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實施方案 >

創建生態教育特色學校實施方案

創建生態教育特色學校實施方案

特色學校創建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特色理論在教育領域的具體體現,是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學校各項工作取得全面進步的基礎上,學校向更高的層次努力,是辦出自己獨特的風格,提高自己的辦學品位,謀求學校、教師、學生更好地發展的一種辦學行為。我們認識到,特色學校的創建必須根據學校自身實際特點和教育優勢資源,着眼於學校的長遠發展和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符合大多數學生的興趣與需求,充分發揮全體教師的集體智慧。在先進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我校遵循特色學校的創建規律,按照“特色項目——學校特色——特色學校”三個階段進行了近十年的實踐探索,辦學特色逐步彰顯,特色學校的創建目標日益鮮明。目前,在創建時機成熟的情況下,從自身優勢和現有基礎出發,形成《創建生態教育特色學校實施方案》。

創建生態教育特色學校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鄧小平理論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為指針,以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發展,提高學校辦學效益為目標,堅持德育為首、育人為本的思想,遵循教育基本規律,樹立先進的教育觀念,在創建過程中優化學校管理,豐富學校教育內涵,凸顯學校個性,提升辦學品位,打造教育品牌。

二、創建背景與基礎

創建特色學校是實現教育的內涵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社會轉型對教育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需要,更是落實科學的教育發展觀的需要。學校只有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發展的歷史、辦學的方式來進行辦學,才會有生機,才會培養出有個性的創新人才。從XX年聯合辦學伊始,我校就開始了創建特色學校的實踐探索,先後經歷了“特色項目”開發和打造“學校特色”兩個階段。

(一)初期探索:立足優勢資源,開發特色項目(XX年至20xx年)

1.多元發展的學校德育:(1)變傳統家長會為開放的“家長論壇”、“專家講壇”、“家長委員會”,開發與利用家長這一寶貴的教育資源,提高家庭教育效率;(2)變傳統的家訪為動態發展的“創建‘學習型家庭’”,制定創建條件與評價指導標準,設計創建活動記錄與評價本,清晰呈現創建全過程,提高創建成功率;(3)變傳統師德建設為自主修煉的“師德論壇”,根據教育實際需要確立論壇主題,以論壇形式促進教師自覺修煉與提升;(4)變單向的師德評價為教師、學生、家長多向互動的師德評價活動,以評價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5)變傳統的思想品德教育為以主題體驗教育為核心,以心理健康教育為途徑,以綜合實踐活動為載體,以社區為基地,以家庭為練場的德育踐行,開發了“傳統文化尋根之旅”、“我愛書香之家”、“東城文化一日遊”、“走進對聯世界”、“保護東江水資源環境”、“我愛我家——共建理想家園”、創編《花園國小一日行為規範兒歌》、“每週一歌天天唱”、“教育經典日日誦”等踐行項目,引導學生全成經歷並體驗思想道德建設的知、情、意、行。(6)率先推進心理健康教師c證培訓,倡導“人人都是心理健康導師”,把心理健康教育高度融入國小德育,以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德育工作的優化,顯著提高學校德育工作實效。

2.綠色動態的校本教研:(1)變傳統教研為多元動態發展的“教研訓一體化”的校本教研,把課例展示、課例研討與教師專業培養有機結合,發揮本校名優教師作業,使專業引領貫穿於教師學習反思、同伴交流的全過程;(2)變單兵作戰的傳統公開課為多形式多層次的“磨課”,如“同課同構”“同類共構”“同課異構”等,把集體備課落到實處,動態的磨課過程即評價研討、課例優化與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就是學校課程資源開發與整合的過程。(3)制定《花園學校學科課堂教學評價指引》與《課堂觀察記錄表》,以課題評價與課題觀察引導課堂教學的優化,以評價標準促進課程改革實踐,減少隨意性,提高校本教研的規範性。

3.活潑開放的第二課堂。根據自身特點與資源優勢,先後開發了自編韻律操、武術健身、“練字育人”、“誦讀經典,書香校園”、射擊、主題中隊會、大課間活動等特色項目,並取得顯著成績。

(二)中期探索:整合特色項目,打造學校特色(XX年至20xx年)

精心設計與實踐特色項目,充分體現了我校求真務實、循序漸進辦教育的科學的工作作風。我們力求在教育實踐中探尋教育最本質的規律,摒棄好高騖遠的“作秀”式的浮誇做派,注重承前啟後,減少短期行為,立足於教育的長遠可持續發展,把教育的宏觀問題與微觀問題有機結合,從大處着眼,小處着手,“小題大做”,把每一個特色項目做細、做實、做精,努力從每一個具體的小問題研究中獲取有價值的大成果。事實證明,特色項目的開發與實施,與我校的自身特點與教育優勢資源高度吻合,與當前的素質教育要求相符。它們為我們打造學校特色提供了一個個具體而特殊的“問題域”,讓我們從一個個特殊的角度深入挖掘問題背後的問題,直至觸及教育的實質層面。再通過全面深入地研究一個個有深度的“小”問題,提出有新意的命題或觀點,這樣,就為發現有重要價值的“大”問題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有了堅實的探索精神和大量的“小題大做”成果作為基礎,就可以深入地透過表象看本質,從教育的本質層面發現和提出教育的“大”問題,以科學的教育理念為指導,結合當今社會發展狀況,深入研究關鍵點,打造特色項目精品,進而走“大題大做”的教育創新道路。通過對我校六年來的特色項目進行整合與分析,我們發現,我校已經探索出一條符合教育本質規律,融傳統教育精華與當代素質教育精髓為一體的教育之路,即生態教育之路,已經水到渠成地形成了學校特色。這“學校特色”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作簡明扼要的闡述:

1.生態德育文化特色。形成“一點雙翼”的生態德育文化網絡結構模式,即以學校教育為中心點,以家庭教育和社會實踐為基本點的“學校德育文化網絡”、“家庭教育文化網絡”、“社會實踐文化網絡”。我校以生態德育理念為指導,更新德育內容,“滲透感染,環境薰陶,協調發展”的德育工作策略,追求“優雅自然,寧靜致遠”的思想素質境界,以“互惠共生”、“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為原則,倡導自主自覺自律的養成教育,發揮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合力,努力打造 “綠色校園•精神家園”的生態校園文化、“履行責任•共營理想”的生態家園文化、“孕育心靈•精彩人生”的生態踐行文化、“雙向互動•和諧共生”的生態關工文化……以環境對個體道德素質的影響為邏輯基點,按照系統網絡的觀點,發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育人資源,通過學校德育系統內部的物質循環、能量循環和信息傳遞,推動德育內容、德育方法動態良性發展,促使學生不斷提高道德素養,養成“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勤學奉獻”為主題的基本道德品質,形成科學的人生觀、自然觀和生存發展觀,合理調節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促進師生與環境的互惠共生、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開創了學校德育工作全新局面。

2.生態校本教科研文化特色。校本教育科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最終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服務。在生態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我們更着力於探索更科學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在以“磨課”為載體的“教研訓一體化”的綠色校本教研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革優化,確立“以專題課例研討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行動研究”,從科研的高度統領校本教研,拓寬教師的教學研究視野,更新校本教研的內容與模式,引進文獻綜述法,規範科研程序,幫助教師提升教科研能力,不斷地調整與完善教研管理機制,切實提升校本教科研層次與實效。

3、生態工會文化特色。教師是推進素質教育的主力軍,課程改革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教師。我校密切關注教師的健康與生存狀況,把改善教師狀況的主動權交還給教師,發揮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由教師團隊根據教師本身的狀況和需要,自主設計活動項目,在學校工會協調組織配合下,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健身活動,如登山、開聯歡會、打球、看電影、聚餐、野炊等等,促進教師與工作、生活、自然環境的互惠共生、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

三、創建目標

通過全面調研與整體分析,我們認為,目前,我校創建特色學校的時機已經成熟,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生態教育格局基本形成,創建“生態教育”品牌這一目標已經十分鮮明。

生態教育的基本內涵:

生態教育是指按照生態學的觀點思考教育問題,旨在充分發揮教育在應對生態危機中的作用,為人類的生存與合理發展尋找道路。生態的思想源泉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道家所倡導的“天道自然”、“天人合一”,所追求和突出的是達成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的關係。生態教育通過使用各種教育形式和傳播媒介,使受教育者清楚地獲得關於人與環境的關係,人在自然界的位置,人對環境的作用,以及環境對人和社會的作用,以及如何保護和改善環境,如何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等方面的知識,從而實現個體、社會與自然的協調發展。通過生態教育,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種新的生態自然觀、生態世界觀、生態倫理觀、生態價值觀、可持續發展觀和生態文明觀,實現人類、社會、自然的和諧發展,構建和諧發展的學校教育氛圍,從而推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我們所提倡的“生態教育”與以往的“環境教育”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兩者均重視環境對教育的影響,重視教育環境的構建與利用。但就其實質來説,兩者又有着本質的區別:一是“生態教育”是一種生態化的教育理念,體現着“人境合一”、“互惠共生”的思想。“生態教育”重視“生態場”的構建,教育者與被教育者都是“生態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生態教育”中,師生是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環境而存在的。而“環境教育”僅注重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對人的單向影響,而忽視了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心理環境,忽視了將教育者與被教育者本身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環境的功能。二是“生態教育”具有明顯的“場”的特性,這是“生態教育”區別於其它教育的質的不同。“生態場”與“磁場”一樣,具有強烈的吸引性和傳遞性,它能實現“場”與物質的轉化。“環境教育”則沒有這一特性。

1.遠期目標

通過生態教育特色學校的創建,建設一支具有主體創造性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提高本校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教育科研水平和生態教育素養,促進教師整體素質的發展。通過特色學校的創建,提高學生的生命意識,使學生學會共處,學會合作,學會競爭,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性格和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生命科學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通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條以學校資源為基礎,符合我校實際和學生髮展為特點的特色學校創建的途徑。從而增強學校的辦學動力和活力,為學校創造發展的良好條件,充分發揮學校的優勢,力求走上一條個性化特色的道路。

2. 中期目標

通過三年的努力,營造具有生態教育特色濃厚的校園文化環境,制定出適合特色學校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培養一支適應生態教育特色的師資隊伍。把和諧教育作為學校的一種新的發展,在學科教學中引導學生樂於探究,勇於創新,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自律自強,團結合作,共同發展的責任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行為與學習習慣。

3.近期目標:

把生態教育融合到學科教學和綜合實踐課中。對教師進行生態教育的基本理論和實踐的培訓,提升教師的教育理念認識,構建學校各方面工作的網絡與操作模式,使每位教師都能指導學生開展學習與實踐活動。

四、可行性論證

特色學校不是由外而內的增設附置,而是在科學的教育理念指引下的自內而外的挖掘與提煉。“實踐是真理唯一的檢驗標準”,我校近十年持之以恆的探索實踐,充分體現學校本身的特點,充分挖掘與發揮了學校本身的資源優勢,形成了相應的工作與管理制度,生態教育理念逐漸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同,並逐步落實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在德育工作、校本教研等學校主要工作領域中取得了顯著成效,這充分體現辦學目標定位的準確性。我校遵循了特色學校創建的基本規律,並且在創建特色學校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教育優勢,切實推進素質教育,辦學的顯著成效有目共睹。

五、創建實施階段

(一)準備階段(20xx年2月——6月)

1.創建方案通過可行性論證,學校向上級部門申報核准本校特色創建方案;

2.成立創建特色學校的組織機構和實施部門,組織學習生態教育理念與成功經驗,根據本校的實際,把生態教育理念轉化為學校各教育領域中具體可行的工作策略;

(1)成立生態教育特色學校創建領導小組,負責特色教育的組織領導、協調與落實、監督與檢查工作;

(2)成立生態教育特色學校創建工作小組,負責特色教育方案的具體實施策劃與工作實施;

(3)成立生態教育特色學校創建專家指導小組,負責研究創建工作的科學規劃、實施步驟、學術指導和效果評估。

3.全面構建生態教育文化網絡,在學校各個教育領域開發相應的教育內容與活動項目,形成科學高效的工作模式,並把創建任務落實到各個實施部門。

4.構建生態教育課程體系:(1)在各學段基礎課程滲透生態教育系列;(2)設計生態科普基地活動體驗課程系列;(3)開發生態教育校本教材;(4)形成生態教育校本課程精品系列。

5.制定創建運作保障機制,搭建好生態教育成果共享平台(校園網展示交流與創建論壇);處理好常規教育與特色創建的關係,處理好學校穩定性與創新性的關係,使特色學校創建工作得以系統性、長期性進行;

6.向省市各級科研機構申報課題立項研究,以科研手段推進特色學校的創建進程。

(二)實施階段(20xx年7月-20xx年7月)

1.各部門全面實施活動項目,把每一項教育活動做精做細,並在活動過程中不斷優化工作模式,積累和豐富生態教育經驗,形成本校特色的生態教育;

2.定期舉辦生態教育主題論壇,共同研究生態教育特色學校創建工作;

3.每年舉辦體生態教育特色現場會,進行交流展示,推動學校特色教育創建工作向縱深發展;

4.向省市各級科研機構申報科研課題成果獎項;向上級部門申報特色教育校評估命名。

5.總結階段性成果,對創建工作具有突出貢獻的教師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

(三)總結提高階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

1.總結生態教育經驗,推廣特色學校創建成果;

2.繼續完善和優化生態教育特色建設,進一步提升特色教育層次。

結束語

創建特色學校是學校教育系統一項整體性的發展戰略,實現學校的特色創建是對學校辦學策略的優化設計,具有長期性和系統性。通過此項工程,在我校內部創設有利於師生多樣化發展的教育環境,實現教師與學生的特色化發展,形成獨特的辦學風格與學校個性。同時,通過此項工程,我們要打造出優質的教育品牌和辦學成果。我們相信,特色化的辦學最終能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和發展,最終確保教育教學的高質量和辦學的高效益,使我校迎來輝煌的明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shishi/8y889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