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教育基建現狀調研報告

教育基建現狀調研報告

一、省“兩基”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教育基建現狀調研報告

(一)普及程度。年,全省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為 99.58%;國中階段入學率為103.62%;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為82.82%;國小、國中在校生年輟學率分別為 0.11%、0.74%;16週歲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為99.75%,18週歲人口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為96.78%。

(二)教師隊伍。全省國小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為99.64%;國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為98.94%;年以來新補充的國小、國中教師學歷合格率為100%;國小、國中校長崗位培訓合格率為100%;全省教職工工資足額、按時發放,未出現拖欠現象。

(三)辦學條件。全省小學生均校舍建築面積5.27 平方米,國中生均校舍建築面積6.82 平方米。d級危房全部拆除。國小、國中生均圖書分別為 12.36 、15.79冊。國小、國中教學儀器設備正在積極配備,計劃國檢前達到省定標準。

(四)教育經費。—年,全省財政經常性收入分別比上年增長13.19%、 16.72%、21.05%、17.8%,預算內教育撥款分別比上年增長 21.55%、36.03%、32.56%、34.49%,分別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8.36、19.31、11.51、16.69個百分點;國小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分別為2733.17元、3395.54元、4126.95元、5011.76元,國中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分別為2999.36元、4052.02元、5366.32元、7423.16元;國小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分別為436.96元、777.46元、1235.14、1850.49元,國中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分別為554.62元、1001.05元、1630.56元、3447.57元。省本級做到了教育經費的“三個增長”。

(五)教育質量。—學年,全省國小畢業班學生畢業率為99.98%,國中畢業班學生畢業率為99.96%。

(六)掃盲工作。15至50週歲青壯年非文盲率達到 97 %,近三年脱盲人員鞏固率達到97.8%。

省經過實施“兩基”攻堅,基礎教育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省的“兩基”指標,除儀器設備配備外,其他主要指標均已達到國檢的要求,有些指標還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根據年全國教育事業統計數據,省國小大專及以上學歷教師比例為86.48%,比全國平均水平高8.19個百分點,在西部排名第一;國小高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比例65.22%,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2.13個百分點,在西部排名第二。國中階段中學一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比例65.58%,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0.79個百分點,在西部排名第一。國中階段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8.48台,高於全國平均水平0.7台,在西部排名第二。普通國中超大班額比例5.18%,比全國平均水平低9.59個百分點,在西部排名第三。

與此同時,一些反映辦學條件和教育發展水平的指標與其他省區及全國平均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如(1)國小畢業生升學率95.64%,比全國低3.03個百分點。(2)國小代課教師佔崗位教師比例12.23%,比全國高出8.73個百分點。(3)國小寄宿生生均宿舍面積1.6平方米,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07平方米。(4)國小自然實驗儀器達標學校比例19.42%,比全國低35.2個百分點。(5)國中代課人員佔崗位教師比例7.98%,比全國高出6.17個百分點。(6)國中階段理科實驗儀器達標學校比例34.60%,比全國低39.92個百分點。

“兩基”工作是在自然條件艱苦、社會經濟發展相對滯後、教育基礎薄弱、“兩基”工作難度很大的情況下,在國家和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在歷屆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各族人民羣眾共同努力下,特別是全省廣大教育工作者,幸勤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廣大教師經過多年的艱苦奮鬥,全省“兩基”工作得到了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取得了歷史性的巨大成就。

二、主要經驗和亮點

自年實施“兩基”攻堅以來,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傾全省之力,集全民之智,全面實施科教興省戰略,年全省實現了“兩基”目標,在工作中創造並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

(一)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兩基”工作。省政府成立了由省長任組長,常務副省長、分管副省長任副組長,省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兩基”攻堅領導小組;各州(地、市)、(市、區)建立了相應的領導機構,健全“兩基”攻堅組織機構,建立“兩基”攻堅目標責任制。省委、省政府把“兩基”攻堅作為全省重點工作提上重要議事日程。省委書記強衞多次在全省性大會上強調要全面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推進教育改革和對外開放,積極動員社會力量支持教育事業,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並通過調研、督查和牽線搭橋,為基層學校解決許多突出問題。省長駱惠寧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多次聽取教育工作彙報,調研教育工作,研究解決教育改革發展過程中的重大問題,並親自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兩基”迎國檢工作,要求各級政府主要領導負責,親自部署,親自抓好迎國檢工作,確保順利通過“兩基”國檢。分管教育的高雲龍副省長主持召開專題會議聽取“兩基”迎國檢彙報,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強調務必做好迎國檢的各項工作。從1994開始到年,全省從省到鄉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層層簽訂雙線教育事業發展目標責任書,把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鄉政府,做到了一年一初評,兩年一總評,根據考核結果兑現獎懲,激勵先進,鞭策後進。從年起,省委、省政府將“兩基”攻堅列入各州(地、市)黨政領導班子經濟社會發展考核目標,進一步加大了省對州(地、市)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力度。各級人大、政協監督檢查“兩基”工作,促進解決“兩基”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省“兩基”迎國檢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認真履行本部門工作職能,相互協調,通力合作,全力推進“兩基”攻堅,形成了黨委政府負責,相關部門共同參與,全社會齊心協力攻堅的良好局面。

(二)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一是全面落實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有關政策,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從年起,省將農村義務教育納入公共財政保障範圍,建立了中央、省、州(地、市)、縣(市、區)分項目按比例承擔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並不斷擴大保障覆蓋面,提高補助標準。年全省義務教育階段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達到國小每生每年400元,國中每生每年600元。年以來,省累計投入義務教育保障經費22.07億元,其中年投入資金6.51億元,比年淨增4.77億元,增幅達到274%。州自年以來自籌資金3100萬元資金設立了州民族教育發展資金。州在全面落實九年義務教育免費政策的基礎上,率先在全省實施十二年免費教育,加大教育投入,投入資金4500萬元,用於學校體育場地建設。使人民羣眾切實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為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奠定了基礎。市從年起實施“學生營養工程”,市、(區)兩級政府投資近500萬元,為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生每天早餐提供一杯牛奶、一個雞蛋。—年預算內教育撥款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分別為39.2%、36.49%、36.96%、37.01%,在全省級政府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投入中名列第一。二是加快校舍建設工程,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實施“兩基”工作以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省先後實施二期義教、寄宿制學校建設等項目工程,累計投入資金25.06億元,改擴建學校2096所,累計完成校舍建設面積206.38萬平方米。年,在國家大力支持下,省政府在國家支持省3.28億元寄宿制學校建設資金的基礎上,又籌措3.28億元,用於9個攻堅寄宿制學校建設,確保了9個如期實現了“兩基”目標。三是配置所缺的教學儀器。—年省級財政投入教學儀器、圖書、體音美器材、電教設備等資金1.71億元,有力地改善了辦學條件。

(三)積極推進中國小布局調整。省委、省政府把推進中國小布局調整和校安工程作為鞏固提高義務教育水平的重要措施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省政府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快全省校舍建設的若干意見》,要求到XX年全省基本完成中國小布局調整,基本消除校舍安全隱患,基本實現域內義務教育初步均衡發展。為確保目標任務實現,省政府決定用三年時間籌措76億元,其中省級補助35億元,地方籌措41億元,用於全省中國小布局調整和校安工程建設。“xx”以來,市學校佈局調整總投資14.8億元,其中市、區()投資達9.4億元,與“十五”相比提高了64%。州州、兩級政府不斷加大教育經費投入,着力改善中國小辦學條件。—三年內投資5.75億元,完成建築面積26.9萬平方米。又籌措資金1.4億元,用於新建學校的供水、供熱、供電、操場、浴室、洗衣房等附屬設施建設及校園綠化,配置食堂設備、學生用牀、課桌凳及信息技術教育的設備,極大地改善了全州中國小辦學條件。州加快中國小布局調整,計劃投入資金11.5億元,由193所學校調減為39所,到底已籌措資金7.01億元。州年落實資金15027.8萬元,完成了包括州特殊教育學校等6個項目,有力改善了全州的辦學條件。

(四)狠抓控輟保學工作。省在實施“兩基”工作中狠抓控輟保學工作,採取教育、行政、經濟、法律、資助等有效措施,控制在校學生流失,取得了明顯效果。一是堅持依法治教。海東地區出實招、動真格,嚴防學生流失。各結合實際採取了“學生入學、索要回執與整村推進、種子補貼、扶貧貸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等直接掛鈎”的工作措施,為防止外出學生“假轉出、真流失”現象的發生,做到“轉出有回執,轉入有證明”;互助為防止學生流失,全力把好入學通知、學生入學、學生正常流動、雙向勸學、及時上報、督促復學、行政處罰、法院強制執行等八道關;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輟學過錯責任追究制、建立在校學生一日跟蹤制、實行班主任包乾制、實行雙線承包責任制、學生正常流動校長負責制等五項責任制度。平安石灰窯回族鄉在全鄉實行“控輟三步走”方針:即學校派教師進村入户對輟學學生進行摸底調查;鄉政府對非貧困生家長收取義務教育保證金,促使學生家長依法送女子入學;對經濟困難的學生予以資助,確保所有適齡兒童少年接受九年義務教育。互助、平安兩同時運用市裏開發的電子檔案系統,加強了控輟保學工作。州通過採取執行適齡兒童少年入學通知制度、畢業生交接制度、流失生報告制度、流失生返校承包制度及領導幹部聯鄉包村制度,層層簽訂責任書,逐户排查輟學生,國中階段入學率由年的86.5%提高到年的99.74%,國中在校學生輟學率控制在1%內。二是認真落實國家關於進城務工農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政策規定。年,省落實義務教育獎勵資金2900萬元,重點改善進城務工子女相對集中的市、格爾木市辦學條件,接受義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農民和外來人口子女就學,其中市解決3.5萬人就學,佔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的15%。三是提高寄宿制學生生活補助標準。全省落實了國家提高標準的政策,州在全省標準的基礎上每生增加到200元,同德在州標準的基礎上又增加了300元,同時免除了全所有中國小生的作業本費。

(五)採取有效措施,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一是採取多種措施緩解教師數量不足。年省政府為九個攻堅一次性新增中國小教職工編制900名,緩解了教師緊缺問題。從年起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特崗計劃,向40個(市)補充特崗教師4671人,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教師不足的矛盾。年省教育廳會同省財政廳實施了師範生頂崗實習計劃,先後組織3087名省內應屆師範生到農牧區中國小校頂崗支教。年實施了教師見習崗計劃,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聘了700名見習崗教師。嚴格實行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嚴把教師入口關。年以來共面向社會認定中國小教師資格6.54萬人,擴大了後備師資來源渠道。近幾年來,州通過公開招聘教師、實施特崗計劃和重點師範高校免費師範生等多種渠道累計新增教師800餘名。二是加強教師培訓。實施“兩基”攻堅以來,省每年安排專項資金100萬元用於農牧區中國小教師培訓工作。年爭取國家項目資金800萬元,省級下達培訓資金1000萬,培訓經費、培訓人數超過前四年總和。三是努力提高教師待遇。省在規範公務員津貼補貼的同時,同步調整教師工資,做到教師工資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所查州、地、市設立專項資金,用於獎勵長期在農村邊遠學校工作的教師。

(六)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質量。一是大力加強德育工作。省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堅持德育為先、育人為本。年,省委、省政府下發了《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關於加強新時期中國小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編印了《省情教育讀本》,人手一冊,建成 43 個級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加強中國小法制教育,制定了《關於“法律七進”活動、落實“法律進學校”的指導意見》。二是積極推進課程改革。省財政投入220萬元專項資金,在全省範圍內組織開展課程改革師資培訓工作,着重轉變教師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方式,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市城西區行知國小辦學理念先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弘揚行知精神,形成了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良好育人環境。作為國家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試驗,充分發揮其示範作用。三是積極探索招生與評價制度改革。全省堅持國小、國中按片區免試就近入學,實行中等職業學校免試入學,不斷提高示範性普通高中招生指標配置給國中的比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七)加強掃盲教育,全面推進“兩基”工作。一是加強掃盲工作的領導,落實目標責任。二是加大經費投入,確保掃盲工作順利進行。年以來,投入掃盲資金來源1140萬元,向每位掃盲學員免費發放掃盲教材等學習用品,將農村生產實用技術光盤免費發放到鄉鎮成人農牧民文化技術學校。三是採取多種形式鞏固掃盲成果。堅持把掃文盲與掃科盲、脱盲與脱貧緊密結合起來,有計劃、分批組織掃盲對象和脱盲學員參加各種掃盲班和實用技術培訓班,加強對農牧民羣眾牛羊育肥、家庭種養殖業、水果栽培、婦女衞生健康教育等實用技術培訓,農牧民羣眾不僅學到了文化科學知識,而且增長了致富本領。州年至年共開辦實用技術培訓班300期,培訓人數達39727人次。年,全省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3%以內。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全世界28個國家和地區掃盲機構的評選中,省掃盲領導小組被授予國際掃盲獎中的“世宗王掃盲獎”,為中國贏得了榮譽。

三、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教育經費投入仍存在缺口。《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地方政府教育撥款的增長要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生均教育事業費逐步增長;教師工資和生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三個增長”是各級政府教育投入的法定責任,也是“兩基”國檢中必查的核心指標。在這次檢查中我們發現有的州(地、市)、“三個增長”沒有達到國家的要求,有的對“三個增長”計算不規範。教育費附加是國家為彌補教育經費不足而開設的專門税種,要求足額徵收並全部撥付用於教育。檢查中發現有的州、教育費附加沒有足額徵收;有的州、雖已足額徵收但沒有完全用於教育。有的州、提供的教育經費數據與相關材料不吻合。

(二)教師編制問題比較突出。省自年對中國小教師核編後,雖對部分“普九”進行了增編,但此間由於學生數增加、課程改革、學生寄宿及人口流動等原因,客觀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教師缺編尤其是結構性缺編嚴重,部分地方學校反映比較強烈。一是部分州、缺編問題突出,據瞭解某XX年中國小在校生將達到1XX名左右,經測算將缺少教師編制120名左右(指同德。省教育廳注);某校年學生數為700名時核定教師編制為44個,現在學生髮展到1200名,教師編制仍未增加(指茫崖中學)。二是結構性缺編。多數地區體音美、計算機、英語、綜合實踐課教師極為缺乏。教師所學專業和所教專業不對口問題也較為普遍。三是代課人員比例偏大。某州現有代課人員679名(指州),個別代課人員佔在校教師數的25%(指同仁)。四是特崗教師不能按時入編。特崗教師是中央為解決西部農牧區教師短缺問題實施的一項特殊政策,但在檢查中發現有的州、特崗教師3年服務期已滿,考核合格,因為沒有編制不能按國家要求按時入編,這個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將影響特崗教師隊伍的穩定。

(三)辦學條件仍存在差距。近些年省學校辦學條件已得到很大改善,但從預檢中情況來看,一些地區與“兩基”驗收的要求還存在差距。校舍不足、配套設施建設滯後、城鎮大班額現象不同程度存在。年,市中心城區部分熱點國小、國中大班額現象突出;某級市國中大班額佔31.25%(指德令哈市)。預檢中還發現有的地區寄宿制學校學生廁所、食堂、衞生室設施不完善,缺少醫療保健人員;部分學校住宿緊張,幾十個學生住一間大宿舍;有些學校不能為學生提供飲用水。尤其是農牧區學校教學儀器配備不足,教學點的體音美器材幾乎是空白,嚴重製約了體音美教學工作正常開展。

(四)一些區域性中心市、學校建設滯後於經濟、社會、人口的發展。如市現有學校數量難以適應城市發展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學的需求,現有學校班額過大,部分學校班額達70多名。

根據以上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進一步落實各級政府責任,依法確保教育經費“三個增長”。尚未達到 “三個增長”的州、,儘快將所欠的教育經費查清補齊。同時要保證教育費附加足額徵收,足額用於義務教育。

(二)按國家要求,切實落實動態核編機制,儘快做好中國小教師編制的核定工作。

(三)儘快解決辦學條件存在的不足。按省文件要求配齊教學儀器、圖書、體音美器材。解決好學校建設與城市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

(四)進一步加強教育督導機構和隊伍建設,以適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xqqjk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