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現狀調研報告範文十篇

現狀調研報告範文十篇

現狀調研報告範文 篇1

一、問題及目的

現狀調研報告範文十篇

從事農村國小基礎教育數年來,通過平時觀察、調查問卷等方法,發現多數國小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障礙主要集中在不能適應國小的學習活動,他們當中有的厭學情緒嚴重;有的學習習慣很差;粗毛病難改;學習習慣差;情緒影響較大;缺乏學習毅力;自主學習能力差.不僅影響學生的學業進步,還嚴重地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為了比較全面地瞭解國小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及時分析原因,尋找對策,提醒教師、家長關注國小生的學習心理,給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從小就有一個健全的學習心態。為此,我就國小生的學習心理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並提出了對策,以此為突破口,將有力地促進國小生心理素質的提高。

二、方法與步驟

根據平時教學實踐和觀察,我對我校二至六年級6個教學班90名學生,從調查涉及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學習情緒、學習意志等5個方面的內容進行了問卷調查(發出調查卷90份,回收86份)。

三、結果分析

1、厭學情緒嚴重

當今國小生對學習不感興趣,缺乏動力,厭學情緒嚴重。調查捲開卷第一題就問國小生:“你愛學習嗎?”回答“我熱愛學習”的。

2、學習習慣較差

對於國小生而言,習慣可能比知識、能力更重要,好的學習習慣可以使他們終身受益。在對86名同學調查中我們發現:不少學生不會科學支配時間。他們放學回家,先做作業再玩的學生僅佔48.8%;每次學習前,能夠認真預習或複習功課的僅有17.4%,不需要家長的督促,自覺獨立完成作業的只有29.07%。其中二年級學生是40%,三年級學生是33.3%,四年級學生是26.67%,五年級是25%,六年級學生是20%,呈明顯的下降趨勢。學生不良的習慣中,要數做作業的習慣最差:向同學抄作業的佔58.14%,邊做作業邊玩邊吃東西的佔37.21%。另外,在做作業時,經常和別人講話或做其它事的佔52.33%;還有9.3%的同學經常或有時把學習時間花在學習以外的事情上了。

以上數據提醒我們,許多孩子不能很好地利用學習時間,不能自主學習,不能專心致志地學習等。可見學習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重要的、長期的過程,教師和家長要給予足夠的重視,要有足夠的耐心。

3、情緒影響較大

情緒是對孩子學習影響較大的因素。如在愉快的心境中學習,常常會有些奇思妙想;而在煩躁的情緒下,再簡單的內容也可能聽不進去。另外,孩子在學習中和教師、同學的情感交流狀況、學生對學習環節的體驗、反應等情緒因素都會左右學生的學習。在調查中這樣的情況是顯而易見的。40.7%的同學即使知道答案,也經常害怕在課堂上回答問題;63.95%的同學學習時,只是認真學習自己喜歡的學科;37.21%的同學不高興的時候,就是能夠做好的事也會出錯誤;還有學很少這樣做。這到底該怪誰呢?也許是教師太嚴肅了,學生不敢接近,也許是孩子們不好意思,或者根本就不想問;20.93%的同學在自己學習時常常會覺得不知道該學什麼好,他們缺乏獨立學習的能力;25.58%的同學很少利用某一課程中所學的知識來理解其他學科的東西,他們缺少知識遷移的能力。總之,孩子的自學能力,不容樂觀,更應引起教師和家長的關注。

四、對策

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學習是他們第一位重要的任務,而健康的心理會使他們進步得更快,成長得更好,然而,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困惑,卻是阻礙他們健康成長的絆腳石。為了清除阻礙學生學習進步的絆腳石,讓學生有一個健康的學習心理,根據分析,特提出以下幾條對策:

1、加強積極的心理輔導

所謂學習心理輔導是指教師運用學習心理學及其相關理論,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發生的各種問題進行輔導。學習心理輔導有積極的學習心理輔導和消極的學習心理輔導之分。積極的學習心理輔導是對學生的良好的學習技能、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學習動機進行訓練與輔導,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品質。消極的學習心理輔導是對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障礙進行矯治。如幫助學生克服厭學心理,矯治注意力障礙、自卑自棄心理、學習恐懼症等。

2、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所謂學習習慣就是圍繞學習這個中心的相應的行為習慣。如按學習要求起牀、就寢的習慣,聽課、作業的習慣,文具管理的習慣,思考的習慣、時間安排的習慣等。

不良的學習習慣既是對學習的一種態度,又是一種不良的行為方式,它反映了對學習毫無責任心和怠惰、懶散的生活作用,從根本上説是一種人格缺陷,任其自然發展會嚴重影響學生認知能力的增長和積極動機的養成。因此,我們國小生進行學習適應性的指導,內容主要包括學習熱情、學習計劃、聽課方法、學習技巧、應試方法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一些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還應該進行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等方面的訓練。

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主要因從行為訓練入手,調動孩子的自制力,一次次堅持重複地去做到,再壞的習慣也可以糾正過來。低年級孩子可以通過要求服從與孩子自制結合。對高年級的孩子家長要更側重調動孩子的自制能力和主動性。

3、激發積極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並導致行為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的一種內在過程或內部心理狀態。

學生的學習是否有成效,主要取決於兩大因素:一是會不會學;二是願不願學。前者屬於學習方法與策略,後者便是學習動機問題。學生的心理問題佔居首位的是厭學,厭學主要也是學習動機問題,而不是單純的情緒反應。學生學習動機激發與培養有多種途徑,概括起來大致可分為外部動機激發和內部動機激發兩種。外部動機激發着眼

現狀調研報告範文 篇2

當前,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正在進入密集創新和快速擴張的新階段,日益成為拉動我國消費需求、促進傳統產業升級、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引擎。具體而言,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其一,我國電子商務仍然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潛力巨大。

我國近年來的電子商務交易額增長率一直保持快速增長勢頭。特別是網絡零售市場更是發展迅速,20__年達到13110億元。而20__年天貓“11·11”購物狂歡節支付寶成交額達350.19億元,更是讓人們看到我國網絡零售市場發展的巨大潛力。毫無疑問,電子商務正在成為拉動國民經濟保持快速可持續增長的重要動力和引擎。

其二,企業、行業信息化快速發展,為加快電子商務應用提供堅實基礎。

近年來,在國家大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的環境下,我國服務行業、企業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電子商務應用需求變得日益強勁。不少傳統行業領域在開展電子商務應用方面取得了較好成績。農村信息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創新電子商務應用模式,湧現出一批淘寶店,一些村莊圍繞自身的資源、市場優勢,開展特色電子商務應用。傳統零售企業紛紛進軍電子商務。其他行業如郵政、旅遊、保險等也都在已有的信息化建設基礎之上,着力發展電子商務業務。

其三,電子商務服務業迅猛發展,初步形成功能完善的業態體系。

從電子商務交易情況來看,近年來出現了一些新的發展趨勢。一是發展模式不斷演變。近年來B2B與B2C加速整合,並由信息平台向交易平台轉變。二是零售電子商務平台化趨勢日益明顯。具體包括3種情況:追求全品類覆蓋的綜合性平台,專注細分市場的垂直型平台,大型企業自營網站逐漸向第三方平台轉變。三是平台之間競爭激烈,市場日益集中。以阿里巴巴、京東商城為第一梯隊拉開了與其他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的差距。從支撐性電子商務服務業來看,近年來出現了不少重大的變化。比如,各方面的功能日益獨立顯現,呈現高度分工的局面;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電子商務服務中得到快速應用,除了物聯網技術外,大數據正逐漸讓數據挖掘發揮其精準營銷功能;電子商務平台的功能日益全能化。從輔助性電子商務服務來看,圍繞網絡交易派生出一些新的服務行業,如網絡議價、網絡模特、網(站)店運營服務與外包等。

其四,跨境電子交易獲得快速發展。

在國際經濟形勢持續不振的環境下,我國中小外貿企業跨境電子商務仍逆勢而為,近年來保持了30%的年均增速。有關部門正加緊完善促進跨境網上交易對平台、物流、支付結算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措施,促進跨境電子商務模式不斷創新,出現了一站式推廣、平台化運營、網絡購物業務與會展相結合等模式,使得更多中國製造產品得以通過在線外貿平台走向國外市場,有力推動了跨境電子商務縱深發展。

此外,電子商務發展環境不斷改善。全社會電子商務應用意識不斷增強,應用技能得到有效提高。相關部門協同推進電子商務發展的工作機制初步建立,圍繞電子認證、網絡購物等主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規章和標準規範,為構建良好的電子商務發展環境進行了積極探索。

現狀調研報告範文 篇3

近期,按照區委農工部關於開展農業農村經濟情況調研的通知要求,我局立足實際,對全區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細緻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區農業農村經濟總體發展現狀

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區農業農村經濟總體發展較好,特色產業快速發展壯大,農民收入持續增加,農村社會和諧穩定。以20__年為例,各項農業工作指標均順利完成,蔬菜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面積達到18、6萬畝,產值突破9、3億元,標準園建設成效顯著,建成千畝蔬菜標準園7個;農村沼氣建設指標全部完成,新建沼氣池300個;惠農補貼力度進一步加大,共落實農機具、良種、沼氣、一事一議、設施蔬菜等方面的補貼資金1600餘萬元;農技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測土配方施肥、植物檢疫、病蟲防治、農民培訓、農業執法、種子管理等方面工作成效明顯;新增專業合作社8家,土地流轉面積突破8000畝,“三資”管理趨於規範,所有村街全部建立了財富積累機制。農業農村工作的順利開展,為建設和諧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現代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存在的問題

(1)資金不足。發展現代農業各方面的要求比較高高,從生產設施建設到栽培管理都較以往更加嚴格,為此,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而據我們調查雖然近兩年各級對農業有一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但仍不能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由於歷史原因,現在農村信用社、農行等金融部門不願發放小額貸款,更加加劇了資金瓶頸問題,制約了農業產業發展。

(2)組織化程度不強。當前農民進入市場很不順利,原因之一是組織化程度低。針對目前家庭經營為基礎的現實,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的辦法是通過合作社組織農民。但就目前全區的實際情況看,各類合作社數量雖比較多,但真正能夠發揮示範帶動作用的合作社和龍頭企業並不多,沒有具備一定實力的合作社和龍頭企業,很難將農民有效組織起來,抱團發展。

(3)品牌效應不太明顯。以蔬菜為例目前,雖然我區已經註冊了“營綠”、“碧緣”、“乾綠”等蔬菜品牌,但在開拓蔬菜銷售市場方面都處於各自為政、各找出路的局面,沒有擰成一股繩,創立代表本區域蔬菜特色的大品牌,致使蔬菜產品知名度不高,品牌效應不明顯。

(4)技術服務不能及時跟進。專業農技人員缺乏,基層農技推廣組織不健全是我們的現狀。所有技術服務工作全部由農業技術綜合股一個部門承擔,業務上不堪重負,鄉鎮農業技術服務機構完全處於“真空”狀態,有名無實。區農業局現有工作人員中,非農專業人員多,涉農技術人員少;工人多,幹部少;初級及中級職稱人員多,高級職稱人員少。發展現代農業離不開全面的技術服務,對服務的水平和質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的技術服務隊伍現狀嚴重阻礙了農業向前發展。

2、發展對策

(1)拓寬融資渠道。建議政府在加大農業發展扶持力度的同時,積極組織建立產業發展融資平台,適當地為融資提供擔保,協調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農業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和合作社及農户的關係,使二者之間建立起合作互信關係,提高金融機構放貸的積極性。同時,通過政策吸引,調動社會資金參與發展現代農業的積極性,全方位、多角度的拓寬融資渠道。

(2)加大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建議制定專項的扶持政策,對發展有機蔬菜產業的合作社和龍頭企業予以扶持,使其運作更加規範,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吸引更多的農户加入其中。

(3)培樹“廣科源”蔬菜大品牌。建議對現有的蔬菜品牌資源加以整合,聚零為整,抱團發展,逐步培育並樹立在京津市場叫得響的,能反映有機蔬菜發展特徵的大品牌,進一步提高我區蔬菜的知名度。

(4)建立健全農技服務體系。建議區政府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農技服務體系,重點是加強鄉鎮農技服務隊伍建設,落實人員編制,給予經費保障,使空轉的鄉鎮一級農技服務機構真正運轉起來。在確定人員編制中,重點向農業系統予以傾斜,落實高層次人才待遇,引進和吸收一批具有高級職稱的農業專業技術人才紮根,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三、農村經營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農民負擔監管還存在一些間接收費問題。一是少數部門仍然違規向村集體收取資料費、培訓費、學習考察費等費用;二是村街報刊超限額,存在報刊訂閲向村街攤派,部門刊物過多過濫等問題。在今後的監管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加大對農民負擔專項治理工作力度。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把減負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列入專項治理的重點內容,屬於哪個部門,由哪個部門負責治理,沒有文件依據收費的要堅決不能再收。明確要求鄉鎮各部門確需向農民或是村集體經濟組織收費的,需要經過區減負辦審核備案,以防止亂收費行為的發生;村街訂閲報刊應堅持自願的原則,不能強行攤派。報刊徵訂要嚴格按照省規定的標準執行;三是加大農民負擔的執法檢查力度,督促減負工作的更好開展,查漏補缺,確保今後農民負擔執法檢查中不再出現類似的問題。

2、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問題突出。一是村民實際籌資比較困難,部分村街存在集體墊資現象,把應發給村民的福利代替籌資。二是由於申報程序比較繁瑣,部分村街申報項目的積極性不高。三是上級資金撥付遲緩,造成報帳不及時,影響下一年度項目申報。四是未將籌勞納入獎補範圍,獎補數額小,難以滿足村街公益事業建設的實際需求。今後我們將盡量簡化審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重點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3、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不夠規範。一是管理體制不暢。各鄉鎮(辦事處)農村集體“三資”委託代理服務中心具體負責業務的是鄉鎮財政所長,長期以來財政部門執行的業務處理程序是行政事業單位的業務處理程序,與農經部門的業務處理程序有很大的差別,實際工作中很難貫徹落實農經部門的政策法規和有關規章制度。二是村街各項財務監管制度很難落到實處。從調研中發現有的村街民主理財小組難以真正發揮監管職能,對村集體的財務收支活動的監管流於形式;有的村街大額開支沒有履行民主議定程序;有的村民代表不是村民大會選舉產生,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調研中還發現有的鄉鎮“三資”代理服務中心對於村街財務審批手續把關不嚴,收入不及時入帳。村委會開支嚴重鋪張浪費,個別部門違規向村街收費等現象。在今後“三資”管理中,一是要繼續加強財務制度建設,規範財務管理程序;二是規範農村集體財務收支審批程序;三是切實履行民主決策程序,實行民主理財。

4、農村集體財富積累機制尚不健全。一是三資管理工作體制不順,人員短缺。二是由於村街幹部基於村街穩定因素考慮,對歷史遺留問題大多本着後人不理前帳的態度,對清理核實和履行民主監督程序心存疑慮,對應收款不積極清收,應付款不主動償還,對無償或低償使用村街資產的情況也採取迴避的態度;此外,區城區周邊村街出租資產的數量較多,情況複雜,資產清理起來比較困難,而其它村街基本上可利用的集體資產又很少,因此村街對建立村級集體財富積累機制工作不積極不主動,也影響了此項工作的開展。在今後工作中還需進一步加強對鄉鎮村街開展此項工作的督導檢查力度,深入村街指導工作開展,通過總結已建立機制村街的經驗做法,推動未完成村街的工作,完善相關措施,力爭年底前實現全覆蓋。

5、農村經濟審計處於“真空”狀態。我區沒有開展對農村集體經濟的審計工作。具體原因是:一是農經管理體制不順。我區農村集體三資委託代理服務,全部由鄉鎮(辦事處)財政所代管,農業部門的相關經濟政策及報帳制度不能在鄉鎮(辦事處)財政所代管的村街帳務中得到較好的落實,造成開展審計監督工作達不到應有的效果;二是審計力量薄弱。我區農經人員少,縣鄉兩級農經管理人員只有3人取得審計證,審計力量與任務相差懸殊,致使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工作難以開展。開展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工作存在的困難依然是農經管理體制不順和審計人員缺乏。建議區政府充實這方面的專業人才。

現狀調研報告範文 篇4

經濟與社會形態帶來的消費形態的變動,使得對於消費趨勢、特點變化的研究越來越重要,房地產作為社會消費者一項重要的消費與投資行為,其特點較以往3年已經呈現出顯著的變化。一直是縈繞在房地產開發商頭腦中並百思不得其解的幾個疑問是:在房地產置業投資上,消費者究竟是如何做出購買決策的?在與房地產選擇與購買相關的多個因素當中,到底哪些因素在起着決定性的、實質的影響,哪些因素又僅僅是表層的和直觀的?房地產需求市場的需求與變化,對房地產供應市場有着極大的影響。在房地產買方市場的條件下,研究購房者的需求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

一、目前購房羣體的基本狀況

1、大部分購房者目前的事業狀態處於起步階段或發展階段,總體購買力不高。

2、購房者對房地產開發商品牌有一定的認知度,但總體認知水平並不高。

隨着外地的房地產開發商進軍重慶房產市場,房地產開發商日益增多,房地產開發商的品牌能否被消費者認知或記憶對房地產開發商的市場拓展以及樓盤銷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表明購房者對房地產開發商品牌的總體認知程度不高。

消費者對房地產開發商品牌認知程度不高,其主要原因在於以往開發商對樓盤項目本身的宣傳力度很大,而對開發商本身的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宣傳得不夠。房地產開發商本身的品牌,是影響消費者購買的重要因素,對促進樓盤的銷售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房地產開發商在大力宣傳樓盤項目的同時,也要加強本身品牌的建設和宣傳。

3、置業消費盲區與企業品牌建立。

置業投資雖然是家庭的消費投資之一,但由於其選擇、決策、談判、購買過程過於複雜,涉及眾多環節,因此存在着比較極大的認知難度,而消費者在房屋消費過程中的弱勢地位,使得非理性決策容易形成,併為今後的糾紛帶來了隱患。

二、消費者住房需求特點與趨勢

1、消費者生活需求空間增加

生活居所户型總體上向較大方向發展調查表明,消費者購房向較大户型發展,這一發展特點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體現:從購房者生活空間的居室數量變化來看,購房者的意向居所與目前居所相比,總體套內建築面積有所增加。具體來看,較大套內建築面積的比例有所上升,較小套內建築面積的比例有所下降,同時,人均建築面積也有很大的提高。購房者的意向居所與目前居所相比,同一種格局的套建築面積有所增加

2、消費者對居住地點至工作單位的車程要求有所放寬

居住區域選擇呈現郊區化傾向。在居住地點至工作單位的車程方面,購房者的要求有所放寬。藉助於家庭私車和公交車輛兩種交通工具,從以下兩方面來看一下購房者對車程的要求所發生的變化。

伴隨着消費者對居住地點至工作地點的車程要求的放寬,消費者住宅區域呈現郊區化趨勢,主要表現為購房者在居住區域的選擇上向城市邊緣或郊區縣地區擴散。

三、購房者置業特點與趨勢

1、絕大多數購房者為自住型購房者

從購房者買房的動機來看,無非是自己居住或投資,或者二者兼有。以滿足自己與家人居住為目的的購房為自住型購房,一般屬於第一次置業,而二次或多次置業的人買房更多是用來出租或增值,以獲得豐厚的回報,通常稱之為投資型購房。

2、交通配套是購房者最為關注的基礎配套設施

工作是人們最重要的生活內容,調查表明,他們不希望被居住地點至工作地點的不便的交通所困擾,因此,絕大多數購房者在對將來生活區域的配套設施的重視程度上,將交通配套放在了首要重要的位置。事實上,交通狀況是衡量地理位置好壞的重要指標,那麼購房者對交通配套的極大關注也就説明了地理位置對一個樓盤項目的重要作用,樓盤的地段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購房者的選擇。因此於開發商而言,在開發樓盤項目時,仍要精心選擇地理位置。

除此之外,對學校配套、醫務配套、和自然景觀的關注程度也較高。

3、投資型購房者的置業特點及購買權衡

購房者的投資意識已經有所提升。從意向進行 房地產投資者佔的比例與已進行 房地產投資者佔的比例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又説明可能存在相當一部分人羣有投資房地產的傾向,但經濟條件的限制使得他們又無法涉足該領域,但是可以預見今後隨着個人經濟實力的加強,一部分人會將投資理財方式轉向房地產投資。

四、房地產住宅市場中幾個具有明顯特徵的重要購買人羣

1、投資型購房者

投資型購房者的年齡大多在26—45歲之間,並且處於事業的發展階段或已經取得了一定成功。他們的收入水平較高,總體家庭平均月收入約為4150元,比所有購房者的平均收入高出1000元。同時投資型購房者有相當一部分有兩處居所,相對於自住型購房者所擁有的兩處或更多居所的比例要高,而且其居所全部是已購房屋,這又進一步説明投資者的具有相當強的經濟實力。

多數投資型購房者認為購物和休閒娛樂是自己生活的主要內容,而且認為房地產投資在投資理財中,成為超越儲蓄而處於第一重要的方式。他們的生活方式以個性的、簡單的、隱祕的、舒適的、現代的而非豪華的、多元的生活方式為主。

2、郊區型購房者

我們暫且將意向購買市區邊緣地帶或郊區縣地區居所的購房者稱為郊區型購房者。調查表明,郊區型購房者主要由兩部分人羣組成。一部分是年輕人,他們的事業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或者發展的初期階段,他們的收入水平較低或者一般,家庭平均月收入水平在20__—4000元佔一半左右的比例,而4001—6000元的比例約為30%。他們一般只擁有一處居所,並且多是單位租用房或租用私人房。這部分年輕人將自己的大部分精力用於工作,其次也很注重娛樂。他們認為自己的事業發展仍需要一定的錢財,他們認為有必要進行一定的積蓄,所以儲蓄是他們最重要的投資理財方式。他們推崇的生活方式是簡單的、樸素的、寧靜的、温馨的,但同時又是開放的而又不乏現代氣息的生活方式。

另外一部分郊區購房者是中老年人,他們中的多數人在事業上已經取得了一定成功,並且收入水平比較高。他們目前都擁有一處或兩處居所,並且基本都是自己已經購買的。這部分人的主要生活內容是購物、健身、出遊和休閒娛樂,他們很看重生活是質量,他們的生活方式是樸素的、簡單的、温馨的、寧靜的、自然的,同時還希望是穩定的,所以他們的投資理財方式傾向於風險最小的儲蓄。

3、享受型購房者

享受型購房者與其他購房者相比,他們更加關注生活質量、生活品位的提高。享受型購房者在年齡分不上沒有什麼明顯的特徵,大多數人在事業上已經取得了一定成功。收入水平較高,家庭平均月收入約為4292元,而且他們現有的居所基本上都是自己購買的。

享受型購房者追求的是寧靜的、温馨的、隱祕的、自然的、穩定的生活方式,他們非常看重低密度、低容積率以及優美的園林帶來的生活舒適感。除了工作以外,休閒娛樂和購物是他們重要的生活內容。在投資理財方面,他們不喜歡進行風險較大的投資方式,而是更多采用地儲蓄和保險。

現狀調研報告範文 篇5

是我國進入老齡社會較早的城市之一,xx年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比全國提前xx年左右。以銅梁為例:據統計,我縣共有60週歲以上老年人15.4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8.4%,比全市高1.2個百分點,比全國高4.7個百分點。老年人每年以6%的速度持續增長,已提前xx年達到全國老齡化水平。全縣有空巢老人8萬餘人,佔全縣老年人口的52%。老齡人口總體呈現出規模大、增速快、空巢老人多的特點。隨着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加劇、家庭小型化、空巢化以及年輕一代面臨的巨大社會競爭,單純由政府提供機構養老已不能滿足養老需求,實施養老服務社會化已成為大勢所趨。

一、養老服務社會化的基本內涵

養老服務是指為滿足老年人物質、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為其提供的服務。養老服務社會化主要是指服務對象和服務提供主體的社會化轉變,不再是原來單一的政府福利供給方式,它是養老事業的發展方向。主要內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投資主體多元化。打破由政府和福利機構包辦養老事業的格局,鼓勵社會組織、企業和個人共同參與,投資興辦社會化、市場化的養老機構,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資,多種所有制形式共同發展的格局。

(二)服務對象公眾化。改變傳統養老模式主要由福利機構向“三無”老人、“五保”老人等特殊人羣提供養老服務的局面,面向全社會老人並根據服務對象的不同情況,實行有償、減負或無償等多種服務。

(三)運營模式多樣化。改變以往養老福利機構全部由政府投資、政府管理的模式,引入政府投資建設,委託專業化管理,政府不投資建設而補貼部份入住老人費用;民間投資建設,按照市場化模式運營等多種運營模式。

(四)服務形式多樣化。通過拓展養老機構社區服務等服務項目,增加如託管、心理諮詢、康復治療等各種養老服務,為家庭提供支持。

(五)服務參與公共化。養老服務網絡的構建,除了政府的主導和非營利組織的運作外,廣大志願者的參與也是一個重要的系統支持,特別是在社區養老服務中大力開展志願服務活動,不僅可以通過互幫互助為老年人提供便利,而且還有利於加強社區的精神文明建設。

二、我縣實施養老社會化開展的主要工作

(一)全面落實各項養老政策。我縣始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宗旨,把社會養老工作擺在民政工作的突出位置,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抓好五保供養、高齡補貼等政策的落實。全縣現有五保户2599人,城市三無人員1754人。自xx年10月起,農村五保供養標準由原240元/人·月調整為270元/人·月,城市三無人員供養標準由原370元/人·月調整為415元/人·月,均達到市政府規定的供養標準。全縣1686名90歲以上老年人每月按時領取了高齡生活補貼,其中,90—99週歲老人每人每月200元,百歲老人每人每月400元,補貼標準居全市前列。

(二)統籌推進養老服務設施建設。xx年,籌集資金1500萬元修建銅梁縣福利中心,採取慈善損贈、市級支持、自籌等方式,籌集資金940餘萬元,新建了土橋、二坪、安溪、白羊、蒲呂、圍龍敬老院;xx年,投資690萬元,新建少雲、安居和石魚3所敬老院,擴建高樓敬老院;目前公辦養老機構74所,共有牀位2400張。同時,鼓勵發展民辦養老機構。目前民辦養老機構共6所,有牀位800張,入住率達90%。我縣還建成老年大學1所、老年活動中心1所。

(三)順利推進社區養老。xx年以來,我縣相繼建成巴川街道正街、和平、龍山、東方4個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所,為老年人提供文體娛樂、培訓和免費體檢等服務。xx年,又在8個鎮街各選定1個社區或村作為全縣社區養老示範點建設,建成10個星光老年之家和12個社區綜合服務站,為老年人開展健康娛樂活動提供了陣地保障,為xx年前實現全縣50%的村、100%的社區建成社區養老服務站做好示範、引領。

(四)多舉措提高服務質量。一是加強養老服務機構管理。敬老院實施“268”管理制度,進一步規範了敬老院的組織建設和日常管理。對民辦老年公寓實施“兩規範一標準”(即:老年人建築設計規範、老年人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範、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標準)。每年對全縣老年公寓和敬老院進行全面檢查,加強對社會養老服務機構的監管,切實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二是加強從業人員培訓。每年選送部分養老機構從業人員到市局進行培訓,縣民政局每年採取參觀見學、集中培訓、崗位練兵等形式對養老機構從業人員進行培訓,不斷提高養老服務人員的服務水平。三是提高從業人員待遇。xx年以來,兩次提高養老機構從業人員待遇。從xx年7月1日起,按院民50人以上、20人-50人(不含)、20人以下(不含)的院長,每月工資分別由1200元、1000元、1000元提高到1470元、1365元、1260元,敬老院炊事員、護理員由900元提高到1155元。今後,建立與最低工資標準聯動機制,從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佈我縣最低工資標準生效之月起,以上四類人員分別按最低工資標準的1.4倍、1.3倍、1.2倍、1.1倍調整工資待遇。四是組織志願服務活動。全縣組織志願者隊伍500餘名聯繫了306名空巢老人,在農村實行了鄰里親友結對幫扶空巢老人的制度,定期看望、生活照料、解決糾紛等,極大地發揮了社會的關愛,提高了老人對社會的認可度。

三、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法規政策滯後,配套政策難落實。當前對養老服務機構管理的法規如《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暫行辦法》等等大都是1998年至xx年期間制訂發佈的。自xx年國家提出社會福利社會化改革思路以後,從上到下相繼出台了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的優惠政策,特別是去年,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出台了《關於扶持發展社會辦養老機構的意見》(渝辦發〔〕252號)。在實際執行中,由於涉及的單位多,沒有詳細的實施細則,兑現優惠政策的難度比較大,主要表現在落實土地難、享受補助難、審批時間長,嚴重製約了民辦養老機構的發展。

(二)佈局規劃隨意,投資回報週期長。地方政府對養老服務社會化發展缺乏統一整體的規劃,沒有具體的網點佈局,民辦養老機構在設點、數量、規模等方面的隨意性比較大,致使民辦養老機構的建設與發展比較零星,沒有統一的標準。另外,養老服務業初期投入較大、服務成本較高、投資回報週期較長、經營風險較大,致使投資者思想顧慮較大,投資積極性不高。據測算,新建養老機構平均每個牀位要投入3萬元(不含土地費),辦一個100張以上牀位的養老機構投資要300萬以上。目前的補助標準是:新建100張牀位以上且符合條件的每張給予4000元的補助,租房新建且租期在5年以上辦50張以上牀位的每張給予1000元的補貼,補助標準很低。

(三)服務內容單一,從業人員水平低。目前,社會養老機構提供的服務仍側重於生活起居、日常護理,而對醫療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娛樂、體育健身、法律維權等其它項目的服務重視不夠,難以滿足老年人的多層次需求;從業人員大多以臨時招聘為主,未經專業培訓,邊幹邊學,同時因為待遇不高、勞動強度大、社會偏見等原因,專業的養老服務從業人才引不起、留不住,從業人員流動頻繁,工作穩定性不高。

四、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的對策建議

(一)把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一是要制定科學系統的養老服務體系總體規劃。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現狀,站在養老產業化的高度,以適度普惠為目標,建立與人口老齡化相適應、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基本滿足老年人的服務需求、覆蓋城鄉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總體規劃。要把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作為剛性指標,統盤考慮,同步實施。二是要把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城鄉建設總體規劃。根據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規劃好養老機構、養老設施的整體佈局,在土地劃撥、建設標準設置等方面進行宏觀考慮,項目設施要納入地方城鄉建設總體規劃,項目用地要納入土地使用總體規劃,多方籌措資金,保證項目如期實施。三是要細化各項指標,分步實施。政府要積極承擔養老事業的公共服務和市場監管職能,建立養老事業考核激勵機制,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年度考核指標。

(二)政策層面給予足夠支持。要結合實際,制定出台操作性很強的相關配套政策,不斷豐富和擴大養老服務社會化的政策體系。可以考慮制定為民辦養老機構服務人員購買公益性崗位、提高牀位補助費。對社會力量興辦的養老機構,要幫助落實優惠政策,在審批、各種手續辦理等方面建立綠色通道,對有關手續費用給予減免。

(三)拓寬投資渠道。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在資金投入上對養老服務機構配套設施予以傾斜,逐年增加對養老服務事業的投入,重點建設一批基礎性、示範性的社會養老機構。同時,積極動員民間力量,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以投資、承包、租賃、託管、股份制等形式參與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解決社會養老投資難的問題。

(四) 積極鼓勵居家養老。居家養老是由家庭養老向社會化養老過渡的一種養老方式,是今後老齡化社會的一種主要養老方式。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建設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充分發揮社區在居家養老中的基礎性作用。有關部門要採取有效措施,積極推進養老服務中心(站)建設。可由所在街道解決活動場所,市、區(縣)兩級財政補助必要的開辦資金。同時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並募捐,用於居家養老服務補貼,帶動居家養老服務社會化,以適應居家養老服務發展需要。二是完善社區服務。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要服務平台,其基本功能要滿足老年人多層次的需求。

要充分利用現有的社區老年娛樂活動中心,提供菜單式的服務;要整合現有養老資源向社區延伸,開設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接收附近社區的老年人;結合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的新、擴、改建,探索建立社區衞生服務型的養老機構,既滿足社會對託老機構的需求,又實現醫療機構非衞生渠道的牀位擴張和社區衞生服務功能的完善。三是推進農村老年公寓建設。政府要予以鼓勵和支持,出台具體扶持政策,在土地、規劃、消防以及財力方面制定相關規定,在土地方面,對符合條件的可以劃撥方式供地;在規劃方面,對發展養老設施等社會公共事業在審批上予以支持;在財政方面,對村辦老年公寓給予資金補助,以推動農村老年公寓的建設。

現狀調研報告範文 篇6

一、調研的目的

新課改在我區已經實施了七個年頭,為了總結我區新課改以來國小語文教學的成敗得失,全面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我對本區國小語文常態教學現狀進行了調研。

二、調研的範圍

城區部分國小、鄉鎮中心國小和部分村級國小。

三、調研結果的綜合分析

(一)基本情況

我們按工作計劃進行教學調研。調研內容分為兩大塊,一是深入課堂聽課,二是檢查教學常規管理。這次調研,聽了各年級的百餘節常態課,檢查教師備課筆記(教案)、聽課筆記、教研筆記千餘份,對學生作業、教師批改記錄、學生成長記錄進行了抽樣檢查,並針對問題適時召開了座談研討會、情況反饋分析會。

(二)值得肯定的地方

1、本色課堂自然美

呈現在我們面前的百餘節課,都是真實的原生態課。師生的一切活動都無事先安排的痕跡,無公開課那種因“反覆雕琢”而“無可挑剔”的“秀”美。但真實的課卻給人一種樸實紮實的自然美,為了解我區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現狀提供了真實可靠而可貴的依據。

2、平等對話和諧美

課改倡導新型的師生關係是平等的,即教師應把自己從“神壇”上請下來,從課堂的主宰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夥伴,百餘節常態課都體現出平等的師生關係。課堂上,我們看不到教師那種“唯我獨尊”的樣子,也很少聽到教師那種“發號施令”式的講話。相反,課上洋溢着的是教師暖暖的笑容,迴盪着的是教師親切的話語,在這種的課堂中,學生自然能放鬆身心,自由自在地學,暢所欲言地説。

3、有效互動方式美

傳統教學中“師講生聽”“師寫生抄”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在逐步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在不少課堂上得到了有效運用,另外,不少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採用了“變師教生”為“師生互教互學”的方式。

4、規範教學文化美

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①絕大部分教師能根據教學進度備課和撰寫教案,教案比較規範,書寫也認真;

②教師能夠有計劃地互相聽課、評課、進行主題研討和反思,記錄內容詳細。

③佈置的作業量基本適中,形式多樣,批改細緻。作文批改基本上評有分數(等級)、寫有批語,中高年級還有特色作業。

5、培養能力方法美

學生的學習習慣特別是思維習慣普遍加強。在設計預案時,能關注學生的學,考慮到學習的實踐性。教學中,多數教師能視學生為學習主體,不再以教師的講解替代學生的思考。閲讀教學中能引導揣摩課文的語言和文章的表達形式,能滲透語言實踐和表達訓練,閲讀技術像邊讀邊思、邊讀邊批註圈點等方法被廣泛採用。從效果看,多數學生始終精神飽滿,主動積極。

6、整合技術應用美

部分語文教師特別是城內教師能夠將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有效整合,能夠運用多媒體上課,能夠根據教學需要製作課件,課堂上也能較熟練恰當地運用。

(三)存在問題

1、課改理念深入人心,然教學方法依然陳舊

我們通過多途徑、多形式對教師進行了新課程培訓及教材教法輔導,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已逐漸深入人心,在絕大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中也或多或少得以體現。但對部分教師來説,對課改還不夠適應,教學中不能正確處理知識與能力的關係,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反覆機械訓練,加重學生學習負擔在所難免。在農村國小,許多教師在教學中還存在“滿堂灌”和“機械訓練”等傳統的教法。

2、追求課堂教學的形式,忽視教學的實際效果。

我們發現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有的課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端”,一味追求“創新”,一節課下來有的學生甚至連基本的識字任務都完不成,連短短的一篇課文都讀不熟;有的課,生字還沒有掌握,課文還沒有讀熟,就讓學生漫無邊際地想象,這樣既不利於學生的語文素質的培養,又不利於創新思維的培養。

3、教學方式轉變了,雙基落實不到位。

(1)教學目標制定不準。出現目標“越位”和“不到位”現象,如低年級閲讀教學目標過高,教學用時太多,教師講解太多,本來應該注重激發學生閲讀興趣,在讀課文中學習識字,在讀課文中學習用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然而不少老師往往拔高要求,引導學生逐句逐段地分析。

(2)識字教學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現象,生字回生率和錯誤率居高不下。學生書寫不夠規範、整潔,中、高年級學生作文中,錯別字現象嚴重,教師對識字、寫字的強化訓練不夠。

(3)學校方面的問題

學校條件差,教師的素質低,老齡化嚴重,這種情況尤其在農村村級學校特別嚴重。教師很少有教輔資料、信息也不是很暢通,學生沒有課外閲讀資料。有的教師文化功底差,語言表達能力差。讀不好課文,不會寫文章,不能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甚至不能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有的教師則消極怠工,誤人子弟,教育教學質量差。

(四)產生問題的原因

1、教師方面

對於一些教師來説,新課標學習還停留於口頭,沒有從根本上轉變觀念;片面理解課程改革,對語文課標中的四個基本理念存在認識上的偏差。語文教材及現行實驗教材,編排體系發生了很大變化,教學內容更新、更活、更寬,教學彈性大,使部分教師感到無所適從,大多數一線的教師缺乏學習、進修、觀摩的機會。受考核評價制度的影響,教師過於重視考試的分數,部分教師本身的文化素質低,師德師能差。

2、學校方面

阿城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學校在農村,距城區最遠的學校在上百里以外,聽課研討活動的時間還沒有在路上等車的時間長,參加區裏的教研活動很不方便。農村學校編制經費都比較緊張,教師外出參加活動,找個老師代課都很難,沒辦法有時就只好讓學生自習,每年還要花費大量的旅差費。大部分國小人員編制緊張,語文教師幾乎都是班主任,工作量重,壓力大。滿負荷運轉,造成許多教師沒有時間和精力充電,教育教學能力無法提高。另外,農村教師隊伍相對較薄弱,一般村級國小沒有平行班,校本教研也無法開展。教研活動流於形式,缺乏實效性。一些鄉鎮學校更是缺乏理論指導、缺乏經驗、缺乏教研的氛圍。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即是“一鄉一校”過渡時期出現的特殊現象,中學老師過剩,不願意到國小去工作,涉及到評職晉級等很多切身問題,沒辦法鄉鎮中心校領導決定把國小五六年級學生升到中學上課,甚至有的學校從四年級就到國中上課了,任課教師基本上是教不了九年級的比較薄弱的教師,過去本來就存在中國小教學銜接問題,這下問題就更嚴重了,教學雙方都存在着彼此適應的問題,中學教師沒有參加國小教研的機會和習慣,對國小教學不瞭解等現實問題。

3、社會及家庭方面

社會大環境存在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因素,缺乏語文學習、實踐活動的場所和設施,家長缺乏對新課程改革的認識和對孩子語文學習輔導的能力,孩子缺乏課外閲讀的資料,無法達到課標提出的閲讀量。

4、教育主管部門

課程設置不斷完善,語文課時安排有所減少,而教材內容在增加,教師們感覺教學壓力大。新課程實施以後,相關的配套資料(錄音磁帶、掛圖、投影片、生字詞卡片等)越來越少,許多教師感到難度很大。

四、應對策略

1、加大教師的培訓力度與密度

要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提高語文教師自身的素養是關鍵的因素。

為此,

一是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培訓計劃,確保學習時間和質量。

二是鼓勵語文教師參加在職培訓與學歷進修,積極參與教學研究,大膽實踐,不斷探索,努力超越,提高自身的業務功底和實際的教學能力。

三是加強對語文學科教師新課程理論學習和語文課標(修改稿)、教材教法的培訓,並經常調查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不同層面研究型團隊建設改進聯校教研和校本教研的形式,召開研討會,及時解決問題。四是儘可能給一線教師提供參加研討、觀摩的機會,而不是隻讓個別骨幹教師參加,減少二級培訓,增大教師的直接收益。建立骨幹教師支教幫扶制度。發揮各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的作用,定期“送教下鄉”,將新思想、新方法及時傳播,在深入基層進行理論與實踐培訓的基礎上,指導教師上公開課,並進行研討。

2、打造綠色網絡教研平台

明確網絡化教研的重要性和指向性,讓每一個教師都意識到網絡化校本教研是教師成長的快車道,還要樹立團隊合作研修意識,強調以教師團隊合作為基礎,開展網上合作研究。

建立教研員網上工作室,通過教研博客這一媒介促進教研員與教師間的流通和交流,提高教研員的教研影響力和教師對課程的執行力。建立學科教學資源庫,滿足備課的需求,開闢方便易操作的論壇空間,如我們國小語文學科在5d6d開闢了《教科版語文教師之家》論壇,申請開通新浪UC教研房間,建立開放多元立體的教研環境。

3、提高語文教師多種能力

通過培訓或競賽提高教師對教材多角度解讀的能力、教學的獨特創意能力、案例的深層次分析能力、問題的發現與解決能力、小專題的專項研究能力等。具體訓練層次為教材研讀,資料積累,教案設計,作文研究,敍事寫作,測評指導,案例分析,課堂教學技能訓練。

4、下沉教研重心

常規教研網絡化,放大“uc教研”房間的功能。一是面向全區教師組織各類學科活動,如:新浪UC視頻在線專題研討、教師培訓、觀課研課活動、集體備課,視頻會議等,開展師生競賽活動(美文誦讀)、師生才藝展示、師生聯歡晚會等。二是給各校搭建平台,使各校巧借新浪UC視頻窗口,把本校的校本教研活動對外開放,與其他學校交流。

5、改革考試和評價制度,逐步建立全面測查聽説讀寫能力的考試和對教師、學生的多元化評價模式。

現狀調研報告範文 篇7

奎年來,我縣以“國土增綠,農民增收”為目標,堅持林業重點工程實施與興林富民相結合,成果鞏固與產業培育同步,林業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

一、發展現狀

1、第一產業發展迅速。全縣林業用地面積為100.65萬畝,其中有林地68.43萬畝、疏林地3.6萬畝、灌木林地1萬畝、未成林造林地10.02萬畝、宜林地17.6萬畝。按森林類別分商品林43.43萬畝,公益林57.22萬畝。全縣活立木總蓄積為105.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38.49%。幹雜果產業基地建設順利,現有幹雜果總面積17.5萬畝,其中柿子13萬畝,核桃2.6萬畝,紅棗1.9萬畝;幹雜果總產量7萬噸,產值7000萬元。

2、第二產業基礎薄弱。在幹雜果深加工方面,建成年產柿餅500噸的加工企業1户、小型加工廠3户,建成柿子醋生產線一條,加上農户採用簡易手工自發加工部分,據統計,全縣每年共加工鮮柿13000噸,市場銷售鮮柿45000噸,還滯銷12019噸;隨着柿樹產量逐年增加,柿子滯銷現象將越來越明顯。木材加工業底子單薄,全縣木材加工業僅有49户,主要有帶鋸解板15户,壽木加工25户,原木經營4户,農具配料加工5户;產品以初級產品為主。精加工產品主要是梨棗木工藝製品,如擀麪杖、搗蒜窩、枴杖、碗、酒杯、麻食板、茶葉筒、調料盒等生活用品和神仙葫蘆、木猴等旅遊工藝品,但設備簡陋,技術和工藝落後,各類產品檔次低,不具備規模生產,年經濟效益不足500萬元。原木材年銷售200餘萬元。全縣第二產業年產值700餘萬元。

3、第三產業發展起步良好。近年來我縣以“發展大旅遊、建設大產業、開發大市場”為理念,按照“政府主導、部門聯動、激活市場、強化兩翼”的發展思路,以歷史文化、休閒養生、自然觀光、鄉村旅遊為重點,積極推動旅遊產業結構調整,全面提升旅遊服務質量,使森林旅遊產業開發煥發出勃勃生機。五年來,我縣相繼投資5.53億元,實施了大佛寺景區改擴建和周邊環境治理、紫薇山公園、涇河防洪景觀帶、公劉教稼苑景區、涇河龜蛇山大峽谷漂流、程家川古民居、侍郎湖生態休閒景區、拜家河觀光農業長廊等十項旅遊景區建設,旅遊景區已成為我縣林業發展重要組成部分。

總之,目前我縣林業產業發展步伐雖然較快,但經濟效益依然偏低,僅為8000餘萬元,人均272.1元,佔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1%。

二、存在問題

1、森林改善環境能力低下。目前我縣森林林木多為近十年來林業重點工程建設保存的中幼林,雖然區域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變,地表徑流量逐年減少,但森林涵養水源、防風固沙能力還不能充分發揮,水土流失治理進度仍然緩慢,人居飲水嚴重不足。

2、幹雜果產業存在“大資源,小產業”。貯藏、加工和深層次開發業發展滯後,幹雜果中名優品種匱乏,市場競爭力不強。尤其是幹雜果品種結構不合理,優質主栽品種不足。如柿子面積達13萬畝、核桃2.1萬畝、紅棗1.9萬畝,分別佔幹雜果總面積的76.4%、12.3%、11.1%,但引進和繁育新優品種面積太少,佔總面積不足15%,致使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未能將資源優勢充分轉化為商品優勢、經濟優勢,制約了林業產業的發展和壯大。

3、林業資源開發層次較低。森林旅遊業開發水平較低,正處在起步階段,綜合服務設施還不健全,難以吸納外地遊客來彬觀光旅遊。木製旅遊產品加工業發展緩慢,現有的均是一些小型加工企業,沒有先進、較大規模的龍頭企業,設備落後,技術力量薄弱,產品粗糙單一,難以滿足廣大旅遊者的需求。

三、幾點建議

1、狠抓森林撫育工作。對於目前建成的中幼林積極開展撫育工作,應通過對森林合理撫育,優化森林結構,增強森林生態系統的抗逆能力,維持森林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進一步提高森林生產效能和生態服務功能,控固水土流失,促進人與自然和諧。

2、狠抓依法治林工作。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領導幹部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的責任制度,明確森林資源保護的第一責任人和主要負責人,並實行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依法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樹立執法權威,提升執法效果。全面監督重點區域的森林資源管理,加強對林業重點工程實施的核查,準確把握森林資源信息動態變化和工程進展情況,建立和完善預警機制,有效遏制邊治理邊破壞的現象。

3、發展林業合作經濟組織。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重點打造、集羣發展、點面結合、形成優勢的原則,真正把引導、扶持產業發展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手段。一是成立專門的柿子產業機構,採取招聘考試、競爭上崗的辦法吸收一批有專業知識、有工作能力的大學生或抽調現有技術人員,組成彬縣柿子辦。選派專業人員出外學習有關柿子深加工的先進經驗,為柿子產業發展奠定基礎。二是針對我縣柿子園的經營現狀,積極實行流轉經營。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允許農户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將地處山溝裏的原屬一家一户所有的柿子樹及集體所有的柿子園承包給善於經營、有能力作務者,走集約化的路子,實現規模經營,降低生產成本。三是建立專業合作組織。

在羣眾生產方便、熱情較高的村,積極組織和引導廣大果民,進行户間聯合,組建專門經濟合作組織,把分散的農户聯合起來,組成農業經濟合作組織,進行規模生產,進一步培育優勢產品,尋找和開發市場,以經濟組織形式應對複雜、多變、激烈競爭的市場。

4、增加林業生態建設投入和加大扶持力度。努力爭取國家、省、市在財政預算內基本建設專項資金,並逐步提高對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資金的投入,力爭在經常性財政預算中,加大對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林業科技教育、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野生動植物保護、森林旅遊等事業的投入。在資金使用上,應增加後續管護資金,保證公益林生態效益的持續發揮。

現狀調研報告範文 篇8

近年來x社區居委會緊緊抓住經濟大發展的有利遇,在認真挖掘和剖析影響社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種障礙的基礎上,重新選擇設計發展路子,千方百計加快社區經濟社會的`科學協調可持續發展。這為我社區團組織建設和青年工作發展帶來難得的機遇。但在加快經濟發展的進程中,伴隨着社會的逐步轉型,團組織建設和青年工作發展也面臨着一些困難與問題,客觀分析當前基層團建和青年工作的實際,準確把握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科學探尋解決問題、促進發展的有效途徑,是社區黨總支和共青團必須重視的課題。積極開展社區基層團組織建設和青年工作調研活動。調研活動通過座談調查、訪談對話等方式進行。根據調查數據,結合訪談材料和文獻材料,進行初步的整理分析,形成了基本調研報告。

一、當前我社區基層團建和青年工作基本情況

近年來,社區團總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黨的工作中心,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機遇,找準定位,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在進一步推進社區科學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偉大實踐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團組織活動豐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功能不斷增強。目前,我社區現有35歲以下青年1278人,其中團員149人,保留團籍的黨員5人,在校學生441人,社區團總支下設13個團支部,是一支團結協作、與時俱進、朝氣蓬勃、開拓創新的年輕隊伍,充分發揮着先鋒模範的作用。

二、我社區基層團建和青年工作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從整體情況來看,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變化,基層團建和青年工作也面臨着許多新矛盾、新問題、新變化。目前,我社區基層團建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表現在:

一是團的組織建設不能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共青團原有的陣地沒有得到鞏固和加強,部分地方、領域正在逐步丟失,功能逐步喪失。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一些新的經濟、社會組織不斷湧現,我們的團組織還沒有來得及往這些新的領域發展,陣地拓展不夠,對這部分組織的青年缺乏引導,而往往這些地方是青年構成最複雜、思想最敏鋭、最需要共青團來組織和引導的地方。

二是團組織的戰鬥力、凝聚力、號召力不強。存在着有領導班子卻無團員青年、無活動場所和經費、無團日活動的現象,團幹部兼職現象也很普遍,開展團工作的精力難以保證,團幹都不同程度的兼有其他職務,兼職分散了團幹部的精力,使團的工作大打折扣。基層團組織均沒有安排活動經費,要確保正常運轉都很困難。

三、是團幹部年齡普遍偏大,業務素質良莠不齊。從調研情況看,目前,社區共青團幹部年齡在25週歲以下的不到20%,26-30週歲的佔50%,31週歲以上的佔30%。團幹年齡偏大,對共青團工作往往缺乏激情,更缺乏創造性和開拓精神。與此同時,團幹受訓機會少,加上團幹自身學習不夠,導致了團幹部業務知識和工作水平參差不齊。調查表明,大多數基層團幹部要麼有熱情缺少經驗,要麼有經驗卻又缺乏熱情,二者不能有機統一,嚴重影響到基層團工作的開展。

四、是部分青年團員的團員意識和組織觀念談薄。主要表現在交納團費不積極,參加團的活動不踴躍,配帶團徽不自覺,團的知識不熟悉等方面。甚至有部分團員青年對於作為一名共青團員的光榮感也在逐漸喪失。

三、存在困難和問題的原因分析

我們認為,目前我社區共青團工作存在的這些問題不僅有團組織內在的多方面的原因,更與整個社會大環境存在着密切的關係。調查表明,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從人的思想觀念來看,一些陳舊落後的觀念和意識還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人們的思想行為,成為當前制約我社區共青團工作發展的主要障礙。部分團幹部和青年思維比較狹隘,缺乏開拓創新意識,對新思想、新觀念、新事物的領悟和接受能力不強,習慣於按過去的老辦法行事。

(二)就整個社會大環境而言,普遍存在對共青團工作認識淡化的趨勢。隨着改革的不斷深化,社會各界存在對共青團的地位和作用認識越來越淡化的現象,經濟組織重經濟效益輕思想教育,新型社會組織中團的觸角很難進入,農村團員青年的流動加快,這些都在客觀上增加了對團員的組織管理難度,弱化了團組織的凝聚力,制約了團組織服務社會、服務青年作用的發揮。

(三)由於目前相當一部分青年還停留在滿足温飽的層面上,部分青年娛樂活動也只停留在一些較低層次的活動項目上,對於一些青年公益性活動反映不夠強烈,參加積極性不高,缺乏艱苦奮鬥和幹事創業的鬥志,不利於社區青年工作的開展。

(四)從共青團自身建設的情況來看,團組織適應內外環境變化的能力不強。一方面,在應對內外環境變化上,當前,我們自身還沒有很有效的辦法,工作方法還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另一方面,部分團幹部對從事共青團工作的重要性和意義認識不足,短期行為和形式主義嚴重,主動性不強,對於開展團的活動,應對團工作中的新問題,被動應付了事的多。這些,都制約了我社區基層團建和青年工作的有效開展。

四、我社區基層團建和青年工作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針對當前我社區共青團工作的現狀,我們認為,我們既要看到當前問題的嚴重性和新時期新形勢下做好基層團建和青年工作的艱鉅性和長期性,又要增強做好全社區基層團建和青年工作的信心,冷靜思考,沉着應對。為此我們建議:

1、積極探索基層團建和青年工作新途徑,延伸青年工作手臂。鑑於我社區當前團組織設置和工作的現狀,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開展一些償試工作。進一步增強我社區青年凝聚力和戰鬥力,更好地發揮共青團“橋樑”和“紐帶”作用。

2、堅持以“黨建帶團建”,爭取上級領導重視和支持,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要做到黨組織建到哪裏,團的組織就要建到哪裏。

3、要緊緊圍繞黨政中心工作,主動參與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去。把“黨號召我們做什麼,團員青年需要我們做什麼,我們自己能做什麼”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尋求突破口,增強團組織的凝聚力和影響力。當前,團組織要掀起解放思想熱潮,以“解放思想,提升理念”為動力,緊緊圍繞建設“社區特色夜市”這一目標,積極實施發展戰略,把構建和諧社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共青團的主戰場,自覺為改革、發展和穩定大局服務,為青年成長成才服務。4、加大對團員青年培訓的力度,破除制約共青團工作發展的思想觀念。要高度重視團員和團乾的培訓工作,特別是要藉助現有的教育活動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團員青年培訓活動。當前,特別是要積極推進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通過舉辦學習討論活動,努力營造一種有利於思想解放的氛圍,通過破除畏難心理、守舊心理、封閉心理等不良思想觀念,激發我縣青少年奮發有為精神狀態,增強追趕先進的鋭利鬥志,敢於突破常規,迎難而上,突破難題,勇於實踐,開拓創新,努力開創共青團工作發展新局面。

5、要按照“重示範、強作用、求保障、創特色”的思路,努力構建社區共青團工作體系。一是要做到“三有”:“有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團工作機制,使團工作有章可循;“有保障”,就是使團乾的政治經濟待遇有保障,工作經費有保障,工作陣地有保障;“有特色”,就是重視團工作的品牌建設,因地制宜,真正形成特色工作新格局。二是要做到“三化”:在團的民主生活會、團員管理、團員發展等方面形成團的組織建設規範化;在思想教育、管理服務、青少年維權等方面形成團的作用發揮職能化;在團幹部的政治經濟待遇、團的工作經費、團的工作陣地等方面形成團的工作保障機制化。

現狀調研報告範文 篇9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

(一)建立綜合監管機制。

完善養老機構備案管理規定,建立跨部門協同監管機制,完善事中事後監管制度。健全“雙隨機、一公開”工作機制,加大對違規行為的查處懲戒力度。市場監管部門要及時提供相關市場主體登記基本信息並共享給民政等相關部門;民政部門要及時掌握養老機構相關信息,加強指導和事中事後監管。推進養老服務領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對存在嚴重失信行為的養老服務機構(含養老機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機構,以及經營範圍和組織章程中包含養老服務內容的其他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及人員實施聯合懲戒。養老服務機構備案、行政處罰、抽查檢查結果等信息按經營性質分別通過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記於其名下並依法公示。

(二)繼續深化公辦養老機構改革。

充分發揮公辦養老機構及公建民營養老機構兜底保障作用,在滿足特困人員集中供養需求的前提下,重點為經濟困難失能失智老年人和重度殘疾老年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老年人、外出務工家庭留守老年人、護邊員家庭老年人提供無償或低收費託養服務,其餘牀位允許向社會開放。探索具備條件的公辦養老機構改製為國有養老服務企業。制定養老機構公建民營實施辦法,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公辦養老機構運營。(

(三)解決養老機構消防審驗問題。

對新建、改擴建養老機構依法申報消防設計審核、消防驗收、消防備案的,要主動提供消防技術諮詢服務,依法儘快辦理。農村敬老院及利用學校、廠房、商業場所等舉辦的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養老機構,因未辦理不動產登記、土地規劃等手續問題未能通過消防審驗的,由師市民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報請師市集中研究處置措施,採取一事一議的方式,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優化審驗手續。民政局加強督促指導,及時彙總各師市落實情況及問題,按程序報。

(四)減輕養老服務税費負擔。

養老服務機構符合現行政策規定條件的,可享受增值税、企業所得税、房產税、城鎮土地使用税、小微企業等財税優惠和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政策。按現行政策落實社區養老服務、家庭服務業税費減免扶持政策。落實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政策,落實養老服務機構用電、用水、用氣、用熱享受居民價格政策,不得以土地、房屋性質等為理由拒絕執行相關價格政策。符合條件的民辦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落實運營補貼政策。

(五)提升投入精準化水平。

到20xx年,各級用於社會福利事業的彩票公益金,按不低於55%的資金比例用於支持發展養老服務。養老機構不區分經營性質,按接收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年人數量情況同等享受運營補貼。將養老服務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凡適合市場化方式提供、社會力量能夠承擔的,應按照轉變政府職能要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提供方便可及、價格合理的養老服務。

(六)支持養老機構規模化、連鎖化發展。

支持在養老服務領域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養老服務商標品牌,依法加強保護。對已經在其他地方取得營業執照的企業,不得要求其在本地開展經營活動時必須設立子公司。積極開展城企協同推進養老服務發展行動計劃。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可在其登記管理機關管轄區域內設立多個不具備法人資格的服務網點。

(七)做好養老服務領域信息公開和政策指引。

落實養老服務機構服務質量信息公開規範,公開養老服務項目清單、服務指南、服務標準等信息。集中清理廢除在養老服務機構公建民營、養老設施招投標、政府購買養老服務中涉及地方保護、排斥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參與競爭等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

(八)擴大投融資渠道。

鼓勵社會資本通過多種方式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探索允許營利性養老機構以有償取得的土地、設施等資產進行抵押融資。發揮創業擔保貸款政策作用,對從事養老服務行業並符合條件的個人和小微企業給予貸款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參照貸款基礎利率,結合風險分擔情況,合理確定貸款利率水平。

二、擴大養老服務就業創業。

(一)加強從業人員隊伍建設。

支持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技工院校)設置養老服務相關專業或開設相關課程,鼓勵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按規定落實學生資助政策。將養老服務列為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優先領域,支持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舉辦養老服務類職業院校。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類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項目,優先納入財政預算內投資支持範圍。開展養老服務機構負責人、管理人員的崗前培訓及定期培訓,使其掌握養老服務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把養老服務從業人員技能培訓納入職業技能培訓計劃,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職業技能鑑定補貼。推動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建立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與薪酬待遇掛鈎制度。養老服務機構內醫療技術人員,執行與醫療機構等同的執業資格、註冊考核政策。開展養老護理員關愛活動,加強對養老護理員先進事蹟與奉獻精神的社會宣傳,讓養老護理員的勞動創造和社會價值在全社會得到尊重。(教育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財政局、民政局、衞生健康委、文體廣電和旅遊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師市負責)

(二)發揮養老服務業吸納就業作用。

結合政府購買基層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優先在團場(鎮、街道)、社區開發一批為老服務崗位,優先吸納就業困難人員、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和高校畢業生。對符合小微企業標準的養老服務機構新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加強從事養老服務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指導服務,引導其在養老服務機構就業,吸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的養老服務機構按規定享受創業就業税收優惠、職業培訓補貼等支持政策。落實就業見習補貼政策,對見習期未滿即與見習人員簽訂2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可將剩餘期限見習補貼補發給見習單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教育局、財政局、民政局、扶貧辦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師市負責)

三、促進養老服務消費。

(一)建立長期照護服務體系。

在試點的基礎上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研究建立長期照護服務項目、標準、質量評價等行業規範,完善居家、社區、機構相銜接的專業化長期照護服務體系。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開展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評估結果作為領取老年人補貼、接受基本養老服務的依據。完善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年人補貼制度,加強與殘疾人兩項補貼政策銜接。鼓勵商業保險公司發展長期護理保險業務。

(二)促進老年人消費增長。

推進老年人適用產品用品的研發、創新和應用,支持新技術在養老服務領域的應用與推廣,提升老年用品的供給質量。推進在養老機構、城鄉社區設立康復輔助器具配置服務(租賃)站點。將符合條件的基本治療性康復輔具按規定逐步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對城鄉特困人員、建檔立卡貧困户和低保家庭中的失能、殘疾老年人配置基本康復輔具給予補貼。

(三)加強老年人消費權益保護和養老服務領域非法集資整治工作。加大聯合執法力度,組織開展對老年人產品和服務消費領域侵權行為的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查處向老年人欺詐銷售各類產品和服務的違法行為。廣泛開展老年人識騙防騙宣傳教育活動,提升老年人抵禦欺詐銷售的意識和能力。鼓勵羣眾提供養老服務領域非法集資線索,對涉嫌非法集資行為及時調查核實、發佈風險提示並依法穩妥處置。對養老機構為彌補設施建設資金不足,通過銷售預付費性質“會員卡”等形式進行營銷的,按照包容審慎監管原則,明確限制性條件,採取商業銀行第三方存管方式確保資金管理使用安全。(市場監管局、公安局、民政局、衞生健康委、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地方金融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師市負責)

四、優化養老服務有效供給。

(一)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能力。

優化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市場準入環境,對養老機構內設診所、衞生所(室)、醫務室、護理站,取消行政審批,實行備案管理。具備法人資格的醫療機構設立養老機構,不需另行設立新的法人和進行法人登記,可按照相應的登記管理有關規定向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事項或經營範圍(業務範圍)等開展養老服務,並依法向民政部門辦理備案。對養老機構設置的醫療機構,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協議管理範圍。推進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和醫務人員與老年人家庭建立簽約服務關係,建立社區醫生參與健康養老服務激勵機制。建立團場養老院和醫院緊密合作機制,提升團場養老院醫療護理服務能力。鼓勵醫護人員到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多點執業。

(二)促進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融合發展。

支持養老機構運營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上門為居家老年人提供服務。將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員照護培訓納入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目錄,組織養老機構、社會組織、社工機構、紅十字會等開展養老照護、應急救護知識和技能培訓。推進家政、物業服務機構作為養老服務提供方進入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領域,為居家老年人開展全方位生活照料服務。建立健全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相關規章制度,規範服務流程,合理確定收費標準。鼓勵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機構投保僱主責任險和養老責任險。打造“三社聯動”機制,以社區為平台、養老服務類社會組織為載體、社會工作者為支撐,大力支持志願養老服務,積極探索互助養老服務。大力培養養老志願者隊伍,加快建立志願服務記錄制度,探索“學生社區志願服務計學分”、“時間銀行”等做法,保護志願者合法權益。做好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試點工作,及時總結經驗,以點帶面推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工作。各師市要制定政府購買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政策和項目清單,並向社會公佈。

(三)創新“互聯網+養老”模式。

拓展信息技術在養老領域的應用,推動養老服務機構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擴展養老服務內容,積極開展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範工作,促進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硬件產品在養老服務領域深度應用。在具備條件的養老服務機構,推廣物聯網和遠程智能安防監控技術,實現24小時安全自動值守。運用互聯網和生物識別技術,探索建立老年人補貼遠程申報審核機制。

(四)健全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

健全完善獨居、空巢、失能、重殘、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難老年人定期探訪制度。推廣“養老服務顧問”模式,發揮供需對接、服務引導等作用。探索通過公開招投標方式,支持有資質的社會組織接受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孤寡、殘疾等特殊老年人委託,依法代為辦理入住養老機構、就醫等事務。積極組織老年人開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

(五)積極推進老年教育。

優先發展社區老年教育,建立健全“師市——團場(鎮、街道)——連隊、社區”三級社區老年教育辦學網絡,方便老年人就近學習。鼓勵各類教育機構通過多種形式舉辦或參與老年教育,推進老年教育資源、課程、師資共享,探索養教結合新模式,為社區、老年教育機構及養老服務機構等提供支持。

五、完善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

(一)加快團場、街道養老機構發展。

對已建成未投入使用的團場養老機構,要採取有力措施加快投入運營,並優先為生活困難老年人和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提供集中供養服務,確保有意願入住的特困人員全部實現集中供養。20xx年底前,力爭街道綜合養老服務機構、城市社區日間照料機構覆蓋率分別達到100%、90%。

(二)實施民辦養老機構消防安全達標工程。

20xx年起各級使用福利彩票公益金採取以獎代補等方式,引導和幫助存量民辦養老機構按照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標準配置消防設施、器材,並結合實際在服務對象住宿和主要活動場所安裝獨立式感煙火災探測報警器和簡易噴淋裝置。加強對養老服務機構消防安全責任人、管理人、從業人員及服務對象等開展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培訓和消防演練,所有養老護理員崗前都要經過消防安全培訓。

(三)實施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

採取政府補貼等方式,對納入特困供養、建檔立卡範圍的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有條件的師市可積極引導城鄉老年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根據老年人社會交往和日常生活需要,結合老舊小區改造等因地制宜實施。

(四)落實養老服務規劃要求。

各師市應按照要求編制養老服務設施專項規劃,將各類養老服務設施的規劃布點等內容納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落實新建城區和新建住宅區配套養老服務設施“四同步”(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竣工驗收時建設單位應當徵求所在地民政部門意見。新建城區和新建住宅區以人均用地不少於0.1平方米的標準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舊城區和已建住宅區無養老服務設施或者養老服務設施未達到規劃要求和建設標準的,應通過新建、改建、購置、置換、租賃等方式進行配置,並同步開展消防設施改造。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納入社區配套用房建設範圍。所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在不變更產權關係的前提下,由師市民政部門統一登記管理,通過招標、委託等方式,無償或低償提供給養老專業服務組織使用,未經民政部門同意不得改變用途。

(五)加大閒置資源整合力度。

各師市應制定整合利用閒置資源改造為養老服務設施的政策措施。鼓勵將閒置且符合改造條件的學校、廠房、商業設施等場所改造為養老服務設施,對城鎮現有閒置設施辦養老服務機構的,可先按養老設施使用,後改變土地使用性質。整合改造中需要辦理不動產登記的,不動產登記機構要依法加快辦理登記手續。將閒置公有房產優先、優惠用於養老服務,在公開競租同等條件下給予優先承租。利用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以下的獨棟建築或將建築物內部分樓層改造為養老服務設施的,在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前提下,不再要求出具近期動遷計劃説明、臨時改變建築使用功能説明、環評審批文件或備案回執。

(六)進一步落實供地政策。

舉辦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可憑登記機關發給的社會服務機構登記證書和其他法定材料申請劃撥供地。存量商業服務用地等其他用地用於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的,允許按照適老化設計要求調整户均面積、租賃期限、車位配比及消防審驗等土地和規劃要求。(自然資源局、民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師市負責)

和各師市建立由民政部門牽頭的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各部門各單位要強化工作責任落實,健全黨委領導、部門負責、社會參與的養老服務工作機制。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過問,分管負責同志要抓好落實,定期研究分析養老服務工作,協調解決養老服務發展中跨部門的重點難點問題。將落實養老服務政策情況納入年度績效考核範圍,重點考核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留守老年人和分散供養特困老年人定期尋訪制度實施、養老院服務質量提升等工作開展情況。

現狀調研報告範文 篇10

近日,全國上下連續發生了幾起幼兒園校車重大安全事故,為了切實做好幼兒園安保工作,進一步摸清農村幼兒教育現狀,查找存在的突出問題,促進農村幼兒教育事業健康有序發展,宣傳辦結合深入推進學習型機關建設中的實地調研課題,特組織相關人員對全鎮9所幼兒園進行了調研,具體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1、我鎮現有私立幼兒園9所,其中鎮區3所,農村6所,除其中2所外,其餘7所幼兒園均為無證無照經營。

2、我鎮現有35歲幼兒1131人,其中在園幼兒有1492(361名外來幼兒)人,其中接受學前一年教育的有142人。

3、9所幼兒園現共有教職工61人,其中老師42人,職工19人。所有工資及其他待遇均由幼兒園自籌自支,幼兒園園舍大型改造、設備添及更新均由幼兒園自行解決。

二、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農村私立幼兒園紛紛出現,這雖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村幼兒教育問題,減少了外出務工家長的後顧之憂,但問題不少。

一是家庭“作坊式”幼兒園較多。所有私立幼兒園沒有辦園許可證,往往是園主一家老少齊上陣,既是教師又是司機,既是保姆又是廚師,孩子的學習、安全和健康成長無法保障。

二是師資力量薄弱。幼兒園(班)園長、教師、保育員准入制度把關不嚴。目前一無幼師資格證,二沒有參加過任何培訓上崗的園長、幼師、保育員仍然存在。私立幼兒園教師中具有教師資格證或師範類院校畢業的比例不高,教學隨意性大,要麼是“保姆式”哄孩子,吃飽玩好不出事就行,要麼是“拔苗式”超前教育,灌輸國小知識,忽略了對幼兒智力的開發、行為習慣的培養。

三是學生安全難以保證。私立幼兒園安全保衞工作遠遠趕不上公立中國小;絕大部分私立幼兒園無證無照經營;絕大部分幼兒園基礎設施跟不上、辦學條件差,校舍簡陋、陳舊,有的校舍已成危房,如姚賈幼兒園、中心幼兒園、徐園幼兒園等;有的防護欄低矮;有的校園操場上堆放危險物品,如董口幼兒園教室門前堆放木材;有的無活動場所,如烏廟幼兒園等,教室面積不足30平方米,學生達60人,也沒有宿舍,學生睡午覺均趴在低矮的課桌上。有的無封閉條件,如塗園幼兒園院牆低矮且有缺口,不法分子能輕易進入;安保設施條件差,所有幼兒園都無專門治安崗亭及專業保安。

四是校車安全隱患大。私立幼兒園為了能多收學生,多創效益,往往都有校車接送學生。但大多數校車車況很差,有的甚至使用麻木車託運小孩。此外,校車超載現象嚴重,雙語幼兒園一輛核載7至9人的麪包車,硬塞進十幾、二十幾個孩子。

五是食堂衞生狀況差。部分私立幼兒園生熟食不分開,幼兒餐具混用,對蚊蠅、老鼠滅殺不到位,炊事人員無定期體檢,極易引發傳染性疾病。

三、主要原因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一是農村私立幼兒園多,無公辦幼兒園,不能較好利用國家政策。

國務院、省、市幼兒教育改革與指導意見精神明確規定:“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公辦幼兒園建設,保證教育經費投入納入財政預算,做到逐年增長。市級以上人民政府要安排幼兒教育專項管理經費,主要用於師資培訓、教研活動的開展、支持示範幼兒園和鄉鎮中心幼兒園的建設,保證幼兒教育管理工作和業務活動的正常開展。要安排公辦幼兒園的發展經費,用於公辦幼兒園正常運轉、教職工工資、示範性幼兒園建設等方面”。隨着經濟的迅猛發展,農村私立幼兒園如雨後春筍,但是沒有公辦幼兒園,鄉鎮政府想要給予資金、政策支持也愛莫能助。政府對幼兒教育及中心園幾乎沒入任何投入,目前鄉鎮中心幼兒園辦園設施陳舊,師資隊伍老化,難以更好地起到鄉鎮幼兒教育的龍頭示範作用。由此建立一所大規模的公辦幼兒園已迫在眉捷。

二是扶持政策不完善。國家雖然明確鼓勵企業和個人創辦幼兒園,但都沒有具體的政策,如許多園所在擴大規模時,難以得到貸款,幼兒園的收費大多較低,我鎮農村幼兒月平均收費在150元左右(含中餐費),但由於農村幼兒分散,相當一部分幼兒園人數不多,達不到規模效益,導致不少幼兒園難以健康持續發展。

(二)幼兒教育發展不均衡

一是幼兒園佈局不夠科學,我鎮有幼兒園9所,全鎮有34個村,而村級幼兒園只有6所,導致幼兒園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規模效應難以體現,無序競爭較為嚴重。偏遠地區農村幼兒入學難,部分老百姓對其子女接受學前教育意識淡薄,政府對幼兒教育沒有投入,這樣幼教收費較高,少數老百姓在其子弟就讀一年級之前只送去上一年學前班,嚴重影響學前三年教育的普及。二是園所條件參差不齊,條件好的能達到幼兒園設標準,差的場地窄小,硬件條件落後,安全隱患突出,沒有任何幼兒保健設備,也未按要求配保健室、隔離室及消防設施,毛巾、餐巾、口杯共用,廚房與寢室只有一門之隔,爐灶、開水鍋、菜刀等用具沒有任何防護,甚至個別幼兒園連幼兒午休牀都沒有。

(三)人員配上師生比例過大

大多數幼兒園(班)為追求贏利,未按照《幼兒園工作規程》實行每班兩教一保,部分幼兒園三個班百餘名幼兒的幼兒園只有園長、教師、保育員共計5人,師生比1:20,嚴重超標。

(四)幼兒教育保教質量不高

由於對幼兒教育思想認識不到位,經費投入不夠,重視不夠,導致農村幼兒園(班)保教質量受到一定的影響。一是幼兒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跟不上時代,大多數幼兒園(班)只考慮辦園效益,儘可能少花錢,沒考慮教師外出學習、培訓,更新教育觀念,提高專業素質與教育科研能力,從而影響保教質量提升。二是保健水平低。為了招攬生源,幼兒園競相壓低學費,導致絕大部分園所收費偏低,為了確保賺錢,許多辦園者不按國家規定和要求,一味減少保育員的人數,大多數幼兒園二至三個班只配一名保育員,且幼兒的伙食費不能做到專款專用,不按代量食譜開餐,伙食還不到規定的標準。

四、思考及建議

(一)切實提高認識,不斷強化政府責任

1、明確政府職責。把發展學前教育納入城鎮、新農村建設規劃。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並舉的辦園體制。積極發展公辦幼兒園,大力扶持民辦幼兒園。實行成本合理分擔機制,對家庭經濟困難幼兒入園給予財政補助。完善幼兒園工作制度和管理辦法。制定學前教育辦園標準和收費標準。建立幼兒園准入和督導制度,加強學前教育管理,規範辦園行為。依法落實幼兒教師地位和待遇,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教育行政部門宏觀指導和管理學前教育,相關部門履行各自職責,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發展學前教育。

2、增強行政主管意識,加強領導和管理。

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教育部等10個部委《關於幼兒教育改革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和省、市幼教會議精神,堅持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和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幼兒教育管理體制。建議由市政府牽頭成立協調機構,建立以政府領導統籌,有關部門協調配合的幼兒教育管理機制,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切實加強對幼兒教育工作的領導,特別是加大對無證辦園和辦園中違規行為的監管力度。

(二)改革辦園模式,理順管理體制,努力實現均衡發展

1、堅持國家辦學為主的思路,確保每個鄉鎮有一所規範幼兒園。

建立順暢有序的幼兒教育管理體制,是促進幼兒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我們發現全鎮有7所幼兒園屬於無證辦學,師資配備、設備配、辦園思路等方面的不同,造成園所之間發展不均衡,影響了整體保教質量的提高,成為制約農村幼兒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我們建議將幼兒園辦學納入義務教育範疇。堅持政府辦學、規模辦學、規範管理,加大學前教育的投入,確保幼教資金的投入。建議每個鄉鎮建立一所公辦幼兒園,各級政府應保證將幼教經費開支納入財政預算,並做到幼教經費的投入比例逐年增大,管理體制的改變,有利於綜合考慮教育資源合理配問題,有利於對中心園業務的統一指導,提高辦學質量,減輕家庭負擔。同時也能較好地發揮出了在貫徹幼兒教育法規、傳播教育理念、開展教育研究、培訓師資和指導家庭早期教育等方面的示範、輻射作用。

2、嚴把民辦學校準入關,確保農村片區幼兒園保教資質。

一要抓住當前國小布局調整的契機,按照各鄉鎮幼兒教育發展規劃,繼續推行聯村辦園的思路,積極鼓勵社會力量辦園,按規劃程序完善審批制度,清理整頓關閉非法辦園,確保幼兒教育有序、健康發展。

二要提高幼教師資隊伍素質,穩定師資隊伍。認真貫徹國務院頒佈的《教師資格條例》及配套規章,做好幼兒教師的資格過渡及認定工作。切實實行幼兒園園長、教師和保健人員資格准入制度,實行教師聘任制,建立激勵機制,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和水平。採取多種形式加強在職教師的業務培訓。對尚不具備幼兒園教師資格的教師,應採取措施限期使其取得教師資格;已經具備教師資格的應不斷提高專業技能水平,並注意培養和造就一批具有較高理論素養和實踐經驗豐富的幼兒教育專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zwoz8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