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民生調研報告3篇

民生調研報告3篇

本文目錄2020年民生調研報告城鎮民生問題調研報告暑期山區社會民生調研報告

當中國人“高峽出平湖”的世紀幻夢變為現實的時候,“後三峽時代”便開啟了歷史帷幕。交織着移民痛楚與和諧發展,就業無着與經濟轉型,背景鄉愁與信心重構等由諸多複雜音符構成的交響曲,在人們還沒給它齊配相應樂器的時候,便震聾發饋地奏響了。置身三峽庫頭的三鬥坪及周邊地區,你可以真切地領悟到這種混合着離鄉之憂與奉獻之樂的偉大樂章在三峽大壩的上空飄移、迴盪。

民生調研報告3篇

一、緣起

百多年來,三峽工程始終彈撥着華夏兒女的神經。1917年,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提出:“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力”,成為中國最早提出建設三峽工程的第一人。1953年,毛澤東主席在聽取長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修建水庫規劃的介紹時,希望在三峽修建水庫,以畢其功於一役。他指着地圖上的三峽説:費了那麼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庫,還達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為什麼不在這個總口子上卡起來?先修那個三峽大壩怎麼樣?1956年,毛澤東主席在暢遊長江後寫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的著名詩句。

1994年12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李鵬宣佈:三峽工程正式開工。經過近15年艱苦奮戰,目前,包括樞紐工程、輸變電工程、移民工程在內的三大部分工程建設,已基本完成。有關資料顯示,截至4月7日,三峽水電站累計發電3000億千瓦時,三峽工程的三大功能——防洪、發電、通航,均已初步實現。

三峽工程作為世界上最大規模改造地理景觀的人類工程,不可避免地對自然生態、社會生態和人文生態產生巨大的衝擊。“高峽出平湖”的轉變固然恢弘而神奇,但它所帶來的“副產品”不容忽視,比如:移民問題、生態破壞問題、地質災害問題、水污染問題等等,特別是如何破解百萬大移民這道“世界級難題”,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

中共中央十分重視民生問題的改善工作,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黨中央把保民生視為保增長和保穩定的根本所在,把讓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視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在黨校學習期間,專家教授也一再給我們講解“民生所指,民心所向,國運所繫”的深刻道理。所以,我們中央黨校中直分校第54期二班第七支部將調研的視點聚焦在了三峽壩區移民的民生問題上,以圖通過實地考察,瞭解三峽壩區移民的真實狀況,發現問題,提出建議,為有關部門制定後續的移民政策提供必要的參考。

5月14日至5月22日,中央黨校中直分校第54期二班第七支部一行10人,赴湖北省宜昌市位於三峽壩區的秭歸縣、夷陵區的部分村鎮進行了調研。

二、現狀

秭歸縣位於湖北省西部,地處川鄂咽喉長江西陵峽兩岸。全縣面積2427平方公里,下轄12個鄉鎮,186個行政村,人口39.15萬。秭歸縣新城位於三峽大壩壩上庫首的茅坪鎮剪刀峪,自1992年12月動工興建,至今已初具規模。全縣三峽工程壩區、庫區動態移民達10萬人之眾,承擔了三峽工程壩區徵地、大江截流、首批機組發電、三期蓄水等各階段的移民任務。

存在的主要問題:

“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在農村移民生產安置5.56萬人中,縣內農業安置2.15萬人。從土地佔有數量看,人均耕園地0.8畝,比淹沒前的1.21畝下降了0.41畝。人均低於0.5畝的佔總量的17%,潛在隱患較大。從土地質量看,庫區用於安置移民土地的保水、保土、保肥能力弱,土壤熟化程度低,水利設施大多不配套,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弱。從種植結構看,全縣安置區共有耕園地3.6萬畝,其中柑桔園3萬畝,是庫區移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因品種退化,熟期結構不合理,柑桔平均銷價呈下滑趨勢,農民增收乏力。

“移民”就業和增收的難度大。一是少部分城鎮純居民搬遷安置後,失去了相對穩定的收入來源,新的收入支撐尚未形成,造成生活比較困難。二是下崗職工再就業困難。淹沒的148家企業,初次搬遷結構調整力度不大,實施“兩個調整”安置的5749名下崗工人,一次貨幣化安置標準不高,且受移民年齡、技能、思想、崗位多方面因素影響,再就業難度大,部分下崗人員養老、醫療保險費繳納困難。三是自謀職業安置移民不穩。各類自謀職業安置移民1.3萬人,有30%的移民低於當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

宜昌市夷陵區是7月撤銷宜昌縣而設立的具有明顯縣級體制特徵的移民新區、農業大區和工業強區,夷陵區也是三峽大壩的所在地,既是壩區也是庫區。全區國土面積3424平方公里,轄11個鄉鎮、1個街道、1個開發區,200個村(社區),總人口51.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9.5萬人。三峽工程建設涉及夷陵區4個鄉鎮,37個村,141個組,1個集鎮,93家單位,19所學校,10家企業,需搬遷移民6443户,21868人,徵淹土地4.8萬畝,撤遷房屋93.61萬平方米。三峽徵地移民搬遷後,人多地少、就業穩定壓力大,大力推進移民就業和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成為夷陵區及壩區庫區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關鍵所在。

三、對策

從對秭歸縣、夷陵區部分村鎮的調研情況看,當地各級政府為改善壩區移民的生存狀況,都緊緊抓住“就業”這個民生問題的牛鼻子不放,想方設法擴大移民的就業門路,使壩區移民的生活從艱難困苦到解決温飽,進而追求生活質量的提高,基本實現了壩區移民地區的社會穩定。

有就業,才有壩區移民的安居,有壩區人民生活的穩定,才有移民地區的社會穩定。調研發現,無論是秭歸縣還是夷陵區,各級政府在廣闢就業門路的探索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充分發揮婦女在就業工作中的優勢,使壩區保就業、保穩定的工作得以較為順利地開展。

為什麼在壩區保就業、保穩定工作中婦女會成為各級領導目光中的一個亮點?綜合各方面的情況,除了湖北女性骨子裏那種能人不能、敢人不敢的俠女自信外,還由於各級婦聯組織開展的“雙學雙比”、“巾幗文明崗”、“三八綠色工程”等活動已經在城鎮鄉村開展了20多年,這些旨在錘鍊婦女思想意識,鍛鍊婦女生產技能的活動,打造了一支思想過硬,技能過人的婦女羣體,使她們不怕困難,越是困難越敢為人先。

湖北宜昌市夷陵區樂天溪鎮黨委書記田紅就深有體會地説:“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婦女是家庭細胞中的那個核,要想幹好工作,就要充分發揮婦女細胞核的作用,細胞核發揮作用了,家庭就穩定了,家庭這個社會細胞穩定了,社會就穩定了。”

事實上,面對移民給就業帶來的巨大壓力,宜昌婦女在當地政府和各級婦聯組織的領導下,不等不靠,發揮特長,為解決移民就業問題做出了重大貢獻。

為了幫助壩區移民和下崗女工再就業,7月,秭歸縣巾幗家政服務中心成立。中心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引導移民婦女和下崗女工轉變擇業觀念,使她們認識到從事家政服務業也是社會勞動,中心幫助移民婦女和下崗女工突破傳統思想,克服自卑和畏難情緒,使她們主動走出大山、走出家庭,自食其力。中心開展多種類、多層次的職業技能培訓,重點抓好家政服務人員的素質培訓和技能培訓,幫助移民婦女和下崗女工掌握職業技能,提高她們的應崗能力。目前,該中心在北京、深圳、武漢、宜昌等地建立了較穩定的家庭服務員安置基地,與3家家政服務公司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服務領域從開始的家政服務員培訓派遣和勞務輸出,發展到目前的嬰幼兒護理、月嫂、搬家、家宴製作、房屋信息服務等相關業務,還成立了巾幗職業介紹所。目前,中心已登記電工、司機、廚師等各行業求職人員3000多人,已幫助多名壩區移民和下崗工人走上工作崗位。

手工布鞋、繡花鞋墊是秭歸縣的民間傳統制品,也是一種鄉間文化,如果把它作為一個產業開發,可以吸納眾多移民婦女就業,增加她們的收入。3月,在秭歸縣婦聯的扶持下,屈秭繡藝公司成立了,公司主要生產養生布鞋、精品鞋墊、工藝十繡等產品,在繼承民間手工布鞋文化的基礎上,突出地域特色,集“養生型、文化型、鄉土型、時尚型”於一身,產品銷往港、澳、台、俄、日、韓、新馬泰、歐美市場。公司採取集中加工和分散加工相結合的方式,讓走不出家門的農村婦女也能實現增收。公司派出專業老師對婦女進行免費培訓,培訓合格後,在公司領取半成品,自由製作。加工完畢後,質量符合要求的產品,公司予以回收,並按件計發工資。截止到目前,公司已在當地農村和社區培訓婦女多人,公司現在擁有員工600多人,人均月增收400多元。

茶葉是夷陵區的主導產業,為了充分發揮三峽庫區移民婦女發展循環金的作用,5月,夷陵區婦聯與湖北鄧村綠茶集團有限公司簽定了三峽庫區移民婦女發展循環金的使用協議。約定循環金用於該公司位於壩庫區的樂天溪鎮瓦窯坪村茶葉基地建設、發展及當地移民婦女培訓、技術指導和就業安置工作。去年,三峽庫區樂天溪茶葉產業園項目實施後,公司結合地方經濟特色和產業特點,對1000多人次的移民婦女進行了茶葉技術培訓,安置了大量移民人員就業。

除此之外,夷陵區三鬥坪鎮的“牛煥菊工作室”、秭歸縣的“秭歸宏強臍橙開發有限公司和發畹絲綿茶廠”實施的三峽庫區循環金項目、夷陵區的“三八綠色基地”項目等,都是由女性開發出的一條條就業門路,吸納了大量壩區移民就業,增加了壩區移民的收入,穩定了那一方曾經因為移民而動盪的社會秩序。

通過就業門路與崗位的開發,曾經因為三峽工程而失去土地、失去工作的移民,情緒與生計漸趨穩定。當地各級政府清醒地認識到,物質問題的解決只是壩區移民工作邁出的一小步,移民也需要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夷陵區樂天溪鎮黨委書記田紅想到了在移民新區建設文化體育健身活動場所的措施,他想用豐富移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辦法,構築起移民崇尚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新方式。

在農村文化建設上,田紅書記捨得用好地,捨得花資金,捨得用精力。3年下來,樂天溪鎮投入到村級文體建設的資金就有500萬元,樂天溪鎮在羣眾居住最集中、通行最方便的地方先後新建和完善大型綜合室內場地1個,較大型露天文化場地25個,燈光球場3個,還開辦了10個農家書屋。

田紅書記説,通過幾年的農村文化建設,文化基礎設施逐漸到位,文化活動開展豐富頻繁,我們明顯感覺到鄉村民風得到了改善和提升,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和新農村建設中的功能,得到很好的體現。

田紅書記認為,把農村文化當作一種事業來做,可以培育農村的主流文化,引領農民追求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促進農村文化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在壩區的瓦窯坪、朱家灣、八户店、下岸、樂天溪等移民新村文化活動中心,數以百計的壩區移民跳健身舞、打腰鼓、扭秧歌,移民新村成了歡樂的海洋。

四、問題

調研中,我們感到,儘管三峽壩區移民在民生問題的解決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但移民民生工作還面臨諸多問題:

⒈發展資金短缺。我們在走訪秭歸縣巾幗家政服務中心的時候,其中心負責人向我們反映,現在對家政服務員的培訓基本上是紙上談兵,目前,賓館酒店保潔、樓房清洗等業務都很熱門,但是由於缺乏培訓所需的專業清洗設備,無法對求職者進行實訓,因而也就無法向社會輸送這方面的急需人才。在壩區調研,資金短缺問題並不只存在於家政培訓領域,而是壩區發展中遇到的一個普遍難題。

⒉壩區移民缺乏致富手段。在樂天溪鎮,我們走訪了一位移民婦女,她叫陳曉妺。陳曉妺是壩區第一批移民。1994年,由於三峽工程建設的需要,政府限她100天搬出原住地,當時,她300多平方米的住房,只拿到3萬元的搬遷費。那時,三峽壩區的移民安置房還沒有蓋好。她們全家在臨時房屋裏住了一年。之後,能幹的陳曉妺不等不靠,借錢做小買賣,積蓄了資金。現在,她花100萬元買了兩台挖掘機,靠出租挖掘機賺錢,每年可收入30―40萬元。我們問她,像她這樣的收入情況在移民中佔多大比例,陳曉妺遲疑地説,可能有20%。而經過我們的再走訪再瞭解,我們感到,像陳曉妺這種收入情況的在移民中並不是很多,要大大低於20%的比例。大部分壩區移民也就剛剛解決温飽問題。特別是三峽工程基本完工後,數以十萬計的建設者撤離壩區,這使得原來一大批靠做小買賣過活的移民突然無生意可做,生存面臨很大問題。

⒊壩區移民養老堪憂。在樂天溪鎮,我們訪問了一位近60歲的婦女,老人靠低保、基本養老金和移民補貼生活,可這三項全加起來每月也不過400多元。更有甚者,我們在秭歸縣一位被就地安置的移民家中,村長向我們訴苦説,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移民的養老保險還沒有落實。

⒋三峽壩區的產業結構單一,缺乏創業項目。以三鬥坪鎮為例,該鎮以柑橘、桑蠶、茶葉為三大支柱產業,土地稀缺,發展空間有限。走訪過程中,鎮委書記喋喋不休地為三鬥坪做廣告,讓我們回京後,設法幫助其找項目。我們真切地感受到那一方水土的人們對發展的渴望,項目是他們發展的希望。

五、建議

三峽壩區移民為興建三峽工程做出了巨大犧牲,然而,當三峽工程基本結束、每年發電近千億千瓦時的時候,很多地方官員還在為發展愁容滿面,很多移民還在為生計歎息不止。在科學發展的今天,在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在規劃全國發展戰略的時候,千萬考慮到三峽移民曾經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曾經做出了那樣大的犧牲,千萬考慮到三峽移民過的是剛剛實現温飽的生活,甚至有一些可憐的老奶奶、老爺爺們的養老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我們肯請政府,政策再向三峽移民的方向傾斜一點兒,資金再向三峽移民的方向傾斜一點兒,項目再向三峽移民的方向傾斜一點兒。

城鎮民生問題調研報告2020年民生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民生問題是事關人民羣眾生存發展的根本問題,也是構建和諧社會必須關注和解決好的核心問題。根據市委、市政府關於實施"改善民生工程"的工作部署,最近,在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建設、教育、衞生等相關部門的配合下,採取與部門負責人研討,與鎮辦領導、站所負責人、部分村委(社區)幹部、居民代表座談、問卷調查等方式,對海城區民生情況進行了調研,並就促進民生問題的解決提出了一些意見建議。

一、海城區民生問題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關注並解決民生問題就是要落實社會保障制度,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確保每個城鄉居民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學上、有醫就、平安生活。近年來海城區高度重視民生問題,積極落實社會保障的各項制度,不斷健全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加大城鄉人居環境的建設投入。目前,城鄉居民收入穩中有升,XX年,全區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307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94元,均高於廣西區、北海市的平均水平;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100%;城市社區服務覆蓋率達90%以上,94.5%的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90%的非農人口參加了社會養老保險,全區城鄉低保惠及3346户7609人,年支付低保資金約793.6萬元;農村五保對象234人,供養水平超過自治區標準,城鄉弱勢羣體的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社會治安狀況逐漸好轉,連續三年實現刑事案件發案大幅下降(XX年刑事發案比XX年下降29.9%,XX年比XX年下降19.8%,XX年比XX年下降12.7%)。關乎民生的各項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隨着社會保障的需求增長,我區關乎民生的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民眾的心理預期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一些影響民生的矛盾問題正在日漸顯現。

(一)城市建設和管理方面

1.小街小巷建設滯後。海城區目前有112條小街小巷尚未硬底化,有371條小街小巷尚未安裝路燈(隨着建成區的擴展,以上數還會增加),"行路難"、"安全隱患多"是羣眾反映得最多的問題。與此同時,一些已硬化的道路也因多年失修,存在不同程度的壞爛。

2.排洪排污設施不完善。遇強降雨一些低窪地段容易受淹。尤其是東起四川路、西至地角內港,全長約4公里的獨樹根垌排污溝,由於沉積了大量的淤泥,排洪能力已大大下降,每逢大暴雨,排污溝途經的北海村便會受淹,積水甚至深達1.5米。一些居民區的下水道也由於年久失修,經常堵塞導致污水四溢。

3."城中村"改造推進緩慢。海城區現有"城中村"17個,村莊佔地面積約2129.8畝。村內建築雜亂無章、參差不齊、佈局混亂,道路狹窄、擁擠難行,基礎設施不配套,"髒、亂、差"現象十分嚴重,與周邊整潔的市容市貌形成強烈反差。海城區從XX年開始實施"城中村"改造,但因為相關政策未出台等多種原因,推進緩慢。

4.城市維護費補助不足。市對海城區的財政管理體制中核定城市維護費支出基數為300萬元,海城區是中心城區,城市維護任務較重(城市保潔面積為950,925平方米和農村 155條自然村),特別是"城鄉清潔工程"實施以來,單是全區的保潔就要超過300萬元的費用,還有垃圾的清運、整治、綠化工程、亮點工程、小街小巷的建設等,至少需要500萬元。

(二)就業和社會保障方面

1.被徵地農民就業困難。近十多年來,全區共被徵用土地38629.1畝,被徵地農民36574人;被徵地後人均擁有耕地面積0.55畝,其中62%的被徵地農民被徵地後人均耕種面積達不到0.3畝。由於"以土地為保障"、"靠土地養老"的傳統模式被打破,大量被徵地農民就業無着落、生活無保障等問題日益嚴重,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偏低,勞動就業競爭力低下,就業意識不強使得他們自謀職業困難。初步統計,我區被徵地農民的失業率約為7%,富餘勞動力即不充分就業率為3.5%,兩者合計10.5%,比率較高。

2.最低生活保障跟不上物價上漲。目前我區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180元/人·月,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683元/人·年。面對通貨膨脹,物價不斷上漲,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卻未相應提高,相形之下,貧困居民和村民的生活水平實際已經降低。

3.城市居(村)委幹部補助標準低。目前我區居委幹部(不分城市及鎮)年均工資為8640元(720元/月人),除去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醫療保險,實際居委會幹部領到手是500-600元/月人;村委幹部工資為5300元/年人。而且我區居委沒有城市和鎮級之分,全部為城市居委。目前物價飛漲,居(村)委會幹部補助標準過低,與他們工作的付出形成極大反差。

(三)教育方面

1.學校佈局不夠合理。我區國小大多集中於北部灣路以北的老城區(市區學校共有15所,其中北部灣路以北就佔了10所),這些學校佔地面積小,學生多、部分學校班額過大;而東、南部的新建區學校少,整個城區學校佈局已滯後於城市發展的需要。

2.師資隊伍發展不平衡。市郊、海島學校教師年齡結構偏大,文化程度相比市區學校偏低,長期在條件艱苦的農村學校,現都體弱多病,工作力不從心,已不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而由於體制上的原因,我區沒有招聘、錄用人員的自主權,導致農村學校教師隊伍開始出現青黃不接、後繼乏人的狀況。

3.中學教研力量薄弱。我區僅管理2所初級中學,中學教研機構不健全,專業人才少,教研活動無法正常開展。

4.農村國中控輟保學任務艱鉅。由於村民對國家義務教育法的理解不到位,沒有履行法律賦予的職責,加上對部分貧困生助困渠道單一,助困的長效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等原因,地角、潿洲兩所農村中學控輟保學任務仍十分艱鉅。

(四)醫療衞生方面

1.社區衞生服務機構設置及發展不平衡。海城區的社區衞生服務機構是由市直醫院、專科醫院、街道(鄉鎮)衞生院、廠礦醫院和民營機構舉辦,各單位的人員素質、經費投入和建設規模不同,導致發展水平參差不齊,部分中心和站達不到建設標準要求,有的社區衞生服務機構沒有自有的業務用房,只能採用臨時租用的辦法解決。隨着海城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增加和城市規模擴大,社區衞生服務已不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衞生需求。

2.社區衞生服務監督管理不夠明確。由於一直以來都沒有明確城區的管理權限、範圍,各級分級管理的政策法規沒有得到很好體現,監督、疾控等相關機構沒有給予建立,城區衞生方面的責、權、利得不到落實,開展社區衞生服務工作難度比較大,影響了城區衞生工作的全面協調發展。

3.新農合政府配套經費不到位。按中央的要求,參合農民每年只需交10元,各級政府補助80元/人/年,但目前各級政府的配套補助方案還沒出台,經費未能按時到位,羣眾看病報銷難。

(五)社會安全方面

1.刑事案件發案偏高。儘管三年來我區持續保持刑案數下降超過10%的比例,但案件數仍偏高,特別是"兩搶一盜"侵財案件所佔的比重大,一些惡性的搶劫案件、持槍殺人案和入室盜竊殺人案等,影響惡劣,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2.不穩定因素時時存在。各種項目開發建設中因徵地拆遷問題引發的糾紛,涉及面廣,易引發集體上訪和羣體性事件。尚未改制的16家國有(集體)企業或者債務較重且關係複雜,或者屬於"三無"空殼企業,改制推進難度大,下崗職工意見很大。此外,還有一些突出的信訪問題,如涉法涉訴案件、水庫移民問題、企業軍轉幹部的待遇問題及一些"三大糾紛"等。

3.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市區內存在相當數量的油、氣等危險物品生產、經營、儲存單位和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等特種設備,作為中心城區,有賓館、酒店、大型超市、學校、車站、廣場等眾多人員聚集場所,一旦發生事故,很容易造成羣死羣傷重大事故。北海內港堆積的大量淤泥和生活垃圾未得到清理,加上廢棄船隻,造成嚴重的航道堵塞和消防安全隱患。此外,道路交通安全生產事故多發的勢頭還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二、改善民生的建議

解決民生問題要堅持從實際出發,着眼長遠,立足當前,多措並舉,全面覆蓋,把就業作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為民生之源、教育作為民生之基、社會保障作為民生之安全網,實現基本就業、醫療、住房、養老、教育、綜治等各方面的全覆蓋,促進社會全面和諧穩定。

(一)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與物價指數相銜接的社會最低保障制度,減少物價上漲對低收入家庭生活的衝擊。落實好城市低保,對低保對象實施差別救助,提高低保制度的公平性。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積極推進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實施,探索建立機關養老保險制度,按照"應保盡保"原則,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對城鎮個體勞動者、靈活就業人員、進城務工人員、被徵地農民、務農農民等5類人羣,力爭納入養老保險體系。擴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爭取擴展到城鎮居民、農民工、被徵地農民;努力解決關停並轉企業及困難企業退休人員的基本醫療保障問題。進一步擴大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覆蓋面,重點推動事業單位、外商投資企業、私營企業、民營企業參保,把符合規定的單位和職工全部納入覆蓋範圍。呼籲市裏儘快出台建設項目被徵地農民補償方案,對被徵地農民在工作、生活、醫療、養老等方面作合理安排。

(二)努力增加城鄉就業。全面建立城鄉一體化人力資源市場,形成城區、街道和社區三位一體的就業服務網絡體系。實施技能促就業計劃,培養農業、海洋產業、旅遊業等特色產業的技術技能型、複合技能型、知識技能型創業人才,提高勞動者職業素質、創業技能和就業競爭能力。切實幫助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爭取將享受政策的對象範圍擴展到了集體企業下崗職工中的"4050"(女40歲男50歲以上)人員,以及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長期失業人員,安置在公益性崗位就業。深入推進小額貸款工作,鼓勵扶持勞動者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合夥經營和組織起來就業,爭取將申請小額擔保貸款的對象範圍進一步擴大到集體企業下崗職工、城鎮登記失業人員以及城鎮復員轉業軍人。

(三)進一步提高義務教育水平。進一步擴大教育經費來源,爭取市政府提高教育附加費返還比例,加大政府教育投入,完善教育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根據城鎮化發展需要和舊城改造進程,推進老城區學校佈局調整優化,儘快在新城區增設國小,消除新城區就學盲點。建設信息技術教育網絡,實現教育管理信息化。推進學校特色發展,打造品牌,實現"一校一特"、"一校一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健全教師進出機制,增加城區學校教師編制人員,以適應全面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後給公立學校帶來的就學壓力。

(四)大力發展衞生事業。加強城市和農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城市醫院與社區服務機構分工協調機制。建立和完善以社區服務中心為主體的城市社區服務網絡和以市級醫院為龍頭、鎮(辦)衞生院為骨幹、村衞生室為基礎的農村三級醫療衞生服務網絡。加快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儘快落實"合管辦"人員編制和工作經費,擴大新農合資金投入範圍,抓緊完善新農合政府財政補助出資機制;爭取社會捐助,建立醫療救助專項基金,提高對弱勢羣體醫療救助力度。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以開展流動人口計生服務管理示範區創建活動為契機,全面提升我區人口計生服務水平。

(五)深化平安創建活動。落實穩定工作責任制,理順"屬地管理"和"屬人管理"的責任關係,建立健全經常化、制度化的利益協調、矛盾調處機制。加強信訪工作,拓寬社情民意暢通渠道。積極探索治安防範工作市場化、社會化、羣眾化的新途徑,努力構建情報信息、社區防控、治安巡邏、企事業單位內部防控等四大網絡體系。深化嚴打和專項治理,始終保持對各種犯罪的高壓態勢。五是重視基層治保,調解組織和網絡建設,發揮治安崗亭、社區警務室、調解室在維護社區穩定和治安防範中的積極作用。加大投入,完善社會治安軟硬件設施建設,提高綜合運用各種技術手段的能力,積極構築人防、物防、技防等科學高效的治安防範網絡。

(六)打造宜居城區嶄新面貌。積極爭取上級政府和部門支持,縱深推進"城鄉清潔工程",建立健全環衞保潔長效機制。進一步抓好城市綠化、亮化、美化、彩化工程,營造整潔有序、環境優美的城市環境。加快舊城改造,將轄區 "城中村"改造成為與城市風貌相協調的文明小區;將城市社區建設的成熟模式向農村社區延伸,穩妥地推進"村改居"社區的轉型與改革。大力完善城市基礎設施,以北海市開展國家環保模範城、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衞生城市、世界花園城市創建活動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為契機,配合加快城市主幹道和小街小巷建設,配合推進"斷頭路"、"半截子"道路修復工程,完善道路網絡,改善路面狀況,逐步建設一批街心花園。

暑期山區社會民生調研報告2020年民生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調研內容:山區社會民生考察

調研地點:xx鎮xx村委會

採訪人物:杜主任

調研目的:瞭解當地的“水、電、路、氣、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情況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現狀

調研結果:

前畈村位於xx鎮中心地段,是鎮政府所在地,與天堂寨風景區緊密相連。全村總面積30.8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812畝,山場面積2.9萬畝。轄12箇中心組,33個村民組,924户,3512人。該村已實現組組通水泥路,交通較為便利。轄區內有3所國小, 1所初級中學,1所中心衞生院,2所村級衞生室。近年來,前畈村在整個天堂寨鎮中發展水平靠前列。

從衞星地圖可以看出,xx鎮位於三省交界處(xx省、xx省、xx省)深處大別山腹地屬於典型的山地環境。各村落主要分佈在山間谷地,大致成條帶狀分佈。與外界的主要交通聯繫是一條經過xx鎮、xx鎮、xx河鎮的盤山公路。距離最近的交通樞紐xx火車站約98.4公里,約需花費近3個小時,公路沿途兩側為絕壁,地勢起伏,彎彎相連。因為修建時間較久,路況一般。XX年前全國人大委員長吳xx深入大別山腹地考察了xx景區,為支持當地加快旅遊業的發展,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加大扶持力度,投資當地道路建設,加緊改造原有道路。原有道路改造項目今年年底可以完成,同時已經修建了一條從滬漢蓉高速公路到達天堂寨僅需幾十分鐘的快速通道。當地的交通條件大為改善。

目前街道住户已經實現供水,農村住户以山間泉水為主。當地網絡覆蓋率達到了80%以上,供電基本實現全覆蓋,很少會有住户不通電。電視電話尚未普及。生活能源農村主要為柴火,大部分鎮區為天然氣。因為投入較少,不夠重視,後期服務難以跟上,沼氣在當地發展利用率不高。而且垃圾處理依然以填埋焚燒為主。新建衞生間少,土廁茅房居多,反映出當地的生活衞生條件依然有很多不足,需要改進。

當地外出務工現象較為常見,外出務工人員佔當地人口的30%-40%。當地經濟發展主要依託旅遊業,景區對當地吃住還有餐飲影響最大。人均純收入4800元,在全鎮中處於較高水平。依託xx旅遊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農家樂”旅遊、鄉村旅遊等項目,走旅遊興村之路是未來前畈村的主要發展方向。要實現這一發展目標,解決當地的交通閉塞問題仍然是關鍵。

因為地處山區,當地的農業發展以自家經營、自產自銷為主,難以實現大規模化集約經營。水稻種植、葡萄、膠瓜為主要農作物。現有初具規模的種養殖業示範基地5處。

在走訪中我們欣喜的觀察到廣場舞之風颳到了大別山區。男女老少在茶餘飯後,來到鎮中心的廣場上,隨着音樂歡樂起舞、熱鬧非凡。這些百姓生活秀顯示出農村文化生活的進步。村委會中建設有文化廣播站和文化活動中心。因為居民的文化水平還沒有達到較高水平,文化活動中心的參與積極性很小。村委會也在大力宣傳,不斷創新吸引村民共建文化活動中心,努力豐富村民們的文化生活。

xx村採取4個幹部復責一個片區的做法,深入基層,下片宣傳新農合政策,為村民講解政策細節,使新農合在當地順利實施。現已基本實現新農合全覆蓋,有效減輕了當地居民的醫療負擔。落實低收入家庭保障,按照不同收入水平每月分別補貼175元、 110元 、70元。有效解決困難家庭的生活保障問題。

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後當地輟學現象大大減少,當地學生上大學比例也逐年增加,一個鄉每年二本以上學生可達40個左右。

前畈村治安環境總體較好,近年來隨着風景的發展外來人員增多,偷盜摩托車發案率上升。計劃生育工作協調開展,超生現象已基本解決。

杜主任建議國家加大對農村地區的科學技術投入,促進農村更好的實現科學發展。比如:在醫療方面當地目前仍沒有輸血站,農業方面缺乏農業設備和技術人員等等。這些都制約着當地社會發展的進步。最後是依然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為改善山區發展條件創造良好的環境。

中國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着向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步伐。“完善農村水、電、路、氣、信等基礎設施,促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改革發展”,是XX年政府工作的重點內容。隨着國家對“三農”問題的不斷重視和加大投入,農村社會的發展正在經歷着深刻的變革。xx村的發展是中國眾多農村社會的一個縮影。實現科學發展、村民增收致富,既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加快當地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也需要當地人民自力更生結合實際走出一條生態旅遊與綠色農業相結合的路。祝願美麗小城迎來新的發展春天,祝願勤勞樸實好客的xx寨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農村民生問題調研報告民生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通過深入基層、深入羣眾,加強調查研究,聽實話、查實情,切實掌握第一手情況,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可靠依據,是開展密切聯繫羣眾“三項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三項活動”開展以來,我先後到彭水、秀山、酉陽、黔江等區縣農村瞭解情況,又到市工商局對口扶貧的xx區鐵鋒鄉開展“三進三同”、“結窮親”和“大下訪”活動,在增進羣眾感情、歷練工作作風的同時,以進村入户、開院壩會等多種方式聽取基層和羣眾的意見和建議,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進行調查研究,對農村民生問題重點關注思考。

近幾年來,市委、市政府為加快農村脱貧致富奔小康的進程,在全國率先免去農業税,切實減輕了農民負擔,同時還廣泛推行社保、低保和新農合等農村社會保障措施,同步提升了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廣大農民羣眾真正得到了實惠,他們都發自內心地感謝共產黨,感謝市委、市政府的好領導。今年,市委、市政府又啟動了“兩翼”農户萬元增收計劃,在田間地頭,在農家村舍,我強烈感到“兩翼”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春潮湧動。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處於關鍵時期,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感到一些涉及民生的問題應當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第一,實現“兩翼”農户萬元增收,要進一步加強農村產業規劃,不斷改進扶貧濟困方式方法

我國農户經營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單靠一畝三分地,分户經營,小打小鬧,解決温飽尚可,卻難以致富奔小康,其根本的出路在於走規模經營、集約發展、科技興農的路子,徹底改變農村刀耕火種、土中刨食的傳統農作方式。當前,農村通過幹部帶頭幫促、農户自發探索,種養殖業項目如雨後春筍。例如萬州區鐵鋒鄉在大力發展獼猴桃、山胡椒、楊梅、油桐、青蒿、茯苓、梔子花、野雞、山羊、肉牛等20餘個品種,但由於缺少大的產業規劃,種養殖分散,生產粗放,形不成產業“鏈條”。該鄉桐元村支部書記謝家寬同志就深有感觸地講:“我們村的紅陽獼猴桃品質非常優良,就是規模太小,形不成品牌效應,只有大規模才能出大效益”。全市“xxx”規劃中對農村產業發展進行了宏觀層面的規劃,涉農部門從宏觀層面也提出了一些區域性佈局的意見,但是,無論是市還是區縣層面的規劃,都難以落實到鄉村,基層特別是廣大農民還是一片茫然。建議市發改委、農委、農綜辦等部門和區縣進一步抓好和優化農村產業發展規劃,根據全市的資源分佈、地理交通優勢、水土條件、產業基礎等進行科學系統的產業發展空間佈局規劃,特別是種養殖業區域佈局項目要具體,具有操作性,每個項目要形成規模、形成產業鏈。在制定發展項目規劃後更要抓好實施,無論是公司加農户還是專業合作社等組織形式,都應該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要加強規模和集約經營的引導,強化技術培訓和經營管理,充分激發農民創業增收的動力,形成大批在全國乃至全球有影響力的農產品馳名品牌和地理標誌,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活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

加強資金幫扶、物質幫助,對解決貧困户當前困難和問題固然重要,但要真正脱貧致富,就一定要把鄉村幹部的精氣神提起來,把貧困户的“志氣”扶起來,提升鄉村幹部幹事創業的精神,增強廣大農民脱貧致富的信心,這才是治本之策。調研中一些村幹部和羣眾反映,由於貧困户獲得救濟慰問的機會較多,一些農民羣眾“等靠要”思想嚴重,紛紛爭戴“貧困帽”、搶着“吃救濟”,導致認定貧困户、低保户已經成為關係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的一個焦點問題。建議市扶貧辦、市民政局等相關部門和區縣進一步探索改進農村扶貧濟困工作的方式方法,堅持開發式扶貧、開放式扶貧,適當減少單純的救濟式行為,把重點放在改善基礎設施、扶持產業項目、搞活市場流通、開展技能培訓等舉措上。要進一步加強農村幹部羣眾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提神扶志上狠下功夫,把思想“脱貧”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真正解決羣眾脱貧致富的內在動力問題。同時,要進一步探索完善貧困户、低保户的認定標準和程序,切實把好事辦好,維護好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的大局。

第二,抓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進一步強化規劃管理,大力開展村容鎮貌整治

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改善居住條件的願望日益強烈,農村新建住宅增多。在“兩翼”地區,許多新建的農民新村寬敞亮麗,新落成的民居星羅棋佈。但與此同時,不少地方佔用了大量良田沃土,新建民房還是火柴盒式的單面瓷磚房子,佈局結構不合理,零亂無序,和大自然極不協調。雖然市建委和部分區縣建委專門為新農村建設印製了特色民居圖紙並免費提供,但許多村民不知道,也沒有基本農田保護意識和景觀規劃意識,把辛辛苦苦掙的血汗錢用來修了一堆垃圾建築。建議市城鄉建委、國土局等相關部門和區縣應高度重視這一問題,特別是“兩翼”農村良田不多,涉及今後子孫後代生存問題,搞建設一定要集約用地,少佔良田沃土。同時,要大力推廣具有地方特色的巴渝民居,使村民的房子不僅經濟適用而且美觀舒適,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以達到“現代都市+美麗鄉村”的城鄉統籌大格局。因此,必須採取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和嚴格農房審批程序,做到一户不漏的從房屋選址到建築風貌全過程監管到位。

村容鎮貌體現農村的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城鄉差別的直接表現之一就是環境衞生和村容鎮貌。調研中看到集鎮和農户“髒、亂、差”比較普遍,白色垃圾隨處可見,房前屋後垃圾成堆,“四害”孳生,人畜混雜、廁廄不分的現象較突出,當地農民羣眾已習以為常,部分鄉鎮幹部也視而不見。建議市級相關部門和區縣把城市環境整治工作拓展到廣大農村,在全市範圍內開展“潔淨家園”的村容鎮貌整治行動,將其作為統籌城鄉發展、建設“五個重慶”、提升農村文明程度、改善農村民生的重要載體和抓手,力爭通過一兩年的集中整治,使廣大農村幹部和羣眾在思想觀念、文明素質、衞生習慣上有一個徹底的轉變,讓農村“髒、亂、差”的狀況從根本上得到治理,以提高廣大農村羣眾的生活質量,真正把xx建設成為衞生整潔、環境優美、城鄉一體、人居和諧的幸福家園。

標籤: 調研 民生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9onrm6.html
專題