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加快文化建設現狀調研報告

加快文化建設現狀調研報告

根據市委宣傳部《關於開展“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課題調研的通知》精神,我區於4月25日至5月10日對相關單位、企業、文化場所進行了全面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加快文化建設現狀調研報告

一、**區文化建設現狀

(一)文化資源豐富。**區人傑地靈、文化昌盛,光輝燦爛的本土傳承山地文化與內地文化浸溶並襲,融匯成邊地多元文化。以螞蟻堆、邦東、馬台、博尚及瀾滄江茶馬古道和南美拉祜族文化等為特色的歷史文化,以平村革命老區和博尚革命戰鬥歷史為代表的革命歷史文化,以瀾滄江、南汀河、五老山、旗山、叫雨山等為亮點的山水文化,以南美拉祜族文化為特點的民族民俗文化,以碗窯土陶、昔本鹹菜、稀豆粉米線和滷子米線為代表的工藝、飲食文化異彩紛呈,影響廣泛。擁有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10個,其中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個,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個,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個。非物質文化遺產153項,其中有18個項目被列為全市第一批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名錄。區內民間文化豐富,民間藝術歷史悠久,風格獨特。

(二)文化事業建設初具規模。積極籌措資金,全面完成區圖書館的新建,按部頒標準改建鄉級文體活動中心5個,村級文化活動室14個。目前全區共有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檔案館1個、鄉(鎮、街道)文體活動中心10個,村級文化活動室50個。優秀文藝作品、文學作品不斷湧現,楊麗萍、羅永娟等優秀文藝人才知名度日益提升。廣播電視事業發展迅速,電視覆蓋率達94.98%,廣播覆蓋率達87.49%。《南汀河》和“吉祥**”網站的創辦,初步形成了以廣播電視、圖書出版、文化娛樂等為重點的產業羣體。

(三)羣眾文化藝術蓬勃發展。文學創作、音樂、歌曲、書法、攝影等藝術有所起步。羣眾文化活動蓬勃發展,廣場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形式日趨豐富,不斷組織和籌辦節日文化活動、下鄉服務活動、競賽評比活動等,據統計,近年來每年平均文藝演出、民族民間廣場舞、各類文化藝術展等活動達1000多場次,參與活動人數上百萬人次。

(四)文化市場日趨活躍。經過近年來的培育、引導和建設,我區文化市場已形成分門類、多行業、多層次、上規模的發展態勢,目前全區共有文化經營單位358户,從業人員1500人,初步形成廣告、娛樂、音像、圖書、網吧、茶室等幾類綜合型文化市場,近年來每年平均實現利潤600多萬元,上交國家税收100多萬元,文化產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正在呈逐年上升趨勢。

我區文化建設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區文化建設總體上還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民羣眾迅速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適應,與實現富民強區新跨越的要求不相適應。一是思想道德建設有待加強。社會思想已發生深刻變化,意識形態領域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對人們的世界觀和思想道德產生深刻影響。二是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有待提高。文化設施建設相對落後,文化建設投入不足,二分之一的村沒有公共文化活動場所,一些地方在城鄉建設中缺少對文化設施項目的統籌規劃,城市文化功能不強,精神文化產品的數量、質量和品種還不能滿足羣眾的需求,精品力作不夠多。三是文化產業發展潛力有待挖掘。資源整合與開發不夠,豐富的文化資源優勢還沒有轉化為產業優勢,產業集約化程度不高,有實力的文化企業數量較少。四是思想觀念存在差距。一些地方和領導幹部對文化認識還不到位,重經濟建設輕文化建設。五是文化體制改革滯後。改革的力度不夠大,制約文化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國家和省裏制定的一系列支持文化發展的政策落實不夠。六是人才匱乏,文化人才優勢作用發揮不足,尤其缺乏文化經營管理人才。七是**區多年來一直沒有專業藝術團隊,文藝創作之路困難重重,舉步維艱。

二、對策與思考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xx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xxxx”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和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緊密結合起來、把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和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和借鑑國外的有益文化成果結合起來,着力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着力建設和諧文化,着力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着力推進文化創新,全面提升文化的引領能力、服務能力、競爭能力和創新能力,不斷提高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促進全區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二) 基本原則

推進文化建設必須深刻認識文化發展的規律,善於運用規律,保證文化建設沿着正確方向健康發展。

1.堅持先進文化引領。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全面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刻內涵和基本要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貫穿於文化建設的各個方面,努力在全社會形成統一的指導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強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規範。全面貫徹黨的文化發展方針,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眾,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的同時,努力改造落後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堅持用先進文化佔領思想陣地。

2.堅持正確處理繼承和創新的關係。創新是文化發展的本質特徵和基本規律。在時代的高起點上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創新,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是繁榮文化的必由之路。民族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是民族的根,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任何先進文化總是與傳統文化一脈相承、血肉相連的。因此,民族文化的創新必須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對於文化遺產,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做到古為今用,結合新的實踐和時代的要求,結合人民羣眾精神文化的需要,遵循文化發展規律,積極進行文化創新,實現新的超越和發展。推出更多既有豐厚文化底藴,又體現時代精神、反映社會本質、符合羣眾審美要求的精品力作。

3.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精神文化產品既有物質產品屬性,又有意識形態屬性,肩負着教育人民、引導社會的重大責任。加強文化建設,要堅持把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同時必須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繁榮文化市場,增強國際競爭力。不論是發展文化事業還是發展文化產業,都要處理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係,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當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發生矛盾時,經濟效益要服從社會效益。在保證社會效益的前提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努力爭取更大的經濟效益,以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佔領市場、贏得羣眾,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4.堅持積極吸收借鑑世界優秀文化成果。從**區文化發展的長遠出發,以更加自信的心態、更加開闊的視野對待世界各民族文化,積極參與同世界各種文化的對話和交流,堅持以我為主、洋為中用,辨證取捨、擇善而從。要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積極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開展多種形式的對外文化交流,加強對外文化貿易,做大做強吉祥**文化品牌。

5.堅持人民羣眾的主體地位。文化建設為了羣眾,文化建設也必須依靠羣眾。要充分調動人民羣眾投身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引導支持羣眾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更好地活躍城鄉基層文化生活,讓人民羣眾在文化建設中當主角、唱大戲。加強基層特別是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培養文化建設骨幹,提高羣眾文化隊伍素質,激發人民羣眾的文化創造潛能。

6.堅持用現代科學技術提升文化競爭力和影響力。要着力推動文化建設與科技進步相結合,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文化產業,運用電子出版、數字影視、網絡傳輸等現代信息技術催生新的文化業態,大力發展文化創意、文化博覽、動漫遊戲、數字傳輸等新興產業,發展高端文化產業,提高科學技術對文化發展的貢獻率,優化文化產業結構,提升文化競爭力和影響力。

(三)總體目標

到XX年,做到文化工作體制順暢、機制規範、文化產業實力增強、精品不斷湧現、設施功能配套、人才結構優化、市場開放有序、活動豐富多彩,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發展主要指標和文化綜合實力居全市前列。

(四)發展戰略

1、文化經濟戰略。積極促進文化與經濟的融合,以經濟發展促進文化發展,以文化發展引領經濟加速發展,增強像司崗裏步行街、昔本鹹菜廠、茶文化風情園、強力集團、韭菜壩煤業公司和温泉花園酒店等企業的文化含量,以文化建設提升企業形象,提高企業和產品競爭力;充分開發和利用文化資源,促進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資本,不斷提高文化產品的經濟價值,創造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龍頭帶動戰略。在區域發展上,重點發展城區文化產業,確立其龍頭地位並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在產業門類上,重點扶持文化旅遊業、廣播電視業、圖書出版發行業、演藝娛樂業、信息網絡業等 “五大門類”的產業。在市場主體上,重點扶持一批重點企業向現代企業制度的產業集團發展。

3、品牌特色戰略。積極開發具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並形成品牌鏈,擴大**區文化產品的市場佔有率,提高**區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充分發掘**區的文化資源,精心打造“五大文化品牌”,即:以佤文化為主的城市廣場文化,以南美拉祜族文化為主的民俗文化,以五老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瀾滄江區域、茶文化風情園和小道河省級森林公園為特色的旅遊文化,以平村老區和博尚革命戰爭遺址為代表的革命歷史文化,以《南汀河》刊物、“吉祥**”網站、**區廣播電視網絡為核心的現代傳媒文化。

4、科技創新戰略。促進文化發展與科技進步的有機結合,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運用高新技術促進產業升級,逐步使文化產業從勞動密集型向勞動技術密集型轉變,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轉變。積極配合市級加強文化產業園區建設,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文化產品,催生文化產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5、人才聚集戰略。樹立人才資源是文化發展第一資源的觀念,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培養、引進、選拔和激勵機制,着力培養和引進一批熟悉意識形態工作、懂經營、善管理的複合型人才,引進一批在區內外、市內外、省內外、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文化人才,造就一批文化名人和文化經營人才,進一步健全全區“四級”文化體育網絡組織機構,繼續紮實抓好“三百”文化體育工程建設,推動我區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

三、保障措施

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完成文化建設的繁重任務,要立足實際,突出重點,整體推進,紮實工作,在重大措施上務求突破,取得實實在在的進展。

(一)抓好思想道德建設工程。這是面向全社會和全體社會成員的文化建設工程,要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於文化建設全過程。廣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着力解決信念、信仰、信心、信任問題,築牢人民羣眾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在全社會倡導講求誠信的行為準則和良好風氣,以政務信用為關鍵、商務信用為重點、社會信用為基礎,強化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形成誠信為本、守信光榮的社會氛圍,努力打造誠信**品牌。搞好普法宣傳教育,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和法制文化,不斷提高廣大幹部羣眾的法律素質。把道德養成作為思想道德建設的基礎性工程,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着眼於建設和諧文化,充分發揮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等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載體作用,着力培育“堅韌拼搏、求實開放、團結和諧、創新超越”的**精神,不斷提升全區人民的思想道德境界。

(二)抓好文化體制改革工程。文化體制的改革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公益性的文化事業,着重是加大投入;一手抓經營性的文化產業,主要是放開搞活。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改革要從內部機制入手,如人事制度、分配製度等。對承擔公益性文化事業職能的圖書館、檔案館、文化館、基層羣眾文化活動站等單位,要增加投入力度,同時,採取措施,鼓勵這些單位面向市場,全面引入競爭機制,實現從“養人”向“養事業”、“養項目”的轉變,爭取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經營性文化產業改革要從機制創新入手,面向市場,培育市場主體,增加活力,創造經濟效益,為人民羣眾提供更多的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和優良的服務。

(三)抓好文化載體建設工程。當前,着重抓好四個方面:一是加快**區文化體育綜合館等重點文化設施建設,提升**區文化形象。二是加快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鄉鎮文體服務中心及基層文化陣地建設、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建設“五大工程”,切實保障人民羣眾讀書、看報、聽廣播、看電視、看電影等基本文化權益。三是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認真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繼承發展”的方針,科學規劃,理順管理體制,實施重點文物保護工程,高度重視並切實解決好當前城鎮化、工業化和新農村建設中的文物保護問題。重視和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和保護,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文化遺產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社會價值,變文化遺產優勢為文化發展優勢。四是廣泛開展羣眾性文化活動。要適應廣大羣眾求知求樂求美的需要,積極組織開展廣場文化、文化下鄉、文化進社區等各類文化活動,推進單位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軍營文化、村鎮文化、校園文化建設。組織好節假日各種健康的民俗活動和文化娛樂活動,使這些植根於羣眾生活、具有鮮活生命力的文化奇葩在廣大城鄉競相綻放,用先進文化佔領城鄉基層文化陣地。

(四)抓好文化產業發展工程。文化產業被稱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是最有發展潛力的優勢產業。推進文化產業的發展,當務之急是要完善以文化投資主體多元化為核心的文化產業政策體系。一要針對文化產業涵蓋文化、廣電、影視、旅遊、商貿、工藝、教育、體育、信息等多方面的特點,研究制定一個統一的評估、統計標準,形成文化產業指標統計系統,以科學地分析、評價文化產業的發展狀況。二要結合全國及省制定的有關發展文化產業的政策規定,研究制定適合區情發展的文化產業政策,加大對文化產業在財政、税收、土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三要突破思想觀念的瓶頸,打破部門壁壘、行業壁壘、所有制壁壘,扶持民營文化公司發展,充分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文化產業,激發民營企業家投資文化產業的熱情,積極發展個體經營、合夥經營、股份合作、股份公司、外資等各種文化企業。用興辦經濟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經驗,制定專門的優惠政策,試辦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業園區。

(五)抓好文化精品打造工程。努力在三個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一是在堅持“三貼近”,高揚時代主旋律上出重彩。廣大藝術家、文化創作者要主動走向改革開放的第一線,置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最前沿,從人民羣眾創造美好生活的壯麗畫卷中汲取營養,精心創作出以促進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展示改革成果、反映羣眾心聲為主題的文化精品。二是在把握羣眾新期待、實現文化創新上展新貌。廣大文學藝術工作者,要充分認識肩負的重大社會責任,迅速興起文學、影視、音樂、美術、書法、攝影、舞蹈、旅遊演藝等文化創作的熱潮,推出文化創新力作,為人民羣眾提供新的精神食糧。三是在加大扶持力度、營造良好創作氛圍上見成效。要制定和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鼓勵文化創新的政策。各級各部門要為廣大藝術家、文化創作者從事創作生產提供良好條件,充分信任他們,熱情支持他們,真誠關心他們,鼓勵他們積極投身到謳歌時代的偉大文化創造活動中,創作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鴻篇鉅製。

(六)抓好文化發展環境工程。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需要充分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動員上上下下的力量,努力培育文化發展的良好環境,形成文化發展的合力。一要加大文化投入。注重履行公共文化管理和公共文化服務職能,使文化公共資源配置向農村、社區、欠發達地區傾斜,為基層羣眾提供優質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切實落實好各項文化經濟政策,吸引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建設。二要加強輿論引導。推進思想解放,倡導樹立新的文化發展觀,積極推進文化創新,在全社會大力營造重文化、抓文化、興文化的濃厚氛圍。三要優化市場環境。堅持依法行政,加強文化法制建設,進一步健全完善地方性文化法規規章,把文化建設和管理納入法制化軌道。四要加強領導。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政府管理服務,黨委宣傳部門協調指導、行政主管部門具體實施、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形成上下聯動、各負其責、相互配合、齊抓共管的文化建設格局。

標籤: 調研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knmg6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