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課題工作報告(精選9篇)

課題工作報告(精選9篇)

課題工作報告 篇1

xx年11月,我校承擔了《寫畫結合培養低年級學生習作的實踐與探究》的研究任務,經過兩年的研究,已完成了該課題的預定研究任務,現將研究工作彙報如下。

課題工作報告(精選9篇)

一、對本課題研究的認識

寫作一直是學生最頭疼的事情,那麼寫話也就成為低年級學生最恐懼的一項作業,如何能降低寫話的難度,讓學生愛上寫話,有話可寫,成為低年級教師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課題提出的現實依據

g我在低年級寫話教學中發現,每次訓練學生動筆寫話,都是正正規規的,可學生卻覺得單調、乏味,無話可寫,無從下手。另外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教師對寫話要求過高,如規定字數,還要寫生動,使學生產生畏懼心理,導致提筆無言。加上低年級學生識字有限,所以寫起來難度就更大了,這就造成相當一部分學生處於應付狀態。因此如何讓學生在寫話中感到“易、趣、活”?如何讓學生把心中所想到的內容通過文字寫下來就成為寫話的難點。

雖然看到了這樣的現狀,有部分教師還是會有這樣的想法,學生大了,隨着閲歷的增加,自然就會寫了。要麼有的教師直接開始給孩子們傳授一些寫作方法,而這些方法難以被低年級的學生所接受,難以讓學生學以致用,因此每次寫話的時候,也是學生最頭疼的時間。

放任自流,任其發展自然不對,但“拔苗助長”的方式同樣也幫不了學生。因此學生的寫話陷入了兩難境地,怎樣能讓孩子們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進行寫話,成為低年級教師最頭疼的難題。

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我和其餘幾位老師於xx年11月申報了《寫畫結合培養低年級學生寫作的實踐與探究》一課題,在低年級習作訓練中,進行寫話配畫訓練,讓學生自己畫自己寫,達到畫中有文,文中有畫。

(二)理論意義:

1、為了降低寫作起始階段的難度,《語文課程標準》把低年級的習作教學定位於寫話教學,並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説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閲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這打通了從口頭語言到書面表達之路,鮮明地倡導寫話要以興趣為首,表達自然的童心童趣,為孩子提供自由的空間,是否會寫並不重要,關鍵是讓剛入學的孩子從中得到樂趣。《美術課程標準》(試驗稿)也在“評價建議”一節中指出:“對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認識水平以及交流表達能力等進行全方位的綜合評價。”因此,對於孩子們的配畫不追求是否完美,重在激發他們畫的慾望。

2、國內外相關課題研究綜述:

隨着課程標準的出台,廣大一線教師對低年級畫寫結合寫話模式進行了不懈地研究和探索,認為低年級孩子主要是憑藉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來思維的,如果把抽象的寫話訓練和形象直觀的繪畫結合在一起,既激發了孩子的寫話興趣,又給他們提供了鮮活的寫話素材。

由畫到文,是一種思維向語言的轉化,在轉化中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表達能力;由文到畫,是一種語言向思維的轉化,在轉化過程中可以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同時對畫寫結合的實效性達成了共識。

(三)實踐意義

1、畫寫結合符合低年級孩子的思維特點。低年級孩子主要是憑藉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來思維的,把抽象的寫話訓練和形象直觀的繪畫結合在一起,既激發了孩子的寫話興趣,又給他們提供了鮮活的寫話素材。由畫到文,是一種思維向語言轉化,在轉化中可以提高兒童的想象表達能力;由文到畫,是一種語言向思維的轉化,在轉化過程中可以培養兒童的創新能力。

2、畫寫結合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心理學家認為:“人的認知活動與自我需求緊密聯繫。只有當這種‘需求’轉化為願望時,才能形成濃厚的興趣。興趣是學習一切知識的強大動力。”畫畫介於遊戲和心理表象之間,使孩子情緒高漲,躍躍欲試,急於創作,樂於表達。通過畫畫鍛鍊了孩子們手、眼、腦高度和諧統一的能力,又培養了他們熱愛生活、熱愛自然,勇於探索的精神。

3、畫畫創作與寫作過程具有共性。作家秦牧曾説過:“繪畫可以説是用線條和顏色來表現的文學,文學也可以説是用文字來表現的繪畫。”首先,兒童畫與作文在內容上是統一的。它們都來源於孩子們的生活。那些充滿童真、童趣的繪畫作品,洋溢着兒童純真、質樸的天性,又何嘗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素材呢?其次,兒童繪畫與作文在形式上具有相似性。兒童畫是兒童心靈的自然流露,是他們心靈的需要,是以己之手畫己之心;而學生作文時,是對人和事物的所思所想,是以己之手寫己之心,但不管以哪一種形式表達,都是學生心靈的表達。

其實文學與繪畫結合,自漢代開始就有。蘇軾評王維曾説過,體味王維之詩,詩中有畫,欣賞王維之畫,畫中有詩。詩畫結合成為民族藝術的一個特色和優良傳統,至今還在發展。我們嘗試與美術老師結合進行《國小低年級配畫寫話有效指導方法研究》課題研究,讓學生為日記配畫。

二、研究工作的具體過程

(一)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全力支持課題研究

為了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我們將課題研究列入學校的工作計劃,接着我們成立了課題研究小組,選拔優秀的骨幹教師擔任實驗教師,按教師個人特長進行具體分工,同時還建立完善的課題制度,如經費保障制度、人員獎懲制度等,從人員與管理上確保課題的研究質量。

(二)分析整合學校資源,搭建實踐活動平台

xx年12月,課題組成員對學校資源進行了分析。我校擁有廣闊的宣傳陣地,比如宣傳欄、校廣播室,教師牆壁等。

(三)抓好教師培訓,加強教研力度。

為了使課題研究落到實處,形成特色,我校十分重視師資培訓。在培訓中,我們堅持內培和外培相結合的原則,不失時機地到外地學習經驗,拓寬培訓渠道。在課題研究的時間裏,採用網絡主題教研、發放學習材料、專題培訓觀摩課等形式定期舉行專題學習,每學期都要進行課題研究情況分析會。

三、研究工作的成效

通過兩年的實踐與探索,實驗班的寫畫結合訓練已很見成效,並形成“以畫促寫,配畫寫話”的寫話模式,孩子們樂寫、願寫,喜寫,,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寫話的積極性與參與熱情。

僅僅把心中的所思所想寫在日記本上,只能讓全班五十幾個同學欣賞,已經不是我和孩子們追求的目標。宣傳欄校園廣播這些好平台,為孩子們的“塗鴉”提供了更廣闊的天地,讓更多的人欣賞,同時也欣賞更多的優秀作品,以便於孩子們取長補短,更好地參與到配話寫話中來。實踐證明:在廣闊的空間裏,孩子們的視野更遼闊,參與度更廣,寫話的勁頭兒更足。兩年時間裏,孩子們張貼發表共計20xx餘篇,有的孩子已經超過100餘篇,雖説數量並不能代表着什麼,但至少證明孩子們在不懈地努力,量變到質變的轉變有時也是長時間積累的過程。

四、研究工作的體會

通過兩年多的研究,我們體會到要保證研究的順利進行,需要做到以下幾點:學校的領導要重視,親自參與研究的策劃、組織與實施,保障實驗的人力與物力的投入。學校要營造濃厚的科研氛圍,通過多種方式調動學校教師參與研究的積極性。學校要主動爭取專家的指導,為教師提供理論上的支持與幫助。與家長建立有效的聯繫,吸引家長參與活動,得到家長的大力支持。

五、課題研究存在的問題及思考:

1、教師的專業水平制約着課題的研究

由於自身素質的制約,無法對學生的繪畫進行專業的指導和點撥,導致學生的配畫總處於遊離狀態,沒有突破性的進展;雖然和美術老師進行協商,讓美術老師在課堂上進行指導,但總覺得語文教師與美術教師的指導存在有“兩張皮”的嫌疑,不能使兩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另外在寫法指導上,真的有點“深不得淺不得”的感覺,“深”了怕學生產生抗拒心理,“淺”了達不到寫法指導的目的,這個力度還真不好把握。在以後的工作中,需要進一步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2、學生的惰性制約着課題的研究

雖然孩子們喜歡上了寫話,雖然在我們採取了一系列的激勵措施,但是他們畢竟是孩子,總需要源源不斷的動力和支持,才能讓他們堅持下去。

針對存在的問題,需要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繼續探索適合教師和學生髮展的有效方法。

課題工作報告 篇2

二年來,我課題組以課題研究為龍頭,始終堅持“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科研育人”的方針,發揚科學、積極、求實、創新精神,加強領導,認真組織,不斷學習,勇於實踐,開拓創新,課題研究正常開展,教學研究蔚然成風。課題組全體成員緊緊圍繞課題方案中所確定的研究內容、目標、方法開展了一系列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研究,通過一些實實在在的學習與實踐研究,已取得了明顯的進展,課題研究取得了較大成果。在課題研究中,有45人次獲各級別獎勵。

一、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和活動

(一)、領導重視、成立機構、明確責任、全員參與。

為使我組《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研究》課題研究的工作能夠順利開展,使課題研究走向規範化,科學化。學校將本課題研究作為重要事情來抓,成立有課題研究領導小組。課題研究小組成員名單及分工如下:

組 長: 蘇 琴 負責統籌課題研究全局,指導課題開展工作,寫課題研究方案及課題總結報告。

副組長:羅錦英 負責課題資料整理打印,及日常課題工作開展管理及記錄。

組 員:顏居海 施一才 勞榮珍 周 勝 黃春紅 莫科進 張麗梅 鍾立菊 包麗梅 羅錦英 謝紅妃 (進行課題實驗,上研究課;做總結)

(二)做好課題研究主要活動設計

1、準備階段:(xx年9月——xx年10月)

(1)、做好課題的申報和論證。

(2)、組建課題組,商議研究計劃。

(3)、請有關專家對課題組成員開展研究方法和有關理論的培訓。

(4)、撰寫開題報告和召開開題會。

2、實施階段:(xx年11月——xx年6月)

開始試驗階段:(xx年11月——xx年3月)

(1)、按研究內容的相近,成立若干小組。

(2)、開展問卷調查和有關測試。

(3)、繼續根據需要進行教育教學理論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訓。

(4)、組成的中心研究組,研究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理論和實踐中的問題。

(5)、開展各類研究活動,內容有組織觀摩課、討論和分析教學設計、記錄和案例分析、理論學習等等,不斷調整、改進策略,通過科研促教研。形成創新思維培養課教案

(6)、每學期制定課題活動計劃,定每週星期二上午第一、二節為課題活動研究時間。

(7)、每學期末做好資料歸檔、總結交流活動。

中期實踐階段:(xx年4月——xx年9月)形成“創新思維培養課堂

教學模式”

後期實踐階段:(xx年10月——xx年6月)探索“創新思維課堂培養

與對策”

3、總結交流階段:(xx年7月——xx年10月)

(1)、處理數據資料,整理研究成果,

(2)、召開有關專題研討會,成果展示會。

(3)、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4)、成果的整理和出版。如將研究過程中老師的有創新的、有價值的論文、課例、錄像、等加以整理、推廣。

(5)、結題鑑定。

(6)、在本地區內推廣成功的經驗和做法。

二、課題研究計劃執行情況

二年來,課題能按計劃,紮紮實實地開展。課題組針對課題研究中的問題,擬訂了課題實施方案與計劃,保證課題有序進行。二年來,課題組舉行校內課題研究活動近50多次,參加上級科研活動10多次。為保證課題研究的質量,課題組還嚴格執行考勤制度,從出勤率上保證課題的開展。此外,選定的兩個實驗班級作為課題研究成效參照。二年來,我們認真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加強教育理論學習,努力提高每個成員的理論水平。二年來,課題組結合欽州市教師繼續教育學習的內容要求與安排,每個成員都主動參加了市級組織的各項各次活動,與此同時,課題組組織全體成員定時學習教育教學科研理論,學習先進、有效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

2、充分保證課題研究時間。我們充分利用每週星期二上午用兩節課的課題活動時間,做到專時專題研究。課題研究實驗以來,根據本課題研究的計劃,課題組成員系統學習了《中國小教師科研指導》、《欽州市教育科研管理辦法》、《走進新課程》、《新課程中課堂行為的變化》、《課堂教學與學習成效評價》、《中學語文課評估》、《中國小教師素質及其評價》、《國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初步設想》、《觀念更新論》、《創新智慧論》《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情感教育教學的原則與環境》、《創新概念的鑑定及其研究意義》、《創新教育觀的內涵豐富性》、《創新思維教學模式淺探》、《從創新教育走向教育創新》、等等教育科研參考材料。

3、多形式、多渠道開展課題研究。規範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積極進行課題教學研究活動。課題研究實驗以來,我們認真進行了公開課、優質課的説課、集體備課和評課活動,堅持做到上公開課的老師必須提前一週説課,並且説課後進行集體備課,對課題研究課展開討論,獻計獻策。公開課上完後,人人蔘與評課,真誠坦率地探討一些教學問題。通過説課、評課,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提高很快。二年來,通過老教師的展示課,青年教師的公開課,新教師的彙報課以及新老教師帶徒一系列活動,整體上大大提高了教師的業務水平,也加深了對教材和學生的研究。課題研究中我們還十分注重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的辦法,在研究的過程學校組織一部分教師到柳高、欽州一中、二中等一些學校學習、取經;同時還邀請了市縣教研員和專家來校作專題講座並指導教學科研工作。另外,我們圍繞課題,積極開展了第二課堂活動。課題研究實驗以來,我們堅持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特別是課外活動做到了具有學科特點,形式豐富多彩。二年來,我們成功地舉辦了多次全校性的語文創新活動。真正地豐富了校園生活,創設了語文學習的氛圍,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

三、課題研究無變更情況記錄

本課題從xx年9月開始,在青雲中學經過近5個學期兩個循環的實驗,二年來課題研究負責人、課題名稱、研究內容都沒有變更,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農村政治課教學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探究教學法的策略組織機構和體系。課題研究效果顯著,成績突出。主要成果以論文、報告、專著等形式。本課題研究二年來管理單位不變。本課題於xx年10月完成研究工作。

四、課題研究成果出版、發表獲獎情況

1、創新課堂教學,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通過課堂教學的改革,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也提高了大部分教師的教學水平,二年來我校許多教師在市縣裏舉辦的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中獲獎。

2、二年來課題研究組發表或獲獎論文有:

《國中語文閲讀教學中情感教學策略運用的研究》、《農村國中語文有效教學的實踐與對策》、《情感教育的滲透---《背影》教學案例》、《如何落實農村教育》《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學》、《淺談如何在閲讀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淺談和諧教育》、《淺談探究性閲讀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淺談如何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關於語文教學創新的探索》、《淺談愛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 《語文教學創新之我見》、《淺談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效應》《語文教學中情感滲透的探討》《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學》《淺談學生的心理思想特點與教育》《淺談如何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五、課題研究成果代表作:

1、《國中語文閲讀教學中情感教學策略運用的研究》

2、《情感教育的滲透---《背影》教學案例》

3、《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學》

4、《淺談如何在閲讀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5、《語文教學中情感滲透的探討》

6、《淺談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效應》

6、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課題工作報告 篇3

xx年11月,我校承擔了《寫畫結合培養低年級學生習作的實踐與探究》的研究任務,經過兩年的研究,已完成了該課題的預定研究任務,現將研究工作彙報如下。

一、對本課題研究的認識

寫作一直是學生最頭疼的事情,那麼寫話也就成為低年級學生最恐懼的一項作業,如何能降低寫話的難度,讓學生愛上寫話,有話可寫,成為低年級教師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課題提出的現實依據

g   我在低年級寫話教學中發現,每次訓練學生動筆寫話,都是正正規規的,可學生卻覺得單調、乏味,無話可寫,無從下手。另外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教師對寫話要求過高,如規定字數,還要寫生動,使學生產生畏懼心理,導致提筆無言。加上低年級學生識字有限,所以寫起來難度就更大了,這就造成相當一部分學生處於應付狀態。因此如何讓學生在寫話中感到“易、趣、活”?如何讓學生把心中所想到的內容通過文字寫下來就成為寫話的難點。

雖然看到了這樣的現狀,有部分教師還是會有這樣的想法,學生大了,隨着閲歷的增加,自然就會寫了。要麼有的教師直接開始給孩子們傳授一些寫作方法,而這些方法難以被低年級的學生所接受,難以讓學生學以致用,因此每次寫話的時候,也是學生最頭疼的時間。

放任自流,任其發展自然不對,但“拔苗助長”的方式同樣也幫不了學生。因此學生的寫話陷入了兩難境地,怎樣能讓孩子們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進行寫話,成為低年級教師最頭疼的難題。

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我和其餘幾位老師於xx年11月申報了《寫畫結合培養低年級學生寫作的實踐與探究》一課題,在低年級習作訓練中,進行寫話配畫訓練,讓學生自己畫自己寫,達到畫中有文,文中有畫。

(二)理論意義:

1、為了降低寫作起始階段的難度,《語文課程標準》把低年級的習作教學定位於寫話教學,並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説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閲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這打通了從口頭語言到書面表達之路,鮮明地倡導寫話要以興趣為首,表達自然的童心童趣,為孩子提供自由的空間,是否會寫並不重要,關鍵是讓剛入學的孩子從中得到樂趣。《美術課程標準》(試驗稿)也在“評價建議”一節中指出:“對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認識水平以及交流表達能力等進行全方位的綜合評價。”因此,對於孩子們的配畫不追求是否完美,重在激發他們畫的慾望。

2、國內外相關課題研究綜述:

隨着課程標準的出台,廣大一線教師對低年級畫寫結合寫話模式進行了不懈地研究和探索,認為低年級孩子主要是憑藉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來思維的,如果把抽象的寫話訓練和形象直觀的繪畫結合在一起,既激發了孩子的寫話興趣,又給他們提供了鮮活的寫話素材。

由畫到文,是一種思維向語言的轉化,在轉化中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表達能力;由文到畫,是一種語言向思維的轉化,在轉化過程中可以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同時對畫寫結合的實效性達成了共識。

(三)實踐意義

1、畫寫結合符合低年級孩子的思維特點。低年級孩子主要是憑藉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來思維的,把抽象的寫話訓練和形象直觀的繪畫結合在一起,既激發了孩子的寫話興趣,又給他們提供了鮮活的寫話素材。由畫到文,是一種思維向語言轉化,在轉化中可以提高兒童的想象表達能力;由文到畫,是一種語言向思維的轉化,在轉化過程中可以培養兒童的創新能力。

2、畫寫結合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心理學家認為:“人的認知活動與自我需求緊密聯繫。只有當這種‘需求’轉化為願望時,才能形成濃厚的興趣。興趣是學習一切知識的強大動力。”畫畫介於遊戲和心理表象之間,使孩子情緒高漲,躍躍欲試,急於創作,樂於表達。通過畫畫鍛鍊了孩子們手、眼、腦高度和諧統一的能力,又培養了他們熱愛生活、熱愛自然,勇於探索的精神。

3、畫畫創作與寫作過程具有共性。作家秦牧曾説過:“繪畫可以説是用線條和顏色來表現的文學,文學也可以説是用文字來表現的繪畫。”首先,兒童畫與作文在內容上是統一的。它們都來源於孩子們的生活。那些充滿童真、童趣的繪畫作品,洋溢着兒童純真、質樸的天性,又何嘗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素材呢?其次,兒童繪畫與作文在形式上具有相似性。兒童畫是兒童心靈的自然流露,是他們心靈的需要,是以己之手畫己之心;而學生作文時,是對人和事物的所思所想,是以己之手寫己之心,但不管以哪一種形式表達,都是學生心靈的表達。

其實文學與繪畫結合,自漢代開始就有。蘇軾評王維曾説過,體味王維之詩,詩中有畫,欣賞王維之畫,畫中有詩。詩畫結合成為民族藝術的一個特色和優良傳統,至今還在發展。我們嘗試與美術老師結合進行《國小低年級配畫寫話有效指導方法研究》課題研究,讓學生為日記配畫。

二、研究工作的具體過程

(一)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全力支持課題研究

為了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我們將課題研究列入學校的工作計劃,接着我們成立了課題研究小組,選拔優秀的骨幹教師擔任實驗教師,按教師個人特長進行具體分工,同時還建立完善的課題制度,如經費保障制度、人員獎懲制度等,從人員與管理上確保課題的研究質量。

(二)分析整合學校資源,搭建實踐活動平台

xx年12月,課題組成員對學校資源進行了分析。我校擁有廣闊的宣傳陣地,比如宣傳欄、校廣播室,教師牆壁等。

(三)抓好教師培訓,加強教研力度。

為了使課題研究落到實處,形成特色,我校十分重視師資培訓。在培訓中,我們堅持內培和外培相結合的原則,不失時機地到外地學習經驗,拓寬培訓渠道。在課題研究的時間裏,採用網絡主題教研、發放學習材料、專題培訓觀摩課等形式定期舉行專題學習,每學期都要進行課題研究情況分析會。

三、研究工作的成效

通過兩年的實踐與探索,實驗班的寫畫結合訓練已很見成效,並形成“以畫促寫,配畫寫話”的寫話模式,孩子們樂寫、願寫,喜寫,,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寫話的積極性與參與熱情。

僅僅把心中的所思所想寫在日記本上,只能讓全班五十幾個同學欣賞,已經不是我和孩子們追求的目標。宣傳欄校園廣播這些好平台,為孩子們的“塗鴉”提供了更廣闊的天地,讓更多的人欣賞,同時也欣賞更多的優秀作品,以便於孩子們取長補短,更好地參與到配話寫話中來。實踐證明:在廣闊的空間裏,孩子們的視野更遼闊,參與度更廣,寫話的勁頭兒更足。兩年時間裏,孩子們張貼發表共計20xx餘篇,有的孩子已經超過100餘篇,雖説數量並不能代表着什麼,但至少證明孩子們在不懈地努力,量變到質變的轉變有時也是長時間積累的過程。

四、研究工作的體會

通過兩年多的研究,我們體會到要保證研究的順利進行,需要做到以下幾點:學校的領導要重視,親自參與研究的策劃、組織與實施,保障實驗的人力與物力的投入。學校要營造濃厚的科研氛圍,通過多種方式調動學校教師參與研究的積極性。學校要主動爭取專家的指導,為教師提供理論上的支持與幫助。與家長建立有效的聯繫,吸引家長參與活動,得到家長的大力支持。

五、課題研究存在的問題及思考:

1、教師的專業水平制約着課題的研究

由於自身素質的制約,無法對學生的繪畫進行專業的指導和點撥,導致學生的配畫總處於遊離狀態,沒有突破性的進展;雖然和美術老師進行協商,讓美術老師在課堂上進行指導,但總覺得語文教師與美術教師的指導存在有“兩張皮”的嫌疑,不能使兩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另外在寫法指導上,真的有點“深不得淺不得”的感覺,“深”了怕學生產生抗拒心理,“淺”了達不到寫法指導的目的,這個力度還真不好把握。在以後的工作中,需要進一步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2、學生的惰性制約着課題的研究

雖然孩子們喜歡上了寫話,雖然在我們採取了一系列的激勵措施,但是他們畢竟是孩子,總需要源源不斷的動力和支持,才能讓他們堅持下去。

針對存在的問題,需要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繼續探索適合教師和學生髮展的有效方法。

課題工作報告 篇4

一、課題研究的過程

(一)課題準備階段:(、3—、6)

1.成立課題研究專班,提出研究問題,,草擬研究方案,理清研究思路,籌備、問卷調查、開題階段。進行理論研究,收集、分析相關文獻。進行師資培訓、開題。由有一定教育科研水平的教師組成課題研究小組。陸桂梅科研主任草擬調查問卷與實驗方案。研究小組討論通過。

2.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分工,依據方案制定課題研究日程和相關計劃與規章制度,對課題運行提供組織保障、經濟支持和人員保障。

(二)課題研究深入階段(xx年7月—xx年10月):1.制定實施計劃。①明確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難度、研究範圍;②修訂研究措施、方案,調整科研人員的具體分工,培訓教師。

3.篩選研究對象。針對以上觸目驚心的問題,我們課題小組在學校的支持下,以班級為單位,分門別類由課題組教師與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師一道組成聯合跟蹤輔導小組,在逐人建立個人檔案,逐人制定干預計劃的同時,分別對比較突出或帶普遍性傾向的問題選擇了1至2名同學作為研究樣本,進行重點研究。

4.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培訓家長。主要以家長學校為陣地,校長蘭勇林及管政教工作的政教主任賴麗琴組織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專管德育工作副校長楊燕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學校舉行多種有關關愛和有利於留守兒童成長的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形成了一種關心留守兒童的氛圍。

5.確立個案。15名課題組研究教師自主篩選,共確立了20名留守兒童作為重點研究個體。

6.建立檔案,跟蹤管理。檔案內容包括①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結構、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職業狀況;②個人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年級、身高、體重健康狀況、人格特徵和重要生長史;③問題發展史:包括問題類別、首發時間、在何種情況下發生、當時學校與家庭的背景事件、問題的處理與效果。④其它的影響:如飲食、睡眠、情緒、行為;⑤家庭適應:如親子關係、手足關係、父母(祖父母)管教的態度與技巧;⑥學校適應:如師生關係、同學關係、學習態度、學習成績。

(二)課題研究深入階段(xx年7月—xx年10月)。

1.針對個案,實施研究。針對不同的個案,對症下藥。我們採取的主要方法有:家庭走訪,個別談心,教師引導,同伴互助,環境薰陶。

2.補充完善,深化研究。我們的具體做法是在總結對20名研究對象進行干預與矯正的經驗與教訓的同時,進一步細化和補充干預措施,完善矯正方法,並推廣運用到所有“留守兒童”的關愛教育工作的診斷與干預研究中。1.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⑴針對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力度不夠且親情缺失的問題。我們將開展以下形式的教育活動。

模擬家庭為了補償親情缺失和家庭教育不力,讓留守兒童感受到家庭關愛,我們將設計模擬家庭活動。即:每位參研教師認領幾個留守兒童,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給予照料和關心,並在節假日、學生的生日等特殊日子,把他們帶回家,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關心照顧他們,讓他們體會到家庭的温暖,得到親情般的關懷。

結對子由父母均在家、家庭和睦、家長素質較高的學生與一名留守學生結成對子,視為兄弟姐妹,在生活學習中比學趕幫。

親情教育課為了讓留守兒童每學期至少有一次與外出父母交流的機會,學校將安排每班每學期召開一次留守兒童家長會,會上讓學生自己上講台與父母交流。並將親情課的具體時間通知給家長。讓留守學生向家長彙報自己的學習、生活、思想等,瞭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和身體狀況,與家長親切交流。

⑵針對留守兒童的自我約束管理能力較差的問題,我們將開展一系列自主教育活動。

自主規劃留守學生在班主任老師、幫扶教師的引導下,描繪人生理想,分析自己的優勢與不足,確定發展目標,寫出切實可行的發展計劃。並把它抄寫在筆記本的扉頁,或向班、小組同學公佈,或裝入成長記錄袋,便於老師時時檢查督促。

自律承諾留守學生與班主任老師、班集體和幫扶教師簽訂自律承諾書,找出自己最突出的缺點,向大家承諾限期改正,並寫明改正缺點的具體措施,接受集體的監督,以實現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

自我評價班主任、幫扶教師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行為、思想、學習、生活進行反省,與社會、家長、老師的要求以及自己的行動計劃進行對照,通過日記、週記、彙報、“每日幾問”、月評、期評等等方式來便調控自己的行為,實現自我管理。

⑶針對家校聯繫不暢,代理監護人監護能力差的問題,我們將開展以下活動:建立專門檔案每學期初,學校將分班建立留守學生花名冊,登記好留守學生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家長姓名、家庭住址、聯繫電話、代理監護人姓名及住址、聯繫電話等等,同時還建立留守學生檔案,以全面掌握留守學生的家庭情況、身體狀況、心理狀況、生活情況、興趣愛好等。

家校聯繫卡學校將建立家校聯繫卡,以全面瞭解代理監護人的基本情況,如姓名、性別、年齡、家庭住址、聯繫電話、與留守學生的關係等等。及時向代理監護人反饋留守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思想表現等,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⑷針對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發生率偏高,我們將開展的活動有:

①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學校按照上級要求,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向全體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自我調適能力,併為學生提供心理諮詢,培養其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②設立心理諮詢室學校將開辦心理諮詢室,配備專職心理輔導員(學校專管德育工作副校長楊燕珍),為留守兒童和全體學生排憂解難,幫助他們解決感情上的困惑、學習中的苦悶、生活中的煩惱。

(5)根據留守兒童性知識貧乏的情況以及存在的性心理狀況,我校應該加強對學生進行性教育。

性教育對我們來説是個陌生領域,老師的素質決定性教育的質量,因此,老師們首先要轉變觀念,坦然對待性教育。我們課題組要組織教師學習性生理知識及保健知識,少男少女的心理學,心理輔導理論、方法和技巧,使老師在性教育活動中得心應手。

開設性知識專題教育,向學生普及青春期性知識(我們學校請婦幼保健院醫生來作專題市場講座)

從調查中我們知道,由於學生的性知識貧乏,導致他們性心理滯後,甚至使他們微弱的警惕與防備失去作用,容易誤入歧途,因此,我們想通過專題教育(請專家來學校講座)逐步教給學生一些性發育知識,教給他們保持身體衞生的保健知識,教給他們正確處理兩性交往中的出現的種種問題等,向學生普及青春期性知識。

設立心理輔導室,由學校專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長楊燕珍負責此項工作,矯治性心理問題。

班主任要加強對問題學生的個案跟蹤

學生思想教育主要是班主任實施,班主任要早些發現學生的問題,有針對性的對本班中問題較大的學生個案跟蹤,實施長期心理輔導。

(6)針對學生法制觀念、法制知道淡薄,容易打架鬥毆,以大欺小的現象,我校定期請合山市裏蘭派出所的警官們到學校對學生進行法制專題講座。

2.完善教育功能結構

我們在解決留守兒童管理的同時,促進學校教育功能結構的變化,學校在關注教學、關注學生學習的同時,更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和成長狀況,明確學校管理改革必須貫徹新課改理念,堅持以人為本,愛生為貴,服務為重,踐行“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教育思想。

一是建立“關鍵在校長,基礎在班級,落實靠教師”的教育管理機制。學校將成立以校長為組長,以教導主任、教科室主任、後勤主任、安全辦負責人為成員的“留守學生教育領導小組”,負責研究解決留守兒童教育管理中的問題,並進行考核評估、總結獎勵。班主任在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中起着直接的作用,各任課教師密切配合開展工作。

二是建立“四個”教育服務制度。一是定點、定人聯繫制度。學校根據本校留守學生的總人數與教職工的總人數比例,確定教職工定點定人聯繫留守學生作為幫扶對象。二是定期與不定期溝通制度。建立與代理監護人、社區聯絡員、對子家長的溝通聯繫制度,對留守學生實施全方位、多層次的管理教育。三是代理監護人培訓制度。每月組織代理監護人學習有關兒童管理、安全管理、法制基本知識等。四是考核評估獎勵制度。學校把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作為勞動紀律、考勤、獎勵與處分、職稱等量化的一項重要內容。

三是落實德育的首要地位。學校加強對政教處的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制度建設和考核管理,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保證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切實有效地進行。並把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聯繫起來,使之互相補充,提高教育的實效性。

通過一年的研究,我們再次對20名的研究對象再次進行問卷調查,

通過前後兩組數據對比分析,我校這16名以上的留守學生研究對象的心理障礙明顯得到矯正,他們不但消除了潛意識中的自卑、極端等意識,熱愛學習,生活學習在自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也理解和支持了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尊重監護人。我們的研究初步取得成功。

在延用以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經的基礎上,我們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進一步輔導留守兒童完成作業,利用假期時間給留守兒童送上温暖。

(三)課題研究總結思考、結題階段:(xx年11月-20xx年3月)

1、按計劃定期召開召開課題工作總結會,課題組成員進行對自己研究的個例進行分析,交流工作經驗,進行評比,進行總結反思工作,撰寫研究論文。

2、對課題結題工作進行分工,整理材料歸檔。

二、研究計劃執行情況

一年來,課題能按計劃,紮紮實實地開展。課題組針對課題研究中的問題,擬訂了課題實施方案與計劃,保證課題有序進行。一年來,課題組舉行校內課題研究活動近30多次。為保證課題研究的質量,課題組制定三個階段的計劃,並及時進行總結,課題組還嚴格執行考勤制度,從出勤率上保證課題的開展。此外,選定的20名學生進行個案研究。一年來,我們認真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加強教育理論學習,努力提高每個成員的理論水平。一年來,課題組結合教師繼續教育學習的內容要求與安排,每個成員都主動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各項各次活動,與此同時,課題組組織全體成員定時學習科研理論,學習先進、有效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經驗。

2、充分保證課題研究時間。我們充分利用課內外的課題活動時間,做到專時專題研究。課題研究實驗以來,根據本課題研究的計劃,課題組成員通過網絡進行研究系統學習學習留守兒童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論,提高自己的科研工作能力。

3、多形式、多渠道開展課題研究。規範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課題研究實驗以來,通過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感恩教育專題報告,主題班會,積極進行課題教學研究活動,開展豐富多彩有助於研究我校留守兒童關愛教育研究的活動。

通過一年全體課題組成員及全校老師的共同努力,課題研究效果顯著,成績突出。

三、研究變更情況(課題組成員變更情況)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校陳家意老師由於個人家庭原因,辭職老師的工作,陳家意老師不在是我課題組成員,由我校骨幹黨良英老師加入課題研究,增加我校課題研究的實力,保證課題研究按時完成,課題研究效果顯著,成績突出。

四、成果的代表作

課題負責人陸桂梅撰寫的《農村學校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現狀及對策》,粟喜蓮老師撰寫的《國小留守兒童的問題探究》,羅冰老師撰寫《談如何關愛留守兒童》,蘭勇林老師撰寫的《如何關愛留守兒童》,黃雲東老師撰寫的《淺談如何關愛留守兒童》,黨良英撰寫的《淺談“留守兒童”教育》,劉桂鳳老師撰寫的《用愛關注,用心呵護---留守兒童》,韋美芬老師撰寫的《淺談如何關愛留守兒童》等,榮獲中國教育學會現代教育藝術研究總課題組、全國反饋教學法研究會、廣西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指導中心論文評比一等獎。楊燕珍老師撰寫的《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初探》,潘彥霖老師撰寫的《愛讓每一朵花綻放》,陳劍飛老師撰寫的《淺談學校對留守兒童的關愛》,農志娥老師撰寫的《班主任如何關愛留守兒童》,巫玉新老師撰寫的《農村留守兒童現象分析思考》,謝麗華老師撰寫的《如何做好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賴麗琴老師撰寫的《用愛滋潤留守兒童的心靈》等,在20xx年“創新杯”全國中國小論文大賽中榮獲二等獎。

課題工作報告 篇5

一、課題研究的過程

(一)課題準備階段:(、3—、6)

1.成立課題研究專班,提出研究問題,,草擬研究方案,理清研究思路,籌備、問卷調查、開題階段。進行理論研究,收集、分析相關文獻。進行師資培訓、開題。由有一定教育科研水平的教師組成課題研究小組。陸桂梅科研主任草擬調查問卷與實驗方案。研究小組討論通過。

2.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分工,依據方案制定課題研究日程和相關計劃與規章制度,對課題運行提供組織保障、經濟支持和人員保障。

(二)課題研究深入階段(xx年7月—xx年10月): 1.制定實施計劃。①明確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難度、研究範圍;②修訂研究措施、方案,調整科研人員的具體分工,培訓教師。

3.篩選研究對象。針對以上觸目驚心的問題,我們課題小組在學校的支持下,以班級為單位,分門別類由課題組教師與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師一道組成聯合跟蹤輔導小組,在逐人建立個人檔案,逐人制定干預計劃的同時,分別對比較突出或帶普遍性傾向的問題選擇了1至2名同學作為研究樣本,進行重點研究。

4.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培訓家長。主要以家長學校為陣地,校長蘭勇林及管政教工作的政教主任賴麗琴組織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專管德育工作副校長楊燕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學校舉行多種有關關愛和有利於留守兒童成長的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形成了一種關心留守兒童的氛圍。

5.確立個案。15名課題組研究教師自主篩選,共確立了20名留守兒童作為重點研究個體。

6.建立檔案,跟蹤管理。檔案內容包括①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結構、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職業狀況;②個人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年級、身高、體重健康狀況、人格特徵和重要生長史; ③問題發展史:包括問題類別、首發時間、在何種情況下發生、當時學校與家庭的背景事件、問題的處理與效果。 ④其它的影響:如飲食、睡眠、情緒、行為; ⑤家庭適應:如親子關係、手足關係、父母(祖父母)管教的態度與技巧;⑥ 學校適應:如師生關係、同學關係、學習態度、學習成績。

(二)課題研究深入階段(xx年7月—xx年10月)。

1.針對個案,實施研究。針對不同的個案,對症下藥。我們採取的主要方法有:家庭走訪,個別談心,教師引導,同伴互助,環境薰陶。

2.補充完善,深化研究。我們的具體做法是在總結對20名研究對象進行干預與矯正的經驗與教訓的同時,進一步細化和補充干預措施,完善矯正方法,並推廣運用到所有“留守兒童”的關愛教育工作的診斷與干預研究中。1.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⑴針對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力度不夠且親情缺失的問題。我們將開展以下形式的教育活動。

模擬家庭 為了補償親情缺失和家庭教育不力,讓留守兒童感受到家庭關愛,我們將設計模擬家庭活動。即:每位參研教師認領幾個留守兒童,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給予照料和關心,並在節假日、學生的生日等特殊日子,把他們帶回家,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關心照顧他們,讓他們體會到家庭的温暖,得到親情般的關懷。

結對子 由父母均在家、家庭和睦、家長素質較高的學生與一名留守學生結成對子,視為兄弟姐妹,在生活學習中比學趕幫。

親情教育課 為了讓留守兒童每學期至少有一次與外出父母交流的機會,學校將安排每班每學期召開一次留守兒童家長會,會上讓學生自己上講台與父母交流。並將親情課的具體時間通知給家長。讓留守學生向家長彙報自己的學習、生活、思想等,瞭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和身體狀況,與家長親切交流。

⑵針對留守兒童的自我約束管理能力較差的問題,我們將開展一系列自主教育活動。

自主規劃 留守學生在班主任老師、幫扶教師的引導下,描繪人生理想,分析自己的優勢與不足,確定發展目標,寫出切實可行的發展計劃。並把它抄寫在筆記本的扉頁,或向班、小組同學公佈,或裝入成長記錄袋,便於老師時時檢查督促。

自律承諾 留守學生與班主任老師、班集體和幫扶教師簽訂自律承諾書,找出自己最突出的缺點,向大家承諾限期改正,並寫明改正缺點的具體措施,接受集體的監督,以實現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

自我評價 班主任、幫扶教師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行為、思想、學習、生活進行反省,與社會、家長、老師的要求以及自己的行動計劃進行對照,通過日記、週記、彙報、“每日幾問”、月評、期評等等方式來便調控自己的行為,實現自我管理。

⑶針對家校聯繫不暢,代理監護人監護能力差的問題,我們將開展以下活動: 建立專門檔案 每學期初,學校將分班建立留守學生花名冊,登記好留守學生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家長姓名、家庭住址、聯繫電話、代理監護人姓名及住址、聯繫電話等等,同時還建立留守學生檔案,以全面掌握留守學生的家庭情況、身體狀況、心理狀況、生活情況、興趣愛好等。

家校聯繫卡 學校將建立家校聯繫卡,以全面瞭解代理監護人的基本情況,如姓名、性別、年齡、家庭住址、聯繫電話、與留守學生的關係等等。及時向代理監護人反饋留守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思想表現等,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⑷針對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發生率偏高,我們將開展的活動有:

①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 學校按照上級要求,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向全體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自我調適能力,併為學生提供心理諮詢,培養其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②設立心理諮詢室 學校將開辦心理諮詢室,配備專職心理輔導員(學校專管德育工作副校長楊燕珍),為留守兒童和全體學生排憂解難,幫助他們解決感情上的困惑、學習中的苦悶、生活中的煩惱。

(5)根據留守兒童性知識貧乏的情況以及存在的性心理狀況,我校應該加強對學生進行性教育。

性教育對我們來説是個陌生領域,老師的素質決定性教育的質量,因此,老師們首先要轉變觀念,坦然對待性教育。我們課題組要組織教師學習性生理知識及保健知識,少男少女的心理學,心理輔導理論、方法和技巧,使老師在性教育活動中得心應手。

開設性知識專題教育,向學生普及青春期性知識(我們學校請婦幼保健院醫生來作專題市場講座)

從調查中我們知道,由於學生的性知識貧乏,導致他們性心理滯後,甚至使他們微弱的警惕與防備失去作用,容易誤入歧途,因此,我們想通過專題教育(請專家來學校講座)逐步教給學生一些性發育知識,教給他們保持身體衞生的保健知識,教給他們正確處理兩性交往中的出現的種種問題等,向學生普及青春期性知識。

設立心理輔導室,由學校專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長楊燕珍負責此項工作,矯治性心理問題。

班主任要加強對問題學生的個案跟蹤

學生思想教育主要是班主任實施,班主任要早些發現學生的問題,有針對性的對本班中問題較大的學生個案跟蹤,實施長期心理輔導。

(6)針對學生法制觀念、法制知道淡薄,容易打架鬥毆,以大欺小的現象,我校定期請合山市裏蘭派出所的警官們到學校對學生進行法制專題講座。

2.完善教育功能結構

我們在解決留守兒童管理的同時,促進學校教育功能結構的變化,學校在關注教學、關注學生學習的同時,更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和成長狀況,明確學校管理改革必須貫徹新課改理念,堅持以人為本,愛生為貴,服務為重,踐行“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教育思想。

一是建立“關鍵在校長,基礎在班級,落實靠教師”的教育管理機制。學校將成立以校長為組長,以教導主任、教科室主任、後勤主任、安全辦負責人為成員的“留守學生教育領導小組”,負責研究解決留守兒童教育管理中的問題,並進行考核評估、總結獎勵。班主任在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中起着直接的作用,各任課教師密切配合開展工作。

二是建立“四個”教育服務制度。一是定點、定人聯繫制度。學校根據本校留守學生的總人數與教職工的總人數比例,確定教職工定點定人聯繫留守學生作為幫扶對象。二是定期與不定期溝通制度。建立與代理監護人、社區聯絡員、對子家長的溝通聯繫制度,對留守學生實施全方位、多層次的管理教育。三是代理監護人培訓制度。每月組織代理監護人學習有關兒童管理、安全管理、法制基本知識等。四是考核評估獎勵制度。學校把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作為勞動紀律、考勤、獎勵與處分、職稱等量化的一項重要內容。

三是落實德育的首要地位。學校加強對政教處的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制度建設和考核管理,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保證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切實有效地進行。並把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聯繫起來,使之互相補充,提高教育的實效性。

通過一年的研究,我們再次對20名的研究對象再次進行問卷調查,

通過前後兩組數據對比分析,我校這16名以上的留守學生研究對象的心理障礙明顯得到矯正,他們不但消除了潛意識中的自卑、極端等意識,熱愛學習,生活學習在自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也理解和支持了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尊重監護人。我們的研究初步取得成功。

在延用以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經的基礎上,我們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進一步輔導留守兒童完成作業,利用假期時間給留守兒童送上温暖。

(三)課題研究總結思考、結題階段:(xx年11月-20xx年3月)

1、按計劃定期召開召開課題工作總結會,課題組成員進行對自己研究的個例進行分析,交流工作經驗,進行評比,進行總結反思工作,撰寫研究論文。

2、對課題結題工作進行分工,整理材料歸檔。

二、研究計劃執行情況

一年來,課題能按計劃,紮紮實實地開展。課題組針對課題研究中的問題,擬訂了課題實施方案與計劃,保證課題有序進行。一年來,課題組舉行校內課題研究活動近30多次。為保證課題研究的質量,課題組制定三個階段的計劃,並及時進行總結,課題組還嚴格執行考勤制度,從出勤率上保證課題的開展。此外,選定的20名學生進行個案研究。一年來,我們認真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加強教育理論學習,努力提高每個成員的理論水平。一年來,課題組結合教師繼續教育學習的內容要求與安排,每個成員都主動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各項各次活動,與此同時,課題組組織全體成員定時學習科研理論,學習先進、有效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經驗。

2、充分保證課題研究時間。我們充分利用課內外的課題活動時間,做到專時專題研究。課題研究實驗以來,根據本課題研究的計劃,課題組成員通過網絡進行研究系統學習學習留守兒童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論,提高自己的科研工作能力。

3、多形式、多渠道開展課題研究。規範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課題研究實驗以來,通過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感恩教育專題報告,主題班會,積極進行課題教學研究活動,開展豐富多彩有助於研究我校留守兒童關愛教育研究的活動。

通過一年全體課題組成員及全校老師的共同努力,課題研究效果顯著,成績突出 。

三、研究變更情況(課題組成員變更情況)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校陳家意老師由於個人家庭原因,辭職老師的工作,陳家意老師不在是我課題組成員,由我校骨幹黨良英老師加入課題研究,增加我校課題研究的實力,保證課題研究按時完成,課題研究效果顯著,成績突出。

四、成果的代表作

課題負責人陸桂梅撰寫的《農村學校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現狀及對策》,粟喜蓮老師撰寫的《國小留守兒童的問題探究》,羅冰老師撰寫《談如何關愛留守兒童》,蘭勇林老師撰寫的《如何關愛留守兒童》,黃雲東老師撰寫的《淺談如何關愛留守兒童》,黨良英撰寫的《淺談“留守兒童”教育》,劉桂鳳老師撰寫的《用愛關注,用心呵護---留守兒童》,韋美芬老師撰寫的《淺談如何關愛留守兒童》等,榮獲中國教育學會現代教育藝術研究總課題組、全國反饋教學法研究會、廣西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指導中心論文評比一等獎。楊燕珍老師撰寫的《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初探》,潘彥霖老師撰寫的《愛讓每一朵花綻放》,陳劍飛老師撰寫的《淺談學校對留守兒童的關愛》,農志娥老師撰寫的《班主任如何關愛留守兒童》,巫玉新老師撰寫的《農村留守兒童現象分析思考》,謝麗華老師撰寫的《如何做好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賴麗琴老師撰寫的《用愛滋潤留守兒童的心靈》等,在20xx年“創新杯”全國中國小論文大賽中榮獲二等獎。

課題工作報告 篇6

二年來,我課題組以課題研究為龍頭,始終堅持“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科研育人”的方針,發揚科學、積極、求實、創新精神,加強領導,認真組織,不斷學習,勇於實踐,開拓創新,課題研究正常開展,教學研究蔚然成風。課題組全體成員緊緊圍繞課題方案中所確定的研究內容、目標、方法開展了一系列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研究,通過一些實實在在的學習與實踐研究,已取得了明顯的進展,課題研究取得了較大成果。在課題研究中,有45人次獲各級別獎勵。

一、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和活動

(一)、領導重視、成立機構、明確責任、全員參與。

為使我組《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研究》課題研究的工作能夠順利開展,使課題研究走向規範化,科學化。學校將本課題研究作為重要事情來抓,成立有課題研究領導小組。課題研究小組成員名單及分工如下:

組長:蘇琴負責統籌課題研究全局,指導課題開展工作,寫課題研究方案及課題總結報告。

副組長:羅錦英負責課題資料整理打印,及日常課題工作開展管理及記錄。

組員:顏居海施一才勞榮珍周勝黃春紅莫科進張麗梅鍾立菊包麗梅羅錦英謝紅妃(進行課題實驗,上研究課;做總結)

(二)做好課題研究主要活動設計

1、準備階段:(xx年9月——xx年10月)

(1)、做好課題的申報和論證。

(2)、組建課題組,商議研究計劃。

(3)、請有關專家對課題組成員開展研究方法和有關理論的培訓。

(4)、撰寫開題報告和召開開題會。

2、實施階段:(xx年11月——xx年6月)

開始試驗階段:(xx年11月——xx年3月)

(1)、按研究內容的相近,成立若干小組。

(2)、開展問卷調查和有關測試。

(3)、繼續根據需要進行教育教學理論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訓。

(4)、組成的中心研究組,研究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理論和實踐中的問題。

(5)、開展各類研究活動,內容有組織觀摩課、討論和分析教學設計、記錄和案例分析、理論學習等等,不斷調整、改進策略,通過科研促教研。形成創新思維培養課教案

(6)、每學期制定課題活動計劃,定每週星期二上午第一、二節為課題活動研究時間。

(7)、每學期末做好資料歸檔、總結交流活動。

中期實踐階段:(xx年4月——xx年9月)形成“創新思維培養課堂

教學模式”

後期實踐階段:(xx年10月——xx年6月)探索“創新思維課堂培養

與對策”

3、總結交流階段:(xx年7月——xx年10月)

(1)、處理數據資料,整理研究成果,

(2)、召開有關專題研討會,成果展示會。

(3)、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4)、成果的整理和出版。如將研究過程中老師的有創新的、有價值的論文、課例、錄像、等加以整理、推廣。

(5)、結題鑑定。

(6)、在本地區內推廣成功的經驗和做法。

二、課題研究計劃執行情況

二年來,課題能按計劃,紮紮實實地開展。課題組針對課題研究中的問題,擬訂了課題實施方案與計劃,保證課題有序進行。二年來,課題組舉行校內課題研究活動近50多次,參加上級科研活動10多次。為保證課題研究的質量,課題組還嚴格執行考勤制度,從出勤率上保證課題的開展。此外,選定的兩個實驗班級作為課題研究成效參照。二年來,我們認真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加強教育理論學習,努力提高每個成員的理論水平。二年來,課題組結合欽州市教師繼續教育學習的內容要求與安排,每個成員都主動參加了市級組織的各項各次活動,與此同時,課題組組織全體成員定時學習教育教學科研理論,學習先進、有效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

2、充分保證課題研究時間。我們充分利用每週星期二上午用兩節課的課題活動時間,做到專時專題研究。課題研究實驗以來,根據本課題研究的計劃,課題組成員系統學習了《中國小教師科研指導》、《欽州市教育科研管理辦法》、《走進新課程》、《新課程中課堂行為的變化》、《課堂教學與學習成效評價》、《中學語文課評估》、《中國小教師素質及其評價》、《國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初步設想》、《觀念更新論》、《創新智慧論》《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情感教育教學的原則與環境》、《創新概念的鑑定及其研究意義》、《創新教育觀的內涵豐富性》、《創新思維教學模式淺探》、《從創新教育走向教育創新》、等等教育科研參考材料。

3、多形式、多渠道開展課題研究。規範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積極進行課題教學研究活動。課題研究實驗以來,我們認真進行了公開課、優質課的説課、集體備課和評課活動,堅持做到上公開課的老師必須提前一週説課,並且説課後進行集體備課,對課題研究課展開討論,獻計獻策。公開課上完後,人人蔘與評課,真誠坦率地探討一些教學問題。通過説課、評課,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提高很快。二年來,通過老教師的展示課,青年教師的公開課,新教師的彙報課以及新老教師帶徒一系列活動,整體上大大提高了教師的業務水平,也加深了對教材和學生的研究。課題研究中我們還十分注重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的辦法,在研究的過程學校組織一部分教師到柳高、欽州一中、二中等一些學校學習、取經;同時還邀請了市縣教研員和專家來校作專題講座並指導教學科研工作。另外,我們圍繞課題,積極開展了第二課堂活動。課題研究實驗以來,我們堅持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特別是課外活動做到了具有學科特點,形式豐富多彩。二年來,我們成功地舉辦了多次全校性的語文創新活動。真正地豐富了校園生活,創設了語文學習的氛圍,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

三、課題研究無變更情況記錄

本課題從xx年9月開始,在青雲中學經過近5個學期兩個循環的實驗,二年來課題研究負責人、課題名稱、研究內容都沒有變更,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農村政治課教學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探究教學法的策略組織機構和體系。課題研究效果顯著,成績突出。主要成果以論文、報告、專著等形式。本課題研究二年來管理單位不變。本課題於xx年10月完成研究工作。

四、課題研究成果出版、發表獲獎情況

1、創新課堂教學,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通過課堂教學的改革,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也提高了大部分教師的教學水平,二年來我校許多教師在市縣裏舉辦的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中獲獎。

2、二年來課題研究組發表或獲獎論文有:

《國中語文閲讀教學中情感教學策略運用的研究》、《農村國中語文有效教學的實踐與對策》、《情感教育的滲透---《背影》教學案例》、《如何落實農村教育》《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學》、《淺談如何在閲讀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淺談和諧教育》、《淺談探究性閲讀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淺談如何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關於語文教學創新的探索》、《淺談愛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語文教學創新之我見》、《淺談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效應》《語文教學中情感滲透的探討》《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學》《淺談學生的心理思想特點與教育》《淺談如何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五、課題研究成果代表作:

1、《國中語文閲讀教學中情感教學策略運用的研究》

2、《情感教育的滲透---《背影》教學案例》

3、《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學》

4、《淺談如何在閲讀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5、《語文教學中情感滲透的探討》

6、《淺談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效應》

6、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課題工作報告 篇7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留守兒童一走進我們的視野,就帶有巨大的衝擊力。

首先是數字上的龐大驚人。20xx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0.95%。抽樣數據,推算出當年十四歲及以下留守兒童的數量約2290.45萬人,其中農村留守兒童達到1981萬人。20xx年5月23日,首屆“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社會支援行動研討會”公佈的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是近20xx萬人。

其次是極端個案的羣體亮相。監護人的缺失,導致留守兒童存在諸多安全隱患。許多留守兒童患病不能及時得到醫治,溺水、觸電、車禍等意外傷亡事件屢見不鮮,許多留守兒童還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目標,綁架、拐賣、誘姦案件時有發生。

再次是暴露的問題觸目驚心。大量的留守兒童與父母處在一種天各一方的極不人道的親子關係模式裏,由於缺乏來自父母的親情呵護與家庭教育和監管,許多兒童過早地承受着成人社會的各種壓力,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現嚴重問題。曾有權威媒體在公開的消息中説,全國的刑事犯罪中,有20%的青少年犯罪來自留守家庭。

可以説,無數農村留守兒童正有意無意地成為一個家庭、一個地方、一個時代經濟發展的犧牲品。面對着數以千萬計孩子被忽略的人生春天,試問:我們的經濟發展是否漏算了一代農村兒童的代價?正如相關專家所説,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中國特定歷史時期的狀況造成的,是社會轉型中的成本和代價,這個成本和代價需要政府、社會來共同承擔,而不是獨靠農民自己來扛。關注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長,就是關注祖國的前途未來。切實關注和解決中國農村留守孩子問題,既關係到這些孩子的健康成長,又關係到農村人口的整體素質,更關係到我們這個社會的和諧和可持續發展。

仙居是荊門一個偏遠山鄉。全鄉幅員面積15平方公里,轄4個社區、20個行政村,總人口3.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8萬人。全鄉現有中國小5所,國小教學班28個,中學教學班15個;全鄉中國小在校學生1795人,其中國小生948名,國中生847名。全鎮2.5萬勞動力常年在外務工達1.2萬人次以上,農村留守兒童(含學齡前兒童)總數達600多人。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外出務工隊伍在不斷擴大,每年外出務工人口已超過全鄉總人口的28%,約佔1.5萬人,這些打工族的子女留守在家鄉農村,由爺爺奶奶或其他親戚朋友看管,給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長都帶來了很多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已迫在眉捷。我校20xx年12月被荊門市授予“示範家長學校”稱號,20xx年5月,仙居中心國小成立了“留守兒童之家”。為了全面掌握我校“留守兒童”的教育現狀,找準他們身上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為教育這些“留守兒童”尋求策略措施,我們提出了《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課題。

二、國內同類課題研究綜述

20xx年5月,教育部召開了中國農村留守學生問題研討會。在此前後,中央教科所、江蘇、河南等地的一些專家學者,對農村留守學生的一般問題進行了研究。20xx年5月,全國婦聯等單位組織召開了“中國農村留守學生的基本情況和他們面臨的嚴重困難和問題”研討會,在呼籲社會各界積極關愛農村留守學生方面產生了較大影響。我們欣喜地看到,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社會團體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活動日漸升温,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進而引起學術界、文藝界及媒體對農村留守孩子問題的高度關注。20xx年春晚農民工孩子一句“同是祖國花,同是中國娃!”唱出了多少留守孩子含淚的夢想與企盼!一部以關愛留守孩子為題材的公益影片《留守孩子》公開上映,感動了眾多觀眾,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影片中出現的“留守孩子之家”的感人場面也很快得以從影片中走下來,來到全國許多農村留守孩子的現實生活中。長篇報告文學《農村留守孩子,中國跨世紀之痛》、《傷村: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憂思錄》、《世紀之痛:直擊農村留守兒童生存難題》以及長篇小説《空巢》、《守望》、《當着落葉紛飛》等相繼出版,農村留守兒童作為一個新的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現象,正在向我們走來……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通過實驗,探索出仙居鄉區域農村中國小對留守學生教育的方法、途徑,不斷強化教師的教育管理手段,不斷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不斷深化學校的教育工作。

——通過實驗,落實以人為本的思想,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教育留守學生自主、自信、自尊、自強。培養留守學生的創造能力、生存能力,為終生髮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通過實驗,切實減輕家長負擔,構建和諧的教育環境,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和諧社會的創建貢獻力量。

——通過實驗,撫平留守學生殘缺的家庭感、親情感,完善我校的德育工作。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現狀調查研究

通過調查,瞭解仙居鄉區域當前農村中國小留守學生品德、學習、生活現狀:瞭解當前農村中國小教師對留守學生教育的認識和方法;瞭解留守學生家長對留守學生當前教育現狀的評價及期待。

2、原因分析研究

(1)分析留守學生不良品德、學習、生活現象形成的原因。(2)分析留守學生良好品德、學習、生活現象形成的原因。(3)分析對留守學生品德、學習、生活教育產生影響的若干因素。(4)分析當前廣大農村中國小教師對留守學生品德學習生活教育的認識及所採用的方法。(5)分析教師自身師德及業務水平對留守學生品德、學習、生活教育產生的影響。(6)分析家長及監護人自身文化素養對留守學生品德、學習、生活教育產生的影響。(7)分析社會環境對留守學生品德、學習、生活教育產生的影響。

3、個案研究

(1)對品學都存在問題的留守學生進行個案分析研究。

(2)對品學兼優的留守學生進行個案分析研究。

(3)通過對比以上兩種留守學生進行個案分析研究。

4、對策研究

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已有的經驗,指出當前農村中國小留守學生品德、學習、生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記錄實驗中的各種情況及數據,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不斷總結,為今後的留守學生品德、學習、生活教育方案的形成提供參考。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及對象

(一)研究方法設計

本研究以教育理論、學生心理學理論為研究基礎,探求影響留守學生品德、學習、生活教育的種種因素和改進辦法。蒐集資料綜合採用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文獻法和個案研究法等。整理資料採用教育統計法、枚舉證明的分析方法等。

具體説來,本課題針對調查出的留守學生不良品德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問題採取以下幾點實驗方法:

1、建立留守學生個人檔案,掌握其個人情況。

2、創建“留守兒童之家”,真情關愛,活動上優先安排,學習上優先輔導,生活上優先照顧,定期對留守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3、實施教職工結對幫扶留守學生制度。

4、設立親情熱線,班主任定期與留守學生父母及監護人進行交流與溝通。

5、優化“家長學校”管理,定期對留守學生監護人進行培訓與指導。

(二)課題研究對象

這次調查共選取了我校12個教學班進行,共有在校生556人,其中留守兒童102人,留守兒童佔的比例為18.34%。留守兒童中男生人數為57人,女生為45人,

研究對象留守情況調查統計如下:父母一方在家有47人; 父母雙方都不在家有55人。 與爺(外爺)奶(外奶)生活的有68人 與姑姨等親屬生活的有34 人。

研究對象留守情況調查統計分析:

從統計表的數據中,我們發現:父母雙方都不在家的留守兒童人數居多。其中與爺(外爺)奶(外奶)生活的留守兒童佔多數,佔該類的66.6%。父母有一方在家的留守兒童人數較少。其中留母親在家看護的佔多數,佔該類的75%。留父親在家看護的較少,可以看出,父母單方在外地務工的家庭中,多以孩子的父親為主。從留守兒童的性別統計中,我們發現,父母一方在家的留守兒童,男同學居多;父母雙方都不在家的留守兒童,女同學居多;反應出父母在外地務工的心裏:“把女孩子留給間接監護人照看父母比較放心”。但這只是相對而言的。

六、研究過程、方法及結果

1、調查仙居中心國小留守兒童基本狀況。

(1)調查仙居中心國小留守兒童各年級的分佈情況。

一年級9人; 二年級11人;三年級18人; 四年級19人; 五年級21人; 六年級24人。

仙居中心國小共有留守學生共102人,佔總學生人數的18.34%。從各年級留守兒童的人數上看,留守兒童在中高年級人數居多,佔中高年級學生總數的近40%,特別是六年級學生留守人數最多,留守率高達34.7%。從性別上調查發現102名留守兒童中,男生人數要高於女生人數。除四年級外,其他各年級男生人數都略高於女生人數,六年級男女生人數差距較大,男生比女生高出11人,近女生的50%。

(2)調查仙居國小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務工情況。

從調查統計的信息中我們發現:仙居國小留守兒童父母一方外出務工的共47人,少於父母雙方外出人數,父母外出務工的留守兒童有55人。五六年級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務工的最多,其次是三四年級,一二年級的人數最少。可見,父母外出務工情況與孩子的年齡成正比。留守兒童年齡偏大的,父母外出務工的人數較多。父母在外出務工前,充分考慮了孩子是否可以不需要直接監護人監護而照顧好自己的問題。

(3)調查仙居國小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狀況。家庭對教育的認識:認為學習重要佔34%;認為讀書沒有多大的用場佔16%;認為讀書主要是父母盡義務為子女混文憑佔37.5%;認為順其自然佔12.5%。 直接監護人教育 對學習要求嚴格佔35.6%;無時間顧及佔47.8%;任其自由發展佔16.6%。 隔代監護人教育 76%認為是迫不得已;重養不重教佔73.3%;重教而力不從心佔26.7%。

(4)調查仙居國小留守兒童學習現狀。 為了更真實的瞭解仙居國小留守兒童學習狀況,掌握第一手原始材料,我們通過家訪、個別座談、課堂觀察、作業檢查、學科成績測試、問卷調查等方式,對全校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況進行了調查。並將調查的具體信息統計如下:

學習優秀的有24人;良好的有12人;中等的有22人; 較差的有44 人。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仙居國小留守兒童學習狀況存在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就是呈現出明顯的兩級分化的趨勢。學習狀況在良好和中等檔次的人數僅佔留守兒童總人數的30%,而且這種現象在三、五、六年級的留守兒童中表現最為明顯。從各年級留守兒童學習習慣狀況的人數上做進一步分析,發現中高年級留守兒童在學習上兩級分化現象嚴重,三、六年級學習狀況較差的人數最多。

2、抽樣調查家庭教育對留守兒童學習的影響。

(1)查找課題研究典型,選取研究樣本。

我們在中國小各年級留守兒童中分性別、學習狀況(校內、校外)、家庭監護狀況等因素,選取學習狀況優秀、中等和較差的留守兒童(抽樣50名)進行深入調查。

(2)編制農村中國小留守兒童調查問卷。

根據我們在調查中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參考課題的調查問卷資料和我們在調查中掌握的農村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分別從臨時監護人文化程度及對教育的意識、留守兒童的學習習慣和自己的期望(包括生活期望、學習期望和心理期望三方面)三個板塊來設計調查問卷的題目,以選擇和判斷題型為主,適合所有留守兒童的調查。

(3)對研究樣本(抽樣50名)進行問卷調查。

我們對臨時監護人文化程度進行分類統計,可以看出留守兒童臨時監護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半文盲人數佔總數的31%,國小文化程度的佔28%,主要是祖父母。這類監護人基本無法指導學生的家庭學習。從學習習慣看,監護人的學歷越高,優秀學生佔的比率就越高,反之則相反。因此,監護人的學歷高低直接影響到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和學習習慣養成。

父母外出情況對留守兒童習慣狀況的影響。

從統計中可以看出父母雙方都外出的留守兒童的習慣狀況明顯比父母只有一方外出的留守兒童的習慣狀況差。前者的優秀學生率僅有18%,而較差學生率卻達到46%。後者優秀學生率達46%,較差學生率為27%。在深入的調查中我們課題組成員都有同感,父母在不在孩子的身邊生活,對孩子生活、交往和情感尤其是學習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

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學習興趣與態度比較。

調查結果分析:在學習興趣方面,雙親留守兒童比“爸爸一人外出”打工兒童低,但比“媽媽一人外出”打工兒童高。相對而言,“媽媽一人外出”打工家庭的兒童學習興趣最弱。此類留守兒童教育與發展應當引起人們更多關注。

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自我意識比較。

大部分農村留守兒童認為“很瞭解自己”,只有4.1%不能很好地瞭解自己,這説明兒童總體上具有清晰的自我認識。但相比之下,留守兒童自我瞭解的程度不如非留守兒童。超過一半(56.1%)的孩子“很自信”,39.7%的孩子不能確定自己是否自信,4.2%的孩子感到“不自信”。同時,近一半教師(47.6%)認為留守兒童的自信心要比非留守兒童差一些。這説明,在農村留守兒童中,儘管有相當多的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但仍有接近一半(43.9)的孩子缺乏自信心。同時,19%的孩子有自責傾向,喜歡責備自己。這反映了農村兒童較嚴重的自責傾向。

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人際關係比較。

在留守兒童中,接近70%的孩子有“很多朋友”,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另外34.1%的孩子則沒有這種密切的人際關係;一半以上的孩子能在新的環境中很好地與人相處,具備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相比之下,留守兒童的人際關係比非留守兒童稍差。在“有很多朋友”方面,留守兒童少於非留守兒童;在“不信任別人”方面,留守兒童的比例更高。需要指出的是:少數兒童(包括留守與非留守兒童)對社會和他人信任缺失可能與其家庭環境和社會支持有關。

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情緒情感比較。

大部分農村孩子在生活中有足夠安全感和幸福感。1/3左右的農村留守兒童缺乏足夠安全感和幸福感,其中4%左右的孩子沒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分別為4.1%和4.8%)。相對而言,留守兒童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比非留守兒童要差得多。14.5%的留守兒童具有較強的孤獨感;12.0%的留守兒童經常感到恐懼;6.8%的留守兒童有抑鬱傾向,“覺得做什麼都沒有意思”;22.7%的孩子有過敏傾向,“對一點小事都很敏感”。總之,留守兒童的孤獨感、恐懼感和抑鬱感都要比非留守兒童高。

教師問卷顯示:46.4%的教師認為留守兒童的牴觸情緒比非留守兒童要強一些。總體來看,部分留守兒童存在比較嚴重的消極情感。

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行為問題比較。

農村留守兒童中近1/5的孩子比較衝動,情緒不穩定,缺乏自我控制力,超過6%的孩子具有較強的敵對性,“經常想大喊、打罵人、摔東西”。相比之下,留守兒童的自我控制力較低,與“父母都在家”的孩子以及“爸爸一人外出”打工的孩子相比,雙親留守兒童在某些行為問題上更為突出。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做事不能控制自己。對監護人的問卷調查顯示:雙親留守兒童比那些“父母都在家”的孩子、“爸爸一方外出”打工的孩子更可能經常與人打架;雙親留守兒童比“父母都在家”的孩子、“媽媽一方外出”打工的孩子更可能有撒謊問題。可見,在行為問題方面,雙親留守兒童更加值得人們關注。課題組訪談發現,很多教師和校長反映父母雙方外出的留守兒童在打架鬥毆、迷戀上網、小偷小摸等方面比較明顯。這些孩子的教育是學校“老大難”問題。

3、重新建立家庭教育模式和習慣培養模式。

(1)重新確立研究對象

在抽樣的50名留守兒童中按年級、年齡、性別及調查的現實狀況。其中,男、女生各25名,(男、女生學習情況較好和欠佳兩種情況選典型)。在班級中建立完善“實驗留守兒童”幫扶制和夥伴制,並對他們進行長期結對幫扶。

(2)建立典型留守兒童檔案。

將研究典型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和習慣的原始信息製表編冊,建立留守兒童個案檔案,便於跟蹤研究。

具體做法及結果如下:

(1)對“實驗留守兒童”進行測試,取分值最高的20名留守兒童(男女各10名)作為優生個案,測量分值最低的20名(智力正常、男女各10名)作為後進生個案,並建立“實驗留守兒童”個案檔案。

(2)收集優生個案的評價材料(班主任、科任教師、家長、同學的評價)、實物材料、檔案材料。

(3)對優生個體進行訪談、觀察,整理出每個優生個案的家庭教育和習慣培養模式。

(4)對所有優生的模式進行歸納綜合,找出其共同特徵,運用抽象方法,建構理想的適合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和習慣培養模型。

(5)用同樣的方法建立典型後進生的家庭教育模式和習慣培養模式。

(6)通過理想模型與後進生的對比,提出後進生的家庭教育和習慣矯正模型假設,制定培養農村中國小留守兒童良好家庭教育方式和良好習慣培養的方法。

七、調查研究結論

父母外出打工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影響是多方位的,也是持久的。留守兒童面臨諸多生活挑戰。人們比較多的關注到留守兒童在行為約束、學習輔導等方面的缺乏,認為這是兒童成長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從我們的調查來看,這些問題當然都存在。但是,我們發現,這些正處在成長髮育時期的兒童,在父母不在的情況下,還面臨一些更基礎性的生活問題。

(一)日常生活質量下降

我們在訪談中發現,雖然父母外出打工後家庭的收入比未外出打工前大大增強,但是很多留守兒童的生活水平卻並沒有隨着家庭經濟能力的增強而有所提高,相反,卻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1、伙食水平降低。父母外出打工後,農村留守兒童的伙食水平進一步下降,主要表現為吃的花樣單一,只求填飽肚子,不講營養搭配。訪談中,很多家長告訴我們,爺爺奶奶在生活上是很疼愛和關心留在家鄉的孩子的,有了好吃的東西自己捨不得吃,都留給孩子。但他們卻不懂怎樣真正的照顧孩子。這些老人一生過慣了苦日子,自經歷了吃不飽和穿不暖的年代,現在能夠讓孩子們吃飽飯,他們已經感到很滿足。他們的生活觀念很難改變,即使往家裏寄再多的錢也捨不得花在吃的方面,就希望能多儲存一點錢。一位家長告訴我們:“我們外出打工,對孩子的生活肯定有影響。我們沒有外出打工時,即便自己吃得差,也要讓孩子吃好點。可是我父母就做不到這一點了。孩子跟我們説有時飯菜餿了,爺爺奶奶也捨不得扔,蒸蒸熱熱或是跟其他的飯菜一摻和照樣吃;水果壞了,削削也讓孩子那麼吃;蔬菜壞了,擇吧擇吧也照樣炒。這樣的生活肯定對孩子的身體有影響。這也不能怪我父母,他們那一輩人是從苦日子熬過來的,過日子特別節儉”。“其實我們除了給孩子學費外,也多給我爹我媽一些錢,就是想讓父母給孩子吃好一點,但兩個老人過窮日子過慣了,捨不得花錢買菜吃。説錢留給孩子上大學用。這也不能怪老人,他們就是那種生活,省吃儉用慣了,他們只知道人有飯吃就行,不知道沒菜吃影響孩子的健康”。

2、更加節衣縮食。我們的調查顯示,隨着父母外出打工家庭經濟能力的增強,確實出現了一些農村留守兒童花錢大手大腳、不知道節約的現象。但是,這只是極個別的情況,絕大多數留守兒童並沒有因為父母外出打工,家庭經濟情況好轉而生活鋪張浪費,相反,由於他們知道父母外出打工的艱辛和不容易而更加節衣縮食。

一位六年級留守學生告訴我們:“我的衣服都是大姨家的姐姐穿過的,送我的。我自己很少買新衣服,我要節約父母打工掙來的每一分錢。”“我從來都不會向爸爸媽媽要零花錢。如果想買些小零食,我就會從每週的伙食費中節省出一些。我不想多花爸爸媽媽的錢,因為他們賺錢太辛苦了。”對有些花錢不節約的孩子,留守兒童對他們持否定的態度。有個留守孩子説“像我們這些父母在外面打工的孩子,都知道錢來的不易,都很節省。不過也有不節省的。我們班就有一個同學因為父母在外打工而花錢大手大腳的,有時候錢不夠,還要和同學借,不知道她是怎麼想的,太不懂事了”

3、家務負擔明顯加重。父母外出打工後,不管跟老人還是親戚朋友生活在一起,用留守孩子自己的話説:“都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他們認為與別人一起生活是吃得不自由,住得不自由,幹不幹家務也覺得不自由。有時候,一些留守兒童通過儘量多做家務來獲取監護人滿意,家務已經變成一些留守兒童生活中沉重的壓力和負擔。

一位與哥哥嫂嫂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在我們訪談時告訴了我們他的心裏話。他説“以前爸爸媽媽沒有出去打工的時候,我天天除了學習和玩耍之外,什麼事情都不用操心,回家有媽媽做好的現成飯菜,髒衣服只管往下脱,媽媽就會給我洗乾淨,根本不用我自己洗,至於收拾家、餵豬、做飯等家務活,更不會輪到我的頭上。可是現在爸爸媽媽出去打工了,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哥哥嫂嫂雖然對我也不錯,但還是感覺跟爸爸媽媽不一樣。他們也很忙,不僅要料理地裏的農活,還要照顧年僅3歲的小侄子。所以每當週末回家後,我都會主動承擔起收拾家、做飯、餵豬的活,有的時候除了洗自己的衣服,也會把哥哥嫂嫂還有侄兒的衣服都一起洗了。有的時候,我一個人幹着幹着活就會悄悄地流眼淚,不是因為委屈,而是總在這個時候,就特別想爸爸媽媽,好想他們回到我的身邊”。

一些留守兒童也反映,他們有時候會因為幫助監護人照顧孩子、洗衣服、做飯等等家務而延誤作業。我們認為,雖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對兒童來説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如果這些家務一旦變成他們沉重的精神負擔或者是學業受到影響,這對兒童的全面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4、衞生狀況變差。兒童良好的衞生狀況和習慣以及生理衞生知識的有效獲取和掌握,是保證其身體正常發育和成長的關鍵因素。但是,我們在訪談中發現,留守兒童在這方面的情況並不是很樂觀。由於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兒童存在着程度不同的衞生狀況下降、衞生習慣變差及生理衞生知識指導缺失的問題。

父母外出打工後,一些留守孩子、特別是男孩子衞生狀況下降,衞生習慣變差。關於這方面的情況,父母有很多的抱怨,但又感到無可奈何和無能為力。一位家長説:“我兒子很調皮,上個樹翻個牆什麼的,衣服就特別愛髒。孩子自己不會洗,我父母又照顧不過來,孩子經常穿得髒兮兮的,不像父母在身邊的孩子穿得乾乾淨淨的。現在孩子小也不知道要好,我聽我娘説,孩子有時連臉都不洗,牙也不刷,吃了飯把書包一背就上學。放學回來餓了,手也不洗,抓起東西就吃。我們擔心孩子這樣下去,養成不講衞生的習慣,吃出病來就麻煩了”

我們的個案調查顯示,由於父母雙方、特別是母親位置的缺位,使一些留守女孩子生理衞生方面關懷和指導缺失。留守女孩子,特別是高年級段的女孩子的生理和身體正處於快速發育和變化的時期,她們更需要得到學校和家庭、特別是母親在生理衞生知識方面的關懷和教導。但是,由於農村學校對該方面的課程重視程度不夠,再加上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邊,一些留守女孩子在生理變化出現時表現出極大的恐慌和不安,不知所措。

(二)學業隱憂頗多

父母外出打工對農村留守孩子教育的負面影響是非常突出的。由於很多孩子長期見不到父母而產生的強烈思親的感覺,導致他們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滑坡;孩子在學習上得不到父母的督導而失去學習的自覺性和興趣;監護人受教育水平所限對留守兒童學習監護無力以及其“讀書無用”的觀念,為一些留守兒童曠課、逃學以及輟學提供了保護傘。農村留守兒童使農村義務教育面臨着新的挑戰。

我們在與農村留守兒童討論父母外出對他們教育的影響時,很大一部分留守孩子都提到“長期見不到父母很難過,因為思念父母而不能專心聽講,學習成績下降”、“學習上得不到父母的幫助和督導,學習成績趕不上別的同學,不願意學習”、“貪玩,學習成績不好,自己管不住自己”。

1、監護主體對留守兒童教育的影響。父母外出打工後,90%左右的農村留守兒童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他們是留守孩子監護的主體。這個羣體的監護人普遍存在着年齡偏大、沒有文化或教育水平低以及身體素質差的問題。由於他們中大多數人自身的教育水平所限和思想觀念落後,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起着巨大的制約作用。

首先是來自監護人思想觀念的影響和制約。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這個監護羣體大多數人是文盲,沒有接受過任何教育,他認識不到讀書的重要性,所以,一些老人不但對有些留守兒童不認真學習的行為不進行監督,而且為一些留守兒童遲到、曠課甚至是輟學持包容和支持的態度。

其次是來自監護人自身文化水平的制約。我們調查發現,留守兒童的爺爺奶奶大多數文知識水平有限,上過國中的人只有幾個。由於他們自身的能力所限,根本無法也不可能給農村留守兒童提供任何的教育支持和幫助。在對留守兒童(抽樣50名)的問卷調查中,在留守兒童的課外學習輔導一項中,沒有任何課外學習輔導的比率佔76%,有條件參加課外輔導班的僅佔12%。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求助老師的比率佔44%;求助同學的佔28%;求助親屬的佔2%;只能靠自己解決的佔26%。在留守兒童個人期望的調查中,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幫助和輔導的佔86%;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夠在身邊幫助自己學習的佔82%。可見,孩子們這些小小的期望都得不到滿足,家庭輔導基本處於空白狀態。有些家長説:“把孩子留給老人帶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他們只能給孩子做做飯和洗洗衣服,根本不可能幫助孩子學習。如果我們在家,對孩子的學習肯定有或多或少的幫助和輔導”。

(三)性格形成偏差

根據我們對學校老師、學生和打工家長的調查情況來看,大部分留守兒童的性格和行為是正常的,與沒有外出打工父母的學生沒有很大的偏差。但是,我們的個案訪談也發現,在父母雙方全部外出打工後,有一些農村留守兒童在性格和行為上在向兩個極端的方向發展。

一方面,孩子因為感到父母保護的缺失而變得膽小、懦弱、內向、缺乏與同伴和監護人積極的交流和互動、缺乏自信。農村留守兒童反映,一些不懂事的男同學還是容易欺負一些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在接受調查的留守兒童中,父母外出務工,大多數從事體力、餐飲和手工勞動,經濟上基本能夠保證其子女的學習和生活費用,但對孩子的學習和品德方面的教育則很少,與子女聯繫的方式主要是靠電話,聯繫的內容也僅限於大致瞭解一些生活、學習情況。相當部分的外出父母一年返家探親一次,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在對“留守兒童”(抽樣50名)的問卷調查中,留守兒童與父母一週聯繫一次的佔16%;一月一次的佔32%;不定時聯繫的佔26%;很少和父母聯繫的佔25%。一月和父母聯繫一次的比率最高,很少或不定時與父母聯繫的比率較高,一週聯繫一次的比率最低。由於父母常年在外,對孩子缺少關愛,致使大多留守兒童軟弱無助、自卑封閉、寂寞空虛、逆反心理嚴重,缺乏溝通,對父母產生了隔閡感。大部分家長以為給孩子買幾件新衣服、買些好吃的就是對孩子的最大關愛,沒有意識到還需要與班主任、代課教師溝通,只注意孩子的身體,不注重孩子學習習慣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這樣的學生受了氣也沒有父母撐腰。在對留守兒童(抽樣100名)的問卷調查中,當問到留守兒童在生活中最缺少什麼時,選擇“愛”佔48%,比率最高。如果可以選擇,更願意與父母一起生活的佔85%,比率最高。父母不在身邊,覺得自己不安全的佔49%,比率最高。父母不在身邊,認為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是學習沒人指導監督的比率最高,佔48%。這些留守孩子受欺負後往往變的越來越膽小怕事,有些孩子常常會選擇自己玩、少招惹同學的方式來保護自己。一位留守兒童告訴我們:“我很想爸爸媽媽的時候,有時候説,有時候不説,我怕奶奶也想他們。和同學也不説,我就放在心裏,難過的時候,我就回宿舍,自己哭一場。我現在越來越覺得自己軟弱,常常掉眼淚。”一位母親説,她的兒子上學後,有一次和小夥伴吵架,小夥伴説他“你爸爸媽媽離婚了,不要你了”。孩子回家後大哭,爺爺説他現在總是呆在家裏看電視,不願意説話。另一位家長説“我家孩子出生後就不在我們身邊,孩子從小就膽小,總是獨來獨往,性格有些孤僻、古怪,不太願意跟人交往”。家長們也反映,在外打工對孩子的性格影響很大。孩子們表面上看起來都很懂事,很要強,不抱怨父母把他們留在老家,其實他們內心都很脆弱,把很多話都藏在心裏。這樣長期下去肯定對孩子不好”。

另一方面,孩子因為沒有父母的約束而性格失常和行為失範,主要表現在脾氣暴躁、任性、打架鬥毆、打罵老師和同學,甚至是長輩。訪談中我們發現,打工父母最擔心孩子除了學習不好、吃不好,生病之類的事情外,最大的擔心還包括:老人太嬌慣孩子、孩子學壞了、孩子不聽話等等。

(四)安全缺乏保障

在訪談中我們發現,很多打工父母對留守孩子最擔心的事情之一是孩子的安全問題。他們擔心孩子夏天到河裏游泳,擔心孩子打架鬥毆,擔心孩子登高爬屋,擔心孩子觸電等等一系列潛在的威脅孩子人身安全、甚至是生命安全的事情。父母對留守孩子安全監護的缺失,使農村留守兒童的確存在安全問題和潛在的安全隱患。這種安全問題和隱患主要由兩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方面,有些隔輩監護人年老體弱,造成了他們對留守孩子安全監護的真空狀態。有一位農民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悲劇故事:“我們村出去打工的人特別多,孩子就都留給老人看管,有些老人不但照顧孫子孫女,還要照顧外孫。去年夏天,正是菜地澆水的時候,一個5歲的孩子跑到河邊玩水,掉到河裏淹死。奶奶覺得對不起兒子和孫子,也跳河自殺了”。第二個原因是留守兒童大部分是6-14、15歲之間的學齡兒童,處在這個年齡段的兒童自律性比較差,他們好動、好玩、好奇心強,對一些較危險的事情缺乏理性的判斷和行動控制,也容易造成一些安全方面悲劇的發生。所以,農村留守兒童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學校應該對留守兒童加強有關安全意識和安全防範知識的教育培訓。

(五)農村義務教育面臨新挑戰

根據學校的老師和校長們的反映,很多農村父母外出打工後,孩子的學習投入確實增強了,但是,農村義務教育卻因為農民外出面臨新的挑戰。

訪談中我們發現,從七年級開始,農村學生數量就開始流失。學生剛剛開始流失時,學校都到學生家裏做勸導工作,幫助了一大批輟學的孩子重新迴歸到學校。但是,對於一些父母在外打工的逃學或輟學的學生來説,學校的工作很難開展。家裏的老人或者説管不了孩子,或者就讓學校直接跟孩子的父母聯繫。因為絕大多數在外打工的父母根本就沒有聯繫電話,再加上學校自身財力和人力所限,學校與一些逃學或輟學的學生家長的互動和聯繫形成空檔,導致這些孩子在沒有完成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時就徹底輟學。一位兩個女孩子都留在家鄉的家長也難過地告訴我們:“孩子不在我們身邊,對她們的學習肯定有影響的。她爺爺、奶奶又不識字,也管不住她倆。要是老公在家,管理嚴一些,大女兒要好多了,不會剛唸完七年級就不念了,二女兒學習也會更好些”

一部分留守孩子在父母外出打工後,由於在生活、學習等等方面得不到父母的關懷和督導,使他們學習不專心,不求上進,學習成績下降。有45.8%的學生學習優秀,自制能力好。他們認為父母在外辛苦賺錢,自己在家就要好好學習才能回報他們。這些學生熱愛學習,上課能注意聽講,無論是課堂作業還是家庭作業都能及時完成,字跡工整。他們遵守紀律,學習自覺,對自己的學習成績非常關注,還能主動幫助同學學習。18%處於良好狀況,13%是中等情況,23.2%處於較差,他們對學習持消極、被動、厭惡情緒,缺乏學習熱情,形成了懼學心理,體現在學習習慣上就是經常拖拉作業,完不成作業,尤其是家庭作業根本就是不做,書寫馬虎,上課不專心聽講,思想消極,對學習和老師佈置的工作敷衍了事,有的甚至逃學。有的學生積極要求進步,學習有主動性,但由於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過程中不注意規範,不遵守基本的學習規律,導致學習上的事倍功半。不良的學習習慣使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況令人擔憂。

留守兒童問題不但給農村義務教育,也給將來農村和城市勞動力素質提出了很大的挑戰。一方面,外出打工的農民都是農村的精英,他們的教育水平一般都高於未外出打工的農民,但是,他們的子女卻因為父母監護的缺失而在教育上受到很多負面的影響。另一方面,隨着我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很多留守兒童也要繼續父母的打工之路到城市工作和就業。如果他們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基礎都打不牢固,將來很難適應工業化發展對勞動力素質的基本要求。

(六)學校教育不夠完善

一方面,學校對留守兒童有效管理相對薄弱。學校教育必須與社會和家庭的密切配合才能產生應有的效果,教師對學生的瞭解不可能只憑課堂的幾節課,還需要向家長和社會了解學生的表現。但是,由於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位,老師沒法向家長了解他們的真實情況。有些調皮的孩子抓住這個空檔,在學校欺騙老師,在家裏又矇騙父母委託的監護人,這樣使學校對留守兒童的管理陷入尷尬。由於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在心理髮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與問題,他們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通過教師、通過集體的温暖彌補親子關係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形成的消極影響。但由於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約,學校課程設置與農村兒童身心發展不相適應,農村學校很少開設專門的心理課程並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也很少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另一方面,留守兒童和教師的關係值得深思。調查表明,94.4%的留守兒童“喜歡老師”,79.8%的留守兒童認為“有些女教師就像媽媽一樣親切”,由此可見,教師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他們在留守兒童成長過程中應該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此以來給我們的啟示是:老師的有所作為會對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產生很好的效果的。當然,調查結果中也有幾點值得我們深思:(1)只有14.4%的兒童人為教師經常表揚他;(2)只有9.9%的教師經常找孩子談話或者家訪。只要在學校裏成長過的人們都有同樣的體會,教師的“表揚和鼓勵”對於學生的成長意味着什麼,更何況對於這些在心理上需要給予更多關注的留守兒童。在其父母不在身邊的情況下,教師如能承擔起培養其自信心的重任,則會給他們以精神上的成長動力。因此,此調查結果也許值得學校和教師深思。

八、改善現狀的建議

農民工越來越多,是城市化進程加快的必然結果。無論是為了基本的生計,還是為了生活得更好,進城打工都是不少農民的選擇。問題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怎樣讓留守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顧。

我們認為,主要就是以下幾個方面:從政府角度看,應該從教育的角度加大投入,也可以動員社會力量經常舉辦一些活動,幫助留守兒童融入社會、融入生活;打工的父母也應該多和孩子們溝通,對孩子多一些關懷,這關懷應該不只是物質上的,精神上的也同樣重要;孩子自己,也應該多與父母溝通,傾訴自己學習、生活上遇到的問題。

1、關注留守兒童教育,家長該如何作為?

通過問卷、訪談調查中,我們發現,只有12.5%的家長對教育有正確的看法,家庭教育意識太淡泊,家庭教育嚴峻。雖説父母的外出並非一定給孩子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然而它使得孩子在親情體驗上的缺失或淡漠是有目共睹的,加之隔代監護的不力,孩子表現在學習上就是學習習慣差。家庭教育如此大的影響是值得關注的。在此,我們倡議留守兒童的家長要提高自己素質和教育意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孩子的終身教師,家庭教育潛移默化直接影響子女的學習習慣。

2、關注留守兒童教育,學校將如何作為?

在留守兒童的教育過程中,學校將扮演重要的角色,原來由家長應該承擔的那部分責任在一定程度上也轉嫁給了學校,因此學校要承擔雙重責任,這對學校教育而言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學校應該把着力點放在提高家長的教育意識上和如何培養留守兒童的良好習慣上。

農村孩子是未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其中“留守兒童”佔了相當大比重,關注“留守兒童”就是關注農村的未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對學習習慣的影響關係他們的未來,這已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結果是令人十分擔憂的。為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通過調查、分析、研究,我們提出幾點解決建議,供參考:

(1)加強寄宿制中國小的建設與管理,讓寄宿生能夠安心、舒心,讓家長放心;加強對貧困留守兒童的資助工作,對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等方面,給予特別的照顧,要將家庭困難的留守兒童按政策納入“兩免一補”計劃,確保他們完成九年義務教育;集中整治校園周邊環境,加大對校園周邊環境的監督、管理和查處力度。引導留守兒童防範不良行為,快樂健康成長;建立研討、交流制度,學校每學期進行一次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總結,定期召開研討會、座談會,定期舉行論壇,交流經驗,研究工作,探索新路,採取措施,加強學校建設,鞏固成果,增強實效,不斷提高留守學生教育管理的水平,發揮學校在留守兒童教育管理中的積極作用。

(2)辦好家長學校,有針對性的對家長和臨時監護人進行系列教育,不斷提高他們的素質,增強對教育的正確認識。各學校要認真調查研究,摸清留守兒童的底數,建立每個留守兒童的專門檔案和聯繫卡。其基本內容:學生的基本情況、家長姓名、家庭詳細地址、聯繫電話,家長務工單位詳細地址、聯繫電話,監護人或其委託監護人的職業、詳細地址、聯繫電話、身體狀況、年齡等。學校安排負責學籍檔案管理的人員對留守兒童的檔案進行管理,並根據學生變動情況,及時補充或變更聯繫卡的有關內容。通過聯繫卡制度的建立,加強學校與學生家長及其他監護人的聯繫,共同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關愛網絡。

(3)真情關愛,三個優先。首先,學習上優先輔導。學校要從學習方面對留守兒童逐一進行分類、分組,落實到每一位任課教師。由任課教師具體分析學生的學業情況,制定學習幫扶計劃,明確幫扶時間、內容和階段性效果。每個留守兒童由老師牽頭確立一名學習幫手,教師要對結對幫扶效果進行定期檢查,建立進步檔案。其次,生活上優先照顧。學校對留守兒童要多看一眼,多問一聲,多幫一把,使學生開心、家長放心。食堂要注意營養搭配均衡,有益身體發育。留守兒童患病時,要及時診治,悉心照料。要指導寄宿學生學會生活自理,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第三,活動上優先安排。學校要高度重視並認真組織留守兒童參加集體活動,或根據特點單獨開展一些活動,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養獨立生活能力。

對具有良好學習習慣的留守兒童要繼續激勵他們,多為他們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對一部分不好習慣的孩子,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難,這就更需要老師付出耐心和愛心,不放棄、不歧視,最大限度的爭取家庭教育力量,督促好孩子學習,引導孩子做人,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3)學校各科老師及班主任要在生活、心理、學習各方面多關心留守兒童。尤其是在學習方面,要勤觀察,勤督促,努力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校要求每位老師,要把特殊家庭學習後進的學生做為轉化對象,在坐位上給予特殊照顧,坐在老師能多督促到的位置;因家長沒有輔導能力,放學後多給這些孩子補補課,少佈置家庭作業。在老師的關心關懷下,這些孩子在學校能與其他孩子正常交流學習,成績也一天天提高,有的孩子要隨父母流動到外地時,對老師都是依依不捨。

3、關注留守兒童,社會應如何作為?

對留守學生的教育問題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方融合。齊抓共管才能取得明顯效果,和諧的社會環境對留守學生的成才也具有重要作用。留守學生因缺乏父母的有力監管,極易被社會的不良現象所誘惑,加之他們自制力差,必然會養成許多不良習慣,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農村各級政府應把留守學生教育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範疇,廣泛開展文明家庭優秀家庭成員等評選活動,通過身邊鮮活的好人物、好事例樹立典型,從而以點帶面,不斷輻射,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社會組織社會團體對留守學生的教育保護也十分重要。農村婦聯組織要把留守學生的教育作為重要職責。村組社區組織應加強對轄區內留守學生的管理,併為他們學習、生活、娛樂提供方便,如建立圖書館、圖書角、文藝宣傳隊等,社會上的營利性遊戲廳、網吧不得向留守學生以及其他未成年人開放。同時,有關部門還應建立留守學生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加強對留守學生的安全保護。 然而,解決留守學生教育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局部的任何努力都是必要的,但都不可能是徹底的。學校、家庭、社會、政府要緊密配合、齊抓共管,各自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形成人人都來關愛留守學生的濃厚氛圍,真正為留守學生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藍天。

課題工作報告 篇8

多媒體對提高高中英語課堂效率的作用和意義十分重大,這一點,我們在教育實踐中能夠深深地體會得到。所以,我們提出了“如何利用多媒體讓英語課變得‘有滋有味’---英語多媒體教學模式的思索與研究”這樣的研究課題,旨在進一步明確多媒體在教學中的地位,並善用和擅用多媒體,使其發揮出在英語教學中的應有的作用。進一步,通過多媒體,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促進英語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協調師生關係,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

為了保證課題研究有條不紊地進行,我們召開了課題研究計劃性的會議,有錢學習擬定課題計劃,部署課題的每一步任務。這樣,我們的課題就能夠有目標、有方向,易於操作,易於管理和監控。具體課題計劃如下:

一,由沈曉麗負責收集整理知網上發表的有關多媒體與英語教學相關的文章,交由課題組成員研究、思考,形成自己的與課題有關的教育靈感,從而形成自己的論文。

二,課題組成員共11人。為了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每人都有明確的分工。其中,主持人丁菊香負責課題的總體把握。副主持人沈曉麗起草課題計劃,協助主持人完善課題的各方面的工作。錢學習協助主持人做好課題開會的通知、聯絡等方面的工作。

三,課題成員具體分工:

⑴丁菊香,負責課題申報、起草課題申報書;課題的會議主持與課題的總體把握;整理課題成員發來的材料併發到課題的網站上;發表與課題有關的論文、案例等等

⑵沈曉麗,負責課題的計劃草擬以及課題的結題報告;收集課題資料併發給課題組成員共享;要有發表或獲獎論文、要有獲獎的課件評比。

⑶錢學習,負責會議的聯絡、通知;要有發表或獲獎論文或獲獎的案例。

⑷徐香,負責案例分析、組織實驗、撰寫論文

⑸李秀梅,負責案例分析、組織實驗、撰寫論文

⑹張珍珍,負責案例分析、組織實驗、撰寫論文

⑺倪同玲,負責案例分析、組織實驗、撰寫論文

⑻暢舒,負責案例分析、組織實驗、撰寫論文

⑼李春花,負責案例分析、組織實驗、撰寫論文

⑽劉超,負責案例分析、組織實驗、撰寫論文

⑾楊歡,負責案例分析、組織實驗、撰寫論文

四,論文數目要求案例、課件評比、公開課等方面的計劃。

1、凡是課題組的成員,計劃至少要有一篇論文發表或獲獎。善於寫論文或有精力寫論文的同志應積極多寫論文、儘可能多發表論文。

2、當結題時,發表或獲獎的論文總數至少要達到10篇以上。

3、要有獲獎的案例。

4、要有獲獎的課件評比。

5、要有利用多媒體獲獎的公開課、聯誼課。

6、要有利用多媒體獲獎的考試分析或試卷分析。

五、課題會議計劃

課題會議準備至少每學期要召集一次,通報各自的進展部署下一階段的工作,該項工作請丁菊香負責擬訂,沈曉麗負責通知。

為了營造課題組成員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我們並不限制論文等獲獎的級別,希望該計劃大家能積極貫徹執行。

六、20xx年開題以後兩年多五個學期制定的具體上課、競賽、論文計劃:

1. 20xx上半學期:準備開設3節以上區級公開課,2人獲區級賽課比賽獲獎,爭取論文獲獎2篇。

2. 20xx下半學期:準備開設2節區級公開課,發表論文3篇,論文獲獎4篇,爭取區、市節競賽2人獲獎。

3. 20xx上半學期:準備區級講座2次,區級公開課3節,論文獲獎5篇。

4. 20xx下半學期:準備區級講座2人,區級賽課2人獲獎,論文獲獎3篇。

5. 20xx上半學期:準備市、區級公開課3節,區級競賽2節,論文獲獎3篇。

課題工作報告 篇9

《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整合》課題實驗報告 一、《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整合》項目引進背景與目的(一)基於學校發展的需要我校是著名兵乓球健將,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蔡振華先生的母校。“以乒乓特色興校,用‘振華’精神育人” 是我校的辦學理念,學校走體教結合的特色發展之路,堅持“文化環境陶冶人,校本研究造就人,文化活動激勵人,課程建設發展人”的辦學方向,着力開發打造學校品牌課程,傾力構建學習型、研究型的教師團隊,推進學校的特色建設、內涵發展。多年來,學校利用自身的環境優勢、人力優勢和學科優勢,較好地創設了雙語情境、營造了雙語氛圍,開發了雙語課程,力爭讓英語滲透到每門學科中去,讓孩子們更喜歡英語,讓孩子們與世界的溝通更自由,更廣闊!“雙語”教育在豐草綠縟般的學校教育領域中踏歌而行,展露崢嶸頭角。但是,英語學科的課堂研究缺乏重大課題引領,教學模式沒有突破式的發展,沒有形成品牌課程。參與教育部《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整合》這一課題研究,必將加速實現英語教學模式的變革,讓英語教學成為我校品牌課程,以課題研究引領,提高學校辦學水平,促進學校內涵發展。(二)基於學生髮展的需要在以教帶體、以體促教的同時,我們面向世界,着眼未來,也特別重視提升學生的英語技能。按照教育部《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整合》這一課題對英語的定義,英語在腦認知科學範疇屬於技能類,需要訓練。乒乓和英語在某種程度上同屬技能範疇。學生在乒乓訓練中形成乒乓技能的動力定型,獲得乒乓技能。學生在英語訓練過程中也可在大腦中獲得英語語言的動力定型。技能一旦形成是終生不忘的。國小階段,應該是孩子打好英語技能基礎的最佳階段。如果我們可以在國小階段幫助孩子在大腦中形成英語語言框架的動力定型,則孩子在未來的中學乃至大學學習期間,都不會有英語技能發展需要方面的困擾。學生身體素質與知識技能同步提高,將有益於孩子未來的發展。在接觸了教育部《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整合》這個課題後,我們對該項目做了多個層面多個維度的考察與研究,對其先進的教育理念十分認可。其核心內容強調腦認知科學中英語學習的技能導向,螺旋式上升的漸進過程,英語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框架結構,情景化與實用性的有機結合,以及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學習個性化等。同時,我們也考察了一些當時正在進行實驗的學校,對學生的交流技能,特別是聽説技能的突出特點印象十分深刻。因此,鑑於我們學校一直以來所致力發展的乒乓技能與英語技能同步提高的戰略目標,鑑於在這個時代教育部為我們提供瞭如此優秀的課題實驗項目機會,我們決定參加這個課題項目。(三)基於教師發展的需要沒有科研經歷的教師的發展是停滯不前的,有科研經歷的教師的成長進程是有目的、有載體、有能力、有幸福感的。信息時代的到來,改變了英語教學生存與發展的環境,改變了英語教學活動的方法與方式,改變了人的學習與發展的環境,同樣也為英語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全新的資源,促進英語教學越來越走向現代化、網絡化和個性化。參與教育部《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整合》的研究,為我校英語教師與時俱進,整合實驗課程資源,構建有效課堂搭建了學習、交流、研討的平台,必將促進教師業務水平的整體提升。簡而言之,借該課題的實驗,我們擬實現以下幾個目標:1、藉助國際領先的智能化多媒體課程,為學生提供優秀的英語環境,實現英語技能導向的個性化學習;2、採用課題項目的基於腦認知科學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交流技能,特別是聽説技能,幫助學生在國小階段搭建好英語語言框架;3、通過課題項目提供的標準教案和教學模式,全面提升英語教師的以技能為導向的英語教學技能;4、在課題組的指導下,進行科學有效的英語教學研究,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二、《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整合》項目實驗情況(一)課題實施方式根據師資的配備和學校實際情況,在課題研究的推進方面,學校的策略是“以點帶面,積累經驗,穩步推進,全面開花”。1、確立試驗班20xx年起,我們首先在一年級,確立兩個試驗班開始課題研究。學校通過新生家長會,請項目專家小組老師為家長開設專題講座,向家長廣泛宣傳《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整合》這一課題,請感興趣的家長為孩子報名參加課題試驗班。眾所周知,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輔相成。只有兩者形成合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對孩子的教育,家長普遍關切,但家庭教育水平卻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決定家庭教育水平的關鍵,則是家長本身的素質——文化素養、思想素養等。為了保障課題研究的順利推進,我們從報名的孩子中,選擇家裏有電腦上網條件的,家長有一定英語基礎,具有良好家庭教育氛圍的孩子組成了兩個試驗班。家校攜手,共同促進課題研究的加速發展。我們也希望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在此課題帶領下不斷提升並反作用與學校教育。20xx年,我們通過家長學校,半日開放活動,向試驗班家長和新生家長直觀展示試驗班的學習情景,學習效果,順利再組兩個試驗班。這樣,逐步推進,穩步擴大實驗面。同年級非試驗班的學生,則學習江蘇版《牛津英語》,便於進行學習效果的比對。試驗班的班主任,我們精心配備英語基礎好,責任性強的老師,以協助英語教師順利開展課題研究工作。2、成立課題組學校高度重視《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整合》的研究工作,在選擇課題組成員的時候把握三個條件:一是工作在教學第一線;二是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三是有熱情有恆心。只有這樣,學校才能夠真正做好課題研究工作,真正實現培養一批,帶動一片,在全校形成濃郁的教科研風氣,增長教師的教學智慧,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推動學校教科研工作深入開展。我校《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整合》課題組由周燕萍教導統領,市英語教學能手郭景燕和區英語教學新秀沈慧茹,校骨幹教師陳佳納、李勤、王舒羽為中堅,努力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轉化為課堂實踐,不斷開出新課、研究課、觀摩課,為研究提供樣板。這是一支過硬的實驗隊伍。沈慧茹老師曾獲得江蘇省“寧常蘇錫”四城區會課一等獎;李勤老師曾代表無錫市參加省英語青年教師賽課,也榮獲一等獎;王舒羽老師專業英語八級水準,榮獲“第四屆全國中國小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研討會暨基於交互技術的教學觀摩活動”教學課例評比二等獎。就是這支隊伍,讓《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整合》教學改革成為我校教學園地中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展露無限生機!(二)課題實施中的管理與困惑 課題實施,我們注重過程管理,通過學習培訓、調查分析、課堂展示、案例研究等方式促使教師、家長理解課題,深入課題研究,以取得更好的實驗效果。1、成立領導小組課題研究伊始,學校就成立了領導小組。校長親自擔任課題實驗主持人,領導周教導緊抓此項工作;周教導具體負責實驗過程,做到統籌兼顧、重點突出。每次英語教研活動,領導小組成員全程參與課題研究,深入瞭解實驗進程,正確把握實驗方向,通過剖析實驗癥結,解決實驗難題,提升實驗檔次,注重實驗效率等來完善學校英語教育教學的改革。2、加強教師培訓為促進教師對課題的理解,學校多次邀請《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整合》課題項目組負責人劉星華老師、戴耐得語言軟件系統開發公司馮峯教授對《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整合》課題的目的和意義、實施的途徑、實施過程和實施效果四個方面進行教師培訓,重點演示國小組部分課件,展現課題多元化的教與學方式,引導教師整合教學資源,採用寓教於樂的形式,創設良好的課堂情境,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兩年來,學校始終與課題項目組專家保持聯繫,積極參與課題的培訓、展示活動,瞭解課題研究的最新信息,推進學校課題的實施。為開闊教師視野,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學校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先後與新加坡啟化國小、富春國小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定期組織雙語教師外出切磋交流、汲取兄弟學校的成功經驗。課題組骨幹教師李勤老師於20xx年2月代表區赴新加坡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雙語培訓。陳佳納老師則赴英國埃塞克斯郡rivenhall primary school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培訓活動。為提高教師信息處理技術,學校重視信息技術培訓工作。課題組老師擠出時間系統學習信息技術,學會了使用教學實用平台,提高了媒體技術網絡信息與課程資源的整合意識,掌握了優化教學的實際本領。3、培養學生興趣“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為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我校舉辦了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我們邀請了“英孚”教學的外籍教師參與英語節的開幕式活動。外籍老師與我校的英語老師及學生們在台上台下一起互動、做遊戲,給師生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我們邀請外籍教師給學生上課,對我校的英語教學研究提出寶貴的建議。我們還通過雙語時空英語廣播、廣場英語交流、英語賀卡、小報評比等方式提供學生學習英語、使用英語的環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動性。4、拓寬交流渠道《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整合》課題,將學校教育與學生自主學習緊密聯繫在一起。為全面瞭解學生學習情況,探索有效教學模式,我們以多種方式加強學校與家長的聯繫,教師與教師的溝通,以取得最佳的實驗效果。我們成立了家委會,定期召開會議,聽取家長們的寶貴建議。我們通過“半日開放”活動讓家長走進課堂,瞭解孩子學習方式,學習情況。按照“學習—上課題組彙報課—交流反思—再學習”的研究步驟,課題組教師在課題研究過程中,通過實踐驗證,集思廣益,不斷調整和修訂研究方案,使得研究工作科學、有效的進行。我們還幫助教師學習科學的調查方法,通過家長調查、學生調查,及時瞭解學生通過網絡平台自主學習英語的情況,從而及時發現問題、調查問題的原因,提出改進措施,提高課題試驗的成效。當然,在課題實施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困惑。試驗班和平行班教材不同,如何進行對比測試,切實保障試驗班級和非試驗班的對比分析實驗數據的嚴謹性,需要建立科學的評價標準,檢測體系。學生升入三年級後,每個班級都需學習牛津版英語,試驗班教師如何在高效完成牛津英語的教學任務前提下,多方法多策略,整合課程資源,繼續深入進行課題研究,也需要進行有效的教學模式的探究。三、對未來的展望對於學校教育教學來説,在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英語教學正在經歷着日新月異的變革,在這種變革過程中,如何做好教與學、優化教學結構,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養,直接關係到新世紀人才的培養。信息技術和國小英語教學整合的實踐研究課題以嶄新的研究理念、體系、以及方式在我校開展。由於課題的研究涉及面廣,任務比較艱鉅,所以對於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今後,學校將完善各項制度,推進課題研究:(1)學習培訓制度:每兩個月組織一次課題組成員集中學習;每學期組織一次專家講座或座談。 (2)研究交流制度:建立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動制度,針對專題進行觀摩學習、研討和交流;每學期末進行一次集中研討交流。(3)課題彙報制度:在課題開始、進行和結束等階段定期向教師通報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階段目標和任務要求。(4)評比獎勵制度:為了提高教科研水平,定期對課題試驗的理論分析、數據整理、試驗案例、論文總結和物化成果進行階段性和終結性的評價,並對試驗成果突出者予以表彰。擬設課題實驗論文獎、課題試驗貢獻獎、課件製作獎、課題資源開發獎、優秀試驗課例獎等。通過制度的完善,課題的研究和實驗,我們要不斷探索優化的中國小英語課堂教學策略,研究和實踐英語學習評價的新模式,建立集數據採集、聚合和分析等功能為一體的學習信息反饋系統,探索學生英語學習的特殊規律。今後,學校將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有效地進行教材的二度開發, 建設整合教學的平台和共享資源庫,利用信息技術創建教師網上有效教研的平台,創建英語教師和學生、家長溝通的有效平台,使學校英語教學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課程教學方向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89p03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