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畢業論文 >開題報告 >

建築能耗預測項目管理方法研究分析博士開題報告

建築能耗預測項目管理方法研究分析博士開題報告

博士開題報告——我國建築能耗預測項目管理方法研究分析

建築能耗預測項目管理方法研究分析博士開題報告

1研究背景及意義

1.1研究背景

西方發達國家在其發展過程中無節制地使用能源,直到20世紀70年代石油大幅度漲價使世界經濟遭受到能源危機的沉重打擊,世界各個國家才重視能源問題。由於能源資源條件的限制,新能源的開發在短期內也難以緩解能源供應的緊張局面,許多國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常規能源的節約上,“節能”被稱為煤炭、石油、天然氣、核能之外的第五大能源。西方發達國家大規模開展建築節能已持續了三十多年,如今高舒適度、低能耗住宅已十分普遍,歐洲已成為世界上居住品質最高、最科學的地區。例如法國從1974年起分三步走用法律形式正式規定了採暖居住建築的節能指標,要求1974年節能25%,1982年和1989年分別達到節能45%、60%。1990年法國的建築能耗已從1984年佔社會總能耗的42%~45%降低到28%。在法國政府的主持下已完成了40座中等城市的舊房節能改造,雖然自1974年以來法國住宅面積增加了約14%,但建築能耗幾乎沒有增長,法國的建築節能成就巨大。

三十多年來西方發達國家的建築節能內容一直在不斷更新:最初強調建築節能(energy saving in building),後來又強調在建築中保持能源、減少熱損失(energy conservation in building),上世紀90年代重點為提高建築中的能源利用率(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進入21世紀後建築節能的主題內容是建築能源的可持續性(energy sustainability in buildings),如今歐洲已出現了極為“嚴格”的零能耗住宅標準(zero heating standard)、零co2排放標準(zero co2 standard)和能源自給標準(autonomous standard),並且已有少數達到上述節能標準的居住建築投入使用,西方發達國家在建築節能領域已遙遙領先。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能源發展大體上經過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世紀80年代初期和中期,我國的能源供需關係主要表現為總量的失衡,即能源供給量的短缺,因此,能源發展主要圍繞解決一次能源供應短缺問題而進行的。第二階段,20世紀80年代後期和90年代中期,我國能源發展進入解決以電力短缺為主的階段,仍然屬於補短階段,解決能源供應短缺問題,國家明確提出了以電力建設為中心。第三階段,19%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的能源需求在需求總量繼續增長的同時,需求結構與需求增長速度開始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對我國能源工業的生產和發展、能源經濟運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這一階段在能源供需矛盾基本得到緩解的情況下,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能源與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保護之間的不協調逐漸顯現出來。

建築業是能耗大户,全社會總能量的20%到40%消耗於建築的建造和使用過程。據資料統計,重慶的建築能耗約佔總能耗的20%。這一比例的高低,反映了一個國家、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隨着我國的經濟騰飛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一比例正不斷攀升。而資源枯竭、環境被破壞等問題正困擾着人類。

建築能耗系統是總能源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源系統是一個非線性複雜系統,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宏觀政策都將直接影響能源系統的運行。相反,能源供求結構也直接影響經濟結構、社會發展和環境變化。隨着經濟特別是科學技術的發展,國民經濟各個部門間聯繫日趨複雜化,建築能耗規模越來越大,相互聯繫也越來越複雜。我國的經濟發展正處於轉軌時期,我國的能源資源狀況和能源結構與其他國家有很大不同。因此,對我國建築節能進行預測理論與分析方法研究,嘗試着綜合運用多因素定量預測方法,系統地、全面地對進行科學地預測,這樣對建築能耗預測理論發展也是有利的。

目錄

目錄 ii

1研究背景及意義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義 2

1.2.1研究的理論意義 2

1.2.2 研究的現實意義 2

2.我國建築能耗及預測研究現狀 3

2.1 我國建築能耗現狀 3

2.2 建築能耗預測研究現狀 5

2.2.1 能源消耗理論 5

2.2.2國外能源預測模型 6

2.2.3 國內能源預測模型 9

3.論文的研究方案 11

3.1 研究擬達到的水平和預期成果 11

3.2 論文的擬採用的研究方法 11

4.論文的主要研究內容、關鍵問題及創新點 12

4.1 論文的主要研究內容 12

4.2 論文初步寫作提綱 12

4.3 關鍵問題和創新點 15

5.論文研究的可行性論證和技術路線 15

5.1 可行性論證 15

5.2 技術路線 16

6.研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案 16

6.1 擬解決的問題及困難 16

6.2 解決途徑 17

7.論文工作計劃及時間進度安排 17

8.科技查新結論 17

9.主要參考文獻 17

9.1 國外文獻 17

9.2 國內文獻 19

附錄:攻讀博士以來發表論文和參加科研項目情況 20

9.主要參考文獻

9.1 國外文獻

[1] oliver p,encyclopedia of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world,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2]zaiyi liao. methodology for forecasting residential energy demand in china: an approach to technological impacts[d]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3]tasou,amouris,ling and predicting building’s energy use with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methods and results[j]gy and buildings 38(XX)949–958.

[4]eh,eri,erdian,gration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d genetic algorithm to predict electrical energy consump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iye/baogao/qknwg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