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事蹟材料 >

返鄉創業之星事蹟材料範文(精選24篇)

返鄉創業之星事蹟材料範文(精選24篇)

返鄉創業之星事蹟材料範文 篇1

達吾提·薩依木,男,維吾爾族,1983年8月出生,羣眾,國中學歷,20__年被色也克鄉布力曼村委會評為“致富帶頭好幫手”

返鄉創業之星事蹟材料範文(精選24篇)

他是一個孝順家庭的好青年,依靠種地、在建築工地幹活和運輸的收入,照顧家庭中生病父母和小孩。他還吸納了村裏8名年輕人就業,帶動了家庭增收,積極配合村委會各種鄉村振興活動,在環境整治工作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他從來不怕苦,每次幹活加班到凌晨5、6點,付出了無數的努力。去年底,在集中連片居民院落硬化工程中不計辛勞、通宵達旦的完成,農户家裏鋪的磚是他自己出錢找人免費給農民幫忙,連續2天一直加班加點的幹,從不叫苦叫累。

前幾年,他通過在耕地過程中跟村裏的漢族大户交流溝通,學習了土地管理、滴灌技術等農業方面的知識,並結合實際情況,在節能創效、農業科技推廣等方面取得優秀成果,同時在推動現代化農業、“新六產”農業、高科技農業等方面勇於探索、進行實踐,較好地發揮了模範帶頭作用。

返鄉創業之星事蹟材料範文 篇2

吾拉木·阿力木,男,30歲,羣眾,國中學歷,色也克鄉阿克提坎村青年致富帶頭人。

作為新時代青年,吾拉木·阿力木在生活中能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行動;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吾拉木·阿力木國中畢業後跟着爸爸在村裏做木匠工作;在20__年曾學習電腦雕刻技術;20__至20__年在縣城中開辦了自己的木藝加工雕刻店;20__年三新活動開始以後回村做傢俱。

20__年8月在村委會和駐村工作隊的支持和帶領下,吾拉木·阿力木在村裏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嶽普湖阿克提坎新志願建築裝飾有限公司。吾拉木·阿力木為村裏的待業人員提供了就業崗位,共同改造村容村貌,開展美麗村莊建設工作,除了承包各類裝修裝飾項目外,還積極配合村裏的安排,建造小公園、小廣場,修建長廊、亭子、木質橋...等等,既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又促進了村子的美麗發展,為本村發展出了不少力,流了不少汗。在日常生活中吾拉木·阿力木為人熱情耐心,積極響應上級組織號召,擺正自己的位置,不僅自己擺脱了貧困,還帶領全村村民發家致富,獲得了鄉級青年創業之星的榮譽稱號。

吾拉木·阿力木同志為了提高專業水平,在喀什學習專業技能知識,並將公司擴建轉移到縣內做家裝裝修和設計工作,號召村裏還未就業的人員一起進行奮鬥。目前帶動了8人就業,每人的工資能夠達到3000-4500元,其中有一個叫穆薩·熱扎克的工人,是阿克提坎村4小隊的困難家庭成員,從前一直嗜酒如命,不參加工作,在吾拉木·阿力木同志反覆的勸説下,加入到奮鬥的隊伍中來,現在依靠自身的木工手藝,每月能夠有4500元的收入。

目前吾拉木·阿力木帶領村民們縣城裏承接各類房屋商鋪的裝修工作,一起努力奮鬥,空閒時間還會在村裏免費教授木工技術併為學有所成的村民提供就業崗位。吾拉木·阿力木得到羣眾的充分認可,帶動並助力貧困青年自主創業脱貧,積極吸納當地貧困人口就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發揮自身的長處和優勢,帶動本村青年就業創業。

返鄉創業之星事蹟材料範文 篇3

9月6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十三師紅星一場康樂小區居民周先生走進“領先電腦科技”説到,“老闆,我要一根網線。”老闆詢問了尺寸沒用多久就將網線做好,測試完畢後遞到他的手中。

曾幾何時,紅星一場的居民但凡電腦出現故障,打電話找維修得到的回覆大都是路途太遠不提供上門服務,最終只得抱着電腦跑一趟哈密市。"別看這小小一根三元錢的網線,如果沒有這個店,我還得坐上公交車去市裏買,那真是太麻煩了。”周先生感慨地説道,“四年沒回來了,一場變化真大,有這樣的店真的很好,給居民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位於紅星一場文化西路25號的“領先電腦科技”開業於今年3月15日,店面並不大,一進店門正中間黃底白字的招牌赫然眼前,下方便是老闆的辦公桌,左邊的牆上和櫥窗裏整齊的擺放着耳機,攝像頭,鼠標,音箱等電腦配件,右邊擺放着沒拆封的主機、兩台電腦及傳真機,激光打印、複印一體機。老闆張鴻是一位年輕帥氣的小夥子,他看看自己的店招牌笑着説:“我的口號‘天天都是3.15’”。

自從1997年外出求學工作,14年來,張鴻沒有和親人過過一箇中秋節,這種團聚和睦的時刻總讓獨自漂泊異鄉的他心生悲涼。今年春節,張鴻從深圳回到了家鄉紅星一場,看着家中漸漸花白了頭髮的父親母親,他最終辭掉了深圳一家港資公司“電腦工程師”的工作留了下來。一切都得從頭開始,經過一番市場調查後,發現一場沒有電腦公司,加之人們對電腦維修及電腦操作技能的需求,他的“領先電腦科技”熱熱鬧鬧開張了。

據張鴻介紹,自開店至今半年時間內,陸陸續續有20餘人前來進行電腦培訓,這其中不僅包括一場的居民,學生,還有很多是來自工業園區、中鐵一局的職工及外來務工人員,團場居民主要學習電腦基礎知識以滿足上網娛樂之用,而單位職工因為配備了電腦,他們主要想掌握辦公自動化等方面的具體操作技能。“當初開店預計兩年立足,三年收回包括自身人力在內的全部成本,但是現在看來一切比我預想的要順利。”他自信地説到。

以前,團場職工子女外出求學後都不願意再回來,團場職工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跳出“農門”,團場人才就此一批批流失。隨着紅星一場小城鎮建設步伐的加快,一幢幢6層居民樓拔地而起,佔地2.85萬平方米集文化休閒、健身娛樂、人文景觀、綠色生態於一體的綜合性廣場基本建成,購物、餐飲、美容等服務性店鋪佈滿了沿街底商,優美舒適的環境,使得周邊居民紛紛向城鎮中心聚集,加之中鐵一局貨運編組站建設項目開工,二道湖工業園區發展勢頭如火如荼,越來越多的人們穿梭忙碌於紅星一場這片發展的熱土。現在已經有不少像張鴻這樣的團場老職工子女大學畢業後選擇回團場工作,,機關、企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户中活躍着他們年輕的身影,他們在一步步找尋人生定位的同時也為團場發展貢獻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今年中秋對於和張鴻有相似經歷的人來説,能和家人一起温馨度過,眼中的月亮是否會更圓、更亮一些呢?

一次創業教訓多 二次創業更理性殘疾大學生王福如:創業其樂無窮 追夢只爭朝夕校園淘寶網 創業新突破丁俊林:一位貧困大學生的創業路母親賣房助兒子創業 大三時合同額破千萬曾文頔:大學生葡萄酒品酒師的“愛與專”大學生創業兩年賺70萬大學生創業:種西紅柿比農民好 銷得比農民俏一個創業者在小米首發App的極品、曲折故事硅谷創業的華人守望者 —— 中國草根硅谷創業現狀。

返鄉創業之星事蹟材料範文 篇4

三台縣靈興鎮豐收村二組的王慧玲從中國農業大學畢業後,家人本來希望她留在城裏找個輕閒工作,但她卻毅然回到家鄉創業,建起果園,種植檸檬。她深信,只要努力,在農村也一樣可以大有作為。

“種檸檬好管理,不費工,結合生態立體種植、養殖,效益也很好。”近日,在王慧玲的果園,正在採摘檸檬的她對記者説。一個個檸檬像鵝蛋一樣大,黃橙橙地掛滿枝頭,林下,一羣土雞正在爭搶食物。

利用在大學裏學到的知識,王慧玲承包了村裏的40畝山地,開辦了種植、養殖場。通過對山林的改造和綜合利用,在種植了30多畝核桃後,又試種了2畝檸檬。為了提高土地的綜合利用率,發展林下經濟,她又在林下養土雞,實現了生態立體種植、養殖。林下養殖既能使家禽有了一個棲身之地,又能給果樹提供農家肥,一舉兩得。

王慧玲先後前往安嶽等地考察取經,引進栽種了200株檸檬樹。今年就是檸檬的豐收期,預計產量可達1.4萬斤。“已經賣了一部分,收入5萬多元了。檸檬掛果季節長,到春節還可以採摘,預計還可以收入2萬多元。”她説,由於上大學時學的是農業,她把大學期間學到的知識充分運用到實踐中,總結出了一套適合檸檬生長的技術。

王慧玲在村裏種植檸檬成功,經濟效益見好,這些村民都看在眼裏。“我們從來沒種過檸檬,現在種出的檸檬在市場上好銷。還是大學生有眼光、有知識哦!明年,我也要種2畝檸檬。”村民李桂華羨慕地算起賬,“市場上檸檬一斤賣5元,一棵檸檬能產70—80斤,2畝檸檬有約200棵,收入可達7萬多元,這個效益好高!”

返鄉創業之星事蹟材料範文 篇5

周斌,女,漢族,中共黨員,28歲,現任國家税務總局安順市西秀區税務局一級行政執法員,團支部書記。自20__年參加工作以來,她一直從事農村税務工作。她深知農村經濟發展滯後的現狀,為支持農村經濟發展,這位年輕的90後始終為着肩上閃耀的税徵,燃燒青春、綻放熱情、鋭意進取,助力鄉村振興。

20__年,周斌同志擔任國家税務總局安順市西秀區税務團支部書記,三年來,她堅持聯繫幫扶村,深入農户家裏和田間地頭瞭解貧困户需求與困難,出智出資出力帶領羣眾增收致富。每年組織發動同事出資購買貧困村滯銷家禽500餘隻,共計5萬餘元,併為幫扶對象購買書籍等學習資料。

20__年—20__年期間,周斌分別組織幹部為因災返貧的白順開一家及因學致貧的方玉菊、方雪飛兩姐妹發起捐款倡議,共計捐款3萬餘元。方雪飛表示:“感謝周斌姐姐以及税務局的其他哥哥姐姐,到了大學,我一定努力學習,爭取將來用學到的知識更好地建設家鄉,回報社會,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她將自己的學習成果轉化為服務鄉村振興的具體舉措,通過結合“我為納税人繳費人辦實事”活動,在落實税收優惠政策、開展精準幫扶方面,向農業、農村、農民持續做好服務。

為助力涉農產業發展壯大,精準幫扶農户邁向鄉村振興之路,她帶頭組建涉農税惠團隊,定製個性化税收服務,落實落細税惠政策等措施,建立健全“事前輔導、事中審核、事後監管”的跟進機制,有針對性地向企業介紹涉農產業發展、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的各項税收優惠政策,推動税農攜手共促特色產業發展,助力農户創收致富。在她的努力下,20__年以來,實現了農村税收減免1970萬餘元。

為解決農户和企業對涉税事項辦理的疑問,圍繞辦税繳費和產業發展“問需、問計、問難”,推動政策精準落實到位,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她帶頭把納税課堂開到田野鄉間,講解好國家出台的一系列支持脱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的税收優惠政策,面對面輔導,手把手教學,為鄉村產業發展做好後勤保障,將政策紅利轉化為鄉村發展動力。

同時,她以提升鄉村人居環境為目標,以宣傳發動為抓手,經常性組織青年幹部開展環境衞生志願服務活動,為建設環境整潔、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貢獻“税力量”。她經常組織青年幹部從清潔環境入手,開展環境衞生志願服務活動。在西屯村村容村貌整治活動中,她號召黨員幹部、村民羣眾、教師學生積極行動起來參與宜居鄉村創建活動,通過落實“門前三包”責任措施,進一步強化人民羣眾的環保意識,共創幸福美好生活。

返鄉創業之星事蹟材料範文 篇6

“我們合作社目前參與的村民中,有一半是貧困户。今年四五月賣出了18萬多公斤木瓜,人均增加近6000元的純收入。”近日,馬山縣白山鎮興華村潤田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韋情告訴記者。

兩年前,90後大學畢業生韋情作出了一個令人吃驚的決定:返鄉種植木瓜。對此,父母和鄉親都不理解。

“大學學過種植技術,有一點理論基礎,畢業前又在市場上作了調查,覺得種植木瓜前景很好,而且它的週期短,200多天就可以出產品了,資金週轉快。”通過自籌40餘萬元啟動資金,韋情和同窗好友歐學昌從村裏流轉155畝土地,開始種植大白皮水果木瓜。

兩個創業的大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全用上了:採取水肥藥一體化技術,花費十幾萬元建設了滴灌設施。20__年夏天,當地遭受了40多天的高温,滴雨未下。讓村民們認為“花多餘錢”的滴灌設施,保證了澆灌,木瓜獲得了豐收。平時少有車輛的村子一下變得熱鬧起來,幾乎每天都有大卡車進來裝木瓜。

“沒想到啊,90後種地居然這麼有出息!”看到兩個年輕人幹得有模有樣,村裏的羣眾也起了種植的念頭。今年初,經過村委牽線,韋情帶領10名村民成立了潤田種植專業合作社。

記者瞭解到,目前向合作社下單的有北京、上海、成都、重慶等地的大客户40多個,每個客户對木瓜的需求量一年都是50多萬公斤。為此,韋情計劃3年內把木瓜種植擴大到500畝,帶動農户種植200畝,形成村裏的特色支柱產業。

返鄉創業之星事蹟材料範文 篇7

走進寧谷鎮林哨村,一問起沙瑪阿起,大人小孩都知曉,大家都會説,“她是一個一心為民的好村幹部”,小孩會説,“她是一個善良的好阿姨。”

沙瑪阿起,彝族,本是四川甘孜州人的她,20__年從老家四川甘孜到成都電子廠打工,20__年與同廠的貴州小夥牟安林相識相愛,20__年跟隨男友回到西秀區林哨村。沙瑪阿起的家鄉四川甘孜屬於貧困落後地區,來到林哨村後,沙瑪阿起意識到林哨村的經濟條件也不太好。面對現實,沙瑪阿起便和丈夫商量,如今國家惠農政策力度越來越大,結合林哨村實際,夫婦二人決定發展種植業。在得到家人的支持後,沙瑪阿起和丈夫與村裏簽訂了210畝的荒山承包協議,種了10畝桃子,200畝茶葉。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桃園和茶園如今已進入盛產高產期,10畝桃園年產值60000元,200畝茶園年產值40萬元,每年可為村民提供務工收入高達20萬元。幾年累計下來,沙瑪阿起和丈夫的果園和茶場已為村民增加務工收入一百萬餘元,自已的生活也已從剛來的迷茫艱難走向希望。

20__年3月,寧谷鎮林哨村“兩委”看到沙瑪阿起的勤勞,看到沙瑪阿起和丈夫種植場對貧困户所作的貢獻,對沙瑪阿起的能力給予了極大的肯定,便動員沙瑪阿起擔任村計生員,得到領導的認可後,沙瑪阿起便和村支兩委一起工作,分擔子,帶領村民脱貧致富。

20__年寧谷鎮林哨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立,沙瑪阿起把實踐站的工作扛在肩上,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在林哨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立起了五支志願服務快樂小分隊:愛心媽媽快樂小分隊,文化文藝快樂小分隊、法律保障服務快樂小分隊、農技知識宣傳培訓快樂小分隊、黨員志願服務快樂小分隊。沙瑪阿起積極籌劃小分隊活動,把志願服務活動和村“兩委”工作結合起來,五支志願服務工作小分隊的工作在沙瑪阿起的精心組織下開展得有聲有色。

今天,走進林哨村委,一塊“文明超市”的牌子赫然在目,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登記在冊志願者有50餘人,每週的“靚麗星期五”活動開展成了常態。走進林哨村,大家都會不由自主地讚歎於它的美麗、乾淨、整潔。但這一切美麗、文明的後面,都離不開我們的“美麗使者”——沙瑪阿起。

返鄉創業之星事蹟材料範文 篇8

小朱從小生活在農村,對動物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20__年大學畢業後和大多數人一樣去了深圳闖蕩,由於專業不對口,小朱沒有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再加上老家的父母年事已高,需要子女近身照顧,多方因素考慮之下,小朱決定回家創業。

小朱在外務工期間,曾在廣州、深圳的農貿野味市場進行過詳盡的市場調查,發現特種養殖業的市場潛力巨大,以野鴨為例,一隻野鴨的市場利潤是家鴨的好幾倍但飼養起來卻不會比家鴨困難多少。再加上自己本身就是養殖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的支持,給了小朱創辦養殖場的信心。小朱的養殖場位於湖溪鄉東堆村中格田組,以養殖大雁、孔雀、野鴨、天鵝、貴妃雞、野雞、鴕鳥等特色品種為

再找不到病因,這批山雞苗將損失殆盡,到時將給養殖場造成致命的打擊,小朱查閲了大量的文獻資料,也和同行們溝通過,最後還諮詢了相關的專家,最終確定山雞是感染了一種混合疾病,可是這時500羽山雞苗已近乎全軍覆沒,只倖存了幾十羽。小朱沒有時間傷心,他要保住這最後的'山雞苗,發現病因之後,小朱奮力治療補救:每天按時對雞舍清洗消毒;對山雞苗定時注射治病藥物,不眠不休的關注山雞苗的健康狀況;將病雞進行隔離治療,病死和重症山雞及時清理,並撒上石灰深埋。考慮到倖存的山雞抵抗力弱,小朱還在飼料里加入治病的藥物並使用大燈進行保温,採用網牀飼養減少山雞與帶菌糞便的接觸,由於措施得當,病菌終於得到了有效控制,減輕了損失。

20__年,小朱通過和其他養殖户溝通養殖經驗和實地調研發現孔雀養殖在我縣還是一片空白,市場需求巨大,且孔雀養殖難度小但利潤巨大,只要做好孔雀苗的保暖工作,養殖起來甚至比飼養家禽還要容易,所以這一次他又購買了100只孔雀進行養殖,積累了前幾次的經驗和教訓,小朱小心翼翼的呵護着這批孔雀的幼苗,充分做好了幼苗保温、防病害和舍棚清潔等各項措施,養殖孔雀的效果很好,甚至還開發了孔雀的附加產品如孔雀扇、孔雀蛋、孔雀標本的經營業務。每當孔雀養成,開屏之時,五彩斑斕的孔雀扇成為了這個小山村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吸引了無數人慕名前來觀看。

經過幾次危機,小朱意識到要想把養殖場做大做好,光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湖溪鄉政府知道了小朱面臨的困境,一是十分支持小朱回家創業的.行為;二是希望能通過小朱的養殖場帶動周邊貧困户走上脱貧致富的路子。因此在養殖場的運營上給予了大力支持,積極為養殖場辦理無息貸款幫助小朱渡過難關,還幫助養殖場修建了一條長約300米的“致富路”,總投資十幾萬元。並在20__年,為小朱的養殖場成立了專門的養殖專業合作社,共有二十餘户貧困户加入,以“基地+貧困户”的形式帶動貧困户加盟合作社進行特種養殖,小朱負責提供場地和技術支持,貧困户只需對養殖場的動物進行飼餵、消毒、清潔等工作,基地會統一負責防疫和銷售工作。還幫助小朱開發起了旅遊業務,現在已經有了放飛大雁、多彩孔雀、鴕鳥歡騰幾個觀賞項目。

養殖的難題解決了,如何廣開銷路又成了小朱的一塊心病。為此,鄉政府主動承擔起了幫助養殖場打開銷售市場的任務,先是印發宣傳手冊到縣城的各大酒店商家爭取供貨權;又主動聯繫縣城周邊和其他省份的野生動物收購商前來小朱的養殖場洽淡珍野動物收購業務;還利用互聯網成為惠農網的註冊商家在全國範圍內打開知名度;又幫助小朱在縣城辦了一個“湖溪珍野動物展館”,大大提升了養殖場的知名度。

有了政府的幫扶,小朱在經營起養殖場來越發顯得得心應手,現在養殖場已經把發展重心放到了廣開銷路上來,尤其是如何利用互聯網平台對養殖場進行宣傳成為了小朱每天思考的問題。在鄉政府的推薦報名下,小朱成為了我縣自主電商平台“贛貨網”的註冊商家,現在成為了一名電商新手,併成為了我縣組織的電商培訓班的一名學員,現在正努力學習電商知識,爭取早日學以致用,將學到的知識用到自己的網店中去,讓養殖場發展的越來越好,從而帶動更多的貧困户加入進來,共同致富。雖然養殖場在以後的經營中還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但是小朱相信只要自己能夠堅持再加上鄉政府的幫助,一定都能逢凶化吉,讓自己的致富路越走越寬。

返鄉創業之星事蹟材料範文 篇9

麥麥提艾力·阿卜杜熱合曼,男,維吾爾族,1990年6月出生,羣眾、國中學歷,色也克鄉庫木艾肯(14)村農民。20__年2月被縣政府評為“文明家庭”

他作為新時代青年,思想政治方面能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行動;理論知識學習方面,能一以貫之地把學習放在第一位,在大户田地裏耕地期間通過認真鑽研和努力學習掌握了相應的農業技能。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後,他投入所有的積蓄,開始自己的創業之路,解決120多個家庭的就業難題。

他今年承包1200畝土地,聘用了15名家庭十分困難的村民,給他們提供了就業崗位來增加家庭收入。因為村民普遍文化素質較低,也沒有果苗培育專業技能,他就親自教鄉親們農業技術,為了本村農業發展出了不少力,流了不少汗。村民阿則尼古麗·阿比德是貧困户,家裏有4口人,因為丈夫身體不好,孩子們又小,沒法去遠處上班,麥麥提艾力不但承包她的6畝地為她解決有地卻沒法耕種的煩惱,而且給她安排了土地管理工作,耐心地給她教技術,解決了她家的經濟困難,為鄉村振興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返鄉創業之星事蹟材料範文 篇10

今年29歲的揭花蓉是鳳鳴鎮龍洞村4組人,20__年在成都大學畢業後一直在那裏打拼。幾年後,她放棄城市打拼,決定返鄉養殖蚯蚓。

説幹就幹。回到家鄉的揭花蓉姐弟倆在父母的支持下,投入10多萬元,承包了附近村民1公頃多土地,從成都引進優良蚯蚓品種,請朋友進行技術指導,在網上查閲相關知識。就這樣,他們的蚯蚓養殖工作開始了。

揭花蓉在成都工作生活時,看到有人用牛糞養殖蚯蚓,這種變廢為寶的做法,既消除了牛糞對環境的污染,又可以改良土壤,還能增加收入。她覺得這既是商機,又是責任。

由於不斷改進蚯蚓飼養方式,並吸取經驗教訓,揭花蓉姐弟的蚯蚓養殖已經卓有成效,每公頃收入22.5萬元左右。從一開始的零散出售到現在的大批量銷售,從內江本地一些漁具店到成都、自貢等地的定期銷售,她的蚯蚓很多時候都是供不應求。兩三年後,其蚯蚓地裏的土壤也將作為天然有機肥進行出售,這樣往復循環,效益將會大增。

她這種循環往復,變廢為寶的商業模式在現代的社會中很受推崇,一方面整合了有效資源,不讓有效資源無故流失,同時也能增加收益,一舉多得,正是商業所追求的終極目標。

返鄉創業之星事蹟材料範文 篇11

20__年9月,從寧夏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畢業的李成,懷揣着創業的夢想和回報家鄉的決心,放棄了城市裏一份穩定的私企工作,回到家鄉寧夏固原市原州區三營鎮,開始了他的養牛創業之路。

創業之初,李成得到了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YBC)的5萬元無息貸款支持,他購進40頭肉牛,並吸納當地養牛户成立了宏達肉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滿懷初次創業的激情,李成天天鑽牛棚、學技術、研究飼料配方,當起了牛倌。就在飼養初現成效的時候,他的牛感染了牛瘟,大部分肉牛病死,損失巨大。

遭受重創的李成沒有氣餒,他三番五次前往銀川請教YBC創業導師。在創業導師的指導下,李成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決心重振旗鼓。通過嚴格管理、學習養殖防疫等實用技術,並在購進肉牛的時候簽訂肉牛“健康合同”,合作社逐漸開始贏利。

目前,李成創辦的肉牛養殖合作社已發展社員45户、肉牛存欄量260多頭,初步實現了肉牛繁殖、飼養、防疫、銷售一條龍。目前,李成正四處籌措資金,計劃在家鄉建立一個肉牛產業基地,發展肉牛屠宰等後續加工產業,帶動更多的鄉親走向富裕。

返鄉創業之星事蹟材料範文 篇12

家住江西省鄱陽縣銀寶湖鄉大山村的操道元和何勇去年從江西生物科技職業學院畜牧獸醫專業畢業,回鄉養殖秦州鵝。他們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不到一年時間,養殖的首批3萬隻秦州鵝銷售一空,今年獲利30萬元左右。據瞭解,目前像操道元、何勇一樣畢業後回鄉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在鄱陽縣有1000多人。

近年來,鄱陽縣對返鄉創業的大學生從多個方面給予扶持。例如針對大學生創業融資難的問題,鄱陽縣各金融機構在上饒銀監分局的指導下,堅持對有想法、有特長、有項目、有舉措的回鄉創業大學生,做到發現一個、扶持一個,成熟一個、發展一個,最大限度地為他們提供政策上的優惠和資金上的支持。不久前,鄱陽縣珠湖鄉返鄉創業大學生李翔,獲得70萬元政府貼息創業貸款。

返鄉創業之星事蹟材料範文 篇13

莊大華,男,中共黨員,大專學歷,20__年12月至今,擔任七眼橋鎮時屯村村委主任。20__年5月,被授予20__年度“西秀青年五四獎章”;20__年7月,他創辦的安順肉多多綠化園藝有限公司在第四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安順市選拔賽中榮獲“專項組優秀獎”。

刻苦鑽研,找準發展新路子。莊大華同志多次組織黨員幹部前往雲南開展調研學習,調研結束後積極組織黨員代表和羣眾代表召開座談會,入户走訪宣傳徵詢羣眾意見,獲得村民羣眾的大力支持,引進多肉種植產業並將其發展為村級產業,作為主責主業來抓。20__年,他積極走訪動員,通過流轉土地200餘畝、引進多肉品種,成立興騰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目前已建成佔地300餘畝,82個連體大棚的植物基地,是目前貴州省最大的、集培育區、景觀區與售賣區、研學為一體田園綜合體生產基地。大棚內,幾十種各式各樣的多肉植物排列整齊,多肉植物作為最近幾年新興的花卉產業,受到家庭園藝愛好者的追捧,成為了都市年輕白領案前的時尚裝飾小物,如今也敲開了山區農民致富的大門,成為促進羣眾增收、就業的又一新型產業。

不忘初心,帶領羣眾奔小康。在莊大華的努力下,時屯村註冊成立了“村社合一”合作社,以“村集體+合作社+農户”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充分調動羣眾參與熱情,他經常晚上深入羣眾走訪座談,不斷聽取羣眾的意見建議,把羣眾的所想作為村級發展的重要參考,同時建立了貧困户利益聯結機制,將所有貧困户入股合作社,簽訂了分紅協議,利益聯結貧困户達到全覆蓋。

另外,莊大華“一切為了人民”的`各種事跡也在鎮上傳開:村級上寨自來水在高峯期間供應不足,不能正常取水,於是,他和好友莊洪彭協商,於20__年6月自費11萬元為村集體修建了一個水池;他聽到村民反映村裏沒有一個休息、休閒娛樂的場所,在面對村級經濟緊張的情況下,20__年9月,自費投入15萬元為時屯村修建了一個涼亭;自20__年以來,莊大華每年都會自費3—5萬元,為村裏考取優秀大學的學子頒發獎學金;疫情期間,自費1萬餘元用於捐贈給各村卡點值班人員的就餐;20__年為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他多次到雲南考察學習,在時屯村創辦了安順市肉多多綠化園藝有限公司,解決了村裏51個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其中就包括10户10人貧困户。

砥礪奮進,助力鄉村新發展。在莊大華的大力號召下,時屯村黨員幹部和人民羣眾充滿了信心,鼓足了幹勁,合作社的每一個人都把主要精力用在組織建設和經濟發展上,大家都紛紛表示表示,“只要能幹一天,就要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

下一步,莊大華將依託貴州省農科院的技術支持,強化院企合作,做好多肉品種培育,規模種植,品質提升,營銷管理等方面工作,讓基地成為省農科院的科研實訓試驗場,把基地做強;輻射帶動周邊村發展多肉產業,由基地提供種苗和技術培訓,並負責產品回收銷售,穩定解決農户持續增收和廣大農民工就近就業的問題,持續推動多肉小鎮建成;搶抓疫情結束國外市場真空契機,建立一批網上直播帶貨平台,通過建立多肉售賣大市場從而帶動全區的產業大發展,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大的力量。

返鄉創業之星事蹟材料範文 篇14

小王,甘肅雙龍實業集團董事長、企業法定代表人。然而,14年前的他還是蘭州醫學院在校的一名大學生,懷着對創業夢想的孜孜追求,小王毅然選擇自主創業道路,決然放棄了平涼職中、平涼醫專等學校的教師職業,走上了創業之路。

20__年,憑藉豐富的醫學專業知識,先從醫用藥品銷售做起,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書本知識是有的,但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要能站穩腳跟並深深紮根,談何容易?一次次的碰壁、無數次的'推銷失敗,不但沒有擊垮小王的進取心,反而成了他積累經驗、奮勇直前的動力。功夫不負有心人,20__年,五年的實踐歷練小有成就,成立了第一家屬於自己的公司--甘肅雙龍藥業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由起步5萬發展到20__萬元。在隨後的5年中,經過艱苦地探索、大膽地實踐、不斷地壯大,昔日的學校書生已經成長為甘肅雙龍實業集團董事長,20__年雙龍集團成立,註冊資本2.3億元,是專業從事醫療設備(進出口貿易)、傢俱製造、路燈製造、大型廚衞、綠化工程、土地開發為一體的大型開發、生產、貿易型企業。集團下設甘肅控股公司1個,平涼子公司5個,廣東加工廠3個,涉及醫療、辦公、亮化、廚衞、綠化和房地產等六大行業,建立集團官方的網站年實現銷售收入4000萬元,上繳税金390多萬元,解決就業300餘人。

作為職場上的一員,小王也深知學無止境的道理,20__年以來他先後攻讀了蘭州大學臨牀專業專科、山西建築工程專修學院建築工程本科,蘭州大學衞生事業管理本科、碩士研究生,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20__年,考取了西安交通大學高級工商管理碩士研究生,完成了所有課程學習,將於今年年底畢業。並先後考取了國家一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一級營養諮詢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二級理財規劃師以及房地產策劃師等專業資格證書。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大學畢業以來,小王及其企業先後被甘肅省工商局、廣州市人民政府、廣州市消協、平涼市工商局、共青團蘭州市委、共青團平涼市委等單位授予“先進企業”“行業內100強”“守合同重信用企業”“誠信企業”、“青年文明號”、“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30多項。在國家級刊物發表專業型論文20餘篇。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小王將和他的團隊在創業道路上義無反顧、勇往直前,預計到20__年,建成甘肅雙龍實業大廈,總資產5億元,年上繳税金5000萬元,解決就業20__人,帶動大學生創業500人,用“青春夢”構築自己的“創業夢”,用“創業夢”托起偉大的“中國夢”“雙龍夢’!

返鄉創業之星事蹟材料範文 篇15

小樑,男,1993年7月生,中共黨員,系山西財貿職業技術學院20__級擴招學生,現就讀大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20__班,現任山西興態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山西省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協會副會長。小樑於20__年底回村創業,創業期間積極學習,積極投身“雙創”事業建設美麗鄉村。創業期間榮獲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太原市時代新人等榮譽。

小樑20__年高中畢業後赴上海學習創業。於次年回鄉創業。期間曾多次參加全國農村致富帶頭人培訓、中組部、農業農村部等部門組織的學習培訓來增強個人能力,積極投身“雙創”事業,建設美麗鄉村,是省、市、區選樹的農民致富帶頭人。興辦龍興苑養殖場,現散養雞規模3萬餘隻,形成了從孵化、育雛、養殖、銷售一條龍的產業鏈。同時先後帶隊通過考察學習幫助村民淘汰劣質杏樹品種,並優化杏樹5000餘株,在20__年6月23日在太原市扶貧展銷會上將晉源紅杏賣到一塊五一個,得到太原市民消費者的肯定,同時太原市委書記羅清宇也為晉源紅杏留影代言。

小樑在山西財貿職業技術學院就讀期間,勤奮學習專業知識,並主動發揮自身已就業及創業優勢,在學院教師範文涵及樑越月老師的指導下,作為負責人帶領環境藝術設計系李雨澤、艾寧遠、高星星、郝三萍四名學生組成創業團隊,以“眾創e農”科技示範基地項目入駐學院創新創業孵化中心,該項目以專業學生團隊為班底,學院春芽工作室為技術指導,加強政府部門工作,聯合各領域企業,積極開展農業創新創業。在項目孵化期間,團隊設計的`韓福元福粽及元宵外包裝設計,一經投入市場廣受好評,在太原市晉源區銷量喜人。

目前,“眾創e農”項目已經成熟落地,通過註冊商標“風峪溝”“晉萌”等品牌,舉辦紅杏採摘節,開辦農家樂,推廣本地特色農產品,組建修樹技術隊,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創業事蹟先後被山西電視台、太原電視台、太原日報、太原晚報、等媒體報道。獲得了政府部門的信任和支持,培養出一批“學的好、用的上”的廣告專業人才,職業教育的成果轉化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政校企三方共同努力鞏固脱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探索出了一條初步可行的新路子。

同時,該學生團隊先後參與20__年第七屆“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第五屆中華職教社創新創業大賽以及20__年振興杯山西省青年職業技能大賽專項賽,取得省級銀獎一項,銅獎一項,併入圍振興杯山西省青年職業技能大賽專項賽國賽。20__年職業教育活動周啟動儀式在山西財貿職業技術學院舉辦,小樑作為學院學生創業代表與吳偉副省長進行現場交流,展示高職院校學生風采。

在校創業期間,小樑擔任負責人的創業項目吸引核心團隊成員30餘人,其中9人為畢業不久的大學生,並榮獲太原市農村青年創業創新基地,幫助大學生和農村青年工作及就業,體現了職業教育的豐碩成果,實現創業帶動就業,以創促就。

返鄉創業之星事蹟材料範文 篇16

xx同學來自石家莊鐵道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電19茅以升班,中共預備黨員。在校期間,榮獲國家勵志獎學金1次,優秀學生獎學金3次、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並多次獲得科技創新比賽等獎項。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他已是大三的學生,回首過去兩年的大學生活,感觸頗深。他既為自己在學業上取得的成績感到高興,也為自己能從班級工作和實踐中得到鍛鍊而感到欣慰。在這既匆忙又充實的兩年裏,他始終保持着積極向上的心態,時刻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工作,勤奮學習,努力做到全面發展,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的進步。

學習方面

作為一名大學生,他始終牢記學習是學生的第一要務,在平時學習的過程中努力學習專業基礎課,取得大二學年加權成績91.02分,綜合測評96.95分全班第一的成績。課後堅持自學,努力學習課外知識。過去兩年裏,順利通過了全國大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並取得優異成績,智育和德育成績均在班級前列並獲得了國家勵志獎學金,優秀獎學金和學院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優秀團員、“志願者之星”等榮譽稱號。除此之外,他也非常重視將理論用於實踐,積極參加學科性競賽,並取得了重要成果。先後獲得了數學建模競賽省級一等獎、互聯網+大賽省銀獎、第七屆河北省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一等獎、大唐杯5G技術大賽省三等獎、人工智能創新賽省級三等獎、發表一篇軟件著作權證書。

思想方面

入學初,他就鄭重的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隨後順利獲得學校黨課結業證書,他始終堅持學習政治理論,注重個人思想的發展和成熟,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由於考察期間表現良好,現已成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他無時無刻不以一名中共正式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始終保持黨員的先進性和先鋒模範帶頭作用。

工作方面

大二學年,他擔任班級班長一職,作為一名班長,他深刻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為同學服務,怎樣才能做好校領導與同學之間聯繫的紐帶,更體會到了肩頭擔負的那份沉甸甸的責任。兩年的工作經驗讓他知道了作為一名組織者,首先要具備的能力是一定要有耐心,對每一位同學的都要熱心的去服務,對同學生活中的矛盾要耐心的開導。作為一名班長他也深知一定要帶領同學們去鍛鍊他們的各種能力,讓同學們更能發揮自己優勢,給予他們平台,讓他們真正的去做他們自己。作為班長,他更深知一個班級的榮譽大於任何一個人的.榮譽,時常與團支書協商、討論班內情況,並針對問題組織相關團日活動,讓大家一起解決問題。作為一名班長,他秉持“勝不驕、敗不餒”的心態,以目前自身能力為基礎,更加積極的去提升自己的能力,成為一名更有能力且負責的班長。

生活方面

在生活上,他勤儉節約,絕不浪費,對待生活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遇事沉着冷靜,不畏艱難。為人親切隨和,待人真摯熱忱,與周圍的老師同學相處融洽,關係和睦,在生活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際關係,獲得了大家的尊重和支持。為了使大學生活過的更加充實精彩,他積極參加了學校的學生組織,與協會成員共同參與舉辦了彩跑活動,獲得了協會“志願者之星”的榮譽稱號,參加了辯論賽並獲得“優秀辯手”的稱號,也鍛鍊了自己其他各方面的能力。

創新創業情況

入學以來,他積極參加各種比賽並獲得獎勵和榮譽,先後獲得了數學建模競賽省級一等獎、互聯網+大賽省銀獎、第七屆河北省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一等獎、大唐杯5G技術大賽省三等獎、人工智能創新賽省級三等獎、發表一篇軟件著作權證書。

返鄉創業之星事蹟材料範文 篇17

餘水、男、漢族、1975年07月出生,家住湄潭縣抄樂鄉落花屯村,我是一名普通的農村子弟,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在我年少的時候,由於家境貧寒,國中畢業就開始為生活而奔波,家庭的重擔就落在我的頭上,在剛踏入社會的時候,為了養家餬口,我做過零零散散的小工,開過拖拉機、小貨車,但由於自己年輕缺乏社會經驗,最終血本無歸,不但沒找到錢,反而欠下了很多的債,這段日子,別提我多灰心喪氣了,幹什麼都沒有興趣。

過了一段時間,因生活所迫和在親人的鼓勵下,並憑藉自己幾年的磨練,或多或少的社會經驗,我開始謀求自己的自主創業之路。 一個人要想成就自己的事業,實現自身的價值,除了有過人的膽識外,就是要能敏鋭的覺察到創業的時機和找到生財點,在當時,農村經濟在蓬勃的發展,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在日益的提高,很多農村家庭都在搞房屋修建,由於那時抄樂沒有一家磚廠,他們修建房屋需要到很遠的地方運磚,我認識和看準了這一點,於是東拼西湊了一點資金,在自己家旁邊開了個磚廠,自己親自動手幹,只要別人需要用磚,我是拚了命,沒日沒夜地工作,咬牙堅持力爭在第一時間為大家解決問題。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年的時間裏,我不但還清了以前的債務,自己也有了一些積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是過去鼓勵讀書人發奮圖強的一句俗語。

創業也是一樣,只有把勤勞當作一種資本,比別人在身心上付出得更多,才會取得更大的收穫。經過自己一年的辛勤努力,自己的付出沒有白費,得到鄉親的一致好評。 在嚐到第一次創業的甜頭之後,更增強了我創業的信心和動力,於是,我擴展了自己的業務範圍,我僱傭了幾名工人,開了一個預製廠,因為我知道,農村搞建設,不但需要磚,還需要預製板蓋房,通過我自己兩年多的奮鬥和努力拼搏,最終得到了回報,我花了二十多萬元,修了一棟屬於自己的樓房。

機遇總是給有準備的人。只有巧妙地利用各種條件來發展壯大自己,借外在的力量完成發展的擴張;“先謀於事”,借勢造勢,才能以最優的配臵整合更多的資源,以最快的速度創造最佳的機遇,以最少的投入創造最大的利潤。我不能滿足現狀,取得一定成績後,我開始思考如何才能壯大自己的事業,經過認真的思考,20xx年我向銀行貸了款,在湄潭縣抄樂鄉梨子坡開了一個石場,投入資金100多萬元,現年收入100多萬元,截至目前,我總共僱傭了10多名員工,包吃包住,每人每月工資都在1000元以上。

經過自己十幾年的打拼,由於我獨有的人格魅力,誠信待人,才結交了大量的朋友,朋友多了,合作的夥伴也多了,這些“熟人經濟”中藴藏着巨大的金礦,只要善於挖掘、巧於利用、長於合作,就會創造出雙贏的良好局面,就能為自己帶來巨大的收益,取得長足發展。只有巧妙地利用各種條件來發展壯大自己,借外在的力量完成發展的擴張;“先謀於事”,借勢造勢,才能以最優的配臵整合更多的資源,以最快的速度創造最佳的機遇,以最少的投入創造最大的利潤。

創業如浪中行舟,要堅定信心,矢志不移,果敢地搏擊衝浪,就能到達成功彼岸,這是我對創業的感悟。風雨幾載,始終鋭意向前,雖然創業的過程是艱辛的,但創業成果卻令人欣慰,也讓人刮目相看,成為當之無愧的致富帶頭人。在我創業歷程中,一個“創”字是最好的註解。正因為有了這個“創”字,我的事業才能在經歷了一番風雨的洗禮之後,綻放出絢爛的光彩。作為一名有志青年,飲水不忘挖井人,自己雖然擺脱了困境,生活一天比一天富裕,我心中有一個願望也越來越強烈,那就是讓身邊的鄉親們也能過上好日子。但看到自己周圍的一些村民、朋友生活還很拮据,我主動幫助他們,儘自己最大努力使他們就業,或給他們提供就業思路。

近年,我將繼續擴大規模,大力扶持貧困家庭青年工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真正為老百姓帶來實惠。

逐漸富裕起來的我不忘記回報社會,我是從苦日子中走過來的,希望我的微薄之力能為別人解決一些燃眉之急。我以我的成功作為示範,把經驗和理念傳授於人,讓大家一同致富,是我理所應當的義務。我要在改革開放的潮流中,勇於拼搏、開拓進取,對事業認真負責,誠實待人,成績是開拓者艱難跋涉的記錄,榮譽是對開拓者執着追求的獎賞,輝煌是理想與價值的燃燒,我苦苦追求的事業,必將不斷取得新的輝煌。

返鄉創業之星事蹟材料範文 篇18

90年代初,經濟改革的浪潮把一個漁民出身,從小跟大海打交道的年青人推到了風口浪尖。這個年青人憑自己良好的素質、豐富的經驗和驚人的膽識,站立南黃海之濱,搏擊風雲,鑄就了不可磨滅的輝煌。他就是如東縣大豫鎮東港村黨支部書記李學仁。

19xx年,李學仁受上級組織的重託,更是全村黨員羣眾的信任,從船長被推到了村主任、黨支部副書記崗位。20xx年眾望所歸的他,又被推到了村支部書記的崗位上,挑起了發展家鄉經濟的重任。李學仁憑着他多年積累的海水養殖經驗,高瞻遠矚的經濟眼光,一幅加快發展漁村經濟、富民強村的宏偉藍圖在胸中繪成。

十三年來,李學仁腳踏實地,真抓實幹,因地制宜,勇於開拓,與全村羣眾一起艱苦創業,取得了輝煌成績。當他回顧自己走過的路時,不由感慨萬千。

東港村是全國最大的文蛤出口基地和文蛤苗種生產基地。李學仁一上任就提出,東港村是以文蛤養殖、加工、出口為主導產業的純漁業村。沒有投入,就沒有產出,要富民強村,就必須加大投入,充分利用本村資源,挖出資源潛力。他上任後,以開發灘塗為着落點,擴大文蛤養殖面積,增加總產量。先後新開發灘塗3萬多畝,使東港村的文蛤養殖面積從原來的5萬多畝增加到現在的8萬多畝。不斷追加經濟投入量,他每年帶領村民共同投入資金1200-1500萬元,養殖文蛤苗種1500-20xx噸,年產成品文蛤5000多噸,文蛤苗種投入20xx-4000噸,出口3000多噸,創匯150多萬美元,年產值6000多萬元,年上交税金200多萬元,漁民人均純收入從1200多元增加到現在的20xx0多元。

灘塗文蛤養殖是露天工廠,常常要受颱風、海水污染等自然災害的影響,難以保證穩產高產。另外,取捕文蛤必須在潮退後才能作業,漲潮後漁民只能在船上閒着。為了充分利用灘塗優勢,利用船隻和漁民的空餘時間,增加漁民收入,李學仁大膽提出了文蛤與紫菜在東港村灘塗上共同養殖的設想。他想,沿海漁民有養殖紫菜的灘塗優勢和豐富經驗,既不要到外頭請人,這樣既節省了人力、物力,又節省了船隻運輸費,與只靠養紫菜的單位相比,我們一年可節省開支40多萬元,漁民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6000元左右。他的想法一説出,便得到全村漁民的一致肯定。20xx年,在李學仁帶頭下全村幹部羣眾積極響應共同投股450多萬元,建立了紫菜育苗場、紫菜加工廠,開發紫菜養殖面積700多畝,同時註冊了南通仁和水產品有限公司,從立項到企業能開始運行生產,前後不到六個月,李學仁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人也瘦了十幾斤。公司成立後李學仁又經常深入到育苗場和海上船頭、紫菜加工廠,瞭解觀察紫菜生長、加工情況,提出指導意見。為了提高紫菜的產量和質量,李學仁多次到紫菜高產單位拜師求教,採取走出去觀摩,請進來培訓的辦法,虛心學習同行的紫菜生產管理技術。通過學習和反覆實踐,仁和公司紫菜育苗出苗率比鄰近同行高15,加工紫菜正品率比鄰近同行高10。

20xx年,仁和公司紫菜產量偏低,李學仁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好,反覆琢磨紫菜低產原因。通過對鄰近養殖企業紫菜養殖地形的反覆考察,對海水流向與紫菜生長的影響的深入瞭解,並向相關養殖專家的請教,後來發現海水水質與潮流的緩急對紫菜生長影響較大。20xx年,他帶領一班人在金剛套灘塗上鹹淡水混合交匯的地方試養紫菜,結果紫菜產量比相同面積的其它地方增加了雙倍。

為了加強紫菜養殖生產管理,李學仁大膽進行體制改革,把責任落實到人頭。李學仁把紫菜面積分配給各船頭、各漁民,由股民自己去管理生產,增強了漁民養殖責任心。紫菜加工實行定職定員,不浪費人力,既節省了生產成本,又調動了職工工作積極性。

紫菜收穫的季節,多數在數九寒天,每次漲潮前都要採摘,不能耽誤時間。李學仁堅持到養殖場指導採收紫菜,無論颳風下雨、白天黑夜,從不間斷。在李學仁的帶領下,漁民個個不怕冷,不怕苦,不怕累,有時候在海水裏一站就是幾個小時。功夫不負有心人,辛勤的勞動終於換來了豐碩的果實。20xx年當年,仁和公司就生產條斑紫菜3100箱,創造產值230萬元,利潤100萬元,職工光紫菜這一項人均增加收入6000多元。20xx年,仁和公司生產條斑紫菜2200箱,產值150萬元,實現利潤50萬元,職工人均增加收入5000多元。20xx年,仁和公司生產紫菜2500箱,創造產值180萬元,創造利潤80萬元,職工人均增加收入5500元。到目前為止,三年已收回公司總投資的45。為了招商引資,增加出口創匯,20xx年李學仁將仁和公司與日本客商合資,引進外資15萬美元,出口創匯20萬美元。

1996年的海水污染給文蛤養殖造成毀滅性災難,給如東沿海的`漁民烙上深深的印記。漁民紛紛棄漁務農,東港村當年就有60多個漁民棄漁務農。李學仁心想,萬一再遇上96年這種情況,我們如何從災難中求生存?經過反覆考慮,他決定在抓好文蛤和紫菜養殖的同時,努力發展第三產業。在沿海可以發展什麼樣的第三產業?他首先想到的是旅遊業。他認為,村裏的優勢是漁民經濟基礎比較厚實,有踩文蛤的灘塗面積8萬多畝,海上有管理文蛤用的汽艇,可以發展海上迪斯科——踩文蛤,空中交響樂——放風箏等旅遊項目。外商到海邊來談業務,東凌沒有一家象樣的飯店、賓館,也沒有休閒中心,可以辦一個二星級以上的賓館,還可以利用東凌墾區閒置的河泊辦一個垂釣中心。現在原東凌鄉政府的辦公大樓閒置不用,何不買下來辦一個餐飲、客房、KTV、游泳、休閒、垂釣、踩文蛤、放風箏於一體的休閒中心呢?他的想法得到了全村漁民的認同。説幹就幹,李學仁帶頭投入100萬元,其他幹部羣眾也你10萬、他8萬積極參加投股。到目前為止,400多萬元資金已經組織到位,原東凌鄉政府辦公大樓已經成交,正在裝修,其它各項工作正在籌備之中。

東港村在李學仁的領導下,漁村經濟穩步發展,漁民收入逐步提高。只有250人的東港村,目前固定資產達1000多萬元。全年實現銷售收入5000多萬元,漁民家家户户超過了小康生活水平。

今天的東港村被譽為“江蘇省文明村”、“江蘇省先進集體”、全縣第一家“江蘇省衞生村”、全縣第一家“江蘇省農村現代化工作試點村”、“南通市文明村”、“如東縣村民自治模範村”,江蘇東港集團有限公司被譽為“江蘇省文明星企業”、“南通市明星企業”。李學仁被評為“如東縣優秀黨支部書記”。

“榮譽只能證明昨天,更重要的是明天”。這是李學仁對人生價值的最貼切的評價。他面對未來充滿信心,決心帶領全村人民為建設更加美好的東港村而奮力拼搏。

返鄉創業之星事蹟材料範文 篇19

黃,女,生於xx年7月7日,遠安縣鳴鳳鎮南門村三組村民,漢族,中專學歷,現為遠安縣金喜佳緣慶典公司經理。

主要事蹟:xx年畢業於宜昌財貿學校的黃,未能搭上畢業分配的末班車,既沒端上公家碗,也沒捧上鐵飯碗,走上了自主擇業的就業道路。經過十多年的打拼,她由一名農家女孩成長為婦女創業帶頭人,不怨天尤人,不等不靠不要,用自己勤勞的雙手闖出了一條小康之路。

一、立足服務業,敢想敢幹,由打工婦女成長為創業帶動人

畢業踏入社會的黃從酒店端盤子的服務員幹起,她先後從服務員到主管,再從主管到管理幾十號人的賓館客房部經理,賓館改制後自主創業幹餐館老闆,創業失敗後到成衣店打工當售貨員……從走出校門的兩眼茫然到歷經風雨的日趨成熟,黃在服務行業摔打了近十年。xx年初,經過外出考察的黃瞄準了遠安本土的婚慶服務市場。當時遠安的婚慶市場一片空白,很多人對這一行業感到陌生,對其服務內容和項目不甚瞭解,家人也提出了“究竟有沒有潛在市場,遠安人有沒有消費能力”的.質疑。許多人認為這一行業市場前景不太明瞭。眼光獨到的黃不顧家人反對,毅然決定投資婚慶行業,做遠安本土婚慶市場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她覺得憑她在服務行業從業的經驗和市場洞察力,遠安婚慶行業一定有市場需求。創業初,她四處找親友借錢,還賣掉了丈夫老家的一棟舊房子,湊齊資金購買了婚慶道具,高價盤下了城北商城的門店,開起了遠安第一家婚慶店。憑着以誠為本,細緻入微的服務,耐心向客户推介婚慶項目和服務內容,使她創辦的金喜佳緣婚慶社迅速火了起來,成為客户口碑相傳的本土婚慶品牌。短短几年,黃由一名打工婦女變成了一個帶動3名婦女,4名男青年就業的帶頭人,還光榮地成為對地方經濟有所貢獻的納税人。

二、開拓進取,不斷創新,以服務為社會創造價值 在婚慶行業小有名氣的黃不固步自封,堅持不斷學習婚慶行業新知識,創新服務項目,力求為追求時尚的新人提供最完美的婚禮服務。她先後投入30多萬元更新婚慶設備,及時瞭解武漢、宜昌婚慶市場動態,每每有新產品、新項目推出時,她想法設法及時跟進,推陳出新,不讓自己在市場潮流中淘汰出局。她曾經為來自台北、北京、上海、深圳的新人成功舉辦了風格獨特、個性化的婚禮,婚禮的成功以致於來自大都市的客人由衷地讚許:“沒想到遠安這樣的小縣城能辦出如此高水準的婚禮,比起大城市毫不遜色。”在婚慶市場站住腳跟的黃並不滿足於僅立足婚慶市場,她將目光又投向了行業要求更高,更具價值的慶典服務和品牌促銷活動市場。她添置了舞台桁架、燈光、音響等專業設備,為縣內重點項目、重點企業開工、投產慶典提供優質的專業化服務。近年來,她成功策劃了星河水岸地產項目開工典禮、盛世中央項目開工慶典、森源香菇文化村百億百村項目啟動儀式、沮河一橋改擴建和安鹿渡改橋項目開工儀式、xx年遠安縣第二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宜昌人福藥業國家基本藥物產業園、吉星化工精細磷化工項目等重大項目開工慶典儀式。嚴謹、細緻、周到的服務受到市縣各級領導的好評,黃帶領她的員工以誠信服務和精心勞動為社會創造了價值。

三、以誠待人,以心換心,夢想帶動更多農家姐妹奔富路

在創業路上奔跑的黃,雖然用辛勤勞動獲得了應有的回報,但她從未忘記與她一同在創業路上揮灑汗水的姐妹。她從不以老闆自居,善待員工,在她店內上班的姐妹一干就是幾年,從未跳槽,而黃也儘量從薪酬待遇、工作環境等各方面關心在店裏務工的姐妹。在經濟下行的大氣候影響下,黃所從事的行業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雖然行業塊頭與其他行業相比微不足道,獲利也不算豐厚,但她一直堅信,她所投身的服務行業作為第三產業的代表,一定會有欣欣向榮的好光景,而黃也有一個心願,就是將自己的公司做大做強,帶動更多的農家姐妹就業,共同撐起婦女創業的一片藍天。

返鄉創業之星事蹟材料範文 篇20

“我失去了雙腿的活力,但我還有雙手,同樣可以和別人一樣,創造美好的生活,為社會貢獻力量!”這是一位農村養殖户的信念,只不過,他是一位的小兒麻痺症的殘疾人,但正是這樣一位人們眼中的弱者,以超人的意志創造出了令人稱讚的事業。

在湖北省襄陽市棗陽市楊壋鎮官廳村一座頗具規模的養殖基地裏,豬叫聲此起彼伏,原來是户主正在賣豬,看着一頭頭豬被趕上了車,帥氣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1987年出生,是棗陽市楊壋鎮官廳村人,從小患有小兒麻痺症,雙腿萎縮無法行走,屬於二級殘疾。但他並沒有就此消沉,反而激發了他強烈的好勝慾望,從小上學成績就一直名列前茅。為了證明自己也能自理,他從小就堅持自己拄拐行走,練就了超強的上肢力量。

成年後,一直在努力尋找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快遞、馬路歌手、小型家庭作坊……但均未能如願。20__年,他在親戚、朋友的強烈反對下,毅然決然的投入到了養殖的行業。困難確實是太大的,資金問題、場地協調、基地建設等一系列問題擺在了他面前,但他深信,自己的肩頭能抗千斤重擔。他去了村委會,申請幫助協調村民調換土地;他去了殘聯,去了政府,申請協助辦理貸款;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養殖場終於建成了,看着豬舍裏的一隻只小豬,信心滿滿的上路了。他雖然做足了理論功課,但現實的殘酷性還是讓他有點手足無措。初期的基地只有和父母在運作,日常的衞生保養、豬食加工、疫苗注射、母豬生產等工序雖不復雜,但由於自身行動不便,這些活基本上都落到父母的.身上,這時候才感覺到了自己的失算,他沒想到自己的選擇給父母增加了如此大的壓力,多少次,看着父母疲累的身軀,他提出了放棄,可父母一句句“不累”讓他更加內疚,他自己主動承擔基地的部分體力工作,慢、累,可有父母的陪伴和堅持,他內心對未來還是充滿了希望,他發誓一定要成功,要讓父母過上幸福的生活。

可老天似乎並不想讓很快如願。自身的困難可以靠強大的意志力去戰勝,可豬羣裏的疾病確實無法用拳頭解決了。20__年前後,在養殖基地步步好轉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豬瘟幾乎摧毀了他所有,看着壯碩的豬一頭頭倒下,他卻只能無奈的看着,就這樣看着自己的希望一個個破滅。

20__年,經過幾年的蟄伏和磨鍊,和他的養殖基地再次起航了,這一次的他,變得成熟了,沉穩了。他逐漸引進了自動產牀、自動供水系統、玉米粉碎機等設備,並且潛心專研了豬的預防知識,

已充分掌握了養殖的技術,積累了豐富的養殖經驗,並且引進了品種優良的黑豬,基地在他的經營下,越來越平穩,基地的效益也愈發的好轉。臉上也漸漸有了笑容。

近年來,市殘聯的領導很關心養殖基地,得知他有心擴大規模,按照國家政策,積極幫他聯繫了土地管理局和政府部門,幫他協調基地選址和貸款事宜,極大的解決了難題。擴建後的基地更加現代化了,此時的已經成了當地遠近聞名的養豬行家。隨着他養殖基地規模的不斷擴大,自己家人力量已經無法保證基地的運作,加上父母年事已高,早就萌生了聘用輔工的念頭,20__年來,先後聯繫了多名和自己一樣身體有缺陷的朋友,希望能給他們創造就業的機會,目前和養殖基地有務工協議的人有13人居多。而且隨着養殖市場行情的好轉,養殖基地的效益也越來愈好,他也適時的給工人們漲些工資,每每談到這些,他總是感慨的説:“我能有今天,要感謝國家對於殘疾人羣體的關懷,要感謝政策對於殘疾人羣體的幫扶,我現在有能力了也應該更多的幫助殘疾人羣體,回報對社會,希望越來越多的殘疾人都能在社會找到屬於自己的行業。”

20__年已經是從事養殖行業的第13個年頭了,這段時間他的身影又出現在了市殘聯和土地管理局,他又開始為他的養殖基地擴展事宜奔波了。

返鄉創業之星事蹟材料範文 篇21

常道勇,男,現年36歲,貴州省甕安縣玉山鎮斑鳩山組村民,現任貴州益沁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從20xx年打工返鄉,到20xx年手機修理個體户,20xx年創辦雅美裝飾設計有限公司,20xx年加盟廣州鉅豪照明(成立甕安縣皓靚燈飾城),20xx年創立貴州益沁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走過了一段艱辛創業的風雨歷程,也取得了創業的豐厚回報。截止20xx年底,企業用工45人,共計帶動農户423户。

一、不甘貧窮,立志創業;

常道勇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家子弟。1981年出生在甕安縣玉山鎮斑鳩山組。兒時的貧困經歷,造就了他吃苦耐勞的精神,三年的打工經歷培養了他堅韌不拔的品質。1999年,高中畢業後,他回到家鄉玉山鎮,當了一名普通農民。當時,黨和國家改革開放的春風和惠農政策的落實,在全國湧起創業發展脱貧致富的新浪潮。經過深思熟慮,他踏上了漫漫打工路。

二、努力創新,艱辛創業

在廣東的一家手機廠,他開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先從最基本的工序開始,慢慢積累經驗,增強技術。經過三年的磨礪,他邁出了自主創業的第一步。20xx年,他在甕安縣城開設了自己的手機維修經營部,萬事開頭難,當時處於“三無”狀態的他,經過幾年的努力,憑着過硬的技術和優質的服務贏得了客户的信賴,終於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了腳跟。

三、多點開花,勤儉創業

經過4年的積累,期間正值甕安縣大力發展之際,建設工程項目增多;他果斷將經營中的生意轉出,投身工程建設當中。經過兩年的學習,他掌握了大量關於建設方面的知識。終於機會來了,在20xx年,甕安縣玉山鎮中火村要興建中火水庫,憑藉良好的工程質量,他接到了投身工程項目以來的第一個項目。項目建設完成,良好的信譽,優質的質量,使他接連接下了甕安縣渡江廣場的平場項目和甕安縣農民工創業園項目。達到了年創利潤400餘萬元,並在當地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信譽度。

四、富而思源,擴大創業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經過近20xx年的探索與磨練,他從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蜕變成為了一個資產上千萬的民營企業家,近十年來,自己發家致富了,但他始終沒有忘記家鄉的父老鄉親。20xx年2月,他毅然放棄了工程項目建設,積極籌建農業企業。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在甕安縣富水橋綠色食品工業園區建立了貴州益沁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公司總投資1.5億元,佔地80餘畝。一期項目已經完成6800萬元投資,建成生產廠區、員工宿舍,辦公樓,加工樓等設施,一期佔地面積20.16畝,建設面積19388.24平方米。

20xx年公司已經成功打開成都、湖北、湖南、雲南、廣州、上海等地的銷售市場。年銷售額500餘萬元。

20xx年完成原料基地建設3000餘畝,帶動農户380餘户。20xx年底,公司成功成為貴州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xx年底,公司完成6000餘畝的基地建設,覆蓋了甕安縣境內多個鄉鎮。帶動1200餘户農户增收。

五、搏擊商海,誠信創業

企業要發展,要壯大,質量是根本,沒有可靠的質量做保證,產品難有市場。為了確保產品質量,公司加大投入,建立了完善的產品研發機構和產品化驗機構,高薪聘請技術人員和化驗人員。20xx年10月,公司成功通過了ISO9001:20xx 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和ISO220xx:20xx 國際食品安全體系認證。

他經常説,人的一生,在不懈追求,不懈創業中度過,更有意義和價值,今後,一定要做大做強企業,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使公司再上一個台階,並帶動更多的有志之士投入到創家業、辦企業、幹事業的洪流當中,為建設和諧小康奉獻出自己的青春和熱血。

返鄉創業之星事蹟材料範文 篇22

“我要帶領更多羣眾走上致富路。”現年49歲的冉,是松桃苗族自治縣瓦溪鄉地穩村人。右眼失明,雙手殘疾,肢體二級殘的他帶領殘疾人和貧困户同奔小康。在地穩村,提到冉,羣眾交口稱讚。

20__年,在瓦溪鄉黨委扶持和縣殘聯的幫助下,冉成立了鬆桃興殘養殖專業合作社,採取“專業合作社 農户 基地 殘疾人”的模式大力發展養殖業。目前,合作社養有黃牛100餘頭、山羊86只、跑山豬60餘頭、跑山雞500餘隻,種植辣椒50畝,帶動14名貧困户就業。20__年,僅勞務費發放就高達20餘萬元。

一場意外身體致殘

10年前,冉在砂石廠打工時,一場意外險些喪命,經過醫生奮力搶救,把他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這次意外造成他右眼失明,雙上肢截肢,鑑定為肢體二級殘疾,同時欠下鉅額的醫療債務。在家人的照顧下,他的身體逐漸康復。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他卻變得沉默寡言,脾氣暴躁,一蹶不振,向來不服輸的他幾乎對生活失去了信心。

“出院後他經常把自己關在屋子裏不出門,不願見人,也不肯吃飯,半夜裏默默流淚,睡過的枕頭經常是濕的,但是我們從未放棄······”妻子陳燕飛提起往事也是幾度哽咽。不甘向苦難命運低頭的冉,被妻子的不離不棄所感動。他沒有被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擊垮,反而磨練出超出常人的意志力。“我要活着,再苦再難也要活着!並且要像正常人一樣活得有尊嚴!”冉説。

身殘志堅艱苦創業

20__年冬天,妻子冒着嚴寒走到20裏外的孃家向親朋好友東拼西湊借來15000元錢,至此夫妻二人走上艱苦創業之路。辦酒廠、開磚廠,由於沒有雙手,他就用牙代替手,嘴角經常磨出血泡,妻子看在眼裏,疼在心頭,雖然辛苦,他們從未放棄,日子逐漸有了好轉。

20__年,瓦溪鄉黨委提出打造“畜牧養殖之鄉”。冉把目光投向養殖業。瓦溪鄉地域廣闊,境內羣山環繞,荒山較多,適合搞養殖業。對於雙手殘疾,只有國中文化的冉來説並非易事。不懂就學。主動報名參加養殖技能培訓班的他總是聽得最認真的那一個。沒有手,無法記筆記,他就記在心裏,一期記不住就參加第二期,兩期記不住就參加第三期……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堅持不懈努力,拿到了養殖技能培訓合格證書。

冉買了20幾頭生豬搞起養殖,夫妻兩人一邊烤酒一邊養豬。變廢為寶,用烤酒剩下的酒糟作為飼料,豬仔長得又肥又大,最多時養殖規模達到100多頭。

搭上惠民政策快車的冉,通過努力,腰包鼓了起來。“我想讓村裏困難羣眾來幫忙,這樣既可以解決勞動力不足,又讓他們能在家門口掙到錢。”面對丈夫的想法,妻子連連點頭贊同。

“以前找不到工作靠政府救濟,現在這裏光割草每天就能掙80元,忙時月收入3000餘元。”殘疾人呂文寬滿臉笑容地説。

“以前,我沒什麼事情可以做,現在好了,他不僅給我們提供了工作,還管生活。”正在合作社裏煮飯的馮文菊説。餵豬、餵雞、種草、建設養殖場,他們一樣也沒落下,在村裏既照顧了家庭,又賺到了錢,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幸福而又樸實的笑容,幹勁十足。

如今,冉已是遠近聞名的養殖大户。他説,“現在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這都離不開黨的好政策,也離不開鄉親們的幫助。”有人向他請教養殖技術,他會毫無保留與他們分享自己多年來積累的寶貴“財富”。身殘志堅,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帶領殘疾人和貧困户奔小康的事蹟傳播開來,十里八村的村民交口稱讚,欽佩不已。

天災無情,人間有愛。今年7月,當得知甘龍鎮石板村山體滑坡後,他第一時間向甘龍鎮人民政府捐贈了一頭300斤的大肥豬和500元現金,為災區羣眾盡一份綿薄之力。

帶領羣眾脱貧致富

冉有一股不服輸的'蠻勁,只要他認定的事,都不會輕易放棄。村裏的荒山被他承包下來種上草,如今牛歡羊叫,滿山奔跑。

20__年,在瓦溪鄉黨委扶持和縣殘聯的幫助下,冉成立了鬆桃興殘養殖專業合作社,該專業合作社採取“專業合作社 農户 基地 殘疾人”的模式大力發展養殖業。合作社發展至今現有黃牛100多頭、山羊86只、跑山豬60餘頭、跑山雞500餘隻、種植辣椒50畝,帶動14名貧困户就業,僅20__年發放勞務費共計20餘萬元。

如今,冉幹勁更足。他説,有了黨的好政策支撐,他要更努力地幹,帶領村民在地穩村這個深山裏走出一條養殖的致富路來。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20__年,他的養殖場榮獲松桃縣級殘疾人養殖示範點;20__年榮獲市級殘疾人養殖示範點;20__年榮獲省級殘疾人養殖示範點;20__年榮獲瓦溪鄉精準扶貧龍頭企業和殘疾人養殖示範點。

返鄉創業之星事蹟材料範文 篇23

現年xx歲的是個農村退伍軍人,在經營着一家看似不大的餐館,但是隻要認識他的人都會説:小夥子腦子靈活,能吃苦,不服輸,是個能人。説到xx大家都會想起擀麪皮,就是這個人,把幾百年來的特色小吃--------擀麪皮做的有聲有色,他的連鎖加盟店已經在全國有136家,最遠的加盟店已經開到了美國,加拿大,中國台灣等地。3年來培訓全國各地的學員600多名,直接帶動1000多人就業,簡接產生經濟效益5000多萬元,每年銷售的辣面,調料,3000多噸,機器設備400多台,為本地企業的發展和帶動地方就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記得xx縣一位副縣長曾經説過:xx企業不大,但是他是個產業鏈的連接中心,有了他才使擀麪皮這個產業鏈上的各個企業聯成一條龍,擰成一股繩,做大做強,做出實力,做出品牌。

悟道,得道,行道,傳道。--------他是一個傳道者。

大家都知道做小吃吃苦耐勞是最基本的,起早貪黑也是必須的,正是他在部隊練就的軍人本色為他從事小吃行業打下了基礎,從20xx年創業以來,他都每天凌晨3點起牀,帶領學員和員工做麪皮,到6點前都必須送到每個店裏,3年來,他都風雨無阻,騎着三輪摩托送貨,冬天,凍得手腳都腫的穿不上鞋了,20xx年他在無意中看到西安的張軍擀麪皮,河南的二胖擀麪皮,苗老太擀麪皮在全國大量開店,招收學員,甚至好多人只知道河南擀麪皮而不知道擀麪皮,他很痛心,自己從小吃擀麪皮長大的,祖祖輩輩吃擀麪皮,在本地從事擀麪皮加工生產的農户有上千家,大多是祖傳的,然而由於農户大多都是小富即安,不思進取才使擀麪皮這個金字招牌沒有給本地人帶來可觀的效益,反而使得河南人看到了商機,做出了名堂。經過在全國多地的考察,他發現擀麪皮在全國尤其是北方適應性強,推廣方便,複製簡單,經濟效益可觀,所以決定大力發展擀麪皮。20xx年11月,他貸款3萬元投資擀麪皮機器設備,廠房,先後拜訪各地的麪皮老藝人,學習技術,建網站,註冊:御京粉,商標,開始批發擀麪皮,在批發過程中培訓學員,改進機器,統一配方和製作工藝,3年來,從麪皮批發,零售,培訓,到機器設計,改進,銷售,到技術輸出,連鎖加盟,走出了一條以擀麪皮為主,其他小吃為輔的康莊大道,從一個看到小吃行業的悟道者,到精通技術的得道者,再到發展推廣的行道者,最後成為一個思己利人的傳道者。完成了一個又一個飛越,完成了鳳凰涅槃的成功。成為歷史民俗文化,小吃文化的傳播者。

誠信無非是言而有信,對企業家而言,欠債還錢是檢驗一個人做人的標準。

有一句口頭禪:活着不欠死人的錢,死了不欠活人的錢。在20xx年金融危機中不但虧光了100多萬的積蓄,還把朋友,親戚的錢也虧在了股市裏,他欲哭無淚,頭髮成片成片的脱落,好幾次在河邊打算自盡。當他看到自己的親戚朋友也承受着巨大的壓力時,他堅持了下來,給好多當時讓他代炒股票的親戚朋友打了借條,挨個給人家保證不管十年八年都會把錢還完,揹着60多萬的債務,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3年來,就開着自己那輛三輪摩托送貨,好幾次幾個朋友都勸他買輛二手面包車吧,最起碼冬天不冷,他説:我還沒還完帳,咋能這樣做呢,省吃儉用,給每個債主還賬成了他辦企業,賺錢的最大心願。到現在債務基本還清,他自信的説:再有一年,等還完債我就好好大展手腳,把小吃做的更好,更快。

20xx年他加入了xx縣餐飲商會,xx縣工商聯鳳鳴商會,xx縣文學聯合會,還成功的開辦了以宣傳民俗文化和小吃文化的企業內部刊物《西岐周刊》。用自己的睿智與毅力,一路艱辛,一路風雨,打造了人生與事業的又一個輝煌。

返鄉創業之星事蹟材料範文 篇24

,女,19xx年9月生於農二師二十七團一個普通農民家庭。20xx年考入昌吉學院中文系xx級漢語言文學本科班,20xx年昌吉學院畢業,獲得文學學士學位。

出生兵團農二師的一户普通家庭裏的她,自幼經歷生活的艱辛,也知道父母辛苦賺錢供自己的不易。成績優異的她於20xx年畢業於昌吉學院,畢業後的她放棄了繼續深造的夢想,懷着對生活的美好憧憬踏入社會,決定畢業後開創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

在與xx同學的交談中,感覺她是一個思路敏捷的人。正是因為她頭腦靈活,敢闖敢幹,身上又有兵團人的那種不怕吃苦的精神。使她成為昌吉學院中文系20xx屆畢業生中的創業能人。一年多來,依靠政府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她克服了一個個困難,成功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個人創業猶如播下星星之火,最終目的還要實現星火燎原。在創業的過程中,張鋭同學始終沒有忘記自己肩負的責任,沒有忘記帶領其他人解決生活困難,她目前已有員工2名,這2名員工都是她的學哥學弟,也都是昌吉學院中文系即將畢業的學生,她不但自己創業,還解決了一部分即將畢業的學生的'就業問題。雖然現在在創業階段,條件比較艱苦,工資又都不高,但她們都表示願意為了自己的這份事業而努力奮鬥。

回顧自己的工作和創業經歷,xx同學深深感到,如果沒有政府這一好的政策,沒有各級組織和領導的關心和幫助,沒有大家的支持和幫助,她的夢想不會變成現實。對於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要取得一些成績,甚至從無到有地創出一番事業,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張鋭同學在創業中樹立誠信乃成功之本的信念,靠勤學實幹興業,靠求實創新發展,造就了今天的事業。超越自我,挑戰未來,使她成為一名有為的創業路上帶頭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iji/nzmpy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