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殘疾人調研報告(精選8篇)

殘疾人調研報告(精選8篇)

殘疾人調研報告(精選8篇)

殘疾人調研報告 篇1

根據政協常委會20xx年重點工作計劃,近期我會組織部分委員深入縣殘聯、部分鄉鎮、村、特殊教育學校、殘疾人康復中心等單位和服務場所,通過聽取彙報、座談討論、實地查看、走訪貧困殘疾人家庭等方式對全縣殘疾人事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殘疾人事業發展現狀

全縣現有各類殘疾人口2.75萬人,佔總人口的6.64%,其中農村殘疾人2.35萬人,約佔85%,城鎮殘疾人0.4萬人,約佔15%。在各類殘疾人中視力殘疾4085人,佔14.9%;聽力殘疾6641人,佔24.1%;言語殘疾421人,佔1.5%;智力殘疾1836人,佔6.7%;肢體殘疾7990人,佔29.1%;精神殘疾2034人,佔7.4%;多重殘疾4480人,佔16.3%。目前殘疾人辦證11827人,辦證率為43%。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把殘疾人工作納入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以解決殘疾人的基本需求為切入點,大力實施“助醫”、“助困”、“助業”、“助學”、“託養”等殘疾人共享小康工程,不斷推進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扶貧、社會保障等工作,使廣大殘疾人蔘與社會生活的環境和條件明顯改善,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

1、殘疾人工作機制逐步完善。已初步建立了覆蓋縣、鄉、村(社區)三級的殘疾人管理組織網路。縣、鄉均成立了殘疾人工作委員會,22個鄉鎮殘聯均配備了理事長和專職委員,312個村、14個社區都建立了殘疾人協會,並選聘了1名殘疾人專職委員。研究出台了《關於進一步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修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實施細則的通知》、《關於在各單位領導幹部中開展一幫一結對幫扶農村特困殘疾人活動的通知》等規範性文件。縣衞生和食品藥品監督局、教育局等殘工委成員單位也相應出台了促進醫療、康復、教育、就業、託養、供養等配套文件。建立了殘疾人社會救助和社保補貼制度。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殘聯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參與、保障有力的工作運行機制。

2、殘疾人生活質量不斷提高。20xx年以來共為227名城鎮重度殘疾人代繳醫療保險金8.31萬元,對符合條件的4711名重度殘疾人發放了生活補貼357.66萬元;對872名農村殘疾人、207名城鎮殘疾人納入低保,發放保障金313.92萬元,代繳殘疾人養老保險25.29萬元;對3458名無生活自理能力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殘疾人提供了“陽光家園計劃”居家託養資助,累計為6091人次發放補貼資金304.55萬元;在危房改造項目中,有2077户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危房得到改造,共補貼資金3988萬元。在整村推進項目集雨窖、日光節能温室建設中,有8000户殘疾人家庭收益;為25户住房困難的城鎮殘疾人家庭分配到了廉租房,為54户人均不足12平方米的殘疾人住房困難家庭累計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50餘萬元。

3、殘疾人康復和就業工作取得新進展。20xx年以來,縣殘聯通過積極爭取項目已為79名肢體殘疾兒童、30名智殘兒童進行了康復訓練;完成白內障復明手術320餘例;為1.2萬人(次)殘疾人配贈輪椅車3659輛、枴杖3254付、助聽器1309個、助視器453付、坐便椅698件;給86名缺肢殘疾人安裝了假肢。累計徵收殘疾人就業保障金223萬元;為54户創業殘疾户落實貼息貸款120萬元,縣財政支付貼息6萬元;39名盲人通過省殘聯盲人按摩中心培訓在省內外就業,52名殘疾人專職委員納入公益性崗位就業,600多名殘疾人通過在縣內個體從業、集中和分散就業等形式實現就業。

4、殘疾人教育工作持續發展。認真落實適齡殘疾兒童享受教育的優惠政策,全縣適齡殘疾兒童622名,入學531名,入學率達85%;投資590萬元的民和縣特殊教育學校項目已招生開課,現有聾啞學生9名;為13户殘疾人助學户發放助學金6萬元;每年將5至6名6週歲以下聾兒免費送到省地語訓中心學習。

5、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近年來,在海東地區首屆殘疾人運動會上,我縣參加的17名殘疾人獲得了6枚金牌、1枚銀牌、5枚銅牌和團體第一名的優異成績。殘疾人演員還參加了“殘疾人文化周”暨“和諧社區建設”活動文藝演出和“特奧日”暨“殘疾人健身周”、全國“肢殘人活動日”等活動。舉辦了殘疾人籃球、足球等文化體育娛樂活動,80 名老年殘疾人蔘加了打門球、地擲球、打太極拳(劍)、扭秧歌、跳健身舞等社區羣眾文體組織。特別是現實生活中,廣大殘疾人蔘加生產勞動,參與社會實踐,不僅實現了自食其力,而且為社會創造了價值,全縣各行各業中都有殘疾人發揮着積極的作用。僅教育系統有91名殘疾教師,還湧現了創辦盲人按摩診所達選雲、通過電子商務把青海特產銷往全國各地的殘疾人陳香英,為殘疾人工作默默奉獻幾十年的代表秦永順等先進典型。

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雖然我縣在扶殘助殘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殘疾人家庭生活普遍貧困,全縣殘疾人生活水平和生存質量與健全人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1、致殘因素較多,救助壓力不斷增大。現階段我縣致殘因素呈現多樣化和複雜化。由遺傳、近親結婚、早育或高齡孕育、營養不足及環境有害因素所致的先天殘疾的人數較大。同時醫源性殘疾致聽力殘疾、胎兒娩出時損傷腦部造成致運動障礙、智力障礙等殘疾;交通事故、工傷等各種意外事故和各種疾病而致的殘疾的數量逐年增加。隨着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目前精神病人的數量增長幅度較大。繁雜的致殘因素難以消除,使殘疾人口總量難以控制,使救助投入遠遠滿足不了救助需求,殘疾人救助任重道遠。

2、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一是殘疾人就業的多樣化安置工作推進艱難。由於各方面因素的制約,殘疾人大多沒有參加勞動技能培訓,勞動技能差,無法真正實現穩定就業。尤其受社會就業難的大環境影響,殘疾人就業更是難上加難。二是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徵收難。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是《殘疾人保障法》和《殘疾人就業條例》規定徵收的政府性基金,部分企業既不安排殘疾人就業,又少繳甚至不繳保障金。三是懲處機制不健全。缺乏對歧視殘疾人,隨意辭退殘疾員工、不繳納就業保障金行為懲處的強硬手段,嚴重滯緩了殘疾人事業的良性發展步伐。四是社會救援渠道狹窄。由於我縣還未成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等機構,無法開展相應的社會募捐工作。五是保障水平低。由於受國家政策和地方財力的雙重製約,目前我縣殘疾人社會保障的覆蓋面窄,尤其是我縣農村殘疾人户數、人數佔很大的比例,尚不能做到應保盡保。如20xx年全縣低保家庭殘疾人1660人,20xx年實行重度殘疾人補貼制度後殘疾人納入低保的人數減少了800人。

3、殘疾人服務體系不夠完善。一是我縣殘疾人數量大,加上老年性偏癱等殘疾人日益增加,輔助器具需求量較大。按照省殘聯殘疾人用品用具全覆蓋項目要求,需縣財政配套50%、約76萬元的項目配套資金;省上下達的“社區殘疾人之家”、“陽光家園”等扶殘助殘項目配套資金落實不了,項目落實困難。二是鄉鎮殘聯、村殘協經費和專職委員工資兑現難。按照省財政廳、民政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殘聯《關於進一步加強基層殘疾人組織規範化建設的意見》(青殘聯會發[20xx]114號)文件規定,鄉鎮殘聯、村殘協經費和專職委員工資共需資金84.4萬元,但縣財政每年只下達20萬元,經費缺額64.4萬元。三是因殘疾人康復社區建設工作尚在起步階段,為殘疾人提供的服務,僅僅只侷限於被動地落實國家及省、地正常安排的涉殘項目。四是特殊教育專業教師編制緊缺,還遠不能滿足“三殘”兒童教育需要。五是無障礙設施的建設與改造、志願者服務等工作還需加強。

三、促進我縣殘疾人工作的建議

(一)完善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長效機制。一是縣委、縣政府應以解決殘疾人基本需求和加強基層殘疾人工作為重點,採取措施進一步縮小殘疾人生活狀況與社會平均水平的差距,努力改善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物質條件和社會環境。二是應將各殘工委成員單位、各有關部門履行扶殘助殘職責情況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內容,通過建立考核約束機制,促進殘疾人事業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格局中健康穩步推進。三是加大宣傳力度。宣傳扶殘助殘先進典型和殘疾人自強不息的成功事蹟,鼓勵殘疾人樹立信心,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實現人生價值。倡導助殘為榮的社會公德,把開展扶弱助殘納入精神文明建設體系,營造有利於殘疾人事業發展的輿論環境。四是各單位各部門要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依法保護殘疾人合法權益,全面落實扶殘助殘各項政策,特別是對保障、改善、支持殘疾人生產、生活、就業、就醫、就學等方面的有關政策要予以傾斜安排,確保廣大殘疾人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要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老齡委、老年人協會等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的優勢,支持殘疾人工作,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同時,要選調一批有愛心、有責任心的幹部在維權、解困、技能培訓、多途徑就業及日常生活中為殘疾人搞好服務,以促進全縣殘疾人事業健康發展。五是在今後縣鄉換屆選舉中,對有一定文化程度和政治素養的殘疾人按一定比例推選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為殘疾人蔘政議政搭建平台。

(二)建立殘疾預防體系,從源頭上減少出生缺陷。縣衞生及人口計生部門要加強對各類人羣的健康教育,深入開展優生的宣傳教育,增強廣大幹部、羣眾以及醫務衞生人員的優生意識,普及殘疾預防知識,增強優生意識。做好婚檢孕檢工作,從源頭上減少出生缺陷。進行婚前檢查,禁止近親結婚,防止遺傳性痴呆和其他殘疾的發生,確保優生優育;開展產前診斷,完善新生兒疾病篩查制度,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實現殘疾兒童早期干預,及時矯正先天性殘疾;提高醫護工作質量和醫療水平,加強藥物研究,減少藥物副作用,減少醫源性殘疾的發生;對不應、不宜、應延期婚育的對象,應加強教育和指導。相關部門要加強勞動保護、交通安全等工作,採取有力措施控制環境污染,加強對自然災害的預測、預報工作,努力減少各類致殘事故的發生。

(三)建立穩定的殘疾人工作經費保障機制。縣殘聯應積極拓寬資金投入渠道,千方百計為殘疾人服務。建議縣財政把殘疾人事業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並隨着國民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增長逐年增加。鄉鎮殘聯、村(社區)殘協工作經費、殘疾人專職委員工資補貼足額納入預算,統籌安排;足額落實“社區殘疾人之家”、“陽光家園”等項目配套資金;將每年12萬元的殘疾人家庭無障礙設施經費列入年度預算。縣殘聯在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的同時,要積極與中國殘聯、紅十字會、慈善總會等慈善團體為殘疾人事業籌集善款,成立民和縣殘疾人福利基金會,通過社會各界人士開展愛心捐助和社會捐贈活動。

(四)健全殘疾人生產生活保障體系。把殘疾人普遍納入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特別是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範圍,切實改善殘疾人生活狀況。一是推動殘疾人扶貧工作。將殘疾人扶貧列入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扶貧規劃,統籌安排。根據殘疾人特點,扶持農村殘疾人從事種植業、養殖業生產。二是進一步將貧困殘疾人納入社會保障體系,落實社會救濟和補貼政策,提高重度殘疾、一户多殘、老殘一體等貧困殘疾人家庭的保障標準,最大限度地保障其基本生活。擴大殘疾人家庭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將一、二級以上的重度殘疾人全部納入低保,其他殘疾人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三是幫助更多貧困殘疾人實現“居有其所”願望,尤其在農村危房改造、城市廉租住房建設中應優先照顧貧困殘疾人家庭。

(五)加強殘疾人服務體系建設。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將殘疾人康復、醫療、教育、就業、無障礙環境建設等服務設施納入到城鄉公益性建設項目,加快構建殘疾人服務體系。一是加強殘疾人康復工作。有效整合衞生、醫療資源,充分利用現有的醫療和衞生條件,健全和完善覆蓋城鄉的殘疾人康復服務機構,要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社會各界、各醫療單位的支持和幫助,進一步配套完善殘疾人康復服務設施設備。加強0-6歲貧困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工程和精神病防治、康復救助等康復項目,不斷提高康復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滿足殘疾人的實際康復需要,早日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任務。二是依法促進殘疾人就業工作。認真貫徹執行《殘疾人就業條例》,依法落實殘疾人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把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工作納入勞動監察的範圍。在鼓勵企業安置殘疾人就業的同時,積極扶持殘疾人自主擇業、自主創業。加大殘疾人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力度,使有就業需求的殘疾人普遍得到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設置多種形式的適合殘疾人工作的公益性崗位,完善殘疾人就業保護措施,實現殘疾人穩定就業。三是加大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徵收力度。建議將財政撥款行政事業單位的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統一列入部門預算並由縣財政局代扣代繳,地税部門要進一步加大企業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徵收力度,確保應收盡收。四是發展特殊教育,不斷提高殘疾人綜合素質。積極開展殘疾兒童學前教育,全面推行隨班就讀;積極爭取落實特殊教育專業教師編制,擴大特教學校招生,充分發揮特教學校在殘疾人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開展殘疾學子“圓夢行動”等公益扶殘助學項目,切實保障殘疾人接受教育的權利。五是切實落實無障礙設施建設工作。住建、發改等主管部門在改擴建道路、公共建築、公共交通設施、居住建築、居住區時,使無障礙設施建設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投入使用;對已建成的道路和建築物不符合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標準的,應制定無障礙設施改造計劃並組織實施,要將特殊學校、康復中心、醫院等單位公共服務場所和金融、郵政、通訊、商場、車站等公共服務場所列為重點改造單位。

殘疾人調研報告 篇2

根據__市領導幹部下基層“三解三促”活動領導小組《關於開展全市領導幹部下基層“三解三促”調查研究月活動的實施方案》等相關文件要求,市殘聯組織開展了“走進社區(村),走近殘疾人”為主題的大學習、大調研活動。活動分成領導幹部小組,各處室、中心分別為1個小組,共計7個小組,採取從主要領導到普通工作人員,每人負責1個社區(村)等方法在全市對30個社區(村)進行調查。此次調研,我結合全市領導幹部下基層“三解三促”調查研究月活動和市殘聯開展的“走進社區(村),走近殘疾人”為主題的大學習、大調研活動,對__區新孔社區、浦北村和__縣瓜安村等283名殘疾人進行調查,通過問卷調查、入户訪談、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得到如下結論:(1)調查的283名殘疾人中197名殘疾人有貧困殘疾人救助與扶持、殘疾人醫療服務與救助、殘疾人康復訓練與服務、輔助器具、法律援助與服務、教育費用補助與減免、職業教育與培訓、就業安置與扶持、無障礙設施與信息無障礙等需求,佔調查的殘疾人總數70%。(2)選擇需求的殘疾人依次貧困殘疾人救助與扶持、殘疾人醫療服務與救助、殘疾人生活服務、殘疾人康復訓練與服務、無障礙設施與信息無障礙等需求較大,對殘疾人的需求進行了分析,找出了原因和問題。(3)本調研提出了以需求為導向,認真貫徹落實殘疾人大政方針政策、省、市惠殘政策,推動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特殊困難羣體提供更有針對性的經濟支持等對策建議。

“兩個體系”建設是中央7號文件的核心內容之一。隨着我市社會經濟發展,殘疾人的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正在逐漸完善,而殘疾人社會服務體系建設還剛剛開始。為了更好地瞭解殘疾人的需求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結合全市領導幹部下基層“三解三促”調查研究月活動和市殘聯開展的“走進社區(村),走近殘疾人”為主題的大學習、大調研活動,我此次主要對“__市殘疾人需求問題”進行調查。目前,該項調研已完成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以及調查研究報告的初稿。限於時間的要求,本報告僅圍繞調查數據談幾個問題。

一、調研目的及方法

本次調研活動以__市各類殘疾人為核心,通過調研,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我市殘疾人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鋭意進取,切實增強投身殘疾人事業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深入瞭解殘疾人基本狀況,掌握殘疾人各方面的需求,切實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困難;進一步宣傳黨和政府殘疾人工作的方針政策,推動各項惠殘政策的落實,促進殘疾人保障體系的建立完善,為推動全面工作提供基本思路和理論依據。

本報告將回答四個問題:(1)殘疾人有哪些需求?(2)分別選擇貧困殘疾人救助與扶持、殘疾人醫療服務與救助、殘疾人康復訓練與服務、輔助器具、法律援助與服務、教育費用補助與減免、職業教育與培訓、就業安置與扶持、無障礙設施與信息無障礙等需求的殘疾人有哪些主要特徵?(3)選擇需求存在原因,提供的保障和服務等是否已滿足需要,還存在什麼問題?(4)工作思路及對策建議。

調查方法包括問卷調查、入户訪談和召開座談會。

二、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

本次通過簡單隨機、等距抽樣等方法共抽出283名被調查殘疾人。

1、性別結構:男性150名,女性133名,男女比例大致為8:7。

2、年齡結構: 0-18歲佔15.5%,18-60歲佔64.4%。按60歲劃分,非老年人佔79.9%,60歲以上的老年人佔20.1%,與我市領證的殘疾人年齡結構相似。

3、户口性質:農業户口占88.1%;非農業户口占11.9%;農業與非農業比例大致為7:1,與__市人口的整體構成一致。

4、婚姻狀況:初婚有配偶63.8%,未婚佔23.8%,再婚有配偶佔0.7%,離婚佔0.8%,喪偶佔10.1%。

5、文化程度:國小文化程度27. 2%,國中文化程度12.5%,高中文化程度佔2.2%,大專及以上程度0.8%,未上學的佔到了56.5%。

6、殘疾狀況:(1)殘疾類型:視力殘疾佔25.8%,肢體殘疾佔35.1%,智力殘疾佔5.5%,精神殘疾佔4. 3%。(2)殘疾等級:一級佔19.2%,二級佔31.9%,三級佔29.9%,四級佔18.8%,與我市領證的殘疾人殘疾狀況大約一致。

7、生活自理狀況:生活能自理63.4%,不能自理36.6%。

8、就業和社會保障情況:(1)18—50歲130名殘疾人中(除一級殘疾人)未工作的近1/2,因喪失工作能力未工作的1/4。(2)個人生活主要來源:靠離退休金25人,靠家庭成員供養的近1/2,靠領取基本生活費的16人,靠保險收入和財產險收入的不足4人。(3)社會保險狀況:城鎮殘疾人蔘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障不足4/5,農村殘疾人蔘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不足1/2。(4)職業技能培訓狀況:有就業能力殘疾人,接受過職業技能培訓不足1/3。(4)享受定期生活救助狀況:近1/4的享受民政部門的最低生活保障或城市重殘人生活補助。

9、康復服務狀況:有康復需求的殘疾人近2/3沒有得到康復服務,得到治療與康復訓練服務的殘疾人1/10以上,心理疏導服務不足1/10,康復知識普及服務不足1/5,輔助器具配置不足3%,日間照料與託養不足2%

三、被調查者需求分析

本分析主要基於問卷調查數據和訪談資料。

本部分的分析集中在:通過對被調查者對需求選擇分析,瞭解需求的原因和在殘疾人事業發展中存在問題。

1、需求選擇分析

按照問卷調查的要求,被調查的殘疾人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和意願選擇需求,對選擇需求的殘疾人進行具體分析:48%需求者選擇貧困殘疾人救助與扶持,18%需求者選擇殘疾人醫療服務與救助, 8.3%需求者選擇殘疾人無障礙設施、殘疾人信息無障礙,7.9%需求者選擇殘疾人康復訓練與服務,7.8%需求者選擇殘疾人輔助器具,5.9%需求者選擇殘疾人法律援助與服務、殘疾人文化服務、殘疾人生活服務,4.4%需求者選擇殘疾人教育費用補助與減免、殘疾人職業教育與培訓、殘疾人就業安置與扶持。

2、需求原因分析和存在問題

(1)殘疾人社會保障觀念落後,救濟色彩太重。傳統觀念認為殘疾是殘疾人及其家庭的事情,與社會無關,過分強調家庭自我保障與殘疾人自立,使得殘疾人保障在某種程度上具有施捨和救濟的濃重色彩。在調查中,近1/2的殘疾人要求政府給予經濟救助,特別是農村殘疾人對殘疾人的服務需求很少,認為政府給點錢,家人給吃給穿就滿足了。家人承擔了家庭中殘疾成員由生到死的“無限責任”以及巨大的精神負擔。這種殘疾觀及受此影響下的社會保障觀念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與整個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客觀要求。

(2)保障覆蓋面窄,保障水平低。在 “普惠”加“特惠”的政策環境下,殘疾人社會保障的核心內容應該是“特惠”。而作為欠發達地區,殘疾人除城鄉最低生活保障以及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普惠”政策外,為殘疾人提供的“特惠”保障很少,標準也較低。無固定收入的二級以上重度殘疾人按月領取低保金或低保標準的生活補貼,只有市區、__縣和__縣已全部落實,其他縣正在落實中;肢體三級以及三級四級的智障和精神病人等更多殘疾人還享受不到這一“特惠”。享受這一“特惠”的標準也很低。現行低保標準是城區230元/月,農村155元/月,只是勉強“餓不死”的水平。除此以外的就業、康復等其他方面的“特惠”則更少,同樣也是標準低,覆蓋面窄。

(3)保障服務的層次低。現行的保障措施幾乎只能考慮殘疾人的基本生活資料方面的温、飽需求,精神層面的需求則很少顧及。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隨着政府對殘疾人事業投入的不斷加大,殘疾人的温飽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或即將解決)。起碼的生活需要得到滿足後,廣大殘疾人要求精神層面生活享受將成為必然。目前,現行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在保障殘疾人多種類、多層次需求方面存在明顯不足。

(4)保障經費投入不足。近年來,用於殘疾人社會保障的經費投入實現逐年增長,但由於總體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制約,投入的殘疾人社會保障經費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由於經費不足的制約,只能是低覆蓋率的、低水平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他方面的保障多為空白,或是剛剛起步。當前,我市殘疾人社會保障資金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制度化、多渠道的資金供給方式還沒有建立起來,從殘疾人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來看,渠道還比較狹隘,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為主,福利彩票、福利基金會為輔,社會捐贈有限支持的模式。特別是社會捐贈方面,還沒有建立起長期穩定的捐贈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來自社會的資金投入很少。

(5)服務體系不完善,不能提供多樣化的保障服務。殘疾人保障需求的增長和轉型,增加了社會保障的難度。目前殘疾人的社會保障突出生存性需求保障,重點解決殘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問題,在改善殘疾人生活狀況以及扶貧就業等方面力度不斷加大,但是還沒有建立起針對殘疾人特殊性、多樣性、類別化需求的服務體系,相關專業機構、社區之間沒有形成暢通的服務網絡,鼓勵社會資本興辦殘疾人服務機構的相關政策和行業標準、管理措施還沒有出台,導致不能為殘疾人提供多樣化的保障服務。我市殘疾人康復中心投入少,設備不上規模,人才缺乏等,不能很好發揮應有的功能作用。已建成的鄉鎮及部分村殘疾人康復室,由於殘疾人居住分散,加之缺少專業康復指導人員和合理的運行機制,普遍存在利用程度不高的問題;去年啟動建設的市、縣級殘疾人託養中心,尚處在規劃設計,建設、裝修等階段,建成後的功能定位和運作機制等的有待摸索探討。

(6)殘疾人社會保障法律法規不健全,法制化進程緩慢。殘疾人社會保障政策法規的建設總體滯後,難以適應新階段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需要。一方面,社會保障法律體系的不健全制約了殘疾人社會保障的發展。目前,我國從整體上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殘疾人社會保障法律體系,殘疾人的社會保障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落腳點,制約和影響了殘疾人的社會保障法制建設的實現。另一方面,現有的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不完善,與社會保障立法比較起來,殘疾人社會保障立法更為滯後。雖然我國已經出台了《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教育條例》等專門的法律法規,在《憲法》、《選舉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規中也都有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的條款,但其內容總的來説過於籠統,許多條文還停留在原則性的規定上,缺乏可操作性,難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作為保護勞動者就業權利的《勞動法》,對殘疾人勞動就業的規定也顯得空泛。

四、發展殘疾人事業的基本思路和對策建議

(一)大力推進殘疾人就業。一是大力弘揚“三創”精神和殘疾人“四自”精神,樹立先進典型,激勵殘疾人積極投身“全面奔小康、重振連雲港”的偉大實踐。保障殘疾人平等就業、社會參與的機會和權利,積極開展職業教育培訓,加大就業援助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就業,努力提高殘疾人就業率。二是大力發展殘疾人教育。進一步健全教育培訓體系,教育部門切實將殘疾人教育納入當地教育發展體系,維護殘疾人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提高特殊教育質量,力爭使殘疾學生高中和大學入學率達到60%和40%。三是通過殘疾人扶貧基地建設、小額貸款、提供就業崗位、購買公益性崗位等形式,幫助更多有就業能力的殘疾人就業。

(二)逐步提高社會保障覆蓋面和保障水平。一是建立健全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普惠政策與特惠救助相結合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做好殘疾人生活救助工作,確保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全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有關生活救助。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速度,不斷提高保障覆蓋面和保障的標準。二是不斷完善社會保險制度。勞動保障部門要保證殘疾職工能平等參加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等社會保險,保證所有農村殘疾人都能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證城鎮無業殘疾人都能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三是發展殘疾人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採取多種措施,積極為貧困和低收入殘疾人爭取更多的福利政策,切實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確保殘疾人生活改善程度與當地羣眾生活水平提高幅度相適應,不斷縮小殘疾人生活狀況與社會平均水平差距。

(三)加快服務體系建設。一是加大硬件投入和資金投入,建立規模大、服務設置齊全,檔次高,內容多,為殘疾人提供優質服務的機構建設。二是各職能部門,特別是殘聯要開展各服務機構精細化管理,其中有一項內容就是對各服務機構服務進行認定型管理,建立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和工作績效的評估獎勵機制。三是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建立一支恪守“人道、廉潔、服務、奉獻”職業道德的高素質管理幹部隊伍和一批愛崗敬業、精益求精、默默無聞勤勤懇墾的專技工作者隊伍。鼓勵各服務機構引進、選拔、培養和使用一批一專多能的殘疾人工作骨幹,從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關心愛護他們,解決好他們待遇問題,促進服務體系建設可持續發展。

(四)完善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協調機制。黨委、政府將殘疾人事業納入全市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體系並予以優先發展,納入當地黨委政府年度工作計劃和年終考核,實現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殘工委協調各部門在殘疾人社會保障、康復、教育、就業、維權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廣泛動員社會力量,伸出援助之手,關愛殘疾人、支持殘疾人事業,在殘疾人機構建設上給予優惠政策。

(五)加強對殘疾人的教育管理。積極引導殘疾人勇敢面對現實、超越自我、自主創業,鼓勵殘疾人發揚樂觀進取精神、幫助他們樹立“自尊、自信、自強、自立”信念,對生活充滿信心。加強對殘疾人的法制教育,不要讓他們成為法制教育的一個盲點,使殘疾人自覺遵紀守法。

殘疾人調研報告 篇3

殘疾人羣體是社會中的特殊困難羣體,也是需要全社會高度關注和關愛的羣體。為促進____縣殘疾人事業發展,縣政協工青婦、黨政、教育、工商聯界別組專題視察了興隆鎮、鶴峯鄉、永安鎮殘疾人事業發展情況和縣特殊教育學校,走訪調研了朱衣鎮衞生院精神病專科,聽取了縣殘聯關於全縣殘疾人工作情況通報,開展了“愛心助殘促和諧、政協委員在行動”助殘捐贈活動。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____縣殘疾人基本情況

____縣共有殘疾人6.5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6.13%,其中城鎮殘疾人1.04萬人,農村殘疾人5.46萬人。目前全縣持證殘疾人2.5萬人,其中一級殘疾0.28萬人、二級殘疾0.41萬人。此外,約4萬餘殘疾人尚未辦理殘疾證。

二、殘疾人事業發展現狀

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殘疾人事業,出台了諸多政策法規,從養老、低保、醫療、教育、就業等方面保障殘疾人基本生活。經過多年的努力,殘疾人事業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殘疾人事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一)殘疾人工作網絡體系初步形成。初步建立以縣殘聯為主導、鄉鎮殘聯為骨幹、村級殘協為基礎、殘疾人志願組織為依託的殘疾人工作網絡體系,新建了1個殘疾人法律援助中心和31個法律援助服務崗,呈現出殘疾人事業有人抓的良好格局。

(二)殘疾人救助項目大力實施。近五年來,共組織實施白內障免費復明手術2206例,改造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772户,實現殘疾人就業1290人,殘疾人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1045名,對全縣447名貧困殘疾學生進行了“愛心天使”扶殘助學資助,為所有持證殘疾人支付參加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其個人繳納部分。今年已為33名腦癱兒童實施了搶救性治療和康復救助,落實16人次殘疾人機動車燃油補貼,為50户殘疾人進行了家庭無障礙改造,為全縣250户貧困殘疾人家庭落實增收致富幫扶資金37.5萬元。

(三)殘疾人康復設施逐步完善。建成市級殘疾人康復示範社區14個、農村殘疾人扶貧基地1個、殘疾人藝術培養基地1個、聾兒語訓機構1個,為3100名殘疾人提供了康復諮詢、轉介服務。共免費發放殘疾人輔助器具1862件,為殘疾人的逐步康復提供了儘可能的物質保障,切實解決了部分殘疾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四)殘疾人文化生活不斷豐富。各級殘聯在注重抓好殘疾人日常文化生活的同時,多次組織殘疾人蔘加各類比賽。在0年重慶市第四屆殘疾人運動會中,____縣殘疾人代表團獲得了4枚銀牌、1枚銅牌的好成績。____縣特殊教育學校殘疾人學生自編自演的節目《真善美》更喜獲“第六屆全國特殊學校學生藝術匯演”一等獎,書畫、刺繡、縫紉、剪紙等工藝作品在各種大賽中也多次獲獎。

(五)殘疾人創業典型不斷湧現。鶴峯鄉蔬菜水果種植帶頭人吳國春、永安鎮癱瘓女孩精細蜀繡的石勝蘭,還有眾多媒體報道過的殘臂教師朱懷聖、獨腿教師黃大仲等大批殘疾人創業先進典型人物湧現出來。他們這種身殘志堅、拼博不息的精神,為____殘疾人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三、殘疾人事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和麪臨的困難

殘疾人是社會中的弱勢羣體,其勞動技能差、社會競爭力弱、經濟壓力、心裏壓力大,對各級政府的訴求多。雖然各級政府在殘疾人基本生活保障方面作了大量紮實的工作,但與殘疾人康復和生活的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還存在一些需要加強和改進的方面。

(一)扶殘助殘氛圍不濃,殘疾人心理壓力大。一是殘疾人自身不願融入社會。眾多的殘疾人由於身體和心理缺陷,在社會中處於弱勢地位,自卑心理嚴重,不願或不敢大膽地參加社會公共活動。二是歧視殘疾人的現象時有發生。殘疾人羣的呼聲很難被社會公眾知曉,眾多殘疾人的心理創傷難以得到正確的引導和撫慰。三是先進典型宣傳不夠。調研中發現,對殘疾人羣中湧現的先進典型人物、社會各界扶殘助殘的好人好事、充滿大愛的殘疾人家庭和殘疾人事業中的優秀工作者宣傳力度不夠,示範輻射作用不明顯,全社會助殘扶殘的良好氛圍還沒有真正形成。

(二)保障程度低,殘疾人生活質量差。竹園鎮鄧坪村的段光碧雙目失明,視力一級殘疾,丈夫因摔傷導致長期癱瘓卧牀,有一女兒在讀中專。因夫妻雙方都沒有勞動能力,只有在破舊土屋中吃低保維持生活。鶴峯鄉76歲的向元波,雙目失明,年老病多,獨居危房中,生活不能自理,家中唯一兒子為了生計在外地打工,政府雖然每年給與低保金,但他的生活照料還是不能解決,煮飯洗衣都是問題。目前雖有危房改造、重點救助等相關政策扶持,但因其家庭貧困程度深,仍無力改變其貧困現狀。我縣像此類生活不能自理、無人照料的重度殘疾人還有2100餘人,他們的生活狀況非常讓人憂心,現有殘疾人保障政策無法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一是保障範圍窄。殘疾人基本生活保障重點關注對象是現有持證的重度殘疾人,政策極少惠及到輕度殘疾人,更沒有保障到我縣尚未辦證的4萬殘疾人。二是保障標準低。就納入低保範圍的農村重度殘疾人而言,每年能享受到的保障金不到1000元,只有城鎮低保對象的三分之一,很難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基本生活,更難滿足康復和醫療需求。三是保障渠道有限。對殘疾人的保障政策主要是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免繳個人部分並提高5%的報銷比例,低保政策將部分一二級重度殘疾人納入保障範圍。但還有許多政策落實不夠,如掌握殘疾人低息扶貧貸款發放權的商業銀行因考慮的貸款收回率,資金增效率,極少給予殘疾人發放貸款;我縣尚未出台殘疾人優惠乘坐交通工具政策。

(三)康復條件差,殘疾人康復需求難滿足。一是康復設施嚴重不足。____縣還沒有縣級康復託養中心,現有康復設備的數量和功能也十分有限,只能惠及少數的殘疾人,絕大多數的殘疾人根本不能享用。二是康復專技人員嚴重匱乏。我縣殘疾人康復主要依託社區康復站、當地衞生院(康復中心)及家庭康復。全縣殘疾人康復治療技術的專業人才嚴重匱乏,護理人員缺乏正規的康復技術培訓,不能滿足殘疾人身體和心理康復需求。三是康復手段單一。各級政府針對殘疾人康復需求,只是為殘疾人提供了一些簡單的康復服務,如發放輪椅、盲杖等,無力顧及更多的居住分散的農村偏遠殘疾對象,具體的康復措施和手段不多,難以滿足廣大殘疾人的康復需求。

(四)部門聯動不夠,殘疾人項目實施難。幫扶和救助殘疾人,涉及到殘聯、財政、民政、社保、衞生、建委、扶貧、教委等眾多部門和所有的鄉鎮,由於各部門和單位各行其是,沒有統籌規劃,難以通力合作,協調配合,解決殘疾人實際困難。如殘疾人危房改造項目,涉及到縣殘聯、發改委、扶貧辦、建委都有危房改造資金,縣殘聯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項目資金每户11000元,發改委實施的易地扶貧搬遷項目資金每人6000元,扶貧辦高山移民搬遷項目資金每人6000元,建委實施的危舊房改造資金每户25元,國土局金土地工程資金每人5000元,目前資金僅進行了有限的統籌打捆,其分散使用力量不大,一些真正困難的農村殘疾人因貧困程度太深,仍無力進行危房改造。

四、加快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殘疾人事業是一項崇高而光榮的事業,殘疾人工作是需要政府、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的社會系統工程。結合____縣情和財力狀況,提出如下建議:

(一)廣泛宣傳,營造扶殘助殘良好氛圍。充分發揮報刊、電視、網站等媒介作用,利用會議、農村趕集等有利時機,向全社會廣泛宣傳黨和政府對殘疾人的各項優惠政策、扶殘助殘的先進典型、殘疾人羣體中湧現出的創業典型和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將保障殘疾人權益的法律法規和各項優惠政策彙編成冊發放到每個殘疾人家庭和相關部門、企事業單位。培養殘疾人自尊自信,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弘揚殘疾人工作者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的精神,激發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扶殘助殘獻愛心活動。

(二)建立殘疾人基礎信息檔案。縣殘聯近期內對全縣所有的殘疾人進行系統調查摸底,建立比較詳細的檔案信息庫,檔案信息中要對每一位殘疾人的殘疾種類、級別、家庭住址、就業狀況、監護人信息、康復需求、保障情況等進行詳細的登記,做到家底清、情況明,一目瞭然,清清楚楚,便於政府對照信息庫組合慈善資源、杜絕漏助、重複救助的情況發生,更好地進行具體決策和幫扶救助活動。

(三)完善殘疾人優惠政策,提高保障水平。進一步完善落實殘疾人優惠政策,將現有持證的一二級重度殘疾人全部納入低保範圍,對三四級輕度殘疾人在同等條件下優先納入低保對象,對已農轉非原享受低保的殘疾人執行城鎮低保標準;把持證殘疾人納入醫療救助範圍,對殘疾人合作醫療報銷比例進行適度調整;對生活不能自理、無人照料的重度殘疾人建立護理補貼制度並落實護理人員;政府引導鼓勵社會力量舉辦殘疾人託養機構,充分發揮現有敬老院作用,接收部分無人照料的重度貧困殘疾人;對未達到領取養老保險年齡的重度殘疾人,養老保險個人繳費最低標準部分由政府全部補貼;整合資源,切實實施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工程;在徵地拆遷中適當提高殘疾人家庭生產安置、住房補助標準;大力開展殘疾人就業和實用技術培訓,政府培育更多的公益性崗位,鼓勵和引導殘疾人實現充分就業。

(四)增強殘疾人家庭“造血”功能。注重殘疾人家庭 “智力”扶持,增強他們自身的“造血”功能。對有勞動能力又有創業願望的殘疾人,在政策、資金、項目上予以重點支持和幫扶,探索建立殘疾人創業融資貸款擔保基金;對殘疾人家庭的學生應予重點關注,認真落實貧困殘疾人家庭兒童生活補貼制度,對在讀殘疾人家庭學生,特別是在高中和大學階段,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要盡全力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學業,研究出台殘疾人家庭大學生就業優惠政策,從根源上解決殘疾人家庭的長期貧困問題,以達到殘疾人家庭和全社會共同富裕的目標。

(五)完善殘疾人康復服務體系。以縣級醫院為依託,建立縣級康復託養中心,在社區、鄉鎮衞生站成立殘疾人康復輔導中心,增添和改造殘疾人公共康復設備,不斷充實殘疾人志願者隊伍,加強殘疾人、殘疾人親屬、有關工作人員及志願者的專業康復知識培訓,形成以縣殘疾人康復中心為指導,社區、鄉鎮衞生醫療服務中心為載體,殘疾人親屬、志願者為對接鏈的殘疾人康復網絡。

(六)加強領導,認真落實殘疾人工作。建議縣委縣府召開全縣殘疾人工作會,總結部署殘疾人工作,表彰獎勵助殘先進個人和殘疾人創業先進典型,出台政策,落實工作任務,在全縣範圍內形成扶殘助殘的良好氛圍;建立落實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工作人員負責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層層建立殘疾人工作考核機制。制定出台殘疾人工作考核文件,把具體幫扶、就業、就醫、助學、救助、殘保金徵繳、扶殘資金使用情況等方面納入考核內容。要加強殘疾人工作者的責任心,充分發揮殘疾人基層組織服務能力。按國家有關規定落實殘疾人特殊崗位工作人員的工資傾斜待遇,逐步提高專職委員、助殘志願者的誤工補貼標準,對殘疾人工作崗位實行手語翻譯特殊津貼。

殘疾人調研報告 篇4

中國殘疾人事業近十年發展狀況報告

中國的殘疾人事業在近十年間得到了快速發展,無論是在殘疾人領域的法制建設與政策推進方面,還是在殘疾人權益的具體落實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還必須看到,目前的殘疾人事業更多的是基於同情而不是基於平等,是基於人道而不是基於正義。儘管人道主義是各國殘疾人事業必要的共同基石,但這一事業若不能上升到基於正義的平等並被法制所規範,殘疾人的權利仍將很難得到全面保障,殘疾人要想正常地融入社會仍會異常。因此,殘疾人事業發展任重而道遠。

根據20xx年殘疾人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xx年是“”殘疾人事業的開局之年,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殘疾人工作,殘疾人事業邁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就。20xx年,通過實施一批重點康復工程,使631.8萬殘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在874個市轄區和1823個縣(市)開展了社區康復工作,累計建立社區康復站18.6萬個,配備31.4萬名社區康復協調員。

截至20xx年底,全國共有康復機構6914個,其中,殘聯繫統康復機構2622個,康復機構在崗人員總數達到23.36萬人,其中業務人員16.0萬人,管理人員3.05萬人,其他人員4.31萬人。在914個市轄區和20xx個縣(市)開展了社區康復服務工作,累計已建社區康復站的社區總數21.9萬個,配備39.2萬名社區康復協調員。1662個縣的1958個醫療衞生機構陸續開展殘疾兒童篩查工作,年度新診斷0-6歲殘疾兒童4.8萬人。依託各級各類殘疾兒童康復機構建立兒童家長學校1547個,開展家長學校活動3625次,參與殘疾兒童家長達94170人次。

一、視力殘疾的發展

(圖1-1 20xx年低視力康復、盲人定向行走訓練開展情況)

至20xx年,開展視力殘疾康復機構總數達到991個,完成白內障復明手術75.8萬例;為31.0萬名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施行復明手術;為3.6萬名低視力患者配用助視器,培訓低視力兒童家長6997名,有效開展家庭康復訓練。對2.5萬名盲人進行定向行走訓練。

截至20xx年底,開展視力殘疾康復機構總數達到891個,完成白內障復明手術 74.8萬例;為30.0萬名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施行復明手術;為14.2萬名低視力患者配用助視器,培訓低視力兒童家長3.6萬名,有效開展家庭康復訓練。對12.3萬名盲人進行定向行走訓練

二、聽力言語殘疾的發展

推進聽力語言康復機構規範化管理,完善基層服務網絡。20xx年已建設省級聽力語言康復機構31個,基層聽力語言康復機構1028個。全國共對2.7萬名聾兒進行了聽力語言康復訓練,規範聾兒家長學校,開展家庭訓練,共培訓聾兒家長3.0萬名;培養各類專業人員5312人;實施貧困聾兒人工耳蝸、助聽器搶救性康復項目,資助700名聾兒免費植入人工耳蝸,資助3000名聾兒免費佩戴助聽器。20xx年,建設省級聽力語言康復機構31個,基層聽力語言康復機構1025個。年度新收訓聾兒1.9萬名,在訓聾兒3.2萬名;規範聾兒家長學校,開展家庭訓練,共培訓聾兒家長3.9萬名;開展各級各類聽力語言康復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共培訓專業人員5772人;實施貧困聾兒人工耳蝸、助聽器搶救性康復項目,資助11200名聾兒免費植入人工耳蝸,資助19600名聾兒免費配戴助聽器;開展彩票公益金成年聽力殘疾人(助聽器)康復項目,為38352名貧困成年聽力殘疾人免費驗配助聽器,各級康復機構共為4.0萬名成年聽力殘疾人提供技術服務

三、肢體殘疾的發展

20xx年開展肢體殘疾康復訓練服務的機構達到1106個,對1311名貧困肢體殘疾兒童實施矯治手術,為2.9萬名肢體殘疾兒童進行了康復訓練,對13.7萬名肢體殘疾人開展社區康復訓練。為麻風畸殘者實施矯治手術159例,到20xx年,為224名麻風畸形者實施矯治手術。開展宣傳普及教育,為麻風患者回歸社會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到20xx年底,開展肢體殘疾康復訓練服務機構已達2181個,其中,省級康復機構42個,地市級、縣級康復機構2139個;培訓各級各類肢體殘疾康復人員3.5萬人次;全國共對36.7萬肢體殘疾者實施康復訓練;實施救助項目資助

4.0萬名腦癱兒童進行機構康復訓練,資助8860名貧困肢體殘疾兒童實施矯治手術。

四、智力殘疾發展

20xx年,開展智力殘疾康復訓練服務的機構達到798個;培訓各級各類智力殘疾康復人員1.9萬名,對2.8萬名智力殘疾兒童進行了康復訓練,20xx年智力殘疾康復訓練服務的機構以達到1730個,省級康復機構45個,地市級、縣級康復機構1685個;培訓各級各類智力殘疾康復人員1.5萬人次;全國共對13.9萬名智力殘疾人進行康復訓練;實施救助項目資助3.1萬名智力殘疾兒童進行機構康復訓練,同時培訓兒童家長。

五、精神殘疾發展

大力推廣“社會化、綜合性、開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在2423個市縣開展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對522.9萬重性精神病患者進行綜合防治康復,監護率達到80.5%,顯好率達到55.1%,社會參與率達到43.4%,肇事率0.2%;解除關鎖4836人;對35.6萬貧困精神病患者進行醫療救助。

(20xx-20xx年精神病人監護和救助情況)

發展至20xx年,在2664個市縣開展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對583.7萬重性精神病患者進行綜合防治康復,監護率達到79.4 %,顯好率達到66.2%,社會參與

率達到51.7%,肇事率0.12%;解除關鎖4123人;對49.2萬貧困精神病患者進行醫療救助。同時,20xx年建立了30個省級孤獨症兒童康復訓練機構;6910名孤獨症兒童在各級機構進行了康復訓練。20xx年,建立了41個省級孤獨症兒童康復訓練機構;2.0萬名孤獨症兒童在各級機構進行了康復訓練。

20xx年底,加強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體系建設,深入開展輔助器具供應服務,為殘疾人減免費用裝配普及型假肢3.1萬例,供應輔助器具74.3萬件,裝配矯形器1.5萬例。截至20xx年底,已培育建設6個國家輔助器具區域中心,建設省級輔助器具服務機構29個,地市級服務機構220個,縣級服務機構945個。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共組織培訓專業人員6261人次。深入開展輔助器具服務,組織實施系列輔助器具項目,全年共為殘疾人減免費用供應輔助器具152.4萬件,其中裝配假肢2.9萬件、矯形器6.4萬件,驗配助視器17.8萬件。

就教育方面而言,20xx年,啟動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xx-20xx年)》,殘疾人受教育權得到了更好保障,實施殘疾人事業專項彩票公益金助學項目,為全國1.1萬人次家庭經濟困難的殘疾兒童享受普惠性學前教育提供資助。各地也積極多渠道爭取資金支持,對2908名殘疾兒童給予學前教育資助。全國共有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班(部)187個,在校生7227人;其中盲生6173人,聾生1054人。殘疾人中等職業學校(班)197個,在校生11671人,畢業生7240人,其中5532人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全國有7864名殘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錄取,1678名殘疾人進入特殊教育學院學習。

與此同時,殘疾人就業情況也隨之發展,比如,盲人按摩事業穩定發展,按摩機構迅速增長。20xx年度培訓盲人保健按摩人員21296名、盲人醫療按摩人員5623名;保健按摩機構達到15609個,醫療按摩機構達到1018個;在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評審中,分別有494人和1229人通過盲人醫療按摩人員中級和初級職稱評審。

截至20xx年12月31日,全國殘疾人人口基礎數據庫錄入採集持證殘疾人數據達到2947萬人。依託殘疾人人口基礎數據庫,中國殘聯和20多個省(區、市)殘

聯開展重點業務系統建設和個性化服務,為向殘疾人提供精準服務和業務政策的有效落實提供支持和保障。人們越來越關注殘疾人事業的發展,作為一個醫者,我們要堅信殘疾人事業會更加順利的發展,為殘疾人爭取更大的福利,使之積極參與社會。

殘疾人調研報告 篇5

殘疾人是社會中的弱勢羣體,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幫助。加快殘疾人事業發展,是黨和政府關注民生的重要體現,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也是廣大殘疾人過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為更準確地瞭解殘疾人生活狀況,讓普通民眾更加關心愛護殘疾人,因此進行一個關於殘疾人現狀的社會調研報告。我將會在武城縣殘聯的幫助下對武城縣的殘疾人情況進行調研,大致瞭解殘疾人的普遍狀況和個別殘疾人家庭的生活狀況,根據殘疾人的特殊需要,對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社會保障、文體生活、無障礙環境建設等方面問題進行調查。呼籲廣大民眾關注殘疾人關愛弱勢羣體,建設和諧大家庭貢獻自己的力量。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我縣殘疾人工作現狀

近年來我縣殘疾人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牢固樹立“服務大局、服務殘疾人”的工作理念,認真解決殘疾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殘疾人就業扶貧工作紮實推進。組織對全縣殘疾人生活及就業狀況進行調查摸底,普及了殘疾人知識,為更好開展殘疾人工作提供科學依據。以最大限度促進殘疾人就業為目的,整合社會資源,挖掘就業崗位,20__年共推薦50餘名殘疾人實現就業。開展了獎勵資助貧困殘疾大學生活動,對考入大中專院校的5名學生進行了資助。大力實施“安居工程”,為22户貧困農村殘疾人新建或維修了房屋,殘疾人危房改造後均達到當地一般農户住房標準,基本生活條件得到改善。二是培養樹立典型,對殘疾人進行文化知識普及,讓殘疾人給殘疾人做榜樣,培養樹立典型,殘疾人榜樣增強大家的信心,讓大家積極面對生活。

二、鄉鎮殘疾人概況

根據以上數據,四個鄉鎮的殘疾人數為7608人,佔全部總人口的比例為6.39%,全縣殘疾人的數量為38700人,殘疾人在全縣人口中是一個相對數量較多。

三、調查情況及分析

此次調查統一設計了《殘疾人生活情況調查表》,調查中,每個鄉鎮先介紹鎮內殘疾人大體情況,然後由村委會有關人員陪同,深入到殘疾人家庭中,面對面同殘疾人本人及親屬進行直接交談,按照調查表內容,逐項詢問,據實填寫調查表,調查組聯合彙總材料,形成調查報告。本次調研活動,共入户調查182户195名殘疾人,其中13户為一户多殘。

對此次調查情況進行分析,主要從殘疾人家庭收入情況,殘疾人年齡等方面展開。

殘疾人總體年齡偏大,調查的所有殘疾人中,年齡50週歲上的有118人,佔殘疾人總數的比例為60.5%,其中七八十歲的殘疾人人數佔相當一部分殘疾人年齡偏大。在調查村莊中,僅有1名5歲殘疾兒童,殘疾兒童數量較少。從年齡分析,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優生優育知識的普及,先天性殘疾已經較少。大多為後天不確定因素造成。調查中發現,致殘原因主要有:(1)生產事故。(2)交通事故。(3)疾病。及生活中其它一些不確定的意外事故。

殘疾人家庭收入情況,普遍收入較低、負擔沉重。一家有殘,全家困難。調查的182户殘疾人家庭,年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僅有14家,佔殘疾户總數的7.7%。年均收入3000元以下的有151户,佔殘疾人户數的82.9%。殘疾人人均收入則更少。(注:數據説明,殘疾人家庭收入來源在於對鄉鎮殘聯,村委委員、殘疾人本人及親人詢問及調查人員親眼目睹,無專業人員統計,與實際情況有部分出入。但調查總體情況,殘疾人家庭收入明顯少於普通家庭。)

收入低的原因,一是殘疾人受自身條件所限,有的有部分勞動能力,有的基本沒有勞動能力,勞動收入較少。二是重度殘疾人需要專人照顧,家庭中能創造勞動收入的人減少。三是治病。多數殘疾人治病是家庭的主要開支。有的原來比較富裕的家庭,一個後天殘疾,就使整個家庭陷入貧困。一户多殘疾家庭和單身殘疾家庭尤為困難。調查中發現,有13户是一户多殘,佔殘疾人户的比例為7.1%,單身殘疾人生活更困難,泉林鎮卞一村的秦慶然、杜希蘭夫婦,年齡分別為66歲、69歲,一個是視力殘疾,一個是肢體殘疾,沒有享受低保。生活困難。

四、建議採取切實有效的救助措施

1、擴大殘疾人蔘加低保覆蓋面

近年來,農村低保覆蓋面不斷擴大,殘疾人所佔的比例也應由目前佔農村貧困人口加入低保總數的16%左右,逐步擴大至佔貧困人口加入低保總數的30%以上,由目前的佔殘疾人總數的40%左右擴大至50%左右,以保證貧困殘疾人有基本的生活來源。(從縣殘聯瞭解到數據全縣殘疾人享受低保的比例大約為40%)

2、鼓勵支持殘疾人創業就業

大力支持有勞動能力或有部分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就業創業。政府要在土地調劑、信貸支持、政策優惠等方面予以扶持,鼓勵他們自食其力。對自謀職業的殘疾人,工商部門免費辦理登記手續,或只收工本費,税務部門在個別税種上給予優惠,有關部門優先提供場所,信貸部門優先給予資金扶持等。對於從事各類生產勞動的農村殘疾人,有關部門要在生產服務、技術指導、農用物資供應、農副產品收購和信貸等方面,給予支持和幫助。大力促進農村殘疾人開展種植業、養殖業、小型加工業和多種經營。鼓勵縣內企業,招用有一定勞動能力、適合一定崗位的殘疾人就業。大力開展殘疾人就業創業扶貧工程,扶持殘疾人就業基地建設,輻射帶動更多殘疾人脱貧致富。

3、鼓勵支持企業、社會各界,關心扶持殘疾人事業

通過各種形式開展扶殘助殘活動,發揮慈善協會的作用,宣傳扶殘助殘的先進典型,在社會上營造關心殘疾人、為殘疾人獻愛心的良好社會氛圍。開展為殘疾人捐助活動,鼓勵社會人士及企業積極伸出援助之手,獻出一份愛心、捐款捐物,資助殘疾人,讓廣大殘疾人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關愛。

五、無障礙環境建設的主題調查

無障礙環境是殘疾人走出家門、參與社會生活的基本條件, 也是方便老年人、婦女兒童和其他社會成員的重要措施。同時它也直接影響着一個城市的文明和諧形象。本文以創建文明城市,加強無障礙設施建設為視角,通過對紹興市越城區關於殘疾人公共設施的配備以及使用情況進行調研分析,綜合闡述了在城市的發展和創建過程中,無障礙設施建設實 施的現狀以及存在的諸多問題,並提出了相關意見和建議。

在我們的實地調查及走訪中,我們瞭解到,就整個越城區關於殘疾人公共設施的配備上,其整體情況較好。行進盲道、提示盲道、緣石坡道、輪椅坡道等的建設都較為完善,不論是在街道社區還是在景點廣場,這些設施基本能夠滿足殘疾人出行的需要。

當然,在走訪中,我們還發現了很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在一些商場、超市和銀行內,基本沒有任何無障礙通道,這使得肢體殘疾的人出入更加困難,因為在其入口處,基本都是層層台階,輪椅在無他人幫助的情況下,根本無法順利進入。在實地調查中,我們發現了以下幾個突出問題。盲道被佔不容忽視 在我們的走訪中,不難發現,盲道被佔用這個“老生常談”的情況,依舊存在。一路上,我們都看到有機動車停放在盲道上,有的車頭侵佔盲道,有的車尾侵佔盲道,還有的甚至車身橫跨盲道。而通過我們的調查發現,商場和小餐館前,盲道被侵佔的現象尤其嚴重。在我們走訪的三八路那條街道上,短短几十米的路程,就有多處盲道被車輛侵佔,其大部分都是前來用餐的食客隨意地將自行車、摩托車停放在餐館門口,使盲道基本被這些機動車佔用,根本無法通行。在解放路的一些商場前的人行道上,盲道位置被圈入自行車停放帶內。有的雖然停放的自行車並未直接擺放到盲道上,但擺放得不太整齊的自行車、摩托車,也讓盲道變得狹窄無比。

對於城市無障礙環境的建設,我有以下幾點建議:1、加強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市民公共道德水平。加大宣傳力度應該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手段,並啟用部分在社會上具有較大影響力的人出任形象大使,這樣才能不斷地將對殘疾人的關懷融入社會的每一處。而對於民眾不清楚無障礙設施的真正含義,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開展“無障礙設施宣講日”,集中對公眾進行這方面的培訓和教育。也可以通過製作視頻或者發宣傳冊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瞭解無障礙設施,從而更好地關心身邊的殘疾人。2、政府和相關部門加強重視。加大資金投入,增強宣傳教育力度,加強監管力度,引進新技術。

調研活動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殘疾人需要我們的關心和愛護,所以希望廣大羣眾提高自身素質呵護身邊的殘疾人,因為維護和保障殘疾人等社會特殊羣體合法權益的一件大事,是體現社會人文關懷的高尚之舉;是完善現代化城市功能的需要,更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

殘疾人調研報告 篇6

根據XX市領導幹部下基層“三解三促”活動領導小組《關於開展全市領導幹部下基層“三解三促”調查研究月活動的實施方案》等相關文件要求,市殘聯組織開展了“走進社區(村),走近殘疾人”為主題的大學習、大調研活動。活動分成領導幹部小組,各處室、中心分別為1個小組,共計7個小組,採取從主要領導到普通工作人員,每人負責1個社區(村)等方法在全市對30個社區(村)進行調查。此次調研,我結合全市領導幹部下基層“三解三促”調查研究月活動和市殘聯開展的“走進社區(村),走近殘疾人”為主題的大學習、大調研活動,對XX區新孔社區、浦北村和XX縣瓜安村等283名殘疾人進行調查,通過問卷調查、入户訪談、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得到如下結論:(1)調查的283名殘疾人中197名殘疾人有貧困殘疾人救助與扶持、殘疾人醫療服務與救助、殘疾人康復訓練與服務、輔助器具、法律援助與服務、教育費用補助與減免、職業教育與培訓、就業安置與扶持、無障礙設施與信息無障礙等需求,佔調查的殘疾人總數70%。(2)選擇需求的殘疾人依次貧困殘疾人救助與扶持、殘疾人醫療服務與救助、殘疾人生活服務、殘疾人康復訓練與服務、無障礙設施與信息無障礙等需求較大,對殘疾人的需求進行了分析,找出了原因和問題。(3)本調研提出了以需求為導向,認真貫徹落實殘疾人大政方針政策、省、市惠殘政策,推動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特殊困難羣體提供更有針對性的經濟支持等對策建議。

“兩個體系”建設是中央7號文件的核心內容之一。隨着我市社會經濟發展,殘疾人的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正在逐漸完善,而殘疾人社會服務體系建設還剛剛開始。為了更好地瞭解殘疾人的需求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結合全市領導幹部下基層“三解三促”調查研究月活動和市殘聯開展的“走進社區(村),走近殘疾人”為主題的大學習、大調研活動,我此次主要對“XX市殘疾人需求問題”進行調查。目前,該項調研已完成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以及調查研究報告的初稿。限於時間的要求,本報告僅圍繞調查數據談幾個問題。

一、調研目的及方法

本次調研活動以XX市各類殘疾人為核心,通過調研,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我市殘疾人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鋭意進取,切實增強投身殘疾人事業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深入瞭解殘疾人基本狀況,掌握殘疾人各方面的需求,切實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困難;進一步宣傳黨和政府殘疾人工作的方針政策,推動各項惠殘政策的落實,促進殘疾人保障體系的建立完善,為推動全面工作提供基本思路和理論依據。

本報告將回答四個問題:(1)殘疾人有哪些需求?(2)分別選擇貧困殘疾人救助與扶持、殘疾人醫療服務與救助、殘疾人康復訓練與服務、輔助器具、法律援助與服務、教育費用補助與減免、職業教育與培訓、就業安置與扶持、無障礙設施與信息無障礙等需求的殘疾人有哪些主要特徵?(3)選擇需求存在原因,提供的保障和服務等是否已滿足需要,還存在什麼問題?(4)工作思路及對策建議。

調查方法包括問卷調查、入户訪談和召開座談會。

二、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

本次通過簡單隨機、等距抽樣等方法共抽出283名被調查殘疾人。

1、性別結構:男性150名,女性133名,男女比例大致為8:7。

2、年齡結構: 0-18歲佔15.5%,18-60歲佔64.4%。按60歲劃分,非老年人佔79.9%,60歲以上的老年人佔20.1%,與我市領證的殘疾人年齡結構相似。

3、户口性質:農業户口占88.1%;非農業户口占11.9%;農業與非農業比例大致為7:1,與XX市人口的整體構成一致。

4、婚姻狀況:初婚有配偶63.8%,未婚佔23.8%,再婚有配偶佔0.7%,離婚佔0.8%,喪偶佔10.1%。

5、文化程度:國小文化程度27. 2%,國中文化程度12.5%,高中文化程度佔2.2%,大專及以上程度0.8%,未上學的佔到了56.5%。

6、殘疾狀況:(1)殘疾類型:視力殘疾佔25.8%,肢體殘疾佔35.1%,智力殘疾佔5.5%,精神殘疾佔4. 3%。(2)殘疾等級:一級佔19.2%,二級佔31.9%,三級佔29.9%,四級佔18.8%,與我市領證的殘疾人殘疾狀況大約一致。

7、生活自理狀況:生活能自理63.4%,不能自理36.6%。

8、就業和社會保障情況:(1)18—50歲130名殘疾人中(除一級殘疾人)未工作的近1/2,因喪失工作能力未工作的1/4。(2)個人生活主要來源:靠離退休金25人,靠家庭成員供養的近1/2,靠領取基本生活費的16人,靠保險收入和財產險收入的不足4人。(3)社會保險狀況:城鎮殘疾人蔘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障不足4/5,農村殘疾人蔘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不足1/2。(4)職業技能培訓狀況:有就業能力殘疾人,接受過職業技能培訓不足1/3。(4)享受定期生活救助狀況:近1/4的享受民政部門的最低生活保障或城市重殘人生活補助。

9、康復服務狀況:有康復需求的殘疾人近2/3沒有得到康復服務,得到治療與康復訓練服務的殘疾人1/10以上,心理疏導服務不足1/10,康復知識普及服務不足1/5,輔助器具配置不足3%,日間照料與託養不足2%

三、被調查者需求分析

本分析主要基於問卷調查數據和訪談資料。

本部分的分析集中在:通過對被調查者對需求選擇分析,瞭解需求的原因和在殘疾人事業發展中存在問題。

1、需求選擇分析

按照問卷調查的要求,被調查的殘疾人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和意願選擇需求,對選擇需求的殘疾人進行具體分析:48%需求者選擇貧困殘疾人救助與扶持,18%需求者選擇殘疾人醫療服務與救助, 8.3%需求者選擇殘疾人無障礙設施、殘疾人信息無障礙,7.9%需求者選擇殘疾人康復訓練與服務,7.8%需求者選擇殘疾人輔助器具,5.9%需求者選擇殘疾人法律援助與服務、殘疾人文化服務、殘疾人生活服務,4.4%需求者選擇殘疾人教育費用補助與減免、殘疾人職業教育與培訓、殘疾人就業安置與扶持。

2、需求原因分析和存在問題

(1)殘疾人社會保障觀念落後,救濟色彩太重。傳統觀念認為殘疾是殘疾人及其家庭的事情,與社會無關,過分強調家庭自我保障與殘疾人自立,使得殘疾人保障在某種程度上具有施捨和救濟的濃重色彩。在調查中,近1/2的殘疾人要求政府給予經濟救助,特別是農村殘疾人對殘疾人的服務需求很少,認為政府給點錢,家人給吃給穿就滿足了。家人承擔了家庭中殘疾成員由生到死的“無限責任”以及巨大的精神負擔。這種殘疾觀及受此影響下的社會保障觀念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與整個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客觀要求。

(2)保障覆蓋面窄,保障水平低。在 “普惠”加“特惠”的政策環境下,殘疾人社會保障的核心內容應該是“特惠”。而作為欠發達地區,殘疾人除城鄉最低生活保障以及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普惠”政策外,為殘疾人提供的“特惠”保障很少,標準也較低。無固定收入的二級以上重度殘疾人按月領取低保金或低保標準的生活補貼,只有市區、XX縣和XX縣已全部落實,其他縣正在落實中;肢體三級以及三級四級的智障和精神病人等更多殘疾人還享受不到這一“特惠”。享受這一“特惠”的標準也很低。現行低保標準是城區230元/月,農村155元/月,只是勉強“餓不死”的水平。除此以外的就業、康復等其他方面的“特惠”則更少,同樣也是標準低,覆蓋面窄。

(3)保障服務的層次低。現行的保障措施幾乎只能考慮殘疾人的基本生活資料方面的温、飽需求,精神層面的需求則很少顧及。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隨着政府對殘疾人事業投入的不斷加大,殘疾人的温飽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或即將解決)。起碼的生活需要得到滿足後,廣大殘疾人要求精神層面生活享受將成為必然。目前,現行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在保障殘疾人多種類、多層次需求方面存在明顯不足。

(4)保障經費投入不足。近年來,用於殘疾人社會保障的經費投入實現逐年增長,但由於總體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制約,投入的殘疾人社會保障經費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由於經費不足的制約,只能是低覆蓋率的、低水平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他方面的保障多為空白,或是剛剛起步。當前,我市殘疾人社會保障資金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制度化、多渠道的資金供給方式還沒有建立起來,從殘疾人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來看,渠道還比較狹隘,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為主,福利彩票、福利基金會為輔,社會捐贈有限支持的模式。特別是社會捐贈方面,還沒有建立起長期穩定的捐贈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來自社會的資金投入很少。

(5)服務體系不完善,不能提供多樣化的保障服務。殘疾人保障需求的增長和轉型,增加了社會保障的難度。目前殘疾人的社會保障突出生存性需求保障,重點解決殘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問題,在改善殘疾人生活狀況以及扶貧就業等方面力度不斷加大,但是還沒有建立起針對殘疾人特殊性、多樣性、類別化需求的服務體系,相關專業機構、社區之間沒有形成暢通的服務網絡,鼓勵社會資本興辦殘疾人服務機構的相關政策和行業標準、管理措施還沒有出台,導致不能為殘疾人提供多樣化的保障服務。我市殘疾人康復中心投入少,設備不上規模,人才缺乏等,不能很好發揮應有的功能作用。已建成的鄉鎮及部分村殘疾人康復室,由於殘疾人居住分散,加之缺少專業康復指導人員和合理的運行機制,普遍存在利用程度不高的問題;去年啟動建設的市、縣級殘疾人託養中心,尚處在規劃設計,建設、裝修等階段,建成後的功能定位和運作機制等的有待摸索探討。

(6)殘疾人社會保障法律法規不健全,法制化進程緩慢。殘疾人社會保障政策法規的建設總體滯後,難以適應新階段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需要。一方面,社會保障法律體系的不健全制約了殘疾人社會保障的發展。目前,我國從整體上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殘疾人社會保障法律體系,殘疾人的社會保障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落腳點,制約和影響了殘疾人的社會保障法制建設的實現。另一方面,現有的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不完善,與社會保障立法比較起來,殘疾人社會保障立法更為滯後。雖然我國已經出台了《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教育條例》等專門的法律法規,在《憲法》、《選舉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規中也都有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的條款,但其內容總的來説過於籠統,許多條文還停留在原則性的規定上,缺乏可操作性,難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作為保護勞動者就業權利的《勞動法》,對殘疾人勞動就業的規定也顯得空泛。

四、發展殘疾人事業的基本思路和對策建議

(一)大力推進殘疾人就業。一是大力弘揚“三創”精神和殘疾人“四自”精神,樹立先進典型,激勵殘疾人積極投身“全面奔小康、重振連雲港”的偉大實踐。保障殘疾人平等就業、社會參與的機會和權利,積極開展職業教育培訓,加大就業援助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就業,努力提高殘疾人就業率。二是大力發展殘疾人教育。進一步健全教育培訓體系,教育部門切實將殘疾人教育納入當地教育發展體系,維護殘疾人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提高特殊教育質量,力爭使殘疾學生高中和大學入學率達到60%和40%。三是通過殘疾人扶貧基地建設、小額貸款、提供就業崗位、購買公益性崗位等形式,幫助更多有就業能力的殘疾人就業。

(二)逐步提高社會保障覆蓋面和保障水平。一是建立健全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普惠政策與特惠救助相結合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做好殘疾人生活救助工作,確保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全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有關生活救助。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速度,不斷提高保障覆蓋面和保障的標準。二是不斷完善社會保險制度。勞動保障部門要保證殘疾職工能平等參加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等社會保險,保證所有農村殘疾人都能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證城鎮無業殘疾人都能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三是發展殘疾人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採取多種措施,積極為貧困和低收入殘疾人爭取更多的福利政策,切實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確保殘疾人生活改善程度與當地羣眾生活水平提高幅度相適應,不斷縮小殘疾人生活狀況與社會平均水平差距。

(三)加快服務體系建設。一是加大硬件投入和資金投入,建立規模大、服務設置齊全,檔次高,內容多,為殘疾人提供優質服務的機構建設。二是各職能部門,特別是殘聯要開展各服務機構精細化管理,其中有一項內容就是對各服務機構服務進行認定型管理,建立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和工作績效的評估獎勵機制。三是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建立一支恪守“人道、廉潔、服務、奉獻”職業道德的高素質管理幹部隊伍和一批愛崗敬業、精益求精、默默無聞勤勤懇墾的專技工作者隊伍。鼓勵各服務機構引進、選拔、培養和使用一批一專多能的殘疾人工作骨幹,從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關心愛護他們,解決好他們待遇問題,促進服務體系建設可持續發展。

(四)完善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協調機制。黨委、政府將殘疾人事業納入全市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體系並予以優先發展,納入當地黨委政府年度工作計劃和年終考核,實現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殘工委協調各部門在殘疾人社會保障、康復、教育、就業、維權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廣泛動員社會力量,伸出援助之手,關愛殘疾人、支持殘疾人事業,在殘疾人機構建設上給予優惠政策。

(五)加強對殘疾人的教育管理。積極引導殘疾人勇敢面對現實、超越自我、自主創業,鼓勵殘疾人發揚樂觀進取精神、幫助他們樹立“自尊、自信、自強、自立”信念,對生活充滿信心。加強對殘疾人的法制教育,不要讓他們成為法制教育的一個盲點,使殘疾人自覺遵紀守法。

殘疾人調研報告 篇7

吉林省多重殘疾人狀況分析報告

多重殘疾人數和殘疾人等級狀況

本次調查多重殘疾總人數為357人,佔全部殘疾總人數的比例為 17 %。

等級分佈:一級佔47%,二級佔17%,三級佔23%,四級佔13%。

分佈差異:①層間分佈差異。我們比較的是8個層面的情況:較發達的市區(朝陽區、昌邑區、龍潭區、二道區);其他地級市市區(洮北區、東昌區、二道江區);東部山區縣級市(延吉市、臨江市);中部平原縣級市(榆樹市、公主嶺市、九台市、舒蘭市、蛟河市);西部平原縣級市(大安市);東部山區縣(撫松縣、安圖縣);中部山區縣(農安縣、梨樹縣、永吉縣);西部平原縣(長嶺縣、乾安縣)。較發達市區佔20%,地級市佔14%,東部山區縣級市佔12%,中部平原縣級市佔23%,西部平原縣級市佔4%,東部山區縣佔9%,中部山區縣佔12%,西部平原縣佔6%。即較發達市區和中部平原縣級市所佔多重殘疾的人數比例大一些。②年齡分佈差異。60歲以上人羣在多重殘疾的各個等級中基本佔多數比例,0~14歲人羣的殘疾明顯少於另外兩類人羣,即年齡越大,多重殘疾的發生率越高。

多重殘疾人羣的社會活動和參與能力分析

理解與交流能力:多重殘疾中無障礙者佔16%,輕度障礙者佔41%,中度障礙者佔16%,重度障礙者佔13%,極重度障礙者佔14%。

身體移動情況:身體移動無障礙者佔47%,輕度障礙者佔16%,中度障礙者佔16%,重度障礙者佔9%,極重度障礙者佔12%。

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無障礙者佔24%,輕度障礙者佔30%,中度障礙者佔22%,重度障礙者佔13%,極重度障礙者佔11%。

與人相處能力:與人相處無障礙者佔26%,輕度障礙佔17%,中度障礙佔20%,重度障礙佔18%,極重度障礙佔19%。

生活活動能力:生活活動能力無障礙者佔5%,輕度障礙者佔17%,中度障礙者22%,重度障礙者佔25%,極重度障礙者佔31%。

社會參與能力:社會參與能力無障礙者佔1%,輕度障礙者佔20%,中度障礙者佔32%,重度障礙者佔22%,極重度障礙者佔25%。即所有多重殘疾者幾乎都存在社會參與能力的障礙,只是輕重程度不同而已。

討論

通過這次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多重殘疾佔殘疾人的比例為17%,一級所佔比例最大,其他等級人數比例相仿;發達市區及中部平原縣市的多重殘疾比例稍多,其餘地區差異不大;60歲以上人羣是多重殘疾的高發人羣;多重殘疾人羣的活動與參與能力存在一定障礙;多重殘疾者中有48%的人持有殘疾證。在6~14歲多重殘疾人羣中,只有13%接受了普通教育學校普通班的教育,4%接受了普通教育學校特教班的教育,26%接受了特殊教育學校的教育,即43%的適齡人羣接受了義務教育,還有57%的人失學;有11%的多重殘疾人蔘加了養老保險,24%的人蔘加了醫療保險,0.2%的人蔘加了工傷保險,沒有人蔘加失業保險,有71%的人沒有參加任何保險;領取過低保的人只佔19%,領取過救濟的人佔17%;在接受服務或扶助方面:接受過醫療服務與救助的佔40%,接受過輔助器具的佔9.7%;接受過康復訓練與服務的佔12.4%;接受過教育費用補助或減免的佔0.3%;接受過教育與培訓的佔0.4%,接受過就業安置或扶持的佔0.7%,接受過貧困殘疾人救助與扶持的佔13%;接受過法律援助與服務的佔0.6%;接受過無障礙設施的佔0.09%;接受過信息無障礙的佔0.26%;接受過生活服務的佔3.2%;接受過文化服務的佔0.26%;未接受過任何服務或扶助的佔19%。

多重殘疾兒童的研究和干預是特殊教育領域近年來的熱點問題。多重殘疾兒童是指具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缺陷的兒童,他們是特殊教育領域中最特殊、最困難的羣體。與單一殘疾兒童相比,這一羣體最顯著的特徵是:①殘疾情況複雜;②殘疾種類不同造成個體間差異巨大;③普遍殘疾程度較重。

對多重殘疾兒童訓練的切入點的選擇關係到訓練的成敗,切入點選得好,訓練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若選得不好,則可能使訓練失敗。把行為矯正作為訓練的切入點(具體原因在前面已作了説明) ,事實證明,這種策略是正確的。此外,在對多重殘疾兒童進行訓練時,還應注意充分利用殘疾兒童的殘存能力。

在本個案的干預中,以活動為基礎的干預方法訓練效果非常顯著。至於該方法是否適用於其他的多重殘疾兒童(外部效度問題),還有待於進一步檢驗。要正確處理好家校訓練的配合和銜接問題。在本個案中,由於家長工作繁忙,寒暑假只得把多重殘疾兒童放到其外婆、姥姥等親戚家,由親戚對其進行“照管”。而親戚朋友遠遠不能如父母般對多重殘疾兒童進行康復訓練,故往往當多重殘疾兒童從親戚家返回時,他的許多技能和知識又回覆到了基線水平,這不能不令人深思。我們建議,為保持訓練和教育的延續性和教育效果的鞏固性,應正確處理好家校訓練的配合和銜接問題。此外,社區也應積極參與進來,共同把特殊教育事業搞好。

特殊教育僅僅依靠愛心和奉獻精神是不會結出碩果的,它還需要技術,需要特教老師把科學研究的成果和訓練技術靈活地運用到實踐中去。對特殊兒童,特別是多重殘疾兒童的訓練和康復是一個長期而艱難的過程,這當然需要老師的愛心和奉獻精神,但由於各個兒童殘障的程度、殘障的原因及其所處的環境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對特殊兒童的訓練和康復有法但又無定法,這就要求特教老師要積極思考,努力學習,樹立終身學習觀,做一名學習型和創造型的老師,爭取掌握已有的、最新的、實踐證明最有效的訓練方法,並創造性地把它們運用到特殊兒童的干預實踐中去。

綜上所述,希望政府對殘疾人羣中適齡人羣的教育、殘疾人羣的各種保險、各種輔助與援助給予最大程度的關注,並能給予相關政策上的強有力支持,以使殘疾人和普通人一樣享有同樣的生活環境和待遇。

殘疾人調研報告 篇8

關於河北省殘疾人權益保障工作

情況的調研報告

為全面瞭解當前我省殘疾人權益保障工作開展情況,進一步推進殘疾人事業的發展,促進殘疾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20xx年7月至11月,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組織部分省政協常委、委員,由省政協副主席崔江水帶隊,在省殘聯的協同和配合下,到辛集市就殘疾人權益保障工作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分別聽取了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情況彙報,深入殘疾人維權中心、就業培訓基地以及殘疾人家庭瞭解情況,召開了殘疾人和殘疾人工作者代表參加的座談會,走訪慰問了貧困殘疾人家庭。調研組還赴江蘇、安徽省進行了專題調研,聽取當地殘疾人權益保障工作情況介紹,交流了工作經驗做法,實地考察了殘疾人服務機構和設施。現將調研主要情況和建議報告如下:

一、殘疾人權益保障工作的基本情況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我省常住人口總人數及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我省有殘疾人520萬人,殘疾人佔全省總人口的7.23%。各類殘疾人的人數及所佔殘疾人總數比例分別為:視力殘疾54.4萬人,10.47%;聽力殘疾126.0萬人,24.26%;言語殘疾7.7萬人,1.49%;肢體殘疾167.5萬人,32.24%;智力殘疾40.4萬人,7.78%;精神殘疾35.4萬人,6.82%;多重殘疾88.0萬人,16.94%。各殘疾等級人數分別為:重度殘疾147.5萬人,28.40%,其中:一級殘疾86.3萬人,16.62%;二級殘疾61.2萬人,11.78%。中度和輕度殘疾372萬人,71.60%,其中:三級殘疾140.3萬人,27.00%;四級殘疾231.7萬人,44.60%。

(一)保障殘疾人權益的組織體系和政策法規體系初步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承辦、社會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得到加強。一是建立了比較完整的組織體系。省、市、縣(市、區)政府都設立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省、市、縣、鄉全部建立了殘聯組織;省、市、縣殘聯全部配備了殘疾人領導幹部;全省51432個村(含城市社區)全部建立了殘疾人協會,配備了殘疾人專職委員,建立了殘疾人活動室。二是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政策法規體系。省人大、省政府制定出台了《河北省實施〈殘疾人保障法〉辦法》、《河北省扶助殘疾人規定》、《河北省殘疾人教育實施辦法》、《河北省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辦法》、《河北省實施<殘疾人就業條例>辦法》,形成了以省實施《殘疾人保障法》為核心,以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無障礙環境建設等省政府規章為主體的法規規章體系。20xx年6月26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關於推進新形勢下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為保障殘疾人各項合法權益,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撐。

(二)殘疾人基本生活狀況得到明顯改善。近年來,我省為着力解決殘疾人的基本生活問題,相繼制定了扶助殘疾人、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和對城市低保對象實行“分類施保”等方面的政策規定,狠抓有關措施的落實,殘疾人的生活狀況得到明顯改善。一是省政府出台《關於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意見》,明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重度殘疾人每人每年100元保費全部由財政代繳。二是將符合條件的43.3萬殘疾人全部納入了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對依靠父母或者親屬供養的成年重度殘疾人,單獨納入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範圍。三是建立殘疾人生活補貼制度。出台了《河北省貧困重度殘疾人生活補貼實施辦法》,對全省一、二級重度困難殘疾人按每人每月50元發放生活補貼。四是安排殘疾人應急救助資金,對因病、因災等突發性事件造成臨時性困難的殘疾人給予及時救助。五是動員社會力量,整合社會資源,推進殘疾人託養服務機構建設。六是殘疾人家庭住房條件得到改善。對4245户農村貧困殘疾人實施了危房改造。

(三)殘疾人勞動就業情況有所好轉。截止20xx年,城鎮新增1.22萬殘疾人就業,89.1萬農村殘疾人實現穩定就業,累計建立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示範基地200餘個。把殘疾人作為扶貧開發主要對象,20.6萬貧困殘疾人得到扶持,接受實用技術培訓的殘疾人達到4.3萬人次;3461名農村殘疾人得到康復扶貧貼息貸款扶持。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省編辦、省殘聯等部門聯合出台了《關於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安置殘疾人就業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20xx年前省級政府殘工委主要成員單位都要安置一名以上殘疾人就業等要求。全省現有殘疾人福利企業約90家,安置殘疾人約2萬人。成立了河北省殘疾人家庭手工業協會,推動殘疾人家庭手工業蓬勃發展。成立京津冀殘疾人就業服務協作區,舉辦了首屆京津冀殘疾人就業洽談會。每年舉辦殘疾人就業援助月活動,推動殘疾人實現充分就業。

(四)殘疾人醫療康復工作得到加強。到20xx年底,全年完成白內障復明手術30414例,為6054名低視力患者配用助視器,對6005名盲人進行定向行走訓練。年度新收訓聾兒2077名,在訓聾兒2791名;對1.06萬名肢體殘疾患者實施康復訓練;實施國家救助項目,資助400名腦癱兒童進行機構康復訓練,資助515名貧困肢體殘疾兒童實施矯治手術;有5678名智力殘疾兒童得到康復訓練。對26萬名精神病患者進行綜合防治康復,有91469名精神病患者接受治療,57288名精神病患者接受康復訓練,409名孤獨症兒童在各級機構接受康復訓練;245名貧困孤獨症兒童得到康復救助。全省各類輔助器具供應2.9萬件,為貧困殘疾人免費發放其他輔助器具2.2萬件。

(五)殘疾人教育權利基本得到保障。到20xx年底,全省有特教學校148所,在特教學校、普通學校附設特教班和隨班就讀學生總數達到12566人。在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方面,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學校高於普通學校的10至15倍。免除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學生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對考入本科的貧困殘疾學生從省殘保金中給予每人一次性3000元資助,20xx-20xx年共資助786人。考入大專的貧困殘疾學生從市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中給予20xx元一次性資助。河北省殘疾人遠程教育網正式啟動,河北省廣播電視大學特殊教育學院正式揭牌,20xx年春季有700多名殘疾青年報名入學。

(六)殘疾人蔘與社會無障礙環境日趨完善。省、市、縣(市、區)都成立了由政府領導牽頭,有關部門主管領導參加的無障礙環境建設領導小組,建立了聯席工作會議制度,並面向社會聘請了無障礙環境建設與使用管理義務監督員。隨着經濟社會發展,各級財政逐年加大了對無障礙環境建設的資金投入,各地陸續新建、改造了一批城市道路和公共建築物附屬無障礙設施。全省6個地級市、10餘個縣(市、區)開辦了手語節目;省和地級市的公共圖書館均建有盲文及有聲讀物閲覽室;部分縣(市、區)的公共圖書館提供盲文及有聲讀物借閲服務。對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省級財政每户補助資金1500元,設區市、縣(市、區)財政每户匹配資金不低於1000元。

二、殘疾人權益保障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殘疾人生活水平遠低於我省社會平均水平。當前,殘疾人仍是貧困人口中貧困程度最重、扶持難度最大的特困羣體。一是農村貧困殘疾人口多。全省農村尚有超過100萬貧困殘疾人沒有穩定脱貧,由於身心殘障、勞動力受限、受教育程度低、發展能力低等原因,已成為貧困程度最深、扶持難度最大、扶貧成果最難鞏固的特困羣體,是我省扶貧開發工作中的難中之難、困中之困。二是殘疾人支出負擔重。從目前看,殘疾人家庭支出第一位的是吃飯度日費用,其次才是醫療。相當多的殘疾人有病不敢治,只能拖着,以致小病轉大病,輕殘變重殘。三是仍有15.6萬户殘疾人家庭需進行危房改造。

(二)殘疾人就業率低且不穩定。目前我省實際就業率很低。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一是部分殘疾人受身體狀況的影響,對職業有一定的選擇性。二是殘疾人受教育程度偏低,難以適應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崗位。三是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制度沒有得到有效落實。

(三)殘疾人受教育整體水平較低。一是殘疾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比例低。特別是多重障礙、自閉症及腦癱等中重度殘疾兒童入學存在很大困難。二是特教學校辦學水平不高,師資配備、設備設施、特教津貼基本未按國家政策落實。三是大多數殘疾人接受中專以上學歷教育存在困難。

(四)殘疾人康復需求與康復服務之間存在較大差距。一是殘疾人康復需求大,資金投入不足,康復人才匱乏。二是0-6歲殘疾兒童得不到及時救治。0—6歲是殘疾兒童康復的黃金期,及時進行早期干預和康復訓練就可能從根本上改善其功能障礙,使其成年後與健全人一樣學習、生活。錯過了最佳恢復期,造成終身殘疾。三是輔助器具需求量大。目前,我省有盲杖、假肢、矯形器等輔助器具需求的殘疾人超過150萬,而我省輔助器具和假肢矯形器材料生產廠家數量少、規模小、品種單一,不能滿足殘疾人多層次的需要。

(五)殘疾人無障礙設施建設和管理嚴重滯後。目前,省內多數小城鎮無障礙建設處於空白,一些大中城市無障礙設施被損壞或佔用現象嚴重,甚至形同虛設。老舊居住區、公共場所無障礙設施缺乏,殘疾人難以走出家庭、參與社會。

三、幾點建議

完善殘疾人權益保障制度,為殘疾人創造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條件,使其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各級政府及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為進一步做好殘疾人權益保障工作,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保障殘疾人權益的宣傳教育。大力營造依法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理解、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的良好氛圍,減輕或消除社會上對殘疾人的各種歧視與偏見,在全社會唱響關心關愛殘疾人的主旋律。一是深入宣傳《殘疾人保障法》、《河北省實施〈殘疾人保障法〉辦法》,在全社會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中加強殘疾人法規政策學習教育,增強依法發展殘疾人事業的自覺性。二是大力營造助殘扶殘的良好輿論氛圍。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採取多種羣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加大對殘疾人工作的宣傳力度。把弘揚扶殘助殘和殘疾人自強不息精神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要內容,引領民眾崇德向善,更加自覺認同,為我省社會進步凝聚正能量。三是大力宣傳殘疾人自強模範、創業能手、道德模範,引導廣大殘疾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努力營造有利於殘疾人事業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環境。

(二)切實保障殘疾人基本民生。把殘疾人事業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建機制、補短板、兜底線,完善殘疾人專項特惠制度,保障殘疾人基本生活。一是在完善貧困殘疾人生活補貼制度和殘疾兒童免費搶救性康復救助制度基礎上,重點加快建立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和貧困殘疾人適配基本型輔助器具補貼制度,“兜住底”,保住殘疾人最基本需求底線。二是健全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儘快對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託養、文化、體育、無障礙環境建設、維權等事關殘疾人切身生活需求作出制度性安排,補上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的短板。

(三)大力發展特殊教育。鼓勵各類有條件的特殊教育學校和學前教育機構接收殘疾兒童,對殘疾兒童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給予資助,保障3至5歲殘疾兒童普遍接受學前教育。推行全納教育,支持接收殘疾學生隨班就讀數量較多的普通學校建設特教資源教室。積極推進殘疾學生高中階段免費教育。發展殘疾人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有計劃地在高等學校設置特殊教育學院或相關專業,儘快籌建河北省特殊教育學院。各級各類學校要積極招收符合錄取標準的殘疾考生,不得因殘疾拒絕招收。對家庭經濟困難的殘疾學生給予特殊學習用品、住宿費、交通費等的補助,並優先提供助學金,幫助他們按時完成學業。

(四)扶持殘疾人就業創業。建立殘疾人就業創業服務網絡,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要為城鄉殘疾人提供均等化全程就業服務,開展就業培訓、能力評估、就業登記、就業介紹等系列化服務工作。政府要落實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更多的企業吸納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就業;要出台激勵措施,動員社會力量興辦福利企業集中安置殘疾人就業;對殘疾人自主創業的,要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嚴格貫徹國家和我省關於促進殘疾人按比例就業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對安置殘疾人達不到規定比例的單位,應依法足額徵收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勞動保障部門應當加強對殘疾人勞動權益保障的監察執法,及時糾正用人單位在殘疾人權益保障方面的違法行為。

(五)完善方便殘疾人的無障礙環境。多形式、多渠道進行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宣傳,提高全社會的無障礙意識。新建的城市道路、公共建築和住宅區,要按照國家《無障礙設計規範》要求和標準建設無障礙設施。城鎮已建成的不符合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標準的道路、公共建築、公共交通設施、居住建築和居住區,都要制定改造計劃,明確目標,落實責任,逐步進行改造。加強對無障礙設施的使用、管理和維護,對損毀、擅自佔用無障礙設施或者改變其用途的予以查處,確保已建無障礙設施的正常使用。積極推進信息交流無障礙建設,公共服務機構和公共場所應當創造條件為殘疾人提供語音和文字提示、手語、盲文等信息交流服務,為殘疾人蔘與社會生活提供便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jg6yg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