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大綱

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大綱

農村經濟計劃(草案)的通知》要求,我局積極按照調研要求,深入農林、財政、農工部等涉農部門進行深入細緻的調研。

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大綱

一、基本概況

xx縣位於關中平原西部,東連興平,西臨楊凌、扶風,北接乾縣,南隔渭河與周至相望,地處東經108°61′——108°19′之間。東西長22公里,總土地面積397.8平方公里(586817.25畝),海拔高度411——603米。全縣共12個鄉鎮212個行政村,其中農用地452809.35畝,全縣總人口41.1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4.11萬人,可以説xx縣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業大縣。

二、農業農村經濟現狀

1、今年糧食產量形勢較去年相比,略有減產。去冬今春降雨量是歷年同期的三至四成,XX夏播植面積32.1萬畝,小麥產量達到122044.2噸,夏糧產量比去年呈減產趨勢,下半年由於氣候適宜,農作物長勢較好,今年秋播面積達33.5萬畝,預計平均畝產達到442.9公斤,秋糧產量預計達到148371.5噸,秋糧預計較往年增產6%。XX年全年糧食產量預計270415.7噸,總體較去年糧食總產量28萬噸略減產9000多噸。

2、畜牧養殖業總形勢較好,畜牧業經濟效益有望較大提升。今年我縣畜牧業面對生豬市場價格低迷,h7n7禽流感及黃浦江漂浮病死豬事件,對我縣畜牧業產生較大沖擊,生豬價格曾一度最低達到3.4元/公斤。後經我縣採取積極宏觀指導,政策信息支持,技術服務,人員保護包場等措施,動員養殖户填槽補欄,截止8月份,我縣生豬存欄達到57.1萬頭,奶牛存欄4.56萬頭,家禽存欄173.6萬頭,全縣畜牧業總產值達到5.02億元,畜牧業純收入1.42億元。下半年,畜產品價格有望較大提高,預計畜牧業今年總體形勢較好。

3、農業產業化強勢推進。目前全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159家。全縣共流轉產業化發展用地3.82萬畝,形成以大莊、南仁為中心設施蔬菜基地,以蘇坊、xx鎮、普集鎮、南仁的大路菜基地,以小村、普集街的大蒜基地和延渭河帶清水蓮菜基地的四大蔬菜及產業基地。一批以蘇繪公司、馨秀專業合作社、南可手織布為龍頭的手工布藝產業,以康穗食品專業合作社為龍頭的食品加工產業,以長寧鎮田大、金城、候家為基地的制刷業。建成了南仁“畜、沼、果”循環農業示範園、xx鎮萬畝優質良種繁育基地、蘇坊特色園林觀賞植物示範園、大莊核桃苗木繁育示範園等一批特色農業產業基地。其次,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逐步健全,我縣先後建設農技(機)服務站、土肥站、植保站、農產品質量監測站以及12個基層畜牧站,下一步將繼續完善農技基層服務站建設,建立自上而下的農業服務體系,為農民羣眾增產增收做好服務工作

4、外出務工成為農民收入新亮點。我縣現有農業人口38萬人,人均耕地面積僅為1.1畝,加之我縣工業基礎相對薄弱,因此農村剩餘勞動力只能靠外出務工增加家庭收入,截止目前,我縣外出務工人數達到104902人,外出務工主要流向於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柱、以及省內一些地區,根據最新數據,外出務工人均月純收入為1300元至1500元,外出務工已經成為我縣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的新方向。

5、農民收入呈現多樣式增收。我縣農民增收來源結構主要由家庭生產經營性收入、農民工資性收入、轉移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四方面組成,XX年我縣農業生產總值將預計達到19.4億元,農村居民年人均(現金)收入將預計達到9473元,比上一年增長16%。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4263元,佔年人均收入45%,家庭經營性收入3884元,佔年人均收入41%,轉移性收入為947元,佔年人均收入10%,財產性收入為379元。占人均年收入的4%。

三、支農政策落實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1、政策落實情況

⑴糧食補貼政策情況。XX年省級下達我縣玉米良種補貼面積均為33.7萬畝,補貼資金337萬元,下達我縣小麥良種補貼面積32.76萬畝,補貼資金327.6萬元。以“一折通”形式每畝10元補助資金補貼將全部發放。

⑵農機補貼政策情況。XX年農機補貼工作自5月7日開始,截止7月3日第一批補貼資金380萬元指標確認書已發放完畢,共發放《指標確認通知書》467份,補貼機具932台,受益農户415户,補貼資金380萬元。經鄉鎮驗貨核實、公示,縣補貼辦抽查核實已報財政結算資金129.845萬元。

⑶政策性農業保險。①政策性能繁母豬、奶牛保險。XX年處理養殖業保險賠案354筆,賠款總計47.12萬元。②政策性設施大棚(銀保富)保險。從XX年開展以來,累計承保1739.4畝,省級財政補貼保費金額48.7萬元。其中:XX年承保53.3畝,XX年承保1000.1畝,XX年承保686畝,累計賠付資金10萬元。③政策性小麥、玉米保險。XX年小麥承保面積30萬畝,保費450萬元,受災損失目前正在統計中,估計高於去年,預計賠付資金在150萬左右;XX年玉米承保7.56萬畝,保費148萬元,賠付玉米種植保險47筆,賠款金額22.88萬元。

2、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縣新農村建設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快,年內建設新農村示範村37個。同時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建設農村户用沼氣池1200口、大型養殖場沼氣池2處、農村沼氣鄉村服務網點10個,完成養殖小區沼氣項目建設10個。其次做好鄉村道路維護、村間街道硬化、綠化、亮化、美化、新化,新修鄉村道路10公里,硬化村間街道8.7公里。新打修復機井38眼,鋪設輸水暗管65千米,新修田間砂石路15千米,建設高標準農田1萬畝。全面啟動20個重點村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程。三是狠抓水利重點工程建設,完成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農村安全飲水等項目,建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6500畝、末級渠系改造7500畝,不斷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四、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1、農村和農業結構矛盾依然突出,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表現在:一是落後的思想觀念是農户走入市場致富的障礙,部分農民延續過去計劃體制下的習慣,思想不解放、保守,在需求資金項目上希望政府給予扶助,“等、靠、要 ”思想嚴重;二是種植結構單一,優質產品的比重依然很低,高效經濟作物面積較小,科技扶持的力度不夠,農產品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不強;三是畜牧養殖業在農業總產值中比重不高,農村二、三產業發展緩慢,主導產業優勢沒有發揮,輻射帶動能力不強,這導致農民經濟發展農民收入增幅較慢。

2、農業內部結構調整滯後,土地對農民增收的實際貢獻有限。農業結構調整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頭戲,但我縣許多農民還沒有從結構調整中得到實惠。一是少數農民仍然安於“小麥+玉米”的傳統農業生產,小富即安,甚至不富也安,不願參與結構調整。二是農村仍是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經營形式,土地經營權掌握在一個個細小單元之中,尚未形成符合農村產業項目發展的土地流轉機制和政策,土地流轉和集中相當困難,規模農業效益得不到實現。

3、農業成本增加,農畜產品價格波動大,造成農民增收困難。農民收入的大幅增長,除政策扶持外,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農產品價格上漲,但農產品價格受到市場因素影響較大,以今年為例,2月份生豬價格16.4—17元/公斤,雞蛋7.6元/公斤,牛奶收購價3.4元/公斤;4月份生豬價格為3.4元/公斤;6月份生豬價格為13——13.8元/公斤,雞蛋為9.0元/公斤;8月份生豬價格為14.6——16元/公斤,雞蛋為9.8元/公斤,牛奶4元/公斤;9月份生豬價為15.4——16.2元,雞蛋為9.8元,牛奶價格為4.6元/公斤。從以上數字可以看出我縣今年農畜產品價格基本成上升趨勢,但中間價格波動很大(生豬價格上下波動達到12.8元),由此可以看出農畜產品價格受市場調節影響較大,因此農民想要持續依靠價格上漲來增收不現實。其次,農業成本增加,使城鄉居民農產品需求對農民、農業生產收入增長率的支撐能力下降。如從XX年下半年起,糧食價格出現不同幅度的上漲,漲幅為8%,但是種子、化肥、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乘機上漲更快,漲幅達10.3%,糧價上漲給農民增收帶來的收益,多被農資價格上漲所沖銷,農民種糧效益低,有的甚至虧本。目前大部分農民生產的糧食剛好自給自足,對農民生產經營性收入造成影響。

4、農業投入不足,金融支持跟不上,農業增收動力不足。一是財政投入不足。就政府而言,XX年各級財政對農業的投入22687萬元,佔財政總支出141676萬元的16%,比上年的支出17%低1.0個百分點。就大部分農民而言,維持生活已屬不易,根本無力增加投入。二是農民貸款難更是一個普遍問題。信貸部門由於受管理權限、效益比較低等方面的影響,信貸支農的門檻設置過高,農民難以取得貸款。

5、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差,農業抗風險能力弱。農業為弱勢產業,由於農業生產成本高,災害、疫情、市場等風險較大,加之水利設施帶病運行多、水利設施遭人為毀損嚴重、重建設輕管理現象普遍存在等因素導致保灌率降低,嚴重製約和影響了農業生產規模化、集約化的發展。

6、農民工就業增收能力不高。表現在:一是獲取市場信息和外出務工渠道狹窄,據調查通過親朋好友介紹外出務工的佔60%以上,政府、中介組織只佔15%左右,自由外出達到了25%。二是農民工收入偏低,月純收入在1200—1300元佔20%,1300--1500元的佔70%,純收入1500元以上的佔10%。三是農民工整體素質不高,應對風險能力較弱。

7、農業科技的開發應用程度不夠。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但目前農村農業科技的開發和應用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一是投入不足,農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受資金困難,基礎設施條件不到位等因素影響,難以實施。二是農機推廣體系不健全,與市場、農民要求存在諸多不協調之處。三是推廣方式不合理,成效不明顯。四是農技成果轉化率低,很多農業科研成果停留在基礎理論上,轉化實用新型成果少。

五、對策及建議

1、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業,焦點在農村,作為農業大縣,民不富則縣不興,因此必須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進一步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一是立足本地區實際,發揮區域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嚮導,抓好以優質小麥為重點的優質糧基地建設,發展高效農業和特色農業,把優勢農產品做大做強,增強市場競爭力,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壓縮低品質糧食作物種植面積,促進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二是以規模化養殖為重點,加快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畜牧業是實現糧食轉化增值,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要大力發展規模經營,優化畜產品區域佈局,搞好農產品深加工,推廣“公司+基地+銀信+農户”的模式,以牛、羊、豬三大宗畜產品為重點,搞好配套服務,力爭畜牧業在兩年內佔農業總產值的50%以上,把畜牧養殖園區建成全省乃全國有名的優質畜產品生產基地,吸引農村富餘勞動力從事畜牧養殖,增強企業輻射帶動能力。

2、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進工業化進程。工業化是振興區域經濟的必經之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跳板和撐杆,工業興則鄉興,工業強則鄉強,這已被許多地方的實踐經驗所證明,而招商引資資源共享則是加快工業化進程的有效途徑。一方面要把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作為振興經濟的突破口,堅持放心放手原則,鼓勵、支持個體、民營等經濟在數量、規模、效益上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努力培育一批具有產業帶動性的龍頭企業。另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上大項目,大上項目。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改善投資條件,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創造良好的政策、法制、服務和輿論環境。加大自我推介力度,立足優勢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給予企業支持,拓寬企業融資渠道,解決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沿着健康的道路發展。第三,要圍繞發展壯大優勢產業做文章,用先進技術提高傳統產業,幫助其上檔次、上水平,儘快打造競爭力強的骨幹企業,形成優勢,提高競爭力。

3、強力推進城鎮化,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三農”問題,一直是困擾經濟發展、社會公平、實現現代化的核心之一。“三農”問題的解決,其根本出路在於減少農民的數量,實現農村富裕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專家認為,當農村人口數量下降到總人口的25%以下時,農村土地的價值才能夠達到市場化的要求,農業土地集約化生產、規模化生產和專業化生產才能達到一定水平,農業的科技含量、服務水平和農業成本才會有大幅度的改善,農民的收入水平和整體素質才會有明顯進步。大量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只有靠實現城鎮化戰略、提高人口的素質和技能,創造就業機會才能夠完成。城鎮化有利於工業產業聚集,有利於服務行業成長,有利於農村勞動力轉移。同時,城鎮化為工業化載體,為農業產業化創造條件,城鎮化進程的快慢直接影響着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一是要建立多元化投資機制,大膽地將一些基礎設施、公用事業推向市場,做到政府出政策,市場出資金,走綜合開發、滾動發展之路。二是加快發展小城鎮,小城鎮是統籌城鄉發展、搞活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要搞好城鎮定位,充分利用市場力量和市場機制,廣闢投資、融資渠道,集中建設一批工業帶動型、農業產業化型、資源加工型、商貿旅遊型等各具優勢和特色的小城鎮。吸引非公有制企業佈局,使鄉鎮企業和城鎮規劃有機結合起來,發揮集體作用和輻射作用,綜合利用資源,提高經濟效益。

4、做好對外勞務輸出工作,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牢固樹立抓勞務輸出就是抓經濟,抓勞務輸出就是抓增收,抓勞務輸出就是抓就業,抓勞務輸出就是抓開放的觀念。積極做到“五個加強”推進勞務輸出工作,即: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勞務輸出網絡。健全鄉村勞務輸出機構,負責收集勞務輸出信息並定期發佈、組織培訓和輸出、開展職工介紹等工作;二是加強市場建設,提供信息服務。嚴厲打擊非法職介機構,堅決取締“黑中介”,維護廣大羣眾的合法權益;三是加強技術培訓,提高務工人員的素質和勞務技能,提高其就業增收能力;四是加強教育引導,保證有序流動。避免盲目外出、無功而返,變無序輸出為有序流動;五是加強跟蹤服務,掌握務工人員的思想、工作、生活情況及用工單位的意見和要求,穩定輸出隊伍,加強外出人員回鄉創業引導,就近消化轉移農村富裕勞動力。

5、落實中央在農村的各項政策,促進經濟發展,農民增收。一是加強農村各項事業建設投入力度,要不斷的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對貧困家庭的學生實行教育救助;繼續搞好農村合作醫療,提高農民參加率,擴大合作醫療的覆蓋面;發展農村衞生事業,改善農村醫療條件,解決農民看病難問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開展科技、衞生、文化“三下鄉”活動,傳播先進文化,豐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改變農村面貌。二是通過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城鎮化等,實現經濟的多元化,廣開創收渠道,化解基層債務,增加財政收入,加大對經濟發展的投入力度,調動幹羣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三是加大對農資市場的監管力度,嚴厲打擊投機行為,完善農資流通渠道,降低農資價格,切實給農民減負。四是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落實涉農優惠政策,保障農民合法權益,保持社會大局穩定。

6、發展農業科技,提高農業效率。一是要增加科教興農投入,加大財政對農技研究推廣轉移支出,同時鼓勵社會資本進入農業科技研究推廣,特別是對農業產業化企業要加大投入力度,促進自主創新。二是要加大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力度,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農業科技體制,創建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和農業信息化體系。三要加強農業科技推廣和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加大基層農技站建設,配備更多更好的專業技術人員,做好對農户、企業的實地指導工作。其次圍繞推進農村經濟產業化,抓好科技成果轉化工作。

六、明年農村經濟發展的總體思路、任務目標及措施建議。

(一)、XX年農村農業經濟發展總體思路

XX年,全縣農村農業經濟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以統籌城鄉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為主線,按照“擴果、強畜、增菜、優糧、裝大手工布藝”的發展思路,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爭取把xx建設成為全國有機獼猴桃示範基地、全省重要設施農業基地、全省優質良種基地。

(二)、全縣農村農業發展主要目標任務:

——農業總產值達到20.37億,比去年增長5%。

——農村人均純收入10610元,比去年增長12%。

——糧食總產量達到28萬噸,糧食播種面積達到65.9萬畝。油料產量達到1200噸,油料播種面積6000畝。蘋果產量達到3.83萬噸,蘋果播種面積達到2.4萬畝。

——肉類總產量達到6萬噸,蛋類達到1.5萬噸,奶類總產量達到11萬噸。水產品產量達到1403噸。

——造林合格面積達到6382畝。

——建設基本農田3000畝。

——解決飲水困難人口2.9萬人。

——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平方公里。

(三)、農村經濟發展措施建議

1、突出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細化產業發展佈局。深入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園、獼猴桃示範園、旭日循環農業示範園、xx鎮萬畝良種示範園、蘇坊園林觀賞植物示範園和大莊有機果蔬精品示範園等建設,努力創建全省現代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啟動手工布藝文化產業園建設,打造“中國手工布藝第一縣”。

2、完善農業基礎設施。積極實施千億斤糧食增產工程、漆水河流域集鎮防洪工程、農村安全飲水工程、農業綜合開發及扶貧工程、退耕還林工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建設農村户用沼氣500户、大型養殖場沼氣池2處、農村沼氣鄉村服務網點15個,完成養殖小區沼氣項目建設20個;繼續做好鄉村道路維護、村間街道硬化、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建設。

3、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通過就地轉移、返鄉創業和異地輸出等途徑擴大就業,積極扶持和培育我縣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全年力爭新增省級一村一品示範村5個,大幅度增加農民的工資性收入;通過調整優化種養結構,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增加農民的生產經營性收入;通過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增加農民的政策性收入。

4、統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計劃完成22個村社區體育健身廣場建設和提升改造,新建新農村示範村32個,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實施“拔村上樓、整村推進”項目,引導農民向小城鎮、向新型農村社區集中,力爭年內農民進城落户1.3萬人,逐步實現農村基礎設施城鎮化,生活服務社區化,生活方式市民化。

5、繼續落實支農惠農政策,以政策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加大財政對三農投入力度,積極做好落實好糧食補貼、農機補貼政策,大力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繼續搞好農村合作醫療,提高農民參加率,擴大合作醫療的覆蓋面;發展農村衞生事業,改善農村醫療條件,解決農民看病難問;不斷的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對貧困家庭的學生實行教育救助;加強對農資市場監管,完善農資流通渠道,降低農資價格,切實給農民減負。通過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切實增加農民的政策性收入。

標籤: 調研 農村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e63qj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