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課題報告(精選20篇)

課題報告(精選20篇)

課題報告 篇1

1、選題意義和背景。

課題報告(精選20篇)

本文的研究意義主要體現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

(一)理論意義從理論上來講,本文以國小語文中低段的朗讀教學為研究對象,較為系統地闡釋朗讀及朗讀教學的相關概念,揭示朗讀教學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借鑑與其相關的心理學理論,探索朗讀教學的內在規律,分析國小中低段朗讀教學的教材及實際教學現狀,探究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朗讀教學的實踐策略,以上這些首先可以從意識形態層面上糾正部分一線語文教師長期以來形成的有關朗讀教學的有失偏頗的觀念,喚起一線語文教師對朗讀教學的關注,共同達成“還語文課堂以琅琅讀書聲”的教學理念,從而更好地使認識指導實踐;其次,本論文的研究將有助於豐富該學段語文朗讀教學的理論基礎,為其提供包括心理學、朗讀學理論、朗讀實例研究、朗讀實踐策略等方面在內的理論依據。

(二)實踐意義從實踐上來講,對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的研究,有利於改善當前很大一部分一線國小中低段語文教師在朗讀教學中無理可依、無法可循的困境,使其朗讀教學的方法更具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本論文擬採用問卷形式展開調查,調查提供的數據可以更加直觀、具體地分析國小語文朗讀教學的現狀,為我們的朗讀教學明確改進的方向。本文將結合具體教材內容逐層深入地探討朗讀的基本功訓練,並結合具體教學案例進行朗讀教學方式、方法的分析研究,探索一些切實可行的實踐策略,能為一線的語文教師在朗讀教學的具體問題上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鑑與幫助。

筆者希望能通過對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的研究,探索有效的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方式、方法,從而使朗讀能更好地服務於語文閲讀教學乃至語文課的系統教學,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及審美情趣,充分發揮這一傳統教學方法的巨大魅力及作用。

2、論文綜述/研究基礎。

筆者通過對文獻的研究整理髮現,研究者們對朗讀教學的意義和作用、現狀及成因、朗讀教學的策略這三方面業已作了一些較為集中、詳盡的探索,為本課題的研究莫定了較為豐富而深厚的基礎。

但需指出的是,在筆者查閲的110多篇朗讀教學相關的研究文獻中,立足於新課改背景及新的課程標準,在新課改及新的課程標準視域下的國小階段的語文朗讀教學研究文獻僅寥寥數篇,而針對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的相關研究論文更是少之又少。且其在對朗讀教學的理論研究上尚比較缺乏或者深度不夠,缺乏或鮮少有科學的心理學、朗讀學等方面的理論支撐,在探討較為系統的、操作性強的朗讀策略上也還存在較大的探索空間。

基於此,本文試圖將心理學、朗讀學等相關理論引入國小中低段語文的朗讀教學研究,分析該學段朗讀教學的特殊性及其所應遵循的規律;通過對人教版國小中低段語文教材中的朗讀內容及目標要求進行梳理,闡析新課標理念滲透下的該學段教材中的朗讀現狀;通過對杭州四所國小中低段語文教師的小範圍的問卷調查、課堂觀察等對國小中低段的朗讀教學現狀及其成因進行探析;同時依照朗讀字、詞、句、章這一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低級到高級的順序進行朗讀基本功訓練。

闡述並結合教材中的具體內容進行示例分析;此外,本文還將結合部分具體的、較為典型的朗讀教學謀例探討一些朗讀教學的方式、方法。本研究試在專業化、科學化的國小中低段朗讀教學指導、較為有效的朗讀教學策略等方面作一些思考與研究,希望對有志於朗讀教學研究的同仁能有拋磚引玉之用。

3、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版)[s].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

[2]張頌.朗讀學(第三版)[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xx年版.

[3]張頌:朗讀美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xx年版.

[4]竇桂梅.跟竇桂梅學朗讀〔M].長春:長春出版社,20xx.4

[5]董蓓菲.語文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6]王尚文.語感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7]張中原,徐林祥.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新編[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xx

[8]張大均.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9]王尚文.走進語文教學之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l0]唐全騰.教師不可不知的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

[11]韓向東.還語文課以朗朗的讀書聲(上)[J].瀋陽:《遼寧教育》20xx年.4

[12〕高珊.新課標下語文朗讀教學的思考[J].教學與管理,20xx.7

[13]餘勁梅.國小中年段語文朗讀教學四步驟:基於《學科學業質量評價標準》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J].現代閲讀,20xx.8

[14]汪啟忠.關於朗讀與朗讀本質的再思考[J].文學教育,20xx.9

[15]李金國.從遮蔽到重提:國小語文朗讀教學的問題與對策例析[J].鄭州師範教育,20xx,(6).

[16]張子靜.簡析國小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應對策略〔J].科技創新導報,20xx,(1).

[17]馮國麗.淺談國小語文朗讀指導策略[J].學週刊,20xx,(5).

[18]孫航鷹.國小語文朗讀教學探微[J].中國校外教育,20xx,(S1).

[19]鄭如意.新課改背景下國小語文朗讀教學現狀與解決途徑[J].科技創新導報,20xx,(4).

[20]顏秀峯.談優化國小語文朗讀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xx,(19).

[21]劉惠春.淺談國小語文朗讀教學[J].學週刊,20xx,(2).

[22]於雙全.論如何優化國小語文朗讀訓練[J].學週刊,20xx,(6).

[23]肖洋.淺談如何搞好國小語文朗讀教學[J].學週刊,20xx,(8).

[24]王梅芹.國小語文朗讀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xx,(20).

[25]齊敏,李維佳.國小語文朗讀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xx,(6).

[26]徐浪.淺談國小語文朗讀教學〔J].文學教育(中),20xx,(3).

[27]林萍.國小語文朗讀指導與評價的螺旋促讀模式的探究〔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xx,(6).

[28]毛明月,王玲玲,新課改視域下國小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電力教育,20xx,(30).

[29]餘兆兵.國小高年級語文課堂朗讀初探[J].江蘇教師,20xx(5).

[30]陳海麗.以讀悟本一一探索國小語文朗讀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xx,(22).

[31]竇金環.淺談國小語文朗讀教學[J].網友世界,20xx,(2).

[32]錢莉.國小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華東師範大學,20xx

[33]李毅.國小語文個性化朗讀研究[D],重慶:重慶師範大學,20xx

[34]王曉嬌.國小中高年級語文有效朗讀的教學現狀及實施策略的案例研究〔D].首都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20xx.

4、論文提綱。

1、緒論

1.1、研究緣起

1.2、研究現狀

1.3、研究意義

1.4、研究方法

2、朗讀與朗讀教學

2.1朗讀及朗讀教學的定義

2.1.1、朗讀

2.1.2、朗讀教學

2.1.3、新課程理念下的朗讀教學

2.2、朗讀教學在國小中低段語文教育中的意義和作用

2.2.1、朗讀教學有利於國小中低段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

2.2.1、朗讀教學有利於加深國小中低段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體味

2.2.3、朗讀教學有利於發展國小中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

2.2.4、朗讀教學有利於提高國小中低段學生的審美情趣

2.3、朗讀教學遵循的基本規律

2.3.1、依照國小中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2.3.2、依據國小中低段學生朗讀能力的發展特點

2.3.3、依循朗讀的朗讀學規律

3、當前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的教材及教學現狀二

3.1、《新課標》理念下國小中低段語文教材中的朗讀教學

3.1.1、人教版國小中低段語文教材朗讀內容及目標的梳理歸納

3.1.2、《新課標》朗讀教學理念在國小中低段語文教材中的滲透

3.2當前一線國小中低段語文課堂中的朗讀教學

3.2.1、國小中低段朗讀教學現狀的小範圍問卷調查及數據分析

3.2.2、當前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4、國小中低段朗讀教學中的朗讀基本功訓練

4.1、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中的讀字訓練。

4.1.1、讀字的要求

4.1.2、讀字的訓練

4.2、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中的讀詞訓練

4.2.1、讀詞的要求

4.2.2、讀詞的訓練

4.3、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中的讀句訓練

4.3.1、停連

4.3.2、重音

4.3.3、語氣

4.3.4、節奏

4.4、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中的讀章訓練

4.4.1、瞭解文章的寫作背景

4.4.1、領會文章的主題

4.4.2、培養角色意識

5、探求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的方式和方法

5.1、國小中低段朗讀教學的方式

5.1.1、教師的朗讀

5.1.2、學生的朗讀

5.2、國小中低段朗讀教學的方法

5.2.1、制定具體、明確的朗讀教學梯度性目標

5.2.2、擬定周密的朗讀教學計劃

5.2.3、給子具體的朗讀教學指導

5.2.4、建立具體有效的多層次評價體系

5.2.5、激發學生的朗讀積極性

5.3、國小中低段不同體裁的朗讀教學課堂實施

5.3.1、記敍文的朗讀教學

5.3.2、散文的朗讀教學

5.3.3、詩歌的朗讀教學

5.3.4、童話的朗讀教學

5.4、利用多媒體及公眾平台輔助國小中低段的語文朗讀教學

5.4.1、多媒體技術在朗讀教學中的使用

5.4.2、公眾平台在朗讀教學中的嘗試應用

6、結論與反思

6.1、研究結論

6.2、研究反思

5、論文的理論依據、研究方法、研究內容。

本研究主要以《新課標》為依據,以相關的心理學、朗讀學理論為指導,以國小中低段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教學為主要研究內容。鑑於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朗讀教學研究是一個操作性很強的實踐性課題,因此本文在實踐策略研究過程中,將把朗讀的相關理論與具體的課文教學相結合,並運用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課堂觀察法、課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來進行研究。

6、研究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當前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中國存在的問題做一淺顯的探尋,並簡要分析其背後的成因。

(一)朗讀教學重視不夠,課堂朗讀時間不充分《新課標》指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特別關注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學生識字寫字、閲讀、寫作、口語交際和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應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不少教師已經意識到全面培養學生聽、説、讀、寫能力的重要性。

國小中低段,尤其是國小低段,是學生識字寫字的重要階段。教師花很多時間在字詞的筆畫、筆順上,教學生怎麼讀、怎麼寫。這個時候的念字,不是我們所説的朗讀教學。單單會念會寫,沒有將字詞放回到具體的語句、語篇中,學生並不能很好地掌握字詞的意義,更不用説形成讀出自己的感受與理解。教師自認為已讓學生充分讀,反覆讀了,但其實這樣的朗讀,實則是缺乏有效性的。

其次,由於中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限,教師總是擔心學生沒聽懂、難掌握,所以“滿堂問”“滿堂灌”,而忽視了學生們的大聲朗讀。在筆者聽到的語文課中,有不少是40分鐘的課上學生的朗讀時間不到5分鐘的。有的即便是有朗讀也只是“為讀而讀”,匆匆忙忙,“雁過無痕”.教師在課堂上用於朗讀教學的時間和精力如此之少,效果可想而知。例如,在上課伊始,為了讓學生能夠對課文有整體性的感知,教師通常會要求學生結合課下注釋的字音及註釋,掌握詞語的音、形、義,疏通文章大意。有時教師還會讓學生帶着任務邊讀邊思考。這本無可厚非。然而現實的課堂上經常發生的情況是學生的讀書聲還未落,不少學生連課文都還沒有讀完,教師就“啪啪啪”地鼓掌讓學生停止朗讀,繼而開始下一個環節的教學。此時的朗讀僅僅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過渡環節。在課堂上沒有充分地朗讀,課文字裏行問所藴含的豐富思想與情感學生將無法仔細感受、體悟、品味,更不用説引發學生的共鳴了。

(二)朗讀教學指導方法乏而不力,缺乏科學性問卷結果顯示,半數以上教師認為自己在朗讀教學中遭遇的最大困難就是缺乏有效的科學方法,甚至有不少教師表示自己的朗讀水平有限。在筆者的課堂聽課觀察中,發現在學生的朗讀前後,教師對朗讀的指導往往比較少,此可謂“乏”;或者就是即便有教師的指導,大多也只是停留在字詞讀音、有無添字漏字、語序是否正確等一般層面,真正按《新課標》內容與目標進行細緻而規範指導的只佔極少數,此可謂“不力’夕。甚至是有的教師在學生進行朗讀時,不注意聽,而是自顧自地寫板書或看教案,至於學生究竟讀得怎麼樣自是無從評論。還有的教師因為自身的朗讀水平有限,結果就是”以其昏昏“難以”使人昭昭“.

(三)朗讀教學目標不明確,課堂朗讀具有隨意性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打破沉悶、沒有生氣的語文課堂的重要性,課堂上有意識地讓學生進行朗讀。問卷調查顯示,差不多半數的教師在備課時”有時設計朗讀方案“,僅16%的教師表示是”經常設計“的。由此可見,教師在備課時,對朗讀教學的目標、教法、步驟往往是沒有完整的預設的。有的教師並沒有把朗讀作為一種成熟、獨立的教學方法來加以設計、使用,而是作為一種可有可無的輔助手段穿插在講解、討論、分析的過程中。誠然,朗讀常常要和討論、小組合作探究等方法整合使用,但如果學生的朗讀總被置於一個可有可無、有時間就多讀一下啊、沒時間就少讀甚至不讀、可以被隨意擠佔的地位,該朗讀的文章不朗讀,該朗讀的環節不朗讀,顯然是違背語文學習的規律的。

(四)朗讀教學的對象涉及面窄,朗讀方式單一一些語文課上,尤其是展示性的公開課上,教師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幾個朗讀能力突出的同學身上,讀來讀去就這麼三五個學生,這幾個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了展示,大多數的學生被”邊緣化“

(五)朗讀教學評價主體單一,缺乏具體有效的多層次評價系統教師較少把機會留給學生,指導學生進行互相評價,更鮮少引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自我反思。學生處於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對朗讀缺乏自己的判斷。

7、預期的結果。

1.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在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的實施策略。語文閲讀教學與正確、有效的朗讀訓練的有機結合,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通過將語、文本解讀能力、語文學科思維能力以及語文審美能力都得以鍛鍊、提高,從而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2.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任何一種技能的訓練與教學都需要教師自身必須首先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與素質,朗讀的訓練與教學自然也是其中一項基本且非常重要的技能。開展語文課堂中朗讀教學的研究,教師必須自己先深入文本,對文本進行正確的解讀,才能在朗讀中傳遞出恰當的感情,進而指導學生朗讀。因而朗讀教學及研究能提高教師的文本解讀能力。其次,教師在開展朗讀教學及研究的過程中,必然需要了解與朗讀教學相關的心理學、朗讀學、教育學等方面的理論,知曉朗讀教學的規律及特點,掌握朗讀教學的方式、方法,從而拓寬教師自身的朗讀知識儲備。還有,在開展研究過程中,教師需要蒐集一系列朗讀教學的相關案例,並嘗試開展各種課堂朗讀教學的實踐活動,這些都將成為教師寶貴的教學資源。凡此種種,教師的素質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提高,其專業化發展也得到了很好的促進。

8、論文寫作進度安排。

05-06:文學資料收集和文獻閲讀,

06-07: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的現狀調查研究,

09-08: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數據分析,

10-09:論文撰寫和發表,

09-12:論文編寫、修改與答辯。

課題報告 篇2

一、開題報告的組成

開題報告的組成有三個主要組成部分:前言、正文和結語;三個次要組成部分:標題、署名、引文註釋和參考文獻,如何撰寫教育科研課題的開題報告。

二、開題報告的結構

1、課題名稱。題目必須與內容一致。確切、中肯、具體、鮮明、簡練、醒目。開題報告一般不使用副標題。

2、署名。在題目的下面,必須簽署課題研究單位,一般不寫撰寫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對開題報告負責。

3、開題報告可以不寫內容摘要和關鍵詞。

4、前言。前言是開題報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應説清楚課題選題、立項、批准的過程,以及開題前的準備、開題緣由、開題意義,開題前所進行的調查情況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簡明扼要,直截了當,並實事求是,要開門見山、直入主題。不要面面俱到,不着邊際,文不對題;或一步登天,言盡意止,不留餘地。

5、正文。開題報告的正文部分佔報告的主要篇幅,它是報告的主體。正文部分必須對再次論證的內容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包括研究前的觀察、測試、調查、分析、學習,材料形成的觀點和理論。如調查的問題、現狀和實質,產生問題的原因及其發展趨勢。正文部分是開題報告的關鍵部分,它體現了課題組的水平,同時也可以看出今後課題研究的狀態和水平。撰寫開題報告的正文部分,同樣要掌握充分佔有材料,要認真對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整理,經過概念、判斷、推理的邏輯組織,最後得出正確的觀點。可採用圖表來集中反映數據,要注意少而精,數據必須準確無誤。正文部分要層次清楚,觀點鮮明,邏輯性強,大標題涵蓋小標題,小標題服務於到標題,標題統帥內容,內容説明標題。

三、開題報告的寫法

1.課題與問題的提出

A、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現實背景、歷史背景。

B、提出和研究的依據:政策依據;理論依據;實踐依據。

C、問題的研究現狀:國內的、國外的,省市縣內外的研究的,單位研究現狀及問題點評,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進行了那些研究?

D、問題研究的價值:理論價值;實踐價值;應用價值;科學價值;改革價值。對解決教育實際問題(包括對本校、本地區的教育工作實際存在的問題)或回答教育理論問題有什麼意義?對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會有什麼貢獻?

E、問題研究的意義:現實意義;歷史意義;實踐意義;方法論意義。

以上幾點要求做到:少而精;針對問題;能指導操作;表述簡明、準確,有具體貫徹要點,涵蓋子課題,能理解把握。

2.課題的界定:對課題題目的界定;對條件詞、關鍵詞的界定,包括內涵與外延。

3.基本主張與研究設計。

A、研究的指導思想。指導思想就是在宏觀上應堅持什麼方向,符合什麼要求,可以是哲學的、政治理論的,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發展規劃,也可以是有關研究問題的指導性意見等。

B、研究的具體目標。總目標、分目標,目標要實在,要可行。和內容。課題研究的目標也就是課題最後要達到的具體目的,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也就是本課題研究要達到的預定目標:即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定位,確定目標時要緊扣課題,用詞要準確、精練、明瞭。相對於目的和指導思想而言,研究目標是比較具體的,不能籠統地講,必須清楚地寫出來。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能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麼,才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麼,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幹擾。

C、研究的具體內容。內容要緊扣課題的目標來分解。

D、研究的方法、原則與策略:方法、原則與策略的理論支撐;方法、原則與策略的可操作性;方法、原則與策略的活動性。課題研究的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經驗總結法、個案法、比較研究法、文獻資料法等。確定研究方法時要敍述清楚做些什麼和怎樣做。

E、課題研究的步驟。課題研究的步驟,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係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課題研究的主要步驟和時間安排包括:整個研究擬分為哪幾個階段;各階段的起止時間;各階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標、任務;各階段的主要研究步驟;本學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F、預測課題研究的成果及形式:本課題研究擬取得什麼形式的階段研究成果和終結研究成果。如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研究報告、論文、經驗總結、調查量表、測試量表、微機軟件、教學設計、錄像帶等。其中調查報告、研究報告、論文是課題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現形式。

G、有效的組織保障: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在方案中,要寫出課題組長、副組長、課題組成員以及分工。課題組組長就是本課題的負責人。一個課題組應該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權之士,二是有識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權了課題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識了課題質量、水平就會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實實去幹。課題組的分工必須是要分得明確合理,爭取讓每個人瞭解自己工作和責任,不能吃大鍋飯。但是在分工的基礎上,也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討,克服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H、其他保障:如課題組活動時間;學習什麼有關理論和知識,如何學習,要進行或參加哪些培訓;如何保證研究工作的正常進行;課題經費的來源和籌集;如何爭取有關領導的支持和專家的指導;如何與校外同行交流等。

4.簡短的結語。開題報告的結語要簡潔,可以對課題管理部門提希望,給研究人員提要求,可以表示課題組的態度和決心。

5.可以寫上引文註釋和參考文獻。撰寫開題報告時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數據、論點、文章要按要求註明出處。反映出課題組嚴肅的科學態度,體現出開題報告的科學依據,同時也是尊重他人勞動的體現。可以是頁末注(腳註,在本頁文章的下端)、文末注(段落後或篇後注)、文內注(行內夾註)和書後注四種。

開題報告也可以有致謝。對於曾經指導、參加過選題、論證,或對此工作提供建議或便利條件,而又沒有在課題組的同志,可用簡短的文字表示感謝。

開題會上,有關專家必須詳細審查開題報告,向研究者提問質疑。但開題會不同於成果鑑定會,更主要的應該是完善方案。在確定研究有明顯價值的前提下,論證雙方應全力討論方案,提出意見和建議、修改補充方案。

課題報告 篇3

一、問題的提出

快速變化的世界使人們更加關注社會的未來,關注未來社會的主體――今天的孩子們。我們強烈地意識到社會賦予了幼兒教育更高的期望和更神聖的使命,創優質高效的幼兒教育是每一個幼教工作者的責任。一所幼兒園的發展離不開教育教學,教育教學的關鍵在於科學的教學管理,只有通過建立和實施科學的教學常規管理,才能使教學工作有序開展,保證教學效益的提高。

近幾年,我園逐步探索了一些管理辦法,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

(1)管理觀念滯後。幼兒園的管理多屬於事務型、制度型和經驗型。對管理者而言,抓管理就是抓具體目標、計劃的檢查,抓具體活動的效果。

(2)對各項教學工作缺乏相應的評價方法和標準,即使有,可操作性也不強,無法檢測工作效果。對於幼兒園而言,我園迫切需要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原因由以下幾點:一是我園是黃陂前川地區唯一一所公辦園,在全區起着窗口和輻射作用,目前在幼兒園的教學常規管理方面還沒有可供我們借鑑的經驗,希望通過研究,建立科學的教學常規管理,在全區起輻射和推廣作用。二是由於在幼兒園的常規管理上沒有經驗,因此不能出效益。迫切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和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我園決定開展“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研究”。

二、省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現狀

目前中國小關於教學管理創新研究、教學管理精細化研究、優化教學常規管理研究、有效性教學管理研究等較多,也有一些可供借鑑的經驗,如: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制度,規範教學常規管理,抓好校本教研活動,重視教師素質提升,實行均衡教育教學,推行教學質量評估。還有推行“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教學管理模式。“一箇中心”即以常規管理為中心,抓住課堂主陣地,全力實施“有效教學”,讓教師具有紮實的授課技能,讓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各種舉措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兩個基本點”即班主任為單位的班級管理團隊和教研組為單位的學科教師團隊。推行教育教學管理重心下移,充分發揮名師、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的中堅力量,發揮教研組集體研究的潛在能量,通過專家引領、專著學習、學術組與備課組活動相結合,提高教師的整體水平。但是這些經驗和成果適宜於中國小,而幼兒園以其不同的教學方式和課程理念,有其特殊性,因此,必須研究出適合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辦法。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課題界定

1、教學常規:就是指關於教學的日常規定,它是教師職業生活的常態準則和常態要求。

2、管理:管理是指在一定組織中的管理者,運用一定的職能和手段來協調他人的勞動,使別人同自己一起高效率地實現組織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

3、教學常規管理,就是根據教學工作規律和學校自身實際,制定和實施教學日常規章制度,使教學能順利進行,並日趨有序化、規範化、穩定化,從而有效地實現學校教學工作目標的活動。教學管理是正常教學秩序的保證。

四、研究目標

根據幼兒園的教學常規管理現狀,探索出適合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的運行機制和辦法,提高幼兒園管理質量和教學效益,促進幼兒園的健康發展。

五、研究內容

1、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現狀調查。

2、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策略的研究。

3、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模式的研究。

六、研究的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以教師的教學常規工作和管理者的管理行為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

(1)調查法:課題開題前,瞭解幼兒園教學常規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行動研究法:通過管理者的管理行為,不斷調整管理方法。注意邊研究邊總結。

(3)經驗總結法:對在實踐中搜集的材料進行全面完整的歸納、提煉,進行分析,確定具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方法。

課題報告 篇4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老師們:

我校課題,是經市教科院批准的市級科研課題。經過有關領導專家的悉心指導和課題組的精心籌備,今天正式開題。我代表課題研究組向大家彙報本課題的實施方案:

一、本課題選題的依據

以鄧小平同志的教育理論、同志《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和前蘇聯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後進生教育思想為指導,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國小德育工作的意見》為依據,結合教育部長賙濟在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關於“農村留守子女教育問題嚴峻”的講話,本課題組力求通過調查研究,發揮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網絡作用,促進問題生大面積轉變,為支援他鄉經濟建設的農民工解決後顧之憂,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貢獻。

二、本課題研究的條件

近些年來,不少教育工作者都在關注農村留守子女這個羣體的成長,也進行過認真的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理論基礎,本課題組成員願為此做更加深入細緻的研究工作,並務求有所建樹,總結出成功的經驗並推而廣之,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進一步發展。

本課題組主研人員均為本科以上學歷,60%的主研人員為中學高級教師,撰寫的教育教學科研論文曾獲國家級、省(市)、縣級一、二、三等獎,具有較強的研究能力,對本課題有着深厚的研究興趣,在論證選題過程中已蒐集了大量資料,有關工委、教委和街道辦領導的關懷,有縣教研室的專業支持,有學校在人力物力的保證,本課題組全體成員對課題研究的圓滿成功充滿了信心。

三、本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問題

1、理論問題:農村留守子女是新時期的產物,對他們的`教育尚缺乏科學、系統的理論指導,本課題應創造性地探索、總結、歸納、概括,形成適用於農村留守子女教育的理念、原則、策略。

2、實踐問題:農村留守子女教育問題是一個新課題,怎樣在這個新領域創造出符合實際的教育教學模式,我們倡導老師們努力進行實踐,從實踐中不斷總結,不切實際地模仿別人,拷貝別人,是不可取的。

四、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

1、以轉變學生、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為主要目標。 通過深入細緻的教育活動,轉變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勞動技能素質,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2、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家長為主力”。 要求課題組教師積極參與,發揮教師在實驗中的主導作用。研究學生的需求,以激發學生內因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投入實驗,解決家長認識和責任問題,採用正確的教育方法,聯繫社會力量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3、從留守家庭典型學生到普遍的留守家庭學生研究尋找教育規律。

雖然都是留守家庭學生,表現也有好、中、差之分,要因材施教探究不同對象的最佳教育方法予以推廣,取得實驗的成功。

五、本課題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將通過家訪、問卷和會議等多種方式廣泛採集個案,從個別到一般進行多個輪迴的分析研究,彙集成具有一定廣度和深度的調查報告。本課題的主要研究方法為個案採集法、經驗總結法、調查報告法、行動研究法。

六、本課題研究的成果

研究報告、總結、論文、音像資料、案例精編等

七、本課題研究的進度計劃

本課題研究時間定為一年半(年11月—年4月),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啟動階段:(年11月—年4月)

實施階段(年5月—年10月)

按“開、定、組、導、評、結”六字上下功夫。即召開開題會、定實驗對象、組成互助組、誘導內因變化、測定有關數據進行分析、評議、評價,進行階段總結。

總結、鞏固階段(年11月—年4月)

按“總、撰、審、結”四字開展結束工作。即全面總結成果、撰寫課題實驗報告、專家評審、召開結題會。

課題報告 篇5

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中期報告

題研究進展情況

按照課題研究計劃,經過近一學期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各階段的任務,現彙報如下:

1、加強了理論水平的研究學習。從20xx年10月至今基本上都是參閲學生符號意識方面的文獻資料、教育理論;利用教研組會時間與許多同行交流了培養學生符號意識的可操作性方法,自己的理論水平和眼界有所提升和拓寬。

2.嘗試在課堂中結合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利用教材所創設的情境培養學生符號意識,在此過程中,感覺好的指導思想能促使這一目標真正在課堂教學中達成,其影響因素及形式有很多。首先是教學內容的影響,新課程改革後,不同版本的新教材特點不同,以目前使用的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教材為例,必學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被分別安排在8個單元中,注重培養學生具備初步數數,運算(10以內加減,20以內加法運算),認識整時和半時,分辨"上下,前後,左右”等等.內容比較廣泛,但知識都很淺顯,重在保證基礎性。尤其在探索20以內進位加法中,用毛毛蟲的身子來代表每一個數,直觀的呈現出加法運算的過程.特別是在孩子們認識兩位數以後,對數位的理解以及數的不同表示方法,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要求很高,但是本着培養學生符號意識的教學目標,我引導學生在理解計數器數位知識的前提下,有用小棒,方塊,三角等來表示數,例如:用一個大三角表示10,一個小三角表示1,那麼一個大三角和三個小三角合起來就是13,這樣以來,學生對於數的理解更加深入和靈活。其次,利用作業本中的評價體系形成學生的符號意識.比如,開學初,我首先告知學生:我們作業的`評價等級有"優秀加雙星,優秀加單星,優秀,良好"四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最棒的,代表準確的答案和漂亮的書寫;第二層次代表準確的答案和中等書寫,第三層次代表準確的答案和需要改進的書寫,第四層次就是有錯誤.學生明確了每個符號所代表的含義,就會努力去爭取最優秀的層次.再次,就是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個體生活經驗的不同使他們對於符號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也有差異,這一點需要要長期的培養才能逐漸消除.

3.同學生進行了交流。交流對象主要在一年級學生,利用課餘和自習時間和一部分同學進行了隨機性、朋友式交流,感悟很深,瞭解到學生喜歡比較活潑,有意思的符號化呈現方式。

4.和同行交流。結合本校每次聘請專家作報告的機會,請教相關問題。

5、在前期的理論學習和課堂實踐中我越來越覺得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符號意識的重要性,從課堂、學生活動到學生日常生活等每個環節都要充分滲透,如何合理,有效的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使其為學生更輕鬆的學習數學服務,是我追求的目標。

存在的困難及解決思路

存在問題:

1.本課題研究的人比較多,基本上我想到的別人也想到了也實踐了,創新、突破很難。

2.工作量大,時間緊張,想做的事很多,時間有限。

解決思路:

理順思路,合理安排,需求學生及同伴互助,堅持走下去。

能否按期結題

可以按期完成

課題報告 篇6

開題主要研討課題研究的可行性,重在清思、聚焦和分工。 開題活動建議由課題主持人所在單位教科研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實施,並儘可能向社會開放。

一、開題活動簡況:

開題時間、地點、主持人、評議專家(課題組外專家,專家應不少於2人)、參與人員等。

開題時間: 20xx年10月 開題地點: 永城市第三國小會議室

主 持 人: 董松濤

評議專家: 高 昂 李 鋒 董松濤

參加人員: 常彩麗 李黨玲 劉靈俠 翟玲芳 黃 培 聶 華

二、開題報告要點:題目、內容、方法、組織、分工、進度、經費分配、預期成果等,要求具體明確、可操作,限5000字以內,(可加頁)。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新型評價方式的研究》開題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為此,我們決定進行“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以評價改革為突破口,運用評價的導向激勵,指導教師創建“有意義的課堂”.

本課題以“四環節循環教學模式”為依託,在校領導的參與和引領下,以本校四、五、六年級數學教師為主要的研究隊伍,有很強的實踐應用價值;本項研究將促使我們不斷思考,逐步樹立新的課堂教學觀、師生觀、活動觀、評價觀等觀念;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鍛鍊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將推進本校的課堂教學改革,使我們的課堂成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樂園,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推動新一輪課程改革,進一步完善我市推行的“四環節循環教學模式”.

隨着信息技術和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當今社會人才觀產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改革“以知識為本”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形成以“人的發展為本”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國內外特別是國內近幾年來一直在進行着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和探索,通過研究也總結出相應的實施方案,我們將會借鑑他們的研究成果,結合我市的“四環節循環教學模式”,積極開展本課題的研究。

(二)重點研究的內容:

1.探索數學新型課堂評價內容和方法,通過研究,尋找科學、有效、實用的評價方式。

2.致力於學習習慣培養的指導,使每個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達成師生互尊、互愛、互敬、互幫、互教的教學氛圍。

3.通過課堂教學評價方式的轉變,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更好的推行“四環節循環教學模式”.

4.通過課堂教學評價方式的完善,提升教師專業素質,推動我校教師隊伍的成長

5.結合研究的成果,怎麼在我校進一步推廣是我們面臨的難點。相信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我們將會積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本課題研究的途徑與方法:

通過課堂教學的具體實踐,綜合運用以下方法進行研究:

1.文獻研究法 廣泛蒐集和查閲相關文獻資料,為研究提供科學的理論支撐。文獻研究法是整個課題研究中輔助性的研究方法。

2.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本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並在行動研究的過程中,結合調查研究、對比研究、經驗總結等方法。

3.教育實驗法 大膽把學習和研究得到的有關理論成果及時應用於教學實踐,通過實踐驗證理論的科學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及時將理論成果轉化為教學“生產力”,為國小數學教學服務;

4.問卷調查法 通過實際瞭解和問卷調查,掌握學生研究前後的數學自主學習效益狀況,為課題研究提供準確的數據;

5.統計分析法: 將調查的數據和資料進行科學的統計和分析,以之作為調控整個課題研究和實驗的參照。

(四)課題組人員分工

(五)本課題具體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啟動階段(20xx、5-20xx、6)

1.召開所有課題組成員會議,收集資料,進行可行性調查論證,申報課題,進行理論學習。

2.成立課題研究小組,確定子課題研究,召開課題組骨幹人員會議,明確層級管理,形成具體的研究工作網絡。

3.完成開題報告,組織開題論證,制定課題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6-20xx、1)

1.完善課題研究計劃,進行前期調查。

2.圍繞實驗課題,結合自身教育教學實踐,開展研討活動,交流經驗,探索規律。

3.聽專題講座,提升教育理論水平,以理論為支撐,拓展研究思路。

4.收集、整理研究過程中各種案例,有針對性撰寫研究文章,彙總階段性研究成果。

第三階段:結題階段(20xx、2-20xx、5)

1.整理研究資料,形成子課題研究報告

2.形成課題的研究報告(總結報告、課題報告、專題介紹、案例分析等)

3.完成《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新型評價方式的研究》研究專題

(六)課題研究的經費分配

課題組活動經費的預算和公示。

1.材料打印費200元。

2.示範課視頻及課件製作費500元。

3.外出培訓費1000元。

(七)預期成果

將國小階段課堂教學中新型師生評價方式研究的最終結果製作成《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新型評價方式研究》的論文。

三、專家評議要點:側重於對課題組彙報要點逐項進行可行性評估,並提出意見和建議,限1000字以內。

開題報告專家評議要點

專家組聽取了課題研究的開題報告,審閲了課題研究的有關前期準備材料,經過認真評議,形成如下論證意見:

1.從課題的選題來看,是一個很有研究價值的課題。新課程課堂教學倡導多主體、多元化評價,讓師生掌握評價手段發揮內部評價的效用,尤其是處於主要地位的教師科學運用評價這項工具,蒐集信息,在信息反饋的基礎上了解自己教學的得失,進而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題的主導思想及其研究內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課題研究的目標明確。旨在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新型的評價方式,目標明確、具體、貼近實際,有較強的可行性。

3.課題研究內容具體。課題內容能依照新課標要求及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較準確地把握了課題研究的方向,面向實際,實用性較強。建議對探究對象及具體評價方式做出清晰地界定,進一步細化和具體化,力爭時效性、可操作性更強。

4.課題研究方法得當。如本課題中的教育實驗法和問卷調查法,讓課題研究落到實處,真正服務於教學改革。

5.課題研究計劃全面,按時間序列進行了詳細的過程設計,並對實施階段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劃分,課題成員結構合理,研究任務分工明確。建議為保證課題研究的落實,課題組應重點關注“研究充分”的保障條件,可定期召開課題研討會,形成例會制度,並把課題研究和學校的教學工作聯繫起來,列入學校的教學工作計劃。

6.課題研究的成果要多樣化,本課題可以結合課題內容,以多種形式呈現出研究的成果,不一定是單一的《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新型評價方式的研究》論文,也可以具體的以多種方式呈現。

專家組最後建議,課題組應進一步修改完善開題報告,組織開展課題相關理論研究培訓,按照分工,展開課題研究,定期交流研究新的成果,對研究過程性資料及佐證材料的進行歸檔和整理等。

專家組一致同意本課題按開題報告進行研究!

四、重要變更:側重説明對照課題立項申報書、根據評議專家意見所作的研究計劃調整,限1000字左右(可加頁)。

課題研究重要變更 根據評議專家意見本課題組對所作的研究計劃做如下調整:

課題研究的方法應該是科學的、規範的、靈活多樣的,本課題的研究還有一部分研究內容也可以使用多方位探究法,以便更好的進行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新型評價方式的研究。根據不同的活動內容進行不同角度的、形式多樣的評價研究。課題研究的成果要明確化、具體化、多樣化,本課題可以結合課題研究內容,以多種形式呈現出研究的成果,從籠統的《國小數學教學評價方式研究》,變為具體的《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新型評價方式研究》論文。

課題報告 篇7

研究時限:

20xx年9月-20xx年12月

課題研究涉及的範圍、對象:高二年級理科班(共9個班)研究的主要方法:

1、問題研究法

2、調查問卷法

3、成果展示法

從確定課題至今,我小組課題研究已完成過半,現將所做工作進行彙報。

確立課題後,小組成員進行分工,制定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並按方案進行課題研究。

首先,我小組成員先查詢有關高中物理作業分層設計的資料,並進行整理,得到以下理論知識。傳統作業觀將作業視為強化課堂教學的一個途徑或工具,追求的是作業終結性的實效。長期以來,傳統作業被視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作業內容日趨封閉僵化,僅侷限於學科知識範圍,遠離學生實際生活和社會生活。新課程的作業不再完全是課堂教學的附屬,而更是重建與提升課程意義及人生意義的重要平台,成為教育的又一平台。作業應成為學生成長的履歷,激發着學生成長的積極情感、態度、價值觀,每一次作業都成為學生成長的生長點。學生在生成問題、解決問題,又不斷生成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的探索中成長;在知識的不斷運用中,在知識與能力的不斷互動中,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不斷碰撞中成長。可見,作業將是具有學生鮮明的價值追求、理想、願望的活動,作業應當成為學生課外、校外的`一種生活過程和生活方式,學生對待作業的態度也就應該成為一種生活態度。

新課程教育理念下的作業設計應着重體現以下原則:

1、趣味性

趣味性設計原則是指:作業設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作業設計要求生動、有趣,能使學生在作業時,自始至終保持高興趣。許多學生對作業應付、馬虎,很大程度上因為作業枯燥,不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對作業產生興趣時,他們就不會把作業當成一種負擔,而會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去完成,而且知識也掌握得迅速和牢固。

2、層次性

為面向全體學生,促進人人成功,作業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做到分層設計。例如我們可以把作業設計為“必做”和“選做”兩個層次。“必做”題要求全體學生都要完成,以達到教學的基本要求。對於“選做”習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盡力完成。我們也可以把班級學生按層次從高到低,分為A、B、C三個等級,科學明確地制定分層目標,設計分層作業。另外,層次性也可體現為同一作業設問由易及難,層層遞進。

3、合作性

新課程要求從“獨立學習”轉為“合作學習”,它可以使學習物理的效率有更多提高。對於習題性作業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是利大於弊,但有些作業如“家庭作業與活動”、“課題研究”、“實驗探究”、“實踐活動”等等,則需要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在小組合作中,學生在廣泛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了與人合作、交流、共享及組織管理的能力,這種能力正是知識經濟社會對現代人才的基本要求。

4、實踐性

學生在校接受知識一般由兩條途徑,一條是通過間接的途徑獲得,另一條是通過直接的途徑獲得,傳統的學科課程更多地強調知識的間接性獲得,以至於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學到的知識純粹為了應試。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之一,結合物理學科具有很強實踐性的特點,充分利用作業這個平台,大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實驗能力、動手能力和學以致用。常見的實踐性作業有:課題研究,小製作和小實驗,參觀調查,解析現象等。

5、探究性

“問題的結論往往隱藏在較深的層次,需要學生去挖掘;條件和結果之間往往存在着較大的距離,需要學生去跨越;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往往不太明確,需要學生通過嘗試錯誤,提出假設並驗證假設來尋找。”這就是探究性。

新的課程改革要求培養學生自主探索並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提倡“探究學習”。“探究學習”即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於學術(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收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發展情感與態度,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

其次,我組教室在所帶班級就作業問題,進行了調查。發現目前作業上存在的問題主要是:

1、作業的“無設計”現象突出作業模式單一、內容同一,缺乏層次,讓全班學生做相同的作業。

2、作業設計的系統性較差,能力遞增層次、程度、側重點的研究較少,作業的量和內容設計帶隨意性。

以上問題造成的弊端主要為:囿於書本、拘泥算練、限於室內的作業,一方面不能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意願與個體需要,另一方面也不適合學生個體的發展,大大禁錮了學生的活動空間,限制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制約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影響了學生物理整體素質的提高。

學生對作業分層設計的需求體現在:實驗班、重點班的學生對作業分層設計反映較好,很多學生支持。在平行班只有極少數同學希望作業分層,針對不同能力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有很大部分的學生希望老師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佈置作業,希望作業可以有選擇性。還有很多學生希望作業的多樣性,不要只是在作業本上完成。

針對調查反饋的情況,下一階段,我組將要完成的工作就是提出作業分層設計的具體實施方案,並在少數班級中進行試點,經過分析總結得出具體措施、結論。

課題報告 篇8

XX國小申請的盧氏縣基礎教育教學科研課題《國小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自開題以來嚴格執行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加強課題研究過程的管理,指導思想明確,組織管理體系健全。整個過程步驟有序,紮實穩進;研究成果形式多樣,有實踐指導價值。

課題前期工作紮實。

課題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研究管理制度,並且在課題組成員的研究基礎與分工、研究安排與預期成果、實驗設施與經費保障等方面保障了課題研究的實施,從宏觀上推動了課題研究工作的發展。課題組從課題提出的意義、核心概念界定、國內外相關研究狀況、課題研究目標、內容、方法和課題的創新點這幾方面對課題進行了嚴格的論證。課題立足於學校實際,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知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亟待解決,課題研究相當具有價值,而且目標明確,研究內容具體,計劃安排得當。前期的課題研究階段性成果:教師的教學更加註重教材的深挖,對德育的`滲透更加重視;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行為習慣改變了,學生的成績提高了等等也印證了這一課題的研究實施落到了實處。

課題研究可持續性強。

課題組在研究過程中,通過文獻研究法、互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方式方法積累了大量的紙質、照片、音視頻資料,這些資料從最初調查研究數據分析到教學設計、教學課件等研究成果真實地彰顯了有序、有效的課題具體實施過程。在研究成果上,後峪國小課題組初步探索出具有一定科學性、廣泛性、可操作性的國小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的方法和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了教師的綜合素養和業務能力,提高了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教師在計算機高級培訓、多媒體的實踐應用中的提高充分顯出這一策略的實踐應課題成果豐富,形式多樣,具有可推廣性,課題研究可持續性強。

課題研究調整建議。

課題需要一個長期的研究和探索過程,希望課題組成員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進一步提高理論和實踐水平,不斷完善和充實課題內容。現對課題組提出兩點調整研究計劃建議:

一是豐富研究方法,注重調查研究,將校內研究與主題實踐相結合,加強家校共育,注重家長反饋意見,使課題研究得到深入。

二是課題的研究成果最終應該服務於課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學生層面的佐證材料應再充分些,這樣才更具有説服力。

課題報告 篇9

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是學位論文研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開題報告質量不僅是衡量研究生學術水平的重要標準,也是確保學位論文質量的重要環節。本文就我國田徑方向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的內容及其問題,提出幾點意見,旨在為我國田徑方向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工作提供實踐參考。

1.問題與分析

目前,我國田徑方向碩士研究生在學位論文開題報告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題目與撰寫內容不符,調查問卷設計的科學性、有效性把握不準,研究重點與選題的依據、意義不明確,研究框架設計不合理等方面。導致這一個狀況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學術態度不嚴謹;另一方面是目前田徑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往往在人文社科類領域確立論文選題,由於選題與所學專業脱離,且相關學科知識掌握較薄弱,致使最後諸多問題暴露。為了使我國田徑方向碩士研究生在撰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時條理更加清晰、闡述更加準確、思路更加透徹,歸納、總結了以下幾點意見,希望對我國田徑方向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開題工作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文獻綜述是完成高質量開題的關鍵

根據調查得知,近幾年我國田徑方向碩士研究生在撰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時出現的普遍問題是,對文獻資料研讀不夠,對研究背景的瞭解不夠深入,對研究方向國內外的具體進展掌握的不全面、不詳細,資料引用的針對性、可比性不強,有些研究生甚至沒有完全明確撰寫開題報告與文獻綜述的區別,更多的是對前人研究工作的敍述,而對自己的研究設計介紹得甚少。

文獻綜述的基本內容應包括:國內外現狀;研究方向;進展情況;存在問題;參考依據等〔1〕。文獻綜述不僅是對學術觀點和理論方法的整理。同時,還應具有評論性,因此,作者要以批判的眼光來歸納和評論文獻,而不僅僅是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堆砌”。要想寫好開題報告,必須認真研讀文獻,對所研究的課題有深入的瞭解,明確別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為自己研究的切人點,因此,文獻研讀的深度與廣度是影響開題報告質量的重要因素。

(二)研究內容的涵蓋是體現開題細膩程度的重要標誌

研究內容的涵蓋應力求精簡透徹、主次分明。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每個人的報告時間是有規定的,一般在10-15分鐘不等。在有效的時間裏,既要做到報告內容明確,又要控制在一定時間內完成,這就對報告人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借鑑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及專業人士的意見,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應包括:選題依據,選題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課題進行的途徑,步驟及設想,課題的創新之處和預期的創造性成果,課題進行時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準備採取的應變措施等幾個方面〔2〕。選題的依據、意義應極具針對性地指向初擬題目,按其研究內容刪選代表性較強的文句作為報告的重點,體現條理化與清晰化;在撰寫國內外研究現狀時應注意,要將其內容層次化,把歸納、總結出來的文獻分列為不同的類別,一般可分為基礎理論研究、現狀性綜述及分析對比性研究等三個方面。同時,還應注意文獻羅列的規範性,所列的內容都應按相同的格式、按事物發展的一般性規律有序地排列。

課題進行的途徑、步驟及設想是開題報告的重點部分之一,主要包括研究途徑、研究方法、研究步驟、初擬的論文框架及可行性分析五個方面,在闡述研究途徑時應説明將運用哪些學科知識、以怎樣的視角作為切入點,並將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內容、研究的重點與難點闡述清楚,主要運用的研究方法、手段應詳細説明。研究的步驟一般按課題預期的研究程序,以時間劃分階段,從頭到尾進行羅列。至於論文的初擬框架,無論是在開題報告中,還是在論文的撰寫過程中,都應視為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需要仔細的揣摩和反覆的斟酌,還應與導師進行積極的溝通與交流,以確保初擬框架設計得更加周密、更為合理。可行性分析則要抓住其內涵撰寫,明確闡述現階段已具備的研究條件與尚缺少的研究條件和擬解決的途徑等。對課題的創新之處和預期的創造性成果的闡述應重點説明,在課題的相關研究領域中,前人累積了哪些研究成果,研究了哪些方面的內容,本課題與他人研究的側重點和不同之處,並圍繞研究的目標,簡要闡述課題的創新點及其成果的形式。

(三)學術態度的嚴謹與否是制約學術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通過走訪相關領域的專家得知,目前,在我國田徑方向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中存在着明顯的學術不嚴謹現象,主要表現在,開題報告中的錯字與漏字較多、文句表述不通順和不完整、論述條理不清晰、參考文獻的書寫格式不規範、撰寫開題的整個思路不明確、研究的重點難點把握不住等。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術水平的提高。因此,為了使我國田徑方向碩士研究生的學術水平與寫作能力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改進,除了端正學習態度以外,還必須重視研究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基本功的訓練。

研究性思維能力由以下三個要素構成:一是思考,思考是研究的前提,假如研讀材料時感悟不出它們可以解釋的對象,瞭解某個研究領域時不知道可以深入探討的問題,專研某篇學術文章時找不出其薄弱環節,運用別人的理論觀點時不明白其精髓,收集眾多資料後卻不清楚應從哪個方面入手,高質量的開題報告就寫不出來。所以,必須善於懷疑,勤于思考;二是積累,積累是研究的基礎,學問是積累出來的,知識儲備多了,就容易駕輕就熟,得心應手。不善於積累,經常前讀後忘,就不能適應日後研究工作的進一步深入,所以要善於累積,做好讀書筆記;三是分析,分析是研究的手段之一,與思考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經常思考有利於分析能力的提高,但經常思考不等於分析能力就一定強,所以,要學會思考,並把握好思考的方向,否則,思考的結論就會出現反差,就會變成一種低水平的思考。

2.小結

田徑方向碩士研究生的開題報告不是形式,故此,一定要研究實質。為了能使我國田徑方向碩士研究生的學術水平、研究能力和開題報告撰寫能力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提高,首先,研究生必須從思想上重視開題報告,在平時的學習中注意積累,加強思路梳理、文句表達等方面基本功的訓練,尤其要注意培養通過理論思維發現問題的研究能力。開題報告是研究工作的開始,良好的開端才能為高質量的學位論文奠定實質基礎。

課題報告 篇10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自我保護能力是一個人在社會中保存個體生命的最基本能力之一。為了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孩子順利成長,應該從孩子幼年時就加強對他們的自我保護教育,培養和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

一、對孩子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孩子年幼無知,沒有生活閲歷和經驗,他們不知道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什麼地方能去、什麼地方不能去;也不知道什麼東西能玩、什麼東西不能玩。對於某些事情他們偏偏喜歡做一些危險的嘗試。

二、培養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在當今急劇變化的社會中,家庭結構和孩子的養育方式都有所改變,應注意讓孩子獨立面對困難,培養他們的獨立自主性,養成良好的生活自理習慣,不要事無鉅細,處處為孩子掃除障礙,使孩子養成依賴心理。

三、培養孩子健康的體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見到這樣一種情況:一些體弱、內向的孩子活動時常會碰撞;而平時比較好動、頑皮、身體健壯的孩子卻難以碰傷,我們總覺得僥倖。究其原因,其實不然。體弱的孩子平時不愛活動,遇到危險時反應慢,靈活性差,動作不協調,容易受到傷害;而那些頑皮、健壯的孩子由於好動、靈活,遇到危險時反應快,能採取自救方法,因而受傷害就小。可見增強孩子的體能是提高孩子自護能力的重要途徑。

四、培養孩子靈活機智的應變能力:要保證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培養孩子的應變能力也是日常生活中一項重要的教育內容。這些應變能力具體表現在:一是適應周圍環境變化的能力。如:知道隨季節和早晚增減衣服;春天吃預防感冒的藥;二是對突如其來事件的靈活處理。孩子有時候知道要注意安全,但不一定有能力去處理一些較危險的事情,這就需要成人平時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自救技能。總之,我們應為人為地創設一些問題情境,引導孩子想出各種自救方法使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應變能力。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培養幼兒安全自我保護意識

安全意識是指幼兒對安全知識的掌握及保證自身安全的基本行為的認識。安全意識是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加強安全教育,增強幼兒安全意識尤為重要。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我們將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指導,綜合考慮幼兒成長和發展的要求,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挖掘、整理與幼兒日常生活相接近的安全自我保護內容,通過教育活動、遊戲活動、生活常規培養的方法來對幼兒進行安全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

一、開展各種幼兒安全自護教育的途徑

1、豐富幼兒的生活知識,增強幼兒安全意識。

幼兒活潑好動,好奇心強,什麼都想去看一看、摸一摸。由於他們年齡小,動作的靈敏性和協調性差,同時又缺乏生活經驗,在平時玩耍時,他們不知道什麼地方能去,什麼地方不能去,哪些東西能玩,哪些東西不能玩;因此,日常活動及户外遊戲中很容易發生一些事故。針對上述情況,我們應當引導幼兒正確認識世界,增強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教師應有目的的給孩子講解一些最基本的生活常識,讓幼兒知道危險存在。

2、進行適當的鍛鍊、磨礪,提高幼兒自護能力。

曾有專家作過實驗,讓家養的貓和老鼠呆在一個箱子裏,貓不但不捉老鼠,反而與老鼠共同玩耍。原因就是這隻貓一直都由主人飼養,沒有吃過老鼠、也從沒有看見貓吃老鼠,它也經喪失了捉老鼠的能力。由此,我們可以想象一下裹在層層“愛”的保護罩中的孩子,他們是否也會喪失自我保護的能力?大家知道,孩子受保護越多就越容易出差錯,因為突發的、難以預料的事很多,一旦遇到緊急情況,平常總是被“鎖”在“保險箱”裏的孩子會不會束手無策?因此,讓年幼的孩子適當的鍛鍊、磨礪一下,是很有必要的。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在某種程度上有賴於他們運動能力的發展。幼兒的運動能力,尤其是身體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唯有靠充分的體育活動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3、家園合作共育,培養幼兒良好習慣

新《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因此,針對現代家庭幼兒溺愛過度的特點,幼兒園教師要注意提醒家長幼兒自己能做的事情儘量讓他自己去做,不要因疼愛而去代替。可以通過家長園地、開家長會、與家長個別交談等方式向家長宣傳這些不良行為的弊端,讓家長知道:每替孩子去做一件事情,就失去了一次培養孩子發展能力的機會。

二、選擇合適的幼兒園安全教育內容

教育要順應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進行。我們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

1、交通安全教育。

幼兒園交通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①瞭解基本的交通規則。如:“紅燈停、綠燈行”,行人走人行道,上街走路靠右邊,不在馬路上踢球、玩滑板車、奔跑、做遊戲,不橫穿馬路等等。②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記(如紅綠燈、人行橫道線、禁止行人通行等),並且知道這些交通標記的意義和作用。③幫助幼兒初步形成交通安全意識,養成遵守交通規則的良好習慣。在對幼兒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時,可選用一些兒歌、故事和遊戲以增加趣味性,也可請交警叔叔來園授課,進行模擬表演,還可利用網絡資源(如:中國兒童交通安全網等)。

2、消防安全教育。

從以下方面對幼兒進行消防安全教育呢?①要讓幼兒懂得玩火的危險性。知道如果發生火災,不僅會損壞財物,還會危及人的生命。②讓幼兒掌握簡單的自救技能。如教育幼兒一旦發生火災要馬上逃離火災現場,並及時告訴附近的成人或撥打火警電話119。當發生火災,自己被煙霧包圍時,要用防煙口罩或幹、濕毛巾捂住口鼻,並立即趴在地上,在煙霧下面匍匐前進。③可以進行火災疏散演練。幼兒園可事先確定各班安全疏散的路線,讓幼兒熟悉幼兒園的各個通道,以便在發生火災時,能在教師的指揮下統一行動,安全疏散,迅速離開火災現場。教師可在幼兒瞭解火的用途和危害後,開展防火自救演練,讓幼兒學習撥打119,嘗試簡單的應急措施——用牀單塞門縫,用濕毛巾捂住嘴巴赫鼻子儘快逃離現場等。④還可通過多媒體讓幼兒觀看消防隊員滅火情境。向幼兒介紹火災的形成原因、消防車的作用、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時應注意的事項等。

3、食品衞生安全教育。

飲食安全教育的另一方面是飲食習慣的培養。如教育孩子在進食熱湯或喝開水進必須先吹一吹,以免燙傷;吃魚時,要把魚刺挑乾淨,以免魚刺卡在喉嚨裏;進食時不嘻笑打鬧,以免食物進入氣管等等。

4、幼兒園玩具安全教育。

遊戲是孩子的天性,玩具是孩子的最愛。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與活動中,幾乎有一半時間是在和玩具打交道。因此,對幼兒進行玩具安全教育十分重要。幼兒玩不同的玩具,應有不同的安全要求。如玩大型玩具滑梯時,要教育幼兒不擁擠,前面的幼兒還沒滑到底及離開時,後面的孩子不能往下滑;玩小型玩具積木、串珠、玻璃球時,不能將它放入口、耳、鼻中,以免造成傷害。等等。

5、幼兒生活安全教育。

這一類的安全教育,必須家園配合同步進行。為了孩子的安全,一要教育孩子不隨身攜帶鋭利的器具,如小剪刀等。二要教會幼兒認識一些安全標誌,特別是一些禁止性的、警示性的標誌,知道看見這些標誌該怎樣做。如禁止攀登、禁止觸摸、禁止通行、禁止煙火,注意安全、當心車輛、當心滑跌等等。三要教育他們在運動和遊戲時要有秩序,不擁擠推撞;在沒有成人看護時,不能從高處往下跳或從低處往上蹦。推門時要推門框,不推玻璃,手不能放在門縫裏。告訴幼兒不要爬樹、爬牆、爬窗台,不從樓梯扶手往下滑,以防摔傷。四要教育幼兒不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輕信陌生人的話,不隨便跟陌生人走,外出玩耍要告訴大人,教給他們有區別的對待陌生人和熟人的方法。五要教育幼兒,當他獨自在家,有陌生人叫門時,不隨便開門;不隨意開啟家中電器,特別是電熨斗、電取暖器等;不玩弄電線與插座;教育幼兒在遇到突然停電等情況時,不慌不亂、不到處跑。不獨自玩煙花爆竹。不逗弄蛇、蜈蚣、蠍子、黃蜂、毛毛蟲、狗等動物。乘車時不在車上來回走動,手和頭不伸出窗外。六要教育他們上下樓梯要靠右邊走,不推擠,打雷閃電時不站在大樹底下等等。

課題報告 篇11

自97年起,我們承擔了英語學科多媒體輔助教學實驗課題。通過3年以來的實踐與探索,收到了可喜的教學效果,目前實驗已進行完畢,即將申請上級驗收。下面,就中學英語多媒體輔助教學淺談一下我們的體會。

一,多媒體輔助教學,必須有先進的硬件和軟件作前提,有優秀的課件作保證

為了使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為教學提供直觀生動的學習氛圍,提供全方位的訓練,提供更多的教學內容,多媒體電腦的硬件和軟件配置比較關鍵。有了先進的硬件和軟件作前提,還要的優秀的課件作保證。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的製作或選擇是至關重要的。課件應集科學性,藝術性,實用性和靈活性於一身,溶視,聽,説於一體,應具有親切友好的界面,悦耳動聽的音樂,寓樂與教。減輕教學負擔,提高教學質量。製作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要求製作人員,不但對教學內容瞭如指掌,而且還要具備相當高深的.計算機知識和豐富的多媒體創作經驗,同時還應具備一定的音樂,美術修養和創意能力。在英語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建設方面,我們採取的是引進和開發的辦法。我們先後購買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階梯教育軟件系統有限公司和杭州託迪斯多媒體有限公司聯合制作的高中英語教材光盤版多媒體課件,翰林匯英語多媒體軟件,還有科利華英語軟件等。另外,我們還購買了與教材配套的錄像帶。同時,我們還根據教材和我們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先後自行開發和改進了與現行高中英語教材完全配套的多媒體課件。通過幾年來的教學實踐,我們感到效果還是十分明顯的。

二,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提供更加直觀生動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我們充分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的特點,針對每個對話或課文的實際,設計出圖,文,聲並茂的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提供更加生動直觀的學習氛圍,從而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提供全方位的訓練,事半功倍

我們的英語課堂上,老師只有一本書,一隻筆和一台錄音機(有的老師甚至連音機也沒有或不用),是很難達到視覺,聽,説統一的教學效果的。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電腦的圖,文,聲與一體的特點進行視,聽,説全方位的訓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內容,鞏固教學效果

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不但可以大大地減輕教師的繁重勞動,而且還可以使學生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還可以提供更多的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鞏固教學效果。

五,典型成果

牛志祿,魏樹欣被市評審組評為優秀課改實驗教師;

李冬梅老師的多媒體輔助教學課被市評審組評為優秀課。

牛志祿老師的系列課件被評為國家級一等獎,盛金斗老師的複習課件被市評審組評為優秀課件。

薛晶萍,周玉梅,王秀敏,李冬梅等老師的12篇論文被市評審組評為優秀論文。

以上是我們幾年來開展中學英語多媒體輔助教學實踐的幾點體會。我們深信,隨着電子計算機的不斷普及和多媒體技術的不斷髮展,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必將給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帶來深遠的影響,必將極大地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和教育現代化的進程。

課題報告 篇12

【背景資料】

隨着經濟社會的縱深發展,我們大學生作為社會特殊的消費羣體,我們的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更為突出而直接地影響我們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對我們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生活消費的心理特徵和行為導向,在當前就成為我們當代大學生共同關注的課題。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在大學生的消費理念超前或沒有計劃的前提下,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財商”。幫助大學生做好理財規劃,是一個有利於幫助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課題。

之所以説大學生是個特殊的羣體,一方面他們離開親人,有的人甚至千里迢迢地來到自己理想的大學繼續深造、增長才幹,過着相對獨立的生活;另一方面因為年少,大多數大學生欠缺獨立的經濟來源,上大學的各項費用仍由家人供着。他們年青,有朝氣,渴望幹自己想幹的事,可是就因為Money有限。在願望與現實之間,他們將做出怎樣的抉擇,會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處在這樣的年齡段、社會角色與人文環境下,他們的消費結構會是怎樣?他們會如何支配自己手中的貨幣?

為了更準確地把握我校大學生的消費脈搏,解讀我校大學生的消費文化、瞭解其呈現的特點,並且對存在的問題尋找對策,我們小組對長春市的幾所高校進行了抽樣調查。因時間有限,我們隨機在吉林大學,長春大學,長春理工大學,吉林工商學院,長税信息學院,長春工業大學,吉林建築工程學院,長春工程學院,長春師範學院,吉林農業大學進行了調查。客觀、真實、實事求是,是我們此次調查的態度。調查的數據一方面使我們瞭解了許多信息,明確了我校大學生的消費結構;另一方也不禁引起了我們更多的思考和疑問。藉此,希望能夠和大學一起發現些實際點的東西。

調查目的:瞭解大學生消費現狀及消費心理,分析差異及其產生的原因

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

調查項目:消費結構及消費傾向

調查時間:

調查形式:調查問卷

調查過程: 1. 由調查小組成員共同協商確定問卷內容,以書面文件形式確定,交由組長進行製作成調查問卷。

2.問卷製作完成並通過無錯測試後,我將其上傳到網上。

3. 動員調查小組所有成員進行廣泛宣傳,宣傳方式主要是讓自己的朋友上網回答調查,調查人代替填寫。

4. 調查完成後,由全體小組成員對調查統計數據並進行分析 。

5. 撰寫調研報告 。

抽樣方法:隨機抽樣

樣本概況: 共發放問卷100份,收回有效問卷100份,有效率為100%

【調查數據彙總統計及分析結果】

生活費及其來源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月花銷在400-550元水平的佔10% ,550-900元的佔57% ,900-1400元佔22% ,1400元以上的佔11% .説明大部分學生的月平均花銷水平在550-900元,來自中等收入家庭,家庭經濟並不富裕,大部分學生個人月開支與家庭月均收入有關。 調查説明,大學生除了要支付每學年的培養費外,每月的開支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家長供應子女上學的經濟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消費支出的來源是大學生消費的基本前提,來源渠道和量的不同會影響大學生的實際消費水平。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消費支出來源於父母供應的佔70%,勤工儉學佔18%,獎學金和助學金佔12% 。勤工助學應該是大學生獲得消費開支來源的重要途徑,然而在現實中,其比例卻很小。

大學生消費資金來源比例圖

大學生的獨立意識不是很強。大學生具有較高的知識和能力,不應該完全依賴家庭,而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消費提供經費來源。大學生可以參加一些勤工儉學、兼職類的就業,增加消費開支來源。同時,學校和社會應該共同行動幫助大學生加強自理能力,向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兼職平台,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通過自力更生來擴大消費開支來源,提高消費水平。

大學生消費支出的結構

調查顯示:消費結構的變動情況體現了人們的消費是否具有計劃性。從調查結果看,23%的大學生消費支出結構比較穩定,屬於有計劃型。33%的人表示能省就省,屬於節省型,43%的人表示隨意消費,屬於隨意型。相當多的同學對自身消費約束能力不強,在消費上呈現出隨意性甚至奢侈的傾向。多數大學生是第一次離家獨立生活,又是獨生子女,消費行為上表現出不成熟性。這主要表現在:盲目性消費、衝動性消費、從眾性消費、攀比性消費。一些學生從吃、穿、用到其他各方面都與人比排場、講闊氣,認為在同學、老鄉面前缺乏豪舉有失體面。這既給家庭加重了經濟負擔,也影響了順利完成學業,甚至會導致部分學生誤入歧途。

消費方式模式

調查顯示,大學生消費支出項目中比重最高的是伙食,高達33.33%,其次是購物方面的支出佔20.33%,再次是交通、通訊開支佔14.63%,而交際,學習方面、娛樂方面、方面分別以13.01%、8.94%、9.76%緊隨,可見,在大學生的消費支出結構中,食物方面的支出佔據了絕對地位,大學生的消費主要是解決温飽問題。

調查中還發現,電話費、娛樂費用、交際費用和戀愛費用隨生活費的變化而變化,而絕大多數大學生每月購買學習用品、書籍等消費支出卻不足50元。而且,許多大學生並沒有在意自己的消費結構是否合理,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學生尚沒有明確的消費觀念和理財意識。

★通訊費用

隨着生活水平的改善,移動產品已經成為當代通訊的主流,對大學生而言, 移動通訊產品的佔有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多。手機已經慢慢普及。隨之而來的就是要承擔的通訊費用。 在學生手機族中,每月手機費用屬於中等水平。每月消費在50元以下的佔3%,20-50元的佔33%,50-100元的佔43%。但也存在一些高消費學生,在100以上的佔21%。如下圖可觀察到,大學生的通訊費用集中在50-100元,其次20-50元的同學也較多。

大學裏現在流行五大件的説法。這五大件就是手機、電腦、數碼相機、MP3、錄音筆。

手機,理所當然地成為高校學生“五大件”中最為普及的一件。隨着高校學生中手機用户的急劇增多,校園裏的通訊業務市場成了一個巨大“蛋糕”,各大通訊運營商為了切割最大的那份“蛋糕”,不僅把營業廳搬進了高校,還紛紛推出了針對高校學生的校園優惠套餐。

學生應該鍛鍊自己的理財能力,不光是電話費也好,或者其他生活費用也好,都要注意支出必須跟自己的支付能力成正比。 在現代社會,打電話、上網都是大學生必要的、正常的生活方式,但是必須注意節約,不要給家庭帶來不必要的經濟負擔。另外,要多花些精力在學習上,上課時間發短信是不對的。很多學生剛離開家庭進入社會,對家庭的依賴性比較重,在自我剋制的能力方面比較差,因此學校也應在這方面加大宣傳和教育的力度。

★學習、娛樂費用

現在大學生用來學習的費用越來越少,而用來娛樂的費用卻呈增多趨勢。由下圖可以看出,學習費用在50元以下的佔60%,在50-100元的佔27%,超過100元的佔13%。

我們再看看大學生的娛樂費用,50元以下的佔33%,50-100元的佔35%,100元以上的佔32%。由此數據可以看出,大學生每月的娛樂費用明顯高於學習的費用。

目前大學生在校大多都屬於享樂主義,經歷過大學聯考那緊張的生活之後,到了大學就一下就輕鬆起來。突然間離開了父母,再也沒有老師和家長的絮叨。這樣的生活對於剛從高中走不來的學生是非常不適應,以至於如此輕鬆的生活導致很多學生找不到了方向,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大學生沒有了學習負擔,自由自在的生活終於到來,這樣的生活是很多學生在高中時就夢寐以求的。這樣,娛樂便了大學生的“生活必需品”.中國的應試教育使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能力與習慣極差,大學生無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生和娛樂的時間,使大學生們無限制的放縱自己,從此遠離了學習。

在此提醒大學生們,考上大學並不是學習的終點,我們要繼續前進,學習更多知識,為以後真正步入社會做打算,也希望家長和老師們能在學生初等教育階段多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習慣,這樣大學生就會在大學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交際費用

大學生每月生活費大概400元到1000元不等,而交際費用在50-100的居多,有21%的學生交際費用在50元以下,50-100元的佔37%,100-200元的佔20%,200-400元的佔11%,400元以上的佔11%。大多數同學的交際費用屬於合理範圍,但也有部分高支出的人羣。

大學生交際消費的支出大多涉及同學朋友聚會。交際活動可以增進感情,可以交流溝通,可以認識新朋友擴大交際圈,給自己多條出路。

一方面,交際活動對於學生來説有一定的必要性,學生可以適當參加與朋友溝通感情;而另一方面,交際消費多了,家庭的開銷增大了,對學習也會有影響,社交太頻繁,人會比較浮躁,學習上的認真刻苦勁兒也會削弱。部分清醒的學生真正認識了這種所謂人脈費用危害。求人不如求己,與其花金錢、時間去搞人脈交際,還不如努力學習,學業有成,打造一番事業,不比把理想寄託在他人身上更有把握 。

大學生畢竟還沒有獨立的經濟能力,對於“面子”和“應酬”上的開銷應該適當節制。同學們完全可以在學習之餘靠自己的能力賺取生活費,而對於父母給的生活費應學會算着花,而不是大肆揮霍。

理性消費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這使我們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400-10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20xx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用品開銷的。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我們會盡量搜索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們不會考慮那些儘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我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戀愛支出過度

如今,“饅頭就鹹菜,省錢談戀愛”已成為不少校園愛情男主角的忠實信條。戀愛消費—在大學裏越來越多的人談戀愛,而且消費也很高,由以上數據可得,男生比女生花費高。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一部分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達到1000元(比如送名貴禮物給對方)。他們大多承認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這是讓人感到憂慮的方面。

大學生還是純粹意義上的消費者,但有一些人的消費水平甚至超過了生產者,這很不正常。當前,大學生在消費方面出現的無計劃性、消費結構不合理、奢侈浪費、戀愛支出過度等問題,既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的引導有關。

大學生應該學會在不同階段做好不同的事情,要按需而行,量力而行,把消費目標定明確,把“投入”和“產出”比較好,不要在大學期間做不必要的“虧本買賣”。學校、家庭和社會也應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提高他們正確運用錢財的能力。

理財能力

儲蓄觀念淡薄,財商需培養和加強

“財商”一詞的提出者羅伯特·清崎曾經説過:“財商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係,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調查中,當問及到每月是否有存款時,大部分同學的回答都是“沒有”。有的同學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範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儲蓄的意識。可見,當前大學生的財商需要培養和加強。

面對這 愈演愈烈的大學生互相攀比之風,超前消費之風,我們應該呼籲:大學生,不能攀比,超前消費該量力而行,多向一些該花費的方面消費,譬如學習方面。消費是生活方式研究的重要部分,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其消費的行為,特點和方式,將左右和引領整個社會青年的趨向,所以大學生應該培養成科學和諧的消費觀念。調查中發現,多數大學生能考慮到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的承受能力,理性消費。但也有部分學生消費時大手大腳,沉迷於盲目消費中,這樣下去,不僅大大增加了自己和家庭的經濟負擔,更重要的是大學生會在盲目的消費中迷失自己,以至影響到學業。

【對大學生、學校、社會的建議】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

課題報告 篇13

一、課題名稱

繪本的實踐研究

二、研究目的意義

研究者們發現,3—8歲是人的閲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如果在這個時期,能夠培養幼兒對閲讀產生濃厚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形成自主閲讀的能力,對幼兒今後的可持續發展將產生重要的積極地影響。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早期閲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在1982年就向全世界發出“走向閲讀社會”的呼籲;美國將“閲讀優先”作為教育改革的主軸;英國教育部發出“把兒童的閲讀教育進行到底”的號召;日本政府開展“圖書起跑線”活動等等,可見,閲讀作為早期教育的熱點,已經形成全球化趨勢。在我國,早期閲讀也正日漸受到重視,各類低幼讀物琳琅滿目,但多見益智類、手工類、塗色類等讀物,並且由於出版社良莠不齊,功利主義思想嚴重,造成相當部分的早期讀物質量低下;部分幼兒園在進行早期閲讀活動時,教師往往以文字和思想品德教育為目標,選擇的內容定位在是否具有教育意義上,甚至是否適合認字,而不是選擇具有審美價值、情感價值和人文精神的作品;父母們把通過閲讀知識、科普類早期讀物,收穫某些知識或技能等顯性成果放在了首位,而忽略了閲讀過程中的情緒、情感體驗,濃厚閲讀興趣的培養,良好閲讀習慣的養成等隱性教育因素,而正是這些隱性的教育因素對幼兒將來的良好發展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繪本作為早期閲讀的一種重要讀物,在發達國家早已成為家庭的首選兒童讀物,也是孩子接觸最早的文學作品形式。國際公認:“繪本是最適合幼兒閲讀的圖書”。它的表達形式多樣、物象形態生動、色彩鮮明協調,具有文學性、生活性、教育性、情趣性等特點,讓幼兒在繪本閲讀中喜歡閲讀,學會閲讀,陶醉於閲讀。

我園多年來一直重視幼兒的早期閲讀,並以4月23日的“世界讀書日”為契機,以世界經典繪本為抓手,組織實施了全園性的“書香寶貝行動計劃”。通過發放家長問卷、活動倡議書、班主任隨訪、幼兒園網頁、班級博客、家園園地、家長會、家校路路通等手段,向家長宣傳“書香寶貝行動計劃”。先後組織開展了“好書推薦”、“經典共享”、“圖書漂流”、“自制圖畫書”、“繪本主題活動周”“書香寶貝評選”等系列活動,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孩子們的閲讀興趣不斷被激發,家長對幼兒早期閲讀的認識不斷得到提升。同時,針對活動中發現的問題、存在的困惑及時進行交流、探討,生成了“繪本教學之我見”“自制圖畫書研討”“骨幹教師繪本教學觀摩研討”等創新性園本教研活動,豐富了教師組織實施繪本教學的有效策略,也為我園開展繪本閲讀的實踐研究奠定了基礎。

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是0——6歲,3個月到一歲半的嬰兒就對語言敏感,口語學習兩歲時最強,直至5歲都處於語言敏感期。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沒有學會流利地有理解地閲讀的人,他是不可能順利的掌握知識的。”美國教育家德金認為:“兒童的智力越低,早期閲讀的好處就越大。”美國幼兒能力開發研究所多曼博士提出:“孩子兩歲以後,對於文字的記憶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越來越困難,如果想要花最少的時間和精力教孩子唸書,從兩歲開始教育是最完美的”,可見早期閲讀對幼兒語言、思維、想象等能力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有關研究已經表明,缺乏良好的早期閲讀經驗的兒童,入學後會有學習適應上的困難。在國際上有關早期閲讀的研究成果也表明早期閲讀具有重要的作用。

新《綱要》中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而繪本正是結合了這兩點。

此課題的提出,旨在通過對幼兒園繪本閲讀的研究,選擇適合幼兒閲讀的繪本,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書香氛圍,教師能夠運用有效地教學策略指導幼兒閲讀繪本,並與家庭配合形成良好的閲讀氛圍,培養幼兒對閲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讓孩子真正在“悦讀”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研究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教師對幼兒文學作品的鑑賞力,以及指導幼兒繪本閲讀的能力;幫助家長形成正確的早期閲讀理念,瞭解繪本,並能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繪本,並能運用多種方法與幼兒進行親子閲讀;通過感受繪本畫面的精、美、妙,體驗繪本所帶來的真、情、趣,培養幼兒產生濃厚的閲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並發展幼兒語言、思維、想象、審美等多種能力;為幼兒、家長、教師創設良好的閲讀環境,打造書香校園。

四、研究內容

1、書香校園環境創設的研究

(1)創設公共閲讀環境的研究

(2)營造個性化的班級閲讀環境的研究

2、教師繪本教學組織策略的研究

(1)繪本教學中繪本呈現方式的研究

(2)繪本教學組織形式的研究

3、繪本與幼兒一日活動有效整合的研究

4、家園合作,有效開展親子閲讀活動的研究

(1)親子閲讀方法和途徑的研究

(2)教師對親子閲讀指導策略的研究

五、研究方法

1、文獻法:通過網終、雜誌、書籍等途徑,收集目前國內外有關繪本閲讀的研究成果,對其長處加以發揚光大,不足之處加以發展創新。

2、觀察法:主要用於繪本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對幼兒進行自然狀態下的觀察,以觀察幼兒對活動內容的興趣、活動手段、方式的有效性等。

3、行動研究法:用於完善教師組織繪本教學的指導策略,逐步建立一套比較科學的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繪本教學策略。對親子閲讀活動的研究也主要採用此方法。

4、問卷法、訪談法:主要用於調查、瞭解家長對於早期閲讀和繪本的認識。

5、個案研究法:用於跟蹤觀察、記錄個別幼兒在繪本閲讀過程中的顯著變化。

6、經驗總結法:用於對研究過程中發現的成功經驗進行階段性小結,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範例。

六、可行性分析

1、制度保證:幼兒園附屬於蘇州外國語學校,學校堅持以教育科研為先導,有專門的教科室及科研人員,學校教育科研製度完備,激勵手段充分,能有力地調動教師參與教科研的熱情。

2、組織條件:蘇州外國語學校教師資源豐富,有全國英語特級教師曹倫華校長,他曾先後獲得“蘇州市十傑校長”和“蘇州市名校長”稱號,主持過多個課題,並出版了關於教育教學理念專著——《大道思遠》;有多年從事教育科研工作的教科室董繼文主任等,為幼兒園課題研究提供了顧問團隊。課題組長周瑤園長曾主持過蘇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藝術教育與幼兒審美能力培養”、“十五”課題“幼兒合唱教學實踐探索”的研究、課題“多元文化主題活動的實踐研究”,並有多篇論文先後在省市級刊物發表或獲獎,具有豐富的課題研究經驗和課題研究理論基礎。課題組副組長褚明潔副園長,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專業,有一定理論根基,負責過蘇州市課題“幼兒園多元文化主題活動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撰寫的研究論文多次獲得省論文評比一、二等獎。課題組主要成員商珺寧、胡亞琴、王文淑、蘇麗崢老師都參與過蘇州市課題的研究,並有多篇論文獲獎或發表。幼兒園xx期間,全體老師參加過“幼兒園多元文化主題活動的實踐研究”課題的研究。為教師們積累了一定的研究基礎。從而形成了一個實力較強大的課題研究隊伍。

3、研究設備:幼兒園專門用於教育科研的數碼攝像機、數碼照相機,同時有專門的人員從事電教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以確保課題研究的現代化運作,提高了課題研究的效率和質量。

4、研究經費:蘇州外國語學校始終堅持科研興校戰略,不斷加大對教科研工作的經費投入。學校領導一向重視幼兒園的工作,能夠提供課題研究所需要的經費支持。

七、步驟和計劃

第一階段(XX年8月——XX年2月):課題的準備階段

1、撰寫申報方案和研究方案

2、進行前期的教師培訓

3、收集文獻資料

4、研究已有研究成果並進行學習

第二階段(XX年3月——XX年8月):初步實施階段

1、制訂初期“幼兒園繪本閲讀”內容計劃

2、適宜書香校園環境的創設

3、各年齡段實施繪本教學

4、家園合作,探索親子閲讀的有效方法

5、實施“書香寶貝”活動方案

6、進行階段性反思和小結並進行年報工作

第三階段(XX年9月——XX年7月):系統實施階段

1、完善並梳理繪本教學的有效策略

2、各年齡段進一步實施繪本教學,完成“繪本教學活動方案”

3、完善書香寶貝活動方案

4、進行階段性反思與小結

5、進行課題中期彙報

第四階段(XX年9月——XX年7月):總結階段

1、對“繪本教學活動方案”園本課程進一步修訂

2、形成一套完整的書香寶貝活動方案

3、撰寫研究報告

4、進行課題結題工作

課題報告 篇14

背景及意義

俗話説得好:“人靠衣裝,佛靠金裝”,而一句“衣食住行”更是將“衣”擺在首位。可見,“衣着”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交際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絢麗多彩的服飾不僅體現了人類對美的追求,更作為社會文化的一種載體,不同的服飾打扮還可以從側面反映出不同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從遠古時代的人類用樹葉獸皮遮羞保暖,到當今社會講究時尚、潮流、個性的流行服飾,人類的服飾演變歷程怎樣?它又是怎樣影響、改變人們生活與觀念的?當代的中學生對穿着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麼?我們將帶着這一系列的問題,追尋我國服飾文化史,領略中華服飾文化的精髓與博大。希望通過我們的研究,制訂出一個可行方案,宣傳服飾文化,讓服飾文化引起更多當代中學生的關注,使他們對穿着打扮的追求有更高更新的認識與品味,讓他們的穿着打扮展現出當代中學生動人的風采。

預期成果

體驗、調查分析報告、論文

研究方法

通過查閲書籍、報刊雜誌、互聯網、問卷調查、實地考察等形式,在老師的指導下,結合自己的基礎知識、能力,收集有關資料,撰寫相關論文。

活動計劃

任務分工:由於人數有限,所以全組全過程參與。

活動計劃:

第一階段(第3周):參加課題研究培訓,開好開題會,制訂課題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第4—10周):通過各種有效途徑蒐集中國古今服飾文化的有關資料,並整理分析資料。

第三階段(第11周):對我校高一年級的學生對穿着打扮追求與認識的問卷調查,整理分析調查數據高中歷史研究課題開題報告模板高中歷史研究課題開題報告模板。

第四階段(第12—13周):總結課題研究工作,撰寫和修改課題研究報告。準備相關驗收材料,完成有關結題驗收的準備工作,申請課題鑑定、驗收。

可行性分析:

人員條件:我們對這個課題充滿着濃厚的興趣,這將會使我們更加熱情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完成好這門課程。

我們的成員中有一名是團支書,這將使我們的活動開展得更加順利。本組成員團結互助,善於分工合作,這也將促使我們的活動更加迅速的完成。

物質條件:我們家中都有電腦,上網查找資料較為方便

時間條件:現在下午一般都是兩節課後就放學了,所以我們聚在一起的時間很充裕;同時,課間,中午的時間我們也都可以利用。

總結:對我們來説,研究性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同其他功課相比,它的學習範圍,內容和自由度都大大增強了。雖然開始大家都有點兒摸不着頭腦,但在我們的努力以及朱老師的精心輔導下,我們克服了困難,最終順利地完成了這次開題報告。

下面從三個方面談談我們的收穫和體會:

1、我們共進行了兩次開題論證。第一次論證時我們做得很不好,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很粗糙。看了另外兩組同學的展示,我們感到很沒面子,也有些不服氣。我們決定重新修改,完善一下,同時希望再有一次論證的機會。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第二次論證我們做得非常好,不僅內容充實,而且做成了幻燈片的形式,視覺效果也很好,得到了其他同學和老師的一致好評。由此我們感到,不是我們沒有能力,而是我們沒有全心全意地付出。只要肯做有心人,相信天下一定無難事DD信心,是我們研究過程中的第一個收穫。

2、研究活動是一個團體活動,無論是制定研究框架還是具體實施,都需要幾個人共同討論決定,單靠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完成,至少是不可能完善的。因此它在客觀上為我們創造了互相交流學習的機會。學會合作,學會取長補短,這是我們研究活動的又一個收穫高中歷史研究課題開題報告模板默認

3、通過此次活動我們也發現了自身存在的許多問題,比如説辦事拖拉,效率太低,對問題的理解不夠透徹等等,我們要在今後的活動中積極解決這些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提高的過程。

指導教師意見

該生對選題與老師進行了充分討論,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畢業論文要求,參考了許多文獻,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本選題是學生所學專業知識的延續,符合學生專業發展方向,對於提高學生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對於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有益。研究方法和研究計劃基本合理,難度合適,學生能夠在預定時間內完成該論文的設計。

同意開題。

課題報告 篇15

課題“幼兒園教育環境與幼兒互動的研究”是我們在充分調查論證的基礎上提出的。相信經過我們的努力實踐一定能取得非常滿意的實驗效果,下面就本課題的研究背景、目標、意義及各項實施辦法向各位領導彙報。

一、有關概念、研究背景及研究意義

幼兒園教育環境:

幼兒園教育賴以進行的一切條件的總和。包括物質環境與心理環境兩部分。物質環境指幼兒園內教室、寢室、活動室等場所的教學設施、用具的佈置(如何進行空間佈置與材料的提供)及幼兒園外的家庭、社會、自然的大環境;心理環境指幼兒園的人際關係及一般的心理氣氛等。

具體體現在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教師與教師間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我們課題研究僅涉及教室環境與幼兒園文化環境與幼兒互動的研究)“互動”是與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完全不同的全新教學模式,它積極提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雙向溝通,鼓勵被教育者積極參與,反應和創造。幼兒與環境的互動,幼兒不僅僅是在環境中成長,也是在環境裏探索和學習。因此也可將“環境視為幼兒的老師”,互動式的教育環境可讓幼兒體會到自己是環境的主人,有利於萌發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

研究背景: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應有利於引發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新《綱要》強調給幼兒創設一個豐富多彩、多層次,具有選擇性和自由度的,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接觸到的環境,使孩子通過自己的方式在與環境主動積極地相互作用中獲得發展,將環境的教育價值擺在了整個教育的重要位置。但從現狀看卻存在許多要解決的問題:環境創設內容上追求精緻美觀,缺乏教育性;佈置的形式上單調,缺乏多樣化;佈置方法上,主要以教師的設想、願望出發,沒有考慮到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現有發展水平,失去了影響和促進幼兒發展的教育價值。因此,我們應創設與幼兒互動的環境,讓幼兒用環境記錄、描述自己一日生活,使環境成為“會説話”的環境,成為幼兒展示自己的舞台,從而發揮其教育作用,體現環境的價值。

研究的意義:

通過幼兒園教育環境與幼兒互動的研究,改變教師觀念,不包辦代替:尊重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現有發展水平,以主人的身份參與到環境創設中來;探索創設平等、寬鬆、和諧的環境,為幼兒提供適宜、適度的各類材料;提供足夠的、開放的時間、空間,以支持和引導幼兒積極的與環境互動。促進幼兒感知力、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個性的和諧發展。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

目標:

1、改變教師觀念,尊重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現有發展水平,引導教師提供適宜、適度的各類材料;提供足夠的、開放的時間、空間,支持、引發幼兒主動參與環境創設,建構創設意識的內容、途徑、指導策略,利用環境來展示自己的學習過程、探索過程;積極創設平等、寬鬆、和諧的幼兒互動環境。以促進教師與幼兒的互動、幼兒與環境、材料的互動,萌發幼兒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2、通過課題研究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在教育實踐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為,吸收先進教育經驗:在不斷地反思教學中提高教師經驗總結與分析能力。

內容:

本課題分為兩個子課題:第一、幼兒園文化環境與幼兒的互動研究;第二、教室空間環境與幼兒的互動研究。

幼兒園文化環境與幼兒的互動研究內容:

1、指導幼兒欣賞扎染布藝。

2、研究扎染的基本方法和一定的技能、技巧。

3、研究教師如何運用指導策略,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扎染活動。

教室空間環境與幼兒的互動研究內容:

1、在環境創設中,如何引發幼兒主動提出創設的意願和動機。

2、研究如何在師幼互動地創設環境中培養幼兒主體性、積極參與性為主線,選擇與安排相關合理、有趣的內容。

3、研究教師如何運用指導策略,引發並促進幼兒主動參與環境創設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觀察法:由課題組人員設計觀察記錄表,通過觀察,瞭解幼兒與現有教育環境的互動情況。

(2)比較法:通過比較前後測幼兒與教育環境的互動情況,從理論角度分析幼兒如何更好地與之互動,為教育的實踐奠定基礎。

(3)行動研究法:以實踐作為研究的起點,從“實踐中的問題”出發,採用實踐——反思——再實踐的.行動研究,從而不斷探索出教育環境與幼兒互動的一系列教育方法的研究策略。

(4)經驗總結法:通過對實驗教育過程的回顧、反思、總結,將教育措施、教育觀察、教育效果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研究。

四、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

組織由園長掛帥、業務園長、教研組長及經驗豐富的骨幹教師為主要成員的課題組,運用科學的方法,在我園小、中、大三個年齡段展開關於教育環境與幼兒互動的現狀調查。在研究中通過實踐——反思——再實踐,不斷豐富和完善改進教育方法和途徑,以保證實驗研究的效果,具體分三個階段實施:

20xx年9月——20xx年11月第一階段:籌備階段:蒐集有關資料,調查幼兒對現有教育環境的反映、認知、寫好觀察記錄及實驗方案。

20xx年12月——20xx年11月第二階段:實施階段:進行具體的實驗研究階段,根據前一階段的觀察,從改變教師觀念,創設良好的物質與心理環境,指導幼兒參與設計、參與收集和準備材料、參與佈置,真正達到環境與幼兒的互動。

20xx年12月——20xx年2月第三階段:總結階段:對整個實驗過程的資料、信息、音像等進行綜合、歸納、概括、總結;撰寫工作報告及實驗報告、結題報告,最後出版本課題研究的成果集,製作一套環境創設課例光盤和課題研究過程光盤,舉辦有關課題成果的展覽並推廣。

五、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我園雖僅成立兩年的時間,但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各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先後被確立為徐州市一類幼兒園、市示範幼兒園、市巾幗文明示範崗、市優秀家長學校、徐州師範大學社區學院教育基地及青年路國小、公園巷國小、徐師附小、解放路國小等教育實驗國小幼小銜接實驗基地。

在課題開展前,我們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如:調查幼兒對現有教育環境的反映、認知,寫出觀察記錄;蒐集相關資料,瞭解幼兒園教育環境如何進行創設才能與幼兒互動,掌握了環境創設的要求、內容和方法,寫出了實驗方案;認真閲讀、理解相關的書籍如《幼兒園環境佈置的思考》及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讓環境和材料與幼兒對話》等,從多

方面、多角度瞭解幼兒園教育環境的現狀及未來發展的需要,還專門組織教師到蘇州、貴州等地方學習扎染工藝。

另外,我園將撥出專用經費,應用到科研課題上來,以保證課題實驗的正常進行。

六、預期研究成果

1、關於幼兒園教育環境與幼兒互動的調查與分析。

2、教育環境與幼兒互動的方法與策略。

3、教師在課題中的觀察指導個案及成長髮展。

4、幼兒成果展示。

5、與課題有關的教養筆記和論文的發表。

6、關於《幼兒園教育環境與幼兒互動的研究》實驗報告與工作報告。

7、關於課題研究的音像資料。

七、課題研究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用科學發展觀的態度指導課題研究,必須實事求是、客觀,科學地進行調查研究,重實證、重理性;合理運用行動研究法、觀察法、比較法和經驗總結法等進行研究。

2、課題研究人員必須加強教育理論學習,以新的教育觀念指導自己的實踐行動。

3、及時慎重地、細緻地收集實驗資料,注意收集點滴的實驗成果和體會,以保證課題研究獲得良好的成果。

課題報告 篇16

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認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説,課內閲讀教學只是教個閲讀方法而已。因此,他特別強調課外閲讀的重要性,認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課外閲讀,這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主要手段之一。學習語文,如果僅僅侷限於學好語文書上的有限的幾十篇文章,是遠遠不能形成較強的語文能力的。因此課外閲讀不僅是語文課外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而且也是課內閲讀的補充和延伸。

一、調查時間:20xx年9月5日——12月10日

二、調查方法:問卷、學生談話、家長談話。

三、調查對象:

四、調查目的:

這次調查旨在瞭解四個方面的問題:

1、學生根據什麼選擇閲讀書籍。

2、書籍的來源。

3、學生對於閲讀的興趣及閲讀興趣的形成原因,以尋求培養學生課外閲讀興趣的良策。

4、學生是否養成良好的課外閲讀習慣。從而為改革閲讀教學盡點微力,提高國小生的閲讀能力。

五、調查情況分析。

1、調查中有82﹪的國小生認為自己對閲讀感興趣,但問及你課餘最喜歡做什麼時,只有34﹪的學生選擇了看書,66﹪的學生依次選擇了看電視、上網、參加文體活動等。這説明國小生雖然對閲讀有一定的興趣,但遊戲、網絡、電視對他們的吸引力更大。在各種媒體迅猛發展的今天,書與電視、電影、電腦和遊戲機相比較缺乏生動性、形象性、趣味性。這使得學生在空閒時間容易沉迷於電視影碟、電子遊戲。

2、學生喜愛的書籍依次是幽默故事、驚險偵探故事、小説及童話、自然科學故事、歷史故事,女生更喜歡反映少年兒童生活的小説,男生更喜歡探險故事和自然科學方面的讀物。

3、學生所閲讀的書籍來自那裏?據統計63﹪是家裏的,25﹪是班級圖書角借的,12﹪是從同學處借閲及學校圖書館的。這説明家庭的藏書和班級圖書角是學生課外書籍的主要來源,而學校圖書館這一資源有待於進一步地開發和利用,使其在學生的課外閲讀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4、學生課外閲讀與寫作能力有着密切關係。據統計,六年級學生中,閲讀書籍超過50本的學生中,80﹪認為喜歡寫作,75﹪認為自己的寫作成績優秀。而閲讀量不滿10本的學生只有12﹪認為自己喜歡寫作,認為自己作文優秀的是0。

5、藏書量在400冊以上的家庭佔5﹪,但這部分家庭的孩子認為自己喜愛閲讀的佔100﹪,90﹪的孩子閲讀書籍超過了50本。認為喜愛寫作的佔60﹪,認為自己作文良好、優秀的佔100﹪,而藏書量在100本以下的家庭,孩子的閲讀量沒有一人達到30本。許多家長急功近利地買一些教材輔導類的讀物,認為孩子閲讀其他讀物便是浪費時間,分散學習精力。孰不知,讀一本好的文藝作品,對孩子的幫助遠遠大於讀一本《國小生作文大全》,因為這些文藝作品是孩子思想、感情和內心感受的源泉,是對課內閲讀教學的鞏固和運用。所以,家長切不可將自己的偏愛強加於孩子,束縛孩子的課外閲讀。

6、在“請你寫出你讀過的書的題目”一欄中,我發現許多學生閲讀了以下書籍:《十萬個為什麼》《西遊記》《格林童話》《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安徒生童話》《365夜童話》《愛的教育》《魯濱遜漂流記》《兒童文學》《國小生作文》《藍貓淘氣3000問》《三國演義》《一千零一夜》《中華偉人故事》《神探福爾摩斯》,《哈里·波特》……調查同時表明,在推薦讀物方面,學校及老師起很大作用,也就是説,老師肩負着向學生推薦優秀課外讀物的重要使命。這些書目也説明,經典的兒童文學仍為現代兒童所喜愛。而學生對《哈里·波特》的熱衷,也説明了國外媒體對新作的宣傳成功。其實,我國近年也出版了許多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如《草房子》《男生賈裏》《女生賈梅》《冰心兒童圖書新作獎獲獎作品集》等,欣喜的是有些老師已經把它們介紹給學生讀了。

7、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調查發現學生閲讀興趣的形成與以下因素有關:家長喜愛閲讀,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老師重視,有一個良好的班級氛圍;自己從閲讀中獲得了樂趣。

8、課外閲讀的重要性幾乎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要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卻不容易。調查發現學生都喜歡課外書,但主動閲讀的卻很少。每週兩小時的課外閲讀時間已經算較多的,並且這些課外讀物大多是老師要求做讀書筆記時才去閲讀,且讀得囫圇吞棗。

六、針對當前國小課外閲讀現狀的思考。

1、轉變教學觀念,要正確認識課外閲讀的作用。要樹立一種大語文教學觀,把視野放寬到家庭生活、社會實踐的廣闊領域裏。著名教育家張志公説:“從我自己學習語文的經驗來看,將課內與課外三七開”。並且“為學之道在於厚積而薄發”,“積”即吸收、積累,“發”即傾吐、表達。因此,我們應轉變觀念,衝破阻力,改革教學方法,從應試教育觀中掙脱出來,走向素質教育。

2.培養閲讀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學的藝術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在這裏我們可以從兩個維度進行。一方面,從情感上激發。在教師自身素質較高的情況下,教師的人格魅力和文學修養是一筆很大的財富。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教師對學生的作用更能從深層的內心產生震撼,使學生又一種強烈的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內驅力。而課外閲讀就是老師魅力產生的"根源,這便會使學生髮自內心地要求讀課外書。另一方面,知識本身的吸引力的存在。教師可以通過朗讀精彩片段、講述作者創作故事、通過設疑惑造懸念、簡介主要內容、借用名人(媒體)評價來吸引或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對於一些知識面廣的學生應多予以肯定和表揚。這樣,既激發他們努力向上的信心,也為同學樹立榜樣,增強學生閲讀課外書籍的興趣。

3.注意方法指導。課堂上教師應少講多讀,給學生留更多的讀和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努力使他們做到口到、耳到、手到、眼到、心到,以達到多讀多積累的目的。應樹立一種“以讀為本”的思想。注意保證學生閲讀主體的地位。學生閲讀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因此,要在語文學科的教學中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使學生處理好精讀與粗讀的關係。注意讀書既要有深度,又應有廣度。既要以讀帶寫,又以寫促讀。

4.給足讀書時間,以保證學生的課外閲讀量。教師佈置作業要精,要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分層要求,不搞一刀切。同時教師也要做好家長的工作,轉變家長的觀念。可通過家長會、家訪的形式。讓家長了解語言學習的社會性,認識到孩子語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廣闊的知識背景的建立和豐富的課外閲讀的積累,並且人的內部存儲量的大小決定了人的思維是否敏捷。

5.推薦課外讀物,營造有書可讀,有好書可讀的環境和氛圍。幫助學生選擇課外讀物,經常性地為學生介紹有益書報。首先,為了讓學生有選擇的餘地,注意配合教學進度大力介紹有益讀物。其次,隨着現代社會各方面信息渠道的雜、廣、亂的形勢,現代社會文化市場對學生存在着較大的負面影響,教師應有責任相機誘導,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引導他們吸收多方面知識,防止課外閲讀過程中出現的“偏食”現象。教師可通過設讀書角,教師帶頭捐書、買書,學生踴躍獻書,併發揮學校圖書館的作用等形式來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

6.開展讀書活動。繼續要求學生做讀書筆記,調查發現,許多學生是因為老師要求做摘記才去讀書的。要讓學生樹立“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觀念,要求他們隨讀隨記。在廣泛閲讀的基礎上,認真開展好系列讀書活動,把講、讀、寫、做幾個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和熱情。開展學科知識競賽、讀書演講、讀書徵文比賽、講故事比賽及小發明、小製作活動,培養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的良好學習習慣。使學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能得以發展。當然不同年齡年級學生的要求是不盡相同的。可視具體情況來採用具體方法。

總之,沒有課外讀物就沒有素質教育,希望所有的老師、家長共同合作,營造良好的氛圍,讓越來越多的孩子能在課外閲讀的廣闊天地裏自由遨遊,讓越來越多的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體驗到閲讀的快樂。

課題報告 篇17

課題名稱:

名著閲讀,點亮人生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和價值。

在新課改背景下,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閲讀課程資源,實現課內外閲讀教育的銜接和整合,加強對農村中學生課外名著閲讀興趣的激發和閲讀方法的指導,是我們選擇本課題研究的初衷。我們認為,開展對本課題研究至少具有以下兩方面的意義和價值。

1、理論意義和價值

①完善教育心理學中有關中學生名著閲讀心理的理論體系和方法構建;

②強化和完善農村中學生課外閲讀指導的理性思維和科學的方法體系;

③逐步建立起適合農村中學生特點的閲讀指導教育綱要。

2、實踐意義和價值

①提高農村中學生課外名著閲讀的水準和效果,提高他們對各種讀物的鑑賞能力,提高閲讀品位,進而促進其個體素質的優化。

②提高農村中學生的閲讀心理素質,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閲讀理念、閲讀目的,培養閲讀興趣,養成習慣、掌握方法,實現閲讀效果最優化。

③促進豐富多彩的農村中學生讀書活動,貫徹教育方針,提高學生素質。

④有利於促進全社會對農村中學教育和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關注和支持。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1、找到學生在課外名著閲讀中存在的困惑,存在的問題,分析學生的課外閲讀存在無效、低效甚至負效的原因所在。

2、在課外名著閲讀指導中,能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不同的課外閲讀指導策略,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追求學生的個性化閲讀,為學生推薦真正適合他們閲讀的優秀閲讀文本,培養正確的閲讀方法。

3、培養學生的名著閲讀興趣。優化學生課外名著閲讀,注重課外名著閲讀的有效性。使每一次,每一天的閲讀都有真正的效果,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

1、通過家訪、問卷調查、隨機抽查、學生訪談等多種方式,瞭解學生課外名著閲讀的現狀,研究分析當前農村國中生開展課外名著閲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包括:

(1)研究農村國中生課外名著閲讀現狀及存在問題。

(2)研究新課改對農村國中生課外名著閲讀的要求,研究農村國中生課外名著閲讀現狀與新課改要求之間的差距及補救措施。

2、深入研究課外名著閲讀和課堂教學互動模式,實現課堂教學向課外閲讀的遷移,探究課外名著閲讀對學生成長過程各方面的積極影響,推動農村國中學生的課外閲讀的健康開展,切實達到新課程改革對國中生課文閲讀的要求。

3、通過研究分析當前農村國中生課外名著閲讀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及新課程改革的相關要求,研究制定出開展課外名著閲讀的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或相關建議。

包括:

(1)名著閲讀興趣的培養、閲讀習慣的養成研究。

(2)讀寫互動模式的創新性研究。

(3)課外名著閲讀的時間、地點、方式對閲讀質量的影響以及對閲讀形式、過程的監控的研究。

(4)學校圖書館及班級、家庭圖書對課外閲讀的促進方面的研究。

四、研究思路與方法。

我們的研究思路是課外名著閲讀既要數量又要質量,不把課外名著閲讀轉變成學生新的負擔。要讓學生高興地讀,愉快地摘抄,提高課外名著閲讀的質量,加大課外名著閲讀的數量。

方法:

1、調查法。廣泛地開展家訪及問卷調查,對本地區農村中學生的名著閲讀情況進行全面綜合調查,準確瞭解學生課外名著閲讀現狀。

2、個案研究法。

3、對比分析法

4、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1)設計手抄報。讓學生在閲讀名著課外書的時候,將自己感興趣的文章摘抄下來,並進行裝飾,設計成一張整潔、美觀、有創意的手抄報,展覽給同學們看。

(2)寫讀書筆記。引導學生把書本上精彩的字、詞、句、段、篇以“採蜜集”、閲讀賞析、書籤、讀書卡片等多種形式記錄下來,以豐富寫作素材。

(3)開展讀書交流會。利用每週晨會主題,開展讀書交流會,從七年級到九年級,每班抽出一兩個學生到台前,交流讀完推薦書目後的感受,講講近期所看的書,説説自己的閲讀收穫等。

(4)鼓勵學生多寫日記、寫讀書心得,多記課外閲讀中所獲得的小知識,並利用假期把自己的文章整理成冊,同時學校將為學生提供多種展示及交流的平台,如文集彙編、徵文比賽等。

此外,各年級組還結合閲讀指導課組織學生開展名著故事大比拼、評選閲讀之星、名著演講等活動,促進學生實實在在地讀書。

五、課題研究步驟。

分三個階段進行:

(一)準備階段(20xx年4月—20xx年5月)

1、課題申報。

2、確定課題組成員。

3、明確具體的人員分工。

(二)實施階段(20xx年7月—20xx年4月)

解讀課標,確定專題研究方案,開展課題行動研究,構建讀書型校園。

1、組織研究人員進行有關培訓和課題理論學習。

2、進行課外閲讀現狀調查與分析。

3、探索嘗試有效的課外閲讀方式方法。

4、反思、完善課外閲讀方法。

5、積累資料,總結經驗,撰寫論文。

(三)結題階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完成課題研究工作,進行結題,做好課題研究成果的總結,分析課題實驗的效果,申請驗收,為課題研究的進一步推廣積累經驗。

完成課題的課題組成員的研究基礎與分工;研究安排與預期成果;主要參考文獻;實驗設施與經費保障等。

研究安排與預期成果

20xx年4月—20xx年5月

調查分析

農村中學生名著閲讀現狀調查報告

負責人:高書芬

20xx年9月—20xx年10月

心得彙編

開展課外名著閲讀活動的理論學習

負責人:張永豐

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採蜜集手抄報

名著閲讀活動內容彙編

負責人:任治國

20xx年2月——20xx年4月

反思、總結

中期實驗報告

負責人:程海青

20xx年4月——20xx年6月

活動展示

學生名著讀書活動展示

負責人:郭俊霞

主要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九年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__年1月第1版)

2、張偉德著,《閲讀理論與閲讀教學》。(北京市龍門書局出版社,20__年2月第2版)

3、韓雪屏著,《中國當代閲讀理論與閲讀教學》。(四川教育出版社,20__年10月第1版)

4、方智範、巢宗祺、鄭桂東、程翔等,《名著閲讀指導講座》。(教育部20__年中國小教師新課程國家級遠程培訓)

5、斯迪芬〃德〃克拉森著,《作文:研究,理論與應用》。(長城出版社,20__年6月第1版)

6、方智範著,《語文教育與文學素養》。(廣東教育出版社,20__年1月第1版)

7、葉聖陶著,《教育與人生》。(上海教育出版社,20__年7月第1版)

課題報告 篇18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選題背景

目前學生的閲讀現狀不容樂觀,能真正的做到有效閲讀,體現閲讀的價值的學生很少,很多學生有閲讀興趣而未能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好書讀了但並沒有什麼收穫;部分學生有閲讀數量而無閲讀品位。而閲讀教學並沒有真正起到扭轉學生的閲讀行為習慣的作用,在實際的教學中,農村老師似乎陷入一個困境,一方面是部分學生的有閲讀的慾望而無閲讀的方法與環境,另一方面是教師深知閲讀教育的重要但苦於沒有有效的方法進行閲讀教學,而新課標對學生閲讀的要求是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能閲讀日常的書報雜誌,能初步鑑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學會制訂自己的閲讀計劃,廣泛閲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閲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閲讀兩三部名著。”。在這一背景下,我們選擇了《農村中學語文閲讀教學研究》作為課題,期待通過實踐研究,可以解決老師閲讀教學的面臨的問題,可以有效的改善學生的閲讀現狀,幫助學生達到課表對他們的要求。

選題意義

針對目前的閲讀教學現狀,我們期待通過閲讀教學的有效的研究,解決教師和學生目前的困境,對教師以好的方法指導,讓閲讀教學更為有效,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閲讀水平,可以讓閲讀更好的`服務於學生的學習生活,幫助學生形成終身閲讀的理念和習慣,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課題名稱的界定

本課題針對的是農村中學的閲讀教學,農村中學不同於城市的中學,配套的閲讀設施不能解決學生的閲讀教學,農村的孩子閲讀量很少,閲讀水平普遍不高,教師的閲讀教學手段有限,教學時間有限,不 能很好的提高學生的閲讀水平。因此本課題雖為教師的教學尋找方法,其實最終的目的在學生身上,旨在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課題名稱的解讀

1.研究的方向

(1)學生方面

通過有效的方法指導,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讓學生將本年級要求讀的名著讀完,然後讀一些名家名作,希望閲讀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素養。

(2)教師方面

積極參加學校的實踐研究,探索好的閲讀指導方法,並予以推廣,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同是,也擴大自己的閲讀面

2.具體做法:

1.運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學生有了朗讀的興趣,自然也就有了閲讀的興趣我們可以組織競賽讀,同桌對讀,男女競讀。代表競讀,比賽誰讀的正確流利有感情。還可以通過音樂、掛圖渲染出朗讀氛圍。方式方法多種多樣,學生只要有朗讀興趣了,才會接受教師的指導。

2.開設教研組活動,探討好的閲讀教學方法,安排實踐組的同事上閲讀公開課,積極的評課總結,將好的方法推廣。

3開展網上研討,尋找好的閲讀教育案例,進行研討總結推廣,

4給予學生閲讀讀的權利和時間 “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和學校及家長溝通,為學生爭取足夠的讀書時間,希望學校也藉此開設一些活動,形成濃郁的閲讀氛圍,調動學生的閲讀興趣。希望家長能夠對學生的閲讀予以監督,確保學生閲讀的時間

4.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督促學生讀書,比如,“名著故事我來講”“讀書心得體會”等。

5.制定閲讀考評試卷,檢查學生的閲讀成效。

寫總結論文和課例研究等,將課題研究中的經驗進行總結並推廣。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研究方法

閲讀是蒐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1.文獻研究法:《語文課程標準》、閲讀指導方面的理論書籍、學生課外讀物、名篇美文等書刊,是教師尋找理論支持和學生朗讀訓練篇目的主要來源。

2.行動研究法:通過課題理論學習,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中的朗讀指導和朗讀訓練評價,組織演講比賽、故事會等活動,推進和檢測研究成果,明確研究重點和方向。

3.經驗總結法:在課題研究的各個階段要不斷進行回溯研究,在反思中行進,探討課內課外閲讀教學如何有機整合,促進學生主動朗讀。

4.教育調查法:根據實驗需要採用問卷調查、課堂教學案例分析等形式對課題研究進展進行調查分析,找出規律和方法。

推薦書目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關於課外讀物的建議”和人教版國中課本的名著導讀書目。

預期的目標

探索提高教師閲讀教學的有效方法,讓閲讀教學更好的為學生的閲讀實踐服務,提高教師的教學業務水平,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課題研究步驟與舉措:

1.實驗準備階段(20xx.1——20xx.2)成立課題研究小組,進一步調查分析當前國小生中高年級學生朗讀能力的現狀。組織課題組教師學習現代教學理論,參閲相關教學網絡資源與教學報刊雜誌,研究與課題相關的材料,制定研究方案與階段研究實施計劃。

2.實驗操作階段(20xx.3——20xx.4)根據研究方案和研究計劃,進行課內外的探索與實踐,探求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方法,使學生激起朗讀興趣,提高朗讀能力,奠定“終身”閲讀的基礎。

3.提高發展階段(20xx.4——20xx.5)在前階段的基礎上,整理研究思路,完善研究方案,撰寫中期研究報告,階段性研究論文,收集編輯優秀教案,論文,課件及學生個案案例等。

4.總結驗證階段(20xx.5——20xx.6)收集與課題有關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形成課題報告,邀請專家進行課題鑑定,對課題研究進行評審驗收。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預期的實踐成果:

1.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掌握一定的閲讀方法和技巧,形成良好的閲讀習慣;

2.促進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不斷髮展自己,提高素養,努力成為研究型的老師,做好學生的良師益友。

3.推動學校閲讀教學的發展,建立中學語文閲讀指導課常規,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

預期的文字性成果:

1.結題報告;

2.階段性和總結性報告;

3.各種過程性資料;

4.教案設計及評改範例;

5.撰寫的相關論文、隨筆、案例;

6.教師、學生微講座;

7.閲讀成果展示材料等。

課題報告 篇19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依據:

人的教育是一項系統的教育過程,這裏包含着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集體教育,三者相互關聯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作用,這項教育工程離開哪一項都不可能,但在這項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合作伙伴。應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二、課題研究的界定:

幼兒受教育處於三種環境中,即:學校環境、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而幼兒受教育更多是處於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之中,要使幼兒健康成長,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應該相互配合步調一致。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教師應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因此,教師的責任不僅僅是要使孩子“親其師信其道”,也要使愛長“親孩子之師,信孩子之師之道”,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作為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橋,要積極主動地與家長進行溝通,以實現家園共育,為幼兒的發展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

三、課題研究的對象:

以全體幼兒為研究對象,以班級老師為實踐操作者,創設良好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使幼兒健康成長,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應該相互配合步調一致。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1、兒童教育必須在特定的環境中所經歷的活動、承擔的角色及建立的人際關係出發,協調相關的社會羣體的力量,共同促進兒童的發展。

2、讓家長用各自的專長參與幼兒園的教育,讓他們深層次地瞭解幼兒園、瞭解幼兒教育。

3、教師要通過溝通與協商,把家長作為一種教育資源引入到幼兒園的教育中來。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根據我園實際情況,課題組主要進行以下課題的實踐研究。

1、家園合作是教育的必然趨勢

2、建立多種與家長聯繫的方法

3、充分發揮家長的教育資源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1、文獻資料法:學習已有的文獻資料,進行借鑑,並適當加以深化。

2、調查法:用於課題研究前測與後期階段,通過對教師與家長的調查,瞭解幼兒在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之中受教育情況,為課題確立提供依據,為研究提供對比數據。

3、行動研究法:將此方法貫穿於課題研究的全過程,通過對研究內容和步驟的分析論證,結合實踐,尋找階段研究中的得失問題,圍繞問題以及對研究過程的評價,來對本課題方案進行新一輪的調整與完善,保證課題研究進度與研究內容的科學性與可操作性。通過行動研究,積累與及時推廣階段成果(全園推開),在研究實施中,不斷再評價,再發現,再調整。有效保證本課題的研究質量以及對實踐工作的有效改進。

4、個案研究法:對幼兒的個案跟蹤:及時記錄幼兒在教師與家長交流、家長參與園內活動後的行為,從中分析家長的參與對孩子的影響與相關性,並尋找適宜的指導策略與方法。

5、教育實驗法:根據研究目的,運用一定的人為手段,主動干預或控制研究對象的發生、發展過程,並通過把實施干預情況下所獲得的事實,與沒有實施干預情況下的同類對象變化的事實進行比較,確認事物間因果關係。

6、經驗總結法:將教育措施、教育現象與教育效果之間的內在聯繫和規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促進教師由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的能力提升。

七、課題研究的原則:

1.整體性原則:堅持幼兒園教學系統與管理的整體性。正確處理幼兒園教育系統的要素與系統、系統與環境的關係,實行整體育人,促進幼兒整體素質和個性特長的全面發展。

2.主體性原則:確認幼兒是學習認知的主體、身心發展的主體,在教育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中必須特別注重幼兒的主體地位,給幼兒以期待、理解和寬容,培養幼兒健康的自我意識,弘揚幼兒的主體精神。

3.愉悦性原則:必須為幼兒創設和諧、協調、適用的心理氛圍和易於愉快地接受教育的幼兒園育人環境。教育教學活動要善於創設情境,引發幼兒的興趣和求知慾,使幼兒體驗到情緒的愉悦感,從而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之中。

4.活動性原則:幼兒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發展是在活動和交往的過程中實現的,教學活動讓幼兒積極動腦、動手、動口,使之學會思維和操作。要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內容的教育活動,使他們在活動中接受教育,並創造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在既競爭又合作的歡樂氣氛中茁壯成長。

5.成功性原則:要為幼兒創設成功的機會,充公運用反饋和評價手段,對每一個幼兒的每一點進步都應給予肯定和鼓勵,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快樂,使幼兒發現和認識自己的力量,充滿自信地去獲得更大的成功。

八、課題研究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完善課題管理機制,為保證本課題高效、有序、科學、優化地實施,我們將進一步完善以園長為龍頭——教科室統籌——各園內課題小組分管——全園教師人人蔘與的良好網絡機制。每一層面均各司其職,在分層實施中分層突破,再集中整合。確保方案實施的正確導向性與可行性,形成一種有效的研究工作機制。建立課題獎勵制度。在課題實施的不同階段,建立相應的獎勵制度。針對教師實施進度、方案、總結、論文、案例、反思、隨筆撰寫等的質量及教案制定等,進行優劣評定,予以相應的獎勵。

2.時間保障。為保證課題的研究質量,課題研究小組每月第一週召開課題研究例會,反饋階段研究情況,提出月工作計劃;課題核心人員分別負責各自的研究進程,保證年級組各階段課題研究計劃的落實。

3.資料保障。課題研究資料分別定點到人,由教科室人員分別與年級組掛鈎,保證每階段、每年級組的資料反饋到位、分析到位,保證資料的質量與數量。規範課題檔案資料,要求教師在實驗過程中及時詳實地記錄實驗過程資料,並仔細收錄歸檔,包括:子課題方案、階段性總結、結題報告、論文、優秀教案、自評他評記錄、案例評析、觀察記錄、教育隨筆、教學課件等文本電子資料。

4.理論保障。定期請顧問組成員給予課題研究的理論指導;定期聘請幼兒園課程研究專家給予課題實施建議;定期由教科室負責收集課題研究理論信息下發給教師,指導課題研究順利開展,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研究,保證課題研究的科學化。

九、課題研究的步驟:

1.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__年3月—20__年4月)

(1)制定課題實施方案,並進行可行性分析論證;

(2)確立實驗研究人員,每個實驗研究人員根據課題確立課題並擬定方案與可行性論證。

2.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__年4月—20__年11月)

(1)家園共育現狀分析、調查研究,形成方案;

(2)探索實踐,實驗研究;

(3)積累好過程資料,形成階段及年度總結或經驗報告;

(4)撰寫論文,實踐調研。

3.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__年11月—20__年12月)

(1)統計分析,數據整理;

(2)撰寫結題報告。

十、課題研究人員分工:

課題負責人:陳海燕:負責本課題的組織、策劃等工作

課題組長:李曉燕:負責本課題的具體實施工作

課題成員:陸允梅:負責問卷調查統計工作

楊小豔:負責實踐研究、資料收集和整理等工作

謝棟培:負責課題總結報告等工作

課題報告 篇20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新世紀,隨着知識經濟的發展,構建終身教育系統和學習化社會是現代國際社會教育的共同趨勢,新世紀基礎教育的首要使命是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也就是自學的願望和能力。因此,作為新世紀的語文老師必須變化教學觀念,以培養學生的自學願望和能力作為終極目標,改革課堂教學,索求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然而,根據這幾年上語文課的觀察,發現國中生在上課之前幾乎沒有預習課文。造成每次上新課時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給學生熟悉課文。而且由於沒有事先預習課文,給新課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有。造成語文課堂費時多,見效慢的現象。正是基於以上的原因,我們嘗試把語文學習的第一環節--預習作為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突破口、一個主要途徑進行索求和研究。力圖通過研究,能掌握培養學生自覺預習課文的習慣的方法,提高學生自學能力,併為提高國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研究的基礎和指導思想

(一)研究基礎

在這之前,也有不少關於課前預習研究的相關理論與實踐,但他們都更多的從單方面進行研究,或只針對某一單元組,或只針對一種文體,並未結合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而這次研究,力爭將預習方法內容與課堂教學結合在一起,加強課題研究的可操作性。

(二)、指導思想

1、陶行知“教學做合一”教學思想的理解

陶行知在他的教學思想中深刻指出:“與其把學生當做天津鴨兒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指導鑰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地去開發文化的金庫和宇宙的寶藏。”自學能力可以説是學生批開知識寶庫的鑰匙。而預習則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質疑的前題。也是老師課堂教學的依據。

2、對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思考。

《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而培養學生良好預習習慣是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手段。然而根據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現狀來看,當我們上課時,學生對課文內容根本不熟悉,對教師上課提出的問題根本無從下手,更不用説自己提出問題了。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學生的預習能力的培養。3、對終身學習理念的思考。

“未來社會的文盲將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學生在校受教育的時間也只有短短的十幾年,可當今社會的發展卻要求人們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所謂活到老,學到老。這樣,要求學校教育必須要重視方法的傳授,只有幫助學生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具備了較強的自學能力,將來才能獨立地探究新的科學領域,索取新的知識。預習,是學生最常見的自學形式,要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就必須狠抓“預習”這一環節。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是適應社會發展、終身學習的需要。

三、研究內容和目的

(一)研究內容

(1)預習方法研究:針對不同體裁的課文選擇合適的預習方法。語文教材中所選的課文不僅文質兼美,而且體裁豐富,除了一般的記敍文以外,還有散文、詩歌及科普文章,對於不同文體的課文,預習方法也會有所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文體,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在預習方法上也會有所錯差別,這是本課題研究的一個難點。

(2)預習內容研究:新課改以後的教材編排都是按專題來組織教材內容的,一個專題一個單元,每單元前面都有導語,每篇課文後都有思考練習題,這些內容對學生學習課文有何幫助呢?學生在預習時應該如何來關注這些內容也是本課題研究的一個重點。

(3)預習作業設計研究:對於學生來説,預習的度是一個比較難於把握的問題,有時會預習的比較膚淺,意義不大,有時會預習的偏離學習重點等等,為了引導

學生進行有效的預習,有時需要教師設計一定的預習作業,那教師應該設計一些什麼樣的作業使預習有效,為高效課堂奠定基礎也是該課題研究的一個內容。

(二)、研究目的

預習是學生課前的一種自主認知活動,是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對教材預先進行了解、質疑、思考的求知過程。學生堅持課前預習,並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將有利於提高聽課效率和自學能力,有利於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有利於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所以説,預習是學好語文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反思多年的語文教學,發現大多數學生並沒有預習的習慣,更談不上有效性預習。教師如何對班級好中差三類不同羣體有效地設計出不同的預習任務?如何根據教學任務的不同來把握預習的側重點?什麼樣的課前預習最有效?等等,這些都是本課題要研究的內容。

通過研究,找出影響國中生養成預習習慣的原因有哪些,從而因材施教,對症下藥,進而探索出一些讓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的方法和策略,保證課前預習活動的有效進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研究的特色和創新點本課題研究特色:

1將語文教學中被忽視的課前預習地位提升,通過各種方法指導,使之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服務。

2、重視方法指導。課前預習既要保證質量,又要保證效果,因此方法指導既包括預習內容,又包括方法。本課題創新之處:

本課題立足於農村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費時多見效慢的教學現狀,結合國中語文編排特點,充分利用教材及配套資料,在實施過程中及時總結,具有現實性、實踐性和可操作性。

五、課題研究過程及作法

(一)成立實驗機構

課題組長由陳雪梅老師擔任,組員陳美華,兩人都是任教八年級語文,因此,本課題主要在八年級開展。

(二)實驗階段與步驟課題研究步驟

(三)研究時間:20xx年9月20xx年6月

(四)研究步驟:

1、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9月10月)學習、查閲有關資料,策劃制定課題方案。

2、第二階段,調查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

根據課題研究目標設計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分析,瞭解學生預習興趣、預習態度、預習能力、預習習慣等方面的現狀,形成調查報告,在此基礎上預設出預習能力的培養方案。

3、第三階段,實施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5月)

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輔以文獻研究法、經驗總結法,實施研究活動。通過“預設方案→實施方案→回顧反思→調整方案→再實施→再反思→進一步調整……”的研究方法,及時總結經驗,調整、完善方案,逐步探究出培養學生預習能力的.有效策略。

4、第四階段,整理階段:(20xx年6月)

實施第二次調查,與第一次調查進行對比、分析,形成研究結論,撰寫結題報告,同時整理課題材料,申請結題。

目前已進行到第三階段,進行中期測評,整理研究過程。

六、主要結論

以單元組為突破口,進行預習方法和預習內容的指導。現行語文教材是根據表達內容來編排課文的。因此,在每個單元學習之前,先引導學生閲讀單元導讀內容,瞭解本單元的課文內容及在學習方面的要求,再根據單元學習要求提出預習內容方面的要求,讓學生明確學習方向和預習方向。

充分利用教材和配套練習,讓預習內容具體化。課本中的課後思考題及我們

現在學生所擁有的課時訓練,是最好的預習內容。讓學生在通讀之後,根據這些題目嘗試解決,很好地解決了預習內容的問題。課堂環節的展示環節解決了預習激趣問題。

七、課題實驗的效果、體會。

課題實驗的效果:

1、預習方法

通過這個階段的課題實踐,許多學生能學會在學習單元組課文之前閲讀單元導讀框,瞭解了這個單元的課文內容之後,根據單元導讀框中的閲讀要求進行每一篇課文內容的學習。並且能大體把握不同的體裁文章根據不同的要素來預習的方法。

2、預習內容。

通過實驗,絕大多數學生還是能根據要求在預習時完成課後思考題1、2兩道題的解題思路,並完成配套練習中所要求的課前預習部分的內容。並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實現了熟悉課文內容,為課堂有目的的聽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激發預習興趣

實驗前,學生不愛預習,也不願預習。通過課堂預習展示環節的增加之後,連最不願意預習的學生他也要先去看看字詞,爭取有一次可以展示的機會。另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來選擇展示的項目,所以課堂展示很好的解決了預習興趣的問題。做課題體會:

通過這段時間做課題,讓我充分認識到教學的藝術性。它既要求我們有專業的文化知識,更要有教學的藝術性。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出適應學生身心發展,最的效率的教學方法,以此來提高課堂吸引力,也以此來不斷地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

八、展望

通過做《培養國中生自覺預習課文習慣的策略研究》小課題研究,大部分學生都能認識到課前預習對學習的幫助,能掌握預習的方法及預習內容,極大的提

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也切實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逐步由實踐型向經驗型、進而向科研型轉變。相信我們每個人會延續對本課題的研究,還會探討出更好的預習方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kzmg4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