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建設方案 >

衞生院高質量發展建設方案(精選10篇)

衞生院高質量發展建設方案(精選10篇)

衞生院高質量發展建設方案 篇1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xx〕18號)、《廣西壯族自治區辦公廳關於印發廣西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桂政辦發〔20xx〕102號)和《玉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玉林市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玉政辦發〔20xx〕23號)精神,進一步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衞生需求,結合博白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衞生院高質量發展建設方案(精選10篇)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強化公立醫院主體地位,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公立醫院主導,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並重,以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為目標,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加快

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力爭通過5年努力,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註重人才技術要素,到20__年底,建成2-3家三級醫院,每千常住人口公立醫療機構牀位數達到6.3張以上,初步構建與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居民健康新需求相匹配,上下聯動、區域協同、醫防融合、中西醫並重、優質高效的公立醫院體系,為更好提供優質高效醫療衞生服務、防範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衞生風險、建設健康博白提供有力支撐,助力博白縣“33362”發展戰略工程。

二、重點任務

(一)統籌優化公立醫院資源佈局。

1.積極建設區域醫療中心。依託博白縣人民醫院等優質醫療資源,推動建設區域醫療中心。充分發揮縣級公立醫院技術優勢、科研優勢、人才優勢、學科優勢、管理優勢的作用,持續加強高層次醫學人才引進和培養,打造一批在區、市內有影響力的臨牀專科。針對死亡率、外轉率高的病種,加強學科建設,積極爭取市級、區級醫院的技術、人才支持和指導,加快補齊專業專科短板,減少跨區域就醫。(縣衞生健康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經貿科技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縣級公立醫院建設。通過醫聯體建設、醫共體機制,加強縣級公立醫院對基層醫院的幫扶支持力度,推動縣級公立醫院服務能力整體提升,博白縣人民醫院晉升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博白縣中醫院晉升為三級中醫醫院,博白縣婦幼保健院晉升為三級婦幼保健院,博白縣精神病醫院晉升為二級專科醫院,博白縣第三人民醫院晉升為二級甲等綜合醫院。加強縣級醫院(含中醫醫院)能力建設,提升核心專科、夯實支撐專科、打造優勢專科,提高腫瘤、心腦血管、呼吸、消化和感染性疾病等防治能力,縣域就診率達到95%以上。(縣衞生健康局、縣發展和改革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建設。按照縣鄉一體化、鄉村一體化原則,加強縣級醫院對鄉鎮衞生院、村衞生室的統籌管理,發揮縣級醫院醫務人員對家庭醫生團隊的技術支撐作用,提升居民健康“守門人”能力。根據服務人口數量、分佈、交通條件以及診療需求,十四五期間,推動文地中心衞生院、英橋中心衞生院、沙河中心衞生院、東平中心衞生院、水鳴鎮中心衞生院、三灘鎮中心衞生院等鄉鎮醫院升級為二級綜合醫院。根據基層服務能力及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綜合確定簽約服務任務目標,落實以全科醫生為主體、全科專科有效聯動、醫防有機融合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做到簽約一人、履約一人、做實一人。繼續深入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推動已達國家推薦標準的基層醫療機構持續提升醫療質量和技術水平,繼續創建二級醫院,規模較大的鄉鎮衞生院達到二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並參加二級醫院等級評審,向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看齊,用3-5年的時間建成縣域醫療次中心;推動未達標的基層醫療機構用2-3年時間,全面達到基本標準以上。(縣衞生健康局負責)

4.發揮醫聯體上級醫院龍頭作用。按照網格化佈局管理,將服務區域按照醫療資源分佈情況劃分為若干網格,組建由轄區內的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牽頭,其他醫院、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公共衞生機構為成員的緊密型醫共體,統籌為網格內居民提供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一體化、連續性醫療服務。各醫院結合實際建設優勢專業專科,形成特色鮮明、專業互補、錯位發展、有序競爭的發展格局,帶動基層醫療衞生機構提升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試點,根據地理位置、服務人口、現有醫療衞生機構設置和佈局等情況,每個鄉鎮組建若干個以縣級醫療機構為龍頭、其他若干家鄉鎮衞生院為成員單位的緊密型醫共體,支持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牽頭組建縣域醫共體。(縣衞生健康局、縣醫療保障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5.建立醫防融合重大疫情救治體系。深入實施《玉林市公共衞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__—20__年)》,全縣共投資1.95億元,謀劃3個建設項目。推進縣人民醫院分院項目建設,並依託縣人民醫院分院,加強博白縣傳染病醫院的傳染病病區建設,實現縣域傳染病病區全覆蓋。加強中醫疫病防治隊伍建設。支持規劃佈局中醫疫病防治及緊急醫學救援基地,打造中醫疫病防治隊伍,發揮中醫藥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中的獨特作用。加強醫療機構與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衞生監督機構等公共衞生機構的分工協作和業務融合,加強公立醫院公共衞生科室標準化建設,提升公共衞生服務能力。持續強化醫院感染防控管理,規範設置發熱門診、發熱哨點診室,提高重大疫情應對能力。(縣衞生健康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全面提高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水平。

6.全面加強臨牀專科建設。以滿足重大疾病臨牀需求為導向,以提升診療能力和水平為目的,重點發展重症、腫瘤、精神病、心腦血管、呼吸、消化、感染、產科、兒科、麻醉、影像、病理、檢驗、營養等臨牀專科。圍繞醫療質量安全改進目標和相關質控指標,加快推進縣級質控組織建設,強化區域質控協同,提高不同級別公立醫院醫療質量和醫療服務同質化水平。加大對中醫醫院的支持力度,做優做強中醫治未病科、康復(醫學)科等中醫優勢專科,加強相關學科建設。(縣衞生健康局、縣教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7.大力推進醫學技術創新。鼓勵開展醫藥衞生領域重大科學問題的基礎和臨牀研究,支持公立醫院柔性引進高素質人才,推動原創性疾病預防診斷治療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和新策略等的產出。積極引進市內外、區內外離退休的高水平醫學專家和學科帶頭人。鼓勵公立醫院開展大健康領域基礎與應用基礎、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衞生項目研究。落實廣西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施股權和分紅獎勵辦法,鼓勵開展科技成果評價,推動成果轉化應用。配合市區遴選、制定一批中醫壯瑤醫特色診療方案和適宜技術,積極推廣自治區培育形成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依託現有資源進行中醫藥壯瑤醫藥臨牀研究和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引導醫療新技術應用納入健康保險保障範圍,促進醫療新技術進入臨牀使用。(縣經貿科技局、縣財政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衞生健康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玉林銀保監分局博白監管組按職責分工負責)

8.紮實推進醫療服務模式創新。以腫瘤、疑難複雜疾病、多系統多器官疾病為重點,推廣多學科診療模式,為患者提供“一站式”診療服務。大力推進日間手術,提高日間手術佔擇期手術的比例。做實責任制整體護理,強化基礎護理,在全縣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擴大“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範圍,將延續護理落到實處。開設合理用藥諮詢或藥物治療管理門診,提高合理用藥水平。進一步完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體系和網絡建設,創新急診急救服務模式,有效提升院前醫療急救服務能力。構建以信息互聯互通為支撐,多部門協作聯動、監督監管相互制約的醫防協同機制。推廣中醫綜合診療模式、多學科診療模式、全鏈條服務模式,實施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牀協作試點。(縣衞生健康局負責)

9.積極強化信息化支撐作用。依託廣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居民(電子)健康卡“一卡通”普及應用,推動跨醫療機構的信息共享和規範使用。持續推進互聯網醫院建設,加快推廣醫保電子憑證,全面推行電子健康卡,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深度融合。指導各級醫療機構開展利於科學管理及便民服務的智慧醫院和信息標準化建設,推進電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建設和醫院信息標準化建設,為患者提供個性化、智能化服務。大力發展遠程醫療和互聯網診療,20__年底前至少建成1家互聯網醫院,為患者提供線上複診、用藥指導、隨訪和藥品配送等醫療服務。推進國家藥品集中採購中選品種等重點品種流通環節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探索公立醫院處方信息與藥品零售消費信息互聯互通,鼓勵醫保定點藥店積極參與醫保網上購藥等便民服務。(縣大數據發展局、縣經貿科技局、縣衞生健康局、縣醫療保障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0.改善羣眾就醫體驗。持續改善醫療服務,推行分時段預約診療和檢查檢驗集中預約服務,開展診間(牀旁)結算、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慢性病長處方等服務。針對老年人、兒童、殘障人士等羣體的現實需求,在推行非急診預約診療的基礎上,合理保留掛號、繳費、打印檢查檢驗結果等人工服務窗口,力爭到20__年,80%以上的綜合性醫院、中醫醫院和基層醫療衞生機構成為老年友善醫療衞生機構。加大健康促進與教育宣傳,加強公立醫療機構健康科普工作隊伍建設,增進醫患間理解與信任,為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營造良好社會氛圍。(縣衞生健康局負責)

(三)加強公立醫院運營管理。

11.完善運營管理體系。加強依法治院,推動公立醫院聘請法律顧問,全面落實基本醫療衞生與健康促進法等法律法規,為提升醫院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法治保障。整合醫院業務系統和資源系統,建立醫院運營管理和醫療業務的輔助決策支持系統,推動運營管理科學化、規範化、精細化,促進醫療服務智慧化,實現對醫療成本和質量的“雙控制”。(縣衞生健康局負責)

12.加強全面預算管理。以醫院戰略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目標為依據,實行全口徑、全過程、全員性、全方位的預算績效管理和約束,貫穿預算編制、審批、執行、監控、調整、決算、分析、考核等各環節,促進資源有效分配和使用。完善三級公立醫院總會計師制度,發揮總會計師在醫院全面預算管理中的作用。定期公開醫院相關財務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依法有效化解符合條件的公立醫院長期債務,促進公立醫院良性運行。(縣衞生健康局、縣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3.強化內部控制制度。堅持公益性原則,對經濟活動及相關業務活動的運營風險進行有效防範和管控,實現醫院經營活動合法合規、風險可控、優質高效和可持續發展。持續深化公立醫療機構經濟管理年活動,推進政府採購管理三年專項行動,以業務管理和經濟管理的重大風險、重大事件、重要流程為重點,加強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防範財務風險、業務風險、法律風險和廉政風險。強化成本消耗關鍵環節的流程管理,降低萬元收入能耗支出。推廣醫院後勤“一站式”服務。(縣衞生健康局、縣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4.加強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堅持和強化公益性導向,全面開展三級、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持續優化績效考核指標體系,重點考核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滿意度評價等,強化考核結果在公立醫院財政投入、績效工資總量核定和醫院領導班子成員選拔任用等方面的運用,促進公立醫院主動加強和改進醫院管理。創新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核辦法,以聘用合同為依據,以崗位職責完成情況為重點,將考核結果與薪酬分配掛鈎。完善縣域醫共體績效考核制度,促進資源下沉,提高基層服務能力和居民健康水平。(縣衞生健康局負責)

(四)激活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15.加快改革人事管理制度。研究完善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標準,建立動態核增機制。紮實推進公立醫院人員總量管理試點工作,對納入總量管理人員實行統一的人事管理。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允許公立醫院按政策規定拿出5%—10%的專業技術崗位設置特設崗位,用於引進高層次人才和解決公立醫院專業技術崗位評聘矛盾。落實崗位管理制度,按照不同類別合理設置崗位並編制崗位責任書,實行競聘上崗、合同管理。繼續實行對基層醫療機構職稱評聘和招聘傾斜政策,制定加強基層醫療衞生人才保障指導意見並抓好落實。增加護士配備,逐步使公立醫院醫護比總體達到1∶2左右。(縣委編辦,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衞生健康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6.改革完善薪酬分配製度。落實“兩個允許”要求,嚴格執行廣西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政策,綜合考慮當地實際和醫院財務狀況、服務質量、公益目標完成情況、績效考核結果等因素,實行績效工資總量“1+N”動態核定管理辦法,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健全以公益性為導向的考核評價機制,將考核結果與公立醫院薪酬總量掛鈎。建立以知識價值為導向的薪酬分配體系,落實公立醫院內部分配自主權,實施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收入分配政策。推行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健全薪酬激勵約束機制。(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財政局、縣衞生健康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7.完善醫學人才培養評價機制。強化醫學職業素養教育。加強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建設,在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分別建設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完善繼續醫學教育培訓,加強中醫藥師承教育。利用國家、自治區和市級重大人才項目平台引才用才,支持公立醫院與高等院校、行業、企業等聯合培養高層次複合型醫學人才,造就一批具有區內領先水平的戰略人才、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強緊缺護理專業護士的培養培訓,推動護理崗位科學管理,提升護理服務水平。推進衞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堅持分層分類評價,突出品德能力業績導向,增加臨牀工作數量和質量指標,探索實行成果代表作制度,淡化論文數量要求。根據自治區部署安排,穩妥推進三級公立醫院試點自主開展高級職稱評審。(縣教育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衞生健康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8.繼續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穩妥有序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落實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定期開展調價評估,優化醫療服務比價關係,提高技術勞務價值,根據新版廣西醫療服務價格規範,適時優化調整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繼續落實新增醫療服務項目管理,加快審核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優化公立醫院收入結構。(縣醫療保障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衞生健康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9.持續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在三級定點醫療機構實施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的基礎上,實現二級定點醫療機構和符合條件的一級定點醫療機構DRG付費結算,探索按牀日付費、門診按人頭付費。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探索對緊密型醫療聯合體實行總額付費,加強監督考核,結餘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科學制定醫保總額預算,合理確定、動態調整按病種、按牀日、按人頭等的付費標準。規範醫保協議管理,明確結算細則,確保基金及時足額撥付。推動公立醫院積極參與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採購使用改革,落實醫保資金結餘留用政策。推動完善符合中醫藥壯瑤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政策。(縣醫療保障局、縣財政局、縣衞生健康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強公立醫院文化建設。

20.建設特色鮮明的醫院文化。建立健全黨委主導、院長負責、黨務行政工作機構齊抓共管的醫德醫風工作機制。挖掘整理醫院歷史和名醫大家的學術思想、高尚醫德,提煉醫院院訓、願景、使命,凝聚支撐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力量。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增強醫務人員職業榮譽感,激發醫務人員對工作極端負責的動力,以充滿人文關懷的醫療服務贏得患者、社會的信任和尊重。(縣衞生健康局負責)

21.強化服務支持保障。建立保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長效機制。改善醫務人員工作環境和條件,落實學習、工作、休息和帶薪休假制度。提升醫院安全防範能力,100%的二級及以上醫院要設立醫院警務室。建立健全解決醫療糾紛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強化多部門聯合打擊防範治理,預防和減少醫鬧發生。依法嚴厲打擊涉醫違法犯罪行為,重點解決擾亂醫療機構工作秩序、威脅醫務人員人身安全和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堅決保護醫務人員安全。(縣法院,縣公安局、縣衞生健康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

22.全面嚴格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各級黨委組織部門、衞生健康部門和醫院主管部門或主辦單位要根據幹部管理權限,按照實行黨委(含院級黨總支、黨支部,下同)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等有關要求,通盤考慮、統籌謀劃,穩妥有序做好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分設和領導班子成員選配調整等工作。發揮公立醫院黨委把方向、管大局、做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健全完善醫院黨委會和院長辦公會議事決策制度,建立書記、院長定期溝通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執行情況報告制度,着力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在公立醫院章程中明確黨建工作的內容和要求,明確黨委研究決定醫院重大問題的機制,把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全過程各方面各環節,把黨的建設各項要求落到實處。(縣委組織部,縣教育局、縣衞生健康局、縣經貿科技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3.持續有效加強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幹部人才隊伍建設。選優配強醫院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黨委書記和院長。黨委書記和院長分設的,黨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委副書記。堅持黨管幹部原則,醫院黨委要按照幹部選拔任用有關規定,制定實施醫院內部組織機構負責人選拔任用具體辦法,加強對幹部日常管理監督。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和引進管理辦法,建立醫院領導班子成員聯繫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突出以醫德、能力、業績為重點的人才評價導向。(縣委組織部,縣教育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衞生健康局、縣經貿科技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4.全面穩步提升公立醫院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質量。深化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打造示範點,推進智慧黨建。建立黨支部參與人才引進、隊伍建設、職稱職級晉升、績效考核、薪酬分配、評獎評優等重大事項討論決策的制度機制。推行由醫院內設機構負責人擔任黨組織書記的制度,實施“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把業務骨幹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幹的“雙培養”機制,注重在醫療專家、學科帶頭人、優秀青年醫務人員中發展黨員,引導黨員立足崗位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縣委組織部,縣教育局、縣衞生健康局、縣經貿科技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5.重點扎實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充分發揮縣級公立醫院黨建工作指導委員會的作用,建立健全議事規則和聯席會議制度,形成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衞生健康部門具體負責,編辦、財政、人社等部門齊抓共管,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格局。公立醫院黨委承擔黨建工作主體責任,黨委書記是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領導班子其他成員落實“一崗雙責”。全面開展公立醫院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把黨建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定和巡察工作內容,作為年度考核和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縣委組織部,縣委編辦,縣教育局、縣衞生健康局、縣經貿科技局、縣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加強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人民政府要加強對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組織領導,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政策環境。各級各類公立醫院要把握髮展契機,結合現狀加強統籌謀劃,明確階段目標,為廣大人民羣眾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二)明確部門職責。縣直各有關單位要密切溝通、協調推進,按照職責分工加強業務指導,在規劃編制、政策實施、項目安排、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切實抓好落實。

(三)落實投入政策。縣直各有關部門要研究出台完善政策,落實職責範圍內的資金投入。各部門要按規定落實對符合區域衞生規劃公立醫院的投入政策,落實對中醫醫院、精神病醫院、婦幼保健院等專科醫院的投入傾斜政策。

(四)強化考核評價。根據國家制定的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結合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對轄區內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進行評價,充分考慮各級各類公立醫院實際情況,不搞“一刀切”。

(五)總結推廣經驗。鼓勵公立醫院創新公立醫院提質增效措施,探索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模式。縣衞生健康局要會同有關部門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加強宣傳引導,開展政策解讀,推動全縣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效。

衞生院高質量發展建設方案 篇2

為認真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一步推動健康、衞生強省建設,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築牢“頂天立地”醫療衞生大格局,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緊扣“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以廣深“雙城聯動”為引領,在資金上加大投入、在政策上先行先試、在項目上優先安排,對標國際頂級醫療中心,打造若干家國家級醫療技術中心和臨牀醫學研究中心;瞄準尖端醫療和國際前沿技術,形成一批在醫療技術、醫療質量、臨牀研究等方面領跑國內乃至國際的優勢學科;打造一批省級區域醫療中心,不斷完善分級診療格局;培養一批高層次醫學領軍人才和職業化醫院管理團隊,打造醫療人才集聚高地。

力爭通過x—x年時間,基本建成廣深醫療高地“雙子星”,形成以若干家國內一流、世界領先的醫院為引領,一批全國百強醫院為支撐的高水平醫院建設體系,進一步鞏固提升我省醫療服務綜合實力在全國的領先地位,為我省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打下更加堅實的健康基礎。

二、建設佈局

在建設第一期家高水平醫院的基礎上,遴選新增第二期家綜合或專科實力較強的醫院進行重點建設,佈局“四個層級”,實現全省xx個地級以上市高水平醫院建設全覆蓋,實現高水平醫院分級分類科學均衡發展。

(一)從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頂尖醫學中心佈局。對標國際一流、國內最優,在建設呼吸、腫瘤、腎臟病醫學中心的基礎上,支持省人民醫院牽頭建設心血管醫學中心、x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牽頭建設精準醫學中心、x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牽頭建設優勢學科醫學中心等,打造世界一流、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醫學中心。

(二)從建設大灣區高水平醫院佈局。全力支持x建設先行示範區,持續推動x、x“雙城聯動”,在珠三角地市繼續遴選一批實力較強、具有龍頭帶動作用的高校附屬醫院、省部屬醫院和市級龍頭醫院進行重點建設。在尚無高水平醫院的x、x、x、x等x個珠三角地市各遴選建設x家高水平醫院。

(三)從建設粵東粵西粵北省級區域醫療中心佈局。在粵東粵西粵北分別佈局建設x、x、x等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加大對粵北山區高水平醫院建設的支持力度。提升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市級醫療服務能力,在尚無高水平醫院的x、x、x、x、x等x個地市各遴選建設x—x家高水平醫院。支持原中央xx縣所在地市醫院和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縣級三甲醫院建設發展。

(四)從建設差異化發展的優勢臨牀專科佈局。瞄準臨牀專科發展前沿,佈局建設一批中醫、兒科、傳染病等專科特色醫院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醫院。

三、建設重點

力爭到x年,全省家高水平醫院在臨牀、科研、綜合排名、人才培養引進等方面實現重點突破。

(一)爭創xx個國家級醫療技術和臨牀醫學研究中心。爭取眼科國家醫學中心,綜合類、心血管、癌症、神經、創傷、口腔、精神、傳染病、骨科、婦產、老年醫學、中醫等專業類別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落户x。新增x個以上國家重點臨牀醫學研究中心或分中心。

(二)重點推動家綜合醫院進入全國百強。力爭目前考核成績處於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x名之間的區域龍頭醫院進入績效考核百強,新增x—x家潛力醫院進入復旦版中國醫院排行榜百強。

(三)重點推動家專科醫院、xx個臨牀專科進入全國前十。加強專科醫院綜合能力建設,爭取家專科醫院進入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專科類別全國前十。在保持呼吸和眼科專科全國第一、xx個專科進入全國前十的基礎上,推動小兒外科、變態反應等x個以上專科爭創全國第一,燒傷、麻醉、急診醫學、康復醫學、檢驗醫學等x個以上重點專科進入全國前十。

(四)新增xx名以上國家頂尖人才。力爭新增x—x位院士、x—x名國醫大師、x名以上長江學者等頂尖醫學人才,柔性引進一批高層次人才,輻射帶動粵東粵西粵北地區人才隊伍建設,實現全省高水平醫院高層次醫學人才全覆蓋。

四、建設任務

(一)建設前沿醫療技術高地。積極參加制定國家級疑難危重症診療規範、疾病診療指南和有關行業標準,開展重大疑難危重症的中西醫臨牀協作攻關,提升解決疑難複雜重症的醫療技術水平能力和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應急能力。對標國際醫學發展前沿和一流標準,科學規劃建設一批重點專科。創新臨牀考核評價激勵機制,引導重點專科合理研究本專業專病發展路徑和目標,注重專病集成發展,打造優勢特色專病中心,形成專科專病羣。建立國際醫療合作中心,開展國際高端醫療服務,創辦高水平中外合作辦醫項目。

(二)建設高水平臨牀科研平台。加快建設國家和省重點實驗室、臨牀醫學研究中心,推動省部共建實驗室、粵港澳大灣區聯合實驗室建設,佈局一批具有我省區域特色的臨牀研究中心,搶佔國際國內專病領域研究制高點。積極爭取國家自然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級科技獎勵。打造國際化的臨牀樣本資源庫和健康研究大數據庫。建設開放共享、功能齊全的高水平醫學實驗動物中心。建成一批符合國際標準的新藥Ⅰ期臨牀試驗研究中心,承接一批國際多中心臨牀試驗研究項目。支持省醫學科學院、省中醫藥科學院、地市級醫學科學研究院做大做強,推動醫教研產聯動發展。建設生物醫學和中醫藥知識產權轉化中心。支持高水平醫院醫務人員參與國家和省學術團體。建設一批臨牀專病研究所。

(三)建設高端醫學人才團隊。大力培養和引進院士、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等海內外高層次醫學人才,加快培養和引進一批活躍在國際學術前沿、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的臨牀技術骨幹、學科帶頭人和創新團隊。依託高水平醫院組建名醫、名師工作室,加強博士後流動站、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工作站建設,組建以醫學拔尖人才為核心的醫學團隊。優化學科專業結構,融合“大健康”理念和新科技革命內涵,建立醫科與多學科深度交叉融合、高水平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

(四)建設一流醫學學科。建設佈局合理、特色突出、優勢明顯的醫學及相關學科羣。整合醫學學科資源,優化臨牀科室設置,在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代謝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診斷治療、預防控制等領域取得標誌性成果。統籌教育教學資源,健全標準化、規範化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加強與國外著名醫學院校和研究機構合作。鼓勵高水平醫院與醫學高等院校建立非直屬附屬醫院合作模式,切實提高醫學科研和學術水平。建成一批國家臨牀教學培訓示範中心,打造同質化醫學實踐教學團隊。積極發展模擬醫學,加強在仿真情形下培養醫學生臨牀實踐能力。

(五)建設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加強高水平醫院規範化、精細化、科學化、信息化管理,率先建立權責清晰、管理科學、治理完善、運行高效、監督有力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推行醫院崗位管理制度,統籌考慮編制內外人員待遇,建立主要體現崗位職責和知識價值的薪酬體系。落實醫院經營管理自主權,選優配強醫院領導班子。加強科研倫理和醫德醫風建設,樹立行業行風標杆。加強“智慧醫院”建設,深化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探索“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利民服務新模式,為患者提供全流程、個性化、智能化服務。實施“精準醫療、精益管理、精心服務”,推廣門診和住院多學科診療模式。

(六)建設輻射帶動網絡。充分發揮高水平醫院的示範引領效應,鼓勵高水平醫院通過組建醫療集團等多種形式,合理規劃建設多院區、多中心,有效引導優質醫療資源向資源薄弱地區延伸。加大協作幫扶力度,實施高水平醫院跨區域聯動項目,由排名前列的高水平醫院對x、x、x、x、x等地級市醫院實施x年的“一對一”緊密型幫扶,着重加強特色專科建設、高端技術引進、高端人才培養,通過遠程會診、派駐專家、接收進修等多種方式,推動中西醫適宜診療技術和資源下沉基層,重點建設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救治、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等五大救治中心,加強慢性病專科建設,顯著提升腫瘤、心臟病、腦血管病、骨折、肺炎、糖尿病、腎衰竭等重點疾病的診療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資金支持。20xx年,省財政分x年投入億元支持第二期家高水平醫院建設,每家醫院各投入x億元,省財政安排的建設資金由省財政廳直接撥付至各高水平醫院,由醫院自主預算管理和使用,重點用於學科專科、科研平台、人才隊伍建設、人員待遇保障等。加大對高水平醫院跨區域聯動項目的資金支持,—x年,省財政分x年投入x億元支持x、x、x、x、x等x市高水平醫院跨區域聯動項目,每個項目支持x億元,省財政安排的建設資金由省財政廳直接撥付至各支援醫院,由支援醫院自主預算管理和使用。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通過捐資、捐助、捐贈合建等多種途徑支持高水平醫院發展。落實對醫院捐贈扣除捐贈額計算納税額的税前扣除政策。

(二)支持人事薪酬制度改革。高水平醫院可結合本單位實際和當地服務人口情況,按規定自主確定崗位總量,自主設置崗位結構比例,自主設置崗位標準,自主決定聘用人員,自主開展衞生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工作,並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實行靈活的職稱評審機制。按照國家關於“兩個允許”的原則,合理確定高水平醫院的績效工資水平和績效工資總量,並加大支持傾斜力度,對高層次人才可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等靈活分配方式,所需額度單列管理。允許高水平醫院的科研人員參照《關於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有關人事管理問題的意見》(粵人社規〔〕x號)相關規定開展創新創業。鼓勵高水平醫院人才按規定在世界級和國家級有影響力的社會組織兼任職務。

(三)加強人才服務保障。按照x省“人才優粵卡”服務標準,對高水平醫院高層次人才予以保障。支持高水平醫院高層次人才因公出國開展學術交流活動,根據實際需要為相關團組提供綠色通道,給予優先審批辦證便利。鼓勵高水平醫院為高層次人才建立年金制度和購買商業保險。

(四)支持科研創新激勵。在高水平醫院探索開展科技成果權屬改革,對利用財政資金形成的新增職務科技成果,除事關國家利益和重大社會公共利益的成果外,可按照有利於提高成果轉化效率的原則,由高水平醫院與科技人員共同申請知識產權,賦予科技人員成果所有權。鼓勵醫技人員特別是資深研究人員通過成果轉讓(或折算股權)或帶成果同時任職等多種方式參與創辦或發展企業。引導高水平醫院建設醫工協同科技創新基地。

(五)支持醫保、醫療服務價格和藥品政策改革。按病種分值付費係數向高水平醫院傾斜,醫保支付方式支持高水平醫院重點學科創新技術的發展。對符合醫療衞生規定、使用新技術新器械、療效確切的高新醫療服務項目,加快審核立項,方便高水平醫院自主定價試行。建立海外先進藥品、醫用器械引入綠色通道,用足用好國家臨牀急需藥品一次性進口政策。積極向國家爭取政策,將臨牀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藥品和臨牀急需、港澳公立醫院已採購使用、具有臨牀應用先進性的醫療器械的使用權限擴大至所有高水平醫院。

(六)支持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支持高水平醫院加強與港澳地區醫院在醫療技術、醫院管理、公共衞生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加強與世界一流醫療和學術機構的實質性合作,積極參與或牽頭組織國際和區域性重大醫學計劃和醫學工程,承辦國際國內學術會議,有效融合國際優質醫療資源,開展高水平人才聯合培養和科技聯合攻關。

六、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省衞生健康委牽頭負責實施高水平醫院建設,加強統籌協調,及時研究解決實施中遇到的問題。省發展改革委、教育廳、科技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醫保局、中醫藥局、外辦等部門要積極配合,加大“放管服”力度,優化細化對高水平醫院的政策支持,共同營造有利於醫院發展的政策環境。

(二)落實各方責任。高水平醫院所在市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在土地、醫院周邊配套交通、重大建設項目、人才引進與培養等方面出台具體支持措施,加大支持力度。高水平醫院所在高校要加大對醫學學科的支持,在科研平台和人才隊伍建設、科研項目申報、職稱評審、招生指標等方面予以傾斜。高水平醫院要科學編制發展規劃和建設方案,明確具體的目標任務,以及相關院內改革、資源配置等舉措,集聚資源全力落實建設任務。

(三)強化督促指導。省衞生健康委會同各有關部門加強跟蹤指導,根據每家高水平醫院的實際情況,分別建立以醫療服務質量、人才培養、科研成果、帶動輻射等核心指標為主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簽訂績效目標責任書。x年開展中期考評,x年開展整體績效評價。

衞生院高質量發展建設方案 篇3

為全面貫徹落實省市區黨委、政府關於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重大部署,根據《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實施方案(20__-20__年)〉的通知》《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的通知》《中共杭州市臨安區委杭州市臨安區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的通知》精神,結合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共建共享、改革創新、數字賦能、醫防融合、問題導向,着力破解衞生健康事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持續縮小地區、城鄉和羣體之間的健康保障供給差距,全面提升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均等化和基本醫療服務智慧化水平,更好地滿足人民羣眾不斷增長的多層次健康服務需求,高質量建設“擇臨健康”“共同健康”“健康臨安”,讓人民羣眾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主要目標

聚焦“病有良醫、老有康養、幼有優育”的目標,確立“人人享有優質、均等、普惠的全方位全生命週期的衞生健康服務”的定位,到20__年,基本建成“健康臨安”,全面打響“擇臨健康”“共同健康”品牌,打造國家級、省級健康促進區(縣);到2035年,高水平建成“健康臨安”,全面建立具有城鄉一體、醫防融合、中西並重、優質高效等具有高質量發展內涵的公共醫療衞生服務體系,人人享有更高水平的全生命週期醫療健康服務,率先實現衞生健康現代化,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強有力的健康支撐。

具體指標(到20__年):

發展指標方面:實現人均預期壽命83.88歲,孕產婦零死亡,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5‰,千人牀位數5.5張,千人醫師數4.3人,千人護士數4.4人,健康浙江發展指數85。

均衡指標方面:進一步縮小我區在全市健康發展中的差異係數,縣級公立醫院中三級醫院佔比達28.5%,縣級公立醫院中三級醫院牀位佔比64%,本科以上醫療衞生人員佔比與全省平均之比逐步提升,基層就診率≥65%,中醫藥發展指數穩步提升。

共享指標方面:居民健康素養水平≥45%,人均基本公共衞生服務經費穩步提升,重點人羣家庭醫生簽約覆蓋率80%,每千人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託位數4.6個,重大慢病過早死亡率≤8.5%,嚴重致殘致畸出生缺陷發生率9.5‰,總體癌症五年生存率達50%以上。

可持續指標方面:衞生總費用佔GDP比例穩步提升,政府衞生支出比例穩步提升,個人衞生支出佔衞生總費用比例≤26%。

三、主要任務

(一)着力構建大健康工作格局

工作目標:以“健康臨安”建設為龍頭,加快建立和完善大健康統籌聯動管理機制,推動公共政策健康影響評價試點工作,大健康治理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健康鎮覆蓋率達100%,人羣主要健康指標居全國前列,全市居民健康素養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形成大健康工作格局。

突破性抓手:

1.大力推進健康浙江健康杭州行動。抓好《臨安區推進健康浙江健康杭州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__—20__年)》落實,持續推進改善健康環境、優化健康服務、構建健康社會、營造健康文化、培育健康人羣、發展健康產業六大建設任務。實施全民健康素養提升行動。加強健康細胞培育,全面開展健康促進區(縣)創建工作。優化健康臨安考核體系,加大對健康浙江健康杭州考核指標及推進健康浙江健康杭州行動的考核力度,推動部門職責落實,進一步完善大健康體制機制。責任牽頭科室:健康建設科。

2.紮實推進公共政策健康影響評價省級試點工作。遵循大健康理念,不斷強化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意識,按照《杭州市公共政策健康影響評價試點實施方案》要求,進一步完善《杭州市臨安區公共政策健康影響評價機制》。確定司法、發改、衞健等10個部門作為公共政策健康影響評價試點部門,積極探索完善與杭州師範大學合作機制,進一步健全專家諮詢評審委員會評審制度。將相關重大政策出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經濟社會發展政策、重大工程項目列入健康影響評價,通過3年的試點實踐,形成具備臨安特色的縣(區)級公共政策健康影響評價的地方標準。責任牽頭科室:健康建設科。

3.着力推進健康浙江“智慧健康管理行動”示範試點。建設“健康臨安應用行”服務平台,通過建立個人健康打卡積分激勵,健康家庭、健康單位全過程管理體系,實現健康創建數字化管理,推進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落實。建立區域動態疾病譜,通過區域全民健康平台,對區域內發病率和健康問題進行梳理分析,並根據各類疾病發病、分佈等對居民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干預和預防性檢查,促進醫療資源的精準配置、醫學學科的科學佈局。聚焦基層衞生和疫情防控,建立健全持續迭代升級和常態化運行管理機制,切實形成集“行政管理、健康管理、智慧醫療”於一體的衞生智治體系,積極創建省級智慧健康管理試點示範區。責任牽頭科室:健康建設科、信息中心、疾控科。

4.深入開展愛國衞生運動。以打造亞運健康城市為契機,不斷豐富愛國衞生內涵和外延,創新羣眾動員機制,深入開展城鄉愛國衞生運動,加強城鄉環境衞生綜合整治,大力開展禁煙控煙行動,依法開展病媒生物防制,健全病媒生物監測網絡,建立完善監測質量控制體系。組織開展全域季節性“四害”防制行動。鞏固國家衞生城市(鎮、村)成果,國衞鎮覆蓋率持續達100%。責任牽頭科室:愛衞科。

(二)着力建設高效的公共衞生體系

工作目標:完善疾病預防控制、應急醫療救治和醫療保障救助的`“三位一體”公共衞生網絡,構建“平戰結合”的公共衞生體系。所有建制鄉鎮衞生院和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全部建成規範化傳染病監測哨點,急救站點標準化率達到100%,全力打造公共衞生安全示範區。

突破性抓手:

1.提升公共衞生應急指揮、預警、服務能力。健全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和專班化處置體系,完善聯防聯控機制。推進公共衞生數字化建設,健全跨部門、跨區域、跨行業的多點觸發監測預警網絡。強化醫防高效協同,貫通監測預警、預防控制和醫療救治全鏈條、全環節。完善以疾控機構為主體,醫療機構、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分工協作的疾控網絡。統籌醫療、疾控、第三方機構檢測資源,構建質控統一、資源聯動、信息共享的實驗室檢測網絡。推進疾控機構標準化建設,提高疾病預防控制服務能力。責任牽頭科室:疾控科。

2.提升公共衞生事件醫療救治能力。強化應急狀態下動員響應、區域聯動、人員調集能力,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傳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機制。推動疾控、衞健執法、婦幼、精防公共衞生專業團隊融入醫共體建設,提升醫共體公共衞生服務質量。加大衞生應急事件處置力量,在區疾控中心5支區級衞生應急隊的基礎上,依託醫共體建設,新組建4支鎮級衞生應急隊伍,確保衞生應急隊員數達到85人,9支隊伍統一裝備、統一培訓、統一建設,做到及時、科學、高效地應對各類公共衞生事件。城區平均急救反應時間少於11分鐘。責任牽頭科室:醫政科、疾控科。

3.健全精神衞生和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推動區第五人民醫院等級創建,加強學科建設,提升精神心理門診和住院服務能力。推動社會心理服務重心下移,建設基層社會心理服務平台。加強鄉鎮衞生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精神(心理)服務能力。完善心理應急干預體系,強化心理救援隊伍建設,建立“全人羣、多部門、綜合化”心理應急干預機制。責任牽頭科室:基婦科。

4.加強重大疾病綜合防治。提高重大慢性病早診早治率,強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高危對象篩查等防治工作,實施“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三高共管。為臨安區50-74週歲的本區户籍居民提供5年一次結直腸癌篩查服務,開展70歲以上人羣免費接種流感疫苗,老年人健康體檢率達到70%以上,80%的老年兩慢病患者擁有一位健康管家(簽約家庭醫生)、一次年度健康評估、一份健康檔案、一張健康指數畫像,以落實老年人免費健康體檢、免費流感疫苗接種、免費重點疾病篩查,惠享家庭醫生貼心服務、惠享縣域優質醫療服務、惠享數字化健康新服務。樹立職業健康意識,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和重點人羣及發生職業病、疑似職業病用人單位綜合監管措施,開展勞動者職業健康體檢,推進職業病危害源頭治理,做好重點職業病及危害因素監測、報告和管理。開展中國小生適齡兒童窩溝封閉項目,開展學生視力保護提升項目。20__年底前,完成適齡對象(臨安學籍、且未接種過HPV疫苗的國中在校女生)國產2價HPV疫苗免費全程接種工作;出台臨安區在校國中女生國產2價HPV疫苗免費接種工作實施方案。開展胃腸癌聯合篩查1萬例以上。責任牽頭科室:疾控科、基婦科、醫政科。

5.完善急救體系和衞生應急管理保障機制。完善院前醫療急救站點規劃,有序推進鎮街急救站點建設,並將具備急救能力的民營醫院納入急救網點,力爭平均急救反應時間少於15分。建立獨立的120急救指揮中心,規範各急救站點質量及運行管理。提升院前急救信息化水平,優化院前、院內醫療救治銜接機制。完善急救信息平台建設,建立急救分級調度系統(MPDS)、區域急救信息系統,並健全“一鍵護航”,逐步實現科學順暢、覆蓋城鄉、優質高效的緊急救援體系。建立健全應急醫療物資保障指揮調度、需求對接、應急生產、收儲調撥、倉儲管理、物流配送等機制,打造醫療防治、技術儲備、物資儲備、產能動員“四位一體”物資保障體系。責任牽頭科室:醫政科。

(三)着力打造整合型醫療健康服務體系

工作目標:加強等級醫院創建,區第一人民醫院建成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區中醫院建成三級乙等中醫醫院,區第五人民醫院建成二級甲等專科醫院。實施醫療衞生服務基層“網底”工程,達到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國家推薦標準,基本標準的基層醫療衞生機構佔比分別達到50%、100%。三星級村衞生室達到70%以上,村衞生室規範化率達到100%。

突破性抓手:

1.統籌推進區域醫學高峯建設革新。出台《推動臨安區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全面推進區級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制訂區域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佈局規劃,優化區級醫院、基層醫療機構及民營醫療機構佈局。20__年完成區人民醫院整體裝修,投用昌化中醫骨傷醫院。積極通過招商引資,在青山湖區塊謀劃建設三級甲等規模的綜合性醫院。對未達標的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衞生院)分批進行遷、改、擴建。持續推動公立醫院“差異化發展”,打造“擇臨健康”。區第一人民醫院以三級甲等為目標,強化“外引內聯”,打造省內一流的高水平醫學診療、教學、科研中心。區中醫院,抓住新醫院建設、三級乙等創建契機,加強中醫專科建設,打造治未病中心、中醫康養基地、中醫專科集聚地。區第三人民醫院從區域特點出發,“小專科、大綜合”,着重打造能夠輻射臨安中部、桐廬等地的中部優質醫療中心。區第四人民醫院與昌化中醫骨傷醫院緊密合作,做強做優外科、骨傷科、ICU、婦產科等學科,滿足西部地區百姓急重症、外傷及多發病的診療需求。責任牽頭科室:醫政科、基建辦。

2.持續深化醫療領域綜合改革。深化醫聯體建設內涵,圍繞學科(專科)建設、人才培養、醫院管理等,強化與省市三級醫療機構更高、更深層次合作關係。深化醫共體建設,充分落實醫共體經營管理自主權。持續實施“醫療服務能力提升行動”,做強牽頭醫院,以牽頭強帶動基層強,真正落實分級診療。優化機制建設,進一步激發醫衞人員建設醫共體的信心和內生動力。圍繞“一家人”“一本賬”“一盤棋”“一張網”要求,完善醫共體內分級診療、分工協作機制、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規範醫療行為、推動薪酬制度改革、強化質控管理和績效考核運用。積極推進區第一人民醫院與杭州醫學院科研合作,十四五爭取省部級項目5項、廳局級項目10項,科研成果轉化力爭零突破。健全區域共享中心等遠程醫療服務運行機制,完善“基層檢查、上級診斷”工作模式。推進“三醫聯動”、“六醫統籌”集成改革,建立多部門協商聯席會議制度,嚴格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提高綜合監測指標在醫療機構綜合考核中的佔比,確保門診、住院均費增幅在5%以內,醫療服務收入佔比在35%以上。責任牽頭科室:醫政科。

3.實施基層網底提升工程。實施“天目醫享”小病不出村項目,推進基層醫療服務優質行動,加快推進村衞生室規範化建設,完善發熱診室建設。制定出台政策推進規範化建設。開展星級村衞生室創建,力爭至20__底三星級村衞生室達到70%以上。開展“健康大腦+村社衞生網底”提升行動,全面搭建“臨醫在家”可視化會診雲平台,提高網底健康管理、醫療服務智能化水平,實施鄉村衞生人才提升計劃,多途徑培養培訓鄉村衞生健康工作隊伍,加大衞生人才下沉力度,着力改善鄉村衞生服務和治理水平,提升網底服務能力,全面構建能夠覆蓋全區行政村的“未來村衞生室”服務體系,打造未來鄉村臨安典範。深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完善經費保障和增長機制,全區簽約覆蓋率達到42%。責任牽頭科室:基婦科。

4.持續推動中醫藥傳承革新。加強中醫龍頭建設,區中醫院建成三級乙等綜合中醫醫院,培育具有中醫藥特色的高層次學科和特色專科,建成中醫藥診療中心。到20__年,公辦的綜合醫院、康復醫院、婦幼保健院100%設置中醫科,實現衞生院中醫館建設全覆蓋,每個家庭醫生簽約團隊均配備具有中醫藥服務能力的醫師。強化中醫藥傳承與推廣,鼓勵開發和應用院內中藥製劑,推廣適宜的中醫臨牀診療技術。100%的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鄉鎮衞生院均能提供6項以上中醫藥技術服務,100%的社區衞生服務站、90%以上的村衞生室能提供4項以上中醫藥技術服務。100%鎮街衞生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規範設置中醫綜合服務區,開展6類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方便羣眾享有中醫藥服務。責任牽頭科室:醫政科、基婦科。

(四)着力完善全生命週期健康服務體系

工作目標:大力推進“一老一小一婦”健康服務、公共衞生服務。積極推進育兒友好型社會和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嬰幼兒健康管理率達到95%以上,每千名3歲以下嬰幼兒擁有2家成長驛站,每個鎮街至少有1家示範型的嬰幼兒成長驛站。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和二甲及以上中醫醫院規範設置老年醫學科的比例達到60%以上。

突破性抓手:

1.深化婦幼健康服務內涵。健全高危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網絡,強化高危妊娠風險篩查和分級管理,加強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標準化建設。完善出生缺陷三級防治體系,婚前孕前檢查、產前篩查、新生兒疾病篩查等提質擴面,減少嚴重致殘出生缺陷發生率。健全婦女“兩癌”防治工作體系和防控網絡。保持孕產婦零死亡水平、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在5‰以下。以新婦幼保健院投用為契機,大力發展兒童保健、醫療服務,通過醫聯體、醫共體以及兒童專科聯盟,增加兒科牀位。加強全區兒童保健能力和兒科學科發展,配足衞生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能勝任兒科工作的全科醫生,每千名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1名。完善托育服務供給體系。將嬰幼兒照護服務納入城鄉社區服務體系,20__年,每千人嬰幼兒照護服務託位數達到4.6個,每個鎮街原則上至少建有1家普惠性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成長驛站鎮街全覆蓋。強化實訓基地及陣地建設,嬰幼兒健康管理率達到95%以上,嬰幼兒家長科學育兒知識普及率90%以上。強化行業監管,建立托育行業協會。打造“養育e臨安”品牌。拓展兒童健康、入托體檢、兒科診療等內容,融合孕期婦保健、嬰幼兒養育、兒童健康保健等工作,打造“養育-保健-醫療”全流程養育平台,實現從“孕”到“育”一條龍信息化服務。責任牽頭科室:基婦科。

2.大力推進嬰幼兒照護服務。積極發展普惠性嬰幼兒照護服務,合理規劃佈局與常住人口規模相適應的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並配套用房統籌規劃建設,20__年嬰幼兒照護服務達到鎮街全覆蓋,每千人口託位數達3.5個,新增嬰幼兒成長驛站7家,新增嬰幼兒照護服務託位500個。突破性推進嬰幼兒照護服務項目,打造育兒友好型社會。支持有條件的幼兒園提供托幼一體化服務,引導產業園區建設嵌入式嬰幼兒照護機構,探索“醫育結合”模式,公辦幼兒園或者普惠型民辦幼兒園開辦託班。托育機構月收費不超過上一年臨安區城鎮、農村常住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20__年前,培育一批示範性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實現嬰兒照護鎮街全覆蓋,並實施嬰幼兒照護服務場景數字化工程。嬰幼兒健康管理率達到95%以上,家長科學育兒知識普及率達到90%以上。根據《條例》落實好三假,全面執行雙女户納入獎扶政策,開展婚檢和孕前優生保健服務,開展高風險孕婦產前篩查、產前診斷、免費葉酸發放工作,篩查覆蓋率達到90%以上,婚前醫學檢查率和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率鞏固在80%以上。嚴格出生醫學證明管理,為在我區助產機構分娩的家庭提供聯辦新生兒出生“一件事”服務。根據全省《關於調整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扶助標準的通知》(浙財社〔20__〕34號)文件,落實扶助金,完善計劃生育特殊家庭三項制度檔案。責任牽頭科室:基婦科、人口家庭科。

3.全面優化老年健康服務。全面建設老年友善醫療機構,落實老年人醫療服務優待政策。成立本區域老年健康指導中心,建立健全老年健康危險因素干預、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失能預防三級預防體系。探索推進數字老年健康服務,為老年人建立連續性電子健康檔案並提供針對性的健康管理服務。加大安寧療護理念和知識宣傳。探索構建機構、社區、居家相銜接的安寧療護服務。加強醫療衞生機構老年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等科室和病區(病牀)建設,完成1個安寧療護病區建設,20%以上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鄉鎮衞生院)開展安寧療護服務。65歲以上老年人城鄉社區規範健康管理服務率、高血壓患者基層規範管理率、2型糖尿病患者基層規範管理率達65%以上。其中20__年,65歲以上老人體檢率達70%以上。責任牽頭科室:老齡健康科。

4.積極推進醫養結合服務。促進健康產業發展,探索中醫院與康養中心合作新模式,推進和規範醫療衞生機構與養老服務機構的合作。採用醫康養聯合體等多種方式整合醫療、康復、養老和護理資源,為老年人提供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以及安寧療護一體化服務。深化醫養護簽約和家庭病牀服務,鼓勵開展上門醫療護理服務。多渠道增加醫養結合機構供給,支持有條件的醫療衞生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會同相關部門,支持建設專業化、規模化的醫養結合機構。鼓勵兩證齊全的醫養結合機構的養老牀位和醫療牀位按需規範轉換,促進兩證齊全的醫養結合機構數量持續增加。突破性推進“天目醫養”兩院融合項目,打造衞生健康領域在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中更有辨識度的標誌性成果。責任牽頭科室:老齡健康科。

5.提升生育服務管理水平。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促進生育政策和經濟社會政策有效銜接。落實關於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措施,加強《母嬰室建設與管理規範》省級地方標準宣貫,推動公共場所母嬰室提質達標。建立覆蓋全人羣、全生命週期的人口監測體系,健全人口監測網絡,實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內人口基礎信息部門共享。繼續實施計生系列保險(獨生子女家庭平安保險、計生特殊家庭養老保險、計生特殊家庭健康平安保險)。責任牽頭科室:人口家庭科、計生協。

(五)着力推進衞生健康領域數字化改革

工作目標:實施“數字衞生”戰略,全力推動衞生治理數智化。全區衞生健康數字化改革綜合指數達到90%。

突破性抓手:

1.建設衞生“健康大腦”。建成標準、規範、高質、統一、安全的全區衞生健康大數據中心。全域推進智慧醫療、公共衞生、健康管理、中醫數智、心理服務、“數字家醫”等數字化改革,建成區域衞生健康大腦,不斷拓展和建設疫情防控、衞生應急、疫苗接種、疾病譜、慢病管理等“子駕駛倉”系統。實現全局“一屏掌控”、政令“一鍵智達”、執行“一貫到底”的數智決策指揮系統。責任牽頭科室:信息中心、疾控科。

2.建設全覆蓋的“健康大網”。進一步完善區域信息平台,強化平台綜合管理、數據交互流轉、資源統一共享、應用集成整合等四大功能,縱向延伸村衞生室(站)衞生信息系統,全面建成區、鎮、村三級信息網絡。全面實施“數字健康”戰略,實施“網底數字化提升行動”,打造未來鄉村衞生室,建成一批“智慧健康站”,促進互聯網診療、遠程會診、可視化看病等智慧化、智能化服務全覆蓋。推廣“臨醫在家”可視化應用,建成智慧健康服務站點10個。責任牽頭科室:信息中心、基婦科。

3.建設共享可用的“健康雲”。建設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立貫穿全生命週期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健康檔案開放率達到80%以上。推動醫共體上下貫通平台建設,搭建“浙政釘”醫共體協同系統。持續推進五大中心建設,推動檢查檢驗結果共享、互認。推動衞生數據“雲”轉移,建立“雲”上健康數據庫。按照省市衞生健康委檢查檢驗互認共享清單,100%公立醫療機構實現規範執行。責任牽頭科室:信息中心、基婦科。

4.推進“數智醫療”新模式。推進互聯網醫院建設,公立醫療機構全面接入浙江互聯網醫院,推進中醫藥數字化診療、服務、傳承建設,提高中醫數智化水平,推廣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衞生院)互聯網診療應用,鼓勵民營醫院開通互聯網醫院。按照國家標準開展智慧醫院智能醫院建設,強化醫療質量、醫保控費等管理。實現網底健康管理智能化、醫療服務智慧化。責任牽頭科室:信息中心、醫政科。

(六)着力建立強有力的衞生健康工作保障體系

工作目標:全面加強黨的領導,深化黨風廉政建設,全系統崇廉尚潔的文化氛圍更加濃厚,清廉醫院建設不斷深化。實施“人才強衞”戰略。打造現代化技術過硬的衞生監督執法隊伍。

突破性抓手:

1.全面加強黨的領導。以黨建工作為引領,把黨的領導貫穿於謀劃推進全區衞生健康領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全過程、各領域、各環節,旗幟鮮明堅持基本醫療衞生事業的公益性。完善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深化落實“第一議題”制度與衞健中心工作相融合,抓好“學新思想、謀新作業”主題月活動、“天目領軍”幹部大講堂活動的實踐。加強對局管中層隊伍的選拔任用和考核管理,對超任職年限人員進行調整,適度推動管理幹部和人才跨單位跨地區交流任用。堅持正確用人導向,突出實踐實績標準,注重在疫情防控、亞運保障、共同富裕等重點工作中鍛鍊、發現優秀幹部。責任牽頭科室:組織人事科。

2.縱深推進清廉醫院建設。堅持以全面從嚴治黨為主線,推動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同向發力,推出“四責協同”工作清單,強化清廉醫院措施和制度落實,有效提升清廉指數。堅決落實區監察委監察建議書,圍繞存在的問題和短板,制定落實整改方案,開展專項清理整治行動,不斷推動二級單位管黨治黨政治責任細化落實。進一步梳理醫療衞生健康單位崗位廉政風險點,實行“跟蹤銷號”,形成風險防控閉環。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和清廉文化建設,打造“一院一品”清廉醫院文化品牌。持續抓好“八項規定”、“廉潔從業九準則”等專項整治持續改善服務態度,大力整治羣眾身邊的醫療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依託數字賦能,規範權力運行,統籌推進清廉醫院建設,持續正風肅紀,為共同富裕建設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責任牽頭科室:組織人事科。

3.實施“人才強衞”戰略。加大衞健人才引育力度。繼續推進“三個一”工程,加大人才招引培養力度,計劃培養基層人才200名,引進高層次、緊缺人才200名,學科帶頭人業務骨幹20名。培養區級醫壇新秀、醫壇骨幹、醫壇名師260名,市級以上各類名醫10名,培育省市重點建設團隊2-3個,增強多層次中西醫結合人才供給。爭取到20__年末衞生健康人才總量達到4900人,形成一批“名醫羣”“專科羣”。力爭每千常住人口牀位數、執業(助理)醫師數和註冊護士數分別達到5.5張、4.3人和4.4人,每萬人全科醫生數達5.36人。責任牽頭科室:組織人事科。

4.全面提升綜合監督執法效能。持續推進衞生健康行政部門的“放管服”改革,切實強化依法行政和依法執業,進一步優化雙隨機抽查、推進系統建設、全面開展非接觸式執法辦案,提高執法效能。加強監管與綜合執法,強化食品安全、中醫藥服務監管和衞生健康綜合行政執法。加強衞生監督執法機構規範化建設,實施隊伍執法能力提升工程。責任牽頭科室:法制科。

四、保障措施

1.強化組織推動。成立全區衞生健康系統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常態化運作機制和清單化管理機制,動態編制年度重點工作計劃。建立局領導和業務科室分塊包乾責任清單,強化工作推進。

2.強化集成創新。強化頂層設計,加強上下協同,系統推動政策集成和制度創新。積極爭取省市各級部門支持,主動承擔省、市級改革試點和示範任務,努力在開展健康影響評價評估、育兒友好型社會構建等方面先行先試,努力形成標誌性成果。

3.強化資金保障。完善政策,持續加大財政對衞生健康領域項目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學科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着力加強對未來村衞生室建設的資金保障力度。提高衞生院補助經費,對偏遠地區、人口稀少、經濟發展弱的地區實施託底政策。對新建衞生服務站給予10萬元補助,新建村衞生室給予2萬元補助,對智慧健康管理站建設給予20萬元補助。鎮街、村給予村衞生室(站)每年不少於1萬元補助。

4.強化氛圍營造。加強對省市區關於共同富裕建設行動的學習宣傳,不斷凝聚共識,充分激發全體衞健人促進共同富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每一個人都成為共同富裕的直接參與者、積極貢獻者、共同受益者,形成共同奮鬥共同富裕的強大合力。

衞生院高質量發展建設方案 篇4

一、堅持基本原則。

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要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基本醫療衞生事業公益性,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並重,以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為目標,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為更好提供優質高效醫療衞生服務、防範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衞生風險、建設健康中國提供有力支撐。

二、明確主攻方向。

作為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重點在於向重大疑難領域進軍,以攻克涉及人民健康的重大戰略問題為目標,如癌症、重大慢性病、新發傳染病等;作為區域分佈於各地的省市縣級公立醫院應該結合當地醫療資源和羣眾需求,重點在短板弱項方面下功夫,努力提高質量水平,以羣眾就地就近解決大部分問題為重點;作為市縣級公立醫院應該充分發揮龍頭作用,發揮醫聯體、醫共體作用,以切實提高自身醫療服務水平和努力加強基層醫療衞生服務能力為核心,注重醫防融合,歸納起來就是造峯、補短、強基。

三、找準實施路徑。

那麼怎樣才能實現上述目標呢?從外部環境來講,政府應該做好規劃,優化政策,該放的放開、改管的管好,創造有利於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服務大環境,至少不要成為高質量的掣肘者。從醫院內部來講,就是着力於“三轉變、三提高”,即在發展方式上由規模擴張型轉向質量效益型,狠抓內涵建設、精細管理,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在管理模式上由粗放的行政化管理轉向全方位的績效管理,走向內涵式的、集約性的、高效的管理,主要是通過信息化的手段來提高效率;在資源配置上,從重點投向基礎設施、從醫療設備逐漸轉投向人力資源發展,來提高廣大醫務人員的待遇、調動人的積極性。

四、突出三個重點。

第一,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佈局。包括加強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採取的措施主要是一院多區。在一院多區建設方面,既要控制單體機構規模擴展,又要引導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倍增、區域佈局協同發展。

第二,在區域內資源均衡佈局上,要圍繞社會需求,統籌安排並着力推動臨牀重點專科羣建設,通過重點專科羣建設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三是要強化醫聯體網格化建設佈局和規範化管理,加快構建分級診療體系。重點是實施縣醫院提標擴能工程,着力解決制約基層發展的人才問題。

五、避免四個誤區。

一是避免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變成肆無忌憚的規模大擴張,變為佔地盤,這是與高質量發展背道而馳的。

二是避免佈局不均衡,變成位置上扎堆、學科上重疊、短板上沒補、弱項上忽視。

三是避免醫防依舊各幹各的。因此,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特別強調要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並重。

四是避免忽視管理和創新。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最終要發展,不發展不叫高質量發展,發展質量不高也不叫高質量發展。而質量高不高,政府有評價體系,行業也有評價體系,但最終必須以人民滿意為標準。因為我們的發展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我們的健康事業也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事業。

衞生院高質量發展建設方案 篇5

為加快推動我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xx〕18號)和《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山西省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晉政辦發〔20__〕31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按照市委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求和工作矩陣,緊緊圍繞“123456”發展思路,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基本醫療衞生事業公益性,加強公立醫院主體地位,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並重,堅持改革創新,促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加快健康懷仁建設,努力為人民羣眾提供全方位全生命週期健康服務。

二、發展目標

以提高衞生健康供給質量和服務水平為目標,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積極推動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力爭通過5年努力,我市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註重人才技術要素,努力實現一般病在本市解決,日常疾病在基層解決,為更好提供優質高效醫療衞生服務、防範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衞生風險、建設健康懷仁提供有力支撐。

三、工作任務

(一)構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體系

1.構建整合型縣域醫療衞生服務體系。持續深化縣域醫療衞生一體化改革,進一步落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深化縣域醫療衞生一體化改革的實施意見》,切實向醫療集團下放人事管理、薪酬分配、財務管理、基層管理、醫保和公共衞生資金支配“五項權力”,激發改革活力,增添發展動力。強化行政、人員、資金、業務、績效、藥械“六統一”管理。積極爭取“千縣工程”縣醫院能力建設項目。加強縣級醫院(含中醫醫院)能力建設,持續提升達到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和推薦標準的縣級醫院數量。發揮縣級醫院縣域龍頭作用,着力補齊專科能力短板,進一步健全一級診療科目,根據實際需求和技術實力逐步完善二級診療科目,強化核心專科能力建設,全面提升牽頭醫院綜合醫療服務能力,減少患者跨區域就醫。依託市醫療集團,統籌優化鄉鎮衞生院、村衞生室人才、技術、設備、基本建設等資源配置,做實公共衞生服務項目,提升健康教育服務能力,夯實基本公共衞生工作基礎,推進“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大力開展基層門診、住院、檢查檢驗、中醫藥、康復等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實施基層衞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訓項目,建立縣級醫院醫務人員對口幫扶鄉鎮衞生院制度,支持鄉鎮衞生院特色科室建設,提升鄉鎮衞生院、村衞生室能力建設水平。加強偏遠鄉鎮衞生院急救服務體系建設,提高急救服務能力。加強縣級醫院與專業公共衞生機構的分工協作和業務融合,做實公共衞生服務。發揮縣級醫院醫務人員對家庭醫生團隊的技術支撐作用,提升居民健康“守門人”能力。(責任部門:市衞體局、市委編辦、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醫保局)

2.建立健全公共衞生應急救治體系。健全分級分層的重大疫情救治體系。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全部建設感染性疾病科。優化傳染病救治牀位資源空間佈局,在有條件的綜合醫院建設傳染病重症病房。建立健全應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牀位(病區)應急騰空機制,按照編制比例設置可轉換ICU牀位,配備呼吸機等必要醫療設備,發生重大疫情時可立即轉換。持續強化醫院感染防控管理,提高重大疫情應對能力。(責任部門:市衞體局、市發改局、市財政局)

3.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落實中醫藥強市戰略,市中醫院,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並按照不少於每千常住人口0.85張配置公立中醫醫院牀位。(責任部門:市衞體局、市發改局)

(二)引領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趨勢

4.加強臨牀專科建設。以滿足重大疾病臨牀需求為導向建設臨牀專科,重點發展重症、腫瘤、心腦血管、呼吸、消化、感染、兒科、麻醉、影像、病理、檢驗等臨牀專科,以專科發展帶動診療能力和水平提升。持續完善醫療質量管理體系和標準體系。持續推進縣級臨牀重點專科建設,提高不同地區、不同級別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同質化水平。在急危重症診治中,加強卒中、胸痛、創傷、孕產婦、新生兒等五大中心建設,減少發病率,降低致死、致殘率。開展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做優做強一批中醫優勢專科專病,帶動特色發展。(責任部門:市衞體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

5.推進醫學技術創新。持續推進“四個一批”科技興醫創新計劃。提倡醫工結合、醫理結合,鼓勵臨牀應用轉化,產出一批有一定影響力的實用型成果。鼓勵各級各類中醫、中西醫結合醫療機構和設有中醫科室的綜合性醫療機構,開展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聯合攻關,提高重大疑難疾病、急危重症診治水平和臨牀療效。推動原創性疾病預防診斷治療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和新策略等產出。強化科研攻關對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對的支撐作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所獲收益主要用於對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的獎勵。(責任部門:市衞體局、市財政局、市醫保局、市科技局)

6.推進醫療服務模式創新。推廣多學科診療模式、中醫綜合診療模式、多專業一體化診療模式和全鏈條服務模式。開展醫療機構線上服務,提供在線支付、檢驗檢查結果查詢、住院清單查詢等。大力推行日間手術,提升日間手術佔擇期手術的比例。開展精準用藥,開設合理用藥諮詢或藥物治療管理門診服務。大力提升院前醫療急救服務能力。強化責任制整體護理,強化基礎護理,開展延續護理服務。注重預防為主和健康促進,創新醫防協同機制。推進產前篩查與診斷中心建設,支持婦幼保健機構開展月子中心、婦女兒童健康體檢、兒童早期發展等服務項目。建立健全雙向轉診標準,強化向下轉診,暢通雙向轉診渠道,為患者提供順暢轉診和連續診療服務。探索引入商業保險,提高保障能力。(責任部門:市衞體局、市醫保局)

7.強化信息化支撐作用。大力發展遠程醫療和互聯網診療,推進智慧醫院建設和醫院信息標準化建設,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深度融合。進一步抓好縣級醫療集團“5G+醫療”試點工作。推進全民健康保障疾控信息系統與電子病歷系統對接。建立藥品追溯制度,探索公立醫院處方信息與藥品零售消費信息互聯互通。(責任部門:市衞體局、市工信局、市財政局)

(三)提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效能

8.健全運營管理體系。出台公立醫院運營管理指導性意見,明確責任,細化要求。建立由書記、院長牽頭,財務部門負責,院、科兩級負責人蔘與的運營管理機構。聚焦核心業務和核心資源,整合醫療、教學、科研等業務系統和人、財、物等資源系統,建立醫院運營管理決策支持系統,推動醫院運營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精細化。結合醫保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和按病種分值付費(DIP)的實施,以大數據方法建立病種組合標準體系,形成疾病嚴重程度與資源消耗在每一個病組的量化治療標準、藥品標準和耗材標準等,對醫院病例組合指數(CMI)、成本產出、醫生績效等進行監測評價,引導醫院迴歸功能定位。以降低平均住院日為抓手,提高運營效率,減輕患者就醫負擔。構建公立醫院日常考評監測體系,利用信息化手段,定期對醫療機構運行情況進行監測評估。融合法制宣教與實踐,全面落實衞生健康法律法規,為提升醫院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法治保障。紮實開展專題培訓,促進醫院運營科學、規範。(責任部門:市衞體局、市醫保局)

9.加強全面預算管理。按照全省公立醫院全面預算制度實施辦法,以醫院戰略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目標為依據實行全口徑、全過程、全員性、全方位預算管理,從數量、質量、實效、成本、效益等方面強化預算績效管理和預算約束,促進資源有效分配和使用。從20__年起,在編制預算時,將公立醫院所有收支納入預算管理。各公立醫院要做好財務信息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責任部門:市衞體局、市財政局)

10.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以業務管理和經濟管理的重大風險、重大事件、重要流程為重點,開展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評價,強化內部授權審批控制、預算控制、資產控制、會計控制、政府採購控制、信息公開控制等,防範財務風險、業務風險、法律風險和廉政風險。強化成本消耗關鍵環節的流程管理,降低萬元收入能耗支出。推廣醫院後勤“一站式”服務。(責任部門:市衞體局、市財政局)

11.健全績效評價機制。將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工作抓手,紮實有序推進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持續優化考核監測指標,在日常工作中建立健全考核常態化管理機制,不斷完善公立醫院治理體系。改革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核辦法,以聘用合同為依據,以崗位職責完成情況為重點,將考核結果與薪酬分配掛鈎。完善市醫療集團績效考核制度,以提高服務積極性為重點深化基層運行機制改革,健全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績效考核機制。同時,要加強隊伍建設和行風建設,提高從醫人員業務素質、職業操守,嚴格依法行醫、廉潔行醫。(責任部門:市衞體局)

(四)激活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12.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合理制定並落實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標準,建立動態核增機制。有效銜接職稱評審結果、崗位聘用、考核、晉升等工作,健全聘期考核制度,加強聘後管理。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探索推行“市管鄉用”和“鄉招村用”,市醫療集團可在核定的鄉鎮衞生院編制總量內,統一進行人員配置和使用。落實崗位管理制度,按照醫、藥、護、技、管等不同類別,結合人才隊伍建設,合理進行崗位設置,科學編制崗位責任書,實行競聘上崗、合同管理。加強護士配備,逐步實現公立醫院醫護比1:2左右。(責任部門:市衞體局、市委編辦、市人社局)

13.改革薪酬分配製度。落實“兩個允許”要求和《關於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人社部發〔20xx〕52號)精神,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建立主要體現崗位職責和知識價值的薪酬體系。統籌考慮編制內外人員薪酬待遇。統籌考慮薪酬總量及相關因素,自主確定更加高效的內部分配模式,醫院主要負責人薪酬水平原則上不高於本單位職工平均薪酬水平的3倍、副職薪酬按主要負責人薪酬的80%左右確定。鼓勵對主要負責人實行年薪制。充分發揮薪酬項目的保障和激勵作用,更加註重發揮薪酬制度的保障功能。績效工資在核定的總量內自主分配,績效工資水平最高提高到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總量的5倍。(責任部門:市人社局、市衞體局)

14.健全醫務人員培養評價制度。不斷提升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內涵,強化培訓規範化、標準化建設。加強對學員培訓期間輪轉的監督,強化對臨牀實踐能力的培訓和考核。改革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堅持分層分類評價,合理設置評價標準,注重醫德醫風考核,突出評價業績水平和實際貢獻,增加臨牀工作數量和質量指標,探索實行成果代表作制度,淡化論文數量要求。設立高年資中醫醫師師帶徒項目,與職稱評審、評先評優等掛鈎。支持開展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和技術專長整理、研究、傳承工作。加快培養高層次複合型醫學人才,加強老年、兒科、重症、傳染病等緊缺護理專業護士的培養培訓。(責任部門:市衞體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

15.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建立完善靈敏有序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積極開展公立醫院醫療服務項目價格評估,根據評估結果,穩妥有序開展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逐步理順比價關係,持續優化醫療服務價格結構。支持公立醫院優化收入結構,提高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化驗收入)佔醫療收入的比例。逐步建立健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醫療機構充分參與、體現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統籌兼顧醫療發展需要和各方承受能力,調控醫療服務價格總體水平。不斷完善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審核機制,充分發揮醫療項目價格動態調整專班作用,加快審核新增醫療服務項目價格,促進新技術儘快進入臨牀應用。(責任部門:市醫保局、市衞體局)

16.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加快推進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並與醫療機構內部績效考核及醫務人員獎金分配製度掛鈎,促進主動節約醫療費用機制形成。開展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探索按牀日付費、門診按人頭付費。探索對緊密型醫療聯合體實行總額付費。加強監督考核,結餘留用、合理超支分擔。探索實施區域總額預算管理,合理確定、動態調整按病種、按牀日、按人頭等的付費標準。規範醫保協議管理,明確結算時限,細化結算規則,確保基金及時足額撥付。推動公立醫院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採購使用改革。完善醫保門診特藥“雙通道”管理,促進醫療機構及時配備、合理使用國家談判藥品。擴大日間手術病種範圍,開通互聯網醫院醫保電子憑證直接結算系統。完善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和醫保支付方式。充分考慮中醫醫療服務特點,完善分級定價政策,重點將功能療效明顯、患者廣泛接受、特色優勢突出、體現勞務價值、應用歷史悠久的.中醫醫療服務項目納入調價範圍,符合啟動條件的及時調整價格。醫療機構炮製使用的中藥飲片、中藥製劑實行自主定價。發佈中醫優勢目錄,實行中西醫同病同效同價,一般中醫藥診療項目繼續按項目付費。探索醫保支持中醫藥發展政策,引導使用中醫藥適宜技術和山西道地藥材。(責任部門:市醫保局、市衞體局)

(五)建設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文化

17.強化患者需求導向。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增強人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堅守純粹醫者信念,尊重醫學科學規律,遵守醫學倫理道德,遵循臨牀診療技術規範。加強患者隱私保護,開展公益慈善和社工、志願者服務,建設老年友善醫院。加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推進檢驗檢查結果互認,互認項目必須建立完善全過程質量保證體系,並規範開展室內質控。二級醫院參加國家衞生健康委(山西省衞生健康委)臨牀檢驗中心室間質評取得合格成績的檢驗項目,全部納入同級醫院檢驗結果互認項目;醫聯體或縣域醫療集團內參加國家衞生健康委(山西省衞生健康委)臨牀檢驗中心室間質評或通過下級與上級醫療機構檢驗結果的定期比對成績合格的項目,可在醫聯體或縣域醫療集團內實現檢驗結果互認。依託山西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逐步實現檢查資料數字化儲存和傳輸,推進檢查資料信息區域共享,推廣實施“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的診療方式。鼓勵各類中醫醫院開展“一站式”服務。婦幼保健機構環境建設應滿足婦女兒童健康服務需要。開展醫療機構廁所革命,落實垃圾分類要求,建設無煙單位。(責任部門:市衞體局)

18.加強醫院文化建設。通過整理弘揚醫院建院宗旨、價值理念、歷史傳承、文化特色、名醫思想、職業精神、抗疫精神等方式,實現醫院文化建設的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我市醫療機構的各項改革順利推進提供上下齊心、各方盡職的工作熱情和動力,以充滿人文關懷的醫療服務贏得患者、社會的信任和尊重。(責任部門:市衞體局)

19.關心關愛醫務人員。努力在政治待遇、執業安全、職業榮譽、專業發展、人文關懷、休息休假等方面為醫務人員創造更好的條件,完善政策舉措,維護和保障醫護人員合法權益,建立保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的長效機制。加強醫院安防系統建設。將解決醫療糾紛納入法治軌道。(責任部門:市衞體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

(六)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

20.認真執行醫院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嚴格落實《山西省貫徹落實的實施辦法》,貫徹民主集中制,充分發揮公立醫院黨委等院級黨組織領導作用。健全完善醫院黨委會會議和院長辦公會議議事規則,建立書記、院長定期溝通制度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執行情況報告制度。着力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支持院長依法依規獨立負責地行使職權。把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有關要求寫入醫院章程。推動以黨建為核心促進醫院改革、管理、業務、文化、行風等全面建設。(責任部門:市衞體局、市委組織部)

21.加強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幹部人才隊伍建設。選優配強醫院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黨委書記和院長。黨委書記和院長分設的,黨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委副書記,醫院領導人員不得兼任臨牀科室主任。堅持黨管幹部原則,醫院黨委要按照幹部選拔任用有關規定,制定實施醫院內部組織機構負責人選拔任用具體辦法。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和引進管理辦法,建立醫院領導班子成員聯繫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探索建立以醫德、能力、業績為重點的人才評價體系。加強衞生系統管理幹部隊伍職業化培訓培養,以行政部門、醫療衞生機構領導人員和中層以上幹部為重點,加快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責任部門:市衞體局、市委組織部)

22.全面提升公立醫院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質量。從基礎工作、基本制度、基本能力入手,推進公立醫院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引導基層黨組織圍繞醫院發展、貼近醫患需求開展黨的活動。建立院黨組織班子成員聯繫黨支部制度。建立黨組織常態化考核、整頓和提升機制,每年對後進黨組織開展集中整頓轉化。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推廣黨支部書記參加科室管理核心組等做法,建立黨支部參與科室業務發展、人才引進、薪酬分配、職稱職級晉升、評先評優、設備配置等重大問題決策的制度機制,把好政治關、醫德醫風關。實施醫院臨牀醫技科室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雙培養”機制,堅持把業務骨幹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醫療、教學、科研、管理骨幹。(責任部門:市衞體局、市委組織部)

23.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積極構建各級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衞生健康部門等主管部門具體負責,有關部門單位齊抓共管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格局。市衞生健康部門黨組要切實履行全行業黨建主體責任,以黨建引領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各級公立醫院認真落實醫院黨委書記抓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責任和班子成員“一崗雙責”。建立完善醫院領導班子和內設機構負責人、基層黨組織書記工作例會制度,實現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推進、同落實。完善黨建工作考評機制,全面開展公立醫院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把黨建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定和巡視巡察工作內容,作為年度考核和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建立基層黨支部書記向醫院黨委述職制度。(責任部門:市委組織部、市衞體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領導責任。切實履行黨委、政府對衞生健康事業發展的領導責任。堅持公立醫院在醫療服務體系中的主體地位,不斷提升醫療衞生服務供給質量,更好地滿足羣眾健康需求。科學制定區域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合理控制公立醫院規模。

(二)強化投入責任。毫不動搖地堅持公益性導向,不對公立醫院設定創收等經濟指標。下大力氣加強醫療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落實對中醫醫院和傳染病醫院、精神病醫院、兒童醫院、婦幼保健院等專科醫院的投入傾斜政策。

(三)強化“三醫聯動”。抓好三明醫改經驗推廣,按照藥、價、保、薪的邏輯順序推進,充分發揮醫保部門的“三醫聯動”職能啟動作用,市醫改辦積極協調支持,會同市發改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衞體局等相關部門,在重大問題、政策取向上形成共識、形成合力,在改革推進過程中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形成務實高效“三醫聯動”機制,切實發揮好示範引領作用。

(四)強化考核評估。健全完善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效果監測評價考核體系,在充分考慮各級各類公立醫院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定期進行督導檢查和考核,評估並反饋方案落實過程中的有關信息,加強數據質量和效果管理,確保各項數據客觀、準確、全面。彙總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和有益經驗,動態跟進問題整改和經驗總結等工作。探索公立醫院臨牀專科能力和公立醫院運營能力第三方評價機制。

衞生院高質量發展建設方案 篇6

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在持續改善基本醫療衞生服務公平可及性、防控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保障人民羣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有效推動我市公立醫院向更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醫療衞生服務需求,根據《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粵府辦〔20__〕4號)精神,結合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公立醫院主導,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並重,以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為目標,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推動我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二)發展目標。力爭通過5年時間,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註重人才技術要素;公立醫院服務能力明顯提升,為更好提供優質高效醫療衞生服務、防範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衞生風險、推進健康清遠行動提供有力支撐。到20__年,全市市域內住院率達到95%以上,各縣(市)縣域內住院率達90%以上。

二、重點任務

(一)強化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服務體系建設

1.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佈局。圍繞重大疾病、醫學技術、平台專科,科學規劃市、縣公立醫院功能佈局。加強公立醫院能力建設,根據轄區外轉率高的病種,以專科發展帶動診療能力和水平提升,切實提高腫瘤、心腦血管、呼吸、消化和感染性疾病等防治能力,逐步實現常見病、多發病在市、縣解決。加快推進市、縣質控中心建設,強化區域質控協同。加強醫療衞生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清遠市省職教城醫院(清遠市公共衞生醫學中心,暫命名,下同),推動清遠市第二人民醫院升級為三級醫院,支持英德市人民醫院、英德市中醫院、連州市人民醫院創建為三甲醫院,推進優撫醫院建設。加強中醫優勢專科建設,打造一批中醫特色突出、臨牀療效顯著、示範帶動作用明顯的中醫科室。〔責任單位:市衞生健康局、市發展改革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列第一位的為牽頭部門,下同〕

2.全面提升市級高水平醫院。進一步落實城市三級醫院功能定位,在疑難疾病、重大疾病、重大疫情的醫療救治、大數據集成、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發揮協同作用,將發展重心轉移到提升內涵、優化存量、下沉增量的發展軌道上,避免無序競爭,推進建立銜接有序的雙向轉診機制和診療服務體系,帶動城鄉醫療服務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市衞生健康局、市科技局〕

3.建設由公立醫院牽頭的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按照網格化佈局管理,探索組建由轄區內三級公立醫院(含中醫醫院等)或代表轄區醫療水平的醫院(含社會辦醫院等)為牽頭單位,其他若干家醫院、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公共衞生機構等為成員的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統籌負責網格內居民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一體化、連續性醫療衞生服務。推動建立集團各成員單位資源共享、錯位發展、有序競爭、協作共贏的發展機制。推進以全科醫生為主體、全科專科有效聯動、醫防有機融合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加強公立醫院公共衞生科室標準化建設,提升公共衞生服務能力。以危害羣眾健康的重大疾病和看病就醫需求多的學科為重點,加強專科聯盟建設。(責任單位:市衞生健康局、市醫保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區人民政府)

4.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提標擴能。積極發展以縣級醫院為龍頭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進一步深化下放醫共體自主權限,推進縣域醫共體內部行政、人事、財務、信息、質量、藥械管理“六統一”和縣域醫療服務同質化。加快縣域優質醫療衞生資源下沉,實行縣、鎮利益增量共享分配,暢通雙向轉診渠道,加大醫保支付政策支持,促進分級診療制度的落實。探索縣域醫防協同工作機制,落實平急結合工作措施,提高縣域健康管理和應急處置能力。〔責任單位:市衞生健康局、市財政局、市醫保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5.強化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建設。堅持中西醫並重,加強突發公共衞生事件防控和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能力建設,持續強化醫院感染防控和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提高重大疫情應對、保障能力和衞生應急綜合救援能力。加快推進清遠市省職教城醫院等項目建設,依託市人民醫院建成清遠市人民醫院公共衞生應急醫療中心,鼓勵並支持市中醫院打造市級中醫疫病防治隊伍,籌建英德市公共衞生臨牀中心。依託以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清遠省職教城醫院為支撐,縣級公共衞生防控為補充的清遠市重大疫情醫療救治體系,有效提升我市突發公共衞生事件醫療救治處置能力。清遠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建成達到生物安全二級(P2)水平的實驗室,推動縣級公共衞生實驗室建設,打造市、縣兩級公共衞生實驗室檢驗檢測體系,重點提升疫情發現和現場處置能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設備配置,滿足現場檢測檢驗、流行病學調查、應急處置等需要。〔責任單位:市衞生健康局、市發展改革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二)加快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技術模式創新

1.加強臨牀專科建設。到20__年,全市新增建設3個省級臨牀重點專科、24個市級臨牀重點專科。依據區域疾病譜特點、域外就醫主要疾病等實際情況,以羣眾就醫需求為導向,重點打造與地方臨牀需求相適應的市、縣兩級臨牀特色專科,如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呼吸疾病、腎臟疾病等。探索市級臨牀重點專科動態管理,大力扶持具有發展潛力和影響力的市級以上臨牀重點專科。加大對中醫醫院的支持力度,加強中醫醫院和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實施“中醫名院名科名醫”建設工程。培養中醫名家,以中醫名科名醫提升我市中醫診療能力。〔責任單位:市衞生健康局、市科技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鼓勵推進醫學科技創新。加強基礎和臨牀研究,加大對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投入力度。聚焦疑難重雜症,支持開展疑難重症等診療技術攻關,組織實施科技創新項目。強化科研攻關對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對的支撐作用。鼓勵並支持市人民醫院等單位,創建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臨牀醫學研究中心等。完善醫學創新激勵機制和以應用為導向,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改革,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所獲收益主要用於對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給予獎勵。健全落實職務發明制度。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促進醫療新技術進入臨牀使用。〔責任單位:市衞生健康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知識產權局)、清遠銀保監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推進醫療服務模式創新。推廣多學科診療模式。提高日間手術佔擇期手術的比例。做實責任制整體護理,在全市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探索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工作,進一步將延續護理落到實處。開設合理用藥諮詢或藥物治療管理門診,開展精準用藥服務。大力推進市、縣、鎮三級院前醫療急救網絡建設,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調度,有效提升全市院前醫療急救服務能力。構建以信息互聯互通為支撐,多部門協作聯動、監督監管相互制約的醫防協同機制。推廣中醫綜合診療模式、多專業一體化診療模式、全鏈條服務模式,建立中西醫臨牀協作長效機制,支持開展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牀協作試點。〔責任單位:市衞生健康局、市醫保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4.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以市中醫院為依託單位,籌建市級中醫臨牀研究基地,積極創建省級以上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加大中醫藥經典名方研發力度,建設區域中藥製劑中心。支持清遠市中醫院創建省級高水平中醫醫院,力爭20__年前進入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評排名百強行列,以中醫名院帶動區域中醫發展;支持英德市中醫院創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支持清城區、清新區、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中醫醫院建設,到20__年基本實現縣辦中醫醫療機構全覆蓋,30萬以上常住人口縣二甲中醫醫院全覆蓋,縣級中醫醫院成為基層中醫藥服務龍頭,連州市、佛岡縣、陽山縣中醫院升級建設項目完成、投入使用並形成服務能力。到20__年清城區、清新區中醫醫院達到二級甲等中醫醫院水平。鼓勵縣級中醫醫院牽頭組建緊密型縣域中醫醫共體,有效建立起以健康為中心、防治結合的縣、鎮、村三級整合型中醫藥服務新體系。加強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和婦幼保健院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完善中西醫結合工作機制,構建中西協作、優勢互補、特色明顯、效果顯著的.醫療模式。支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連南瑤族自治縣建設“民族醫院”,打造瑤、壯族特色中醫院。支持清遠市中醫院、英德市中醫院中醫藥文化主題公園建設,打造中醫藥文化傳播基地。〔責任單位:市衞生健康局、市發展改革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負責,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5.強化信息化支撐作用。持續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服務向縱深發展,落實省衞健委信息便民“五個一”攻堅行動,實現“一碼通用”、“一網聯通”、“一鍵診療”、“一站會診”及“一體服務”。推進醫院信息化建設,提供信息提醒、自助查詢打印等服務,完善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和平台建設,加快5G+遠程醫療場景落地推廣,提升基層醫院信息化水平及遠程醫療水平。深化遠程醫療服務應用,豐富業務場景,提升平台服務能力。大力開展市級全民健康信息綜合管理平台建設,實現健康服務信息互聯互通互認,推進醫療衞生機構信息的開放共享和廣泛應用。〔責任單位:市衞生健康局、市醫保局、市發展改革局、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效能提升

1.健全醫院運營管理體系。全面落實基本醫療衞生與健康促進法等法律法規,為提升醫院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法治保障。充分發揮醫療質量、醫院感染防控、藥事管理、醫療技術臨牀應用管理等專業委員會和職能部門作用,推進核心業務工作與運營管理工作深度整合,將現代醫院管理理念、方法和技術融入運營管理的各領域、層級和環節,通過完善管理制度、再造業務流程、優化資源配置、強化分析評價等手段,將運營管理轉化為價值創造。對醫院病例組合指數(CMI)成本產出、醫生績效等進行監測評價,引導醫院迴歸功能定位,提高效率、節約費用,減輕患者就醫負擔。建立全業務、全流程閉環管理體系,強化醫療服務全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形成符合醫療發展規律的人、財、物等資源配置體系。健全完善公立醫院總會計師制度,落實總會計師進入醫院領導班子規定,充分發揮總會計師崗位職能。〔責任單位:市衞生健康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嚴格執行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實行全口徑、全過程、全員性、全方位管理,貫穿預算編制、審批、執行、監控、調整、決算、分析、考核等各環節,強化預算約束,加強資金預算執行監測分析,對績效實現程度和預算執行進度實行“雙監控”,將評價結果、項目執行進度與預算安排掛鈎。〔責任單位:市衞生健康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以業務管理和經濟管理的重大風險、重大事件、重要流程為重點,開展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評價,防範財務風險、醫療風險、法律風險和廉政風險。探索醫院後勤“一站式”服務,建設後勤智能綜合管理平台,全面提升後勤管理的精細化和信息化水平。強化成本消耗關鍵環節的流程管理,降低萬元收入能耗支出。〔責任單位:市衞生健康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4.優化績效評價體系。堅持和強化公益性導向,全面開展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持續優化績效考核指標體系,重點考核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滿意度評價等,強化考核結果在公立醫院薪酬總量、財政補助、領導班子年度考核等方面的運用。改革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核辦法,以聘用合同為依據,以崗位職責完成情況為重點,將考核結果與薪酬分配掛鈎。建立完善醫聯體(醫共體)績效考核制度,促進資源下沉,提高基層服務能力和居民健康水平。〔責任單位:市衞生健康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四)加強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人力資源保障

1.加快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按照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標準,建立動態核增機制。逐步探索實行員額制管理,推動實行員額制管理的公立醫院的人員控制總量根據相關指標變化情況實行動態管理。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統籌考慮編制內外人員待遇,力爭實現同崗同績同酬。落實崗位管理制度,按照醫、護、藥、技、管等不同類別合理設置崗位,科學編制崗位責任書,健全崗位設置動態調整機制。優化崗位聘用考核機制,加強人員聘後管理,推動建立競爭擇優、能上能下工作機制。增加護士配備,逐步使公立醫院醫護比總體達到1:2左右。結合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積極推進基層醫療衞生人才“縣招縣管鎮用”。〔責任單位:市委編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衞生健康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深入推進薪酬分配製度改革。細化和落實“兩個允許(允許醫療衞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並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後主要用於人員獎勵)”要求,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拓寬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的經費渠道,在確保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力爭到20__年人員支出佔公立醫院業務支出的比例提高至45%左右,之後按照國家衞生健康委要求爭取逐步達到60%左右。在核定的薪酬總量內,公立醫院可自主確定分配模式,合理確定內部薪酬結構,逐步建立主要體現崗位職責和知識價值的薪酬體系,實行以崗定責、以崗定薪、責薪相適、考核兑現,更加註重發揮薪酬制度的保障功能。公立醫院可自主設立體現醫療行業特點、勞動特點和崗位價值的薪酬項目,探索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等靈活多樣的分配形式。合理確定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的薪酬水平,健全激勵約束機制,鼓勵對主要負責人實行年薪制。〔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衞生健康局、市醫保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加強醫學人才隊伍培養制度。落實黨管人才要求,公立醫院黨委要切實發揮領導作用。完善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管理。培育高精尖缺人才,繼續實施名醫培養工程,培養學科創新團隊和人才梯隊,創建“名醫工作室”。落實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全科、兒科、婦產科轉崗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制度,加強中醫藥師承教育。鼓勵公立醫院將住培師資的帶教工作量納入職稱晉升、績效分配體系。保障住培醫師待遇,落實“兩個同等對待(面向社會招收的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培訓對象培訓合格當年在醫療衞生機構就業的,在招聘、派遣、落户等方面,按當年應屆畢業生同等對待;對經住培合格的本科學歷臨牀醫師,在人員招聘、職稱晉升、崗位聘用、薪酬待遇等方面,與臨牀醫學、中醫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同等對待)”。加強老年、兒科、產科、麻醉、重症、病理、精神、康復、全科、傳染病、中醫藥等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及專業護士的培養培訓。開展醫防融合培訓,建立面向醫護人員的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醫院感染控制全員培訓制度。加強公立醫院行政管理人才培養,探索推進公立醫院領導人員職業化、專業化。〔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市衞生健康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4.落實醫學人才隊伍評價制度。堅持分層分類評價,建立以醫德、能力、業績為重點的人才評價體系。合理設置評價標準,破除唯學歷、唯論文、唯獎項、唯“帽子”傾向,增加臨牀工作數量和質量指標,突出技術性、實踐性和創新性評價,實行業績成果代表作制度。對基層一線衞生健康專業人員繼續實行“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繼續支持高水平醫院組織高級職稱自主評審。〔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衞生健康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五)融合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多方聯動

1.有序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落實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定期開展調價評估,達到啟動調整條件的要穩妥有序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符合標準時集中啟動和受理公立醫療機構提出的價格建議,理順優化醫療服務比價關係,支持公立醫院優化收入結構,提高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化驗收入)佔醫療收入的比例,更好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繼續落實新增醫療服務項目管理,及時審核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責任單位:市醫保局、市衞生健康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持續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系統推進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開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試點及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醫療康復、慢性精神疾病等長期住院按牀日付費,門診特殊慢性病按人頭或病種付費。積極推進緊密型醫聯體以績效為導向的醫保支付方式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完善按病種分值付費方式和支付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支持醫療新技術發展,使用全省統一的病種分值庫。科學制定醫保總額預算,合理確定、動態調整按牀日、按人頭等方式的付費標準。規範醫保協議管理,明確結算時限,細化結算規則,確保基金及時足額撥付。完善適宜基層醫療機構開展的基層病種範圍,實行不同等級醫療機構同病同分值。推動落實符合中醫藥、瑤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政策,按全省統一的中醫特色治療病種分值庫實施。〔責任單位:市醫保局、市衞生健康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落實藥品耗材採購制度。推動我市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常態化制度化開展。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集中帶量採購,積極參與廣州等地市聯盟集團帶量採購,鼓勵以醫聯體、醫共體、醫院聯合為單位實施藥品集團採購。發揮“互聯網+醫藥”在藥品採購中的作用,確保藥品供應價格、質量層次等公開透明。建立配送企業信用管理機制、銀行擔保機制、藥品集團採購週轉金制度,推進醫保基金與醫藥企業直接結算,提高藥品貨款支付效率。落實國家、省組織藥品耗材集中帶量採購醫保資金結餘留用政策,加強留用資金管理,推動公立醫院在合理用藥基礎上優先使用中選藥品。完善國家組織藥品耗材集中採購醫保資金結佘留用激勵約束機制,指導醫療機構利用好增加的可支配收入,推進薪酬制度改革。促進基本藥品優先配備使用,逐步實現政府辦基層醫療機構、二級公立醫院、三級公立醫院基本藥品配備品種數量佔比原則上分別不低於90%、80%、60%。推動醫療機構加大對療效確切、質量可控、供應穩定的創新藥品和醫療器械的採購比重。深入開展藥品臨牀綜合評價,完善結果轉化應用機制。完善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儲備藥品目錄,做好短缺藥品、防護物資等儲備工作。〔責任單位:市醫保局、市衞生健康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改局(市糧食和儲備局)〕

(六)豐富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文化內涵建設

1.持續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持續改善醫療服務,推動公立醫院“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推廣“一站式服務中心”模式,進一步推行分時段預約診療和檢查檢驗集中預約服務,開展診間(牀旁)結算服務,優化線上線下支付流程,開展一站式繳費改革試點。建立針對疑難複雜疾病、重大突發傳染病等重大疾病的救治與管理制度,形成患者接診、治療、轉診等科學流程。加強患者隱私保護。開展公益慈善和社工、志願者服務。建立完善患者投訴處理機制,暢通醫患溝通渠道,構建和諧醫患關係。〔責任單位:市衞生健康局、市醫保局、市委宣傳部,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強化醫院文化建設。挖掘醫院文化底藴,凝練昇華醫院的文化精神、管理理念和核心價值觀,凝聚支撐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力量。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激發醫務人員對工作極端負責、對人民極端熱忱、對技術精益求精的不竭動力。持續打造行業黨建特色品牌,深化醫院黨建“四有(班子有作為、支部有方法、黨建有品牌、單位有典型)”工程建設。〔責任單位:市衞生健康局、市委宣傳部,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關心關愛醫務人員。建立健全保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的長效工作機制。改善醫務人員工作環境和條件,減輕工作負荷,落實學習、工作、休息和帶薪休假制度,維護醫務人員合法權益。提升醫院安全防範能力,完善安檢設施配備,強化安保隊伍建設,建立重點人羣預警機制。推進“平安醫院”建設,建立健全解決醫療糾紛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強化多部門聯合打擊防範治理,健全完善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機制,預防和減少醫鬧發生。加快發展醫療責任保險、醫療意外保險,分擔醫療執業風險,保障醫患雙方合法權益。健全職工關愛幫扶機制,切實解決醫務人員實際困難。建立醫務人員職業榮譽制度。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參與醫師節、護士節等活動,持續營造尊醫重衞的良好氛圍。〔責任單位:市衞生健康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中級人民法院、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委宣傳部、清遠銀保監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七)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

1.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市屬及以上公立醫院、設黨委的公立醫院應當實行黨委書記、院長分設。公立醫院黨委等院級黨組織切實發揮領導作用,集體研究決定重大問題和重大事項,做到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根據國家衞生健康委制定的範本,修訂完善醫院章程,明確黨建工作的內容和要求以及黨委研究決定醫院重大問題的機制。根據中央組織部、國家衞生健康委黨組制定的示範文本,修訂完善黨委會和院長辦公會議事決策規則。建立書記、院長定期溝通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執行情況報告制度,切實推動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全過程各方面各環節。〔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編辦、市衞生健康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加強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幹部人才隊伍建設。選優配強醫院黨政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書記和院長。黨委書記和院長分設的,黨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委副書記。堅持黨管幹部原則,醫院黨委要按照幹部選拔任用有關規定,制定實施醫院內部組織機構負責人選拔任用具體辦法。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和引進管理辦法,加強公立醫院行政管理人才培養,尤其要加強負責醫院運營、信息化建設、經濟管理等精細化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建立醫院領導班子成員聯繫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突出以醫德、能力、業績為重點的人才評價導向。〔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編辦、市衞生健康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全面穩步提升公立醫院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質量。堅持“把支部建在科室上”,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建立黨支部參與人才引進、隊伍建設、職稱職級晉升、績效考核、薪酬分配、評獎評優等重大事項討論決策的制度機制,把好政治關、醫德醫風關。實施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即在臨牀醫技科室中,把黨建帶頭人培育成學科帶頭人,把學科帶頭人培育成黨建帶頭人)。建立健全把業務骨幹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幹的“雙培養”機制,注重在醫療專家、學科帶頭人、優秀青年醫務人員中發展黨員,引導黨員立足崗位發揮先鋒模範作用。〔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衞生健康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4.紮實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健全各級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衞生健康部門具體負責,形成齊抓共管的責任體系。公立醫院黨委承擔黨建工作主體責任,黨委書記是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領導班子其他成員落實“一崗雙責”。開展公立醫院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把黨建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定和巡視巡察工作內容,作為年度考核和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衞生健康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組織實施

(一)落實領導責任。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門要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深化醫改重點任務,強化領導責任、保障責任、管理責任、監督責任,統籌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與體制機制改革。各有關單位要密切溝通、協調推進,進一步深化三醫聯動和“放管服”改革,按照職責分工加強業務指導,在規劃編制、政策實施、項目安排、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切實承擔起主體責任,結合實際抓好工作落實。

(二)落實政府投入責任。要按規定落實政府對符合區域衞生規劃公立醫院財政投入責任,落實對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和傳染病醫院、精神病醫院等專科醫院的投入傾斜政策。

(三)強化考核評價。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門要按照屬地原則,根據國家制定的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結合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對轄區內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進行評價,充分考慮各級各類公立醫院實際情況,做好統籌謀劃和指導推進工作,不搞“一刀切”。對評價結果優秀的,給予表彰激勵。

(四)總結推廣經驗。各地衞生健康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調研指導,積極創新公立醫院提質增效措施,通過大力推進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及時挖掘、總結、提煉、推廣典型經驗,以點帶面推動全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效。

衞生院高質量發展建設方案 篇7

為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的要求,加快構建強大公共衞生體系,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提高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與保障能力,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新時代衞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加快提高衞生健康供給質量和服務水平,更加註重早期預防和醫防協同,更加註重優質擴容和深度下沉,更加註重質量提升和均衡佈局,更加註重中西醫並重和優勢互補,集中力量解決一批全國性、跨區域的大事、急事和難事,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二)基本原則

——統籌規劃分級負責。圍繞“十四五”時期健康中國建設總體目標,加強全國醫療衞生資源的統籌配置,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事權,中央重點保障公共衞生、全國性跨區域醫療服務能力建設需求。地方統籌加強其他衞生項目建設。

——關口前移醫防協同。立足更精準更有效的防,優先保障公共衞生投入,創新醫防協同機制,提高早期監測預警、快速檢測、應急處置和綜合救治能力。堅持急慢並重,聚焦影響人民健康的主要問題,補齊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短板弱項。

——提高質量促進均衡。堅持政府主導,加強公立醫療衞生機構建設,提高標準、適度超前,加大向國家重大戰略區域、中心城市和脱貧地區傾斜力度,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

——改革創新揭榜掛帥。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與重大戰略、重大改革協同,創新配套措施,確保發揮投資效益。以揭榜掛帥方式推動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集中力量開展醫學關鍵技術攻關,引領服務體系模式轉變。

——中西並重特色發展。堅持中西醫建設任務同規劃、同部署、同落實,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認真總結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經驗做法,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服務體系,更好發揮中醫藥特色和比較優勢,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

(三)建設目標

到20__年,在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下,基本建成體系完整、佈局合理、分工明確、功能互補、密切協作、運行高效、富有韌性的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衞生服務體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對水平顯著提升,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等重大基地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與保障能力顯著增強,中醫藥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努力讓廣大人民羣眾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高質量醫療衞生服務。

二、公共衞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工程

中央預算內投資重點支持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和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推動地方加強本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能力、醫療機構公共衞生能力、基層公共衞生體系和衞生監督體系建設,健全以疾控機構和各類專科疾病防治機構為骨幹、綜合性醫療機構為依託、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為網底、防治結合的強大公共衞生體系。

(一)現代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

1.建設目標

加快推進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礎設施達標建設,與區域內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互聯互通,滿足新形勢下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對和重大疾病防控需要。國家和重點區域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具備新發傳染病病原體、健康危害因素“一錘定音”檢測能力和重特大公共衞生事件處置能力。省級疾控機構原則上要有達到生物安全三級水平的實驗室,具備省域內常見多發傳染病病原體、健康危害因素“一錘定音”檢測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地市級疾控機構有達到生物安全二級水平的實驗室,具備轄區常見傳染病病原體、健康危害因素和國家衞生標準實施所需的檢驗檢測能力。縣級疾控機構達到相關建設標準。

2.建設任務

一是加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升級改造國家菌毒種保藏中心和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二是依託高水平省級疾控中心建設若干國家區域公共衞生中心,加強業務用房、病原微生物資源保藏平台、重大疫情確證實驗室、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重點實驗室、劇毒化學品和易製毒易制爆化學品庫及其檢測實驗室、人才培訓基地等建設,配備移動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建設針對已消除或即將消除疾病的國家級防控技術儲備中心。三是按照填平補齊原則,補齊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礎設施和實驗室設備配置缺口。

3.配套措施

各地要建立穩定的公共衞生事業投入機制,優化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統籌各類資金渠道,切實加強本地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能力建設。要落實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任務,加強疾控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專業技術人員佔比,健全公共衞生(含衞生監督)及衞生工程人員培養、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創新醫防協同,實現人員通、信息通、資源通。深入開展愛國衞生運動,創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城鄉社區聯動工作機制。

(二)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建設

1.建設目標

針對呼吸系統等重大傳染病,在超大城市、國家中心城市等重點地區,依託高水平綜合性醫療機構,佈局建設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具備聚集性疫情暴發時大規模危重症患者集中收治能力,能夠按照國家要求第一時間馳援其他疫情嚴重地區,承擔本區域內重大疫情救治培訓任務,託管或指導當地傳染病醫院提高綜合救治能力,把我國重大傳染病防治能力提升到新的水平。

2.建設任務

遴選呼吸、感染等專科能力突出,“醫、教、研、防”水平領先的綜合性醫療機構,按照平急結合原則,進一步改造提升傳染病防控救治設施,建設足量的負壓病房、可轉換重症監護病區、可轉換院(病)區,加強傳染病解剖室、臨牀教學用房、應急物資儲備空間等設施建設,配備呼吸機、體外膜肺氧合(ECMO)、移動CT、傳染病隔離轉移裝置等醫學設備,有條件的可以配備移動生物安全三級水平實驗室、移動核酸檢測實驗室。加強中西醫協作能力建設。

3.配套措施

相關地方要將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作為城市重要基礎設施和重大民生工程,在項目選址、建設投入、設備准入、科研平台、人才隊伍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要積極引導醫療機構、疾控機構、傳染病專科醫院、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加強合作,探索創新醫教研防協同機制。要統籌加強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和二級以上綜合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設,提高基層傳染病防治能力。

(三)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

1.建設目標

針對自然災害、事故災害等重大突發事件,依託有較好工作基礎的醫療機構進行升級改造,在全國範圍內以省為單位開展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完善緊急醫學救援培訓、演練、教育、科研等綜合功能,具備大批量傷員立體化轉運、集中救治、救援物資保障、信息指揮聯通等能力,全面提高我國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水平。

2.建設任務

強化創傷病房、重症監護病房、創傷復甦單元等設施建設,以及接受傷員通道、二次檢傷分類區等院內場所改造提升。針對海(水)上、陸地、航空、雪域等場景需求,加強救援物資儲備配送能力和專業設施設備建設,結合實際配置信息聯通和指揮設備、移動手術室、移動CT、直升機停機坪等。加強人員培訓、模擬演練、科技研發、信息管理等平台建設。

3.配套措施

各地要加強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的建設投入、運行維護和現場處置經費等保障。要成立基地建設管理領導小組,制定並組織實施基地設施設備管理方案、人員隊伍建設和管理方案、人員培訓和演練方案、基地建設考核方案、不同災難場景應急應對預案等規章制度,服從國家統一調配安排。要同步加強緊急醫學救援和急救體系建設,優化院前急救網絡佈局,提高採供血能力。

三、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工程

中央預算內投資重點支持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推動省域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支持脱貧地區、三區三州、中央蘇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地區縣級醫院提標擴能,加快數字健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體系建設,擴大優質醫療資源輻射覆蓋範圍,進一步縮小區域、城鄉差距,更好滿足羣眾就近享有高水平醫療服務需求。將中醫醫院統籌納入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等重大建設項目。地方政府要切實履行公立醫療機構建設主體責任,加快未能納入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範圍的市、縣級醫院建設,全面推進社區醫院和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建設,力爭實現每個地市都有三甲醫院,服務人口超過100萬的縣有達到城市三級醫院硬件設施和服務能力的縣級醫院。

(一)國家醫學中心建設

1.建設目標

按照“揭榜掛帥、擇優選拔”的工作思路,依託醫學水平突出、影響力強、積極性高的`醫院,圍繞關係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長期性問題,建設若干國家醫學中心,形成一批醫學研究高峯、成果轉化高地、人才培養基地、數據彙集平台,集中力量開展核心技術攻關,推動臨牀科研成果轉化,加快解決一批藥品、醫療設備、疫苗、醫學數據等領域“卡脖子”問題。

2.建設任務

提升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重大醫學科研平台設施和裝備水平。建設高水準、國際化、開放性的藥物、醫療器械裝備、疫苗等臨牀科研轉化平台和創新技術孵化基地。強化教學培訓應用,打造國際一流的骨幹人才培養基地。改善臨牀診療基礎設施條件,適當超前配置大型醫用設備。深度運用5G、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國際先進水平的智慧醫院,建設重大疾病數據中心。推進跨地區、跨機構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互認共享、術語規範以及數據的整合管理,建設主要疾病數據庫和大數據分析系統。

3.配套措施

優化國家醫學中心科技成果創新和轉移轉化環境,鼓勵國家醫學中心、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知名企業等各類創新主體加強合作,共同開展臨牀研究開發、成果運用推廣等。放寬國家醫學中心創新應用政策,鼓勵治療危急重症新藥優先在國家醫學中心開展臨牀試驗。支持國家醫學中心在醫療服務價格、醫保支付、人事薪酬制度、利益分配、新藥(醫療器械)研發上市等方面先行先試。

(二)區域醫療中心建設

1.建設目標

在執行好《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基礎上,深入分析我國重大疾病發病率和地區、人羣分佈等情況,進一步擴大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地區、輸出醫院和專科範圍,同步將承擔輸出任務的高水平醫院納入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到20__年覆蓋所有省份,完成全國範圍的規劃佈局,到20__年基本完成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羣眾危急重症、疑難病症基本在省域內得到解決。

2.建設任務

在優質醫療資源薄弱地區,堅持“按重點病種選醫院、按需求選地區,院地合作、省部共建”的思路,通過建設高水平醫院分中心、分支機構、“一院多區”等方式,定向放大國家頂級優質醫療資源。對納入設置規劃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重點加強業務用房建設、醫學裝備購置、信息化和科研平台建設,建立遠程醫療和教育平台,加快診療裝備智能化改造升級,使其具備作為輸出醫院所要求的技術水平、人才儲備、臨牀教學和科研能力,發揮區域醫療衞生服務體系“頭雁”作用。

3.配套措施

各地要切實履行建設主體責任,落實土地、規劃等建設條件並減免相關費用,確保建設資金不留缺口、不增加新的債務風險。要統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進管理體制改革,支持其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建立編制動態調整機制,合理核定崗位數量,落實“兩個允許”要求,探索建立多渠道經費保障和薪酬激勵機制。完善醫院補償機制,加大對重點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投入力度,合理制定和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鼓勵創新藥物和技術使用,支持開展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鼓勵引入商業健康保險,開發針對特需醫療、創新療法、先進檢查檢驗服務等的保險產品。

(三)省域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建設

1.建設目標

以省為單位統籌規劃,聚焦重點病種和專科,按照“省市共建、網格佈局、均衡配置”的工作思路,通過引導省會城市和超(特)大城市中心城區醫院向資源薄弱地區疏解、加強地市現有醫院建設等方式,推動省域內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向羣眾身邊延伸,遴選建設120個左右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形成省域內具有較強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的優質醫療服務、醫學科研和人才培養高地,重點疾病診療水平與省會城市明顯縮小。

加強脱貧地區、三區三州、中央蘇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地區縣級醫院建設,引入省級優質醫療資源,提高傳染病、兒童等綜合醫療服務能力。

2.建設任務

支持省級區域醫療中心開展必要的業務用房改擴建,改善診療環境和服務設施條件,增加預防保健、科研、全科醫生培養培訓等設備設施,使其與承擔的醫療、教學、科研、公共衞生等任務相匹配,合理提高建設標準,為必要時擴大突發事件應對和綜合救治能力預留空間和條件。提升大型設備配備水平,加強智慧醫院建設,保障遠程醫療需要,優化服務流程,改善就醫體驗。支持脱貧地區、三區三州、中央蘇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地區縣級醫院提標擴能,改善發熱門診、急診部、住院部、醫技科室等業務用房條件,完善醫療、信息化、醫用車輛等設備配置和停車、醫療廢棄物和污水處理等後勤保障設施,提升醫院診療環境。加強胸痛、卒中、創傷、呼吸等專病中心和腫瘤綜合治療中心、慢性病管理中心建設。

3.配套措施

各地要切實落實對鄉鎮衞生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村衞生室等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的建設投入責任,全面提高基層公共衞生、全科、中醫等能力。要統籌考慮當地中醫藥發展基礎和建設條件,因地制宜開展建設,基本實現縣辦中醫醫療機構全覆蓋。加強縣域醫共體建設,鼓勵依託縣級醫院建設開放共享的影像、心電、病理診斷、醫學檢驗等中心,加強遠程醫療和信息化設備配備,與高水平省市級醫院對接,與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聯通。要依託縣級醫院建設縣級急救中心,依託有條件的鄉鎮衞生院建立完善縣域120急救網絡。加強各級血站建設,提升血液應急聯動保障能力。統籌加強地市級醫院建設,佈局建設全科醫生臨牀培養基地。加強職業病診治康復能力建設。對於地方投資責任落實不到位、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建設不力的省份,中央預算內投資原則上不支持省市級相關項目建設。

四、重點人羣健康服務補短板工程

中央預算內投資重點支持改善婦女兒童健康服務基礎設施條件,提高出生缺陷防治、心理健康和精神衞生服務能力,增加康復、護理資源。地方政府要聚焦重點人羣健康需求,加快完善婦幼健康、職業健康、老年健康、心理健康和精神衞生服務體系,補齊健康教育、康復醫療、老年長期照護和安寧療護等領域短板,加快完善支持政策包並加快建設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全面提高全方位全生命週期健康服務能力。

(一)婦女兒童健康服務能力建設

1.建設目標

圍繞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適應實現適度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質量需要,增加婦產、兒科優質醫療資源供給,改善優生優育全程服務,加強孕前孕產期健康服務能力,提升產科住院環境,增強出生缺陷綜合防治能力,緩解兒童常見病看病難、重大疾病和傳染病診治資源不足等問題。

2.建設任務

每省份支持1個省級婦產項目建設(可為省級婦幼保健機構、省級婦產專科醫院或省級綜合性醫院婦產中心),每省份支持1個兒科項目建設(可為省級婦幼保健機構、省級兒童醫院或省級綜合性醫院兒科病區),支持分娩量較大、人口較多的地市級婦幼保健機構項目建設。婦產科項目重點強化產前篩查診斷和出生缺陷防治、危重孕產婦、兒童和新生兒救治能力,全面改善病(產)房、新生兒室等診療環境和設施設備條件,升級改造停車場等院內保障設施,提升婦幼健康服務品質。兒科項目重點加強呼吸、神經、血液、腫瘤等重大疾病救治設施建設,配置相關緊缺醫療設備,適當增加兒科病牀數量,設置一定量的兒科隔離病房,滿足傳染病救治需要。

3.配套措施

各地要統籌其他資金渠道,加大對縣級婦產科、兒科建設支持力度,實現省、市、縣均有1個標準化的婦幼保健機構,切實提高危重孕產婦救治、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以及產前篩查和診斷能力。指導省級機構通過牽頭組建醫療集團、對口支援等方式,促進優質婦產科、兒科資源向基層下沉。開通婦產科、兒科急危重症綠色通道,實現院前急救、院內急診、重症監護無縫有效銜接。加大婦產科、兒科醫務人員培養培訓力度,積極探索改革完善婦產、兒科醫療服務價格政策和運行補償機制,體現婦產科、兒科醫護人員勞務價值,調動積極性。落實母嬰安全五項制度,加強質量控制,提高均質化水平。

(二)心理健康和精神衞生服務能力建設

支持每省建好1所省級精神專科醫院或綜合醫院精神病區,重點改善老年和兒童精神疾病、睡眠障礙、抑鬱焦慮、精神疾病康復等相關設施條件,優化患者診療就醫流程。

各地要加快完善省、市、縣各級心理健康和精神衞生防治體系,爭取實現省會城市、常住人口較多的地級市和縣都有精神專科醫院或綜合醫院精神專科,常住人口超過30萬的縣至少有1所設置有病房的縣級公立醫院精神科,常住人口30萬以下的縣至少有1所設置精神心理門診的縣級公立醫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鄉鎮衞生院都具備精神(心理)衞生服務能力。

(三)康復醫療“城醫聯動”項目建設

以地級市為單位,實施“城醫聯動”項目,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引導,帶動地方、社會力量投入,支持醫療資源豐富地區盤活資源,將部分有一定規模、牀位利用率不高的二級醫院轉型改建為康復醫療機構和護理院、護理中心,同步完善土地、財税、價格、醫保支付、人才等政策工具包,重點為急性期後的神經、創傷等大病患者,老年等失能失智人羣,臨終關懷患者提供普惠性醫療康復和醫療護理服務,為建立適應人民羣眾需求的康復、護理體系探索有效路徑。

五、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

中央預算內投資重點支持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和名醫堂建設,積極謀劃國家中醫藥博物館建設,發揮中醫藥整體醫學優勢,推動建成融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復於一體的中醫藥服務體系,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一)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建設

1.建設目標

建設30個左右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重點提升中醫藥基礎研究、優勢病種診療、高層次人才培養、中醫藥裝備和中藥新藥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等能力,打造“醫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中醫藥傳承創新高地。

2.建設任務

依託省級及以上中醫醫療機構、中醫藥科研院所,揭榜掛帥、擇優選拔。加強中醫藥研究型門診和病房、基礎醫學研究中心、生物信息資源庫、循證研究中心、古籍挖掘應用信息庫、中藥特色製劑研發與中藥研究中心、產業創新協作平台、人才培養基地等業務用房建設,加強研究和信息化設備等配備,達到行業先進水平,攻克一批優勢病種防治關鍵技術,轉化一批中藥新藥和中醫藥特色裝備,形成一批高級別專家共識、診療方案以及標準指南。

3.配套措施

各地要加大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建設用地、建設投入及運行經費、設備准入、人員隊伍等方面保障力度,在運行管理、崗位編制、人才聘用、經費使用、薪酬及績效分配、職稱晉升等方面建立新機制,允許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對科研崗位人員有獨立的職稱評審權。在省級科研項目中加大對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支持力度。

(二)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建設

1.建設目標

根據“平急結合、高效準備,專兼結合、合理佈局,協調聯動、快速反應”的原則,建設35個左右、覆蓋所有省份的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提高中醫藥在新發突發傳染病等重大公共衞生事件發生時的第一時間快速反應參與救治能力和危急重症患者集中收治能力,帶動提升區域內中醫疫病防治能力。

2.建設任務

加強具有中醫特色的肺病科、急診科、感染性疾病科、重症醫學科等科室及疫病防治隊伍能力建設,搭建中醫藥疫病防治科研支持平台。建設可轉換傳染病區、可轉換ICU、生物安全二級及以上實驗室、醫療廢棄物處置設施等,配備呼吸機、體外膜肺氧合(ECMO)、移動CT、心肺復甦等重症急救搶救設備,做好必要的負壓救護車、移動中藥房等移動設備配置,做好醫用防護物資和藥品儲備。

3.配套措施

各地要加大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建設用地、建設投入及運行經費、設備准入、物資儲備、人才隊伍、科研平台等方面保障力度,在運行管理、隊伍演練、經費使用等方面建立新機制。要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充分發揮基地在派出專家、技術方案制定等方面的作用,確保第一時間參與傳染病防治和突發事件衞生應急工作,深度介入預防、治療和康復全過程。

(三)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建設

1.建設目標

建設50個左右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大力推廣“有機制、有團隊、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強化臨牀科室中醫能力建設,建立科室間、院間和醫聯體內部中西醫協作機制,打造中西醫結合團隊,推動建立中西醫多學科診療體系,成為全國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結合診療、人才隊伍培養和醫療模式推廣的中心,在區域內乃至全國發揮中西醫協同發展“旗艦”引領作用。

2.建設任務

依託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傳染病醫院、婦幼保健院和中西醫結合醫院開展遴選建設,改善業務用房,優化功能佈局,加強中醫病房、中藥房、中藥製劑室、中醫綜合治療區、中醫康復治療區、中醫經驗傳承工作室、中西醫結合臨牀研究中心等建設,強化中醫特色診療設備配置。

3.配套措施

各地要在醫療服務價格、醫保支付、人事薪酬、中藥製劑和中醫技術應用等方面制定相關鼓勵政策,支持組建區域中西醫協同醫聯體,將中西醫協同醫療實踐和效果納入醫院等級評審和績效考核工作。要把建立中西醫協同機制和多學科診療體系納入醫院章程,將中西醫聯合查房、會診納入醫院管理制度,在各主要臨牀科室配備中醫醫師,打造中西醫協同團隊。

(四)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建設

1.建設目標

遴選130個左右中醫特色突出、臨牀療效顯著、示範帶動作用明顯的地市級重點中醫醫院,圍繞心腦血管、腫瘤、骨傷、婦科、兒科、康復等優勢病種,打造名科、名醫、名藥,做優做強一批中醫優勢專科,培養一批學科帶頭人和骨幹人才,推動一批中藥製劑開發應用,加快省域內優質中醫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佈局。

2.建設任務

加強中醫優勢專科建設,改善業務用房條件,優化功能佈局,強化設施設備配置,加強中醫綜合治療區(室)、治未病和康復服務區建設,提供融預防、治療、康復於一體、全鏈條的中醫藥服務,提升中醫診療能力和臨牀療效。建設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和臨牀示教、模擬實訓等用房,強化中醫藥師承教育,加快中醫學科帶頭人和技術骨幹培養。改善中藥房基礎條件,加強中藥製劑室和區域中藥製劑中心建設,推廣醫療機構中藥製劑應用。

3.配套措施

各地要加大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基本建設、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等方面保障力度。充分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帶動作用和地方政府引導作用,落實中醫藥服務價格、醫保支付傾斜等政策,鼓勵在人才、中藥製劑和中醫技術應用等方面制定更加靈活的政策。支持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提高中醫特色醫療資源可及性和整體效率。

(五)名醫堂工程

以中國中醫科學院等優勢中醫機構和團隊為依託,創新政策措施,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分層級規劃佈局建設一批名醫堂,推動名醫團隊入駐,服務廣大基層羣眾。打造可推廣、可複製、可持續的示範性名醫堂運營模式,按照品牌化、優質化、規範化、標準化的建設要求,統一服務標準,規範技術操作,保證藥品質量。建立健全名醫堂信息系統,加強互聯互通。推動實現人民羣眾“方便看中醫、放心用中藥、看上好中醫”。

六、資金安排

(一)資金來源

建設所需資金,由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財政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渠道籌措安排。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衞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支持各地加強優質高效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各地要進一步健全政策措施,積極調整自身財政支出和投資結構,確保建設資金足額到位。

(二)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標準

中央預算內投資綜合考慮事權劃分原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情況,對地方項目實行差別化補助政策,原則上按照東、中、西部地區分別不超過總投資的30%、60%和80%的比例進行補助,享受特殊區域發展政策地區按照具體政策要求執行。中央本級項目按照有關標準執行。對部分投資需求較大的項目實行中央補助投資最高限額控制,額度如下:

1.省、市、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單個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額度最高分別不超過2億元、5000萬元和1000萬元。承擔區域公共衞生中心的省級疾控中心,單個項目補助額度最高不超過3億元。

2.國家醫學中心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額度按照單個項目批覆情況確定。區域醫療中心、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額度最高分別不超過5億元、3億元、3億元。其中,區域醫療中心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分發展起步和能力提升2個階段進行安排。

3.省級區域醫療中心項目、縣級醫院提標擴能項目單個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額度最高分別不超過2億元和5000萬元。

4.省級婦產科、兒科建設項目單個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額度最高不超過2億元,地市級婦幼保健機構不超過5000萬元。

5.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中的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單個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額度最高不超過1.5億元,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單個項目不超過1億元。名醫堂工程另行制定工作方案明確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標準。

七、保障措施

(一)落實主體責任

對於地方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屬於補助性質,各地對相關項目建設負主體責任,負責開展項目前期工作,保障項目建設用地,減免相關建設配套費用,籌集項目建設資金等,合理申報投資計劃,組織項目實施。要切實履行公立醫療衞生機構投入和保障主體責任,多渠道落實建設資金,全額承擔建設投入,實行“交鑰匙”工程,堅決杜絕負債建設,減輕醫療衞生機構經濟運營壓力。

(二)強化組織實施

各地要加強對區域衞生健康服務需求、投資建設現狀與基礎條件、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等的系統摸底與分析研判,做好本地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新型城鎮化、衞生健康改革與發展、公共衞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等規劃和政策的銜接,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實事求是、科學合理確定建設項目和建設標準。

(三)嚴格項目管理

各地要切實履行基本建設程序,落實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把好規劃設計、招標採購、工程施工、竣工驗收等各個環節質量關。嚴格執行相關建築技術規範,充分考慮節地、節能、節水、環保,堅持規模適宜、功能適用、裝備適度、運行經濟和可持續發展。要加強資金使用管理,保障中央資金專款專用,杜絕擠佔、挪用和截留現象發生。省級發展改革、衞生健康和中醫藥等管理部門按照本實施方案明確的相關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建立項目儲備庫,並根據項目前期工作進展、工程建設進度、工期等情況,及時將項目儲備庫中符合條件的項目納入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重大建設項目庫模塊)和三年滾動投資計劃,實行動態管理。未列入項目儲備庫和三年滾動投資計劃的項目不得申請年度中央預算內投資。

(四)加強全過程監管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衞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建立健全縱橫聯動協同監管機制,採取專項檢查、在線監管、定期監測評估等多種方式,開展事前規範審核、事中強化監督、事後嚴格考核的全過程監管,並將監督檢查和年度評估結果作為後續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的重要參考。省級發展改革、衞生健康和中醫藥等管理部門按照分工履行監管職責,定期組織對方案實施情況進行專項督導,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對已完工項目,要督促項目單位及時委託第三方按照相關建設標準和規範進行驗收,並定期彙總上報完工項目驗收情況。

(五)開展方案評估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衞生健康委牽頭組織成立專家組,制定評估方案,適時對實施方案內容進行評估,及時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優化提升。充分發揮第三方評估作用,增強評估分析的客觀性、準確性和科學性。

衞生院高質量發展建設方案 篇8

為深入貫徹落實《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基層衞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湘政辦發〔20xx〕79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政府主導,堅持基本醫療衞生公益屬性,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積極探索基層醫療衞生髮展新路徑,推動基層衞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健康邵陽提供堅實基礎。

(二)工作目標

以滿足廣大羣眾基本醫療衞生服務需求為目標,以建立優質高效的醫療衞生服務體系為重點,全面提升基層醫療衞生機構服務能力。20__年底,所有的鄉鎮衞生院和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的服務能力達到基本標準,鄉鎮中心衞生院原則上達到推薦標準,更好地保障城鄉居民就近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和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醫療衞生服務,不斷提升人民羣眾的獲得感。

二、重點任務

(一)體系建設

1.做實醫共體。以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為切入點,統籌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有序推進以縣級醫院(含中醫醫院)為龍頭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強化縣級醫院與專業公共衞生機構的分工協作和業務融合。至20__年末,各縣市力爭建成1個縣域醫療次中心(具備二級綜合醫院服務能力水平)。(責任單位:市醫改辦、市衞健委、市醫保局、縣市區人民政府)

2.做好信息化。以信息化手段推進分級診療,市縣鄉村一體,以信息化為紐帶,以縣級醫院(含中醫醫院)為龍頭,打造規範化、體系化的遠程會診、雙向轉診、影像診斷、多學科會診、心電診斷、超聲指導、病歷資料共享、培訓教育、醫療業務監管、病歷質控、醫院管理、慢病管理、健康檔案管理等醫療服務信息平台。(責任單位:市衞健委、縣市區人民政府)

3.做優公衞應急。每個鄉鎮衞生院和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至少要配備一名公共衞生醫師。推動村(居)民委員會公共衞生委員會建設。持續推進“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推進急診科達標、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發熱診室和患者轉運能力建設,提升鄉鎮中心衞生院和設置發熱門診的基層醫療衞生機構核酸檢測服務能力,至20__年,鄉鎮中心衞生院規範化發熱門診(診室)建設比例達100%,一般衞生院和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規範化發熱診室建設比例達50%,提高基層疾控能力和應急反應水平。(責任單位:市衞健委、市民政局、縣市區人民政府)

4.做精簽約服務。充實家庭醫生簽約隊伍,鼓勵醫共體牽頭醫院或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醫生、退休醫生參與簽約服務,為確有需要的老年人、殘疾人等提供上門醫療服務、長期處方服務等。支持根據簽約居民需求靈活確定簽約週期,逐步完善簽約服務包內容。落實併合理確定簽約服務費,簽約服務費由醫保基金、基本公共衞生經費和簽約居民付費等分擔,真正體現家庭醫生勞動價值。(責任單位:市衞健委、市醫保局、縣市區人民政府)

5.做強中醫特色。開展基層醫療衞生機構中醫藥等特色專科建設,到20__年,所有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和建制鄉鎮衞生院建設有中醫館,20%的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建制鄉鎮衞生院中醫館達到“旗艦中醫館”標準,持續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加大對基層醫療衞生機構中醫藥人員的培訓,使每個社區衞生服務站、村衞生室醫務人員能夠按照中醫藥技術操作規範熟練開展6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責任單位:市衞健委、縣市區人民政府)

(二)財政支持

1.明確機構性質。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為公益類事業單位,實行公益一類事業單位財政保障。20__年底政府舉辦的鄉鎮衞生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按核定編制數全部實現公益一類事業單位財政保障。(責任單位:市委編辦、市財政局、縣市區人民政府)

2.統籌基礎建設。健全完善相關保障機制和補償機制。基層醫療衞生機構所需基本建設、設備購置等發展建設支出,由政府根據公共衞生事業發展需要統籌安排。(責任單位:縣市區人民政府)

3.保證運行經費。按政策規定落實人員經費和單位正常運行經費。(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衞健委、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隊伍建設

1.加強編制管理。縣級衞生健康部門會同機構編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統籌安排用編進人計劃,按照有編即補的原則優先保障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用人需求。嚴禁擠佔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編制和違規借用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在編在崗人員。對基層醫療衞生機構長期在編不在崗的人員,予以清退。(責任單位:市委編辦、市人社局、市衞健委、縣市區人民政府)

2.充實人才儲備。認真落實湖南省實施的農村訂單生和本土化大專培養計劃。20__年至20__年每個縣市區要利用縣市區財政保障每年定向培養10至15名鄉村醫生。對經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後到鄉鎮衞生院執業的全科醫生,可實行“縣管鄉用”(縣級醫療機構聘用管理、鄉鎮衞生院使用),對經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合格後到村衞生室工作的助理全科醫生,可實行“鄉管村用”(鄉鎮衞生院聘用、村衞生室使用)。允許醫學專業高校畢業生免試申請鄉村醫生執業註冊,推動鄉村醫生向執業(助理)醫師轉化。(責任單位:市衞健委、縣市區人民政府)

3.優化職稱晉升。推行“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的基層衞生職稱制度,實行比例單列、總量控制,不佔當地專業技術崗位比例,統籌使用崗位數。對長期在鄉鎮衞生院工作的人員晉升專業技術職稱,可不作外語、計算機和科研方面的要求。對引進的高層次衞生專業技術人才如無相應等級的空缺崗位,可不受單位崗位總量、最高等級和結構比例的限制,通過設置特設崗位予以聘用。對符合申報條件且在鄉鎮衞生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滿10年的醫務人員,可對應申報中級職稱(國家有特別要求的除外)。(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衞健委、縣市區人民政府)

(四)績效薪酬

1.落實“兩個允許”。按照“允許醫療衞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並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後主要用於人員獎勵”的要求,在核定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的績效工資總量時可突破現行績效工資調控水平,給予重點傾斜,具體傾斜幅度由各縣市區按照與當地縣市區級公立醫院績效工資水平合理平衡的原則,結合公益目標完成情況、績效考核情況、人員結構、事業發展、經費來源等因素確定。(責任單位:市人社局、縣市區人民政府)

2.健全薪酬機制。健全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績效工資水平正常增長機制,強化基層醫療衞生機構法人地位和管理自主權。(責任單位:市人社局、縣市區人民政府)

(五)醫保政策

1.強化醫保調控。發揮醫保對醫療服務供需雙方的引導作用,探索對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等縱向合作服務模式實行醫保總額付費、結餘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等多種付費方式,加強監督考核,提高醫保基金效益,引導合理診治。規範基層醫療衞生機構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管理,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逐步理順基層醫療服務比價關係。(責任單位:市醫保局、縣市區人民政府)

2.加強預算管理。加大醫保政策對基層傾斜力度,根據工作實際提出兩個比例指標,即在縣域醫保費和醫療費預算範圍內,完善醫保支付方式,對於上一年度基層醫療衞生機構住院醫保基金預算支付總額佔縣域住院醫保基金年度預算支付總額的比例低於20%的縣市區,不再對其設置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年度住院人次總數、年度住院醫保基金總額等控制指標。對納入區域總額控制和按病種付費(DIP醫保支付改革)的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實行區域總額控制,逐步將縣域基層醫療衞生機構住院醫保基金年度預算支付總額佔比提高至45%及以上。(責任單位:市醫保局、縣市區人民政府)

3.提高醫保待遇質量。在完善門診統籌管理基礎上,將規範化管理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整體納入保障範圍,穩步提高普通門診保障水平,完善特殊門診管理細則,取消“兩病”門診用藥保障資格申請和審核。至20__年底基本實現建制鄉鎮衞生院和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特殊病種門診統籌定點全覆蓋。與家庭醫生簽約的參保對象選擇基層醫療衞生機構首診,並通過簽約醫生轉診的,其住院起付線可連續計算,報銷比例在原基礎上提高5-10個百分點。適當增大縣以下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和省、市級醫療機構的起付線和報銷比例差距。(責任單位:市醫保局、縣市區人民政府)

(六)藥物配備

1.落實基本藥物制度。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將符合臨牀用藥各項管理規範、省級醫藥集中採購平台中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內掛網藥品納入基層醫療衞生機構採購範圍,優先採購和使用集中採購藥品。(責任單位:市醫保局、市衞健委、縣市區人民政府)

2.加強配送監管。加強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藥品配送監管,對未按照藥品購銷合同規定將藥品及時配送到位的配送企業實行末位淘汰。(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醫保局、縣市區人民政府)

3.推進一體化管理。允許納入鄉村一體化管理、配備執業(助理)醫師的村衞生室用藥範圍與鄉鎮衞生院的用藥範圍相銜接。(責任單位:市醫保局、市衞健委、縣市區人民政府)

(七)等級評審

1.完善管理機制。按照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衞生院能力評價標準,建立健全醫療質量管理體系和醫療質量管理制度,熟練掌握臨牀常用診療技術,嚴格執行臨牀診療規範和規範開展各項公共衞生服務項目,促進衞生健康服務質量持續改進。支持設立區域基層衞生健康質量控制與評價等工作室,加大醫療質量安全在績效考核中的權重,加強基層醫療衞生健康服務質量控制與評價。(責任單位:市衞健委、縣市區人民政府)

2.健全評審制度。要建立符合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功能定位、體現基層服務特點、反映機構實際能力的等級評審評價制度,推進基層醫療衞生機構一、二級醫院等級評審工作。(責任單位:市衞健委、縣市區人民政府)

3.確保保障不變。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評審成為一、二級醫院後,保持現有財政投入和補償、醫保待遇保障水平不降低,人才梯隊、專業技術崗位總量和結構、醫療技術、藥品配備等方面,按照相對應的一、二級醫院的相關政策標準執行。(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醫保局、縣市區人民政府)

(八)績效評價

1.推行績效考核。堅持和強化公益性導向,全面開展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績效考核,持續優化績效考核指標體系,重點考核服務提供、綜合管理、可持續發展和滿意度評價等。(責任單位:市衞健委、縣市區人民政府)

2.強化考核應用。各級衞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強化對績效考核結果的`應用,主動將考核結果通報同級有關部門,供有關部門在制定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財政補助、醫保基金支付、薪酬水平等政策,以及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負責人聘任、創建國家衞生鄉鎮(縣城)的參考。(責任單位:市衞健委、縣市區人民政府)

3.完善指標監測。完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監測指標體系,促進有序就醫格局基本形成、縣域醫療衞生服務能力提升、醫療衞生資源有效利用、醫保基金使用效能提升。(責任單位:市衞健委、市醫保局、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組織實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基層衞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對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和鄉村振興的重要作用,切實統一思想,加強組織領導。縣市區要成立基層衞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建立健全目標責任制,明確各部門責任主體,制定推進基層衞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時間表、路線圖,從講政治的高度、抓重點的精度、抓到底的深度,不折不扣推動各項任務目標和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二)落實工作責任

各級各部門要把促進基層衞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作為衞生健康工作的重點任務,把促進基層衞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作為改善民生和推進健康邵陽的重點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加強黨對基層衞生健康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切實發揮好基層衞生機構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強化政府對基層衞生健康工作的領導責任、管理責任、監督責任,按照醫療衞生領域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改革方案要求落實投入責任。機構編制、發展改革、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衞生健康、醫保等部門要梳理和修訂完善現行有關政策,形成工作合力。

(三)做好輿論引導

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廣泛宣傳基層衞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目標任務、政策措施和進展成效,充分調動和發揮各方面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促進基層衞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匯聚正能量、營造好氛圍。

(四)加強督導考核

各級政府要建立目標考核機制,對基層衞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情況進行考核。各市直相關單位對本工作方案的有關政策落實情況要加強分類指導和動態管理,定期調度督導,組織開展評估,並及時向市人民政府報告。各級政府要自覺接受人大監督,積極配合、支持開展專項監督,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衞生院高質量發展建設方案 篇9

一、考核目標:

為了激勵廣大醫護人員工作熱情,遵循以病人為中心,以醫院利益為目標的宗旨,體現分配公平,多勞多得的原則,促進醫患關係和諧發展。

二、考核機構及職責分工:

(一)考核小組:

組長:

副組長:

辦公室:

成員:院辦、醫教部、護理部、經營部、人力資源部、財務部、醫保辦、客户服務部、後勤部及各臨牀醫技科室主任、護士長。

(二)職責:

行政執行:由院長牽頭,會同副院長、院長助理、辦公室等部門科室監督考核,由辦公室組織;

醫療質量:主要由業務院長會同醫教部、護理部、經營部監督考核,由醫教部組織;

財務指標:由業務院長會同經營部、醫教部、護理部、財務部、醫保辦監督考核,由財務部組織;

科室管理:主要由業務院長、醫教部、護理部、人力資源部、經營部監督考核,由護理部組織;

客户關係:主要由經營部、醫教部、護理部、人力資源部、客户服務部監督考核,由經營部組織。

學習培養:主要由人力資源部、醫教部、經營部、護理部等部門科室監督考核,由醫教部組織。

三、考核依據:

國家政府相關法規;醫院各項管理制度(《深圳恆生醫院規章制度彙編》)和會議精神;各部門崗位職責和工作流程;各部門責任目標和經營任務指標等。

四、業績指標考核與獎勵:

以醫院下達的任務為標準,按照節餘和虧損給予獎勵與處罰。

(一)、臨牀科室:

工作數量(即住院部醫師每人每月完成出院人數或總牀日數,門診醫師完成的日診人次數、收入院人數),門診和住院業務收入等內容。XX年業務收入總體目標2900萬元,分解到各臨牀科室年度和季度目標,並按之實行考核和獎懲:

按醫院給各臨牀科室制定的業務目標超額完成後,超額完成的收入給與經濟獎勵:季度目標超額收入按3%獎勵給科室,年度目標超額收入按5%(超額比例的實施辦法》,貫徹民主集中制,充分發揮公立醫院黨委等院級黨組織領導作用。健全完善醫院黨委會會議和院長辦公會議議事規則,建立書記、院長定期溝通制度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執行情況報告制度。着力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支持院長依法依規獨立負責地行使職權。把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有關要求寫入醫院章程。推動以黨建為核心促進醫院改革、管理、業務、文化、行風等全面建設。(責任部門:市衞體局、市委組織部)

21.加強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幹部人才隊伍建設。選優配強醫院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黨委書記和院長。黨委書記和院長分設的,黨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委副書記,醫院領導人員不得兼任臨牀科室主任。堅持黨管幹部原則,醫院黨委要按照幹部選拔任用有關規定,制定實施醫院內部組織機構負責人選拔任用具體辦法。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和引進管理辦法,建立醫院領導班子成員聯繫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探索建立以醫德、能力、業績為重點的人才評價體系。加強衞生系統管理幹部隊伍職業化培訓培養,以行政部門、醫療衞生機構領導人員和中層以上幹部為重點,加快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責任部門:市衞體局、市委組織部)

22.全面提升公立醫院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質量。從基礎工作、基本制度、基本能力入手,推進公立醫院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引導基層黨組織圍繞醫院發展、貼近醫患需求開展黨的活動。建立院黨組織班子成員聯繫黨支部制度。建立黨組織常態化考核、整頓和提升機制,每年對後進黨組織開展集中整頓轉化。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推廣黨支部書記參加科室管理核心組等做法,建立黨支部參與科室業務發展、人才引進、薪酬分配、職稱職級晉升、評先評優、設備配置等重大問題決策的制度機制,把好政治關、醫德醫風關。實施醫院臨牀醫技科室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雙培養”機制,堅持把業務骨幹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醫療、教學、科研、管理骨幹。(責任部門:市衞體局、市委組織部)

23.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積極構建各級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衞生健康部門等主管部門具體負責,有關部門單位齊抓共管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格局。市衞生健康部門黨組要切實履行全行業黨建主體責任,以黨建引領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各級公立醫院認真落實醫院黨委書記抓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責任和班子成員“一崗雙責”。建立完善醫院領導班子和內設機構負責人、基層黨組織書記工作例會制度,實現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推進、同落實。完善黨建工作考評機制,全面開展公立醫院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把黨建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定和巡視巡察工作內容,作為年度考核和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建立基層黨支部書記向醫院黨委述職制度。(責任部門:市委組織部、市衞體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領導責任。切實履行黨委、政府對衞生健康事業發展的領導責任。堅持公立醫院在醫療服務體系中的主體地位,不斷提升醫療衞生服務供給質量,更好地滿足羣眾健康需求。科學制定區域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合理控制公立醫院規模。

(二)強化投入責任。毫不動搖地堅持公益性導向,不對公立醫院設定創收等經濟指標。下大力氣加強醫療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落實對中醫醫院和傳染病醫院、精神病醫院、兒童醫院、婦幼保健院等專科醫院的投入傾斜政策。

(三)強化“三醫聯動”。抓好三明醫改經驗推廣,按照藥、價、保、薪的邏輯順序推進,充分發揮醫保部門的“三醫聯動”職能啟動作用,市醫改辦積極協調支持,會同市發改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衞體局等相關部門,在重大問題、政策取向上形成共識、形成合力,在改革推進過程中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形成務實高效“三醫聯動”機制,切實發揮好示範引領作用。

(四)強化考核評估。健全完善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效果監測評價考核體系,在充分考慮各級各類公立醫院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定期進行督導檢查和考核,評估並反饋方案落實過程中的有關信息,加強數據質量和效果管理,確保各項數據客觀、準確、全面。彙總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和有益經驗,動態跟進問題整改和經驗總結等工作。探索公立醫院臨牀專科能力和公立醫院運營能力第三方評價機制。

衞生院高質量發展建設方案 篇10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共建共享、改革創新、數字賦能、醫防融合、問題導向,着力破解衞生健康事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持續縮小地區、城鄉和羣體之間的健康保障供給差距,全面提升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均等化和基本醫療服務智慧化水平,更好地滿足人民羣眾不斷增長的多層次健康服務需求,高質量建設“擇臨健康”“共同健康”“健康臨安”,讓人民羣眾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主要目標

聚焦“病有良醫、老有康養、幼有優育”的目標,確立“人人享有優質、均等、普惠的全方位全生命週期的衞生健康服務”的定位,到20__年,基本建成“健康臨安”,全面打響“擇臨健康”“共同健康”品牌,打造國家級、省級健康促進區(縣);到2035年,高水平建成“健康臨安”,全面建立具有城鄉一體、醫防融合、中西並重、優質高效等具有高質量發展內涵的公共醫療衞生服務體系,人人享有更高水平的全生命週期醫療健康服務,率先實現衞生健康現代化,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強有力的健康支撐。

具體指標(到20__年):

發展指標方面:實現人均預期壽命83.88歲,孕產婦零死亡,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5‰,千人牀位數5.5張,千人醫師數4.3人,千人護士數4.4人,健康浙江發展指數85。

均衡指標方面:進一步縮小我區在全市健康發展中的差異係數,縣級公立醫院中三級醫院佔比達28.5%,縣級公立醫院中三級醫院牀位佔比64%,本科以上醫療衞生人員佔比與全省平均之比逐步提升,基層就診率≥65%,中醫藥發展指數穩步提升。

共享指標方面:居民健康素養水平≥45%,人均基本公共衞生服務經費穩步提升,重點人羣家庭醫生簽約覆蓋率80%,每千人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託位數4.6個,重大慢病過早死亡率≤8.5%,嚴重致殘致畸出生缺陷發生率9.5‰,總體癌症五年生存率達50%以上。

可持續指標方面:衞生總費用佔GDP比例穩步提升,政府衞生支出比例穩步提升,個人衞生支出佔衞生總費用比例≤26%。

三、主要任務

(一)着力構建大健康工作格局

工作目標:以“健康臨安”建設為龍頭,加快建立和完善大健康統籌聯動管理機制,推動公共政策健康影響評價試點工作,大健康治理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健康鎮覆蓋率達100%,人羣主要健康指標居全國前列,全市居民健康素養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形成大健康工作格局。

突破性抓手:

1.大力推進健康浙江健康杭州行動。抓好《臨安區推進健康浙江健康杭州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__—20__年)》落實,持續推進改善健康環境、優化健康服務、構建健康社會、營造健康文化、培育健康人羣、發展健康產業六大建設任務。實施全民健康素養提升行動。加強健康細胞培育,全面開展健康促進區(縣)創建工作。優化健康臨安考核體系,加大對健康浙江健康杭州考核指標及推進健康浙江健康杭州行動的考核力度,推動部門職責落實,進一步完善大健康體制機制。責任牽頭科室:健康建設科。

2.紮實推進公共政策健康影響評價省級試點工作。遵循大健康理念,不斷強化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意識,按照《杭州市公共政策健康影響評價試點實施方案》要求,進一步完善《杭州市臨安區公共政策健康影響評價機制》。確定司法、發改、衞健等10個部門作為公共政策健康影響評價試點部門,積極探索完善與杭州師範大學合作機制,進一步健全專家諮詢評審委員會評審制度。將相關重大政策出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經濟社會發展政策、重大工程項目列入健康影響評價,通過3年的試點實踐,形成具備臨安特色的縣(區)級公共政策健康影響評價的地方標準。責任牽頭科室:健康建設科。

3.着力推進健康浙江“智慧健康管理行動”示範試點。建設“健康臨安應用行”服務平台,通過建立個人健康打卡積分激勵,健康家庭、健康單位全過程管理體系,實現健康創建數字化管理,推進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落實。建立區域動態疾病譜,通過區域全民健康平台,對區域內發病率和健康問題進行梳理分析,並根據各類疾病發病、分佈等對居民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干預和預防性檢查,促進醫療資源的精準配置、醫學學科的科學佈局。聚焦基層衞生和疫情防控,建立健全持續迭代升級和常態化運行管理機制,切實形成集“行政管理、健康管理、智慧醫療”於一體的衞生智治體系,積極創建省級智慧健康管理試點示範區。責任牽頭科室:健康建設科、信息中心、疾控科。

4.深入開展愛國衞生運動。以打造亞運健康城市為契機,不斷豐富愛國衞生內涵和外延,創新羣眾動員機制,深入開展城鄉愛國衞生運動,加強城鄉環境衞生綜合整治,大力開展禁煙控煙行動,依法開展病媒生物防制,健全病媒生物監測網絡,建立完善監測質量控制體系。組織開展全域季節性“四害”防制行動。鞏固國家衞生城市(鎮、村)成果,國衞鎮覆蓋率持續達100%。責任牽頭科室:愛衞科。

(二)着力建設高效的公共衞生體系

工作目標:完善疾病預防控制、應急醫療救治和醫療保障救助的“三位一體”公共衞生網絡,構建“平戰結合”的公共衞生體系。所有建制鄉鎮衞生院和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全部建成規範化傳染病監測哨點,急救站點標準化率達到100%,全力打造公共衞生安全示範區。

突破性抓手:

1.提升公共衞生應急指揮、預警、服務能力。健全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和專班化處置體系,完善聯防聯控機制。推進公共衞生數字化建設,健全跨部門、跨區域、跨行業的多點觸發監測預警網絡。強化醫防高效協同,貫通監測預警、預防控制和醫療救治全鏈條、全環節。完善以疾控機構為主體,醫療機構、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分工協作的疾控網絡。統籌醫療、疾控、第三方機構檢測資源,構建質控統一、資源聯動、信息共享的實驗室檢測網絡。推進疾控機構標準化建設,提高疾病預防控制服務能力。責任牽頭科室:疾控科。

2.提升公共衞生事件醫療救治能力。強化應急狀態下動員響應、區域聯動、人員調集能力,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傳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機制。推動疾控、衞健執法、婦幼、精防公共衞生專業團隊融入醫共體建設,提升醫共體公共衞生服務質量。加大衞生應急事件處置力量,在區疾控中心5支區級衞生應急隊的基礎上,依託醫共體建設,新組建4支鎮級衞生應急隊伍,確保衞生應急隊員數達到85人,9支隊伍統一裝備、統一培訓、統一建設,做到及時、科學、高效地應對各類公共衞生事件。城區平均急救反應時間少於11分鐘。責任牽頭科室:醫政科、疾控科。

3.健全精神衞生和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推動區第五人民醫院等級創建,加強學科建設,提升精神心理門診和住院服務能力。推動社會心理服務重心下移,建設基層社會心理服務平台。加強鄉鎮衞生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精神(心理)服務能力。完善心理應急干預體系,強化心理救援隊伍建設,建立“全人羣、多部門、綜合化”心理應急干預機制。責任牽頭科室:基婦科。

4.加強重大疾病綜合防治。提高重大慢性病早診早治率,強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高危對象篩查等防治工作,實施“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三高共管。為臨安區50-74週歲的本區户籍居民提供5年一次結直腸癌篩查服務,開展70歲以上人羣免費接種流感疫苗,老年人健康體檢率達到70%以上,80%的老年兩慢病患者擁有一位健康管家(簽約家庭醫生)、一次年度健康評估、一份健康檔案、一張健康指數畫像,以落實老年人免費健康體檢、免費流感疫苗接種、免費重點疾病篩查,惠享家庭醫生貼心服務、惠享縣域優質醫療服務、惠享數字化健康新服務。樹立職業健康意識,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和重點人羣及發生職業病、疑似職業病用人單位綜合監管措施,開展勞動者職業健康體檢,推進職業病危害源頭治理,做好重點職業病及危害因素監測、報告和管理。開展中國小生適齡兒童窩溝封閉項目,開展學生視力保護提升項目。20__年底前,完成適齡對象(臨安學籍、且未接種過HPV疫苗的國中在校女生)國產2價HPV疫苗免費全程接種工作;出台臨安區在校國中女生國產2價HPV疫苗免費接種工作實施方案。開展胃腸癌聯合篩查1萬例以上。責任牽頭科室:疾控科、基婦科、醫政科。

5.完善急救體系和衞生應急管理保障機制。完善院前醫療急救站點規劃,有序推進鎮街急救站點建設,並將具備急救能力的民營醫院納入急救網點,力爭平均急救反應時間少於15分。建立獨立的120急救指揮中心,規範各急救站點質量及運行管理。提升院前急救信息化水平,優化院前、院內醫療救治銜接機制。完善急救信息平台建設,建立急救分級調度系統(MPDS)、區域急救信息系統,並健全“一鍵護航”,逐步實現科學順暢、覆蓋城鄉、優質高效的緊急救援體系。建立健全應急醫療物資保障指揮調度、需求對接、應急生產、收儲調撥、倉儲管理、物流配送等機制,打造醫療防治、技術儲備、物資儲備、產能動員“四位一體”物資保障體系。責任牽頭科室:醫政科。

(三)着力打造整合型醫療健康服務體系

工作目標:加強等級醫院創建,區第一人民醫院建成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區中醫院建成三級乙等中醫醫院,區第五人民醫院建成二級甲等專科醫院。實施醫療衞生服務基層“網底”工程,達到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國家推薦標準,基本標準的基層醫療衞生機構佔比分別達到50%、100%。三星級村衞生室達到70%以上,村衞生室規範化率達到100%。

突破性抓手:

1.統籌推進區域醫學高峯建設革新。出台《推動臨安區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全面推進區級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制訂區域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佈局規劃,優化區級醫院、基層醫療機構及民營醫療機構佈局。20__年完成區人民醫院整體裝修,投用昌化中醫骨傷醫院。積極通過招商引資,在青山湖區塊謀劃建設三級甲等規模的綜合性醫院。對未達標的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衞生院)分批進行遷、改、擴建。持續推動公立醫院“差異化發展”,打造“擇臨健康”。區第一人民醫院以三級甲等為目標,強化“外引內聯”,打造省內一流的高水平醫學診療、教學、科研中心。區中醫院,抓住新醫院建設、三級乙等創建契機,加強中醫專科建設,打造治未病中心、中醫康養基地、中醫專科集聚地。區第三人民醫院從區域特點出發,“小專科、大綜合”,着重打造能夠輻射臨安中部、桐廬等地的中部優質醫療中心。區第四人民醫院與昌化中醫骨傷醫院緊密合作,做強做優外科、骨傷科、ICU、婦產科等學科,滿足西部地區百姓急重症、外傷及多發病的診療需求。責任牽頭科室:醫政科、基建辦。

2.持續深化醫療領域綜合改革。深化醫聯體建設內涵,圍繞學科(專科)建設、人才培養、醫院管理等,強化與省市三級醫療機構更高、更深層次合作關係。深化醫共體建設,充分落實醫共體經營管理自主權。持續實施“醫療服務能力提升行動”,做強牽頭醫院,以牽頭強帶動基層強,真正落實分級診療。優化機制建設,進一步激發醫衞人員建設醫共體的信心和內生動力。圍繞“一家人”“一本賬”“一盤棋”“一張網”要求,完善醫共體內分級診療、分工協作機制、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規範醫療行為、推動薪酬制度改革、強化質控管理和績效考核運用。積極推進區第一人民醫院與杭州醫學院科研合作,十四五爭取省部級項目5項、廳局級項目10項,科研成果轉化力爭零突破。健全區域共享中心等遠程醫療服務運行機制,完善“基層檢查、上級診斷”工作模式。推進“三醫聯動”、“六醫統籌”集成改革,建立多部門協商聯席會議制度,嚴格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提高綜合監測指標在醫療機構綜合考核中的佔比,確保門診、住院均費增幅在5%以內,醫療服務收入佔比在35%以上。責任牽頭科室:醫政科。

3.實施基層網底提升工程。實施“天目醫享”小病不出村項目,推進基層醫療服務優質行動,加快推進村衞生室規範化建設,完善發熱診室建設。制定出台政策推進規範化建設。開展星級村衞生室創建,力爭至20__底三星級村衞生室達到70%以上。開展“健康大腦+村社衞生網底”提升行動,全面搭建“臨醫在家”可視化會診雲平台,提高網底健康管理、醫療服務智能化水平,實施鄉村衞生人才提升計劃,多途徑培養培訓鄉村衞生健康工作隊伍,加大衞生人才下沉力度,着力改善鄉村衞生服務和治理水平,提升網底服務能力,全面構建能夠覆蓋全區行政村的“未來村衞生室”服務體系,打造未來鄉村臨安典範。深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完善經費保障和增長機制,全區簽約覆蓋率達到42%。責任牽頭科室:基婦科。

4.持續推動中醫藥傳承革新。加強中醫龍頭建設,區中醫院建成三級乙等綜合中醫醫院,培育具有中醫藥特色的高層次學科和特色專科,建成中醫藥診療中心。到20__年,公辦的綜合醫院、康復醫院、婦幼保健院100%設置中醫科,實現衞生院中醫館建設全覆蓋,每個家庭醫生簽約團隊均配備具有中醫藥服務能力的醫師。強化中醫藥傳承與推廣,鼓勵開發和應用院內中藥製劑,推廣適宜的中醫臨牀診療技術。100%的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鄉鎮衞生院均能提供6項以上中醫藥技術服務,100%的社區衞生服務站、90%以上的村衞生室能提供4項以上中醫藥技術服務。100%鎮街衞生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規範設置中醫綜合服務區,開展6類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方便羣眾享有中醫藥服務。責任牽頭科室:醫政科、基婦科。

(四)着力完善全生命週期健康服務體系

工作目標:大力推進“一老一小一婦”健康服務、公共衞生服務。積極推進育兒友好型社會和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嬰幼兒健康管理率達到95%以上,每千名3歲以下嬰幼兒擁有2家成長驛站,每個鎮街至少有1家示範型的嬰幼兒成長驛站。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和二甲及以上中醫醫院規範設置老年醫學科的比例達到60%以上。

突破性抓手:

1.深化婦幼健康服務內涵。健全高危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網絡,強化高危妊娠風險篩查和分級管理,加強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標準化建設。完善出生缺陷三級防治體系,婚前孕前檢查、產前篩查、新生兒疾病篩查等提質擴面,減少嚴重致殘出生缺陷發生率。健全婦女“兩癌”防治工作體系和防控網絡。保持孕產婦零死亡水平、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在5‰以下。以新婦幼保健院投用為契機,大力發展兒童保健、醫療服務,通過醫聯體、醫共體以及兒童專科聯盟,增加兒科牀位。加強全區兒童保健能力和兒科學科發展,配足衞生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能勝任兒科工作的全科醫生,每千名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1名。完善托育服務供給體系。將嬰幼兒照護服務納入城鄉社區服務體系,20__年,每千人嬰幼兒照護服務託位數達到4.6個,每個鎮街原則上至少建有1家普惠性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成長驛站鎮街全覆蓋。強化實訓基地及陣地建設,嬰幼兒健康管理率達到95%以上,嬰幼兒家長科學育兒知識普及率90%以上。強化行業監管,建立托育行業協會。打造“養育e臨安”品牌。拓展兒童健康、入托體檢、兒科診療等內容,融合孕期婦保健、嬰幼兒養育、兒童健康保健等工作,打造“養育-保健-醫療”全流程養育平台,實現從“孕”到“育”一條龍信息化服務。責任牽頭科室:基婦科。

2.大力推進嬰幼兒照護服務。積極發展普惠性嬰幼兒照護服務,合理規劃佈局與常住人口規模相適應的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並配套用房統籌規劃建設,20__年嬰幼兒照護服務達到鎮街全覆蓋,每千人口託位數達3.5個,新增嬰幼兒成長驛站7家,新增嬰幼兒照護服務託位500個。突破性推進嬰幼兒照護服務項目,打造育兒友好型社會。支持有條件的幼兒園提供托幼一體化服務,引導產業園區建設嵌入式嬰幼兒照護機構,探索“醫育結合”模式,公辦幼兒園或者普惠型民辦幼兒園開辦託班。托育機構月收費不超過上一年臨安區城鎮、農村常住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20__年前,培育一批示範性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實現嬰兒照護鎮街全覆蓋,並實施嬰幼兒照護服務場景數字化工程。嬰幼兒健康管理率達到95%以上,家長科學育兒知識普及率達到90%以上。根據《條例》落實好三假,全面執行雙女户納入獎扶政策,開展婚檢和孕前優生保健服務,開展高風險孕婦產前篩查、產前診斷、免費葉酸發放工作,篩查覆蓋率達到90%以上,婚前醫學檢查率和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率鞏固在80%以上。嚴格出生醫學證明管理,為在我區助產機構分娩的家庭提供聯辦新生兒出生“一件事”服務。根據全省《關於調整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扶助標準的通知》(浙財社〔20__〕34號)文件,落實扶助金,完善計劃生育特殊家庭三項制度檔案。責任牽頭科室:基婦科、人口家庭科。

3.全面優化老年健康服務。全面建設老年友善醫療機構,落實老年人醫療服務優待政策。成立本區域老年健康指導中心,建立健全老年健康危險因素干預、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失能預防三級預防體系。探索推進數字老年健康服務,為老年人建立連續性電子健康檔案並提供針對性的健康管理服務。加大安寧療護理念和知識宣傳。探索構建機構、社區、居家相銜接的安寧療護服務。加強醫療衞生機構老年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等科室和病區(病牀)建設,完成1個安寧療護病區建設,20%以上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鄉鎮衞生院)開展安寧療護服務。65歲以上老年人城鄉社區規範健康管理服務率、高血壓患者基層規範管理率、2型糖尿病患者基層規範管理率達65%以上。其中20__年,65歲以上老人體檢率達70%以上。責任牽頭科室:老齡健康科。

4.積極推進醫養結合服務。促進健康產業發展,探索中醫院與康養中心合作新模式,推進和規範醫療衞生機構與養老服務機構的合作。採用醫康養聯合體等多種方式整合醫療、康復、養老和護理資源,為老年人提供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以及安寧療護一體化服務。深化醫養護簽約和家庭病牀服務,鼓勵開展上門醫療護理服務。多渠道增加醫養結合機構供給,支持有條件的.醫療衞生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會同相關部門,支持建設專業化、規模化的醫養結合機構。鼓勵兩證齊全的醫養結合機構的養老牀位和醫療牀位按需規範轉換,促進兩證齊全的醫養結合機構數量持續增加。突破性推進“天目醫養”兩院融合項目,打造衞生健康領域在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中更有辨識度的標誌性成果。責任牽頭科室:老齡健康科。

5.提升生育服務管理水平。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促進生育政策和經濟社會政策有效銜接。落實關於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措施,加強《母嬰室建設與管理規範》省級地方標準宣貫,推動公共場所母嬰室提質達標。建立覆蓋全人羣、全生命週期的人口監測體系,健全人口監測網絡,實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內人口基礎信息部門共享。繼續實施計生系列保險(獨生子女家庭平安保險、計生特殊家庭養老保險、計生特殊家庭健康平安保險)。責任牽頭科室:人口家庭科、計生協。

(五)着力推進衞生健康領域數字化改革

工作目標:實施“數字衞生”戰略,全力推動衞生治理數智化。全區衞生健康數字化改革綜合指數達到90%。

突破性抓手:

1.建設衞生“健康大腦”。建成標準、規範、高質、統一、安全的全區衞生健康大數據中心。全域推進智慧醫療、公共衞生、健康管理、中醫數智、心理服務、“數字家醫”等數字化改革,建成區域衞生健康大腦,不斷拓展和建設疫情防控、衞生應急、疫苗接種、疾病譜、慢病管理等“子駕駛倉”系統。實現全局“一屏掌控”、政令“一鍵智達”、執行“一貫到底”的數智決策指揮系統。責任牽頭科室:信息中心、疾控科。

2.建設全覆蓋的“健康大網”。進一步完善區域信息平台,強化平台綜合管理、數據交互流轉、資源統一共享、應用集成整合等四大功能,縱向延伸村衞生室(站)衞生信息系統,全面建成區、鎮、村三級信息網絡。全面實施“數字健康”戰略,實施“網底數字化提升行動”,打造未來鄉村衞生室,建成一批“智慧健康站”,促進互聯網診療、遠程會診、可視化看病等智慧化、智能化服務全覆蓋。推廣“臨醫在家”可視化應用,建成智慧健康服務站點10個。責任牽頭科室:信息中心、基婦科。

3.建設共享可用的“健康雲”。建設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立貫穿全生命週期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健康檔案開放率達到80%以上。推動醫共體上下貫通平台建設,搭建“浙政釘”醫共體協同系統。持續推進五大中心建設,推動檢查檢驗結果共享、互認。推動衞生數據“雲”轉移,建立“雲”上健康數據庫。按照省市衞生健康委檢查檢驗互認共享清單,100%公立醫療機構實現規範執行。責任牽頭科室:信息中心、基婦科。

4.推進“數智醫療”新模式。推進互聯網醫院建設,公立醫療機構全面接入浙江互聯網醫院,推進中醫藥數字化診療、服務、傳承建設,提高中醫數智化水平,推廣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衞生院)互聯網診療應用,鼓勵民營醫院開通互聯網醫院。按照國家標準開展智慧醫院智能醫院建設,強化醫療質量、醫保控費等管理。實現網底健康管理智能化、醫療服務智慧化。責任牽頭科室:信息中心、醫政科。

(六)着力建立強有力的衞生健康工作保障體系

工作目標:全面加強黨的領導,深化黨風廉政建設,全系統崇廉尚潔的文化氛圍更加濃厚,清廉醫院建設不斷深化。實施“人才強衞”戰略。打造現代化技術過硬的衞生監督執法隊伍。

突破性抓手:

1.全面加強黨的領導。以黨建工作為引領,把黨的領導貫穿於謀劃推進全區衞生健康領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全過程、各領域、各環節,旗幟鮮明堅持基本醫療衞生事業的公益性。完善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抗疫精神和新時代衞生健康職業精神。積極打造黨建引領特色品牌,夯實黨建工作的基層基礎,推進黨建強發展強。深化落實“第一議題”制度與衞健中心工作相融合,抓好“學新思想、謀新作業”主題月活動、“天目領軍”幹部大講堂活動的實踐。加強對局管中層隊伍的選拔任用和考核管理,對超任職年限人員進行調整,適度推動管理幹部和人才跨單位跨地區交流任用。堅持正確用人導向,突出實踐實績標準,注重在疫情防控、亞運保障、共同富裕等重點工作中鍛鍊、發現優秀幹部。責任牽頭科室:組織人事科。

2.縱深推進清廉醫院建設。堅持以全面從嚴治黨為主線,推動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同向發力,推出“四責協同”工作清單,強化清廉醫院措施和制度落實,有效提升清廉指數。堅決落實區監察委監察建議書,圍繞存在的問題和短板,制定落實整改方案,開展專項清理整治行動,不斷推動二級單位管黨治黨政治責任細化落實。進一步梳理醫療衞生健康單位崗位廉政風險點,實行“跟蹤銷號”,形成風險防控閉環。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和清廉文化建設,打造“一院一品”清廉醫院文化品牌。持續抓好“八項規定”、“廉潔從業九準則”等專項整治持續改善服務態度,大力整治羣眾身邊的醫療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依託數字賦能,規範權力運行,統籌推進清廉醫院建設,持續正風肅紀,為共同富裕建設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責任牽頭科室:組織人事科。

3.實施“人才強衞”戰略。加大衞健人才引育力度。繼續推進“三個一”工程,加大人才招引培養力度,計劃培養基層人才200名,引進高層次、緊缺人才200名,學科帶頭人業務骨幹20名。培養區級醫壇新秀、醫壇骨幹、醫壇名師260名,市級以上各類名醫10名,培育省市重點建設團隊2-3個,增強多層次中西醫結合人才供給。爭取到20__年末衞生健康人才總量達到4900人,形成一批“名醫羣”“專科羣”。力爭每千常住人口牀位數、執業(助理)醫師數和註冊護士數分別達到5.5張、4.3人和4.4人,每萬人全科醫生數達5.36人。責任牽頭科室:組織人事科。

4.全面提升綜合監督執法效能。持續推進衞生健康行政部門的“放管服”改革,切實強化依法行政和依法執業,進一步優化雙隨機抽查、推進系統建設、全面開展非接觸式執法辦案,提高執法效能。加強監管與綜合執法,強化食品安全、中醫藥服務監管和衞生健康綜合行政執法。加強衞生監督執法機構規範化建設,實施隊伍執法能力提升工程。責任牽頭科室:法制科。

四、保障措施

1.強化組織推動。成立全區衞生健康系統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常態化運作機制和清單化管理機制,動態編制年度重點工作計劃。建立局領導和業務科室分塊包乾責任清單,強化工作推進。

2.強化集成創新。強化頂層設計,加強上下協同,系統推動政策集成和制度創新。積極爭取省市各級部門支持,主動承擔省、市級改革試點和示範任務,努力在開展健康影響評價評估、育兒友好型社會構建等方面先行先試,努力形成標誌性成果。

3.強化資金保障。完善政策,持續加大財政對衞生健康領域項目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學科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着力加強對未來村衞生室建設的資金保障力度。提高衞生院補助經費,對偏遠地區、人口稀少、經濟發展弱的地區實施託底政策。對新建衞生服務站給予10萬元補助,新建村衞生室給予2萬元補助,對智慧健康管理站建設給予20萬元補助。鎮街、村給予村衞生室(站)每年不少於1萬元補助。

4.強化氛圍營造。加強對省市區關於共同富裕建設行動的學習宣傳,不斷凝聚共識,充分激發全體衞健人促進共同富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每一個人都成為共同富裕的直接參與者、積極貢獻者、共同受益者,形成共同奮鬥共同富裕的強大合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jianshe/mgprn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