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活動方案 >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精選10篇)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精選10篇)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 篇1

活動目標: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精選10篇)

1、對滾動的物體產生興趣,發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徵。

2、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係。

3、嘗試運用繪畫記錄的方式表達、交流物體滾動的軌跡,發展學習的自主性。

活動準備:

三角形、梯形、方形積木;海洋球、玩具球;一次性杯子、圓台形的化粧品瓶子;電池、透明膠帶等物體;記錄卡片16份、小筐8個、PPT。

活動過程:

一、引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1、出示一圓形物體,操作滾動。

師:這是什麼?

幼:球師:老師把它輕輕一推,看它怎樣了?

幼:向前運動、動了、滾動……師小結:像這個球一樣咕嚕咕嚕往前轉動我們叫它滾動。

二、出示操作材料,幼兒自由選擇物體,進行實驗操作。

師: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一些好玩的東西,看看有些什麼?(揭密神祕袋,幼兒瞭解操作的材料)師:請小朋友去玩一玩、試一試,看看哪些會滾動哪些不會滾動?然後給它們分一分家,把它們分別放在相應符號的筐裏,並填寫好觀察記錄表(一)。

個別指導:你玩的是什麼?你把它放在哪個筐裏了?為什麼?要求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師幼共同總結實驗結果。

師:大家幫這些東西分好了家,我們來看看能滾動的筐裏放了哪些東西?幼兒説物品,教師在記錄紙上貼上這些物品的標記圖。

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為什麼這些物體能滾動?這些東西不能滾動?

小結:這些沒有角的圓圓的東西,只要對它們用點力,它們就能滾動。

三、幼兒再次自由操作材料,探索圓形物體滾動軌跡的不同。

師:這些圓圓的東西它們滾動時走的路線一樣嗎?請小朋友再次玩一玩。這次要仔細觀察,把它們滾動時走的路線畫在你的記錄紙上。

個別指導:你玩了什麼?它滾動時走的路線是什麼樣的?

幼兒説自己的操作發現,教師徵求大家意見後記在大記錄紙上。重點講述球體的滾動路線。

師:從這張大記錄表上你能發現哪些東西在滾動的時候走的路線是一樣的。為什麼它們走的路線會一樣?

小結:(邊小結邊貼上相應的球體標、圓柱體、椎體標記):像皮球、海洋球它們的身體都是圓球體,走的路線是曲線。像透明膠帶、電池它們的身體是圓柱體,走的路是直線。一次性杯子、化粧品瓶子身體一頭大一頭小,走的路是圓圈。也就是説不一樣的形狀它們滾動時走的路也就不一樣。

我們把這些物體滾動是走的路叫滾動的軌跡。物體運動的軌跡對我們的科學發明非常有幫助(出示PPT,請幼兒分別説説圖片上可以滾動物體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我們的航天飛船駛入太空都要設定好軌跡,這樣才能取得成功。我們小朋友從國小習科學知識,長大了也可以成為一個科學家、發明家。

四、活動延伸:

這個筐裏還有一些不能滾動的東西,你能想出好辦法,讓它們也滾動起來嗎?然後再去發現它們的滾動軌跡。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 篇2

活動目標:

情感目標: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認知目標:大膽嘗試瞭解鹽溶於水中會增加水的浮力,水中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並能初步瞭解死海讓人漂浮的成因。

能力目標: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幼兒已有經驗:知道有些物品在水中會浮於水面,有些物品會沉在水底的淺顯知識

2、物質、材料準備:

水、葡萄若干、一次性水杯、一次性碗、盤子、糖、鹽、味精、抹布、水桶、勺子、小物品若干(核桃、泡沫塊、樹葉等)、PPT、動畫。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謎語《水》

一種東西清又清,沒有味道很透明。

大家每天都要喝,一天少它都不行。

2、簡單説説水的特點: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水有哪些特點嗎?

(小結:水不僅沒有顏色、沒有味道而且還有浮力呢,所以我們可以在水裏游泳,東西還可以浮在水面上。)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樣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東西放在水裏會浮起來?哪些東西放在水裏會沉下去?

二、基本部分:

(一)讓幼兒感受物品在水中的"沉"與"浮"。

1、教師做實驗,幼兒觀察物體沉浮現象。

2、教師提問:為什麼泡沫、核桃、樹葉會浮在水面上,而葡萄會沉在水底呢?

(小結:因為泡沫、核桃、樹葉這幾樣東西很輕,它們的重量比這杯水的浮力小,所以能浮在水面上,而葡萄的重量大過了這杯水的浮力,所以它會沉在水底。)

(二)小魔術"葡萄浮起來了"

1、你們有什麼辦法讓葡萄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幼兒討論)

2、教師演示(變魔術)我也有辦法讓葡萄浮起來,我既不用___的方法,也不用___的方法。

小魔術,出示一杯放了鹽的水,葡萄放進去立刻就浮了起來。

(原來我在水裏加了一種神祕的東西,你們猜一猜是什麼?)教師出示鹽、糖、味精(用不同顏色的碗裝着)。

問:我剛才就是往水裏加了這三個"好朋友"中其中的一個,你們猜猜我放的會是誰呢?我現在先不告訴你們,我請小朋友們都來做一個小科學家,自己動手,去試試,發現我的祕密,你們有興趣嗎?

(三)第一次探索: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幼兒分成三組,每組6人,幼兒人手一個杯子、一顆葡萄、一把勺子、一杯清水、每桌放置一種調料,幼兒開始試驗,把這三種調料各倒進水杯中攪拌,到它們完全溶解後再放入葡萄,看看有什麼有趣的現象?

師幼共同總結:從剛才的探索結果我們可以知道,原來老師放的那個神祕的東西是鹽,鹽水能增加水的浮力。

鹽能增加水的浮力,那麼鹽的多少和浮力有關係嗎?(遞進的提問引出下次試驗)

(四)第二次探索:鹽越多浮力就越大幼兒給水中加鹽,逐步越加越多,並攪拌完全溶解,看葡萄沉浮情況,教師逐一指導。

師幼共同總結:只有當鹽達到一定濃度後葡萄才會浮起來,説明鹽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五)擴展經驗:觀看死海圖片及PPT《死海的祕密》。

小結: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鹽,它的鹽含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三、結束部分: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並知道,鹽溶解在水中後能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活動延伸: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的材料,如玻璃球、雞蛋、橡皮泥、玩具等等,我們都可以去試一試,加幾勺鹽能讓它們浮起來,同時也可以想一想,我們能讓葡萄浮起來,那有什麼辦法讓葡萄沉下去呢?小朋友們回家跟爸爸媽媽一起去試一試吧,找到辦法了帶來給我們大家分享吧。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 篇3

活動目標

1.探索“水中的寶貝”的各種辦法,引導幼兒多動腦,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激發幼兒對科學實驗的興趣。

3.通過實驗初步感知大氣壓的存在和力量。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瓷盤、蠟燭、大號玻璃杯、顏色水、小號彈珠,戒指,耳環、打火機等。

2.鑷子、夾子、小勺、叉子、筷子等若干。

3.狐狸手偶一個、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1.用手偶進行表演,激發幼兒興趣。

師:“我是狐狸大嬸,看我長得多漂亮呀!我是世界上最神氣的狐狸,因為我有許多戒指.耳環等首飾、寶貝。唉,可是現在我很傷心。因為昨天夜裏下了一場大雨,地上到處是水,剛才我走路不小心,把我的許多寶貝都掉到水裏去了,怎麼找也找不到.小朋友們:你們能幫我找找嗎?”

2.出示盤子,請幼兒觀察瓷盤裏都有什麼(中間有根站着的蠟燭和藍顏色水)。師:“狐狸大嬸的寶貝都在水裏面,小朋友想想辦法,看怎麼幫狐狸大嬸把寶貝弄出來?但是(語氣加重)手不準碰到水。”幼兒互相討論,商量解決辦法。

3.出示工具試探解決的辦法。師:“小朋友很聰明,想了那麼多好辦法。今天老師準備了一些工具,説説它們都叫什麼名字?”(叉子、小勺。夾子、筷子等。)讓幼兒動手試一試,用哪種工具(要提醒幼兒別把蠟燭碰倒了)。教師巡迴指導,注意發現幼兒有創意的行為。請幾位幼兒將自己探寶的辦法表演給大家看,並説説誰的辦法。

4.出示大號玻璃杯,引導幼兒感受科學實驗的奇妙。師:“小朋友真能幹,想出了很多辦法。那麼,怎麼才能知道寶貝都撈出來了呢?”幼兒討論片刻。師:“老師也想出了一個辦法,你們幫老師來試一試這個辦法好不,好?”,老師點燃蠟燭,把玻璃杯輕輕罩在燃燒的蠟燭上火苗越大,效果越佳),讓幼兒仔細看發生了什麼:蠟燭慢慢熄滅,彩色水進入杯子內,盤子裏的水逐漸幹了。這時,寶貝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很小的“珍珠”也能用手拿出來。請幼兒再操作一遍,要求幼兒仔細觀察,火是怎樣熄滅的,水是怎樣進入杯子的。教師巡迴指導,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完成實驗,要讓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5.提出疑問,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索求知的慾望。師:“真是太奇妙了,水怎麼會像變魔術似地一下就鑽入杯子裏呢?小朋友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幼:想。)老師也想知道。這樣吧,今天你們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實驗,找出答案;咱們下次實驗課再一起揭開這個謎好嗎?”(幼:好。)

6.做律動“轉轉、想想”。師:“今天狐狸大嬸太高興了,她丟失的首飾、寶貝都被聰明能幹的小朋友找了回來。現在,請小朋友把撈出來的寶貝送給狐狸大嬸吧。”然後,隨音樂和狐狸大嬸一起做律動“轉轉、想想”,結束活動。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 篇4

一、活動題目怎樣站得穩

二、活動目標幼兒通過怎樣使紙板站得穩的實驗,感知不同物體重心的位置不同,激發參加探究活動的積極性,培養觀察和口語表達能力。

三、適用對象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圓形紙板、方形紙板、不規則三角形紙板、多邊形紙板、圖書、粗細不同的棍子、牙膏盒、小花片等。

五、活動過程看一看紙板的形狀。

探究的問題。

(1)用棍子把不同的東西穩穩頂起來的位置一樣嗎?

①頂在方形和圓形紙板的中間,能頂起來。

②頂在三角形和多邊形物體的不同位置,能頂起來。

(2)用粗細不同的棍子頂相同紙板,在上面放花片,看誰的花片放得多?

①粗的棍子頂得多而且穩。

②細的棍子頂得少還不穩。

記錄實驗結果。

你能讓紙板小動物站起來嗎?

(1)用鐵夾子夾住紙板小動物,就可以立起來。

(2)用橡皮泥包住紙板小動物的下面,小動物就站起來了。

(3)把紙板小動物插在泡沫上。

六、拓展思路1.提供積木、易拉罐、瓶子等能搭高的實物,讓幼兒比一比,同類物品誰搭得高,説一説為什麼。

2.讓幼兒利用積木、易拉罐等材料進行搭高樓比賽。在競賽活動中使幼兒進一步感知只有將重物放在下面,底面搭得大,才能搭得高,而且不容易倒。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動物過冬的主要方式:(1)躲藏(2)冬眠(3)遷徙(4)換毛2、對探索動物過冬方式感興趣知道關心、愛護動物。

活動準備?課件、動物過冬方式的卡片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課題“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你們感覺怎樣?我們是怎樣度過寒冷的冬天你們知道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嗎?”

二、聽故事瞭解動物過冬的幾種方式

1、幼兒帶着“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問題聽故事初步瞭解幾種動物的過冬方法。

小螞蟻為過冬準備充足的食物?青蛙在洞穴裏不吃不喝的冬眠?兔子換上了厚厚的毛?大雁、小燕子飛到温暖的南方去。

2、歸納出幾種動物的過冬方式根據故事中的內容,出示相應的過冬卡片和動物卡片。

3、教師小結動物過冬的幾種方式:?小動物們很聰明,它們為了能生存下去,都有自己度過寒冷冬天的方式。有的給自己換上厚厚的毛、有的在洞穴裏冬眠、有的準備過冬的糧食、還有的飛到温暖的地方去過冬。

三、通過操作了解更多的動物是如何過冬的。

1剛才我們知道了青蛙、小螞蟻、小兔和小鳥過冬的方法。

還有一些動物也想請你們猜猜,它們是怎樣過冬的,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動物?“

2、出示蜜蜂、蛇、丹頂鶴、獅子等小動物,幼兒互相討論”它們是怎樣過冬的?“3、請幼兒講述討論結果共同歸類。知道還有一些動物冬天不冬眠,也喜歡運動。

躲藏--蜜蜂、螞蟻(老鼠)等;(幼兒用動作表示”躲藏“)冬眠--青蛙、蛇、熊(蝙蝠、刺蝟、蝸牛、蚯蚓)等;(解釋:眠就是不吃不喝也不動的意思)遷徙--燕子、大雁、丹頂鶴等;(解釋:遷徙就是從一個地方搬到另外一個地方的意思。)換毛--獅子、狐狸、狗、羊(雞、鴨、兔)等。

4、幼兒操作,給動物與它過冬方式連線,進一步鞏固幼兒對動物過冬方式的瞭解。

四、教師總結

表揚一些不怕冷的小動物,如:啄木鳥,在寒冷的冬天也出來工作,為樹木除害蟲。

活動延伸:與家長進一步探索小動物過冬的一些方式。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 篇6

活動目標

1、嘗試瞭解篩子的作用,發現篩孔的大小與被分離物的關係。

2、對探索活動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黃豆與芝麻混和物,小勺、鑷子、筷子、中孔篩子。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教師:小朋友,你們看這裏有一盆混在一起的大豆和芝麻,

(出示混合物)

現在,我想把芝麻和黃豆分開,請小朋友想想用什麼辦法才能把大豆和芝麻分開呢?

2、認識工具

出示工具:勺子、鑷子、筷子、篩子。

你們可以隨便選用一種工具,把豆子和芝麻分開,分別放在兩個碗裏,看誰分得又快又好。

二、發現篩子的作用

1、請幼兒説一説是用什麼方法分的?豆子和芝麻都分開了嗎?

2、分別請幼兒説一説是用什麼方法分的?

3、請用篩子的幼兒進行示範,然後大家都來嘗試。

(通過嘗試、比較,發現了篩子能分離混合物而且速度很快。)

三、探索篩子為什麼能把東西分開

1、提問:你知道篩子為什麼能把東西分開嗎?

(幼兒邊操作邊討論)

2、提問:你覺得用篩子分東西有什麼好處?

(討論得出篩子能分開東西的原因:篩子上有許多篩孔,它能把比孔小的東西漏下去,

比孔大的東西留在上面,這樣就把兩樣東西分開了。)

四、發現篩孔與被分離物大小的關係

1、出示:麪粉、綠豆和玉米,蠶豆和赤豆混合物各1盆,篩孔大小不一的篩子3個。

2、教師:這些東西你們是不是用一種篩子能分的?

3、教師:米和麪粉你是用哪種篩子分的?用其他的行嗎?我們來試試。

教師演示用大孔的篩子分,結果兩樣東西都漏了下去。

4、討論:為什麼會這樣?

讓幼兒發現米和麪粉都比篩孔小,所以都漏下去了。

5、教師:蠶豆和麪粉你是用哪種篩子分的?用別的行嗎?

教師演示用小孔篩子分,結果兩樣東西都留在上面。

為什麼會這樣?

使幼兒明白了分東西時要選擇合適的篩子。

五、再請小朋友把這些東西用合適的篩子來分一遍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 篇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現網狀物品的作用及其應用情況,並用恰當的語言進行表述。

2、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活動準備

1、圖片--手球 乒乓球2 網球2

2、收集的各類網狀物品若干(如窗紗、菜罩、蠅拍、羽毛球拍、乒乓球網、網兜、捕蟲網、髮網等)。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

1、這是什麼?(蜘蛛。)

它們在幹什麼?

(織網、捕捉昆蟲。)

2、蜘蛛是怎樣用網捉蟲的?

(啟發幼兒根據自己的觀察或經驗講述。)

二、討論交流

1、教師:蜘蛛網的用處真大,我們生活中的許多地方也都用上了網或像網的東西,

你們找到這些東西了嗎?在哪裏找到的?

2、請幼兒用完整的語言介紹自己看到的網狀物品。

啟發幼兒:

-媽媽的衣服像網

-裝西瓜的袋子是網狀的

-足球門像網

-乒乓球桌的中間有網等等。

3、集體討論網狀物品的作用。

教師:這些東西為什麼要做成網狀的?做成網狀有什麼好處?

教師小結:有的是為了美觀,有的是為了透氣,有的是為了讓人們看得更清楚等。

三、瞭解網狀物品在生活中的應用情況

1.觀看

-兒童公園的網狀跳跳牀

-電扇上的安全網

-空調上的防塵網

-洗衣機裏的濾網

-圍牆上的鐵絲網

-網狀保安窗、紗門、紗窗、各種球網等。

2.引導幼兒説説自己平時看到的網狀物品,並説説它們的作用。

四、設計各種各樣的網

1.教師:如果請你設計,你想做一張怎樣的網,用來幹什麼?

2.幼兒在紙上自行設計各種用途的網或網狀物品。

3.小組交流所設計的網狀物品及其用途

如捕捉動物的網,用作遊戲的網,用於日常生活的網等。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 篇8

設計思路

影子一向對幼兒有一種神祕感,幼兒對此很感興趣,抓住這一特點設計此活動,幼兒對感興趣的事物很容易掌握,同時發展幼兒各個方面的能力。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操作活動,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求知的慾望。

2、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及思考、表達等能力。

3、引導幼兒獲得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

活動準備

1、白紙、手電筒、膠水、擦布等。

2、彩色紙剪的烏龜、金魚、風車、小鳥、電扇等。

3、實現要讓幼兒懂得物體擋住光就有了影子。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

出示紙烏龜。他究竟是怎樣跳舞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試試看。教師操作以激發起幼兒的興趣。

二、引導幼兒操作

1、為每個幼兒提供一個手電筒、一張白紙、一隻紙烏龜、膠水等材料,啟發幼兒設法讓烏龜跳起舞來。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瞭解幼兒的探索情況,引導幼兒自己想辦法解決突發問題。

3、組織幼兒交流討論

讓幼兒相互之間把自己玩的方法、過程説一下,(教案.出自:屈老師.教案網)為什麼有的烏龜會跳舞?為什麼有的烏龜不會跳舞?

教師小結:要讓烏龜跳舞,烏龜的腿於紙之間必須有距離,也就是説把烏龜的身體粘在紙上即可,四肢不必粘上。

4、讓幼兒自己糾正錯誤並驗證,使其體驗成功的樂趣。

(1)啟發幼兒進一步探索

(2)啟發幼兒設計各種形象的小動物並能讓它跳起舞來。

(3)啟發幼兒在讓小動物跳舞時發現了什麼祕密?(手電筒左右移動時,影子也左右移動;手電筒上下移動時,影子也上下移動。)

教師小結:當手電筒移動時,光線的位置發生了變化,這時影子也會變化,因此小動物們就會變得更加歡快,更加好看。

活動延伸

告訴幼兒利用晚上的實踐來多觀察影子是怎樣形成的?怎樣可以使影子變得更加好看。

效果分析

此活動深得小朋友們喜歡,孩子們非常感興趣,因此比較成功。孩子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效果良好。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 篇9

【活動目標】

1、能夠自由地選擇材料進行對聲音的探索,知道聲音是因為物體的震動而產生的,不同的聲音可以表達不同的意思。

2、瞭解、分辨樂音和噪音,養成輕聲説話的好習慣。

3、能夠根據物體發聲的原理設計製作樂器,具有基本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小鼓、碰鈴、串鈴、三角鐵等各種樂器和盤子、碗、小勺等任何可以發聲的物品若干;

2、空瓶子、木糖醇瓶子、米、豆子、空盒子、皮筋等各種可以製作樂器的物品;

3、教學課件、背景音樂等。

【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導入主題

教師帶領幼兒進入聲音王國,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2、自由探索,交流討論。

請幼兒在聲音王國中尋找各種聲音,並請個別幼兒向集體展示、交流自己在聲音王國中的發現,引導幼兒熟悉各種聲音及物體發聲的具體方法。

3、發現問題,得出結論。

教師出示小鑼,敲擊產生聲音,用手將小鑼固定住就不會有聲音了,從而明白,聲音是因為物體間碰撞震動而產生的。

4、結合課件,瞭解生活中的聲音。

教師蒐集來自生活中的各種聲音讓幼兒傾聽,懂得不同的聲音可以傳達不同的意思。

5、認識樂音和噪音,滲透輕聲説話的習慣培養。

通過聆聽兩段不同的音樂,讓幼兒來區分什麼樣的聲音好聽,什麼樣的聲音不好聽,教育幼兒要學會輕聲説話。

6、自我嘗試製作樂器,參加聲音王國演奏會。

請幼兒結合所學物體發聲的原理,嘗試製作各種樂器,在音樂的伴奏下集體演奏,增強幼兒的成就感和動手操作的興趣,教師做好現場錄製。

7、播放錄像,滿足成就感。(根據現場情況靈活處理)

將錄製的影像以禮物的形式現場播放,讓幼兒在自我欣賞中獲得滿足。

【活動延伸】

在科學發現區投放材料,讓幼兒主動探索更多關於聲音的祕密。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能細緻觀察梧桐樹葉葉脈的結構特徵,初步瞭解葉脈的作用。

2.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理解詞語:主脈、側脈。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梧桐樹葉脈的祕密》記錄單(梧桐樹葉形狀的紙片若干),人手一個放大鏡。

2.葉脈書籤、葉脈圖片、葉脈PPT、梧桐樹葉以及其他園內幼兒常見的樹葉等。

3.幼兒已經觀察過落葉的現象,撿拾過落葉,繪畫活動中給“梧桐樹葉”塗過色。

活動過程

1.欣賞幼兒繪畫作品,引發對葉脈的關注。

(1)教師:秋天到了,梧桐樹的樹葉都飄落下來了。昨天,我們用筆把這些美麗的梧桐樹葉都畫了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朋友眼中觀察到的梧桐樹葉是怎樣的。

(2)(引導幼兒關注畫有葉脈的樹葉)這幅畫好像和別的有點不一樣,這些線條是什麼?(引出葉脈)小朋友們畫的葉脈是什麼樣的?

2.觀察梧桐樹葉的葉脈

,探索其結構。

(1)自由觀察實物。

教師:我們仔細看看梧桐樹葉的葉脈到底是怎樣生長的。請每人拿一片樹葉觀察,你覺得觀察哪一面會把葉脈看得更清楚一些呢?

教師巡迴指導觀察,及時肯定有的小朋友既能觀察葉子的正面又能觀察葉子的反面。

(2)細緻觀察並交流。

教師出示葉脈PPT:我們一起看一看、説一説葉脈是什麼樣的。

認識主脈和側脈。

提問:你發現葉脈了嗎?有幾根非常明顯的葉脈?(引出主脈)主脈是從哪裏生長出來的?一直長到什麼地方?除了主脈,還有其他的葉脈嗎?(引出側脈)側脈是怎樣生長的?

(3)用放大鏡觀察細脈。

教師:除了主脈和側脈,還有其他的葉脈嗎?我們用放大鏡來仔細看看,你看到什麼啦?你發現了葉脈的什麼祕密?(幼兒用放大鏡觀察時,引導幼兒順着葉柄向下看,發現葉脈由粗到細、像許多的管子連接在一起、像一張大網等祕密。)

(4)幼兒在記錄單上繪畫自己觀察到的葉脈。可邊用放大鏡觀察邊繪畫。

3.討論葉脈的作用。

(1)教師:葉脈為什麼會長得像一張網?為什麼會粗細連在一起,一直生長到葉片的各個部分?葉脈有什麼用?

(2)(觀看PPT)葉脈輸送養分:植物通過根在泥土裏吸收水分和養料,然後傳送到身體的各個部分。

為了傳送養料,植物從根的末端開始,經過莖到葉子的位置,這些管子藏在莖裏面,平時是看不見的,但是到了葉子裏面就變成了更細更小的分叉的管子,它們就是葉脈,我們從外面就能看到。

(3)支撐葉子:葉脈就像我們身體裏的骨頭,把葉子支撐起來。

4.拓展。

(1)教師:除了梧桐樹葉長有葉脈,其他的樹葉也有葉脈嗎?幼兒自己選擇不同形態的葉子進行觀察、比較。討論交流:它們有葉脈嗎?它們的葉脈是怎樣生長的?和梧桐樹葉的葉脈一樣嗎?

(2)小結:樹葉的形狀不同,葉脈生長的形狀也會不同,但是它們都會有葉脈,葉脈可以幫助樹葉輸送養料和水分,還可以起到支撐樹葉的作用。

活動延伸

1.收集更多種類的樹葉,觀察並記錄它們的葉脈。

2.教師記錄並組織幼兒討論他們自己提出的關於葉脈及植物的問題,引發幼兒對植物的學習興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huodong/wrplr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