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文化調研報告(精選15篇)

文化調研報告(精選15篇)

文化調研報告 篇1

各鄉鎮人大主席團在縣人大常委會的指導下,在鄉鎮黨委的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xx大精神,緊緊圍繞經濟建設、社會和諧主題,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各項職權,有所探索,有所規範、有所作為,有所進取,有所形象,認真履行職責,做了大量工作

(一)切實加強領導,鄉鎮人大工作得到保證

鄉鎮黨委對人大工作的領導,是鄉鎮人大開展工作、發揮作用的根本保證。

1、機構健全、領導重視。全縣共有七個建制鄉鎮。高亭、東沙、岱西、岱東、長塗鎮人大主席由黨委書記兼任,設專職副主席和聯絡員各一名;衢山鎮、秀山鄉設專職主席、副主席、聯絡員各一名。今年四位鄉鎮人大聯絡員調配了大學生公務員,二位聯絡員兼任政府辦副主任。這樣的配備,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各鄉鎮黨委對人大工作總體來説比較重視,每年都聽取人大工作的彙報,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職能,幫助人大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書記辦公會、黨委會、鎮長辦公會等重要會議,都請人大專職主席、副主席列席。

2、鄉鎮黨委研究人大工作。鄉鎮黨委要將人大工作列入了重要議事日程,大多鄉鎮黨委每年都有幾次聽取或專題研究鄉鎮人大工作。人大主席團會議每年召開2—4次,在行使職權過程中涉及有關重大問題時能及時向黨委報告,需要黨委統籌協調的,也得到了黨委的支持,基本能保證人大工作的順利開展。

3、經費得到保障、辦公條件不斷改善。鄉鎮人大工作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鄉鎮人大代表活動經費一般採用報帳制。目前,鄉鎮人大專職主席、副主席都配備了專用電腦,為日常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有的鄉鎮按照“目標同一,工作同向,獎懲一致”原則建立了黨委領導下的書記、人大主席、鄉(鎮)長分工負責制,各項工作協調發展。

(二)監督與服務並重,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我縣經濟比較落後,xx年全縣生產總值才27億元,縣級財政收入1億元。自從縣委號召跨越式發展和“四個岱山”建設以來,各鄉鎮人大把招商引資、統籌協調、維護穩定、創建和諧、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作為人大工作的大事來抓,努力尋求人大工作與經濟建設的最佳契合點。

一是各鄉鎮人大對政府工作實行監督的基本做法:

1、召開主席團會議,適時聽取和審議政府有關工作情況的彙報。重點對政府招商引資、工業園區、實事工程、民生問題等重要事項處於人大的監督之下,促進了政府有序、高效運作。

2、督促政府抓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落實工作,建立會議辦理、現場辦理、評估辦理等制度,大多鄉鎮採用答覆時面商和辦結前面商的“二次面商程序”,使代表建議滿意率和辦理解決率逐年提高。

3、組織各種層次的視察活動。突出重點工程建設、農村基礎設施、環境衞生、生態綠化、轉產轉業、生產安全、農貿市場等方面開展視察。選擇羣眾關心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組織代表開展調查研究,提高對政府辦事效率、政務公開、承諾服務的監督有針對性。如岱西鎮人大把鹽業享受柴油價補貼問題以建議形式,通過代表提交到省人代會和全國人代會上;還把鹽業鹽民生產問題的調查報告送到省人大、省的政府和省鹽業局後,引起省裏對鹽區生產建設的重視、達到原鹽價格提高的效果。

二是各鄉鎮人大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主要體現:

1、切實履行職責,審議、決定鄉鎮改革和經濟建設的重大事項,保障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順利進行。擴大知政知情渠道,積極採取“政府實事工程,大家提、大家議”的活動,並組織人大代表深入調查研究,聽取羣眾意見、為地方發展進言獻策。

2、服務中心工作,始終與黨委同心同調。主動推進政府工作,做好維穩工作:如衢山鎮人大在鼠浪湖島整體搬遷中做了大量工作;長塗鎮人大在金海灣大型工程建設中,負責徵地拆遷工作;秀山鄉人大在常石集團和惠生集團落户中負責民生協調工作;高亭、東沙、岱西鎮人大做好工業園區徵地工作等。

3、鼓勵人大代表招商引資起作用、幫困扶貧獻愛心、經濟發展作貢獻。據近二年初步統計:各級人大代表在縣鄉兩級招商引資工作中受表彰達20多名;有80%以上各級人大代表建立幫困結對户;在全縣重點骨幹企業老總中人大代表佔50%以上;在“創業創新”評選全縣十大人物中人大代表佔6名;在縣第三屆專業撥尖技術人才和優秀實用人才榜上人大代表佔10名。

4、協助企業轉型升級。各鄉鎮人大經常組織企業代表到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型企業學習考察,僅去年長塗鎮組織代表到上海、南通等地和企業考察;衢山鎮組織代表到舟山的金塘、六橫船舶企業考察,東沙鎮組織代表到寧波北侖港物流企業考察等,為本地企業代表借鑑創業創新經驗提供平台。可以説,這幾年引進全縣港口企業落户和省市縣重點工程建設,各鄉鎮人大及其代表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到2019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84。2億元,財政總收入7。5億元。

(三)民主法制意識加強,依法治縣治鄉工作逐步推進鄉鎮人大在民主法制建設和依法治縣治鄉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突出法制宣傳教育。督促鄉鎮政府加強對《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義務教育法》、《土地管理法》、《環境保護法》、《衞生法》、《農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養老保險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工作,促進普法工作的落實。

2、着力推進依法行政。以建設法治政府為目標,督促政府部門效能建設和政務公開,提高公務人員素質。各鄉鎮人大多次牽頭舉辦《生產安全法》、《行政許可法》、《公務員法》、《公司法》、《合同法》、《婚姻法》、《物權法》等法律講座,並開展對執法部門督查。

3、有效開展執法檢查。近年來鄉鎮人大着力對土地管理、環境保護、漁業生產安全、教育衞生、農民負擔、職工維權等方面要求有關部門述職、組織代表評議,如去年衢山鎮人大對設立不久的交通、建設、漁業分局提出了14條整改意見、各分局有了壓力,就產生動力,促使工作有很大的改觀。

文化調研報告 篇2

摘要:如今,茶飲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不僅是因為茶有提神消疲等功效,而且喝茶已經成為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習慣。針對人們喜歡喝茶的習慣和功效,就以英德紅茶為例,就英德紅茶的歷史,現狀,發展,特徵,文化內涵,傳承與利用等方面,希望通過此種方式更好的宣傳英德紅茶及傳承英德紅茶文化。

關鍵詞:英德紅茶;宣傳;傳承;文化

前言 紅茶的幹茶色澤與沖泡的茶湯以紅色為主調,所以稱為紅茶。以適宜製作本品的茶樹新芽葉為原料,經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精製而成。紅茶按製造方法的不同,又分為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紅茶有健康保健的作用,而且還有預防疾病的功效,有益於心臟健康。

英德紅茶產於廣東英德市,屬葉型紅茶。茶色烏黑雪亮。身披金毫,沖泡後湯色格外鮮紅,味醇清爽,回味無窮。英德紅茶產於廣東的英德市的英山區,這裏在19世紀前半葉就曾是紅茶的產地。“英德紅茶”是與“祁門紅茶”“雲南滇紅”齊名的三大紅茶之一。

主體 一.英德紅茶的歷史與現狀:

英德茶歷史悠久,可上溯到1200多年前的唐代;英德茶文化源遠流長,早在茶聖陸羽的《茶經》中,就有“嶺南英德產茶”的記載。英德紅茶創造制於1959年,品質優異,除了具有優越的自然環境外,與選用適制紅茶的雲南大葉種為主體,搭配鳳凰水仙和推廣成功高香、優質大葉紅茶新品種有關。1963年英國女王的盛大宴會上,英德紅茶就被用於招待貴賓,並受到一致推崇,英德紅茶此後作為高級紅茶被英國指定為王室用茶。英德紅茶中以英紅九號最為出名。英紅九號產自英德市的英紅鎮,英紅鎮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生產出了高香型的英紅九號,廣受英德人民的喜愛。英德紅茶還出口到世界各地,與國內被譽為“茶中明星”的滇紅(雲南紅茶)和“茶中英豪”的祁紅(祁門紅茶)一起被認定為中國三大著名出口紅茶。

英德紅茶英德紅茶花色品種齊全,品質特點突出,規格分明:

葉茶:條索緊直,勻齊,色澤烏潤、芽尖肥壯,金黃色毫尖顯露,無梗雜;湯色紅亮,香氣清高、滋味鮮爽醇厚;葉底嫩勻紅亮,抖篩8~9孔,長度1~1.5釐米。

碎茶一號:顆粒緊結重實,芽尖金黃顯露,色澤油潤;湯色紅亮,香氣高爽持久,花香明顯,滋味鮮爽濃醇,葉底嫩勻明亮,圓篩8~10孔。

碎茶2~5號:顆粒緊結、勻齊,色澤油潤,不含毫尖;湯色紅濃明亮,香氣鮮爽濃郁而持久,滋味濃強鮮爽,富有刺激性,葉底紅勻明亮,圓篩12~28孔。

碎茶6號:較細嫩的莖子茶,色澤烏褐尚潤;湯色尚明亮,香氣純正,滋味醇和,葉底紅勻,圓篩9~12孔。

片茶:葉片皺褶,大小勻齊,色澤尚潤,湯色紅亮,香尚鮮純,味醇尚濃厚;葉低紅勻明亮,圓篩12~28孔之輕身茶。

末茶:手感重實呈砂粒狀,色澤潤,不含粉灰及泥砂;湯色濃紅、香氣純正,滋味厚,葉底紅勻尚亮,圓篩28~60孔。

金毫茶:外形條索圓緊,金毫滿披,色澤金黃潤亮;湯色紅亮,香氣毫香或花香,濃郁持久,滋味濃爽甜潤;葉底芽葉完整,肥嫩紅亮。成為紅茶名茶的新花色,填補國內大葉種紅茶類高檔名茶的空白。

英德紅茶在以往與現在都受到人們的喜愛,20xx年12月廣州國際茶業博覽會上,英德紅茶和英紅九號以其獨特的韻味征服了大多數人。英德紅茶的發展帶動的茶文化的發展,並以其獨特的魅力一如既往的影響人們的生活,帶給人們茶的享受。

二.英德茶的文化內涵

在英德人民的眼中,英德紅茶文化是與英石文化同等重要的,它們不僅展現了英德人民熱情好客的一面,更是代表了英德人民的文化內涵。通過英德紅茶那種苦中帶澀,反映了英德人民剛毅又有温柔的一面,與英德人民的性情結合在一起了。雖然英德人民不像其他城市的人民那樣具有很高的科學文化,又不及潮汕人民的好客,但是,他們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就是通過英德紅茶來訴説自己的獨特的山區文化。英德紅茶帶動了英德茶文化的發展,喝茶已經成為了英德人民的“家常飯”。

1.客來敬茶成為英德人尋常禮節

凡是有客人來作客,人們總是先敬上一杯熱乎乎的茶,讓客人有種在家的感覺,然後賓主啜飲交談。通過茶這種媒介,溝通賓主雙方的心,讓客人令客人有賓至如歸之感,讓主人心感温暖。“來客不敬茶,不是好人家”這已經成為英德人民約定俗成的規矩,一種為人豪放的美德。不管客人是否需要,主人都會敬上熱茶,英德茶鄉人民把“客來敬茶”當作一種崇高的禮儀對待。英德人民通過茶體現了英德人民的好客,以茶會友是英德人民的待客之道。

2. 以茶饋贈,以茶交友

以茶交友是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喜愛的交友方式,茶不僅作為待客之物,更是朋友間禮尚往來的酬贈佳品。“茶山滴綠翠,處處有佳茗”。茶作為一種禮物,是英德人民探親訪友的必備之品,體現了茶鄉人民的一種情懷,一番美意。在英德,喝茶是最容易交友的方式之一,無論相識與否,一杯茶之後就會有一種“遇知音”的感覺。以茶交友被稱為“君子之交”,與那種被斥為酒肉朋友的“小人之交”不同。“君子之交”是通過相互的品茗而談茶藝,“茶經”,是一種和諧知音而高雅的交往。以茶交友常在摯友和志趣相投朋友之間,發展到高層領導和知識界層之中,且愈有發展之趨勢。

3. 茶店林立、茶葉芬芳、琳琅滿目

在英德的大街上,處處可見大大小小的茶莊與茶室。“陸羽茶莊”等茶莊更是人民喜愛的名字。兼營茶葉的專櫃顧客盈門,各個茶類,各種茶葉,花色品種,各種包裝一應俱全,儼然是茶的世界,處處是茶的芬芳。英德還有一條長長3.3公里,寬30公尺的茶園路,以及以喜歡喝茶的詩人楊萬里為名的楊萬里大道。

4.英德獨特的“擂茶粥”

吃擂茶粥的習慣是英德人的傳統習慣,不但從歷史上保留了下來,而且變得富有新意,並被推而廣之。擂茶粥不僅在普通百姓家裏有,而且在一些的餐館也提供擂茶粥,可以説是擂茶粥的一大推廣。擂茶粥不但清香可口,四季皆宜,而且生津止渴,健胃提神,而且人們一有小病就會吃擂茶粥用以治病。

三.英德茶文化的發展,保護和利用

由於英德盛產茶,所以英德人民把茶花定位英德的茶花,不僅表達全市人民的心願,更加反映了英德人民愛茶的濃厚情懷和精神風貌以及熱情好客的美德。大力鼓勵人民經營茶類的商品經營,把英德紅茶繼續的推向全國及全世界。英德還開闢了旅遊觀光茶園棗茶趣園。茶趣園離市區3公里,有茶園面積20公頃,在美麗的茶園中,設有大茶壺笑迎客人,茶寮觀景、採茶區、製茶坊、品茶軒等景點,還喜食“擂茶粥”。遊客在欣賞茶園大自然風光之餘還可實踐採茶、製茶、識茶、品茶的技藝。英德市政府還對英德茶區擬進行第二次創業,其重點是大力發展高香型名茶3000公頃,推動英德茶業經濟的發展步伐及弘揚英德紅茶文化。英德還建設“茶葉博物館”、“旅遊茶館”、“茶苑”、“茶莊”和“百茶園”,成為廣東的茶城,鼓勵人民繼續發展茶類事業,學習泡茶的技術,推廣茶藝。茶城的興建反映了英德人民為推動茶文化的奉獻精神,是英德茶文化的新起點。為弘揚茶文化,英德還擬建茶葉一條街,擬建建成具有展覽、貿易、信息交流等多功能的大型茶葉市場,集齊全國各地的名茶,在此處交流與發展。在這方面來説,從茶文化的發展角度來説,是汲取各地茶文化之營養;切磋交流發展茶文化之經驗;融合貫通各地茶文化之精華,推動茶文化的發展。這不僅發展了英德茶文化,而且還發展了英德的商業,做到了文化反哺經濟。英德還擬建一座塑像“茶花女”,作為英德茶的象徵。英德市政府及英德市民都極力的發揚發展英德茶文化,通過茶經濟推動茶文化的發展,通過茶文化的發展反哺英德的經濟。

英德紅茶是英德茶的代表,更是英德茶文化的重要弘揚途徑,通過英德紅茶的推廣與發展,英德紅茶把英德推向全國,讓全國都知道英德,知道英德人民的熱情好客及精神風貌。希望通過此次的報告,可以更好的把英德紅茶宣傳出去,讓英德紅茶走進更多人的視線裏,讓更多的人知道英德紅茶。這更是一種發揚英德茶文化的一種途徑,希望藉此機會更好的傳承英德茶文化,也希望政府更加的重視英德的茶文化,不僅把茶作為一種文化事業來建設,還要更好的把茶文化當做是文化產業來宣傳和發展冀傳承下去。茶,不僅是一種日常生活的食品,更是一種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可以建立博物館或者紀念館來弘揚茶文化,更是把茶作為廣東的一個特色,廣東的文化事業和廣東的文化產業來發展,不要只靠一個小縣城來發展茶文化,如果把茶文化放在全省的文化事業來發展,相信茶文化一定會更快更好的發展和傳承下去的。

文化調研報告 篇3

採訪時間:XX年8月13日10點

採訪地點:潮州饒平師範實驗中學教學樓教師辦公室

採訪方式:面談

採訪人員:黃曉君,麥鈺珍,歐春慧

被採訪人:九年級(4)班班主任魏老師

問:您好!老師!我們是華南師範大學社會實踐服務隊調研組的成員,我們想了解一下學校學生的中國傳統文化素養的情況。請問一下,根據你的瞭解,學校或是班裏有沒有舉行過關於傳統文化知識的活動或者比賽呢?

魏:第一,我們每個學期都會舉行書法比賽的。第二,語文課堂也要求閲讀四大名著,現在學生的書桌裏一般都會存有各類名著。第三,從七年級開始,班裏都會分興趣小組來學習國畫等。另外,也有合唱團等傳統音樂知識的學習。

問:那麼,班裏的學生對這類比賽的反應時怎樣的呢?

魏:我覺得這是跟年齡層有關,也跟學生性格有關。比如,性格外向活躍的學生就很積極地參與,表現得很出色。而性格內向安靜的學生則不是那麼積極參加。總的來説,學生還是很喜歡這類的活動的。

問:能不能舉個具體的例子呢?比如書法學習。

魏:嗯,大部分學生都很用心去學,他們的都很工整、漂亮。我是教物理的,平時收上來的作業的都寫得很工整,比我的都要好看。呵呵

問:我們也看過他們的筆記本,真的寫得很不錯。那他們學習這類文化知識,是出於被動強制的?還是出於主動感興趣的呢?

魏:一部分是出自於興趣的,一部分是要指引去的。他們國中這個年齡段比較需要老師的指引的,比如看四大名著,老師一般會指引男生先去看三國演義,女生去看紅樓夢。他們還不太懂去挑書,還需要老師去指引的。

問:那麼,在傳統優秀思想品德方面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例如,愛國,尊師重道,長幼有序,樂於助人等優秀思想。

魏:學生的思想覺悟都很高,特別有愛心。上一學期我們班有位學生的父親患有肺結核,學生知道後主動發起捐款,最終由於對方家長覺得有能力去解決就沒有接受這筆捐款。但從裏面看出學生的做好事的熱心,還有學生的家長對樂於助人行為的支持。他們都是自願、自發組織的。

問:那為了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班裏會相應的舉行什麼活動麼?

魏:傳統美德是一個學校的根基,而國中生的思想比較模糊,是最需要指導的。我們每週的班會課都是由班主任主持的,讓學生自由發言活動。一般會以有關“美德”的哲理作為主題。我也會讓同學在每週的週一把《三經》《道德經》中一些句子抄到黑板的一個小角落裏,讓學生來認識背誦。有一些比較難懂得的,我會舉一些社會上的例子來解釋,深入分析,然後讓學生分析其中的利與弊。

問:那這類活動會起到怎樣的效果呢?

魏:效果還是很明顯的。他們都很乖,很多道理,你對他們講,他們還是會聽的。比如以前我們班的衞生情況是很差的,學生很不注意衞生,垃圾都是隨手就扔掉。後來我就整天給他們上環保教育課,利用一些措施強制性的要求他們一定得把垃圾往垃圾桶裏扔,慢慢的我們班衞生情況就好了很多,還拿了文明班一等獎。

問:如果要增強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你認為最關鍵是什麼呢?

魏:我覺得最關鍵的是讓他們動手,增強他們的主動性。很多事情他們沒有動手是不會懂的。比如叫他們看文學名著,他們開頭是好奇,可能翻了幾頁就不看了,畢竟文的簡介吸引力不大。但是,配合相應的讀書筆記,要求他們自己去收集內容,他們就很主動去完成。

問:那你認為學校可以怎麼樣的活動來加強這方面的培養呢?

魏:我覺得文藝晚會是最適合的,這類活動比較活躍,也可以放鬆自己。不僅可以學習到一些傳統文藝,還可以讓老師,學生都參與進來。

問:非常謝謝老師您的回答,打擾你的時間了。謝謝您。

文化調研報告 篇4

文化事業是一個國家政治體制,社會制度,經濟實力的具體體現,是民族精神的根源與傳承,是人類歷史變遷,社會發展的見證,泱泱中華大國,上下五千年文明,十三億華夏兒女,其中農村人口占80%,農村文化發展在中華文明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筆,農村文化的涵蓋面廣,意義重大,其中傳統文化、鄉村文化、通俗文化屬於原生態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傳承與發展,是現代文化的基礎,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引導深化農村改革,構築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也是以人為本,關注三農問題的具體凸現,當前我縣農村文化建設是否適應新形勢發展和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呢?就此我們進行了調查研究。僅以××鄉為例,窺一葉而知秋。

一、我鄉農村文化建設現狀

××鄉民間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各村都有其民間文化特色,六李村的圍鼓清唱;方崗村的玩蚌精、蓮響舞;大魏村、塘陳村的舞龍燈;××村的拉犟驢;小羅村的路竹馬;廟王村、魏店村的舞獅子;界牌村、六李村的彩蓮船;大潘村的皮影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全鄉各村都成立了文藝宣傳隊,每年組織多次文藝節目匯演,在當地羣眾中具有很好的影響,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教育作用。

二、存在問題及成因

人才斷層,青黃不接,農村文化創作與表演人員基本上是50歲以上,傳人難尋,現代年青人大多侷限與打工經濟或創業成家,對農村文化不“感冒”,部分曲藝品種面臨失傳滅絕。

三、農村文化力不強帶來的負面影響

當前的農村,由於文化公共設施陳舊老化,文化事業發展滯後,文化教育陣地嚴重匱乏,思想道德文化感召力減弱,科技文化推動力滯後,文化發展滯後於經濟發展,甚至不同向或者不同步,娛樂文化生活陶冶力下降,廣播少、書報少、文體活動少、出門旅遊少,加之各種腐朽思想的負面影響,致使農村人們的道德滑波、世風變濁,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有所滋長。在一部分人的心目的,“政治是空的,理想是遠的,道德是虛的,唯有金錢是真的”,似乎除了金錢和享樂外再沒有什麼可值得追求的了。有的只求實惠,不講理想,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被歪曲,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淡漠;二是文化生活貧乏和文化市場不健康,倫理道德觀念蜕變。農村社會環境受到污染,許多格調低下和渲染色情暴力犯罪的書刊、音像製品充斥農村文化市場,惡化了農村社會精神環境。部分農民的社會正義感、責任感、義務意識淡漠,榮辱觀、是非觀混亂,國家和集體觀念淡化,道德滑波;三是文化項目難引進。近幾年中央出台了不少扶持農村發展網的好政策,並且有大量專項資金扶持農村文化建設,諸於我縣農村文化體制、設施、人才、陣地等方面的問題,好機會經常擦肩而過;四是宗教活動頻繁,封建迷信抬頭,社會治安形勢不容樂觀。

四、振興我縣農村文化的對策

鄉鎮文化是農村文化活動的載體和組織者,直接影響農村文化建設。怎樣加強農村文化建設,主要從農村文化站建設着手,我建議:

1、深化認識,營造農村文化工作的基本環境。羣眾文化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盛況,發展和繁榮羣眾文化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必然要求,縣鄉政府部門要加大對羣眾文化工作的領導和管理力度,站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重視羣眾文化事業的發展,經常對羣眾文化工作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幫助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和困難,各鄉鎮應將文化工作納入雙方明建設目標管理範疇,改變那種説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要花錢寧可不要的現象,使農村文化走出“無事幹、無人管、無所作為”的誤區。

2、強化改革,建立農村文化良好的運行機制。機構改革是必然趨勢,文化站無疑必須面對現實,迎接挑戰。但無論怎麼改,從事人民羣眾文化生活的機構不能撤,也不該撤,在改革中,文化站必須抓住機遇,理順體制,開避出一塊屬於自身的天地,使之成為農民羣眾文化生活的嚮往之所,也只有這樣,才有其存在的必要。按照文件要求,在改革中,要明確文化站是最基層的文化事業單位,要將文化站的人、權、事、物徹底下放,成為鄉鎮政府垂直的工作部門;明確縣文化局的主管職能,把握好進人關、用人關、培訓關,應嘗試將一批業務精,敬業精神強,有較強工作能力的文化專幹納入國家公務員範疇,使之生活和工作待遇上與其他幹部一視同仁,將文化事業納入“以錢養事”機制,建設良好的運行機制、激勵機制、投入機制,把發展先進文化與改造落後文化統一,與提高羣眾文化素質統一,與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統一。同時,可發揮文化廣播、電視、體育等相關部門職能互補的優勢,組成綜合的鄉鎮羣眾文化娛樂機構,增加其實力和發展後勁。

3、增加投入,加大對文化中心配套建設的投入。陣地是舞台,是文化站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在鄉鎮機構改革中,各鄉鎮黨委、政府應該保證和改善文化站的基本辦公條件,必須將現有的文化市場,陣地和設備劃最文化站統一管理和使用,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借調和挪作他用,同時,隨着經濟的發展,鄉鎮財政應逐年增加對羣眾文化工作的投入,應將文化活動經費列入財政預算逐步鞏固和添置文化娛樂設施和設備,比如建好一個文化站,一個廣播站,一個圖書室,一個農科教中心,一個文體活動中心等等。文化站要藉助站力發展文化產業,確立羣眾文化羣眾辦的思路,動員多方力量參與羣眾文化建設,保住好開展羣眾文化的基本陣地。

4、提高素質,優化農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隊伍。在我縣鄉鎮文化專幹隊伍中,整體素質偏低是導致專職不專,陣地丟失,文化活動少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黨委、政府要重視文化專幹隊伍,確立“生存靠政府、發展靠自己”的思路,文化專幹基本工資應實行全額撥款,獎金福利由自身發展文化產業補足,以確保農村文化站業務骨幹的穩定和自身“責任田”的耕種。同時,各級文化業網務部門要加強對文化專幹的教育和培訓,通過舉辦培訓班等形式,努力提高他們的政治和業務素質,使他們成為羣眾文化管理上的能手,羣眾文化活動輔導上的行家,逐步擺脱掛靠在政府,長期靠“打工”度日的模式,使之成為鄉鎮政府領導下的豐富羣眾精神文化的新生兒;再次,文化站應轉變觀念,憑藉自身所擁有的人才、地域、文化經濟政策等優勢,積極開發文化產業,達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佳結合,彌補文化經費不足,壯大自身實力。

與時俱進,當前的文化站必須直面現實,走出原地停滯怪圈,變“等、靠、要”的依賴性為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自覺性,變“求穩旁徨”的被動性為“無功就是過”的主動性,在國家羣眾文化政策的指導下,迎接挑戰,走進屬於自己的天地,繁榮我鄉農村文化。

文化調研報告 篇5

採訪時間:XX年8月13日9:00

採訪地點:潮州饒平師範實驗中學行政樓辦公室

採訪方式:面談

採訪人員:黃曉君,麥鈺珍,歐春慧

被採訪人:林主任

問:您好!林主任!我們是華南師範大學社會實踐服務隊調研組的成員,我們想了解一下貴學校學生的中國傳統文化素養的情況。請問一下,根據你的瞭解,學生怎麼看待中國的傳統文化呢?也就是説,他們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程度是如何的?

林:總體上開看,本學校的學生還是比較喜歡傳統文化,尤其是國中部的學生,由於他們都是以較為優秀的成績考進來,整體素質都比較高。有些學生家庭環境好,父母接受過教育的話,便會更主動去學習關於傳統文化的內容,因為父母從小便會給他們安排相應的才藝培訓,其中也包括書法,國畫,傳統樂器的學習等。

問:我們也從班主任助理那裏得知,班上確實有部分同學才藝很出眾的。那麼,學校有沒有舉行過關於傳統文化知識的活動或者比賽,為他們提供一個展示的舞台呢?

林:這類活動對於學生全面發展很重要,我們學校也看得很重。每個學期都會舉行年級的書法比賽,讓學生主動去練毛筆和鋼筆。還會有象棋比賽,文藝晚會,黑板報評比等。這是學校裏規定舉行的活動。而班主任和年級工作中也會自由地安排一些適合他們學生年齡段的活動。這些活動都會設立獎項,以此來鼓勵學生積極參加。

問:學校在傳統才藝上還是相當重視的,那麼,在傳統的優秀思想品德方面的情況又是怎樣呢?例如,愛國,尊師重道,長幼有序,樂於助人等這些優秀思想。

林:學校的學生都很乖,他們當中大多數都是比較喜歡學習的,所以也很聽老師的話,很尊重老師,很熱心幫助同學。如果哪位學生家裏有困難,同學都會很積極去幫忙。當然,其中也有一些學生這方面還需要加強,比如體育特長生,他們的素質則差一點。學生的素質高低跟父母和這個社會是密切相關的,學校教的東西,他們吸收後回家或者看到社會上別人不是這樣子做的,就會疑惑,甚至會學習那些不好的習慣,以大欺小等等。這些現象也是有的。

問:確實如此。學生的思想品德是從小鍛鍊起來的,也經過長年累月的培養和沉澱。那學校為了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會設立什麼措施去應對呢?

林:學校每週都會有校會和班會,校會中領導的發言也會有道德方面的教育。而班會則由班主任自定主題,其中一些主題也會涉及思想道德的教育。比如,XX年的汶川地震,學校也開過專門的校會來展開捐款活動,學生都很熱心積極參與。道德的教育一般是融進在日常的教育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去感受去學習。

問:相信這會對學生有很大的幫助的。現在社會上的言論也很激烈,説現在的學生崇洋媚外,追星的現象很嚴重,幾乎都忘了傳統文化,很擔心中國的傳統文化沒有繼承人。那麼,你怎麼看待這種現象呢?

林:當代學生的愛好十分廣泛,這是跟以前所不同的。當然,改革開放後崇洋追星的現象是有,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確實不如以前。以前我們做學生的時候,都拿政治人物當偶像,對首都也有一種莫名的熱愛,現在學生一般都是把明星當做偶像。呵呵,這的確會造成一種衝擊,但是不致於把傳統文化都扼殺掉的。中華民族文化是根深蒂固的,不會減弱的。

問:總的來説,學校的教育理念中沒有輕視對傳統文化的教育,這對於學生的發展是很好的,希望以後學校會越來越好。謝謝主任接受我們的採訪。非常感謝。再見!

文化調研報告 篇6

摘要:如今,茶飲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不僅是因為茶有提神消疲等功效,而且喝茶已經成為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習慣。針對人們喜歡喝茶的習慣和功效,就以英德紅茶為例,就英德紅茶的歷史,現狀,發展,特徵,文化內涵,傳承與利用等方面,希望通過此種方式更好的宣傳英德紅茶及傳承英德紅茶文化。

關鍵詞:英德紅茶;宣傳;傳承;文化

前言 紅茶的幹茶色澤與沖泡的茶湯以紅色為主調,所以稱為紅茶。以適宜製作本品的茶樹新芽葉為原料,經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精製而成。紅茶按製造方法的不同,又分為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紅茶有健康保健的作用,而且還有預防疾病的功效,有益於心臟健康。

英德紅茶產於廣東英德市,屬葉型紅茶。茶色烏黑雪亮。身披金毫,沖泡後湯色格外鮮紅,味醇清爽,回味無窮。英德紅茶產於廣東的英德市的英山區,這裏在19世紀前半葉就曾是紅茶的產地。“英德紅茶”是與“祁門紅茶”“雲南滇紅”齊名的三大紅茶之一。

主體 一.英德紅茶的歷史與現狀:

英德茶歷史悠久,可上溯到1200多年前的唐代;英德茶文化源遠流長,早在茶聖陸羽的《茶經》中,就有“嶺南英德產茶”的記載。英德紅茶創造制於1959年,品質優異,除了具有優越的自然環境外,與選用適制紅茶的雲南大葉種為主體,搭配鳳凰水仙和推廣成功高香、優質大葉紅茶新品種有關。1963年英國女王的盛大宴會上,英德紅茶就被用於招待貴賓,並受到一致推崇,英德紅茶此後作為高級紅茶被英國指定為王室用茶。英德紅茶中以英紅九號最為出名。英紅九號產自英德市的英紅鎮,英紅鎮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生產出了高香型的英紅九號,廣受英德人民的喜愛。英德紅茶還出口到世界各地,與國內被譽為“茶中明星”的滇紅(雲南紅茶)和“茶中英豪”的祁紅(祁門紅茶)一起被認定為中國三大著名出口紅茶。

英德紅茶英德紅茶花色品種齊全,品質特點突出,規格分明:

葉茶:條索緊直,勻齊,色澤烏潤、芽尖肥壯,金黃色毫尖顯露,無梗雜;湯色紅亮,香氣清高、滋味鮮爽醇厚;葉底嫩勻紅亮,抖篩8~9孔,長度1~1.5釐米。

碎茶一號:顆粒緊結重實,芽尖金黃顯露,色澤油潤;湯色紅亮,香氣高爽持久,花香明顯,滋味鮮爽濃醇,葉底嫩勻明亮,圓篩8~10孔。

碎茶2~5號:顆粒緊結、勻齊,色澤油潤,不含毫尖;湯色紅濃明亮,香氣鮮爽濃郁而持久,滋味濃強鮮爽,富有刺激性,葉底紅勻明亮,圓篩12~28孔。

碎茶6號:較細嫩的莖子茶,色澤烏褐尚潤;湯色尚明亮,香氣純正,滋味醇和,葉底紅勻,圓篩9~12孔。

片茶:葉片皺褶,大小勻齊,色澤尚潤,湯色紅亮,香尚鮮純,味醇尚濃厚;葉低紅勻明亮,圓篩12~28孔之輕身茶。

末茶:手感重實呈砂粒狀,色澤潤,不含粉灰及泥砂;湯色濃紅、香氣純正,滋味厚,葉底紅勻尚亮,圓篩28~60孔。

金毫茶:外形條索圓緊,金毫滿披,色澤金黃潤亮;湯色紅亮,香氣毫香或花香,濃郁持久,滋味濃爽甜潤;葉底芽葉完整,肥嫩紅亮。成為紅茶名茶的新花色,填補國內大葉種紅茶類高檔名茶的空白。

英德紅茶在以往與現在都受到人們的喜愛,20__年12月廣州國際茶業博覽會上,英德紅茶和英紅九號以其獨特的韻味征服了大多數人。英德紅茶的發展帶動的茶文化的發展,並以其獨特的魅力一如既往的影響人們的生活,帶給人們茶的享受。

二.英德茶的文化內涵

在英德人民的眼中,英德紅茶文化是與英石文化同等重要的,它們不僅展現了英德人民熱情好客的一面,更是代表了英德人民的文化內涵。通過英德紅茶那種苦中帶澀,反映了英德人民剛毅又有温柔的一面,與英德人民的性情結合在一起了。雖然英德人民不像其他城市的人民那樣具有很高的科學文化,又不及潮汕人民的好客,但是,他們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就是通過英德紅茶來訴説自己的獨特的山區文化。英德紅茶帶動了英德茶文化的發展,喝茶已經成為了英德人民的“家常飯”。

1.客來敬茶成為英德人尋常禮節

凡是有客人來作客,人們總是先敬上一杯熱乎乎的茶,讓客人有種在家的感覺,然後賓主啜飲交談。通過茶這種媒介,溝通賓主雙方的心,讓客人令客人有賓至如歸之感,讓主人心感温暖。“來客不敬茶,不是好人家”這已經成為英德人民約定俗成的規矩,一種為人豪放的美德。不管客人是否需要,主人都會敬上熱茶,英德茶鄉人民把“客來敬茶”當作一種崇高的禮儀對待。英德人民通過茶體現了英德人民的好客,以茶會友是英德人民的待客之道。

2. 以茶饋贈,以茶交友

以茶交友是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喜愛的交友方式,茶不僅作為待客之物,更是朋友間禮尚往來的酬贈佳品。“茶山滴綠翠,處處有佳茗”。茶作為一種禮物,是英德人民探親訪友的必備之品,體現了茶鄉人民的一種情懷,一番美意。在英德,喝茶是最容易交友的方式之一,無論相識與否,一杯茶之後就會有一種“遇知音”的感覺。以茶交友被稱為“君子之交”,與那種被斥為酒肉朋友的“小人之交”不同。“君子之交”是通過相互的品茗而談茶藝,“茶經”,是一種和諧知音而高雅的交往。以茶交友常在摯友和志趣相投朋友之間,發展到高層領導和知識界層之中,且愈有發展之趨勢。

3. 茶店林立、茶葉芬芳、琳琅滿目

在英德的大街上,處處可見大大小小的茶莊與茶室。“陸羽茶莊”等茶莊更是人民喜愛的名字。兼營茶葉的專櫃顧客盈門,各個茶類,各種茶葉,花色品種,各種包裝一應俱全,儼然是茶的世界,處處是茶的芬芳。英德還有一條長長3.3公里,寬30公尺的茶園路,以及以喜歡喝茶的詩人楊萬里為名的楊萬里大道。

4.英德獨特的“擂茶粥”

吃擂茶粥的習慣是英德人的傳統習慣,不但從歷史上保留了下來,而且變得富有新意,並被推而廣之。擂茶粥不僅在普通百姓家裏有,而且在一些的餐館也提供擂茶粥,可以説是擂茶粥的一大推廣。擂茶粥不但清香可口,四季皆宜,而且生津止渴,健胃提神,而且人們一有小病就會吃擂茶粥用以治病。

三.英德茶文化的發展,保護和利用

由於英德盛產茶,所以英德人民把茶花定位英德的茶花,不僅表達全市人民的心願,更加反映了英德人民愛茶的濃厚情懷和精神風貌以及熱情好客的美德。大力鼓勵人民經營茶類的商品經營,把英德紅茶繼續的推向全國及全世界。英德還開闢了旅遊觀光茶園棗茶趣園。茶趣園離市區3公里,有茶園面積20公頃,在美麗的茶園中,設有大茶壺笑迎客人,茶寮觀景、採茶區、製茶坊、品茶軒等景點,還喜食“擂茶粥”。遊客在欣賞茶園大自然風光之餘還可實踐採茶、製茶、識茶、品茶的技藝。英德市政府還對英德茶區擬進行第二次創業,其重點是大力發展高香型名茶3000公頃,推動英德茶業經濟的發展步伐及弘揚英德紅茶文化。英德還建設“茶葉博物館”、“旅遊茶館”、“茶苑”、“茶莊”和“百茶園”,成為廣東的茶城,鼓勵人民繼續發展茶類事業,學習泡茶的技術,推廣茶藝。茶城的興建反映了英德人民為推動茶文化的奉獻精神,是英德茶文化的新起點。為弘揚茶文化,英德還擬建茶葉一條街,擬建建成具有展覽、貿易、信息交流等多功能的大型茶葉市場,集齊全國各地的名茶,在此處交流與發展。在這方面來説,從茶文化的發展角度來説,是汲取各地茶文化之營養;切磋交流發展茶文化之經驗;融合貫通各地茶文化之精華,推動茶文化的發展。這不僅發展了英德茶文化,而且還發展了英德的商業,做到了文化反哺經濟。英德還擬建一座塑像“茶花女”,作為英德茶的象徵。英德市政府及英德市民都極力的發揚發展英德茶文化,通過茶經濟推動茶文化的發展,通過茶文化的發展反哺英德的經濟。

英德紅茶是英德茶的代表,更是英德茶文化的重要弘揚途徑,通過英德紅茶的推廣與發展,英德紅茶把英德推向全國,讓全國都知道英德,知道英德人民的熱情好客及精神風貌。希望通過此次的報告,可以更好的把英德紅茶宣傳出去,讓英德紅茶走進更多人的視線裏,讓更多的人知道英德紅茶。這更是一種發揚英德茶文化的一種途徑,希望藉此機會更好的傳承英德茶文化,也希望政府更加的重視英德的茶文化,不僅把茶作為一種文化事業來建設,還要更好的把茶文化當做是文化產業來宣傳和發展冀傳承下去。茶,不僅是一種日常生活的食品,更是一種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可以建立博物館或者紀念館來弘揚茶文化,更是把茶作為廣東的一個特色,廣東的文化事業和廣東的文化產業來發展,不要只靠一個小縣城來發展茶文化,如果把茶文化放在全省的文化事業來發展,相信茶文化一定會更快更好的發展和傳承下去的。

文化調研報告 篇7

茶文化,是我國曆史悠久的傳統文化中的瑰寶,茶以其獨特的魅力,將我們深深吸引,於是決定對其展開全面探究。因為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必要去了解中國茶的歷史、種類、衝沏等各方面的知識,因此,我們九位好茶的同學就組成了這個有關中國茶文化的研究性學習課題小組。

關於茶,可以研究的極多,有茶具,茶飲,茶道等等。我們上圖書館,上網,請教老師等,從多方面研究,不僅對茶有了更深的瞭解,也對調查的技術有了更深的實踐。

研究過程概述

通過對中國茶文化較詳盡地介紹,讓大家能夠對中國茶有更深的瞭解,懂得如何去品茶,品出中國茶的韻味。在研究學習中,我們組的成員都積極地尋找資料、提供素材。我們通過上網、到書店尋找相關圖片,最後交由課題組長加以整理並製成網站。我們的網站分別介紹了茶史、茶葉的製作、茶的衝沏等各方面的知識。

研究內容

l 沏茶之水

“茗者,敍茶品也;水者,擇茶水也;盞者,示茶具也;居者,論茗飲之環境也;茶藝者,闡茶飲之哲學精髓也。此五者融會貫通,既有其博大精深,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一面,又有其雅俗共賞,不拘一格,各取所需,靈活應用的一面。茗、水、盞、居、藝,每個字都藴藏着豐富的內容。”在綜述古人擇水的同時,用科學指標歸納水質的基本條件是無異色、異味、異嗅,無肉眼可見物,渾濁度不超過5度,pH值在6.5~8.5之間,總硬度不高於25 度以及毒理學細菌指標均符合標準等。比如如龍井茶和虎跑泉就是好水配好茶的典範,它們被稱為“西湖雙絕”。在明代的《四時幽賞錄》)一書中,作者先是對虎跑泉的地理環境作了描述和分析,它三面環山,形成馬蹄形窪地,成為泉水集水的來源,接着給泉水以科學的解釋:“由於虎跑泉水從難於溶解的石英巖中滲出,所含不溶性礦物質、雜質、污染物少,不易形成硅酸鹽沉澱,因此泉水透明澄澈,甘冽醇厚,質地潔淨,硬度很低,含有珍貴的微量元素和其他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具有一定的醫療保健作用……”

另外,沏茶倒水也有一定的講究,一般步驟如下:

1、倒水:將壺內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2、燙壺:將熱水衝入壺中至溢滿為止。

3、置茶:這是比較講究的烏龍茶置茶方式,將一茶漏斗放在壺口上,然後用茶匙撥茶入壺或自由一點直接用手抓茶葉亦可。

4、燙杯:將茶杯放入茶船中,利用水的得餘温燙杯。燙杯的作用是:保持茶湯的温度,不致於冷卻太快。

l 茶葉種類

我中華茶飲歷史悠久,歷代積累的名茶品種不勝其多,據傅宏鎮《茶名匯考》的統計,包括失傳的和現在仍然生產的,超過了八百多種,難以一一縷述。我們着重介紹了普洱茶、烏龍茶、功夫茶、鐵觀音等著名茶種。

温文爾雅普洱茶

普洱茶因集散地的地名而得名。普洱茶的原料,主要產於雲南瀾滄江流域。現代的普洱茶,包括普洱散茶和普洱緊壓茶兩大類。其原料,主要滇青茶。作為普洱茶原料的滇青毛茶,因採摘時期不同,可以分為春尖茶,二水茶和谷花茶。清明至穀雨所採的茶葉,稱為“春尖”。芒種至大暑所採的茶葉,稱為“二水”,又分細黑茶,二介茶和粗茶,為緊壓茶的原料。白露至霜降所採的茶葉,稱為谷花茶,白毫特多,亦很細嫩,為制餅茶的原料。

普洱茶的功效:

1、降脂、減肥、降壓、抗動脈硬化。

2、防癌、抗癌。

3、養胃、護胃。

4、消炎、殺菌、治痢。

功夫茶

所謂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功夫茶起源於宋代,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最為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功夫茶以濃度高著稱,初喝似嫌其苦,習慣後則嫌其他茶不夠滋味了。功夫茶採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烏龍茶介乎紅、綠茶之間,為半發酵茶,只有這類茶才能衝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烏龍茶

烏龍茶是一種半發酵茶,就製造中鮮葉內含物轉化而言,作為茶葉特徵性物質的多酚類酶促氧化作用程度,介於抑制酚類酶促氧化作用不發酵綠茶與促進酚類酶促氧化作用全發酵紅茶之間;即發生酚類的部分酶促氧化作用,遂形成烏龍茶特有的品質風韻一香高、味醇,綠葉紅鑲邊。伴隨茶文化的宣傳發展,烏龍茶憑藉其優良品質,逐漸為人們所接受和喜歡,暢銷國內外。

鐵觀音

鐵觀音原是茶樹品種名,由於它適制烏龍茶,其烏龍茶成品遂亦名為鐵觀音。所謂鐵觀音茶即以鐵觀音品種茶樹製成的烏龍茶。而在台灣,鐵觀音茶則是指一種以鐵觀音茶特定製法制成的烏龍茶,所以,台灣優質鐵觀音茶條捲曲、壯結、沉重,呈青蒂綠腹蜻蜓頭狀。色澤鮮潤,砂綠顯,紅點明,葉錶帶白霜,這是優質鐵觀音的重要特徵之一。鐵觀音湯色金黃,濃豔清澈,葉底肥厚明亮,具綢面光澤。泡飲茶湯醇厚甘鮮,入口回甘帶蜜味;香氣馥郁持久,有“七泡有餘香之譽”。

l 繽紛茶具

中國把茶具提到“器是茶之父”的高度。且不説法門寺出土的唐代令人眼花目眩的高貴茶具,就是民間的茶具也是五花八門,豐富多彩。茶具並不是簡單的盛茶之具,茶具的選擇要視一定的茶品、季節、飲茶的場合等而異。古典的茶具又是一種可以欣心賞目悦目的藝術品,收藏對象,真是妙不可言。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加快,不同於古人的悠閒自適,所以茶具也必然與時共進,發展出許多新式的茶具,

飲茶的環境是中華茶文化“天人合一”不可分離的組成部分。佛道儒的佛茶與茶禪結合,更是超然物外,悠遊哲學境界。民間的茶館、茶肆、茶坊等則是另一種風光,它們還兼有溝通信息、談判條件、和解糾紛等的作用,這一切都在文革中陷於中斷。改革開放以後,隨着經濟生活的迅速提高,傳統的茶館終於逐次恢復,並進一步向豐富多彩的茶藝館發展。

l 茗的藥用

我國古籍上説茶葉具有清咽、解渴、消暑、去乏、安神、明目、利尿、下氣、去肥膩、養性等等功用,現代科學確認一點也不錯。現代科學研究還發現茶有防輻射、防高血壓、冠心病、減肥、健康美容等效果。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品茶也將扮演新的角色,為人們的生活增添樂趣。茶飲具有清新、雅意的天然特性,並且能靜心神,還能做藥料,可見茶的確是有多種妙用的極品。盧全這個愛茶成癖的“茶中亞聖”也曾在《飲茶歌》中寫到“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孤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清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也,唯覺兩腋羽清風生。“茶是提神醒腦,清腸解毒的靈藥啊!茶飲更是人們下的飲料,它獨特的風味,較強的營養價值以及保健功效吸引了眾多人;茶也以它自身的妙用,為人類的健康帶來了福音。

l 關於茶的幾點感想

? 鬱悶的時候,都喜歡借酒澆愁,其實不妨品茶。

? 酒如詩,而茶如道。

? 酒奔放、濃烈、刺激,是宣泄物,也是麻醉品。而茶,平中見滋味,淡裏有幽香,苦中有甜,澀裏有醇。之於口感,是回味綿長;之於感受,是恬淡寧靜,之於心情,是悠然自得;之於韻律,如同爵士的音符,低沉婉轉,凝重深厚。

? 綠茶淡雅,紅茶深沉,茉莉香,烏龍醇,龍井如西湖引人神往遐思,普洱使人倍感親切,鐵觀音茶如其名,似乎也染上了一絲歷史滄桑。好茶未必需好水,要的是好心情、好品味、好境界。最好還要有一份灑脱,“飄蕭我是孤飛雁,不與紅塵結怨”。

? 真水無痕 茶過留香

茶道者,飲茶之道也。其炊茶用具、煮茶方法、茶室佈置、禮節禮貌、交談話題等一系列高雅考究的道道,都有極為嚴格的規定,一招一數、一板一眼都馬虎不得,其刻板程度比起孔孟之道來恐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茶道乃日本民族特有的一種飲茶藝術,講究“四規七則”,以體現“和、敬、清、寂”的精神。據説,它已成為日本促進家庭和睦、人人相親,以及教育子女講究禮儀、尊敬師長的一種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對於茶道,周作人曾做過這樣的解釋:“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話來説,可以稱作‘忙裏偷閒、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的現世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是日本之‘象徵的文化’裏的一種代表藝術。”

? 中國最終沒有發展出像日本那樣精緻的“茶道”,但有“茶藝”。道可道,非常道。而“藝”是大眾文化,既可意會,又能言傳,不需技巧、不溯淵源,不分高低,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隨心所欲,這或許也是一種禪意。可以在喧譁中七嘴八舌,喋喋不休;可以幾人對坐,高談闊論,古今付之於笑談;可以兩人相對,或輕言細語,或不致一詞而心有靈犀;更可以一杯在手,獨自品茗,茶洗塵埃,不覺心靜如水,物我兩忘。

? 夜深人靜,獨處一室,沏上一杯清茶,那蒸騰的氤氲,如同清明時節迷朦飄渺的雨露,透過城聊如霧裊裊上升的水汽,人不知不覺會陷入一種無限的遐思,一種入禪的意境,濃淡相宜的潑墨山水畫,江南小橋流水的景緻縈繞於懷。茶葉不同,杯中的茶水亦不相同,色彩變幻,深淺紛呈。鵝黃清澈,淡雅素淨,恰似久藏琥珀;湯明色綠,清新可人,宛若水洗翡翠。蘇東坡言:“從來佳茗似佳人”,在輕盈升騰的水霧中觀看佳茗,婀娜多姿,美不勝收。杯中的茶葉沉浮不定,茶香也隨之飄飄渺渺,在空中悄悄瀰漫。茶香好似深谷幽蘭,若隱若現。用力嗅之,不留痕跡;不經意間,卻清香宜人,沁人心脾。茶喝得久了,看得久了,便慢慢地有所感悟,人生如茶,品茶如品人生。

? 古詩云:“美酒千杯難成知己,清茶一盞也能醉人。”“甘泉天際流,香茗舞中飄。”一杯好茶,一對知己,暢談古今中外,神遊雄山名峯。正如中國悠久的文化,茶的文化也藴涵在它的清茗中。“嗅覺精新極,嘗知古自輕。”無需什麼語言,無論什麼民族,不管你來自天涯海角,一杯清茶包含無數情誼;憂愁、迷無助、失落、傷心、痛苦……有杯清茶,化解心中的一切不滿。正是茶文化,讓不相識的人走到一起,來共同瞭解中國,也正是茶文化,讓遷客騷人思緒萬千,譜下一次次動人的詩篇。酣醇的中國茶文化,讓我跌足在香茗中,讓我“沉醉不知歸路”。

? 多彩茶聯

中國茶葉,源遠流長,茶聯亦是我國楹聯寶庫的一枝奪目鮮花。

成都早年有家茶酒鋪,聯曰:為名忙,為利忙,忙裏偷閒,且喝一杯茶去;勞問苦,勞力苦,苦中作樂,再倒一杯來。人一生都在為名利奔波,而淺茶一杯,人心可靜,從古至今,多少人借酒交友,但茶亦是友誼的傳遞方式。如:美酒千杯難知己,清茶一盞也能醉人。茶的醉人之處在於品茶者的心境,人心已醉,那喝茶亦能醉人,一幅幅茶聯,道出多少茶語,讓人看到多少“悠乎哉”。

且看那“甘泉天際流,香茗霧中飄。”

且聞那“飄鄉屋內外,味醇一杯中。”

且賞那“精緻”茶聯,品味茶之真諦。

研究過程

首先,確定了我們的課題,然後,由組長撰寫開題報告,為我們分配任務。因由於我家庭條件的限制,我只能負責整理資料和一些文筆工作,而其他的組員.則按照各自的情況給予合理的分配。我對於組長的分配給我的任務較為滿意,因為這些對我來説不算很難,而且這對我是個新的挑戰,我要努力把我的份內工作做好,把我們的課題儘量完成得盡善盡美。我們經常出外進行必要的實地考察或採訪工作。在出外的研究學習中,我們知道了,原來,不只是書本上那些華麗的文字是吸引人的,而外面社會百態,酸甜苦辣,也一樣是吸引我的。另外,我們每個人在回家後也有事先分配好的任務,例如茶文賞析、研究感悟等等,在完成以後分別用郵箱、MSN等各種渠道將資料彙總到組長處進行統一編排,甚至利用假日參觀茶館茶場,聽茶文化講座,記錄下了大量有意義的文字和圖片資料,(其實還有好幾張有關茶文化的圖片,但由於種種原因及時間關係我們只能挑選其中較具代表性的圖片進行掃描)增長了我們對於茶種、茶具、茶藝的瞭解,也豐富了我們的假日生活,使我們度過一個個充實多彩的休息日。我們也知道了很多關於茶文化的形成與發展的過程,還知道了許多茶的知識,例如要怎麼沖泡茶、怎麼分辨茶的好壞等,還了解了中國各族的飲茶習俗以及外國的飲茶習俗,使我們受益匪淺!在學習的後期,我們的工作任務更緊張了。要把一份份資料按一定邏輯順序排列,還要逐字查看資料,檢查是否有錯字或有需要改善的地方;還有在組長撰寫結題報告時,每個人也參與進去寫了。

整個研究性學習融合了我們找資料的汗水,探索的辛勞和收穫的喜悦。通過這次的研究性學習,使我們懂得了,人在這個世界上絕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社會連成一個整體的,而且,通過這次研究性學習,也加強了我們對自己民族的瞭解,還擴展了我們的知識面。我們還要努力將這個角色扮演好,學會通過多渠道去解決問題,學會與人交往,學會勇敢的挑戰!關於這一次對茶文化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我們找到了大量的,不計其數的資料,但由於時間問題以及其他外在因素導致我們只能摘要取出其中獨具代表性的關於茶文化的精髓。例如:茶文化中的“茶葉的鑑別方法”就長達十頁,我們還在茶館對一些有代表性的茶葉進行拍攝,並存入每個組員的磁盤中,每一個圖片還附帶一篇對該圖片上顯示茶葉的簡要介紹。如茉莉花茶、安西鐵觀音茶、普陀佛茶、西湖龍井茶、英德紅茶、祁門紅茶。沈驪和邵瑜、張瑩同學還曾經到茶藝館中觀察茶藝師們泡茶的整個過程,並親自品嚐。那是一種潮洲功夫茶,後來大家又和小組成員嚴含雪、莊琳一起去一家茶店進行採訪、拍攝並親自試驗泡潮洲功夫茶,還拍攝了一些泡茶的照片,最後,茶館老闆還幫我們全體成員在茶館拍了一張照片。由於其他許多外界因素,我們未能把照片掃描出來。我們還從有關茶文化的書籍上找到了少數民族泡茶的圖片並掃描附上。這些圖片分別為傣族竹筒茶、基諾族的涼拌茶、雲南烤茶以及白族的三道茶。

文化調研報告 篇8

茶文化,是我國曆史悠久的傳統文化中的瑰寶,茶以其獨特的魅力,將我們深深吸引,於是決定對其展開全面探究。因為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必要去了解中國茶的歷史、種類、衝沏等各方面的知識,因此,我們九位好茶的同學就組成了這個有關中國茶文化的研究性學習課題小組。

關於茶,可以研究的極多,有茶具,茶飲,茶道等等。我們上圖書館,上網,請教老師等,從多方面研究,不僅對茶有了更深的瞭解,也對調查的技術有了更深的實踐。

研究過程概述

通過對中國茶文化較詳盡地介紹,讓大家能夠對中國茶有更深的瞭解,懂得如何去品茶,品出中國茶的韻味。在研究學習中,我們組的成員都積極地尋找資料、提供素材。我們通過上網、到書店尋找相關圖片,最後交由課題組長加以整理並製成網站。我們的網站分別介紹了茶史、茶葉的製作、茶的衝沏等各方面的知識。

研究內容

l 沏茶之水

“茗者,敍茶品也;水者,擇茶水也;盞者,示茶具也;居者,論茗飲之環境也;茶藝者,闡茶飲之哲學精髓也。此五者融會貫通,既有其博大精深,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一面,又有其雅俗共賞,不拘一格,各取所需,靈活應用的一面。茗、水、盞、居、藝,每個字都藴藏着豐富的內容。”在綜述古人擇水的同時,用科學指標歸納水質的基本條件是無異色、異味、異嗅,無肉眼可見物,渾濁度不超過5度,pH值在6.5~8.5之間,總硬度不高於25 度以及毒理學細菌指標均符合標準等。比如如龍井茶和虎跑泉就是好水配好茶的典範,它們被稱為“西湖雙絕”。在明代的《四時幽賞錄》)一書中,作者先是對虎跑泉的地理環境作了描述和分析,它三面環山,形成馬蹄形窪地,成為泉水集水的來源,接着給泉水以科學的解釋:“由於虎跑泉水從難於溶解的石英巖中滲出,所含不溶性礦物質、雜質、污染物少,不易形成硅酸鹽沉澱,因此泉水透明澄澈,甘冽醇厚,質地潔淨,硬度很低,含有珍貴的微量元素和其他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具有一定的醫療保健作用……”

另外,沏茶倒水也有一定的講究,一般步驟如下:

1、倒水:將壺內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2、燙壺:將熱水衝入壺中至溢滿為止。

3、置茶:這是比較講究的烏龍茶置茶方式,將一茶漏斗放在壺口上,然後用茶匙撥茶入壺或自由一點直接用手抓茶葉亦可。

4、燙杯:將茶杯放入茶船中,利用水的得餘温燙杯。燙杯的作用是:保持茶湯的温度,不致於冷卻太快。

l 茶葉種類

我中華茶飲歷史悠久,歷代積累的名茶品種不勝其多,據傅宏鎮《茶名匯考》的統計,包括失傳的和現在仍然生產的,超過了八百多種,難以一一縷述。我們着重介紹了普洱茶、烏龍茶、功夫茶、鐵觀音等著名茶種。

温文爾雅普洱茶

普洱茶因集散地的地名而得名。普洱茶的原料,主要產於雲南瀾滄江流域。現代的普洱茶,包括普洱散茶和普洱緊壓茶兩大類。其原料,主要滇青茶。作為普洱茶原料的滇青毛茶,因採摘時期不同,可以分為春尖茶,二水茶和谷花茶。清明至穀雨所採的茶葉,稱為“春尖”。芒種至大暑所採的茶葉,稱為“二水”,又分細黑茶,二介茶和粗茶,為緊壓茶的原料。白露至霜降所採的茶葉,稱為谷花茶,白毫特多,亦很細嫩,為制餅茶的原料。

普洱茶的功效:

1、降脂、減肥、降壓、抗動脈硬化。

2、防癌、抗癌。

3、養胃、護胃。

4、消炎、殺菌、治痢。

功夫茶

所謂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功夫茶起源於宋代,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最為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功夫茶以濃度高著稱,初喝似嫌其苦,習慣後則嫌其他茶不夠滋味了。功夫茶採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烏龍茶介乎紅、綠茶之間,為半發酵茶,只有這類茶才能衝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烏龍茶

烏龍茶是一種半發酵茶,就製造中鮮葉內含物轉化而言,作為茶葉特徵性物質的多酚類酶促氧化作用程度,介於抑制酚類酶促氧化作用不發酵綠茶與促進酚類酶促氧化作用全發酵紅茶之間;即發生酚類的部分酶促氧化作用,遂形成烏龍茶特有的品質風韻一香高、味醇,綠葉紅鑲邊。伴隨茶文化的宣傳發展,烏龍茶憑藉其優良品質,逐漸為人們所接受和喜歡,暢銷國內外。

鐵觀音

鐵觀音原是茶樹品種名,由於它適制烏龍茶,其烏龍茶成品遂亦名為鐵觀音。所謂鐵觀音茶即以鐵觀音品種茶樹製成的烏龍茶。而在台灣,鐵觀音茶則是指一種以鐵觀音茶特定製法制成的烏龍茶,所以,台灣優質鐵觀音茶條捲曲、壯結、沉重,呈青蒂綠腹蜻蜓頭狀。色澤鮮潤,砂綠顯,紅點明,葉錶帶白霜,這是優質鐵觀音的重要特徵之一。鐵觀音湯色金黃,濃豔清澈,葉底肥厚明亮,具綢面光澤。泡飲茶湯醇厚甘鮮,入口回甘帶蜜味;香氣馥郁持久,有“七泡有餘香之譽”。

l 繽紛茶具

中國把茶具提到“器是茶之父”的高度。且不説法門寺出土的唐代令人眼花目眩的高貴茶具,就是民間的茶具也是五花八門,豐富多彩。茶具並不是簡單的盛茶之具,茶具的選擇要視一定的茶品、季節、飲茶的場合等而異。古典的茶具又是一種可以欣心賞目悦目的藝術品,收藏對象,真是妙不可言。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加快,不同於古人的悠閒自適,所以茶具也必然與時共進,發展出許多新式的茶具,

飲茶的環境是中華茶文化“天人合一”不可分離的組成部分。佛道儒的佛茶與茶禪結合,更是超然物外,悠遊哲學境界。民間的茶館、茶肆、茶坊等則是另一種風光,它們還兼有溝通信息、談判條件、和解糾紛等的作用,這一切都在中陷於中斷。改革開放以後,隨着經濟生活的迅速提高,傳統的茶館終於逐次恢復,並進一步向豐富多彩的茶藝館發展。

l 茗的藥用

我國古籍上説茶葉具有清咽、解渴、消暑、去乏、安神、明目、利尿、下氣、去肥膩、養性等等功用,現代科學確認一點也不錯。現代科學研究還發現茶有防輻射、防高血壓、冠心病、減肥、健康美容等效果。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品茶也將扮演新的角色,為人們的生活增添樂趣。茶飲具有清新、雅意的天然特性,並且能靜心神,還能做藥料,可見茶的確是有多種妙用的極品。盧全這個愛茶成癖的“茶中亞聖”也曾在《飲茶歌》中寫到“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孤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清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也,唯覺兩腋羽清風生。“茶是提神醒腦,清腸解毒的靈藥啊!茶飲更是人們下的飲料,它獨特的風味,較強的營養價值以及保健功效吸引了眾多人;茶也以它自身的妙用,為人類的健康帶來了福音。

l 關於茶的幾點感想

? 鬱悶的時候,都喜歡借酒澆愁,其實不妨品茶。

? 酒如詩,而茶如道。

? 酒奔放、濃烈、刺激,是宣泄物,也是麻醉品。而茶,平中見滋味,淡裏有幽香,苦中有甜,澀裏有醇。之於口感,是回味綿長;之於感受,是恬淡寧靜,之於心情,是悠然自得;之於韻律,如同爵士的音符,低沉婉轉,凝重深厚。

? 綠茶淡雅,紅茶深沉,茉莉香,烏龍醇,龍井如西湖引人神往遐思,普洱使人倍感親切,鐵觀音茶如其名,似乎也染上了一絲歷史滄桑。好茶未必需好水,要的是好心情、好品味、好境界。最好還要有一份灑脱,“飄蕭我是孤飛雁,不與紅塵結怨”。

? 真水無痕 茶過留香

茶道者,飲茶之道也。其炊茶用具、煮茶方法、茶室佈置、禮節禮貌、交談話題等一系列高雅考究的道道,都有極為嚴格的規定,一招一數、一板一眼都馬虎不得,其刻板程度比起孔孟之道來恐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茶道乃日本民族特有的一種飲茶藝術,講究“四規七則”,以體現“和、敬、清、寂”的精神。據説,它已成為日本促進家庭和睦、人人相親,以及教育子女講究禮儀、尊敬師長的一種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對於茶道,周作人曾做過這樣的解釋:“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話來説,可以稱作‘忙裏偷閒、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的現世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是日本之‘象徵的文化’裏的一種代表藝術。”

? 中國最終沒有發展出像日本那樣精緻的“茶道”,但有“茶藝”。道可道,非常道。而“藝”是大眾文化,既可意會,又能言傳,不需技巧、不溯淵源,不分高低,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隨心所欲,這或許也是一種禪意。可以在喧譁中七嘴八舌,喋喋不休;可以幾人對坐,高談闊論,古今付之於笑談;可以兩人相對,或輕言細語,或不致一詞而心有靈犀;更可以一杯在手,獨自品茗,茶洗塵埃,不覺心靜如水,物我兩忘。

? 夜深人靜,獨處一室,沏上一杯清茶,那蒸騰的氤氲,如同清明時節迷朦飄渺的雨露,透過城聊如霧裊裊上升的水汽,人不知不覺會陷入一種無限的遐思,一種入禪的意境,濃淡相宜的潑墨山水畫,江南小橋流水的景緻縈繞於懷。茶葉不同,杯中的茶水亦不相同,色彩變幻,深淺紛呈。鵝黃清澈,淡雅素淨,恰似久藏琥珀;湯明色綠,清新可人,宛若水洗翡翠。蘇東坡言:“從來佳茗似佳人”,在輕盈升騰的水霧中觀看佳茗,婀娜多姿,美不勝收。杯中的茶葉沉浮不定,茶香也隨之飄飄渺渺,在空中悄悄瀰漫。茶香好似深谷幽蘭,若隱若現。用力嗅之,不留痕跡;不經意間,卻清香宜人,沁人心脾。茶喝得久了,看得久了,便慢慢地有所感悟,人生如茶,品茶如品人生。

? 古詩云:“美酒千杯難成知己,清茶一盞也能醉人。”“甘泉天際流,香茗舞中飄。”一杯好茶,一對知己,暢談古今中外,神遊雄山名峯。正如中國悠久的文化,茶的文化也藴涵在它的清茗中。“嗅覺精新極,嘗知古自輕。”無需什麼語言,無論什麼民族,不管你來自天涯海角,一杯清茶包含無數情誼;憂愁、迷無助、失落、傷心、痛苦……有杯清茶,化解心中的一切不滿。正是茶文化,讓不相識的人走到一起,來共同瞭解中國,也正是茶文化,讓遷客騷人思緒萬千,譜下一次次動人的詩篇。酣醇的中國茶文化,讓我跌足在香茗中,讓我“沉醉不知歸路”。

? 多彩茶聯

中國茶葉,源遠流長,茶聯亦是我國楹聯寶庫的一枝奪目鮮花。

成都早年有家茶酒鋪,聯曰:為名忙,為利忙,忙裏偷閒,且喝一杯茶去;勞問苦,勞力苦,苦中作樂,再倒一杯來。人一生都在為名利奔波,而淺茶一杯,人心可靜,從古至今,多少人借酒交友,但茶亦是友誼的傳遞方式。如:美酒千杯難知己,清茶一盞也能醉人。茶的醉人之處在於品茶者的心境,人心已醉,那喝茶亦能醉人,一幅幅茶聯,道出多少茶語,讓人看到多少“悠乎哉”。

且看那“甘泉天際流,香茗霧中飄。”

且聞那“飄鄉屋內外,味醇一杯中。”

且賞那“精緻”茶聯,品味茶之真諦。

研究過程

首先,確定了我們的課題,然後,由組長撰寫開題報告,為我們分配任務。因由於我家庭條件的限制,我只能負責整理資料和一些文筆工作,而其他的組員.則按照各自的情況給予合理的分配。我對於組長的分配給我的任務較為滿意,因為這些對我來説不算很難,而且這對我是個新的挑戰,我要努力把我的份內工作做好,把我們的課題儘量完成得盡善盡美。我們經常出外進行必要的實地考察或採訪工作。在出外的研究學習中,我們知道了,原來,不只是書本上那些華麗的文字是吸引人的,而外面社會百態,酸甜苦辣,也一樣是吸引我的。另外,我們每個人在回家後也有事先分配好的任務,例如茶文賞析、研究感悟等等,在完成以後分別用郵箱、MSN等各種渠道將資料彙總到組長處進行統一編排,甚至利用假日參觀茶館茶場,聽茶文化講座,記錄下了大量有意義的文字和圖片資料,(其實還有好幾張有關茶文化的圖片,但由於種.種原因及時間關係我們只能挑選其中較具代表性的圖片進行掃描)增長了我們對於茶種、茶具、茶藝的瞭解,也豐富了我們的假日生活,使我們度過一個個充實多彩的休息日。我們也知道了很多關於茶文化的形成與發展的過程,還知道了許多茶的知識,例如要怎麼沖泡茶、怎麼分辨茶的好壞等,還了解了中國各族的飲茶習俗以及外國的飲茶習俗,使我們受益匪淺!在學習的後期,我們的工作任務更緊張了。要把一份份資料按一定邏輯順序排列,還要逐字查看資料,檢查是否有錯字或有需要改善的地方;還有在組長撰寫結題報告時,每個人也參與進去寫了。

整個研究性學習融合了我們找資料的汗水,探索的辛勞和收穫的喜悦。通過這次的研究性學習,使我們懂得了,人在這個世界上絕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社會連成一個整體的,而且,通過這次研究性學習,也加強了我們對自己民族的瞭解,還擴展了我們的知識面。我們還要努力將這個角色扮演好,學會通過多渠道去解決問題,學會與人交往,學會勇敢的挑戰!關於這一次對茶文化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我們找到了大量的,不計其數的資料,但由於時間問題以及其他外在因素導致我們只能摘要取出其中獨具代表性的關於茶文化的精髓。例如:茶文化中的“茶葉的鑑別方法”就長達十頁,我們還在茶館對一些有代表性的茶葉進行拍攝,並存入每個組員的磁盤中,每一個圖片還附帶一篇對該圖片上顯示茶葉的簡要介紹。如茉莉花茶、安西鐵觀音茶、普陀佛茶、西湖龍井茶、英德紅茶、祁門紅茶。沈驪和邵瑜、張瑩同學還曾經到茶藝館中觀察茶藝師們泡茶的整個過程,並親自品嚐。那是一種潮洲功夫茶,後來大家又和小組成員嚴含雪、莊琳一起去一家茶店進行採訪、拍攝並親自試驗泡潮洲功夫茶,還拍攝了一些泡茶的照片,最後,茶館老闆還幫我們全體成員在茶館拍了一張照片。由於其他許多外界因素,我們未能把照片掃描出來。我們還從有關茶文化的書籍上找到了少數民族泡茶的圖片並掃描附上。這些圖片分別為傣族竹筒茶、基諾族的涼拌茶、雲南烤茶以及白族的三道茶。

文化調研報告 篇9

潮州工藝

潮州工藝琳琅滿目,光彩照人,是優秀的潮州文化的一部份,是潮州人民智慧的結晶。潮州的陶瓷,自晉以來,已有深厚的根基,至宋代的筆架山窯,更是名震遐邇。筆架山宋窯有百窯村之稱,其瓷器有“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的美譽。產品源源不斷地遠銷海外,使潮州成為廣東宋代海上陶瓷之路的重要一環。前些年,新西蘭學者露易.艾黎訪問,當他在博物管的陳列室見到筆架山宋窯出土的瓷器時,高興得叫起來:“啊,它的故鄉原來在這裏!”近年,日本福岡市的一批學者組團攜帶當地出土瓷器的照片,尋根訪祖來到潮州,印證了他們出土的瓷器正是筆架山窯的產品。解放後,潮州的陶瓷業得到繼承和發展,並不斷推陳出新。盛產瓷器的楓溪被譽為“南國瓷鄉”。1978年,將楓溪陶瓷工人創制的1.3米高,三層《友誼》通花瓶,作為國禮品贈送朝鮮的金日成,更使潮州陶瓷聲譽鵲起,身價百倍。

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是工藝美術的佼佼者,説來有趣,在卷帙浩瀚的《辭海》中,要查出“木雕”一詞,必須貫以“潮”字方可查到。“潮州木雕”成為專有名詞,可見其藝術性、專訪性之強,影響面之廣。潮州木雕在唐宋時已初具規模。至明清而日臻完美,如今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潮州木雕形成了鮮明的風格。其形式有圓雕、沉雕、浮雕、多層次的鏤空雕,而外形色彩上,可分為黑漆裝金、五彩裝金、本色素雕三類。在應用上則大致分為建築裝飾,傢俱裝飾,神器裝飾和案頭陳設等四類。在潮州,不管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民居之陋,人們隨處都可以見到木雕藝術的存在。所以,潮州有“木雕城”之譽稱。

潮繡

潮繡是我國四大名繡之一——粵繡的一大支系,早在唐代已出現,明、清兩代更趨成熟。《潮州府志》雲:“潮州婦女多勤紡織”,“織任刺繡之功,雖富家不廢也”。清末,潮州還出現過二十四名“繡花狀元”,並赴南京參加全國刺繡比賽。潮繡講究構圖均稱,色彩濃烈,富麗堂皇,其品種大致可分為日用品、欣賞品和劇服三種,形式有絨繡、紗繡、金銀線繡、珠繡四大類。針法千變萬化,主要有“過橋”、“鑾乾”、“歷艮”、“二針鎖”、“三針鎖”、“三山起”,以及“打只”、“化針”、亂針”、“點繡”等六十多種。潮繡因其瑰麗多彩,技法精巧而著稱,產品行銷世界各地,深受青睞。

此外,還有巧奪天工的潮州抽紗,多姿多彩的潮州花燈,潮州剪紙,潮州銀飾,潮州嵌瓷等等,真是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潮州飲食

潮州飲食文化別具一格,潮州飲食最為出名的是潮州菜和潮州工夫茶。潮州菜在國內外享有盛名,是由潮汕原來獨有的菜式與按潮汕味加工改造了的菜式所構成的一個開放的體系。潮州工夫茶是中國古老的茶文化之一,在粵東當地更是把茶做為了待客的最佳禮儀並加以完善,這不僅是因為茶在許多方面有着養生的作用更因為自古以來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在中古以前潮州地區因地處蠻荒而不發達。自宋代以來,隨着城市手工業的逐步繁榮和城鎮人口的增多,加之接受中原文化影響等因素,潮州地區逐漸開始發展,並且具有特殊的地方特點。但總體上説水平不是很高,也談不上對中外飲食文化有什麼影響力。

到了近代,由於潮屬地區人口劇增,商品交換意識增強,逐漸有潮人外出謀生而居於諸如廣州、香港、上海等都市,更有不少潮人移居東南亞等各國。在這些有一定數量潮人居住的城市和國家,也就開始有潮式飲食的店鋪開張經營,但早期還多是平常小食和中低檔次的飲食店。

而在潮州本土,由於19世紀 60年代汕頭開埠,各國在汕頭開辦洋行,商業的發展,商埠的形成,流動人口的增多,相應的飲食業也就隨之而有較大的發展,出現了專業廚師。所謂“舟車雲集,商旅輻輳”,消費能力很快攀升。當時汕頭埠有永平、陶芳、擎天、等30多家著名酒樓,還有四五十家飯店酒館。其中,也有外地經營者開設的酒家,這樣,各著名酒家在交流、融會、競爭中競相推出名牌菜、特色菜和改善環境設施。當時流行有“陶芳好魚翅,好空氣,永平好佈置”等口頭語。在這個時期,潮菜悄然地走出粵東。在國內各大城市和港澳地區、東南亞各國,差不多都有潮菜的菜館酒家出現,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這是潮菜第一個飛躍發展時期。

文化調研報告 篇10

潮州語言文化

潮州方言,即潮州話、潮語,是漢語閩南區的次方言,分佈於廣東省東部的潮汕地區以及海外華人地區。英文稱為 Teochew或者 Chiuchow。語言學上潮州話源於古閩南語,潮州人的先祖多為中原漢人,在公元9世紀至15世紀期間為躲避戰亂,移民南遷經由福建莆田進入廣東東部即今潮州地區。由於身處封閉式的地理環境,移民們一直較好地保留着中古和上古時期的華夏文化傳統,所使用的語言逐漸發展為今天這種古樸典雅,生動幽默的獨立方言。

歷史上古代潮州府包括現今潮州、潮安、饒平、汕頭、潮陽、澄海、揭陽、揭東、普寧、惠來等地以及客家話地區大埔和豐順,“潮州話”的稱謂便來自於此,沿用至今已一千多年,受到海內外潮人普遍認同。

潮州話語音複雜,詞彙豐富,語法特殊,古語義多,並且擁有眾多自己的語言研究專著,是現今全國最古遠、最特殊的方言之一,被語言學家譽為“古漢語的活化石”。對於廣大潮人來説,潮州話是維繫感情的紐帶,有着巨大的凝聚力和影響力,尤其是當身處異域他鄉,每逢親切潮音,便是“自己人”了。

方言

即潮州話,屬漢語方言八大語系之一的閩南語系。它的詞彙豐富,幽默生動,富有極強的表現力,並保存着很多古漢語的成份,因而為越來越多的語言學家所重視。潮州方言有自己的字典《潮州字典》,以及《潮語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語言的專著。

文化調研報告 篇11

前言

隨着經濟社會全球化,農村經濟也得到很大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在網絡高度發達的今天,年青一代受到世界綜合文化的影響,在思想與興趣等方面出現“西化”現象,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也有所淡化。春節期間,我對家鄉農村的春節文化習俗進行了適當的調查,分享給同學們,藉此激發同學們對傳統節日文化的興趣,並思考改革與創新、繼承與發揚。

下面向大家彙報關於春節習俗的三個方面的調查結果。

一、春聯

走訪和觀察了幾十户人家,認真查看和欣賞了各種對聯,現將我的分析彙報給大家。

1、春聯的格式

正門對聯:貼在門堂中,紙張較寬大,字數一般4-5個大字,少數鐵門有7個大字的。

門旁對聯:貼於門兩旁,一般木門旁較窄,多數是7個小字對聯,也有9個小字對聯。有些人家是大鐵門,則是7-9個大字對聯。

門頭橫聯:貼於門堂上方,多數情況下木門才有,字數講究為偶數,字數一般是10個字,通常是由一副完整對聯構成的,

“四個字”:貼於門頭正上方,特大字,反應主人的吉祥心意。常見為“紫氣東來”、“飛熊鎮第”、“耕讀傳家”等。

“福”字:正門的最上方通常貼一個“福”字。有的正貼,也有倒貼的。倒貼寓意“福到”。

柱聯:貼於各種柱子上,大字對聯,通常7-9個字。

迎喜條:通常貼在家門口的樹上,如“迎喜接福”、“四季平安”、“四方來財”等

2、春聯的內容

正門對聯的內容多半都是積極、樂觀、祥和、祝福等等美好的。

祈願類的,如“花開富貴,竹報平安”

言志類的,如“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祝壽類的,如“福如東海水,壽比南山鬆”

歌頌類的,如“國夢圓時家夢好,政風暢處世風清”

寫景類的,如“幾行綠柳門户曉,一樹紅梅萬户春”

行業類的,如“聯通千里全家福,信達萬户百姓歡“

勵志類的,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

3、春聯的材質與種類

(1)地方工藝的紅紙人工書寫:比如,我爺爺就喜歡買當地叫“鳳凰特紅”紅紙,在白紙上塗上紅色塗料,越曬越紅。用碳素墨水書寫對聯,即使一年過去了,還是黑字黑的發亮,紅紙則鮮紅如新。

(2)印刷版:就是在一般的紅紙上印刷黑色字跡的對聯,這種對聯開始好看,時間長了就會裉色發白。

(3)燙金版:也屬於印刷的一種,在紅紙上印刷燙金字對聯,金光閃閃,很好看,但陽光曬的時間長了,字就會掉下脱落。

很多年青人不太講究,喜歡買印刷版對聯,方便省事。但是年齡大一些的人喜歡買好紅紙,請人到家寫對聯或訂購手寫的對聯。其實,後者賦有傳統文化氣息,值得推崇。

4、貼春聯

(1)時間

貼春聯通常時間是除夕當天的上午,貼好春聯就等着吃午飯了。但也有提前一天、二天貼春聯的。大人們説,民間有習俗,窮人家過年就是“年關”,但只要貼上春聯,債主見到了就不會上門要債了。

(2)程序

“總把新桃換舊符”,貼春之前,通常要上一年的舊春聯撕掉,把門清理乾淨。

農村一般會先“打”好“漿糊”,然後裁好對聯,做好準備。先在門上相應部位塗上漿糊,然後把對聯拉直,輕輕貼上去,稍微調整後,用抹布壓平即可。有時候要藉助椅子、凳子和梯子才行。

貼對聯也講究文化,傳統文化要求左邊為上聯,右邊為下聯,而上下聯的判斷依據是平仄聲,需要了解對聯知識並拼音基礎好。如果家裏人沒有文化,你從他家的春聯貼法就可以看出來。

5、特殊的孝聯

對於家中有人去世的家庭,很多人家會貼1-3年的孝聯,以示對親人的沉痛悼念。

二、煙花爆竹

在傳統的習俗中,春節放煙花爆竹是不可缺少的,硫磺硝煙味總是和春節的氣息緊密整合在一起。人們總是以為煙花爆竹放的越響亮,來年的運氣就會越好。網絡查詢可知:放爆竹是為驅逐一個叫“年”的吃人怪物,以確保民眾平安,進而演化為一種祈福平安的民間習俗。

1、燃放時間

(1)過小年,臘月二十三的晚上,目的是為了送灶神回孃家(天堂)。民以食為天,期盼灶神能“上天説好話,下地保平安”。

(2)除夕年夜飯時。過去,年夜飯是在晚上,如今“搶過年”,不少人家上午沒到十點就吃飯了。

(3)除夕半夜12:00時。“爆竹一聲除舊歲”,守夜結束時,爆竹聲震天,接“灶神”回家,迎接新年的到來。

(4)正月七年級的早晨,俗稱“開門炮”。民眾很講究“開門炮”,希望一次呵成,預示新的`一年中一切順利!

(5)正月九年級早上“送年”。過去,表示節日完成,需要開始下地幹活了。

2、煙花爆竹的種類

(1)禮炮型煙花:觀賞性強,衝擊力大,安全性要求高,燃放需要在空曠地帶,當然價格也是較貴的。據説是近十多年才有的,經濟條件好的家庭往往燃放的既多又“豪”!

(2)鞭炮:有普通鞭炮與閃光炮(如“遍地紅”)兩種,前者是傳統簡裝鞭炮,價格較便宜,後者是精包裝、安全性好的鞭炮,價格較貴。鞭炮燃放起來持續響亮,預示順當,是春節必不可少的。

(3)手持煙花:通常是兒童們手持燃放的觀賞、娛樂型煙花。我小時候就喜歡纏着父母買這種煙花玩。

3、反思

隨着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即使在鄉下不限放煙花爆竹,相對於往年,燃放的數量已經有所減少。以往,除夕及正月七年級,特別是在人口密集的村莊和街道,空氣中瀰漫着濃厚的硝煙味道,讓人咳嗽不已,簡直令人窒息,呼吸困難!

記得很小的時候,我還在國小,爺爺奶奶要求爸爸過年也要放煙花。後來,經過爸爸、媽媽和我的建議和反覆勸説,爺爺奶奶就再也不要求燃放煙花。如今十多年過去了,在我的印象中,除了在老家爺爺奶奶準備好過年的鞭炮,爸爸在單位和小區裏再也沒有燃放過任何煙花或炮竹。作為老師,爸爸每到春節都教育學生愛護環境,不要燃放煙花爆竹,他確實以身作則做到了。

煙花易冷。不管煙花爆竹多美,過多地燃放的確對環境空氣產生了污染,需要我們理性對待。聽在曾經在上海過春節的大舅説,上海過春節非常安靜,根本沒有一點兒鞭炮聲,但大街上的年味也很濃厚。或許,我們也要改變思想觀念,對傳統文化進行改良與發展,對煙花爆竹進行必要的控制。

三、走親訪友喜酒忙

1、走親訪友是春節最熱鬧的事情。

現代人工作繁忙,不少親人打工在外,春節成為親戚之間互動的主要時期。一般地,走親訪友都會帶點禮品。禮品多數為酒類、乳製品,也有其他的,如香煙、保健品、糖果或玩具等。到家後,主人會招呼大家先圍在火盆周圍,端出各種糖果零食,泡上家中最好的茶水,一起拉起家常。

一般地,血緣關係近、平時關係好的親朋好友會留下來一起吃飯,彷彿不吃飯是對主人的不尊敬。老年人特別希望親戚朋友在家裏多熱鬧一段時間,所以有不少親友會選擇聊天、喝酒、打牌,把熱鬧的氣氛搞的濃厚,主人會很開心,事後也會津津樂道。

2、喜酒扎堆禮金重

因為平時在外工作的人多,鄉村多半是婦孺兒童和老人,所以很多人把喜酒安排在春節期間,比如結婚、喬遷,甚至還有把孩子週歲喜酒提前或推後到春節期間,圖的是親戚朋友都能到場,熱鬧一些。這些扎堆的喜酒無形中使得春節變得更加匆忙,甚至會遇到一天要喝2-5家喜酒的情況。

3、反思與新氣象

走親訪友帶禮品導致浪費較大,雖然有的家庭可以把A帶來的禮品轉送給B,而B又流轉給C,但最終家家都會留下一類酒品和乳製品等,而今禮品動輒幾百元,導致每個家庭花銷很大。但實際中,很多家庭一年也喝不了幾瓶酒,禮品往往過期了也用不掉,浪費驚人。

喜酒扎堆使得很多人春節禮金花銷很大。隨着經濟的發展,禮金越來越重,由於崇尚禮尚往來,禮金的攀比導致的經濟壓力也不小。

然而,春節也出現了新氣象。

(1)有不少家族統一意見,春節往來不再帶禮品,彼此之間見面聊天、喝酒、打牌,圖個熱鬧,就非常不錯。

(2)也有一些家族搞AA制新團拜,把家族的親人約到酒店,一起見面吃飯、聊天、娛樂,不要天天張家李家到處跑,效果也是很好的。

(3)也有家族輪流到訪。今年一起到A家、B家,明年一起到C家、D家,等等。這樣很多家庭可以解放出來,主辦家庭也能一次待百客,節約了時間和精力。

結束語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也有重大經濟因素參與,我的調查報告也只是冰山一角。希望我的調查報告能激發同學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並思考改革與創新、繼承與發揚,使得這一傳統節日的意義和內涵得到更好的豐富與發展。

文化調研報告 篇12

五千年雲捲雲舒,五千年斗轉星移。在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中藴藏着許多“舉世宏偉”民俗文化,春節民俗無疑成為這裏面的大話題。下面我就帶大家一起進我的家鄉——禮縣,去探個究竟。

進入臘月,我們這裏的老老少少就開始期盼着新年的到來。大部分家庭裏邊都喂着肉豬,大概臘月初八前後就要殺掉它,作為新年即將到來的一個重頭戲。説到這,我們還流傳着一句童謠活着叫它小曲吧!“臘月八,眼瞧花,還有二十二天過年呢!有豬的把豬殺,沒豬的啃娃娃……”因此大多有條件的家庭在三、四月份都要到集市上去買頭小豬崽來喂,到了年底殺了讓其來扮演這出重頭戲。

過上半月,小年也差不多就到了。在這期間當然還有很多事情要去做呢!諸如收拾屋子、給孩子買新衣服等等。小年的晚上我們這要送灶王爺的,還有一個俗稱是説灶王爺要上天呢。反正這些老祖宗手裏的東西我暫時是搞不太清楚了。今天家長會在集市上買來灶糖,晚上燒香點蠟的時候給灶王爺獻。過不了會兒,小孩子們就會爭先去取下來自己吃。這樣小年也就算告一段落了。

隨着年味的越來越濃,人們也越來越忙了。三十的一天就忙着寫春聯、貼春聯。到了晚上,毫無疑問全家人在一起包餃子吃,據説會在餃子裏面包上面額不等的硬幣,如果某個人吃到它的話,以示來年的好兆頭;所以吃餃子的時候全家人會非常的熱鬧。年夜飯吃完後,婦女就收拾廚房,男子去燒香點蠟,開始“接先人”,具體怎麼回事,我瞭解的也就只有這麼多了。之後就是全家人坐在一起暢談心聲。現在的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開始注重起精神文明瞭,這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象徵。

經過漫長的一月的“折騰”,新年也就隨之到來了,大年七年級早上家裏的妻子和女兒會一塊做一頓豐盛的大餐以示來年的好運勢,吃完之後就是非常熱鬧的迎喜神了,鞭炮聲、台鼓聲,各種象徵好兆頭的東西一應俱全表演起來,可熱鬧了。但是這裏問題着實不少,有不少人把這樣的習俗早已拋之腦後了,搞不懂他們到底是怎麼想的。或許是因為他們太現實,不在乎這些表面上華而不實的東西?即便是如此,他們只顧着“掰長城”,也就是打麻將賭博,雖然小賭怡情,大賭傷身但是他們不會顧那麼多,靠那些東西去賺錢?這樣可以嗎?贏了的.人又能怎麼樣!説着説着就遠了,不過我只是實話實説罷了!七年級完了之後,和平常時間就沒什麼區別了,拿什麼來拯救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民俗呢?

過了幾天,大概初八開始到十三,大夥就開始準備春節的另一重頭戲了,即社火活動。由指定的一屆社火會成員四人來操辦,全民參與,用四五天的時間來糊龍、船、毛驢、獅子、牛娃,還有裝身子的一系列準備工作。十三晚上八點左右開始演出,共演三個晚上,順序依次是狂龍、秧歌、花棍、牛娃、毛驢、獅子、耍拳、渡船等一系列活動。我們村的這一系列裝扮都是人工製作的,一代代相傳,少説也有半個多世紀了吧,這應當是一大特色。每年外村的人前來觀看的人也不少,頗受鄰村的歡迎。以前我小的時候,就這麼十幾項活動也能進行兩個多小時,

但近幾年只進行一個小時多一點,也説不清什麼原因,就我個人覺得原因有這麼幾點:

1、老一輩演員現在歲數也大了,大多都已退休,或不願意再去演,把它淡化了,新的演員缺乏演技,無經驗,演出時間縮短;

2、人員的流失,大多外出務工人員沒有返鄉,還有兒童進城求學,上課時間太早而無法去出演;

3、思想觀念上的不重視,直接導致淡化社火活動,這包括村幹部,社火會成員的不重視;4、資金收集困難等等。至此,社火活動就結束了……

接下來就是正月十五鬧元宵了,這個在全國各地都算是一項重要的春節民俗了,其具體情況想必大家也都熟悉的,我也就在這裏不多廢話了!我們這裏的春節民俗活動也就這麼個情況,説了這麼多你有沒覺得大這另你小有震撼呢?!

作為當代大學生,並且身為歷史(文化遺產)專業的學生,深感揹負重任之大!看到我們民俗當中的好多東西流失了,我想問題的根源還是在於現在的人對精神文明的東西重視不夠,政府給保護這些民俗文化的投資力度不夠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民間無力支付保存和發展它的費用。因此應加大政府對它的投入力度。當然民間人們也應從思想上根除對民俗的不重視,這樣的話,我們民間寶貴的精神財富才不會就這樣散失。對我們當地的民俗遺產重塑當初的雄姿我還是挺有信心的,我個人對今年我們村的民俗活動也貢獻出了微薄的力量,相信我們民間的這些精神財富在政府和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會發展的更加輝煌!

文化調研報告 篇13

一、前言:瞭解春節

春節到了,意味着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悦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春節,是農曆正月七年級,又稱陰曆年,俗稱“過年”。

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別稱是過年。在過去的.傳説裏,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像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要用鞭炮轟,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二、內容:春節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小年——臘月二十三

北方的“年”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的。小年的前幾天,家家打掃房屋,意為不讓灶王爺把土帶走。

小年也叫祭灶節。祭灶,即祭送灶神昇天。據民間傳説,灶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為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當上了“東廚司令”。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廚灶中間,記錄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告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

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殺豬,當然是殺自家養的豬;割肉,是指沒養豬的人到集市上去買過年吃的肉。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題寫桃符”

所謂貼花花,就是張貼年畫、春聯和窗花。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厭服邪氣者也。”到了五代時,後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也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成為後世春聯之濫觴。後來,造紙術問世,才出現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習俗。

●“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對於祖先的祭拜,在我國由來已久。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

●“大年三十是除夕”

指中國及其他漢文化圈地區的農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晚上,一般這一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餃子形似“元寶”,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大年七年級,開門炮仗

大年七年級早晨,家家户户開門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紅炮竹,即保證爆炸以後,紅的紙屑能夠遍地鋪滿,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象徵新年的日子紅紅火火。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這時滿院瑞氣,喜氣洋洋,這就是“開門爆竹”一説。而且滿院的爆竹碎紅是不能掃的。如果非要掃,必須從屋子周圍掃到中央,這稱為“聚財掃”,據説這樣才可以聚集財氣。同時,這一天,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

●年八年級,媳婦回孃家

農曆正月八年級九年級,是出嫁女兒回孃家的日子,依照古時習俗,女子無故不得擅自回孃家,所以這一天孃家的兄弟必須前往男家迎接,邀請姊妹們回孃家聚會,一頓家宴之後,再回家探親。但這一道手續在現代已簡化成了電話邀請。

●年九年級,呆一天

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希望避免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

●年初四,接神遲

俗話説“送神早,接神遲”,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卻在下午四點左右。家家户户備牲禮果菜,並焚香、燒紙、放鞭炮以示恭敬。

●年初五,趕窮無 ●正月十五——元宵節

元宵節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有觀燈等習俗,故又稱燈節。

三、結尾:春節的意義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日子,也是親朋好友團聚的日子,在這一傳統節日期間,人們祭奠祖先,除舊佈新,祈求豐年,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文化調研報告 篇14

調查地點:甘肅省武威市

調查對象:家中的人及附近男女老少

調查人:______

調查方式:通過自己家過年、上街走訪、詢問、觀察,向老人們瞭解,實地考察進行查詢,觀看家鄉春節節目。

調查目的:時至今日,新一代的人卻紛紛過上了洋節,漸漸淡忘了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春節臨至,身為華夏子女,更應瞭解這豐富多彩,帶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節日——春節,現在我就帶大家領略一下我家鄉的春節習俗及其文化內涵吧!

“過個大年,忙亂半年”,古人從臘月開始忙“年事”,一直到過了元宵,這年才算過完了,我居住的武威市民勤縣的春節習俗也是十分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通過親身體驗,上街走訪,我更加了解了我的家鄉的春節習俗及其獨特的文化內涵。接下來我將從臘月一直到正月十五來一一介紹:

説起家鄉民勤春節習俗應該從臘八説起,農曆十二初八,民俗稱謂之“臘八”,是春節前的第一個節令,此後“年味”日漸濃郁起來。臘八主要是吃臘八粥素食,民勤傳統的臘八粥用米、豆、麥、青稞等五穀(或糧食、大豆、黃米、玉米、扁豆)和寬麪條熬煮熟後,先用來敬門神、灶神、土神、財神,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然後一家大小一起歡歡喜喜,團團員員享用五穀雜糧的臘八飯。“臘八飯”用的水,須是凌晨的井水。因此,農村有搶“金馬駒”之俗。最早打上井水者,便謂得到“金馬駒”,就要發財。所以這天婦女爭先恐後的早起搶“金馬駒”。飯也是天未亮吃罷為好。俗語説“臘八飯,黑洞洞,田苗長得黑沉沉。”預示莊稼茂盛、豐收。此俗現仍流行。

農曆臘月二十三“送灶爺”,是民勤正式的祭灶日,一般也可以説從此揭開春節序幕。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位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説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所以家家户户也不約而同的蒸上祭灶的灶卷饃,大概有點點那麼大小,獻到灶台即可,讓灶神享用,以示堵口。臘月二十三日祭灶與過年有着蜜切的關係,因為在一週後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爺便帶着一家人應得到的吉凶禍福,與其他諸神一同來到人間,灶王爺被天上諸神引路的,所以除夕都要燈火通明,迎來諸神一起過年。至今有這樣的講究:婆媳做飯是要説説笑笑,就是讓灶神爺知道一家過的和睦幸福。長幼有序,對老人不能惡言,不能不敬。對上門的人不論貴賤要笑臉相迎,做到謙恭謹慎。因為灶神爺時時觀察你的一舉一動,否則會得報應。

臘月二十四到二十五“掃房”這兩天家裏人都會忙着打掃房間,庭院,廁所,豬圈雞舍等,過個乾乾淨淨的年,萬象更新。只要在家的家人這兩天都上陣,把家裏打掃得一塵不染。

臘月二十五到二十九“辦年貨”、蒸饅頭、炸“饃饃”。家裏的年輕人會去街上買年貨,不過現在交通方便了,需求也大了很多,於是大多數人都去自己的鄉里或鎮裏,有的還去民勤縣城裏面買。好菜,好肉不管貴不貴,想要得都買下。説到肉我們民勤縣人大多是自家養豬的,所以豬肉一般不會買了。買些魚肉等等。還有寫對聯的紅紙或者直接買寫好、印刷好的,門神,香。

饅頭一般常見的,不過有大小兩種。“饃饃”有很多種,面是前幾天就準備,已經發酵好的,要看家裏婦女的廚藝怎麼樣了,手巧的女人會做各種各樣,色香味美,脆而不幹,甜而不膩。女人們會使出十八般武藝,將“饃饃”做得最好。得到正月裏來的客人、親戚的贊。接下來當然要説除夕了,除夕也就是臘月的最後一天,春節的前夜臘月三十。現在多稱為“年三十”、“除夕”,舊時,又稱“除日”、“除夜”、“歲除”、“歲暮”、“歲盡”、“暮歲”。當然“除夕之義就是舊歲至此夕而除,新歲自明晨開始,有除舊佈新之吉兆。這天也是我們吃、喝、玩、樂的日子,人們在中午便開始在大門、街門、房門上貼大紅對聯,門楣上掛門頭子(彩色紙刻花紋的裝飾品)和黃錢(黃紙上刻的花紋)。然後在下午要在肉鍋裏煮上餃子,用碗端上,拿上紙錢去莊子的前面迎先人,先燒紙錢,後致祭品,再放炮,意思是讓祖先們來家中過年。太陽一落,家家都在堂屋裏(院落中的上房,一般不住人,只供祖先牌位及先祖畫像等)點燭焚香,祭祀祖先。所有男人(婦女在過年期間,不能進堂屋)都衣帽齊整,上香焚表鳴磬。祖先牌位前要獻上食品供物。接下來是裝倉。所謂裝倉,是把豬肉(豬頭最好)羊肉(過去的闊氣人家還有雞鴨魚肉)煮熟了,每人撈上一碗,吃得盡飽,孩子們往往吃得很高興。倉裝完了,全家人坐在一起,説故事,拉家常,有的'玩牛九紙牌,興的是一夜不睡,老人有一種説法“除夕”是熬壽的時間,誰休息得最遲,誰的壽命也就越長,年輕人可是衝這一點也要玩個天大亮。還有一種説法就是守歲,即是對即將逝去的舊歲留戀之情也是對即將來臨的新春懷着希冀,如果徹夜不眠,毫無倦意,就是預兆來年的精力充沛。俗稱“熬壽”。

大年七年級,大概到凌晨四五點左右,男女老少更換新衣,繼則端上盤供,長輩們就準備燎天蓬的東西,當然燎天蓬之前要看今年的喜神在何方,農村一般要看自家的牛卧的方向,牛頭朝哪邊,就意示今年的喜神方向,然後全家老小,拿着花炮、燒紙、香、祭祀物品,出户迎接喜神,按“曆書”所指喜神方向獻盤敬香。在喜神所在方向架起一堆大火,大人小孩都要從火上跳來跳去,嘴裏喊着“東去東贏了,西去西成了,牛羊滿圈了,騾馬成羣了”意思是希望來年吉祥如意,五穀豐登。此即所謂“燎天蓬”。歸來,開始吃餃子、拜年,先由小輩依次“磕頭”遞拜家長,進茶奉酒。然後,出拜親族、鄰里,各家都在客房裏擺着油餜、饊兒和酒菜招待。晚輩給長輩磕拜後,長輩為了表示誠意和關懷,要給小輩壓歲錢。這一天,人人見面都要問“過年好!”,平輩相遇,拱手致賀。拜年完了,他們有的彈唱,有的玩牌打麻將,整天都沉浸在歡快的情緒之中。

大年八年級拜岳父、岳母都成為民勤一種鄉俗,無論是新婚夫婦,還是老女婿,在八年級都要去岳父岳母家道賀春節快樂。沒娶過媳婦的必須到舅父母家去,沒有特殊原因不能錯過這一天。

九年級是過年的最後一天。早晨仍在堂屋裏上香禮拜,並把門楣上、倉子上、箱櫃上掛的黃錢一律扯下來焚化,叫做“化錢”。意謂先祖來家過年,現在歡送他們回去。緊接着就是“打醋炭”,是在每個房裏的火盆上或火爐中燒上一塊石頭,備好一碗帶油花的陳醋,打醋台者手端一個大木勺,勺裏放着燒紅的石頭,同時在石頭上澆醋,醋遇上石頭,就有濃煙般的熱氣冒起來,彌散整個房間,發出一種酸噴噴的異香。打醋台的人走向各個房間,各個角落。然後把剩下的醋和石頭倒在大門外,據説這些東西驅瘟除邪,清除一年的災禍疾病,因之又名“除百病”。打醋台的人前腳走,後面的人就跟着把房間、院落打掃一遍,三天的過年就算基本上結束了。

接下來從正月初四各鄉鎮排練的秧歌隊、社火隊穿梭於大街小巷、居民樓院、政府機關之間,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勤小調在文化廣場傾情演出,開着三輪車、小汽車的農村居民進城看戲、看社火成了新時尚,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日。

人勤春來早,正月初十就感受到了濃濃的元宵節氣氛。虎年元宵佳節準備得非常充分,氛圍營造得格外熱鬧。由縣城東小十字從南向北穿過文化廣場步行街,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寫着“虎年大吉”的拱形彩門,彩門內一幅巨型的象徵中華傳統文化、祈禱人們萬事如意,平安祥和的九龍壁富麗堂皇地矗立着。其次,依次擺放的是“瓜果飄香”長廊、“蟠龍柱”、“龍王治水”、“勁牛”、“花團錦簇”、“玉兔送福”、“航天模型”。兩側對稱布臵“金錢樹”、“蘋果樹”等各種花樹。整體猶如傳統庭院前庭、中院、後院、左右廂房式對稱佈局。在最北端是在玉兔指揮下的兩條巨龍正歡快地玩耍“二龍戲珠”遊戲。

正月十五日便是元宵節,古稱“上元節”也是我國一個普遍的傳統節日,在民勤縣城四大街人山人海、人頭攢動,吃元宵、鬧社火、放煙花、觀燈、猜燈謎、蕩千米等,展現出民勤人民團結奮進、平安和諧、率先發展的時代風采,演奏出以人為本、民生優先、生態良好、經濟發展、上下一心的和諧音符與篇章中結束一年一歲的春節。

調查心得:

通過這次寒假社會實踐,我想,春節所以得到大家的重視,是因為它代表了人們的願望,人人都希望生活的幸福、美滿,希望工作順利,前途無量,忙忙碌碌一年,所有的苦惱和憤懣都將在大家彼此的祝福聲中消散,在彼此的祝願中積聚力量,春節,給了每一個人暢舒胸臆的機會。春節還意味着團圓,在當今親情日漸淡薄的形勢下,春節提醒孩子“常回家看看”,在老人期盼的目光中體驗家的温暖。春節也意味着春意融融,春天來了,萬象更新,憂愁的、幽怨的、有恩的、有恨的都沉澱在冬天的冰雪中,當春風輕拂楊柳、小河潺潺歌唱時,每個人都能體會到光陰流轉之速而增添寬容和大度。春節實在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節日。春節是四季之首,我們的足跡將踩出新一行。生命的里程又開始了一次始發,所以多一點期望,就多一份珍惜;多一點幻想,就多一份激情。

文化調研報告 篇15

一、調查報告的原因:

寒假期間,我隨家人過了一個祥和快樂的春節,在過春節時,發現了一些風俗習慣,在中國人的過年習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過年的習俗又是怎樣來的呢?我帶着疑問走訪了村裏的知名老人。

二、調查報告的內容:

通過走訪調查瞭解到:春節,代表了新的一年的開始;春節,意味着新春的到來,是美好的象徵。周而復始的過着春節,可為什麼要過春節呢?相傳,古時候有個吃人的怪物叫“年”。“年”每隔365天就會出來吃人。有一個聰明的小孩想了一個辦法:他讓人們在門前貼上紅對聯,掛上紅燈籠,並放鞭炮。“年”被嚇跑回湖裏。從此,人們每年都貼對聯,掛燈籠,放鞭炮。“年”從此再也不敢出來了。所以人們第二天都會穿上新衣服,走家串巷去拜年,見到了人都會説“過年好”。這個習俗也就被傳了下來。直到今天,人們仍會説“過年好”。

春節,人們都會在一起吃團圓飯,無論多遠,也都會想方設法趕回家。臘月二十九,人們就開始忙着貼對聯、“福”字、掛門錢。把“福”倒過來貼,有“福到了”的意思。大年三十,女人們就忙着包餃子,男人們就去“上墳”。“上墳”意味着想讓死去的親人也感受到新年的氣息,同時也表達了晚輩對已故親人的懷念與孝敬。

年三十晚上吃餃子成為中華民族不可缺少的習俗。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去“招財進寶”之意;二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裏,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裏的祈望。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塊、花生、棗、栗子等包進餡裏。吃到金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春節,長輩會給晚輩們一些壓歲錢,意味着給晚輩們添歲,也寄託着長輩對晚輩的愛與期望;七年級的餃子八年級的面,九年級還得串親戚。人們會從大年八年級走親戚,串朋友,有的一直串到初九或初十。人們交流過去一年的得與失,為新的一年繪新譜。

三、調查報告的總結

春節的習俗來源已久,在中國民族流傳了上下幾千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望“春節習俗”在中國大地上發揚光大。

標籤: 調研 精選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lmkpp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