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金融調研報告4篇

金融調研報告4篇

本文目錄2019年金融調研報告金融業現狀調研報告金融危機對我縣農村影響調研報告我市金融行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為了深入瞭解國際金融危機對企業特別是非公企業女職工生產生活的影響,更好地維護女職工的合法權益和特殊利益,根據上級工會女職委的有關部署,**縣工會女職委於XX年5月下旬在全縣選取了10家有代表性行業、女職工分佈相對集中的企業,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和現場座談相結合的方式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企業特別是非公企業面臨新情況新問題開展調研。通過調研,進一步瞭解和掌握金融危機背景下企業女職工的生產生活狀況,對當前企業發展和女職工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並提出了相關對策和建議,對今後全縣工會女職工工作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金融調研報告4篇

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出口需求不斷縮小、原材料價格和運輸市場需求下降、房地產和汽車市場低迷、投資信心不足、消費熱點降温,對我國經濟產生了巨大沖擊。受此影響,XX年底**80%的企業受到嚴重影響,10%的企業處於困境,10%的企業影響不大。全縣445家規模企業中49家出現虧損,虧損額6231萬元,比同期增虧8.2%,不少企業處於停工狀況,以出口為主的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經營尤其困難。目前,國際金融危機還在蔓延、仍未見底。中國已連續5個月出進口出現負增長。**2月份出口3158萬美元,同比下降26.2%;3月份出口12094萬美元,同比下降21.4%。1-3月**累計規模工業產值388100萬元,同比增加1.1%(其中機械儀表增24.7%、紡織增10.2%、塑料製品增5.3%、紙製品業降8.2%、印刷業降4.8%)。目前佔我縣主產業的紡織、塑料製品生產環境開始轉暖,印刷和鋼鐵行業生產環境仍在惡化中。

本次調研所選取的10家企業中,包括紡織企業2家,電子企業2家,商業服務企業1家,其他企業5家,發放企業調查問卷10份,收回10份,回收率100%。被調查企業中,由於原材料價格波動,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的企業主要分佈在塑編、印刷、鋼鐵等行業,電子、儀表、商業服務類企業受影響較小,甚至不受影響。所有企業經營狀況普遍良好,幾乎未出現裁員、減薪的情況。企業工會女職工組織健全,女職工活動正常。全部簽訂了勞動合同和女職工專項集體合同(含附件和專章)並能基本履行。落實女職工社會保險待遇,其中為女職工繳納“五險”的有8家。遵守女職工“四期”保護有關規定,未發現侵犯女職工合法權益現象。發放女職工調查問卷240份,收回229份,回收率96%。被調查女職工分別來自塑編、印刷、儀表、電子、鋼鐵、商業等不同行業,覆蓋一線生產、技術、行政管理等不同工種。年齡普遍在16—30歲之間,文化程度大都在高中、大專及以上,共217人,佔96%。基本與企業簽訂了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其中1年以內和1至3年的共214人,佔94%。金融危機對女職工的工作穩定性和收入影響不大,96%的女職工通過參加各類培訓,提高能力應對危機,並對戰勝危機充滿信心。

一、國際金融危機對我縣非公企業和女職工的影響

對我縣非公有制企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一是流動資金短缺。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由於原材料價格波動大,導致產品價格下跌明顯,市場需求持續回落,資金迴流壓力增大。能源供應緊張,工人工資增加使企業生產成本過高,大批企業流動資金嚴重短缺,加上很多供貨企業停產、破產,難以維持生產經營的基本需要。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處在產業鏈的底端,抗風險能力弱,企業舉步維艱、生產困難。二是市場萎縮低迷。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用貨企業限產、停產甚至破產,造成市場萎縮,產品無法銷售。同時,不少加工類企業工藝簡單、缺乏競爭力,市場佔有額低,銷售途徑狹窄,無法在短時間內拓展國內、國際市場,難以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立足。三是企業基礎管理缺失和弱化。不少企業實行家族式管理,管理體制比較混亂,人員比較複雜,不具備現代化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不能推行流程優化、效率明顯、節約成本的精細化管理。

企業用工需求發生變化,職工維權方面面臨新的挑戰。金融危機爆發前,**企業用工總體上崗位多,相對求職應聘者少,求職者的選擇性較大。但從XX年10月份開始,由於訂單減少,企業招工意向減弱,部分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的企業,採取主動的經濟性裁員。部分企業暫停擴大生產規模,對自然流失的職工也沒有重新招工的計劃,社會對勞動力需求大大降低,職工面臨就業難問題。企業生產訂單的大幅度減少,用工需求也相對減少,規模性裁員和職工待崗歇業現象逐步增多,使部分職工薪酬有所下降。欠薪、斷保甚至欠薪逃匿問題頻繁出現,勞動爭議和舉報投訴案件數量有所上升。女職工作為生產生活中相對弱勢羣體,多數因為知識水平低、技能單一,成為了裁員減負的首選。部分女職工甚至選擇用懷孕等手段避免單位裁員,維護自己的權益。

二、企業和女職工組織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和效果

金融危機對於**企業的發展既有挑戰,更有機遇。針對金融危機的蔓延和加劇,為抵禦國際經濟環境對我國的不利影響,中央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國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政策和穩定經濟的措施,許多企業也在積極採取措施,應對危機。

(一)開展節能減排行動。企業要在危機中生存,要加強企業管理,提升管理模式,成本、競爭力必須優於對手,而降低成本、開源節流、增收減支是應對金融危機的保障。目前,許多企業實行財務從緊政策,提高原材料利用效率,削減不必要開支。建立更加嚴格的管理制度,在採購、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杜絕跑冒滴漏等浪費現象。同時,縮短物流鏈,降低物流環節費用,確保資金週轉順暢。浙江熊貓乳品公司面對困難,開展全員節約活動。瑞田公司工會聯合黨支部與公司高層領導協商後,實行“不裁員、不減薪”的工作方針。同時,發動“愛企業、樹新風、促發展、度時艱”活動,積極組織職工廣泛開展勞動競賽、崗位練兵、節能降耗、技術創新。發動職工為企業出金點子,為公司獻計獻策活動,充分發揮羣策羣力作用。

(二)抓企業基礎建設。一方面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的有利時機,積極推進精益生產,集中精力追繳貨款,加大應收賬款的週轉率,儘量降低庫存,全面清理外債,回籠資金,為下一步發展提供資金保障。盛宇集團去年10月份通過促銷,回籠資金XX萬元。另一方面通過改造擴建廠房、訂購原材料、更新設備、研發新產品,迎接國家建設帶來的發展機遇。新雅公司積極拓寬投資渠道,及時更新設備,提高企業競爭能力。富康公司對印刷各環節進行精細化管理,穩定職工隊伍。XX年實現銷售收入1萬元,較上年增長25%,員工工資和各項福利待遇有增無減。

(三)加強科技創新。印刷、塑編、紡織、陶瓷、印染、再生加工纖維、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一度是**工業的重要依賴,他們的通病是技術含量低、勞動力密集、產品附加值不高。在金融危機中,這些企業生存和發展能力不足的問題就暴露出來。在當前背景下,許多企業紛紛尋求新的產業定位,壓縮甚至放棄原先高能耗、低附加值的行業進軍到新的領域,確立更高的目標謀求更好更快地發展。利用當前產量下降、工人空閒的有利時機,吸引人才和技術,加強對員工的評估和考核,加大對員工的技能培訓和企業文化建設力度,提升能力,厚積而薄發。同時積極組織技術人員進行新產品開發,增強市場競爭力。在國內塑編行業產值數一數二的浙江華正公司與浙大、浙工大聯合投資兩億元開發綠色、清潔能源大功率離子電子電池及其系列電動車高新技術項目後,很快擺脱了原先的困境。同樣經過主業“改良”的“天信儀表”、“**儀表”在金融危機的“洗牌”中異軍突起。

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縣各級女職工組織認真貫徹省市總和縣委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政策措施,積極開展“同心克難關,和諧促發展”主題活動,適時有效的採取了多種靈活有效的方法措施,通過加強女職工組織建設、開展女職工職業技能培訓、簽訂女職工專項集體合同,動員女職工參與民主管理等形式,在抵禦金融危機中發揮了女職工組織應有的積極作用。截至XX年底,全縣15人以上非公企業應建工會女職委511家,已建439家,組建率為85.9%。簽訂集體合同596家,簽訂率90%。規模以上建會企業260家,簽訂工資協商253家,簽訂率86%。30家企業簽訂女職工專項集體合同,並能認真履行。**儀表廠工會實現全員“五險”參保,為職工繳納住房公積金,提供購車、購房三年無息貸款,作為省創建和諧勞動關係先進企業參加省總工會“共同約定”簽約儀式。曙光集團公司工會積極協助企業開展工藝技術、安全消防、道德規範等職工職業技能培訓和勞動競賽,引導女職工樹立信心,不斷提高女職工隊伍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百一超市、天信儀表、星炬公司等工會女職委積極落實女職工權益保護各項規定,組織“三八”節女職工旅遊,加強職工文化建設,不斷增強企業和工會凝聚力。

三、工會女職工組織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對策及建議

為了化解金融危機下企業與職工之間的矛盾,維護企業職工特別是女職工的合法權益,保持職工隊伍和社會的和諧穩定,促使職工和企業同舟共濟,共同應對經濟“寒冬”。特建議如下;

(一)有關部門加大扶持力度,幫助企業度過難關。積極落實國家有關政策,加大對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資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企業項目審批辦證、項目建設推進及企業生產經營難題的受理、解決、反饋工作機制。優先保證在我縣工業經濟中佔比重大、帶動作用強的重點企業和項目,搭建銀行和企業間的平台,解決企業流動資金方面的困難。建議各部門及時協調,簡化辦事程序,提高服務能力和工作效率,設法支持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為企業順利度過經濟危機做好服務。

(二)加強宣傳教育,引導職工與企業共渡時艱。利用工會網站、宣傳欄、內部刊物等媒介對職工加強宣傳,向職工解釋金融危機爆發的來龍去脈以及各級黨委政府為應對危機所採取的重要舉措。同時通過座談會、懇談會或者談心的方式瞭解職工心理動態,有效緩解和消除金融危機給職工造成的心理影響,提高職工對政府和企業應對金融危機的信心,引導職與企業共渡時艱。圍繞企業需要,積極開展職工勞動競賽、節能減排、提合理化建議和職業資格培訓、專項技能培訓和崗位技能培訓,在提高職工業務素質的同時,幫助企業進行技術革新,提高生產效能。

(三)開展共同約定行動,堅持主動依法科學維權。一是加大新《勞動合同法》的宣傳力度,發揮好勞動三方協商機制中工會的重要作用,積極協助黨政相關部門妥善調處勞資糾紛,進一步加強勞動關係預警機制建設,關注受經金融危機影響較大的地區和行業的企業停產、關閉、歇業、轉移情況,職工生活面臨的突出困難狀況以及職工的思想動態和反映等。二是推進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簽訂工作,加大在非公企業推行女職工專項集體合同工作的力度,不斷提高簽約率和覆蓋面,保證履約率,要防止對女職工性別歧視,就業歧視和升職歧視,切實保障女職工的特殊利益。同時保障婦女享有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衞生保健等權益。三是開展“共同約定行動”。各級工會女職工組織要繼續在全縣開展“同心克難關,和諧促發展”主題活動,積極推動開展“共同約定行動”,督促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儘可能不裁員、少裁員,不減薪、少減薪,即使裁員、減薪也要依規進行,穩定女職工就業崗位,維護女職工權益。

(四)加強自身建設,提升工會女職工工作水平。面對金融危機影響下新情況新問題,各級女職工組織要加強自身建設,抓好非公有制企業的女職工組織建設和作用發揮,努力建設充滿生機活力的女職工組織和高素質的女職工工作幹部隊伍。要積極探索女職工工作的特點和規律,不斷增強女職工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結合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加強理論和業務學習,轉變工作作風,多深入基層,及時瞭解和掌握國際金融危機對女職工生產生活的影響,研究解決女職工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探索總結新形勢下女職工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切實提高服務科學發展、服務女職工的能力和水平。

金融業現狀調研報告2019年金融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年上半年,金融業圍繞推進“四個發展”、構建“四區兩帶一線”區域發展新格局,實行調結構、控節奏、保重點、促消費、轉方向策略,在巨量信貸迴歸常態的過程中,着力提升實力、優化服務,助推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存貸款增速雙雙趨緩

上半年,全省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2055.3億元,同比增長25.84%,增速較去年同期回落6.45個百分點;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600.4億元,同比增長25.55%,增速回落12.14個百分點。

貸款增量仍處歷史高位

上半年,全省新增各項人民幣貸款201.43億元,雖然低於去年同期新增量47.3億元,但卻遠超過了金融危機前信貸水平,各項貸款增量是年同期的2.1倍,接近年全年新增貸款量,貸款增長仍處於歷史高位。

工業貸款夯實工業經濟回升基礎

上半年,我省第二產業貸款餘額842.94億元,較年初新增94.75億元,同比增長19.57%。在貸款增速回歸常態過程中,我省第二產業貸款增勢不減,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建築業貸款增速同比分別提高5.92%和26.02%。信貸增速與工業增加值增速的剪刀差持續縮小,貸款使用效率不斷提高。工業指標顯示,上半年我省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258.71億元,同比增長19.6%,全省34個大類行業中,有25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實現增長,保證企業正常生產的發電量和運量分別同比增長65%和11.2%。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達99.2%,比去年同期上升13個百分點,經濟效益持續好轉。

“三農”信貸保證農牧業發展資金需求

上半年,全省共發放支農再貸款18.18億元,農户貸款餘額達46.24億元,較年初增長35.3%;農林牧副漁類企業貸款額8.69億元,各家金融機構把支農、惠農、助農和強農措施落到實處,金融支持“三農”實力不斷壯大,較好地滿足了春耕備耕生產和特色經濟、有機畜牧業、生態旅遊等農牧業經濟發展的信貸資金需求。

災後重建對我省金融運行提出新的需求和壓力

強烈地震後,災區資金需求的快速增長對金融運行帶來較大壓力。初步預計:基礎設施建設、城鄉居民住房建設及公共設施恢復等項目資金需求在310億以上,雖然國家財政有專向重建資金,但實際運行中仍需銀行信貸配套支持。目前,全省存款增速放緩,存款活期化傾向愈加顯著,信貸資金來源趨緊,銀行資金供給壓力不斷增大。

金融危機對我縣農村影響調研報告2019年金融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日益加深,對我縣農村經濟的衝擊也不斷顯現。去年以來,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縣委縣政府工作部署,全縣農業農村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但隨着金融危機影響的不斷加深,也出現了農民工就業形勢嚴峻、農產品價格下滑、農民增收難度加大等突出問題。對此,必須積極應對,確保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從調查的情況看,金融危機對我縣農村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農產品價格持續走低,保證糧食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給的任務艱鉅。調查中發現,隨着金融危機的蔓延,農產品縣場已受到嚴重衝擊。一是農產品價格下跌、銷量減少。二是農業比較效益進一步降低。去年1-3季度,農民購買化肥、農藥等農資支出同比上漲40.6%,整個農業生產成本同比增加了近40%,而農產品收穫後價格卻普遍下跌,成本上漲和銷售價格下跌使農民收益嚴重縮水,農民依靠提高農業效益增收的困難明顯加大。農產品價格持續走低的形勢已直接影響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並將危及農產品的有效供給。

二、農民外出務工就業形勢趨緊,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加大。目前,我縣外出務工或就近轉移就業的農民工約有10萬人,勞務收入佔農民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隨着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的擴散,我國勞動密集型、外向型中小企業受到的衝擊日益嚴重,用工減少導致農民工返鄉迴流明顯增多。據調查,去年年底我縣農民工提前返鄉人數比上年增加了近30%,在崗農民工工資水平也有不同程度下降。今年上半年多數企業用工將會進一步減少,許多農民工已經無法回到原來的崗位。據反映,一些農民工已回鄉3個月,按月工資1000元計算,每人收入減少3000元。農民工的大量返鄉和春節後就業難度的加大,將直接影響農民的務工收入。

三、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縣域經濟整體形勢不容樂觀。中小企業是縣域經濟的主體。去年四季度以來,因出口受到嚴重影響,不少中小企業和農業龍頭企業出現經營困難,縣域經濟發展形勢不容樂觀。一是農業龍頭企業效益明顯下滑。二是中小型工業企業出現經營困難。隨着金融危機影響的加深,不少中小企業遇到銷售難、資金回籠難的問題,經營陷入困境,特別是一些資源型和外向型企業尤為明顯。據調查,由於能源和原料上漲,許多中小企業去年上半年高價購進和儲備了大量鋼材、煤炭等原材料,但自去年10月份以來,宏觀形勢急轉直下,工業品出廠價格不斷跳水,有些產品甚至低於上半年所進原料的價格,造成許多企業嚴重虧損,有的陷入停產半停產狀態,有的不堪重負關門倒閉。三是招商引資難度加大。由於市場有效需求不足,對前景預期不確定,導致國內外投資者信心不足,投資意願下降。

四、社會潛在問題增多,為維護農村穩定帶來新的壓力。調查發現,金融危機的影響已開始由經濟層面波及社會層面,並影響農村穩定。基層同志反映,金融危機已影響到部分農民的日常生活,特別是一些無技能、年齡大的農民,出現“活難找、錢難掙、日子難過”的現象,這部分人收入本來就低,金融危機爆發後,許多人又失去了工作崗位,沒有了經濟來源,生活陷入困頓。不少農民工靠長年打工為生,如因外出打工受阻而失掉最重要的經濟來源,將會積澱對現狀不滿的情緒。此外,農民工中年輕人比例大,他們大多不會做農活且精力旺盛,如長期無所事事,更容易影響社會穩定。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年的發展過程中,由於利益的多元化,一些地方多年積累的幹羣矛盾、土地承包糾紛等遺留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在金融危機影響下,有可能使這些矛盾交織疊加在一起,因偶然事件而引發羣體性事件,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的穩定。

應對危機影響的措施和建議

目前金融危機的影響還遠未見底,特別是對農村的衝擊具有滯後效應,其消極影響尚未充分顯現出來。XX年將是新世紀以來我縣農村發展形勢最為嚴峻的一年,我們只有採取積極的應對措施,才能確保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1、正確判斷形勢,統一思想認識。目前,我縣農村經濟所受的影響雖不如沿海地區嚴重,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地區、各個產業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隨着金融危機的蔓延,這種衝擊正在快速由沿海向內地、由工業向農業、由城縣向農村蔓延滲透,農村經濟發展受到的影響將會進一步加深。但在調查中發現,一些基層幹部對金融危機影響的認識不到位,存在兩種錯誤的思想。一種是盲目樂觀。一些基層幹部認為,金融危機影響的主要是外向度較高的沿海地區和大城縣,我縣農村經濟不會受到很大沖擊,因此思想上麻痺大意,沒有拿出應對問題的有效措施。另一種是悲觀失望。面對經濟發展中出現的新困難,由於靠老經驗老辦法難以奏效,致使一些基層幹部面對形勢束手無策,產生了悲觀情緒,寄希望於上級出政策出辦法來解決,拿不出應對措施。這些錯誤認識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要克服危機,必須破除這些錯誤認識,全面分析我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和麪臨的新形勢、新問題,既要充分估計今年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和複雜局面,增強危機感和緊迫感,又要看到發展的潛力和機遇,通過深入實際,把握動態,摸清實情,找準對策,才能化被動為主動,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

2、加大統籌力度,確保農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在看到金融危機帶來嚴峻挑戰的同時,也應看到危機中藴含着許多機遇。今年國家對農業農村的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特別是在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方面將大幅度增加投資,省裏也出台了相應的政策措施,這是解決農業生產基礎薄弱問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良好機遇。當前鋼鐵、水泥等建材價格相對較低,農民工集中返鄉也為農村開展各類建設提供了比較充足的勞動力,正是開展各項工程建設的有利時機。我們應抓住這些機遇,加大對農村的投入力度,全力保持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要落實好國家增加對農業的補貼、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以及扶持油料、生豬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確保主要農產品供給。抓好國家和省裏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落實,把重點放在抓立項、抓落地、抓開工上,確保工作進度和項目質量。抓住機遇,提升和完善新農村建設“十大行動”,儘快解決“村村通”工程“進村不能入户”等問題,讓更多的農民享受新農村建設的成果。同時,根據我縣實際,再研究策劃一批農村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的重大項目,力爭儘早開工建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支撐點。

3、運用多種政策措施,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當前,各級領導幹部應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一項緊迫的任務抓在手上,進一步轉變作風,積極謀劃促進農民增收的新思路,最大限度地擴大農民增收空間。一是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加大對農村各類農民合作社和農產品營銷組織的扶持力度,鼓勵和扶持他們創新營銷方式,為農產品銷售打開更大的市場。組織農業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到各大城市參加農產品訂貨會,加大推介宣傳力度,提高市場佔有率,切實解決農產品賣難的問題。二是加強對農民特別是返鄉農民工的培訓和創業支持。建立常態化的農民工技能培訓機制,為將來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做好準備。在向農民傳授經營管理的先進理念,引導他們轉變觀念的同時,進一步整合農業、勞動、教育等有關部門培訓資源,加大投入力度,創新培訓模式,開展標準高、實用性強的培訓,提高其勞動技能,儘快實現再就業。有條件的地方應對經濟困難的農民工實行免費培訓。要為農民工創業提供支持。在立項審批、證照辦理、税收減免、創業用地等方面出台支持農民創業的具體政策,進一步優化創業環境。充分運用農業網、黨員遠程教育、新聞媒體等各類資源,為返鄉創業的農民提供快捷有效的信息服務。加大金融方面的支持力度,建議政府成立小額擔保貸款公司,解決農民缺乏創業資金的問題。通過落實扶持政策,鼓勵有資金、有能力的農民自主創業,變失業返鄉為回鄉創業。三是幫助企業解決經營困難。農業龍頭企業連着千家萬户的農民,中小企業也吸納了大量的農民工,這些企業的經營狀況直接關係農民收入。要落實好國家對農業企業和中小企業的優惠政策,特別是落實好企業所得税優惠政策,減輕企業負擔。要利用國家拉動內需的機遇,幫助企業申報有關項目,爭取上級支持。要針對企業普遍反映的融資難問題,在專項資金、提供信用支持、促進銀企合作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進而帶動農民增收。

4、以改善民生為切入點,全力維護農村和諧穩定。金融危機已經開始影響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應更加關注民生,努力維護社會穩定。一是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當前,不僅要從經濟的角度,更要從政治的高度來認識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重要性,實施更加積極的政策,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統籌城鄉就業,努力拓展農民就業渠道。要配合中央擴大內需項目的實施,儘量多安排農民工參與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新農村建設項目。縣鄉領導要到本地農民工較多的企業多調研、多瞭解,引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支持企業多留用農民工。二是切實解決羣眾生產生活困難。抓住國家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機遇,積極向上爭取扶持,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加快解決教育、醫療、衞生、出行和飲水等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三是積極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全面分析和把握影響社會穩定的各種因素,超前預測可能帶來的問題,並研究應對措施。特別要高度重視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敏感問題,以及可能出現的因企業倒閉引發的工人失業下崗、農民工返鄉和各類債務糾紛等問題,健全領導幹部信訪接待日製度,完善基層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做到小事不出村,一般問題不出鎮,大事不出縣,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我市金融行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2019年金融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金融業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大力發展金融業,是促進我市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重要保障。今年上半年,我們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對我市金融業發展情況進行調研。在市政協副主席儲昭平的帶領下,調研組聽取了有關部門的情況通報,先後召開了金融界人士座談會、企業家座談會、金融專家座談會,並實地走訪了有關金融機構,瞭解我市金融業發展取得的成績,查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積極提出加快發展的建議。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金融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業,努力支持金融機構改革,促進了金融業的全面發展,發揮了金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和保障作用。

1、金融工作明顯加強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金融工作,出台了《關於印發合肥市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若干政策(試行)》、《關於推進中小企業振興計劃、解決企業流動資金問題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措施,激發和調動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和支持金融企業做大做強。建立了與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協調機制,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分析形勢,協調解決問題。銀政企溝通機制更加暢通、更加密切,金融與地方經濟互動融合、互相促進的局面進一步形成。今年3月,我市成立了金融工作辦公室,其主要職責是協調駐肥金融監管機構和駐肥金融機構與地方政府之間的關係,落實中央金融政策,推薦公司上市,協同有關部門推進金融體制改革。金融工作辦公室的成立及其職能的發揮,必將對我市金融業的統籌協調發展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

2、金融總量迅速壯大

調研中瞭解到,近年來我市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增長迅速。截至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餘額分別為2752.7億元和2678.7億元。4月末,我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餘額分別為3416.51億元和3098.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5.5%和36.5%,創歷史新高。資本市場融資力度加大。全市17家上市公司發行股票19只,從資本市場募集資金83億元。9月以來,市建投集團、海恆集團共發行企業債37億元,市國資公司申請發行10億元企業債正在辦理股權質押登記手續,另有40億元企業債的發行正在申請之中。信託租賃典當融資及小額貸款迅速發展。興泰租賃累計向全市200户中小企業提供17億元租賃融資,興泰信託新增信託規模43.94億元。全市典當總額22.54億元,年末典當餘額5.74億元。小額貸款公司自去年試點以來,已放貸1.44億元。

3、金融體系不斷完善

目前,全市有政策性銀行2家,國有控股商業銀行6家,股份制銀行6家,外資銀行1家,地方銀行2家,農村合作銀行2家,村鎮銀行1家,進出口銀行、華夏銀行、恆豐銀行、匯豐銀行正在或準備來我市設立分支機構。我市證券期貨保險業發展迅速,服務體系逐步完善,目前我市有證券公司總部2家,證券公司營業部29家,期貨公司總部3家,期貨公司營業部7家,保險機構37家。同時,其他類型金融機構不斷豐富,安徽興泰租賃業務規模逐步擴大,江淮集團與民生銀行合資的汽車金融公司正在積極籌建,小額貸款公司發展迅速。由此可見,經過最近幾年的發展,我市已經基本形成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並存的多元金融體系。

4、銀政企合作成績顯著

為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針對銀行與中小企業信息不對稱、對接難的問題,我市在全省首家設立網上“金融超市”。採取多種方式,積極向金融機構推介優質中小企業1294家,100多户企業獲得貸款37億元。適時召開銀企對接會,創新工作方式,提高對接成效。9月,市投融資管理中心牽頭組織召開銀行與房地產企業對接會,建行向95户中小企業提供貸款5.93億元;10月,市投融資管理中心會同市房產局組織召開銀行與房地產企業對接會,6家銀行與18家房地產企業簽署25億元貸款協議。今年1月,市投融資管理中心牽頭組織,發行規模1億元的“濱湖·春曉”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創新了財政資金使用方式,實現中小企業融資新的突破。今年6月,“濱湖·春曉”二期中小企業發展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正式公開募集,首期5000萬元已由興泰信託公司與金鼎投資有限公司合作推出。3月,市政府、人行合肥中心支行聯合召開全市首季銀企對接會,簽約項目216個,金額91.4億元。建立了重大項目融資支持機制,確保像合肥京東方、熔安動力這樣一批2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順利實施,推動了美的工業園、格力產業基地一期、長虹工業園等重大項目的建成投產。

5、金融創新穩步推進

銀行業改革穩步推進。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在肥分支機構改革已經完成,農業銀行在肥分支機構改革順利推進;政策性銀行在肥分支機構改革逐步深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合肥市商業銀行整體併入新組建的徽商銀行;在全國省會城市中首家組建農村商業銀行——合肥科技農村商業銀行;肥東、長豐農村合作銀行正式開業,肥西農村合作銀行正在組建;村鎮銀行試點穩步推進,成立了長豐科源村鎮銀行。金融資產質量進一步改善,末,我市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為2.23%,比上年下降1個百分點,低於全省5個百分點,利潤增長34.1%。信託業務穩步發展,建總行34.09億元控股興泰信託獲國家批准,國元信託盈利水平躍居行業前列。證券保險業改革創新全面開展。國元證券成功借殼上市,華安證券順利重組,證券業規範經營取得明顯成效;非上市公司代辦股份轉讓試點順利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穩步開展,“信貸+保險”等創新業務逐步啟動;國元農業保險公司正式開業。

二、我市金融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調研中我們感到,面對當前激烈的競爭態勢,我市金融業雖然有了長足的發展,但還存在着一些問題和不足,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是機遇和挑戰並存。

——金融總量相對偏小,結構不盡合理。突出表現在資本市場融資規模有限,據市金融辦負責同志介紹,目前我市上市公司只有17家,同樣處於中部的武漢市有34家,長沙市有30家。從上市公司的融資能力來看,武漢市34家上市公司從資本市場籌集的資金約是我市的5倍,江蘇省江陰市14家上市公司籌集的資金約是我市的2.5倍。如果與東部城市杭州、南京等相比,我市差距更大。有關專家認為,金融資產總量偏小,尤其是資本市場規模偏小,是我市金融業競爭力不強的主要表現,説明我市金融業還不能滿足合肥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

從金融結構來看,目前,銀行業是我市金融業的主導產業,而證券、保險、創業投資等產業相對滯後或發展不夠充分,因此,加快我市保險、證券、信託等產業的發展速度,加強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的創新,進一步優化金融結構,對於合肥的跨躍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小企業融資難仍然存在,金融服務“三農”還有差距。金融界一些同志認為,出於對資金安全、中小企業信用度以及銀行經營成本等因素的考慮,一些銀行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積極性不高,這也是全國乃至世界的共同難題。參加調研座談的中小企業界人士更是反映強烈,不少企業家提出,即使企業產品市場前景良好,企業利潤也比較樂觀,但由於缺少有效的資產抵押難以獲得銀行貸款,從而限制了企業的快速擴張。有企業家以自己的切身經歷,列舉了獲得貸款難、銀行服務僵化等現象,表達了他們在經營企業當中面臨着資金方面的無奈。

改善農村金融服務是當前的一大難題,主要表現為金融機構對農村的覆蓋率低,農村金融機構經營包袱沉重,金融服務單一與需求多樣化的矛盾突出,金融工作在服務“三農”方面還任重而道遠。

——信用體系不完善,民間融資不規範。金融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好的生態環境。目前,金融生態環境的不完善主要表現是信用體系建設滯後,社會信用體系的各個環節相互整合不夠,社會信用信息廣泛分佈於多個部門和機構中,尚未建成統一的信息處理和查詢系統,沒有做到資源共享,使得一些企業和個人失信現象嚴重,甚至是有些中介機構為謀取利益,出具虛假資產報告,導致金融資源配置結構扭曲。

另外,民間融資的不規範對金融穩定構成了較大的威脅,是對正規金融業務的挑戰,是惡化金融生態環境的重要因素。民間融資的活躍,可以彌補正規金融機構業務經營不足、緩解資金供需矛盾,有着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民間融資因其自發性、信息不對稱以及一些行業高利潤的誘惑,極易導致民間資金流向國家產業政策限制行業,削弱宏觀調控的效果。而且,民間借貸遊離於金融監管範圍之外,加上參與人數多,涉及範圍廣,操作方式簡單,容易引發債權債務糾紛甚至是滋生違法行為,危害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亟待加以規範引導。

三、對加快我市金融業發展的建議

加快發展金融業,對於推進我市跨躍式發展和率先實現中部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我們建議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1、強化金融意識,提高金融工作領導能力

調研中大家認為,市委、市政府領導對於金融工作是高度重視的,我市也不缺少金融工作的專門人才,但一些部門和地方的同志還沒有充分認識到發展金融的重要意義,甚至還存在着一些不正確的看法。因此,各級各部門要切實轉變“金融是條條的,是市場的,地方政府難有作為”的模糊認識,積極探索金融發展規律,提高對金融工作的領導能力。進一步發揮市金融辦的積極作用,加強與金融監管部門的溝通,密切與金融機構的聯繫和合作,建立健全與金融機構的聯絡協調機制,積極促進銀企對接。根據國家金融產業政策,結合我市發展實際,研究制定具有合肥特色的政策措施。廣泛宣傳金融法規,有計劃地對各級領導和廣大幹部開展金融知識培訓,提高全社會的金融意識,掌握利用金融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的本領。

2、完善金融體系,打造區域金融中心

我市區位優勢明顯,參與長三角區域分工和合作大有可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準確把握國內外金融業發展的趨勢,認真研究和領會中央關於發展金融業的一系列決策和部署,尤其要利用好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契機,全面規劃合肥區域金融中心和國際金融後台服務基地、金融產業園、資本要素大市場等一攬子事宜。要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採取切實的辦法,吸引更多的國內外金融機構來我市設立機構,支持和引導地方金融機構發展壯大,進一步豐富和活躍我市金融市場,營造功能齊全、競爭充分的現代金融組織體系,使我市成為名副其實的資金窪地。要大力發展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全面探索金融創新。要大力引進國內外會計、律師、評估等與金融核心業務密切相關的各類中介服務機構,發展一批講誠信、有實力的資信評估公司、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和資產評估公司,為金融業的快速發展提供配套服務。

3、加大信貸投放,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做大金融資源總量

抓住國家當前執行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有利時機,鼓勵銀行積極爭取貸款額度,增加貸款投放,增強對合肥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力度。運用併購貸款和銀團貸款等金融方式,加大對我市基礎設施、重點產業、重大項目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強銀企對接,把銀行關注度高的項目和涉及地方發展及民生的項目統籌安排,打包向銀行推薦。鼓勵政策性銀行對自主創新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商業銀行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創新企業的信貸扶持力度。

加強對企業上市工作的組織領導,努力形成各部門協調推進的工作機制。認真研究國家關於穩步發展主板市場、壯大發展中小板市場、加快推出創業板市場、拓展非上市公司代辦股份轉讓試點的各項規定,制定和完善鼓勵企業上市的相關政策,加快企業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前期準備步伐,儘快形成一批上市企業梯隊乃至上市企業的“合肥板塊”。推動上市公司通過增發、配股等方式進行再融資,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加大債券發行力度,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公司債、企業債、短期融資券以及中期票據,爭取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採取兼併重組等方式,深化與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的戰略合作,推進產權交易市場發展,完善產權交易市場功能。設立政府創業投資引導資金,積極發展創業及私募等股權投資基金。研究發揮期貨市場功能,積極推動融資租賃和信託業務發展。培育和發展有信譽、有品牌、有規模的中介機構,為企業上市和發行債券提供服務。

4、推進金融創新,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

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對於我市經濟全局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要高度重視並制定相關的政策措施,鼓勵各金融機構加強和改善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工作。加強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引導,對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金融業務進行單獨的業績考核。制定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制度,完善中小企業融資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加強風險管控能力,以調動金融機構服務中小企業的積極性。支持銀行、保險、擔保等金融機構開展中小企業金融產品創新,鼓勵商業銀行對有擔保的中小企業貸款簡化業務流程,並給予一定的利率優惠。鼓勵銀行建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認真做好中小企業信貸資金需求調查,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切實解決中小企業發展的資金瓶頸。

5、加強農村金融服務,促進金融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適應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離不開金融服務業的強力支持。因此,要進一步健全農村金融體系,不斷豐富農村金融資源,以優質的金融服務,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完善縣域業務網點,提高服務質量。制定和完善相關獎勵措施,鼓勵金融機構熱心服務“三農”,力爭縣域新增貸款主要用於當地經濟建設。發揮合肥農村科技商業銀行的重要作用,支持其在農村地區開展各項金融業務,探索和創新農村小額信貸服務的新模式,使其更多的資金用於支持農村經濟建設。抓住銀監會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擴大試點的契機,積極推進村鎮銀行試點工作,加快發展互助性小額貸款公司和合作型擔保機構,努力構建市場主體多元、佈局合理、結構優化、規模適度、功能齊全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總結和推廣長豐縣草莓種植基地開展的“信貸+保險”試點工作,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

6、加強信用體系建設,不斷優化金融生態環境

金融業的健康快速發展,需要良好信用環境的有力支撐。為此,要高度重視社會誠信的宣傳和教育,完善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營造誠信文化,紮實推進“信用合肥”建設。加快聯合徵信體系建設步伐,改變目前各自為戰的局面,依託人民銀行信貸徵信系統,擴大工商、税務、法院等部門的信息採集面,逐步統一工商、税務、銀行等部門信用信息,實現互聯互享。建立多部門工作協調機制,司法機關要積極協助金融機構做好司法收貸工作,嚴厲打擊逃廢債務等不法行為,幫助金融機構維護金融債權,穩定地方金融秩序。成立全市擔保業協會,建立融資性擔保機構監管聯繫會議,開展擔保機構信用評級,規範擔保機構與銀行、中小企業的業務合作,為擔保機構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總之,要藉助信用約束機制,創造誠實守信、公平有序的金融市場環境,為金融業的穩健經營和業務拓展打下堅實的信用基礎。

標籤: 調研 金融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ppyln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