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情況報告 >

社區陣地建設情況報告(通用4篇)

社區陣地建設情況報告(通用4篇)

社區陣地建設情況報告 篇1

為認真貫徹全省街道社區黨的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精神,推進社區“三有一化”(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場所議事,實現社區黨建區域化格局)建設。3月12日,縣委組織部成立兩個調研組深入義寧鎮百匯、萬坊等八個社區,通過座談交流、聽取彙報和實地察看等形式,就社區辦公場所、經濟狀況、工作情況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社區陣地建設情況報告(通用4篇)

一、基本情況

20xx年,在南崖、衞前、萬坊、西擺四個居委會的基礎上,成立了寧紅、鳳凰山、南崖、西擺、萬坊、衙前、衞前、百匯八個社區居委會,均屬純居民型社區,共有居民34120户,人口13萬。一是社區辦公用房情況。各社區均屬租借其他單位或民房辦公,既無會議室也無黨員活動室。寧紅社區租用民房辦公,每月租金700元,其餘七個社區的辦公用房由國税局、財政局、房管局、工商局、建行和寧州鎮企辦無償提供,其中南崖社區在南崖景苑擁有一套120㎡的辦公用房,但因無錢裝修沒有進去辦公。二是社區幹部工資和辦公經費情況。幹部工資縣財政每月補貼書記、主任600元,一般幹部500元;鎮政府每月補貼300元;縣民政局每月補貼書記、主任100元、一般幹部90元。辦公經費每年8000元。三是社區幹部配備情況。八個社區均配有書記和主任,現有工作人員38名,其中男性3名。大專學歷以上12人,高中學歷23人,國中學歷3人;平均年齡40.1歲,45以上的5人,30-35歲32人,30歲以下的1人。日常工作要承擔17項行政性事務,往往是白天上班、晚上收衞生費,工作負荷比較重。四是黨組織和黨員隊伍情況。各社區均成立了黨組織,百匯社區為黨總支,其他七個為黨支部。共有黨員1014名,其中流動黨員287名、下崗黨員375名、無法聯繫黨員149名、60歲以上黨員366名。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下,我縣城鎮社區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隨着城區的快速擴張、人口的迅速增長,社區建設中的深層矛盾也逐漸凸顯,主要表現為管理體制不暢,辦公場所緊張,經費保障不足,服務質量不高,黨建基礎薄弱和社區意識不強等六個方面。

1、管理體制不暢。一是管理職能行政化。社區工作以完成上級佈置任務為主,除日常工作外還要承擔街道、縣委縣政府和其他職能部門交辦的各種行政性任務。二是權責利不統一。部分職能部門本應下放給社區的權利沒有下放,或名義上將職能下放,實際上是工作下放而權利不放,社區大量的時間花在“協助”部門工作上,自我服務和自我管理的工作職責因工作繁重而淡化。三是工作缺乏合力。轄區內的企事業單位、醫院、學校等單位的服務設施和閒置資源的共享,聽任單位領導意願,缺乏有力的約束機制,沒有形成“駐於社區、關心社區、建設社區”的良好氛圍。

2、辦公場所緊張。一是辦公用房緊缺。八個社區的辦公條都比較差,辦公面積平均61㎡,特別是西擺社區一下大雨就浸、南崖社區一下小雨就漏。二是活動場所缺乏。各社區都沒有黨員活動室和會議室,公益性娛樂場所幾乎沒有,平時搞活動、開會靠向其他單位租借。三是《修水縣房產開發項目建設管理試行辦法》(修政辦發[20xx]38號)關於住宅小區按建築面積0.08%提供社區用房的規定執行不到位。

3、經費保障不足。一是財政投入相對滯後。近年來,隨着社區作用凸顯和管理重心下移,社區承擔的工作任務逐漸增多,但“費隨事轉”的原則卻並未得到很好的貫徹,在承擔工作的同時經費難以落實。基層組織建設資金向農村傾斜,社區硬件建設投入不足。二是幹部待遇相對偏低。書記、主任1000元/月、一般幹部890元/月,與縣城其他類似工作崗位收入有一定差距,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區幹部工作積極性。三是辦公經費相對短缺。隨着城區居民增多、服務要求提高、工作量增大,每年8000元的辦公經費遠遠無法滿足社區辦公實際需要。經費短缺導致一些羣眾性文化娛樂活動無法開展,市民服務難以落實,工作顯得被動

4、服務質量不高。受活動場所、辦公經費等客觀因素影響,社區服務水平還相對滯後,具體表現為:一是服務內容單一。社區平時主要圍繞政府職能部門開展工作,服務內容以政府部門安排的工作為主。對市民需要的托幼、保健、娛樂、家政、保潔等服務還很欠缺,活動的形式和內容缺乏吸引力,不能滿足市民需求。二是服務設施缺乏。很多院落、樓棟沒有活動場地,如萬坊、寧紅和南崖等社區要麼活動場地小,要麼沒有活動場地,市民無法就近開展活動。三是服務主體單一。政府和社區包攬了許多本應由市場提供的服務項目,而新型社區服務業又還沒有形成規模,在引導非營利性組織、社團、協會等民間組織發揮作用方面還有待加強。

5、黨建基礎薄弱。社區黨建陣地建設非常滯後,大多數沒有黨員活動室,沒有黨建宣傳欄。黨建意識淡薄,黨建氛圍不濃,黨內活動貧乏,黨員管理缺位,黨組織和黨員作用發揮不明顯。“三無”黨員(無固定住所、無固定單位、無固定收入)遊離於黨組織管理之外,對“三不”黨員(不參加組織生活、不按時繳納黨費、不做黨組織分配的工作)缺乏有效管理。

6、社區意識不強。當前社區行政化現象普遍,工作方式以行政指揮為主導,簡單地把社區工作等同於完成部門交辦的任務,社區服務比較滯後。而政府部門往往把社區當成“下屬”,直接向社區安排行政工作,這種結果導致了市民對社區工作認識的模糊,認為社區就是辦辦 證明、管管衞生,對社區工作不關心、不支持,有事習慣找單位,參與社區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甚至有的國家幹部連衞生費都不願交。

三、意見建議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在充分聽取社區黨員、幹部和市民意見,廣泛借鑑外地社區建設經驗的基礎上,結合修水社區實際情況,提出如下意見建議:

1、進一步健全理順社區管理機制。一是建議實行常委掛點聯繫社區工作制。一名常委聯繫一個社區,每季度定期召開一次社區黨建工作聯繫會,協調解決社區建設中的難點問題。二是建議建立社區共建共享機制。出台相關規定要求駐區單位積極支持社區建設,幫助社區解決實際困難,將閒置資源無償或低價提供給社區使用,單位服務及活動設施無償向社區開放。同時,要求居住在社區的機關黨員幹部積極參與社區組織活動。三是建議實行社區工作準入制。職能部門凡擬將其組織機構、考核評比、專項調查等事項及社區職能以外的工作進社區的,應通過一定程序向社區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未按要求申報審批的,社區有權拒絕執行。

2、逐步解決社區辦公活動場所。一是建議將社區辦公活動場所納入政府規劃。在政府建設廉租房、安置小區、公益服務設施時,將社區辦公用房一併納入考慮,同步規劃建設。二是建議將社區辦公活動場所納入村級活動場所建設範圍統籌考慮。在爭取上級政策性資金扶持的同時,縣、鄉財政每年配套一定數額的資金,通過新建和購買等形式逐年解決社區辦公活動場所問題。三是建議將南遷單位閒置辦公用房調配給社區使用。對搬遷至城南辦公的單位閒置用房劃撥給西擺等暫無適當辦公場所的社區使用,對百匯和鳳凰山等社區借用辦公場所仍適應辦公使用的,可將產權直接劃撥給社區。四是建議按照(修政辦發[20xx]38號)文件規定,規模小於50000㎡的住宅小區,開發單位應無償提供不少於30-50㎡的社區用房;規模大於50000㎡的住宅小區,開發單位應按總建築面積0.08%無償提供社區用房。

3、建立健全社區經費保障機制。一是建議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適當提高純居民型的社區辦公經費補助標準,按社區人口比例劃撥一定人頭工作經費。二是建議按照“費隨事轉”要求,對超出社區職責範圍又確需社區承擔或配合的工作,按照有償服務的原則,由相關部門解決相應的工作經費。三是建議鼓勵社區興辦經濟實體,開展家政、保健、娛樂、物業等有償或低償服務。四是建議出台相關規定要求駐社區單位在物力和財力上對社區建設予以支持。五是建議在財力許可的範圍內進一步提高社區幹部經濟待遇。

4、努力提高社區服務能力。根據市民生活需要,對社區內場地資源進行整合,鼓勵駐社區單位、社會組織和服務機構開發、開放市民需要的體育、娛樂、文化等活動設施,解決當前文化娛樂場地缺乏的問題。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各類民間組織創辦各類社區服務企業,鼓勵待業人員和下崗職工開辦社區服務項目,以市場化方式推動社區服務,防止政府在社區建設中大包大攬。

5、全面提升社區黨建工作水平。一是建議調整社區黨組織設置。按照“一社區一總支”的原則和“無組織抓組建、有組織抓規範、有規範抓創新、軟弱渙散抓整改”的要求,調整社區黨組織設置,設立八個社區黨總支,下轄若干黨支部。二是建議開展“社區黨建基礎工作建設年”活動。對社區黨建的硬件和軟件建設進行全面規範,力求做到黨建氛圍濃厚、佈置美觀大方、資料規範齊全、數據準確詳實。三是建議繼續深化“黨員幹部監督進社區”工作和“受社區歡迎的幹部”評選表彰活動。四是建議開展“組織找黨員、黨員找組織”活動,對在職黨員、流動黨員、離退休黨員、下崗黨員進行分類登記,對在職黨員實行“雙管”,對下崗黨員實行“接管”,對離退休黨員實行“共管”,對流動黨員實行“協管”,對居民黨員、復轉軍人、畢業學生中的黨員實行“統管”。五是建議將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終端站點延伸到每個社區。

6、進一步調整社區佈局設置。鑑於從城南四小以西均屬寧紅社區管轄範圍,人口太多、範圍太廣,建議將寧紅社區分設為兩個社區。

社區陣地建設情況報告 篇2

近年來,小孟鎮,按照“經濟主導工業化,農業生產產業化,各項要素城鎮化”的總體思路,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實施的原則,高度重視,做好結合文章,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逐步把小孟建成規劃佈局合理,配套設施完善,服務功能提升,生態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小城鎮。近日,小孟鎮政協委員活動組組織7名政協委員聽取鎮有關部門負責人彙報、實地考察鎮駐地、史王、張王居民樓建設工地,調研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小孟鎮位於兗州市西北部。全鎮東西長13公里,南北寬9公里,總面積5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萬畝。轄4個管區,42個行政村,總人口3.9萬人。目前,鎮駐地、史王、張王、太平,三點一心正在建設中,史王村一期工程建設已經完工。

二、做法經驗

1、堅持規劃先行,分步實施。去年,我們聘請了省建築大學規劃設計院為我鎮進行了高標準規劃,目前,規劃工作已經完成,等待專家評審。根據總體規劃,把全鎮42個行政村規劃成“九點一心”,即海子中心村、蘇户中心村、太平中心村、河莊中心村、史王中心村、張王中心村、桑園中心村、吳寺中心村、函丈中心村及鎮駐地。42個行政村原村莊佔地面積8835畝,通過規劃,“九點一心”佔地3397.5畝,可節約土地5437.5畝。尤其對鎮駐地進行了詳細規劃,提出了“八村合一”社區化建設方案。

目前,這項工程正在實施中,規劃後的鎮駐地佔地1575畝,共設計高層住宅樓180幢,可容納5688户,2萬餘人。社區內規劃六大功能分區;居住區、文教區、辦公區、商貿區、中心區、休閒娛樂區;建文化中心廣場一處,佔地約8000平方米;集文化、電信、郵政、民政、司法、派出所、計生服務為一體的社區服務中心8000平方米;農貿市場1500平方米;商業門頭20000平方米。在住宅樓房設計上,以多層建築為主,既體現現代化風格,兼顧農民生活習慣,又限度的節省投資,節約用地。目前,鎮駐地供銷社開發建設已經規劃完畢,即將啟動。

2、堅持政府主導與村民自治相結合。鎮黨委、政府組織編制社區建設規劃,指導監督黨支部村委會按照村民自治的要求組織建設施工。村黨支部村委會負責按照村民自治的要求,充分發揚民主,嚴格依法辦事,組織好工程建設。嚴格決策程序,堅持公開透明,讓羣眾享有規劃建設全過程的知情權、參與權。村成立社區建設領導小組和監督小組,負責社區建設的組織實施和監督。目前,我鎮史王村居民樓已完成裝修,首批居民即將入住。太平、張王、劉李村居民樓正在施工建設中。

3、堅持樓房建設與配套設施建設相結合。我鎮始終堅持社區建設不僅只是拆了平房建樓房,重點是要配套完善服務設施,搭建服務平台,讓農民羣眾享受到與城市居民一樣的公共服務。堅持建新與拆舊相結合。建新必須拆舊,原則上先建新樓,後拆舊房,堅決避免搬進新樓不拆舊房的現象。對我鎮區域內出現的居民建房,按照有關程序申報,經批准方可進行建設,在規劃區內停止新建居民房。規劃為社區中心的村制定各村的實施方案,並由鎮政府參與制訂控制性詳細規劃,拆平房建樓房、合村並點建社區,逐步形成全鎮“九點一心”的總體規劃格局。並對新型社區內教育、衞生、羣眾活動場所等基礎設施一併規劃建設。

4、堅持建築質量與安全生產相結合。“百年大計,質量第一”,鎮黨委、政府為確保羣眾住上安全舒適的樓房,避免“爛尾樓”、“半拉子工程”、“危樓”等情況的發生,嚴格工程建設管理制度,成立了以鎮長為組長的建設領導小組,包括工程招標、財務、安全、質量等方面全程監管。在施工過程中嚴格執行《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安全設施務必到位,確保無一例安全生產事故發生。

三、存在問題

1、鎮、村資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資金去創建更大的成績是一個難題。

2、部分羣眾對新社區的建設,認識還不到位,存在這樣那樣的想法,與新型社區建設的步伐存在一定的差距。

3、各村新農村建設工作存在不平衡性。

四、幾點建議

1、加大政府對經濟薄弱村的扶持力度,為各村的經濟發展起助推器作,鞏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動村級經濟發展;

2、加強制度建設,健全管理責任機制,強化幹部隊伍素質教育,進一步統一思想,抓好落實;加強規劃引導,從功能上、空間上加以規範和指導,促進全鎮新型社區平衡穩步發展。給予一些功能相對較弱、建設任務較重、進度緩慢的新型社區一定的建設資金支持,幫助引導其儘快制定農村新型社區發展的科學規劃。

3、加大宣傳力度,鎮黨委、政府要及時地出動宣傳車,並通過村級廣播等形式,從環境衞生、提高羣眾生活水平、綠化和美化、使羣眾一步一步提高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和理解。

社區陣地建設情況報告 篇3

為了加快新農村百村萬户小康住宅工程,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近日,區政協組織部分委員,深入河東、金沙等10個鄉鎮的13個新型社區,採取實地查看和村組幹部、農户交流等方式對全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規劃、工程進度、土地利用、資金籌集、基礎設施配套及社區管理運行等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發展現狀及呈現的特點

我區把農村小康住宅建設做為實踐和探索新農村建設的有力抓手,審時度勢在全區實施新農村百村萬户小康住宅建設工程,在城鄉融合發展戰略迅速推進的新形勢下,按照農民集中居住、生產生活分離、功能配套完善、社區管理規範的目標,採取合村並點的方式建設新型農村社區。今年以來,新建新型農村社區和小康住宅示範點48個,10561户,其中動工新型農村社區24個,9983户,動工小康住宅點24個,578户。

(一)農村面貌變化快。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推動了農村生產、生活和管理方式的變革,社區的建設,打破了傳統的觀念,人畜分離,把後院從原來的生產區變為生活區,有效地杜絕了畜禽、秸稈進入小區,影響環境衞生的三堆從根本上得到了治理,農民離土不離鄉、就業不離家、進廠不進城、就地市民化。城鄉融合邁出了實質性步伐,農民將住上單元房,購物有超市,休閒有廣場,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二)羣眾得到實惠多。幾年來,市、區財政補助資金3000多萬元,用於新型農村社區、小康住宅示範點建設。對近兩年20户以上的小康住宅示範點,今年300户以上的新型農村社區,每户給予不少於2萬元的補助,農民羣眾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農村信用社發放微利、政策性信貸,其它商業銀行積極支持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如五和鄉為解決羣眾資金困難,和建設銀行武威分行合作,正在為社區入住農户辦理按揭貸款。一些企業集團參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減輕了農民負擔。住房一次投入長期使用,據調查,目前我區農宅82%以上是磚土木結構,使用期限一般在20年左右,新建的農宅基本是全框架鋼筋混凝土結構,使用期限70年左右,避免了農民在住宅建設上的重複投入。

(三)拉動投資貢獻大。今年以來,全區新建新型農村社區和小康住宅示範點共10561户,目前已完工8526户,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81億元,佔同期全區固定資產投資204.86億元的6.74%。帶動了鋼筋、水泥、玻璃、塑料、木材、磚瓦等一系列建材生產消費,促進了家電、運輸、通信、建築、餐飲等行業發展,拉動了全區經濟快速增長。

(四)土地節約集約化。新型農村社區規劃以多層或小高層為主,按照小區式集中建設,單體面積在90㎡左右,大幅度節約了土地。如金沙鄉金廈社區,規劃佔地1204畝,入住農户4049户,可節約用地750畝;河東鄉中心社區一期規劃佔地300畝,入住農户630户,可節約土地840畝。據區委農辦測算,目前我區農村住宅佔地近27.9萬畝,户均1.5畝,發展新型農村社區全區預計佔地不到8萬畝,土地節約的空間非常大。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從入户和羣眾交談以及在鄉鎮召開座談會了解的情況看,羣眾對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積極性高,但也程度不同地反映出了一些擔憂,綜合起來主要存在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一)總體規劃滯後。全區新型農村社區總體規劃還沒有啟動,部分鄉鎮只是依據當地羣眾的積極性搞建設,選址的隨意性很大。空間佈局輻射人口少,建設規模小,如發放鎮在一平方公里範圍內佈局了賈家墩、雙橋和小路社區,造成入住農户分攤的基礎設施配套費用和運行成本高。同時,新型社區建設和二、三產業的發展佈局統籌考慮不夠。

(二)建設機制不完善。沒有建立統一的協調機制和完整的工作流程,建設手續多,報批困難。如高壩鎮十三里社區報批手續達15項之多,收費平均達到170元/㎡,辦完所有手續時間長達6個多月。有些社區土地使用不規範,存在未批先建的問題。社區後期的運行和管理還沒有深入研究,羣眾還存在上水何處來,下水如何排,取暖怎麼供,社區誰來管的顧慮。

(三)基礎設施配套緩慢。各鄉鎮普遍重視住房實體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比較緩慢。個別鄉鎮未將基礎設施配套部分計入住宅建設成本,實現完工入住的資金缺口大。如河東鄉前期為鼓勵農户到中心社區居住,未將供暖、供水、供電、排水等基礎設施配套相關費用攤入房價,建設資金缺口達600多萬元;補助資金、危改資金和其它項目資金撥付和工程建設進度不同步,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基礎設施配套;已經建成的示範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還沒有全面完工,影響了羣眾入住的滿意度。

(四)籌資渠道不寬。新型社區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據鄉鎮初步測算,每户建築面積以80——120㎡計,建房資金需要12——18萬元,主要靠羣眾集資和政府補助。建設500户以上規模的社區,按照目前設計要求,水、電、路、供暖、垃圾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投入户均需2——3萬元,資金壓力相當大,社區建設向縱深推進存在很大的難度。

(五)工程質量管理不夠規範。部分社區建設前期工作不細,施工準備工作不充分,以包代管,管理制度不健全;個別施工企業技術力量不足,規範性施工不到位;有的鄉鎮工程招標、質量監管未完全按基本建設程序辦事,監理費用由施工方承擔,工程監理錯位,不能有效履行其職責;現場監理質量控制體系不健全,施工檢查、旁站監理不到位,資料記載不全,存在質量管理漏洞。

三、對進一步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實踐證明,開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不僅是解決三農問題、加快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更是實施城鎮化戰略、統籌城鄉融合發展的新契機。各鄉鎮、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大宣傳引導力度,認真總結經驗,抓好典型帶動,用新的理念指導建設,用實際案例教育引導羣眾,形成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合力。要進一步加強領導,組建一支業務熟、素質高、能力強的建管隊伍,具體負責政策研究、組織協調、措施落實、施工管理、監督檢查等工作。強化聯席會議、一事一議會議制度,凡是區上辦理的各種手續,簡化辦事程序,儘量減免各種規費。市一級報批的建設手續,由鄉鎮提供完備資料,對口區級部門協助報批。同時,進一步明確部門、鄉鎮、村委會、農民羣眾在社區建設中的責任,形成政府統籌推進、部門協調配合、鄉(鎮)村積極運作、農民主動參與的推進工作聯動機制。

(二)堅持規劃先行,確保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科學合理。要堅持先規劃後建設,依照《甘肅省統籌城鄉發展試驗區武威城鄉融合發展核心區總體規劃》,邀請國內有資質、有影響的規劃單位,打破現行的行政區域界線,採取合村並點的方式,加快制定全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總體規劃和各鄉鎮的詳細規劃,與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以及村鎮體系、農村住房建設等專項規劃相銜接,與產業發展規劃、農村公共服務規劃以及社會事業發展規劃等有機結合、配套跟進。要充分考慮各鄉鎮的歷史沿革、地理位置、資源配置、人文環境和村民生活習慣等因素,合理確定社區建設位置和規模。積極探索適合我區實際的建設模式,建議城郊和工業園區鄉鎮發揮土地增值優勢,藉助相關政策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機遇,以小高層和高層為主;金色大道沿線條件較好的鄉鎮,以高層或多層為主;人口分散,經濟條件薄弱、有荒灘空地的沿山邊緣鄉鎮根據羣眾意願以二層或平頂房為主,因地制宜建成一批各具特色、風格鮮明的新型農村社區。

(三)強化產業支撐,為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提供持久動力。農户入住社區後,雖然生活開支有所增加,但相對完善的服務功能,可以使他們從繁重的家務和土地勞作中解放出來,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發展產業、增加收入。一是注重產業發展。隨着社區規模的擴大,要更大範圍規劃產業佈局,加大勞務輸出,促進土地合理流轉,實現生產規模化、專業化、產業化,催生一批高效節水種植大户、設施農牧業大户、特色林果業大户和龍頭企業,從而使農民羣眾既不離鄉也不離土,就近就業,形成農民增收致富的穩定來源。二是引導好各種農村合作組織在社區中的銜接,發揮優勢,為農副產品的外銷搭建好平台。三是有針對性地引進勞動密集型、適於鬆散管理、分散經營或生產的企業,為家庭婦女和居家留守人員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增加收入,解決入住的後顧之憂。

(四)拓寬融資渠道,*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資金瓶頸。資金短缺是制約目前我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因素。要進一步完善社區建設扶持政策,探索市場化融資新路子,多元化融集資金。一是建立農村社區建設專項資金逐年穩步增長機制。區上每年度安排一定的公共財政預算支出,並逐年增加,同時積極爭取上級項目和資金支持,用於農村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二是用足用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政策。以地生財,借地發展,對集體建設用地,除統籌安排好農村社區及公益事業建設用地外,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可置換為城鎮建設用地指標使用。對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除國家規定用途外,其餘部分應優先用於社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配套。三是整合農村住房建設和危房改造、新農村建設等多個部門涉農資金捆 綁使用,按照渠道不亂、各記其功、統一撥付、集中投放的原則,用於農村社區建設。四是引導社會資金參與社區建設。積極招商引資,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對公共服務設施項目進行包裝,積極推介,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參與建設。五是引導金融資金參與社區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在金融產品、擔保方式、投融資模式等方面進行創新,多方化解資金難題。

(五)保證工程質量,不斷提升農村社區建設整體水平。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一項惠及廣大農民羣眾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必須自始至終堅持高質量建設。嚴把質量安全關,不能因盲目降低成本、滿足羣眾的購買能力而忽視工程質量。繼續嚴把施工圖審查、招標、監理、質監等重要環節。充分發揮相關部門對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的監管作用,對在建工程進行安全、質量、手續、監理、節能方面的全面檢查,切實搞好建築質量監理和工程驗收。要按照建設集約化、居住生態化、管理科學化、佈局合理化的理念,做到八通(路、電、水、沼氣、電話、有線電視、寬帶網、科技信息網絡)、五化(硬化、綠化、亮化、美化、淨化)、三有(休閒廣場、農家店、農家書屋)、一集中(垃圾集中處理),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休閒娛樂、綠化美化、生產佈局等通盤考慮,努力建設一批設施完善、功能齊全、服務配套的新型農村社區,確保羣眾買着放心、住着舒心,把好事辦實,讓羣眾滿意。

(六)創新工作思路,不斷提高社區管理服務水平。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不僅帶來了生產生活方式的巨大轉變,還將引發農村管理方式的重大變革。社區建成後,幾個村集中居住,村級組織如何設置、集體資產如何管理、物業和社區服務如何開展等等,都是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因此,在社區建設的同時,就要提前思考社區管理工作。建議有關部門和鄉鎮及早研究農村社區管理的新途徑,培養一批指導社區管理及服務的人才,為新型農村社區管理蓄積力量。

社區陣地建設情況報告 篇4

根據全市服務社區要求,我針對建設安全社區的課題進行了調查走訪,調研報告如下:

一、存在問題

(一)影響社區安全的因素多

1、道路交通安全方面。一是社區道路密集、彎急;二是社區道路沿線植被茂盛,彎多彎急,視野狹窄形成安全隱患;三是駕駛人員交通安全意識薄弱,駕駛技術良莠不齊;四是部分路段安保施設和警示標識標牌不齊。

2、治安安全。社區人流大、類別多,人口結構複雜,由各種利益糾紛引起的不穩定因素增多。

3、其它方面安全。包括學校安全、居家安全、森林防火安全、涉水安全、施工安全、公共場所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等,類別多、範圍廣,安全工作形勢嚴峻。

(二)安保基礎設施弱

一是硬件設施跟不上。社區居民聚居點分散,道路交通無護欄、醫療衞生條件差、人居環境安全隱患多等現象突出。

二是軟件設施跟不上。受各方面因素影響,網絡服務還未徹底實現,社區還不能做到及時、準確聯繫上每一家住户。

三是服務水平比較低。人員有限,社區的服務工作並不能真正做到經常入户,實時瞭解社區居民所需所求。

(三)體制機制不完善

一是上下聯動乏力。近年來,市政府高度重視安全社區創建工作,積極開展各類活動,努力創建和諧校園、敬老模範社區,雖然各社區也積極動員參與,發揮了基層創建主體作用。但是,基層組織與市黨委、政府溝通乏力,不能將基層的具體實際反映到政策決策上來,導致社區安全監管工作中還存在盲點和弱點。

二是區域壁壘存在。目前,較為普遍的現象是,各社區之間溝通較少,只自顧本社區的安全監管,、方法簡單、區域監管乏力,未真正整合力量、相互監督、優勢互補。尤其在社區交界處,責任不明晰,遇事推諉扯皮現象時有發生,亟需打破偏安一隅的區域壁壘,整合部門監督、行業監督、社會監督等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健全安全監管網。

三是工作創新不足。安全社區建設工作立足於本地實際,借鑑了其它先進安全社區建設的成果經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沒有更好的接地氣、合民情,在創建中沒有新特色、新成效。

二、安全社區建設的建議

(一)加強安全隱患治理。以安全目標管理為導向,成立安全隱患治理工作小組,按照“一崗雙責、社區負責”的要求,通過部門聯合、社會參與,壯大安保監管力量,嚴格落實各項安全措施,排除安全隱患,健全監管機制。

(二)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採取政策扶持、項目爭取、對口掛幫、社會資助等方式,加大資金、技術、人才投入力度,切實改善民生環境。

(三)完善體制機制建設。建立、健全有效的信息交流溝通機制和全民參與機制。各類安全信息溝通做到有載體、有渠道、有效果,結合“安全生產月”、“百日安全檢查”、“六打六治,打非治違”等專項治理活動,建立以民事調解員、治安巡邏員、交通協管員、農業技術員、公益服務員等為抓手的志願者服務隊伍,大力推進安格化管理,形成全民廣泛參與、社會力量並肩作戰的安全監管格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qingkuang/gdoy0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