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畢業論文 >開題報告 >

“構建7-9年級語文和諧課堂”課題開題報告

“構建7-9年級語文和諧課堂”課題開題報告

畢業論文課題名稱:構建7-9年級語文和諧課堂

“構建7-9年級語文和諧課堂”課題開題報告

1、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構建7-9年級語文和諧課堂”教改實驗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每個學生和諧發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樹立語文學習自信心,養成良好學習習慣;讓每個學生在充分展示自己優勢領域的同時,並將其優勢領域的特點遷移到弱勢領域中去,從而促使其弱勢領域得到儘可能大的發展;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最大化、最優化的發展,構建新的語文認知結構,培養學生適應實際需要的能力。

本課題有利於語文課堂教學的真正民主和優化,有利於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利於“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2、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

本課題建立在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的基礎上,運用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結合《語文課程標準》,針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語文課堂教學出現的實際問題:過分追求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導致工具性消弱;只注重知識與能力,忽視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只重視閲讀、寫作,忽視識字與寫字、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只強調個性,忽視了全面等,而提出的新課題。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善語文課堂教學,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1,3維目標的和諧體現,5個方面的和諧鏈接;在課題研究實踐中,做到學校、家庭、社會的和諧整合,實現教師、學生、學校的和諧發展。

3、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主要有3個基本觀點:1,學習是1種用以建構的過程:人們對事物的理解與其自身的認知結構有關。學習者在學習新的知識單元時,不是通過教師的傳授而獲得知識,而是通過個體對知識單元的經驗解釋從而將知識轉變成自己的內部表述。知識的獲得是學習個體與外部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2,學習是1種協商活動的過程:學習的發展是依靠人的原有認知結構的。由於每個學習者都有自己的認知結構,對現實世界都有自己的經驗解釋,因而不同的學習者對知識的理解會不完全1樣,從而導致了有的學習者在學習中所獲得的信息與真實世界不吻合。此時,只有通過社會“協商”和磨合才可能達成共識。3,學習是1種真實情境的體驗: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要讓學生懂得某些知識,而且要讓學生能真正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問題。

(2)多元智能理論

多元智能理論的主要內容:1、每個人都擁有相對獨立的多種智能。2、智能是個體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生產及創造出社會效益的有效產品的能力。3、個體智能的發展方向和程度受環境和教育的影響和制約。4、每個人都可能在1兩個智能領域表現得很突出。5、教育的責任就是發現和發展孩子的智能強項,使孩子1開始就處於心理優勢的地位,能在發展過程中及早地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教育還要及時地引導孩子從強項領域走向困難領域。

(3)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是胡拓展同志為xx的新1屆中央領導集體在黨的106屆3中全會為破解發展難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明確、系統地提出來的,它堅持和發展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從新世紀新階段的實際出發,求真務實,實事求是,對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的實踐經驗進行了科學的總結,是對發展理念進行創新的1項突出成果。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容,統籌兼顧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所謂“以人為本”,就是把人置於各種發展的核心地位,把人的發展視為發展的本質、目的、動力和標誌。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擯棄傳統的把人作為工具和手段的物本主義傾向。總之,考慮發展的問題首要的是瞭解和明確人民的現實需要和長遠利益。

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3者是1個密切聯繫的有機整體。全面是指各方面都要發展;協調是指各個方面的發展要相互適應和促進,而不是互相阻礙甚至破壞;可持續是指發展必須保持持久性和承續性,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和歷史的檢驗。

4、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1、內容概述

本課題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採用“對話型”課堂,樹立“1箇中心”(即以促進每個學生和諧發展為中心),做到“兩性統1”(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1),體現“3維目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按照“4個步驟”(目標預設、生成探究、個性整合、人文建構),圍繞“5個方面”(識字與寫字、閲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促進每個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2、操作流程:

步驟 目標預設 生成探究 個性整合人文建構

角色定位(教師) 引導者 合作者鑑賞者 組織者

方式方法(學生) 體驗學習發現學習 接受學習 創新學習

智能結構 智商(IQ)情商(EQ) 創造商(CQ) 執行商(XQ)

實踐平台 走進經驗境界加強過程滲透 凸現多元視界 形成完整體系

思維培養 同向思維 發散思維靈感思維 聚合思維

5、課題研究的原則和方法

1、研究的原則

(1)發展性原則:本課題的研究就是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全面發展、終身發展。

(2)整體性原則:本課題實驗是學校整體教改實驗的1部分,語文教學的開放要與其他學科的教學相結合,注意學科的整合,從整體上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

(3)主體性原則:語文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研究中必須尊重主體,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研究的方法

本實驗在自然狀態下進行,屬於準實驗性質,以實驗者所教的班級為實驗班,實驗前後對學生的語文知識、能力、習慣等進行測評、考察,以科學的評介體系界定其實施的過程與結果。整個實驗將採用教育實驗法、經驗調查法、文獻資料法、個案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研究方法。

6、課題研究的實驗週期步驟和預期成果

1、課題研究的實驗週期:2019年4月——2019年4月

(1)準備階段:2019年4月——2019年8月

廣泛收集資料,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在有關專家的指導下撰寫開題報告,舉行開題論證會,修改並形成正式文本。建立課題組,明確分工,形成課題組工作計劃、實驗方案。

(2)實施階段;2019年9月——2019年8月

具體研究課堂教學目標、內容、結構等和諧,形成經驗總結、實驗報告。主要分3階段:①探索實驗階段(2019年9月——2019年2月)

②探索總結階段(2019年3月——2019年8月)

③實驗深化階段(2019年9月——2019年8月)

(3)總結階段:2019年9月——2019年4月

整理資料,編輯“‘構建7-9年級語文和諧課堂’教改實驗”論文集,撰寫結題報告,迎接結題驗收。

2、預期成果:實驗報告、論文專集等。

7、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1、研究資料準備:《教育心理學》(主編:李伯黍燕國材) 《學習心理輔導》(吳增強著) 《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語文教學通訊》 《安徽教育科研》等

2、研 究 經費:由學校核撥,實行實報實銷。

3、研究時間及所在單位條件:3年(2019年4月——2019年4月)、縣示範國中。

4、計劃訪問的專家學者:費維重莫家泉 馬春霖 劉典鬆

8、課題組成員

(1)、課題組組長單位:廬江縣教育局語文教研室

專家指導組組長:莫家泉(縣語文教研員、特級教師)

馬春霖(縣教研室副主任、市骨幹教師)

劉典鬆(縣教研室教研員)

(2)、課題組副組長單位:廬江縣湯池鎮中心學校

領導指導組組長:陳瓊(湯池鎮中心學校校長)

朱維勝(湯池鎮中心學校主任)

(3)、課題組成員單位:廬江縣湯池鎮初級中學

1、領導負責組組長:沈家文王詩祥

2、課題負責組組長:唐宗海

3、課 題 參與成員:傅昌田 李峯 桂守明 劉淵友

唐宗海 方太和 嚴德利張晏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iye/baogao/6n4oq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