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 >

建設科技創新型城市實施工作方案

建設科技創新型城市實施工作方案

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建設科技創新型城市,根據《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關於建設科技創新型城市的決定》精神,結合市“十一五”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制定本實施方案。

建設科技創新型城市實施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圍繞我市“十一五”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確定的總體目標和任務,深入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加快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增強科技對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促進我市經濟增長由資源、資本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實現經濟社會各項事業跨越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引進技術與自主創新相結合的原則。在鼓勵原始創新的同時,着力加強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2、政府引導與市場導向相結合的原則。在政府引導創新的同時,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圍繞市場需求,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拓展新的市場空間,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3、科技創新與體制創新相結合的原則。把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作為科技創新的基礎和保障,為科技創新提供內在動力,建立並完善創新激勵機制,形成自由寬鬆、富有活力的良好創新環境。

三、工作目標

1、科技進步貢獻率明顯提高。到“十一五”末,全市科技進步貢獻率比“十五”期末提高12個百分點,達到60%以上,進入全國先進行列。

2、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到2010年,全市建立20家以上國家級或省級技術中心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扶持5個以上國家馳名商標或名牌產品,30個以上湖南省著名商標或名牌產品。全市年專利申請量達到1600件以上,其中發明專利佔35%以上。

3、高新技術產業迅速發展。形成機電一體化、新材料、生物醫藥和節能環保四大高新技術產業集羣。到2010年,新增高新技術創業孵化面積5萬平方米以上,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50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45%。

4、循環經濟加快發展。到“十一五”末,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工業廢氣處理達標率和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均達到90%以上,工業企業萬元產值能耗指標達到2.0噸標煤/萬元,基本建成初級生態城市。

5、創新創業良好環境基本形成。科技創新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投資創業環境進一步優化,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和對國內外科技資源的吸納力顯著提升,公眾科學素養和城市文明程度明顯提高,全市科普工作社會參與率達到60%,公眾科學素質提高1.5個百分點,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達100%。

四、主要任務

通過扶持創新型項目,培育創新型企業,建設創新型園區,完善創新服務體系,營造創新創業環境,全力推進科技創新型城市建設。

1、突出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着力培育創新型企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積極支持和鼓勵企業與高校、院所合作,加強科技攻關和開發,創建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開發機構和博士後工作站。開展創新型企業試點工作,培育20家以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創新型企業,引導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投入主體、實施主體和受益主體,企業的新產品研發能力、吸納國內外先進技術能力、規模產業化能力和持續創新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到“十一五”末,力爭全市90%以上研究開發機構設立在企業,90%以上的研究開發人員工作在企業,90%以上的研究開發經費來源於企業,90%以上的職務發明專利申請來自於企業。

2、加快培育產業集羣,發展特色高新技術產業。針對制約產業化發展的技術瓶頸,組織實施10個重大科技專項,通過技術攻關,使電動輪自卸車、混合動力汽車、城市軌道車輛、風力發電機、塔式起重機、振動式壓路機、礦用通風機、燃氣具、有機顏料、電池材料、玻璃窯爐耐火材料、地源熱泵空調、精品鋼材、發動機活塞、脱硫除塵設備等主導產品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實施“4315”高新技術產業化工程,即圍繞以車輛、礦山裝備為代表的機電一體化產業,以新型功能材料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以新型中成藥為代表的生物醫藥產業和以風力發電為代表的節能環保產業等4個高新技術產業,選擇30個左右的科技含量高、產業帶動力強的重點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從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滾動扶持,培育壯大10家高新技術企業集團,到“十一五”末,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500億元。積極整合園區資源,加快以(德國)工業園、九華經濟區、新材料工業園、雙馬工業園為主體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引導新項目、新產品向園區聚集,延長產業鏈,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的聚集發展。

3、全面推廣和普及信息技術,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加快全市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電信、廣電、計算機網絡等多網融合,加強信息技術的二次開發,大力促進信息技術在政務、科技、教育、文化、社保、醫療、流通等領域的應用,推進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建設,建設農業信息管理系統、遠程教育系統、視頻會議系統、文化信息資源共享、人口信息管理系統等信息化項目,提高城鄉信息化整體水平。實施製造業信息化工程,推動產品設計方法、企業管理模式、企業間協作關係的創新,實現產品設計製造和企業管理的信息化,生產過程控制的智能化,製造裝備的數控化,諮詢服務的網絡化,全面提升製造業競爭力。培育一批有輻射作用的信息化示範企業,全市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數字化設計、數字化管理的普及率達到90%以上,關鍵設備數字化率達到50%,促進全市傳統制造業向先進製造業轉變。

4、加快農業科技攻關與產業化,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科技支撐。針對新農村建設的技術需求,加強水稻優質豐產、種苗優化、農業生物技術研究與應用、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究示範與產業化、智能化農業信息技術應用等方面的科技攻關與開發,提高農產品品質和農業生產效率。到“十一五”末,主要農作物品種優良率提高3-5個百分點,生豬產業化配套技術、水稻栽培技術和湘蓮加工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健全“公司+基地+協會+農户”的運作機制,完善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技術創新,重點突破農產品精深加工的關鍵技術,在竹製品加工、湘蓮加工、生豬產業化等領域完善農業產業鏈,促使農產品向工業產品轉化,形成一批在國際國內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名牌產品。

5、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工程,增強區域核心競爭力。完善知識產權管理機制,在全市5個縣市區設立知識產權局,建立完善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建立專利轉化機制,政府建立專利轉化扶持專項資金,重點扶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項目,積極開展專利權質押貸款工作,促進專利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加強知識產權執法隊伍建設,強化執法手段,優化我市的投資軟環境;建設中國機電專利信息中心,充分運用專利信息,結合我市重點行業和優勢產業開展專利戰略研究,充分發揮企業在專利戰略研究中的主導作用。積極扶持企業申報專利、註冊商標、登記版權和取得行業技術標準的制標權,爭創馳名商標、著名商標和國省名牌,提高自主知識產權的擁有量,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保持我市重點行業和優勢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到2007年爭取我市成為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

6、構建科技創新服務平台,推進科技成果轉化。重點建設好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高新區創業服務中心和科技企業孵化器四個科技創新服務平台。扶植和培育各類技術評估、技術服務、管理諮詢、技術認證、專利代理、產權交易等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和組織,大力發展金融、保險、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進入技術市場,逐步形成服務專業化、發展規模化、運作規範化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

7、全面普及科學技術,提高全民科技素質。大力開展以“科技活動周”、“科技下鄉”、“科技進社區”為重點的羣眾性、社會性、經常性的科普活動,提高廣大公眾的科技意識和科技素質。加大對科普工作的投入,建設一批全國科普示範城區、示範縣、省級科普文明社區、農村科普示範基地,建立比較完善的科普場館體系。逐步建立起由科普專家、科技工作者、技術能手和科普志願者組成的專羣結合、專兼結合、基本穩定的科普人才隊伍,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社會團體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有計劃地扶植一批專業技術協會等社會科普組織,基本形成多層次、多元化、專業化的大科普組織體系。

五、保障措施

1、建立省市共建機制。成立以市長為組長、省市結合的市科技創新型城市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創建科技創新型城市工作的領導、組織和協調。聘請在湘院士及相關領域學術帶頭人、戰略研究專家、政府部門資深人士、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組建專家顧問諮詢委員會,為我市科技創新型城市建設的重大決策提供智力支撐。加強科技創新與體制創新的結合,進一步改革科技管理機制,着力營造創新創業環境,增強科技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完善全市科技創新體系。

2、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堅持“政府引導,企業為主”的原則,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積極引導企業和社會投入,加強科技經費的規範使用,逐步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體系。財政科技經費投入的增長幅度高於財政收入經常性增長幅度,2010年科技三項經費佔財政支出比重達到2.0%以上,科技發展資金累計達到2000萬元。完善科技投入的歸口管理,切實改變政府科技經費的條塊分割、分散重複投入的狀況。加強科技經費的監督管理,提高科技投入的使用效率。鼓勵企業增加科技投入,到2010年,全市規模以上企業技術開發費佔銷售收入的比例達3%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5%以上,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佔gdp的比例達到2.5%以上。促進銀企合作,鼓勵、引導各銀信機構加大對科技企業的信貸投入,重點加強各商業銀行與高新技術企業間的協調與溝通,引導各類資金投向高新技術企業,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

3、培養和引進創新人才。充分發揮人才在區域創新體系中的核心作用,到2010年,全市各類人才總量力爭達到23.6萬名,具有研究開發和創新能力的高層次拔尖人才達到6000名。注重把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放到重要學術、技術崗位或與其專業緊密相關的領導崗位,使他們在實踐中提高能力,增長才幹。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來去自由”的原則,採取調入、聘用、借用、兼職、合作、學術交流、技術指導、技術諮詢以及領辦、自辦、合辦各類企業和科研機構等辦法,以個別引進、團隊引進、項目聯動引進等形式,吸納國內外人才智力資源。對引進的高層次創新人才,由用人單位給予相關補助,並在科研項目、科研啟動經費、工作用車、醫療保險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其子女在市內中國小校就讀,按有關規定享受優惠政策。鼓勵科技人員以成果、技術作為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對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才可實行期權、股權獎勵。對在科學技術前沿領域特別是高新技術領域取得重大成果,創造出巨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為經濟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由市委、市政府授予榮譽稱號並給予重獎。對評選出的優秀專家和專業技術骨幹人才,按規定發放政府津貼。

4、強化創新激勵措施。積極扶持企業建設技術創新平台,對通過國家級授牌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市政府將分別資助20萬元。對新獲得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的企業,市政府給予一次性獎勵30萬元,對新獲得湖南名牌產品、湖南著名商標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5萬元,對授權的專利每年安排20萬元進行獎勵。實行税收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按當年實際發生的技術開發費用的150%抵扣當年應納税所得額,實際發生的技術開發費用當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規定在5年內結轉抵扣,企業提取的職工教育經費在計税工資總額2.5%以內的,可在企業所得税前扣除。關心和尊重創新型企業家,支持和激勵企業家在實踐中提升經營理念、戰略眼光和管理能力,使他們在社會上有地位、在政治上有榮譽、在經濟上有實惠,增強他們的成就感和責任感。

5、加強科技合作與交流。依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九華工業園等科技園區,大力開展科技招商,着力吸引大公司來我市設立研發中心和分公司,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博士後工作站。積極推進大學重點實驗室、分析測試中心、計算中心等向企業開放,大型企業、軍工企業重點設備和裝備向全社會開放,提高科研設施與設備的利用率和效益。以我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機電一體化特色產業基地為國際科技合作的重要窗口和基地,繼續舉辦地區經濟、產業發展需要的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活動,利用園區良好的投資與創業環境,開展以企業、產業為主體的國際科技合作。大力扶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加強本地企業與國外企業的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市的產業水平和對外開放能力,增強我市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6、嚴格考核獎懲制度。明確各級各部門的工作職責,分解落實創建工作的各項具體任務,建立激勵機制,嚴格考核獎懲,充分調動各縣市區和市直各部門的積極性,形成推動建設科技創新型城市工作的強大合力。建設科技創新型城市領導小組定期對各縣市區和有關部門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督查,並將督查結果納入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同時,每年從科技經費中安排15萬元,對創建工作先進單位進行獎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gongzuofanwen/w46my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