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活動方案 >

中學美術教案設計方案2022歸納(精選15篇)

中學美術教案設計方案2022歸納(精選15篇)

中學美術教案設計方案2022歸納 篇1

課型:綜合課

中學美術教案設計方案2022歸納(精選15篇)

教學方法:欣賞、講授、演示與圖案製作相結合。

教學目的

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二方連續紋樣的特點及其主要構成形式。初步掌握正確繪製二方連續紋樣的方法。

結合欣賞我國古代文物及兄弟民族在器物上裝飾的二方連續紋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珍視傳統風格的審美情操。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二方連續紋樣的組成骨式及其設計製作步驟。

難點:紋樣的構成與配色。

教具與學具的準備

第一課時教具:

針織花邊,民族花帶2~3條。2、古代及少數民族在器物上裝飾二方連續紋樣圖例。3、二方連續紋樣骨式圖。4、不同的構成方法繪製的二方連續紋樣。5、繪製步驟分解圖。

第二課時教具:

運用各種圖案配色方法繪製的二方連續紋樣。

第一課時學具:

鉛筆、橡皮、直尺、課本、作業本。

第二課時學具:

水粉顏料(6色、12色均可),水彩筆(大、小各一支)、調色盤、盛水瓶、課本、作業本。

四、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組織教學:檢查學具,引導認真聽課。(1分鐘)

複習舊知識導入新課:(約1分鐘)

以提問形式,複習前面所學的內容:單獨紋樣——具有一定的獨立性,能單獨使用的紋樣。

出示針織花邊,民族花帶向學生提問:這些東西平時稱它為什麼(學生答:花邊),那麼這些花邊是怎樣設計繪製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

新授知識

板書課題:《二方連續紋樣》

1、概念:(約2分鐘)

以一個或幾個單位紋樣,在兩條平行線之間的帶狀形平面上,作有規律的排列並以向上下或左右兩個方向無限連續循環所構成的帶狀形紋樣,稱為二方連續紋樣。

意義:(出示古代及兄弟民族在器物上裝飾二方連續紋樣圖例及現代日常生活用具有實物)(約4分鐘)

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單獨紋樣、適合紋樣、二方紋樣……二方連續紋樣由於具有重複、條理、節奏等形式,應用最多:原始社會的彩陶器上,二方連續紋樣裝飾已有了很高的成就;商周時青銅器上二方連續紋樣風格厚重、古樸變化極多;漢代漆器上面的二方連續紋樣裝飾達到了很高水平;唐代唐草紋結構嚴謹,風格典雅、富麗。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各兄弟民族在服飾和用具的美化上多用二方連續紋樣,並有其各自的傳統特色。如廣西的壯錦,四川的蜀錦、湘西苗族花帶、土家族織錦……。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生活用具器物及建築裝飾上,二方連續紋樣的裝飾也隨處可見:如染織的花布、花帶紋樣、書籍的裝璜、商品包裝、黑板報的美化等均廣泛應用。下面我們來講講二方連續紋樣最基本的構成形式:

3、二方連續紋樣的骨式:

散點式、傾斜式、垂直式、波紋式、水平式、幾何式、結合式等,每種形式可有四種排列方式:順序排列、顛倒排列、正反順序排列、正反顛倒排列。

展示各種不同的骨式繪製的二方連續紋樣,給學生欣賞並讓學生通過實例辨別出各種骨式。

4設計與繪製步驟:

畫兩根平行線,並適當定出長度.

根據長度劃分若干等分單位.

構思設計:根據用途,內容,表現形式確定紋樣的骨式,在草稿紙上精心設計繪製出一個單位紋樣.

將設計好的單位紋樣復拓到每一個單位上完成鉛筆稿。

着色完成作業。

設計要點:

組織節構要有節奏感、韻律感。

不同題材要選用恰當的骨式。

注意各種骨式的綜合運用。

注意單位紋樣相結合時的關係。

學生作業

設計製作一條有4-5個單位的花邊。

要求:1.以你喜歡的花卉或動物為題材,進行紋樣設計,造型要簡潔、概括。

2.課內要完成鉛筆稿。

課堂小結:

講評作業,佈置下節課的學具準備。

第二課時:

組織教學:引導學生認真聽課,檢查學具。

課前談話導入新課:

圖案的色彩是圖案“紋樣、骨式、色彩”三個主要部分之一,是表現物體形象的一個重要部分。正如音調不美,儘管是好台詞也唱不出好戲,色彩不美,儘管是好紋樣,也談不上是好圖案。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二方連續紋樣,並完成了鉛筆稿。這節課重點學習着色。

新授知識:

板書課題:二方連續紋樣的色彩

(展示各種圖案配色方法繪製的二方連續紋樣彩圖)

底色:底色是為花紋服務的,為的是增強畫面層次,突出花紋。一般淡底色配深花紋或深底色配淡底色花紋,但都必須適當掌握明度。使紋樣在底色上鮮明突出。底色要求均勻,一般要加入白粉顏料才容易均勻,如果用水粉顏料,就不一定要加白色。

配色方法:(以前在學習單獨紋樣的過程中,已學過圖案的配色方法,這裏可以提問的形式複習。)

設問:哪些色屬於同種色配合哪些色屬於類似色配合哪些色屬於對比色配合它們分別會產生

中學美術教案設計方案2022歸納 篇2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欣賞,使為學生對外國風景畫、靜物畫產生和發展概況有初步認識。瞭解印象派及後期的風景畫、靜物畫的繪畫風格和藝術特色.

2、技能目標:通過欣賞和評述等教學活動,增強學生參與意識,培養學生合作、互動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分析評述美術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標:外國風景畫、靜物畫作品欣賞活動中感受藝術家敏鋭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表現手法,培養學生領悟與感悟外國風景畫、靜物畫的所表現美的能力,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創造目標、: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能夠形成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欣賞評述美術作品的能力,自主建構分析作品的系統認識。

教學重點:

①讓學生了解如何表現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美,自然風光與藝術的關係以及與情感世界的關係。

②認識17世界荷蘭風景畫、靜物畫技藝的嫻熟已達到可以亂真地步,在西文藝術有着重要的地地位是歐洲近代風景畫、靜物畫的重要階段。

教學難點:

①如何讓學生領會常態的自然風光和日常靜物與畫家們的風景畫、靜物畫之間的區別,提高對風景畫、靜物畫所表現的自然和生活之美的感受能力。

②如何引導學生對分析美術作品有初步的認識。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準備圖片、製作課件、藝術家生平

學生準備:在網上搜集相關圖片和資料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分組討論:

1、上學期的第一課學習內容是什麼?

2、賞析了哪些美術作品?作者是誰?

3、這些美術作品的美在哪裏?

4、當初看了美術作品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的什麼?

二、小組彙報(略)

三、教師小結引入新課:

上學期賞析的外國風景畫、靜物畫屬現實主義繪畫,所描繪的是我們身邊的自然風光,是在現真實,有整齊、整潔之美,看了以後有身臨其境的之感,畫法細膩,形象逼真,有照片的效果。面本學期的第一課我們繼續賞析外國風景畫、靜物畫(二),另一種選擇……

四、學習新課:另一種選擇

1、播放課件

2、賞析印象派作品(討論)

①畫家選擇了什麼?

②這時畫家追求什麼?

③他們所畫的作品是真實的嗎?

④我們如何理解《日出酚∠蟆返惱媸擔?/P>

⑤畫家為何選擇在船上畫睡蓮?

⑥小結:

印象畫派所選擇是表現真實,追求的是某一時刻的光色效果,強調室外寫生,講究筆觸。

3、點彩派作品賞析討論(播放課件)

①點彩派和印象派在表現手法上有什麼不同?

②點彩派和印象派有什麼相同之處?

③點彩派和印象派在效果上的什麼不同?

④小結:

點彩派在表現效果上強調工整,技法上採取的是“點”它和印象派要比都上追求光色效果,強調環境色的作用。

4、後印象派作品賞析討論(略)

5、立體派作品賞析討論:

①立體派和前面的各畫派相比,它的特點是什麼?

②從兩幅範畫來看你能看出什麼?

③樹葉的形象能看出來嗎?

④立體畫派追求的是什麼效果?

四、課堂小結:

1、分組討論:

①外國風景畫、靜物畫發展過程中什麼?請你描述一下。

②從外國風景畫、靜物畫發展過程可以看出什麼?舉例説明。

2、分組闡述

3、教師小結(略):

中學美術教案設計方案2022歸納 篇3

課題:單色版畫

教材分析:

版畫是一種間接型的繪畫形式,是通過製版和印刷來完成,並具有複數性的平面作品。本課主要學習凸版單色版畫,用油磙、毛筆、毛刷、塗布在版的相對高、凸面上印刷完成。使學生了解單色版畫的特點和表現力,增強學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自主性。

教學目的:

①瞭解版畫的特點和製作過程,初步掌握製版與印刷的技法。

②嘗試自己動手設計製作一幅單色版畫。

③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對傳統藝術的熱愛。

重點、難點:

重點是版畫的製版工藝和特點。

難點是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教學過程:

一、檢查工具

二、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來做一個遊戲,在我們的大拇指上塗上少量顏色。(注意控制水分)在一張廢紙上印出指印。

①看一看能不能印得出來。

②可多印幾個看看會不會發生改變,同桌之間也可比較一下有什麼異同。

③想一想為什麼回出現這種紋理呢?

這個就是指紋,指紋在人的一生當中基本上不會發生變化,不同的人他的指紋相同的概率也很小,大概只有萬分之一。所以這在古代也是一個重要的法庭證據之一,用來辨別一個人的身份,但是現在科學技術發達了,人們有更先進的方法來辨別。(DNA檢測)它的準確度可達百億分之一。

三、作品賞析

欣賞一些大師的作品和學生的作品,通過對作品的對比展示,介紹多種風格與特點的版畫作品。

[西班牙]畢加索 槍

[西班牙]畢加索 戴帽子的人

[日本]棟方誌功 二弟子

四、製作過程

1、畫稿

選擇一個你喜歡的題材設計一個畫稿。注意選擇突出凹凸特點的題材。

2、製版

用剪刀或刻刀把造型的各部分剪下,用膠水貼在一底板上。

3、印刷

鋪上紙後均勻的磨平。(中間可看看印刷的效果,如果不夠再塗墨印刷,注意紙的位置不能移動)

4、完成

五、佈置作業

選擇一個你喜歡的題材設計一幅單色版畫。

六、展示點評

中學美術教案設計方案2022歸納 篇4

一、教材分析

《尋古探幽》屬於“綜合?探索”學習領域。21世紀亟需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本課學習內容的設置緊貼這一時代的脈搏,以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瑰寶漢代畫像石,畫像磚為“綜合?探索”課的切入點,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創造,在研究性的學習中提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尋古探幽的學習過程可設計為三課時進行,它融以下個學習領域為一體:

融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美術學科內的融合(第一課時)。

教師佈置學生在課前到閲覽室、圖書館或者通過上網查閲畫像石、畫像磚的有關資料,課上互相進行交流和探討。在查閲、記錄資料、短劇表演和評述作品中提高視覺感受力以及語言的組織表達能力,養成崇尚文明,珍惜優秀民族藝術與文化遺產的態度。

融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美術學科內的融合(第二課時)。

學生通過前一節課的欣賞評述,瞭解了中國古代的文化瑰寶——畫像石、畫像磚的基本知識後,運用陰線刻、仿製一塊畫像轉。在畫、刻、雕、拓的過程中感知泥材特有的質感,體驗造型的樂趣,並進一步去理解線條、形狀、空間、質感等基本的造型要素。

融人文地理、攝影、文字撰寫、手抄報編輯為一體——美術與其他多學科間的融合(第三課時)。

先把學生分成4-6人一組,帶領學生走出校園,或參觀博物館,或採訪民間的收藏家,或考察探尋當地的文物古蹟、名勝風景,並採用拍照、設像、手繪線條、文字記錄等不同的手段記錄好探尋的來龍去脈。返校後每個小組創編一份以保護文物為主題的手抄報。

1.教學目標

a.體驗與發現:通過考察當地文化古蹟,探訪民間收藏家或參觀當地博物館的方式尋古探幽,與古老文明對話,鼓勵學生對未解之迷大膽設想和推測,用匯編考古手抄報的方式傳承家鄉的文明,增強保護文物的意識。

b.實踐與創造:運用陰線刻、凸線浮雕等藝術手法,動手在泥板上繪刻、仿製一塊畫像磚,感知泥材的質感,體驗造型的樂趣,提高造型能力。

c.欣賞與評述:學生通過查閲畫像石、畫像磚的資料,課堂上交流收集到的與畫像石、畫像磚有關的神話傳説、歷史故事,在評述作品中提高視覺感受力及語言表達力,養成崇尚文明,傳承優秀民族文化遺產的學習態度。

2.教學內容

畫像石、畫像磚所表現的內容十分豐富,幾乎每一幅畫裏都濃縮着一個神話傳説、歷史典故,可以説涉及古代人們生活勞動、衣食住行、文化藝術、科學技術等各個方面,

凝聚着強烈的民族文化氣息和質樸的風土人情,其中的龍、鳳、馬、魚、鴨等動物的造型具有鮮明的裝飾性,同時又不失神態的逼真。人物造型反映了古代人們在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中的真實感受,具有運動感和節奏感,可謂“氣韻生動、以形寫神”,它們會引起學生探究的_

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文化情景,充分挖掘並利用好當地的文化資源,讓學生置身於身邊見得到的古文化瑰寶中探尋、對話,從而引起情感共鳴,激起對優秀民族文化的珍惜、崇尚、熱愛之情,並能自覺地投入到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繼承優良民族精神的行動中去,並且不斷反思在現代人的誠信危機與古人路不拾遺的強烈反差中,作為未來的主人應該如何去做?

3.教學重點

(第一課時)漢代畫像石、畫像磚所呈現的內容、思想內涵及其藝術風格。

(第二課時)刻制“畫像”的方法。

(第三課時)培養崇尚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的學習態度,增強保護文物的意識。小組合作學習習慣的培養,手抄報的編輯常識。

4.教學難點

(第一課時)畫像石、畫像磚藝術特色的理解,如何正確認識其藝術和考古價值。

(第二課時)對浮雕中的線條、形狀、空間、肌理等造型元素的理解和運用。

(第三課時)外出考察活動的組織,學生的安全保護,時間的統籌安排。

5.建議課時:3課時

二、教學過程設計與案例

第一課時

1.課前準備

教具:製作各種畫像石、畫像磚的幻燈片。

學具:課前佈置學生圍繞課本上的範例,收集有關畫像石、畫像磚的神話故事、歷史故事等。

2.教學策略

欣賞、感悟、交流、表演、評述、點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表演的_實現“教”與“學”的良性互動。

3.教學過程

課件導入創設情境

播放一段講述歷史故事的自制課件(《靳軻刺秦王》畫像石拓片加配樂錄音)

<創設古樸莊重而神祕的情境,準確詮釋古代畫像石的內涵。

中學美術教案設計方案2022歸納 篇5

課程分析:

本課程為我區美術名師工作室嘗試開發的校本課程,在我區翰文學校育才分校國中階段嘗試實施,進行學習,並希望能通過本區工作室的影響力,最終來輻射我區部分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從而促進美術活動的開展,提高美術學科的影響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學科的興趣。課程內容以湘版教材七年級《第五課喜慶吉祥的民間美術》為依據,來進行的一個課程延伸性的探究。課程主要圍繞民間藝術扎染的製作方法來進行展開,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不同的扎法,簡單瞭解扎染藝術的歷史,瞭解扎染藝術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並通過嘗試手工製作,感受扎染藝術的魅力,從而體會我們祖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感受我國博大精深的民間藝術魅力。

學生分析:

本課教學選擇七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演示,主要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學生,已經能夠把扎染的一些技法過程用手指靈活的製作出來,在思維上,他們剛進入國中,很多時候還保留着國小孩子思維的活躍性,不會受到太多的思維固式,這樣他們能更加大膽的表達出自己的創新和想法。可以認識到中國民族傳統工藝美術扎染。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簡單瞭解扎染藝術,知道扎染的製作方法,嘗試完成一件扎染作品。

2、過程與方法:可以嘗試合作來完成一件作品,也可以通過創新嘗試一些新的扎法,通過逐步瞭解扎和染過程中一些細節的把握,從而能形成不一樣漸變效果的作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了解和製作扎染的過程,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體會成功的自信心。同時,感受中國深厚的民間文化藝術,體會了藝術服務於生活的終身實用性。

教學重點:

能夠製作一副扎染作品,瞭解扎染藝術。

教學難點:

嘗試一些新的有創意的扎法,並完成效果好的作品。

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法

教學準備:

1、扎染作品

2、扎染染料、冷染劑、木夾子、皮筋、線、針、一次性手套、盆子、手帕、揹包、圍巾、布料

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教學活動

媒體運用

一、情境

導入

佈置:一副玻璃裝框的扎染布、一個靠枕、

一個揹包、掛起的紮好的包、扎染的手帕、

1、播放音樂,同學們進入教室,請同學們看一看、摸一摸。

2、上課

打開小禮物

在你打開的時候,你要關注2個小小的問題:、

你是怎麼樣把他打開的?打開後有什麼感受呢?

像這樣把織物部分結紮起來進行染制,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種染色方法,我們叫做扎染。

今天歡迎各位老師和同學們來到我們的扎染工作室和我們一起走進民間美術——魅力扎染

音樂+扎染作品背景

二、初步感受扎染

1、一起欣賞生活中的扎染

圖片和實物

2、扎染的美在哪裏?

師:扎染的美正如剛才同學們的打開過程一樣,每一次打開都有不一樣的驚喜,她體現一種獨特的變化美和痕跡美,同學們想知道這麼美的藝術品是如何製作的麼,請看

三、學習扎染的製作方法

1、師播放視頻

2、扎染的工具

3、扎染的步驟是怎麼樣的呢?

師總結:扎染步驟:折、扎、染、展示

微課

四、折法體現變化美

1、討論折扎的方法。

同學展示

師總結:橫條紋的扎法

圓形放射紋的扎法

2、我們來欣賞一下不同的扎法不同的作品。

圖片展示扎法和染的規律

五、自主學習

1、完成學習任務單

討論學習

總結學習任務單

六、扎染的不同方法

師:除了我們常見的捆紮法還有夾染法和縫製法。

圖片

七、複習美術色彩知識

色彩的色相、明度、純度、

我們一起來複習一下同類色、近似色、互補色

八、實踐製作

請同學們嘗試扎染一塊手帕。

我這裏有一個揹包和二條圍巾,有沒有同學想挑戰一下實物的?

九、瞭解扎染的歷史文化

1、扎染已經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至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我國最有代表性的是白族的民族扎染,古老扎染的染制方法要經過印花、扎花、染色、晾曬的過程。扎花是需要用針帶筆進行縫製,染色有冷染和熱然,每染制一次需要拿出晾曬,然後再染。一件作品大約需要染制十來次。

現今,這種古法染制的師傅越來越少了。需要把這種文化傳承下去。

十、作業展示與點評

1、把作品用圖釘按到我們的前面KT板上

2、請你來説説:你對自己的作品滿不滿意,有什麼更好的設想?

3、師和同學一起説説自己喜歡的效果。

十一、總結

1、師:今天我們製作了一副扎染作品,感受了扎染藝術的魅力,我們學習了這一課,希望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加入到我們社團中來,更好的傳承民間扎染藝術。

2、下課

中學美術教案設計方案2022歸納 篇6

一、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設計的概念,設計與生活的密切關係,熟知設計形態、功能等相關基本知識,並利用所學掌握設計的技能。

2.在欣賞、分析、討論中熟知相關設計基礎知識,瞭解設計的形態、功能和原則。

3.體驗美術活動樂趣的過程中,提高對設計藝術的關注度,感受設計為生活服務的精神,培養創新意識,進而提高對世界多元化的認知和理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熟知設計形態、功能等相關基本知識,並掌握設計步驟。

【難點】

分析設計在形態與功能上的特點,獨立完成創新型設計作品。

三、教學用具

形式各樣的鉛筆、設計家作品圖片、多媒體演示設備等。

四、教學過程

活動一:導入新課

教師多媒體播放各種造型各異的椅子組成的一組圖片,引導學生觀看並提出問題:這些椅子和我們平時坐的椅子有什麼不同?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設計感強、造型新奇、製作材料各式各樣、能滿足不同人的需要。設計充滿着我們生活,每天享受着設計提供給我們的舒適便捷、優美愉悦的生活,今天讓我們一起變身設計師,踏上設計的旅程吧!引出課題《設計與生活》。

活動二:直觀感知

1.教師展示丹麥設計師克里斯汀﹒維德爾作品圖片《可調節兒童椅》,引導學生觀看並提問:什麼是設計?這個兒童椅在造型上有什麼特點?為什麼要這樣設計?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設計是人類創造性的活動,是把某種計劃、設想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視覺語言傳達出來的過程。圖片中可調節兒童椅構造簡單,符合人體結構特點,半圓形椅身的兩側有五個縫隙可以調節高度;這樣設計可以避免對幼兒的磕碰,而且節省材料,體現出“經濟、簡單、實用”的設計理念。

活動三:具體分析

1.教師播放一組形態各異的鉛筆圖片,提問:相信大家都用過這些鉛筆,誰能試着分析鉛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圓形——出稜——加橡皮——自動——筆頭扁平——橡膠鉛筆;可以看出鉛筆在發展過程中,從形態、功能、材料、色彩等方面都發生了變化。

2.教師繼續以鉛筆為例,引導學生思考並提問:鉛筆為什麼要發生這些變化?説明了什麼問題?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鉛筆的稜面可以防止手握時打滑;鉛筆頭添加橡皮,方便塗改;自動筆的特點是方便,還能避免鉛芯折斷;扁平的筆頭方便考試時填塗機讀卡;橡膠鉛筆中裝有軟筆芯,可以卷折,非常時尚有趣。鉛筆的發展給使用者帶來了更多的方便。

3.教師繼續提出問題:大屏幕中這款旅行用品組合套裝,是怎麼解決旅行中攜帶洗漱用品問題的?這樣的設計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在造型和結構設計上,將分裝不同洗漱用品的小瓶組裝成一個圓柱體,這樣的設計方便攜帶,同時還節省了空間;這個是來自我們生活隨處可見的設計,恰好反映出設計是通過設計功能來滿足人們需求的。這樣的設計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方便實用、美觀大方、操作簡單。

4.教師講解:通過學習,我們發現設計就來源於生活,人們為了生存與生活,會產生各種各樣的需求。需求是設計的源泉,設計正是通過設計功能來滿足人們的需求。接着提出問題:那設計的根本目的是什麼?一個好的設計,它的評價標準是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設計的根本目的是為生活服務,為人服務的,人類通過設計活動創造或改變事物,實現為其所用的價值和目標。

一個好的設計主要從兩方面判斷: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只有將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高度統一,才能成就好的設計作品。

活動四:拓展階段

1.課堂練習

教師引導學生觀看書包發展歷程的視頻及設計步驟,並提出要求:以“燈”為主題,進行設計創作。

2.展示講評

交流想法,師生共同評述賞析作品的優缺點,總結出存在的共性的問題,提出改進的建議和方法。評價方式以學生自評與教師總結評價為主,評價標準以下列為準:

①是否運用課上所學知識進行創作;

②設計上是否兼顧實用性和美觀性

③形式是否多樣、美觀大方、新穎獨特。

3.佈置課後作業:

收集自己最喜歡的生活設計作品圖片,並附上簡要的創意説明。

中學美術教案設計方案2022歸納 篇7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我國四大石窟、掌握雕塑的材質以及分類、初步掌握雲岡石窟的藝術特色。

【過程與方法】

通過欣賞,分組探討理解在宗教盛行的歷史時期,宗教對人的精神影響和作用。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熱愛家鄉雕塑建設,愛民族傳統文化藝術,具有保護古建築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四大石窟、雲岡石窟的藝術特色。

【難點】

能夠簡單評析雲岡石窟的雕塑作品

三、教學方法

欣賞教學法、情境法、體驗感悟法、討論法。

四、教學準備

教材、多媒體課件等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

a、世界上三大主流宗教是哪三個?(佛教、_、伊斯蘭教)

b、中國的主流宗教是什麼?(佛教)

c、一提到佛教同學們首先想到什麼?(西遊記、敦煌壁畫、佛像等)。(接下來看影片《飛天舞蹈》提升學生興趣,引入新課。

(二)直觀感知

1.佛教的產生。(播放PPT誕生圖)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5世紀時古印度的一個小國。釋迦摩尼的母親一天晚上夢見一頭通體發光的六齒白象飛進了她體內,因此受孕。而後在腋下誕生一個嬰兒,就是後來的釋迦摩尼,佛教的創始人。佛教的教義講求轉世輪迴説,教化人們一心行善,默默的接受人世間一切苦難,來世便會有好的結果,過上好的生活。

2、佛教傳入中國

提問:佛教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學生討論,教師小結佛教是經過古代的絲綢之路逐漸傳入到中國的。人間眾生的苦難是多種多樣的,眾生的願望和需求也是多種多樣的,佛能夠看到並且幫助眾多受苦受難的人,並且滿足不同人的願望。

(三)具體分析

1、提問:中國四大佛教石窟?通過PPT分別播放四大石窟圖片。

敦煌莫高窟

麥積山石窟

洛陽龍門石窟

大同雲岡石窟

2、討論佛像的一般造型特點?

學生討論後,教師總結:肉髻,螺發,白毫,耳垂。石窟造像,高達寬博,造型平穩厚實。體現了當時高潮的雕塑技術。同時體現了當時佛教在人心目中的無上地位。

(影音欣賞佛像圖片《金剛經》)

3、雲岡石窟大佛欣賞。(重點欣賞第20窟大佛)

A、教師簡介雲岡石窟。

位於山西大同的武周山北崖,依山鑿窟,東西綿延一公里,創建於北魏文成帝興安二年。雲岡石窟開鑿於公元460年(北魏),到唐朝達到高峯。雲崗石窟作為北魏早期佛教藝術的中心,給各地石窟藝術以巨大的影響。現存洞窟53個,窟龕約1100個,石雕造像51000餘尊。雲岡石窟已成為國內各界人士參觀遊覽的重要場所也是國際友人傾慕和嚮往的旅遊勝地,有的二十石窟。

B、提問雕塑的分類?

----圓雕、浮雕。

C、雕塑的材質?

-----石、陶、木、銅

D、欣賞雲岡石窟佛像後討論藝術特色·

-----以壯觀的石刻聞名。

(四)情感昇華

討論:在你旅遊時應該怎樣自覺保護歷史文物?

(五)小結拓展

1、本課總結: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內宗教是人們解決生命中一切痛苦的法寶,是進行心靈慰藉的精神支柱。正是由於宗教的強大的精神作用,也被統治者作為統治國家的一個重要手段。但無論怎樣,歷史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宗教美術作品,能夠讓我們直接面對宗教的神聖與威嚴,宗教到現在仍然是淨化人們心靈的文化產物。

1、拓展:播放PPT配樂欣賞敦煌飛天壁畫圖片。

提問:為什麼雲岡石窟以石刻佛像著稱而敦煌莫高窟以壁畫聞名於世?

六、板書設計

淨化心靈的文化產物----雲岡石窟

一我國四大石窟。

二雕塑的分類,材質

三雲岡石窟佛像藝術特色-----以壯觀的石刻聞名。

七、課後反思

中學美術教案設計方案2022歸納 篇8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靜物構圖》是選取湖南美術出版社、現代美術教育研究所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選修)《繪畫雕塑》系列中的《繪畫》模塊第二課《形的視覺印象》的延伸內容。這一課包括客觀物象在平面上呈現的形體、特徵及我們怎樣梳理客觀物象給我們的印象,我從中選取怎樣梳理客觀物象給我們的印象這一節加以擴展——靜物該怎樣構圖,作為本節課的內容。本課從首先請同學們把自己最喜歡的照片或圖片進行描繪,然後通過活動,讓同學們給與意見,結合教師所説的理論知識進行修改再創造。採用學生上台手繪、師生交流的形式教學,既加強了課堂的交互能力,又調動了學生探討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對他們進行藝術再創作。

2、教學目標:

美術繪畫課教學的目的是通過美術繪畫基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學會運用繪畫的理論,進而培養學生動手繪畫創作的能力。根據高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掌握有關靜物構圖的基礎知識

(2)能力目標:

A.提高學生的觀察靜物取捨的能力

B.培養學生對靜物素描動手繪畫能力

(3)發展目標:

A.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B.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C.培養學生開拓新思維的能力

(4)情感目標:

A.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B.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感受生活,創造生活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靜物構圖的基本形式

(2)靜物構圖的基本原則

教學難點:靜物構圖的基本形式,如何取景

4、教師準備:

靜物作品圖片、知識

5、學生準備:

簡單的靜物:本子,書籍,筆,橡皮擦,文具盒等一些學習用品

二、説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因此本節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探究知識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並通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繪畫慾望。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圖:

生體會生活——總結體會——討論探究——知識擴展——再創生活

互動

師引導體會——説出問題——啟發點撥——彙總

歸納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設計了兩個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來自主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首先是回憶自己生活裏的美麗圖片,自己是怎麼把這些情景拍攝下來的,自己有過什麼樣的想法沒有,也可請學生上台來大概繪畫一下自己有過的好的設想或作品,並闡述一下自己的構思,之後師生一起進行點評,説出優點和存在的一些問題,並請同學提出一些修改的意見,之後教師結合構圖的基本知識點進行講解構圖的要素進而講到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靜物,並講解靜物構圖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原則,結合我所畫的靜物構圖進行分析和闡述。然後要同學們結合靜物構圖理論,自己用眼前書桌上的東西擺設一組靜物並進行取捨描繪,之後再請同學上台繪一次,並説明自己的想法,怎樣和靜物構圖理論知識結合,我們給與一定的意見,進行完善,並最後總結。在教學中,教師應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於平等的地位,相互交流。在設計活動時要注意活動的趣味性,以活躍課堂的氣氛。

三、説過程:

1、提問:以前出去拍照,你會怎麼拍攝,怎樣構思,有沒有重點?或是自己喜歡的圖片是怎麼樣的,喜歡的是它的什麼?

學生回答

2、活動(一)請同學們把自己美好的回憶再描繪一下,並請同學在台上進行描繪,闡述自己的觀點

3、大家一起進行點評,提出意見,老師也會提出意見並轉入思考自己該怎樣梳理一些身邊不注意的靜物,該怎樣發現美,並創造美

4、教師結合自己的靜物作品講解靜物構圖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則,並分析作品是如何進行的,另外注意存在的一些常見的構圖錯誤,分析錯誤。

5、學生結合知識要點對自己前面的作品進行修改,並相互交流,完了之後,再創作一幅作品——活動(二),就拿自己的學習用品作為道具,進行擺設,取景,描繪,並請同學上台來展示。大家可以發表意見完善作品

6、總結內容,並發動學生課後去室外取景,並描繪下來

四、説注意事項

1、在活動(一)的時候是要求學生圖説並茂,叫兩個學生上台就可以了,不拘束學生的思維,暢談自己的設想

2、在活動(二)中,要強調學生結合理論知識來重新認識靜物構圖,並自己創作一幅談自己的感受

3、在學生在下面繪畫時,教師應下台觀察,選擇有畫的好的或很有想法的同學上台描繪講解,適當的發問學生這麼畫的緣由

4、本課的內容緊密聯繫生活,加上活動式的教學法,課堂的氣氛非常活躍,教師應注意調控課堂紀律,把握好課堂的活躍程度。

五、小結

本節課以活動驅動為主線,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為中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勤於動手、敢於創新,課堂氣氛活躍;從教學效果看,知識目標完全達到,能力、發展和情感目標基本實現。

中學美術教案設計方案2022歸納 篇9

一、教材分析

《觸摸美麗》這一課屬於“設計?應用”類型課,課文旨在透過生活中平凡,樸實的材料發現美,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在感受美的同時培養想象思維的能力,提高對藝術學習持久的興趣,並獲得美的薰陶。

教學內容:認識材質和材質的演澤運用。

二、學生分析

八年級學生有較強的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對事物充滿好奇感,有獨特的見解,表現慾望較強烈,能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發揮集體協作的力量,喜歡探究問題,這樣便於學生運用不同的材質進行創作,培養創造性思維和合作精神。

三、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學生通過認識、感受材質,基本掌握運用材質來進行創作。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材質之美,提高學生的藝術感受力和審美情感;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感受生活、看待社會。

四、教學重點

材質的形式語言及運用材質形式特徵來進行創作。

五、教學難點

材質與形式特徵的和諧對比原則的運用。

六、教學準備

教具:教科書、卡片、多幅不同材質製作的範作、各種材料。

學具:蒐集多種製作材料,準備製作工具。

七、教學方法

教法:開放教學法、討論教學法、比較教學法、練習法,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培養學生參與集體、綜合創作的活動能力。

學法:欣賞中理解、比較中總結、練習中創新、討論評價與反思。

八、教學程序

教學結構師生交流活動教學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欣賞作品導入新課(4分鐘)

1、出示國畫《貓頭鷹》和裝飾畫《貓頭鷹》,問:這兩幅作品表現的都是貓頭鷹,但它們表現方法有什麼不同?

分析其表現方法有什麼不同(一個是用毛筆畫的中國畫,一個是用蘆葦、竹節、布、釦子等材料做成的貓頭鷹)

1、吸引學生的目光,鍛鍊口頭表達能力。

2、培養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3、初步瞭解裝飾畫的特點。

2、欣賞作品:(1)出示裝飾畫《風車》,問:這幅作品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2)出示裝飾畫《鄉村美景》,問:這幅作品美在什麼地方?學生回答問題

3、導入新課,板書課題《觸摸美麗》

體驗探究認識材質(4分鐘)

1、認識材質。問:你手中的材料各有什麼不同的特點?

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材料通過觸摸、撕扯、敲擊、搓揉等手段感受體驗石頭、布、毛線等不同材質的軟與硬、光滑與粗糙等質感特點。學生體驗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增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問:日常生活中的材質在人們心中有什麼感覺?例:石頭在我們心中是什麼感受?棉花是什麼感受?要表現現代感用什麼材質?要表現古樸感用什麼材質?

學生舉例説明,討論不同材質在人們心中的感受。(石頭都很堅硬,有的粗糙,有的光滑;棉花輕盈柔軟、温馨;不鏽鋼可表現現代感;木質材料自然質樸,可表現古樸感。)

3、師生共同小結:材料具有不同的審美特徵,用不同的格料表現會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

學習探究材質運用

(8分鐘)1、出示裝飾畫《生命之泉》,問:用菱角、毛線、釦子組合而成的《生命之泉》,為什麼要如此選擇材質?能不能換作別的材料?比如:樹葉能不能做魚?(出示“樹葉魚”)問:哪幅表現得更形象?學生欣賞、討論、回答問題了解材料的形式美

2、師生共識:材質的選擇要符合對象的本身的特點。(板書)

3、欣賞裝飾畫《牛》,問:為什麼非要選擇棕色的而不是紅色的、粗糙的而不是細膩的材料?學生欣賞作品思考回答問題(棕色的粗麻繩表現的《牛》效果更好)瞭解材質

4、師生共識:材質的選擇,色彩的選擇要和諧。(板書)

5、出示兩幅分別用竹籤、紅布製作的裝飾畫《風車》,問:它們給人的感受有什麼不同?學生欣賞、討論、分析、回答問題了解材質給人的感受

6、師生共識:通過對比,不同材質可以表現不同的主題與情感。(板書)

講授新知(2分鐘)1、講:剛才我們欣賞的用不同材質製作的作品稱為裝飾畫,裝飾畫偏重於表現形式的裝飾性,注重形象的平面處理。

2、講授裝飾畫的製作步驟。以《葡萄》為例,老師分步示範,講解(板書:①構思設計,畫出草圖;②材質的選擇;③製作。)學生觀看、思考通過老師示範、講解,讓學生形象、直觀地掌握裝飾畫的製作步驟,為下面學生的創作打下基礎。

佈置作業

(1分鐘)每人小組分工合作完成作品:將一幅繪畫作品改用不同材料製作的裝飾作品或根據不同材料形式特徵運用和諧的表現方法進行創作。(老師在黑板上畫幾幅簡筆畫供學生參考。)(放音樂)1、小組確定製作某種裝飾品;

2、組長分配任務;

3、採取小組比賽的形式進行製作。提倡團結協作和勇於創新的精神

巡視輔導(20分鐘)1、瞭解學生的創作意圖,指導裝飾畫製作,注重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

2、注意調控學生課堂紀律,把握好課學生進行製作,採取自我實踐性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創造能力。1、調動學生不斷完善設計、不斷優化製作工藝的興趣,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堂的活躍性,並提醒學生注意安全與環境衞生。

3、督促學生以最快的速度做出的作品。

4、適時參與學生製作,幫助學生一起完善創意,提出一些製作改進的建議,不深度介入某個小組的製作過程。2、容入學生思想,與之產生共鳴。

3、體現教師的親和力,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作品展示評價

(5分鐘)老師不參與評價,只是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建議同學們評價作品後利用課餘時間將作品完善,把它們掛在教室裏供欣賞。(老師引導學生從立意、材質、色彩、構圖、風格等幾個方面進行評價。學生評價後,教師總結歸納學生裝的出色表現,表揚同學們,重點表揚某一小組一起完成了較為複雜的裝飾作品,肯定學生的分工、協作能力強。)每組組長一起上台展示本組假冒作的作品,每組推薦一個同學簡單介紹本組作品的設計意圖與構思過程,滿意在什麼地方,什麼地方又不足,然後同學們互相評價,提出對作品中肯的看法,提出寶貴的意見。1、進行集中的作品展示與評價來提升教學效果。

2、讓學生體驗成功與挫折。

3、提高學生的藝術感受力和審美情趣。

課堂總結(1分鐘)總結語:不同的材料給予了裝飾畫不同的生命,裝飾畫也給予人們不同的美感世界。正如米羅所説:“裝飾藝術有如生活的彩鏈,如果失去了色,人燈將失去光彩。”今天這節課老師感到很欣慰,同學們認識了美、發現了美、並且創造了美。世界上的美是到處存在的,只是缺少發現,平凡中發現美,讓我們的生活因我們的創造面變得更精彩!學生課後欣賞、完善作品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勵學生在以後的生活中多發現美,創造美,提高審美能力。

附:(板書設計)

第4課觸摸美麗

裝飾畫:

1、材質的選擇要符合對象的本身的特點。

2、材質的選擇、色彩的選擇要和諧。

3、不同的材質可以表現不同的主題與情感。

裝飾畫的製作步驟:

1、構思設計、畫出草圖

2、材料的選擇

中學美術教案設計方案2022歸納 篇10

[課題]我為校園添色彩——服裝設計與模擬製作(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與基本要求]

1.通過學生裝、校服設計與模擬製作練習活動,瞭解服裝設計的基本常識。

2.提高學生對着裝美的鑑賞能力和審美情趣,激發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學習讓學生建立符合中學生特徵的健康的、積極向上的着裝觀,

提高學生對着裝美的鑑賞能力和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能否恰當地運用所學的服裝設計知識進行設計練習。

[教學載體]多媒體教學設備及課件

[教學方法]欣賞、討論、講解、示範

[學法指導]邊看邊議邊學習,建議小組合作完成課堂練習。

[板書設計]

我為校園添色彩

——服裝設計與模擬製作

1.學生裝應該具有什麼特色?

2.在服裝設計過程中我們應注意:

(1)服裝的款式造型設計;

(2)服裝的色彩設計;

(3)服裝的面料選擇。

3.小練習:

每人嘗試設計男女學生裝各一套,並寫出設計思路。

效果圖的繪製:

鉛筆畫草圖→彩筆着色完成

4.小組活動:

各小組討論並模擬製作藝術節的演出服一套。

用碎布頭、彩紙或塑料、紙盒等廢舊材料剪貼:

畫輪廓→剪服裝→粘帖

中學美術教案設計方案2022歸納 篇11

一、教學目標

(一)通過本課學習,發掘學生思想深處藴藏的個性思維方式和藝術發展空間。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整合手段,收集和處理信息資源的能力。

(二)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產生主動參與、抒發情感、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興趣入手,削弱既往由於基礎、能力等因素形成的差異,主張學生彰顯個性,以突出自我、易於表現、快樂無限為過程體驗,感受藝術魅力。

二、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

(一)教學重點在於教師要有較高水準的示範、啟發和點撥,造就學生創意思維如泉湧,只要是學生想到的內容都可以是創作之源。另外,合理地、恰如其分地選擇和搭配素材,也是獲得意想不到效果的關鍵。不過,這個過程是要循序漸進,要避免學生急於求成的焦躁心態。

(二)教學難點在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課前素材的收集,來自於教師和學生、照片和插圖以及網絡信息資源。另一方面是計算機操作技法的傳授,教師必須讓學生熟練掌握最基本、最實用且效果明顯的圖像處理方法。這樣,才能有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課前準備

(一)學生課前準備創作用圖像素材,錄入軟盤。教師也可用掃描儀、數碼相機集中採集,並圖像文件輸入硬盤下為教學而專門建立的子目錄。

(二)教學器材準備學生創作用電腦,是裝備有局域網的網絡教室,學生能夠相互訪問,也可登陸教師提供的資源站點,實現資源共享和網絡討論的學習方式。

(三)教師可使用《超越現實、實現自我》教學課件進行示範講解。課前要按照操作提示進行安裝和調試。(分辨率為800×600dpi)

(四)教學設計

教學流程圖(在尚不完全具備現代化教學設施的學校,下列圖形可按步驟排列為板書設計,並依次標註序號。)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美術教材13冊中第6節《未來的我》一直是學生特別關注的熱點。學生對這節課的內容抱有極大的興趣和熱情。同時,這節課也融合了兩個學科的教學內容,相互補充、相互提攜,這就奠定了很好學習基礎和條件。建議將課業標題提升為《超越現實、實現自我》,打破教材中僅限於“理想”範疇的侷限,只要是學生良好的願望,都可以參與課堂實踐,使教學內容更全面、更貼切,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二)在教學設計中,首要任務是製作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課件是本課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帶給學生是直觀、生動、形象和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我們將課件大致劃分為四個步驟,分別是“魂牽夢繞”、“驚奇感受”、“意想不到”和“原來如此”。一步一步地把學生引進教學環節之中,使學生始終處於興奮狀態,由於課件中引用學生熟知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文化娛樂的相關內容,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更在課件中出現了童話世界、科幻探索、璀璨明星(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徵)、甚至是學生意想不到自己的形象也出現在“夢境”當中,自然是興趣盎然。

設問導入:我們每個人都有過美麗的夢想,你的夢想是什麼?課件演示:你夢想着有一天學業有成,頭頂博士帽、手持畢業證書站在同學們面前;你曾在夢中穿上威武的軍裝,莊重地敬上一個軍禮;或許你想駕駛屬於自己的豪華跑車周遊世界;或許你想成為足球明星哪怕是和明星在一起合影留念,也會滿足你深藏心底的願望;或許你想和“哈里?波特”一起步入美麗而神祕的童話世界;也可能穿上宇航服遨遊太空,成為中國第一太空人才是你真正的夢想……

(三)學生的興趣產生之後,就會迫不及待地要求去嘗試實踐活動,這時是教師啟發引導和基本技能訓練的時機。學生為“實現自我”就會認真地聽講識記,渴望儘快地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生的實踐活動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落實和創新部分。但前提是要克服計算機操作實際水平和想象力發揮的侷限,為此,將學生劃分為實踐組,可以互相學習、討論。以組為單位發揮羣體優勢,發揮一部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熟練的電腦操作技巧,帶動其他學生共同完成藝術創作。在活動中,學生根據自己想象的情景,進行創意(設計方案)並尋找合適素材,以美術創作的形式回答上面的問題,注意,教師在評價學生作品時,不能把製作技巧作為的評價標準,應尊重和保護學生個性發揮,創作手段不要過分強調一致,使每個學生都有能力完成作業。然後分組或全班欣賞作品,鼓勵一些同學介紹自己的作品。在沒有電腦創作的條件的學校,也可以進行類似的教學。教師講解、創作方法和學生作業安排略有變化,評價標準以衡量學生創意水平為主。(由教師靈活掌握)

實踐的主要手段或説是創作途徑,是將學生自己的頭像進行選擇剪切,然後粘貼入已經過處理的主畫面中,可自由組合、拼接。從最後作品效果説,構思巧妙、“天衣無縫”是最完美的作業。在教學評價中,我們改變了過去單一的評價標準,把學生在實踐中的綜合能力和探究性學習作為評價的依據。評價的目的旨在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多級式評價標準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和能力。

五、教學點評

教學效果總體是令人滿意的,學生的學習美術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一部分學生作業成為教學範例。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又發現了一些新問題:

(一)教學課件中尚存缺陷,如在“魂牽夢繞”中,為學生展示的畫面需要不斷打開/關閉窗口,容易造成學生認知體驗和思維過程的中斷,也耽誤教學時間。為此,在改版課件中“多彩夢幻”是以電影逐幀放映的方式呈現的,既縮短了時間,又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部分教學設計內容由於不符合學生的情趣,如學生關注的明星是新鮮而短暫的,他們的形象和觀念是不斷受到新鮮事物衝擊的,如果我們沒有與學生的新觀念、新思維同步,這節課就很難達到預想的效果。從理論角度講,就是在引導學生形成社會共同的價值觀的同時,還要提供給學生創造活動最適宜的環境。

中學美術教案設計方案2022歸納 篇12

教學目的:讓學生了解基本的作畫步驟,構圖知識,美術術語的基本含義

重點、難點、及措施:重點理解構圖知識和美術術語的含義

教具:幾何石膏、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舉生活中的生動圖片。

二、素描的含義;

1、用單色的點、線、面的結合表現物體的形體,色調明暗層次等造型因素的繪畫。

2、寫生素描從內容上分為靜物,動物,風景,人像及人體素描等。

3、工具可分為鉛筆、炭筆、鋼筆、毛筆、水墨、粉筆。

4、作畫時間可分為長期素描,速寫,默寫。

5、從繪畫傳統的角度分為;中國傳統的素描(白描)、西方寫實傳統的素描。三、素描的表現語言

1、線條、色調。對於初學者,首先學會用線條表現形象,即學會用線條打準輪廓及把握比例,透視關係等。

2、初學者注意表現形體的明暗和色調的深淺。

四、素描能力的高低取決於三個方面;

1、感覺能力

2、知識(透視學、解剖學、色彩學)

3、技巧:勤,練。

五、觀察能力:在動筆作畫之前,應該用足夠的時間觀察,研究,分析形象的特徵。要堅持多看,多分析,不斷深化認識和理解的程度,如觀察表現。

1、首先分出兩大明暗體系。

2、用比較的方法分出兩大體系中不同色調的變化。

3、在比較不同的色調時,要時刻注意形體結構的變化和周圍環境的關係及形面,在色調的處理上,有些地方要細膩柔和,有些地方要簡練,概括。

六、素描的要求:

1、物圖得當。

2、造型準確。

3、質感空間感強。黑白的關係,近實遠虛,近大遠小。

七、素描考試指導:構圖定整。結構明確。層次分明,刻畫深入,總體感強,注意形象(局部)。

八、靜物寫生:

1、構圖,上下左右均衡。

2、切點定形。

3、形體分析。

4、鋪大調子。

5、深入刻畫(整體-局部-整體的素描原則)。

6、整體調查。A、形體比例處理。B、形體色調錶現。C、形體背景有空間感

D、物體質感。

九、教師從總體上進行總結,讓學生有一個系統的知識結構。

十、課後作業: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臨摹一幅石膏素描。

中學美術教案設計方案2022歸納 篇13

課題:美術可以再現生活真實(第1課時)

學習領域:欣賞、評述

一、教學實施建議

1、課前準備

(1) 教師準備教具:校園場景線描寫生。色彩寫生各一幅;一組靜物及名畫家作品若干幅。

(2) 學生準備學具:名畫家作品資料若干幅。

2、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①選擇在校園中開始進行教學。教師帶領學生遊覽校園環境,引導學生留心觀察校園中具有美感特徵並最適合繪畫表現的局部,進行必要的觀察提示。

②回到教室中繼續進行課堂教學。出示教師課前所作的校園寫生範畫,靜物線描及色彩範畫,引導學生欣賞並討論教師是怎樣基本正確地表現出校園場景和靜物的藝術形象的。

(2)發展階段

①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生活真實場景視頻資料片及表現性美術作品,提示學生加以比較分析、討論。

②欣賞作品,鼓勵學生自由選擇作品進行分析,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

(3)小結:師生共同用討論的形式,以寫實的手法對歷史事件和現實生活進行客觀真實的反映,傳達出創作者對所表現的事物的認識和情感,是美術創作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之一。

3、課後拓展

提示學生注意所能見到的美術作品,哪些屬於再現性的創作,欣賞、分析作品中突出再現的具體物象。

二、教學評價建議

通過對作品的欣賞分析,看學生是否基本瞭解了美術作品再現性創作的概念。

教案設計

課題:美術可以再現生活真實(第1課時)

一、基本理念:美術課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教學中依據《美標》注意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習興趣,使教學內容與生活經驗緊密聯繫,在廣泛的文化情景中認識美術。

二、設計思想:以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並且把學生在學習情緒和生活經驗納入課堂,創生知識,教學才更富吸引力。本課通過對各種不同表現形式的美術作品的欣賞,寫生和創作,體會其不同的創作規律,增強學生表現自然和生活的能力,增進學生熱愛自然和生活的意識。

三、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欣賞再現生活真實的美術作品,體驗其視覺感受,瞭解其源於生活真實,而又高於生活真實的美感特徵。

2、通過師生對作品藝術形象的分析,評述和討論,使學生了解再現性美術作品在造型要素,表現手段及藝術效果上所體現的主要特徵。

四、教學重點、難點:欣賞討論作品;藝術表現手段、特徵;

五、教師準備教具:一組靜物,範畫四幅,名畫家作品若干幅。

學生準備學具:名畫家作品資料若干幅。

六、教學過程:

1、導入:(提問)同學們在這所中學已經學習生活一年多了,請你説一説我們的校園最美的地方,或最適合繪畫表現的地方。

2、新授:選擇在校園中開始進行教學。教師帶領學生遊覽校園環境,引導學生留心觀察校園中有美感特徵並最適合繪畫表現的局部,進行必要的觀賞提示。

3、回到教室中繼續進行課堂教學。教師出示課前所作的校園寫生線描,色彩範畫;出示靜物(二至三件實物)及其線描寫生、色彩寫生教師範畫,引導學生欣賞並討論教師是怎樣表現景物的,哪些地方與真實面貌不同。

4、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生活真實場景資料片及表現性美術作品,指導學生加以比較分析、討論。

5、欣賞作品請學生回答:

(1)你對作品中的形象有什麼樣的視覺感受?

(2)説明作品中真實地再現出哪些具體的個別對象?

6、研究與討論:

(1)這些繪畫作品形象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和表現手段?

(2)每一幅作品着重再現對象的什麼特徵?

7、小結:師生共同用討論的形式,以寫實的手法對歷史事件和現實生活進行客觀真實的反映,傳達出創作者對所表現的事物的認識和情感,是美術作品基本手段和方法。

中學美術教案設計方案2022歸納 篇14

教學

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夠聯繫生活運用中國畫的知識評述人物畫作品。

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嘗試表現人物形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夠在學習活動中真實表達自己的認識、觀點和情感。

教學重難點

能夠運用筆墨技法大膽表現人物形象。

能夠在學習活動中真實表達和表現自己的認識、觀點和情感

教法

學法

欣賞法、引導法、臨摹法、展示評價等。

教師教學活動設計

學生學習活動設計

一、導入:關於課題“以形寫神”的談話:

1、詞義理解的討論。(出處參照“資料庫”)

2、以《藏族舞蹈》和《戲劇人物》為例展開討論,理解形和神的概念。

小結:“形”是反映客觀現實的外在形象,“神”則指內在的精神本質,指人物的內心活動:形以神為依據,形因為有神而生動。通過生動的人物造型準確地刻畫人物的內心活動,兩者達到高度統一,這就是“神形兼備”。

二、欣賞分析:

1、韓熙載夜宴圖》欣賞要點:

①畫面感受:簡約造型和空白的處理所營造的氣氛。

②詩人的神態:沉浸在無際的冥想之中。

③瞭解寫意畫的特點,感受線條的輕重、疾澀、虛實、強弱以及流暢的運筆,轉折頓挫;墨色隨着線的流動產生濃淡乾濕的變化呈現出的豐富效果。

2、《魏晉磚畫》賞析要點:

質樸的繪畫風格,生動簡潔的人物造型,惟妙惟肖的人物神情刻畫;時代特徵和日常生活情景,時空表現、道具、景物的處理手法;筆墨線條的運用效果。

3、欣賞《清明上河圖》、《挖耳圖》、《樂女》等。

三、臨摹體會

教師示範,講解要領,學生選擇教材提供的人物畫作品進行臨摹,體會運用筆墨的感受和人物神態的表現。

四、創作表現

作業要求:課本P10頁學習活動一,模仿課本中的繪畫作品,嘗試用簡潔的線條畫出生動的人物。

1、學生閲讀討論。

2、欣賞歸納。

1、學生聽講、欣賞,從神情、姿態、線條、色彩、人物之間的呼應關係等方面分析《韓熙載夜宴圖》中這組簫管樂女的造型,和同學交流你的感受。

2、欣賞體會筆墨線條的運用效果。

3、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描述人物神態,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

學生嘗試練習。

學生按照作業要求進行臨摹練習,教師巡迴指導。

中學美術教案設計方案2022歸納 篇15

教材分析:

中國古代的園林藝術與中國古代宮殿建築同樣顯示出鮮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藝術成就的,它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高度的成就,而且獨樹一幟,自成體系,與歐洲、阿拉伯園林藝術並稱世界三大園林體系。中國的園林,既是作為一種物質財富滿足人們的生活要求,又是作為一種藝術的綜合體滿足人們精神上的需要而出現的,園林建築體現的是“人與自然相親和的思想傳統”;我國民居建築表現出強烈的民族特點和濃厚的地方色彩,顯示出豐富多彩的藝術面貌,體現“長幼有序的_念”,主要是實用性。

教材中第一段先對中國園林的地位、起源、特徵加以概括的説明;第二段對中國園林的分類、設計思想、藝術手法作了介紹;第三段講的是欣賞方法與欣賞要點;然後是分別介紹拙政園、網師園、圓明園與頤和園。

民居建築一節,首先強調了其實用性及民居的分類,然後對南、北及少數民族民居分別加以概括的介紹。

對我國的欣賞有助於提高學生對園林、民居建築知識的積累以及對於建築的審美的提高

教學目的:

1. 使學生對中國園林藝術與民居建築有基本的瞭解;

2. 通過對形式上的分析研究,總結出其精神內涵,提高欣賞的能力;

3. 通過了解中國傳統園林藝術的設計思想對現代環保意識的影響,提高民族自豪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1. 瞭解建築藝術的思想內涵及實質;

2. 初步掌握欣賞的方法,通過直觀的建築實體,分析出象徵的意義;

3. 中國園林藝術對現代環保思想的影響。

教學方法:

講解、討論、提問、欣賞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

導入 :讓學生欣賞一組本地園林的圖片,吸引注意力,常熟是一座縣級市園林城市。

進入課題。讓學生觀看短片(蘇州園林),針對短片提問:我國園林的主要特色是什麼? 自然山水風景園

我國園林有哪些主要類型? 皇家園林、私家園林、風景園林

我國的四大名園是什麼? 拙政園、留園、頤和園、避暑山莊

對南方園林的代表——蘇州園林拙政園的圖片進行欣賞,以及北方園林的代表——北京頤和園的圖片欣賞,在欣賞過程中穿插講解。(或讓去過園林的學生談談感受,並介紹遊園的經歷)

(教師講解)中國園林最早見於史籍記載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紀西周的靈囿(“囿”是中國古代供帝王貴族進行狩獵、遊樂的一種園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隨着社會的進步,中國園林逐漸形成獨特的民族形式,自成體系。它的主要特點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與自然美巧妙地結合起來,創造了獨樹一幟的自然山水式園林。由於文人蔘與園林的建設,中國古代的園林充滿了文人氣息和詩情畫意。“詩情畫意”是中國園林的精髓,也是造園藝術所追求的境界。為達到這一目的。造園藝術家常利用古人詩文與造景的結合。我們剛才欣賞的短片中的蘇州園林就是典型的代表。我們再來看一些有關園林的圖片。(顯示遠香堂圖片)取宋周敦頤《愛蓮説》中“香遠益清”之意,提為遠香堂。水中遍植荷花,因荷得名。夏日池中荷風撲面,清香遠送,是賞荷佳處,園主借花自喻,表達其高尚的情操。

(顯示“香洲”圖片)香洲為“舫”式結構,有兩層艙樓,用的是屈原筆下“芳洲”的典故《楚辭》中有“採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的句子,古時常以香草來比喻清高之士,此處以荷花景觀來喻意香草,船頭是台,前艙是亭,中艙為榭,船尾是閣。(顯示圖片“小飛虹”)是蘇州園林中的廊橋,取南北朝宋代鮑昭《白雲》詩“飛虹眺秦河,泛霧弄輕弦”而命名。硃紅色橋欄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飛虹,古人以虹喻橋。

(顯示與誰同坐軒圖片)蘇州拙政園“與誰同座軒”:取蘇軾詞“與誰同座,明月清風我”之句為名。蘇軾詞的原意是標榜清高不羣,這裏只借以寫景,使意境更為豐富。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以示其志之清高。

(中國園林藝術的境界是講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鑿的痕跡。它的特點是一切要按自然美的規律來安排(尊重自然規律,屋內的柱子的朝向按照樹木在自然界的狀態)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求人們要尊重自然規律的法則,不要橫加干涉自然法則。園林主要是摹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來建造自然的景色,中國古代園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築等融為一體的遊賞環境。以自然與人工的關係來劃分可分為風景園林和城市園林。風景園林是在較廣闊的自然環境中點綴少量人工建築,如,頤和園,而城市園林則是在人工建築的環境中佈置山池、花木等自然景觀,如,蘇州園林。分的細一點則,它主要有三種類型:一種是面積較大、氣派宏偉的皇家園林,如清代的圓明園、現存的北京頤和園等;另一種是規模較小的私家園林,園林風格因園主的情趣而異,如蘇州的拙政園、網師園等。還有一種是城郊風景區和山林名勝,如杭州西湖、昆明西山滇池等。這種園林規模也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為一體。這三種類型的園林中以前一、二種藝術成就,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特點和精華。但萬變不離其中,都是模仿自然,建築隱於自然山水環境中。)

小組討論:

我國的園林建築有哪些特徵?南北方園林建築有哪些區別?(提示:都有哪些要素構成?建造的目的是什麼?規模怎樣?)

我國園林的特徵:

1.取法自然,高於自然,容自然美與建築美為一體,以詩情畫意的傳統作為創作方法。

2.為了滿足封建統治階級和文人士大夫遊憩生活的需要而興起和發展的,滲透着封建文人的藝術情趣

3.都凝聚着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4.劃分景區和空間,善於“借景”

5.追求寓情於景、觸景生情的藝術境界

要素:

園林少不了建築,建築在東西放園林中扮演的角色不同,西方古典園林的佈局中,建築佔主導,園林是延伸部分,服從於建築,使園林“建築化”,建築是孤立的,無須同園林互相滲透。中國園林的佈局中,園林統帥建築,巧妙地使山石流水,花草樹木滲透到建築中去,迫使建築園林化,要求建築隨高就低,因山就勢,自然敞開,使建築本身與自然融為一體。

中國古代向來把園林看成是一首詩或一幅畫,而不是單純的土木工程,它巧妙地將詩畫藝術與園林熔於一爐,如建築上的匾額、雕塑等。詩畫與園林作品不僅讚賞自然本身的形態美,而且更注重自然的內在美,將自然“人格”化,認為松柏延年、荷花廉潔、翠竹虛心,巖石堅貞,都和人的情感相聯繫。竹影花影、風聲雨聲、陽光月光、茶香花香都能激起人們的情感和豐富的聯想

中國園林三大要素:

山水地形:山是永恆穩定的象徵,大園山大,主山多是土山,山石用在重點部位稱“山骨”,小園山小,可全用山石堆疊;水是智慧和廉潔的象徵,水從山泉流出,通過曲折的溪澗最後匯成大池,成為園林的主體水面

花草樹木:富有生機,象徵着欣欣向榮。花草樹木是自然式的,講究意境,花木種類的選擇都要順應地形、朝向等自然氣候條件與植物的生長習慣,同時特別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樹和植被,使之成為全園植物的骨幹。

園路建築:“曲徑通幽”建築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與自然的景物交織在一起。園中的主要建築往往和主山池相對,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點景和觀景的建築。建築和園路還起着分隔空間和組織遊覽路線的作用。

園林中的對景和借景:

對景:中國園林講究的是“步移景異”隨着人的走動,景物就不斷地變換。在中國園林中,的景點往往置於最有利的地勢上,而且有的自然環境作襯托,在遊覽路線最適於停留的地方便是賞景的位置,在景點多的園林中,各個景點常互為對景。有時為了強調對景中最精彩的部分,還利用門洞、窗洞或建築的間隙把對景框起來

借景:把園外的佳境,通過精心選擇和剪裁,收納到園林中來,擴大空間感。借景有多種形式:

遠借 如,拙政園“依虹亭”、“菏風四面亭”借園外北寺塔

鄰借 如,頤和園漏窗,信步間透過一個個窗洞,就能“步移景異”地欣賞到一幅不同的畫面

仰借、俯借則是觀賞的角度不同,如,晴空萬里,春江漁火

應時而借,一日之間的疏影移動,晨曦殘陽

借景還可引申為借聲、借香等等。

園林的景的欣賞

靜觀(類似欣賞一幅幅圖片)

所謂“靜觀”是庭院中人能夠駐足的觀賞點,在可停息的小亭裏、坐椅上留住人,使人能對四周的景觀仔細觀賞。因其視點與景物的位置不變,眼前猶如出現一幅立體的風景畫,整個畫面就象一幅靜態圖畫,造景就是有意識地安排視線範圍內的主景、配景、前景、中景和遠景,儘可能使畫面向縱橫發展。

在中國古典園林中還常常通過各式洞門或通過各式窗户及各種漏窗,透過門框或窗框,透過門,空間相互聯繫、滲透,使空間感覺更為深遠,使畫的境界更生動、更深邃,耐看、耐尋思,讓人回味。

動觀(類似欣賞短片)

所謂動觀,是通過一定的行走的路線,把不同的景組成連續的景觀序列,隨着人的移布,景色不斷地發生變化,因其視點與景物相對位移,猶如觀看一幅長卷圖畫,一景一景不斷闖入眼簾,成為一種動態的連續構圖,獲得良好的動觀效果。西方"流動空間"的理論和東方"空間分隔"的理論都異曲同工地創造出庭園步移景異的景色。

尤其在中國的古典園林中,蘇州一批面積狹小的私家庭園採用了曲徑通幽的表現手法,將動觀的景色表現得淋漓盡致。庭園造景有如撰文畫畫,有法而無定式。同一景色畫家可用不同筆法表現之,攝影師可從不同角度拍攝之,同一園林也可用不同構思設計之。幾百座江南庭園千變萬化,各有所妙。故園林造景能有獨特的立意,做到'雖有人作,宛自天開'的意境就可稱為佳作。

每個庭園造景時,不可忽視動觀和靜觀的景色,通常狹小的庭園應以靜觀為主,動觀為輔。遵循"小中見大"的原理,創造出"有限中見無限"的美景,更重視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應用。在相對較大的庭園中,應以動觀為主,靜觀為輔,更應注重空間的分割,通過對景,夾景、添景等各種形式,造成或開郎,或收斂,或幽深,或明暢的空間,使景色更為豐富。在現代的庭園造景中,研究植物高低、色彩、質感、動勢等的配置,組成優美的焦點景觀,將會是更為重要的課題。

引導學生總結:園林藝術作為中國封建文化的一部分,是為滿足封建統治階級和文人士大夫遊憩生活的需要而興起和發展的,滲透着封建文人的藝術情趣,這些文化遺產,又是勞動人民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中國園林,取法自然,高於自然,融建築美與自然美為一體,以詩情畫意的傳統作為創作方法,至今仍值得借鑑、繼承和發揚。

欣賞了我國的園林建築之後,我們再來看一下我國的民居建築(顯示一組民居圖片),將各地的民居建築進行對比,概括我國民居建築的特點:(結合圖片進行講解)

? 平面形式豐富,空間組合多變

?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 造型樸實,羣體和諧,環境優美

? 鮮明的民族特色

(新疆喀什地區天旱少雨,居民喜愛户外生活,院落四周設廊,廊下砌土坑,上鋪地毯,是平時待客及家人活動之處。

福建永定縣古竹鄉圓土樓,為自衞防禦而形成的一種封閉型聚居環形大樓,外牆用土造,厚達一米多,大樓一般為一環,高2~4層,每層16間,多的有32開間,內部各間有迴廊相連,外部下層不開窗,第三、四層開小窗。)

北方寒冷,人口相對少——多四合院、三合院,空間大些

南方炎熱多雨,人口密集——住宅緊湊,多為樓房

少數民族由於安全因素——以族為單位,居住大型集團住宅,形成各種形狀的土摟,便於防禦

民居建築的實用性大於精神性追求。

課後思考題:

l 請舉例説説中國道家思想對中國園林的影響,以及它對現代環保意識的影響?

l 當今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現代建築越來越多,他們同園林建築、民居建築能不能相融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huodong/6rvzk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