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因經濟糾紛引發的羣體性事件調研

因經濟糾紛引發的羣體性事件調研

近年來因非法集資、攬儲及經營者惡意逃避債務等經濟糾紛引發的羣體性事件逐年上升。據市信訪局統計:2001年1-10月份,共受理此類糾紛引發的羣眾集體來訪40批1627人次,同期相比有一定幅度增加。據市中級人民法院統計:因經濟糾紛引發的羣體訴訟也呈逐年上升趨勢,共有26起,涉訟人數達1240人。此類羣體性事件已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消極因素,需要認真研究、加強防範、妥善處理。 一、類型及特點 因經濟糾紛引發的羣體性事件主要有兩種類型:(1)企業非法集資或金融機構高息攬儲,由於到期無法兑付,集資人或儲户利益受損從而引發羣體性事件。 (2)企業特別是一些飲食、百貨(超市)企業經營者惡意逃避債務從而導致供貨商等債權人利益損失引發的羣體性事件。 糾紛涉及的單位類型主要有:超市6家,飲食業9家,金融機構2家,企業8家,事業單位1家,鎮村1家。 經濟糾紛引發的羣體性事件呈現出以下特徵: (1)涉及人數多、範圍廣。如南海公司集資案涉及參與集資羣眾達1200多人,法院受理的經濟糾紛羣體訴訟,有的案件涉訟人數達500多人。由此引發的羣體性事件規模大,影響廣。 (2)普遍帶有突發性,矛盾尖鋭,對抗性強。由於涉及切身利益,有的當事人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當集資款或債權無法兑現時,往往情緒激烈。而在同一個案中受害者處境相同,容易聚集,往往出現哄搶、衝砸等過激行為,圍堵機關和衝擊重要會議場所的事件時有發生。 (3)處理難度大。大部集資款無法追回,經營者也早已負債累累,資不抵債。有的甚至攜款潛逃。集資款、債務無法及時足額清償,羣體性事件極易復發。 二、成因分析 (1)經營者經營不善、資不抵債。經營者素質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應變能力差,決策失誤,使企業逐步陷入困境。還有部分企業在經濟效益好的時候,頭腦發熱,盲目擴張,亂鋪攤子,管理跟不上,從而導致企業崩潰。如美登高食品公司、華鵬集團。 (2)業主不講信譽,對供貨商索款推諉,有的甚至攜款逃跑。2000年5月份,堅尼燒烤店倒閉,法人楊堅出逃,原店員工和供貨商哄搶店物,接着員工和供貨商去省市集體上訪不斷,2000年集體上訪27批839人次,2001年集體上訪5批245人次。在上訪過程中,多次圍堵省、市機關大門,着統一印有“還債”字樣的白汗衫靜坐示威,甚至揚言赴京上訪。 (3)非法集資,高息攬儲,損害百姓利益。這方面既有金融機構,也有非金融機構。自1997-1999年間,法人代表熊偉義以寧威公司的名義向省衞生廳、省老幹部局等單位職工集資170多萬元,至今無法兑付。市農行解放路分理處通過市科委下屬情報所的副所長李琳非法~360萬元,其分理處原主任王小寧等人利用職務犯罪,將所籌款項連同東南大學、洪澤紡機廠三家共1560萬元投入泰信和房地產有限公司的太湖山莊項目,使得老百姓的活命錢血本無歸,從而引發糾紛。 (4)企業承包人更換頻繁,造成對外大量欠款。承包人不講信用,不按合同交納承包租金,導致商場無法開門,損害了櫃枱租賃人的利益。如星廣家電廣場。 (5)虛假註冊驗資,抽逃資金,使企業開張後難以為繼。如嘉和百貨法人代表邵家祥雖因虛假註冊而被判刑,但嘉和百貨裝璜投入作價1000餘萬元,由產權單位新宇房地產開發公司承擔用於支付債務,儘管承付單位在去年已支付50%債務,今年仍有3批35人次債權人來市集體上訪,要求儘快還清債務。 三、處置對策 (1)加強風險防範意識和依法經營意識的宣傳教育。 有關部門要有針對性地對全社會開展風險意識、防範意識的宣傳教育,宣傳國家金融管理的法律法規、非法集資的風險和危害,教育廣大羣眾不受高息引誘,不參與非法集資,共同維護金融秩序,消除非法集資滋生和蔓延的基礎。 要加強對企業經營者依法經營的教育,增強他們的守法意識、合同意識、誠實信用意識,依法開展經營活動。 (2)職能部門切實履行監督職責。 金融主管部門要加強對金融市場的監督,加大對非法集資等違法活動的查處力度,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儘量將其消除在萌芽狀態。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嚴把企業開辦註冊和年檢關。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惡意逃避債務的企業都存在虛假出資、抽逃註冊資金等行為。因此,在企業申請註冊時,應嚴格審查註冊資金是否真實、到位;企業年檢時要注意審查註冊資金有無抽逃,是否負債經營。一旦發現以上問題,應立即責令經營者整改或依法吊銷營業執照,防止將經營風險轉嫁到社會。 涉案企業普遍存在財務管理鬆弛、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税務部門要加強對經營企業特別是飲食、超市等經營單位財務狀況的稽查工作,防範經營風險。會計、審計事務所等中介機構要履行“經濟警察”的職責,依法執業,加強自律,杜絕虛假出資、虛假審計,維護市場經濟秩序。 (3)充分發揮法律服務等中介機構的疏導、化解作用。 自2001年初開始,市司法局、信訪局組織我市部分資深律師參與信訪接待工作,輪流為來訪人員提供法律和政策方面的義務諮詢,引導他們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一年多的實踐證明,律師參與信訪接待在化解矛盾、疏導當事人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市消費者協會也成功地處理了“捷達轎車質量問題集體投訴”事件。應該讓法律服務、法律援助等中介組織發揮其職能優勢,更多地參與到社會矛盾、糾紛處理中,協助政府維護社會穩定。 (4)建立羣體性事件的快速應即、處置機構。 要堅持突發性、羣體性事件屬地管理原則,由所在地的黨委、政府統一指

因經濟糾紛引發的羣體性事件調研

揮,信訪、公安、司法行政及相關職能部門積極參與,快速反應,堅決制止哄搶、衝砸等行為,控制事態;相關職能部門要認真履行各自監督、管理職責,互相協調、配合,實行綜合處置;要加強縣(區)、鄉(鎮、街道)兩級重大疑難糾紛調解中心的建設,在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及時處理各類矛盾糾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n8ez9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