種極安全的運動,絕少有運動傷害的發生,即使跳躍失敗或停頓,也不會有墜落、跌倒、衝突或被用具所傷的危險。況且跳繩者又能隨自己的身體狀況、體力及方法來自由調節跳繩的速度及次數,因此同學們可以放心的來練習。以下幾點是同學練習跳繩時的要求和應注意的事項:

1擇適當的場地

2穿着適當的服裝

3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

4要有正確的跳繩方法

①跳繩方法是用前腳掌起跳和落地,切記不可用全腳或腳跟落地,以免腦部受到震動,當躍起在空中時,不要極度彎曲身體,而應成為自然彎曲的姿勢。

②握繩的方法是兩手分別握住繩兩端的把手,通常情況下以一腳踩住繩子中間,兩臂屈肘將小臂抬平,繩子被拉直即為適合的長度。

③搖繩的方法是向前搖時,大臂靠近身體兩側,肘稍外展,上臂近似水平,用手腕方力作外展內旋運動,使兩手在體側做畫圓動作,每搖動一次,繩子從地經過身後向上向下,迴旋一週,繩子轉動的速度和手繩的速度成正比,搖動越快,則繩子迴旋越快。

④停繩的方法是向前搖時,一腳伸出,前腳掌離地,腳跟着地使繩停在腳掌下;向後搖時,則一腳伸出,後腳跟離地,前腳掌着地,使繩停在腳底。

5要循序漸進練習

6活動時間

7嚴防事故

以下是幾種因跳繩引起的常見事故:

1相互間拿着跳繩追逐打鬧,用繩子當“鞭子”抽打同學。

2將繩子掛在器械當吊繩,做“千秋”蕩,易出事故。

3從高處將繩子甩下擊打同學的頭,有時一不小心,也會造成自己受傷。

以上種種,應加強教育防範,杜絕事故。

四、跳繩的方法

1、怎樣學跳繩

跳繩是簡便易行的一項運動,尤其適合於冬天。跳繩不但能夠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能力,增大肺活量,促進幼兒生長髮育,還能夠健腦。

通過觀察發現幼兒跳繩時,不是繩到了腳邊還沒起跳,就是繩還沒到腳邊就先起跳了。這是因為幼兒沒有掌握跳繩時的節奏。因為跳繩不但需要身體各部位動作的協調配合,還需要良好的節奏感。因此,需要分步訓練。

第一步,徒手聽節奏跳。先讓幼兒一邊拍手一邊跳,然後讓幼兒隨着節奏跳。

第二步,按節奏模仿跳繩動作。幼兒仍空着雙手,按照在第一步訓練中已熟悉的節奏,雙臂和雙腳模仿跳繩的動作。

第三步,單手拿繩(握住跳繩的兩頭),按正常的節奏模仿跳繩動作。左、右手交替拿繩,要求繩落地時雙腳跳動。

第四步,雙手拿繩實際練習。

以上四步訓練,分解了幼兒學跳繩的難度,強化了跳繩時的節奏感,幼兒學習跳繩就容易多了。

2、跳繩的課堂練習

應用跳繩進行校本教學,不僅能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豐富教學手段,而且能發展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跳繩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團結協作的能力,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能充實課堂教學內容。

原地練習法

(1)單人跳繩練習:在籃球場上。將全班學生分成兩組面對面站立,距離4—5m,每人左右之間相距2—3m。兩手分別執繩的兩段,持繩於身後,進行正、反單、雙足跳或單、雙足交替跳;正反夾花跳;單、雙足雙飛跳;蹲着跳(將繩對摺單手執繩的一端,蹲下單手貼地搖繩跳)等。

(2)兩人同跳一根繩練習:一人搖繩兩人同跳(沒搖繩的人站在搖繩同學的前面或後面);兩人同搖同跳,(兩人同站一排,各執繩的一端,同搖齊跳);兩人同搖一人跳,(跳繩人外側手執繩的一端,沒跳者執繩的另一端,同時搖繩)。

(3)夾物跳練習:雙踝夾物跳;雙膝夾物跳;雙腋夾物跳;雙踝、雙膝、雙腋同時夾物跳。要求:跳繩過程中要控制所夾物體不掉地。

(4)自我展示跳繩練習:將學生分成幾組,依次進行,每組6—8人,讓學生自擇或自創跳繩方法進行表演。要求: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互相交流技藝。

(5)牽繩練習:兩人一組,自由組合,繩子從腰間繞過,兩人分別各執繩子一端,通過牽、放繩子來較量,看誰腳下穩或移動來決定勝負。要求:要學會用巧勁來取勝。

拔河練習:將全班分成若干組,4—6人一組,學生自行組織,將同組內的幾根跳繩並在一起,成一根拔河用繩,進行拔河比賽。要求:(1)每組學生自定裁判;(2)按規則進行,採用三局兩勝制。

投擲練習:在場地上畫一條起拋線。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6—8人進行投擲跳繩比賽,看誰投得遠,每位學生將自己的跳繩織成團或其它形狀,只要自己認為它便於拋擲就行。要求:(1)拋擲方法不限;(2)不得跨越起拋線。

跑的練習

(1)你追我逃:在籃球場上進行。將學生分成4大組,分別站在4塊籃球場上,每組再分2小組進行:一組跳繩逃跑,另一組跳繩追,被追住的同學站到場外,直至最後一位同學被追住為止,然後,兩小組角色互換再進行練習。要求:A、逃得同學不能出界;B、追的同學不能停繩追,用手拍擊逃跑人的身體。

(2)跳繩往返接力跑:距離10—15m,將全班分成人數相等的幾組,成縱隊站立,每組只用一根繩,比賽開始後,每組的第一位同學跳繩向前跑出,繞過終點標誌物返回,將手中的繩交給第二位同學,第二位同學重複第一位同學的動作,然後第三、第四、第五……,依次進行,看哪一組最先跑完。要求:用手交接繩,不得拋繩。

(3)跳繩迎面接力跑:距離15—20m分別畫兩條平行線,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4組,面對面縱隊站立,每組用一根繩,準備好後教師發令,每組第一位同學跳繩跑向對面同伴,將繩交給同伴進行,看哪組最先完成判定勝負。要求:A、必須跳繩跑進;B、接繩之前不得跨越起跑線。

(4)三人兩足跑:距離20—30m,分別畫兩條平行線,將學生分成多組,站於起跑線後,各組學生兩個、兩個一組,可自由組合,用跳繩將自己的一隻腳和同伴的一隻腳綁在一起,準備好後教師發令,各組學生快速走或跑向終點。要求:配合協調,步調一致。

(5)蜈蚣賽跑:距離100m,分別畫兩條平行線,在田徑場上進行。將學生分成4組,每組10—12人,成縱隊站於起跑線後,每組用各自連接好的兩條長繩:一條用來繫住各人的左腳踝關節;另一條繫住各人的右腳踝關節,每人前後相距一臂距離,後面的人雙手搭在前面的人肩上,準備好後教師發令,各組學生快速走向終點線,以各組的最後一人先過終點線為勝。要求:(1)各組之間相距1—1.5m,注意安全;(2)協調一致,走成直線。

跳長繩練習:在籃球場上進行練習。將學生分成2—4組,每組將短繩接成長繩,進行集體跳長繩練習。要求:(1)學生可自行編制與選擇跳長繩的花式;(2)多人花樣跳時要注意安全。 跳繩運動不但能跳出健康的身體,而且還能促進神經系統的發展,提高智力,發展思維……;而此項活動對器材和場地要求較低,易組織,易普及,易被學生們接受。

數學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篇9

自自治區書法教育學校在我校掛牌後,我校進行了不懈地努力,並深入開展了系列活動;本學期,經學校研究將書法教育作為校本課程的內容進行進一步地深入和落實,實施方案具體概括為:三落實一展示。

一、學校書法課程的落實。

學校將各班的閲讀課改為書法教育課。一二年級為每週兩節,三至六年級為每週一節,以及每天下午到校後的10分鐘。

二、教師教授的落實。

1、教師要根據所帶班級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怎麼教,教什麼,做到胸中有數。

2、每位書法教師要通過不斷地學習、培訓來提升自身的書寫水平,老師們雖然也是剛剛起步,但在學習後去指導學生是沒什麼問題的。

3、書法教師可以通過網絡等渠道,去獲取書法的書寫方法,做好上好每節課的準備。

4、老師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體,進行課件書法演示或教師書寫方法的示範,以此來引導學生。

5、課堂上要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練習充分結合起來,不可以只練不教,盲目練習。

三、學生學習的落實。

1、要本着循序漸進的原則,從具體筆畫的練習到字的練習逐步推進。

2、學生要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練習,做到持之以恆。

3、動員和鼓勵學生在課後進行鞏固練習,不斷提高書寫水平。

四、展示

每學期,要組織一次學生書法展示活動,全校師生共同參與,同時也將此作為對教師考核的一項內容。我想只要我們共同去努力,書法教育將成為我校校本課程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五、開展時間:從本學期3月8日開始進行。

數學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篇10

一、指導思想

以《雙峯鄉素質教育五年規劃》為指針,以剪紙文化為載體,以學生學習剪紙基礎知識、剪紙基本技能,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為目標為培養創新人才奠定基礎。

二、培養目標

1、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人文精神。

2、培養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

3、培養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

4、培養團結合作精神和社會交往能力。

5、拓展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6、學習剪紙基礎知識,掌握基本的剪紙技術。

7、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確立其發展目標;發揮教師專長和才藝,體現其創新精神;提高教師的目標認同感,增強責任心和團隊精神。

三、教學原則

校本課程與其他課程一樣,都是由學生全員參與的學校教育活動,在遵循一般教學原則

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在組織教學和活動時,還應注意以下原則:

1、自主性原則:以活動為主的課程,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即使是學習有關剪紙知識,也要少講少傳授知識,讓學生帶着已有經驗參與學習。教師要加大有效指導,多給學生以儘可能多的時間思考、想象、創造,自主地活動、實踐。

2、靈活性原則: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都要有很周密的計劃,教學內容、方法和活動形式都要預設,否則就失去了開發和實施的保障。因此,要計劃先行。但是,以活動為主的校本課程,更多的是要根據當時的學生和當時的環境的具體情況而定,要靈活處理,及時調整,並給生成的課程資源留有充分的活動時間。

3、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化、內容的寬泛性、即時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可變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

四、教學活動形式

1、班級授課制:《剪紙》自編課程內容,各年級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安排教學活動、內容,在教學時間內班級組織教學活動。

2、集體活動式:

1)、學校統一組織開展的集體活動和主題活動。

2)、小組式

3)、個體式

五、課時安排

1、一年級課表內每週安排一課時,其它年級每週半課時。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該課時為彈性課時,具體教學活動時間安排具有靈活性,但不得擠佔挪用。

2、一學期兩次的主題活動:

春學期四月份:剪紙文學周;六月份:剪紙藝術周

秋學期十月份:剪紙展示周;十二月:剪紙交流周

六、課程內容

1、課程開發方式及實施途徑

1)、課程創新---開發新的課程項目《剪紙》,並自編教材。

2)、設計體現校本課程目標的校園環境和開發綜合實踐活動主題。

3)、學科和剪紙文化的整合。如美術與剪紙,品德與社會和剪紙等的整合。

4)、以校級、年級)、班級的主題活動作為《剪紙》的載體,承載或體現校本課程的實施。

5)、用好宣傳櫥窗,發揮媒體作用。

2、課程開發和實施的範圍

1)、讓學生學習基礎的剪紙知識和掌握基本的剪紙技能。

2)、在音樂、美術、寫字、科學、思品與生活、思品和社會、勞技等學科中開發和剪紙文化有關的素材,如聲樂、舞美、戲劇、畫畫、書法、美術欣賞、攝影、刻紙、手工製作和信息技術等。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的綜合性學習和編故事、學曲藝、排練課本劇、兒歌創作、編緝小報等活動結合起來。

3)、成立學生興趣小組

七、教學評價

1、學生評價

①、活動考勤

②在活動中的態度

③實踐操作技能

學生評價通過學生本人、小組夥伴、教師(輔導老師)、家長四方面的意見綜合定性評價。各項評價呈現不同,有的是等第,有的是分值,有的是描述性語言。最後的總評價為定性評語。

2、教師評價

學校對實施校本課程教師進行考核評價,主要考核評價以下幾方面內容:

①、有無教學及教學活動計劃、進度,備課及必要的教學準備工作情況。

②、課時使用和組織活動、輔導活動情況。

③、按學校課程開發和實施方案要求,在規定課時內教學任務完成情況。

④、開發課程和處理生成課程資源情況,在實施過程中有無創新的工作表現。

學校對實施校本課程教師進行考核評價,主要有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領導小組及教導處負責教師考責、考勤和考績。通過聽課、查閲有關開發和實施校本課程的支撐材料、問卷座談等形式,對教師進行定性評價,並參考教師的自評,評出相應等第,作為教師工作表現和業績的一部分。學校對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有突出成績和貢獻的教師給以重獎。

八、教師培訓

1、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學習有關新課程的理論,學習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的理論,提高教師理論水平和實施操作水平,並形成共識。

2、聘請教研部門專業人員指導校本課程開發論證和輔導實施操作。

3、加強校本教研,開設講座,能者為師;培養骨幹併發揮其帶頭作用。

4、每個教師確定本人在一定時間內掌握至少一門校本課程教學、輔導的本領或專長。學校儘可能提供學習機會,提高有關書籍、資料和器材。

5、充分發揮社會上有專長人員和退休教師的指導作用。

九、配套措施

1、學校大力宣傳實施校本課程的意義,使這項新課程能得到社會和家長的理解和支持。

2、學校在完善實施規劃的前提下,認真切實的制定學年、學期實施計劃,提供給教師。教導處、年級組、教研組加強有效的教研活動,並幫助每個教師制定教學和活動計劃。

3、加強學校校本課程的建設。每一學年修訂、調整,並做深入一步的開發;對教師個體開發的校本課程,也進行修訂、調整,並繼續研究開發。加強實施過程中的研討,不斷的進行研究、總結。學校制定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的工作責任制度、考核制度、獎勵制度,規範管理。校本課程與學科課程一視同仁,計算課時,計入教師工作量,工作實績載入業務檔案。

數學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篇11

校本課程是學校自主開發的一門課程,是相對於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而言的。實施校本課程將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發現和培養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為更好地貫徹《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特制定此方案。

一、課程目標

1、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學生個性特長。

2、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

4、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精神,學習和掌握科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

二、基本理念

1、學生是校本課程的主體。一方面學生是課程開發的依據;另一方面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課程實施中創造課程。

2、“生活世界”是校本課程內容的範圍。

3、課程是學生通過反思性、創生性實踐而建構人生意義的活動,校本課程為學生提供反思和創造的環境、對象。

4、校本課程的學習活動方式以理解、體驗、反思、探究和創造為本,旨在改變學生的單一學習方式。

5、教師和學生不是校本課程的簡單執行者,而是校本課程的創生者。

三、教學原則

校本課程與其他必修課程一樣,都是由學生全員參加的學校教育活動,在遵循一般教學原則的同時,還必須考慮到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在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原則:

1、自主性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教師講授、指導少而精,儘可能讓學生多練、多動,多給學生以儘可能多的時間與想象、創造空間。

2、自願性原則。學生在“自選”科目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意願,報名後按各自選擇編組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應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地做出內容形式上的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化、內容的寬泛性、即時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可變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

四、教學形式

作為一門以學生實踐為主的課程,校本課程的教學方式要打破課堂教學固有的模式,教師要儘可能給學生更大的自主活動餘地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機會。在教學上擬採用以下形式:

1、個體式。如書法、計算機、學生閲讀、棋類等。

2、集體活動式。如班團隊活動、社會實踐、體育競賽、藝體節、科技創新大賽等。

3、團隊式。如合唱、舞蹈、球類選項、學科競賽等。

五、課時安排

校本課程每週2課時,安排在下午。

六、教學內容及目標

我校實施校本課程,要遵從我校以“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為辦學理念,構建學校豐富的課程體系,旨在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內外教育資源,為師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和條件,構建學校教育人性化、個性化的課程,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和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七、教學評價

1、學生評價

(1)校本課程不採用書面的考試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評價記錄。

(2)教師根據每個學生參加學習的態度進行評價,可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記錄,作為“優秀學生”的評選條件。

(3)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鑑定、競賽、小組評比、彙報演出等形式展出,成績優秀者可將其成果載入學生成長檔案。

2、教師評價。

(1)教師從教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考勤的評價記錄。

(2)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3)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4)教務處通過聽課、查閲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每學期對教師考核,並記入業務檔案。

八、師資培訓

教師能否適應與承擔新課程的教學任務,已成為提高校本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是承擔校本課程的主體,依據學校在職教師的現狀,目前師資培訓應採用以下方法。

1、走出去-——參加市內外有關部門組織的培訓,回校後積極輻射。

2、請進來-——聘請校外有關專家,對我校教師進行培訓。

3、老帶新-——通過名師帶教,“一幫一”結對互助,培養青年教師。

4、自學-——通過提供書籍、資料、器材,讓教師自主學習,以掌握一門或幾門校本課程教學能力。

九、教材建設

教材建設是校本課程的基礎。任課教師要以豐富的實踐為基礎,參考有關資料,務實鑽研學習,自己動手編寫教材,學校資助教材的刊印,通過實踐,反饋調節,最後形成有特色的褡褳學校校本課程教材。教師開發教材,要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1、調查收集學生現階段的發展基礎和差異。掌握學生現有知識、技能素質的水平,收集適應技能高低和知識多寡不同的各種活動材料,為課程選材的提供依據。

2、提供反饋資料,特別是向學生指出學習中的差錯並分析原因的反饋材料,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找出課程學習中的難點。

3、組織學生從事課外實踐活動。

4、總結和反思教學活動。教師要不斷地提高通過自我總結和積極借鑑他人的反饋來分析自己的學習需要和學習風格的能力。

5、發揮網絡資源的作用。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北大附中等名校資源,促進課程資源的廣泛交流與共享。

十、配套措施

1、教務處、政教處、電教處、教研組(備課組)要積極幫助教師制訂好教學計劃,負責協調安排和組織指導教學計劃的執行。

2、學校聘請社會有關人員擔任部分校本課程的教學,邀請市教育局領導,教研室(教科所)領導和專家以及高等院校的知名學者到校指導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工作。

3、將校本課程的實施,計入教師工作量,納入教師考核內容,工作實績載入教師專業技術檔案。

4、學校保證課程開展必需的經費、器材等物質條件。

數學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篇12

一、校本課題: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課程意圖:隨着新目標英語全面推廣使用,會考英語對學生的寫作水平要求不斷增大,書面表達佔有相當大的比重,而許多學生在這方面失分多。因此,我認為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課程目標:通過詞法,句法等方面基本功的訓練,熟悉寫作基本知識和技巧。能根據作文題目。提綱和圖表,寫出故事梗概,各種文體的作文,簡單的應用文。要求內容貼切,結構嚴謹,條理清楚,語法正確,語言通順,表達得體。

四、實施教師具體情況

朱玉娟老師:中學高級教師,現任九年級(一)、(二)班英語教師

五、選課學生具體情況

九年級(一)、(二)班全體學生練習寫作,

六、具體實施方法

(1)能熟練的運用基本詞彙,擴大詞彙量。

(2)鞏固語法和結構,並適當加深語法知識、強化寫作技能;擴大英語閲讀量。

(3)通過提綱式寫作,,給出關鍵詞,寫出完整文章等方法手段。

(4)通過學生練習寫作,開發學生英語的思維和運用英語的各方面的能力 。

(5)要求學生呢個學會概括,總結文章的主要內容,進而培養篇章結構,書寫較長篇幅作文。

(6)、給學生更多機會展示自已,授課過程主要以學生的自主寫作為主,每寫一個話題都要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自己寫,自己練。

七、工作安排:

1、時間安排:4月份至6月份

2、課時安排:倆週一課時。

3、內容安排:通過對招領,日記,書信,通知,以及説明文,記敍 文,看圖説話等的寫作來提高學生們的寫作能力。

4、組織形式:班級授課制

5、授課地點:教室

八、評定方式與方法:採用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的任務是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的發展做出評價。其目的是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合作精神。形成性評價有利於學生從被動接受便主動。通過學生的作品給出優或良等。

九、達到效果:通過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使學生在中學階段學會和掌握英語寫作的技巧和方法,能用英語寫出日常應用文,以及一般內容的其它文體的文章。為學生今後進一步深造或進入社會,用英語進行交際打下良好基礎。

數學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篇13

一、開設此特色校本課程的指導思想

根據《全國中國小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對英語有好奇心,喜歡聽他人説英語。能交流簡單的個人信息,表達簡單的情感和感覺。對英語學習中接觸的外國文化習俗感興趣。

二、特色校本課程的實施領導小組

組長:汪生虎

副組長:李建玲

組員:曹永川、趙春蘭、宋佔菊、汪玉福、張永蘭

各年級實施教師:

三、課時計劃

各班週四下午第三節為英語校本課,每週1節,每學期20節。

四、教學結構和方法

指導教師按年級分佈,制定計劃

六、特色校本課程研修的方法和對象

此特色校本課程在全校1——5年級學生中開展研修,以學期為單位,在實驗基礎上進行專題研修。

七、課堂教學結構:

1、出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內容。

2、操練句型。

3、學生分角色表演。

4、評價。

八、評價辦法

1、班級評價

由小組長組織評比、評價和交流並評出每星期優秀學生,並在登記表中做記錄。

對班級的評優代課教師自行獎勵。

2、指導優秀教師評選標準

(1)指導教師工作負責、熱心,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教研態度及作風。2分

(2)指導教師能夠結合教研小組的研究進度,適時為小組成員進行開題,中期及結題報告會,幫助學生對研究活動有更好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教研意識。 2分

(3)指導教師能夠經常與小組成員交流,溝通,瞭解與監督小組的教研進展,對同學們

在教研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與幫助。 3分

(4)注重學生的整體發展,學生學習達到規定的要求,完成質量好,優秀率高。3分

數學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篇14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精神,確立現代教育觀、課程觀、質量觀,利用課程分級管理的體制,優化學校課程結構,把“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作為課程基本理念,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精心組織,紮實有效地開展新課程改革實驗,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二、實施目標

以課改為載體,在校本課程開發中,做到以師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目標,積極發展學生個性,全面落實素質教育,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磨練學生的意志,使學生形成知難而進的品格,消除畏難心理;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因勢利導,促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讓師生與課改同成長。

三、校本課程組織機構

1、課程開發領導小組(負責課程的初步審議)

組長:(校長)

副組長:(教導主任)(政教主任)

組員:班主任、學科組長

2、課程開發研究小組(負責課程的具體開發)

組長:(教導主任)(政教主任)

副組長:學科組長

音樂、美術、體育、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等相關教師

3、課程實施督察小組(負責課程實施的督察)

組長:(校長)組員:班主任、物理、化學、地理、綜合實踐課程

副組長:政教主任年級主任

組員:班主任、學科組長

四、課程內容

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以學校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資源優勢,努力發掘本地教育資源,開發出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擬設置符合學生興趣、需求、促進學生髮展的七大類課程:

1、認知類:認識自身以及身邊的人、事及事物(尺寸、重量、年齡、生日等)

2、欣賞製作類(攝影、剪紙、摺紙、麪食製作、繪畫、圖片——當地名勝風景)

3、音樂類(民歌、小曲調、樂曲、舞蹈等)

4、體育類(球類、跳繩、毽子等規則、技能)

5、禮儀教育(道德規範、文明用語、語言藝術、常用交際用語、英語常用交際口語等。)

6、地方人文(本縣歷史名人故事、縣名及村名的由來及變遷等。)

7、信息技術(計算機基本知識及技能)

五、實施辦法

1、據校本課程開發指南所確定的基本原則對教師及其提供的課程材料進行綜合評估,確定開設科目和開設時間。

2、布初評通過的校本課程科目及教師名單,推出校本課開設科目菜單供學生詢問和選擇。

3、加強校本課程的計劃性。開學初始認真制訂教學計劃,確定教學內容的框架。日常的教學工作必須根據教學計劃展開,做到認真備課、上課、考核,充分發揮校本課程的育人功能。

4、選擇有特長,有事業心、有創新精神的年輕教師,擔任校本課程的教學工作,定期組織他們學習“課程理論”,掌握校本課程的管理原則和實施方法,逐步提高他們的實踐水平。

5、重教師和學生的參與過程,給教師和學生一個客觀評價,以激勵性評價為主。

6、在開展課程研究的過程中請有關專家和上級領導及時指導、幫助,以使課題研究獲得成功。

六、課程評價

(一)對課程的評價

每學期結束時,學校要召開任課教師會議,聽取任課教師對課程建設的意見,及時修正不足,完善方案;同時,要對實施的年級進行問卷調查或召開座談會,關注學生喜好的程度,也聽取學生乃至家長、社會人士的建議和意見。

(二)對學生的評價

在該課程中,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是過程性評價。一是建立成長檔案袋,讓學生自己收集學習過程中反映自己成長的資料,如學習時收集到的故事、照片,辦的剪貼報,寫的採訪日記、調查報告,家長、教師、社會人士的評價等。二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評價表,隨時進行評價。最後在一學期結束時,進行終結性的評價,評價的形式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體現多樣性。

(三)對教師的評價

一是教師自我反思性評價:每一個主題內容的教學完成後,認真進行反思總結

二是教學督察評價:學校重點檢查備課、教師收集的資料及課堂教學。

總之,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就是我們不斷學習、發展、成長的過程。我們願繼續努力,積極投身於課程改革的洪流中,去開拓、去創新,用智慧和汗水譜寫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篇章。

數學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篇15

一、指導思想:

以新一輪課程改革“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教育理念為指導,從學校的實際狀況和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構建學校辦學特色,打造“個性化”學校形象,發展學生特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適應社會進步,科教發展,教育改革的客觀要求。

二、實施目標:

1、校本課程要體現基礎性:

基礎教育要重視基礎,校本課程將立足於打好學生文化基礎、品德基礎、身心基礎為目標。全面發展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綜合和運用。

2、校本課程要體現發展性:

根據學校實際狀況,兼顧到每個學生的發展需要,樹立着眼於學生髮展的教育價值觀,把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當作校本課程的基本價值取向。

3、校本課程要體現現實性:

校本課程是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而開設了課程,在開發過程中主要依靠學校的自身力量來完成,所以要充分考慮本校老師隊伍的整體實力,科研水平及學生的發展情況,還有學校的設備資金等因素,目標不能遠離實際

4、校本課程要體現主體性:

校本課程的主體性體現在課程的開發和實施需要,教師的充分參與,在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中要重視教師的主動精神,要發揚團結協作的精神,使校本課程得到更大的開發。同時,還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學生的實際,重視學生參與,注意學生的反饋信息,不斷根據學生的需要完善優化校本課程。

三、實施內容:

(一)、建立健全校本課程開發體系

校本開發不是一兩個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長、課程專家、教師、學生家長等共同參與的。學校要形成開發校本課程的組織網絡,形成領導小組----教研組----教師----學生的開發網絡,通力合作,共同創建“學習化校園”。

1、成立課程開發領導小組(負責課程的初步審議)

組長:劉春生

副組長:鹹玉富劉金髮

組員:生物老師、班主任

2、成立課程開發研究小組(負責課程的具體開發)

組長:劉金髮

副組長:石孝法姜兆強

組員:班主任、全體生物教師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實施程序:

1、成立組織。

2、通過學生座談等了解學生各種需求。

3、全面評估分析確定校本課程總體目標,制定校本課程的大致結構。

4、制定校本課程開發指南。

5、組織學生選擇課程。

6、確定校本課程。

7、形成完整的《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8、任課教師擬訂具體的《課程綱要》。

(三)、校本課程的結構:

七年級上學期農業技術

(四)、校本課程的評價

1、學生學習評價:問卷調查

2、學習效果評價:信息反饋

3、課程評價體系

數學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篇16

一、指導思想: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承上下五千年文明的載體。寫字(書法)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羣眾基礎。在它發展和傳承的過程中,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鮮明的民族個性得到了超越國界的承認。寫字(書法)不僅有其實用意義,而且還有獨特的藝術性和多元的育人功能,是學校素質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內容。然而當前計算機漢字輸入技術的迅速發展,嚴重地衝擊着寫字(書法)這一傳統的藝術,致使許多教師、家庭、學生忽視了漢字的書寫能力培養,降低了對書寫美的要求與追求,學生中近視、姿勢不規範、作業不美觀、學習不耐心細緻、不會欣賞寫字(書法)作品的人增多,部分學生對本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代表——書法藝術,缺乏繼承弘揚的責任意識。

我校把“寫字”作為校本課程,以“學習寫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為指導思想,以教育學生樹立公民道德意識為目標,將寫字作為對學生進行“規規矩矩寫字,認認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的有效途徑。全面提高學生的寫字水平和藝術素養。

二、課程目標:

寫字教學具有豐富的審美內容和很高的審美教育價值,能幫助學生形成高尚的思想情操。在教學中,我們把書寫文字的形體同理解文字的內容有機結合。對學生進行人格修養的教育,依據不同年齡選擇教學內容分層落實德育目標。通過學寫字增強學生的藝術素養,提高學生的生活品味。培養學生規範、端正、整潔地書寫漢字,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具備熟練的寫字技能,具有初步的書法欣賞能力,是現代中國公民應有的基本素養。

知能目標:

1、幫助國小生學習和掌握寫字(書法)藝術的一般知識;

2、學習並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有正確的寫字姿勢、執筆姿勢,以及具備熟練的硬筆楷書、行書寫字(書法)書寫技能;

3、指導國小生逐步養成最基本的對寫字(書法)作品審美興趣;

4、指導國小生逐步提高表現寫字(書法)美的能力。

發展目標:

1、引導國小生在寫字(書法)過程中逐步形成對寫字(書法)的興趣愛好;

2、使每位學生都能寫一手正確規範優美的漢字,逐步形成寫字無差生,培養一批書法特長生;

3、在練字過程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觀察能力、意志力、分析事物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創造、實踐的能力;

4、通過寫字(書法)教育,塑造學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品質;

5、引導國小生在學習書法過程中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文化的理解。培養繼承祖國優秀文化藝術的責任情感。

三、本課程內容

根據課程目標的定位,我們開設寫字校本課程的內容主要包括兩方面:

1、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進行寫字(書法)基本技能的訓練。

2、圍繞寫字教育開展的一系列的活動。

(1)通過現代媒體、查閲圖書資料等多種渠道瞭解歷代書家故事、書家介紹、書家作品、書苑常識等;

(2)開展寫字(書法)競賽、書法展覽;

(3)組織參觀各類書法展,欣賞(寫字)書法作品;

(4)建設書法教育網,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寫字(書法)作品欣賞、評價;

(5)出版師生作品集等

四、課程內容:

(一)各段要求:

低年段:

1、培養正確的寫字姿勢、執筆、運筆方法,培養學習興趣。

2、教育學生從點滴做起,養成做事認真的態度。

中年段:

1、比較熟練地書寫漢字,做到字跡工整、美觀,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2、教育學生知道做一個怎樣的人。

高年段:

1、能熟練地書寫漢字,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形成書寫風格。

2、教育學生要懂得怎樣做人。

(二)讓學生領悟:

坐姿端正的平穩美、書寫態度的莊重美、進行書寫的平心靜氣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的修養,把每個字寫得端端正正、規規矩矩、富有活力。

五、課程評價:

(一)根據各年級的課程內容進行檢測。

低年級:坐姿、寫姿、筆姿是否合格,基本筆法是過關。

中年級:是否能正確、熟練地書寫,做到工整、美觀。

高年級:是否能正確、熟練地書寫,寫出自己的風格。

(二)管理:

1、教導處每月進行一次校本課程的驗收工作,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2、每學期舉辦寫字展覽,對成績突出的學生和教師給予獎勵。

3、全校教師齊抓共管,做到“提筆即是練字時”。

六、組織機構:

組長:張從勝

副組長:徐洪濤

組員:韓敬亭、陳德富、徐傑、任仲恩、年級主任、語文教師

數學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篇17

一、課題的提出

從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入手,讓學生從國小會做人,學會交往,學會做事,是我們上個學年實施《國小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實踐與研究》這一省德育課題,對我校學生進行養成教育的新探索。該課題得到了華南師範大學鄭航博士、《國小德育》雜誌王清平主編、區科研室馮毅、曾秀華主任、容桂教育組胥執純老師的大力支持與幫助。我校在前一階段的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師們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為了循序漸進、更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具有連續性、完整性的教育訓練,也為了拓展更加廣闊的教育空間,我們擬將“文明禮儀教育”作為我校的校本課程進行開發、進一步完善,確定以“家庭禮儀”、“校園禮儀”和“社會禮儀”為主要內容,從一年級開始,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漸進的文明禮儀教育,有目的、有計劃地將學生帶入現代文明(良好人際關係)的殿堂,以此促進我校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及健康人格的更好形成,更好地養成文明的校園風貌,以期高效地完成課題研究任務,取得更可喜的階段研究成果。

二、理論依據和研究意義

新一輪課程改革為學校的特色發展和培養學生個性特長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我們期望通過新理念的教育、新視角的禮儀課程教育,借鑑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切合學校實際的禮儀教育新途徑新方法的德育模式,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我校地處環境複雜的容桂中心地段,社區中各類閒散、外來人員多,難免對學生的精神風貌起負面影響。在學校,有的同學任性散漫,唯我獨尊,學生在與教師交往時缺乏良好的禮儀規範;在社會或家庭中,怎樣尊老愛幼,怎樣與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樣着裝,怎樣待客做客,怎樣遵守社會公德等等顯得比較薄弱。因此,開設文明禮儀教育課程符合我校校情的需要。

三、課題的界定

禮儀課程是通過傳授禮儀知識,培養學生文明素養、養成學生良好禮儀行為的課程,是一門通過模擬生活情境,實現學生文明禮儀知、情、意、行的統一的課程。

四、課程目標

總目標:旨在全面提高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禮儀修養,展示他們學習禮儀、實踐禮儀的風采,着力塑造講文明、重禮儀,團結友善、樂於助人的南環學子形象,提升我校學生的整體素質。

具體目標:教會學生必要的禮儀知識,並通過動作行為和言語行為,在對自我,對別人兩種對象,在學校、家庭和公共場所三種場合,在衣、食、住、行四種生活內容的多維領域中習得和運用禮儀智慧,使自己成為一個精神飽滿的、情緒愉快、人際關係協調、言談舉止受人歡迎,講文明、懂禮貌、有教養的人。

五、課程的內容

課程內容包括三個單元:“校園禮儀”、“家庭禮儀”、“社會禮儀”。(課程內容雖然分為三大單元,但具體實施時可根據實際情況交叉進行。)

1、“校園禮儀”(此單元為1—2年級學生重點訓練內容)

課程內容:尊重老師尊重同學學會請教學會商量學會傾聽學會勸阻學會合作學會感恩學會師生間的禮儀……

課程目的:瞭解、掌握並使用校園常規禮儀,使同學之間能夠以禮相待,和睦相處,團結協作,互助互愛;建立朋友式的師生關係,使師生間交往自然親切,從而形成良好的校風校貌。

2、“家庭禮儀”(此單元為3—4年級學生重點訓練內容)

課程內容:做客禮儀迎賓禮儀待客禮儀祝賀禮儀邀請禮儀服飾禮儀睦鄰禮儀敬親禮儀……

課程目的:瞭解、掌握並使用家庭常規禮儀,上、下代人加強溝通,消除代溝,享受温馨、美滿的家庭生活。

3、“社會禮儀”(此單元為5—6年級學生重點訓練內容)

課程內容:問路禮儀乘車禮儀購物禮儀影劇院禮儀交通禮儀網訊禮儀外出禮儀……

課程目的:瞭解、掌握並使用社會常規禮儀,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中,讓自己處處受到歡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會生活充滿快樂,從而培養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

通過三個單元的禮儀課教學,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生活、交往,以及如何熱愛生活、感恩父母、老師、學校、祖國,樹立遠大目標和增強自信,做文明有禮的南環學子。

六、課程的實施

禮儀課程在實施的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學習基礎,採用不同的形式進行教學。

在教學中將“校園禮儀”、“家庭禮儀”、“社會禮儀”三個單元交叉進行,各年段分別有重點。每一個單元都是以“交往禮儀”為切入口,以發動學生家長積極參與研究為突破口,突出“社交技能”的主題。

1、專項課程設置。

每班每週安排一個課時上禮儀課。教師通過課堂主陣地,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文明禮儀教育,使學生粗通禮儀知識,引導他們親身體驗,實現從感性到理性的昇華,從整體上讓學生的文明禮儀風範得到提高。

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一般分以下幾個階段進行:

2、學科滲透。各科教學之中繼續滲透文明交際禮儀的知識,切合時機地進行文明行為禮儀的引導與教育。

3、課外實踐:①調查走訪:走訪賓館酒店、商場超市等服務性強的單位,學習有關禮儀知識。②自主學習:引導學生通過上網、上書店及圖書館收集有關資料,進行自主學習,拓展知識。③競賽展覽:舉行邀請函設計活動、感恩語言描繪活動、手抄報評比活動,指導學生動手實踐,鍛鍊能力。④角色體驗:引導學生體驗不同社會角色的富有特徵的工作生活,如“小小售票員”、“小小服務員”“我是家裏小主人”、“小導遊的一天”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禮儀規範。

七、教學原則

主體性原則:滿足國小生多方面的精神和身心發展的需要,激發國小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開放性原則;借鑑各種教育理論,吸取百家之長,突破那些束縛學生個性、阻礙學科溝通和開放的程式,解除那些看似天經地義實則毫無意義的“教學規則”,構建靈活、高效、有序的教學規範。

實踐性原則: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無論是課堂內還是課堂外,給學生創設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充分展示其才華,培養其能力。

合作性原則;倡導寬鬆、民主、開放的合作氣氛,使師生的活動處於協調和諧的狀態,倡導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在多重交往中發展自我。

活動性原則:通過各種生動、形象、有趣的活動,培養學生的文明禮儀意識,養成文明禮儀習慣。

趣味性原則:通過有趣的情境模擬,教會學生禮儀知識,讓學生在歡樂中學做文明人。

靈活性原則:對低年級、中年級和高年級的教育內容和要求不能停留在一個水平上,要靈活掌握。教師對同一年齡段的學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個別輔導。

八、課程評價

評價內容以目標為依據,引進學生評價主體,引發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感,特別強調評價的“多元化”與“過程化”“動態化”這三大主題。

1、評價的“多元化”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緯度:

⑴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者可以包括教師、學生、家長和社區,分別對孩子在校、在家、在社區的勞動禮儀、交往禮儀、交通禮儀作出評價;

⑵評價手段多元化——可採用調查、訪問、報告、情景模擬、編導表演等對學生禮儀的修養進行亮分;

⑶評價內容多元化——涵蓋知、情、意、行四方面;包括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及思維的創新性、成果展示方式的獨到性等方面。

2、注重“過程化”評價

教師用於評價學習過程檔案的標準可以包括“量化的分數”(是指採用定量計算的方法,即蒐集數據資料,用一定的數據模型或數學方法,做出定量結論的方法)與“質性的評論”(指對不便量化的評價對象,採用定性的方法做出價值判斷);從理想的角度看,應該有與被評價學生對應的參照標準。如:其他同年級的學生、學生過去的表現、在禮儀方面具備表率作用的社區人士的期望等。

3、注重“動態化”評價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發展,是為了激勵和促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因此,我們須注重建立動態評價機制,應該做好如下兩方面的工作:

1、教師對學生在學習、活動當中,應當以激勵性的評價為主,及時發現、發揮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評價。對學生獨創性的思維、見解要加以肯定、讚揚,號召大家向他學習等等。

2、學校、教師、學生、家長以及有關社區人員,對《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實施情況要給予評價,並提出改進建議等等。學校、教師要重視來自聽取並研究各方面的意見與建議,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改進、完善與實施。

九、課程管理

(一)組織管理

建立課程管理組織網絡,明確工作職責。

1、研究領導小組

組長:楊錦洪校長、曾素芳副校長

副組長:肖秦湘主任

2、子課題組組長:

1—2年級黃雪華湯肖顏

3—4年級吳瑞儀張秀紅

5—6年級羅巨明董青

(二)師資管理

教師配備

禮儀教育是德育的延伸和拓展,是“德育課堂”的陣地之一。任教禮儀學科的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師德規範,豐富的德育教育經驗及開拓創新的精神。學校組織具備相關條件的教師擔任各年級禮儀教學工作,開展禮儀活動,保證禮儀學科教學質量。

加強培訓

加強禮儀課程師資隊伍建設是課程管理的關鍵。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形式,組織教師學習先進理念,學習校內外成功教學經驗,提升禮儀教師自身文明素養,加強隊伍建設。

培訓方式包括:理論學習交流、專題講座、教學研討、課堂教學觀摩、課例分析等。

加強教科研

課題組每位教師根據各自教學特點認領相關的子課題研究任務,並要求積極投身於教科研活動當中。總課題組每學期開展三次大型教研活動,子課題組每月開展兩次研討活動,要求教師帶着問題參加專題教學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提高教學水平,提高校本教研質量。

(三)教學管理

任課教師要有完整的備課和對學生學習態度的記錄成績,課後要及時進行教學反思。

總課題組、子課題組要有計劃地組織好各級各類聽課、評課活動,加強交流和提高。

十、保障的措施

1、堅持教學研究制度,保證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工作不斷地完善和向縱深發展。

2、學校將對參加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工作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獎勵。如有突出成績的,將在評優、評先時給予傾斜。

3、子課題組負責人每學期要組織一次禮儀教育成果彙報(可請實驗教師或家長介紹經驗、可組織學生、家長、教師互動交流、可禮儀行為表演)。

4、子課題組有子課題實驗方案、訓練措施,有實驗過程記錄,課題實驗組要定期抽查各班實驗情況(可召開教師、學生、家長座談會、可請他人評價或聽課、實地考察)。

數學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篇18

生物學是一門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科學,近年來人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如糧食、人口、環境、資源等,都與生物科學的研究有直接的關係。生物科學是當代科學的前沿,生物技術是世界範圍內新技術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於中國更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根據新課程改革目標,中學生的生物學習,要加強課程內容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學生生活的聯繫,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主動學習精神,必須開發和利用校內外一切生物課程資源。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農村初級中學,各種自然條件和人文環境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生物課程資源。20xx年,校生物課題《農村國中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研究》榮獲得岳陽市一等獎,並報送省教科院參評。這些有利條件為我們實施生物校本課程,提前準備了紮實的理論基礎和雄厚的物質基礎。

一、課程目標

1、通過參觀調查,關注家鄉的生物資源與環境變遷,產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逐漸形成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

2、通過實踐探究,培養學生的生物學基本技能;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的接受知識為主動參與探究獲取知識的探究性學習方式。

3、通過給家庭當致富參謀,培養學生蒐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把生物知識應用於實際生產生活,提高運用能力;從一定程度上推動家鄉經濟建設。

4、使教師在課程開發與實施的過程中,駕馭新課程的理論和實踐水平明顯提高。

5、使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指導水平明顯提高。

二、課程內容

七年級:

參觀調查

(一)給校園花木做身份證

(二)參觀現代農業生產基地

實踐探究

(一)無土栽培

(二)學做園藝師

(三)吃自己種的蘑菇

八年級:

參觀調查

(一)調查本地魚類資源

(二)參觀特種養殖專業户

實踐探究

(一)培育綠化苗木

(二)嫁接

(三)試種良種

綜合應用

致富參謀

三、實施建議

(一)建立校本課程資源庫:

我校生物校本課程修學內容由三個部分構成:必學部分;選學部分;助學部分。所有資料都以資料庫的形式保存在學校電腦服務器中,以備師生隨時調用,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

(二)修學內容:

1、必學部分:是在兩年的生物學習期間,所有學生必須完成的。以後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做適當的增減。

2、選學部分:資料來源有三個,一是生物教師補充,二是鎮農技術員提供,三是學生在網站上下載。內容同樣要根據形勢,作適當增減。教師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選擇其中的課題開展活動。

3、助學部分:針對個別學生的特殊要求或家長的需要,教師為他們提供必要的信息與技術支持。

本套教材是必學部分,共分三個大類型十一個主題,即每個年級設參觀調查和實踐探究,八年級加設綜合應用,主題的實施均以研究性學習形式開展。同類型的主題之間採取梯級開發方式(已在每個主題前註明一、二、三)。

參觀調查屬於調查類研究性學習,分為兩個梯級:第一級是在教師的示範下,把調查的內容、調查目的、方法與過程(含調查的方法、調查的範圍、調查的時間、調查的路線、調查的過程)、調查結果、結論與建議等全部告訴學生,使學生初步學會生物科學調查的方法;第二級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根據在第一級中學會的方法,合作或獨立完成,達到完全掌握生物科學調查方法的目標。

實踐探究屬於探究類研究性學習,分為三個梯級:第一級主題是由教師帶領學生參與科學探究的全部過程,然後由學生整理探究報告,從中初步學會進行科學探究的方法;第二級主題由教師把活動的主題材料提供給學生,學生再根據材料自己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探究方案,教師的作用只是幫助學生完善方案,使學生逐漸熟悉科學探究的方法;第三級主題教師僅僅向學生提供部分資料,探究的全過程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使學生能夠完全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主題的梯級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由低到高,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致富參謀是專門針對農村學生而設計的一個大主題。這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一項綜合檢驗,它要求運用調查、探究等手段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產生活中去,既培養了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又培養了表達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推動了本地經濟建設。

(三)授課安排:

注:1、網絡信息收集由電腦教師協助,圖書信息收集由圖書管理員協助。

2、可以利用的時間有綜合實踐活動課、勞技課、信息技術課、生物課,還有學生的假期。教師要根據活動主題的季節特點,靈活安排活動時間。

(四)生物課程資源的開發:

生物校本課程的開發是一個持續動態的過程,它需要不斷的完善和補充。目前,我們可以利用的場地資源有:校內有綠化植被、生物園、學校種養基地、計算機教室、農民現代遠程教育接收站。校外有鎮現代農業示範基地、苗圃園、特種養殖場、優質果園、學生家庭承包的種養園場;人才資源有生物教師、聘請的農技員、校外生物科技輔導員。

四、評價建議

(一)內容:

1、學生參與活動時的態度。

2、學生活動過程的評價。包括信息蒐集與處理的方式、分工組織、計劃步驟完善等。

3、學生活動結果的評價。包括參觀調查報告、探究報告、技能考核等。

4、對教師的評價。由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辦公室制定的評價方案對教師考核。

(二)形式:

1、小組評價。學生對本組成員自參加活動以來的變化進行評價。

2、自我評價。本人對自己參加本組活動以來的變化自我評價。

3、教師評價。一是口頭考核;二是問卷法(判斷、選擇、填空等)形式考查;三是觀察法,即觀察學生在課程活動中的態度表現。

4、建立檔案夾。把學生參與活動的所有資料和個人評價結果保存在檔案夾中,記錄學生成長過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shishi/xo8mx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