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活動方案 >

中學美術教案設計方案2023歸納(精選14篇)

中學美術教案設計方案2023歸納(精選14篇)

中學美術教案設計方案2023歸納 篇1

教學目標:

中學美術教案設計方案2023歸納(精選14篇)

1、認知目標:通過欣賞,使為學生對外國風景畫、靜物畫產生和發展概況有初步認識。瞭解印象派及後期的風景畫、靜物畫的繪畫風格和藝術特色.

2、技能目標:通過欣賞和評述等教學活動,增強學生參與意識,培養學生合作、互動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分析評述美術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標:外國風景畫、靜物畫作品欣賞活動中感受藝術家敏鋭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表現手法,培養學生領悟與感悟外國風景畫、靜物畫的所表現美的能力,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創造目標、: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能夠形成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欣賞評述美術作品的能力,自主建構分析作品的系統認識。

教學重點:

①讓學生了解如何表現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美,自然風光與藝術的關係以及與情感世界的關係。

②認識17世界荷蘭風景畫、靜物畫技藝的嫻熟已達到可以亂真地步,在西文藝術有着重要的地地位是歐洲近代風景畫、靜物畫的重要階段。

教學難點:

①如何讓學生領會常態的自然風光和日常靜物與畫家們的風景畫、靜物畫之間的區別,提高對風景畫、靜物畫所表現的自然和生活之美的感受能力。

②如何引導學生對分析美術作品有初步的認識。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準備圖片、製作課件、藝術家生平

學生準備:在網上搜集相關圖片和資料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分組討論:

1、上學期的第一課學習內容是什麼?

2、賞析了哪些美術作品?作者是誰?

3、這些美術作品的美在哪裏?

4、當初看了美術作品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的什麼?

二、小組彙報(略)

三、教師小結引入新課:

上學期賞析的外國風景畫、靜物畫屬現實主義繪畫,所描繪的是我們身邊的自然風光,是在現真實,有整齊、整潔之美,看了以後有身臨其境的之感,畫法細膩,形象逼真,有照片的效果。面本學期的第一課我們繼續賞析外國風景畫、靜物畫(二),另一種選擇……

四、學習新課:另一種選擇

1、播放課件

2、賞析印象派作品(討論)

①畫家選擇了什麼?

②這時畫家追求什麼?

③他們所畫的作品是真實的嗎?

④我們如何理解《日出酚∠蟆返惱媸擔?/P>

⑤畫家為何選擇在船上畫睡蓮?

⑥小結:

印象畫派所選擇是表現真實,追求的是某一時刻的光色效果,強調室外寫生,講究筆觸。

3、點彩派作品賞析討論(播放課件)

①點彩派和印象派在表現手法上有什麼不同?

②點彩派和印象派有什麼相同之處?

③點彩派和印象派在效果上的什麼不同?

④小結:

點彩派在表現效果上強調工整,技法上採取的是“點”它和印象派要比都上追求光色效果,強調環境色的作用。

4、後印象派作品賞析討論(略)

5、立體派作品賞析討論:

①立體派和前面的各畫派相比,它的特點是什麼?

②從兩幅範畫來看你能看出什麼?

③樹葉的形象能看出來嗎?

④立體畫派追求的是什麼效果?

四、課堂小結:

1、分組討論:

①外國風景畫、靜物畫發展過程中什麼?請你描述一下。

②從外國風景畫、靜物畫發展過程可以看出什麼?舉例説明。

2、分組闡述

3、教師小結(略):

中學美術教案設計方案2023歸納 篇2

課型:綜合課

教學方法:欣賞、講授、演示與圖案製作相結合。

教學目的

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二方連續紋樣的特點及其主要構成形式。初步掌握正確繪製二方連續紋樣的方法。

結合欣賞我國古代文物及兄弟民族在器物上裝飾的二方連續紋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珍視傳統風格的審美情操。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二方連續紋樣的組成骨式及其設計製作步驟。

難點:紋樣的構成與配色。

教具與學具的準備

第一課時教具:

針織花邊,民族花帶2~3條。2、古代及少數民族在器物上裝飾二方連續紋樣圖例。3、二方連續紋樣骨式圖。4、不同的構成方法繪製的二方連續紋樣。5、繪製步驟分解圖。

第二課時教具:

運用各種圖案配色方法繪製的二方連續紋樣。

第一課時學具:

鉛筆、橡皮、直尺、課本、作業本。

第二課時學具:

水粉顏料(6色、12色均可),水彩筆(大、小各一支)、調色盤、盛水瓶、課本、作業本。

四、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組織教學:檢查學具,引導認真聽課。(1分鐘)

複習舊知識導入新課:(約1分鐘)

以提問形式,複習前面所學的內容:單獨紋樣——具有一定的獨立性,能單獨使用的紋樣。

出示針織花邊,民族花帶向學生提問:這些東西平時稱它為什麼(學生答:花邊),那麼這些花邊是怎樣設計繪製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

新授知識

板書課題:《二方連續紋樣》

1、概念:(約2分鐘)

以一個或幾個單位紋樣,在兩條平行線之間的帶狀形平面上,作有規律的排列並以向上下或左右兩個方向無限連續循環所構成的帶狀形紋樣,稱為二方連續紋樣。

意義:(出示古代及兄弟民族在器物上裝飾二方連續紋樣圖例及現代日常生活用具有實物)(約4分鐘)

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單獨紋樣、適合紋樣、二方紋樣……二方連續紋樣由於具有重複、條理、節奏等形式,應用最多:原始社會的彩陶器上,二方連續紋樣裝飾已有了很高的成就;商周時青銅器上二方連續紋樣風格厚重、古樸變化極多;漢代漆器上面的二方連續紋樣裝飾達到了很高水平;唐代唐草紋結構嚴謹,風格典雅、富麗。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各兄弟民族在服飾和用具的美化上多用二方連續紋樣,並有其各自的傳統特色。如廣西的壯錦,四川的蜀錦、湘西苗族花帶、土家族織錦……。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生活用具器物及建築裝飾上,二方連續紋樣的裝飾也隨處可見:如染織的花布、花帶紋樣、書籍的裝璜、商品包裝、黑板報的美化等均廣泛應用。下面我們來講講二方連續紋樣最基本的構成形式:

3、二方連續紋樣的骨式:

散點式、傾斜式、垂直式、波紋式、水平式、幾何式、結合式等,每種形式可有四種排列方式:順序排列、顛倒排列、正反順序排列、正反顛倒排列。

展示各種不同的骨式繪製的二方連續紋樣,給學生欣賞並讓學生通過實例辨別出各種骨式。

4設計與繪製步驟:

畫兩根平行線,並適當定出長度.

根據長度劃分若干等分單位.

構思設計:根據用途,內容,表現形式確定紋樣的骨式,在草稿紙上精心設計繪製出一個單位紋樣.

將設計好的單位紋樣復拓到每一個單位上完成鉛筆稿。

着色完成作業。

設計要點:

組織節構要有節奏感、韻律感。

不同題材要選用恰當的骨式。

注意各種骨式的綜合運用。

注意單位紋樣相結合時的關係。

學生作業

設計製作一條有4-5個單位的花邊。

要求:1.以你喜歡的花卉或動物為題材,進行紋樣設計,造型要簡潔、概括。

2.課內要完成鉛筆稿。

課堂小結:

講評作業,佈置下節課的學具準備。

第二課時:

組織教學:引導學生認真聽課,檢查學具。

課前談話導入新課:

圖案的色彩是圖案“紋樣、骨式、色彩”三個主要部分之一,是表現物體形象的一個重要部分。正如音調不美,儘管是好台詞也唱不出好戲,色彩不美,儘管是好紋樣,也談不上是好圖案。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二方連續紋樣,並完成了鉛筆稿。這節課重點學習着色。

新授知識:

板書課題:二方連續紋樣的色彩

(展示各種圖案配色方法繪製的二方連續紋樣彩圖)

底色:底色是為花紋服務的,為的是增強畫面層次,突出花紋。一般淡底色配深花紋或深底色配淡底色花紋,但都必須適當掌握明度。使紋樣在底色上鮮明突出。底色要求均勻,一般要加入白粉顏料才容易均勻,如果用水粉顏料,就不一定要加白色。

配色方法:(以前在學習單獨紋樣的過程中,已學過圖案的配色方法,這裏可以提問的形式複習。)

設問:哪些色屬於同種色配合哪些色屬於類似色配合哪些色屬於對比色配合它們分別會產生

中學美術教案設計方案2023歸納 篇3

課題:單色版畫

教材分析:

版畫是一種間接型的繪畫形式,是通過製版和印刷來完成,並具有複數性的平面作品。本課主要學習凸版單色版畫,用油磙、毛筆、毛刷、塗布在版的相對高、凸面上印刷完成。使學生了解單色版畫的特點和表現力,增強學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自主性。

教學目的:

①瞭解版畫的特點和製作過程,初步掌握製版與印刷的技法。

②嘗試自己動手設計製作一幅單色版畫。

③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對傳統藝術的熱愛。

重點、難點:

重點是版畫的製版工藝和特點。

難點是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教學過程:

一、檢查工具

二、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來做一個遊戲,在我們的大拇指上塗上少量顏色。(注意控制水分)在一張廢紙上印出指印。

①看一看能不能印得出來。

②可多印幾個看看會不會發生改變,同桌之間也可比較一下有什麼異同。

③想一想為什麼回出現這種紋理呢?

這個就是指紋,指紋在人的一生當中基本上不會發生變化,不同的人他的指紋相同的概率也很小,大概只有萬分之一。所以這在古代也是一個重要的法庭證據之一,用來辨別一個人的身份,但是現在科學技術發達了,人們有更先進的方法來辨別。(DNA檢測)它的準確度可達百億分之一。

三、作品賞析

欣賞一些大師的作品和學生的作品,通過對作品的對比展示,介紹多種風格與特點的版畫作品。

[西班牙]畢加索 槍

[西班牙]畢加索 戴帽子的人

[日本]棟方誌功 二弟子

四、製作過程

1、畫稿

選擇一個你喜歡的題材設計一個畫稿。注意選擇突出凹凸特點的題材。

2、製版

用剪刀或刻刀把造型的各部分剪下,用膠水貼在一底板上。

3、印刷

鋪上紙後均勻的磨平。(中間可看看印刷的效果,如果不夠再塗墨印刷,注意紙的位置不能移動)

4、完成

五、佈置作業

選擇一個你喜歡的題材設計一幅單色版畫。

六、展示點評

中學美術教案設計方案2023歸納 篇4

一、教學案例

教學背景:

(1)工藝性。在國中美術教學中繪畫作業不像國小美術教學那樣突出,而工藝性作業的效果較有特點。這主要是因為國中生的動手能力(力量性、協調性、精確性等)迅速發展,有可能在各種工藝課業中做出較好的作業;同時也由於國中生的興趣轉向現實,對某些創意、設計類的課程比較感興趣。

(2)知識性。國中生的求知慾非常強,所以,知識性較強的美術常識、美術欣賞課越來越受到國中生的歡迎;同時由於國中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日益發展,也希望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指導自己的美術作業。

(3)創造性。美術課都應成為有意義的創造性活動,教師要啟發、引導學生的想象和形象思維,為學生有意識地進行創造提供機會。

(4)個性化。國中生的個性差別日益明顯,使美術作品呈現出風格各異的景象。

(5)動機作用。國小生“無意性”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於興趣。國中生的學習也需要激發興趣,但動機的作用越來越占主導地位。

二、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畫一畫人。板書課題。

2、講解“速寫”。什麼是速寫呢?

速寫,是以簡單而迅速的筆調錶現一種動態形象的圖畫,即在短時間內用簡煉的線條扼要的畫出對象的形體、動作和神態。

它的目的是記錄生活,為創作積累素材,培養敏鋭的觀察力及迅速表現對象(描繪)的能力。要畫好速寫,必須堅持勤奮練習。

3、欣賞:

欣賞課本4、5頁的畫,以加深對速寫的理解。

講明簡單的線條表現動態、神態。

4、寫生前的準備:

教師挑選四位特徵明顯的四位同學,擺出看書的姿勢,講明模特的要求。

5、教師示範:

(1)抓大形,大構架,大比例。(2)用簡單的長線表現特徵,省略繁瑣的。(3)細描。

6、指導練習:

記住:“站七坐五盤三半”,也就是説,坐着看書時,人高是五個頭高。站的時候,人高是七個頭高;坐在地上時,人高是三個半頭高。

我們在畫人物速寫的時候,抓住人物頭、手與書本的微妙關係,才能畫出動態。注意線條越簡單能體現動態越好。

7、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8、講評:

對作業中線條簡練、概括的表揚,鼓勵學生在課外、課間休息的時候多畫畫人物速寫,提高自己的繪畫水平

三、案例的幾點啟示

體現教學者的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決定着教學實踐和教學效果的優劣。探究性教學在國中一年級美術教學活動中的實踐,突破了以往一般意義上的美術教學課,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引領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創新思維、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一案例的展示,正體現出一種先進而科學的教學理念:“教學不是模式,教學者不但教會學生怎樣看,怎樣畫,怎樣設計,更重要是怎樣想,讓學生標新立異,打破常規。由學知型轉變為創造型,由被動型轉變為主動型,由表象型轉變為感受型,由技巧型轉變為素質型。”在美術教學中,除了理論知識和傳統技法的學習之外,最重要是通過美術為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能力、創造力。因此在學校實施這樣的“創造性思維訓練美術課程”更具有意義和作用。

中學美術教案設計方案2023歸納 篇5

[課題]我為校園添色彩——服裝設計與模擬製作(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與基本要求]

1.通過學生裝、校服設計與模擬製作練習活動,瞭解服裝設計的基本常識。

2.提高學生對着裝美的鑑賞能力和審美情趣,激發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學習讓學生建立符合中學生特徵的健康的、積極向上的着裝觀,

提高學生對着裝美的鑑賞能力和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能否恰當地運用所學的服裝設計知識進行設計練習。

[教學載體]多媒體教學設備及課件

[教學方法]欣賞、討論、講解、示範

[學法指導]邊看邊議邊學習,建議小組合作完成課堂練習。

[板書設計]

我為校園添色彩

——服裝設計與模擬製作

1.學生裝應該具有什麼特色?

2.在服裝設計過程中我們應注意:

(1)服裝的款式造型設計;

(2)服裝的色彩設計;

(3)服裝的面料選擇。

3.小練習:

每人嘗試設計男女學生裝各一套,並寫出設計思路。

效果圖的繪製:

鉛筆畫草圖→彩筆着色完成

4.小組活動:

各小組討論並模擬製作藝術節的演出服一套。

用碎布頭、彩紙或塑料、紙盒等廢舊材料剪貼:

畫輪廓→剪服裝→粘帖

中學美術教案設計方案2023歸納 篇6

教學

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中國瓷器發展的基本情況,能夠大致説出瓷器的種類以及特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欣賞瓷器藝術的基本方法,能夠從器形、袖色以及裝飾等方面進行賞析和描述。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夠運用比較、歸納等方法分析彩陶,青銅器,瓷器並運用相關美術知識和歷史知識。

教學重難點

瞭解中國工藝瓷器發展不同時期的現象、歷史源流以及審美特點,培養學生學習祖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興趣,增強弘揚民族文化的意識。在學習活動中獲得初步的審美經驗和鑑賞能力。

教法

學法

欣賞、講解、評述、臨寫、展示

教師教學活動設計

學生學習活動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收集了許多關於瓷器的資料,下面請兩位同學向大家介紹兩個有關瓷器的基本知識:

1、瓷器是由陶器發展而來,瓷器和陶器有什麼不同?

2、瓷器有哪些種類?它們分別產生於什麼時代?

二、圖片欣賞、分析歸納

1、青花瓷:青軸弦紋瓷尊商代瓷器出現的時代。瓷器與陶器的區別;原始瓷給你的印象和感受。青瓷:我國傳統瓷器的一種,在坯體上施以青袖燒製而成。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峯。

2、鬥彩、五彩在青花的基礎上發展豐富。鬥彩指袖下青花和軸上彩色相結合的彩瓷工藝。五彩瓷在明清兩代逐漸發展、興盛,其配方經過不斷的創新,並進行了多次重大的改革之後,才出現以紅、黃、綠、藍、黑、紫等為主的彩瓷。

3、宋代的五大名窯即:

官窯、哥窯、汝窯、定窯、鈞窯。

4、景德鎮窯青花瓷。《蕭何月下追韓信》圖瓶。

三、總結:略

四、拓展

瞭解敦煌瓷器,我國文物的保護現狀。

欣賞活動在學生收集資料的基礎上選出要點以議論、交流為主要方式,以學生講解為主。

學生聽講、欣賞。

引導學生從器形、裝飾、袖色等方面進行描述。

欣賞、分析與總結歸納。

學生比較不同瓷器的結構特點。

欣賞五大名窯瓷器,歸納各自的特點。

學生欣賞,適當穿插相應歷史故事講解。

中學美術教案設計方案2023歸納 篇7

教學

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夠聯繫生活運用中國畫的知識評述人物畫作品。

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嘗試表現人物形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夠在學習活動中真實表達自己的認識、觀點和情感。

教學重難點

能夠運用筆墨技法大膽表現人物形象。

能夠在學習活動中真實表達和表現自己的認識、觀點和情感

教法

學法

欣賞法、引導法、臨摹法、展示評價等。

教師教學活動設計

學生學習活動設計

一、導入:關於課題“以形寫神”的談話:

1、詞義理解的討論。(出處參照“資料庫”)

2、以《藏族舞蹈》和《戲劇人物》為例展開討論,理解形和神的概念。

小結:“形”是反映客觀現實的外在形象,“神”則指內在的精神本質,指人物的內心活動:形以神為依據,形因為有神而生動。通過生動的人物造型準確地刻畫人物的內心活動,兩者達到高度統一,這就是“神形兼備”。

二、欣賞分析:

1、韓熙載夜宴圖》欣賞要點:

①畫面感受:簡約造型和空白的處理所營造的氣氛。

②詩人的神態:沉浸在無際的冥想之中。

③瞭解寫意畫的特點,感受線條的輕重、疾澀、虛實、強弱以及流暢的運筆,轉折頓挫;墨色隨着線的流動產生濃淡乾濕的變化呈現出的豐富效果。

2、《魏晉磚畫》賞析要點:

質樸的繪畫風格,生動簡潔的人物造型,惟妙惟肖的人物神情刻畫;時代特徵和日常生活情景,時空表現、道具、景物的處理手法;筆墨線條的運用效果。

3、欣賞《清明上河圖》、《挖耳圖》、《樂女》等。

三、臨摹體會

教師示範,講解要領,學生選擇教材提供的人物畫作品進行臨摹,體會運用筆墨的感受和人物神態的表現。

四、創作表現

作業要求:課本P10頁學習活動一,模仿課本中的繪畫作品,嘗試用簡潔的線條畫出生動的人物。

1、學生閲讀討論。

2、欣賞歸納。

1、學生聽講、欣賞,從神情、姿態、線條、色彩、人物之間的呼應關係等方面分析《韓熙載夜宴圖》中這組簫管樂女的造型,和同學交流你的感受。

2、欣賞體會筆墨線條的運用效果。

3、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描述人物神態,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

學生嘗試練習。

學生按照作業要求進行臨摹練習,教師巡迴指導。

中學美術教案設計方案2023歸納 篇8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通過列舉大量生活實例,幫助學生認識色彩的基本知識和規律,引導學生學會分析色彩現象中體現的各種色彩關係。

(二)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參與探究,分組合作學習,練習色彩搭配,啟發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色彩現象,感知色彩在生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三)情感與價值觀: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明白恰當的色彩搭配體現着人們對色彩規律的認識與對美的追求,好的色彩搭配是我們改善和提高生活質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學會感知各種色彩現象,並能從中體驗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藝術內涵。

教學難點:

欣賞生活中五彩繽紛、千變萬化的色彩現象,體驗文化藝術內涵,培養學生逐步形成感受和運用色彩的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用多媒體展示色彩搭配的圖片實例,引導學生欣賞感受色彩(出示課題)

1.欣賞圖片後的感受是什麼?

2.學生討論,分析,談自己的感受。

3.教師歸納總結,由圖片實例引導出色彩知識。

二、新課展開

好的色彩搭配能滿足人的情緒和審美兩方面的需求。每個人都有色彩感覺,

但想要創造和諧的色彩效果,就要認識和運用色彩的三要素。

1.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純度

色相:指色彩本來的相貌。

明度:色彩的明亮程度叫明度。在有色彩系列中,最深的顏色是藍紫色,最淺的顏色是檸檬黃。有色彩是以無色彩的明度為基準來判斷的。

純度:指色彩中色素的飽和程度。色彩的相對純度取決於色彩中加入黑白的多少。

2.色彩搭配方法

色相對比:

不同相貌的色彩被運用到一起,會產生豐富的色彩效果,能夠引起人們的關注。(展示體現色相搭配的圖片)。

明度對比:

同一色相的色彩進行變化統一,形成不同明暗層次的色彩,是隻有明度變化的配色,給人以親和感。(展示體現明度搭配的圖片)。

類似色的對比:

色環上相鄰色的對比,如紅,橙,黃給人以融合,平靜的感覺。

冷暖色的對比:

如紅,橙,黃的搭配給人温暖的感覺,綠,蘭,紫的搭配給人清冷的感覺。

3.生活中色彩搭配實例的討論

師生共同討論生活中色彩搭配的成功實例,學生思考生活中實例都運用了哪些色彩知識。

三、實踐與作業

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用簡單的造型來根據色彩搭配知識來完成色彩的自由組合。

以生活中的雨傘為例,把傘的簡單造型畫在黑板上,讓學生完成造型後,根據學習的色彩知識自由創作色彩的搭配。

四、課堂總結:

生活中的色彩無處不在,好的色彩搭配體現着人們對色彩規律的認識和對美的追求,通過對色彩實例圖片的分析,有助於學生對色彩知識和色彩規律的掌握,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學生對生活和大自然的熱愛。

反思:

本課的教學組織中,採取啟發和引導的方法,多從生活中的色彩現象入手,提出問題,讓學生參與思索和討論,在這當中學習和認識色彩規律。在啟發和引導的過程中還運用比較的方法,通過不同的色彩搭配的實例來使學生真正感知和理解。通過富有吸引力的教學手段,充分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大膽發言,並引導學生把學習的重點從色彩寫生訓練,變成學會感知色彩現象,從中體驗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藝術內涵,培養學生逐步形成感受和運用色彩的能力,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淡化專業”的思想。

中學美術教案設計方案2023歸納 篇9

教學目的:讓學生了解基本的作畫步驟,構圖知識,美術術語的基本含義

重點、難點、及措施:重點理解構圖知識和美術術語的含義

教具:幾何石膏、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舉生活中的生動圖片。

二、素描的含義;

1、用單色的點、線、面的結合表現物體的形體,色調明暗層次等造型因素的繪畫。

2、寫生素描從內容上分為靜物,動物,風景,人像及人體素描等。

3、工具可分為鉛筆、炭筆、鋼筆、毛筆、水墨、粉筆。

4、作畫時間可分為長期素描,速寫,默寫。

5、從繪畫傳統的角度分為;中國傳統的素描(白描)、西方寫實傳統的素描。三、素描的表現語言

1、線條、色調。對於初學者,首先學會用線條表現形象,即學會用線條打準輪廓及把握比例,透視關係等。

2、初學者注意表現形體的明暗和色調的深淺。

四、素描能力的高低取決於三個方面;

1、感覺能力

2、知識(透視學、解剖學、色彩學)

3、技巧:勤,練。

五、觀察能力:在動筆作畫之前,應該用足夠的時間觀察,研究,分析形象的特徵。要堅持多看,多分析,不斷深化認識和理解的程度,如觀察表現。

1、首先分出兩大明暗體系。

2、用比較的方法分出兩大體系中不同色調的變化。

3、在比較不同的色調時,要時刻注意形體結構的變化和周圍環境的關係及形面,在色調的處理上,有些地方要細膩柔和,有些地方要簡練,概括。

六、素描的要求:

1、物圖得當。

2、造型準確。

3、質感空間感強。黑白的關係,近實遠虛,近大遠小。

七、素描考試指導:構圖定整。結構明確。層次分明,刻畫深入,總體感強,注意形象(局部)。

八、靜物寫生:

1、構圖,上下左右均衡。

2、切點定形。

3、形體分析。

4、鋪大調子。

5、深入刻畫(整體-局部-整體的素描原則)。

6、整體調查。A、形體比例處理。B、形體色調錶現。C、形體背景有空間感

D、物體質感。

九、教師從總體上進行總結,讓學生有一個系統的知識結構。

十、課後作業: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臨摹一幅石膏素描。

中學美術教案設計方案2023歸納 篇10

教材分析:

中國古代的園林藝術與中國古代宮殿建築同樣顯示出鮮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藝術成就的,它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高度的成就,而且獨樹一幟,自成體系,與歐洲、阿拉伯園林藝術並稱世界三大園林體系。中國的園林,既是作為一種物質財富滿足人們的生活要求,又是作為一種藝術的綜合體滿足人們精神上的需要而出現的,園林建築體現的是“人與自然相親和的思想傳統”;我國民居建築表現出強烈的民族特點和濃厚的地方色彩,顯示出豐富多彩的藝術面貌,體現“長幼有序的_念”,主要是實用性。

教材中第一段先對中國園林的地位、起源、特徵加以概括的説明;第二段對中國園林的分類、設計思想、藝術手法作了介紹;第三段講的是欣賞方法與欣賞要點;然後是分別介紹拙政園、網師園、圓明園與頤和園。

民居建築一節,首先強調了其實用性及民居的分類,然後對南、北及少數民族民居分別加以概括的介紹。

對我國的欣賞有助於提高學生對園林、民居建築知識的積累以及對於建築的審美的提高

教學目的:

1. 使學生對中國園林藝術與民居建築有基本的瞭解;

2. 通過對形式上的分析研究,總結出其精神內涵,提高欣賞的能力;

3. 通過了解中國傳統園林藝術的設計思想對現代環保意識的影響,提高民族自豪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1. 瞭解建築藝術的思想內涵及實質;

2. 初步掌握欣賞的方法,通過直觀的建築實體,分析出象徵的意義;

3. 中國園林藝術對現代環保思想的影響。

教學方法:

講解、討論、提問、欣賞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

導入 :讓學生欣賞一組本地園林的圖片,吸引注意力,常熟是一座縣級市園林城市。

進入課題。讓學生觀看短片(蘇州園林),針對短片提問:我國園林的主要特色是什麼? 自然山水風景園

我國園林有哪些主要類型? 皇家園林、私家園林、風景園林

我國的四大名園是什麼? 拙政園、留園、頤和園、避暑山莊

對南方園林的代表——蘇州園林拙政園的圖片進行欣賞,以及北方園林的代表——北京頤和園的圖片欣賞,在欣賞過程中穿插講解。(或讓去過園林的學生談談感受,並介紹遊園的經歷)

(教師講解)中國園林最早見於史籍記載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紀西周的靈囿(“囿”是中國古代供帝王貴族進行狩獵、遊樂的一種園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隨着社會的進步,中國園林逐漸形成獨特的民族形式,自成體系。它的主要特點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與自然美巧妙地結合起來,創造了獨樹一幟的自然山水式園林。由於文人蔘與園林的建設,中國古代的園林充滿了文人氣息和詩情畫意。“詩情畫意”是中國園林的精髓,也是造園藝術所追求的境界。為達到這一目的。造園藝術家常利用古人詩文與造景的結合。我們剛才欣賞的短片中的蘇州園林就是典型的代表。我們再來看一些有關園林的圖片。(顯示遠香堂圖片)取宋周敦頤《愛蓮説》中“香遠益清”之意,提為遠香堂。水中遍植荷花,因荷得名。夏日池中荷風撲面,清香遠送,是賞荷佳處,園主借花自喻,表達其高尚的情操。

(顯示“香洲”圖片)香洲為“舫”式結構,有兩層艙樓,用的是屈原筆下“芳洲”的典故《楚辭》中有“採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的句子,古時常以香草來比喻清高之士,此處以荷花景觀來喻意香草,船頭是台,前艙是亭,中艙為榭,船尾是閣。(顯示圖片“小飛虹”)是蘇州園林中的廊橋,取南北朝宋代鮑昭《白雲》詩“飛虹眺秦河,泛霧弄輕弦”而命名。硃紅色橋欄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飛虹,古人以虹喻橋。

(顯示與誰同坐軒圖片)蘇州拙政園“與誰同座軒”:取蘇軾詞“與誰同座,明月清風我”之句為名。蘇軾詞的原意是標榜清高不羣,這裏只借以寫景,使意境更為豐富。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以示其志之清高。

(中國園林藝術的境界是講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鑿的痕跡。它的特點是一切要按自然美的規律來安排(尊重自然規律,屋內的柱子的朝向按照樹木在自然界的狀態)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求人們要尊重自然規律的法則,不要橫加干涉自然法則。園林主要是摹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來建造自然的景色,中國古代園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築等融為一體的遊賞環境。以自然與人工的關係來劃分可分為風景園林和城市園林。風景園林是在較廣闊的自然環境中點綴少量人工建築,如,頤和園,而城市園林則是在人工建築的環境中佈置山池、花木等自然景觀,如,蘇州園林。分的細一點則,它主要有三種類型:一種是面積較大、氣派宏偉的皇家園林,如清代的圓明園、現存的北京頤和園等;另一種是規模較小的私家園林,園林風格因園主的情趣而異,如蘇州的拙政園、網師園等。還有一種是城郊風景區和山林名勝,如杭州西湖、昆明西山滇池等。這種園林規模也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為一體。這三種類型的園林中以前一、二種藝術成就,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特點和精華。但萬變不離其中,都是模仿自然,建築隱於自然山水環境中。)

小組討論:

我國的園林建築有哪些特徵?南北方園林建築有哪些區別?(提示:都有哪些要素構成?建造的目的是什麼?規模怎樣?)

我國園林的特徵:

1.取法自然,高於自然,容自然美與建築美為一體,以詩情畫意的傳統作為創作方法。

2.為了滿足封建統治階級和文人士大夫遊憩生活的需要而興起和發展的,滲透着封建文人的藝術情趣

3.都凝聚着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4.劃分景區和空間,善於“借景”

5.追求寓情於景、觸景生情的藝術境界

要素:

園林少不了建築,建築在東西放園林中扮演的角色不同,西方古典園林的佈局中,建築佔主導,園林是延伸部分,服從於建築,使園林“建築化”,建築是孤立的,無須同園林互相滲透。中國園林的佈局中,園林統帥建築,巧妙地使山石流水,花草樹木滲透到建築中去,迫使建築園林化,要求建築隨高就低,因山就勢,自然敞開,使建築本身與自然融為一體。

中國古代向來把園林看成是一首詩或一幅畫,而不是單純的土木工程,它巧妙地將詩畫藝術與園林熔於一爐,如建築上的匾額、雕塑等。詩畫與園林作品不僅讚賞自然本身的形態美,而且更注重自然的內在美,將自然“人格”化,認為松柏延年、荷花廉潔、翠竹虛心,巖石堅貞,都和人的情感相聯繫。竹影花影、風聲雨聲、陽光月光、茶香花香都能激起人們的情感和豐富的聯想

中國園林三大要素:

山水地形:山是永恆穩定的象徵,大園山大,主山多是土山,山石用在重點部位稱“山骨”,小園山小,可全用山石堆疊;水是智慧和廉潔的象徵,水從山泉流出,通過曲折的溪澗最後匯成大池,成為園林的主體水面

花草樹木:富有生機,象徵着欣欣向榮。花草樹木是自然式的,講究意境,花木種類的選擇都要順應地形、朝向等自然氣候條件與植物的生長習慣,同時特別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樹和植被,使之成為全園植物的骨幹。

園路建築:“曲徑通幽”建築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與自然的景物交織在一起。園中的主要建築往往和主山池相對,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點景和觀景的建築。建築和園路還起着分隔空間和組織遊覽路線的作用。

園林中的對景和借景:

對景:中國園林講究的是“步移景異”隨着人的走動,景物就不斷地變換。在中國園林中,的景點往往置於最有利的地勢上,而且有的自然環境作襯托,在遊覽路線最適於停留的地方便是賞景的位置,在景點多的園林中,各個景點常互為對景。有時為了強調對景中最精彩的部分,還利用門洞、窗洞或建築的間隙把對景框起來

借景:把園外的佳境,通過精心選擇和剪裁,收納到園林中來,擴大空間感。借景有多種形式:

遠借 如,拙政園“依虹亭”、“菏風四面亭”借園外北寺塔

鄰借 如,頤和園漏窗,信步間透過一個個窗洞,就能“步移景異”地欣賞到一幅不同的畫面

仰借、俯借則是觀賞的角度不同,如,晴空萬里,春江漁火

應時而借,一日之間的疏影移動,晨曦殘陽

借景還可引申為借聲、借香等等。

園林的景的欣賞

靜觀(類似欣賞一幅幅圖片)

所謂“靜觀”是庭院中人能夠駐足的觀賞點,在可停息的小亭裏、坐椅上留住人,使人能對四周的景觀仔細觀賞。因其視點與景物的位置不變,眼前猶如出現一幅立體的風景畫,整個畫面就象一幅靜態圖畫,造景就是有意識地安排視線範圍內的主景、配景、前景、中景和遠景,儘可能使畫面向縱橫發展。

在中國古典園林中還常常通過各式洞門或通過各式窗户及各種漏窗,透過門框或窗框,透過門,空間相互聯繫、滲透,使空間感覺更為深遠,使畫的境界更生動、更深邃,耐看、耐尋思,讓人回味。

動觀(類似欣賞短片)

所謂動觀,是通過一定的行走的路線,把不同的景組成連續的景觀序列,隨着人的移布,景色不斷地發生變化,因其視點與景物相對位移,猶如觀看一幅長卷圖畫,一景一景不斷闖入眼簾,成為一種動態的連續構圖,獲得良好的動觀效果。西方"流動空間"的理論和東方"空間分隔"的理論都異曲同工地創造出庭園步移景異的景色。

尤其在中國的古典園林中,蘇州一批面積狹小的私家庭園採用了曲徑通幽的表現手法,將動觀的景色表現得淋漓盡致。庭園造景有如撰文畫畫,有法而無定式。同一景色畫家可用不同筆法表現之,攝影師可從不同角度拍攝之,同一園林也可用不同構思設計之。幾百座江南庭園千變萬化,各有所妙。故園林造景能有獨特的立意,做到'雖有人作,宛自天開'的意境就可稱為佳作。

每個庭園造景時,不可忽視動觀和靜觀的景色,通常狹小的庭園應以靜觀為主,動觀為輔。遵循"小中見大"的原理,創造出"有限中見無限"的美景,更重視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應用。在相對較大的庭園中,應以動觀為主,靜觀為輔,更應注重空間的分割,通過對景,夾景、添景等各種形式,造成或開郎,或收斂,或幽深,或明暢的空間,使景色更為豐富。在現代的庭園造景中,研究植物高低、色彩、質感、動勢等的配置,組成優美的焦點景觀,將會是更為重要的課題。

引導學生總結:園林藝術作為中國封建文化的一部分,是為滿足封建統治階級和文人士大夫遊憩生活的需要而興起和發展的,滲透着封建文人的藝術情趣,這些文化遺產,又是勞動人民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中國園林,取法自然,高於自然,融建築美與自然美為一體,以詩情畫意的傳統作為創作方法,至今仍值得借鑑、繼承和發揚。

欣賞了我國的園林建築之後,我們再來看一下我國的民居建築(顯示一組民居圖片),將各地的民居建築進行對比,概括我國民居建築的特點:(結合圖片進行講解)

? 平面形式豐富,空間組合多變

?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 造型樸實,羣體和諧,環境優美

? 鮮明的民族特色

(新疆喀什地區天旱少雨,居民喜愛户外生活,院落四周設廊,廊下砌土坑,上鋪地毯,是平時待客及家人活動之處。

福建永定縣古竹鄉圓土樓,為自衞防禦而形成的一種封閉型聚居環形大樓,外牆用土造,厚達一米多,大樓一般為一環,高2~4層,每層16間,多的有32開間,內部各間有迴廊相連,外部下層不開窗,第三、四層開小窗。)

北方寒冷,人口相對少——多四合院、三合院,空間大些

南方炎熱多雨,人口密集——住宅緊湊,多為樓房

少數民族由於安全因素——以族為單位,居住大型集團住宅,形成各種形狀的土摟,便於防禦

民居建築的實用性大於精神性追求。

課後思考題:

l 請舉例説説中國道家思想對中國園林的影響,以及它對現代環保意識的影響?

l 當今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現代建築越來越多,他們同園林建築、民居建築能不能相融合?

中學美術教案設計方案2023歸納 篇11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教材選用的是湘版高中美術鑑賞下篇第三單元燦爛的美術世界第8課《不同的歌聲》;教學主要圍繞“民族文化與美術”這一主題而展開,通過對這一主題的講述與思考、體驗與探究,使學生認識到不同民族的人民都創造出了優秀的文化與藝術,我們要學會尊重並認識這些文化與藝術。同時結合本地區的文化藝術的探究展示,加強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才能夠為本民族的藝術尋求新的發展道路與發展空間。

2.教材的處理

我以課標和教材為依據,但不侷限於書本教材,對教材做了適當的調整,根據學生的實際和一課時的教學容量從教材中刪去墨西哥壁畫運動及其產生的社會背景,補充進地域文化--惠女文化,使學生更能理解民族文化與美術的關係。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美術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關係;瞭解俄羅斯“巡迴展覽畫派”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所反映的時代形象與民族形象;認識中國民族文化傳統與藝術的多樣性,瞭解藏族美術惠女文化產生的歷史背景、文化內涵。

2)、過程和方法:

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方法,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充分體驗學習的樂趣;通過模仿體驗、探究成果展示等方式以提高學生對藝術與文化關係的理解。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讓學生體會與理解美術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重要關係,學會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藝術,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學會挖掘、利用和保護地方的文化資源,增強對民族優秀文化藝術的自豪感。

4、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

1)重點:民族文化是如何影響美術創作的?通過分析作品產生的特定時代背景突出重點

2)難點:美術創作是如何反映民族文化的?通過體驗與感悟理解作品中民族形象突破難點

3)關鍵:民族文化的豐富性.通過課前學習探究來體現本民族文化的豐富底藴

5、資源分析

學生資源:充分挖掘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緊密聯繫生活實際,結合親身體驗參與課堂教學。

課程資源: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和拓展內容組織教學。

學校資源:利用學校的多媒體設備、圖書館等資源。

教師資源:教師通過網上和課外圖書收集大量的圖片與文字資料,擴大教學容量。

二、説教法

本課旨在通過讓學生體會與理解美術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重要關係。充分利用本地的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引導學生深入地瞭解我國優秀的地方文化。引導學生通過包括網絡在內的多種途徑收集與本課內容相關的文字、圖像等資料,進行探究性學習與合作學習,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1)樂曲渲染法:利用相關民族樂曲做渲染是使學生的心情得以放鬆,既能克服欣賞過程中的視覺疲勞,又能擴充整合學科間的知識。

2)講述啟發法:通過教師對美術作品的介紹啟發同學對作品的分析和鑑別,從而達到鑑賞能力的提升。

3)角色主持法:引導學生體驗、描述、感悟作品的形象及展示探究學習成果的活動能力。

三、説學情學法

(1)説學情

我校高一年的學生在學習積極方面是明顯的,整體素質較高,思辨能力強,有很好的學習自覺性,而且高中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已接近於成熟狀態,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勇於探究,敢於否定;但消極也存在,由於國中學習方法的單一性,忽略了學科特徵,所以我就針對本課的學習內容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民族文化與美術作品間的聯繫進行鑑賞,領會民族文化的性質、特徵和美術作品藝術表現手法,瞭解美術作品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狀況等,來促進學生美術作品鑑賞能力的生成與提高。

(2)説學法

《新課標》中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

1、篩選學習法:引導學生學會篩選有用的資料信息的學習方法,把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歸類。

2、小組合作學習法: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彼此的見解,共享彼此的材料,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整體協調能力,既提升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又在團隊合作中突顯個體創造能力。

3、體驗學習法:學生在鑑賞作品過程中體驗、感悟大師對民族形象的表現。體驗藝術創作的多樣性。四、説程序

一)體驗與感悟(二)暢談與交流(三)理解與探究(四)歸納與總結

導入:聆聽樂曲《伏爾加船伕曲》(音樂家)。説説你的聽覺感受;

(一)體驗與感悟

內容:鑑賞俄羅斯現實主義畫家列賓作品《伏爾加縴夫》與“巡迴展覽畫派”

1.觀賞作品《伏爾加縴夫》(畫家)説説你的視覺感受;

2.吟誦詩句《伏爾加河上》(詩人)説説你的心靈感想;

3.模仿作品《伏爾加縴夫》中的人物動作動態,積極體悟人物的內心世界的活動。

説説你的肢體感受.

[設問一]為什麼有這麼多不同的藝術家都在表現同一內容的作品呢?

[設問二]在你們體驗後能就當時縴夫們的形象、內心世界所想進行闡述嗎?

[設問三]你認為這件作品體現了藝術家什麼樣的情感與作品的藝術特徵?

閲讀教材中關於“巡迴展覽畫派”的論述。從它的誕生、發展、當時社會環境、藝術品風格、代表畫家等方面簡要描述.

知識拓展:介紹巡迴展覽畫派代表畫家有別洛夫、克拉姆斯科依、薩甫拉索夫、施什金等。

學生活動:靜聽細觀暢吟體驗並談感受;

教師活動:提示啟發學生大膽表達和描述並要參與體驗討論,並引導學生閲讀教材中關於“巡迴展覽畫派”的論述,並做知識延伸。

設計意圖:通過“聽、觀、吟、驗”等形式去調動學生的不同感官,去感悟同一主題的不同表現形式。從中引導學生運用感悟、形式以及社會學鑑賞法,分別從作品的表現主題、人物形象以及自己對這件作品的感受方面來進行觀察分析。並理解“民族文化”與“美術”之間有着密切的關係。

(二)暢談與交流

內容:藏族文化與美術-----建築與藏族服飾

學生活動:對收集到資料進行小組篩選,歸納後交流

教師活動: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外;鼓動其他小組的同學發表不同的見解;教師也要參與討論,進行師生互動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展現探究歸納後藏族民族文化,即體現學習探究的成果,又有利於學生關注中國民族文化、藝術資源,並懂得傳承與保護的良好意識。同時也是師生共同實現本課教學目標,即是理解民族文化與美術的重點之一

(三)理解與探究

內容:探究惠女服飾文化從他們的起源、發展、生活習俗、藝術品風格等方面簡要描述

學生活動:對收集圖片進行小組篩選,登台展示並説明其相關特徵;

教師活動: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外,協助學生操作多媒體,進行實物展示;教師也要參與討論,並引導學生把藏飾與惠女服飾相比較

設計意圖:利用比較式鑑賞方法有助於學生更好更清晰地理解不同作品的特徵,也是要讓學生進一步的理解美術作品是如何反映一個民族文化,同時對我國仍至世界美術發展的方向有更深入的思考,以突破本課的難點

(四)歸納與總結:

本課教學主要圍繞“民族文化與美術”這一主題而展開,通過對這一主題的講述與思考、體驗與探究等多種形式,體會與理解美術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重要關係,學會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藝術,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學會挖掘、利用和保護地方的文化資源,增強對民族優秀文化藝術的自豪感。

五、反思教學設計

本教學設計依據是新課標“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要運用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集體協作的精神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整個程序都圍繞着學生自主探究來展開,教學設計中有動有靜,有思考的布白,有演練的空間,有交流互動的平台,能夠充分體現高中新課程的理念精神。

中學美術教案設計方案2023歸納 篇12

一、設計思路

為了更好的上好本課,我對本課的教材和學生的學情進行了深入分析。

1、教材分析

《唐代墓室壁畫》屬墓室壁畫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唐代墓室壁畫進入中學美術課堂對培養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對唐代豐富多彩的壁畫藝術表現形式的理解,以及對個人品味和審美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2、學情分析

在本節課前已經學習過了《敦煌莫高窟》,學生已經對壁畫藝術有了較為系統的瞭解,並掌握了壁畫的製作方法,這些都為學生學習唐代墓室壁畫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為大部分學生沒有接觸過墓室壁畫,所以我在課件中展示了多幅作品讓學生欣賞,引導學生了解和認識唐代墓室壁畫,開拓學生的眼界,激發其探索墓室壁畫的興趣。本課我採用對比分析法和小組合作探究法,通過比較分析唐代墓室壁畫和唐敦煌莫高窟壁畫的異同,使學生對唐代壁畫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知。

3、教學目標

作品結合教學內容,從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途徑、情感與評價、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等4個方面提出明確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瞭解唐代墓室壁畫的有關基礎理論知識和藝術特徵;學會用對比分析法分析比較唐代墓室壁畫和唐敦煌莫高窟壁畫的異同。

方法與途徑:欣賞唐代墓室壁畫,瞭解唐代墓室壁畫的歷史和意義;在討論與交流過程中,瞭解唐代墓室壁畫和唐敦煌莫高窟壁畫的不同藝術特徵,能用線描的形式臨摹壁畫作品的局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與評價:感悟唐代墓室壁畫的藝術美,分析壁畫的不同表現形式,提升欣賞水平,培養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運用具體的,有針對性的評價用語,多激勵,多引導。

4、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唐代墓室壁畫,學會用自己的語言分析評價唐代墓室壁畫的美。

教學難點:運用比較分析法探究唐代墓室壁畫和唐敦煌莫高窟壁畫的異同。

二、教學準備

參觀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的唐代壁畫珍品館,撰寫觀後感。查閲唐墓室壁畫相關的文獻資料。研究總結唐代墓室壁畫中的題材、構圖、人物造型、色彩特點藝術特色。分析比較唐代墓室壁畫與敦煌莫高窟壁畫的異同,並結合壁畫圖片詳細列舉,將所需要的圖片配上簡要的文字資料製作成幻燈片在開課前循環播放。製作多媒體課件供詳細講解需要。

教學方法:欣賞法、對比分析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課時數:1課時

三、教學過程

【導入】用已學知識,引出課題(2-3分鐘)

1、課前循環播放敦煌莫高窟壁畫和唐代墓室壁畫經典代表作品。

2、提問: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哪裏的壁畫?

3、回顧敦煌莫高窟壁畫,引導學生説一説敦煌莫高窟壁畫的特點,引導學生思考唐代壁畫除了莫高窟壁畫以外,你還知道哪些優秀的作品?引出唐代墓室壁畫。

【講授】欣賞感知,合作探究(8-10分鐘)

1、什麼是墓室壁畫?(課件展示)

墓室壁畫作為中國傳統壁畫的重要一翼,它一般繪於墓室的四壁、頂部以及甬道兩側。墓室壁畫的內容多是反映死者生前的活動情況,也有神靈百物、神話傳説、歷史故事、日月星辰以及圖案裝飾,目的主要是説教和對亡者的紀念或者希望死者在冥間能過上好日子。

2、唐代墓室壁畫

(1)、唐墓壁畫簡介

唐墓壁畫是陝西曆史博物館獨具特色的珍貴藏品,共有20多座唐墓的壁畫精品近600幅,達1000多平方米。其中5件(組)18幅被國家定為國寶級,69件(組)82幅被定為一級品。唐墓壁畫以風格獨特的建築、簡約傳神的人物、特色鮮明的器物、簡潔明快的山水與栩栩如生的動植物,描繪了當時的儀禮規範、生活習俗、服飾特色、娛樂方式與建築風格,是研究唐代社會生活尤其是貴族生活和精神追求的重要形象資料。

陝西曆史博物館的唐墓壁畫包括章懷太子墓客使圖、馬球圖、狩獵出行圖,懿德太子墓闕樓圖、儀仗圖,永泰公主墓宮女圖在內的壁畫珍品97幅;以及輔助文物18件組,其中有些是上展壁畫墓出土,有些則與畫面內容有關。為了便於觀眾比較唐墓壁畫和唐代傳世繪畫,還專門選出唐代前後的傳世名畫複製品作為輔助展品。

(2)、欣賞永泰公主墓壁畫

永泰公主墓,李仙蕙(684-701年)中宗李顯的第七女,諡永泰公主。其墓為高宗乾陵陪葬墓,長87.5米,由墓道、過洞、天井、前後甬道、前後墓室組成。出土隨葬品1300遇見。壁畫題材有青龍、白虎、建築、儀仗、列戟、宮女等。

《永泰公主墓宮女圖》是陝西省乾縣唐永泰公主李仙蕙墓前室東壁南側出土的畫,現藏陝西曆史博物館。高176釐米,寬196.5釐米。李仙蕙是唐中宗第七女,初封永泰郡主,後贈永泰公主。此圖場面宏大,保存較好,畫中人物為九位風姿綽約的宮女,頭梳高髻,肩披紗巾,長裙曳地,個個體態豐盈,婀娜多姿。她們手捧方盒、酒杯、拂塵、如意、團扇、蠟燭等,在為首女官的引領下款款徐行,或低語、或回顧、或凝神,神態被描繪得細緻入微,生動傳神。體現了大唐喜好秀麗豐滿、華貴豔媚的女子的風尚,真實的展示出唐代皇室貴族奢靡生活的一瞬間。整體構圖既注意到各顯人物特點,又顧及到畫面和諧統一,色彩豐富,線條流暢,人物的裝束、服飾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精美的畫面又有極高的藝術性。畫師着重通過人物的正、側、背、轉各種微妙的變化,使單調排列的宮女神情相應,構成一個完美的整體,是唐墓壁畫中的精品,達到了藝術效果與歷史價值的高度統一。

(3)、總結永泰公主墓壁畫中的人物造型與色彩特點

充滿氣勢的構圖、樸拙生動的造型、流動飛揚的線條、豐富熱烈的色彩

3、自學探究章懷太子墓壁畫、懿德太子墓壁畫

(1)、小組合作思考、討論章懷太子墓壁畫中人物的造型與色彩特點。

(2)、小組合作思考、討論章懷太子墓壁畫中人物的造型與色彩特點。

(3)、小組派代表總結髮言

【練習】小組合作探究(15-18分鐘)

小組合作運用對比分析法分析比較唐墓室壁畫與敦煌莫高窟壁畫的異同,將討論結果寫到黑板上。(8-10分鐘)

老師總結(4分鐘)

相同點:

1、社會背景相同。盡顯唐朝的繁榮文化、當時所盛行的厚葬文化和牆繪畫風氣的流行。

2、相同的材料與繪畫思維方式。運用毛筆蘸墨在牆上勾勒出人物,山水、花鳥的形體,然後賦予應有的理想色彩,其用色方法、繪畫技巧、構圖方法和文化習慣,都透漏出中國人的審美和人生哲學,與西方美學相異。

3、都是心靈的寄託。論兩者的產生原因,都是源於心靈的寄託。唐莫屬壁畫所服務的是皇親國戚、貴族後裔,表達他們希望自己在死後或轉世人能享受榮華富貴、權利、地位等。莫高窟壁畫則是貧苦老百姓、商户、官員的心理願望,祝福祖先在另外一個極樂世界幸福,寄託自己在外經商平安,脱離塵世的痛苦,來生可以投胎到富貴權勢人家,過得比今生更好。

不同點:

1、題材的選定各有不同。唐墓室壁畫是貴族皇室流行厚葬所產生的繪畫作品,大體表現自己奢華的生活和歷史事件。主要有儀仗出行、外交、狩獵、宮女、樂舞等,希望死後仍能享受今世的快樂。取材關注自己的生活,作品富有生活化、真實化的特點。敦煌莫高窟壁畫則是寄託百姓所想,題材大都選自佛經故事、佛教教義、佛教歷史畫、西方淨土等,經變畫是這時期的重點內容,供養人也漸漸進入了畫面,繪畫題材與百姓的生活逐漸融合起來。

2、構圖處理手法相異。兩者共有長方形構圖和長卷式構圖,三聯式構圖和立體藻井構圖是盛唐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獨特的。

3、藝術語言各有追求。唐墓室壁畫,構圖簡約,形象生動,故事情節簡練,追求自然生動、生活氣息濃郁的真實感受;用筆用色虛實相生,具有中國畫的寫意屬性;設色為工筆淡彩但又不失該有的厚重感。莫高窟壁畫中,故事內容豐富,構圖飽滿,氣氛活躍,人物造型比較豐滿,顯示佛家的大度與佛法的廣大,具有普度眾生之意;場面宏大,畫面複雜,裝飾性比較強烈,顏色豐富多彩,表述了佛國的一派盛世之象。其用筆設色屬於傳統的工筆重彩畫。

【展示與評價】(3-5分鐘)

1.組代表發言,自評本小組的討論結果,分享心得。

2.激勵學生學會有針對性、抓重點進行高效討論。

3.小組互評討論結果,説説自己在今後的課堂討論中該如何改進。

【總結】(2-4分鐘)

鼓勵學生談一談本節課學到了什麼,教師補充總結本課學到的知識點,同時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滲透。

【課後作業】

1.週末去陝西省歷史博物館唐代壁畫珍品館參觀。

2.撰寫200字左右的觀後感,在課餘時間和同學交流感受。

3.嘗試用線描形式劃一劃壁畫中的人物。

以上內容3選2

中學美術教案設計方案2023歸納 篇13

一、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設計的概念,設計與生活的密切關係,熟知設計形態、功能等相關基本知識,並利用所學掌握設計的技能。

2.在欣賞、分析、討論中熟知相關設計基礎知識,瞭解設計的形態、功能和原則。

3.體驗美術活動樂趣的過程中,提高對設計藝術的關注度,感受設計為生活服務的精神,培養創新意識,進而提高對世界多元化的認知和理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熟知設計形態、功能等相關基本知識,並掌握設計步驟。

【難點】

分析設計在形態與功能上的特點,獨立完成創新型設計作品。

三、教學用具

形式各樣的鉛筆、設計家作品圖片、多媒體演示設備等。

四、教學過程

活動一:導入新課

教師多媒體播放各種造型各異的椅子組成的一組圖片,引導學生觀看並提出問題:這些椅子和我們平時坐的椅子有什麼不同?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設計感強、造型新奇、製作材料各式各樣、能滿足不同人的需要。設計充滿着我們生活,每天享受着設計提供給我們的舒適便捷、優美愉悦的生活,今天讓我們一起變身設計師,踏上設計的旅程吧!引出課題《設計與生活》。

活動二:直觀感知

1.教師展示丹麥設計師克里斯汀﹒維德爾作品圖片《可調節兒童椅》,引導學生觀看並提問:什麼是設計?這個兒童椅在造型上有什麼特點?為什麼要這樣設計?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設計是人類創造性的活動,是把某種計劃、設想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視覺語言傳達出來的過程。圖片中可調節兒童椅構造簡單,符合人體結構特點,半圓形椅身的兩側有五個縫隙可以調節高度;這樣設計可以避免對幼兒的磕碰,而且節省材料,體現出“經濟、簡單、實用”的設計理念。

活動三:具體分析

1.教師播放一組形態各異的鉛筆圖片,提問:相信大家都用過這些鉛筆,誰能試着分析鉛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圓形——出稜——加橡皮——自動——筆頭扁平——橡膠鉛筆;可以看出鉛筆在發展過程中,從形態、功能、材料、色彩等方面都發生了變化。

2.教師繼續以鉛筆為例,引導學生思考並提問:鉛筆為什麼要發生這些變化?説明了什麼問題?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鉛筆的稜面可以防止手握時打滑;鉛筆頭添加橡皮,方便塗改;自動筆的特點是方便,還能避免鉛芯折斷;扁平的筆頭方便考試時填塗機讀卡;橡膠鉛筆中裝有軟筆芯,可以卷折,非常時尚有趣。鉛筆的發展給使用者帶來了更多的方便。

3.教師繼續提出問題:大屏幕中這款旅行用品組合套裝,是怎麼解決旅行中攜帶洗漱用品問題的?這樣的設計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在造型和結構設計上,將分裝不同洗漱用品的小瓶組裝成一個圓柱體,這樣的設計方便攜帶,同時還節省了空間;這個是來自我們生活隨處可見的設計,恰好反映出設計是通過設計功能來滿足人們需求的。這樣的設計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方便實用、美觀大方、操作簡單。

4.教師講解:通過學習,我們發現設計就來源於生活,人們為了生存與生活,會產生各種各樣的需求。需求是設計的源泉,設計正是通過設計功能來滿足人們的需求。接着提出問題:那設計的根本目的是什麼?一個好的設計,它的評價標準是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設計的根本目的是為生活服務,為人服務的,人類通過設計活動創造或改變事物,實現為其所用的價值和目標。

一個好的設計主要從兩方面判斷: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只有將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高度統一,才能成就好的設計作品。

活動四:拓展階段

1.課堂練習

教師引導學生觀看書包發展歷程的視頻及設計步驟,並提出要求:以“燈”為主題,進行設計創作。

2.展示講評

交流想法,師生共同評述賞析作品的優缺點,總結出存在的共性的問題,提出改進的建議和方法。評價方式以學生自評與教師總結評價為主,評價標準以下列為準:

①是否運用課上所學知識進行創作;

②設計上是否兼顧實用性和美觀性

③形式是否多樣、美觀大方、新穎獨特。

3.佈置課後作業:

收集自己最喜歡的生活設計作品圖片,並附上簡要的創意説明。

中學美術教案設計方案2023歸納 篇1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我國四大石窟、掌握雕塑的材質以及分類、初步掌握雲岡石窟的藝術特色。

【過程與方法】

通過欣賞,分組探討理解在宗教盛行的歷史時期,宗教對人的精神影響和作用。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熱愛家鄉雕塑建設,愛民族傳統文化藝術,具有保護古建築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四大石窟、雲岡石窟的藝術特色。

【難點】

能夠簡單評析雲岡石窟的雕塑作品

三、教學方法

欣賞教學法、情境法、體驗感悟法、討論法。

四、教學準備

教材、多媒體課件等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

a、世界上三大主流宗教是哪三個?(佛教、_、伊斯蘭教)

b、中國的主流宗教是什麼?(佛教)

c、一提到佛教同學們首先想到什麼?(西遊記、敦煌壁畫、佛像等)。(接下來看影片《飛天舞蹈》提升學生興趣,引入新課。

(二)直觀感知

1.佛教的產生。(播放PPT誕生圖)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5世紀時古印度的一個小國。釋迦摩尼的母親一天晚上夢見一頭通體發光的六齒白象飛進了她體內,因此受孕。而後在腋下誕生一個嬰兒,就是後來的釋迦摩尼,佛教的創始人。佛教的教義講求轉世輪迴説,教化人們一心行善,默默的接受人世間一切苦難,來世便會有好的結果,過上好的生活。

2、佛教傳入中國

提問:佛教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學生討論,教師小結佛教是經過古代的絲綢之路逐漸傳入到中國的。人間眾生的苦難是多種多樣的,眾生的願望和需求也是多種多樣的,佛能夠看到並且幫助眾多受苦受難的人,並且滿足不同人的願望。

(三)具體分析

1、提問:中國四大佛教石窟?通過PPT分別播放四大石窟圖片。

敦煌莫高窟

麥積山石窟

洛陽龍門石窟

大同雲岡石窟

2、討論佛像的一般造型特點?

學生討論後,教師總結:肉髻,螺發,白毫,耳垂。石窟造像,高達寬博,造型平穩厚實。體現了當時高潮的雕塑技術。同時體現了當時佛教在人心目中的無上地位。

(影音欣賞佛像圖片《金剛經》)

3、雲岡石窟大佛欣賞。(重點欣賞第20窟大佛)

A、教師簡介雲岡石窟。

位於山西大同的武周山北崖,依山鑿窟,東西綿延一公里,創建於北魏文成帝興安二年。雲岡石窟開鑿於公元460年(北魏),到唐朝達到高峯。雲崗石窟作為北魏早期佛教藝術的中心,給各地石窟藝術以巨大的影響。現存洞窟53個,窟龕約1100個,石雕造像51000餘尊。雲岡石窟已成為國內各界人士參觀遊覽的重要場所也是國際友人傾慕和嚮往的旅遊勝地,有的二十石窟。

B、提問雕塑的分類?

----圓雕、浮雕。

C、雕塑的材質?

-----石、陶、木、銅

D、欣賞雲岡石窟佛像後討論藝術特色·

-----以壯觀的石刻聞名。

(四)情感昇華

討論:在你旅遊時應該怎樣自覺保護歷史文物?

(五)小結拓展

1、本課總結: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內宗教是人們解決生命中一切痛苦的法寶,是進行心靈慰藉的精神支柱。正是由於宗教的強大的精神作用,也被統治者作為統治國家的一個重要手段。但無論怎樣,歷史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宗教美術作品,能夠讓我們直接面對宗教的神聖與威嚴,宗教到現在仍然是淨化人們心靈的文化產物。

1、拓展:播放PPT配樂欣賞敦煌飛天壁畫圖片。

提問:為什麼雲岡石窟以石刻佛像著稱而敦煌莫高窟以壁畫聞名於世?

六、板書設計

淨化心靈的文化產物----雲岡石窟

一我國四大石窟。

二雕塑的分類,材質

三雲岡石窟佛像藝術特色-----以壯觀的石刻聞名。

七、課後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huodong/97wrx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