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培訓方案 >

技能提升培訓實施方案範文(精選3篇)

技能提升培訓實施方案範文(精選3篇)

技能提升培訓實施方案範文 篇1

一、指導思想

技能提升培訓實施方案範文(精選3篇)

根據市、縣教育局相關文件的精神,結合我校教師實際情況和課程改革的實際需要,以“問題導學”理論為重點,以加強師德建設與教師業務技能提升為主題,採取集中培訓與校本(聯盟)培訓相結合的形式,幫助教師更新教育教學理念,豐富教育教學經驗,強化教學反思意識,全面提升中國小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二、培訓對象

全體在職教師。

三、培訓時間

20xx年7月4日至10日。

上午:8:00~10:30;下午:2:30~5:00。

四、培訓內容

“問題導學”理論、學科專業素養、德育管理等。具體培訓內容見安排表。

五、培訓形式

1.全縣集中培訓、學校集中培訓與聯盟校集中培訓相結合。

2.專家講座與現場研討、集會考核相結合。

六、參培教師要求

1.紀律方面:一是端正學習態度,珍惜學習培訓機會,樹立良好學風;二是按時到崗,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中途離崗,中層以上幹部要起模範帶頭作用。

2.學習方面:虛心學習,積極參與互動交流,按時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認真撰寫學習心得。學習結束後,提交學習過程的各項記錄及學習彙報等材料。

七、管理與考核

1.加強領導。建立教師培訓領導小組、工作小組、督查組。

培訓領導小組:韓朝平繆中豔汪漢成凌建東孫方彪

培訓工作小組:唐海霞倪金中匡霞徐友萍祁建淮

劉娟趙莉董菊香劉瑩瑩

培訓督查組:餘榮軍楊定傑袁壽芳

2.強化管理。精心組織,確保責任人、校本培訓主講人、培訓地點、網絡設備等落實到位,保證培訓工作順利開展。學校建立《暑期教師培訓日誌》,對教師培訓情況學校落實專門人員進行督查。

3.嚴格考核。根據參培教師的出勤情況、學習態度、作業情況及“教學設計”基本功考核成績等項目進行全面考核,並最終彙總成為教師個人評優、評先的一項主要內容,同時也是晉級的重要參考。

技能提升培訓實施方案範文 篇2

根據《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國發[20xx]5號)、《勞動保障部關於印發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的通知》(勞社部發[20xx]18號)和《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民工工作的意見》精神,為切實抓好廣東省農民工技能提升培訓計劃,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提升技能、穩定就業、促進發展”為主題,緊緊圍繞我省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需要,運用財政補貼政策,組織用人單位、各類職業培訓機構和就業服務機構,大力開展在粵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服務,促進農民工提高技能和穩定就業,培養適用型技能農民工隊伍,促進我省經濟社會發展。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六個結合,突出廣東特色。

堅持與提高農民工組織就業程度相結合。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大力推進定向培訓、勞務合作、對口扶貧、勞務代理等工作,促進農民工穩定就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穩定合格的勞動力供給。

堅持與培養中高級技能人才相結合。加快培養適用型技能農民工隊伍,促進我省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滿足企業用工需求。

堅持與創新培訓模式相結合。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培訓模式,充分發揮職業培訓機構與用人單位兩方面的優勢,建立農民工培訓與就業緊密結合的新機制。

堅持與加強就業和勞動保障管理相結合。重點扶持用工規範的用人單位加強培訓,促進企業規範用工,優化我省用工環境。

堅持與督促企業落實培訓責任相結合。突出重點,集中資金扶持有願望和條件組織農民工培訓的用人單位,點面結合,促進企業切實履行農民工培訓義務。

堅持完成培訓任務與提高培訓質量相結合。確保參加培訓的農民工絕大部分能考取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

(二)堅持二個導向。

在培訓規劃上堅持以當地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為導向;在培訓實施上堅持以用人單位的需求為導向。

(三)堅持二個創新。

創新培訓模式,建立政府統籌、企業導向、社會參與、個人努力的聯動機制;創新投入機制,建立政府、用人單位和個人共擔經費的培訓投入機制。

三、目標任務

(一)總體目標

20xx-20xx年,組織400萬在粵農民工參加技能提升培訓,年均培訓80萬人;培訓後獲得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比率達到90以上,與用人單位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比率不低於80。20xx年任務按勞動保障部的要求執行

(二)任務下達

原則上以各地上年度辦理就業登記的外來流動就業人數為基數,綜合考慮各地培訓鑑定能力、地方資金配套等因素,每年3月底前將農民工培訓就業任務分解下達到各市,各市於4月底前下達到縣區和用人單位。

(三)培訓和補貼對象

培訓對象是在我省城鎮就業的農民工,其中外省農民工不少於70,外來城鎮户籍流動就業人員可參照執行。財政補貼對象是指經定點培訓獲得專項職業能力證書、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並與用人單位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農民工(含城鎮户籍外來工)。

四、工作措施

(一)開展用工檢查摸底,全面掌握在粵農民工情況。

加強就業管理,嚴格執行就業登記和用工登記制度。從20xx年開始,每年的下半年由各地級市統一組織開展一次對農民工就業情況檢查摸底。各地要組成勞動保障監察、就業服務管理、勞動關係、勞動工資、等科(處)室、單位參加的聯合檢查組,依託鄉鎮(街道)勞動保障機構,採用用人單位、農民工個人自報和隨機抽查、重點檢查等辦法,對轄區內用人單位使用農民工情況進行全面摸查,開展用工登記和就業登記,核發《廣東省就業失業手冊》,並將調查結果錄入“農民工培訓管理信息系統”,建立農民工信息庫。

(二)開展培訓需求調研,制定培訓規劃和具體的計劃。

在用工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各市勞動保障部門還要通過組織用人單位定期自報和公開徵集等方式,廣泛收集用人單位對農民工的培訓需求,建立農民工培訓需求數據庫。要結合本地產業發展規劃,制訂農民工培訓規劃和年度計劃,按計劃制訂分期培訓的具體方案,確定每期重點培訓工種,編髮培訓目錄及補貼標準向社會公佈,統籌組織農民工培訓。各市應於每年2月底前將當年農民工培訓計劃報省農民工培訓工作辦公室(省就業服務管理中心)。

(三)認定農民工定點培訓機構,實行定點培訓。

制訂實施全省統一的《農民工技能提升培訓定點機構認定和管理辦法》,認定一批農民工技能提升培訓定點機構。定點機構主要包括三類:

1.用人單位農民工技能培訓就業基地。主要承擔本單位農民工和勞務幫扶地區輸出勞動力的培訓;對在行業內具有優勢的用人單位培訓機構,經縣以上勞動保障部門批准可承擔行業農民工培訓。

2.勞動保障部門農民工定點培訓機構。從各級勞動保障部門所屬的技工學校和就業訓練中心、百萬農村青年技能培訓工程基地、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中認定,主要承擔不具備培訓條件的用人單位和高級以上技能農民工的培訓。

3.社會農民工定點培訓機構。從社會各類職業培訓教育機構中認定,主要承擔特有行業工種及具有比較優勢工種的培訓。

(四)依託用人單位,多形式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

農民工培訓必須堅持以用人單位崗位需求為導向,以在崗培訓為主要形式。要選擇技術工人需求量大、對職工培訓積極性高的行業和企業為突破口,帶動其他行業和企業重視和加強農民工技能培訓。在培訓方式上可採用以下幾種:

1.用人單位自主培訓。具有農民工定點培訓資格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國家職業標準,結合崗位技能要求,制定在崗農民工培訓計劃和教學大綱,報同級勞動保障部門批准後,自行組織培訓,經考核鑑定領證後按規定申請培訓補貼。

2.行業統籌培訓。各行業協會可根據國家職業標準和行業通用技術工種的技能要求,制定行業工種培訓教學標準、教學大綱和農民工培訓計劃,報省勞動保障廳批准後,指定行業內具有農民工定點培訓資格的用人單位開展行業農民工培訓,並按規定申請培訓補貼。

3.勞動保障部門組織培訓。對不具備培訓條件或不履行農民工在崗培訓義務的用人單位,由同級勞動保障部門制定農民工培訓計劃,向用人單位下達培訓任務,統籌組織農民工到勞動保障部門或社會定點培訓機構培訓,企業應承擔培訓費按規定分擔的部分。高技能農民工培訓原則上由勞動保障部門統籌組織到高技能培訓基地培訓。各級勞動保障部門要從用人單位的生產經營需要出發,儘量採取靈活方式,把培訓與用人單位生產經營的影響降到最低。

4.校企合作培訓。承擔農民工培訓的定點培訓機構要加強與用人單位合作,充分發揮用人單位在崗技能訓練、場地、設備和專業培訓機構教學、師資力量的優勢,共同制訂農民工培訓計劃和教學大綱,採取在用人單位設立培訓基地或隨崗培訓、培訓機構派師資上門授課,或選送農民工到培訓機構培訓共同組織培訓。

5.農民工自選培訓。持有所在單位或擬接收單位同意推薦培訓證明的農民工,可到勞動保障部門認定的培訓機構,自主選擇政府規定的自選補貼工種參加培訓,經考核獲得相應證書併到已定單位就業的按規定給予補貼。

(五)規範培訓標準和教學大綱,加強職業技能鑑定。

制定實施全省統一的《農民工技能提升培訓標準和教學大綱》。在培訓學時上,參加國家職業資格或專項能力資格培訓的,按國家和省規定執行;參加本省新開發工種技能培訓的,由省統一學時標準。在培訓內容上,應包括公共課程和技能培訓課程,以實操培訓為主,公共課程教材統一使用《廣東省農民進城務工指南》。對參加培訓的農民工,各級職業技能鑑定機構要本着方便、快捷的原則,積極提供技能鑑定和發證服務,適當降低收費。有條件的地級市,要根據本地區的需要,結合農民工實際情況,協助省組織開發適應農民工參加的新工種、新職業和專項能力培訓鑑定標準、教材等資料,確保培訓和鑑定質量。

(六)配套提供公共就業服務,促進農民工穩定就業。

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包括公益性職業介紹機構要向農民工開放,加快在勞動力市場和就業服務大廳開設農民工專門服務窗口,為農民工免費提供政策諮詢、就業信息、就業指導和職業介紹服務。鼓勵社會就業服務機構為農民工提供減免費服務。對提供免費服務的就業服務機構,各級政府要給予職業介紹補貼。對經培訓獲得相應證書並達到用人單位上崗要求的農民工,所在用人單位或協議接收單位要與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並作為申領培訓補貼的依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保障。

為確保農民工培訓計劃與“百萬工程”有機結合,農民工培訓工作由各級“百萬工程”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負責統籌組織實施。各地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健全工作機制,層層抓落實,確保完成省下達的農民工培訓就業任務。

(二)加強經費保障。

各級勞動保障部門要根據農民工技能提升培訓的需要,按照國發5號文和省政府貫徹意見的要求,做好經費預算,協調當地財政按規定安排農民工培訓就業補貼資金,並納入財政年度預算。企業應按照有關規定提取職工教育培訓費,並按農民工佔全部職工比例,結合所承擔的培訓任務,安排農民工在崗技能提升培訓經費。對不履行義務的企業,按規定強制提取,用於政府組織農民工培訓。中央財政補助資金主要用於資助外省籍農民工培訓,省本級和各地配套資金主要用於資助本省籍農民工培訓。

(三)強化管理。

加強政策配套,抓緊制訂實施全省統一的《農民工技能提升培訓計劃工作規程》、《農民工定點培訓機構認定管理辦法》、《農民工培訓質量監控和考核辦法》、《農民工就業補助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等辦法。加快開發使用農民工培訓管理信息系統,實行信息化管理。

(四)加強宣傳發動。

各地要制定“農民工培訓計劃”的宣傳方案,創新宣傳手段,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宣傳推廣活動,充分調動農民工和用人單位參與計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技能提升培訓實施方案範文 篇3

為積極響應國家《關於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實施意見》(國發〔20xx〕7號),結合巴中市實際情況,以殘疾人為核心,圍繞積極做好殘疾人的民生保障、提高殘疾人整體素質水平、改善殘疾人家庭及貧困殘疾人家庭生活條件,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訓背景

巴中市幅員面積12325平方公里,森林面積1015萬畝,森林覆蓋率55.4%。地勢北高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溝壑縱橫、山丘眾多、地貌多變,是天然的疫病防控屏障。全市四縣(區)全部被列入全國畜牧業優勢區域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國家優質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重點縣,巴州區、南江縣、平昌縣被列入全國肉牛優勢區域縣。全市共有生豬規模養

殖場1040個、肉牛規模養殖場156個、肉羊規模養殖場58個、家禽規模養殖場153個、兔規模養殖場43個。以生豬為主的規模養殖比重達到56%。目前我市良種及雜交改良面,豬80%、牛70%、羊85%、禽82%、兔83%。 巴中市現目前的養殖規模已經全面的建成,技術設備相對成熟,巴中市的養殖市場在這一行業也奠定了基礎。讓巴中市的殘疾人及貧困家庭掌握相關的養殖技術,增加其就業機率,改善其生活水平從而脱貧致富。

二、培訓對象

年齡在18一45週歲,巴中市各地區輕度肢殘人士或貧困殘疾人家庭中的'健全人以及有培訓願望的社會人士。

三、培訓目標

掌握養殖行業新技術,切實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堅強的人才。從根本上改善殘疾人及貧困殘疾人家庭的經濟現狀,

培養殘疾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優良品質。

四、招生培訓計劃

通過市殘聯繫統向各縣(區)殘聯綜合服務中心下發招生簡章,或媒體播出招生信息,由我方制定培訓計劃和教學大綱。使每一位有培訓願望的殘疾人或殘疾人家庭成員能夠接受一次或多次有效的實用技能培訓,並能獨立操作。結合本市實際情況,今年前期預計開設十餘個班次,第一期培訓人數為80人,後期視巴中具體情況而定。

五、培訓內容

結合巴中實際地理環境特點,尤其是以新時期養野豬、野雞、野兔的新技術為培訓重點,學習現階段農村工作的政策、涉農法律法規等。主要內容如下:

(一)野豬養殖

1、斷奶宰豬的飼養與管理

(1)抓好斷奶、選擇合適的斷奶年齡

(2)掌握斷奶方法

(3)掌握斷奶仔豬料配方

(4)降低環境應激

(5)合理並窩編羣與防寒保温

(6)搞好環境衞生和疾病預防

2、育成母豬與空懷母豬的飼養管理

3、哺乳母豬的飼養管理與合理配種

(二)野雞養殖

1、雛野雞的飼養管理

(1)開食

(2)調控温濕度

(3)養分要求

(4)實時分羣

(5)接種疫苗

2、青年野雞的飼養管理

3、成年野雞的飼養管理

(1)飼養與管理

(2)適當搭配公母比例

(3)產蛋期管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peixun/mz38o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