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活動方案 >

大班科學領域活動設計方案(精選4篇)

大班科學領域活動設計方案(精選4篇)

大班科學領域活動設計方案 篇1

【活動目標】

大班科學領域活動設計方案(精選4篇)

1、對導電現象感興趣,喜歡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燈泡發亮的方法。

2、探索用電線等物連接電池使燈泡發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屬的物體可以導電,並能大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3、提高合作探索與用符號記錄表達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電安全,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觀察過班級電燈的線路與構造,熟悉實驗材料的名稱與特徵,已初步瞭解電池、電線的特徵,練習兩兩合作常規。

物質準備:

(1)學具

第一次:兩人一盤材料:電池、電線(連着燈泡)。

第二次:增加兩人一盤材料:布條、毛線、塑料繩三選一,回形針、銅鑰匙、鐵絲三選一,黃、藍記錄紙各一張、筆等。

(2)教具:羊村城堡情景圖、灰太狼玩具一隻、斷電線一截、學具一套、猜測圖、梳理圖、展示板兩塊、亮與不亮圖標以及"√、×"的符號標誌。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題,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

1、出示情景圖,激發興趣。

師:今天喜羊羊和小羊們在羊村建了新的城堡了,可是還沒來得及裝電燈,沒有電燈晚上灰太狼就要趁黑抓小羊,怎麼辦呢?裝電燈需要些什麼呢?

2、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初步瞭解使電燈亮起來的條件。

二、探索活動“怎樣讓燈泡亮起來”。

引導幼兒合作實驗,探索電線與電池連接使燈泡發亮的方法,大膽交流自己的探究過程與結果。

1、教師介紹實驗材料。

師:今天老師要請你們來做實驗,老師為你們準備了電池和一頭纏着燈泡的電線,想一想,你們怎樣讓燈泡亮起來呢?

2、教師介紹實驗操作步驟與方法。

(1)兩個人一盤材料,請你們合作進行實驗;

(2)做好實驗後,和旁邊的小朋友説説你的燈泡亮了嗎?你是怎麼做的?

(3)聽到琴聲後要放好材料馬上回到位子上。

3、幼兒自主開展實驗探究活動,互相交流自己的實驗過程與結果。

(1)教師重點引導幼兒兩兩合作進行實驗,不爭搶材料;

(2)引導幼兒觀察電池正負極的特點,鼓勵幼兒用語言完整描述觀察的過程與結果;

(3)鼓勵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實驗過程與結果。

4、集中交流,梳理小結。

(1)師:我們一起來聽聽看,這些成功讓燈泡亮起來的小朋友他是怎麼做的?

(2)結合梳理圖示鼓勵幼兒大膽表達。

(3)梳理小結:將連着電線絲的燈泡按在電池的一頭,將另一段的電線絲按在電池的另一頭,這樣電就接上了,小燈泡就亮了。

(4)幫羊村城堡接電線。

三、探索活動“接電線”。

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的導電現象,初步感知金屬的物體可以導電,鼓勵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達操作過程和結果。

1、設置問題情景。

師:不好了,羊村城堡剛安好的電線被灰太狼啃斷了一截,燈又不亮了,用什麼材料可以接上這段電線通電呢?

2、教師介紹實驗操作材料,幼兒猜想:

(1)設疑猜想:紅布條、綠毛線、白色塑料繩、回形針、銅鑰匙和鐵絲,這些東西什麼能接上電線導電呢?

(2)教師在記錄表上做猜想記錄。

3、講解實驗及觀察要求:

(1)兩個小朋友在桌子上選擇一盤材料做實驗,每盤都有一黃一藍兩張記錄表,看看上面畫了什麼材料,就根據記錄表選擇材料做實驗;

(2)請將這些材料的一頭與沒有燈泡的那端電線絲接在一起後,將材料的另一頭接到電池的一端做實驗;

(3)每做完一次實驗,就將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並寫上你們兩個人的號數;

(4)全部實驗結束後,回到位置上和其他組的小朋友説一説,你用的是什麼材料?你是怎麼做的?你發現了什麼?

(5)收拾的時候,請將記錄紙按亮與不亮符號分別貼在板上。

4、幼兒實驗,教師指導:

(1)提醒幼兒根據記錄紙陸續取相應的材料做實驗;

(2)鼓勵幼兒兩兩合作實驗,一人拿電池,一人拿電線;

(3)提醒幼兒將材料的一頭和沒有燈泡的那端電線絲纏在一起,並用材料的另一端連接電池一頭做實驗;

(4)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觀察的過程與結果。

5、兩兩交流。

6、集中交流,引導幼兒看記錄表分析並驗證:

重點鼓勵幼兒大膽連貫地描述實驗過程與結果,並根據幼兒的記錄情況與猜想情況進行驗證,進一步引導幼兒瞭解使燈泡亮起來的方法。

7、師幼共同小結。

鐵、銅等金屬的東西能導電,塑料、布和毛線不能導電。

四、活動結束,教育幼兒注意用電的安全。

1、接電線使燈泡亮起來。

2、教育幼兒安全用電。

【活動延伸】

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引發幼兒繼續探索實驗的願望。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可以導電,哪些不能導電呢?我們可以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説一説、試一試。

大班科學領域活動設計方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對滾動的物體發生興趣,發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徵。

2、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係。

二、活動準備:

方形積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種圓的物體。

三、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操作材料,發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徵。

1、出示一圓形物體,操作滾動。

小朋友,這是什麼?它怎麼樣了?還有哪些東西會滾動呢?(幼兒自由發言)

2、幼兒自由選擇物體,進行實驗操作。

3、教師幼兒共同總結實驗結果。

〈1〉你玩的是什麼?你是怎麼玩的?為什麼它們會滾動呢?

〈2〉引導幼兒講述自己在玩中的新發現、新問題。

小朋友,在玩的時候,你還發現了什麼問題?(啟發式提問:它們滾得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二)幼兒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圓形物體滾動軌跡的不同。

為什麼有的物體滾一下不動了,有的能滾很遠。有的可以到處滾,

有的卻朝一個方向滾。為什麼有的滾得很直,有的會拐彎。

(三)幼兒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係。

1、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實驗操作。

2、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為什麼物體滾動的軌跡不同。

3、教師操作兩種不同的形狀的物體,驗證幼兒猜想。

4、師幼共同交流實驗結果:物體的滾動與它們的形狀有關係,茶葉筒可以滾直是因為兩頭是一樣粗的,一次性紙杯滾不直是因為兩頭粗細不一樣。

(四)幼兒滾動自己身體

小朋友,我們的身體也會滾動,大家一起試一試。

大班科學領域活動設計方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不同物體有不同的滾動路線。

2、自主探索出三類物體的滾動路線,並嘗試記錄。

3、在遊戲中體驗合作探索的樂趣,產生進一步探索物體滾動路線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物品:罐頭、杯子、球、紙盒、積木等。

2、小棒8根。(為遊戲《趕小豬》而備的趕“豬”棒。)

3、大記錄紙一張,記號筆一支。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探索:哪些物體會滾動?

在活動室裏散放着紙杯、茶葉筒、球、塑料盒、積木等各種物品。

1、找一找:“小朋友,這裏有我們平時用過、玩過的東西,請你們把會滾動的東西找出來。”

2、玩一玩:請你們玩一玩,為什麼這些東西會滾動呢?

3、説一説:為什麼這些東西都能滾動?

二、第二次探索:物體滾動的路線是怎樣的?(活動重點)

1、遊戲:滾進球門。

老師介紹遊戲玩法:小朋友兩兩一組,一人分開雙腳做球門,一人滾動物體進球門,輪流進行。

2、集體交流,並嘗試記錄物體滾動的路線。

哪些小朋友的東西滾不進球門?”(幼兒回答、交流後,請幼兒把這些滾不進球門的東西都送到前面來,這樣可以讓大家看得更加清楚。)

為什麼這些紙杯、方便麪筒、肯德基筒就滾不進球門呢?(教師進行演示)

出示大記錄紙:誰能來記錄一下它們的滾動路線?

大班科學領域活動設計方案 篇4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生活中光透過物體後的變化現象探索興趣。

2.通過操作,感知光透過各種物品後顏色和形狀的變化,並嘗試用符號記錄。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手電筒幼兒每人一個,並學會使用;各種顏色的布、皺紋紙、糖紙、透明紙、水果泡沫網、雪花片及各種玩具;記錄圖表、彩色筆、標誌符號;一段舞台燈光視頻、一段節奏強烈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出示電筒,激發幼兒的興趣。

提問:小朋友們,這是什麼?手電筒發出了什麼顏色的光?

(二)、第一次自主探索。(手電筒的光透過彩色布、彩色紙後,光顏色的變化。)

1.出示各色的布、紙,請小朋友討論。手電筒的光透過這些材料,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2.請小朋友用自己身邊的的布紙小實驗,手電筒的光透過這些材料,會發生什麼變化。(手電筒前面放上紅色的布,光就變成紅色;手電筒蒙上紫色皺紋紙,光就變成了紫色了……)

3.請小朋友説説自己的實驗結論。

4.幼兒將自己的發現記錄在自己的記錄圖表上。

(三)、第二次自主探索。(手電筒的光透過玩具後,光形狀的變化。)

1.出示各種各樣的玩具,請小朋友討論:手電筒的光透過玩具後,光還會有什麼變化呢?

2.請小朋友用自己身邊的的玩具小實驗,看看光還會有什麼變化?

3.請小朋友交流自己的實驗結論。

4.幼兒再次實驗,並在記錄圖表上記錄自己的發現。

(四)、觀看舞台燈光視頻,製作彩色燈,師幼表演。

老師當燈光師,自己當小演員,一起表演。

(五)、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尋找資源,探索手電筒的光透過其他的材料後,光還會發生什麼奇妙的變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huodong/j9490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