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活動方案 >

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設計方案(精選3篇)

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設計方案(精選3篇)

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設計方案 篇1

活動目標:

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設計方案(精選3篇)

1、學習關注身邊常見事物的明顯特點和現象。

2、嘗試根據不同物質的吸水特點進行不同組合搭配,尋找的吸水效果。

3、理解實物與符號之間的關係,初步學習用簡單的符號做記錄。

活動準備:

玻璃杯、不透明的罐子、裝水的塑料瓶、盤子、小方巾、海綿、棉花、有一定坡度的塑料槽、幼兒實驗記錄表、符號對照表、教師統計表等。

活動過程:

一、魔術遊戲,激發興趣。

1、教師:今天老師帶了杯水來和小朋友做遊戲,你們想一起玩嗎?

(1)出示一杯水和一個不透明的瓶子,將杯子裏的水倒進瓶子,請幼兒猜猜水還能倒回杯子嗎?(結果是將水倒了回來)

(2)出示另一個不透明的瓶子,請幼兒看看兩個瓶子是不是一樣?(是一樣的)再次做實驗,引導幼兒猜猜這次水還能倒回來嗎?(能)結果水倒不出來了,老師把水變不見了?

2、啟發幼兒猜猜水到哪裏去了?

幼兒:在瓶子裏。

幼兒:飛到外面去了。

3、打開瓶蓋,找出原因。(原來裏面有一條毛巾)小結:水被幹毛巾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來了。

幼兒非常興趣地觀看魔術遊戲,揭開謎底後都發現了水是被毛巾吸走了,反過來幼兒也理解了毛巾會吸水這一道理。

二、實驗驗證,尋找答案。

1、介紹實驗材料,符號對照表。

教師: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會吸水,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什麼。(師介紹提供的物品後出示符號對照表,引導幼兒理解不同符號所代表的物品名稱。)

2、講解實驗方法。每5個人一組,每次每種物品取一件,分別放進塑料槽的黃色區域內並記錄擺放的順序,接着取一瓶水從塑料槽頂端的紅色圓點處慢慢的將瓶子內的水倒進槽內,直至全部倒完,最後將流入槽底托盤內的水倒進事先準備好的量杯內,看清量杯內的水量並做相應的記錄。實驗結束後取出槽內的物品,放進塑料筐內,將手擦乾後再次取物,改變物品的擺放順序後再次實驗。

3、提出實驗要求:

(1)5個人一組,每次實驗每種物品各取一件,擺放後先做記錄才開始實驗。

(2)水要倒到塑料槽頂端的紅色圓點上,速度要慢。

(3)每次實驗結束將槽內的物品取出放進塑料筐內。

(4)每次實驗物品的擺放順序不能相同。

4、幼兒分組操作,尋找答案。

幼兒:海綿最會吸水。

幼兒:我覺得毛巾最會吸水。

幼兒:最會吸水的要排第一,水才不會留走。

幼兒:最會吸水的排中間。

幼兒:我覺得應該先放毛巾,第二放海綿,再放棉花,這樣最會吸水。

幼兒根據教師提供的豐富的操作材料,較順利的完成實驗,並記錄實驗結果。流出的水被倒進了事先準備好的燒杯裏,幼兒很快能根據杯子中水的多少判斷出本組的哪種組合最會吸水。

三、分享實驗結果,得出結論。

1、根據幼兒實驗記錄,用大統計表集體統計實驗結果。

2、得出結論:哪種組合最會吸水。

師幼共同統計各組實驗結果彙總在大記錄表上,根據大統計表比較出哪種組合的吸水效果。

教學反思:

活動一開始,我通過一個特殊的杯子引出課題激起孩子好奇心的同時讓他們自己通過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然後讓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實驗結果,引領孩子再次關注杯子裏的毛巾,比較濕毛巾和乾毛巾的不同,讓幼兒發現其中的祕密。整節課的設計主要運用探索式教學法,儘量做到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培養幼兒探索科學實踐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讓幼兒養成從小就主動探索科學的習慣,提倡幼兒自己體驗成功的喜悦,並且進一步體驗自信帶來的愉悦感。讓幼兒自己在實際操作中去發現問題並找到解決的辦法,獲得相關的感性經驗。

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設計方案 篇2

一、設計意圖:

孩子們在遊戲及日常生活中,會發現一些奇怪的現象如船為什麼會浮在水上走?為什麼有些東西回會浮在水面而有些東西沉在水裏?等等,為了使幼兒滿足幼兒的的好奇心,在探索身邊的的科學,接觸沉與浮的現象,並對沉與浮的現象做出簡單的分析、判斷和推理,因此設計了這個科學學習活動。

二、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觀察、比較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大膽操作和用語言較完整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3、引導幼兒嘗試用簡單的圖畫記錄觀察和探索的結果。

三、活動準備:

1、小泡沫板、石頭、玻璃珠、雪花片、小球、塑料瓶、操作盤放在桌子的中間。

2、記錄表、筆、水盆。

四、活動過程

1、教學活動的導入

幼兒進入課室室後,坐在座位上。

老師:小朋友,我們來看看托盤中都放着哪些東西?

2、猜測物體沉浮狀態並記錄

老師:小朋友,請你們猜一猜,這些東西放入水中後,有哪些東西會沉到水底,有哪些東西會浮在水面上?

老師:請你把猜想的寫到記錄表上,記錄表已將托盤中的材料畫好,表示下沉,表示上浮。請你在相應的位置上畫上勾,等會我們再來比比,你猜的和操作結果到底是不是一樣的。

3、實際操作物體,並記錄沉浮狀現象。教師給予指導。

老師:小朋友剛才都將自己的猜測記在了記錄表上,那小朋友的猜得到底對不對呢?請小朋友對照記錄將材料一個一個地放入水中,並將這個材料是沉還是浮記錄在記錄表相應的位置上。

4、幼兒對自己的實驗總結及與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實驗過程、實驗結果。教師給以鼓勵。

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設計方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冰的變化,會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徵。

2、有積極探索冰的興趣。

3、教育幼兒從小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冰的變化,會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徵。

難點:激發幼兒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冰娃娃圖片。2幼兒玩冰的課件。3激發幼兒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過程:

1、幼兒感知了解水會結冰,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師:今天我帶來了新朋友和你們一起玩!

師:你聽到水寶寶説什麼了?

師:水寶寶在什麼時候變成冰娃娃?

2、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徵。

(1)提問:你們想用什麼方法來玩冰娃娃?

(2)初次探索:幼兒用自己的方式玩冰,並用筆畫着記錄下來。

(3)提問:你麼用了哪些方法玩冰?

(4)再次探索:教師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看、摸、捏、砸、嘗等)感知冰的物理特性。注意觀察並表揚那些探索方法特別的孩子,促進幼兒間相互學習。

3、討論、瞭解冰的物理特性。

(1)提問:你覺得冰娃娃是什麼樣子的?為什麼?

(2)小結冰的特性。

師:原來冰娃娃有這麼多的祕密!無色、無味、透明、光滑、硬、易碎。

4、做實驗,引導幼兒觀察冰塊變化。

師:你們的冰娃娃和剛拿到時後有什麼不一樣?

師:你真棒説出了一個新詞——融化。冰娃娃是可以融化成水寶寶的。

小結:原來冰娃娃在手裏會融化掉!變成水寶寶!

5、幼兒製作彩冰燈。

師:讓我們動起靈巧的小手,一起來製作漂亮的冰燈吧!送給我們可愛的冬爺爺做新年禮物吧!

課後延伸:組織幼兒玩冰燈。

教學反思

冬天是一個雪白的世界,冬天也是一個奇特的世界。晶瑩剔透的冰,深受孩子們的喜歡。他們對冰有着濃厚的興趣,可對冰的認識僅僅只是一些感性的經驗,對於冰的特性並不是很瞭解。在開展“冬爺爺的禮物”主題活動中,我從孩子們的生活中選材設計教學方案,讓孩子自己動手實踐,喚起他們的已有經驗,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教學就是要通過情景在學生的頭腦中引起認知的興奮,產生認知的衝突,形成思維的爆炸,進而引發學生的認知活動,建構新的認知結構。”因此我在設計此節科學課時,首先創設情境,激發孩子們的探究慾望。我在教學中,通過引導孩子們感知了解水會結冰來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其次,從幼兒實際出發,提供自我探究的空間,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徵。在教學中,利用孩子們的求知慾,引導他們進行實驗前的猜想,並將猜想記錄在記錄單上。接着通過每人各自進行的小探索,讓孩子發現“冰的物理特性”。調動其自主、探究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觀察、分析能力。通過經驗分享環節,幫助孩子們彙總探索結果,總結探索結論,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習活動的熱情。最後孩子們在教室中根據自己的喜好製作冰燈,他們每個人都想製作出最美、最漂亮的冰燈,作為禮物送給冬爺爺,這是孩子們一份童真、一份愛心、一份真情。

本節的延伸活動,是讓孩子們到户外玩冰燈,激發他們繼續探究冰的奧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huodong/q9z7x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