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服務調研報告(精選8篇)

服務調研報告(精選8篇)

服務調研報告 篇1

按照市人大常委會工作安排,4月1日,在市人大常委會領導的帶領下,我委組織部分常委會委員和人大代表對我市社區衞生事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視察調研,實地察看了青龍、五星、三井3個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及青龍紫雲苑社區衞生服務站,並聽取了市衞計委關於全市社區衞生事業發展情況的彙報和4個城區衞計委負責人的意見建議。在常委會視察調研之前,我委先後到天寧和鐘樓區進行調研,重點察看了政府、社會力量和醫院舉辦的三種不同類型的7家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站),分別召開了部分居民和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負責人座談會,並赴杭州江乾區、上海長寧區考察學習。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服務調研報告(精選8篇)

一、我市社區衞生服務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來,市政府和相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的精神,圍繞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衞生服務的目標,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總體要求,加快社區衞生服務事業發展,適應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衞生需求,為社區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衞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社區衞生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堅持社區衞生服務的公益性質,注重基本醫療衞生服務公平性、可及性,按照政府主導,鼓勵社會參與,多渠道發展社區衞生服務的原則,積極制訂和實施社區衞生服務發展規劃,調整和優化配置基層衞生資源,有計劃、有步驟地建立健全以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為主體、以社區衞生服務站為補充的社區衞生服務網絡。目前,全市共建成城市社區衞生服務中心27家(其中,政府舉辦的25家、社會力量舉辦的1家、醫院舉辦的1家),共開設牀位1180張,建成社區衞生服務站108個,基本形成了每個街道有1家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及15分鐘健康服務圈的格局。按照國家、省示範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的標準和條件,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以標準化、規範化建設為抓手,積極開展創建活動,加大對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基本建設、基本裝備的投入,新建和改擴建了一批社區衞生服務機構,更新了設施設備,加強了機構內涵建設,先後創建成3家全國和20家省示範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這些示範中心功能分區合理、服務流程順暢、就醫環境舒適,切實起到了示範帶動效應。

(二)社區衞生服務功能逐步清晰。按照新醫改的要求,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從管理體制、補償機制、藥品供應、人事分配等方面積極探索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綜合改革,逐步建立社區衞生服務運行的新機制,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社區衞生服務的基本功能,努力實現由過去片面注重醫療服務向“六位一體”功能並重發展。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全面履行以維護社區居民健康為中心的職責,開展建立健康檔案、組織健康教育、定期為65歲以上老人提供體檢、婦幼保健、兒童接種預防疫苗等11類43項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進一步強化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初級診療和慢性病管理、康復服務職能,並從2019年起啟動實施了家庭醫生制度,逐步推行全科醫生(團隊)與社區居民建立穩定的契約服務關係,從原來的坐堂行醫逐漸轉向上門服務和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目前,全市共組建全科團隊219個,重點人羣簽約率81.04%、居民簽約率28.55%,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81.07%,65歲以上老人健康管理率95.42%,高血壓、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等人羣規範化管理率分別為87.61%、86.76%和98.42%。2019年,全市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門急診445.4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8.83%,門急診均次費用93.57元,比三級醫療機構低158.43元,居民在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就診率達51.2%。

(三)社區衞生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圍繞基層醫療衞生改革發展和努力滿足社區居民基本醫療衞生服務需求,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通過各種途徑,採取各種措施加強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的能力建設。一是按照《國務院關於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初步建立了全科醫生制度。全科醫生主要有二種來源,一種是對符合條件的原基層在崗臨牀或中醫類別的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經過半年的轉崗培訓,取得全科醫生資質;另一種是從具有本科學歷的臨牀醫學專業畢業生中招收(機構新進人員由單位發工資,社會招聘人員由財政發3萬元/年生活費),經過三年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將其執業範圍變更為全科醫學專業。目前,全市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共有全科醫生458名,其中,經過三年規範化培訓的合格全科醫生232名。二是推行市級醫院與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共建醫療聯合體,實施對口幫扶。由市級醫院選派醫療專家或青年骨幹到基層定期坐診、掛職,組織基層醫務人員到市級醫院進修學習,幫助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加強特色專科建設,提高醫療技術和管理水平。三是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廣泛推廣運用中醫適宜技術。全市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基本都設有中醫科和中醫綜合服務區,並分別建成了8家省級、10家市級中醫藥特色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站)。

二、我市社區衞生服務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幾年,我市社區衞生服務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為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發揮了應有作用,並逐步得到社區居民的認可。但對照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的目標要求和人民羣眾的需求,仍有較大差距,社區衞生服務事業發展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制約着社區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制度的建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基礎設施有待加強。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全市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的基本建設、設施裝備、環境條件雖然有了明顯改善。但隨着形勢的發展、需求的增長,加之規劃相對滯後,除原來由鄉鎮衞生院轉型為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的機構外,當初老城區通過整合利用原有資源舉辦的社區衞生服務機構,普遍存在業務用房小、佈局不合理等問題。特別是2019年新定的全省社區衞生服務機構標準明確規定,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建築面積不得低於3000平方米(原為1500平方米),並要開設病牀30-50張。而我市先期編制的《常州市社區衞生服務發展規劃(2019-2020年)》已顯得不相適應,以致一些機構面積不達標,無法開設病牀;一些機構設備陳舊,沒有按標準化要求配備更新。

(二)相關政策不夠配套。上一輪醫改實施以來,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相繼出台了一系列關於加快基層醫藥衞生體制機制改革的政策措施,促進了社區衞生事業的發展。但從基層和羣眾的反映來看,某些方面並不盡如人意,特別是相關政策不夠配套,運行情況不大理想。譬如:在藥品供應上,實施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制度後,許多低價藥品退出市場,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只能使用省定的588種基本藥物,居民習慣的常用藥,包括專家門診開出的職工醫保目錄中的藥品在社區衞生機構部分配不到,患者反響較大,基本藥物不僅滿足不了羣眾的用藥需求,而且影響了基層特色專科的發展。在編制核定上,我市是按照2019年省定標準核配的,標準較低,尤其是藥劑、檢驗、B超、放射等崗位只各配1名,顯然不盡合理,而隨着社區衞生服務功能的拓展和家庭醫生制度的實施,原來核定的1872名編制已遠遠不能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在收入分配上,實行績效工資後,社區衞生機構一定程度上由過去的“做事養人”變成了“養人做事”, 出現了新的“平均主義”、“大鍋飯”現象,雖然制定實施了新的考核辦法,但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得到執行或執行不到位。同時績效工資的封頂和收入的基本平均,導致幹多幹少一個樣,且乾的多、錯的多、扣的也多,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不升反降,甚至推諉病人。在財政補助上,我市採用補供方服務需方的政策,政府舉辦的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經常性收支差額由財政兜底,造成虧得越多補得越多,虧得越少補得越少的削弱醫療的現象。在醫保定額上,我市社區衞生機構實行按次均費用3100元的標準核定醫保定額支付;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實行總額預付政策,經測算後次均費用大致為二級醫院8000元、三級醫院12019元。目的是降低醫療費用,但實際情況是社區衞生機構選擇性收治病人,賺不到錢或有風險的都往上級醫院推,結果是小醫院住不進、大醫院也住不進,使社區衞生機構資源(病牀)得不到有效利用,同時推高了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在收費價格上,實施家庭醫生制度後,我市規定一級護理收費9元,家庭醫生上門收費10元/次,因收費標準低,機構沒有動力,雖然簽了約,且居民有巨大需求,但實際卻享受不到服務。

(三)人才短缺矛盾突出。全市社區衞生服務機構普遍存在全科醫生“招不進、留不住”、骨幹人才缺乏和流失,以及空編與外聘並存等現象。據瞭解,我市第一批全科醫生三年規範化培訓,共招聘具有本科學歷的臨牀醫學專業畢業生112名,培訓一年多後,其中一些考上執業醫師資格證書的人員即隨之流失,最後只剩60多人,難以滿足基層衞生機構的需求。而部分骨幹人才又因社會地位和工資待遇低,發展前景小等原因紛紛上流。去年,僅新北區三井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就有5名醫生、8名護士辭職調離。目前社區衞生機構招聘醫生、護士都很困難,特別是經過規範化培訓的全科醫生緊缺,許多社區衞生機構只能採用外聘退休醫務人員來解決醫生不足問題。我市較早推行了上級醫院與社區衞生機構的醫聯體建設,但由於體制、機制及公立醫院改革滯後等因素,至今沒有真正建立起上下分工協作、互利共贏機制,對提高社區衞生機構醫療技術水平的帶動作用有限,大多還是停留在表面和貫徹相關政策層面上,推動醫療資源下沉和鼓勵醫生多點執業的障礙較多。

三、促進我市社區衞生事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為促進社區衞生事業的加快發展,推進基層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制度的建立,實現醫改提出的目標,我委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優化規劃佈局,進一步加強社區衞生服務體系建設。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認真貫徹《全國醫療衞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9-2020年)》,科學制定我市區域衞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進一步優化全市基層醫療衞生資源配置,提高服務可及性、能力和資源利用效率。一是將社區衞生服務機構佈局設置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綜合考慮我市人口總量、區劃調整、城鎮化、老齡化和社區首診等因素,以調整佈局結構、提升能級為主線,理性有序發展,強化薄弱環節,科學合理確定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的數量、規模及佈局,加快構建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的社區衞生服務體系,為社區衞生服務事業發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二是立足利用現有基層醫療衞生資源,對未達省定基礎設施標準的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採用新建、改擴建的辦法,有計劃、有步驟地改善基礎設施條件,並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中統籌考慮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發展需要,合理安排用地供給,優先保障非營利性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用地;要按照《規劃綱要》提出的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牀位數達到1.2張,重點加強護理、康復病牀設置的要求,確定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牀位規模,支持鼓勵有條件的社區衞生機構利用空餘牀位開設醫養護一體化的老年病牀,發展健康養老服務;要根據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覆蓋情況以及服務半徑、服務人口等因素合理設置和調整社區衞生服務站的配置數量和佈局,新建居住區和社區要按照相關規定保障基本醫療衞生設施配套。三是按照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等發展建設支出由政府根據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發展建設規劃足額安排的規定,在加快社區衞生機構基本建設的同時,按標準化配齊、更新醫療裝備和公共衞生服務設備,保障社區衞生服務工作的正常開展。

(二)完善政策措施,進一步深化基層醫療衞生體制改革。各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要按照醫改提出的“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總要求,堅持以病人利益為導向,綜合運用醫療、醫藥、醫保和價格等手段,形成有效的醫療分流機制,為逐步建立完善合理有序的分級診療就醫制度創造有利條件。一是擴大基本藥物範圍。在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和省增補品種外,選擇新農合和職工醫保藥品目錄中的藥品,按一定比例配備給社區衞生機構,實行零差率銷售。在增加藥物品種時,要充分考慮基層常見病、慢性病用藥習慣,並與上級醫院用藥相銜接,使羣眾享受到優惠、全面的用藥服務。二是強化醫保政策導向。科學引導基層首診,進一步完善醫保政策,健全差別化支付制度。適度調整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報銷比例,合理拉開基層醫療機構、縣級醫療機構、市醫療機構報銷差距。除危急患者需要採取緊急措施以及手術病人複診、急診和特殊情況外,參保人員未經轉診,自行到上級醫療機構就診的,其醫療費用報銷比例要在原有基礎上明顯下降。全面執行不同等級醫療機構不同住院起付線政策,轉診病人採用累計起付線政策。合理設定不同等級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價格,使不同等級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價格保持適當差距,引導患者分流就診。三是建立有效簽約制度。借鑑上海、杭州等地做法,實行家庭醫生有償簽約服務,提高有效簽約率,促進家庭醫生與社區居民建立穩定的契約式服務關係,適當提高上門服務收費標準,讓社區居民接受更多、更全面的基本醫療、公共衞生和個性化服務,滿足社區居民特別是老年人、特殊人羣的健康需求,使家庭醫生真正成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上海長寧區在建立全科醫生(團隊)的基礎上,將家庭醫生分配到各個社區居委會,開展簽約服務,實行健康、亞健康、患病人羣分類管理,每簽約1人收費120元/年,統一由醫保基金支付,並建立了以簽約數量、服務質量、簽約對象滿意度、首診率、預約門診履約率、轉診率、服務到位率等為內容的考核辦法,按考核百分比將簽約服務費返還給全科醫生(團隊)。杭州江乾區同樣每人每年收費120元(個人承擔10%、財政25%、醫保65%),簽約服務費85%給團隊,15%由區管理中心統籌,上門服務收費標準由過去的10元/次調整為按醫生職稱收費(中級40元、副高60元),以體現醫技價值;簽約對象門診醫保起付線下降300元,享受優先就診、專家門診、精確轉診、家庭病牀、家庭護理和個性化、特需等健康延伸服務。

(三)加強隊伍建設,進一步提升基層醫療衞生服務能力。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衞生隊伍建設,切實增強社區衞生機構的服務能力,為加快構建充滿生機、活力的全科醫生制度和“首診在基層”的服務模式提供有力支撐。一是合理核定崗位編制。《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層衞生人員數達到3.5人以上,醫護比達到1:1.25,市相關部門要按照規定和標準,重新核定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編制總量,綜合考慮城區規模變化、服務人口和範圍擴大等因素,實行統籌安排、動態調整。同時要明確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的法人主體地位,落實其用人自主權,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實行定編定崗不固定人員,變固定用人為合同用人,變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二是完善績效考核辦法。將服務質量數量、患者滿意度、任務完成情況和城鄉居民健康狀況等作為主要考核內容,考核結果與績效工資總量、財政補助、醫保支付等掛鈎。社區機構在核定的收支結餘中,按規定比例提取職工福利基金、獎勵基金,提高獎勵性績效工資比例,合理拉開收入差距,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三是加強全科醫生培養。加快推行全科醫生制度,加強師資和培養培訓基地建設,實施全科醫生規範化培養,繼續做好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實施全科醫生特崗項目,確保如期實現城鄉每萬名居民配備2-3名合格全科醫生目標。四是全面推進醫聯體建設。以形成分級診療秩序為目標,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醫聯體和遠程醫療等方式,制定各類遠程會診收費政策,逐步建立利益、命運、責任共同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建立醫院與基層醫療衞生機構之間共享診療信息、開展遠程醫療服務和教學培訓。建立區域在線預約掛號平台,公立醫院向基層醫療衞生機構提供轉診預約掛號服務,對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轉診病人優先安排診療和住院;將恢復期需要康復的病人或慢性病病人轉診到病人就近的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加強政府對醫藥衞生人才流動的政策引導,推動醫藥衞生人才向基層流動。

服務調研報告 篇2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教育實踐活動,瞭解民情民意,服務社區羣眾,積極為羣眾辦實事辦好事。市政協趙普選主席在副主席陪同下,針對x社區居委會反映的“島上居民看病難,羣眾生命安全沒有保障,要求加強社區衞生服務站的建設”問題,組織了市政協委員及相關部門領導十餘人,於x年4月25日到x社區調研,瞭解島上的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大家進行了充分討論,提出許多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x社區居民醫療衞生情況

(一)x社區及居民醫療衞生基本狀況

x區x社區位於x市西南方,島陸距離海里,轄區總面積2.6x平方公里,現常住居民1103户,共4512人,是x市唯一的海島社區,是全省居民最多的孤立海島,對醫療衞生方面的需求很大。

x社區居民交通不便、看病難的問題由來已久。x區委雖購置了交通船,解決了居民往返陸島的交通問題,但遇大風大浪天氣以及夜晚禁止交通船行駛,如有急、重、危病人無法運出島,島上居民和遊客生命安全得不到基本的保障。x0年就有一位高危產婦和重傷患者,因大風大浪不能轉到市內救治,最後求助部隊支援,用直升飛機才將患者運出搶救。隨着風景區的開發,平均每天數千遊客登島遊覽,遊客們的健康安全以及突發性疾病的搶救,都需爭分奪秒的專業救治,因遊客安全發生不良事故,將對x市旅遊形象造成極不利的影響。

(二)x社區醫療衞生服務站情況

x年,根據海南省發展與改革廳、民政廳、衞生廳《關於做好“”社區服務體系發展規劃編制工作的補充通知》文件精神,x社區在市衞生局、x區委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建起了兩層樓x平方米的“x社區公共醫療衞生服務站”,由x區第二社區醫療衞生服務中心(市衞生防疫站),選派醫務人員到島開展工作,x9年3月開始運行,解決了居民羣眾看病難的實際問題。

因工作、生活條件差、工資待遇低,到島工作的醫務人員漸漸消極,消失。x區又採取“政府買服務”的做法,每年劃撥經費給居委會,由居委會招聘醫務人員到工作。執行了兩年,又失敗了。x2年3月居委會聘請了本島居民,助理醫師陳其球等3人擔任x社區公共醫療衞生預防工作。居委會每月給予3000元作為社區衞生服務站工作經費週轉,受聘人員不入編,不享受“五險一金”社保,每月600元鄉村醫生補貼。導致人員不安心工作。目前,島上個別無證黑醫診所鑽空招攬病人,使得島上存在很大的醫療衞生隱患。

二、醫療衞生服務站存在的問題

(一)醫療衞生服務站工作、生活條件差,工資待遇低,留不住醫生

1、選派醫生應付、不安心、不敬業;2、招聘的醫生及工作人員沒入編,工資待,沒有“五險一金”;3、政府一些經費還不準時發放,導致醫生難以維持生計。

(二)管理不到位,缺人、缺藥、缺設備

1、由於長期沒有專人系統管理,衞生服務站基本配置未達標,包括人員編制、服務站管理、醫療診療水平及公共衞生管理、資金運轉、醫務人員工資待遇等方面;缺急救藥物和搶救基本醫療設備。不能承擔急、重、危病人的搶救工作;缺藥品;這種狀態對一個有着四千多居民,每天上島遊客達幾千人的孤島來説是嚴重的安全隱患。

服務調研報告 篇3

農業社會化服務是伴隨着農業生產由分散的、孤立的、自給自足的小生產方式轉變為分工細密、協作廣泛的商品化社會生產而產生的,是農業產業化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近年來,我縣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明顯成效。

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多元化。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構築了一個服務平台。鄉鎮農業綜合站劃歸農業局、水產局管理,按照 32 字基本思路,實現 三權 歸縣。全縣12個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綜合站共有130個編制,實際在編89人;鄉鎮基層動物防疫站共有24個編制,實際在編18人。同時,制定出台了鄉鎮綜合站農技人員聘用制度,站長崗位職責,動物防疫員、水產員、農技員、農機員、植保員、農經員、種子員和農村能源環保員崗位職責,建立了對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綜合站及其人員的考核制度和考勤制度,制定實行了首問責任制、責任追究制、服務承諾制、結對服務制、包村聯户工作責任制,初步改變了以往無制散漫、推諉拖拉、辦事不力和服務不到位現象。

二是培育了一批農業龍頭企業。截止20xx年,全縣各類農業企業達282家,其中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3家(含國家級1家、省級7家、市級龍頭企業15家),實現總產值65.22億,其中農業龍頭企業總產值61.11億。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的總銷售收入達44.84億元,其中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4家、7500萬元的5家。

三是組建了一批中介組織。按照 民辦、民營、民受益 的原則,通過政府引導和農民自發組織相結合,放手發展各類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狠抓農村個體運銷大户、農業協會建設。截止目前,我縣經縣工商行政管理局註冊登記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共有273家,其中種植業166家(糧食67個,蔬菜14個、雷竹與毛竹6個、苗木9個、吊瓜4個、水果14個、蠶桑2個、花生3個,板栗2個、棉花1個、其他種植44個)、養殖業87家(肉牛羊17個、生豬20個、水產17個、雞19個、蜂業6個、其它養殖業9個),其它類合作社20家。成立了生豬協會、珍珠協會、板鴨協會、雷竹協會等各類專業協會11個,萬年縣山泉石蛙養殖研究所、萬年縣珍珠科學研究所等民間非企組織3 個,其中萬年縣生豬協會被評為市級民間組織先進單位。

四是湧現了一批種養大户。全縣有各類種養銷大户3000餘户。其中100畝以上的種糧大户520户、千畝以上種糧大户7户;水產養殖大户324户;生豬等畜禽養殖大户243户,尤其是萬頭以上的生豬養殖達27家;登記農村經紀人680人、農產品經紀人 872人。

五是建立了一批農資、金融服務機構。在農資供應方面,以金豐BB肥農資有限公司為主渠道,以12個基層供銷社原有的農資經營網絡為依託,構築了城鄉批零一體化營銷服務網絡。此外,我縣還有其它單位從事肥料、農藥總經銷10家,從事獸藥和飼料總經銷6家,從事種子總經銷10家,完全可以滿足農民羣眾對農資的需求;在農村金融服務方面,我縣主要有農村信用社、農發行、黃河村鎮銀行等 三農 服務金融機構,通過推廣農户小額信貸、農户聯保貸款、個體協會貸款等業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業生產資金緊張的問題。

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個性化。隨着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服務受體的差異性與目標羣體的複雜性,使傳統的批量式的一般化的服務模式逐漸向個性化的服務模式轉變,促使着我縣在中介服務、金融服務、科技服務等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方面也呈現出了個性化發展的格局。主要有以下幾種顯著的模式:第一種是 龍頭企業+ 合作社+農户 模式。強化龍頭企業深度開發、開拓市場、品牌加工等功能,引導同類農民合作社向相關行業領域的龍頭企業靠攏,形成 龍頭企業+合作社+專業大户+農户 共進共榮聯結機制。如貢米集團通過組建的糧食生產合作社總社和下屬33家糧食專業合作社,採取了訂單式農業發展模式,由公司統一供種,提供技術服務培訓,並按高於市場價20%的合同價收購農户種植的優質稻。20xx年,集團共簽訂訂單面積40萬畝,帶動農户1.7萬户,先後在本縣的裴梅山區建立綠色、無公害大米基地4萬畝,在宜春的銅鼓縣,建立了符合歐盟檢測要求的有機大米基地0.85萬畝。第二種是 合作社+合作社 模式。按照合作社自願參加的原則,從縱、橫兩個方向,將相同產業,有着相同需求的基層合作社聚集起來,進行 產業+資本 產業+科技 產業+服務 等有效聯結,優化市場信息、資金支持、技術服務、物資配備等現代農業要素配置。如萬年縣仙農雷竹種植農民合作社與浙江安吉雷竹合作社聯合,進一步開拓了雷竹在浙江市場渠道,每年向浙江市場供應大量鮮筍,以此進一步帶動了我縣雷竹產業的發展。第三種是 種植大户+三級理事會+農户 模式。充分發揮村民理事會、社區理事會、鄉民理事會的紐帶聯繫作用,協助種植大户解決一些與農民合作之間難以解決的土地集約、標準化生產、農業生產環境整治等問題,促進農村土地規模經營,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如湖雲、梓埠兩個鄉鎮多數村組除留有村民的口糧田外,將所有農田歸村集體統一流轉給種植大户,所得收入再按照村民田畝數實行分紅,這既解決有田無人種、有人無田種以及廣種薄收、閒田拋荒等問題,又充分提高了農民與種植大户的談判能力,同時還創新了村集體收入實現形式,解決了村集體 無錢辦事 的難題。第四種 協會+集團+金融機構 模式。萬年生豬行業協會、生豬產業集團與萬年農業銀行合作,由47家生豬養殖企業為股東,共同出資3000萬元,組建了生豬養殖行業自助型融資擔保公司 萬年縣金豬擔保有限公司,按照 封閉運行,行業整合,股東聯保,捆綁發展 的模式,為從事生豬養殖、加工的企業及養殖户提供融資擔保,有力解決了資金緊缺的瓶頸,其運行模式及成效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及領導的肯定,CCTV-7、江西電視台、江西日報等媒體相繼做了報道。

農業社會化服務手段現代化。日新月異的現代科技,為農業社會化服務提供了便捷高效的現代化手段。各種新興技術開始快速應用到我縣現代農業服務體系之中。如,縣植保局在成功實施《病蟲電視預報》基礎上推出了 數字植保 ,通過引進田間小氣候分析儀、電腦、成像等高科技設備,來製作萬年縣農作物病蟲測報地形圖,為病蟲預報提供詳實的分析數據,使全縣中長期預測準確率達85%以上,短期預報準確率達95%以上。同時,大力推進病蟲防治信息傳遞數字化,着力實現病蟲預報可視化和提供服務有形化;縣土肥站在《電視施肥預告》成功播出後推出了 智能化施肥平台系統 ,利用測土配方施肥專家諮詢系統和電腦觸摸屏技術,開發了觸摸屏智能施肥諮詢系統,供農民免費使用,專門用於測土配方施肥相關信息查詢和施肥技術指導,大大增強了農民使用的直觀感和服務水平;大源鎮農業技術推廣綜合站把全鎮的服務對象分成水產養殖、畜牧養殖、水稻種植、雷竹種植、果蔬種植等5種類型,輸入他們的手機號碼,根據需求發佈服務短信,大大提高了科技入户率,提升了為農服務水平,此項服務舉措已得到省委組織部、市委組織部的高度肯定;縣氣象局以 氣象服務促農增收 主體活動為切入點,緊扣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兩大主題,在全縣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種植大户基地安裝了100多台LED電子顯示屏,通過氣象信息發佈系統時時地把關鍵性、轉折性、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信息提前傳遞到各類經營主體手中,引導農民運用氣象安排生產生活,減輕或避免災害損失,實現了氣象服務信息進企入户的新突破。

我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縣農業社會化服務不斷髮展,但從目前來看,許多與新形勢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也逐漸凸顯,亟待我們去研究解決。

一是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不夠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專業結構不夠合理,新特技術、複合型、加工貯鮮、企業管理、產品營銷等方面的人才少,這與調整農業結構、發展農業產業化的新形勢要求不適應。由於受經費不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農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落實不夠到位,更新知識難,存在與工作實際需要相脱節的現象。

二是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不強。雖然我縣培育了一批龍頭企業,但從目前來看,龍頭企業整體規模不大,帶動能力不強,創新能力不足,產品附加值不高,同質化現象嚴重,競爭力不強、輻射面不廣,帶動農民增收的能力也較弱。農產品加工初加工多,精深加工滯後,糧食加工能力相對較強,畜禽、水產、果蔬、油料加工能力弱,在當前農產品買方市場的形勢下,已成為提升農產品檔次,擴大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場競爭力的主要制約因素。同時,龍頭企業貸款融資較難,外向度不夠高。

三是中介組織培育質量不高。近年來,我縣農民合作社、農業協會等各類組織發展數量較快,但質量還有待加強,從目前來看,大多數合作社、協會管理鬆散、運作不規範,很多協會連辦公場所、牌子都沒有,甚至有的合作社辦社目的主要是為了爭取國家的優惠政策,套取項目資金和貸款支持,規避增值税、企業所得税、印花税等各種税收,因而出現了少數有組織無合作的 空殼社 家族社 五户幫 。

四是金融部門支農力度需加大。通過近幾年的不斷創新,金融部門給予我縣農業發展提供了一定的資金扶持,但都存在 金融部門只盯着實力強的大户和企業,而對小微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信貸扶持力度不夠;信用貸款額度難以滿足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融資需求;農村金融服務難以滿足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多樣性需求;抵押貸款等推進工作相關配套措施不完善 等問題。

五是社會化服務內容有待進一步配套。目前,我縣農業社會化服務機構服務的內容側重於農資供應、技術推廣和指導、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為農業生產提供信息服務方面找不到有效抓手,農民往往只能根據以往的經驗和滯後的市場需求信息來安排生產,導致農產品產銷關係不順暢。

關於加快推進新型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建議

農業社會化服務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各級各部門的共同重視和大力支持,必須堅持循序漸進、穩定和協調發展的原則,以政府職能部門服務為主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服務為骨幹,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服務為補充的新型社會化服務體系。重點應把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設:

強化扶持,加快服務體系建設。出台促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的扶持政策,明確扶持重點,提高扶持效率。加大對服務組織的補貼力度,完善補貼方式,充分發揮財政補助 四兩撥千斤 的作用。加強技術指導,組織專家與服務組織結對,幫助解決技術難題。要進一步搭建平台,幫助服務組織引進、培養人才,對在組織中服務滿一定年限的大中專畢業生,財政每年要給予相應補助。通過税收優惠、放寬審貸條件、項目融資、配套用地等方式,幫助服務組織做強做實。通過整合資源要素,推動農業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集聚發展。

穩定隊伍,強化公共機構服務。一方面,完善考核制度。把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實績作為考核的主要內容,把服務對象的評價作為考核的重要依據,將主管部門考核與服務對象考核相結合,將日常考核與集會考核相結合,將考核結果與職務職稱評聘、工資獎金髮放相結合,實行績效工資制度;同時,改革分配製度,將收入與績效掛鈎,充分調動服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加強專業培訓。加大對基層服務人員的培訓力度,增加投入,通過專業培訓、定期進修、繼續教育、外出考察等多種途徑,更新知識結構,提高人員素質,提升服務能力,更好地適應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引導支持大學生村官開展農技業務學習、從事農技服務,改善農技人員的文化、年齡結構,逐步實現農技隊伍的知識化、年輕化。

創新體制,培養經營服務主體。一方面,要大力培育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充分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和區域特點,選準主導產業,如糧食、生豬、珍珠、雷竹、果蔬、油茶、苗木花卉等,下大力培育發展一批具有一定實力、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通過企業與農民簽訂生產銷售合同,建立產加銷一條龍服務體系。對農業龍頭企業,特別是在起步階段的龍頭企業,要在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實行扶持,促其發展壯大,增強實力,進而更好地發揮其為農業服務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積極扶持創辦各種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給予各種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家庭農場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化建設、人才培養和引進等方面的扶持和税收、用水、用電、土地流轉、生產和附屬設施用地、發展休閒旅遊、加工銷售用地方面的優惠和傾斜。同時,要大力開展以規範財務和民主控制為核心的輔導培訓,加快推動合作社規範化建設,採取多種形式弘揚合作文化和合作精神,促進合作社做強做大、健康發展。

加強引導,拓展各類服務領域。一要積極發展農產品流通服務體系。抓緊研究制定農產品物流發展規劃,統籌農產品物流園區、特色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及倉庫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廣網上訂單、拍賣、配送等物流方式。健全農產品綠色通道,大力推動 農超對接 。二要創新農村金融支持體系。進一步拓展現有投融資管理公司職能,放大財政投入效應。鼓勵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業務範圍向農村延伸,開展支農業務。進一步擴大村鎮銀行試點,鼓勵發展小額貸款公司。繼續推行政策性農業保險。開展以集體建設用地、林權、大型農機具為貸款擔保抵押物的試點工作。三要完善農村信息服務體系。要藉着農村信息化建設契機,整合各類網絡資源,加快農村服務網絡建設,定期收集和發佈農產品供求信息,不斷擴大信息宣傳的範圍,做到上下信息暢通,確保將信息及時宣傳到龍頭企業和廣大農民手中。同時,要加快農村服務信息點和農村信息員隊伍的建設,並逐步聯網到村,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以便更好地為農户生產提供系統的信息服務,指導農民儘量做到 以需定產 ,幫助加工企業做到 以求定供 。

服務調研報告 篇4

為認真貫徹落實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眾的各項規定,着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進一步打造服務型機關,根據縣委、縣政府《關於開展“機關幹部服務企業”活動實施方案》的精神,宿松縣高嶺鄉駐企服務組於7月26日進駐宿松縣好動人體育用品有限公司,開展了為期半年的駐企服務工作。駐企服務組在瞭解宿松縣好動人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基本情況的基礎上,擬訂了駐企工作計劃,按活動實施方案要求,深入開展調查研究,主動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困難和問題,並就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企業管理、做好駐企服務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提高了為企業服務的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將駐企服務組工作總結如下:

一、駐企服務工作開展情況

(一)傳達縣服務活動出征動員會議精神。進駐企業的第二天,駐企服務組立即組織召開了企業負責人及中層管理人員會議,進一步學習了《關於開展“機關幹部服務企業”活動實施方案》,使企業幹部職工瞭解了開展“機關幹部服務企業”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在這次會議上,服務組還聽取了企業情況介紹、企業安排了服務組駐企服務工作,為做好駐企服務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礎。

(二)深入企業開展調查研究。為了有計劃地開展駐企調研工作,駐企服務組擬訂了調研計劃,明確了調研目的、任務和方式,安排了調研日程。調研期間,通過與企業老總談心、中層管理人員進行座談、發放員工調查問卷,瞭解職工生產、生活情況,及福利待遇情況,聽取職工的意見和建議。對企業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瞭解。

(三)積極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困難和問題。在調研的基礎上,駐企服務組對企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了梳理,確定由駐企服務組協調解決的問題主要是:裁牀管理缺失、土地糾紛、企業用電不足、用工難。

1、裁牀管理缺位問題已解決:在瞭解基本情況(裁牀是採取承包的方式進行,承包者只求數量,不求質量)後,通過與企業老闆段程林多次溝通,講解由於裁牀管理不到位,出現產品原料不符合標準,色素不對,規格不一,尺碼不準等情況,以致大量布料被浪費、後續工序平繁返工,進度緩慢、產品質量嚴重不達標等一系列問題,增加了企業運行成本,影響了企業形象,更影響企業效益,嚴重威脅企業生存。通過服務組的分析引導,企業在與承包者進行溝通和協商後,改進承包方式——基本費加激勵機制,這樣企業保證了質量,承包者收益得到保障,做到了雙贏。

2、土地糾紛問題已解決:企業為辦公需要,須在院內建一幢辦公樓,但受到附近熊屋組村民的阻撓,認為好動人原租用土地是為了辦廠,不是蓋辦公樓,駐企服務組瞭解後,會同鄉駐村工作組和社壇村委會多次與相關村民組進行溝通,已達成解決意見。

3、企業夏天用電不足問題已得到解決:針對企業用電不足問題,服務組多次向當地黨委、政府彙報情況。通過當地黨委、政府出面協調,現已將企業主路100千伏安變壓器調換成200千伏安的變壓器,緩解了企業用電壓力。

4、招工問題積極應對:一是利用電視,標語,對企業招工進行多方位宣傳;二是利用各種會議對企業招工進行宣傳。

上述困難和問題的相續解決,使企業生產環境得到很好改善。

(四)完善了企業黨建工作。駐企服務組在積極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困難和問題的同時,非常重視企業黨建工作。通過服務組自身優勢,在鄉黨委的積極支持下,在企業黨建指導員的配合下,使企業黨建工作走向正常化發展。

(五)創造性開展駐企服務工作。在工作中,駐企服務組不拘泥於上級安排佈置的具體工作任務,結合企業實際創造性地開展服務工作。設計了企業發展環境調查問卷、生產經營情況和職工結構調查表,為全面瞭解公司的發展環境、生產經營情況及職工構成情況,協調解決企業困難和問題奠定了基礎。在調研基礎上,服務組就進一步加快企業發展、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加快推進企業信息化進程和貫徹落實就業政策,以及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和服務意識、改進工作方法、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困難和問題等提出意見和建議,為政府和企業參考;努力提高自身服務企業的能力。

三、做好駐企服務工作的幾點體會

我們認為,要做好駐企服務工作,必須牢固樹立大局意識、服務意識,切實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和服務意識。駐企服務組要按照縣委的統一部署,圍繞促進全縣工業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緊扣服務主題,結合企業實際,落實促進企業發展的各項措施,切實為企業排憂解難,努力提高自身服務企業的能力。當好宣傳員、調研員和協調員,圓滿完成駐企服務各項工作任務,不負縣委的重託,讓服務企業滿意。

(二)、要有計劃地開展服務工作。進駐企業後服務組要在瞭解企業基本情況的基礎上,根據駐企工作總體要求,因地制宜制訂駐企工作計劃,明確具體工作任務、統籌安排工作時間,提高服務工作效率。駐企工作結束後還要及時進行總結,肯定工作成績、找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今後改進服務工作的具體措施。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調查研究開始前要擬訂調研計劃,明確調研重點,合理安排調研日程。調研可採取聽取情況介紹、走訪有關部門和人員、召開專題座談會、設計調查問卷等方式進行。

(三)要因企制宜做好服務工作。對企業需要解決的困難和問題要做到心中有數,針對不同的問題,採用不同的解決辦法。明確哪些困難和問題需要服務組幫助協調解決,哪些企業可以自己解決。對需要服務組幫助協調解決的問題進行分類排隊,明確哪些需要馬上解決,哪些可以以後解決;哪些當地可以解決,哪些需要上級統籌解決。在協調解決困難和問題過程中,要注意與政府有關部門進行協商,充分聽取企業的意見,做到“扶助不代替、到位不越位、幫忙不添亂。”

(四)要創造性開展服務工作。根據調查瞭解和掌握的情況,服務組應當有針對性提出一些有利於改善企業發展環境和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供企業和政府參考。利用服務組成員政策信息靈、社會交際廣、專業知識豐富等優勢,幫助企業切實解決一些特殊的困難和問題。

(五)要建立為企業服務的長效機制。依託信息網絡在政府和企業之間建立一條綠色服務通道,以便企業及時瞭解有關政策信息,政府及時掌握企業有關情況,提高政府協調解決企業實際困難和問題的實效性。雖然x年縣高嶺駐企服務組工作即將結束,但是為企業服務活動卻沒有結束。對於駐企服務期間尚未解決的困難和問題,服務組要繼續跟蹤,幫助協調解決。

服務調研報告 篇5

加強社區衞生機構建設,提高醫療衞生服務水平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體現,是新形勢下衞生改革與發展的新方向、新途徑,也是有效緩解羣眾看病難、看病貴的服務平台和主要抓手。根據區委提出的構築佈局合理、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公共衞生服務體系,為羣眾提供更安全、更有效、更實惠的醫療服務的(20xx最新招商引資情況調研報告)要求,結合我區實際,就如何加強社區衞生機構建設,提高醫療衞生服務水平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區社區衞生機構建設基本情況

1、社區衞生機構設置情況

截至20xx年底,全區共有社區衞生機構38家(公立機構15家,民營機構19家、企業機構4家),其中社區衞生中心12家、社區衞生站26家,目前全區的38處社區衞生機構已全部納入醫保範圍。

全區11個街道辦事處社區衞生機構分佈如下:

李村街道辦事處

虎山路街道辦事處

浮山路街道辦事處

永清路街道辦事處

振華路街道辦事處

永安路街道辦事處

興華路街道辦事處

興城路街道辦事處

樓山街道辦事處

湘潭路街道辦事處

九水路街道辦事處

2、社區衞生機構的業務用房情況:

社區公立、民營、企業三類衞生機構業務用房主要有無償使用、自購、租用三種形式,三類機構中的社區衞生中心和社區衞生站的業務用房使用情況分佈如下:

公立機構

無償使用

企業機構

民營機構

李滄區社區衞生服務機構業務用房情況一覽表

李村街道

辦事處

李村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

2800

李村街道金嶺路社區衞生服務站

200

李村街道玉清宮社區衞生服務站

230

李村街道濱河路社區衞生服務站

300

虎山路

街道辦事處

虎山路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

650

虎山路街道金水路社區衞生服務站

400

虎山路街道上王埠社區衞生服務站

150

浮山路

街道辦事處

浮山路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

1000

浮山路街道308國道社區衞生服務站

260

浮山路街道軍便民社區衞生服務站

200

浮山路街道民安康社區衞生服務站

160

浮山路街道福林苑社區衞生服務站

156

浮山路街道百通花園社區衞生服務站

120

永清路

街道辦事處

永清路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

6456.8

永清路街道振華路社區衞生服務站

220

永清路街道重慶中路社區衞生服務站

108

振華路

街道辦事處

振華路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

20xx.68

振華路街道保和路社區衞生服務站

780

振華路街道滄台南路社區衞生服務站

201

永安路

街道辦事處

永安路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

2500

永安路街道文安路社區衞生服務站

200

永安路街道滄台路社區衞生服務站

193

永安路街道昇平路社區衞生服務站

112

永安路街道永年路社區衞生服務站

180

永安路街道永安路社區衞生服務站

108

興華路

街道辦事處

興華路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

800

興華路街道四流中路社區衞生服務站

285

興華路街道華泰社區衞生服務站

208

興城路

街道辦事處

興城路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

3260

興城路街道樂亭路社區衞生服務站

600

街道辦事處

樓山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

2700

唐山路街道社區衞生服務站

400

湘潭路

街道辦事處

湘潭路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

1000

湘潭路街道十梅庵社區衞生服務站

400

九水路

街道辦事處

九水路街道畢家上流社區衞生服務站

600

九水路街道金水東路社區衞生服務站

250

九水路街道九水東路社區衞生服務中心

1000

九水路街道鄭莊社區衞生服務站

229.16

服務調研報告 篇6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市局和區委、區政府優化投資發展環境精神,增強服務意識、憂患意識和緊迫意識,深入推進責任、高效和服務型政府建設的要求,根據《x年江岸區服務企業工作實施方案》(岸服企辦文〔〕2號)文件精神,我局認真開展了服務企業的各項工作,現將我局x年服務企業工作彙報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意識

㈠加強組織領導。為了確保服務企業工作的有效推進和落實,江岸區地方税務局將層層建立領導責任制,明確"一把手"負總責抓好此項工作。區局將成立 "服務企業工作領導小組",由局長趙毅同志任組長,其他局領導任副組長,小組成員為政策法規科、税政科、徵管科、辦公室、徵收局、納税服務科、計算機中心、基層工作科。領導小組下設"服務企業工作協調辦公室"(設在區局法規科),負責協調聯繫市、區有關部門,全面指導督促落實相關税收優惠政策,積極抓好各項税收優惠政策的落實、工作、信息報送以及全局服務企業各項工作的協調聯繫。通過建立責任體系,保證全局對此項工作責任有領導,有領導小組,有工作專班。

㈡強化責任意識。為貫徹落實《x年江岸區服務企業工作實施方案》(岸服企辦文〔〕2號)文件精神,我局結合自身特點研究制定了《江岸區地方税務局服務企業實施方案》,明確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工作重點和方法步驟。根據方案要求,區局效能辦具體量化各項任務指標,細化活動安排,形成了由主要領導。

二、突出地税特色,落實服務工作

作為税務機關,我們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納税人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強化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質量,完善服務機制,規範服務行為,創新服務方法,提高服務水平,深化服務內容,突出地税特色,確保取得好的實效。

㈠突出地税特色。

一是創新服務方式。新增"空中快報"模式;實行了"八辦"服務,即納税人的事立即辦、不明白的解釋辦、有困難的幫助辦、有牢騷的勸慰辦、對符合政策的要堅決辦、手續齊全的馬上辦、生人熟人一樣辦、優惠處罰公正辦;積極推行誠信體系建設,為誠信納税企業和個人開設辦税"綠色通道";啟用新户接待室,開辦了"納税人學校",為新户納税人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納税輔導及納税服務;建立領導接待日製度、納税服務輔導制度,推行首問負責制;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務、"一窗式"管理、"一户式"儲存、"一票式"徵收,因地制宜地開展預約提醒、延時服務等個性化服務。

二是提高行政效能。首先對一些尚無具體時間限定的,進行限時服務,比如"90秒開票"、"3分鐘售票";其次納税人辦理税務登記,當場發證,在手續齊全的情況下,辦理税務登記的時間由30天縮短為30分鐘。其三簡化辦税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為節省納税人辦事時間,將106項日常工作,按税務登記、發票發售、納税申報、税收優惠和其他工作分為五大類,其中税務登記類10項、發票發售類10項、納税申報類9項、税收優惠類61項、其他工作類16項,全部前置到辦税大廳,按照先辦後審、部分先辦後審和先審後辦進行分類,其中先辦後審工作90項、部分先辦後審工作5項、先審後辦工作11項,對106項前置的工作重新制定工作規程,簡化辦税程序,為納税人辦實事。

三是推行政務公開。為了營造公平公正的徵税環境,區局繼續推行政務公開,即税收政策公開、辦税程序公開、辦事結果公開。充分利用網絡、電子滾動屏、櫥窗、各種媒體等形式,把税收政策、執法責任、執法程序、税務人員的違法違紀行為和處理情況等一切有利於社會監督的情況,都予以公佈,杜絕在税收執法中因"暗箱操作"而造成的納税人之間、行業之間税負不公等問題,讓納税人交明白税、交公平税,從而營造良好的税收執法環境。

四是落實執法責任。對税務執法人員嚴格按照税務行政執法責任制和税務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辦法的規定進行考核和追究,對違反崗位職責、不依法履行職責、損害納税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堅決進行過錯追究,使執法責任制落到實處。

㈡落實服務工作。

一是加強納税服務。加強對入住創業基地企業的服務工作,對入駐企業開展相關地税政策宣傳講解。首先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雜誌、網絡等資源,主動送税法上門,積極宣傳税收優惠政策,及時公佈最新涉税信息,便於納税人及時、準確地掌握税收政策。其次推進政務公開,向入住企業公開税收政策規定、審批程序和辦税要求,增強透明度,並公佈12366納税服務熱線。其三免費提供税務諮詢,落實税收管理員制度,發放各種宣傳手冊,舉辦各類税收知識培訓班,在辦税服務廳專門建立納税諮詢和輔導場所,拓寬税務諮詢渠道。並深入到企業,面對面地宣傳和講解税法和税收優惠政策,以及税務登記、減免税審批等具體辦理程序。其四深入開展"四上門"納税服務活動與納税人面對面税法宣傳活動。組織開展以"上門聽取意見、上門宣傳政策、上門實施輔導、上門解決問題"為主要內容的納税服務"四上門"活動,x年對1104户企業進行了"四上門"服務,共收集納税人提出的建議和意見561條,已全部進行了答覆和解決。組織開展了税收管理員與納税人面對面税法宣傳活動,瞭解納税人生產經營情況,幫助納税人解決涉税問題,將各項優惠政策主動告知納税人。

二是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各種途徑廣泛發佈扶持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積極做好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納税服務工作,努力營造支持全民創業和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首先區局將市局編輯出版的《全民創業地方税收優惠政策指南》,放在徵收大廳首問台最醒目的位子,向納税人免費發放,有利於納税人及時、全面瞭解有關税收政策,起到税收政策的有效引導作用;其次區局將市局編輯出版的《地方税收優惠政策指南》電子版掛在網上,組織全局幹部進行税收優惠政策的專題培訓和業務輔導,使每個税務執法人員熟悉和掌握税收優惠政策的具體內容,積極支持和關心企業工作,主動為納税人服好務,依法落實税收政策。

三是深化改革發展。我局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精簡審批項目,簡化辦事程序。根據市局要求取消和下放部分審核審批項目,加強後續管理工作,規範行政許可,簡化審批程序,提高審批效率。實際工作中遵循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原則,全面提升服務質量。首先是減免税工作,我們把過去分散受理改變為"集中受理,微機控管",統一集中到大廳辦理,實行一站式受理。在嚴格履行税收法定程序的前提下,在60個工作日內為符合條件的各類納税人辦理減、免税手續,x年共辦理減免税55户,減免金額1306萬元,同時實行減免税網上審批,接受市監察局的電子效能監察;其次對税務行政許可工作,按行政許可法規定從受理到行政許可決定20天完成,將其壓減為10天之內完成。

四是協助推進創業。協助區經信局做好"全民創業趕集會"、"創業武漢"系列公益培訓、創業典型巡迴演講、"創業十佳"及優秀創業項目評選表彰等創業服務活動。區局組織納税户中有志自行創業者進場"趕集",組織幹部參加創業典型巡迴演講事蹟報告會,將評選出的優秀創業項目製作成文字圖片利用網絡、電子滾動屏、櫥窗、各種媒體等形式向納税人推薦介紹,推進服務企業工作的深入開展。

x年,在推進服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同時我們也認識到,要將服務企業工作做得更深入,仍有很多的工作需要我們去做,依託現代網絡資源探索建立江岸網絡學校的新路,為納税人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納税服務,為納税服務工作走上新台階,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服務調研報告 篇7

企業是經濟的主體和命脈。如何為廣大企業提供切實有效的服務?近幾年,區級機關緊貼區委、區政府的工作大局,圍繞企業調整結構和轉型升級的中心任務,主動轉變服務理念,大力改進服務方式,積極創新服務手段,致力為全區企業率先發展創造良好的政務環境。近來,我們結合 發展大討論 活動,開展了一次服務企業的專題問卷調查,聯繫平時工作中的調研,對這一主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得出結論是:區級機關服務企業的工作有創意、有創新,較好地適應了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得到多數企業的充分肯定。面對全區 重振雄風、再創輝煌、贏得未來 的新形勢和多數企業的訴求與期望,區級機關服務企業工作亟待深度開發,全力打造服務企業的升級版應成為區級機關服務的重中之重和今後一個時期服務工作的主攻方向與着力點。

特色實踐

實踐之一:正導向,抓引領,服務企業有新突破。建區以來, 掛鎮包村聯户 是機關服務基層的一個主抓手,但是,服務企業的工作一時沒有擺上機關建設的重要議事日程,面對20xx年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決定把服務企業作為一個重要議題,在區級機關中廣泛推行,把當年就定為 機關服務年 。成立了服務企業領導小組,建立了機關部門聯繫企業制度,開展了 千家企業集中走訪 活動;把服務企業工作納入了機關服務的大範圍,形成了 掛鎮包村幫企聯户 的大服務格局;制定了服務企業的工作要求和標準,建立了問題收集彙總、分派辦理、反饋答覆的基本制度,將服務企業工作納入了機關目標管理考核;營造了機關服務企業的濃厚氛圍,把整個工作作為機關作風與效能建設的突破口,引領機關部門和廣大機關幹部,尤其是各級領導幹部自覺樹立 想企業所需、急企業所難 的思想共識,凝心聚力、想方設法助推企業發展。目前,區領導和59個部門共聯繫131家企業和28個重點項目。聯繫走訪企業制度,使機關的服務職能有了更直接、更完善的發揮平台,找到了服務與發展的結合點。

實踐之二:接地氣,建通道,政企互動有新平台。在此前探索實踐的基礎上,作為對機關聯繫走訪企業工作的提高和完善,20xx年區級機關整合服務資源,及時開通了網上 政務服務直通車 ,集成區長信箱、部門信箱、服務諮詢、政府在線、民意徵集、在線訪談、監察投訴、政策回答等8大功能。通過集中受理、分類派件、限時辦接、統一答覆、全程監督和年終考核等措施,形成機關為企業提供即時、便捷、高效服務的網絡諮詢、建議、投訴平台,建立了政企良性互動的溝通渠道。行政服務中心印製服務手冊,《新聞》集中刊發,機關各部門在走訪企業中,廣泛發放 服務基層聯繫卡 ,宣傳 政務服務直通車 作用,擴大 直通車 在企業中的影響力和知曉度。 直通車 的正式運行,實現了政企溝通的零距離,僅20xx 年就受理辦理企業各類諮詢、建議1100餘件,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欄目被《電子政務》雜誌社評為20xx年政府網站政民互動類精品欄目。

實踐之三:解難題,促提高,組團服務有新整合。為提高服務企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幫助企業解答政策、解決問題,尤其是解答和解決一些綜合性的問題,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去年初,在座談調研的基礎上,區級機關整合組建了 政策法律、人才用工、信貸融資、科技創新、項目審批 等5個服務企業專業團隊,在 中國 網上公佈64名專業服務團成員名單、服務範圍和聯絡方式,方便企業隨時諮詢、求助。同時,重點受理、辦理機關各部門進企訪企收集到的綜合性問題和建議,利用專業優勢發揮好諮詢、宣傳、協調解決問題三方面的職能。20xx年,服務團就集中解決了 走基層、聽民生、強作風 活動中走訪企業收集到的47個問題,並協助區領導走訪重點外貿企業和擬上市企業,進行現場解難答疑。

實踐之四:零距離,廣覆蓋,問需服務有新特色。開展 與企業同行 活動,以 分類問需、組團解答、集中宣傳 的形式,深入基層進行服務企業政策宣講,根據企業需求提供菜單式點供服務,宣傳各級涉企優惠政策、扶持政策,現場解答政策問題。去年以來,區級機關根據各鎮、街道的前期調查研究,針對各地企業的不同政策瞭解需求,由涉企服務職能部門選派業務骨幹建立服務企業政策宣講團,深入各鎮、街道開展19場政策宣傳活動,宣傳近年來各級出台的涉企優惠政策、扶持政策和新的政策法規,為企業減負提振信心的同時,引導企業合法規範經營,避免不必要的生產經營風險。區級機關共有250人次為1500餘家企業進行了政策解讀,發放各類政策宣傳手冊8600餘冊,現場互動解答企業問題200餘個。

實踐之五:出新政,助轉型,政企攜手促發展。針對企業發展面臨的困境,區委、區政府審時度勢,適時出台了一系列的便企政策和措施,扶助企業爬坡過坎、轉型升級。重點圍繞鼓勵企業做大做強、鼓勵企業上市、鼓勵企業創新研發等,出台了四大新興產業貼息等一系列鼓勵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今年又以1號文件的形式出台了《關於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扶持企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機關各部門廣泛開展 送政策、送技術、送信息、送資金、送人才 五送活動,推出便企利企惠企服務新政。區經信局、區商務局及時向廣大企業發放《x區 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 優惠政策彙編》、《x區經濟發展政策要點彙編》指導文本;區行政服務中心開設重大項目綠色通道,推出 預先介入、並聯審批,網上網下、同步實施,公開承諾、限時辦結 的新機制;地税局出台《促進企業轉型發展三十條》、《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税收優惠政策四十條》,組建規模企業顧問團、成長型企業專家團、小微企業服務團、徵納誠信巡講團和 發展、惠民 愛心幫扶團 五大團 ;區檢察院出台了《關於服務和保障實體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十項舉措》。廣大機關部門充分發揮職能優勢,找準服務企業發展的切入點、結合點。

存在不足和企業呼聲

現有服務亟需重視改進的方面

服務不夠深入,進企幫企尚需突破。機關部門聯繫走訪企業制度,目前還存在 聯而難進、進而不深、深而難決 的問題。 聯而難進 體現在黨羣等非經濟職能部門因受自身客觀職能的制約,走進企業提供有效服務和解決問題有一定的難度; 進而不深 體現在服務的內容上缺少鮮明的針對性,比較突出的是停留在瞭解情況、收集問題上; 深而難決 體現在企業反映的很多問題都是政策性、歷史性問題,一時難以徹底解決,只能做出一些解釋和對上反映。

服務相對分散,助企發展還有空間。機關各部門尤其是涉企職能部門都有服務企業的良好願望和積極舉措,但很多工作都處在單打獨奏的狀態,各自為戰,協同配合、協調融合、協作聯合的狀態不夠理想,服務 一盤棋 的思想有待進一步樹立;在服務企業的內容上、手段上、方法上既欠有效的整合協調,又缺少創新出新,與形勢發展、企業要求有較大差距,服務工作有待深度推進。

服務互動不熱,良好期望難以實現。區級機關開展了很多服務企業的活動,但是企業參與不夠。如 政務服務直通車 企業諮詢的佔比較低,僅佔受理量 1/6,與主要服務企業的設立初衷有較大差距。政策宣講企業主親自參加的比例不高,諮詢環節氣氛不熱,問卷回收不夠理想。不少企業對機關服務反映冷淡,熱情不高。究其原因,既有機關服務缺乏針對性、宣傳不到位的原因,也有具體落實環節上的問題,還有企業自身的因素。機關要進一步採取措施,激發和引導企業重視和參與政企互動,讓惠企利企真正進企。

企業呼聲

今年4至5月,區作風辦結合服務企業政策宣傳,組織了機關服務企業情況調查活動,共發放《x區機關服務企業情況調查問卷》600份,通過郵寄收回384份,其中有效380份、無效4份,涉及大型企業11家、中型企業124家、小微型企業245家。

企業對機關服務的主要訴求。一是行政審批環節多,流程時間長。應當説我區行政審批提速是做得到位的,從上述測評中 行政審批 滿意率在所有項目中最高也可以看出,但仍有不少企業反映審批制度手續繁瑣、環節較多,要求簡化流程,提高效率。二是政策宣傳不到位,企業適用難。企業反映對很多扶持政策、優惠政策不是很瞭解,並且有些扶持政策適用門檻較高,優惠政策落實到企業比較難,希望加大宣傳的同時,進一步出台有利於企業發展的政策規定,降低適用門檻。三是企業發展負擔重,成本壓力大。企業在反映融資成本、勞動成本較高的同時,也提出企業税收負擔較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收費、攤派,如攤派看電影和各種行業協會收費。 行政收費 在所有測評項目中的滿意率墊底也説明了問題。四是人才引進比較難,勞動用工難。企業缺乏精細化管理的人才,同時企業引進人才的配套政策不足,家屬子女上學、就業、醫療等受到限制。普通工人流動大,工資社保負擔重,用工困難。五是機關作風不夠實,服務要提高。個別機關工作人員依然存在服務不熱情、一次性告知不到位、辦事拖拉等問題; 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 的狀況尚未杜絕;深入企業調研不夠、現場指導不夠,特別是有關企業的產銷、新產品研發等的指導明顯不足;部門的執行力、影響力、公信力有待提高。

思考和建議

企業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企業興則興,企業強則強。正處在發展的新階段,開展 發展大討論 ,既讓我們進一步明確了服務企業的目標和任務,又為我們提出了服務企業的方向和要求。加強機關作風與效能建設,提升服務發展的能力和水平,關鍵是要在服務企業上有所突破、有所作為,全力打造服務企業的升級版。

感情上升級,進一步堅定服務企業理念,爭做企業貼心人。機關各部門要在既有工作的基礎上,按照區委、區政府的工作部署,把服務企業這項工作當作促進轉型、聯繫羣眾的 牛鼻子 來抓。在思想感情上要進一步提高認識、端正態度,深刻認識企業發展與發展的重大關係,深刻認識企業發展與機關服務的重要關係,進一步調高調優調強本部門服務企業的工作目標、工作措施和工作力度,牢固確立以企為本、政企同心的服務理念,努力構建與企同行、助企發展的服務新高地。

舉措上升級,進一步夯實服務企業基礎,爭做企業好幫手。對現有部門服務舉措、手段和資源要進行深度整合,為企業提供更加規範化、便捷化、人性化的服務,讓機關的服務理念、服務措施成為企業看得見、摸得着和享受得到的便利。當前,建議研究和探索落實以下三項工作:一是開展一次企業需求專項調研,覆蓋各種類型企業,全面瞭解企業所需所想,把脈各級服務企業的實際效果,摸清企業最需要哪些方面的服務,看看哪些服務需要改進,哪些收費可以減免,哪些審批事項可以取消或提速,真正做到摸清企業脈搏,找準服務方向,為簡政放權打好基礎。二是辦好一條服務企業專線電話,更加便捷高效地受理和解決企業的求助諮詢和投訴。三是建立一個服務企業網絡綜合信息平台。在摸清機關各部門現有服務企業措施的基礎上,打開思路花力氣整合現有資源和手段,探索建立一個服務企業的綜合信息平台,將涉企行政事項和權力公開、各級各類政策公佈,專利品牌申報辦法、勞動用人信息公佈、企業間信息交流,以及對行政服務評價評議等內容一網合併,創新手段合力服務企業,提高服務起點,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總之,要在服務思路、措施和辦法上有突破、有創新,做到開闢領域、整合資源、集中優勢,在 想企業所想 上有真情、有作為,在 急企業所急 上有渠道、有效率,在 解企業所難 上有合力、有成效。

機制上升級,進一步提升服務企業層次,爭做企業好保姆。建立健全便捷有效管用的長效機制,在 領導、推進、協調、考評、推廣 五個環節上抓規範、抓完善,形成企業認可、羣眾擁護、部門積極,具有特色的服務運行模式。建議區級層面成立服務企業協調小組,在上述五個環節上發揮作用,真正做到服務企業上有問能答、有困能解、有難能幫,打造企業滿意的政務環境。由服務企業協調小組搭建和推行組團服務,將部門的職能優勢在組團的平台上整合發揮好。做到在協調上有力度,落實責任推進服務;在聯動上求合力,整合資源推進服務;在反應上見速度,兑現承諾推進服務;在活動上抓常態,實幹實效推進服務;在考核上講實效,獎罰分明推進服務。使企業有關搬遷、用地、安全、環保、融資、項目審批、勞資矛盾和風險調控等方面的訴求和困難能及時得到受理和解決,使企業的一些期待和需求能及時得到答覆和滿足,為企業健康發展創造可持續推進的生態環境。

作風上升級,進一步構建服務企業保障,爭做企業強後盾。大力加強機關幹部作風建設,引導機關幹部把服務發展放在首位,與區委、區政府同頻共振,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做到小事難事有擔當,大事要事有肩膀,喜事好事有氣量,建設一支作風優良,能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的幹部隊伍。一要深化作風建設提升年活動,深入企業,按照今年機關聯繫企業的結對走訪要求入企入廠,做到真走、常走、深走,把堅持黨的羣眾路線變為服務企業的實際行動;二要主動作為,進一步開展 三解三促 活動,力戒消極應付、敷衍塞責,將企業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工作的標準,緊密結合 發展大討論 的實際,換位思考為企業排憂解難,努力提高企業對機關服務的滿意度;三要嚴以自律,嚴格規範行政行為,嚴肅各項廉政紀律,自覺接受企業的評價和監督,進一步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公佈全區行政執法人員信息,探索網上行政執法評價評議制度,引入社會監督評價機制,把機關服務企業工作置於陽光下運作。

服務調研報告 篇8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xx大和xx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推動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為核心,以“創建文明城市、構建和諧社區”為目標,動員組織全縣在職黨員到居住地社區亮明身份、報到登記、志願服務,爭當星級志願者,開展紅袖章志願服務活動。通過紅袖章活動的開展,在全縣營造了自覺奉獻、傳遞愛心、助人為榮的社會新風尚,不斷地提高在職黨員隊伍整體素質,構建起了共同關注、共同參與、共同建設的社區黨建新格局。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強化工作措施抓報到。結合黨建工作實際,制定了《關於在全縣在職黨員中開展紅袖章志願服務活動的實施意見》,動員全縣居住地在城區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含中省駐蒲單位)、人民團體的在職黨員,樹立“心繫社區、服務社區、奉獻社區”思想,積極到社區報到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按照城區單位和社區分佈情況,本着便於開展共建活動的原則,確定145個單位黨組織與6個社區黨組織開展共建。截止目前,全縣有1819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縣直各部門黨委書記率先垂範,第一時間到各自居住地所在社區報到對接、領崗認責,積極參與聽取意見、宣傳政策、化解矛盾糾紛等活動,起到了以上帶下的示範作用。在職黨員所在單位黨組織向黨員統一配發和組織填寫《x縣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證》,個人持《活動證》主動到居住地社區報到,並填寫《在職黨員到居住地社區報到登記冊》,駐區單位黨組織統一到共建社區報到,填寫《駐區單位黨組織到社區報到登記冊》,實現在職黨員到居住地和工作地社區黨組織的雙報到。特別是對新發展和新轉入的黨員,各單位黨組織及時配發《活動證》,並督促其及時到社區報到,推進在職黨員進社區報到工作全面開展。

二是靈活工作方式搭平台。按照“自願、協商”的原則,積極推行 “工作在單位、服務在社區、奉獻雙崗位”的雙重管理機制,建立在職黨員社區報到電子和紙質台帳,詳細記錄在職黨員志願服務和參與活動等情況。各社區廣泛設立了“黨員先鋒崗、環境維護崗、鄰里互助崗”等崗位,在職黨員根據個人特點、興趣特長等實際情況,每位在職黨員至少認領1項社區服務項目,主動參與社區組織的各種便民活動,全年參加志願服務的時間不少於48小時,在“零距離”接觸羣眾中受到教育,在社區建設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同時,在職黨員每次參與社區志願服務活動後,社區黨組織如實在《x縣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證》上填寫在職黨員參與社區服務活動情況並蓋章,城鎮6個社區與在職黨員和共建黨組織簽訂《服務承諾書》和《共駐共建協議》,並對在職黨員所認領的服務崗位、服務事項、完成時限等,積極搭建服務平台,通過社區宣傳欄、顯示屏進行公示,引導黨員通過QQ羣、微博、微信等社交網絡,提供民事代辦、技術培訓、市場信息、政策諮詢、醫療衞生、文化娛樂等便捷高效的網上志願服務,為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建設創造便利條件。

三是豐富活動載體顯成效。按照“靈活多樣、小型分散、重在實效”的原則,搭建黨員服務平台,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做到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要求“三知曉”。各共建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志願服務活動,切實發揮在職黨員作用。婦聯黨支部開展“關愛社區留守兒童”,衞生局黨委開展“免費義診、下基層、服務居民”,公安局開展“安全防範惠及社區居民”、司法局開展“法制宣傳進社區”等主題實踐活動,參與在職黨員羣眾856多人(次)。活動開展以來,食藥局黨委下轄3個共建黨組織,利用星期天時間深入東街社區各條街巷,對食品藥品生產經營和使用單位進行安全整改,初步整改企業門店185餘家,發放食品藥品安全知識宣傳資料500餘份,在食藥行業全力推動文明縣城創建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聯創辦黨支部張衞倉、支部委員耿曉卉、黨員幹部任雪婷、x縣誌願者協會會長原斌在達仁社區黨支部書記魏俊蒲的引導下,分別對達仁社區董福森、馮兆秀、宋亞軍、韓孝友、李新民5户社區居民進行了慰問,並與他們拉家常,詢問日常生活情況,並囑咐他們天冷注意保暖、注意家中用火用電安全。為他們每家各送去一袋米、一袋面、一桶油,達仁社區還為他們送去了春聯,有力促進了和諧社區建設。

四是着眼長遠建制度。推行雙向共管責任制,在職黨員既接受所在單位黨組織的主體教育管理,又接受居住地社區黨組織的協助管理監督。建立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檔案,社區黨組織對在職黨員進社區開展志願服務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定期在一定範圍內通報。建立信息反饋制度,定期收集反饋羣眾反映問題建議,討論確定階段性工作重點,增強開展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把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及開展活動情況納入黨建工作考核,促進聯繫服務羣眾常態化、長效化,讓黨組織有責,在職黨員有為,居民羣眾受益,取得社區歡迎、羣眾滿意的效果。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開展在職黨員到社區服務活動的深入開展,狠抓落實活動主要內容,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開局良好,目前取得了初步地顯著成效,但與省市深入開展紅袖章活動的具體精神實質要求,仍存在着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

一是在職黨員思想上鬆懈,積極性不高。開展在職黨員到社區服務羣眾活動,涉及到的黨員人數多,有些單位主要領導對開展在職黨員到社區服務活動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在職黨員缺乏主動參與的積極性,甚至存在有懈怠情緒,一些在職黨員認為在單位要發揮好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就行了,到社區履行奉獻義務是多餘的,去不去無所謂。

二是駐區單位把支部中心工作與社區黨組織共建工作聯繫不緊密。有些單位對開展在職黨員到社區服務活動與具體實際工作聯繫不夠緊密,活動主題不明確,載體不新穎,形式過於單一。認為只要開展好支部的相關工作就行了,對於支部在職黨員是否積極主動參與社區事務,沒有明確要求,缺乏主動與社區黨組織協調聯繫的“共建”意識。

三是缺乏抓好在職黨員到社區服務羣眾活動的熱情和辦法。個別黨組織負責人對開展在職黨員到社區服務羣眾活動不支持,認為這方面工作無足輕重,不足以影響單位其他工作及基層黨建工作大局。另外,認為在職黨員到社區服務羣眾活動的這個問題只是普遍,存在有等、靠、應付的消極心態。

四是社區黨組織資源有限,支撐活動難度大。組織開展在職黨員志願服務羣眾活動,需要配備專職工作人員,更需要一定的經費保障,目前社區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條件十分有限,一時半會有上千名黨員進入社區參加活動,如何做好在職黨員的報到、管理、考核和服務工作,確保每名在職黨員都能夠積極地參與社區活動,不僅需要社區做好大量的基礎性工作,更需要社區黨組織上級鎮黨委的支持與配合。

三、意見與對策

一、強化思想意識轉換,解決在職黨員進社區服務態度不積極的問題。一是思想上引導。鞏固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廣泛開展黨性教育,引導廣大在職黨員積極發揮黨員先鋒示範作用,主動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由縣委組織部、機關工委牽頭,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啟動儀式,大力宣傳活動效果,並向各單位黨組織發出一份倡議書,倡議廣大在職黨員積極參加社區志願服務,從“8小時黨員”延伸為“24小時黨員”,變“隱形黨員”為“在線黨員”。二是制度上約束。建立“在職黨員信息庫”,對全縣1892名進社區報到的在職黨員進行建檔管理,專人負責。開展黨員承諾公示,把在職黨員的基本情況、職業特長、聯繫方式、服務意願、一句話承諾等內容公開在所居住的樓道、小區公示欄中,亮明黨員身份,接受羣眾監督。三是情感上融入。要求各社區開通在職黨員QQ羣、微信羣等平台,主動邀請在職黨員加入,通過QQ羣向在職黨員宣傳社區黨建工作,徵求在職黨員對社區發展、活動開展的意見、建議。同時,黨員之間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溝通互動,給在職黨員一份歸屬感,促使他們儘快融入到社區大組織中。目前,6個社區已建成QQ羣、微信、五城聯創網絡等網絡交流平台4個。

二、明確羣眾需求導向,解決在職黨員進社區服務羣眾不認可的問題。一是瞭解羣眾需求。每年初,社區組織在職黨員針對轄區內居民開展一次需求摸排。採取個別走訪、發放問卷、集中座談等方式,認真聽取社區羣眾的意見建議,找準羣眾所思所想所盼,找準活動形式與內容的最佳結合點,並對轄區內五保户、特困户、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等五類人員作重點調查,為在職黨員有針對性地開展服務提供依據。二是認領服務項目。實行黨員服務項目崗位化,由社區黨組織統一設立扶貧解困救助崗、法律法規諮詢崗、矛盾糾紛調解崗、清潔家園奉獻崗等20多個服務崗位,明確具體服務對象、服務方式和服務內容,每名在職黨員根據自身特長和實際情況至少選擇1個崗位,每個崗位的在職黨員每半月至少要開展一次活動。三是實行按需點單。在摸清羣眾訴求的基礎上,由社區對羣眾盼望解決的小事實事進行彙總後發佈在社區公開欄和QQ羣、微信羣中,由社區在職黨員根據意願和能力領辦,實行一對一服務,形成羣眾“張嘴”、幹部“跑腿”的服務模式。

三、建立激勵機制,解決在職黨員進社區服務行為不常態的問題。一是日常管理交給社區。建立在職黨員志願服務記實制。由社區組織統一安排的活動,由社區黨組織負責記錄;由在職黨員自行組織開展的活動,需保留活動照片等資料,經社區黨組織認定後如實記錄。在職黨員服務情況一季一彙總,並在在職黨員所在單位黨組織和社區黨組織聯席會議上進行通報。二是定期督查交給單位。各單位黨組織主動參與社區建設,把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服務羣眾作為踐行黨的羣眾路線的重要抓手。定期對活動情況進行督查,與社區黨組織溝通聯繫,瞭解在職黨員進社區服務的情況,掌握在職黨員進社區的表現,建立本單位“在職黨員進社區報到服務檔案”,激發在職黨員黨性意識和責任意識。三是民主評議交給羣眾。社區黨組織每年開展1次“社區服務之星”評比活動,邀請社區居民代表成立“評審團”,由在職黨員“曬”服務,居民代表“評”成效。評比結果記入個人檔案,並作為當年度民主評議黨員、幹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參考,形成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積極主動為居民服務的濃厚氛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yrjo0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