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園區調研報告4篇

園區調研報告4篇

本文目錄園區調研報告關於街道工業園區建設的調研報告省級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建設調研報告最新關於市園區企業入園情況的調研報告

根據梯度推進理論和增長極理論,產業集聚是現代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特徵。園區(包括各類開發區、工業園區等,下同)是產業集聚發展的重要載體,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工業化的必然產物,是當前形勢下產業競爭力的重要來源和集中體現,加快園區建設對於西部地區發展尤為重要。按照市政府領導指示,會同有關部門對市園區建設情況進行專題調研,採取多種形式瞭解現代園區發展趨勢,並在徵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對園區建設思路進行初步探索。

園區調研報告4篇

一、發展現狀

全面深入瞭解情況是調查研究的基礎,也是提出思路的前提。為了解和掌握市園區建設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了以下幾個層次的調研工作:一是對於全市“3+8”園區佈局中的11個園區,分別進行現場考察,瞭解實際情況。二是選擇現場考察每個園區3個左右的代表企業,共計了走訪隴星、隴萃堂、紫光、藍科石化、眾邦、連城鋁廠、金川、華潤雪花等園區企業約40家,掌握一手材料。三是分別召開區縣政府、有關部門、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四個方面的座談會約20次,從不同角度發掘信息,系統把握分析。通過以上調研,對園區發展現狀有了一定了解。

(一)基本情況

市委、市政府於年確定了“3+8”的園區空間佈局戰略,“3”就是指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8”就是指市8個區縣的產業園區,其中經濟區和高新區為國家級開發區,九州經濟開發區等4個園區為省級開發區。近年來,市園區經濟高速增長,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年園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8億元,佔全市gdp比重達到25%,完成工業增加值244億元,佔全市工業增加值比重近50%,園區經濟已經成為全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市產業園區已經覆蓋全市所有區縣,各個園區主導產業和產業分工逐步形成,園區產業佈局日趨合理。其中,高新區成為高檔商務中心和高層次人才聚集中心,入駐企業2300多家,營業收入億元以上企業達到57家。經濟區形成醫藥、食品等六大產業集羣,目前六大產業集羣產值佔全區產值70%以上,總部經濟特徵初步顯現。

(二)主要特點

在調研考察過程中,政府部門、區縣政府、園區企業、專家學者等各個方面對市園區建設都比較關注,對園區服務管理都十分滿意,對園區發展成就都比較認同,特別是市在經濟條件、技術條件、區位條件等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各類園區呈現良好發展勢頭,的確來之不易。綜合各方面的情況,市推進園區跨越發展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一是思路清晰。明確“3+8”園區發展格局,提出“再造”戰略,把園區建設作為區域發展戰略的重大舉措、產業集聚發展的重要載體、經濟跨越發展的重要引擎,努力打造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二是政策有力。市在推進園區建設發展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特別是制定了《市產業佈局與園區發展規劃》、《市園區發展總體規劃(——)》,明確年為市園區建設年,政策力度大、效果好。三是佈局合理。空間佈局既突出以“三足鼎立”為重點,又統籌兼顧,充分考慮8個區縣的實際情況,儘量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產業佈局上依託傳統優勢產業,以石化、有色、裝備等為主導的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四是幹勁十足。市發展園區的熱情和積極性很高,為新區配備了正地級班子,高新區和經濟區也配備了副地級班子。市各級幹部充分發揮“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主要領導親自帶頭抓招商、抓項目。五是前景良好。隨着新區的規劃建設和高新區、經濟區的增容擴區,市園區發展空間得到有效拓展。國家和對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區位優勢、市場優勢、資源優勢、政策優勢等不斷集聚,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三)對比分析

經過二十多年的快速發展,目前全國共有國家級開發區131家(其中東部地區66家,中部地區38家,西部地區27家)、高新區88家。從國家級開發區的層面分析,年全國131個國家級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357億元,工業增加值3003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3.2%、26.6%。全國131個國家級開發區平均gdp、工業增加值分別為316億元和229億元(市開發區經濟總量最大,gdp將近XX億元),其中西部27家國家級開發區分別為170億元和126元,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55%左右。年市經濟區完成工業增加值37.5億元,同比增長18%。從國家級高新區的層面分析,20年來國家級高新區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長率高達40%,年gdp總量達到41400億元,園區平均gdp達到470億元(市中關村高新區經濟總量最大,gdp超過3000億元)。

(四)存在問題

市園區在規劃、佈局、建設、運行、管理、發展等各方面都取得較好成績,發展勢頭很好,但在調研過程中一些專家和企業還提出一些問題,雖然可能是一家之言或角度不同,但仍需引起重視。一是管理體制方面,還存在一些不統一、不協調問題。特別是兩個國家級園區高新區在和兩個區縣擴區、經濟區在、、、四個區縣擴區,需要處理要管委會與所在區縣的關係。另外,八個區縣園區管理機構的職能、級別等還需要統一和規範。二是園區政策方面,還存在一些不明確、不到位問題。公開透明的政策體系是園區招商引資和建設發展的重要條件,目前各級園區享受的政策體系不夠明確、不夠清晰,政策力度也不夠大。三是市場環境方面,園區企業反映較多、較強烈的問題是規模不夠(企業體量都不大、難以做大)、市場有限(西北市場有限、外地市場進入難)、人才流失(吸引人才難、人才流失嚴重,比如紫光為了吸引人才不得在設立技術人才研究院)、配套不足(包括上下游配套不完善、基礎設施配套能力不夠)等,值得深思。四是審批程序方面,還存在一些不夠簡化、不夠便捷問題,省市區三級政府部門之間的審批程序還需要進行銜接和協調。五是土地使用方面,還存在審批難、時間長、成本高等問題。六是建設資金方面,還存在資金不足、渠道不多問題,另一方面投融資體制方面也需要加大力度。以上問題主要是園區企業反映,另外園區管理人員還反映存在園區財政權限不夠、園區產業定位不清、園區經濟總量不足、園區同質競爭過多、園區統計不夠規範等問題。

二、經驗借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當前科技、信息、市場日新月異的形勢下,市要實現園區跨越發展,也需要借鑑國內外先進經驗做法。為了解外地經驗,一是諮詢國內有關專家,查閲大量園區建設發展的理論知識;二是會同高新區、經濟區先後到和、、、等城市考察園區建設發展情況;三是在召開由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大學、中國總部經濟研究中心、國家發展委宏觀院等國內權威專家參加的座談會,專題探討西部地區園區發展思路,以期對園區建設有所借鑑。

(一)理論借鑑分析

現代園區建設的主要理論依據是以不平衡發展為導向的梯度推進理論和經濟增長極理論,法國人上世紀中期提出,在資金十分有限、而基礎設施又需要鉅額投資的情況下,要促進不發達或落後地區發展,關鍵是採取不平衡發展戰略,配置少數幾個規模較大、增長迅速且具有較大地區乘數作用的區域增長極,實行重點開發。增長極理論強調,增長極是具有空間集聚特點的下處於成長期的能夠推動經濟發展的企業集合體,增長極的形成條件主要包括歷史條件、技術條件和資源條件三大方面。增長極的作用機理是類似“磁極”作用的各種離心力和向心力,體現在乘數效應、支配效應、聚集效應和擴散作用。極化作用有正面和負面兩種作用,發揮正面作用需要通過政府力量進行引導,特別是要強調關聯效應和資源優化配置效應,優先發展“關聯效應最大”的產業,也就是需求價格彈性和收入彈性最大的產業。增長極理論對當前園區建設的啟示很多,一是園區要高度集中,必須促進企業集聚和產生規模效應。二是政府要發揮推進和引導作用,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和生產條件。三是要培養一批有創新能力的企業和企業家。四是要重點發展關聯性強的產業,並以此帶動整個園區和區域發展。五是規劃建設園區要把歷史條件、技術條件和資源條件作為重要考慮因素。

(二)國外經驗借鑑

20世紀年代以來,世界各國和地區紛紛通過建設種類開發區來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其中美國硅谷、新竹、印度班加羅爾等最為知名。1.美國硅谷是世界上第一個高新技術產業區,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具創新能力和活力的高科技園區。硅谷園區是以市場為主導發展起來的,科技人員的創新精神、私人企業家的風險投資、科技人才致富氛圍對人才的強大吸引力等三大條件成為推動硅谷發展的主導因素。政府不直接介入園區的發展和管理,其主要職責是提供自由的創新環境和健全的法律環境。2.新竹是上世紀70年代為應對出口導向經濟危機而進行產業升級的重要措施,目前園區gdp約佔地區的10%左右,主要電子產品佔全島的50%以上,帶動了高新技術產業的整體發展,成為經濟快速增長和經濟結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量。3.印度班加羅爾軟件科技園核心區面積僅1.5平方公里,是印度軟件技術園區的代表。20世紀年代,西方公司利用印度龐大而廉價的人力資源開發應用軟件,開展離岸開發業務。1992年印度政府在班加羅爾正式設立國家級軟件技術園區,並在班加羅爾與美國之間架設印度第一座衞星通訊設備,吸引了大量高科技公司和跨國公司由孟買搬遷至班加羅爾,惠普、摩托羅拉、ibm等一大批大型企業入駐班加羅爾科技園區,形成了對全球極具影響的印度軟件之都。4.儘管三個國際園區情況差異很大,與情況也很不相同,但是從不同角度來深入分析仍然對我們很有啟示:一是要在園區選址上可以進一步放開思路,特別是印度班加羅爾啟示我們,可以在發展中國家的偏遠地區,利用自身的人力資源發展it產業和遠程服務。二是要更加註重高校等科研單位的作用。三是要發揮政府採購的市場拉動和技術促進作用。四是要注重培養培育中小企業集羣。五是加快風險投資發展,拓寬技術企業融資渠道。

(三)國內城市做法

本次調研除園區之外,還考察了、、、、等5個城市、8個園區、近20家園區企業,既有省內園區,又有省外園區,同時兼顧東中西部三類省會城市。從經濟總量上看,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區、開發區、高新區排名靠前,年gdp分別為1150億元、950億元、617億元、416億元,開發區、開發區、高新區、高新區排名靠後,年gdp分別為358億元、180億元、121億元、30億元左右。從行政級別上看,八個國家級園區管委會均是副地級或正地級。其中:開發區、兩個園區管委會都與所在區縣政府相同,分別是正地級和副地級(為副部級城市,其區縣為副地級);兩個園區管委會為正地級,與市政府相同,遠高於所在區縣政府;高新區和兩個園區管委會分別為副地級和正地級,介於市政府和區縣政府之間(為副部級城市)。從管理體制上看,主要有三種模式:一是“區區合一”模式,包括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區,需要明確的是這兩個園區以前都是與所在行政區縣分離的,分別於年和年合二為一。二是“獨立園區”模式,包括高新區和開發區、高新區,這種模式下園區空間邊界清晰、相對明確,管委會相對獨立行使經濟管理權(與開發區、高新區合併之前情況相同),兩個園區還與相關區政府合作行使部分社會事務管理權。三是“委託代管”模式,園區管委會除園區範圍內的管理以外,還受鄰近區縣政府委託,代管一定區域範圍,行使市一級經濟管理權限和相應行政管理職能,主要目的是擴大園區政策範圍,最大限度地發揮園區輻射作用,包括開發區和開發區、高新區。經瞭解,在園區管理體制上,商務部和科技部並無統一要求,全國每個園區管理在具體做法上都有不同之處,也都有各自特點和實際原因。目前各方面相對統一的認識:一是園區管理模式不是千篇一律和一成不變的,各地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自身發展的管理模式,不能不顧實際、照搬照抄。二是考慮到園區建設發展特別是初始階段,需要政府發揮推進作用,因此要賦予園區管委會效力足夠、相對獨立的權限,因此成立相對獨立、級別高於所在區縣的管委會是十分必要的。三是“區區合一”和“園區獨立管理”兩種模式各有利弊,前者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園區的發展空間問題、社會管理問題以及解決所在行政區域的城鄉統籌問題、就業分配問題,只有這四大問題處理妥當,才能夠真正實現“區區之間”互相

促進、互相受益和共同發展。四是園區管理模式的根本還是在於區域之間利益分配平衡問題。通過各方面情況總體上看,這些相對統一的認識對於園區建設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三、措施建議

通過現場考察以及與各地園區、園區企業、各級政府部門和專家學者交流溝通,特別是對市園區建設發展的背景、現狀、問題、思路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等進行多維探討,對市園區建設的功能定位、產業選擇、市場拓展、發展方向、治理結構等方面有了一定認識,初步提出以下思路措施建議。

(一)關於功能定位

定位是發展戰略的核心。市要把園區建設放在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省跨越發展的大背景下來考慮定位,要志存高遠、立足、放眼西部,着力打造國家級區域增長極、打造我國西部中心城市,充分發揮中心城市對整個區域的示範、帶動、輻射、聚集作用,促進整個西部地區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最終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同時還要及早謀劃,對歐亞大陸橋經濟帶進行戰略研究。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市,處於歐亞大陸橋的重要節點。隨着金磚四國的發展,隨着東亞地區國際區域合作的加強,園區作為區域經濟的引擎,要做好歐亞大陸橋經濟崛起的準備,爭取成為中國陸橋經濟的推進者和受益者,使園區成為陸橋經濟帶上的重要樞紐。

(二)關於管理體制

管理體制是全國園區發展中的共性問題,只有管理體制有所突破,園區發展才會有突破。首先要對園區管理機構高度授權。目前全國各個園區都把管委會級別儘可能提高,雖然管委會的級別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還是管委會能夠獨立行使的行政權力,其中四個關鍵因素是人事、土地、投資(包括財政收支)、規劃,否則管委會體制就難以真正發揮作用。其次要防止一區多園管理當中的內耗。目前全國不少園區都是一區多園格局,實質是還是行政區域分割管理,內耗大於合力,整體推進力不強,同時還導致園區碎片化,不利於吸引大企業進入。另外還要創新管理模式,以平衡各方面利益,提高運行效率。

(三)關於產業集聚

產業集聚是園區發展的基本要求。除了推進企業向園區集聚以外,還要着力打造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羣。市產業發展的歷史條件、市場條件、技術條件、資源條件等都很有特點,打造產業集羣要注重發揮資源優勢和比較優勢,注重發展特色產業和關聯性比較強的產業,要注重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特別是要有針對性地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產業集羣的打造可以圍繞三條線展開:一是從資源能源角度展開,把優勢產業鏈“做長做寬做大”,“做長”就是向上下游延伸,把產業鏈做完整,“做寬”就是把關聯行業、同類企業都吸引進來,“做大”就是把總量做大,形成規模效應。二是從深加工角度功入,逐步提高技術水平,佔領行業制高點。現代製造業模塊化趨勢明顯,市園區可以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是做某個行業的深加工基地,另一方面是做某個環節的總部和高端。三是從大項目帶動入手,提高細分行業在全國乃至全球的競爭力,做細分行業龍頭,比如鎳的研發、生產、銷售等。

(四)關於產業轉移

西部開發區的歷史機遇就是迎來了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向外轉移的時機。產業轉移的一般規律包括市場導向、資源導向和人才導向,有的企業是市場導向型的,即企業選址趨向於靠近其產品消費市場的地區,有的企業是原料導向型的,即企業選址趨向於靠近其產品原料出產地,有的企業則是人才導向型的,即企業選址主要考慮人力資本的豐富性和可得性。前兩種選址傾向的主要原因就是運輸成本的存在,如果原材料經加工後會失去絕大部分的重量,或資源、原料具有難以流動性,那麼企業選址就傾向於靠近資源、原料產地,反則其選址就會傾向於靠近市場。市園區建設要正確把握城市特點和資源稟賦,揚長避短、錯位發展,特別是要充分發揮市的資源優勢、市場優勢、政策優勢,超前謀劃、及早佈局、主動對接,根據產業集聚和產業轉移的規律,選對產業方向,做好產業接續,特別是要吸引資源導向型和人才導向型企業,吸引具有增長潛力的東部企業入駐園區,逐步打造國家產業轉移承載的示範區。

(五)關於園區政策

我國園區建設的成功與政府良好的政策是分不開的,關鍵是要吃透和利用好國家給予的優惠政策,特別是不能停留在簡單地靠低地價、低税收和財政補貼來招商引資的階段。首先,市可以充分利用國家的對口支援政策或東部地區經濟開發區發展的相關政策,來探討與東部地區合作共建經濟開發區的發展路徑。只要不違背國家的法律法規,合作共建的具體形式可以靈活多樣,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充分吸收和引進東部開發區的發展經驗、技術經驗和管理經驗。合作共建經濟開發區本身也是一種管理的創新,可以借鑑南通市和青島市在相關方面的經驗,比如“代管”、“託管”、“齊抓共管”等。其次,園區政策特別是審批政策、優惠政策等要儘可能公開透明,統一規範,穩定外地企業投資預期,營造良好投資環境。另外,要注重政策集成,發揮政策合力,提供高效可靠的園區服務。

(六)關於建設時序

根據增長極理論,一個能夠對周邊產生帶動輻射作用的發展極,必須是企業、企業家的高度聚集,必須具有較強的規模效應,必須具有良好的投資和生產生活環境。因此市園區建設要突出重點,優先發展基礎好、速度快、空間大、帶動強的園區,引導企業、資源、資金、人才等向優先發展園區聚集,推進重點園區快速做大做強,進而帶動輻射其他區域發展。要合理規劃、加強統籌,防止多個園區的同質化和同城競爭、惡性競爭,影響全市園區整體的招商引資力度和經濟發展速度。

(七)關於建設資金

園區要發展,資金是關鍵。資金問題對於市園區建設尤為重要,特別是當前形勢下受到開發成本高和招商引資難“兩頭擠”,壓力越來越大。園區正處於快速發展的建設期,資金需求量大,總體上要拓寬思路、廣開渠道、創新方式、增加投入,確保建設資金需求。一是要增加政府資金投入。要給予園區管委會足夠的、穩定的財力,便於園區建設的長遠安排。二是要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要建立相對統一、科學運行、有效管理的園區投資平台,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放大效應。三是要積極吸引社會資金。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各地風險投資以多種形式參與園區建設,創新社會資金的使用方式,比如合作共建、委託建設、建設移交、建設運營等。四是要大力發展金融產業。園區發展金融產業,一方面豐富建設資金來源,另一方面金融產業本身也是未來發展方向。要採取多種形式支持金融產業發展,特別是鼓勵在園區設立針對園區企業服務的基金、投行、結算中心等銀行金融機構,着力打造西部區域性結算中心和要素市場中心。

(八)關於人才戰略

從硅谷和班加羅爾的經驗來看,園區發展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對人才的吸引力。因此要站在全市及至區域高度制定人才發展戰略和優惠政策,大力吸引各地人才到來參觀考慮、就業生活、創業致富。要高度重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研究機構在人才培養、創業創新等方面的基礎作用,鼓勵高校院所建立各種高校園區、創業園區等。要充分發揮大型企業、中央企業、跨國公司等在吸引人才、培養人才方面的積極作用,鼓勵園區與高校、企業聯合培養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完善人才引進政策,大力發展科技、教育、文化、衞生事業,為園區工作人員營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此外,基礎設施建設、土地利用政策、空港出口加工、現代遠程服務等幾個問題,對於市園區建設也十分重要,因篇幅有限不再一一贅述。由於時間有限、瞭解不夠,以上思路建議多是管中窺豹、一家之言,有些地方還有不妥之處,有些方面涉及國家或省級層面的政策建議,還需要做進一步的工作。

總的來説,一個多月時間對於瞭解全市園區情況的確太短,但每到過一個園區一家企業,內心就會對這片熱土增加一份感情一份熱情,支撐着我更加認真更加投入地完成調研報告,並以此寄託自己的一份期待,期待能對關心參與園區工作的同志有所啟示,期待園區未來更美好!

關於街道工業園區建設的調研報告園區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近期,通過對區xx工業園區的全面深入調查,找出了目前園區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矛盾,並針對這些問題和矛盾分析了產生問題的原因,提出了相應的意見與建議。現將調研情況概述如下:

一、街道工業園區建設呈現的幾個特點

近年來,xx街道大力發展園區經濟,取得明顯成效。全街投資建設的工業園區共有6個,其中廣場工業園、三裏工業園、熊咀工業園、一宮工業園、廣建工業園5個工業園區已建成投入使用,廣場科技創業園正在籌建中。6個工業園區計劃總投資3.5億元,規劃用地約600畝,目前,累計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6億元,建成園區面積385畝,引進工業項目35個,引進資金3.3億元,其中引進投資過千萬元項目14個,過5000萬元項目2個,建成投產工業企業23家。園區經濟在街道發展越來越快,主要呈現六個方面特點。

一是園區規模逐步增大。街道先後建設的三裏工業園、一宮工業園、廣建工業園、熊咀工業園、廣場工業園5個工業園區,規模一個比一個大,特別是XX年興建的廣場工業園,佔地達到200畝,引進企業投資總額達到1.72億元以上。同時,即將動工的廣場科技創業園的面積和投資規模更大。由此可見,街道園區建設規模呈逐步擴大之勢。

二是園區功能逐步增強。已建成的5個工業園區,全部實現了水、電、路、話、網絡“五通”,完全具備企業入駐條件。如廣場工業園,廠房全部是標準化廠房,辦公、住宿、倉儲用房一應俱全,整個園區實現了硬化、亮化、綠化,園區功能十分完備。

三是入園企業逐步增多。隨着各種優惠政策的出台和措施的落實,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資者看重這塊熱土。截止目前,園區新引進工業項目20多個,新引進項目個數佔入園項目總數的70%。預計今年園區工業企業將達到40多家。

四是園區規模企業發展逐步增快。XX年,園區規模工業企業達到8家,是XX年的4倍。今年園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望達到13家。

五是入園企業高科技含量不斷提升。目前,園區新引進工業項目20多家中有9家是高新技術企業,其中有國家級產業化龍頭企業4家。

六是社會貢獻逐步增加。從税收上看,XX年園區實現税收478萬元,分別是XX、XX、XX年增長67%、48%、23%,對財政收入的貢獻份額逐年提高。從社區集體增收上看,XX年社區集體從園區獲取租金收入415萬元,佔集體純收入總額的22%,分別比XX年、XX年、XX年新增收入391萬元、241萬元、160萬元,園區對社區集體增收的總計貢獻份額年均提高23個百分點。從安置就業上看,園區目前就業人員達到1000多人,其中,XX年新增就業人員400多人,僅社區在園區就業居民就達300多人。

二、街道工業園區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企業抗風險能力不強。從現有的工業園區情況看,高新技術企業所佔份額較小。機械加工、電子、農產品加工是目前園區主要產業,由於產業和產品的特色尚未形成,產品層次偏低、市場競爭力弱;園區專業化水平不高,企業與企業之間產業聯繫度不高,互補性不強,導致園內企業既無協作配套關係,又不能形成“簇羣”效應,弱化了園區整體競爭力,導致企業抗風險能力不強。

2、資金融通渠道不暢。無論是園區前期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入園企業維持生產經營和擴大再生產,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由於政策性扶持力度小而且慢,企業的融資渠道沒有得到有效拓寬。

3、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由於街道五個工業園區起步較晚,起點不高,佈局上處於散、小狀況,整體功能上還不健全,加上體制、機制和思想觀念的原因,有的企業沒有相應的人、財、物、信息、技術等配套資源,缺乏先進的生產經營和管理經驗;有的企業滿足於現狀,不願承受企業自主創新可能帶來的風險,不願加大技術創新的投入;有的入園企業在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和各職能之間沒有良性互動,園區整體發展水平不高、自主創新能力不強。

三、關於加快工業園區建設的思考

1、加強對工業園區的領導和管理。一是要加強對工業園區建設的領導。工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艱鉅的工作,要繼續把支持和發展工業園區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結合街道實際,完善相應的政策、制度和措施,及時處理和引導好工業園區建設與城鎮化及環境保護的關係。二是要加強對工業園區的管理。

2、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步伐。一是要加快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政府服務經濟發展的職能,加大工作力度,確保道路、供水、供電、城市交通、通訊、有線電視等配套設施與園區建設同步,使企業有良好的發展空間。二是要抓好廣場科技創業園項目的啟動和建設。督促項目主體儘快落實資金,實實在在搞好啟動前期準備工作,加快在建項目的建設進度,促進在建項目儘快竣工投產。三是要加大園區招商引資力度。建立完善的招商網絡,創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引資的水平;加強與外地大企業的戰略合作,嫁接一批大項目,新上一批好項目,力爭全年新上工業重點項目5個以上。

3、優化工業園區發展環境。一是要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生產要素協調,改善融資環境,最大限度地滿足企業經營需求,盡力克服資金、電力、運輸等瓶頸因素對企業發展的制約。同時,要積極為企業發展提供創業指導、技術支持、人才培訓等全方位服務。二是要實行客商“綠卡”保護制度。對各類入園投資企業業主及高級管理人員頒發投資保護“綠卡”,對持卡人員的人身和財產安全予以重點保護;在就醫、子女就學等方面予以優先照顧。三是要完善聯繫會議制度。

4、打造特色工業園區。一是要做好產業定位。各工業園區應從實際出發,根據區域特點和特色產業發展的特點,開闢新區,大氣魄、大手筆,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幾個上規模、上檔次的精品園區,在講求園區工業經濟規模總量的同時,做好園區的產業定位。二是要積極開發上游產品。圍繞提高產品加工業發展水平,做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

省級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建設調研報告園區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根據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調研活動安排,由縣委常委、縣政府常務副縣長張輝牽頭,組成專題調研組,深入鄉鎮、企業,通過發函諮詢、現場交流、座談討論等方式,瞭解情況、聽取意見,探討以省級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建設為載體、加快全縣生態工業發展的對策建議,藉以謀劃新思路,總結新經驗,提出新舉措,努力破解制約生態工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一、發展現狀

近年來,全縣上下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區域發展定位和工作部署,堅持既定的發展理念和基本思路,以實現工業經濟轉型跨越發展為目標,把發展生態工業作為宜居宜遊首位產業的重要支撐,搶抓政策機遇,營造良好環境,推進項目建設,培育特色產業,保增長、擴投資、變方式、調結構,大力發展生態工業,生態工業取得了一定成效,呈現出速度穩步增長、結構逐步優化、質量不斷提高、後勁明顯增強的良好發展態勢。具體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規劃先行,明確了發展方向。修訂完善了工業開發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和工業集中區發展規劃,確定了發展循環經濟和建設產業園區的思路、定位和重點,為加快園區建設、發展生態工業提供了科學依據。二是加大投入,完善了基礎設施。把園區作為生態工業發展的重要平台,加大資金投入,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園區已累計投入建設資金近20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3.18億元。三是產業主導,形成了規模優勢。圍繞農副產品加工、礦產品選煉和新能源開發,已形成25萬噸種子、4.2萬噸乳製品、46萬噸錳鐵、8萬噸棉漿粕、5萬噸食用酒精、5萬噸紅棗製品生產加工能力和總裝機容量125兆瓦發電能力。四是大力招商引資,夯實了發展基礎。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建立全民招商機制,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辦法,三北種業、中種國際等知名企業和光伏發電等重大項目落地建設。五是加快改造步伐,延伸了循環鏈條。突出培育循環型產業,着力推進循環化改造,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初步構建了產業大循環、企業小循環的發展鏈條,資源綜合利用率進一步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縣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於受發展階段和自然條件的制約,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園區承載能力不足,難以支撐生態工業的發展需求。現有園區的建設佈局可利用的土地較少,同時隨着大沙河開發區和丹霞大景區的建設,原來預留的工業用地被納入商貿文化旅遊產業功能區,已不適宜建設工業項目。二是資源依賴性項目多,“兩頭在外”項目少。我縣工業仍屬於資源型工業,產業層次低、結構單一,規模小、產業鏈條短、帶動性不強。全縣15户規上企業中,種子加工和礦產品企業11户,高新技術類企業為空白,制種業一枝獨大,直接影響着全縣生態工業發展。三是企業自身造血功能弱,帶動作用不強。傳統工業比重大,工藝裝備相對落後,企業“散、小、弱”的現狀依然存在;產品研發和轉型升級乏力,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較低,經營管理不夠精細,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弱勢,盈利能力普遍較差。規上企業中銷售上億元的企業僅有3户,税收在500萬元以上的2户,千萬元以上的1户。作為地方特色的紅棗產業,還沒有規上企業;全縣肉牛養殖規模較大,但沒有上規模的屠宰加工企業。四是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硬環境方面,由於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分佈區域不集中,配套服務不夠完善,可有效利用的建設用地較少,招商引資的吸引力不強,增加了項目落地難度。軟環境方面,優惠政策不夠“優”,職能部門主動服務意識不夠強,協調服務不夠到位,不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前期手續複雜,審批效率不夠高,影響和制約了一些大企業、大項目的入駐和建設。

三、加快生態工業發展的思考

用生態工業的基本要求和循環經濟的基本原則來衡量,我縣生態工業發展尚處於起始階段,工業經濟處於從以規模、速度促發展到以調結構、提質量、重升級促發展的轉折期,實現生態工業的發展目標,必須認真落實縣第十四屆黨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和全縣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建設,以不破壞自然生態和不污染人居環境為前提,以特色農畜產品深加工、礦產品精深加工和新能源開發為重點,堅持園區帶動、開放驅動、產業聯動,優化產業佈局,提升產業層次,推進工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走好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一)堅持綠色取向,圍繞五大特色產業做精農畜產品深加工。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建好玉米制種、奶肉牛、蔬菜、紅棗、葡萄五大特色、綠色農產品基地,延伸深加工產業鏈條。種子加工方面,圍繞打造金張掖國家級現代化玉米制種核心示範基地,建設一流的國家級玉米種子產業園,推動企業兼併重組,培植一批“育繁推一體化”的龍頭骨幹企業。玉米加工方面,加大醫藥中間體產品研發力度,重點推進雪晶公司生物醫藥產業園建設;以雪潤生化和大北農飼料公司為依託,發展甜高粱種植和生物飼料加工轉化。紅棗加工方面,調動紅棗企業協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加工企業整合重組、力爭進入規上企業、擴大增量上“謀實招”。引進亞盛集團等知名企業合作發展,加大紅棗科技投入和產品研發力度,做優產品,做亮品牌,徹底扭轉紅棗產業“有市無價”的被動局面。草畜加工方面,依託專業合作社和龍頭加工企業,發展規模養殖、集中交易和物流配送,建立起有效的市場體系。依託雪蓮乳品公司的品牌優勢、基地優勢、基礎設施和人脈資源,積極推進與伊利、蒙牛等省內外乳品企業大集團的合作發展。堅持內引外聯,力爭盤活新華鎮的牛羊屠宰加工廠,使已有的資源發揮應有的效益,實現畜產品加工增值。發揮農作物秸稈資源優勢,實施好昇華農生物科技公司45萬噸生物有機肥生產等項目。果蔬加工方面,擴大番茄、中藥材、釀酒葡萄等基地規模,建設小包裝番茄醬、中藥飲片、高端葡萄酒等加工項目。實施蔬菜深度加工,重點利用冷鏈、分級包裝、真空保鮮、脱水凍乾等先進適用技術和設施,發展清潔蔬菜、脱水凍幹蔬菜、休閒食品等高附加值產品。

(二)立足現有基礎,圍繞1500兆瓦規劃做大新能源產業。深入研究國務院和省政府關於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意見精神,吃透電價補貼、財政税收、金融支持等方面的具體政策,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市對我縣光伏產業的支持,力促我縣“百萬千瓦級”光伏產業園規劃列入省市盤子,在“路條”爭取上力爭佔有更大的份額。具體工作方面,應全力組織實施1500兆瓦光電產業園發展規劃,確保新疆特變電工4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早日併網發電;已取得“路條”的萬新偉業、振澤公司各5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按照承諾及早開工建設,年內併網發電;積極做好中節能和黃河上游公司1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路條”爭取及審批,着力培育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利用華興公司2號特種合金爐具備投資建設的機遇,加大高載能項目的引進和扶持力度,大幅度增加用電負荷,提升電能就地消納能力,為今後項目的爭取創造條件。同時,應做好評估論證工作,加快啟動風電項目的開發建設。

(三)發揮資源優勢,圍繞三個百萬噸項目做強礦產品精深加工。圍繞錳鐵、凹凸棒、原煤“三個百萬噸”礦產資源開發目標,全力抓好宏鑫公司100萬噸錳鐵選煉擴產改造,延伸錳鐵礦加工產業鏈;抓緊前期工作,千方百計加快印尼力寶集團、蘭州天陽公司100萬噸凹凸棒粘土精深加工項目,力爭及早開工建設;引導華騰礦業公司積極尋求戰略合作,推進紅柳園150萬噸原煤開採及精深加工項目。加強溝通銜接,及時跟進服務,確保銀先建材公司10萬立方米商砼站建成投產、富海金澤公司閃佛寺山金礦資源勘探開發取得實質性進展。

四、促進生態工業發展的保障措施

一是大力招商引資。首先應對近幾年參加節會招商簽訂的項目進行“回頭看”,通過抓責任制的落實來提高項目的開工率和落地率,藉以堅定各級幹部抓招商引資工作的信心和決心。其次,應在全員招商、以商招商、重點招商上下功夫。全員招商。強化“無中生有抓項目”的意識,動員縣內外的有識之士積極參與到招商引資工作中來,充分利用血緣、親緣和地緣等人脈資源,搭建平台、推介項目,宣傳優勢、促進合作,實現由職能部門抓招商向全縣上下全員抓招商的轉變。以商招商。通過已在我縣成功投資建設的外來客商和企業,藉助他們的信息、商務渠道和人脈資源,大力宣傳推介我縣的資源優勢、政策優勢,吸引更多企業入駐臨澤發展。同時,注重發揮企業協會聯繫廣泛、示範帶動性強的作用,把縣內企業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依靠縣內外的資源和地域優勢,採取合資、獨資、參股等多種形式主動參與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實現以商招商。重點招商。圍繞打造“特色旅遊文化強縣”目標,把旅遊產業開發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點,對七彩鎮、梨園新村、丹霞地質公園綜合服務區、西遊文化主題公園及星級酒店等項目進行大力推介,並精心籌備參加好蘭洽會等招商節會,通過節會招商、網上招商,在“大景區”建設上有新的作為。另外,應圍繞玉米制種、紅棗、蔬菜、奶肉牛、葡萄等五大特色產業,力爭在牛羊屠宰、乳製品加工以及紅棗產業開發上取得突破。強化責任招商。繼續將招商引資任務量化分解到鄉鎮及重點職能部門,通過落實招商引資責任促進任務落實,並根據省市的最新要求,不斷完善考核激勵辦法,進一步調動社會各界參與招商引資的積極性,力爭招商引資項目的開工率和落地率有新的提升。

二是強化幫扶措施。繼續抓好聯繫幫扶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工作制度的落實,按照“五個一”工作要求,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原料供應、產品外銷和改造升級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確保企業能夠正常經營、有序運轉。對於一些企業存在的招工難、專業技術人員缺乏、中層管理人員不足影響項目爭取和行政許可等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應適時組織用工招聘活動,滿足企業的用工需求。同時,結合勞動力技能培訓工程,對企業員工進行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另一方面應採取推薦大學生到企業就業見習和選派優秀幹部到企業掛職等多種途徑,幫助企業配強中層管理者隊伍,為企業更好、更快發展,提供有效服務,以我們的實際行動,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三是加強園區建設。堅持以生態理念引領園區建設,進一步明確功能定位,着力培育發展專業分工明確、協作配套緊密、規模效應顯著的產業集羣,使循環經濟產業園區成為“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生態工業園區。通過爭取國家和省市政策支持、加大政府投入、吸引民間資本等措施,不斷完善園區道路、供電、供水、供熱、排污、通訊等基礎設施,進一步提升園區承載能力。科學設置管理、信息、物流、金融等綜合服務網絡,健全園區管理服務機構,根據生態工業發展的需要增加建設用地供應,及時解決工業發展無地可用的困局,把園區打造成為聚集生產要素、配置優勢資源的重要平台。同時,應開闊視野,轉變觀念,積極融入全市“兩個園區、千億產值”的生態工業發展格局,對於我們落地有困難的企業和項目,積極予以引導,向“兩個園區”集中,從而在支持全市生態工業發展過程中,借力發展壯大我們的縣域經濟。

四是全力推進項目。項目是增加投資、加快發展的關鍵環節,抓好重點項目,將為加快生態工業發展、實現轉型跨越提供強大動力。應把項目建設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搶抓“3341”項目工程機遇,想方設法謀項目、千方百計引項目、主動出擊爭項目,堅持“在建一批、上報一批、儲備一批、論證一批”,實現以項目帶投資,以投資促轉型。應認真研究國家投資政策,找準項目工作與產業政策的結合點,有針對性地上報淘汰落後產能、節能減排、科技創新、循環經濟發展等項目,不斷提高項目和資金爭取的成功率。按照“在談項目抓落實、簽約項目抓到位、建設項目抓投產、投產項目抓擴產”的思路,強化機制保障,加大落實力度,確保項目建設取得新成效。

五是做好融資工作。資金問題依然是制約項目建設、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瓶頸。首先,應落實好全縣加快生態工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切實保障生態工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扶持企業節能減排、升級改造、科技創新、循環經濟發展和招商引資“以獎代補”等方面,真正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其次,應抓住國家加快“新三板”擴容降低准入門檻和上海股權交易所在我市建立孵化基地的有利時機,舉辦專題輔導會議,對有意向的企業進行培育,引導更多的企業通過股權融資、股權交易等途徑實現直接融資。第三,應推進銀企對接與合作,爭取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對於國家已經允許,在我縣還沒有落地的政策,引導各銀行結合縣域實際和企業情況,加快落地步伐,並不斷開發金融產品,創新融資方式,切實緩解貸款難、擔保難問題。第四,應進一步激活民間投資,廣泛吸引各類資本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和擔保公司,為項目建設和企業融資搭建平台。

最新關於市園區企業入園情況的調研報告園區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20**年的企業入園情況進行了一次全面調研。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20xx-20xx年全市園區共入園企業153家,其中20xx年入園企業43家、20xx年入園企業30家、XX年入園企業52家、20xx 年入園企業28家。所有入園企業中,市外引進的有61家,市內投資新建的有64家。入園企業中規上企業xx6家,其中20xx年入園31家、20xx年入園22家、XX年入園35家、20xx年入園18家。入園企業資產總額為236.27億元,其中資產過億元的企業33家。全部入園企業達產後年銷售收入約235.25億元,其中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有46家。按年度分園區的入園企業情況詳見附表1。

二、存在的問題

從調研情況看,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數量少。4年時間僅引進153家企業,年均不到40家,每年每個園區平均不到4家。二是規模小。全部入園企業中約三分之一為規下企業,能達到年銷售收入3億元以上的大型企業僅xx家,不到1成,而具有龍頭帶動作用的企業沒有一家。三是市外引進少。全部153家入園企業中,市外引進的企業僅61家,不到一半。其他則為市內投資新建或市內遷建。四是效益差。我市園區特別是縣域園區總體上仍處於後發階段,招商引資尚不具備選資的條件,也沒招商選資的意識,基本上是撿到籃子裏就是菜。產業定位、入園條件等均把握不嚴,直接的結果是入園企業實力不強,高新企業少,單位產出低。20xx-20xx年全市園區引進高新技術企業xx家,縣域僅3家。達產後高新產值 52.23億元,縣域僅6.72億元。近四年入園的xx9家企業共佔地8777.5畝(另外xx家企業入駐標準廠房,未佔地),達產後年利税為7.6億元,畝均利税8.7萬元。縣域園區企業畝均税收約2萬元,城區園區畝均税收約5萬元。總體效益不甚理想。

縱觀近4年入園企業的情況,縣域園區好於城區園區,如xx縣工業集中區4年引進企業32家,而xx區沒有引進一家企業;工業基礎差底子薄的園區好於基礎好的園區,如炎陵、茶陵2家基礎最差的園區4年引進了53家企業,而城市四區才引進46家企業;土地開發成本低的園區好於土地開發成本高的園區;縣市區領導重視的園區好於領導重視不夠的園區。

究其原因,我們認為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宏觀形勢、政策導向的影響

XX年開始的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逐步顯現,工業經濟開始逐步下行。工業經濟的不景氣,致使企業擴張、投資行為減少,對園區的影響直接表現在入園企業的逐年減少。與此同時,前幾年,我市大力開展創衞創模和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相比較而言,對工業經濟的重視、對園區建設的重視度弱化了。面對國際及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產業結構、產業佈局調整所帶來的大規模產業轉移熱潮,準備不足,措施不力。造成我市園區近年來在全省的地位下降了,不僅落後岳陽、湘潭,相對於郴州、衡陽等園區的優勢也在逐步喪失。

(二)對招商引資重視不夠

我市城區良好的工業基礎和發展潛能,使得大家眼光向內,更加註重“內需”,即市內現有企業的擴能、裂變項目和現有企業市域內遷建,真正從省外或省內市外引進的很少,僅佔40%。境外引進的則更少,僅2家。實際的招商引資成績寥寥。不僅全民招商尚未形成,以往全民招商、大招商的口號已很少聽到,原來對招商引資的獎勵也停止實施;專門負責招商的人員偏少、待遇偏低的現象普遍存在,招商積極性不高。特別是各級各部門領導招商意識不足,領導出面大多停留在接見、拜訪層面,而不是長期跟蹤,成為朋友。

(三)要素保障力度不夠

1.發展空間有待拓寬。入園企業情況不理想,與園區發展空間不足也有關係。如田心高科園,行政區劃調整後,其規劃範圍內的部分區域劃歸雲龍新區,田心高科園已無拓展空間。茶陵經開區XX年完成了擴區調區工作,但當年底規劃範圍內就基本無地可供,目前正在開發三園區。

2.土地供應有待緩解。一是報批週期長、費用高。二是徵地拆遷難度大。今年市裏組織開展了一次“陽光徵拆”的百日攻堅活動,雖取得良好成效,但園區內仍有項目等地入園。三是工業用地出讓價格倒掛嚴重,入園企業越多、出讓土地越多園區虧損越嚴重,有些可能達到園區無力承受的地步,這在城區園區表現尤為突出。致使少數城區園區出現了土地惜供現象。

3.園區融資難度加大。隨着國家宏觀融資政策的調整,融資難度將越來越大,其影響已開始顯現。融資的困難直接影響園區開發建設的投入,滯遲園區硬件設施的完善,從而影響企業的入園。如南洲新區淥江大道建設的阻礙,致使幾家企業不能按期落地。

4.人力保障有待破解。一是園區各類人才缺乏的現狀依然沒有改變。各類創業人才、市場開發人才、高端技術人才、招商引資人才都是在今後的人才引進與培養中應該更加註重的方面。二是近幾年,我市企業與全國一樣,遇到較嚴重的用工荒,直接的影響是企業要麼開工不足,停停打打,要麼關門歇業。對於尚在創業階段的小微企業,用工荒則是對其致命的打擊。我們在茶陵經開區就看到這種情景,一些已入駐園區標準廠房內的小企業因招不到員工只能關門大吉。園區內因缺少產業工人,人氣不旺,已開通的公交線路,也大幅壓縮班次。這既影響了企業的引進和發展,也影響“產城一體”戰略的實施。

(四)園區領導相對削弱

20xx年以前,園區主要負責人基本按照株發〔20xx〕6號文件要求配備,即黨工委書記由當地黨委常委兼任。隨着常委職數的減少,園區黨工委書記基本由非常委出任,園區的話語權、工作的協調力度等明顯降低,園區工作難度加大,入園企業數在這幾年也明顯減少。

三、對策建議

(一)強化領導責任

切實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促進產業園區發展升級的若干意見》(株發〔20xx〕4號)要求,加強領導。建立市委常委聯繫園區的制度,指導、協調園區工作。明確縣市區書記、縣長為園區工作第一責任人,明確縣(市區)委副書記分管園區,增強園區話語權和工作協調力度,促進園區又好又快發展。

(二)明確政策導向

把招商引資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把“五個一批”,即在 “四個一批”(儲備一批土地、啟動一批項目、做大一批公司、建設一批標準廠房)基礎上增加引進一批企業內容,作為今後園區工作的主要抓手。明確要求國家級園區力爭每年引進1-2個投資過xx億元的產業項目;省級園區力爭每年引進1-2個投資過5億元的產業項目;各園區每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增速不低於 30%。

(三)激發發展活力

切實下放各項權力,做到應放盡放,不打則扣。繼續深化“一權兩制一司”改革,理順園區管理體制,創新園區運行機制,激發園區發展活力。圍繞園區發展目標和產業定位,有針對性的招商引資、招大引強。做好招商引資的資源配置,完善激勵措施。

(四)做強園區公司

園區投融資公司是園區發展的主力軍。在加大對園區財税、政策支持,培養、提升園區造血功能,壯實園區經濟基礎,提高園區持續發展的能力的同時,更要把做強園區投融資公司,提高公司開發建設和運作能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按照政企分開,市場化運作的要求,實行法人治理。注重園區投融資公司資產規模的擴大,資產運作水平的提高,項目經營能力的提升。

(五)嚴格督察考核

實行每月一調度、每季一督查、每半年一考核、每年一考評的考核制度。督察情況實行通報制度,考核情況實行講評制度。園區考核與縣市區績效考核掛鈎,作為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將招商引資、項目建設、要素保障納入重點,適當增加權重,確保園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嚴格按照

標籤: 園區 調研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vl7rn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