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畢業論文 >開題報告 >

護理課題開題報告(精選3篇)

護理課題開題報告(精選3篇)

護理課題開題報告 篇1

課題名稱

護理課題開題報告(精選3篇)

一、名稱要準確、規範

準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比如“國小語文指導自主教學模式研究”,這裏研究對象就是國小語文教學,研究的問題就是指導自主教學法。有時候還要把研究方法寫出來,例如“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其研究的對象是國小生,研究的問題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實驗法,這就説得很清楚,別人一看就知道這個課題是研究什麼。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要準確地把你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

規範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範、科學。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個題目如果是一篇經驗性論文,或者是一個研究報告,筆者覺得不錯,但作為課題的名稱就不是很好,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開始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

二、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

不管是論文或者課題,名稱都不能太長,要簡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儘量不用,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但要儘可能表明三點:研究對象、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

正文

一、課題的提出(陳述目的和意義)

主要闡述本課題研究的背景(包括課題研究所針對的現狀、國內外對該課題研究的狀況),選題的意義,研究價值等。具體涵蓋以下幾方面:課題研究範圍的界定,包括一些基本變量的辨析、界定等。課題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課題在國內外的研究狀況及文獻綜述。

二、課題的界説

對子課題名稱中的關鍵詞逐一定義並簡述,對它們之間的關係予以説明,對本課題研究的內涵加以概括。

三、理論依據

闡述本課題研究的基本指導思想(該學科或領域的科學理論中的基本觀點)、基本理論依據(綜述現當代國內外相關的重要理論觀點,具體到人及代表著作)以及其他理論依據(其它學科或領域的科學理論,如哲學方法論、心理學理論、系統論理論、教學法理論等)。

四、研究目標

指課題研究要達到的目標,主要是直接目標。目標要求明確,具有可行性。

五、研究內容

研究內容的確定就是對教育研究中各種變量進行考察、探討、調查、實驗,以揭示其本質特徵,揭示各變量之間的關係,達到對教育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在研究內容的設計中,要確定變量的類別和性質,劃定變量的範圍等。其語言應簡明扼要。

六、課題研究方法、實施步驟及預期成果

1、課題研究方法

陳述本課題總體的研究方法和具體研究方法(如調查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文獻研究法、個案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等),並對所採用研究方法的落實措施加以敍述。

2、課題實施的大體步驟

即確定研究實施過程和時間規劃,對研究的具體階段、安排等做出設計。研究的每一步驟,每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等都要有明確的説明。分為申報與立項階段(從課題申報的時間起,到課題批准時間止)、實施階段、結題階段逐一敍述,包括每個階段的工作目標、主要任務。

3、課題預期成果

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報告、教育論文、專著、軟件、課件等多種形式。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是什麼,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課題沒有完成。在開題報告中設計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確將來用什麼表現研究成果,以便從開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積累材料、構思框架、進行分工,以利於研究成果的順利問世。同時也有利於課題管理者據此對課題進行檢查驗收。

七、課題研究組織與管理

(一)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課題小組成員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確定課題組長、副組長、課題組成員以及分工。課題組組長就是本課題的負責人。一個課題組應該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權之士,二是有識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權了課題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識了課題質量、水平就會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實實去做。課題組的分工必須明確合理,讓每個人瞭解自己的工作和責任。當然在分工的基礎上,也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討,克服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同時,還要注意課題組成員的整體素質與水平,尤其是課題負責人的水平。如果課題組成員和負責人既沒有理論又沒有實踐經驗,這個課題就無法很好地完成,也就難以得到批准立項。

(二)課題研究管理

1、經費管理;

2、科研(教研)管理;

3、課題組自我管理。

八、課題研究的條件保證

綜述課題組成員職稱狀況、學習經歷、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學術地位等;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學校對本課題研究的重視、支持情況,從組織領導、管理、科研經費等方面給予的保證;課題組自我管理的措施。

九、參考文獻

總而言之,科研課題開題報告是研究人員科研知識和能力的“縮影”。只有重視並認真、科學地做好研究課題方案的設計,制定好開題報告,才能為獲取教育科研優秀成果打開成功之門。一句話,沒有科學周密的開題報告,沒有對研究設計的精心準備,就沒有科研活動的發生,更不會有什麼真正意義上的學術突破。

護理課題開題報告 篇2

20xx年5月11日開始,我校承擔了膠州市課題--國小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研究任務,為了更好的開展課題研究,進一步教師對此課題的認識,提高教師實施的自覺性,學校特舉行開題會。

一、課題提出背景:

習慣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曾經指出:"簡單地説,教育就是要養成習慣。"英國教育家洛克也曾説過,一切教育都可歸結為養成兒童的良好習慣。同樣,在我國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的説法。由此可見,從一開始就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高度自覺的、主動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學習方式,往往它成為一個人學習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一個人成長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學生智力發展的橋樑,也是培養學生創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廣泛存在於學習的所有內容中,體現在學習過程裏。例如課前預習、專心聽講、積極發言、獨立認真作業,自覺檢查訂正的習慣等都屬於學習習慣。

少年兒童中卻普遍養成了一些不良學習習慣,如作業馬虎,拖拉,上課開小差等,而且農村家長的素質普遍不夠高,對孩子的學習不夠重視,沒有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着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如果任其發展,必然影響學生日後的健康成長。

二、理論意義:

"學習習慣"的界定:

習慣是一種可以主宰人生的頑強的、巨大的力量。學習習慣是指學生為達到好的學習效果而形成的一種學習上的自動傾向性。國小生的學習習慣是以國小生為培養對象,以學習活動為內容,有目的地經過重複或練習逐步形成,進

而鞏固下來併為之需要的學生行動方式。據統計,習慣在一切活動中處於軸承地位,如:形成好成績的各種因素的比重是:學習習慣佔33%,興趣佔26%,智力佔15%,家庭影響佔5%,其它佔25%,所以我們不能忽視學習習慣的培養。

學習習慣是影響各門學科學習的重大因素,因此,從所有學科的第一課時開始,就應該根據教學條件、學習情況、課本、教師所用教學法體系以及所依據的教學理論,有計劃地、持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研究措施:

該課題申報成為膠州市立項課題後,學校領導十分重視,把它當作主課題來抓,在注重科學性、規範性的同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在實踐中逐步摸索經驗、澄清認識、提高水平。主要採取了以下三方面措施:

一、精選組員,優化人力資源

要使本課題研究工作卓有成效地展開,關鍵是有一支具有先進教育理念,厚實的現代教育理論底藴,樂於奉獻,善於思考,大膽實踐的研究隊伍。課題組開始成立時,學校與課題組成員簽定了《課題申請報告》《課題研究任務書》,對課題組成員的職責,權利作出明確的規定,保證他們認真參與研究。隨着研究的深入,又吸收了一批優秀教師來參於課題研究,為課題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課餘充電,提高科研能力

1、強化理論學習

(1)規定每位課題組成員至少訂閲兩種優秀的教育報刊或雜誌;

(2)邀請專家、領導進行講座,把新課程、教改的信息及時傳達給老師;

(3)鼓勵教師上網查閲資料,學習先進的經驗,實現資源共享;

(4)每月學習一次與課題相關的優秀推薦論文,寫好摘要與心得,再組織討論與交流。

2、參與各類培訓

(1)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課件製作培訓班,讓課題組成員能自己進行課件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到外事市以及周邊兄弟學校聽課學習,開闊課題組成員的眼界,外出教師回校後,向課題組成員彙報學習情況;

(3)學校教育寬帶網使用後,進行網絡常識和網絡教學技術的培訓。

四、研究策略及過程:

一、國小生學習習慣的現狀調查和分析:

課題研究的第一階段我們就設計了關於學習習慣的調查問卷,把本校國小部1-6年級學生分成低、中、高三個階段,以部分學生為研究對象,調查分析這些學生的學業水平,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情況,為研究對策提供依據。在研究的實驗過程中,將針對這些學生作連續的追蹤調查。進行學習習慣現狀的調查分析。

調查內容包括:課堂聽講情況,預習複習情況,家庭作業環境情況,課外閲讀情況,對待各科作業的態度等18道試題。調查方式:以學生、家長問卷調查為主,輔以教師、家長、學生座談會,個別交流等。

課題組要經過調查分析後,針對低、中、高三個階段,擬訂了三份調查報告。認為要改變學生不良習慣,應該在實際操作中對各類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首先為學生的學習引路,設疑和指點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再培養學生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嚴謹自學的良好品質,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一種自覺行為,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以適應當前的學習和今後的學習和工作,跟上當前科技迅猛的步伐。

二、國小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策略的研究:

針對調查報告,課題組成員要積極探索,採取點面結合,逐步有序推進的方法,一方面擬訂了三份低、中、高年級實驗班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措施,

另一方面課題組每名成員選擇了一名學習習慣差的學生,一名學習習慣好的典型學生作為個案進行分析研究,論證,

三、藉助"各方"力量,內外因素結合,促使習慣的養成;

學習習慣的形成和發展,一般受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兩方面的影響。外部因素是指影響學生學習習慣形成的社會、家庭、學校因素,內部因素是指學生自身的生理條件,智力發展和學生的自我意識能力。只有社會、家庭、學校三方面共同努力、緊密配合,保持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的一致性,才能共同營造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的,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環境。

其次,我們要借用班級家長會,部分家長座談會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學習習慣培養的研究對學生學習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其目的,取得家長的配合參與,對每個學生進行檢查和督促,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畢竟是相輔相成的,家庭的氛圍和情景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

學校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改進活動課程,優化校園文化環境,通過"我的理想學習習慣交流會學習方法經驗交流會"和"這樣的孩子好嗎"等主題班會,以及召開"內因、外因"誰起作用的辯論會,"抄作業的好處與壞處"等討論會,部分學生座談會等形式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通過活動,學生明確自己有哪些好的學習習慣,存在哪些壞的學習習慣,並能針對壞的學習習慣總結改進方法和措施。再加上教室、家庭、文具盒裏張貼有關學習習慣方面的掛圖和名人名言,讓學生髮揮主體意識,時刻激勵自己,促進良好習慣的養成。

五、研究方法:

1、堅持每月一次的課題組例會制度,及時分析總結前階段工作得失,部署下階段的工作,不定期開設科研沙龍,組織課題組成員開展學習交流活動;

2、建立課題組研究課制度,抓好備課、上課、説課、評課、課堂評議五關,每堂研究課設有研究指標、達成情況、研究課聽課筆記與課堂教學評議表,全體成員聽課、評課,從中得到提高;

3、撰寫研究性文章,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基礎上,每學期撰寫與課題有關的論文,參加各級各類論文評選,或向有關報刊、雜誌投稿;

4、進行資料積累,要求教師把既是重要參考資料又是成果的課題研究資料、學習材料及時整理好,學期結束時及時收繳與歸檔,以便於同組成員學習借鑑其中的有價值的經驗。

六、研究階段及預期研究成果

準備階段(20xx年1月--20xx年2月)`1、申報課題。2、制定課題實驗方案。3、做好動員發動工作。課題實驗方案、實施計劃

實施階段(20xx年2月--20xx年10月)

1、成立子課題研究小組。2、全校教師選定自己實驗課題。3、全面深入開展研究。定期做好彙報、總結工作

結題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1、做好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2、所有研究人員撰寫論文。3、總結上報,做好結題工作。形成一批有價值的論文

七、課題人員分工

--國小生數學、綜合科等學習習慣的養成

--國小生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

--國小生英語科學習習慣的養成

在學科教學中進行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策略研究,需要教師邊實踐邊思考邊總結,主要在研究策略方面努力,以提高研究效率。今後此課題還應在深化的過程中進一步完善、豐富,更要重視學生心理品質的培養,使學生真正成為"理想遠大,不怕挫折,敢於迎接挑戰的成功者。"

護理課題開題報告 篇3

一、問題的提出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30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閲讀能力。閲讀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識的技能……請記住,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越需要閲讀。因此,如何激發孩子讀書的熱情,成了一個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話題。”

據調查,包括教科書在內,中國人平均每年讀書只有5本,大大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課外閲讀總量應達到405萬字,並提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在新課程實施的這幾年,課外閲讀的重要性日益被老師所認識和接受。然而我們也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

1.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為了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取得一個好成績,我們老師已經習慣了教語文就僅僅教語文教材,一學期下來就讓學生學了二三十篇課文,考慮得更多的是如何將這些課文嚼得爛、嚼得透。這樣一來,學生的所得肯定十分有限,也難怪乎語文教學一直被一些專家指責為“少、費、差、慢”。

2.學生課外閲讀缺少指導。在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閲讀時,我們老師更多的只是佈置,而缺乏具體的指導。“孩子們,讀書可以豐富知識,在課外多讀書吧!”為師者僅僅停留於這樣的説教式的宣傳、鼓動,而沒有系統、科學、理性的思考(每個年段,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究竟適合讀哪些好書,教師缺乏引領;讀書後的信息反饋是否及時,否則會導致很多學生的應付),又沒有嘗試有效、多元、豐富的閲讀推廣辦法,那麼真正能養成自覺閲讀習慣的兒童是不多的。

3.課堂內外閲讀脱節。課堂教學與孩子們課外閲讀經常是兩張皮,沒有做到有效的銜接,學生課內所習得的閲讀方法,未能在課外得到有效的運用。而且課內所閲讀的課文也是零散的,缺乏整合。

國內外的實踐也證明:閲讀能力是語文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現代人的基本素養,閲讀力就是學習力。但目前的現狀是我們普遍對兒童閲讀能力的內涵不夠清晰,突出表現在閲讀教學中目標不明,閲讀內容遠離兒童生活,閲讀方法不夠系統,兒童閲讀能力普遍不高。在教育部組織的質量檢測中,兒童失分最多的就是閲讀這一部分內容。總之,兒童閲讀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某個部門、某個家庭的事,從某種意義上説,它是全社會的一件大事,是一項長期的工程。

現行的國小語文教材是以主題組單元的,一個單元圍繞一個主題往往選編了四篇課文。其課程編排的特點是注意內容的整合和訓練的循序漸進,每組課文之前,都設立了單元“導讀”,目的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簡要説明本組教材的訓練重點,提示學生學習的方法以及學習重點,使師生在教、學之前對整組教材有一個總體瞭解,這為開展羣文閲讀帶來極大的便利。但很多老師仍然將教學思維禁錮於老一套,一篇課文一篇課文教,逐字逐句地分析講解,學生乏味,效率低下。

鑑於此,我們提出了《基於單元整組教學的羣文閲讀課堂教學策略研究》課題,希冀通過研究,探索單元教學新模式,真正讓學生增加閲讀量,並從閲讀中學會進行比較歸納、分析綜合、深入思考,為學生學習多樣化的閲讀方式、終身閲讀與發展奠定基礎。

二、概念的界定

1.羣文:所謂“羣”,就是相聚成夥的,聚集在一起的。“羣文”就是聚集在一起的一組文章。

2.羣文閲讀:指在一節課裏呈現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的閲讀。

3.羣文閲讀教學:即在一節課裏,教師結合教材及課外讀物,以一定議題為依託,以粗讀略讀為主法,以分享感悟為核心,以探索發現為樂趣,進行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的多文本的閲讀教學。

4.單元整組教學:即以語文教科書的主題單元為載體,在整合教科書選文內容、活動內容、練習內容與鏈接的豐富的課外課程資源的基礎上,進行全盤考慮的教學。

5.基於單元整組教學的羣文閲讀課堂教學:以現行的國小語文教材主題單元課文為載體,結合單元主題,擬定學習議題,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在一節課內針對一篇精講課文自主探究出該單元課文的學習方法,並運用所學方法閲讀本單元其他三四篇課文和相關課外讀物。

三、研究的綜述

世界各國非常重視兒童的閲讀量,美國紐約州就規定,國小生每年必須讀25本書。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多讀書、多積累是我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在“課程目標”中規定,第一、二、三學段的學生課外閲讀總量分別不少於5萬、40萬、100萬字。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當前我們的語文教學,教師仍然比較重視語文教材中課文閲讀的教教學。以國小語文12冊教材、每冊教材平均30篇課文、每篇課文平均500字計算,閲讀總量只有15萬字左右,這樣的閲讀量是遠遠不夠的。羣文閲讀教學,學生在一節課中讀五篇左右的文章,有效地增加了學生的閲讀量,擴大了學生的閲讀面,為學生閲讀素養的發展提供了必要準備。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每天都會產生許多新知識。為了獲取更多的信息,必須學會快速閲讀。法國在20世紀70年代就將快速閲讀列為獨立學科,並列入國家重點科研項目。《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在“課程目標”中提出,第三學段學生默讀一般課外讀物每分鐘不少於300字。快速閲讀是一種技能,技能是需要訓練的。當前我們的語文教學,一篇500字左右的精讀課文要教兩課時,略讀課文要教一課時,教師可以慢慢教,學生可以慢慢讀,這種單一的閲讀教學方式嚴重影響了學生閲讀能力的提高。羣文閲讀教學,學生在一節課中讀五篇左右的文章,就能提高學生的閲讀速度,提高學生快速閲讀的能力,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

學習不是學生簡單地接受教師的講解,而是學生自我建構的過程。《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在“基本理念”中強調:“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當前我們的語文教學,一節課教一篇文章,學生很快讀完,內容基本理解,教師只好不停地問、不停地講,學生被動地答、被動地聽,主體意識缺失,閲讀興趣降低。羣文閲讀教學,學生在一節課中讀五篇左右的文章,新的閲讀內容不斷激發學生的閲讀期待,教師不得不少問少講,學生忙着進行看書、思考、陳述、傾聽等語文實踐,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單篇文章閲讀、多篇文章閲讀、整本書閲讀,是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三種閲讀方式,三者不可替代。《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應加強對閲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各個學段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當前我們的語文教學,一節課教一篇課文,用大量時間的咬文嚼字、感情朗讀,關注精讀、朗讀方法的指導。我們有時需要細嚼品味式的慢閲讀,有時也需要整體把握式的快閲讀。羣文閲讀教學,學生在一節課中讀五篇左右的文章,不僅加大了學生的閲讀量,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多篇不同作家、體裁、內容的文章閲讀中進行比較歸納、分析綜合、深入思考,關注略讀、默讀方法的指導,這樣就為學生學習多樣化的閲讀方式、終身閲讀與發展奠定基礎。

四、目標及內容

(一)研究目標

1.探索基於單元整組教學的羣文閲讀課堂教學策略

2.構建基於單元整組教學的羣文閲讀課堂教學模式

(二)研究內容

1.構建以單元整組教學議題為依託,以粗讀略讀為主法,以分享感悟為核心,以探索發現為樂趣的羣文閲讀課堂,最大限度地解放與培養兒童的閲讀能力。

2.開展豐富多彩的“羣文閲讀”教育實踐活動,為孩子提供足夠的閲讀資源、足夠的閲讀時間,培養學生正確的閲讀價值觀念和閲讀興趣,端正其閲讀態度,讓閲讀成為學生的自覺需要。

3.將優質多元的閲讀教育資源引入課堂,在“羣文閲讀”教學中積累羣文素材,研發“羣文閲讀”教師讀本和學生讀本等資料庫。

(三)擬創新點

1.將“羣文閲讀”與“單元整組教學”相結合,研究視角有新意。

2.將已開發的校本課程融入閲讀範圍內,注重各研究成果間的融會貫通。

五、對象及範圍

本校3至5年級

六、思路及方法

1.多閲讀,多比較性閲讀,讓孩子在閲讀中學習閲讀

圍繞議題,讓學生一篇接着一篇地閲讀單元組課文,讓他們在始終保留着新鮮感的比較性閲讀中不斷湧現質疑和發現。

2.多質疑,多分享,將閲讀過程處理為探索和發現的過程

圍繞議題,在課堂裏真的讓學生提問題,提真的問題,真的解決問題,最終有所發現。

3.多學習、多實踐瀏覽、略讀、跳讀等閲讀方式

圍繞議題,採取默讀和速讀(掃讀、跳讀和技巧閲讀)、批判式閲讀、休閒式閲讀、研究式閲讀、校對式閲讀以及其它各類閲讀,讓學生學習和實踐。

4.多嘗試、多總結真實、實用的閲讀策略

圍繞議題,變單篇的課文教學、重視分數的知識技能的學習模式為關注閲讀能力的培養、閲讀方法的學習模式,為學生終身閲讀與發展奠定基礎。

七、計劃及步驟

本課題擬定研究週期為1年(20xx.3~20xx.2),具體如下:

1.課題準備階段(20xx年3月底):申報課題

2.課題實施階段(20xx.4~20xx.1):提煉並打造比較成熟的羣文閲讀課堂教學模式

3.課題總結階段(20xx年2月底):總結經驗,推廣成果,深化研究

八、預期的成果

1.基於單元整組教學的羣文閲讀課堂教學策略研究報告

2.基於單元整組教學的羣文閲讀課堂教學模式及案例

九、成員及分工

1.組長:袁位校長課題指導與管理

2.主研:唐冬生科研室主任全面負責課題研究與管理

羅國雲教導主任課題指導與管理

鄧本蓮語文教研組長課堂教學策略研究

陳華語文教研組長課堂教學策略研究

黃利霞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策略研究

唐兢晶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策略研究

3.參研:何敏、廖珍琴、陶廷梅、黃公兵、黃生菊、龍訓平

十、經費的預算

預計資料查閲與打印、培訓與學習等共計1萬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iye/baogao/w7d8k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